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注资力拓传不和谐音 中铝称未收到新提议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090505/06416181505.shtml


  本报记者 徐虞利

  昨日有消息称,力拓股东因市场情况好转,要求修改中铝注资力拓195亿美元的交易协议。中国铝业(10.63,-0.14,-1.30%)公司负责人对此表示,目前没有收到力拓方面要修改协议的要求,澳洲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还在对交易进行审查,没有新的进展,双方都在继续推动协议的进行。

  该消息称,有越来越多迹象表明,要争取到力拓其他股东的支持,中铝可能需要作出一些让步,力拓的某些股东要求得到与中铝同样的机会,购买可转换 债券。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中铝将以73亿美元购买力拓可转换债券,从而将其在力拓的持股比重从9%增至18%,还计划支付123亿美元,购得力拓优质矿 业资产的少数股份。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向记者表示,中铝注资力拓的交易不能修改太多,因为对出资者来说,条件太不好的话,则没必要出价如此 之高。“中国企业愿意尊重澳大利亚和其他股东的合理合法权益,但其也没有权力要求我们拿出上百亿美元去给他们当慈善家,力拓可转债券的发行对象如果放开, 等于是让中铝出钱给别的投资者潜在利益。”

  此外,力拓股东还认为,由于力拓股价的上涨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回暖,使当初的交易协议发生了变化。梅新育表示,近期的资源价格上涨有不少是靠中国经济企稳和中国增加战略储备推动的,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而言,未必能够持久,力拓股东以此为据并不足信。

  5月1日,澳大利亚反对党自由党领袖马克姆·特恩布尔建议政府否决中铝对力拓的交易。他认为,这一交易将使得“中铝甚至中国政府有机会进入澳大 利亚第二大资源企业,从而获得有关公司产量、成本、定价和市场策略等方面的信息。”但澳大利亚财长斯旺立即给予回应,“特恩布尔的言论是完全不负责任的, 他是在玩弄机会主义的党派政治,拿我们最重要的贸易关系冒险。”

  同时,同为自由党的西澳大利亚州财长Troy Buswell则表示全力支持中铝与力拓的交易,他还将中铝对力拓的投资与20世纪70年代日本对资源领域的大量投资进行对比,他说:“有贸易伙伴介入非常重要,有外国资本的介入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资源领域上。”

  5月2日,力拓向澳大利亚参议院提交了一份对中铝交易表示支持的声明,并再度强调这一交易“代表了最佳的资本组合,提供了最优的价格,以及战略合作伙伴所带来的持续价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42

黄光裕或再次提议召开特别股东大会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0/583288.html

第一次股东大会落幕后陈黄之争看起来暂告一段落,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已偃旗息鼓握手言和。黄光裕方面28日向新浪财经表示,创始大股东的诉求未变,若在合理的时间内,协商没有进一步明确的进展,创始大股东将会考虑终止非上市业务的托管并再次提议召开特别股东大会。

黄光裕方面还初次透露了非上市门店独立经营的进展情况:包括团队组建、ERP系统、资金预备、拟定非上市业务发展规划等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此外,国美母集团已经为接收非上市业务准备了充足的资金,为保证公司发展需要,正在与国际著名私募基金洽谈合作。

创始大股东新闻发言人关于上市公司的谈判进程及非上市业务相关情况说明:

一、关于与上市公司的谈判进程

1、创始大股东曾经提出解决国美长期稳定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但是,上市公司目前没有为达成“一揽子计划”与创始大股东进行积极接触,而是采取拖延的方式,继续在排挤和损害创始股东的合法权益。

2、创始大股东依然认为,公司过去一年多来的战略方向和经营管理存在严重问题,陈晓先生应对此负责。

3、创始大股东的诉求没有改变,陈晓先生应该退出国美董事会;

4、创始大股东认为,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中占有太多的席位,不利于公司管治;因此,非常有调整管理层代表的董事席位的必要。

5、特别股东大会之后,创始大股东的诉求没有改变;如果在合理的时间内,协商没有进一步明确的进展,创始大股东将会考虑终止非上市业务的托管并再次提议召开特别股东大会。

二、关于非上市门店业务:

1、目前,对于非上市业务是否继续托管还未有定论,创始股东将视事态发展作出决定。

2、在非上市门店的托管期间,国美董事局应保证公正、平等地对非上市业务进行管理。如果我们发现有任何不公平地对待非上市业务或者有任何损害创始股东利益的行为,我们将保持一切追索之法律权利。

3、创始大股东方面也做好了独立经营非上市业务的准备工作。包括团队组建、ERP系统、资金预备、拟定非上市业务发展规划等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1)在组织架构设置和团队组建方面,国美母集团计划设置业务中心、营运中心、财务中心、品牌管理中心、行政人力中心、信息中心等核心部门,同时相关部门的人员配置和谈判工作已基本完成。

