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特「拎包創業」 快過阿里巴巴、獵豹 登陸一站式服務 搶先投資五家台灣新創
2015-09-28 TWM
|
|
中國的創業加速器積極向台灣新創團隊招手,不僅種子輪投資出手大方,還一路提供從辦公空間、人才招募、法律諮詢,到創投對接等一站式的全套服務。甚至為了吸引團隊入駐,未來就連住宿問題都可以一併搞定。 今年初獵豹創辦人傅盛和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接連來台,分別宣布要拿出一億元和一百億元投資台灣的新創團隊。而今八個月過去,兩大網路巨頭的投資案還在籌備階段,倒是來自廈門的愛特創業加速器,如鴨子划水一般,至今已默默投資了五家台灣新創公司,動作比誰都快。
論名氣、論資金實力,愛特加速器明顯不如阿里巴巴和獵豹這樣的國際級網路公司,但對於投資早期新創團隊,出手卻很大器。去年底以來已陸續投資了曾入選阿里
百川創業競賽前二十強的知識電商平台「saihuX」、結婚資訊服務平台「MyBigDay」、台港合作的社交App「我在」等五家台灣新創團隊,其中最
新一家獲得愛特加速器種子輪資金,提供網路貨運撮合比價服務的「找好運」,一口氣就拿到人民幣二百萬元(約合新台幣一○二九萬元)。 主動幫忙招聘 篩選人才
找好運創辦人周子騫說,「我五月底去廈門和愛特加速器創辦人姚錦程碰面,六月中雙方就確定投資。」姚錦程的想法很簡單:「第一是看產品成熟,已經可以上市
場了;第二是這個團隊以前有IT相關經驗,所以算是一個大種子。」曾任愛特加速器台灣及海外負責人,現任矽谷創投Quest
Venture亞太區合夥人陳泰谷半開玩笑地說:「如果是在台灣,大概五月底碰面,隔年六月才會完成投資吧。」畢竟這是一家去年底才成立,平台今年七月才
上線的早期新創公司。 事實上,SaihuX有過類似經歷。SaihuX創辦人王祥宇記得,當時他在台灣至少見過二十多家創投,而且大多還是主動來和他們接觸的創投,彼此花了很多時間,繞了一大圈,卻始終停留在曖昧階段,沒有結果。 後來遇見姚錦程,「我們很快就達成口頭協議,完成投資大概只花七到八周的時間。」更讓人注意的,還不只是快速且大膽的投資速度。愛特加速器標榜的「拎包創業(指只要帶著一個包包就可以創業)」,幾乎可以說是提供新創團隊前進中國的一站式全套服務。 周子騫坦言,當初在談這項投資時,他曾經擔心廈門太小,恐怕找不到網路人才。但實際狀況是,「我人都還沒過去,他們已經幫我招聘,每一天都要看三十到五十封履歷。」而且那已經是經過愛特加速器人資部門幫忙篩選的名單。 同時間,愛特加速器為找好運準備了辦公空間、協助找好運完成設立公司的資金架構設計,以及相關法律諮詢服務與補助計畫申請等等。 「你微信他們,一、兩個小時之內就會回你。」周子騫說,因為對兩岸的法令不夠了解,很多事情非常繁雜,所以這些服務真的幫了他很多忙,讓他們幾乎可以說是一到廈門落地,就能立刻開展業務。 青年創業公寓 年底啟用 就像姚錦程所說,雖然找好運找到的是一個目前競爭還相對不激烈的市場,但這塊互聯網處女地其實也開始引起關注,近期陸續在矽谷和中國都出現千萬元等級的投資規模。所以誰能最快將服務落地,誰才能有更好的機會取得先機。 「在中國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脫隊。」在中國打拚的這段時間,讓王祥宇有深刻感觸。 而預計到今年底,愛特加速器的青年創業公寓就會落成啟用,屆時外來的新創團隊就連住宿問題都不用煩惱。 姚錦程認為,台灣人口雖然相對中國少,但人才的技術能力強,也具備更佳的行銷創意,並且熟知國際產業趨勢,再加上廈門與台灣地緣接近,這就是為什麼他會這麼積極投資台灣的新創團隊。 從去年底開始,他陸續和台灣新創團隊接觸,單單是今年上半年他已經來過台灣三趟,預計下半年還會再來兩次。截至目前為止,他投資在台灣團隊的資金規模累積已經達到人民幣三百三十萬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七百萬元),而且還沒有停下來的打算。
不過將近一年來的接觸與觀察也讓姚錦程發現,「決心」是目前台灣團隊普遍需要補強的部分。「有些團隊覺得可以在台灣遠端做中國的生意。」這種想法在姚錦程
看來,無疑是痴人說夢。因為在競爭這麼激烈的中國市場,一定得接地氣,唯有全心全意投入,才可能用最快的速度貼近用戶,並且掌握在地策略合作夥伴和投資
者,而這絕不是靠著三不五時地出差就能做到的。 在中國資金積極追捧下,如今對於想要闖蕩中國市場的台灣新創團隊似乎多了些選擇與希望,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投資早期新創團隊態度保守的台灣創投,是不是也正在錯失台灣可能的未來? 什麼是 創業加速器 ? 創業加速器是一種新創公司育成機構,會提供創業者所需的資金、空間、人脈,以及投資人媒合等服務,同時也會要求新創團隊提供一定比例的股份。國際間知名的創業加速器有Y Combinator、500 Startups,國內則有AppWorks等。 愛特創業加速器 創立:2014年 創辦人:姚錦程 基金規模: 人民幣3000萬元 主要投資標的: 早期創業團隊 員工數:15人 撰文 / 何佩珊 |
海外收入大漲891% 獵豹移動是怎麽做到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3188.html
海外收入大漲891% 獵豹移動是怎麽做到的?
一財網 劉佳 2015-11-17 22:22:00
海外收入占比過半,意味著獵豹構建商業全球化取得了成功。
11月17日,移動工具開發商獵豹移動(NYSE:CMCM)公布了截止2015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報。該公司在第三季度總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移動收入占比近七成,海外收入增891.6%,移動月活用戶數新增7300萬至5.67億。
獵豹移動方面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海外收入的暴漲,一方面是獵豹自有移動廣告平臺在全球範圍內開拓直銷客戶,另一方面是獵豹和Facebook、雅虎、騰訊等合作,雙方互相提供價值。
獵豹移動財報顯示,三季度獵豹移動的總收入為10.09億元,同比增長110.7%;移動收入為7.03億元,同比增長522.0%,環比增長25.6%,占總收入的比重達69.7%。獵豹總收入主要依賴於公司的內生增長,由公司不斷增長的全球移動用戶數,以及公司在移動商業化,特別是海外移動商業化方面的顯著成效而驅動;移動收入增長則主要是由公司海外和國內移動廣告收入增長而驅動。
值得一提的是,本季度獵豹移動的海外收入為5.38億元,同比增長891.6%,環比增長24.7%,占總收入比重為53.3%,占移動收入比重為76.5%。
海外收入增長主要是由公司海外移動廣告收入不斷攀升所致。海外收入占比過半,意味著獵豹構建商業全球化取得了成功。自2014年Q2開啟海外商業化以來,僅僅使用1年時間,獵豹就證明了獵豹有能力在海外實現大規模營收。
財報顯示,截止2015年9月30日,獵豹移動在移動端的月度活躍用戶數為5.67億,本季度新增7300萬月度活躍用戶。9月,74%的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來自歐美為主的海外市場。此外,獵豹移動產品在全球範圍內已下載安裝到19.42億臺移動設備上,本季度新增3.46億臺移動設備。
