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當當網宣布完成私有化 已從紐交所退市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22/158890.shtml

當當網宣布完成私有化 已從紐交所退市
i黑馬 i黑馬

當當網宣布完成私有化  已從紐交所退市

當當網私有化交割已全部完成

i黑馬,9月22日消息 當當網宣布,其私有化交割已於昨日全部完成,並於當日從美國紐交所退市。

交易完成後,母公司的實益擁有人為當當網董事長俞渝、CEO李國慶、陳立均、闞敏、李儉、李英等60余位當當骨幹,中國銀行提供本次交易貸款。

當當網於1999年底上線,涉足網上銷售圖書,並逐步進入其他商品的領域。2010年12月8日當當網在紐交所上市。

2015年7月9日當當網董事長俞渝提出私有化,今年5月28日,當當網宣布與當當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母公司”)簽署最終並購協議,母公司以每股美國存托股6.70美元的現金收購全部已發行普通股。2016年9月12日,當當網特別股東大會投票表決、批準了該項交易。

當當網管理層認為,本土中產階級迅速崛起、消費升級、文化大發展,將會給當當帶來拓展空間。從美國上市退市,有利於當當網抓住新的歷史機遇,融入本土的消費市場和資本市場。

當當網 私有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976

中通快遞登陸紐交所  民營快遞上市競跑

美國當地時間10月27日,早晨7點半的紐約華爾街,天還沒完全亮,乞丐還窩在墻角睡覺,手拿咖啡的上班族形色匆匆。紐交所前一片熱鬧,穿著正裝、戴著湖藍色圍巾的中國人成群地在門口拍照。他們身後,是一個巨大的展示牌,上面寫著“ZTO中通快遞”。

中國民營快遞巨頭中通快遞要在此上市。此次中通快遞共發行7210萬ADS,每股發行價定在19.50美元,計劃募資14億美元。這次IPO將使中通市值超過120億美元,即約810億元人民幣。

這是繼阿里巴巴2014年250億美元IPO之後,最大規模的中國企業赴美IPO,也有望成為今年美國最大的IPO。中國的民營快遞巨頭們,正在爭相利用各種方式,將自己推向資本市場。

 

件量、收入高速增長

總部位於上海的中通快遞,成立於2002年,是運營“網絡夥伴”模式的民營快遞之一。

目前,國內的快遞企業主要有兩種運營模式,一種是“直營”模式,主要是郵政特快專遞(中國郵政的附屬公司)及順豐速運運營。根據艾瑞報告的資料,以2015年的包裹量計算,郵政特快專遞和順豐速運的市場份額分別為6.2%及8.2%。

而中通快遞運營的“網絡夥伴”模式主要由申通快遞、圓通速遞及韻達速遞等“三通一達”采用。根據艾瑞報告的資料,以2015年的包裹量計算,中通快遞、申通快遞、圓通速遞、韻達速遞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4.3%、12.4%、14.7%及10.5%。

“三通一達”一般經營物流網絡並集中於外建和執行核心分揀中心及長途運輸資產的方式進行運營,同時依靠網絡夥伴來進行提件和進行最後一公里派件,網絡夥伴也就是平常說的“加盟商”,這種模式使“三通一達”能夠迅速擴大其網絡,同時控制資本開支。

中通快遞的招股書就披露,其快遞包裹量從2011年的2.79億件,增長到2015年的29.46億件,2015年度市場占有率為14.3%,市場占有率在2011年至2015年期間翻倍。截至2016年9月30日,中通快遞的快遞包裹件量達到30.15億件,2015年度同期為19.17億件。

在件量和市場占比高速增長的同時,中通快遞的營業收入也從2014年度的39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15年度的61億元人民幣,增幅為55.9%。2016年前6個月已達到42億元人民幣,與2015年同期相比增長70.8%。

根據披露的信息,中通快遞此次IPO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於購買土地使用權、分揀中心建造、購買分揀設備、擴張自有的大容量卡車以及包括IT信息系統投資等一般企業用途。

截至2016年6月30日,中通網絡擁有超過23000個收派件網點,網絡覆蓋了全國96%以上的城市和區縣,7700多個網絡合作夥伴,74個分揀中心(68個為自營),1800多條幹線運輸線路,超過3300輛幹線運輸車輛,直屬員工超過26000人。

值得註意的是,在上市之前的2015年8月,華平就投資中通3億美元,占股6.1%,成為中通最大的機構投資者。華平董事總經理、中國區聯席總裁魏臻告訴記者,隨著國內各大民營快遞企業紛紛走向資本市場,行業進入整合升級的黃金發展階段。未來快遞企業拼的是服務質量和盈利能力,精細化經營能力至關重要。

中通快遞創始人、董事長賴梅松也表示,上市並不是中通快遞的最終目標,而是成為一家全球一流的綜合物流服務商。

 

民營快遞借殼成風

事實上,除了中通,包括申通、圓通、百世匯通、全峰等民營快遞巨頭也都傳出在謀劃上市的消息,大有競跑資本市場之勢。

申通快遞是率先爆出要登陸資本市場的民營快遞公司,其選擇的也是借殼上市的方式。

去年年底,艾迪西(002468.SZ)發布公告稱,擬置出全部資產、負債,置入申通快遞100%股權,作價169億元。申通快遞實際控制人陳德軍、陳小英將成為上市公司新的實際控制人。