(2)ERP系统、OA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的转移预案已经完善,目前正在与相关软硬件提供商洽谈实施日程表和预备订单。

(3)关于资金准备:国美母集团已经为接收非上市业务准备了充足的资金,同时正在与国际著名私募基金洽谈合作,此举是为确保国美母集团零售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电器零售业务)及地产业务未来发展的资金充裕。

(4)关于非上市业务发展规划:国美非上市业务的详尽发展规划已经初步完成,未来5年,非上市部分计划在全国200个城市的门店总数达到750家,销售规模预计达450亿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47

同樣提議徵收「富人稅」,郭台銘為何沒巴菲特有耐心 東方愚

http://www.dongfangyu.org/?p=4894

郭台銘最近有點煩。6月13日,又一名富士康(成都)員工再跳樓自殺;5天後鴻海(富士康母公司)的股東會上,郭台銘談及台日關係時一句「願意出資買下釣魚島,與日本一起開發」在民間特別是在中國內地引起爭議,郭台銘很快成為眾矢之的。

真可謂「禍從口出」。暫且不論郭台銘所言釣魚島話題的真偽,如果他是內地的企業家,早就被口水淹死了(當然大陸企業家絕 不會在股東會上談政治)。幸虧他代工的是蘋果公司的產品,罵他們的眾網友們不可能也舍不得抵制iPhone或iPad。事實上他說這句話是順著鴻海參股日 本夏普的話題一時興起說的,而他再談夏普,則是通過描述未來圖景以給鴻海的投資者們打氣,要知道鴻海第一季度毛利率只有6.64%,創下歷史新低。

但這些都不會太過影響郭首富的心情。他最為記掛或說最在乎的,是以馬英九為首的台灣當局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自己當年投票時的預許,而這也是鴻海這艘大船能否順利航行並走得更遠的關鍵因素之一。

現實是令人沮喪的。6月中旬,據台灣智庫公佈的民調數據顯示,69%的台灣民眾認為馬英九已經「失去民心」,連任才一個月的馬英九因為在美國瘦肉精牛肉、油價和電價上漲、證券所得稅(證所稅)等民生問題上的拙劣表現而導致這一結果。

郭台銘此前一直是馬英九的忠實支持者,尤其在台灣超級富豪們因擔心被外界貼標籤及政治獻金等話題而對「站隊」問題很是避 諱時,郭台銘最早公開支持馬英九,且稱「選情絕對不會有變數」,令馬英九小小感動了一把。當然郭氏也有自己的算盤,即一如既往深信「穩定壓倒一切」。關鍵 是他賭對了。

現在馬英九的民意支持率降到冰點,郭台銘應該怎麼做?當年他的前輩、台塑集團創始人王永慶在遇到此類問題時的作法是:沉 默。另一個大佬、香港首富李嘉誠在今年香港特首選舉伊始即支持唐英年,當唐大勢已去時李仍然聲援。當然他也有自己的考慮,一來這樣做彰顯氣節,二來馬上就 要隱退,兒子們以後和新特首梁振英相處融洽就行了。

郭台銘最後選擇的是批評馬英九。所謂「哀其不興,怒其不爭「,在鴻海股東大會上,郭稱「學者沒有實務經驗,學者治國一定 誤國,現在(台灣)是律師治國,做事思維沒有彈性。「說完後他回頭看了一下身邊的律師,說「你不姓馬」,繼而稱,「台灣面臨內憂外患,大家都知道『笨蛋, 問題在經濟』,但是『問題也得要笨蛋聽得懂。」這種非常直接地嘲諷和揶揄馬英九的事無鉅細與死板,於郭台銘而言是第一次,這令台灣各界投來讚許目光,興許 一些先前看不慣他和馬英九「走得近」的其它富豪這會兒豎起了大拇指。

這樣便不難理解6月初的時候郭台銘提出「富人稅」(又稱「分配正義稅」)的初衷和含義。 他的意思是,別征什麼證所稅了,對我們這些超級富豪開刀好了,而據其方案,對全台灣前300名富人徵稅,依比例每年即可徵得180億元新台幣的所得稅。

台灣前「財政部長」劉憶如指責當年郭氏套現鴻海股票10個億才繳了348萬元的稅。但我們卻不能簡單地認為郭氏提議「富 人稅」是「良心發現」。要說良心發現,早在2008年他宣佈將捐出自己九成的財產做公益時就開始了,今年2月他又聯合張榮發、尹衍梁和戴勝益等台灣超級富 豪宣佈捐款共3000億新台幣的高調豪捐,行為。

