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能源局:2016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0%

1月16日,國家能源局發布2016年全社會用電量等數據。

2016年,全社會用電量5919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107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3%;第二產業用電量4210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9%;第三產業用電量796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2%;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805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8%。

2016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3785小時,同比減少203小時。其中,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3621小時,同比增加31小時;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4165小時,同比減少199小時。

2016年,全國電源新增生產能力(正式投產)12061萬千瓦,其中,水電1174萬千瓦,火電4836萬千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598

國家發改委: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將出臺

19日上午,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巡視員王強在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發改委正在制定《關於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的通知》,擬適時出臺。

作為2016年經濟體制改革重要任務之一,電力體制改革落實各項改革任務,取得了重要進展。

第一財經記者在發布會現場了解到,截至2017年1月,除西藏自治區正在制定試點方案外,已有21個省(區、市)開展了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9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了售電側改革試點,3個省(區)開展了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納試點,形成了以綜合試點為主、多模式探索的格局。

此外,輸配電價改革實現省級電網全覆蓋,為多方直接交易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電改9號文件出臺前,發改委在深圳、蒙西電網先行啟動了輸配電價改革試點;9號文出臺後,試點範圍逐步擴大到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級電網和華北區域電網。

2016年12月,發改委制定出臺《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明確了省級電網共用網絡輸配電價制定的原則和方法,並建立了對電網企業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王強表示,2017年上半年輸配電價核定工作將全面完成。

與此同時,電力交易機構的組建為電力市場化交易搭建了公平規範的交易平臺。

據王強介紹,區域層面,組建了北京、廣州電力交易中心,成立了市場管理委員會。省級層面,南方電網公司營業範圍內,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海南五省(區)全部以股份制形式成立了電力交易機構;國家電網公司範圍內,山西、湖北、重慶三省(市)也完成了股份制電力交易機構組建工作。

去年10月,發改委制定出臺《售電公司準入與退出管理辦法》和《有序放開配電網業務管理辦法》,建立了市場主體準入退出機制和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監管制度,競爭性電力市場初具規模。發改委陸續公布105個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為社會資本參與增量配電業務提供了示範。

在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方面,王強認為,要更多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發改委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包括直接交易在內的市場化交易電量突破1萬億千瓦時,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9%。每度電平均降低電價約7.23分,為用戶節約電費超過573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159

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公布,新增規定保障清潔能源消納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正式印發《關於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的通知》(下稱“正式稿”),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繼續推動。

去年7月《關於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發布,意見稿發布期間、正式稿發布之前的9個月中,各省電力交易有了諸多新進展,如《電力中長期交易基本規則》發布,多個省份引入售電公司、開展集中競價等。

對比意見稿,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正式稿出現了一些調整。最明顯的變化是新增了“認真制定優先發電計劃”和“允許優先發電計劃指標有條件市場化轉讓”這兩條規定。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劉敦楠告訴第一財經,上述兩條內容的新增,無論是從優先發電權保障機制,還是從合同電量轉讓機制,均是為了保障清潔能源消納,避免優先發電權這一權益的浪費,盡量減少由非優先發電(火電機組為主)占用優先發電(可再生能源機組為主)的電量。

具體來說,正式稿中,新增的第六條“認真制定優先發電計劃”,其內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優先發電保障機制的描述。根據《電力中長期交易基本規則》(暫行),可將交易的資源分為三類:一類為保量保價部分,即確定一定的發電量或發電小時數,按照國家批複電價收購;二類為保量不保價部分,為增加機組運行效率,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對於一類未完成的部分,在市場中優先成交,價格由市場競價決定,屬於半市場化的一種方式;三類為不保價不保量部分,該部分完全屬於市場化的方式,量與價均需由市場主體到市場中去競爭。第二部分為優先發電資源由於各種因素無法全額消納時,提出通過制定的合理措施,逐漸增加消納小時數。

