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幅圖看清歐盟國家對制裁俄羅斯的“小算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011

上個月華爾街見聞的文章就提到,外媒獲悉,歐盟和美國已經大體上完成了全面經濟制裁俄羅斯的書面計劃。也就是說,不管俄羅斯政府到底有沒有推動緩解烏克蘭危機的行動,歐美的制裁“大棒”也準備就緒了。 這樣的計劃何時成為現實還不得而知,至少歐盟內部還有各種不同聲音。本來,歐盟也不是個鐵桶陣一樣的聯盟,各成員國為自身利益打自己的“小算盤”也不是秘密。要對俄羅斯施加全面經濟制裁,勢必極大觸動一些國家的利益。 歐洲智庫“開放歐洲”(Openeurope)總結了以下圖表,從中我們既可以看到各歐盟成員國對俄羅斯的貿易額占各自國內GDP的比重,也能看到這些國家在加大制裁俄羅斯的問題上持什麽立場,鷹派代表強硬地支持加大制裁,鴿派自然就是溫和態度了。 如圖所示,我們可以看到歐盟國家整體對俄羅斯的立場稍稍偏鷹派。從-5到+5的評分範圍內,平均分是+0.4,正值得分越高代表立場越強硬。這意味著,歐盟要當機立斷嚴厲制裁還得努力尋求一致。 這幅圖展示一些有趣的現象。最突出的一點是,即使是和俄羅斯貿易關系密切、經貿離不開俄羅斯的歐盟國家,也未必強烈反對加大制裁。比如波蘭和巴爾幹半島國家。 這些國家認為,俄羅斯就是烏克蘭東部局勢動蕩的元兇,他們旗幟鮮明地站在烏克蘭一邊,是推動制裁俄羅斯的力量。 開放歐洲認為,這些國家的強硬態度應該和經濟無關,可能來自歷史原因,出於對自身安全的擔憂。 拋開經貿因素不談,其他一些歐盟國家就沒那麽強硬,至少從地理角度出發,他們更有可能受到對邊境安全的擔憂影響,認為進一步制裁可能導致全歐洲的政治和金融形勢更不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德國的態度變得更強硬。本周初,德國總理默克爾說:“在制裁俄羅斯方面,我們已經達到了二級,不排除可能不得不走得更遠。” 這里的走得更遠是暗示可能達到“三級制裁”。所謂三級制裁是指對能源、金融和國防三大俄羅斯關鍵領域禁運。 此前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及,歐洲外交官員向英國《金融時報》透露,默克爾是決定歐盟對俄制裁警戒線的關鍵人物,此前兩次警戒線——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破壞烏5月總統大選順利進行就是默克爾的意思。 6月中上旬那幾周,因為德國國內業界展開密集遊說,默克爾的態度緩和。但從月底開始,默克爾的言論又顯示出,已經準備對俄羅斯采取更強硬的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56

馬航客機被擊落引爆新一輪對俄制裁 歐盟或下周宣布大力度措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249

