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環保部敗給石油巨頭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16/100306058.html

油品質量標準制定的話語權,基本上掌握在中石化、中石油等油企手中,環保部有責無權

財新《新世紀》 記者 蔣昕捷 崔箏 王小聰 實習記者 肖爾亞
在推進機動車排放標準的過程中,汽車行業的技術革新問題不大,倒是油品質量拖了後腿。任東 /中新社

 

  岳欣開車有個習慣,不願跟在高污染排放的「黃標車」後面,因為「味兒大,還冒著黑煙」。

  這位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移動源污染控制研究室的研究人員,自1999年起就從事與機動車減排相關的工作。他漸漸意識到,在推進機動車排放標準的過程中,汽車行業的技術革新問題不大,倒是油品質量拖了後腿。

  後來,岳欣加入了負責制定車用燃油標準的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下面的石油燃料和潤滑劑分技術委員會。他驚訝地發現,在這個掌握 標準話語權的37人委員會中,石油企業的人士佔到七成以上,而來自汽車行業的只有三人,像他這樣來自環保系統的只有兩人,而委員會的秘書處也設在中石化。

  「這種壟斷局面若不打破,滿足排放要求的車用燃油標準制定和實施仍將步履維艱。」9月5日,在「國四標準順利推進對策」論壇上,岳欣的建議包括拆分石油企業,引入市場機制充分競爭。

  但他的觀點很難被油企接受。一位來自中石化的代表在隨後的發言中稱:「岳欣說要多成立石油公司,我覺得可以成立中國地溝油公司。」

  在岳欣的印象中,自1998年國務院叫停車用含鉛汽油以來,這樣的交鋒和分歧已經持續了十多年。其間,環保部門由「總局」升格到「部」,卻仍然 沒有明確獲得決定油品質量標準中環保參數的權力,更無法左右標準實施時間和細則。時至今日,環保和健康理念已深入人心,但這個以環境保護為主要職責的政府 部門,面對巨型國企時依舊力不從心。

誰主導的汽油無鉛化

  在9月5日舉行的前述論壇上,岳欣指出,由於2011年7月1日國內石油公司並未如期供應國三柴油,也未說明何時可以供應,這可能導致中國進一步推遲實施國四柴油標準。

  中國石化科技開發部技術監督處副處長付偉則列舉了石油企業的諸多困難,包括原油質量差、技術升級改造沒有完成、煉化成本上升價格受限等。

  「這類說法十多年前就開始講了。」岳欣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

  1998年,當時的國家環保總局力推汽油無鉛化。因為有證據表明,鉛污染會傷害人的神經系統,尤其對兒童智力有影響。早在上世紀70年代,歐美國家已開始推行汽油無鉛化。

  石油企業當時態度並不十分積極,推搪的理由也包括準備時間不足、工藝體系還不成熟等。在汽油中添加鉛,主要是為了改變汽油的辛烷值(反映燃料抗爆性能和影響發動機功率的重要指標),工藝相對簡單,成本也較低。

  最終主導汽油無鉛化的並非環保部門,而是更高級別的行政力量。1998年,國務院發出129號令,限期停止生產銷售使用車用含鉛汽油。截至2000年7月1日,中國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完成汽油無鉛化。

  由於當時全國94%的汽油由中石化、中石油生產,兩家石油巨頭在禁鉛工作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國家環保總局2001年在一份報告中稱,中石化於1999年7月1日起全部生產無鉛汽油,2000年1月1日起所屬加油站停止出售含鉛汽油,提前六個月達到國務院的要求。

  「這說明在國務院的行政主導之下,石油企業還是很有效率的。」岳欣笑言。

  經國家環保總局測算,淘汰含鉛汽油後,全國每年減少向環境排放鉛1500噸,同時也為採取電子噴射加裝催化淨化裝置創造出條件。根據當時廣州市環保局對道路兩旁的空氣質量監測,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鉛分別下降約8%、12%和61%。

  汽油無鉛化,帶來了巨大的公共健康效應。2007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沈曉明、顏崇淮教授研究組公佈了一項持續追蹤十年的研究。 上海在1997年率先推行無鉛汽油,該市1歲-6歲兒童平均血鉛值從當年的83微克/升下降至1998年的80微克/升和1999年的76微克/升。十年 以後,該市1歲-6歲兒童中血鉛含量超過100微克/升的比例,更是從當年的37.8%下降至3.9%。

  汽油無鉛化,使得1999年成為中國完善油品質量標準的重要年份。當時國家環保總局出台《車用汽油有害物質控制標準》,這是中國第一部以環保要 素為主的油品質量標準。由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制定的油品國標也於1999年出台,其中設定不同的實施階段,國一、國二等油品標準即由此而來。除了禁鉛,國標 還對硫、苯等有害物質的標準做了規定。

  聯合國環境署技工與經濟部交通處Vered Ehsani女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硫是在鉛之後最值得關注的油品質量指標,因為它可能引起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尤其是它衍生的顆粒污染物會對呼吸 道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聯合國環境署一項在撒哈拉以南地區的研究顯示,對煉油設備每投資30億美元改善油品質量,可以帶來250億美元的健康效益。「對於 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這都是一項很好的投資。」她說。

  在健康之外,岳欣指出,如果國四標準的車使用國三標準的油,其中超標的硫會影響機動車後處理裝置,削弱減排效果。如果清淨性達不到要求,也會影響車的使用和排放。

  他說,在硫、芳烴、苯等有害物質的含量設定上,油品國標基本參照歐盟的標準。但在實施的過程中,石油企業卻並不像當初推動汽油無鉛化那樣雷厲風行。

環保部有責無權

  根據歐美等國的經驗,只有同步實施油品和車輛標準,並且輔以有效的實施和執法措施,才能令汽車實現最佳的排放性能。

  但近幾年來,中國的油品質量供給屢屢滯後。岳欣指出,國三輕型汽油車排放標準實施是在2008年7月1日,而國三汽油標準2010年1月1日才 真正供給,延遲了一年半(其中九個省又延遲了半年)。國三重型柴油車排放標準於2008年1月1日實施,但直到2011年7月1日的規定日期之後,國三柴 油還沒供上。

  「問題出在過渡期上。」岳欣認為。油品標準發佈和實施之間所謂「過渡期」的提法,既沒有依據,也沒有具體實施方案,本質上就是為石油企業製造了空白期或者拖延期。

  作為石油燃料和潤滑劑分技術委員會的委員,岳欣發現,環保和車企代表明顯人微言輕。有時候他發言,與會的石化企業代表並不反對,卻很少在文本中真正得到體現。

  原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紀正昆則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具體到標準委員會委員席位的差別,在決策過程都有相關規定法規和辦法,應該說在委員會中,「各個方面的代表都有了」。

  一些汽車行業的人士,也對油品標準滯後頗為不滿。他們找到環保部門抱怨,汽車企業已經升級完成國四甚至國五標準,油品卻達不到要求。

  2010年12月,環保部給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回函稱,由於國四車用燃油標準尚未出台,無法確保在全國範圍內供應相應車用燃油,機動車國四標準實施日期暫定推遲一至兩年。

  來自石油企業的代表同樣不認可當下的協作方式。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一位研究員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認為,中國缺乏一個將石化和汽車行業代表放在一起協商的機制。在發達國家,石化和汽車行業會坐下來商量著改進各自的排放技術,最終達到環保部門的減排要求。

  上述研究員在考察法國標緻汽車廠時,曾經向法方詢問:「我們國內油品中烯烴含量比較高,硫含量比較高,要達到你們歐三排放標準,行不行?」對方回答說:「那我的發動機需要重新設計。」

  這位研究員抱怨說,國外煉油、汽車廠、環保、尾氣轉化器四個環節同時做工作,彼此都做一些改進。他認為,中國的環保部門相對更重視汽車行業的聲音。

  一位環保人士則認為,國家標準被石油企業壟斷,實際上也是標準化管理部門的責任。

  此外,對於石油企業的多頭管理也是執行環保標準不利的原因之一。比如質檢總局管油品質量檢測,質檢總局旗下的標準委管標準,工商局管商品油,發改委控制價格。環保部主管環保和減排,但在這個關乎全民利益或是國際承諾的問題上,卻是有責無權。