今年年初,大楊創世(600233.SH)發布公告稱,實際控制人李桂蓮及第一大股東大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意向重組方圓通速遞股東已就重大資產重組的相關事宜初步達成一致,各方擬共同推進大楊創世現有業務、資產、負債、人員等全部置出,並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圓通速遞股權,同時募集配套資金。重組完成後,圓通速遞實際控制人將成為公司新的實際控制人,圓通速遞將成為大楊創世的子公司。

10月20日起,“大楊創世”正式變更為“圓通速遞”,公司證券代碼“600233”不變。至此,從2016年1月16日首次披露借殼方案到登陸A股,圓通僅用時8個月,成為首家上市的國內快遞企業。

韻達速遞隨後也公布了借殼新海股份的上市方案。

原本計劃在A股IPO的順豐速運也等不及了,今年5月也重新選擇了借殼上市的方式,鼎泰新材(002352.SZ)擬以截至擬置出資產評估基準日全部資產及負債與順豐控股全體股東持有的順豐控股100%股權的等值部分進行置換。

“借殼上市的好處是上市成本低、速度快。”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對於順豐速運來說,上市主要是為了進一步加速國際化及擴大網絡和運力規模,對於“四通一達”等快遞公司來說,上市除了擴充產能,也是為了有重組的資金整合加盟商,加速完成“一體化”。

 

近年來,國內快遞市場一直呈爆發式增長之勢。根據國家郵政局的統計,2014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累計業務量達到140億件,這是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百億,並躍居世界第一。一家民營快遞公司的管理層更是對記者預計,從未來市場的增長前景來看,按年複合增速30%計算,到2020年日均可達2億個包裹,“相當於如今規模的4~5倍。”

然而,盡管快遞業市場蛋糕很大,競爭也是十分激烈。目前排名靠前的幾家民營快遞公司,快件量和網絡規模差別並不是很大,誰能在市場份額中進一步拉開差距,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自“錢袋”的深度,這也是民營快遞爭相盡早上市的重要原因。

“民營快遞紮堆爭相上市,與目前成本不斷上漲、企業的利潤率不斷下降也有關,”徐勇對記者指出,“目前,大多數民營快遞巨頭仍是以加盟模式運營,加盟商甚至快遞員都有定價權,容易引起價格戰,同時服務產品同質化,上市獲得更多資金也有利於加速收編加盟商,規範管理,提高質量和利潤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27

中通快遞登陸紐交所 募資14億美元成年內美國最大IPO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7/159476.shtml

中通快遞登陸紐交所 募資14億美元成年內美國最大IPO
i黑馬 i黑馬

 中通快遞登陸紐交所 募資14億美元成年內美國最大IPO

融資金額將用於收購土地、建設設施及購買設備,同時還將用於購買額外卡車,及投資信息科技系統以及尋求潛在戰略交易。

i黑馬 10月27日消息 今日晚間,中通快遞正式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為首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快遞服務提供商,股票代碼為ZTO。此次中通快遞上市共募集資金14億美元,成為自2014年阿里巴巴以來赴美上市募資規模最大的中國企業IPO。

資料顯示,中通快遞於2016年10月17日正式啟動其美國首次公開發行的全球路演,共發行7210萬股,每股定價19.50美元,總市值達141億美元(不包括超額配股權)。融資金額將用於收購土地、建設設施及購買設備,同時還將用於購買額外卡車,及投資信息科技系統以及尋求潛在戰略交易。

華興資本在此次交易中擔任聯席主承銷商,其他聯席主承銷商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花旗集團、瑞士信貸和摩根大通。

值得一提的是,中通快遞在美IPO給這家公司掙得了一個更快獲得資金擴張,在全球範圍領先競爭對手的機會。目前國內快遞業的代表“三通一達”及順豐均已提出上市計劃,並擬通過借殼的方式登陸A股。但由於目前在中國上市尚積壓800家公司等待獲得批準,以及內地上市無論借殼還是排隊IPO,都要經過中國證監會殘酷的核查,和隨時的政策變化,實行註冊制的美國顯然是融資更快的辦法。

此外,來自中通快遞方面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中通旗下的核心幹線運輸和分揀網絡,包括68個分揀中心,為由網絡合作夥伴擁有的超過23,000個網點提供支持;同期,中通在中國的龐大網絡覆蓋了超過96%的各級市縣。2015年,中通的包裹總量為29.46億件;2016年前三季度截至9月30日,中通的包裹數量已突破30億件。

中通快遞 紐交所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98

中通快遞紐交所掛牌 進軍全球一流綜合物流服務商

2016年10月27日美國東部時間9點30分,中通快遞在美國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ZTO”,發行價19.5美元,高於16.5~18.5美元的發行區間。

按照發行價計算,中通市值140億美元,這是繼阿里巴巴2014年250億美元IPO之後,最大規模的中國企業赴美IPO,也有望成為今年美國最大的IPO。

成長性最好的民營快遞

總部位於中國上海的中通快遞,成立於2002年,在短短14年的時間便發展成為中國快遞行業的領導者。

根據中通快遞的招股書披露,其快遞包裹量從2011年的2.79億件,增長到2015年的29.46億件,2015年度市場占有率為14.3%,市場占有率在2011年至2015年期間翻倍。截至2016年9月30日,中通快遞的快遞包裹件量達到30.15億件,2015年度同期為19.17億件。

