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穆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是基於“順周期”評級的不恰當方法
5月24日消息,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就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有關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負責人表示次穆迪下調我國主權信用評級,是基於“順周期”評級的不恰當方法,其關於中國實體經濟債務規模將快速增長、相關改革措施難見成效、政府將繼續通過刺激政策維持經濟增速等觀點,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低估了中國政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適度擴大總需求的能力。
今日上午據穆迪官網消息,穆迪將中國評級從 Aa3下調至A1;展望調至穩定,此前為負面。
負責人還進一步強調,穆迪所謂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國有企業等債務水平持續增長會增加政府或有債務的說法,是根本不成立的。2016年我國政府債務的負債率與上年相比變化不大。2018-2020年我國政府債務風險指標與2016年相比不會發生大的變化。
財政部負責人指出,總體上看,新預算法實施後,我國逐步依法建立了地方政府規範的舉債融資機制,政府債務規模增長勢頭得到有效控制。2016年我國政府債務的負債率與上年相比變化不大。
附財政部答記者問全文:
記者問:此次穆迪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預計未來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放緩,請問您對此有何評價?
答:此次穆迪下調我國主權信用評級,是基於“順周期”評級的不恰當方法,其關於中國實體經濟債務規模將快速增長、相關改革措施難見成效、政府將繼續通過刺激政策維持經濟增速等觀點,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低估了中國政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適度擴大總需求的能力。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仍然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一季度GDP增長6.9%,同比加快0.2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好於預期,經濟結構持續優化。與經濟運行相一致,財政收入增速仍然較高,1-4月,全國財政收入增長11.8%,同比加快3.2個百分點,是2013年以來同期最高增速;財政支出增長16.3%,高於收入增幅4.5個百分點,同比加快3.9個百分點,為促進經濟平穩增長和結構調整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經濟“開門紅”充分顯示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效果正在不斷顯現。隨著“放管服”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政府措施落地見效,國企、財稅、金融、價格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持續深化,“一帶一路”建設紮實推進,新動能培育與傳統動能改造提升協同發力,中國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記者問:穆迪在報告中指出,2018年政府直接債務將達到GDP的40%,2020年將達到45%,請問您怎麽看?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規定,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是地方政府舉借債務的唯一合法形式,除此以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以任何方式舉借債務。因此,目前我國政府債務範圍依法是指中央國債、地方政府債券以及清理甄別認定截至2014年末的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除此以外我國不存在其他任何政府直接債務。
截至2016年末,我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5.32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率(債務余額/綜合財力)為80.5%。加上納入預算管理的中央國債余額12.01萬億元,兩項合計,我國政府債務27.33萬億元。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GDP初步核算數74.41萬億元計算,2016年我國政府債務的負債率(債務余額/GDP)為36.7%,低於歐盟60%的警戒線,也低於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水平,風險總體可控。
總體上看,新預算法實施後,我國逐步依法建立了地方政府規範的舉債融資機制,政府債務規模增長勢頭得到有效控制,2016年我國政府債務的負債率與上年相比變化不大。今後,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政府舉債受到嚴格控制,政府債務規模將保持合理增長,加上我國GDP有望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也將為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提供根本支撐,2018-2020年我國政府債務風險指標與2016年相比不會發生大的變化。
記者問:穆迪認為,除了政府直接債務,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國有企業等債務水平持續增長會增加政府或有債務,請問您對此有何看法?