寄望制度建設

  相比較而言,國外的環保部門具備制訂油品環境標準等諸多權力,頗為強勢。據介紹,日本的大氣法就規定,環保標準優先於產品標準,環境大臣確定有 害物質指標,經濟產業大臣只能在此基礎上提升工業質量標準。而在美國,環保署有權規定油品質量,達不到標準的油企不予登記,即不能在市場上銷售。

  「按說,環保部作為政府部門,有權要求企業如期實現環保標準和油料供給。」岳欣說。但是眾所周知,國內的石油企業比較特殊,其級別和地位不亞於環保部。石油企業的一把手經常獲任省部大員。

  岳欣建議,目前環保部門首先要做的,是完善相關的法律和管理體系。比如在《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的草案中,把油品有害物質和環保指標納入環境管理。

  據環保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主任湯大鋼透露,該法案第四章有可能被改成防治交通污染,內容將比過去更加全面。

  2011年2月,環保部時隔12年後,發佈了兩個國家環境保護標準《車用汽油有害物質控制標準》(第四、五階段)和《車用柴油有害物質控制標準 (第四、五階段)》,在編號上延續了1999年出台的《車用汽油有害物質控制標準》所使用的GWKB1,充分體現了油品質量中的環保需求。

  岳欣認為,未來這兩個車用燃油的環保國家標準,可以完全納入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制定的油品國家標準,或者成為與之並行的 標準。此外,還應針對油品標準中的過渡期開展調研並制定具體可行的過渡實施方案,在這方面,國務院的支持必不可少。同時,在標準委中也應增加汽車、環保等 領域的席次,或是給予環保一票否決權等。

  另一個讓岳欣等環保方面人士寄望的,是減排指標的壓力。在「十二五」減排的約束性指標中明確,重點地區的氮氧化物要比2010年要減少10%。 以國四油取代國三油為例,實施國四排放標準則機動車氮氧化物將減排30%左右。而在氮氧化物污染中,機動車造成污染量約佔三分之一。

  「通過試驗研究可以算出,因為油沒及時供上,將導致少減排多少萬噸氮氧化物。」岳欣盤算著,這或許是現階段惟一能讓各方感受到些許壓力的事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92

晶科能源證實已停產 國內光伏企業環保狀況堪憂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20/yOMDcyXzM2NTkyOA.html

太陽能產品生產商——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JKS.NYSE,下稱「晶科能源」)昨天下午召開緊急發佈會,就其海寧工廠的污染問題予以解釋,並證實已全面停產1.2G瓦的電池生產線。

儘管晶科能源因為環境污染問題成為光伏企業中第一家被公眾廣泛關注的公司,但是光伏行業在治污及環境管理方面是否達標開始備受質疑。

氟化物從哪裡來?

9月15日和16日,有部分群眾聚集在晶科能源位於浙江海寧袁花鎮紅曉村的工廠——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門口,就當地小河死魚現象向該企業「討說法」。此後據海寧市環保局的初步調查結果,晶科能源存在污染,原因是部分污染物進入了河流,且污染物中的含氟量大幅超標。

昨 日,晶科能源高層也證實,公司確實存在污染。該公司發言人景朝暉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公司在生產過程中會有固體廢料產生。「以往,固體廢料都是堆在一 個固定倉庫的,每隔3到4天由固體廢料合作企業直接收回並運送到固定地點予以處理,但在8月20日,我們突然接到了對方的一個合作終止書,因而倉庫不能完 全堆下這些廢料,只能露天堆放。8月下旬海寧突然遭遇暴雨,我們儘管在廢料的上部放了一些遮蓋物,但還是被雨水沖入到了附近的一條小河裡。」他表示,8月 26日時企業已經找到另一家合作夥伴,固體廢料得以重新處理。

對於環保部門檢測出小河中出現氟化物較高的問題,景朝暉也透露,在生產光伏電池產品時,有一道名為「制絨」的工藝,這道工藝中含有氟化物。

湘 財證券一位光伏行業分析師告訴本報,所謂「制絨工藝」,就是要將太陽能電池的原材料——硅片沁入一些液體中,使得硅片的表面變得粗糙,這樣一來讓硅片接受 光照後,不會有太強的反射,以便利於電池吸收太陽光,這道工序可能會需要到氫氟酸,這是氟化物的主要來源。而且,該步驟在眾多太陽能電池企業的生產過程中 不可或缺。「此外,在太陽能電池生產中還會使用到絲網印刷等方法,也可能會產生氟化物。」景朝暉對記者說道。

光伏企業污染不容忽視

晶科能源污染事件爆發後,公眾對於太陽能企業的污染問題也提出質疑。據多位行業人士介紹,除了電池製造環節因環保工作不當會出現污染之外,因多晶硅、硅片等上游產品的生產所帶來的污染也令人擔憂。

上 述湘財證券分析師及一位多晶硅生產設備製造商高層提醒記者,不少多晶硅企業的生產流程中會釋放出四氯化硅,這是一種有毒物質。以往,一些小型多晶硅企業會 把這些處理不掉的四氯化硅直接賣給白炭黑公司作為原料,而現在國家也要求多晶硅企業必須要上馬冷氫化或者熱氫化技術,實現四氯化硅的循環利用,再度用於多 晶硅的生產。

「但不管怎麼說,目前中國多晶硅行業剛剛發展起來,企業在處理四氯化硅方面經驗不足,仍可能有少量四氯化硅是無法回收到位的。」湘財證券前述分析師告訴記者。

另 據記者瞭解,不少光伏企業仍然將其生產的廢水直接排入到雨水管道,而不是將廢水送入污水處理管道,再與雨水管道合併,企業之所以偷工減料是為了逃避污水處 理費。另一種會發生污染的情形是,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太陽能電池廠區的周邊排污管道有可能堵塞,從而使得部分污水無法進入到排污管道而發生外洩。

晶科能源昨日表示,企業將對此次污染的程度和影響進行取證和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提出妥善處理方案,另外公司正在擴建固體廢料倉庫,將雨水管道併入到污水處理管道。

景朝暉也對記者說道,由於海寧工廠是2009年6月併購而來的,併購企業的前身就設立在海寧市袁花鎮紅曉村。現在該公司已經在距離紅曉村20公里遠的工業區尋找新的基地,而且企業也將視情況考慮是否需要將工廠地址搬離紅曉村。

「目 前我們已經全面停產了1.2G瓦的電池生產線。」景朝暉指出。根據現有光伏電池組件價格來計算,晶科能源因停產可能每天損失2300萬元。由於污染事件及 美股整體走弱的影響,晶科能源的股市表現也較慘淡,其上週五大跌7.94%至9.04美元,目前其股價為52周最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56

中交股份環保門後續:子公司中交煙臺已被起訴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1-10/13/c_122150766.htm

《經濟參考報》在4月22日和10月10日分別刊發《中交股份回歸A股遭遇環保門》和《中交股份A股上市疑存硬傷》等文章,對中交股份刻意隱瞞其全 資子公司中交煙臺環保疏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煙臺公司”)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進行了披露,該事件引起廣大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10月12日,《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受污染事件影響的受損失企業已將中交煙臺公司起訴至法院,法院已立案,目前該案件正依法審理。

  在媒體曝光該污染事件後,中交股份對媒體稱: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灘涂養殖戶並未就民事侵權索賠事宜起訴乳山市港航基礎工程有限公司和中交煙臺公司。