艾瑞咨詢的報告認為,從快遞包裹量上講,中通快遞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快遞企業之一。其2011年至2015年的快遞包裹量年複合增長率(CAGR)更是達到80.3%,同期中國快遞包裹量的年複合增長率為54%,中通快遞是中國前五大快遞企業中發展速度最快、成長性最好的一家。

在件量和市場占比高速增長的同時,中通快遞也展現出了不錯的盈利能力。其營業收入從2014年度的39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15年度的61億元人民幣,增幅為55.9%。2016年前6個月便達到42億元人民幣,與2015年同期相比增長70.8%。營業利潤率從2014年度的15.4%,增長到2015年度的25.1%,2016年上半年營業利潤率達到24.9%。

此外,中通快遞還保持了良好的服務質量和客戶滿意度,國家郵政局公布的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和2015年其在“通達系”快遞企業中已連續兩年排名第一。

對於這次上市,中通快遞創始人、董事長賴梅松在給員工的內部郵件中表示,此次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既是對過去成績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的挑戰,它意味著將承擔更大的責任和擔當。“上市從來都不是中通快遞的最終目標,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一家全球一流的綜合物流服務商,上市是幫助實現目標和使命的重要策略和手段,是奮力前行的助推器,它能增加社會、客戶對中通快遞的認知和信任。”

根據披露的信息,中通快遞此次IPO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於購買土地使用權、分揀中心建造、購買分揀設備、擴張自有的大容量卡車以及包括IT信息系統投資等一般企業用途。

截至2016年6月30日,中通網絡已擁有超過23000個收派件網點,網絡覆蓋了全國96%以上的城市和區縣,7700多個網絡合作夥伴,74個分揀中心(68個為自營),1800多條幹線運輸線路,超過3300輛幹線運輸車輛,直屬員工超過26000人。

“快遞業前景廣闊、服務民生,它幫助更多的人創業就業實現美好新生活;幫助客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創造價值;幫助社會解決問題,降低整個社會的物流成本。這‘三個幫助’將是中通未來發展的基石。”賴梅松表示,接下來,中通將通過鞏固在中國的市場領先地位,強化技術平臺和基礎設施,擴展跨境電商業務,拓展業務生態圈及擴充客戶群體等戰略,進一步夯實進軍全球一流的綜合物流服務商的基礎。

電商發展的受益者和推動者

事實上在登陸資本市場之前,中通快遞已經吸引了外部資本的投資。作為中通快遞最早的外部機構投資方,紅杉資本及其關聯基金共持股4600萬股,約占IPO之前總股本的7.2%,3年時間,這筆投資也為紅杉系基金帶來了超過60億元人民幣的賬面價值。

據了解,紅杉在選定中通快遞這個投資標的到完成首次投資,經歷了近2年的時間。最初接觸上中通快遞始於2011年4月,雙方經過1年時間的相互了解後,於2012年4月進場開展業務重組和財務體系搭建,2013年和2014年紅杉資本分別2次投資中通。2015年,華平資本開始接觸中通,並於之後領投了中通新一輪融資,紅杉的關聯基金再次跟投。

華平相關人士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投資中通是在2015年8月,投資額約為3億美元,在中通IPO前占股6.1%。之所以投資中通,主要是看到中國快遞行業發展速度很快,尤其受電商業的發展推動,整個行業年均增速超過20%;同時,快遞行業一直處於整合過程中,中通最具有行業整合的能力和實力;此外,中通的業務模式和盈利能力最強,創始人也具有遠見,管理團隊的執行力也很強。

“傳統上中國快遞行業市場龐大但很分散,效率低下,但在過去5~10年以來隨著電商的崛起,快遞業成為物流行業最早實現爆發性增長的領域,並推動了中國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華平中國執行董事張磊先生指出,中通這批快遞企業的上市,為整個物流行業註入了強心針,將拉開中國物流行業產業鏈大發展時代的序幕。

快遞企業是目前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蓬勃發展的受益者和推動者。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網絡零售規模達到6090億美元,占全社會零售品消費總額的12.6%,到2020年有望突破1465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9.2%。根據艾瑞咨詢的報告,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快遞市場,2015年件量達到206.7億件,是美國市場的1.5倍,預計到2020年快遞件量將達到600億件,年複合增長率為23.7%。

值得註意的是,不只是中通,今年可以被稱為“快遞行業上市元年”。華平董事總經理、中國區聯席總裁魏臻預計,隨著國內各大民營快遞企業紛紛走向資本市場,行業進入整合升級的黃金發展階段。未來快遞企業拼的是服務質量和盈利能力,精細化經營能力至關重要。在消費升級和城鎮化的大趨勢下,未來中國快遞業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勢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174

百勝中國以獨立公司身份登陸紐交所 百勝集團完成分拆

據福布斯報道,百勝集團完成分拆計劃,百勝中國將於當地時間11月1日開始以獨立公司的身份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股票代碼為“YUMC”。

去年12月,百勝中國CEO潘偉奇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普萊諾市召開的百勝餐飲年度投資者大會上介紹百勝中國業務的分拆計劃。今年9月初,百勝餐飲首次宣布分拆消息以來的重大進展,百勝餐飲宣布春華資本和螞蟻金服4.6億美元戰略投資百勝中國,百勝中國將從11月1日開始以股票代碼YUMC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9月中旬,百勝中國董事會成員敲定,包括此前公布的春華資本創始人胡祖六在內,百勝餐飲公布了9名董事會成員,並計劃於分拆前再提名一位獨立董事參加董事會;9月下旬,百勝中國向美國證券監管機構提交類似招股書的S-1文件,披露更多的分拆細節。