在搭建了工具、安全類移動產品矩陣,獲取了海量用戶後,獵豹旗下遊戲《別踩白塊兒2》進入免費遊戲全球榜單下載量前五。另外一個例子是,獵豹於年初投資的以音樂為基礎的社交類軟件Musical.ly。在9月份Google Play美國媒體與視頻類應用中,Musical.ly下載量排名第一。
“內容是拉動用戶活躍度的核心。未來,我們將不斷加強優質內容的建設,提高用戶活躍度,並深化戰略聯盟策略,為成為全球領先的移動互聯網平臺公司而不懈努力。”獵豹移動CEO傅盛表示。
基於海量全球用戶和優質自有流量的堅實基礎,獵豹正在快速完善大數據和移動廣告戰略布局。
大數據方面,獵豹已經可以通過100多余種用戶屬性,10萬余個關鍵詞來給用戶畫像。同時,獵豹也提升了數據分析能力,幫助廣告客戶更加精準地在其的平臺上定向、重定向目標受眾。此外,獵豹還開發了一些工具來幫助廣告客戶測試、測量、改善廣告投放。
自6月推出獵豹廣告平臺後,獵豹目前已經與全球500多家品牌建立了合作。在移動廣告網絡建設方面,本季度,獵豹擴建了全球直銷團隊,同時也在持續加強與Facebook、谷歌、雅虎、Twitter等全球知名互聯網公司的合作,一起探索移動廣告服務。“我們很榮幸和雅虎建立戰略合作,並將我們的產品與Yahoo Gemini原生廣告平臺整合。在國內,騰訊就將2015年在獵豹移動平臺上的推廣服務費用上限從2.5億元提高至3.4億元。”傅盛表示,通過與巨頭公司的合作,獵豹目前已進入全球商業體系。
另外,獵豹在海外已有10余家在建或已成立的辦事機構,這也使其有能力提供本地產品和服務,招聘海外人才。
收入組成方面,在線廣告及相關業務收入為9.01億元,同比去年同期3.61億元增長149.5%。本季度,移動廣告收入占在線廣告及相關業務收入72%,對比去年同期為21%。該項增長主要是由於獵豹不斷增長的全球用戶數,以及廣告客戶對獵豹移動海外、國內移動廣告服務需求的不斷增長。
互聯網增值服務業務收入為9950萬元;網絡安全與其他業務收入為870萬元。
財報數據還顯示,三季度,獵豹移動Non-GAAP營業利潤為人民幣1.31億元,同比增長153.5%,環比增長40.4%。Non-GAAP季度凈收入為人民幣1.4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8.1%,環比增長23.7%。
“獵豹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向全球移動互聯網市場的轉型。但是,這還僅僅是個開始。下一階段:我們要從國際化邁向本地化,深入重點市場。我們將從大規模用戶獲取,開始轉向提升用戶活躍度,用戶使用時長。為此,我們將不斷完善產品體系,為全球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內容。我也將努力加強與合作夥伴的合作,為全球廣告客戶打造最優質的移動廣告平臺之一。”傅盛表示。
財報中,獵豹移動預計2015年四季度總收入在人民幣11.1億元至11.6億元之間,同比增長88%至97%。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獵豹五成營收、七成用戶來自海外 它不靠中國 變全球最大掃毒App
2015-11-16 TCW
|
|
中國網路公司,還有誰能跟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者簡稱BAT)三巨頭在用戶數上抗衡?最有可能的答案就是它:獵豹移動(以下簡稱獵豹)。
憑藉兩款手機App--專掃手機垃圾的「清理大師」(Clean Master),和免費防毒軟體CM
Security,讓獵豹在全球每月擁有四億九千萬活躍用戶,其中海外用戶三億五千萬,占七一%。營收方面,二○一五年第二季,為人民幣八億七千萬元,海
外市場有四億三千萬元,正式突破總營收的五成。 這兩款產品做的事情很簡單,每一支手機每一天都會用到它的功能。以清理大師為例,它的任務就是幫你清除占據手機空間的暫存、文字、圖片資料檔案,釋出更多儲存空間,讓手機運行更順暢。這對效能不高、容量不大的中低階手機特別實用,在印度、印尼、巴西等國家頗受歡迎。 可是功能簡單,卻不代表這很容易做到。獵豹副總裁金磊說,清理大師最難的部分在於「怎麼找到垃圾」,因為清錯檔案就會影響軟體運作,獵豹光在這兩款產品上,就投入約三百多名公司最資深的研發和技術人員。 「世界第一,是因中國市場大」馬雲都反駁不了的話,它兩年翻盤海外用戶和營收都超過整體的五成,這兩項國際化指標,B AT都還望塵莫及。 騰訊主打海外市場的微信(WeChat),近六億的月活躍用戶中,僅約兩億為海外用戶,而阿里巴巴則從未公布過此類數字。 「你世界第一,是因為中國市場大。」這句連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都啞口無言的話,獵豹執行長傅盛兩年前也常聽到,現在,他終於可以反駁了。
從二〇二二年十月開始,《商業周刊》第一次在台北見到傅盛時,三十五歲的他,是一個要用小米創辦人雷軍相稱,才能提起來被記憶的人物。我們造訪台北一〇一
大樓八十三樓獵豹在台灣的合作夥伴雪豹科技,其董事長吳德威告訴我們,獵豹今年底將在全球二十多座城市開設辦公室,打頭陣的就是台灣人。這裡是地表最高辦
公室,五百多坪的空間,兩百多名員工,是獵豹爭戰全球市場的基地。 才兩年時間,獵豹快速攻城略地,展現典型中國網路公司快狠準的決心和意志。 獵豹變種,速度快、力道強,連傅盛本人都在兩年內把英文口說練好,從一個從未出國過,無法開口跟外國人交談的「老中」,蛻變成一個如今以機艙為床,四處和外國投資人談合作的「跨國公司C E 0」 。 小功能做到精,黏住消費者台灣詐騙簡訊盛行,它掃毒立即跟進如果有一件事情,是獵豹做得比BAT 更好、更透徹,是它把一件小功能做到精準,讓消費者離不開它。 網路雖無國界,但服務與產品卻非常講究在地化,因此你可以看到,二〇一四年五月,當時台灣手機盛行「宅急便取貨」詐騙簡訊,獵豹在一夜之間針對台灣用戶這些痛,更新CM Security。 跟據CM Security實驗室推算,當時每天約有四千多支Android手機中毒,可詐取每位中毒手機用戶最高五千元,光是一週累積的詐騙金額,可能就破億元。這種快速服務,讓用戶在一次次的痛點中,記住了獵豹的專業形象。 把App做深,二〇一四年「清理大師」在Google Play全球五十六國下載數排名,都高居工具類第一,用戶數首度破億。 流量,永遠是網路公司賺錢的基礎,即使產品免費,你也可以靠著龐大用戶賺廣告財,臉書、Google都是這樣做,獵豹也開始加入這一行列。從財報看出,獵豹在上市后至今,已在全球收購或投資五家手機廣告公司,包括法商MobPartner,撒錢總金額一億三干多萬美元。 總部設於巴黎的MobPartner在二〇〇九年成立,業務覆蓋全球兩百個國家,每月可以接觸到超過兩億行動用戶,產生一百八十多億次的廣告曝光。這樁收購案,讓獵豹有實力和臉書談廣告合作,幫助瞼書消耗過多的廣告需求。
App免費下載仍然可以賺到錢,因為它已經變身為行動廣告商,把五億全球用戶變現了。當在全球擁有一億五千萬用戶,市值十億美元的印象筆記
(Evernote)正苦於獲利不夠快而裁員之際,金磊卻告訴我們,獵豹已經找到獲利模武,而且還野心勃勃要搭建中國第一個,面向全球的行動廣告平台。 博盛在最近專訪中告訴我,他在矽谷投資了一家火箭發射公司,「你們做工具App幹嘛搞火箭?」他反問我,網路應用的下一個機會是什麼?其實,他也沒有答案,但是做為已經走在前端的人,不是要當追隨者,而是要引領潮流。 中國變種狼,一樣兇狠,當它來到你面前,你可能還無法分辨它是誰。 |
大賠190億的教訓 江朝瑞獨家告白 「臃腫獵豹」宸鴻瘦身後 明年能賺一個股本?
