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問越真心:你是暖男嗎?
1 :
GS(14)@2017-06-25 10:12:13【特約報道】韓劇盛行,暖男角色成為一股大趨勢。關於暖男,究竟香港街頭上的男女老幼又有何看法呢?
定義暖男大不同
有人認為,暖男簡義,就是細心。簡單如多帶一件外套出街給女友,出街帶多張紙巾已屬暖男;相反,有人則覺得要符合暖男標準,至少要定時定候噓寒問暖,管接管送,知道女性的經期等等,才算合格。看來在定義暖男方面,大家準則已不相同。
評價暖男又點睇?
在評價暖男方面,女性幾乎是一面倒的給予正評;而男性方面,則有聲音指出,認為暖男有時候是過份矯情,甚至乎認為他們不自然,是裝出來的表現。亦有老一輩覺得,暖男的角色太過柔弱,少了一份男子氣慨。
暖男就是兵?
有一個較為極端的看法,形容暖男其實與「兵」無異。兩者行為相近,有女性坦言,女孩喜歡的,就歸類為暖男,不喜歡的,就定義為兵。更有曾經為兵的男士明言,暖男或兵,都是女孩子給予男生的定義,是十分不公平的!
凡事懂選擇 最緊要開心
然而有一位老女士說得對,其實毋須介懷旁人定義你是暖男或兵,只要覺得值得,真心喜歡,無悔又開心去愛,就已足夠。說實在也是,「別人的看法是別人的事」,做對得起自己的事,又何須向別人交代呢?每天做好的選擇,選擇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做喜歡的事。一起選擇吃喜歡的食物、選擇看喜歡的戲、選擇買喜歡的東西,就已足夠。關於女神:
https://goo.gl/NsL6dZ開心任你揀選擇盡在德福德福廣場
https://goo.gl/upfmdI
香港男女老幼,對暖男的看法大為不同。
「兵者自清」,說出當兵者的悲哀。
每天做好的選擇,選擇去一個多選擇的商場,開心任你揀!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623/20065371
【美圖晒晒】超索校花拒做全職網紅真心話發人深省.....
1 :
GS(14)@2017-07-01 10:50:07擁有5萬多人追蹤的台灣藝術大學校花王緒緒,照片曾被貼上台大討論區「批踢踢」(PTT)表特板,後來被轉貼到內地論壇而走紅,兩週內累積超過55萬人次點閱,微博粉絲數目更衝上數十萬。惟低調的她坦言,沒有打算當全職網紅,目前想在公關界努力,表示「不要迷失自己」。23歲王緒緒長相甜美,曾上過「康熙來了」、「大學生了沒」、「校花點點名」等節目,卻對演藝工作不感興趣。她表示當初只是想給自己青春留紀念。王緒緒又表示,被大家喜歡或肯定是開心的,不過有些人擁有這個角色後,便想這樣走下去,但也有人選擇自己的生活。由於網紅不是努力就有結果,即使有漂亮外表和佳作,也不一定會紅,故自己在畢業後,投入公關這一行想給自己磨練,未來也希望在相關領域發揮所長。王緒緒認為,當網紅希望可以更被喜歡,或是讓粉絲看了開心,但也建議有興趣當網紅的人,也千萬不要迷失自己。東森新聞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1/20075260
遭記者追問火滾 指維州暴力雙方有責特朗普爆真心話:另類左翼挑釁致衝突
1 :
GS(14)@2017-08-17 08:06:46■特朗普(中)又改口,指在早前的流血集會中,雙方都有責任。路透社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白人至上主義集會發生暴力流血事件,終於說出真心話。他最初「一視同仁」批評「各方」展現仇恨,受到炮轟,周一才點名譴責3K黨和新納粹,但顯然是違心之言,前日終於忍不住說出真正看法,指暴力事件是「雙方責任」,甚至扯出「另類左翼」批他們找麻煩。