  記者查閱到,中交股份招股說明書的簽署日是2011年9月21日,但是記者在《乳山市新嘉華水產有限公司關于中交股份子公司施工造成特別重大污 染事故的聲明》看到,新嘉華公司已將中交煙臺公司起訴至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要求認定中交公司因施工造成“特別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並承擔污染侵 權責任,訴訟標的為1.85億元,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于2011年8月12日立案,目前該案件正在依法審理期間。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董事兼總法律顧問李純民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對記者表示:中交股份以及中交煙臺公司對中交煙臺公司被起訴一事不知情,我們希望新嘉華公司等養殖戶起訴我們,這樣有助于事件的解決。(王文志 肖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97

中交股份回归A股遭遇“环保门”

http://www.jjckb.cn/2011-04/22/content_304499.htm

央企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股份)正准备以“吸收合并+首发上市”方式回归A股。然而,中交股份全资子公司中交烟台环保疏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烟台公司)去年在山东省乳山港工程施工中发生“特别重大环境事件”,造成万余亩海洋区域被污染。
有学者认为,一旦监管部门因乳山港工程施工污染事件对中交烟台公司予以处罚,必将影响中交股份在A股上市的进程。

事件
疏浚施工致万亩海洋区域被污染

2010年2月,山东省乳山港业主单位乳山市港航基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乳山港公司)与中交烟台公司签署《乳山港航道工程施工合同》,由中交烟台公司采取吹填的形式对乳山港航道进行疏浚。
据介绍,中交烟台公司是具有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的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主要从事航务工程、吹填造地、河湖疏浚、滩涂整治及相关工程任务的设计和施工,是国内环保疏浚“金牌企业”。
2010年3月6日,中交烟台公司开始施工。施工后不久,乳山港附近海域发生污染,在当地海域进行水产养殖的养殖户发现,养殖的贝类发生大规模死亡,涉及污染海域面积达万余亩。
“我们公司经政府统一规划,并核发了《海域使用证》,在乳山港附近有3000亩贝类养殖区。在乳山港施工后,养殖区出现海水浑浊,贝类几乎全部死亡。我们项目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造成的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乳山市新嘉华水产有限公司负责人日前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反映。
当地多位养殖户告诉记者,因该项目施工造成污染,当地海域的养殖户都受到巨大损失,养殖的贝类几乎全部死亡,涉及的养殖户近百户。
另外,记者了解到,有两名海参养殖户养殖的海参因海洋污染出现死亡,为此去年年中将中交烟台公司起诉至青岛海事法院烟台法庭,涉及诉讼金额800万元。对这次污染事件,山东海洋与渔业司法鉴定中心作出的《司法鉴定报告书》(鲁海渔鉴渔鉴字第7号)显示,中交烟台公司在乳山港航道疏浚吹填作业中产生的悬浮物,导致其周边海域内悬浮物含量超渔业水质标准,降低了原有的水质质量,改变了当地渔业水域环境状况,影响了养殖贝类正常生命活动,对其部分人工养殖的菲律宾蛤仔、缢蛏、青蛤等养殖物造成了伤害。
《司法鉴定报告书》认定,养殖贝类经济损失1176万元,涉及乳山市新嘉华水产有限公司、乳山市海洋所镇、乳山口镇等数十个企业和村庄,污染海域面积780万平方米,约合11700亩。
“即使按照上述鉴定结果,乳山港的这次环境污染事故也属于"特别重大环境事件"。”威海市环保局一名干部对记者说,根据《山东省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污染事故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中交股份所属企业违规施工造成乳山港附近海域污染,不是偶然的。”中国海监威海市支队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由于海洋环保意识薄弱,中交股份下属企业违规向海洋倾倒废弃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举例说,2006年10月25日,中交股份所属的深磊泥驳1号船在葫芦岛某港港池清淤作业期间,违规向海洋中倾倒500立方米废弃物;2009年5月13日,中交股份所属建隆319号倾倒船违规将约600立方米淤泥倒入海中。上述违规行为被中国海监葫芦岛市支队发现后,分别给予了相应处罚。

处理
中交烟台公司至今无人被问责

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一位专家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疏浚施工单位充分注意到附近海域的环保问题,合理制定施工计划,合理安排进度,对施工船舶的污染物、排放物的控制进行监督管理,实时对施工区海域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必要时及时调整施工进度及作业面,海洋污染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中交烟台公司党委副书记赵善军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承认其施工造成大面积海洋环境污染,但认为中交烟台公司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称责任不在公司。
记者从山东省乳山市政府获得的《乳山港航道疏浚污染情况》显示,乳山市职能部门认定,中交烟台公司在此次污染事故中主观和客观都存在过失,其施工作业、施工方法的完备性和安全可靠性存有缺陷,是导致污染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应负主要责任。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因“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而引发环境事件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此外,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发生环境污染责任事故等,国资委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企业负责人降级、扣分处理。《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发生重大(含重大)以上环境责任事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予以降级处理。
据记者向相关部门了解,这一特别重大环境事件发生后已过了一年时间,但至今无一人被问责。

影响
“污染事件”是中交股份回归A股绕不过去的坎

记者了解到,这一污染事件发生后,目前尚有部分养殖户未拿到赔偿,善后事宜未解决。
今年3月10日,路桥建设公告,其母公司中交股份拟对路桥建设进行换股吸收合并,同时发行A股在A股市场实现再次上市。
中国证监会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必须符合“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
“对于申请上市的公司是否受过环保行政处罚,是否存在环境纠纷、环保诉求信访或上访,以及其他环保违法违规行为,环保部门会对其进行环保核查,时段为申请上市环保核查前连续36个月。重大环保违法事件属证监会认定的重大违法行为之列。”山东省环保厅一位要求不透露姓名的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该人士表示,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目录的通知》要求,中交股份回归A股,环保部门要审核该公司上报的核查资料,并进行现场检查。“因为善后事宜处理不力,中交烟台公司"特别重大环境事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谭秋桂对记者表示,一旦监管部门因乳山港施工污染事件对中交烟台公司予以处罚,必将影响中交股份在A股上市的进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00

環保只是藉口 徵收廠地才是目的 揭開「毒蘋果」事件背後不可說的祕密

2011-10-31  TWM

 


一塊塊工廠用地,如今大漲,成了中國地方政府都市更新的目標,台商被迫賣地遷廠,這導致可成的空汙事件,以及正發生的蘇州遷廠潮、昆山逃亡潮。

撰文‧楊方儒

「我們要工作,我們要生存!」「方案不出台、機器不可拆!」迎風飄揚的白布條上,明白寫著年輕工人們的簡單訴求,這是十月二十日,發生在蘇州新區的獅山路 上,冠捷科技工廠前聚集三百名員工鬧事,抗議冠捷要遷廠。

冠捷是世界第一的顯示器製造龍頭,有一流的經營管理團隊。其遷廠計畫與同樣是世界第一、最近陷入空汙疑雲的可成,在蘇州地區均引起關注。

十月中旬,蘋果機殼供應廠可成遭勒令停工,在台商圈丟下震撼彈,在這之前,大陸中央電視台才點名台灣二十七家蘋果供應鏈廠商涉及汙染環境,被視為「毒蘋 果」。

中國嚴查蘋果供應鏈廠商的環境汙染問題,外界普遍認為背後恐與中美貿易戰有關,但《今周刊》採訪團隊深入內地採訪調查發現,這一連串社會事件幕後,就是地 價上漲!長三角的台商口中盛傳:工廠土地越來越貴,肯定會被逼走!