答:穆迪這一觀點說明一些國際機構對我國法律制度規定缺乏必要的了解。
一方面,關於或有債務範圍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已經作出明確規定。即,除經國務院批準為使用外國政府或國際經濟組織貸款進行轉貸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為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債務以任何方式提供擔保。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後,我國地方政府或有債務依法是指地方政府為使用外國政府或國際經濟組織貸款進行轉貸的擔保債務,除此以外不存在任何其他或有債務。
另一方面,對於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國有企業等債務與政府債務之間的關系,我國相關法律制度也已經作出了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規定,除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以任何方式舉借債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因此,不論是中央國有企業、還是地方國有企業(包括融資平臺公司),其舉借的債務依法均不屬於政府債務,應由國有企業負責償還,地方政府不承擔償還責任;地方政府作為出資人,在出資範圍內對國有企業承擔責任。
綜合上述法律規定,穆迪所謂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國有企業等債務水平持續增長會增加政府或有債務的說法,是根本不成立的。
強零售應對強監管,穆迪上調多家中資商業銀行評級
5月31日,第一財經記者從穆迪獲悉,穆迪對19家中資商業銀行和4家國際銀行的中國子公司采取評級行動。其中,穆迪將農行、郵儲銀行、交行、招行、興業、上海銀行、寧波銀行、蘇州銀行的評級上調了一個子級。
具體而言,農行的長期存款與高級無抵押債務評級及其香港及紐約分行的高級無抵押債務評級從A2上調至A1;郵儲銀行的長期存款評級從A2上調至A1;交行的長期存款評級及其香港分行的高級無抵押債務評級從A3上調至A2;招行的長期存款評級及其香港分行的高級無抵押債務評級從Baa1上調至A3;興業銀行的長期存款評級及其香港分行的高級無抵押債務評級從Baa3上調至Baa2;上海銀行的長期存款評級從Baa3上調至Baa2;寧波銀行的長期存款評級從Baa3上調至Baa2;蘇州銀行的長期存款評級從Ba2上調至Ba1。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穆迪將7家中資銀行的基礎信用評估(BCA)被上調一個子級,部分銀行的資本證券評級也被上調。
穆迪此次將中行、建行、工行、匯豐、農行、郵儲、交行、招行、恒生中國、三菱東京日聯中國、上海銀行、寧波銀行、興業銀行、蘇州銀行和平安銀行的基礎信用評估上調了一個子級。
同時,穆迪將中行、建行、郵儲、交行資本證券評級上調一個子級。維持中行、建行和工行A1的長期存款評級,以及3家銀行境外分行A1的高級無抵押債務評級,展望穩定。將中信、光大、南京銀行展望從穩定調整為正面,並維持其評級。
對於基礎信用評估(BCA)得到上調的銀行,穆迪認為系統性風險下降的效益可以抵消去杠桿對其造成的過渡期挑戰。大型國有銀行和招行等零售業務較強的銀行可能會有更大的靈活性來應對趨嚴的影子銀行和同業業務監管。
強零售應對監管壓力
第一財經梳理五大行2017年年報發現,去年五大行凈利潤保持高增長勢頭,工行實現凈利潤2875億元,凈利潤增速3%;建行實現凈利潤2436億元,凈利潤增速達4.83%。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四家大行的凈利潤增速超過4%。資產質量方面,五大行不良率在1.5%-1.81%之間,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穆迪指出,被上調評級的這7家中資銀行的資本狀況為“穩定”至“改善中”,資產質量具有抗壓能力,對影子銀行活動的敞口相對較低,因此有更大的靈活性來應對趨嚴的影子銀行和同業活動監管。7家銀行的流動性資源依然強勁。零售存款約占其總存款的三分之一或更高,其中郵儲銀行領先,2017年底該比例為85%。
