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治生態短評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27.html被關蛇兄的留言引發, 止凡突然想討論一下政治。近年香港的政治可謂大混戰, 民主派入中聯辦, 人民力量及社民連比較激進, 又在立法會用拉布戰,
公民黨又常常私法覆核政府政策, 保皇黨就繼續為政府護航, 功能組別繼續存在, 總之混戰連連, 到2012立法會選舉就變成泛民鬥建制。
個人認為建制派的票源多數來自老人家及師奶團, 一直在下降中 (雖然不停找阿婆阿伯登記選民), 而泛民的票就來自年青及中產一群 (大部份比較政治冷感), 選舉臨近竟然有國民教育問題, 令投票率急升, 泛民得票亦高。
facebook亦流傳過一個票數結果的總結圖 (可惜我找不到), 泛民在2012年的選票是比建制派多的, 尤其是功能組別的票比建制得票多
10倍上下, 但所得的議席就少很多, 問題當然出在選票所選出一席的效率當中, 加上多個功能組別都是自動當選, 根本就沒有選舉動作。
而大家所講的配票, 泛民所推動的民主思維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而建制派就很容易, 只要叫阿婆投邉個就投邊個, 完全可以控制結果。
事情發展至今, 建制實在隨便放幾個後生仔女出來選都可以成為票王票後, 這個無可奈何。但有支持建制派的人就會認為, 如果沒有建制, 把香港命運放到這些泛民的手上, 一定所有政策都不能通過, 他們只會什麼都反對, 有破壞、無建設。
可是, 建制的不談道理的盲目支持, 又得到阿爺無限資金支持, 自然反對的一方一定會變得相對野蠻起來, 中庸之道很難有立足之點, 因為對手已經歸邊, 你也只好歸另一邊跟他對抗。
在這個時候, 抽走任何一邊都很危險, 但問題是這樣的角力只會消耗香港的發展動力, 對誰都沒有好處。在這個時候, 實在懷念鄧小平的遠見, 香港政治要平衡, 極左的有一點點, 極右的有一點點, 中間立場的就要最多。
香港政府及中央都很怕建制失勢, 因而大力及財力支持, 因為建制失勢的話, 香港的行政立法就一定被反對黨玩死, 因為大部份自由思想選民都會選泛民, 所以只好玩弄選舉制度保住議席, 尤其是死也不廢除功能組別, 從而控制議會。
但其實再想一步, 如果沒有阿爺幫手, 沒有盲目支持的建制, 建制失勢後, 反對黨會有市場嗎? 到時火爆型的議員都會失勢,
因為沒有憑政府必反的必要, 70個議席都是民選的, 沒有配票, 沒有無限資金, 沒有蛇齋旅餅糭的票,
大部份的選票都會回覆到選出最理性、最有料的議員, 而真正有料的人也會從政起來, 政府的政策也不會打橫來, 好像推出來才中招要收回
(因為現在實在推塊屎出來都一定能成功通過的)。
要有這個改變需要很大的勇氣, 可能要建制犠牲一下, 令政府混亂幾年, 到時市民會發現原來班泛民只懂反對, 但卻不懂認真政務時, 下一次立法會選舉就能真正選到人才, 但短期內都很難有機會見到這個真正成熟的政治。
存稿系列(4): 地盤佬定林少陽? 短評和記電訊香港(215)
話說某一日,我在九龍站附近地盤走過,聽到一堆地盤佬評論幾個無線電話台的服務質素的時候,其中一個地盤佬講緊和記的「3」質素差劣,有部分地方甚至沒有訊號,客戶服務又唔好的,異口同聲附和,有人又話,都唔知幾時他的服務被人差評至此,其實聽到他們的說話,心也想加把口入去,但是自己不擅溝通,還是借呢個地方同大家說說我的推論。
1980年代時候,和記是由傳呼台開始做起,後來只是不斷收購對手,最後建立起壟斷地位。在1990年代,又開始進軍流動電訊,雖然因為初段的投資失誤,最好的網絡已被當年香港電訊的CSL佔了,曾較為落後,但憑著當年和記懂得宣傳之道,找到四大天王之一的黎明作為代言人,所以在流動電話通訊上市場快速增長的背景下,逐步趕上,成為主要市場參與者之一,能與香港電訊一爭長短。
不過,隨著業務成熟,且已據有市場的重要地位,和記電訊在網絡的投資明顯減少。在2001年,在流動通訊的投資大約是10.88億,在2006年只有2.85億,但近年在3G甚至上網的趨勢下。有人可能話他是成熟了,所以不用這麼多資本開支,但是在2011年,不計上購買頻譜的一次性開支,固定投資也只是6.19億,況且也未計近兩三年通漲加速的影響,實際上開支和很多年前已沒法比較,所以亦唔難預料到他們的服務質素下滑。