馬來西亞航空(馬航)MH12客機在俄烏邊境戰亂地區被導彈擊落,歐盟國家歸咎於俄羅斯政府支持烏克蘭反政府武裝,正醞釀大範圍擴大對俄制裁,最早下周公布決定。分析人士根據美國總統奧巴馬新近講話預計,西方國家很可能對俄私人領域展開新一輪制裁。 本周三,歐盟已決定推出迄今為止最大範圍的對俄制裁,同意中止對俄投資的貸款,並在本月底以前明確制裁哪些與普京關系密切的俄羅斯寡頭。這次馬航空難促使歐盟對更多的俄羅斯相關個人與組織施加制裁,其打擊範圍前所未有。 下周二布魯塞爾將召開歐盟外長會議。一些西方國家外交官將馬航空難稱為改變局勢的關鍵事件。但歐盟未來制裁還取決於28個成員國怎樣達成一致。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曾提到,和美國相比,歐盟至今對俄經濟制裁力度不大,因為一些依賴俄羅斯能源的南歐和東歐國家反對采取更嚴厲的制裁。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認為,或許最重要的是德國的反應。德國政府官員已表示,馬航客機遇襲的災難可能預示著烏克蘭危機出現轉折點。 德國總理默克爾昨日呼籲,在進一步擴大對俄制裁以前,給予更多時間調查馬航空難。但她也說:“這是一個平臺,讓我們有了在新一級(制裁)上操作的大量空間。” 本周三的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國內官員透露,英國首相卡梅倫將敦促其他歐盟領導人支持對俄全面經濟制裁,即“三級制裁”。 上月華爾街見聞文章曾解釋,所謂三級制裁是指對能源、金融和國防三大俄羅斯關鍵領域禁運。《金融時報》當時就從歐洲外交官員處獲悉,歐盟和美國花了數周時間合作制定三級制裁的計劃,其技術性工作已大致完成。 上月底,德國總理默克爾也發出俄羅斯可能面臨更嚴厲制裁的警告。她說,制裁可以讓形勢回到正軌,如果除了制裁沒有別的方法起到這樣的幫助,那這次會是“三級制裁”。 當地時間昨天,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發表講話稱,美國有能力讓俄羅斯為制裁付出更大的代價,如果俄羅斯始終支持烏克蘭的反政府分裂勢力,“我們就會那麽做。” 本周三,在歐盟決定擴大最大範圍制裁的當天,美國政府宣布,制裁俄羅斯大型銀行、能源和國防企業。三大對俄羅斯經濟至關重要的領域成為美國新一輪打擊目標,俄羅斯最大石油生產商Rosneft、第三大貸款機構Gazprombank,AK-47突擊步槍的制造商Kalashnikov Concern等八家國防企業均榜上有名。 美國政府的一名行政官員當時還向彭博等媒體透露,如形勢確定可行,美方可能進一步擴大制裁。 國際金融協會(IIF)高級經濟學家Lubomir Mitov指出,西方國家已經在準備制裁俄羅斯的私人部門。他說: 在制裁的形勢下,任何一家西方的大貸款機構都幾乎不可能願意(向俄羅斯)提供融資。新一輪制裁的可能性非常高。 咨詢機構 Eurasia Group的分析師Alexander Kliment在報告中預計,如果最終查明烏克蘭分裂勢力要為馬航空難負責,“可能此後就會加大制裁,對戰也會升級。” 而且,意大利等一些歐洲國家之前顧慮制裁俄羅斯會影響依然脆弱的歐洲經濟複蘇,所以對制裁的態度較溫和,馬航空難的慘劇可能讓這些國家不便堅持溫和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795

俄羅斯不配合調查,憤怒的荷蘭人要求歐盟重新審視對俄關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297

(蘭首相馬克·呂特接受記者提問) 面對越來越多證據表明親俄武裝擊落馬航MH17航班,同時正阻撓調查人員進入現場,荷蘭和英國呼籲歐盟重新審視與俄羅斯的關系。 周六荷蘭首相馬克·呂特和英國首相卡梅倫發布聲明稱,俄羅斯總統普京需要“積極參與國際社會行動,並對分裂分子施加影響保證調查人員能夠進入墜機現場。” 荷蘭和英國還籲歐盟應該考慮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制裁。兩國首相稱歐盟需要“在有越來越多證據表明親俄分子擊落馬航航班後,重新考慮與歐盟的關系。” 周五奧巴馬發表講話,稱有證據顯示親俄分子控制區域發射的地對空導彈擊落了馬航飛機。 烏克蘭方面稱,墜機事故現場親俄武裝阻撓烏克蘭政府專家收集墜機證據,並威脅扣押調查專家。 烏克蘭政府稱:“這些恐怖分子在俄羅斯的幫助下,試圖毀滅事故現場的證據。” 有十數名歐安組織調查人員稱,他們發現通往事故現場的主要道路被一輛分裂分子放置的大巴截斷。 荷蘭外長Frans Timmermans說,當聽聞298名墜機現場遺體沒有得到“恰當處置後”,他的反應是“暴怒”。 Frans Timmermans說,除非那些為災難元兇,那些元兇幕後支持者被繩之以法,荷蘭政府永遠不會罷休。 迫於國際社會的壓力,周六俄羅斯罕見的承諾將對烏克蘭東部分子施加影響,要求叛軍通過政治手段解決分歧。觀察家認為這意味普京朝與國際社會和解前進了一小步。 美國總統奧巴馬周五稱,擊落馬航飛機的導彈來自親俄分裂分子控制地區,俄羅斯訓練這些武裝人員如何使用地對空導彈。 烏克蘭政府出示照片顯示親俄武裝使用了山毛櫸(bulk)地對空導彈。照片顯示一枚尾部帶有黑煙的導彈射向天空。烏克蘭情報部門稱這就是擊落馬航航班的導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97