特朗普前日在「主場」紐約市特朗普大樓見記者,本為談基建政策,但記者卻爭相追問他對上周六暴力事件的看法,特朗普明顯火滾,將日前說過的「台詞」拋諸腦後,說出「真心話」。新納粹、3K黨等上千名白人至上主義者上周五晚聚集於維珍尼亞州夏洛茨維爾遊行,翌日跟前去反對他們的人爆發衝突,更有右翼青年駕車撞反右翼群眾,釀1死19傷。特朗普當日發聲明斥「多方」展現仇恨和暴力、卻無直接譴責白人至上主義者,遭狂轟,到周一才在壓力下點名譴責白人至上主義者、新納粹主義和3K黨是「罪犯和惡棍」。然而,前日他又修正看法,指事件「雙方」有責任,「一方很糟糕,另一方也很暴力」,還說有「另類左翼」武力挑釁「清白地而十分合法地抗議」移除「很重要的羅拔.李(Robert E. Lee)將軍雕像」的群眾。
黨友表明反歧視立場
特朗普甚至把被視為種族主義象徵的內戰時期南軍將領羅拔.李,跟兩位開國元勛兼前總統相提並論,怒問「下一個是華盛頓嗎?再下周輪到傑斐遜?」,指兩人都有蓄奴。對於記者問他為何反應如此慢,特朗普亦明顯不快,自稱需要時間弄清楚真相。「和很多政客不同,我希望確保說話正確。」他又說自己上周六發的聲明「很好」、是「很重要的聲明」。特朗普此番言論不只民主黨員炮轟,共和黨黨友也表明反歧視立場,眾院議長瑞安推文明言道德議題「不容含糊」。「我們得搞清楚:白人至上主義令人反胃。」美國最大工會AFL-CIO主席特拉姆卡(Richard Trumka),斥特朗普「容許偏狹和內部恐怖主義」,因此他要「代表美國勞工退出」特朗普主持的美國製造業委員會,成為兩日內退出的第四人。
奧巴馬推文 320萬讚好
但特朗普「明志」就得到右翼激讚。3K黨前領袖杜克「感謝特朗普有勇氣誠實地講出事實真相」並譴責「極左恐怖主義」。多名右翼分子之前都對特朗普周一批評他們表示不滿。另一方面,前總統奧巴馬周日早上回應夏洛茨維爾暴力事件,引用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名句「沒有人天生就為着膚色、背景或宗教而恨憎別人」的推文,不足三日就成為Twitter最受歡迎推文,迄今已獲得逾320萬讚好。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17/20123860
真心真話:不買樓是豪賭?
1 :
GS(14)@2018-01-07 15:55:30多謝《蘋果日報》編輯部邀請筆者撰寫「真心真話」專欄,並表示可包容不同聲音的評論,我一向支持政府不少政策,也因支持不時也會批評官方應該改變的措施,希望以上兩種真心話,也能在專欄暢所欲言!怎樣的才算是「真話」?除了是真心的說話外,更要能配合市場,「唔好買樓住,遲吓樓價一定跌!」這等說話過去八年不斷有人說,但結果是好心做了壞事,誤了不少人!另外,讀者普遍期望評論員言行一致,自己投資應該配合自己言論才對!筆者的市場理論較多人知道的是「買有風險!不買也有風險!」為何不買樓會有風險?甚至近年不買樓風險遠比買樓更高?正正因為住屋是基本需求,「住」是需要成本維持的空間,自然會產生「價」,若你在需要買樓的情形下選擇了租樓去等樓價跌的話,當樓價升了你就是輸了!2017年11月和2009年1月比較:全港租金上升96%!全港樓價上升224%,無買樓除了失去升幅外,更輸掉了租金,並正越輸越多!在2009年環球量化貨幣的大局下,當你決定不買樓的時候,你極可能是進行着一場豪賭!也當你給意見別人不要買樓時,你有機會誤了人一世。買樓的風險其實長期低於不買的風險。故除長輩外,高官奉勸市民小心樓價太高的同時,不應該只「單邊提示」,否則同樣可能「累死人」!汪敦敬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03/20263336
真心真話:樓市辣招功與過
1 :
GS(14)@2018-01-15 03:21:362009年之後環球湧現了量化貨幣潮,香港M3(泛指總存款量)多了119.8%,銀行結餘由2007年1月的12.7億港元,到現在的1,800億左右,上升了141倍,數字告訴我們09年之後我們面對的是「水淹香港」!由始至終,我認為樓市辣招都是對付環球量化貨幣潮,甚至是面對一場貨幣戰爭!在第二次出招之後香港人已不能短炒了,仍說香港存在炒樓的人其實是「堅離地」,此情形我們的政府是不可能不出辣招控制成交的,因為成交也是量化貨幣的一種,透過成交量的增加,不單只市民借貸增加了,而同一筆錢亦可透過成交在市場運作多次,等同量化,不出招市場就會步向97金融風暴的後塵!