第一財經發現,郵儲銀行去年12月末,實現凈利潤477.09億元,增長19.94%。資產質量方面,全行不良貸款率0.75%,較上年末下降0.12個百分點。
對於基礎信用評估(BCA)得到上調的銀行,穆迪認為系統性風險下降的效益可以抵消去杠桿對其造成的過渡期挑戰。大型國有銀行和招行等零售業務較強的銀行可能會有更大的靈活性來應對趨嚴的影子銀行和同業業務監管。
招商銀行去年年報顯示,該行的零售客戶數量過億,凈利潤首次站上700億元大關,營業利潤、凈利潤兩位數增長,連續下降五年的資產收益率開始回升。
穆迪指出,中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及較小型的城市和農村商業銀行的個體信用質量正在分化加劇。
穆迪上調基礎信用評估(BCA)的銀行對過渡期的應對管理能力較好,原因是其資本實力較強、負債結構較好,或參與影子銀行活動的程度相對不高。另一方面,對於面臨過渡期挑戰較大,以及系統性風險下降不足以提升其個體信用基本面的銀行,穆迪維持其基礎信用評估(BCA)。
此外,穆迪預計監管措施的持續執行及影子銀行和銀行同業活動的放緩將有助於降低銀行體系的系統性風險,這對中國銀行業整體具有正面影響。
資產質量難顯著改善
盡管此次穆迪上調多家中資銀行評級,但卻指出未來12-18個月銀行的財務指標不會顯著改善。
穆迪指出,影子銀行活動增速下降和企業繼續去杠桿也為銀行業帶來挑戰。對影子銀行監管趨嚴的影響之一是此前部分表外交易作為貸款回到了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因而對資本和撥備有較高的要求。此外,去杠桿導致更多邊際企業借款人的違約風險上升。
穆迪預計,未來12-18個月銀行的財務指標不會顯著改善。由於去杠桿將導致實力較弱的借款人違約,未來12-18個月銀行資產質量趨勢可能會保持穩定,而不會大幅改善。
近期銀保監會發布的2018年一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資產質量方面,2018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77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685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5%,較上季末上升0.003個百分點。
第一財經發現,對於資產質量拐點的預測,此前中國東方資產發布的《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2018)》也指出,通過對不良資產市場參與者和研究者的調查,預測到2020年,中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才將登頂,之後觸底下降。
穆迪指出,隨著資產增長放緩,受評銀行的資本壓力將普遍下降。然而,風險加權資產的增速可能會超過資產增速,原因是銀行將資產組合從風險權重較低的影子銀行產品投資轉向風險權重較高的貸款。
一方面,限制銀行使用市場資金的監管規定將越來越嚴格,對存款的價格競爭將會加劇,尤其是缺乏強大存款業務的銀行,盈利能力將受到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由於對正規融資的需求上升,同時監管機構采取更適應市場需求的流動性管理政策,因此銀行能夠提高貸款價格,可能會抵消盈利能力受到的負面影響。但是,鑒於信貸成本相對較高,穆迪預計銀行盈利能力的提升幅度不大。
穆迪點名插內房四醜股 水荒最嚴重 隨時拖數
1 :
GS(14)@2012-05-26 19:16:40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525/16367328