一切與政治有關。彼時3000億新台幣的豪捐決定更像是在駁斥民進黨「國民黨代表大富豪利益」之戲謔之辭,而如今的「富 人稅」從召開新聞發佈會等形式來看像是在「救馬」——「立法院」有三個證所稅的版本,討論到最後成為一鍋漿糊,甚至劉憶如因此而辭職,馬英九事倍功半、一 籌莫展。

但仔細想一下,簡單粗暴的「富人稅」壓根不具有可行性,暫且不論富豪標準的釐定和其它一些富豪「被代表」後的情緒,而如果當局就此採納,可能會被認為是接受「施捨」而更為凸顯出自己的無能。

如果真的是在「救馬」,那麼郭台銘應該學習下巴菲特在美國呼籲和推進「富人稅」(又稱「巴菲特稅」)的策略和有條不紊的 風格。巴菲特甚至在《紐約時報》發文,標題赫然為《停止寵愛富豪們》,並透露他繳稅的稅率是17.4%,比他秘書甚至公司其他僱員的稅率都要低。2012 年2月1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順應「巴非特規則」,提議向年收入達到或超過100萬美元的美國人,施行至少30%的稅率,取代之前15%的收益所得稅率。

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郭台銘等不了那麼久了,他急衝沖地想把跌入谷底的馬英九一把拽上來,同時使鴻海投資者們不必為證 所稅所驚慌。但沒想到拽上來的只是一件衣裳。而「證所稅」從提出至今不足一月,台股市值已蒸發超數萬億元。現在證所稅沒有開徵,人們卻擔心更大的驚慌還在 後頭。

而郭氏的行為透露出來的一個重要信號是,他現在對馬政府的信心幾乎全失。未來四年,鴻海或會未雨綢繆,無論在海外還在中國大陸,頻有大動作,以便早日完成全球化產業佈局。

而就提議「富人稅」事件本身而言,也不必斥責其「幫了倒忙」,一個國家或地區拯救中產階級,富豪「自殘」雖說治標不治本,但如果整個富豪群體都「選擇性沉默」,更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態。從這一點來說,郭台銘的高調和急躁有其可愛和可敬之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36

投資者提議退出京滬高鐵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2-01/100488602_all.html#page2
「2012年京滬高鐵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京滬高鐵)客票收入為173.8億元,不包含廣告收入和平站商舖收入。」近日,一位接近京滬高鐵的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預期到2月底,京滬高鐵將達到開通以來累計運送旅客1億人次。」

  京滬高鐵的一位內部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上述運營數據尚未經過審計,數字並未最後確定,也還沒有提交董事會。他透露,173.8億元的收入包括跨線收入,即其他列車使用京滬高鐵支付的線路使用費等。

  在2012年6月底開通一週年之際,鐵道部曾對外宣佈,京滬高鐵年運送旅客達5260萬人次,但未披露具體財務數據。據財新記者此前瞭解,自2011年6月30日通車,京滬高鐵運營半年後的客票收入已達70億元,而2012年7月一個月的收入就有18.6億元,收入增長較快。

  多位接受採訪的業內人士都向財新記者表示,京滬高鐵收入的確超出預期,在其開通首年收入即覆蓋運營成本、折舊與貸款利息支出,現金流為正。但京滬高鐵離盈利目標依然差之甚遠,而且運營成本仍在變動,特別是與鐵路局的委託運營成本談判進展艱難。

  儘管京滬高鐵運營形勢喜人,但其以市場化方式引入的兩大機構投資人——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卻出人意料地提出了退股的要求。據財新記者瞭解,兩家投資機構於2012年下半年分別提出希望大股東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公司(下稱中鐵投)代表鐵道部回購股份。目前,鐵道部甚至更高層面仍在協調此事。京滬高鐵股東「用腳投票」,盡顯了鐵道部市場化融資中的種種尷尬。

運營增長有壓力

  「春運太忙,都在一線,一切暫時緩談。」京滬高鐵新聞處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濟南局在1月26日宣佈進入春運,京滬高鐵即開始實行高峰圖,濟南西站在春節前後的兩段高峰期計劃開行列車77.5對,平均五分鐘有一趟列車發到站。

  中信證券行業分析師告訴財新記者,京滬高鐵去年8月、9月旅客日均發送量同比出現大幅度增長,增速可能分別達到約55%和70%,顯示客流量已經恢復到較高水平,表明輿論已經從安全事故轉移到鐵路建設和改革方面。「7·23」動車事故的衝擊基本消退。