歧見難平 歐盟未能就擴大制裁俄羅斯達成一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762

因成員國嚴重分歧,昨天的歐盟外長會議未能就對俄羅斯施加新一輪制裁達成一致。此前歐美將馬航MH17客機墜毀歸咎於俄羅斯,認為源於俄方向親俄的烏克蘭分裂勢力提供導彈。 以英國為首的強硬派歐盟國家和以法國為首的反對擴大對俄制裁的國家相互妥協。強硬派的讓步是,歐盟外長呼籲歐盟領導者制定大範圍制裁措施,但僅限於日後俄羅斯未能配合西方時采用。 知情的外交官向彭博等外媒透露,反對派的讓步是,如俄羅斯政府不推進馬航墜機調查,歐盟委員會可以史上首次考慮更大範圍的經濟制裁措施,包括禁止俄方進入歐洲的資本市場、限制俄方獲得軍事和其他方面的“敏感技術”。 昨日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英國和東歐與南歐國家支持對俄羅斯采取全面經濟制裁,即“三級制裁”——對能源、金融和國防三大俄羅斯關鍵領域禁運。 但法國擔心向俄羅斯出售Mistral級軍艦的12億歐元合同泡湯,主張僅制裁俄個人和企業,不要擴大到所有經濟領域。 咨詢機構 Eurasia Group的歐洲分析負責人Mujtaba Rahman認為,不能因為歐盟內部有分歧就認為,目前歐盟缺少實際行動。他說: 歐洲的制裁政策已經變得更鷹派,考慮到這種沖突仍在升級,歐盟對俄羅斯的經濟領域制裁可能今年晚些時候出現。 同在昨天,據美聯社報道,美國情報高官透露,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俄羅斯政府與馬航客機墜毀有直接聯系,但俄方一直在支援烏東部分裂勢力武器,制造了墜機的條件,要為此負責。 上述官員稱,客機可能被俄羅斯支援烏東部分裂勢力的SA-11地對空導彈擊落,但美方不知道誰發射了導彈,不知道是否有任何俄羅斯炮手在導彈發射現場。 美國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Ben Rhodes昨天向CNN表示,美國還在致力於判斷導彈發射與俄羅斯有沒有“直接關系”, “我們的確認為,普京總統和俄羅斯政府向分裂勢力提供支援、提供武器、提供訓練,並造成了烏克蘭東部整體不穩定的環境。他們要為此負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35

兩張圖系列:對俄制裁隔靴搔癢 歐盟怕什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919

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已經是第三輪了,但迄今為止,歐盟對俄制裁每次都是隔靴搔癢,這是為什麽呢?(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一些歐盟成員國忌憚對俄開展擊中要害的制裁是有理由的:英國是俄羅斯各路資金飛奔而去的目的地,而法國則忙著向俄羅斯出售軍艦。 更重要的是,加強對俄深度制裁需要所有28個成員國一致同意。但截止到目前,28個簽名仍未集齊。 圖:歐盟成員國在對俄進一步制裁問題上的立場(淡黃色代表支持,橙色代表反對,藍色代表尚未決定) 另一個關鍵因素是: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性。這也是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一直提及的。部分高度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歐盟國家投反對票完全可以理解,但令人意外的是,一些不怎麽依賴俄羅斯能源的歐盟成員國居然也反對進一步制裁。 然而,考慮到俄羅斯供應著歐洲市場30%的天然氣,因此,在針對俄羅斯開展實質性制裁這一議題上,歐盟將不太可能形成統一意見。歐盟國家顯然也早就意識到了俄羅斯能源可能遭遇國際威脅,一些國家多年來一直努力減少俄羅斯天然氣供應。 正因如此,俄羅斯總統普京才能夠以時軟時硬的態度與西方國家周旋良久。 圖:歐盟進口俄羅斯天然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58