至於前幾個月看見林少陽說,談及現金流情況,其實可接受的。但在資產負債表的質素來說,翻開這間公司的報表可以發現,公司資產大約106億,但其中45億是一些商譽,有17億無形資產是頻譜,剩下的有形資產大約43億,但是公司的現金只有2億,銀行債務雖然是剛和銀行簽訂銀團,但金額38億,顯是一派財務不佳的印象。雖然自由現金流正常來說每年大約都有10億,加上背景雄厚,未來就算要還債務,也可以繼續由短期轉回長期,財務周轉上問題卻是不大,但以現時市值166億來說,就算沒有增長,卻肯定是偏貴。
就長期來看,如果服務仍然是這樣的差,客戶到期不續約,客戶也會慢慢減少,但是在流動電話上網的潮流下,用戶消費必然增多,所以或許能抵銷這方面的影響,況且他另外一個固網業務收入以商業用戶為主,收入相信頗為穩定,所以都會幾平穩。但要從地盤佬客戶或者搞投資的林少陽的選出誰是對的,我會選地盤佬。搞財務運作而忽略客戶的需要,始終是本末倒置所為。不過如果沒有選擇之下,其實壞的服務還是有人去用,而且不會有怨言,這我也不能評論了。
少陽談電力股短評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一如近來一連串文章拼湊出的景像,市場正在由risk-off轉向risk-on;一如市場上的其他投資者,我們未有足夠資訊確認這種轉變是長線還是短線趨勢。不過,我們觀察到,當一眾公用、中資燃氣股、REITs類股票在12月大都跑輸其他類別時,惟一的例外正是盈利正見底回升的內地電力股板塊。一如多日前的燃氣股短評,我們亦整理了林少陽對內地電力股板塊板塊的Q&A回應,看看這個遲燃氣板塊一季,在2012年6月才起動的板塊,能否藉宏觀環境在2013年繼續當旺,再看看他對板塊內部分股份的評論與建議。
內地有傳發改委醞釀明年煤價「併軌」,取消合同煤,煤價全面市場化。內地煤碳市場一直有合同煤和現貨煤之分,合同煤價格通常較現貨煤有折讓,是發改委為適度保障電力企業盈利之舉。早前據報電煤價格併軌方案雖然獲國務院批准,電煤價格併軌將取消煤炭重點合同,改為中長期合同;電力企業希望電價實時聯動的意願落空,方案只表示將繼續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在電煤價格出現劇烈波動時,依法採取臨時措施。
林少陽指出,有關煤電聯動方案,政府最大可能是繼續將往之後推;不過,經濟下滑,發電需求減少,煤價因而下跌,電力股於是受惠最大。因為電力需求的剛性頗強,用電量的下跌,對盈利的敏感度不高。反之,在目前利率及煤價雙跌的環境下,對電廠盈利還是很有利的,只是國務院不肯放下規管電廠盈利補貼國民的尚方寶針,那是電廠投資者心中的一條刺。因此,投資電廠的最大風險是,如果經濟一片好景,在通脹急升及煤價上升的情況下,電廠將重新成為政府政策工具的犧牲品,而這亦代表電廠的盈利反彈蜜月期的完結。
基於上述電廠盈利與煤價走勢呈反向的互動關係,以火力發電為主的中資電廠都應該有不俗的盈利復甦潛力。當中,外購煤比例頗高,對煤價最敏感是華能(902)及華電(1071),其中,華能的效率較佳,華電則是多間電廠中表現最差者,管理層的表現長期令人失望,但亦因此今年升幅最大,因為如果他們只僅僅是因為欠效率,煤價上升應最能反映於盈利上。
中電國際(2380)水力佔比不輕,今年盈利復甦,一半靠水電,一半靠火電煤價下跌,明年若只看火電,增長可能沒有華能及華電那麼高,但中電國際營運效率應該在華電之上,估值則較華能便宜。 大唐(991)因為太多自有煤礦,基本上全部煤能自給自足,敏感度自然最低。
以管理能力而言,華潤電力(836)是眾多電廠之冠,亦是最穩健的,因此長期估值亦最高;林少陽認為,這是值得的,因為華潤電力日久見真功夫,貴亦值得。不過,投資者要明白,華潤電力不會令你發達,但可成為組合的anchor,減低組合的波幅,對提升忍耐市場風浪有幫助。
因此,林少陽認為,經通盤考慮後,華潤電力及中電國際是較佳的投資,投機或者會選華電。三者之中,較難一概而論哪一家一定會短線跑贏,若投資者是全攻型,純賭博,不考慮一旦市況逆轉的潛在損失,可能潛在升幅最大、beta值較高的是華電,其次是中電國際,最後才是華潤電力,但以穩健計,則剛好掉轉。
(聲名:以上觀點取材自林少陽於華富財經內價值透視專欄的Q&A論題)
d=3859414
少陽談燃氣股短評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852647昨天,我們讀過林少陽對明年領放行業的初步分析文章,提到了一些行業板塊;今天,我們整理近來林氏對內地燃氣板塊的Q&A回應,看看這個在2012年當旺、2013年仍然值得看俏的板塊的宏觀環境變化,再看看他對板塊內部分股份的評論與建議。