穆迪發表報告,指旗下評級的29家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資金流動性逐漸惡化,最新壓力測試顯示,11家開發商的流動性疲弱(附表),於去年12月時僅有四家。
踩沿海綠城証大合生
資金流動性最緊張的四家分別為沿海家園(1124)、綠城(3900)、上海証大(755)和合生創展(754)。這些內房股有機會進行債務重組,或延遲付款。上海証大正透過出售資產紓緩資金緊絀;綠城亦有同樣舉動,由於短期債務高達200億元人民幣,將需要更多資產出售套現;沿海家園現時的資產出售計劃暫未能完全應對到期債務。
至於人和(1387)、恒盛(845)、寶龍(1238)和上置集團(1207)亦有潛在風險,因為售樓表現疲弱,以及財務管理亦較弱。至於仁恒置地、眾安(672)和上實城市開發(563)的流動資金表現在壓力測試下亦面對壓力,但由於有母公司支持,債務重整往績亦較佳,將較有能力面對風險。
穆迪副董事總經理蔡承業稱,資金流動性惡化,是因為銷售放緩,庫存增加,以及開發商的短期債務上升,而去年現金結餘低於預期所致。而穆迪給予評級的29家開發商中,今年到期的短期債務總額達1590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底增長23%;其中境內債務為1280億元,境外債務為310億元。其實,並非所有內房股均面對資金壓力。他補充,房產商若推出適合普羅大眾支付能力的商品房,如200萬元以下的住宅單位,市場承接力則沒有疑問。
財困房產商或被淘汰
標準普爾亦發表報告,指財務狀況疲弱的中資房地產開發商,今年或將面臨生存的考驗。內房股正面對多項挑戰,包括今年到期的債務規模處於高位,然而流動性則在減弱,房地產銷售前景疲弱,再融資狀況困難。
標普信用分析師李國宜表示,開發商的借款成本普遍上升,但融資管道減少,從而削弱其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雖然部份公司的評級較高,能夠進入境外貸款市場融資,但它們也面臨比以前更高的利率和更短的貸款期限。
今年到期債務中,約42%是境外債券、境外銀行貸款和境內信託貸款,一些開發商對上述債務種類進行再融資時可能遇到較大困難。它們可能將通過激進降價推動房地產銷售或出售資產。
穆迪:3.5萬億地方債明年到期
1 :
GS(14)@2014-12-10 18:26:18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10/news/ec_caa2.htm
【明報專訊】前日在北京舉行的「穆迪2015年信用研討會」預測,明年中國將有約2.8萬億元(人民幣,約3.5萬億港元)地方政府債務到期。
樓價若跌 地方財收料緊絀
由於土地出讓金的收入平均佔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50%左右,如果某地前期樓價升,大量土地作為抵押品進入整個信用市場,後來若樓價下跌,那麼地方財政的收入會面臨壓力。
北京《經濟參考報》昨日引述穆迪地方政府與公共機構部董事總經理David Rubinoff說:「造成當前債務問題的根本因素主要有四點,一是地方財政收入與支出不協調;二是基礎設施需求強勁,城鎮化快速推進,同時2009年至2011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實施經濟刺激計劃;三是禁止地方政府直接借貸;四是地方政府投資和借貸的動機不合理。」
學者:償債能力逐步提高
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昨對本報說:「國家還是用時間換空間的方式來解決地方債務問題。我認為地方政府會允許發行債券。當然仍要有償債能力的提高,現在要一下(把償債能力)提高起來也不現實,發展的時間,讓經濟好過來以後,才能還債,因此到期的債務並不可怕。」
穆迪:或下調濠賭股評級
1 :
GS(14)@2015-05-07 14:49:1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507/news/ec_ecb1.htm【明報專訊】澳門賭收頹風未洗,今年恐怕仍難見曙光。穆迪發表報告稱,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及肅貪影響,預計今年全年賭收按年再下挫25%至30%,濠賭股信貸評級更可能因而下降。澳門經濟財政司長梁維特昨日亦表示,賭收連跌11個月是受綜合因素影響,惟目前外圍經濟、內地財源等因素本質上未有大變。
