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巴菲特兒子 談父親送的三件寶物

2011-11-28  TWM




「我的房子,是我貸款買的。」

說這句話的不是普通人,是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之子彼德.巴菲特(Peter Buffett),他的父親巴菲特在二○○六年宣布他將逐步捐出所有財產的九九%,身為富豪之子,卻分不到父親的財產,彼德是如何看待這件事?

彼德過的生活,和想像中的富豪之子,差異很大;他有兩台車,一台是福特Escape,這是紐約計程車愛用的車種,另一台是他十八歲就開始開的跑車 Triumph TR3,當年也只能算是中價位跑車。他現在住的紐約公寓,是他用母親的遺產和自己賺的錢買的,「這棟公寓值三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千萬元),」他說, 「這是我擁有最值錢的東西。」

彼德是一個音樂家,他哥哥是農夫,姊姊則是家庭主婦,沒有人繼承巴菲特的衣缽進入金融業。

採訪中,彼德說,他從爸爸身上得到的是找到幸福的方法和價值觀,錢只是工具,留太多,會像「含在嘴裡的金湯匙,有一天會變成插在背上的金匕首。」他在他出 版的書《做你自己:股神巴菲特送給兒子的人生禮物》一書中如此寫道。

彼德沒有從巴菲特身上得到他所有的財富,但是卻繼承了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比財富更重要的三堂課。以下是專訪紀要。

寶物一:不要為錢工作想學他的是如何找到幸福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什麼時候開始知道你爸爸很有錢?

彼德‧巴菲特答(以下簡稱答):我真的知道這件事,是我二十幾歲的時候,很令人吃驚吧!我是從《財星》每年公布的富豪榜上知道的,我不記得什麼時候他第一 次上榜,我只記得是一九八○年代某一年看到的。

他的行為並不像那樣的人,因為錢不是我父親的目標,當他拿到錢,錢不會改變他。如果你的目標是賺錢,當你賺到錢的時候,你可能會想要炫耀,你可能會想買大 車子、房子,諸如此類的事。

我父親並不是為了錢工作,是因為他喜歡工作本身。當他賺到錢的時候,我們的生活也沒什麼改變,我們還是上同樣的餐廳,開同樣的車,我們沒有做什麼不一樣的 事;我從來不知道我們家有錢,不是說我們家故意隱藏,只是這件事對我們來說不重要,我也不知道他有錢。

問:你們三兄妹沒有人進入金融業,他為什麼沒辦法讓你對金融業感興趣?

答:因為我的熱情不在那裡,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就很熱愛音樂。我想仿效他的,是如何找到幸福。

寶物二:錢只是工具不會讓人快樂或解決問題

問:你上大學之前,你父親怎麼教你用錢?

答:好問題,他其實從來沒跟我講過這件事,我們是從觀察他的行為學的。

我看得出錢不是問題的答案,錢只是一個工具,一個有價值的工具,但不會讓你更快樂,或解決你的問題。當我十九歲拿到一些錢的時候(編按:指得到祖父遺 產),我不會說,「哇,買些東西,我就會開心一點。」

我想的是買一些錄音設備,我就可以學如何錄音,我可以買時間,我可以付房租,我才能專心的學習、成長,我想就是看我父母怎麼花錢、用錢,我是這樣學的,他 們從來沒有坐下來,給我投資建議(笑)。

問:你父親留給你的基本價值是什麼?

答:信任是任何關係裡的關鍵,全世界的關係都是基於信任建立起來的。我成長的過程跟我的祖父母很接近,他們就住在兩個街口外,我可以自己走到那裡去。那是 一個非常充滿信任和愛的環境,毫無疑問的,信任是最重要的,你不能只是談信任,你得到信任,是經由經驗和時間。

我也看到對工作的價值,我看過很多人工作完後回到家並不開心,他們可能對老闆很不滿;有些問題沒辦法解決,但工作就是工作,可能會很挫折,但有點挑戰不也 是好事嗎?有些你能解決的挑戰也讓你興奮。

對我來說,我從父親身上看到這些價值,我爸從沒有跟我說『你應該快樂的工作』,但是,我從來沒看到他下班回家時愁眉苦臉,我看到他每次下班都高高興興,喜 歡他自己的工作,這對我的人生造成很大不同。

問:你父親教你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答:他通常就是秀給你看,他的確有教我,他教我的方式是做給我看。他教的是,追尋你自己的道路,聆聽你自己心裡的聲音。

例子之一是,當我加入這部非常知名的影片《與狼共舞》,很多人都跟我說,你必須搬到好萊塢,你必須用一定方法生活,才能在電影產業成功。我從我父親學到的 是,你必須從你自己的角度出發去想,什麼對你才是對的。搬到好萊塢很容易,那種生活是很光鮮亮麗的,我會有完全不同的人生,但我不會快樂,就像我爸爸留在 奧馬哈,沒有搬去紐約,他沒有追尋別人的夢想,對自己夢想忠誠。所以我也留在我原來住的地方,追尋我自己的道路和夢想。

寶物三:做你做得好的事不要為了別人而偏離方向

另一件事是,別為了別人的期待做事,我擅長做一種音樂,不代表我該成為當紅巨星,做你做得好的事,那就夠好了。

專注在這件事上,你會走得很遠,就像是二○○○年前後科技股大漲的時候,他(指巴菲特)一點也沒有興趣,也不買進,他早就知道了,而且沒有興趣;人家批評 他老了、說他不懂科技,結果科技股就崩盤了。

我學到的是,持續專注在你會做的事情上,別因為別人的意見,認為什麼才流行或你該做什麼,而偏離方向。

問:你們家是把價值擺在錢的前面?