天然氣作為潔淨能源之一,現時在內地僅佔一次性消費能源比重4%,與全球平均水平24%有相當大差距,可見增長空間仍然龐大。事實上,隨伴西氣東輸二綫投產,內地天然氣管道網絡逐漸完善,加上內地城鎮化步伐未停,昆侖能源(135)、華潤燃氣(1193)、中國燃氣(384)和新奧能源(2688)等下游城市燃氣分銷商將持續受惠。
新奧能源近年較少收購新的項目,因此增長會稍為慢過其他的後起之秀,不過現金流則是多間燃氣股中(除了北控)較好(但北控業務更成熟,增長潛力更小)的。新奧預測2012年市盈率約19倍,2013年假設人民幣不升值,以來年增長15%算,市盈率將回落至16.5倍,並不偏高;因此,對穩健的投資者來說,仍然有吸引力。
事實上,新奧市值夠大,很多基金經理都對管理層的往績有信心;最近收購失敗,在很多保守的基金經理眼中,反而是好事,因為收購會阻礙業務發展,他們只希望集團維持目前的增長速度,已能交差。
至於中國燃氣,其過往的營運效率較低,主要是因為其經營的項目,發展較不成熟。現時中國的沿海大城市發展已開始放緩,二三線城市相對發展速度較快,或對中國燃氣增長提速有利。預測2013年3月底止年度市盈率約20倍多一點,表面看稍高於新奧,但這個溢價,因為較高的增長潛力,於升市時仍為市場所接受。不過,中國燃氣過往的表現始終較差,以及其較低的市場流通性,若按慣常的看法,其較低於新奧能源的估值較為合理。因此,以兩者現價計算,林少陽相信新奧會稍為提供較高的回報。
華潤燃氣今次配股沒有具體目的,似乎不是很好的訊息--管理層似乎是在告訴投資者,現價配股的資金成本便宜,投機性起先獲得部份資金,再看看有沒有好的資金用途。
至於港華燃氣(1083),由於上半年人民幣貶值因素,令其增長較慢,現時人民幣已重新升值,估計下半年增長將提速,雖然投資者理性計算的話,不應該將匯率因素計算在內,但增長的速度,仍然是投資大眾廣泛參考指標之一,而不是每個投資者都對數字看得很仔細,甚至可以說,市場上不求甚解的人亦不少。 林氏預計,以2013年盈利計算,股價在6.5元水平,市盈率在15倍或以下。因此,最近港華燃氣的低估值,應該會提供了一個追落後的機會。
中油燃氣(603)業務頗新,很多項目仍未進入成熟期,未來增長空間可能較大,但不確定性較高。其市值較小,亦較難吸引大型基金進行大額的投資。目前只靠較小型的基金經理,以及個別國內大中小型基金經理的買賣盤推動。從市場的技術性操作問題考慮,中油燃氣過去兩次集資,配股價分別是1.2元及1.25元,當時只是一個概念,配售價都高於現價,林氏並不認為於現價水平,大股東有任何誘因配售新股。事實上,過去兩次配股的前後,股價都升越1.5元。可以試想像一下,假如今次配股價是1.5元,則股價要升上甚麼價位,才能成功吸引投資者認購新股?因此,林少陽建議,等中油燃氣真的宣布配售新股,才考慮減持或換碼未遲。
由於進入12月後,燃氣板塊同樣面對profit-taking壓力,上述不少股份的估值已拉近,在考慮潛在的回調風險後,若投資者仍然認為在市況向好時,市場繼續對燃氣行業看法正面,要堅持現在買入燃氣股,則新奧能源會是潛在短線回落風險較低的選擇。然而,林少陽指出,新奧可以成為投資組合中內地燃氣股的核心成員,但由於已有很多基金持有,再增持的空間較小,股價短線動力不強;追求增長的投資者應率先買中油燃氣,因市值較小者在現時risk-on的市況會繼續領放,直至大市出現較大的見頂回調為止。
股票投資短評 - 2013年05月01日 Kyle
http://blog.yahoo.com/_PDW7RFPPPKJ6IWUA42B5OWHPCM/articles/1145070/index因為五一勞動節而突破間多左一日假期, 令到我有時間上黎回覆各位既問題........時間多D我亦回答得仔細D, 如果大家仲有問題的話可以繼續發問
由我睇到見底果日, 到昨天已經彈左足足一千點有多........相信有入市既人收獲都應該唔錯.........而上一個短評提到美國股市既強勢, 大家唔應該俾指數而迷惑, 結果美國亦如我所料而再一次創出新高..........不過, 香港既去向, 始終都要視乎阿爺既走勢..........可能有人會問, 而家已經由低位彈左成千點, 個市會唔會冇力再上而回落............其實反問番大家, 之前由23000 跌到21600 左右, 當時既市況同現家既市況, 到底有冇大既分別呢? 中間既升升跌跌, 只不過係投資者從各種消息 (藉口) 進進出出而造成既股市波幅罷了............佢地推到去21600 左右, 停左兩三日去平埋手上剩番既沽盤 (當時我都係覺得佢地平得差唔多先會認為個市見底, 不過我唔知當日一講即彈) 就自然會掃番上去.......