對於新增的第七條“允許優先發電計劃指標有條件市場化轉讓”,劉敦楠表示,其內容主旨是通過發電權轉讓的方式來保障優先發電權,盡量避免優先發電的電量被火電替代。

“一方面,為促進清潔能源消納,通過約定發電小時數的方式來保障清潔能源的消納;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發電機組擁有優先發電權後,但由於各種因素,客觀上不能全額消納時,可以通過省內優先發電權轉讓的方式,由本省其他優先發電機組(可再生能源機組為主)替代其發電,或通過跨省區的優先發電權轉讓給外省的可再生能源機組。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保障優先權的完成。”劉敦楠說。

同時,正式稿顯示,新核準發電機組積極參與市場交易。關於新煤電機組原則上不再安排發電計劃,改變了意見稿中對新舊機組的劃分標準,即對2017年3月15日後投產的煤電機組,各地除對優先購電對應電量安排計劃外,不再安排其他發電計劃。

劉敦楠認為,對於此前的煤電機組需要安排發電計劃是由歷史沿革問題導致的,發電設備的投資及運營需要很長的時間周期來實現投資回報。2004年以來,我國執行標桿上網電價的核算是基於機組的發電小時數來測算。如今,新舊機組區分對待是推動深化改革的舉措。新機組將實現全電量市場化交易,不再有基本的計劃電量保障。

此外,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正式稿中新增了三個通知對象,即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劉敦楠告訴第一財經,此次新增的三個通知對象,均在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方面受到較大影響。“2015年12月發布的電改配套文件《關於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的實施意見》以及2016年12月發布的《電力中長期交易基本規則》(暫行)中均將核電列為了第二類優先發電,燃煤機組將逐漸放開發電計劃。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以及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核電的投資及運營,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在能源行業主要為火電的建設與運營。”

正式稿的發布具有重要意義。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第一財經表示,文件出臺的最大意義在於把電力市場交易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使電力交易不再倒退。

“在目前電力過剩的情況下,地方政府為了降低電價,在推動電改方面有動力;如果在電力緊缺的情況下,地方政府還有動力推動電改,就是出臺該文件的意義。理論上放開交易的電量是越大越好,不過目前不得不兼顧電力企業的經營狀況。如果煤電聯動方面能夠對煤炭價格更敏感,即使拿出一部分電量進行交易,也不會對電力企業造成過大影響,反而更有利於推動電改。”林伯強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879

一季度經濟開局良好,用電量反映結構在優化

一些實物量指標和先導指標回升轉好,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9%,鐵路貨運量增長15.3%。3月份制造業PMI為51.8%,連續6個月保持在51%以上。基於這些,國家發改委的判斷是,一季度經濟開局良好。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嚴鵬程在13日的發布會上對媒體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延續了去年三季度以來的良好勢頭,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市場預期持續改善,微觀活力繼續增強;市場用工需求回暖,就業保持總體穩定;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外需整體有所改善;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增長較快,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

用電量反映出產業結構在優化

今年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9%,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3.7個百分點。3月份當月,全社會用電量約513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9%,增速同比回升2.3個百分點。

從用電結構看,一季度第二產業用電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貢獻率有所回升,達到75%。第二產業用電中,鋼鐵、有色行業用電同比增長12.8% 和16%,增速分別回升26.8和21.8個百分點,二者合計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貢獻率達34%,拉高全社會用電增速2.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用電增速有所回落,但信息技術等高精尖行業用電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用電同比增長13.3%,高於全社會用電增速6.4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對全社會用電量的拉動主要依靠裝備制造、新興技術行業及大眾消費品業的較快增長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行業發展與環境資源部主任助理葉春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進展,從用電量方面能夠體現出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比重逐漸在增大,1~2月,第二產業的四大高耗能行業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拉動為零,第二產業對全社會用電量的拉動主要依靠裝備制造、新興技術行業及大眾消費品業的較快增長。”葉春說。

從發電情況看,受近期重點水電廠來水偏枯等因素影響,水電發電量負增長,火電發電量增速高位運行。初步統計,一季度全國火電和核電發電量同比增長8.4%和19.2%,水電發電量同比下降6.1%。