而百勝中國在紐約舉行的百勝中國年度投資者大會上曾闡述成為獨立公司後的願景:百勝中國將成中國最大的獨立餐飲企業,此前一直為業界關註的小肥羊也被列為百勝中國的增長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585

【達沃斯見聞】當方星海遇上紐交所主席:推進IPO改革、支持中美互融

北京時間1月18日22:00,世界經濟論壇(冬季達沃斯)迎來了一場主題為“全球複蘇,中國角色”、頗具亮點的討論會。參與討論的嘉賓包括了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和紐交所主席Tom Farley等。

在全球化遭遇抵制的背景下,中國在努力實施人民幣國際化、對外投資戰略和“一帶一路”計劃,旨在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互動交流。中國能否重振全球經濟?對於實體經濟至關重要的中國資本市場又能從美國的發展之路中學到什麽?

全球化不可倒退

方星海表示,“習主席的主旨演講(1月17日)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全球化的歷史分析,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發展的客觀要求,不是人為造出來的,如果想要退回到封閉狀態是不可能的。”他認為,中國要堅持全球化,並讓更多國家都能從中受益。

其實,中國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同樣也是貢獻者。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對全球增長貢獻率約為30%,而2016年更達到了39%。

方星海稱:“中國經濟增長本身就是對世界經濟的巨大貢獻。例如,中國汽車市場去年乘用車銷量2430萬輛,同比增長15%;美國福特汽車銷量增長14%,稍微慢於平均水平,但其在美國的同期增長僅1%,可見中國市場的貢獻遠遠超過了美國,這為福特帶來了很大好處。這種例子不勝枚舉。”

在他看來,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形勢下,全球都將目光投向中國,而中國在全球經貿體系中繼續扮演著推進器的作用,這是中國對全球的貢獻,也是不確定性中寶貴的確定性。

Tom Farley同樣是全球化的擁護者。他表示,美國的確有很多不確定性,尤其是特朗普即將在1月20日正式上任,“但確定的是,美國仍然很有競爭力,我們希望通過合作來取得成功,而最簡單的成功之路就是要把蛋糕做大,也就是要歡迎中國參與,就好比我們需要馬雲。”

之所以Tom Farley特別提到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也正是因為阿里巴巴在2014年登陸紐交所,成為了當年最大的一宗IPO。“還記得IPO那天,他好比登上了世界之巔。馬雲向我走來並說道:我是馬雲,很高興見到你,感謝你所做的一切。”

Tom Farley幽默地稱,“我的嫂嫂就在阿里巴巴上賣東西,這就是全球化的極佳案例。阿里巴巴也不斷邁向全球。”

中國IPO排隊太長

當紐交所主席遇到中國證監會主席,似乎很容易便能擦出火花。雙方在討論過程中,也就中國資本市場的建設和美國資本市場的經驗進行了探討,這對下一步中國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

方星海表示,去年中國的IPO發行外加再融資,總計15000億元人民幣,“這一規模跟美國市場的股本融資相差不多,中國資本市場其實已經對中國經濟增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然而,他也強調,“盡管去年IPO數量創新高、再融資體量很大,但仍有600多家公司在排隊等候上市。”

也部分因為這一原因,眾多中國企業近兩年赴美上市。“紐交所現在有60家中國上市企業,市值接近4萬億美元,紐交所在2014年和2016年最大的IPO都是來自中國企業,分別是阿里巴巴和中通。”Tom Farley稱。

近幾年,中國經濟發展給中國和美國資本市場帶來了很好的機會。“但這也說明中國自身的改革還不到位,如果改革夠好的話,IPO排隊不應該這麽長,中國證監會還面臨很多任務。”方星海坦承。

Tom Farley則認為,中國市場正在不斷演變,美國市場也在過去犯了很多錯誤,並不斷改變。中國在經歷一個同樣的過程。

有研究顯示,中國經濟增長在世界上創造了多個奇跡――GDP過去30年增長率全球第一;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國經濟體量已在2014年底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但中國的股市長期收益卻仍然有待提高。由於中國股市目前實行的是核準制,正在向註冊制轉變的過程中,但仍被很多人視為事實上的審批制,企業上市需要審批核準,有比較高的資產規模和業績門檻,這也使得上市資源變得相對稀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64

Snapchat母公司提交IPO募股書 將在紐交所上市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Snap Inc.對外公布了首次公開募股(IPO)計劃,該公司可能會在未來幾周內進行IPO。作為廣受歡迎的消息應用Snapchat的開發者,該公司的上市交易成為近年來最受矚目的IPO之一。

知情人士稱,雖然Snap沒有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招股文件中披露具體條款,但該公司料將獲得200億美元至250億美元的估值。如果IPO計劃順利進行,或將成為繼2014年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 Holding, BABA)估值1,680億美元的IPO之後最大規模的美國科技公司上市交易。

Snap在文件中稱,2016財年收入為4.045億美元,虧損5.146億美元;2015財年收入為5,770萬美元,虧損3.729億美元。分析師和投資者估計,公司在2017財年有望實現多達10億美元收入。

Snap稱,將使用SNAP為股票代碼,並確認將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根據招股文件,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MS)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 GS)擔任此次IPO的牽頭承銷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24

