📖 ZKIZ Archives


從三十坪舊公寓到入主LV金店面八個堅持小業務成為房產大戶

2012-4-2  TWM



 

二十五年前,劉 大仁還只是月薪九千元、家境窮困的女性保養品業務員。

這二十五年來,他到底默默做了哪些一般人忽略的事,竟能入主台北市敦化南路LV金店 面,成為坐擁五億元房產的投資大戶?

撰文‧林心怡

在假日的空閒時刻,我不是在看房子,就是在去看房子的路 上。」眼前說話的這位身形清瘦、穿著樸實的劉大仁(化名),就是日前大手筆買下「LV敦南店」兩層樓、目前市價至少三.四億元的房市大戶。

劉 大仁雖然住在台北市敦化南路上市價七千萬元的豪宅,手握國內店面與國外房產至少超過五億元,但從劉大仁全身的行頭看來,卻絲毫沒有任何名牌的「貴氣」加 持,「我平常每天花費大概只有數百元。」劉大仁笑著說。

祖籍江蘇的劉大仁,父親是退伍榮民,原本經營的染整廠生意還不錯,但卻在他高中時 代,一場無情的大火,讓父親的工廠付之一炬,家庭的經濟環境急轉直下。

「當時工廠沒有保險,又被倒債,加上父親已年邁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全 家人一度只靠母親到食品工廠做女工賺錢養家。」身為長子的劉大仁回憶說。

「台語有句俗諺叫『窮到快被鬼抓走了!』這就是我當年的心情寫 照。」勉強完成大專學業後,劉大仁開始做起銷售女性保養品的業務員,「剛出社會的時候,一個月薪水才九千元,需要負擔家計,怎麼算都不夠用,所以只好拚命 跑業務、接單,省吃儉用,想說能夠多賺點錢,先存錢買個房子,讓家人有好日子過。」

家境窮困 創業翻身

沒想到,劉大仁當了 三年多的業務員,好不容易省吃儉用存下二十幾萬元,但公司卻宣布要結束營運。「我當時已經拚到業務經理了,同事們見我能力還不錯,就拱我出來創業。我心 想,只要做得好就能賺得多,就拿出十幾萬元資本,在台北景美租了一戶二十多坪的房子開始做生意。」一九八八年開始創業的劉大仁,曾歷經不少困境與挑戰,但 一股「我一定不能倒下去」的堅定信念,讓他解決了幾次被客戶倒帳上千萬元的財務危機,也在生意上賺到了錢。經過七年的打拚,一九九五年,也就是在劉大仁三 十二歲時,雖然經濟環境仍不算寬裕,還是以一百萬元頭期款,在現在的新北市新店區安康路買下了一戶屋齡老舊,總價約三百多萬元的房子。

以自 住、自用為出發點 貴精不貴多「當時購屋自住的邏輯只是先求保值,並沒有多想,後來賺了錢,劉大仁經濟環境變好了,看了超過五十戶房子後,才又換了一戶當時位在台北市信義路 四十坪、總價約一二○○萬元的房子,沒想到不到一年的時間,房價就漲了二成,讓我開始對投資房地產產生濃厚的興趣。」自此之後,下了班的空閒時間,「看房 子」就成了劉大仁最大的休閒娛樂,尤其是地段好的店面,最受他的青睞。

劉大仁透露,他從新店安康路三十坪舊公寓,到如今成為台北市敦化南路 LV店面房東,最重要的祕訣在於:從不把自己當投資客!「購買每一筆房地產,我都是以自住或公司自用作為出發點,即使萬一未來LV不向我租敦化南路的店 面,我甚至打算把辦公室搬去自用。」以這種出發點挑選物件,都是劉大仁真心真意喜歡的,不論在交通、採光、格局、保值種種方面,都經過處女座A型的他嚴格 篩選後的一時之選。

在這種原則下,劉大仁目前手上的房地產物件數其實相當稀少,可說貴精不貴多。在自住房地產上,除了他與媽媽同住的敦化南 路豪宅價值七千多萬元,還有一戶位於加拿大目前太太與兒女居住的房子;自家公司的辦公室則位在大安區安和路,然後就是目前租給LV的敦南店面。「我的房地 產件數並沒有越來越多,但面積越來越大、價值越來越貴倒是真的!」他如此說。