巧合?毒蘋果其實是煙霧彈十多年前,中大型台商只要願意到蘇州、昆山設廠,地皮都是政府送的,雖然擁有產權,但是要自力打通上下關係、推動工廠地目變更肯 定不容易,因此最終只有被政府徵收的出路。

「都是地方政府在搞鬼!」一位老台商會長對記者分析,可成自前年轉進蘇北宿遷,投資額達六億美元、用地達一千五百畝,是蘇州三廠的兩倍以上,整個長三角無 人不知,「這個時間點,因為空汙問題被鬧大,顯然不是巧合!」的確,昆山、蘇州這些台商密布的地方,如今工廠附近住宅、公寓大樓林立,不可能只有可成一家 有環保問題,尤其是玻璃、橡膠等傳統產業,排放量也只在多與少之間,為什麼沒有成為媒體焦點?事實上,蘋果的供應鏈查核,在鴻海員工跳樓事件後,已經是各 大品牌中最嚴格的,中國的環保組織也公開表示,不只針對蘋果一家,其他科技品牌的供應鏈也有問題,「毒蘋果」顯然只是一個偽命題。

目前蘇州政府與鳳凰城社區,向可成要求的賠償金額,是一位居民五萬人民幣。但可成董事長洪水樹已經明確對內宣示,絕對不會輕易妥協。現階段完全停工的可 成,員工還是每天上午八點上班、下午八點下班,雖然沒有事做,但大家心情都很緊繃。

上周,可成重啟一條產線試生產,但很快就被告密,政府第一時間就來查核。這看得出來,地方政府與居民站在同一陣線,向台商要求賠償,公部門並且藉此施加壓 力,希望工廠能夠搬走,未來都市更新的過程中,肯定有很多油水可撈。有了這次經驗,除了已經確定的宿遷之外,可成內部很明確的方向是,絕對不會把雞蛋放在 同一個籃子裡,洪水樹也正考慮向廣達租借常熟的廠房。

關鍵,長三角地價節節高升「台商都是在黃金地皮上,當不賺錢的黑手!」移居剛滿十年、昆山迦普科技廠長程昶原,比較自家個位數的毛利率,以及坐直升機飆升 的土地價格時,雙手一攤,嘴角上揚,現出苦笑。

蘇州新區台商群聚,除了冠捷外,和碩、明基都擁有數萬名員工規模。今天的蘇州新區,好比台北板橋,過去雖然都是工廠,但將來可要變身成為六本木!走在冠捷 所在的獅山路上,高級餐廳沿路都是,日本料理店開了一家又一家,價格雖然比台灣還要高出兩、三成,但每晚總是擠滿本地老饕。

冠捷科技集團積極配合蘇州市高新區為落實獅山商貿區發展規畫的﹁退二進三﹂(退出工業、引進商貿)政策,計畫將蘇州工廠現有加工製造的基礎,轉化為高科技 的研發、銷售管理中心。此一重大的轉型工程,也獲得地方政府的肯定;而留下的八十餘畝土地,將由政府收回,活化成為商辦、公寓大樓,促進地方繁榮。

可成的蘇州三大廠區,則擁有六百五十畝土地。目前可成內部已經確認,復工之後將陸續減少生產規模,最終會撤出蘇州。如果工廠用地全數被政府徵收,必然會是 股價大利多。

關鍵在於,被徵收的價格,肯定是當年的好幾倍!以冠捷在蘇州新區來說,一畝如果淨賺五十萬人民幣,就有超過三億五千萬台幣入帳。這對冠捷的財報肯定不無小 補,可成的出售地皮總值更可觀,估計在十億台幣以上。

最近這一波,靠房地產致富的老台商確實不少。冠軍磁磚的蘇州工廠用地五百畝,上半年就被政府高價徵收,十三年來辛苦生產一塊塊磁磚的利潤總和,都還沒賣地 來得多。

但更多的時候,台商是被迫遷廠。在昆山漢浦路設廠的欣興電子,當年設廠時四周一片荒涼,但現在可是熱鬧得很。尤其欣興生產的電路板,本來就是高汙染行業, 加上四百畝工廠地塊方正,昆山政府早就逼著欣興搬走。

這是長三角政府「騰籠換鳥」的大方向,台灣人正像游牧民族一樣必須遷徙!長三角確實正走上珠三角後塵,接連出事的溫州、蘇州、昆山都是縮影,製造業真的很 難混下去了。

倒閉!利潤空間被多重擠壓但他們能去哪裡?四川、河南都是選項。「河南零地價,什麼都是零!」蘇州北勝模具董事長康兆龍,評論起河南最近招商的積極。

至於如果回台灣,彰濱工業區,甚至部分用地閒置多年的台南科學園區,也都是不錯的打算。畢竟人親土親,鮭魚回流政策上更有優惠。

面對大陸改變重心產業,不再獨厚製造業,昆山的大小台商,最近確實個個愁眉苦臉,香菸不離手,台商關門早已不是新聞。

昆山當地的一個老梗是:韓國人、台灣人與昆山人,在陽澄湖旁邊說嘴,較勁誰最有經濟實力。韓國人先把三星手機丟到湖裡說:「韓國什麼不多,就是手機多!」 台灣人則把筆記型電腦跟著丟進水中說:「台灣什麼不多,就是筆電多!」 最後到了昆山人,他看了看左右,把台灣人丟進湖裡面大聲說:「昆山什麼不多,就是台商多!」昆山戶籍人口六十八萬,移居的台商、台幹、眷屬則有十萬人上 下,走在路上總是會聽到閩南語傳入耳裡。他們多半都是筆電生產體系的一員,包括模具、注塑、零組件生產、組裝代工等。

從○五年開始,昆山取代了台灣,成為全球筆電出貨重鎮,但從今年開始,這條完整的食物鏈,開始分崩離析。

關鍵在於利潤空間擠壓,大家都不賺錢了!不論台企與陸企,都面臨找不到工人、原物料成本飆漲、稅負減免終止、人民幣飛漲造成匯損、供電不足導致出貨不穩, 還有票期過長與銀行緊縮銀根,現金流左支右絀。

「上游、下游都是怪獸!」康兆龍說,上游原物料供應很硬,下游筆電代工廠客戶更硬,兩邊價格都是別人決定,自己只能當夾心餅乾,賺一點辛苦錢。

長三角有上萬家模具廠,營業額都不大,大廠的採購人員,對於供應商每天的產出,全都算得很精準,甚至每一分利潤,大廠都瞭若指掌。而小廠為了要賺錢,很多 都只能「減料」,像是在高價塑料中,摻入一○%低價塑料,但這是在玩火。

「都在泥淖中,有人開始在關門!」程昶原則預測說,如果第四季筆電訂單拉不上來,明年上半年肯定會有中小企業倒閉潮。以仁寶來說,今年原本樂觀預估的五千 五百萬台出貨量,已經下修至四千二百萬台,中小供應商當然更慘。

「昆山房價怎麼會漲?因為人要愈變愈少了!」另一位做電子貿易的台商也一語道破。

難混,中國製造業優勢不在昆山的台流,確實變多了。一些台灣人,在餐廳裡頭攀親帶故,結帳時卻故意不付錢,甚至一起去喝酒唱歌後,找個藉口就先溜了,他們 沒有面子回台灣,但在長三角也很難混。

前任昆山台商協會會長蘇來得,去年底就成了「落跑會長」!他的工廠,主要生產筆電用的印刷電路板,客戶包括鴻海、仁寶、緯創。一夕之間,全家人間蒸發,留 下三百多位錯愕的員工。

生產成本低、固定成本低,是中國製造業的一貫優勢,但這些優勢如今真的都不見了嗎?眼見這一波蘇州遷廠潮、昆山逃亡潮,答案真的不需再懷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3

中電的環保「發財」大計 林本利

2012-1-12  NM

2008年1月,特區政府與兩電簽訂新的管制計劃協議,將電力公司的准許回報率與環保表現掛鈎。當時環境局局長邱 騰華強調,《空氣污染管制條例》的罰則欠缺阻嚇力,故此政府在新協議中引入更高罰則。兩電的排放物若超出環 保署訂定的上限,准許回報率可以被扣減最多0.4%;若排放低於上限,則可享有最多0.1%額外回報。

由於新協議將准許回報與環保表現掛鈎,兩電自然大條道理提出減排「發財」大計,藉此賺取超過10%的准許回報。 但我們若仔細分析這些與減排有關的投資計劃,絕大部分都是沒有必要的。