【財經速讀3.3】天壇生物擬18億元向控股股東出售疫苗業務;海信電器獲證金社保加倉,恒大人壽新進前十大股東;天涯社區定增募資6600萬元,引入房地產企業股東;京東剝離京東金融,劉強東只占4.3%但有多數表決權;Snap在紐交所上市,首日暴漲44%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619&summary=

【財經速讀3.3】天壇生物擬18億元向控股股東出售疫苗業務;海信電器獲證金社保加倉,恒大人壽新進前十大股東;天涯社區定增募資6600萬元,引入房地產企業股東;京東剝離京東金融,劉強東只占4.3%但有多數表決權;Snap在紐交所上市,首日暴漲44%
我是你秋神啊~
2017-03-03

A

為解決同業競爭,天壇生物擬18億元向控股股東出售疫苗業務

在停牌3個月之後,32日天壇生物(600161)宣布擬進行重大資產出售及購買,擬以現金14.03億元的價格向控股股東中生股份出售北生研100%的股權,並以現金4.03億元的價格向中生股份出售長春祈健51%的股權。交易完成後,天壇生物不再持有北生研和長春祈健的股權,中生股份將直接持有北生研 100%的股權及長春祈健61%的股權,並通過其全資子公司長春所間接持有長春祈健39%的股權。

另外,本次資產購買交易為成都蓉生以現金3.61億元向中生股份購買貴州中泰80%的股權;交易完成後,天壇生物間接持有貴州中泰80%的股權。本次交易構成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

天壇生物之所以要進行重大資產出售及購買,主要是為了解決同業競爭問題。如果本次交易能夠順利完成,天壇生物疫苗制品業務的相關資產將全部轉移給中生股份。不過,天壇生物與中生股份在血液制品業務方面的同業競爭尚未完全消除。根據中生股份的承諾,該等同業競爭應該在2018315日之前消除。

 

海信電器獲證金社保加倉,恒大人壽新進前十大股東

32日,海信電器(600060)披露的2016年年報顯示,凈利潤同比增長18.14%。在股東方,“國家隊”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證金公司”)和社保基金在2016年四季度都大幅加倉,恒大人壽新進前十大股東行列。

年報顯示,證金公司持有2597.1785萬股,占海信電器總股本的1.98%2016年度總共增持了588.9984萬股。

恒大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萬能組合B此次也進入到前十大股東行列,以持有0.76%的股份位列第九大股東,為2016年度首次進入前十大股東。年報顯示,恒大人壽的這個賬戶持股數量與2016年度總共買入數量等同。

 

保齡寶:部分股份完成過戶,戴斯覺成為新實控人

32日,保齡寶(002286)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董事長劉宗利及副董事長薛建平、楊遠誌、監事會主席王乃強已將持有的2708萬股,占總股本的7.33%,以20/股的價格過戶至永裕投資名下。同時,上述股東擬將占總股本12.79%的表決權委托給永裕投資。過戶完成後,永裕投資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戴斯覺將成新的實控人。

 

新三板

天涯社區定增募資6600萬元,引入房地產企業股東

以產業新城為主業的華夏幸福(600340)近日投資了互聯網增值服務平臺運營商天涯社區。

222日,ST天涯(833359.OC)公告稱,以非公開定向發行股票的方式發行普通股300萬股, 每股22元的價格,共募集資金6600萬元,其中包括華夏幸福100萬股。天涯稱此次募集的資金將用於建設泛文化娛樂平臺、研發移動端產品、升級雲計算大數據平臺及補充流動資金。

市值超770億元的華夏幸福,以2200萬元非公開認購100萬股,占股超1%,未進入前十大股東。有別於此前以旗下子孫公司認購新三板易雲股份(836286)、秋實農業(834384)等,此次華夏幸福以母體身份直接參與認購。有分析認為,華夏幸福此次投資更像是對市場的試探,畢竟“全球華人網上社區——天涯”名聲在外。

天涯社區創建於1999年,以廣告收入和增值收入為主要營收。天涯社區曾捧紅了當年明月、十年砍柴、芙蓉姐姐等第一代網紅,引領發酵朱令被毒案、山西黑磚窯、方韓大戰等社會熱點事件,天下霸唱的《鬼吹燈》、孔二狗的《黑道風雲20年》、熊頓的《滾蛋吧腫瘤君》、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等諸多超級IP,最早都出自天涯社區。但天涯社區並未將IP變現,隨著其他社交媒體的崛起而日漸式微。

 

中概股

京東剝離京東金融,劉強東只占4.3%但有多數表決權

32日,京東(JD.NSDQ)宣布,剝離旗下京東金融,京東集團將不再擁有京東金融的法律所有權或有效控制權。

依照協議。京東出售京東金融68.6%股份,將獲得大約143億元現金。劉強東將按照和其他第三方投資人一致的價格購入京東金融4.3%的股份,依然擁有京東金融多數表決權。

另據澎湃:京東金融拆除VIE,估值逾500億元,尚無上市時間表。京東在美股價收盤漲0.85%,報30.93美元,盤中其股價一度上漲逾5%

 

國際

Snap在紐交所上市,首日暴漲44%

33日,美國“閱後即焚”照片分享應用的母公司Snap成功登陸紐交所,代碼為“SNAP”,開盤報24美元/股,收盤價為24.48美元,相比17美元/股的發行價上漲44%Snap的首次公開招股是自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IPO以來,美國證券市場最大的科技企業IPO,也是自20125Facebook上市之後美國企業最大規模的IPO

IPO首日收盤後,Spiegel和他的聯合創始人Bobby Murphy的財富又各自增加了15億美元,兩人身價已經超過53億美元,在富豪排行榜中的排名大幅上升。


今日輿情

根據新財富輿情小夥伴們的監測,從3221時到3311時,共有36條負面新聞登上今天的“上市公司負面新聞榜”,涉及多達37家上市公司。登上今日負面新聞榜首的是安碩信息。

201511日至513日,安碩信息股價大幅上漲,期間累計漲幅高達703%,股價最高達473/股,成為當年A股市場與全通教育齊名的妖股之一。短短四個多月的時間,安碩信息是如何漲到473元的?