而家, 可以講係再一次去番22800 左右既中心點, 本身個市並冇特別大向上再向下既空間..........以美國既強勢, 似乎大幅向下既空間唔大, 不過如果缺乏利好既因素支持, 要再大幅上升既難度亦唔低........所以美國對香港既影響未必會太大 (有波幅但冇實際既影響)..........至於阿爺點走.........個人睇法就比較正面, 不過都係需要大陸復市再睇一睇先知
唔計投機性既8168, 最近我有推薦過兩隻股票, 539 (當時市價為 1.08) 同 57 (當時市價為2.70).........今日就順手解釋下我有興趣既原因......
1) 539 - 如果大家有KEEP 住睇我寫既野, 應該會留意到我曾經講過紡織股已經見底.........冠華如果以本身基本因素計, 佢應該係一隻相對落股既紡織股........
因為佢係今年年初開始一項新既業務 (大理石) 同紡織業無關, 實際對公司既基本因素影響有幾多仲未睇到 (管理層既言論就好似好有信心).......但如果睇番佢過往紡織業既表現, 即使佢既業績倒退, 只要唔係太明顯的話, 佢既PE 應該都係10倍之下, 而息率應該保持到4-5%.........以一隻穩定既公司計信值唔算高..............不過最吸引我既, 係因為佢有幾個基金入股買佢既認股証 (當時仍係我第一次推介539, 市值0.9左右).....佢地既成本都係0.89......而後來又有另一間基金入股, 佢地最後申報既價位為1.06..........睇番過去左幾個月既走勢, 佢係5%樓下既入市價都應該係0.9-1.06 之間, 假設以中間位1.00 計算, 比起當時我推介既位置1.08 都只係差少於10%...........同第一批入既基金都只係差20%左右.............一般機構性既投資者係唔會以10-20% 咁少回報去睇一間公司.........既然有機構投資者睇中, 當日又有大成交支持去炒上...........跟下順風車都唔錯..........現家去到1.2X........都已經比1.08 升左10%有多......而且佢仲係非常貼迎一年高位.........隨時好似85 咁一破再破頂都唔奇................隻311 都係紡織股, 一個月左右已經由$1.8左右升到而家$3.46.................只要有資金推動, 539 要有同樣表現唔難........
2) 57 - 呢間公司係好老牌既工業股........除左David Webb 入股果下有多D成交外, 一直既成交都係好少..........我睇中既既原因同539 唔同, 佢係冇特別既基金炒起...........不過佢既基本因素幾吸引我, 1) 佢每股有大約$1.4 係現金成份, 而每股資產淨值約係$4.5...........雖然今年度盈利都預期出現倒退, 不過預期既PE 值都應該係10倍樓下, 而息率應該可以保持到5%左右.........以工業股算係唔錯.........2) 佢既業務, 係從事製造及銷售注塑機及有關產品. 之前提到, 油價下跌, 係會對某部份既公司有正面既影響, 而塑料相關行業, 因為油價係直接影響到佢地既成本, 油價下跌就可以減低佢地既成本而推高盈利........當行業既利潤高左, 即使生意未完全上軌道, 佢地對於固定資產既需求亦都會提升.........所以相信57 既業績應該會比中期有明顯既進展........3) 歐美方面既經濟2012年下半年比起上半年有明顯既好轉, 以歐美生意為主既57, 應該亦都有正面既作用.......4) 間公司市值1.6B 左右, 但係如果睇番主要股東持有量, 幾個人加埋最大股東已經持有超過80% 既股份, 即係話市場流通量其實只有20% 左右 (即 (320M)..........本身持有超過5% 既基金又係好穩定既公司, 唔會成日出出入入 (其中一間基金上一次增持已經係2011年既事, David Webb 亦係以長線為主既股東, 大股東亦只有回購冇賣出)
呢類公司因為市場上既沽盤唔多........只要一日有資金流入的話, 升幅可以係非常驚人.........配合佢本身基本因素不俗而風險唔高..........所以只要有耐性一定可以有理想既回報...........有David Webb 既入市價做參考, 而家個位應該唔會太差 (因為佢都係基本分析為主, 而且有機會接觸管理層, 以真金白銀幾千萬入一間公司, 應該信得過......最起碼一定好過果D 淨吹水推介, 輸左唔駛上身既分析員)
最後, 就順便講埋點解我對8168 有興趣..............
