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西藏角色變白人學者擔心中資染紅荷里活

1 : GS(14)@2017-03-04 00:34:41

奧斯卡電影頒獎禮上,由中方投資、主打國際市場的電影《長城》成為主持人Jimmy Kimmel恥笑對象;現實生活中,資金正不斷從中國湧入,荷李活「染紅」成為常態。有學者認為,美國電影業創作者自我審查情況的越來越普遍,為迎合中國市場不得不調整故事內容。駐紐約記者:鄭柏齡以大連萬達集團為首的中國資金,近年大舉進軍荷李活,其中,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關係密切的萬達集團,繼收購北美最大院線AMC集團後,去年再斥資35億元,收購著名荷李活製片商傳奇影業(Legendary Picutres),而近月上畫的巨作、由麥迪文(Matt Damon)主演的《長城》,正正是傳奇影業作品之一。在維珍尼亞大學媒體學院任助理教授的孔安怡(Aynne Kokas)認為,中資對荷李活電影造成巨大變化,其中,為突破每年只能進口34部外語片至中國的限制,製片商以合拍方式拍攝電影,故事內容「由上至下按投資者、中國政府的意願來創作」。她舉例,迪士尼旗下漫威(Marvel)投資的英雄片《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為避免得罪中國市場,把劇本內原有西藏高僧「Ancient One」,改編成凱爾特人(Celtic),並安排英國白人飾演。2014年第四集《變型金剛》,故事內中國軍方形象正面,與此同時把美軍塑造成反派;其他電影中,中美在太空領域合作更加是屢見不鮮。「問題是,很多題材在創造階段已經被審查掉,所以我們不會看到中國軍隊做壞事、或達賴喇嘛在荷里活電影中出現,」孔安怡強調,無證據證明中國政府主導荷李活電影劇本,更多時候壓力來自市場力量,「投資者按『沒有白紙黑字的指引』,調整故事內容」。現時,中國政府每年只發出34個配額,讓美國電影進入中國市場,有關貿易協定將於今年屆滿,中美雙方正就有關協議談判。孔安怡坦言特朗普上任後,對華政策不穩定性增加,難以預計談判結果;不過,她認為中資會繼續收購荷李活資產,「對中國演員來說,是進軍荷里活、甚至出演主要角色的絕佳機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03/199462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590

加州黑人街頭亂槍殺3白人

1 : GS(14)@2017-04-22 10:21:47

■警員把守其中一具屍體。



美國加州前日發生槍擊案,一名黑人男子槍殺三名白人男子後被捕,警方正循種族仇殺方向調查。事發於當地時間上午近11時,39歲疑犯穆罕默德在中部佛雷斯諾市中心犯案,兩分鐘內在一街區的4處地點連開16槍,首先槍殺一輛多用途貨車的乘客,其後再殺兩名途人,三者均為白人。警方指他曾靠近一輛載有拉丁裔女子的車輛,但未有開槍。


料屬種族仇殺

穆罕默德在事發不久後被捕,作供時對殺人直認不諱。警方指他被制服時雖以阿拉伯語高呼「真主偉大」,但相信事件不涉恐怖主義,而「單純出於種族」,又推算他沒有幫兇。警方仍在搜尋他用作犯案的左輪手槍。穆罕默德曾在fb透露仇恨白人和政府,其父向傳媒指兒子相信自己身處黑人與白人的持續戰爭中,曾指「戰鬥是時候開始」。原名泰勒的穆罕默德有非法藏械、藏毒、恐嚇等犯罪紀錄,據指與黑幫有聯繫。警方指他亦是上周擊斃一名汽車旅館白人保安的通緝犯,將至少被控四項謀殺罪。美聯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0/199954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044

荷李活係白人角度看世界?專家:應做出改變

1 : GS(14)@2017-05-19 05:43:42

荷李活是全球影視重鎮,對世界各地的文化影響扮演極為重要的地位,觀影者常透過這些電影去認識外界。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不論是選角、劇情、或是表現手法,現在的荷李活還是很難跳脫「白人眼睛看世界」的觀點。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於2016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主持人Chris Rock調侃扮演會計師的亞洲孩子引起軒然大波。台裔導演林詣彬在接受《蘋果》專訪時也說:「亞洲演員的樣貌,總被社會的刻板印象所箝制」。時至今日,亞洲族群也不願再保持沈默,不願再成為那些美國社會眼中那些「會功夫的神秘老先生」或是「戴眼鏡的數理小天才」。「的確!傳統荷李活電影對亞洲人充滿了刻板印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教授溫斯頓(Leslie Winston)在接受《蘋果》專訪時表示,過去的西方電影對黑人與亞洲人是充滿剝削的,這兩者總是以一些既定的形象在影視作品中出現。「像陳查理(Charlie Chan)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這個電視劇中肥胖的華裔探長角色,不但時常使用錯誤的英文文法,更常常用「子曰(Confucius said)」來作為發語詞,「這樣詮釋角色的方式,充分反映當時西方人眼裏、充滿偏差的中國人形象」。教授亞洲電影近20年的溫斯頓表示,近年來像傅滿洲(Dr. Fu Man-Chu)或是陳查理這樣荒謬滑稽的描寫仍然存在,「看看電影《醉爆伴郎團》(The Hangover)的周生吧,實在太誇張了」。此外,她也強調,另類的刻板印象依然難以避免。「為甚麼在電影裏最聰明的那個學生總是亞洲人,這也太好預測了吧」!溫斯頓說,雖然數理資優生看似是一件好事,但總以這樣的形塑方來敘述亞洲學生,是否也容易讓美國社會對他們有一種不正確的期待?溫斯頓認為,電影本身就是一種有力的文化宣傳工具,對於社會氛圍的形成重要的地位;而這些帶有偏差期待的作品,往往會造成不必要的社會壓力。「演員必須要演出這樣的角色以符合觀眾期待,而真實生活的亞洲學生則要表現得像電影中的資優角色,來符合朋友的期待」,溫斯頓強調,這都是一種文化上的惡性循環。「我從一無所有,堅持到現在大家可以知道我是誰......這都是因為我很熱愛這個產業」。因為電影《狂野時速》(Fast and Furious)「韓」一角而成名的韓裔演員姜成鎬,也在接受採訪時表達類似的論點。姜成鎬說,亞洲演員要在荷李活發展並非一件容易的事,他也不可避免的必須要接演一些刻板印象的角色,但他還是會用自己的方法去詮釋。「畢竟觀眾要的不是一個『亞洲演員』,他們要看的是一個有真實人格、更貼近生活的角色」。雖然近年來荷李活努力尋求多樣性,所謂的「亞裔偏見」已經不若過去誇張,但溫斯頓、姜成鎬和林詣彬都不約而同認為,距離真正的「平權」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電影扮演着關鍵角色、語言扮演著關鍵角色、畫面也一樣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溫斯頓強調,「要現實生活中的亞洲人都要表現得像電影角色那樣,對他們來說一點都不公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9/200264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644