中電早於20年前,已經計劃透過購買核電和在龍鼓灘興建八台新的天燃氣發電機組,藉此降低本地的二氧化硫(SO2)排放量。當時中電為了購買核電和引入天然氣發電,耗資數百億元興建新電廠、輸電網絡和輸氣管道,准許利潤由1991年的40多億元倍增至1998年的80多億元。此外,中電還花費金錢將兩台合共1,354兆瓦的燃煤機組改裝成能夠以天然氣發電,方便大量使用天然氣。

到1996年龍鼓灘發電廠正式投產後,中電的備用電量急升,政府要求中電押後部分機組的投產日期。中電的回應是 公司早已和內地供氣公司簽訂購氣合約,不能減少購買和使用天然氣,最後只願意押後最後兩台機組的投產日期五 年。

到2003年,中電又突然大幅度調低天然氣發電的比重,同時大幅度調高燃煤發電的比重,每年消耗燃煤量大幅上升 近一倍,中電的解釋是海南島的氣田產量低於預期。中電增加使用燃煤發電,自然令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增加,令空 氣質素下降。中電於是向政府提出要為青山發電廠大部分燃煤機組安裝脫硫系統,預算資本開支90億元。


按照管制計劃協議,中電的發電機組折舊期是25年。在1982年正式投產的青山發電廠,機組在2007年開始折舊期陸 續屆滿,賬面資產值變成零,不能再賺取準許利潤,本應可以大大減輕用戶的電費負擔。可是環境局卻在2008年批 准中電安裝脫硫系統,讓中電可以擴大資產值90億元,每年多賺9億元。政府否決中電在香港境內興建液化天然氣接 收站去補充氣源,要求中電繼續向內地購買天然氣。但根據報導,從深圳引入天然氣,相關管道及改裝機組的投資 金額超過30億元;中電還說新氣價是舊氣價的兩至三倍。到底政府要求中電向內地購氣的方案是否符合經濟效益,有關官員有必要澄清。從立法會的文件顯示,中電若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的燃氣機組,而非大幅度增加使用燃煤機 組,青山發電廠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根本不會超標。即使青山發電廠排放量超標,中電各發電廠的總排放量,依然在 排放限額之下。由此可見,減排策略明顯是電力公司的發財大計。1990年代中電提早興建龍鼓灘發電機組和提早購 買天然氣,令用戶多付數十億元電費。現在又因為海南島氣田提早幾年耗盡而減少使用燃氣機組,要用戶支付巨額 金錢為燃煤機組安裝減排系統和興建新的天然氣管道和相關設施,天然氣燃料費更會大幅上升兩倍至三倍。這一切 的投資失誤,中電的股東不單毋須承擔財務責任,還可以藉此多賺一大筆。如此管制計劃,只會助長電力公司魚肉 市民。(更正:上期提及中電的水電,應為「抽水蓄能」糸統。)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07

最嚴環保標準或出台 吞噬水泥企業1/3利潤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1510625772/

年,以海螺水泥(600585.SH;00914.HK)為代表的中國水泥企業賺得盆滿缽滿。但水泥行業已經開始醞釀史上最嚴厲的環保標準,這一標準將大幅削減水泥企業的利潤水平。

海螺水泥一位高層昨天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國家環保部門正在研究降低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如果得以實施,對水泥行業將產生較大影響。

他所指的是,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春節前夕在海螺集團考察調研水泥行業污染減排工作時,提前透露的政策信息。

根據環保部下屬媒體披露,張力軍在海螺集團調研時稱,「十二五」時期,水泥行業是減排氮氧化物的重點行業,全國每年新增水泥產量佔世界新增產量80%以上,今年水泥產量將突破20億噸,氮氧化物排放量成為排在電力之後的第二大行業。水泥行業「十二五」規劃也明確了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0%的目標。

張力軍表示,現在火電廠氮氧化物排放標準為100毫克/標準立方米,而新型干法水泥窯的氮氧化物排放普遍在800毫克/標準立方米左右,「環境保護部正在研究的排放標準將會很嚴格。」

海螺水泥上述高層和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在接受本報採訪時都表示,環保部提出的想法是,將氮氧化物排放標準降低到300毫克/標準立方米或400毫克/標準立方米。

「不過,環保部現在還沒有向水泥協會徵求意見,只是內部一個提法。我個人覺得,無論是300毫克,還是400毫克對水泥行業壓力都很大。」孔祥忠說,目前國際上水泥行業在氮氧化物方面的最高標準是400毫克。

海螺水泥上述高層認為,對行業氮氧化物排放從每標準立方米800毫克提高到400毫克,將增加企業每噸水泥成本15~20元。孔祥忠也認為,噸水泥成本可能要增加20元左右。

對於水泥企業能否承受環保標準提高帶來的成本壓力,海螺水泥上述高層認為,「每噸水泥增加20元成本,企業能不能承受要看經濟的景氣程度。」他表示,去年華東、華南地區每噸水泥毛利潤為80~100元,西南和西北地區毛利潤為50元,經濟景氣的時候企業可能會將成本轉嫁到下游。

作為中國最賺錢的水泥上市公司,海螺水泥預計去年全年淨利潤增長80%以上。如果按此增長來預測,去年全年,海螺水泥淨利潤將達到110億元左右。

去年全國水泥企業幾乎都賺足了利潤。華北地區最大的水泥企業冀東水泥(600585.SH)去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49.74億元,同比增長56.43%,淨利潤90.55億元,同比增長186.62%。

根 據國家發改委公佈的信息,去年,中國水泥產量20.63億噸,同比增長16.1%;水泥價格呈上漲態勢,去年12月份重點建材企業水泥平均出廠價為 407.5元/噸;前11個月,水泥行業利潤933億元,增長92.6%,加上12月的利潤,2011年水泥行業將超千億利潤,噸利潤達到了50元。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四季度開始,由於水泥價格有所下滑,水泥企業的盈利也開始下滑。瑞銀分析師密葉舟預計,2012年上半年,海螺水泥的利潤將同比下滑,不過2012年全年利潤增幅仍然會達到8%。

提高環保標準,對水泥行業不全是壞消息。海螺水泥上述高層表示,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排放標準提高除了增加企業成本外,還將淘汰一批工藝水平不達標的企業,加劇行業整合。

2007 年,全國水泥企業數量為5000多家。目前,全國水泥企業數量依然高達3000多家,許多前幾年險些被淘汰的小企業,因最近兩年行業利潤較高,竟活得非常 「滋潤」。按照《水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5年末,力爭水泥企業戶數比2010年減少1/3。如果提高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將有利於淘汰落後產 能。

海螺水泥上述高層認為,水泥氮氧化物標準的提高是行業的一個大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29

環保副局長遇刺背後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24/100360432_all.html

龍年元宵節剛過,2月7日中午,一家土法小煉鐵廠(下稱土小)業主王春強,持一把三棱刮刀,走進萊蕪市鋼城區環保局副局長祁慶美的辦公室,在她背部連扎六刀。

  祁慶美經救治最終脫險。37歲的王春強駕車逃逸,次日在青島老家被捕。

  2月17日,萊蕪市公安局通報稱,王春強涉嫌故意殺人。其犯罪動機則被描述為「因非法煉鐵作坊被查封而伺機報復」。拔刀之前,他先與祁慶美爭論,後欲挾持。

  一個是被取締的小煉鐵廠的老闆,一個是負責環保執法的副局長。在法律意義上,兩個人分別是行兇者和被害者。法律之外,這個事件或許有另一種角度的解讀。

土法小煉鐵廠生態

  從萊蕪市鋼城區開車幾公里,就到達了土小集中的艾山鎮方家莊村和寨子新村。王春強的土小就在方家莊村。這個土小院牆有十多米長、十多米寬,藍色鐵門緊閉。

  方家莊村的南邊,還散落著七八間平房。這些平房的院子是普通院子的四五倍大,兩米多高的水泥牆和鐵門之內,是一個個完備的小煉鐵廠——村民自己 製造的土爐、一台或者兩台選料機、幾堆附近大鋼廠煉鐵後的廢礦渣。在素有「鋼城煤都」之稱的萊蕪市,這樣的小煉鐵廠一度有500多家。