昨日濠賭股普遍受壓,銀娛(0027)與新濠博亞(6883)均挫2.9%,分別收報38.2元與52.65元,其他如澳博(0880)則跌0.6%至10.02元,永利澳門(1128)跌1.8%至16.16元,美高梅中國(2282)跌1.6%至15.18元。
指內地肅貪為賭收大跌主因
穆迪報告指出,隨中國政府繼續致力肅貪,令澳門首季貴賓廳收入按年急挫42%,為拖累澳門賭收大跌的主因,至於經濟放緩與去年同期賭收基數高企,亦是次要原因。
穆迪認為,賭收低企將削弱新濠博亞(6883)旗下公司MCE Finance與新濠影匯整體收入與除息、稅、攤銷及折舊前利潤,並降低其償債能力;其中MCE Finance財政良好,可望為賭收疲弱作緩衝,惟新濠影匯在達到其收入增長目標及去槓桿化則面臨挑戰。
梁維特表示,政府已正式展開博彩業中期檢討,惟何時完成報告,則須視乎初期檢討情況。他指出,博彩業中期檢討與是否增加賭場或賭牌,兩者並無直接關係,重申中期檢討與體檢相若,用以令博企清楚知道自己位置及未來去向,預期研究團隊今年內掌握所需文件。
澳門財司:博彩檢討與賭牌無關
銀娛銀河二期不足一個月便開幕,梁維特表示,當局未定好賭數目,重申申請賭是考慮綜合因素,包括平均每年增長約3%的要求。
穆迪列三桶油負面觀察
1 :
GS(14)@2016-02-18 22:30:03【明報專訊】評級機構穆迪昨發表報告表示,正考慮下調中國多家國有石油公司評級,當中包括AA3評級的「三桶油」,即中石化(0386)、中石油(0857)及中海油(0883),並將其列入負面觀察名單。穆迪表示,油價復蘇或會較多家公司預期更為緩慢,甚至存在進一步下跌的危機;即使最近油價有溫和復蘇?[象,但仍預計中國國有石油公司的財政狀?會受到現金流疲弱的問題而惡化。
現金流疲弱 財政狀?將惡化
自伊朗解除國際制裁,重返原油市場後,原油供應過剩問題加劇,令油價持續受壓。報告表示,現時原油的名義價格已經創下10年來低位,面對原油供應增加而需求平穩,穆迪已經大幅下調對油價的預測。油價低企亦會進一步打擊「三桶油」的現金流,影響其主要財政比例。昨日石油股股價亦見下跌(見表),三桶油股價均跌逾3%。
另外,據《彭博》引述中石化勝利油田旗下的《勝利日報》報道,中石化油田將關閉小營、義和莊、套爾河、喬莊4個油田,屬50年來首次,但就未有透露確實時間。報道指,勝利油田現時營運的70個油田中,以上4個油田的收益排行榜尾,若關閉4個油田,料每年可節省1.3億元(人民幣.下同),並將公司每年虧損收窄至2億元。自勝利油田去年首次陷入盈虧後,全年虧蝕逾92億元,今年僅1月份的虧損已高達29億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18/news/eb_ebc1.htm
穆迪降華評級展望負面 新華社:無眼光
1 :
GS(14)@2016-03-04 23:26:43【明報專訊】美國評級機構穆迪昨日表示,由於中國的政府債務上升,外匯儲備持續下降,實施改革的能力存在不確定性,因此把中國政府信用評級的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面,但維持其Aa3的債務評級。新華社隨即罕有作出回應,認為穆迪缺乏全面眼光,並指這是海外機構對中國經濟的「習慣性看空」。
債務升外儲降 憂國企改革難成功
穆迪主權風險部高級副總裁Marie Diron表示,中國增長疲弱,銀行資產品質惡化,國企槓桿率將進一步提高,因此地方政府、政策性銀行及國企的或有負債,轉化為政府真正債務的機會逐漸上升。
另一方面,中國的外匯儲備正大幅下降,應對外匯儲備下降及人民幣貶值壓力的措施,將會對經濟及金融業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加強資本管制會降低政府關於放開資本帳戶承諾的可信度。若改革不徹底進行,將削弱政策制定者的公信力,但中國有可能為保持經濟增長而推遲改革計劃。
Marie Diron表示,如果中國政府成功作出平衡,例如通過重組產能過剩的國企來降低政府負債,而市場對經濟的信心改善使資本外流減緩,則評級展望可能會調整為穩定。 相反,若國企改革進展停滯,資本管制明顯加強,中國政府的評級將會下調。