近排, 唔知大家有冇留意一隻8260 既股票............佢就正正好係配股上市既公司, 股價一兩個星期可以由0.6 去到1.5...........唔係因為佢地基本因素有咩特別.....而係因為佢係一隻有資金睇到左既配股公司...........
咁點解配股既公司會升得咁誇張呢..........其實, 一般既公司都係會公開發售, 俾公開投資者同機構性投資者.........佢地既市值較大, 而接貨既投資者比較分散......因為每個人買入既原因都唔有, 有長線客亦有短炒者, 所以即使間公司幾好 (好似友邦咁), 佢地都冇可能會短期內出現超異常既升幅......因為每當有買盤推上, 都會有另一部份投資者持負面既意見, 或者係因為個人既原因而沽出, 所以幾好既股票都只會出現穩步上升既情況)
不過配股上版既公司就唔同, 佢地市值細好多, 一般都唔會超過10億, 因為資金既需求唔大, 所以只要搵到幾個機構投資者已經可以全部食晒.........正因為貨源歸邊, 所以股價既上落可以變得好大..........而且, 果D投資者同我地D散戶唔同, 佢地唔會睇果十零個% 既回報就收手..........既然沽盤少, 要推上既成本亦低, 所以好多時候配股上版既公司一開始都會升唔少.........通上市道好既時候隨時第一日上已經有過100%既升幅...........我睇中8168 既原因, 係因為佢一直都冇被大幅炒起過.........果班上版時接貨既人都要搵食.........之前係0.25 左右壓左咁耐, 又配埋股, 要收既都收得七七八八.......而家上番佢初上升時0.35 左右既位置.........等既就係適當既機會爆上................
不過因為機構性投資者同我地唔同, 佢地錢多而且有耐性, 要幾時爆上隨左當時人之外係冇人估到............所以一定要同佢地一樣咁有耐力先會有肉食..............不過一食的話就一定會食餐勁...............P.S. 我係對間公司既基本因素完全冇研究, 因為玩既方法唔同, 唔可以混為一談
操作短評 (10 Jul 2013)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3/07/10-jul-2013.html1. 低成交下大家繼續廝殺指數股, 飄上飄落唔駛十分鐘, 正常穿兩萬一就要追貨, 但今日早段明顯中伏; 暫時靠邊站, 減少Day Trade.
2. 淡倉三寶(358, 3323, 914)價外期權時間值流失速度開始加快, 今早江西銅隊穿祥上身即月12蚊PUT竟然只升得不足五成, 暫時將個股PUT全數清倉離場, 等挾返高D再買好似比較抵搏.
3. 藍籌股中石油仍算可以, 起碼能夠完全跟足指數走, 頂得順INTRADAY波幅, 其實可以繼續持有; 自己會換馬至恆地(12), 止蝕位放$45.5, 搏重上$50.
4. 亞太衛星(1045)穩守突破點, 止蝕位放$5.55, 小注投機性買入.
5. 上週末完成信星集團(1170)分析 (
1170.HK 信星集團), 近兩日成交開始增多, 算係佳兆. 似乎係有少少成功機會既MID-TERM TRADE, 自己已經開始加注. 只要守穩裂口高開日低位, 順勢操作, 暫時問題不大.
6. 瑞聲(2018)成為繼舜宇(2382), 合生元(1112)後第三隻強股被擊落, 喜幸星期一及早修正錯誤, 否則已經坐艇. 走勢甚差, 暫時唔會沾手.
中國綠色食品(0904)姊妹公司中華包裝(1439)短評
筆者約略看了招股書,大致沒有分析摘錄以下資料,供大家參考:
1. 業務(1) 做紙箱
(2) 客戶幾集中,5大客戶佔30%,最大客戶佔10%,都是消費類生意
(3) 得1個廠在江西,300人的廠仔,使用率好高
(4) 供應商更集中,5大客戶佔80%
(5) 唔敢入好多貨
(6) 集資來擴廠,大約需要5,000萬,但以前每年資本開支都是1,000萬
(7) 2012年業績離奇大幅增長,有補貼
(8) 稅務優惠2015年完結
(9) 上市開支同折舊都好大份,好影響利潤
(10) 市值得3至4億咁細,招股價咁低,點解要搞咁多股?
(11) 集資得7,000幾萬
(12) 派息都唔講實,好似唔想人買
2. 風險(1) 原料波動
(2) 客戶表現及訂單交貨表現
(3) 開發
(4) 利潤: 稅務、上市開支、生產線投產折舊、住房供款
(5) 增長動力: 管理擴張、客戶發展
(6) 廠房得一間,太集中
(7) 借貸利率高
3. 起源(1) 貪江西平租,兩個人合作辦廠,搞到上市
(2) 又是福建的會爆炸
(3) 原母公司好多代持關係,搞箱包無端端又去搞紙箱,又想買番d股權上市
(4) 幾個股東都唔知是後來要上市至出錢,是咪代其他持有都未知
4. 股東、董事及高管(1) 原來是中國綠色(904)班老闆
孫江榕,街數唔細,都是小心怕怕囉
(2) 董事全部福建人頭,老細唔入董事局
(3) 馬遙豪: 207、82、1019,都幾驚
(4) 胡宗明:1938 加 海外民企...