安碩信息原本僅為一家以金融IT軟件為主營業務的公司,不到一年時間,在主業沒有根本轉變的情況下,搖身一變為互聯網金融業務公司。這種外部形式上的重大變化,原因是公司編制從事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這一具有誘導性的故事。

在研究咨詢等人員的配合下,安碩信息從編故事,到講故事,再到信故事和炒故事,屬於這家上市公司的“故事會”,不僅短期內吸引了大量基金及個人投資者紮堆買入公司股票,導致股價短期內大幅上漲,更嚴重偏離市場指數,擾亂了市場秩序。

然後,安碩信息的“故事會”盡管邏輯縝密,終究還是被監管層拆穿,公司及高管遭到行政處罰,涉及配合公司炒作概念的券商研究人員亦受到相應的懲罰。其中,對安碩信息給予警告,並處以六十萬元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高鳴給予警告,並處以三十萬元罰款;對直接負責的其他人員曹豐給予警告,並處以二十萬元罰款;鄭奇威二人則分別被責令改正,並分別處罰15萬元和20萬元。

公司負面新聞熱度TOP10

整合自證券時報、Wind、彭博環球財經、和訊股票、新浪財經、中國證券報、財新、新財富輿情中心


掃描下載新財富APP,深度投研,大咖講座,盡在新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216

獨家 | 拍拍貸、趣店向紐交所提交上市申請 互金公司“搶跑”IPO

由於前兩年已有多家公司開始積極籌備上市事宜,外界一直預測,2017年將成為新金融行業的上市“大年”。

第一財經獨家獲悉,今年的第一批上市“小分隊”:拍拍貸和趣店已經分別在農歷春節前後向紐約證券交易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另外,還有一家正在籌備上市的P2P公司同樣也把目標鎖定在了紐交所。

按照在美上市的流程,這兩家公司還需要同時向美國證監會(SEC)抄送報表及相關信息,提出上市申請。而相比交易所,SEC的反饋意見才是能否順利上市的關鍵。

為什麽又是紐交所?

記得2015年11月當宜人貸向紐交所遞交IPO申請的消息傳出後,幾乎每個人都會反問一句:不是納斯達克?

的確,納斯達克憑借其創新基因,以及相對較低的上市門檻,一直是眾多新興企業IPO的不二之選。

從上世紀80年代,伴隨 PC革命而起的蘋果、微軟、英特爾,甲骨文等,到90年代,伴隨互聯網絡崛起而出現的亞馬遜、eBay和雅虎等,再到後來新浪、網易、盛大、京東等一大批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都選擇了納斯達克。

但有意思的是,與中國互聯網公司在納斯達克紮堆不同,中國的新金融企業們集體選擇了歷史更悠久、金融“標簽”更顯著的紐交所。

記者從多家備戰赴美上市的互金公司了解到,根據投行提供的上市報告,盡管很長一段時間,相較於納斯達克,紐交所對上市企業的發行標準和財務標準要求較高,但目前兩家交易所的上市政策和費率已經趨同,並沒有明顯的差別。

據某在美上市的公司CFO介紹,過去紐交所確實對上市公司的規模、收入、盈利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較嚴格,但近年來,這家老牌的交易所也在積極擺脫自己刻板、陳舊的形象。

“比如,在技術上投入更多資金、調整企業上市要求等。”在他看來,僅紐交所放寬“企業必須盈利兩年才能夠掛牌”這一項的要求,就足以吸引很多過去只能去納斯達克上市的新興企業。

從紐交所的官網信息來看,目前對於上市企業的財務標準並沒有變化。但據正在接觸紐交所的多家互金企業獲悉,現在紐交所已經口頭放寬了上市的財務標準,尤其在盈利方面。

除了交易所方面的原因,就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或者金融科技公司)而言,盡管它們正在努力強化自身“以科技驅動”的定位,但就外界看來,它們本質上仍從事的是金融業務,與紐交所的歷史偏好更契合。

一位所在公司正在籌備上市的業內人士表示,事實上大多數中國的互金企業並不具備所謂“金融科技”的能力,只是在金融業務上疊加了一些新的互聯網技術手段。所以,如果去偏愛科技企業的納斯達克並無優勢,反而它們對於填補中國金融服務市場空白是一個很好的角度。

此外,多位參與公司籌備赴美上市的人士告訴記者,2014年的P2P公司LendingClub、OnDeck,2015年的宜人貸先後登陸紐交所,這些公司的順利上市也為後來者打通了道路,做好了鋪墊,這也是他們優先選擇紐交所的重要原因。