俄羅斯食品進口禁令逞威:芬蘭最大乳品廠商裁員、西班牙捷克求助歐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532

上周俄羅斯宣布針對歐美制裁的反擊措施,包括一年內禁止從美國和歐盟進口果蔬、肉類、乳制品。面對重要農業貿易夥伴俄羅斯的進口限制,歐盟多個成員國被迫尋求自保,或是向歐盟機構求助或是企業被迫裁員。同時,歐盟也要拉攏俄羅斯進口食品的主要替代源國家,結成統一戰線。

據俄羅斯媒體“今日俄羅斯”報道,西班牙農業部長Isabel Garcia Tejerina說,因為俄羅斯的進口限制,她領導的部門要在當地時間本周四與歐盟委員會舉行會談。

西班牙政府預計,俄方食品進口禁令對西班牙造成的農業損失達3.37億美元,約相當於西班牙出口規模的1.8%。西班牙反對黨社會黨則是預計,損失將高達5.81億美元。

西班牙小農場主協會(UPA)秘書長 Lorenzo Ramos稱,由於俄羅斯與歐盟的許多政治問題導致了這樣的禁令,有必要對西班牙農場主做出賠償,至少賠款要足以彌補生產的成本。

UPA統計,去年西班牙向俄羅斯出口了3.7萬噸西紅柿、3.5萬噸桃和3.3萬噸橙。

據俄羅斯財經日報Vedomosti報道,芬蘭最大的乳制品生產商Valio旗下生產對俄出口食品的工廠和倉庫被迫裁員。該公司聲明稱:

在充分說明情況後,一些員工(初步預計800人)要離職,部分雇員的臨時用工合同將不再續約。

據德國之聲報道,波蘭的農業部長Marek Sawicki接受電視采訪,宣布波蘭將采取行動反擊俄羅斯的進口禁令。他說:

我們認為,俄羅斯的禁令既針對波蘭又針對歐盟,違反了國際法。

Sawicki預計,因俄方禁止進口波蘭產的水果和蔬菜,波蘭將蒙受的損失相當於波蘭0.6%的GDP。

另外,捷克也在向歐盟求援,希望彌補國內農業損失。

華爾街見聞文章此前提到,俄羅斯目前是歐洲水果和蔬菜最大的進口國,美國家禽的第二大進口國。俄方的禁令將使歐美失去巨大的市場。

為彌補禁令造成的供應缺口,俄羅斯政府計劃向非西方國家進口食品。中國和拉美等發展中國家有望擴大出口。

拉美多國和貿易組織都表示,俄羅斯的上述禁令可能給己方帶來豐厚的利潤。巴西立即最新授權約90家肉類生產廠開始向俄羅斯出口雞肉、豬肉和牛肉。巴西高官稱玉米和大豆出口量有望增加。智利則是歐美魚類被禁的主要受益者。

歐盟高官透露,歐盟計劃與巴西和等拉美國家會談,說服他們不要向俄羅斯出口農產品。若拉美配合,俄羅斯就將無法找到歐美食品的替代供應源。

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上述禁令的受益者。

昨日華爾街見聞援引俄羅斯媒體報道稱,中國將向俄羅斯直接出口果蔬,寶榮公司計劃在黑龍江省東寧縣設專門物流中心,另一家公司也計劃在年底前設類似的跨境貿易區。分析人士預計中俄不會使用美元結算。

俄羅斯, 制裁, 歐盟, 食品,美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36

烏克蘭局勢緊張,歐盟警告俄羅斯勿輕舉妄動招致更嚴厲制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035