葉春表示,水電發電量減少,火電發電量增加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來水偏枯和上年蓄能值相對偏低,造成水電發電量下降;二是用電需求快速增長和水電出力減少,造成火電發電量上升。

“今年後續各類型電源的發電情況尚存在不確定性,還需要根據未來一段時間的用電需求及來水情況決定。”葉春告訴第一財經。

嚴鵬程同時表示,由於制約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外部因素依然較多,結構性失衡問題仍較突出,經濟回升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仍有待觀察。

一季度PPI同比漲幅或全年最高

今年以來,PPI漲幅顯著擴大:1月份為6.9%,2月份高達7.8%,3月份達到7.6%,其中,2月份的漲幅為2008年10月份以來的新高。

嚴鵬程分析稱,PPI上漲的原因,可用兩個“80%以上”來解釋。一是翹尾影響占80%以上,一季度平均PPI上漲7.4%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影響約為6個百分點,約占81.1%。

二是部分重點上中遊行業價格上漲的貢獻在80%以上,構成PPI的40個工業大類行業價格中,鋼鐵、有色、石化等8個重點上中遊行業價格大幅上漲,合計影響PPI同比上漲約6.3個百分點,約占總漲幅的85.3%。

發改委預計,一季度PPI同比漲幅可能是今年全年最高,後期有望呈逐季穩步回落態勢。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也得出相同結論。他對第一財經表示,去年以來PPI的大幅跳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供給側改革的去產能以及環保趨嚴導致上遊相關行業的供給端失去彈性,因此在需求出現小幅改善的時候就會導致價格出現大幅飆升。伴隨著供需結構在二季度逐步調整到位,特別是需求端開始走弱,PPI會持續回落。

“總需求相對平穩,出現顯著擴張的可能性比較小;部分重點行業市場供求關系雖有所改善,但產能過剩狀況尚未得到實質性改變,鋼材、煤炭、有色等產品價格經歷前期恢複性上漲後,後期有望保持總體平穩。”嚴鵬程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384

四川電改將降用電成本百億元 輸配電價改革方案已上報

近日,四川省發改委官網掛出《2017年度推進電力價格改革十項措施》(下稱《措施》)稱,通過這些改革措施,四川全年有望因此降低社會用電成本100億元以上。

這十項電力價格改革措施包括:降低豐水期水電標桿上網電價;推進風電和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放開天然氣分布式發電余電上網電價;加快推進輸配電價改革;實施電能替代輸配電價;取消停征部分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組織實施好直購電政策;組織實施好留存電量政策;實施豐水期臨時性富余電量政策;試行豐水期居民生活電能替代電價。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四川省發改委官網同時還就《措施》配發了一篇解讀文章:《減棄增發 降本增效 ——<2017年度推進電力價格改革十項措施>解讀》。

文章稱,近年來,由於電力需求增長乏力等原因,四川省水電消納逐漸出現問題,豐水期棄水現象多有發生。《措施》是在“為促進富余電量消納,緩解棄水矛盾,進一步降低電力要素成本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和提質增效”的背景下產生的。

文章稱,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總體思路,從上網環節、輸配環節、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環節以及綜合施策四個方面明確了今年四川省將著力推進的電價改革十項措施。目前,四川省發改委等有關各方正根據職能職責細化十項措施的具體方案,將陸續推進實施。初步估算,全年有望降低社會用電成本100億元以上,同時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四川省棄水壓力。

對於四川省棄水壓力的情況,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很可惜”。“一旦水電站蓋起來以後,在水利資源有合理的調度條件下,如果還發生棄水問題,這是很不合理的。”周大地向記者解釋說,因為水電站建成以後發出來的電,所需成本基本上是“零”。

“充分利用水電資源,在很多國家都放在優先地位。”周大地對記者說,“中國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棄水的問題,除了四川,雲南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廣東水電投資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水電站遭遇棄水,公司損失“太慘了”。“對於我們公司來說,水電的好時代已經過去了。”他說。