低於市價一成、租金投報率三%才出手重視地段的劉大仁,現在購 屋幾乎只投資台北市大安區、信義區等交通便利的物件,並且對合理買進價位有一定的堅持。「我最佩服的就是他的決心,心臟總是比賣方強,沒有他要的價位就不 買。」與劉大仁熟識十多年的住商不動產安和仁愛加盟店店長許孝仁形容,「比方說,不論大環境好壞,總是堅持至少要買低於市價行情一成的價位。」劉大仁透 露,「一成談判法」是他房地產多年來累積的重要心得。「一開始就向賣方砍二、三成,人家覺得你根本沒誠意,不願與你談,可能錯失機會。」「但如果不對自己 心中合理價位有定見,卻可能買在高點,顯得不夠精明。」「但以一成議價買到的物件是否低於市場行情,光看資料是不夠的,背後要做很多功課,要在附近多看、 多聽、多比較,才能培養對市場的敏感度。」「賣方的開價若在殺價一成後仍覺得貴,即使是很喜歡的物件,我也寧願等待,等到賣方自動降到我認為合理的價位再 去談判。」劉大仁指出,像他後來在信義路買的自用住宅,以及首次在安和路上買的店面,投資前他都會勤看附近的房子,對當地市場行情瞭若指掌後,自然可以在 第一時間談出低於市價一成以上的精準價位。

大部分房地產投資客極為關注景氣,因為,如果房地產景氣走下坡,非但脫手不易,手上物件還有貶值 之虞。對此,劉大仁說:「與其關注景氣,不如關注租金的投資報酬率,只要高於三%以上,景氣不好也值得出手!」「重視短期景氣的一定是投機客,我不是投機 客,所以我比較喜歡在不景氣時出手買進,反而容易揀到便宜貨!」劉大仁舉例,像他在二○○三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期間買下總價四千萬元的店 面標的,正是市場恐慌的低迷時刻,議價空間也相對較大。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的賣方,不但戴著口罩來簽約,還一副如釋重負的樣子,彷彿 拋開手上的燙手山芋似的。」沒想到,還不到一年的時間,這間標的就讓劉大仁進帳八百多萬元的獲利。

劉大仁不同於一般拉大槓桿投資的投資客, 他大多以中長期投資的眼光來投資房地產,而且租金投報率一定要三%以上,才願意出手投資。

「對我來說,投資房子,是先求穩再求好,也就是先 求保值再求增值,並且以自用的角度挑選房子。」劉大仁笑著說,他從不碰像是師大夜市小巷小弄的店面,因為在他眼中,那些標的比較像是「投機股」,自己則是 比較從中長線的角度投資持有。

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他去年出脫,持有六年、位於南京東路上的九十坪店面。不但地段佳、位於三角窗位置,一年租 金報酬率近四%,增值空間更是從一億多元攀升到三億多元,獲利至少翻二倍。

「我覺得買房子就是要勇於走出第一步,否則永遠都在觀望,到最後 發現房子越來越貴。」劉大仁分析,對於有自住需求的人來說,要先衡量自己的能力,懂得議價,買到低於市場行情價格的房子才是重點。過分執著房市景氣多空說 法,反而更容易錯失購屋保值、累積財富的好時機。

大部分人買房,不管自住還是投資,對仲介費用斤斤計較。與劉大仁合作近二十年的許孝仁說: 「劉先生買房挑歸挑,卻把我們仲介商視為合作夥伴,而不是胡亂使喚的傭人,而且還不會把仲介費殺到讓人心頭滴血,這點讓人『足感心』。」劉大仁認為,房地 產買賣是很專業的領域,牽涉的層面很廣,需要有經驗,而且夠專業的人士細心地協助。「基本上我把房仲業者視為我的貴人,因為他們不僅幫我解決很多我不懂的 專業問題,把他們當夥伴,有好的物件他們也會優先讓我知道。」「要在房地產領域成功,一定要至少有一個以上房仲業知心的好朋友!」除此之外,劉大仁也不吝 分享自己購屋經驗,甚至自掏腰包協助公司年輕員工買房。三年前,他介紹同事在台北市基隆路靠近臨江街買了一坪三十五萬元的房子,現在一坪七十萬元,當初一 千多萬元的房子,現在都已增值到二千多萬元。