推出樓市辣招是因為太多資金,因此,期望樓市辣招將會帶來樓價下跌同樣是「堅離地」,事實上,樓市辣招是成績優秀的去槓桿政策,也成功將香港樓市進一步強化成一個低息低按揭高增長的「磚本位」!是樓市辣招的功勞,但是樓市辣招令到很多人換不到樓,令香港人置業比率下降,是樓市辣招的過錯啊!各國紛紛量化貨幣,今時不同往日,各國量化背後是充滿去槓桿甚至去美元,貨幣世界已不是美國主宰可隨意「剪羊毛」了,但筆者擔心的是市場上的資金應該還會大量的增加,所謂「收水」只形於口號,買樓風險大增之餘,不買的風險同樣是三級跳!汪敦敬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10/20270287
真心真話:買不買樓都有風險
1 :
GS(14)@2018-01-28 18:45:48很欣賞林鄭特首上場後便開放置業階梯,因為此舉是令到很多原本沒有置業機會的人得到上車機會,但如此一來就提高了市場上的需求,對樓價是有提振作用。林鄭這種做法一定會被人批判是谷起樓價,但是開放置業階梯是公義的問題,很簡單,不開放置業階梯樓價也一樣升!很多有資產者現在已紛紛用盡所有的名義在物業上「集郵」,在統計數字上,我們不單只看到香港人擁有資產的比率下降(自置居所比率由2004年的54.3%下跌到2016年的50.4%),另一方面,已擁有資產的人擁有的資產量卻增加,所以林鄭特首這個政綱是令人佩服!財政司掌握着香港的前途卻有崗位上的「鬼」,就是太保守,包括叫人小心買樓!原因很簡單,如果財政司叫人買樓,若樓價下跌,他便要承受風險了;但叫人不買樓,就算之後樓價升了,以香港民情的水平是沒有人問責的。守財奴最安全,這個就為官之道,前任曾財爺就是一個好例子。陳茂波在當發展局局長的表現令人敬佩,盡力取地,但上了位做財政司之後,似乎又有一點改變,一樣是保守理財,進取不足,同樣叫人小心買樓,小心接火棒!問題是既然過去幾年是因為1,300億美元的資金湧入香港令樓價上升,何以見得未來幾年是不會有更多資金湧入香港?我不同意單邊提示,真實環境是買有風險,不買也有風險。汪敦敬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4/20284247
真心真話:樓價難跌「黃金比例」
1 :
GS(14)@2018-02-04 23:38:53根據運輸及房屋局的數據,未來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潛在供應量約9.7萬伙,再看清楚內容,我苦笑了!2017年一手買賣成交宗數1.86萬伙,落成量1.78萬伙,但施工量只有1.7萬伙。即是說,單看2017年的供應量結構是:成交吸納量>落成量>施工量!這個「黃金比例」是地產霸權的賺錢保證,只要這比例不變,就算增加幾多供應,樓價都可以越賣越高!很早前已說過,政策要與市場力量角力,其實是一場博弈,市場不單止會閃和避,甚至會「還拖」!過去幾年,建屋量和落成量也會就成交量的多少而相應調節,令市場上繼續出現供不應求局面(最起碼不會出現供過於求的局面),相信單靠增加區區兩、三成供應量就可解決樓市問題的市民,儍豬豬呀!實際點,了解問題然後一起去解決吧,造成以上黃金比例的原因,分別是:(1)大批供應量受阻,保護綠化地?不能發展新市鎮?社區負擔重不准發展?以上反對你有無份呀?(2)行政程序繁複,發展樓花要經過繁複程序及多個部門審批,如果政府將其一站式簡化效率提升,得益的其實一定是市民。(3)高官怕風險,怕決策錯誤要承擔風險,於是不做不會錯,不改也不會錯,於是行政上救火永遠遲過火勢蔓延!又怎會實際有效管理到建屋量、落成量多於市場吸納量呢?汪敦敬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31/20291254
真心真話:富戶問題不簡單
1 :