  萊蕪位於山東省中部,是一座典型的礦業城市。萊蕪市的鋼鐵企業產出大量的鐵礦石廢料。經過冶煉的礦石仍含有低成分的鐵,因此被非法土小買來用作冶煉的原料。

  這些依附於大鋼廠廢渣而存在的土小,其經濟邏輯是不需支付環境、資源代價,逃避國家和地方稅費,低成本生產。這些土小的收入不算高,據稱多數土小日均淨收入不過兩三百元。

  王春強本人是青島人,娶了隔壁村南城子坡的媳婦,在萊蕪安定下來,大約五年前開始搞小煉鐵廠。王春強的父親說,由於國家禁止土小,一開始他就不支持兒子做這個買賣。

  一位鄰居說,王這個人怪倒霉的,做什麼事都不順心。據介紹,王春強當過工人,開過貨車,在一次事故中賠掉了貨車。沒錢沒車的他就開起了土小,但他又不會選含鐵量高的廢渣料,進到的廢渣料好多時候不行。再之後,他妻子又患上癌症,化療花掉了不少錢。

  與王春強等土小業主獲得的蠅頭小利相比,土小給萊蕪造成的空氣、水資源污染卻是巨大的。財新記者在村子裡採訪半個多小時,白底的筆記本上已落上一層黑色的粉末。「出太陽也不敢曬太陽,家裡都不敢開窗戶。」70歲的寨子新村村民李學成說。

  當地環保部門多年來將此行業視為環境頑疾,一再查辦。但雙方行動一直是一種貓鼠遊戲,一輪查抄運動之後,成本極低的土小很快再次興起。

  當然,造成污染的不僅僅是王春強這些土小業主。他們冶煉所需的廢礦渣,直接或間接購自萊蕪或其他地區的鋼鐵企業。也就是說,很多鋼鐵企業並未以恰當的技術和方式對廢礦渣進行回收利用,而是放任廢礦渣流入土小。

  萊蕪的鋼鐵企業在污染控制方面的表現其實也不怎麼樣。據《中國環境報》2012年1月30日報導,位於萊蕪市鋼城區艾山街道辦事處的陶家嶺村,有著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城萊蕪鋼鐵)等3家鋼鐵和化工企業,多年來污染嚴重。

  其中,萊蕪鋼鐵的焦化車間和燒結車間距最近民居點僅200來米,遠低於衛生防護距離要求。萊蕪鋼鐵擴建項目於2007年補辦環評手續,目前大部 分項目已建成投產,但大都未完成「三同時」驗收。而且,當地環保部門未將萊蕪鋼鐵焦化廠特徵污染物苯可溶物、苯並芘、硫化氫等納入監督性監測。在這個區 域,地下水嚴重超標,白天生產時噪聲超標。

  當地環保部門也在監管這些大中型企業,但根本沒有拿出土小整治那樣的鐵腕手段。當地村民和土小業主對此也多有抱怨,有人稱環保部門打蒼蠅厲害,打老虎不厲害。

  直到環保部副部長潘岳在民眾的信訪件上批示之後,事情才出現轉機,萊蕪鋼鐵等三家企業被掛牌督辦。

女副局長的執法

  2011年5月,萊蕪市環保部門再次出動,對市內共588家土小強行執法,迫其關停。僅鋼城區,就在那次專項行動中關停了288家土小企業。王春強家是其中之一。

  鋼城區環保局負責領導強制執法行動的,正是後來遇刺的副局長祁慶美。

  48歲的祁慶美,於2008年5月調任鋼城區環保局副局長。此前,她曾擔任萊蕪市鋼城區計生協會副會長。2009年2月,祁慶美由分管辦公室工作改為直接分管環境監察大隊。一位同事評價說: 「她原來是『治理人』的,現在成了治理環境的。」

  鋼城區環保局並不大,有一位局長和兩位副局長。在另一位副局長劉新華看來,祁慶美非常堅持原則,特別是在執法過程中,嚴格執法不徇私情,工作兢兢業業,作風正派。

  鋼城區寨子新村的小煉鐵廠老闆劉君祥回憶說:「他們來了二三十個人,還有公安,還開著大型鏟土機。」另一位村民回憶稱,當時,區環保局綜合執法大隊破壞了爐子,用鏟土機把堆在院子裡的廢礦渣都給鏟走了。「他們說這是行政執法,不鏟不行。」

  一位村民回憶說,王春強的妻子患有乳腺癌,事發時正在泰安住院,王春強則在醫院陪護。當綜合執法大隊來檢查時,既沒有人在進行生產,也沒有人在家。「祁慶美帶著人來檢查,看到這裡沒有人,就把他家的門撬了,進去弄了他的東西。」這位村民說。

  另外一位村民說,王春強院子裡的水泥平台被執法大隊用鏟土機破壞,選料機也「歪歪」了,明顯是被鏟土機拍壓過。而原來堆放在水泥平台上的廢礦渣,大部分被執法大隊運走。

  方家莊村村委會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說,在5月份執法大隊到來之前,其實由於鐵定行情不好和老婆有病,王春強已經很少開爐。他推測,王春強想找祁慶美要的,是當時拉走的估計價值七八千元的廢礦渣。

  「如果是進去執法,也要有政策,不應該撬門執法,人家都沒幹,你還執法」。有村民因此質疑。

  對於「撬門執法」一事,劉新華解釋稱,那次他沒有和祁慶美一起執法。不過,根據現在調查的情況,環保局已在2011年4月20日對王春強下發自 行關停清除通知書,王春強也在通知書上籤了字。執法期間,執法大隊發現他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清除,所以才強行執法。「即便是王春強在家,達不到要求也不行, 也要拆除」。

  與很多村民的說法不一致的是,劉新華表示,王春強家的門並沒有鎖,拉走的廢礦渣最多只有兩三百斤,而且都由艾山鎮街道辦事處作封存處理。

兇案之外

  王春強被檢察機關批准逮捕後,要債的人來了三批,此時家人才知道,王春強在外還有三萬元欠債。

  欠債的原因之一是妻子王廣紅住院。王廣紅給財新記者出示瞭解放軍第88醫院開出的病人收費票據。票據顯示,她於2011年5月9日至27日期間住院,花費一萬兩千餘元。

  「每次化療都要花費一萬塊錢,現在已經花費了八萬多塊錢。」王廣紅說。2月3日,是手術後複查的日子,但是家裡沒錢了,她沒去複查。

  除了妻子需要馬上複查,王春強還有一筆貸款要還。不到一年前,為了繼續做土小生意,他曾向郵政儲蓄借款八萬元,需一年內還清。

  王廣紅說,她出院之後才知道環保局執法的事情。王春強只是告訴她,「沒事,我都處理好了」。對於那些被拉走的廢礦渣,王的家人稱,至少價值一萬元。

  王春強的一位鄰居感嘆:「兩三千塊錢的東西,在有錢的人看來,根本不會當回事,在他這裡就不一樣,他太困難了。」

  多年來,中國治理污染更多依靠行政措施,關停土小企業更是毫不手軟。不過,土小企業業主今後如何生存,廢礦渣是否可以合理利用等問題,政府部門往往考慮得不多。此種局面,也增加了基層環境執法人員的工作風險。

  《中國環境報》一篇評論稱,從祁慶美所獲得的「環境執法標兵」和「十大環保風雲人物」的榮譽,可以想像她在日常工作中嚴格執法,必然會招致不少人對她個人的怨恨。

  2月7日,王春強拿刀來到鋼城區環保局二層小樓的那個早上,作為王春強貸款的擔保人,王春強的姐夫打電話給王春強的姐姐,讓她催一下還款,因為「還款日期都已經過了兩三天了」。

  隨後,王春強的姐姐分別打電話給王春強夫妻二人,但王的電話始終無人接聽。王廣紅也給王春強打電話,同樣沒有接通。

  兩個小時後,兇案發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75

中國環保鬥士馬軍用數據鐵證踢爆汙染惡行 十八個月千里調查 他讓傲慢蘋果低頭

2012-02-27  TWM




是誰讓蘋果公司放下傲慢的態度,願意公開一五六家供應商名單?是誰讓蘋果願意敞開供應鏈的大門,接受第三方單位檢查? 馬軍,這位曾入選《時代》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一百人的靦腆中年男子,寫下中國環保史的新頁!