針對四川、雲南棄水原因,周大地分析,近幾年,由於全國電力供大於求,加上火電增長加快,以及水電價格不夠靈活,四川、雲南水電外輸部分受到了很大的挑戰。如果能夠解決水電優先上網的問題,使水電得到充分利用,那麽電力成本就會降低。

輸配電價改革是全國電力體制改革的關鍵一環,也是電價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措施》,四川省有關輸配電價改革方案已經上報,正在“爭取國家盡快批複四川電網輸配電價,對四川電網供區執行統一輸配電價”。

中電傳媒電力傳媒數據研發中心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批複14個省級電網公司、1個市電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深圳市)。分區域看,已經批複的輸配電價地區主要集中在華北、華中、西南地區,經濟發達的南方區域、華東區域。東北地區及經濟欠發達西北地區進展相對緩慢。

全國輸配電價區域差距較大。目前,國家發改委批複的輸配電價省份中,西部地區低於東部地區,南方地區低於北部地區,傳統負荷地區明顯高於電力輸出地區。國家發改委資料顯示,2017年全國輸配電價改革已經全覆蓋,年底之前各省輸配電價將陸續得到批複。

國家發改委尚未批複的華東區域、東北區域、西北區域各省輸配電價西低東高的狀況不會改變,新疆、甘肅、青海、四川等省份輸配電價或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而傳統負荷區如江蘇、浙江、山東、廣東輸配電價則可能處於全國最高水平。

輸配電價影響區域經濟競爭力:輸配電價準許“成本+收益”的模式對電網企業有著深遠影響。新的電力市場環境下,輸配電價將成為衡量電網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上述分析顯示,目前,西部地區輸配電價總體水平低於東部地區,南方地區低於北方地區。大工業用戶輸配電價中,雲南、貴州、寧夏、深圳有著很強競爭力,一般工商業輸配電價中深圳、河北、山西有著很強的競爭力。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203

【論道大灣區】騰訊CEO馬化騰:以前看“用電量”,未來要看“用雲量”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5601

騰訊CEO馬化騰在論壇上發表演講。(騰訊財經供圖/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6月29日《南方周末》)

過去很多人覺得互聯網經濟和實體經濟是對立的、差異很大。實際上,實體和虛擬經濟是越來越分不開的,未來這兩者高度融合,彼此支持,而不是對立或者顛覆的關系。

電出現之後,湧現了大量的發明,電燈、電報、電車以及各種各樣的電器,也包括生活用具和生產工具,都跟電有關,後來又誕生了計算機。在雲的時代,什麽是類似計算機級別的運用呢?我推測也許就是人工智能:雲+人工智能也許就相當於是電+計算機。

就整個粵港澳大灣區而言,我感覺抓了“幾副好牌”,不止是一副。我們手上的幾副好牌恰恰反映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未來,軟件、硬件、服務三位一體,缺一不可。

2017年6月20日,在香港舉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論壇承辦方騰訊公司成為了連接港澳乃至全球政商學界的關鍵“連接器”。這家1998年在深圳成立,2004年香港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其三分之二員工都在粵港澳地區工作與生活。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也成了此次大灣區論壇“形象代言人”:從兩會期間提出“打造粵港澳世界級科技灣區”建議,到親自邀請包括董建華、王衛等政商各界知名人士與會,再到論壇期間的多次發言與建議。

他在論壇期間稱,誕生於深圳這座“創新之城”,成長於香港國際金融市場環境下的騰訊公司,在分享著灣區經濟迅速崛起“制度紅利”的同時,也更直接地感受到灣區發展中的許多“痛點”,因此也對大灣區未來的制度生態建設,有著更迫切的期待與更深刻的理解。

馬化騰在演講中提到,過去半年全球前十市值企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過去多年以能源、金融企業為主,變成了七家科技公司上榜——騰訊和阿里巴巴正是最新上榜的兩家中國科技企業。此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7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深圳-香港作為“創新集群”排名全球第二,超越了包括矽谷在內的諸多知名創新地區。