2015-11-16 TWM
|
|
去年誓言用狼性改造宸鴻的總經理鍾依華,一年後交出的成績單竟是一筆一九○億元的資產減損,引發外界質疑操弄財務數字。這項破台灣資本市場紀錄的資產減損考量為何,宸鴻董事長江朝瑞與鍾依華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說分明。 十一月四日,股價曾近千元的宸鴻光電,宣布提列單季近一九○億元資產減損,造成第三季單季每股虧損五十五.一五元,消息震撼市場。 正好就是一年前、去年的十一月四日,宸鴻才剛剛進行一項人事大換血,董事長江朝瑞親自延攬曾是鴻海集團大將的鍾依華到宸鴻擔任總經理,要鍾依華用「狼性」改造這家「以人為本」的企業,並且帶領宸鴻重回「一季賺回一個股本」的獲利軌道上。 然而,一年過去,鍾依華交出的卻是一張單季每股虧損改寫台灣資本市場紀錄的難堪成績單。 「這是一個慘痛的教訓。」兩天後,江朝瑞與鍾依華並坐在宸鴻位於內湖的總部大樓,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對於宸鴻成立以來摔得最重的這一跤,江朝瑞開宗明義用「慘痛教訓」定義。 「我學到不可以輕率!」 就算有市場,投資前須三思「為了宣布這項資產減損的訊息,我好幾個星期都沒睡好覺。」江朝瑞摸了摸皮帶,笑說這些睡不好的日子,讓他的褲子都鬆了。
今年對宸鴻來說絕對是特別的一年,股價曾經近千的它,今年創下六十六元的低價,接著付出近一九○億元的教訓。早在二○一○年掛牌前接受《今周刊》專訪時,
江朝瑞就說過:「我覺得觸控實在是過熱,很怕投資人受傷!」談起這堂用近一九○億元換來的經營課,江朝瑞嘆了一口氣說,「我學到不可以輕率……,也不能講
輕率,是學到這個市場某項東西有需求的時候,你在投資前還是要三思而行,每分錢都用在刀口上,現在做投資一定要記取過去的經驗。」江朝瑞口中的市場需求,
說的就是二○一二年微軟推出新作業系統Win 8時,市場期盼將為筆電與平板帶來的龐大需求。 「當時的需求真的非常大,不只是微軟、惠普、戴爾,還包括宏碁、華碩、富士通各大廠牌當時都來包產能。」江朝瑞回憶起當年Win 8產品推出時,供應鏈的搶貨潮。 他說,「那時候一片觸控面板的價格是九十美元,即使成本多出三○%到四○%、一片面板多開價四十美元,客戶也願意。」當年,研調機構拓墣預估,Win 8平板電腦出貨量將從一二年的四百萬台,一三年將暴增至一千四百萬台,成長幅度高達二五○%。 為了抓住Win 8帶來的觸控商機,宸鴻先在一一年入主了原為友達集團的達鴻,「當時,touch sensor(觸控感應器)供應鏈很不穩定。」江朝瑞說明。為了鞏固觸控感應器的供給,宸鴻開價五十五億元,取得達鴻的主導權。 「我們是把包袱剝掉!」 往後,要真正呈現出損益不僅如此,宸鴻還於一三年初宣布在中國福建平潭建立新產能,這個新廠就花了宸鴻一一○億元,但市況卻是急轉直下。「沒想到往後幾年(成長率)只有個位數。」江朝瑞用手在空氣中畫出了觸控筆電成長率的起伏走勢。
Win 8筆電需求積弱不振,加上iPhone 5之後,蘋果採用的in cell(內嵌式)技術和宸鴻發展的out
cell(外掛式)技術不同,過去靠著蘋果茁壯的宸鴻,不但誤判了微軟陣營的發展趨勢,還丟了出貨穩定的蘋果單,讓一三年大舉擴產的宸鴻,光是折舊就拖垮
了之後的獲利表現。 「為了反映公司真正的體質,我們決定把過去一些閒置的資產,這些『殼的loading(包袱)』剝掉。」鍾依華談起資產減損的原由,他說,他把殼剝掉之前,很難真正表現損益。
這對員工士氣有很大影響,員工覺得怎麼努力就是不賺錢。「光是折舊對今年第四季影響是每股稅後純益(EPS)兩元,對明年整年EPS的影響是七到八元。」
對於宸鴻一次認列巨額資產減損,投信業內人士提出質疑,「一次認列就是為了讓之後的財報數字變得漂亮,進而操作股價。」對此,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
薛明玲指出,就會計準則來看,一次性認列絕對是正確的。不過,要觀察的是,宸鴻資產減損的項目是否第三季才發生,為什麼選在這個時間點進行資產減損?
主導這次資產減損的宸鴻財務長劉詩亮解釋,選在這個時間點做資產減損,其實是因為七月底宸鴻的股價跌到淨值一半,因而必須檢視資產。這項近一九○億元的資
產減損涵蓋三大項,包括保護玻璃外蓋等不具競爭力的部門、平潭廠的閒置產能與過去老舊的產能,以及轉投資達鴻的虧損。 此外,達鴻在五日聲請重整,目前宸鴻對達鴻還有十六億元曝險部位,對此,鍾依華表示,「會按照會計原則,在第四季把它處理掉。」儘管減損資產的動作引發市場對於宸鴻過去過度樂觀、多次籌資擴產的罵聲,但江朝瑞解釋,「公司內部壓力也很大,這無非是為了比較好的將來。」事實上,宸鴻在此回打掉近一九○億元資產之前,已經悄悄進行一年內部改造。「他(鍾依華)進來後給我的第一個input(觀念)就是:獵豹沒有這麼臃腫的。」江朝瑞說。 「這一年來都在人事精簡,內部都大地震了。」江朝瑞說。「確切地說,間接員工(編按:指非直接從事與生產有關工作的人,如會計、警衛)人數從七千名減少到五千八百名。」鍾依華馬上補充說明。 「以前像在吃大鍋飯!」 引進BU,精算產線利潤不只是人事的精簡,鍾依華還著手進行組織改造,依照客戶與開案計畫,將內部分成不同的BU(事業群—利潤中心),「以前中央集權式的生產,就像吃大鍋飯。」鍾依華分析,但這樣宸鴻內部反而不清楚接下的訂單是否有利潤。 「因為每個客戶需要的產品不同,以前把各產線加總在一起後,你根本不知道哪個客戶賺錢。」鍾依華解釋,導入BU的方式,就可以把每個產品線的損益抓出來,知道哪些東西自己要做,哪些外購就好。 「經過了這一年BU制,整個紀律是往下深化。」鍾依華說,就拿毛利率來看,今年第三季毛利率比去年成長三八%。「總經理來了以後,最大的差別就是紀律。」江朝瑞力挺鍾依華的態度顯露無遺。 一年來人事與組織改革後,也確實找出了宸鴻這幾年的營運問題。「我們發現公司有八、九百個案子在進行,但賺錢的不到一百個。」江朝瑞給出了更精準的數字,也就是宸鴻前五大客戶占了整體營收超過七○%,而獲利更是占比逾一二○%。
江朝瑞強調,未來會謹慎挑選客戶,只想砍價的客戶就不是「宸鴻的菜」,「未來與客戶的協商,將借助許多歷史經驗。特別是改變過去經營與擴產思惟,現在我要
為你添購設備,你就要承諾多少量給我。」對於宸鴻這次大幅資產減損,外資法人多在考量財務結構改善下,給予中性或正面評價,包括大和、里昂證券都在最新的
報告調升宸鴻的評等。 大環境險峻
能否實現承諾,有待觀察不過,無論是來自競爭對手業成的挑戰,還是歐菲光對低價市場價格影響,甚至日本中小尺寸面板廠JDI將在明年開出in
cell產能,產業供不應求的狀況沒有明顯好轉,瑞銀證券分析師謝宗文說:「大環境還是很險峻。」摩根大通證券分析師張恆也指出,宸鴻的資產減損對明年來
說是全新開始,不過,大環境的結構性問題依舊存在。 經歷近一九○億元的資產減損,江朝瑞與鍾依華面對觸控面板產業的競爭考驗表示,重生後的宸鴻,接下來要看的就是基本功。江朝瑞一句「明年的成績單,如果沒有一個資本額,我跟總經理都是失職的。」看得出他對公司的信心。在江朝瑞力挺下,鍾依華以「為宸鴻瘦身」,作為上任一年的成績,接下來才是考驗的開始,明年此時他是否繳出承諾的成績單,所有人都等著看。 投資人關鍵5問: 千元股價還回得去嗎?還有未爆彈嗎? 第三季資產減損夠徹底了嗎?接下來是否還有未爆彈? 鍾依莘:
這是經過嚴肅仔細思考所做的泱策。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本不會用的、沒有使用價值(的設備)。第二是現金產生原則,投資人關心的平潭廠現在打掉45億
元,剩約70億元資產,稼勤率從兩、三成提升至六成,已經可以負擔折舊數字,逵到損益兩平位置。第三是逵鴻的投資減損,目前對逵鴻還有16億元的曝險,因
為它已經聲請重整,第四季可能會按照會計原則把它處理掉。 今年4月才籌資擴廠,為什麼11月就大幅打消資產?未來還會再擴產嗎? 劉詩亮: 4月的籌資當然有一些是因應公司新的資金需求,另一部分是還掉之前的ECB(可轉換公司債)。 鍾依莘: 主要是改燮財務結構,目前短債比較多。明年來說,跟客戶還是有計畫繼續開發,營運資金足以支應資本支出,不須靠現增。廠房還在,未來不用蓋新的,是否購買新設備則會按照不同案子封設備不同需求進行評估。 未來一年的營收輿獲利展望為何? 鍾依莘: 營收比較保守,倜位數成長幅度。因為我們篩選客戶和案子,營收會降低。但大客戶手機有成長,本業獲利的表現會比較好。因為我們資產減損,省下的折舊費用就等同於每股盈餘8元,我們(每股盈餘)做10塊錢,那是起碼該做到的。 劉詩亮: 未來的配息政策也會沿襲過去慣例,只要有獲利,就發一半的股息。 外資分析師直指觸控面板產業未來持續嚴峻,宸鴻能侔免於殺價競爭嗎?未來成長勤能又是什麼? 江朝瑞: 產業趨勢不見得會一路殺價,像大陸的歐菲光也不走降價策略。 公司只有製程創新、材料創新才有價值,如果只有降價競爭,害人害己。 鍾依莘: 研發技術會往下一代投資,像是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是我們看重的,我們不是要做OLED面板,未來發展到可摺疊式觸控面板後,這方面會有不錯的機會。 千元股價還回得去囑? 江朝瑞:千元(股價)回不去了。但幾百塊還是有可能,要看怎麼做,看自己的效率、良率以及OLED的新發展。 撰文 / 周品均 |