據了解,這幾家籌備上市的公司在投行、律所、審計公司的選擇上,跟已上市的幾家公司也多有重合。由於上市環節主要涉及投行、SEC、交易所三方,在已有先行者的情況下,這條路徑一旦走通過,後面再複制難度也會降低不少。

SEC才是重要關卡

根據公開資料,赴美上市通常包括幾個主要環節:申請立項(向中國證監會等相關部門申請到境外上市的立項)、提出申請(向美國證監會及上市所在州的證券管理部門抄送報表及相關信息和提出上市申請)、等待答複;法律認可、招股書的Redherring(紅鯡魚)階段、路演及定價、招股及上市等。

據已在美上市企業人士介紹,雖然申請是提交給交易所,但嚴格來說,交易所只是負責收集數據和按照SEC確定的標準來披露企業信息,對於企業能否通過上市申請並沒有最終的決定權。

“所以,在整個申請上市的過程中,企業與SEC的溝通才是最為關鍵的一環。”據該人士介紹,SEC尤其在意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和計算的準確性,對於其所在企業的業務指標以及財務計算方式做了很多的了解和調整。

他進一步舉例稱,比如,收入和支出怎麽計算。一筆貸款放出後,就要立刻計入負債,但對於P2P企業來說,收入卻是慢慢收回的。披露的標準不同,公司可能從盈利變成了不盈利。

與外界所關註的不同,相比操作的規範度、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準確性,SEC對於中國互聯網金融公司(或金融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式和合規情況並沒有那麽看重。即便有風險也沒關系,只要真實披露就好,對於商業模式和市場風險的判斷,更多由投行和律所負責。

由於美國證券監管模式是三位一體(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的全方位監管。SEC的監管重心在二級市場,主要強調事後監管(這里說的事後是指上市後並不是“出事”後)且賦予監管機構很大的權力。

只要SEC發現誰有問題,被“盯上”的公司就得為自己做無罪辯護,這種監管創新有力地突破了以往的檢方做“有罪推斷”的監管模式,極大地降低了監管成本,使得上市企業戰戰兢兢,不敢“惹禍上身”。

據了解,按照正常程序,提交申請後,SEC通常會在4~6個星期內給予答複,但這個答複不一定是最終結果,可能只是一個反饋意見函,需要企業重新調整和溝通,直到最終符合要求。

為何“搶跑”上市?

作為近幾年中國成長最快的一個行業,新金融領域中的領軍企業,不管是業務規模、還是發展程度都到了邁入資本市場的階段。

只是眼下,對於不少中國互聯網金融(或金融科技)企業來說,不管是自身商業模式的合規性、成熟度,還是業務增長的可持續性、資本的認可程度,都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上市這一步多少顯得有些倉促。

一位所在公司正在籌備上市的人士做了一個有趣的比喻:現在的互金公司上市就像女孩子對於結婚的渴望。大家各有各的打算,有些是要找長期飯票(上市之後融資更便利),有些是感情沖動(企業走了三五年之後不得不上市),有些是為了名聲(上市之後會有更好的品牌效應)。“但很多人並沒有想好結婚之後如何面對生活的瑣碎和柴米油鹽。”

另外,多位受訪者也曾向記者表示,自己所在的企業並沒有成長到上市的最佳狀態,但為何要提前博上市?這其中的原因大同小異。

一方面是來自投資方、管理層、股東方等的壓力,尤其在完成多輪融資,發展三五年之後,上市似乎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另一方面,是來自同行的競爭壓力,如果對手搶先上市了,不管是從品牌還是市場地位來說都對自己不利。

另據幾位投行人士介紹,每個細分領域的容量都是有限的,尤其是機構投資者,往往會只布局一個行業排名最靠前的幾家公司,一般有個“二八原則”,即前20%上市的公司會拿走80%的市場利潤。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每個細分領域也就容納前3~4家,遊戲公司、門戶網站都是這個水平。只是中國市場大,或許市場機會更多,但先上市的公司在估值上一定會占得一些優勢。”一位投行人士稱。

據前述某在美上市的公司CFO介紹,對於每一個細分行業而言,一波上市機會容納幾家公司,“窗口期”有限,而下一波機會可能又要等上3~5年,這個規律在很多細分行業都可以看到。

而且,在他看來,眼下,中國有幾家新金融巨頭都在籌備上市,這些巨頭市值都在千億、萬億人民幣規模,一旦上市,資本市場也需要消化一段時間,所以短期內會不利於其他中小公司上市。

盡管對於很多企業來說,眼下或許並非上市的最好時機,但硬幣的另一面是,上市對於企業規範發展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卻有不少潛在的積極作用,尤其對於正在劇烈變化的中國新金融行業而言,上市這一目標也可以倒逼企業更規範地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355

信而富登陸紐交所 開盤價6.65美元

北京時間2017年4月28日晚間,中國網貸平臺信而富正式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股票代碼為“XRF”,本次發行1000萬股,發行價6美元,發行規模6000萬美元。

信而富開盤價為6.65美元,較發行價上漲10.8%,根據開盤價和總股本計算,信而富市值達4.2億美元。

作為今年第一個成功上市的互金公司,除了上市首日的各項數據,它的招股書和長達19個月的上市之路(從第一次提交申請算起)也透露了不少信息。

逆勢上市

從4月1日SEC公布信而富的招股說明書當天開始,媒體對於其財務數據的討論就從未停止。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信而富的營收和利潤問題。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4至2016年,信而富的凈收入分別為5777、5613和5586萬美元,表現出逐年遞減的趨勢,但是總運營支出卻連年上漲,從2014年的5855萬美元上漲到2016年的8921萬美元,這也造成了信而富在上市前兩年的財務狀況其實是虧損的。

如果對照2015年底宜人貸上市時的財務情況,反差要更明顯一些。2013年和2014年宜人貸分別虧損了834萬和450萬美元,可是在2015年上半年卻大幅盈利1700萬美元。

盡管紐交所已經放寬了對上市公司盈利兩年才能上市的要求,但是這樣的財務表現真的不會影響投資人的信心嗎?