  中信證券測算,京滬高鐵目前開行對數呈上升趨勢,本線G高鐵開行列數由上年平均65列增至85列,同時跨線G高鐵也由26列增至39列。2012年4月和10月客座率均超過70%,2012年前10個月平均客座率或超過60%。另據財新記者瞭解,京滬高鐵與滬寧、滬杭、武廣等高鐵線路的上座率都相當不錯,基本做到現金流為正,但這並不代表鐵路整體旅客運輸量的增長樂觀。

  一位接近發改委的人士透露,2012年鐵路投資共計6300億元,「落實得比較好」。2013年鐵路投資增加到6500億元,其中發債規模仍為1500億元。但他也表示,雖然鐵路的客運率上升,但相較於其它交通方式,增長仍是最低的,這和高鐵大量開通的現狀並不對應。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18.93億人次,同比增長4.8%;民航全年旅客運輸量為3.2億人次,同比增長9.2%。上述接近發改委的人士透露,鐵道部此前13個局級崗位的人事大調整,主要就是為了抓運營。

  2013年1月17日,鐵道部部長盛光祖在「全國鐵路工作會議」上強調,到2015年,鐵路營業里程將達12萬公里,其中高鐵1.8萬公里。鐵路網規模快速擴充,高速鐵路大量投產運營,鐵路運輸安全則面臨更大的困難;「十二五」後三年,全路要完成基建投資1.33萬億元,投產新線2.07萬公里,每年完成的投資規模和投入運營的新線數量都在高位運行,確保建設資金來源、工程質量安全、新線順利投產面臨不少困難。盛光祖稱,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運輸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大幅提高客貨運輸收入的壓力加大,經營形勢嚴峻。

成本未定

  京滬高鐵目前的收入已可覆蓋委託運營成本、折舊與利息支出——後兩項支出比較固定:按照40年折舊計算,2200億元總投資每年折舊55億元;總投資的一半是貸款,按照5%的利息計算,年利息約60億元。

  但委託運營成本實難確定。京滬高鐵公司需要委託北京鐵路局、濟南鐵路局、上海鐵路局來運營。比如動車是鐵路局購置的,京滬高鐵租用;動車的維護也由鐵路局負責。委託運營費根據基礎設施的使用維護成本、運營服務的性質及市場競爭等因素制定。

  2002年鐵道部出台的《路網使用費管理辦法》規定,路網使用費是有關單位佔用鐵路資源、使用鐵路基礎設施、接受相關服務而支付的費用。像京滬這類線路,收取的線路使用費只有60多元,如果核算到人頭,人公里(將一位旅客運送一公里)不到0.10元,票價收入是人公里0.42元。這一辦法雖幾經修訂,但收費標準大致沒有變化,顯然已與現實成本不符,而且高鐵的服務要求高於普通列車,所以鐵路局就需要和高鐵客運公司重新商談委託運營成本。

  據財新記者瞭解,京滬高鐵運行的第一季度委託運營費是9億元,第一年約30多億元(不含電費),2012年年度約60億元。但鐵路局仍然認為真實成本要大大高於這一水平。京滬高鐵的一位人士稱:「高鐵是個新事物,所以一開始根本不知道成本有多少,他們(指接受委託運營的鐵路局)覺得高兩倍都不夠,鐵道部決定請會計師來審計,看看成本到底有多少,現在審計結果還沒出來。」

  他認為,即使審計結果出來,也只代表已發生的成本,而動車還沒有到大修期,運營時間長了,設備的維修成本也將上升。配件供應商主要是賺維修部件的錢,同樣的部件在維修期購買有可能比新車配件價格上漲兩三倍,所以在和鐵路局進行委託運營的談判中,成本部分只能一年一談,是個變量。

  以天津某輕軌為例,運營成本約佔收入的40%多。以60億元的委託運營費用再加上20億元的電費,80億元的運營成本約佔收入的46%。

  不過,上述京滬高鐵內部人士稱,委託運營費用很難測算,因為大多數鐵路線都有跨線服務,除了固定資產使用之外還有大量的人員服務,京滬高鐵上維護安全的人員很多,但這些人屬於鐵路局,在車站執勤,維護整個鐵路線上的安全,並不只是為京滬高鐵服務。「京滬的整個成本怎麼算?它的成本早就被扔到大鐵路里面了,很難釐清。」

  上述京滬高鐵內部人士認為,如果按照實際發生的成本定價,京滬肯定會虧損,這幾乎是所有鐵路線面臨的問題——票價是被限制的,但包括油價、電價等在內的鐵路的成本是市場化的。貨運每噸公里只有0.1151元,跑100公里才11元,誰願意幹?所以鐵路一直承擔了很多國家的政策性虧損,卻沒有補貼。現在要是把京滬的成本完全市場化很難,但投資者要的是回報,而在鐵路領域價格是失靈的。