並購Opera,360笑了,獵豹卻哭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12/154220.shtml
導讀 : 此次並購案無異於是一場多方共贏的結果,其本身具有三個重要意義。
這幾天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360與昆侖萬維聯合收購了知名的互聯網技術與瀏覽器公司Opera,雖然目前正處在春節假期,但這個消息的沖擊力無異於一顆炸彈,讓整個互聯網與科技圈震動。此次360對於Opera的出手,之所以引得眾人側目,是因為兩者的結合有太多想象空間,不得不讓人對此次並購案浮想聯翩。
360收購Opera,對其本身有三大意義
從此次並購案的參與者來看,無異於是一場多方共贏的結果,Opera通過這一交易,可以獲得來自昆侖萬維和360的中國用戶,並獲得其它潛在的支持。同時,昆侖萬維和360也可以通過Opera出售產品和服務給Opera的用戶,並從Opera的移動廣告平臺中獲益。這其中,最大的贏家當屬正在布局國際化的360公司。因為此次並購案,對其本身具有三個重要意義。
1.免費營銷,成功聚集行業焦點
在周二晚上,Opera已經確認,360公司攜手昆侖萬維向挪威移動瀏覽器公司Opera發出收購要約,希望以105億挪威克朗(約合12.3億美元)全資收購該公司,收購投資金額由GoldenBrick和Yonglian提供,計劃收購Opera公司100%股份。公告稱,Opera董事會一致建議股東批準此次收購。
2016年開年中國最大的一次海外並購案,而參考2015年的海外並購排名案例,如果不出意外,這次360比購Opera,極有可能會成為2016十大海外並購項目。依靠這些噱頭所產生的傳播效應,讓這次重量級的並購案在春節假期之際,迅速成為了行業內最熱的消息。而這對360來說,無異於是一場免費的營銷,讓360的移動化與國際化戰略布局再次成為了行業的熱點。
2.彰顯私有化與國際化兩手抓的戰略雄心
360之所以參與收購Opera,最大的原因很可能是Opera的業務能夠與360進行很好的整合,對其移動化布局有著戰略性作用。因為Opera最大的優勢,是較早就實現了跨平臺的軟件解決方案,其基於瀏覽器的插件/軟件分發平臺覆蓋PC、手機、平板甚至是智能電視端,這一點上甚至是比目前大炒WEB應用的火狐或是國內某方案都要更加先進。更不要說Opera多年積累下的專利以及其對HTML規範的深刻理解與兼容性,決非一般廠家能比。所以這次收購,無疑會讓360在國際化戰略上更進一步。
而360在去年年底的12月份已通過了以93億美元實施私有化的協議,即將按計劃分步驟成為私有公司並從紐交所退市,成為中概股規模最大的私有化案例。而在此協議達成不到兩個月後,360即與昆侖萬維發出如此大一筆海外收購要約,這意味著360在決意私有化的同時,已旗幟鮮明步伐堅定地開啟了國際化戰略。一手私有化,一手國際化,兩手都極具魄力,讓360的雄心彰顯無疑。
3.360國際化戰略攻守陣型雛形初現
作為國內第一的互聯網安全巨頭,在資本上回歸國內、在產品生產與研發上又得到了諸多助益的360,早已開始進軍國際市場。在360投資的國際化項目中,已經出現了一些比較成熟的國際化業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摩比神奇和歐拉網絡。摩比神奇的核心應用360Security將360公司最為強大的安全實力擴展到了全球;目前360 Security的月留存率超過30%。而歐拉網絡更像一個探索者,不斷探索最新的需求,最新的應用。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在全球獲取了超過4億用戶,並成為了全球第四大安卓開發商,其明星產品HOLA Launcher被Google在近20個國家評選為2015年年度最佳應用。
摩比神奇和歐拉網絡這兩家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成功,是360國際化戰略落地的第一步。而360公司一直在通過不同類型的投資與合作進行國際化戰略。由於互聯網環境不同,海內外的互聯網市場與國內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導致用戶的需求也存在著顯著區別,此次360參與收購Opera,不但可以獲得其技術和用戶,更能夠獲得海外市場的運營經驗,必將更為快速的推動360國際化戰略的進展。這次聯手昆侖萬維提出全資收購Opera的要約,讓360國際化戰略模式,初步形成了一個由瀏覽器,360security 和 HOLA構成的攻守陣型。
獵豹黯然出局,成為最大輸家
雖然此次並購Opera,雖然對於多方參與者來說是一場共贏的結果,但對於正在布局國際戰略的獵豹來說,則是一場重大挫折,成為了此次並購案的最大輸家。根據爆料,獵豹也曾參與競購Opera。最早在2014年,獵豹就對Opera拋出過橄欖枝。而在2015年1月,Opera的CEO包禮森也曾經專程去臺灣捧場獵豹的CSMIC大會,他當時是唯一一個參與主題演講的外籍公司CEO。到了3月份,傅盛更是專程去挪威奧斯陸和Opera深入洽談並購事宜,幾乎讓知情人士認為雙方即將達成協議。
為什麽獵豹會對收購Opera也如此上心?事實上,來自挪威的著名瀏覽器廠商Opera,是一家優秀的公司,有核心的技術也有成熟的用戶群體,是當年與IE、Firefox其名的三大瀏覽器之一。拋開誘人的國際用戶數量,其本身的特色也非常鮮明:小巧、兼容性好——相對更好地兼容了HTML標準,同時跨平臺能力表現很好,是較早實現橫跨Windows、Linux和Mac三大系統,多種設備的瀏覽器。並且用戶都非常認同其快速便捷的使用體驗。而這些都是獵豹與360非常需要的。
之所以傅盛最終功虧一簣,據說是因為opera開價讓獵豹無力承擔。事實上,如果按此次12.5億美元的交易額來算,的確已占到了獵豹當前總市值的58%。獵豹作為一個新公司,底蘊不足,顯然沒那麽大的實力接盤opera。而360作為一個互聯網巨頭,這些對獵豹來說的天大問題都不是問題。所以,這個讓國際化戰略更近一步的機會,最終讓更具實力的360公司成功獲得,獵豹與傅盛只能飲恨敗北。
360通過參與此次並購,讓其國際化擁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和可能性。相對與阿里巴巴收購UC而言,360收購Opera更有意義:360業務與之整合空間極大,不論是客戶端業務,還是搜索引擎業務,都可以與瀏覽器都形成高效的互補與輔助。然而這對於友商獵豹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之所以獵豹一直堅定不移的走國際化路線,正是因為其在國內無力與360對抗。而此次傅盛的戰略布局被周鴻祎打亂並且搶得先機,對獵豹來說無異於一場重創,不但讓獵豹的諸多美夢落空,也將導致其在國外面臨360的直接碾壓,未來之路,讓人堪憂。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歪道道,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獵豹移動砸3.3億成立機器人公司 進軍人工智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7453.html
“在矽谷,我沒有看到過一家創業公司還在做手機,大家都已經在研究發射火箭、醫療、VR等下一代技術,但是在中國,號稱最聰明的創業者中還在不斷做手機。”
今年年初時,當談到中美創業者的差別,獵豹移動CEO傅盛曾這樣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3個多月後的4月26日,在獵豹移動全球媒體開放日活動,傅盛公布了獵豹對“未來”的布局:前期投入5000萬美元(約合3.3億人民幣)成立機器人公司,進軍人工智能領域。
傅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獵豹移動未來三年的戰略將會以工具為入口,內容為核心載體,利用大數據提升。而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的戰略,是傅盛在思考工具的最終表現形式——人工智能。