新華社:償債能力遠勝主要經濟體
現時內地的債市以國債為主,上周內地宣布向海外機構投資者開放債市,取消額度限制。但權威評級機構卻隨即作負面展望,打亂中國吸引外資的部署。
新華社昨日發文表示,看空中國經濟的觀點缺乏事實支持,因中國的外匯儲備佔GDP比重高達32%,財政赤字佔GDP比重僅2.3%,中國政府的償還能力遠較許多西方主要經濟體為佳。文章並批評,穆迪的評級存在滯後性,其信譽早已備受質疑。
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師陸庭偉表示,穆迪主要是觀察資本外流的情?,若中國的外匯儲備持續多個月下跌1000億美元,穆迪很有可能下調評級,但他認為發生的機會不大,因為最壞的時間已過去,外匯儲備下跌的步伐將會減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03/news/ea_eab1.htm
穆迪降中國評級展望指債務升外儲減 調低至負面
1 :
GS(14)@2016-03-05 01:09:26【本報訊】國際評級機構穆迪(Moody's)向中國「亮黃牌」,下調內地評級展望,由「穩定」轉為「負面」,主要原因是政府債務上升,資本外流導致外滙儲備減少等,更警告若果中國經濟轉型失敗,將會降低主權評級,央企債務成本隨時飆升。記者:周家誠 陳洛嘉
不過,官媒新華社隨即反擊,提到穆迪慣性睇淡中國,形容他們有誤讀性,又質疑歐債危機時對希臘維持高評級,對債權人未起到實際警惕作用,指其權威性及重要性正在下降。評級機構針對財務實力等因素,對國家、企業進行評級,而有關評級將影響發債息率,例如評級跌,融資成本則會提高。但今回穆迪下調的屬於「評級展望」,反映未來調低評級可能性增高,而非下調評級。現時中國主權評級為「Aa3」,屬於第4級,若果下調1級將會是「A1」。
新華社反擊:無眼光
穆迪解釋,地方政府、政策性銀行及國企負債增加,會使中國政府或然債務(Contingent Liabilities)上升,而中國債務水平佔GDP比例,由2012年的32.5%升至去年底的40.6%,2017年將進一步升至43%;加上過去18個月資本外流嚴重,導致外滙儲備顯著下跌7,620億美元;該行又質疑北京對經濟改革的執行能力及效率,有機會使債務顯著提升。新華社撰文反擊,指他們缺乏眼光、誤讀,又稱中國外滙儲備佔GDP比重截至去年底達32%;去年財政赤字佔GDP比重亦僅為2.3%,反映政府償債能力良好,強調債務水平提高是為了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並非毫無產出的壞賬投資。星展銀行(香港)大型香港及中資企業主管鄭思禎解釋稱,評級展望下調,難對企業融資構成負面的影響,若果降低評級,由於大型央企如中石油(857)與主權評級具相連性,將會提高國外舉債的成本。不過,由於早前人民幣滙率趨跌及接連減息,使企業傾向在國內舉債,故此評級調整的影響有限。
銀行界預料影響有限
此外,渣打香港高級利率策略師劉潔認為,目前中國政府債務佔GDP比重,相對其他發達城市仍低,所持外幣債規模亦不大,所以未需要特別擔心,目前企業亦傾向回歸融資成本較低的境內舉債,故相信穆迪今次下調中國評級展望的實際影響有限。劉潔又指出,今次中國評級展望僅被降至負面,而非進入負面觀察名單,後者除意味有50%機會被下調評級外,評級機構亦需於短時間內決定保留或調整評級,反而負面評級展望則可維持一段長時間,故相信穆迪未來將中國主權評級降級的機會不大。上海商業銀行研究主管林俊泓指,穆迪擔心中國負債規模上升,但卻忽略了國內利率不斷下降下,中國的償債能力其實並無惡化。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表示,評級機構有「策略性考慮」,「西方通常會睇淡中國經濟,睇唔到內地服務業,例如電影、娛樂蓬勃發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03/19514126
穆迪降71家中資企業評級展望
1 :
GS(14)@2016-03-05 01:20:08【本報訊】國際評級機構穆迪(Moody's)繼將內地評級展望由「穩定」轉為「負面」後,昨日再補一槍,一口氣將內地25家非保險金融機構、8家中國內地和香港保險公司、38家中國國企及其受評子公司的展望同降至「負面」,引來官媒繼續反擊。