撰文‧翁書婷

「如果你知道你最愛的iPhone和iPad是在如此糟糕的環境中生產,你會瞬間反胃!」二月九日,紐約曼哈頓一家蘋果專賣店前,聚集大批民眾,他們一邊 手拿傳單,一邊大聲喊著。「我們已經握有二十五萬份的請願書……給我們心安的iPhone 5。」最後Change.org與SumOfUs兩大環保組織代表順利向專賣店店長遞交請願書。

美國輿論近來強烈質疑蘋果靠血汗工廠賺取暴利,迫使蘋果執行長庫克(Timothy D. Cook)打破沉默說,「我們會關心每一位工人,確保他的工作環境安全。」並同意接受公平勞工協會(FLA)對旗下數百家中國代工廠進行查廠。

他,扶助弱勢揭蘋果供應鏈製程毒害工人不過很少人知道,在背後推倒第一片骨牌,造成輿論巨大連鎖反應,逼迫蘋果讓步的,不是近日寫出蘋果「中國勞工用性命 鑄造iPad」的《紐約時報》記者,也不是抗議的兩大美國環保組織,而是被美國《時代》雜誌選入「二○○六年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人」,來自中國北京的環保鬥 士──馬軍。

是他透過長達一年半的深入調查,兩份報告、六次談判,讓蘋果放下傲慢、拋棄祕密,公開一五六家供應廠商名單。

「我走不動,也失去了跑的能力,連小跑也跑不動,被同事輕輕一推就狠狠地摔在地上,很痛苦!(過幾天就除夕了)我不知道怎麼過這個年……。」住在中國蘇州 市醫院裡的十九歲女工小詹,向馬軍透露自己的病痛。憶起這名女孩,馬軍的聲音還有點哽咽,「我內心是很震撼的,十九歲花樣年華,應該是蹦蹦跳跳的年紀。」 場景轉換到中國昆山市同心村,十幾位中老年婦女,手上拿著裝滿汙水的飲料瓶,走在馬軍面前,突然一起跪下,「求求你們幫幫我們,幫幫我們老百姓。」得到胃 癌並且切除胃部的老婦,淚流滿面哀求。

當大家都沉醉在蘋果魔力之中時,這兩個受害案例卻在馬軍去年《蘋果的另一面》調查報告中細聲啜泣,由馬軍領頭,結合五家環保組織,暗訪二十七家蘋果供應鏈 中的工廠,其中還有五家為台廠,揭發一連串排放汙染、製程毒害工人的驚人案例。

報告公布後,馬軍期盼蘋果能出面解決,但就像丟石頭進了井裡,「蘋果連信有沒有收到都沒回應。」他不滿地說,賈伯斯對此事毫不在乎,繼續維持不公開供應鏈 的「祕密」文化,自信地認為,「我們做得比這個星球上的其他公司都來得多。」面對傲慢的巨人,馬軍沒有放棄,他依舊早出晚歸,默默踏遍華北、華南、華東代 工廠,接觸六、七十位勞工,並蒐集汙染數據,拍照製圖建檔,他沒有飛到美國總部抗議,也沒有發動大規模抗爭,「謀定而後動」等待好時機。果然在半年後第二 份報告發表後引起關注,一張張衛星定位照和第三方汙染檢測報告,引發國際媒體熱烈回響。

這次馬軍終於敲開蘋果談判大門,去年九月的前兩次談判,他只能見到供應鏈中級主管,蘋果依舊抗拒改善供應鏈,直到十月底的第三次談判,終於有了爆炸性進 展。

美國總部會議室裡,空氣凝結,蘋果高級副總裁與副總裁面色凝重,質疑著馬軍,「你這份報告的可信度在哪裡?」馬軍沒有動怒,手比電腦,他聲音拉大,耐心解 釋數據來源。他手上握著花費十年累積的十萬筆龐大資料庫數據,獲得蘋果百分之百的信任,是他最有威力的武器,加上將近兩年的現場深入調查,當場讓蘋果無話 可說,經過六次的談判後,蘋果終於同意公開供應鏈,並讓第三方機構檢查。

「他握有汙染數據庫,這是鐵證,不然如此巨大的跨國公司不可能會讓步,就是他立下這汗馬功勞。」中國環保人士李波分析。

他,奔波全國點出問題 更親身找出答案這位外表謙和,說話輕聲細語的「環保鬥士」是什麼樣的人?他如何走上這條路?

今年四十四歲的馬軍,青島人,從事環保運動超過十年。對海外媒體來說,馬軍還是個陌生的名字,不過對許多違規的中國企業來說,馬軍是令人害怕的名字。他的 汙染資料庫中收錄中國三十一個省、十萬件的空氣汙染與水汙染違規紀錄,只要輸入企業名稱、地點、汙染事項,檢測資料一一現形,累計已舉發四萬家違規企業。

談起資料蒐集的辛苦,馬軍只淡淡地說「不足為外人道」,他帶著十人的簡易調查團隊,總是太陽出來前出門,月亮出來後回家,十年如一日,奔波全中國調查汙染 源,以及為受害者發聲。

有一次在雲貴高原上,馬軍還因為高山症發作,差點喪命。各方勢力的威脅利誘十年來更是沒有斷過,這些馬軍都挺過來,但他都不願多談,主要是擔心家人的安 危。李波透露,「常有人傳個口信,用一些黑手段,或是託人送個禮,講講人情。」環保人士在中國受到的壓力,外人難以想像。

踏上環保這條路,是立志當記者的馬軍從未想到的。一九九二年畢業於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新聞系的馬軍,隔年進入香港《南華早報》擔任研究員。「一九九八年長江 大洪水讓房屋全毀,屍體遍布。」震撼的畫面讓他決定走訪中國,橫跨千里,將調查集結成《中國水危機》一書,成為中國環保調查第一人。

「書一寫完,環保成了我卸不掉的包袱。」馬軍感嘆地說,問題揭發後,他發現沒有辦法拋下問題不找去答案,於是毅然辭去了研究員工作,開始環保志工的生涯。

馬軍的努力不只受到中國社會的推崇,○六年,馬軍的名字與中國總理溫家寶、知名導演李安並列,他們都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二○○六年全球最有影響力的 人」「如果把馬軍的人像和籃球明星姚明、女明星章子怡的人像一起擺在北京街頭,肯定沒有人認出他,但馬軍的影響力卻不小於這些明星。」《時代》雜誌如此形 容。

而馬軍默默揭發上萬家工廠汙染的事蹟,更讓他在○九年榮獲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麥格賽賽獎。

「別人總把鬥士名稱加在我身上,但我不是,我只是個凡人。」相較一般環保人士,頭綁黃布條,手握麥克風大聲帶領人群抗議,用身體衝撞引起社會注意的「大鳴 大放」,馬軍溫文儒雅,說起話來輕聲客氣,笑起來像個靦腆的大男孩,但他永不放棄的堅持,自有一股令人敬畏的力量。

他,以理服人不當企業敵人 用耐心說服在調查現場、協商談判桌上,馬軍都不是最大聲、最激動的那一位,他的目標是改善中國日益汙染的環境,幫助弱勢的被害人。因為目標明確,所以更能 以理服人,他只是低調默默地做事,「馬軍反倒像個書生。」中國知名環保人士馮永鋒說。

馬軍雖然個性溫文儒雅,但手上總是握有致命汙染證據。「從環保局有違規紀錄的企業開始舉發,加上長年現場拍照蒐證,工廠要自行舉證沒有汙染才行,要否認很 難。」馮永鋒談到。不過馬軍強調,「我不是要打倒大企業、打倒品牌,而是從雙方互信的友好點出發。」馬軍說,這是他能說服蘋果的祕訣。