去年,他也曾幫一位從台中上來工作的三十幾歲員工,物色到一戶位在大安區、和平東路三段上的小 套房,這戶鄰近捷運的小套房,一坪六十五萬元、總價七百多萬元的成交價,硬是比當地行情的七十幾萬元來得便宜。為了搶到這個好物件,劉大仁甚至當場簽了支 票,幫員工墊付斡旋金,順利買到這戶在仲介眼中的「秒殺屋」。

對財富的態度決定未來財富的格局劉大仁說:「一個人對財富的態度,會決定自己 未來財富的格局。」雖然現在的他以賓士車代步,但年輕時即使財力已足以買豪華汽車,他卻寧願買差一點的車子,為買好一點的房子儲存財力。

劉 大仁人生第一輛車,是因業務需要所買的裕隆「速利」,是他只花了二萬多元買來的二手車。即使有了房子、經濟稍微寬裕時也只換了一輛國產的福特「全壘打」。 因為他深知只有先把錢花在對的投資身上,累積財富的速度才會快,而「房子」就是他眼中最有價值的收藏。

現在的劉大仁,還是每天早上六點起 床,七點前到公司,一直到晚上七、八點才下班。他早已達到財富自由,每年數次與移民加拿大的家人團聚,是他最快樂的時光。「看到家人幸福快樂,把員工的生 活照顧好,然後做公益讓社會更和諧,我想這是財富為我帶來最大的成就感吧!」他如是說。

劉大仁默默在做的八件事

劉 大仁

出生:1963年

現職:保養品代理商

經歷:保養品業務員

學 歷:大專理工科

1.

把每一塊錢花在刀口上。

2.

不隨市場起舞,懂得過濾媒體資訊。

3.

以 自住的角度更謹慎的買房投資,重視細節。

4.

買租金報酬率至少高於3%的好房子。

5.

堅持低於 市價一成議價法則。

6.

一定要交幾位房地產仲介的好朋友。

7.

寧願買差一點的車子,也要買好一 點的房子。

8.

購屋前至少看過50戶房子,平日持續留意購屋資訊。

劉大仁

的 房地產賺錢智慧

1 .以自住、自己開店的角度挑選房子,並有長期投資與景氣變壞的打算。

2. 假日積極尋找投資標的,常常不是在看房子,就是在看房子的路上。

3. 買前精挑細選,買後無怨無悔,一旦出手投資就有長抱的打算。

4. 投資店面以三角窗、投報率3%以上為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55

網路創業》窩居十坪小套房 年營收上看千萬 六位27歲台大生 靠資訊圖表吸引台積電


2015-06-08  TWM

撰文•許秀惠、吳沛璇

六位平均二十七歲的台大學生、各來自工管、財金等不同領域,卻「不務正業」地擠在台北市中華路的住商混合大樓、一間不到十坪的套房,靠著幾台電腦,牆上一塊記事白板,聯手創立台灣第一家資訊圖表(Infographic,一種將資訊圖像化的技術)公司Re-lab。

這種擁有資訊彙整分析、繪圖、動畫等軟體整合能力,並企圖以議題內容掛帥、傳達影響力的新創公司,正是典型新世代的創業模式。

未成軍以前,校園時代的吳培弘、黃威愷、劉家瑋、葉仁智等人就表現出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加上本來就喜歡繪圖、動畫,自學有成後,就常以學生身分接案,只是這些臭皮匠還沒會合共事。

前幾年,國外資訊圖表的概念開始萌芽,吳培弘腦筋一動,揪來其他五人一起創業,打著台灣第一家主打資訊繪圖的設計顧問公司的名號,第一年,Re-lab就 吸引包括台積電、台達電、Yahoo奇摩、flying V等知名客戶上門;短短三年間,營業額就成長了十倍,八個人的公司,今年第一季業績,就達到去年全年標準,預估今年全年可破千萬元。

對Re-lab這群年輕創業者來說,接案子像磨劍,不同案型與業主能讓寶劍越磨越利,他們的資訊解讀分析、繪圖動畫呈現功力因而越練越強,接案的類型也很 快從科技業者到酒商、建商等紛紛上門。業務量雖放大了,但Re-lab不滿足於只是接案子謀利,他們關心台灣未來,更想透過一身功夫,發揮影響力,反映社 會現象,引發群眾一起思考、討論,這才是Re-lab六人攜手創業,真正想做的事。