包括中廣核及中鐵建
穆迪是次調低評級展望的25家金融機構,包括3家政策性銀行、12家中資商業銀行、3家不良資產管理公司、3家金融租賃公司、3家證券公司和1家資產管理公司。被降評級展望的38家國企,包括中廣核(1816)及中鐵建(1186)等,保險公司如國壽(2628)、財險(2328)及太保(2601)等亦同被降評級展望。星展銀行(香港)大型香港及中資企業主管鄭思禎解釋,大型央企與國家主權評級具相連性,國家主權評級一旦有改變,央企評級一般亦會跟隨。穆迪今次亦將多家中資銀行的港澳子行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當中包括中銀香港(2388)、集友及建行亞洲等。穆迪指,內地、香港及澳門經濟日益融合,隨着港澳銀行子行的內地敞口增加,內地經濟疲弱或對銀行資產質素帶來不利影響。
官媒:穆迪看走了眼
鑑於展望為負面,穆迪預計上述國企評級上調的可能性不大,惟若中國的評級展望恢復至「穩定」,該行相信特定國企仍然可以優先獲得政府的支持,故受評國企及其子公司的評級展望有可能相應恢復為「穩定」。穆迪向中國「亮黃牌」,引起官媒連環發文反擊。繼新華社後,《人民日報》海外版昨指穆迪是「看走了眼」,現實金融市場走勢與穆迪的預測大相逕庭,亦不會跟着這個「負面展望」走。《人民日報》又提到,穆迪對中國的評估在不少方面「陷入誤區」,坦言穆迪等國際信用評級巨頭若要保持自己的「江湖地位」及市場影響力,就要「拓寬思路,不斷提升自己評估的水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04/19515786
「紅旗報告」上訴 維持違規原判 穆迪敗訴 罰款減至1100萬
1 :
GS(14)@2016-04-01 14:16:30【明報專訊】穆迪於2011年發表「紅旗報告」,被證監會判罰2300萬元兼公開譴責,穆迪於去年提出上訴,證券及期貨事務上訴審裁處昨天公布,將對穆迪的判罰款項降至1100萬元,同時繼續維持對穆迪予以公開譴責的原判,並且需要由穆迪承擔證監會應付堂費的六成。穆迪表示,對獲判減少罰款感到欣慰,卻強調沒有誤導投資者,並不認同證監會可以監管發表研究報告,並且正在研究可行方案處理有關案件。
明報記者 陳偉燊
證監會回應稱,證券及期貨事務上訴審裁處的判決,確定了該會指出,有關報告對上市企業發出紅旗時欠缺足夠解釋及理解,致對該等被品評的公司出現不公平、欠清晰及存在誤導。同時審裁處的判決亦確定,就算穆迪的分析員認為,向企業發出紅旗多寡,與給予相關企業評級沒有相關關係,但是在報告內給予6間公司最多紅旗,致可供行動,更未有確保給予紅旗的準確性。審裁處亦認為,穆迪發表的報告屬於受監管範圍,並且違反遵守《持牌人或註冊人操守準則》。
維持對穆迪予以公開譴責
證券及期貨事務上訴審裁處是於去年9月就前述上訴進行研訊,並於昨日發表書面裁決。審裁處指出,穆迪發表紅旗報告,無論其是否有意還是無意,制訂出的紅旗系統,是一項給予界定好的系統或機制,讓人判斷信貸風險程度,變相構成信貸評級,因此在事件性質上,按例已經構成受到監管業務範圍。即使香港《人權法》確保言論自由,但在擁有自由同時,亦需履行特別的義務及責任,因此可能按法律,需受到若干限制,去確保國家安全、治安、公眾健康或道德,因此自由並非絕對。審裁處認同,證監會是在其權力範圍內,履行紀律行動。
儘管審裁處認同,穆迪在案件沒有不誠實意圖,穆迪又稱,證監會對其作出處罰有越權之嫌,穆迪亦在事後提供可行方法及協助讀者,但是其認為,穆迪的紅旗報告可被視為現有評級機制的延伸及優化作業,因此要說紅旗報告與評級系統沒有相關關係,不全然正確。因此其認為穆迪未有遵守《持牌人或註冊人操守準則》,規範持牌人進行商業活動時,需要誠實、公平地,為客戶最佳利益及在市場方面持正行事。同時亦質疑持牌人沒有利用所需技能、小心及一切應盡努力去行事的準則。審裁處給予涉案各方許可,在昨日發出判令後30日之內,申請對是次裁決作出挑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401/news/ec_ech1.htm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