  但上述接近發改委的人士則表示,定價低是因為鐵道部壟斷,鐵路並非充分競爭的市場。由此,鐵道部似乎走入一個悖論,因壟斷而定價不能市場化,不市場化則難以有真正的市場價格。而不市場化的鐵路又要引入市場化的投資者,引發股東爭議或矛盾勢在必然。

股東不滿

  2007年12月,京滬高鐵股份公司成立,這是高鐵第一次引入市場化的機構投資者。中鐵投代表鐵道部投資,股權佔比56%,七家地方政府投資公司總計佔約20%,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代表四家保險系投資團發起人,其餘三家為泰康人壽、太平洋保險、太平人壽)投資160億元,佔比13.9%,為單一第二大股東;社保基金出資100億元佔8.7%。

  機構投資者的不滿由來已久。2012年下半年,平安與社保均提出了希望中鐵投代表鐵道部回購股份,至今無果。據財新記者瞭解,兩家機構對京滬高鐵主要的意見是:

  一是投資規模超出預期。京滬高鐵可研報告顯示的總投資是1600億元,在外部機構入股後,2008年1月京滬高鐵開始動工,最後總投資達到2200億元,其中徵地就比預期多花了200億元。

  二是票價調整。京滬高鐵全長1318公里,二等座票價為555元,每公里為0.42元,而投資者按照可研報告自己建立模型測算所得票價是0.48元。目前的高鐵車票定價水平低於投資者預期。

  三是公司治理不規範。京滬高鐵開通後多次調整運行圖,即調整行車數量。其間還減少過發車數量、降低過商務艙價格等。「鋪畫權掌握在鐵道部手中,但這些調整都不會告知股東,我們沒有任何話語權,這些變量都影響我們的投資收益。」一位投資人稱,「我們是長期投資,前十年不會盈利,主要靠後十年賺錢。但現在看到的不確定性因素過多,比如高鐵降速,就勢必影響到發車密度,並影響到將來的運營收入。」

  四是鐵路清算系統不透明,股東難以獲知跨線收入是否完全併入。上述投資人強調,保險資金作為長期投資者,追求穩定回報,高鐵投資類似債類的股權投資,所以希望財務模型能測算長遠投資收益,如果變量太多就無法測算。

  一位鐵路系統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鐵道部本來就是收支兩條線,收入全部進結算中心,中心分完賬,再給各鐵路局或公司拔款,各公司再給股東分賬。各鐵路局之間結算很繁雜,北京局的車跑到廣鐵集團,每個車站賣了多少票,車在廣鐵基地維護,該交多少錢,股東哪能搞得清?」

  對於投資人的「牢騷」,京滬高鐵一位內部人士也大吐苦水。他認為,股東在鬧的原因是地方的徵地拆遷費用超出預算,總徵地費用由地方按當地標準出錢徵用,審計後以費用入股,費用超支所佔的股份就增大,必然攤薄外部機構投資人的股份。加上京滬的股東大多是地方政府的投資公司,地方政府建鐵路主要是帶動本地經濟發展,並不靠入股掙錢,但這和投資人的訴求相衝突。

  「京滬高鐵的地方拆遷費用超了200億元左右,主要是可研階段對拆遷面積測算不準,實際上還增加了一些邊角地要一起徵用。地方政府是這部分的實際出資人,徵地工作又特別難,機構投資人只出錢不出力,站著說話不腰疼。」上述京滬高鐵內部人士表示。

  目前京滬高鐵運營良好,從商業角度上看已經超出預期,但投資人依然不滿。如果再往前追溯,亦可稱「強扭的瓜不甜」。據財新記者瞭解,當時平安保險集合四家保險公司共同投資,由平安負責投資管理,這是保險公司第一次集體投資鐵路,此後再也沒有看到保險公司集體投資的案例。

  一位知情人士對財新記者稱,當時京滬高鐵投資規模大,資本金佔比要達到50%,鐵道部急於尋找社會資金支持。最初,保監會希望中國人壽牽頭,但中國人壽首先認為投資存在不確定因素。當時鐵道部表示「可以考慮給你們董事席位」,但在投資者看來這是股東天然就應該獲得的;其次,中國人壽認為京滬高鐵的票款等收入確認方式並不清晰,還是在鐵道部的大賬中。對此鐵道部最終沒有給出清晰的答覆。中國人壽認為,鐵道部軍事化管理色彩較重,離市場化還有很大距離,初期接觸之後沒有再跟進。

  最後,京滬高鐵投資項目由平安牽頭投資。據財新記者瞭解,平安內部曾三次否決了這一投資,認為存在風險,並由保監會遞信給鐵道部,希望增加一些承諾,但鐵道部的回覆並無改進。最終國務院出面協調,要求保險公司支持京滬高鐵。在這一大背景下,平安被動地投資了京滬高鐵。平安當時預測,京滬高鐵三年半的建設期,以及至少5年到10年的運營期都不會有回報,這樣的投資項目並沒有吸引力。