獵豹CTO範承工表示,獵豹正在力圖把矽谷建立為北京之後的第二總部。美國研發策略以大數據為基礎,進行內容搭建,並研發更加前瞻性的工作,即人工智能。
與傳統企業先“本土化”再“全球化”的路徑不同,一直以來,獵豹移動都在“反客為主”,跳出中國市場,瞄準全球市場,力圖迅速紮根。因此在較短時間內,獵豹移動成為中國移動互聯全球化成功樣本,擁有23.41億用戶安裝量完成了全球用戶平臺的搭建。數據顯示,在6.35億的移動月活躍用戶中,78%來自海外市場。此外,通過移動廣告商業引擎的搭建,獵豹迅速成為第一家在海外大規模變現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為了繼續縱深國際國內市場,從去年第4季度,獵豹移動宣布全力以赴聚焦在內容層面,建立以工具為入口,內容為核心,大數據為高地的全新發展方向。基於全球6億用戶的優勢,傅盛表示,獵豹移動有能力與用戶建立更進一步的連接,通過對內容的核心建設,以大數據為基礎將內容直接傳遞給用戶,建立與用戶之間的直接聯系。
為了夯實大數據基礎,獵豹移動啟動雙總部的架構,將在矽谷建立獵豹的第二總部。據了解,美國研發中心在全球的研發體系中有關鍵的地位,大數據高的的建立是美國研發中心的核心業務。
獵豹新任CTO範承工表示,獵豹在矽谷的研發策略以大數據為基礎,研發更加前瞻性的工作。因為以數據為基礎的新一代的人工智能的算法已經開始沖擊一些原來不易沖擊的領域,此外還要進行內容搭建,與商業平臺的構建,根據強大的數據基礎,將廣告精準推動到受眾手中。此外,通過建立美國研發中心,獵豹移動希望構建數據生態系統,以此為平臺邀請具有前瞻性的專家加入研發隊伍,跟合作夥伴展開更近距離的技術合作。
可以說,AlphaGo的勝利讓傅盛看到了人工智能才是未來。因此,獵豹移動計劃投資5000萬美金建立機器人公司。
傅盛認為,機器人涉及全行業技術的整合,獵豹移動用有全球化的事業,有機會對全球最前沿的技術進行整合,同時獵豹移動擁有一定資金量,並且有足夠的耐心進行長效投入,真正理解用戶需求去定義產品,而不是簡單炫技,獵豹有信心找到一個折中點。此外,獵豹將以“軟硬一體”的形態進軍機器人領域,在構建平臺的同時,著重機器人領域的硬件研發。
傅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前期投入的5000萬美元將全部用於機器人的研發,並且由於機器人的市場非常廣泛,需要大量實踐,對於獵豹機器人將以何種形態面世,目前不能給出答案。
獵豹CEO傅盛:機器人是我的夢想,即便傾家蕩產也要完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502/155523.shtml
獵豹CEO傅盛:機器人是我的夢想,即便傾家蕩產也要完成
傅盛
獵豹節前舉辦的CONNECT北京在朋友圈刷屏了。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與獵豹斬斷盈利最豐厚的PC業務之間有何關聯?
傅盛講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下,一個全新版本的全球化的故事。他甚至表示:當最初做出全力以赴全球化的決定的時候,獵豹的故事就就開始取得一點成功了,後面的努力只是認知的結果。
也就是說,在獵豹的成長路徑里,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三年前,獵豹義無反顧選擇出海、全球化。
而今傅盛的下一個目標是機器人,他說,即便是傾盡家產,也要完成獵豹機器人的夢想。
以下為傅盛演講全文:
大家好,有一點點緊張,也有一點點激動,但,也蠻自豪的。
回想六年前,獵豹從一個簡陋民房開始,很少有人會想到,我們會像今天這樣共聚一堂,連接未來。
如果要回答連接未來,首先要知道什麽是未來,以及如何抵達未來。
人類是一個不斷傳承、不斷發展的群體。人類的經驗,有時候是最寶貴的財富;反過來,也是最大的障礙。我們只能在我們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找到那個最關鍵的點,那個最簡單而樸實的真理,讓我們能夠去面對未來。
所以,我想通過兩個維度,闡述今天這個主題。
壹
哥倫布與鄭和
第一個維度:可能是從比較宏大的人類維度。
去年,我在獵豹CONNECT美國大會講過鄭和和哥倫布的故事。這兩個人分別在1405年和1492年開啟了一次偉大的航海活動。鄭和搶先出發,率領了300艘船,有著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和最豪華的艦隊,接近3萬名船員,進行了7次浩瀚的航海之旅,最遠遠達非洲,航程數萬里。
又經過了87年,一個叫哥倫布的冒險家,或者說一個地理知識的匱乏者,決定從西班牙出發,帶領3艘船,120名水手,去尋找一個叫印度的地方。所以,他能夠靠3艘沒有補給的船,開到印度。一直到最後一天,船員全部都絕望了,準備造反的時候,看到了一片陸地,那片陸地被命名為“西印度群島”。
這兩次航海,從某種意義上,規模差之千里,成效卻是反過來的。哥倫布的大航海徹底改變了世界。
我們知道,16世紀是人類發展的分水嶺。這個時段,剛好發生在大航海之後,整個工業革命誕生之前,人類終於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我們知道“我們不知道”。
但,到了16世紀,通過大航海,通過全世界的連接,通過彼此之間的交流,通過一個又一個,也許是一次偶然的事件,工業革命開始了。
我們突然認識到——科技和連接是這個世界前進的兩大重要動力。
我們終於發現,越來越多以前認為不可能完成的難題,不可能被解開的難題,包括饑荒、貧困等一些難題,因為科技,開始變得有可能。全世界,由於連接,生產效率被大大提升,人的認知被統一。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多的財富,投入到對科技的研發,對世界的認知當中,人們開始轉而以科技為先導。
所以,從宏觀的人類角度看,我們看到了科技,堅信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後,我們相信科技和連接的力量,能夠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我們終於知道,認知才是人類前進的唯一武器。盡管看起來我們所有的時間,資源都花在了生產上、勞動上,但知道什麽,不知道什麽,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麽,才是最關鍵的。
說完宏觀維度,再從微觀角度談談,我對連接未來的理解。
貳
斯坦福大學門口的頓悟
獵豹的一點成績,就來自於一個微小的認知。就是5年前,我在斯坦福大學門口漫步的時候,一直深刻思考的問題——什麽是中美兩國公司之間最大的差異?是技術、人才、資金還是什麽?
當我們開始認識到中國移動互聯網企業,也可以變成全球移動互聯網企業時,我們就全力以赴,把當時僅有的最精銳的研發隊伍,全部投入到獵豹清理大師——這麽一個小小的APP當中。我們的認知是——通過一個小的點,就能改變世界。
移動互聯網,給全球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公司,任何一個個人,有平等競爭的機會。這就是在我面前最好的一個時代。
獵豹大概通過三年多的時間,開始全面國際化和移動互聯網化。
如果說獵豹團隊和我個人,有一點努力的話,這在獵豹整個故事當中所占有的比重,是非常小的。我覺得獵豹的故事:來自於我們堅信連接的力量,堅信中國的移動開發,已經是全世界領先;中國和美國是未來移動互聯網的兩極,他們將在科技的世界里共同領導著全球。
這樣一個認知就是因為我們敢於,甚至放棄,利潤最豐厚的PC業務。全力以赴開始全球化的一個真正進程。當這個決定做出的時候,獵豹的故事就開始取得一點成功了。後面的努力只是認知的結果。
只有自己的夢想和意誌力,還有這樣的認知,才能使自己變得與眾不同。而不只是每天辛苦的努力。
叁
It’s time to copy china
所以,獵豹的夢想,就是做連接全球的橋梁。
說到這,我想起了上個月看到的一本著名雜誌,叫《連線》,它有一篇文章叫《It’s time to copy china》。看了這句話的認知,我心里嘿嘿一笑。因為我在想,三年前,我就理解了這個道理,並且把它付諸於實踐。只不過我表達的是中文——就是中國模式可以輸出全球。
我們在三年前,搶先動手,才有了獵豹今天的位置。我相信未來,獵豹成為全球的橋梁,也是獵豹能夠不斷走下去的核心基礎。
那麽,我們再來思考一個問題:互聯網為什麽偉大?