倫敦白人疑報復車撞清真寺10傷

1 : GS(14)@2017-06-22 08:03:11

■涉案男子被警員鎖上手銬,押上警車。路透社



英國發生針對穆斯林的懷疑報復性恐怖襲擊。倫敦北部一家清真寺外昨天凌晨有客貨車懷疑蓄意撞向人群,最少10人受傷,全都是穆斯林,一名48歲男司機被捕,據悉是白人,有目擊者聽到他大喊要「殺光穆斯林」。首相文翠珊斥這次恐襲跟過去多宗伊斯蘭恐怖分子施襲「同樣令人作嘔」。遇襲的芬斯伯里公園清真寺(Finsbury Park Mosque)是英國規模最大清真寺之一。當地昨天凌晨約12時半,大批穆斯林完成齋戒月晚禱正在離開,突然有客貨車衝向人群,有目擊者起初以為是車禍,「但人們不停叫喊驚呼,我就知車子是衝着祈禱的人而來」,亦有目擊者清楚聽見司機大叫「我要殺光穆斯林」﹗


「我要殺光穆斯林」

目擊者拍攝的影片見到事發後現場一片狼藉,有人躺在客貨車車底似被撞倒,亦有輪椅人士需要救援,大批憤怒穆斯林將一名相信是司機的男子按倒地上,混亂間一名伊瑪目着信眾要克制、勿傷害司機宣洩,「不要碰他!不要攻擊他!」待警方到場將男子拘捕。男子被帶上警車時邊揮手邊飛吻說「我要殺光穆斯林,我做了我的份內事」,他被送院接受心理評估,消息指他駕駛的客貨車是從威爾斯租來,當局指他並非安保機關認識的極右分子。當局起初指襲擊造成最少1人死亡,後來澄清該名長者案發時本身正在接受急救、最終不治,未能確認是否死於襲擊;10名傷者中有兩人即場接受救治無大礙、兩人傷勢嚴重。今次是繼國會恐襲及倫敦橋恐襲後,英國三個月內第三宗「汽車撞人式」恐襲,而連同曼徹斯特演唱會會場爆炸案,更是英國三個月來第四宗恐襲;然而不論警方、政府還是主流媒體,起初都迴避使用「恐怖襲擊」字眼,後來警方才確認事件「合乎恐襲特點」。清真寺主席庫茲巴爾(Mohammed Kozbar)批評當局做法,並譴責襲擊「卑劣」、跟近期連串恐襲無異。文翠珊昨主持內閣緊急會議商討應對,會後批評這宗恐襲「同樣令人作嘔」,探訪受襲清真寺;本身是穆斯林的倫敦市長簡世德亦增警力巡邏,呼籲民眾不要恐慌。


巴黎汽車撞警車起火兇徒亡

另外,法國巴黎昨發生懷疑失敗的恐襲,香榭麗舍大道有汽車撞警車後爆炸起火,但無人受傷,司機後與警察衝突受傷被捕,後證實死亡,車內發現槍械和氣罐,目擊者指現場傳出槍聲。路透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0/200621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322

美查大學收生涉歧視白人

1 : GS(14)@2017-08-04 06:11:57

美國《紐約時報》取得司法部的內部文件,指當局正準備就大學收生政策展開調查,針對是否有逆向歧視白人學生的情況,若情況屬實可能提告。這被指是特朗普政府進一步右傾。


被斥與民權部門宗旨背道而馳

該份民權部門內部文件指,不少學校為讓更多非白人種族的學生入讀,設立不同的計劃專門服務他們,反令其他成績更好的白人無法入讀,指這是「有意圖的種族歧視」,現正招募律師調查。文件未有指明哪些大學涉事。院校收生被指逆向歧視,在美國一直是極具爭議議題,已有多宗相關法律訴訟,不過司法部過往大致保持中立。有人權組織批評,民權部門的設立本身是制止一些針對少數族裔的歧視問題,今次行動跟其宗旨背道而馳,日後各大學會因為怕被政府對付,不敢再推出政策維持種族多樣性。司法部拒評事件。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03/201102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5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