答:對。現代人最大的問題是,很多人把錢簡化成一切問題的答案。有人以為有錢之後,就會有朋友,就會開心,事實上是你的人格特質和你每天做的事,讓你開 心。

問:你父親告訴你們他要捐出大部分財產(巴菲特計畫捐出財產九九%)的時候,你考慮了多久?

答:有趣的是,別人可能認為我們覺得失望。我們馬上就同意了,他不是完全不留錢給我們,他替我們三個人留下龐大的基金會,這是一個很慷慨的決定。

他事先跟我們解釋,我們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打算怎麼做這件事,但我們知道錢會回到這個社會裡去,我始終相信,這是值得做的事。

我不認為我可以繼承他的成功,或他完成的事;他很努力,而且很愛他的工作,賺了很多錢,那是他的成功。如果我寫了一首很好的歌,那是我的成功,我寧可掙得 自己的成功,也不要享用他賺來的錢。

我覺得他的想法是對的,我可以瞭解為什麼有些父母,小時候很困苦,他們很努力工作,留錢給自己的小孩,所以他們(小孩)就不用再工作,我瞭解他們為什麼這 樣做。但是當你談的是以數百萬、數十億美元計算的錢的時候,我真的不知道這筆錢要怎麼辦。

他會留給我們一些錢,我只是不想要數千萬、數十億美元的錢,這些錢並不會改變我的人生。

問:你的父親還是留了些錢給你?

答:那些錢是基金會的錢,不是我的錢,我們不靠這筆錢過日子,我也不從基金會領薪水,我的音樂可以賺點錢。

問:如果是這樣,你為什麼需要追求成就?

答:的確,我想這是不同的人格特質造成的,我喜歡挑戰,讓自己能變好,從中得到回報,這很棒。

像你做完一齣音樂劇,最後所有人都鼓掌叫好,這就是一種(成就),你才知道自己做得不錯。

對我來說,不是賺到錢讓我證明我做得不錯,是別人喜歡我的音樂;對我來說,這就像付我很多錢一樣讓我開心,如果你喜歡你的工作,也許這就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54

明末「千船沉銀」傳說終確認逾萬件張獻忠寶物出土

1 : GS(14)@2017-03-23 06:27:14

明末民變流寇首領張獻忠於四川「千船沉銀」傳說流傳了數百年,一度引起民間瘋狂尋寶,終被官方考古團隊證實為真!四川官方前日召開記者會,指在當地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一段岷江,經歷兩個多月水下考古後,出土了包括金幣銀幣等文物逾萬件,證明江口便是當年張棄寶之地。



■西王賞功幣

■刻字銀錠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前日指,經兩個月水下考古後,已出土逾萬件文物,包括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大順通寶銅幣、金冊、銀冊、銀錠以及戒指、耳環、髮簪等各類金銀首飾,還有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對明史研究為一大突破。考古團隊稱,文物可分為搶劫明朝藩王的財物、州縣官府的庫銀、民間百姓的金銀財寶、張獻忠自己鑄造的貨幣、打仗用的兵器五大類,其中民間掠奪財寶最多。事實上,彭山一帶早在2005年就曾被挖出過銀錠,更被鑑定屬國家珍貴文物;後有專家曾聲稱彭山江口一帶便是張當年棄寶之地,遂引民間於當地?起潛水挖寶。去年10月當地警方曾通報搗破10個盜掘集團,拘捕70人並撿獲逾千件文物,涉及金額更逾3億人民幣。據稱他們多只是岷江沿岸的普通村民,後來有人學習水下考古知識並購買潛水裝備,挖寶後再賣出去,一夜暴富。



■金耳環

■金冊



發掘期或需5年

報道指,考古學家自今年1月起啟動這次考古,現場一帶豎起鐵板且保安嚴密,整個圍堰周圍不僅有眾多閉路電視,還有不少特警24小時執勤,考古人員須驗指紋才能進出現場。高大倫前日指,此次發掘原定下月30日完成,未料文物數量超乎預期,目前正對發掘做5年計劃,仍不排除需更長時間。《成都商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22/199657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357

攜寶物避清兵遭伏擊

1 : GS(14)@2017-03-23 06:27:14

【話你知】張獻忠是與李自成齊名的明末民變首領,曾一度控制湖南全省、湖北南部等地區。1644年,張率部攻破成都,並在四川一帶建立「大西國」政權,不少文獻曾記載張在當地曾大肆屠城。1646年順治年間清兵南下,相傳張率眾順岷江南下轉移大量寶物,其間卻遭伏擊,並使得千船沉銀,損失慘重;後在四川西充附近與清兵死戰,最後中箭身亡,終年40歲。價值上億的大量寶物此後隨張身亡而不翼而飛,民間一直流傳着一首「尋銀訣」:「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數百年來為人津津樂道,並吸引民間無數有心人瘋狂尋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22/199657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3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