但粵港澳大灣區仍然面臨著包括行政管理體制滯後、人才交流不暢、文化理念溝通不足等諸多“短板”。正因為如此,面對周其仁教授對大灣區創新要“煲一鍋有濃度和密度的湯”的殷切期待,身處其中的馬化騰坦言這鍋湯“還沒有煮開,只是混在一起”。

在粵港澳大灣區論壇結束後,馬化騰接受南方周末記者的獨家專訪,再次闡述了他對信息時代企業創新、區域經濟以及未來趨勢的理解與信念。

未來是雲+人工智能

南方周末:除了騰訊之外,深圳還有包括華為、萬科、比亞迪等一大批各領域的創新型企業,以至於被稱為“創新之城”。城市“創新基因”與創新型企業成長之間有什麽關系?

馬化騰:深圳是騰訊誕生與成長的家園,騰訊是深圳企業大家庭的一員。去年在深商大會上,我提到深圳和深圳企業有三個特征:創新、務實和開放。

首先,深圳有創新、敢闖的氛圍。我從一個只會寫軟件的工程師,被感召到去創業創新,這和整個深圳的環境是完全分不開的;其次是務實的氛圍,廣東企業尤其是深圳企業來自五湖四海,特點就是務實、低調、不忽悠、不畫大餅,我們說得到的就盡力做得到;深圳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開放,因為我們來自五湖四海,我們沒有本位主義和保護主義,大家都是平等的,深圳有一句話——“來了就是深圳人”,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的企業家來到深圳開始創業,或者把企業總部從外面搬到深圳來。

深圳政府非常重視和吸引外來的企業和人才。騰訊的第一筆融資,是我們在第一屆高交會期間拿到的風險投資。那時候在深圳融資也非常難,互聯網所有的VC/PE全都在北京,沒有VC過來深圳。當時如果沒有深圳政府舉辦的高交會平臺,像騰訊這樣的小企業非常難接觸到這些資本。

南方周末:與其他制造型或金融型的企業不同,騰訊從一開始就是在對“虛擬世界”的創造與構建中成長至今,怎麽看待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馬化騰:過去很多人覺得互聯網經濟和實體經濟是對立的、差異很大。實際上,過去在西方,虛擬經濟更多談的是與金融服務有關的經濟。現在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實體和虛擬經濟是越來越分不開的,未來這兩者是高度融合的,彼此支持的,而不是過去理解的對立或者顛覆的關系。

騰訊在數字內容方面做了很多產品。在過去,大家編一個曲子、一個歌劇或者投資電視劇、拍電影,出來的東西可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在各行各業都在數字化,不需要像過去一樣有光盤、CD或者有一本書,全部可以網上下載。

你說寫一本書是實體還是虛擬呢?過去大家可以這樣認為(書是實體),但是現在沒有實體這個介質存在,很多東西都是虛擬的。

當然,“虛擬”這個概念也是相對的。數字內容的整個生產過程,包括網絡遊戲的生產,我們實際上是非常傳統的,是勞動密集型、創意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的產業。要有大量人員做美術設計、音樂編曲,然後不斷地編劇、測試,是一個完整的生產線。還有我們的後臺大數據中心都有實體機房、數據服務器、網絡設備,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

南方周末:你曾提到互聯網是某種跟蒸汽機和電力一樣的“能源形態”,並將它稱為“信息能源”。並認為這一“信息能源”可以像電力一樣融入傳統產業,帶來新一輪產業革命。作為這場“新產業革命”的領跑者之一,如何描述或定義騰訊未來的使命與願景?