5. 報表(1) 會計師用non-big 4的國衛,仲要幫人只是合併,難道怕了?
(2) 2012 年增80%,至3,000萬,2013年上半年增20%,至1,700萬
(3) 要補稅,睇來煲盈利都付出唔少代價
(4) 資本結構不尋常,竟然有淨現金少量
6. 總結因為老闆關係,假數機會幾重,大家都需要小心提防。
新股短評 - 神州租車 (00699) 燕歸來
來源: http://xueqiu.com/7889176837/31447623
$神州租車(00699)$新股短評 - 神州租車 (00699)
對於新股神州租車,坊間的看法是頗為分歧,有不少人覺得這是一個"燒銀紙"的行業,盈利能力一般而已,加上上市估值太貴,短線投機價值不高;我自己看法是相反,此股目前已在行業內占據了極佳的位置,公司的前景可謂與行業的前景及發展掛鉤;只要行業具發展前景,則此股的中長線投資價值也存在。雖然如此,對炒新股的投資者而言,重點關註的始終還是短線的投機價值。
那此股具短線投機價值嗎?我自己的答案是肯定的,原因如下: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此股鮮有"財演"公開推介,而且公司公開招股也算低調,並不見太多的宣傳;此外每手的認購金額高達8500元,以一手認購金額而言,應該是近年來數一數二最貴的,也因為此高門檻、低調招股、昂貴估值等三大因素,相信會有效地令散戶認購人數減少,情況與去年的低調招股、每手認購金額接近7千元的海螺創業很類似,只差在海螺創業的估值較便宜而已。
新股上市一般都是希望公開發售有多些投資者認購,營造良好氣氛,但為何神州租車的做法令人覺得它並不想有太多散戶認購呢?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次IPO是10%新股(即4264萬股) 供公開認購、90%新股 (即3.837億股)為國際配售,而且保薦人有權超額配售15%的新股(約6400萬股) ,以此計算,如果公開發售超額倍數低於10倍的話,則國際配售的股份無需撥回至公開發售,也即是說總共有約4.477億股可以作為國際配售分配之用;如果很不幸地公開發售超額認購超過100倍的話,則約1.7億股新股將由國際配售回撥至公開發售,令國際配售可供分配的新股數目剩下約2.777億股。
神州租車這次IPO共有5位基石投資者,合共認購1.3億美元的新股;另外上市前的第三大股東美國同業HERTZ將會再認購3千萬美元的新股,即是說HERTZ連同5位基石投資者將斥資1.6億美元(即約12.4億港元)去循國際配售認購新股;假設新股以上限8.5元定價,則分配給他們的新股數目將達1.46億股,也令國際配售實際可供分配的新股數目只余下1.317億股(假設公開認購超額100倍進行回撥) 至3億股 (如果沒有回撥)。截至今天香港只是9間券商的孖展認購已錄得20倍的超額認購,大家覺得最終超額100倍的機會大嗎? 再者,我們現在是假設以最高位定價,但如果不是最高位定價的話,則實際上國際配售余下可供分配的新股數目會更少,也令認購的機構投資者大部份只能獲分配少量新股,遠遠無法滿足他們的倉位需求。
為什麽機構投資者會對此股有特別大的需求?因為這是首只在香港上市的租車股,其所處的是一個滲透率仍處於極低水平的國家、一個未來數年仍會高速發展的行業,再加上本身是極高市佔率的行業龍頭,更重要的是比其它競爭對手更早上市、獲得更多的資金去擴大戰果,這種具成長性的股票不正是很多機構投資者的至愛嗎?