「市長,政見給窺嗎?」 一戰成名現任Re-lab專案管理的劉又瑄就說:「我想知道怎樣能讓社會變得更好。」她打大學時代,就透過實習嘗試許多不同工作,包括在若水實習等等,努 力自我了解,就是不想進企業體制,而想發揮年輕人的力量,做一點有影響力的事;另一位創辦人葉仁智也說,創業凡事必須自己做,有挑戰性,成就感也比較高, 六個人儘管個性殊異,想發揮力量,影響社會的念頭卻很一致。

這群不想走入體制,又有「個性」的創業團隊,接案其實也很性格。如果找上門的客戶提供的資訊內容有偏頗、立場不夠客觀,就算錢給得多也不接;相反地,有些 案子即使預算不夠,但只要認定為發揮空間大、具挑戰性、或者所處理的資訊很有價值、具有公益屬性,也能以「公益價」接案。而所謂公益價格,往往是象徵性地 收個紅包。

去年台北市長選舉前,關鍵評論網(The News Lens)推出 〈市長,安安,政見給窺嗎?〉的遊戲,就找上Re-lab負責設計。

這個遊戲讓玩家盲選心目中理想的政見,在遊戲結束後,分析出玩家應該投的候選人,由於創新有趣,在選舉期間,創造高達三十九萬的瀏覽次數;連Re-lab 日後對客戶進行簡報時,許多老闆都知道這款遊戲。但這項專案費時一個多月, Re-lab卻未收費,因為對他們而言,傳遞這樣的資訊更有意義。

拒絕創投注資,想發揮影響力改變台灣儘管有「個性」,但在營運上,Re-lab很清楚維繫客戶關係的重要。一旦接進來的案子,能根據客戶「目標客群」(資 訊要傳播的對象)的意見來調整圖像呈現的方式,「大家想法不一樣沒關係,去測試就知道了,我們不會堅持自己的設計最好。」負責專案管理,面對客戶的劉又瑄 點出了Re-lab務實的一面。

隨著名氣打開,不少創投主動表達投資意願,但Re-lab都以「我們沒有那麼大的資金需求」為由而拒絕,反而決定今年要落實Re-lab創業的初衷,以擅長的資訊圖表來發揮影響力改變台灣。

他們打算推出自己的內容產品,手邊正規畫一個「台灣小吃大調查」的內部專案,開立Hello Taiwan的網站,利用網路進行調查,把調查結果轉為資訊圖表,達到「做國民外交」的目的。

Re-lab的第一步就是與義大利米蘭世博台灣館攜手合作,八月將帶著調查結果前進米蘭現場,把台灣小吃文化介紹讓更多外國人了解,不妨期待,屆時他們展現的台灣小吃文化圖像,會在網路世界掀起什麼樣的火花。

Re-lab

創辦人:吳培弘、黃威愷、劉又瑄、

劉家瑋、王成祥、葉仁智

成立時間:2011年

初期資本:10萬元

主要業務:台灣唯一的資訊圖表設計團隊成 績:2014年營業額約350萬元

創業日記:

2011.08 吳培弘提議一起搞個資訊圖表設計公司,感覺很有意思。

2012.08 劉家瑋去當兵,接著葉仁智也得去,大家有點鬆散了。

2012.09 接到台積電打來電話,要我們幫忙做企業社會責任(CSR),大家顯得有點興奮。

2014.11 劉家瑋、葉仁智歸隊,《市長,安安,政見給窺嗎?》順利設計出手,回響超乎想像。

2015.05 要開始做我們自己有興趣的專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45

她的家,曾從最氣派洋樓一夕變十坪租屋 新竹落難千金 翻身如新大中華總裁

2016-07-18  TCW

在台籍專業經理人被邊緣化時代,姜惠琳接掌如新大中華業務,她背後有一段家道中落再起的故事,成為她拯救谷底公司的力量。

「五、四、三、二、一!」激昂的倒數計時聲中,七月八日晚上,上海陸家嘴俯瞰黃浦江最高點─上海中心一百一十九樓頂樓內,正進行一場外牆點燈儀式,啟動手中按鈕,讓中國第一高樓、有「上海之顛」的地標亮起來的,是今年六月底,甫出任美商如新(Nu Skin)大中華區域總裁的姜惠琳。