馬化騰:騰訊的使命是通過互聯網和科技服務提升人類生活品質,願景是成為最受尊敬的互聯網和科技企業。

在今年的貴州數博會上,我們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用雲量”。過去大家把“用電量”作為一個經濟指標。我們相信未來“用雲量”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反映數字經濟發展的指標。我們用電能來對比雲。電帶來了上一輪的產業革命,我們認為新一代信息能源將會帶來新一輪的產業革命。“插上電”之後就帶來了電氣化的革命;現在我們談“接入雲”,我覺得接入雲之後,會帶來數字化的升級。

電出現之後,湧現了大量的發明,電燈、電報、電車以及各種各樣的電器,也包括生活用具和生產工具,都跟電有關,後來又誕生了計算機。雲出現之後,我們首先看到一些互聯網形態的運用,比如說QQ、微信、網絡購物、搜索引擎。再後來雲跟餐飲生活服務結合,我們看到有美團、點評、58;雲跟汽車的結合,有滴滴;跟自行車結合,有摩拜等等。但是這可能還只是雲的初始階段,就好像在電力時代還沒有出現計算機一樣。

在雲的時代,什麽是類似計算機級別的運用呢?我推測也許就是人工智能:雲+人工智能也許就相當於是電+計算機。

粵港澳大灣區抓了“幾副好牌”

南方周末: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企業,按理說應該不太受物理社會中的時空阻礙,但是我們看到在信息時代同樣出現了創新企業密集的“矽谷效應”與“深圳現象”,如何看待互聯網企業與區域經濟生態間的關系?

馬化騰:企業的發展與區域經濟生態息息相關。從全球來看,“世界級灣區”一直主導著全球科技創新的方向,是國際大都市群發展的標桿,孕育了不少領導全球創新潮流的科技企業。

比如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在消費電子以及PC互聯網時代引領全球科技,但是最近十年,尤其最近五六年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企業其實正在趕超全世界。

我們來看粵港澳大灣區。過去的20年中,整個大灣區培育了華為、中興、格力、順豐、大疆等等一大批領軍企業,為未來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前不久,接受香港經濟日報一位記者采訪時,我評價說,香港抓了“一副好牌”,有很多優勢和條件發展創新。就整個粵港澳大灣區而言,我感覺抓了“幾副好牌”,不止是一副。

我們手上的幾副好牌恰恰反映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未來,軟件、硬件、服務三位一體,缺一不可。大家現在看到,不管是電子產品還是軟件開發,都不能孤立發展,一定是整合在智能設備里面,軟硬結合,同時又連到雲端,與後端的雲服務進行整合,這是大勢所趨。

這個趨勢恰恰是粵港澳灣區的優勢,包括香港、深圳、廣東很多珠三角企業,剛好具有這三者優勢。如果能把這三方面的優勢整合起來,我覺得大有可為。

南方周末: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轉型過程中,通過創新驅動模式改變自身在國際產業分工體系中的角色,實現從“追隨者”向產業“引領者”的轉型是一個重要趨勢,騰訊是如何經歷這一角色變化?

馬化騰:在今年貴州數博會上,我提到目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通”,也就是讓中國企業“走出去”增添了一條通路,多了一條“數字絲綢之路”。

中國的數字內容產業經歷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泛娛樂”等中國特色的數字內容產業生態初步形成。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數字內容生產、發行與消費市場之一。騰訊、萬達、阿里等企業不斷布局全球性內容生態,積累了豐富的商業經驗與資本實力,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性的數字內容企業。

與此同時,中國數字內容產品正在逐漸得到國際文化市場的認可。過去國外企業詬病中國企業缺乏版權意識,但最近幾年中國版權得到非常大的保護和發展,也正因此,中國的影視、手機遊戲、音樂,文學、動漫,這五個跟內容有關的文化產業正在蓬勃發展,正在走向海外。中國的數字文化產品正在成為“新絲綢”,中國應該抓住現在的大好機會,積極地“走出去”,和國外的知識產權企業多合作,去布局全球的數字文化產業。

南方周末:面對快速變化中的時代與社會,你覺得今天的年青一代做好了迎接未來的準備嗎?希望提醒他們關註或註意什麽樣的問題?