有網友問到此股市值200億元,要升也不容易吧?雖然是200億市值,但實際流通市值是多少?四大主要股東包括聯想控股、創辦人陸先生、華平投資及HERTZ不只在上市時沒有減持一分一毫,更承諾與5位基石投資者一樣,定下半年的禁售期,即是說神州租車上市後的流通市值最多只有約30億元或3.45億股,這流通量對於一只基金股而言,只是一個很低的數量。
另外,很多人都有同一疑問:公司前三年連年虧損,但今年上半年突然轉虧為盈,會否帳目"造假"?我相信公司為了上市,或多或少利用一些會計手法去粉飾帳目肯定是存在的,但不至於造假。公司並不是一般的民企,大股東是聯想控股,公信力不至如此之低吧?再者,公司之前連續三年的虧損可以解讀為犧牲盈利去擴大市佔率、去提升客戶的忠誠度、去提升品牌價值;大家不妨做做功課,看看招股書查找公司在行業的市佔率是多少、查查公司的回頭客是多是少;當公司的市佔率去到某一高水平後,自然會將經營策略轉移至改善盈利能力,則盈利獲得大幅提升不是理所當然嗎?朋友告知,神車租車近年大幅加價,但基於其完善的營運網絡及龐大的車隊比同業優勝,即使加價仍是要繼續光顧,大家不妨查看招股書,看看今年上半年汽車租賃業務的毛利率以至日均車租等數據是否與我朋友所述吻合。
神州租車還有一有利的因素是其擁有大量的車牌及汽車租賃營業執照,對於維持市佔率及行業龍頭地位非常有利。眾所皆知,國內目前很多一線城市由於塞車問題,故對新車上牌設定規限, 也代表著對競爭者的擴張設下無形的障礙或進入堡壘。
估值方面,以招股價上限計算,今年預期市盈率約35倍,並不便宜,唯券商預期明年盈利將增長超過1倍,令2015年預期市盈率低至16.5倍;基於可預期的盈利高增長及行業龍頭兼首間上市的公司,相信即使今年度估值升至40倍市盈率也有很多機構投資者有興趣買入。
因為上述的原因,自己將會認購此股,目標是上市後短期內有15-20%的升幅。
萬科短評 大巧不工
來源: http://jackliinvestment.blogspot.hk/2014/06/blog-post_5196.html
中國房地產研究院報導萬科在近日中介公司和地產經紀人會議上發布兩款網絡化全名營銷產品:“萬科經紀人平臺”+“分享達人”。萬科全民銷售模式開始進入運作。
1、萬科全民營銷模式。
1)產品介紹。公開資料看,萬科本次推出“萬科經紀人平臺”和“分享達人”。以上兩大系統的核心是將各類人群手中的房源推薦給萬科,成功之後萬科提供傭金。經紀人平臺可利用移動互聯網傳播優勢,通過激勵政策,將代理公司、地產中介、萬科業主、萬科員工身邊的客群資源指向萬科的在售項目系統。同時可以對看房人進行意向跟蹤,對被推薦人進行主動營銷。 “分享達人”是一款微信粉絲傳播平臺,通過註冊成為分享達人,並成功分享上海萬科定期更新的活動任務給微信好友,即可獲得不同形式的獎勵。從效果上看,“分享達人”是“萬科經紀人平臺”之外更偏向社會大眾、門檻更低的簡單版本。成為分享達人後,通過分享類似“看房團”之類活動,邀請微信好友參與,分享者即可獲得獎勵。雖然這裡的分享者不是與萬科合作的房產中介人,但也能同樣幫助萬科實現推薦房源的效果。
2)直接增加銷售手段。通過以上銷售模式,萬科在整合社會資源同時,可能將進一步壓縮中間環節費用,更大程度讓利於消費者並增加消費者體驗。
2、萬科生態圈已逐步顯現。從年初至今我們看到,萬科在行業全產業鏈進行一系列活動。我們認為相關製度建設和模式創新的實質在於構建房地產領域的萬科生態圈。
1)萬科生態圈構建。我們把房地產行業劃分為前端生產製造、中端銷售和後端售後服務。可以看到,前端生產製造方面萬科除不斷加強標準化、產品質量控制外,公司已製定“萬科合格供應商名錄”。同時,公司收購徽商銀行以解決公司中小供應商融資困難問題。中端銷售方面,本次萬科經紀人平臺和分享達人的構建將為幫助解決社會閒置資源提供前提。通過壓縮中間環節,並最大程度為消費者提供利益。至於後端售後服務,主要是萬科物業。公司在物業方面已屬於國內領先,多項物業管理技術和指標已申請專利。
2)萬科大平臺特徵。我們認為當前萬科所構建的一系列戰略,實質上是將萬科向平臺屬性進一步加強。按照我們的理解,目前萬科對內平臺和對外平臺在製度建設上已逐步完善。通過事業合夥人制度、經濟利潤獎勵方案等保證員工能夠在萬科平臺充分發展,做萬科項目的主人,甚至是萬科的主人。通過產業鏈上下遊生態圈構建,可保證萬科合作人能夠有健康有序的生存環境,能夠和萬科一起成長。同時更大程度保證萬科產品品質(通過供應鏈優化實現品質可追溯)、服務品質(通過銷售和物業環節,更大程度讓利於消費者,增強消費者體驗)。
++++++++++++++++++++++++++++++++++++++++++++++++++++++++++++++++++++++++
我的看法:
1. 最傳統的生意模式是生產產品,接下來的生意模式是提供服務,而最高階的生意模式是提供平臺。萬科一步一腳印向前邁進,如今正走向最高階。