就在周五烏克蘭政府宣布擊毀俄羅斯跨境軍車之後,歐盟外長會議發布聲明警告俄羅斯總統普京,稱它們已經做好準備,如果烏克蘭沖突繼續升級,將擴大對俄羅斯的制裁。

歐盟外長的聲明表示:

“烏克蘭東部地區的危機正在惡化中,對平民造成了人道主義沖擊”,會議要求俄羅斯停止包括向親俄羅斯分離主義分子提供武器在內“任何形式的邊境敵對行動”,並從邊境地區撤離。

烏克蘭緊張局勢加劇可能施壓歐盟擴大對俄制裁。目前歐盟、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挪威已對俄羅斯幾乎所有領域實施了制裁。

一位歐盟官員向WSJ表示一些外長在會議上推動進一步擴大制裁。

英國首相卡梅倫的辦公室周五發表聲明稱,首相在與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的電話中對相關報道表達了“嚴重關切”。英國還緊急召見俄羅斯大使要求對事態進行解釋。

荷蘭外交部長弗朗斯-蒂莫爾曼斯(Frans Timmermans)在布魯塞爾接受訪問時說,“俄羅斯似乎還沒有改變他們在烏克蘭的策略,仍在繼續於烏克蘭東部制造不穩定。”他說,如果俄羅斯向烏克蘭派遣車隊並遭到攻擊,“只是證明俄羅斯還在繼續造成局勢的不穩定,這至少對事態發展是沒有幫助的”。

周五早些時候,歐盟外交部長會議曾警告俄羅斯,不得使用人道主義行動作為掩護,向烏克蘭派遣軍隊,並對俄羅斯政府一再拒絕為沖突降溫的呼籲表示了無可奈何。

雖然歐盟在7月的時候將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擴展至金融和先進技術領域,但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在本周早些時候提出的縮小制裁範圍的呼籲還是凸顯了歐盟內部存在的分歧可能造成對俄羅斯進一步施壓的困難之處。

歐盟各國政府在周五的聯合聲明中說,因為俄羅斯吞並克里米亞,以及造成烏克蘭的不穩定而對此實施制裁的理由“依然成立”,“有鑒於當地形勢的演變,歐盟隨時準備考慮采取進一步措施”。

意大利外交部長在會議之後說,“如果後續報告確認了事態發展,這將是對於國際法明確而且嚴重的違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68

面對俄羅斯食品進口禁令 歐盟宣布緊急補貼計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728

俄羅斯禁止進口歐洲食品很可能是兩敗俱傷的結果。俄羅斯人很可能要面對新鮮瓜果短缺的冬季,而已經停滯的歐洲經濟則雪上加霜。

歐盟委員會宣布對緊急撥款1.25億歐元,彌補因俄羅斯制裁蒙受損失的蔬菜、水果種植戶。其中包括番茄、辣椒、黃瓜、葡萄等大量種植戶。

馬航航班在烏克蘭東部被擊落墜毀後,歐盟和美國加強對對俄制裁,俄羅斯則用食品進口禁令作為“反制裁手段”。

周一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訪問拉脫維亞時說,歐盟現在絕不能動搖制裁,以顯示“歐盟制裁決心的嚴肅性。”

上周,歐盟委員會已經宣布對桃子和油桃種植商提供相當於他們作物價值10%的補貼,而新的救助資金擴大了援助範圍,擴大到了更多的種植戶。

但是這些救助依然難以補償損失。去年俄羅斯從被列入制裁對象的國家中總共進口了172億美元的食品,其中被列入制裁類別蔬菜和水果價值92億美元。

俄羅斯真能自給自足?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周一說,他並不認為制裁會推高俄羅斯國內的食品通脹。反而可能會促進俄羅斯國內糧食生產水平提高。

他說:“俄羅斯必須自己養活自己。我們不但能養活自己,還要能供應其他市場。”

但實際的情況是,盡管俄羅斯人均可耕地面積位居全球前列,但是40%的食品供應依賴進口。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稱,俄羅斯多地食品漲價,雞腿價格暴漲60%,濱海邊疆區(Primorye)和庫頁島在內的俄羅斯遠東地區漲幅更大。