馬化騰:之前在不同的場合,我給年輕人提過一些建議,比如進行創新創業,要多找幾個夥伴。個人的力量再強大,也是有限的。幾個人一起努力,永遠比單槍匹馬更好。再比如,要保持開放心態,不斷學習,從大學進入社會後,困難永遠會有,不要一點挫折受不了,要努力去找方法等等。

具體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年輕人來說,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可能是,粵港澳三地的年輕人之間未必能互相熟悉:整個灣區之間的市場,包括對方市場發展到什麽程度,有什麽機會,還是比較割裂的。甚至很多人還有抵觸情緒,不願意敞開心扉擁抱外部的世界。

正如周其仁教授在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提到的,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生態這鍋湯還沒有煮開,還只是混在一起。我覺得現在的問題是,不同的“料”之間目前還不熟,還是生的。

在這方面我們有很多工作要做,否則講破天,他們根本不知道,不去看,也不去融合,就沒有用的。最終未來還是要靠年輕人,特別是港澳本地的大量年輕人,如果他們不理解大灣區的這些機會,就不知道他能做什麽事情。你如果從外面引入人才,他覺得本地的工作機會給外來人搶走了,矛盾更大,這是要重視的問題。

騰訊6月20日在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宣布啟動“騰訊粵港澳灣區青年計劃”。我們希望通過青年交流計劃,比如建立青年夏令營,鼓勵港澳的年輕人和珠三角的年輕人能夠融合,我們會編隊讓他們融合在一塊生活。希望更多的企業像我們一樣,通過每年的夏令營、冬令營為年輕人組織很多活動,帶來更多的溝通和交流。只有這樣,“大灣區創新”這鍋湯才能慢慢融合,才能煮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554

中國在越南最大電力項目正式商業運營,將緩解當地用電緊缺

7月27日,中國第二大電網公司南方電網的消息顯示,中國企業在越南投資規模最大的電力項目——越南永新燃煤電廠一期BOT項目1號機組(下稱“永新一期項目”)正式投入商業運營。該項目的建成投產,將緩解越南南部用電緊缺。

永新一期項目是中越經貿合作五年發展規劃和陸上基礎設施合作五年規劃的重點產能合作項目,也是中越兩國政府推動基礎設施、產能合作、互聯互通的關鍵項目。

該項目位於越南平順省,由南方電網(股份占比55%)、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股份占比40%)和越南煤炭集團電力有限公司(股份占比5%)共同投資,並按照股比成立永新一期電力有限公司負責項目實施。建設總承包商為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廣東火電工程有限公司。

永新一期項目是中國企業首次在越南以建設-運營-移交(BOT)投資模式進行的產能合作項目,建設規模為兩臺62萬千瓦級超臨界火電機組,總投資約17.55億美元,建設工期4年,特許運營期25年,期滿後將無償移交給越南政府。

上述兩臺機組計劃分別於2018年12月和2019年6月投入運營。如今,1號機組已提前5個月投入商業運營。

南方電網稱,這兩臺機組全部建成投產後,每年可提供約80億千瓦時的發電量,將極大地緩解越南南部電力緊缺的局面,滿足當地125萬居民的用電需求。

2017年11月10日,越南政府總理阮春福曾表示,越南政府歡迎中國企業參與更廣泛的項目合作。他還希望中國企業在煤炭清潔利用、能源高效利用等方面與越方合作,因為中國在這方面具有優勢。

2006年,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應邀到越南開展電廠規劃選址工作,並提出在現永新廠址處建設越南國家最大的電力煤炭港口基地,獲越南政府批準。這個四期總裝機容量達62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450億千瓦時的電力中心,將對緩解越南南部“電荒”、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動力。

南方電網稱,永新一期項目采用了有利於減少煤耗、降低排放的先進火力發電技術裝備,先進的電廠施工、調試技術,科學高效的電廠管理運營經驗。

南方電網還稱,永新一期項目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始終非常重視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采用了超臨界W爐、汽機機組、高效給水泵、小汽機等23項節能減排技術,實現了汙染物排放和對環境影響的最小化。