GS(14)@2018-02-13 03:14:25很多人都知道政府曾荒廢開發土地,令到今天的樓價升災難以調節。但是另一樣到現在很多人都忽略的「人禍」,其實是公屋政策中途行錯了路。過去一個財政年度,公屋的淨回收量只是7,700個(轉流率=1%),1%的轉流率即是要100年才可以作一次整體轉流,無人去面對這個問題,這個正正是公屋輪候冊越來越長,以及雖然興建很多公屋,但公屋住戶增加亦很少的原因。若這個方向不變,不單只起多多公屋也不會足夠,而且公屋日益過多的損耗將來足以拖垮香港的福利制度。令問題更嚴重的,2002年之後政府退出市場,停建甚至停售居屋,也取消置業資助貸款,同時亦對一些入住後已不合符居住公屋資格的人士推出富戶政策,麻痺了這班本來有能力搬出去的人可以變相比平租繼續住下去。短期有着數自然大把人留下,但是富戶最終都會成為千夫所指的政治鞭策對象。但剛需卻長期數以萬計隱藏於公屋,長埋十多年。我們再看一些數字,第一次推出的「綠置居」,富戶認購人數只是12%,有88%可能是更有購買力,但是不屬於富戶的公屋人士。問題越來越複雜了,但是官員或者從事有關政策公職的人士都沒有去面對。因此,林鄭特首的綠置居政策是正確的,很多政客也不知道富戶搬出並不容易且增加樓價上升壓力,綠置居只要增加到轉流率,這個才是解決問題之道。汪敦敬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7/20297889
真心真話:輪到美國被剪羊毛
1 :
GS(14)@2018-02-20 21:11:37美股在2月5日曾下跌了1600點,引來了環球股災,今次股災證明了美國經濟神話已經走向沒落。美國經濟的問題不只是股票市場泡沫過多,美債也過多卻開始不受市場支持,加上美元下跌,我們看回最新的數據,美債最大買家中國及日本在最近幾個月都是減持美債,只要市場不增持美債,美國經濟甚至政府運作可能都要停頓。自從2014年美元因量化過多而停止QE後,各國至今仍不斷量化貨幣,所謂收水只是敷衍美國的口術,偏偏在各國繼續量化貨幣的同時,各國貨幣匯價卻上升而不是正常的貶值,這個反常現象出現的原因極可能是在2009年後美國大量QE,各國的經濟系統已經日益對美元減少依賴,甚至很多國家都直接兌換,美元因此已過剩。當過剩的量多於其他國家的量化了的貨幣量的時候,其他的國家就可以在持續QE情形之下升值,即是說美國今次是被人「剪羊毛」。在美債減少需求、美匯下跌、美國股市泡沫爆破下,仍有很多評論員高唱美國神話。我們的官員仍然叫我們小心美國收水引起經濟動盪,雖然這個忠告是合理的,但是我們是否應該要放更多的力量、準備更大的資金氾濫進入香港避險?看數據去評估風險,好過永遠當美國是老竇或是神。這幾年信美國加息還輸不夠嗎?資金若湧入香港避險,樓價更加易升難跌啊!汪敦敬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14/20305352
真心真話:「不買樓風險」史上最高
1 :
GS(14)@2018-02-28 08:00:16我認為2017年9月前是前辣招時代,之後是後辣招時代,我認為高官、市民及投資者都應該去深思這兩階段的分野。前辣招時代是在量化貨幣之下推出樓市辣招,錢多、貨少、成交少,成交自然會價升量跌,樓市去除了泡沫、炒家、成為低借貸的市場!私樓轉流率由2004年至2010年的平均8.5%急跌到近4年的3.6%!少了的成交除了炒賣外還有多少剛需?沒有人答到這個問題,但市場很快就會告訴我們!樓市變得固若金湯,但是這個變是會持續發展下去,成為了現在的後辣招年代!供滿樓之後,被抑壓的有資產者購買力繼續上升!出現了細胞分裂!所謂父幹一族的急升、買車位,往往其實都是原本強盛的購買力在沒有出路情形之下衍生的新需求!當樓市辣招令成交很少,供滿樓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有資產者的已可徹底取傳統以正常入息收入為主的購買力,而供滿樓的人,他們的財務能力也在供滿樓一段時間之後,透過更易的借貸衍生第二波的購買力!於是樓市辣招的入市門檻只限制了需要借貸的「窮人」入市,市場就成為了有資產者的天下!購買力強,成交少下,樓價就容易製造了「井噴」效應!我認為樓價未來只會升得更急,因為財富效應的購買力源於資產上升,資產上升得越大越快,購買力就衍生得越急,「不買樓的風險」是歷史上最高!汪敦敬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8/2031787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