   「我們並不追求超額回報,而是希望得到長期穩定的回報。股東之間可以不平等分紅,在投資和運營不賺錢的時候能夠給我們5%以上的回報,將來賺錢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少拿錢,有點類似於優先股。」一位保險公司人士對財新記者說,「當時還希望鐵道部能夠回購股份,但是鐵道部太強勢,未能簽署這樣的協議。」

  事實上,鐵道部非常需要補充資本金,在京滬高鐵引入投資人之後,建設中的武廣高鐵也開始尋找投資人,中信證券還曾經為此做了推介材料,但真正有實力的長期投資人無非就是保險公司、社保基金等幾家,他們感覺在京滬高鐵的投資上吃了虧,對武廣的投資就非常謹慎,至今其他鐵路的投資項目並無進展。

  鐵道部原部長劉志軍下台之後,鐵道部不再像過去那麼強勢,投資人感到有了重新談判的可能性,遂提出回購股份的動議。「我們只是和中鐵投談,但他們也沒錢。」上述投資人稱。

  而中鐵投融資部的一位人士對財新記者稱:「這個事情還得問鐵道部,我們在京滬高鐵只有一名董事。」京滬高鐵一位人士則對投資人的做法頗為不滿:「他們可不只在找中鐵投協商,還給鐵道部和更高層寫信。既然投資就得認賬。」

  「我們只是希望與鐵道部重新談判,鐵道部要從社會融資就得改善公司治理與透明度。」一位投資人表示。

  上述京滬高鐵人士對財新記者透露,鐵道部高層目前正在協調此事。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727

鄂武商股東會再現博弈 銀泰系提議「分紅」未果

http://www.eeo.com.cn/2013/0516/244084.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程久龍  在5月16日上午,鄂武商(000501.SH)2012年年度股東大會上,因股權之爭而備受關注的兩大股東勢力——武漢國資系和浙江銀泰系再現博弈。

根據此前4月24日,鄂武商發佈的董事會決議公告,在《武商集團2012年度利潤分配預案》中,截止2012年度末,鄂武商累計未分配利潤為780,608,140.89元。公司董事會認為,因為配股失利,且企業正處於新的五年發展規劃的關鍵時期,發展項目資金需求大,為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穩定發展,2012年度擬不派發現金紅利,不送紅股,也不進行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未分配利潤結轉至下年度。

值得關注的是,在針對這一議案的董事會表決中,來自銀泰系的董事羅銘投了唯一一張反對票,其理由是:「股東要求利潤分配。」

此後的5月7日,股東大會召開前夕,銀泰系臨時提出增加審議現金分紅議案——每10股派現金紅利人民幣1.00元。

在此背景下,5月16日的股東大會投票表決,成為這對「冤家」的又一次博弈對壘。而機構和廣大中小投資者,將是決定「分紅議案」是否通過的關鍵力量。

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在股東大會現場,有多位鄂武商小股東對《經濟觀察網》記者抱怨,此次股東資格的審議非常嚴格。

「我明明很早就買了鄂武商的股票,但在股東大會門口登記的時候,他們(指鄂武商證券部)說在中登公司找不到我的股東信息,不予確認我的投票資格。」一位來自武漢當地的投資者告訴《經濟觀察網》。

「我也有部分投票權,不予確認。」另一位投資者則對《經濟觀察網》分析稱,不排除鄂武商是刻意通過嚴格審查,來儘可能的減少異議股東的有效表決權,從而保證代表大股東意志的提案順利通過。但該說法,未獲鄂武商方面正面核實。

《經濟觀察網》記者在現場注意到,由鄂武商董事長劉江超主持的股東大會,在履行程序化的宣讀議案完畢後,並未留出任何股東討論和審議時間,而是直接進入投票環節。

最終,在大股東武漢國資系的支持下,「不分紅」的議案,最終得到了59%的贊成票,而獲通過。而由銀泰系提出的「分紅議案」,儘管被否,但也獲得了超過30%的支持率。

銀泰系的股東代表羅銘,直到股東大會進行過半,才姍姍來遲,並安靜的坐在會議室最後一排的夾角。記者注意到,投票結果尚未最終公佈,羅銘便匆匆離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13