姜惠琳,不只代表如新公司,成為第一家站上上海中心頂樓的外企;來自台灣的她,也是台籍專業經理人在外商遭邊緣化之際,逆勢出線的指標人物。

「(責任)沉重大於一切,」姜惠琳接獲新職派任第一時間,發出如此的感想。

如新大中華區域涵蓋中、 港、台,二〇一二年,如新大中華地區的營收貢獻,曾經占其全球年營收突破三十億美元的四成多,達十三億六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百億元),一度激勵在美國紐約證交所掛牌的如新公司股價,站上一百四十美元歷史高點!

接手公司難題:市值降,一度剩六分之一

不過,因銷售制度受爭議,甚至遭中國官方啟動調查,過去兩年多來,如新在中國市場重重跌了一跤,去年營收僅約八億美元,股價則是從二〇一四年初的高點,下探至今年初的二十三美元波段低點,市值一度縮水只剩下六分之一。

也就是說,姜惠琳接手大中華區域,要正面迎擊一個高難度的挑戰。如何反敗為勝重返榮耀,更被華爾街投資人緊盯著。不過她毫不退縮的表示:「逃避、放棄,我的字典沒有這些字,硬著頭皮去做就是了,」她形容此刻的戰鬥指數。

回顧過去二十五年,姜惠琳在職場,從一位日文小助理,一路過關斬將,到如今出任外商大中華總裁,用她自己的話形容,憑藉的是「青暝(瞎眼)不怕槍」的膽識。

二〇〇三年,主管徵詾當時懷胎七個月的她,出任新加坡分公司總經理意願,她毫不猶豫一口答應,坐完月子馬上帶著三個幼兒前往履新,隨後並升任新加坡、馬來西亞總裁,展開兩地通勤的日子。

骨子裡有著客家硬頸本色的姜惠琳說,開疆闢土本來就是客家人天性,在她眼中,挑戰自我是一件幸福的事,因為透過挑戰,才有機會發現自己原來還有成長的空間。

她不怕正面衝撞,二〇〇七年,她接任如新台灣總裁,當時,如新在台業績停滯不前,不但痛失國內直銷業龍頭寶座,甚至連前五大都擠不進去,她從推動組織變革下手,提出優退方案,大刀一揮換掉總部三分之一人馬,推翻這家公司幾乎從不請人走路的組織文化,不只老臣反彈,交棒給她的前主管也質疑她,「Charlene(姜惠琳英文名字)妳知道妳在做什麼嗎?這樣做 會害死這家公司啊!」

反對的雜音沒有動搖她變革決心,「不對這三分之一的人殘忍,我就是對其他三分之二表現優秀的夥伴殘忍,」姜惠琳說,如果想讓組織越來越好,快速處理拖累團隊的成員,絕不能手軟。歷經變革的如新台灣,如今則已重返市場前三大。

「堅持目標(Stick to Object)」、「溫柔而堅定(Kind but Firm)」和姜惠琳共事長達二十五年的如新大中華區副總裁麥歐文(Owen Messick)如此形容她的領導風格。對姜惠琳來說,從失敗中重返榮耀這個目標,也並非她的第一次。

曾是北埔望族 二樓看出去,全是姜家田

場景從上海陸家嘴,轉到新竹北埔姜家洋樓。

這裡是姜惠琳的出生地。由她的祖父姜阿新起造,一九四九年落成的巴洛克式兩層樓建築,以檜木、烏心石木等高貴建材打造,圍牆是北投運來的瞋哩岸石,裡裡外外一百多扇窗戶,更有各自不同造型設計,融合日本、西洋與中式建築語彙和工法,是北埔最氣派的洋樓,更在台灣建築史有一席之地。

曾任過第一屆臨時省議員、新竹客運董事長的姜阿新,是日據 時代第一位將北埔紅茶外銷的茶業實業家,全盛時期在全台擁有八處現代化茶廠,永光公司更是光復初期北台灣最大製茶大戶,養活半數北埔居民;當時生意往來對象,包括香港怡和洋行與日本三井株式會社等國外大型商社。