此外,該項目是越南首個燃用越南無煙煤的超臨界“W”火焰爐電廠,相對亞臨界同類型機組,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萬噸。同時,項目配備了電除塵和脫硫、脫硝等環保設備,嚴格控制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南方電網還稱,永新一期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為當地帶來價值13億元人民幣的采購、服務和工程分包業務,采用當地采購商、服務商、工程分包商共約40家。與此同時,項目為越南當地提供盡可能多的就業機會,聘用了超過七成的當地員工,在建設高峰期,雇用超過2700名當地員工。

相關資料顯示,永新一期項目設計、裝備、施工均由中國企業負責,鍋爐、發電機、汽輪機等設備均為中國制造,預計帶動9.3億美元國內技術、裝備、工程出口。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胥會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629

Ella用電話筒胎教

1 : GS(14)@2015-05-04 13:59:47

■官恩娜昨日在Ig透露經常會與BB說話當胎教。互聯網圖片


懷孕三個多月的官恩娜(Ella),日前更新Instagram,她拿着一個疑似膠製電話筒,一邊放在肚皮,一邊對着嘴邊,然後留言說:「係咪好儍呀!睇書叫我同BB傾吓偈!行街嘅時候同佢講吓睇到啲乜嘢!睇書又同佢讀吓睇緊啲乜嘢!」她更笑說,大家若在街上見她自言自語,相信是她進行胎教中,不要影相同拍爆相爆片,認真搞笑!


官恩娜


另外,年初閃電嫁給藝人賴佩霞繼子Tony的台灣名模隋棠,昨日亦在社交網宣佈懷孕。其實她早前已被爆有孕,但當時因不到三個月,故她堅決不認。撰文:小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503/191335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110

佔全國用電量42%丹麥風力發電創紀錄

1 : GS(14)@2016-01-20 17:46:58

丹麥成為推動綠色能源模範,去年全國用電量有42%來自風力發電,按年增加三個百分點,第二度刷新全球紀錄。早在2014年丹麥的風力發電使用量已佔全國用電量39%,首次創下紀錄,如今再下一城,主要受惠於去年特別大風,其中在9月2日,靠風力、太陽能發電及從鄰國輸入再生能源,就能應付全國需求,完全毋須開動傳統發電機,而7月其中一日更產電過盛,有餘力向海外輸出40%電量。要不是兩個位於北海及卡特加特海峽的大型風力發電場曾故障,風力發電使用量比例更可望增至43.5%,相信很快就達到當局所定,在2020年前一半電量來自風力發電、以及2050年前完全棄用化石燃料的目標。歐盟風力協會(EWEA)對丹麥的數字感到鼓舞,「反映風力發電能成為電力重要支柱」;丹麥亦毫不吝嗇相關技術,剛獲西方撤銷核制裁的伊朗,日前透露丹麥有意在當地投資風力發電,指兩國對合作已有「不錯的理解」。伊朗去年總發電量達2,770億千瓦時,是中東之最。英國《衞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120/194588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622

施羅德DIS用電腦量化分析選股

1 : GS(14)@2017-03-03 00:57:40

【本報訊】強積金預設投資策略(DIS,俗稱懶人基金)將於4月推出,市場大部分DIS均採用被動式追蹤指數,但施羅德DIS則引入「進階啤打」(Advanced Beta)做法,透過電腦量化分析選股,令回報緊貼指數之餘,有望跑贏指數最多1.5個百分點。由於DIS管理費設有0.75%上限,且積金局敲定回報要以「富時強積金環球指數」及「花旗強積金全球政府債券指數」作基準,不論跑贏、跑輸指數2.5個百分點,基金經理均要向當局解釋,故大部分DIS均簡單設計成被動式追蹤指數基金。施羅德DIS雖亦為被動式管理,但則引入Advanced Beta技術,自動透過股份價值、波動率及股價動力挑選指數內的個別股份,再經基金經理作出最終買賣決定。施羅德投資管理(香港)機構業務總監劉以浩指,由於更彈性追蹤指數,其追蹤誤差會在指數表現上下1%至1.5%內,目前永明金融、富衛保險及中銀保誠均已採用Advanced Beta DIS。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02/199448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3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