力拓拒絕嘉能可合並提議 全球礦業最大並購案落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55

全球礦業巨頭力拓集團周二稱,世界第四大礦業企業嘉能可於7月與力拓進行接觸,希望促成兩公司合並。但力拓已拒絕該項提議。

在提交給澳大利亞股票交易所的一份聲明中,力拓稱其股東一致認為,雙方的合並不能使股東利益最大化。 8月後,雙方未就並購案再進行接觸。

此前, 彭博新聞社報道大宗商品貿易巨頭嘉能可在為2015年與力拓集團的可能合並交易做好準備工作。兩家公司若合並,總市值有望達到1600億美元,取代必和必拓成為世界最大礦業公司。

彭博新聞社援引兩位知情人士稱,作為初期的準備,嘉能可已與力拓集團的最大股東,中國鋁業公司進行了接觸,了解後者對合並交易的興趣。不過,中國鋁業公司未能確保在新公司獲得一個董事會席位。

資料顯示,中國鋁業公司在2008年購買了力拓集團9.8%的帶有投票權的股票,但力拓當前股價僅為當時的一半。因此中國鋁業公司不會急於出售這部分股票,有要求一個相當程度的溢價才會同意這筆交易。

該報道還提到,力拓集團的管理層已經明確獲知了嘉能可首席執行官伊萬-格拉森博格(Ivan Glasenberg)對交易的興趣,後者通過非正式渠道表達了意願。

不過,彭博新聞社此前報道稱,鐵礦石價格的下跌使得力拓在談判中處於不利地位。因此,力拓對於一個收購報價的第一反應幾乎可以肯定是回絕。

由於供應過剩,以及中國經濟放緩,鐵礦石價格在2014年以來下跌了約41%。受此拖累,力拓集團股價2014年以來下跌12%。力拓目前的市值是560億英鎊(900億美元);而嘉能可的股價2014年以來上漲12%,目前是450億英鎊。

不過,對57歲的伊萬-格拉森博格而言,力拓股價疲弱,正是雙方合並的最佳時機。

通過過去數十年的一系列合並交易,在南非出生的,會計專業出身的伊萬-格拉森博格已經將嘉能可由一間鮮為人知的大宗商品交易企業打造成了一家多元化的全球性礦業巨頭。他迄今為止的最大手筆是在2012年出價290億美元收購斯特拉塔,將嘉能可斯特拉塔提升為世界第四大礦業企業,在銅,鎳和煤炭等業務都有明顯的市場份額,而唯一有缺憾的主要大宗商品類別就是力拓集團主營的鐵礦石。

力拓集團近期的戰略選擇則是表現混雜。前首席執行官湯姆-阿爾班尼斯(Tom Albanese)在2013年因為公司為在莫桑比克收購的一個煤礦項目進行了大規模減值而意外辭職。在山姆-沃爾什的領導下,公司確定了成本削減方向,並增加了對股東的回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164

歐洲央行管委Coene:購買企業債券“尚無具體提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24

關於歐洲央行將購買企業債一事,歐洲央行管委Luc Coene接受比利時《回聲報》(L'Echo)采訪時表示,"我們尚未認真討論過這個問題,但部分委員確實提到過。有意見認為,如果我們局限於使用當前的工具,同時又要達到預期的量,我們可能不得不支付高昂的價格。

Coene稱,“要避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將幹預延伸至其他金融產品上,例如企業債券。這就是當前在討論的東西,但是目前尚無具體提議。”

Coene講話後不久,歐元短線出現較大跌幅:

QQ圖片20141022152322

華爾街見聞網站援引路透社報道介紹過,周二(歐洲)盤中,消息人士稱歐洲央行在考慮購買公司債券。歐洲央行發言人對此表示,管委會尚未作出購買企業債的決定,不過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最快將在12月份討論購買企業債券,有可能做出購買決定,或在2015年第一季開始購買。

消息傳出後,歐元/美元自1.2810上方迅速下跌至1.2780,並進一步下探至1.2720附近。

eur,w_640

然而,隨後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不願透露姓名的歐洲央行人士稱,歐洲央行目前並沒有考慮購買企業債。12月的央行決議上,該話題並不在議題之上。歐元對美元隨後出現明顯反彈,自1.2747上揚至1.2783,不過很快回吐漲幅。

今日Coene的言論,也算是歐洲央行對市場傳聞的一種回應。

本周一歐洲央行剛剛宣布開始購買抵押債券。消息人士稱,歐洲央行購買了法國和西班牙及意大利的抵押債券。

歐洲央行於10月2日召開的貨幣政策會議上宣布了兩項購債計劃,一項是將從10月中旬開始購買抵押債券;第二項是將從四季度開始購買資產支持證券(ABS),購買計劃將持續兩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21

烏克蘭局勢升溫 烏總統提議取消反對派自治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264

812677_201404221118237742

德國總理默克爾譴責烏克蘭反對派舉行的公投“非法”,而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威脅將取消允許反對派延長自治的法案,烏克蘭停火協議日漸脆弱。