這就引出了一個概念“Low And Grow”,是信而富在招股說明書中強調的策略。所謂“Low and Grow”策略,是通過低廉的手續費,提高用戶粘性,通過新用戶和老用戶的疊加,借款筆數和筆均金額不斷加大,最終實現更長期的價值。

信而富身處互聯網金融市場上最火熱但也是被監管最為重視的現金貸行業里,采取這種低手續費、長期的策略確實是一種風險更低的選擇。

如果拋開利潤,只看市場增長的話,2014到2016年三年時間里,信而富累計出借人數量分別為10.14萬人、70.10萬人和141.97萬人;借款筆數分別為6.33萬筆、463.18萬筆和600.57萬筆;成功撮合的貸款規模分別為3.36億美元、7.41億美元和10.62億美元;重複借貸率分別為10%、65%、67%。

從數據來看,信而富的複借要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但是30%的成交量增速和43%的貸款余額增速其實是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的,信而富在招股說明書中也強調,“如果我們持續快速增長,我們可能無法有效管理增長。”根據了解,這種策略下收入在前期沒有辦法得到完全體現,隨著用戶的成長,長期價值才會凸顯。

從信而富選擇的放款對象來看,確實走的是低風險低收益的路線,主要以信用高、借款成低的客戶為主。他們根據其借款人的違約概率分成7個區間,將借款人分成7個類別,並粗略的與FICO打分匹配。在信而富,89%來自1、2、3類別的借款人,即FICO660分以上的人群。

這種模式也與宜人貸的策略產生了鮮明對比。很多人比較熟悉宜人貸的借款人分級,將借款人分成ABCD四類,其中D類是信用度最低、利率最高的,也是宜人貸占比最高的借款用戶類型。在2016年底宜人貸發布的財報中,D類借款人占比達到近9成。

相比之下,信而富大部分的借款手續費只有1.5%左右、綜合借款成本在25%左右,與其他高息短周期的現金貸業務相比,利潤的增長確實要更加緩慢。但越是這樣,對於控制獲客成本和壞賬的要求也就更高。

招股說明書顯示,信而富一共提供兩種貸款,包括短期(14天到3個月)小額(500到6000元)的消費貸款業務,和中長期(3個月到3年)大額(6000到10萬元)的生活方式類貸款業務,其中前者的違約率(超過90天逾期)為2%,而後者的違約率(超過90天逾期)在7%到8%,平均獲客成本在17美元左右。

很多人預測,信而富采取這樣的策略,是為了數據和業績的大幅增長做鋪墊。不過也有人認為,這可能是一個更加漫長的過程。

19個月上市路

2015年9月,信而富第一次提交了上市申請材料,而到2016年8月,信而富才正式通過審核,個中細節現在難以全盤了解,但是可以想象的是,這必然是一個不斷溝通、調整、博弈的漫長的過程。

除了信而富,還有已經提交申請的網貸平臺拍拍貸、趣店,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互聯網金融公司正在把目光投向紐交所。

此前,據某正在籌備上市的互金公司CFO介紹,這一方面是因為大多數中國的互金企業並不具備所謂“金融科技”的能力,只是在金融業務上疊加了一些新的互聯網技術手段。所以,如果去偏愛科技企業的納斯達克並無優勢,反而它們對於填補中國金融服務空白市場價值是一個很好的角度。尤其像宜人貸、信而富可以參照LendingClub、OnDeck,上市之路要更加通暢一些。

“另一方面,紐交所正在一改以往苛刻古板的形象,不僅放寬了上市公司的財務標準,費率等也已經與納斯達克基本趨同,沒有明顯的差別,而且敲鐘儀式也顯得更有儀式感。”該CFO提到。

盡管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上市大門緊閉,但是至少現在看來,紐交所的大門仍然是對中國的互金公司敞開的,而且門檻在降低,這讓人覺得互金公司們的上市之路要寬了一些。

對於每一個細分行業而言,一波上市機會只能容納幾家公司,而且“窗口期”有限,下一波機會可能又要等上3-5年,這個規律在很多細分行業都可以看到。

但真實的情況其實並沒有這麽樂觀。

從宜人貸到信而富,P2P的名額已經被占去兩席,再加上已經提交申請的拍拍貸等,這條本就不寬的賽道上,競爭很是激烈。

而且眼下,中國有幾家新金融巨頭也在籌備上市,這些巨頭市值都在千億、萬億人民幣規模,一旦上市,資本市場也需要消化一段時間,所以短期內也會不利於其它中小上市公司。

對於許多走到關鍵節點的互聯網金融企業而言,上市必定是有好處的,它可能是一種證明、一個背書,或者對投資人的一個交代,在信任極為脆弱的新金融行業里顯得非常有說服力。

不過,這也必定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而機會正變得越來越稀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2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