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歐盟制裁俄羅斯 先設補償基金吧

2014-08-18  TCW
 
 

 

七月底,歐盟(European Union)終於通過對俄羅斯實施三級制裁(third-level sanctions),以期遏止俄繼續施暴烏克蘭。回顧這段歷程,歐洲達成最後這一步共識,一如往常一樣,得經歷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主要原因是,在此期間有個關鍵議題常伴左右:儘管制裁符合所有成員國的共同目的,但實施制裁的成本卻是由個別成員國承擔;此外,制裁成本是實實在在、看得見也摸得著的損失,那些依賴出口產品至俄國的企業將受到衝擊。

由此看來,當許多成員國更關心制裁行動對自身經濟將可能造成何等潛在影響,而不是遠大的總體外交政策目標,亦即向俄羅斯證明,一旦它無視國際法和規範,將造成不堪設想的嚴重後果,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正因如此,格羅斯建議,歐盟應該成立一個共同基金,當作對俄國外交政策立場的一部分,以補償制裁行動所導致的經濟成本。

因為,這個共同基金不僅可以視為歐盟內部團結的有力標誌,同時也能提供一個理想機會,讓所有成員國深思制裁成本的性質。

對制裁成本有誤解:並非出口減少,就是損失

就經濟學家所見的關鍵點之一是,從本質上來看,出口銷售的損失稱不上成本。打個比方說,如果某家生產一般消費品的公司,好比食品公司或汽車公司,銷售俄國的數量比起以前有所下降,並不一定要把這個落差記為損失。畢竟,如果產品可以行銷到全球市場,照道理說,某一地市場的損失應該可以從另一地市場銷售增加獲得彌補。

事實上,俄羅斯從歐盟進口的商品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就是屬於這些一般消費品,它們根本不會受到制裁行動影響。因此,近期有些報告舉統計數字宣稱,制裁行動即是意味著高昂成本。

去年歐盟對俄羅斯出口高達一千二百億歐元(約合新台幣四兆八千七百億元),並且貢獻成千上萬個工作職缺,這些成果將毀於制裁行動,這類說法或許具有相當高的誤導性。

事實上,唯獨當某一家企業專門生產只能在俄羅斯販售的特定商品,並且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無法適用於其他商品生產的專業化勞動力和資本時,經濟損失才會真正產生。德國正是如此:舉世聞名的德國中、小企業往往生產高度專業化的商品;但它同時也以高靈活度和適應力強而驕傲。因此,或許有的企業需要補償,但時間非常有限。

補償內容形式多樣:員工培訓、融資貸款皆可

想要制定獲得歐盟「制裁補償基金」的客觀標準並不難。如果企業在制裁所覆蓋的領域經營,並且受影響產品的特殊性質決定了很難在其他地方出售,那麼它有資格獲得補償。

一個補償資格的定量考察指標可以是:過去三年來,某家企業對俄國銷售額至少佔總銷售額的四分之一,同時,對俄國銷售額今年以來的下降程度超過一定百分比。

而補償的形式則可以是員工再培訓計畫,或許還可以包括針對專業化機器設備的再融資貸款。

然而,至少有兩個產業不需要補償:能源和金融。

原因為何?

俄受限合約和制度:歐洲能源、金融不受威脅

首先,對歐洲進口俄羅斯能源的威脅可以忽略不計。如果俄羅斯要求提高石油價格,歐洲只要轉向全球其他賣家採購就行了;同理,俄國有天然氣獨佔企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若想藉機提高對歐洲客戶的報價,也有難度,因為非得打破現有合同才行。

此外,歐洲是俄羅斯很大一部分天然氣出口的唯一客戶,至少在短期這部分天然氣仍必須經由現存的管線輸送。因此,能源產業所具備的補償資格與需要其實相當低微。只有高度專業化的設備製造商,像是在西伯利亞這種惡劣天候環境條件下的勘探設備,有必要求助於補償基金。

再者,歐洲金融產業的補償必要性甚至比能源產業還要小。目前受到制裁約束的中期和長期融資只佔歐洲整體銀行業務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此外,隨著俄羅斯政治制度變得日益高壓、司法制度變得日益專斷,俄羅斯富人將會比現在更想遠走海外,為他們的財富和家庭建立安全港。就此而言,倫敦等金融中心所提供的自由和法治將更加有吸引力。

可倣傚八年前做法:克服成員對制裁規格的抗拒

二○○六年,歐盟成立「全球化調整基金」(Globalization Adjustment Fund),用意在於補償因進口增加而深受衝擊的產業。儘管這個基金一開始只獲得五億歐元預算,僅佔歐盟年度總預算約一千億歐元的九牛一毛,但是,單就成立基金這一舉動就是明確釋放出一道重要信號,表明歐盟準備補償因為共同政策而蒙受損失的產業。

今天,歐盟需要同樣的政治信號,克服它的成員國抵制推進共同外交政策的決定,況且,它所需要的總金額,相對於歐盟總預算來說,可能也將是九牛一毛而已。

小檔案_格羅斯歐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法國總理與財政部長經濟顧問《國際經濟》、《國際金融》期刊編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