在俄羅斯已派重兵駐紮在烏克蘭反對派占領區的警告聲中,波羅申科周二召集烏克蘭國家安全委員會召開會議,考慮撤銷此前明斯克會議(9月5日)為了達成停火協議而為反對派設立的“特殊地位”法案。據彭博社,該法案是停火協議的核心。

今年9月,烏克蘭和國內反對派在明斯克達成協議,烏克蘭政府批準了該法律以允許反對派延長在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的自治權,同時允許他們進行選舉以自治。烏克蘭原計劃讓反對派在12月7日舉行公投選舉,沒想到反對派上周日就自行上演了領導人和議員選舉。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烏克蘭東部自行宣布成立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11月2日舉行領導人和議員選舉,並於3日公布了選舉結果。

對此,默克爾表示,“現在沒有理由”解除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俄羅斯“並沒有像我們希望的那樣盡可能地”為解除危機“做出貢獻”。

明斯克協議應該成為基石。

波羅申科在周二發布的一個聲明中稱,反對派2日的選舉破壞“整體和平進程”,烏克蘭永遠不會承認選舉結果。

烏克蘭只是想和平地化解危機。今天我將向安全委員會提議,向國會申請取消允許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自治的特殊法案。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987

提議分拆谷歌 歐盟為啥這麽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72

download

據《金融時報》報道,歐洲議會正在考慮提起一個議案,要求谷歌在歐洲將其搜索引擎與其他產品解除捆綁,希望以此控制該公司在搜索業務上的主導地位。

歐洲政客們越來越擔心,谷歌和其他美國公司正在壟斷互聯網行業。公開呼籲分拆將是目前為止最激進的提議,並將對谷歌造成一定威脅。

歐洲的用戶、監管部門和政客對矽谷感到擔憂,而谷歌首當其沖。對於谷歌,他們提出的問題包括商業壟斷地位和隱私保護政策等。近期,谷歌不情願地接受了歐洲司法法院關於被遺忘權的判決。這一判決要求谷歌根據用戶請求從搜索結果中移除關於他們過往的記錄。

目前,谷歌占到歐洲搜索市場的90%。

2010年歐盟對谷歌的反壟斷調查啟動之時,時任歐盟委員會副主席Joaquin Almunia對以下方面表示擔憂:

-在“垂直搜索服務”領域,谷歌將Google Shopping、參觀評論、新聞以及YouTube等自己的服務鏈接置於其他競爭對手鏈接之上;

-谷歌從競爭對手處獲得內容,然後將其用於自己的服務中;

-谷歌在自己提供搜索廣告的網站極力排擠競爭對手的搜索廣告;

-對於廣告主來說,從谷歌關鍵詞競價廣告系統AdWords中移除它們的廣告很難。

不過,歐洲議會沒有權力啟動立法,也沒有權利分拆公司。雖然草案不具約束力,但將對歐盟委員會產生壓力,促使其對谷歌采取行動。

谷歌龐大的規模引發了許多的不信任,政界人士和企業高管都對谷歌進行公開批評。

來自德國的歐洲議會議員Andreas Schwab表示:“分拆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他是這一行動的支持者之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11

亞開行總裁改口 稱”很樂意與中國提議的亞投行合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12

u=1497320714,1898209915&fm=15&gp=0

亞洲開發銀行(下文簡稱“亞開行”)總裁中尾武彥 (Takehiko Nakao)今日表示,亞開行“很樂意與中國提議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合作”。

中尾武彥在馬尼拉(亞開行總部所在地)的一個論壇上說,中國一直很支持亞開行的工作,中國當局也表示成立亞投行是為了與亞開行形成互補,而非代替亞開行。

然而,就在亞投行成立備忘錄簽署的前一天,中尾武彥還表示,不歡迎成立一家目的基本相同、由中國牽頭成立的另一家區域性銀行。

“我表示理解但不歡迎,”中尾武彥稱,“我也不太擔心。”

他還表示,“外界存在一種誤解,認為亞開行是為了減少貧困,亞投行是支持基礎設施,但這兩個銀行業務的目的主要都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不過,他說並不太擔心競爭問題,因為成立於1996年的亞洲開發銀行已經有很多員工和經驗。他還淡化了亞開行員工跳槽至亞投行的可能性。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日本和美國是亞開行最大股東,分別持股15.7%和15.6%。自1966年以來,亞開行的行長一直由日本人擔任。而亞投行的構想來自習近平主席,由中國主要發起設立。 

《籌建亞投行備忘錄》顯示,亞投行的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目標為500億美元左右,實繳資本為認繳資本的20%。亞投行的法定資本金接近亞開行1600億美元的2/3。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