俄羅斯農業落後的根源在於蘇聯時期。當時蘇維埃政權以自給自足為榮,但代價是糧食產量低消費者可供選擇較少。

1991年代蘇聯崩潰,俄羅斯擁抱資本主義。但是寡頭們註意力在貿易、礦產、金融業等可以迅速致富的行業。國營農場體系崩潰導致大量農民流失。俄羅斯耕地面積已經從蘇聯時期的超過9000萬英畝,下降到僅有7300萬英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46

歐盟制裁俄羅斯 先設補償基金吧

2014-08-18  TCW
 
 

 

七月底,歐盟(European Union)終於通過對俄羅斯實施三級制裁(third-level sanctions),以期遏止俄繼續施暴烏克蘭。回顧這段歷程,歐洲達成最後這一步共識,一如往常一樣,得經歷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主要原因是,在此期間有個關鍵議題常伴左右:儘管制裁符合所有成員國的共同目的,但實施制裁的成本卻是由個別成員國承擔;此外,制裁成本是實實在在、看得見也摸得著的損失,那些依賴出口產品至俄國的企業將受到衝擊。

由此看來,當許多成員國更關心制裁行動對自身經濟將可能造成何等潛在影響,而不是遠大的總體外交政策目標,亦即向俄羅斯證明,一旦它無視國際法和規範,將造成不堪設想的嚴重後果,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正因如此,格羅斯建議,歐盟應該成立一個共同基金,當作對俄國外交政策立場的一部分,以補償制裁行動所導致的經濟成本。

因為,這個共同基金不僅可以視為歐盟內部團結的有力標誌,同時也能提供一個理想機會,讓所有成員國深思制裁成本的性質。

對制裁成本有誤解:並非出口減少,就是損失

就經濟學家所見的關鍵點之一是,從本質上來看,出口銷售的損失稱不上成本。打個比方說,如果某家生產一般消費品的公司,好比食品公司或汽車公司,銷售俄國的數量比起以前有所下降,並不一定要把這個落差記為損失。畢竟,如果產品可以行銷到全球市場,照道理說,某一地市場的損失應該可以從另一地市場銷售增加獲得彌補。

事實上,俄羅斯從歐盟進口的商品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就是屬於這些一般消費品,它們根本不會受到制裁行動影響。因此,近期有些報告舉統計數字宣稱,制裁行動即是意味著高昂成本。

去年歐盟對俄羅斯出口高達一千二百億歐元(約合新台幣四兆八千七百億元),並且貢獻成千上萬個工作職缺,這些成果將毀於制裁行動,這類說法或許具有相當高的誤導性。

事實上,唯獨當某一家企業專門生產只能在俄羅斯販售的特定商品,並且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無法適用於其他商品生產的專業化勞動力和資本時,經濟損失才會真正產生。德國正是如此:舉世聞名的德國中、小企業往往生產高度專業化的商品;但它同時也以高靈活度和適應力強而驕傲。因此,或許有的企業需要補償,但時間非常有限。

補償內容形式多樣:員工培訓、融資貸款皆可

想要制定獲得歐盟「制裁補償基金」的客觀標準並不難。如果企業在制裁所覆蓋的領域經營,並且受影響產品的特殊性質決定了很難在其他地方出售,那麼它有資格獲得補償。

一個補償資格的定量考察指標可以是:過去三年來,某家企業對俄國銷售額至少佔總銷售額的四分之一,同時,對俄國銷售額今年以來的下降程度超過一定百分比。

而補償的形式則可以是員工再培訓計畫,或許還可以包括針對專業化機器設備的再融資貸款。

然而,至少有兩個產業不需要補償:能源和金融。

原因為何?