馬軍不做企業的敵人,反而像個父親,在一次又一次的循循善誘中,說服企業注重環保,「他囉哩囉嗦的東西可以講個幾萬遍。」馮永鋒形容。馬軍就是能讓被點名 的廠商心服口服,連蘋果都敵不過馬軍的碎碎念功力,甚至還在改善後,放下傲慢的身段跑來問他,「我們已經有改善了,為什麼還是在你的報告中最後一名?」這 位連蘋果都要向他低頭的環保鬥士,永遠都在為中國的環保拚命,「當然我也會有疲乏的時候,但是只要到郊外走一走,看到美麗江山,就會像電池充好電一樣,每 次都提醒我,再加緊腳步。」蘋果受檢只是他的里程碑,他希望有一天汙染能在中國絕跡。

馬軍

出生:1968年

現職: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經歷:《南華早報》研究員學歷: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新聞系

成績:

1999年 發表《中國水危機》2006年 製作中國水汙染地圖,入選《時代》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人、綠色中國年度人物2009年 獲麥格賽賽獎2011年 踢爆蘋果供應鏈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26

造紙業反傾銷案開打 出版業剉咧等 紙張價格蠢蠢欲動 環保更是問題

2012-02-27  TWM

 


二月初,政府針對造紙業者提出的反傾銷案展開調查,由於台灣造紙業銷售值僅占國內製造業一.四%,卻必須耗費一四.四二%的珍貴水資源,並造成環境汙染, 在討論反傾銷案同時,恐怕也必須重新檢討「造紙業」產業政策。

撰文‧張瀞文

台中往北穿過長長的后豐大橋就到后里,往左邊一看,有三根巨大的煙囪正冒著白煙,持續吐向后里的天空。

望著天邊巨大的白煙,童先生悠悠的說,「這煙在我出生前就有了,小時候不知道,現在長大覺得煙真的很大」。童先生從出生到高中,一直都住在后里,現在雖然 因為工作的關係已定居台北,不過家裡的長輩及親戚都還是住后里,每當回老家望著這四十年來從不間斷的白煙,他不禁為家鄉親人的健康憂心。

這白煙就是正隆紙業后里廠排放的。除了日復一日的白煙,正隆也將廢水排入大甲溪,近五年來,正隆后里廠因為違反《空氣汙染防制法》及《水汙染防治法》,已 遭環保局開罰七次,若再加計大園及竹北廠區,正隆被開罰的次數高達十四次,當地居民的居住環境受到嚴重影響。

再把場景轉移到花蓮,好山好水的花蓮面對太平洋,空氣本應該是最乾淨的,但是,土生土長的花蓮人卻長期被工業廢氣所荼毒,時間超過四十年之久。這惡臭就是 中華紙業在造紙過程所產生及排放出來的廢氣。

環境頻遭汙染 開罰也沒用十年來,華紙因違反《空汙法》遭環保局開罰二十次以上,其中在二○○六至○八年間,曾遭環保局強制送請花蓮行政執行處強制執行繳納罰鍰新台幣四 千萬元,不過罰歸罰,華紙汙染花蓮地區空氣的情況,並沒有顯著改善。

接著轉移到桃園新屋,過去一向沒有違規紀錄的永豐餘新屋廠,在去年八月竟也遭到桃園縣環保局處以重罰。

環保局發現,永豐餘桃園新屋廠設有的連續自動監測設施(CEMS),透過程式控制器的參數設定功能,修正煙囪排放汙染物監測濃度,經查證這項篡改作業長達 五年以上,環保局決定加倍追繳五年內空汙費,總額高達四八五○萬元,這時大家才明白,永豐餘新屋廠過去「一直沒犯規」背後的真正原因。

正隆、華紙、永豐餘、台紙這幾家上市公司,近幾年來因違反《空汙法》及《廢水處理法》遭環保局開罰達四十次以上,對當地居住環境影響不言而喻,不過這些紙 類業者所組成的造紙工業同業公會,卻以進口業者用低價紙傾銷台灣,進而影響國內業者權益,在去年七月向財政部提出對中國、日本、南韓及芬蘭的塗布紙(銅版 紙)提出反傾銷控訴。

經濟部今年二月七日正式公告,將對這四個國家產製進口的塗布紙展開反傾銷案的產業損害初步調查,造紙業者企圖透過貿易手段,維護台灣造紙產業的優勢。但對 照到這些公司近年來頻頻遭到各縣市環保局開單重罰情況來看,居住環境受汙染的民眾不禁要問,「到底是誰的權益才應該要被維護?」因為若從台灣整體水資源的 應用來看,造紙業所耗費的水資源達整體工業用水的一四.四二%,在所有的製造產業當中,高居第二。

再從個別公司來看,永豐餘生產每噸紙用水量為十九.五╱公噸,正隆為十二.一二╱公噸,都高於UPM及APP等國際紙廠十噸以內的用量,顯然台灣造紙業耗 費水資源的情況,比國際大廠嚴重。

塗布紙釀漲價 轉嫁消費者再從反傾銷的問題來看,由於這次針對的塗布紙,主要是以用在雜誌、教科書、期刊、DM、標籤加工等精美印刷刊物居多,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認 為,塗布紙只是開頭,若最後該判案成立,道林紙將會是下一次提出反傾銷的焦點,如果兩種重要紙類都遭反傾銷影響,國內出版市場將受到很大的衝擊。

由於國內目前主要生產塗布紙的廠商只剩永豐餘、華紙、正隆,這幾家可說是已成寡占局面,在市場認為進口業者可能被財政部課以重稅的預期心理下,紙價調漲勢 不可免,因此不管反傾銷案最後結果如何,造紙業者都將成為最大贏家。

雜誌公會表示,出版業印製占總成本四○%至六○%,而紙張又占印製成本一半以上,所以目前出版業用紙估計,紙價每磅上漲一元,業者每年約須多花費八億元在 紙張成本上,對於整個出版文創產業將造成重大影響。

目前坊間教科書大多是採用銅版紙印製,紙張一漲,包括新書、雜誌、報社和其他考試用書、學生用書等所有印刷品,可能都勢必要調漲,凡此種種最後都將轉嫁到 消費者身上。

在薪水不漲,萬物齊漲的年代,現在可能每周看的雜誌都要漲價,小朋友上學的教科書費也都要調漲,當反傾銷因素造成紙價上漲,而漲價的結果最後竟演變成由 「全民買單」,更凸顯整個「反傾銷」控訴背後的荒謬。

以台灣永續發展來考量,造紙業是國際上公認高耗能、高汙染的產業,因此當台灣造紙業整體銷售值只占全部製造業的一.四%,但是卻必須耗費大量珍貴的水資 源,以及對環境造成長期汙染,背後需背負這麼多「無形」成本的時候,整個產業未來走向及發展,值得大家進一步深入檢討。

五大廠全獲利,造紙業真的遭進口傾銷傷害?

——反傾銷事件兩造說法

造紙公會 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塗布紙因進口增加,導致我國產量及內銷量降低 依據造紙公會統計,過去2年國內印刷書寫用紙總生產量均落在68萬噸左右,整體總生產量並未減少我國塗布紙因進口增加,導致業者營業利益減少,產生虧損 正隆、永豐餘、華紙、台紙、榮成去年全數獲利日、韓、中國、芬蘭所進口的塗布紙,與國內產品相同且可互相替代,下游業者或消費者會以「價格」為決定購買的 最重要因素 國內廠商目前僅永豐餘21號機專責生產文化用各式塗布銅版紙,正隆只有半台,產量無法因應國內需求,且國內業者品質不穩,無法與國外相比日、韓、中國、芬 蘭大量進口塗布紙,造成國內產業損害 永豐餘近幾年也大量進口紙張在國內銷售,例:由伊銘代銷日本NPI雜誌紙,自韓國大量採購一批UPM紙張回台銷售等資料來源:造紙公會、台北市雜誌商業同 業公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