我認為,互聯網的偉大是因為它是全人類的頭腦風暴。它在一個極大的範疇里,使得全人類的認知,迅速得到統一。
今天,全球技術是一體的;今天,大家對於一個新概念的認知,也是一體的。
正是因為互聯網有這樣的能力,每次想到互聯網,我腦海就會浮現一個生物叫珊瑚。一個珊瑚是非常微小脆弱的,它通過一個巨大的共享腔,完成了一個巨大的堅硬的珊瑚島的構建。
珊瑚只是共享了它們的養料,況且如此,互聯網卻在共享所有人的思想。
互聯網的偉大,在於它能極大加速認知。從而,促進各行各業瘋狂的變革。這是人類歷史上比印刷術,比所有知識傳播還要大十倍、百倍的革命。蒸汽機,不能互聯網所完成的使命。因為蒸汽機,不能統一認知。它只能改變效率。但,互聯網可以統一認知。
所以,一定有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通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從高科技行業變成了基礎產業。未來的互聯網必定是和各行各業打通,成為所有行業的基礎。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農業就是農村互聯網,互聯網+貿易就是電子商務,互聯網+生產就是工業4.0,互聯網+服務就是O2O,互聯網+個人成了網紅。
我認為,互聯網可能最偉大的貢獻會來自於對科技的加速——也就是黑科技。
如果真的看未來,它無非朝這麽幾個方向去:人類通過這麽多的工業革命,信息革命,已經解決了基本的吃穿住行的問題。當所有這些問題都已經解決的情況下,人類將迎來一個物質極大豐盈的時代。
當物質極大豐盈的時代到來時,人類下一個方向,就是向內或向外進行擴展。
向內,第一個就是追求自己的健康和長壽。這是從秦始皇開始,每一代皇帝孜孜以求的。
今天我看到文章說,癌癥十年內會被攻克。這一代人可能活到120歲。我在矽谷也看到很多這樣的醫療小團隊,做著DNA的監測,做著癌癥的治療。我也堅信,癌癥可能會在很快的時間內產生巨大的變化。當疾病變成數據的時候,它就納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範疇。
第二就是自我感知。感知就是以VR為代表的,虛擬視覺為代表的。那些把整個世界極大豐富化為代表的一代技術,如此,人類能夠完成對內的需求。
向外,我覺得,人類一定要從繁重的體力和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一定要能夠使得自己有充分的時間去產生認知,去思考,去進行開拓型的工作。
我相信重複性的勞動絕不是人類最擅長的。人類最擅長的,有點兒像AlphaGO和李世石。李世石在第四盤,驚天一手,可能從來沒有出現過,卻被我們發掘出來,這才是智人這個種群最大的能量。人工智能將幫助人類解放出來。
向外,第二個需求就是星際探索。地球太小了,坐飛機一天就能環遊。當你發現越來越小時,人類就一定會往外。這也是為什麽SpaceX這麽受歡迎。我們在矽谷也投了一個很小的火箭發射團隊,只有4個人。他們的目標就是用極低的成本,發射一顆屬於你自己的衛星。
所有的規律都是非常非常相似的。
今天,中國互聯網在蓬勃發展。坦率地講,我在中美兩國之間不斷地連接,我覺得中國互聯網在今天,依然偏向於在巨大的產業紅利當中實現改良,偏向於在O2O、電商、所有傳統產業進行改造,通過把互聯網當成一種工具,完成整個社會效率的增加。
我最近深度學習了《深度學習》。我後來突然發現,我也可以寫兩行深度學習代碼了。我也可以去寫一個以前,可能在我當程序員,無法完成的一些圖象識別的基本算法結構。
我突然發現——深度學習是計算機歷史上出現過最簡單、最美麗的東西。
因為它只需要通過像搭積木一樣地搭建那些神經網絡的組合,用數據灌入到網絡里面,你就可以驚奇地等待它會發生什麽。而等它發生以後,你會發現,比人類幾十年積累的很多算法的效果要好得多得多。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圖象識別領域,三年前還沒有人認為,計算機能夠通過各種算法完成對人類圖象識別能力的超越。但深度學習引入後,在國際挑戰賽里面,去年微軟團隊奪得冠軍,他們的識別率超過97%,人類的識別率應該在95%左右。
也就意味著:今天開始,計算機對圖象識別的能力開始超越人類了。而且這種識別,不會疲勞。
我們最近也在投資一個公司,給所有海關的攝象頭加自動識別。一個人坐在那里兩個小時來回看,一定會疲勞。但人工智能沒有這樣的問題。我也見了國內幾乎一些比較強悍的語音識別團隊。大家都不願意承認,但都不得不承認,深度學習的引入,使得一個對語音領域幾乎沒什麽造詣的年輕人,很容易地做一個有基本識別率的語音算法。
所以,我突然發現,這是一次我們對程序語言整個理解上的一次重大飛躍。
這是一個偉大的機會。在我們可以看得到的很近的未來,所有重複腦力勞動,都會被人工智能取代。我們不再需要每天重複進行一個已經進行過很多年的工作。
我相信,人和機器人共存的時代必將到來。
如果我們不肯承認,這個時代就是一個以人為中心,還表現出妄自尊大的心態。就如智人不知道什麽了不起的生物一樣。我相信,人這個種群,也不是一個多麽必須以自己為中心,才能代表智能的發展。就像當年的地心說,有多少人不願意承認,但最後發現,地球的確是繞著太陽轉。
肆
兩件事情
最後,我非常激動地想要在今天宣布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我和張泉靈共同做了一支基金叫紫牛創業營。我們希望能夠像YC一樣幫助很多中國的創業者。我們也希望能夠真的在下一代科技升級、互聯網升級領域當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希望紫牛創業營的下一筆基金,會有一大部分圍繞機器人的尖端技術進行投資。
我們也會有自己專門的關於機器人行業的訓練營、孵化器,去完成整個構建。我認為,機器人是人工智能、用戶需求、機械制造三位一體的工具集大成者。
我相信,我們最新的使命,除了移動移動互聯網之外,還要做這個世界上最牛的工具——就是機器人。我們從一把小刷子這麽一個軟件開始,我們想做一個大的產品,一個最大的能夠理解人的意圖的,幫助你能夠完成各種工作的機器人。
第二件事情:我們會再獨立運作一家獵豹機器人公司,先行投資5000萬美金。今天想要宣布這個消息的核心是,大家有各種尖端人才,推薦給我。我們投了足夠多的錢,要雇世界上最好的人。不光有中國的,還有矽谷,日本的,以及以色列。獵豹可以連接全球研發,來完成這樣一個事情。也許它是一個很難的事情,也許它會在很長時間都沒有足夠產出,但我相信這件事情對於我們來說,會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我們投資獵豹機器人,不是為了蹭熱點、抓風口、炒概念。其實也不是因為AlphaGO。一年前,我就想過要做一家機器人公司。
我要傾盡家產去完成這樣一個夢想。
這個過程中,我和董事長溝通,怎麽保證獵豹移動和機器人的兩件事情往前走,經歷了痛苦的心路歷程。但今天,包括昨晚沒睡好,就是想要宣布這樣的一件事情。
最後有一句話送給大家,希望以後是——你盡管奔向詩和遠方的田野,獵豹機器人負責眼前的茍且。
[本文作者傅盛,文章轉自善緣街0號(ID:zhumengtrip),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傅盛
機器人
獵豹
贊(...)