俄受限合約和制度:歐洲能源、金融不受威脅

首先,對歐洲進口俄羅斯能源的威脅可以忽略不計。如果俄羅斯要求提高石油價格,歐洲只要轉向全球其他賣家採購就行了;同理,俄國有天然氣獨佔企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若想藉機提高對歐洲客戶的報價,也有難度,因為非得打破現有合同才行。

此外,歐洲是俄羅斯很大一部分天然氣出口的唯一客戶,至少在短期這部分天然氣仍必須經由現存的管線輸送。因此,能源產業所具備的補償資格與需要其實相當低微。只有高度專業化的設備製造商,像是在西伯利亞這種惡劣天候環境條件下的勘探設備,有必要求助於補償基金。

再者,歐洲金融產業的補償必要性甚至比能源產業還要小。目前受到制裁約束的中期和長期融資只佔歐洲整體銀行業務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此外,隨著俄羅斯政治制度變得日益高壓、司法制度變得日益專斷,俄羅斯富人將會比現在更想遠走海外,為他們的財富和家庭建立安全港。就此而言,倫敦等金融中心所提供的自由和法治將更加有吸引力。

可倣傚八年前做法:克服成員對制裁規格的抗拒

二○○六年,歐盟成立「全球化調整基金」(Globalization Adjustment Fund),用意在於補償因進口增加而深受衝擊的產業。儘管這個基金一開始只獲得五億歐元預算,僅佔歐盟年度總預算約一千億歐元的九牛一毛,但是,單就成立基金這一舉動就是明確釋放出一道重要信號,表明歐盟準備補償因為共同政策而蒙受損失的產業。

今天,歐盟需要同樣的政治信號,克服它的成員國抵制推進共同外交政策的決定,況且,它所需要的總金額,相對於歐盟總預算來說,可能也將是九牛一毛而已。

小檔案_格羅斯歐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法國總理與財政部長經濟顧問《國際經濟》、《國際金融》期刊編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05

俄羅斯關閉四家麥當勞 取消部分歐盟產品進口限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789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20日簽署命令,撤銷部分對西方國家產品的進口限制。(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新華社,俄羅斯聯邦政府20日發布消息說,根據農業部門對商品市場的分析,並考慮到進口替代能力和部分群體利益,決定對本月7日出臺的進口禁令清單進行調整。

不過,仍有跡象表明,俄羅斯總統普京仍持強硬的反制裁立場。英國《衛報》報道稱,周三,莫斯科四家麥當勞餐廳被暫停關閉,俄羅斯方面給出的理由是衛生條件不合格、能量及營養價值等數據不達標。此舉被社會輿論評論說是俄總統普京對歐美制裁的針鋒相對的報複。

這其中就包括蘇聯解體後不久在俄羅斯開業的首家麥當勞餐廳,它還曾被形容為全球最繁忙的分店之一。麥當勞在俄羅斯境內有438家分店。據麥當勞2013年的數據,俄羅斯是該集團除北美地區以外的七大主要市場之一。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俄羅斯消費者監管部門表示,將對上述餐廳進行進一步檢查。

根據最新清單,馬鈴薯種子、洋蔥種子、營養劑、濃縮蛋白、食物纖維補充劑、無乳糖乳品,以及鮭魚和鱒魚魚苗被從進口禁令清單中剔除。

本周早些時候,一群俄羅斯人下午向政府提交了一份請願書,他們要求將一些“用於特殊膳食目的”的產品從進口黑名單中剔除,其中涉及乳糖或無谷蛋白。乳糖和無谷蛋白“在俄羅斯沒有替代品,而且對兒童和腹腔炎患者是唯一的無乳糖和無谷蛋白營養品。”

為回應美歐對俄進行的經濟制裁,俄政府8月7日公布食品進口禁令清單,對原產於美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挪威的肉類、奶制品、果蔬等暫時停止進口。

歐盟此前估計,俄食品消費對外依存度高達35%,食品禁令將在今年內對俄羅斯經濟造成230億歐元的損失。

華爾街見聞網站昨日提及,俄羅斯一位地方農業部門官員Kommersant說,庫頁島奶酪價格已經漲了10%,肉類漲了15%。雞腿價格漲幅更為驚人,高達60%。

由於進口貨源收窄,俄羅斯境內食品供應量縮減,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食物價格也在上漲。濱海邊疆區從中國進口的蘋果價格漲了三分之一,肉類漲了26%,魚類漲了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