2. 投資股票其實是投資企業,投資企業其實是投資人,投資人其實是投資擁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擁有企業家精神的人其實就是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有投資者不喜歡企業家拿股東的錢去冒險,希望企業一有錢就拿來分紅,甚至以分紅多寡來判定一家企業的投資價值,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因為他把分工搞錯了,控制風險的任務是股東自己而不是企業家,調整投資組合以便產生自由現金流的任務也是投資者自己而不是企業家。有些投資者還煞費苦心研究公司的管理者是否有誠信問題,但是其實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是不會有誠信問題的,因為他們一心看著未來並享受著動腦筋去創新的過程,所以他們既沒有動機也沒有精力搞小動作,只有那些沒有能力看到未來,也沒有勇氣做出創新嘗試的人,才最有可能搞小動作。
3. 企業的活力之源是正確的管理策略,最好的管理策略就是充分放權、合理問責(這八個字放在以前就叫“無為而治”)。萬科好幾年前已經把大部分運營權力下放給最前線人員,只給出底線作規範,其餘細節任由員工自由發揮。如今進一步放權,甚至讓大眾來參與銷售。
湯同仁手記系列:朗生醫藥(0503)業績短評
筆者現時持有最多的股票就是朗生醫藥(0503),對這隻股票的關注比較多,現在按報表所出的數字談談一下看法。
1. 營業額: 達5,537萬美元,增加19.3%,主要因為植提業務表現強勁,營業額急增35.5%,至1,654萬美元,專科藥品分部營業額增11.2%,至3,337.1萬創上市以來的新高。如果半年按半年相比,植提業務只是稍為增0.2%,專科藥品分部是增長19.7%,但本次專科藥品銷售2014年半年比2013年半年比增加額549.1萬,2013年下半年額較2012年下半年銷售下降819萬,未知是否特地把2013年底入帳推遲至2014年初,導致有顯著的復蘇出現。
2. 毛利率: 下降2%,至54.9%,維持毛利率一直下降的趨勢,主要因為以下兩個理由: (1)植提業務營業額增幅較大,而該等業務毛利一般較低,(2) 營業成本如包裝物、原材料等持續上升,影響毛利率。
3. 營運開支: 銷售及分銷開支及行政開支分別增長13.9%及16.7%,至1,591.9萬美元及637.8萬美元,但由於營業額增加速度更高,故佔成本比例下降。
4. 財務開支: 急增202.27%,至133.5萬美元,主要因為期內因收購及派發股息,導致借款增加所致,由於比例增速快於營業額,需留意是否會影響盈利。
5. 其他收入: 增加33.8%,至182.2萬美元,主要因為補助金增加及收購諾華新藥品之產品延期,諾華把交接期間收入入帳所致。
6. 應佔聯營公司的除稅後溢利: 增加至69.9萬美元,是因為浙江司太立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利潤在擴廠之後收入增加所致。
7. 稅後溢利: 增長14.5%,至729.8萬美元,主要因為銷售增長、聯營公司貢獻增加及其他收入所致,惟被財務開支、經營開支等開支急增抵銷。
8. 公司應收票據及款項及存貨:公司應收票據及款項及存貨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0.66%及54.27%,至4,878.3萬美元及1,822.8萬美元,其中逾期但未撥備增加之金額,由去年同期的65萬減至5.2萬美元,存貨大增之原因,主要因為公司對植提銷售預期仍樂觀,所以批量採購之存貨較多所致。
9. 資本結構: 公司負債比率由73.8%,提高至95.8%,主要因為收購及派發股息導致借款增加所致,另外營業額擴增對應付款等增加亦有影響。
10. 聯營公司之價值: 上半年聯營公司浙江司太立製藥股份有限公司21.5%股權貢獻69.9萬美元利潤,因為下半年一般較上半年好,以保守乘2計算全年簡單而言即達139.8萬美元,該公司已申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仍在審批中,如公司未來以發行平均市盈率28倍發行新股,這批股票的價值為3,914.4萬美元,對比帳面值3,345.5萬美元,有約568.9萬美元溢價,除可套現一筆不少金額外,也可為公司帶來不少帳面利潤,有利未來估值。
11. 估值: 公司現時市值15.77億,往績市盈率17倍,預期市盈率盈利乘2保守預計,市盈率約13.9倍,對比產品有針對性的其他藥品公司最低的21倍來看,另股息率4.39%,預期未來派息會增至5%以上,較同業最便宜的3.9%,均有一定折讓。考慮估值低估之原因有二,一為擴張產品品種不積極,二為負債率較高,但前者已看到公司已積極收購,這折讓未來會減少,後者在司太立上市後,公司將會套現大額現金供減債,故比率會下降,所以兩大問題應能在未來完全收復。
如公司全年仍公佈和上半年走勢一致之業績下,市盈率會達20倍,股息率會降至4%水平,兩者平均下,股價目標價為4.95元,較現價3.8元仍有30%之空間,故現價可仍持有,但趁高增持可以自待股價回落才行動。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