分享到:
他解決消費者「買不起」智慧家電痛點 台灣小插座 被獵豹、京東埋單
2016-05-16 TCW
|
做IC起家的顏哲淵,42歲棄高薪工作,做起無線擴充插座,成功切入智慧家庭市場,秘訣在於看懂趨勢背後問題,並解決它。 一家只有二十幾人,而且成立不到三年的小公司,如何成為中國企業投資台灣的首選?他們提出的,到底是怎樣的創意? 去年十一月,中國最大、全球第三大的App開發商獵豹移動,宣布聯齊科技成為其在台灣首樁投資案;今年初,中國最大自營電商京東旗下的孵化器也宣布,聯齊科技從五百多家新創當中脫穎而出,成為京東首次出手培育的台灣新創,入選機率僅四%。 有意思的是,這家新創只有一個產品:無線擴充插座。 聯齊被中國大企業青睞的原因竟是,它不畫大餅,而是解決最貼近消費者生活的痛點。 據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調查,在消費性市場,智慧家庭將會成為物聯網的主要帶動力量。二○二二年,一般家庭擁有的智慧家庭物件數量將達數百個之多。 然而,目前智慧家庭市場是看得到、吃不到,尚未成為市場主流。原因就在於,所費不貲,若消費 者想要徒恒溫器、照明、 門鎖到監控全面聯網, 一套換下來至少五千美 元(約合新台瞥十六篱 元),成本高。二來,現 有的智慧家庭裝置加值作 用低,功能看似新奇,但懂主打節能或自動化,不足以吸引消費者購買。 聯齊科技共同創辨人兼執行長顏哲淵看到了上述趨勢,他追逐趨勢,但比其他人多做了一件事:看懂超勢背後的同題,然後解決它。 顏哲淵在創業時心想,輿其推出智慧家電,不如先幫助使用者升及手遑邊的產品。 聯齊推出的第一款產品無線擴充插座,看似一徊有U S B 接口的插座,其實裡頭是一台聯網小電腦,就算使用者手邊的裝置原先沒有聯網功能,只要接上聯齊的無線擴充插座,并搭配手橫App,立刻就舍燮成一智慧家電。 克服相容問題,連線率97%例如,一個隨身硬碟接上無線擴充插座,就成了霎端硬碟,藍可以跟手機連勤,只要有網路,消費者用手機拍好照片後,就舍自動備份到家中的硬碟,形同癱有自家的]私有霎L,因為硬碟是自己的,所以不用跟其他人分享空間,可自己決定儲存空間大小,也較無資料外洩疑慮。 又比如,傳統的網路攝影機(Webcam)只要接上無線擴充插座,立刻成了智慧雲端攝影機。消費者 只要用手機就可連接家中 攝影機,查看家中情形。 法國最大電信商Orange, 四月初,也將聯齊選為其 在台培育的五家新創公司 之一,Orange的亞洲加速器計畫Orange Asia Fab 處長 范莉萍說:「聯齊很了解 用戶需求,這家公司願意 用這樣的態度面對市場需 求,對新創公司來說並不容易,因為他們的市場資源有限。」聯齊不是空有想法,這一種很實際的解決方案,其實更需要技術。一名科技新創圈的創投表示,聯齊的競爭門檻在於,它可以把相容性做到最完整,最難的就是相容。「創新,像是在往前跑,拉開跟別人的距離:相容,像是在築牆,讓別人跨不進來。」市面上的硬碟跟Webcam型號有千百種,聯齊卻能夠做到 高達九七%的連線成 功率。 跟我們訪問的多數 年輕創業團隊不同。 顏哲淵和其他兩位共 同創辦人都是做IC 製造起家,有數十年的硬體經驗,顏哲淵 原先是美商睿思台灣 區總經理,四十二歲 時看到產業前景有 限,於是找來其他兩位合夥人一起創業。 好的想法,加上其 對硬體的知識與過去 跟代工廠交涉的經驗,讓其很快脫穎而出。 聯齊並非一開始就 知道要這樣做。初期, 他們選擇做軟硬體 0DM(原廠委託設 計與製造)方案商,幫客戶貼牌工,並沒有自己開發商品. 後來,因為跟客戶想法不一致,他們才開始思考做自己的品牌跟產品 ,由於其中一名創辦人有豐富的網路攝影機製造經驗,他們原先還想做攝影機,後來發現同類型產品太多,恐無法差異化。 最後大家左思右想,才決定從最基本但每人都有需求的商品切入。無線擴充插座聽來很簡單,但也足足磨了他們九個月。顏哲淵說,從發想到第一個合格樣品誕生,試了一百多次,才成功做出現在的商品。 新產品已進軍日、美通路 目前聯齊尚未獲利,年營收在新台幣三干三百萬上下,顏哲淵預估今年營收可翻倍。他表示,台灣市場較小,目前聯齊已進軍日本及美國電商通路,希望打造自己的品牌。 聯齊才剛起步,但它的故事卻給予台灣創業者另一個思索可能:創業,有時不用大破大立或者多 破壞武創新,但只要定位精準,加上洞察消費者最痛的貼身需求,夠務實,也會有出路。 撰文者李欣宜 |
傅盛複盤獵豹這一年:不應該糾結生死問題
“如果時光倒流,你會做什麽改變?”
當這個問題被拋給獵豹CEO傅盛時,他說有一個決定自己一定會做,那就是更有前瞻性地建立自己的Vision(願景),那麽今天獵豹的局面會大為改觀。
“雖然大家看上去獵豹成長得比較快,但是獵豹的全球化也是在自己熟知的領域里面做了一個區域性複制。”傅盛說,這件事情雖然讓整個獵豹活下來了,但是如果以今天的角度來看——為什麽一定要那麽擔心生死的問題,而不是擔心自己的核心目標問題呢?
“如果缺錢我們其實可以融資,不應該糾結自己的生死問題。回過頭來看,我可以做得更堅決和更激烈一些。”傅盛說。
在傅盛感慨的背後,曾經成功憑借工具產品“出海”的獵豹再次站在了轉型的節點——工具軟件用戶增長遇到瓶頸且前景不明、移動廣告商業變現遇阻、內容產品和直銷網絡搭建尚需時間……隨之而來的,還有業績的增長放緩和股價下跌。
面對挑戰,傅盛如何破局?