姜阿新擅開拓的生意性格和國際貿易能力,在茶業界贏得「茶虎」美名,事業最高峰時,買賣茶業所得的大量鈔票,是用茶袋包裹卡車裝載,一路從台北運回竹東;站上洋樓二樓陽台,望出去都是姜家田產,號稱「烏鴉飛三天也飛不完」。

一夕破產搬家 家中唯一電器,只剩電鍋

只是,姜家的豪門風華在姜惠琳三歲那年由盛而衰,因國民政府大量開放製茶廠,加上台灣茶葉外銷市場沒落與經營不利等因素,一九六五年永光宣布破產,洋樓遭銀行接收,姜家舉家北遷遠離傷心地,姜惠琳從望族千金,一夕成為一家八口擠在十坪大租屋處度日的「落難公主」。

姜惠琳記得,小時候北埔洋樓有鎮上第一台電視機,村裡小孩帶著板凳來姜家看電視時,都要坐在姜家小孩後面;但搬到台北之後,大同電鍋是舉家唯一的電器用品,她常常因為想看電視,把臉貼在房東家紗窗門邊窺視,總是印著一圈黑臉回家。

對姜惠琳而言,她的夢想就是有一天可以重返老家。

四年前,偶然機會她獲悉,債權銀行要拍賣這筆不良資產,在姜惠琳帶頭下,姜家六兄妹分頭籌資,用高出當年抵押金的一百倍,購回流落在外近半世紀的洋樓。姜惠琳三姊廖惠慶說,當時聽到有機會圓中興家業的夢,她高興到輾轉難眠,但一方面卻也擔心,不知去哪裡籌這幾千萬的屋款,更怕有人半路殺出高價競標。

在這之前,新纖董事長吳東昇曾在一九九五年,以金廣福基金會名義,贊助修復姜阿新洋樓,請來知名建築師謝英俊修繕,讓老屋風華再現。

「姜阿新破產後,北埔街坊鄰居都說,我們這一房是敗家子,」廖惠慶說,和姜惠琳商量之後,決定寫一封信給吳東昇,得到對方樂見其成的承諾。但開標那天還是很緊張,擔心會不會另有竹科新貴出手搶標,「Charlene跟我說不用怕,房子一定是我們的,」廖惠慶回想起競標過程。

咬牙振興家族 顛沛半世紀,終住回祖厝

二〇一二年五月,這棟洋樓終於再回到姜家懷抱,昭告北埔鄉親,姜家有能力再站起來。在整修洋樓之前,單單兩側的橫屋和倉庫整修,找來台南碩果僅存的屋瓦工匠復舊,這一砸又是上千萬。

廖惠慶指著橫屋屋頂說,因為預算有限,原本後半段想改搭鐵皮了事,但姜惠琳聽到後表示「先做就對了」,大方承諾由她出資修復,事實上卻是姜惠琳咬牙向銀行貸款。

中興家業過程,帶大家往前衝的姜惠琳說,買回洋樓,所有兒時記憶都回來了,在加拿大、荷蘭的姐姐們也回北埔定居,去年金廣福基金會搬走,姜家終於能自由進出洋樓,今年農曆年,歷經半世紀顛沛的姜家,三代人總計二十多人,得以聚首老家吃團圓飯。

學會不放棄 用中興家業精神,逆轉事業

重返家族榮耀的目標,驅動姜惠琳不放棄,背後是對家的愛。未來要帶領如新往前衝,她也需要這股咬牙不放棄的動力。而她也坦書,擔任跨國企業領導人,一年超過百趟商務飛行,家人才是她最大的掛念,「以前我最小女兒剛滿月,每當我把行李箱一拉出來準備出差,她就嚎啕大哭,」「這些往事小孩可能早已忘記,但……」說到這裡,姜惠琳哽咽,在記者面前流下了眼淚。

但即便有眼淚,她早已下定決心。不管是逆轉事業或是中興家業,淚水都只是讓夢想更清晰,只要不放棄,夢想就會成真。

姜惠琳

出生:1962年

學歷:台大復旦EMBA、輔大日文系

經歷:美商如新台灣總裁、台灣電通廣告業務員

現職:美商如新大中華區域總裁

撰文者尤子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