七分天災,三分人禍
已經上市兩年的獵豹曾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業績暴漲:例如,2015年第一季度時,獵豹移動端收入首超PC同比增長584%;而到了2015年第三季度,它的海外收入更是暴漲891%。
與此同時,憑借CM獵豹清理大師單點突破,獵豹移動也在海外市場構築起了強大的移動App矩陣。
但現在,增長瓶頸令獵豹遭遇外界質疑和股價下跌。此前,因為預計第二季同比增長只有10%-13%,不及市場預期,獵豹股價一度暴跌21.4%。
“怎麽可能不在意(股價)呢?”傅盛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但在意也沒有用,它能促進我最大的好處是不停地在反思為什麽,我覺得是七分天災,三分人禍。”
在傅盛看來,七分天災的核心是:獵豹曾認為有一個東西穩定不變,就是公司收入的增長。
獵豹的增長主要來自於海外,一看商業的整體流量,二看每份流量的變現能力。現在的問題在於,獵豹整體流量沒有大問題,但變現能力下降了。
這不是獵豹的用戶群出現了問題,而是獵豹最大的合作夥伴Facebook調整廣告系統算法,帶給獵豹的變現能力隨之下降,這導致此前獵豹超100%增長一下子驟降到20%。
而傅盛口中的“三分人禍”則在於,之前的獵豹錢掙得太容易了,缺乏壓力和動力,導致了獵豹思變和破釜沈舟勇氣不足。“你全力以赴或者說這種破釜沈舟的勇氣的確不像上市前那麽猛了。”
傅盛說,工具只是個入口,原本變現很難,但獵豹過去搭上了移動互聯網這班車,搭上了Facebook整個全球化廣告崛起的大勢,成了那只“站在風口上的豬”,發現自己在“高速公路旁邊搭路牌”賺錢太容易了
“我們的路牌廣告被Facebook做成了首都機場的價格,結果一大批中國廠商都跟著跑去做路牌,甚至拿病毒去做路牌。”
“路牌廣告”賺錢太容易,讓獵豹少了“蓋商場做服務”的動力。當風口出現了轉向,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利潤和收入下降。
而“人禍”還有一個原因,傅盛認為之前太迷信產品成功學,忽視了管理的重要性。
例如,獵豹這種野蠻打法快速成長起來以後,員工從幾百人一下子到兩千多人,管理的流程就需要花足夠的時間去樹立,“但是大家以前太迷信產品成功學了,所以對這種管理的東西肯定是花的時間是不夠的,這也是一個教訓。”
轉型內容戰略
現在,傅盛和他的獵豹再一次站在了轉型的節點。
“如果我們在去年的時候不是因為收入增長那麽好,或者說不是因為自己的松懈,沒有在內容戰略上更全力以赴,我相信今天的局面會大為改觀。”傅盛坦言。
在內容投資上,傅盛透露,此前曾有估值尚在8000萬左右的直播平臺映客、遊戲《列王的紛爭》等投資機會擺在獵豹面前,或因為打款時間緊張,或因為決策原因,獵豹最終與他們失之交臂。現在,映客估值已達30億人民幣。
“你後來發現,你錯過的東西往往都是你不堅決或者說是你戰略上沒有想清楚的東西,這也是我反思的。”傅盛說。
而傅盛給獵豹開出的“藥方”是:“堅定不移地做內容。”
在他看來,曾經的PC互聯網時代是入口邏輯,誰擁有入口誰就擁有價值,所以最早那批入口的價值是最高的。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內容開始變成核心的資源,因為大量的時間和用戶融入,越來越多地在消費內容。
傅盛說不久前自己曾和雷軍有一次交流,雷軍認為手機的用戶最後大家爭奪的都是用戶時長。其實現在大家都是在做這一件事情,如何給用戶提供精準和優質的內容。
此外,在移動時代,傅盛認為過去傳統形式的搜索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從輸入方式上說:從“食指時代”過渡到“拇指時代”,可能未來是語音時代。
“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這一類的新的媒體形式的崛起,其實它就是移動時代的新搜索,它不再是通過用戶輸入關鍵詞完成對內容的獲取,而是通過用戶的行為完成給用戶精準內容的推送,其實這就是一種新的搜索模式。”傅盛說。
因此,通過工具觸達用戶,通過內容延長時長,讓用戶能夠更快、更迅速、更精準地拿到他想要的內容,傅盛認為這才是現在獵豹的核心。
事實上,早在一年多前,獵豹移動就開始布局內容產品。2015年初,獵豹移動投資了音樂短視頻社交應用Musical.ly,這款產品早期被稱為海外版的“小咖秀”,並在美國青少年中風靡。
今年,獵豹移動還收購了全球移動新聞聚合服務提供商News Republic。目前,News Republic在美國、法國和意大利新聞榜實時排名第三。
傅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獵豹之所以花5700萬美金買下News Republic,核心原因是它在全球有數千家新聞版權授權。獵豹要拿到正版的內容,然後幫助用戶去快速地獲取到他們需要的內容,而工具有著直達的便利性。
他把這種模式通俗地解釋為外國版的“今日頭條”:通過獵豹用戶產生的數據,對它精準化的興趣做判斷,然後去完成個性化內容的推薦,實現用戶端看更長的時長、看更多的內容,從而增加獵豹的厚度。
除此之外,在直播領域,獵豹移動還在一季度上線了社交直播應用Live.me。傅盛透露他曾親自趕赴美國邀請當地的知名“網紅”,甚至還挖角了美國某知名“網紅”公司的VP來獵豹拓展海外網紅市場。全球知名應用分析商AppAnnie的數據顯示,目前,在iOS社交榜上,Live.me已經在1個國家排名前五、5個國家排名前十。其中,在iOS美國社交榜排名第7。在Google Play中,Live.me則在美國和新西蘭兩國的社交榜中躋身前五。
“我體驗了國內某直播軟件,發現美國的頭部內容直播熱度不比國內差,而且國內好多是機器人。”傅盛說。
他說,獵豹內部有一個總結叫做,“我們以前把容易做的活兒都做完了,下一步其實是累活難活,也是需要很多的積累的活兒。”對獵豹來說,內容戰略的轉型才剛剛開始。
傅盛對記者預計,未來兩到三個季度,外界會看到獵豹轉型的效果,特別是News Republic業務的發展。
而除了內容戰略這場“攻堅戰”之外,傅盛還有他的“星辰大海”——拿3.3億成立機器人公司,以及把獵豹從一家安全公司、軟件公司發展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以獨立投資的形式做機器人,一是為了降低整個獵豹體系的風險;二是自己反思追求安全感造成的問題。
“還有一個就是我也不年輕了,如果還有一件事兒可以做的話,為什麽不選難的一件事情試一把呢?”傅盛說。
獵豹移動二季度總收入同比增18.1% 海外收入占比達53.6%
獵豹移動公布截至2016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第二季度總收入為10.467億元,同比增長18.1%,高於公司季度收入指引9.75億元至10億元之間,也高於市場預期。
該公司第二季度移動收入同比增長36.7%,達人民幣7.723億元;移動收入占總收入比重為73.8%;海外收入同比增長25.3%,達人民幣5.607億元,海外收入占總收入比重為53.6%,占移動收入比重為72.6%。
截止6月30日,獵豹移動產品在全球範圍內已下載安裝到30.99億臺移動設備上。獵豹移動在移動端的月度活躍用戶規模達6.23億。其中,79.4%的移動月度活躍用戶來自歐、美為主的海外市場。
獵豹移動內容產品目前覆蓋了新聞聚合、短視頻、直播、輕遊戲等幾大板塊。News Republic和Live.me兩款產品本季度成績較為突出,尤其在美國市場。不同於其他中國出海公司先從距離近、文化差異小的東南亞著手,再延伸歐美的路徑;獵豹移動首先攻占處於全球內容高地的美國。

為了加速內容新產品推出,解決全球版權問題,獵豹以5700萬美元收購了News Republic。News Republic的總部位於波爾多和舊金山,是一家全球新聞服務提供商,與全球數千家媒體建立了合作關系,通過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機器學習與智能推薦等手段向全球用戶提供新聞內容。
據了解,News Republic的服務覆蓋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37種不同語言版本。安卓和iOS用戶可以在手機應用商店免費下載使用這款應用。同時,News Republic還預裝在包括三星、HTC和華為等在內的全球發行的智能終端中。
收購完成後,News Republic應用還將作為一款獨立App運營。App Annie 7月的數據顯示:News Republic已排入Google Play美國地區新聞雜誌類排行榜前三名。

獵豹移動近期推出的直播產品Live.me也入圍Google Play美國地區社交類排行榜前五名,並在8月初入圍Apple App Store美國地區社交類排行榜前十名。
輕遊戲方面,《鋼琴塊2》和《滾動的天空》兩款遊戲進入Google Play美國地區遊戲榜前5名。

從財報中可以看出,獵豹通過調整現有產品功能、廣告位,改善銷售策略,特別是直客銷售方案,已經抑制住了移動收入的下降。事實上,獵豹在第二季度的收入增長幅度,高於管理層預期。
在收入組成方面,獵豹移動第二季度的在線廣告及相關業務收入為9.391億元,對比去年同期7.572億元增長24.0%。本季度,移動廣告收入占本板塊收入77.9%,對比去年同期為66.7%。該項收入增長主要依賴於獵豹在全球的移動用戶規模同比增長,全球廣告客戶(包括第三方移動廣告平臺客戶)對公司移動廣告服務需求的增長。該項增長也與公司成功通過遊戲內廣告形式使休閑遊戲商業化有關。
互聯網增值服務業務收入為7960萬元。網絡安全與其他業務收入為2790萬元,對比去年同期1970萬元增長41.5%。該項收入增長主要是由於日本金山貢獻互聯網軟件授權收入增加所致。
財報數據還顯示,獵豹移動第二季度,Non-GAAP營業利潤為2550萬元。Non-GAAP歸屬獵豹移動股東凈虧損為6190萬元。利潤下降是由於內容產品投入,以及本季度公司確認長期投資損失9520萬元所致。
此外,董事會於2016年3月16日批準的為期1年1億美元回購計劃,截至2016年8月18日,公司累計回購2,536,808股獵豹ADS,相當於25,368,080股獵豹普通股。
獵豹移動預計2016年三季度總收入在11.00億元至11.50億元之間,同比增長7%至12%,環比增長5%至10%。
獵豹移動CEO傅盛表示:“我們十分高興獵豹為重振收入和盈利增長而采取的戰略舉措已經初見成效。二季度,收入增長超過預期。我們沒有輕視從一家移動工具產品公司,轉型成為一家移動內容平臺公司所要面臨的挑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