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為什麼要進入電商?
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老闆太厲害了,他的戰略眼光好,很早就開始佈局;一種是被逼的,沒辦法,線下庫存太大了,就上了。
唐獅就是第二種,線下庫存壓力很大,倉庫壓貨一大堆,抱著把淘寶當作下水道的想法。老闆要求也不高,每天一兩萬元十幾萬元就不錯了。
不過,2010年8月26日,淘寶秋裝有一次大促,單天突破了100萬元(那個時候淘寶單天最高銷量也就六七十萬元),董事長也傻掉了,買蛋糕、香檳給電商團隊慶祝,線下也做不到單天100萬元,覺得真是個奇蹟。
那時候就是規模導向,人員資金都大力投入。2010年的雙十一,超過了1千萬元,2011年超過了2千萬元。
不過這幾天我們一直在算賬,覺得規模化階段應該結束了,老闆也覺得應該結束了。老闆的想法很簡單,當你的庫存處理得差不多了以後,他回過來要給你算錢算效益,虧得一塌糊塗,肯定不行,那就要尋找盈利模式,把你存在的價值找出來。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第二個階段,2012到2013年,我們在找盈利模式。經過前兩年的發展,我給大家一個建議,儘量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去沖規模,要不然後面去調整會非常困難,而且決心更難下,為什麼呢?
第一個階段我們做大了,第二個階段我們要有做小的心理準備。要做盈利,規模就不一定還能保持這個量。我們簡單算一下銷售、毛利率、費用率、產銷率,這些都是很基本的指標,我們前幾年特別注重銷售,後面的指標沒有仔細算,結果今年我們一算,居然虧了。
我們一個月的銷售在2000萬元,含稅的。費用可能是700萬元,毛利率可能在40%,那就是800萬元,800萬元除以1.7,去稅後,也就600多萬元,減700萬元,還是負數!
其實這不奇怪,只是大家沒有算而已。我跟財務主管講,你給我看的報表沒有任何意義。因為財務上做出來是很好的,按我剛才的邏輯計算,我們只有五六百萬元的利潤,但是,財務主管給我算出來可能有1500萬元,這是可以做出來的。
所以我們董事長前幾個月很開心,這個月200萬元淨利潤,等到7月份怎麼虧200萬元?因為我剛才的算法就是從經營層面去看的,這個是財務上遲早會體現出來的。
除了利潤這個概念,還有一個更大的概念是現金流的問題,比利潤率還要難。
現金流我們一算,可能我們每年要欠供應商1000萬元或者1200萬元。為什麼呢?我的營收不夠支付我的費用和貨款,那我這電商做得真是只剩下好看了。當然,你可以用銀行的錢、別人的錢來賺錢,但是,沒有融資你能活下去嗎?我們背靠博洋集團,有資本還可以,但是,沒有傳統企業的靠山呢?
所以,第二階段,我們必須思考盈利模式了。
2013年銷售增長點在什麼地方?不能像以前2009年是2000萬元,2010年是7000萬元,2011年是2億元,今年估計是不到3億元,明年增長30%到40%就差不多了,也可以說上不去了。以後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現在的模式能夠保持30%左右的增長我覺得也是靠譜的,不可能翻番。
這還不夠盈利模式的達成。我們現在還在做一個事情,毛利率能不能提升一點?去年我們的毛利率是31%,今年已經上升到40%左右了,但是可以告訴大家,我們公司42%的毛利率,84%的產銷率,這兩個數字按現在的規模來看,現金流剛好是零,就是剛好我進來的錢全付掉,玩一玩就結束了,老闆是拿不到錢的。
還有一個數據:費用率。
為什麼我要說規模擴張不要太快,因為費用的增長也是非常快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2011年雙十一過後,大家都跑去倉庫搞配送了,其他服務沒跟上,帶來很多投訴,天貓上分數跌得一塌糊塗,所以,人員配備要齊整,否則他的工作不能保證,服務不能保證,所以這種訂單量不均衡所帶來的人員成本怎麼測算?其實很難。
現在我們倉庫有100多號人,1.7萬平方米。以前以做大倉庫為樂,現在以做小倉庫為目標;以前有朋友來了,說你看倉庫1.7萬平方米,現在完全不敢說。
另外一個就是產銷率的問題,包括線下,包括供應鏈整合的問題,這是日後的核心。假設我們明年做3個億,全部投新貨,沒有庫存,怎麼投?冬裝佔40%,那就是1個億,突然哪天淘寶跟你說雙十一你做不了,那我就去跳樓了。
其實今年我們已經遇到了。去年我們做到2個億,也沒有考慮到今年增長可能會放緩,以後增長不可能這麼快了,今年我們還是按新貨投產,春夏全投下去,結果發現預期增長了一半,貨就多了一半。如果是個人公司的話,供應商已經全坐在辦公室門口在等著討債了,因為貨款付不出。
所以,我建議,一開始做不到快速反應的,可以採取折中模式,比如說我們抓一頭利益,50%投下去,對於我們來說沒有任何風險和壓力,另外50%等到明年冬天的時候再去投,相當於期貨分批投,也是一種解決方法。
最好的當然是像有些淘品牌產銷率可以控制在90%以上,他們自己控制了一些工廠,而且是從小做大的。當我是從100萬元、200萬元、300萬元起步,工廠和我一起成長起來的時候,配合起來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突然要找一個為1個億的冬裝規模做供應鏈的工廠的時候,可能中國都找不到這種類型的,很難整,因為他們做不了,整合起來就非常難。
所以我們在2012年和2013年在尋找盈利模式,其實我們在尋找我們這個團隊能不能繼續幹下去,看上去還不錯,但是就是雞肋了,沒有價值,我必須把這個價值創造出來,要不然就掛掉了。
別被京東淘寶帶溝裡去了
第三個階段是構建核心競爭力。
我們現在關注兩個點:
一個是用戶的分類管理以及營銷。
大家可能老是會提到CRM,會員體系,在我的理解,會員體系只是用戶分類管理與營銷裡的一個環節、一個工具而已。我們現在在做的一個事情,就是必須構建一個系統,可以把每天到你的店舖來的所有用戶分進這個系統,而且有相對應不同的營銷策略去影響它。
天貓店每天有多少新客進來,有多少老客回來,一週內,新客的重複購買率是怎麼樣的,老客的重複購買率是怎麼樣的……很多店舖現在還沒有一個管理標準,全按大家對自己的用戶分類進行管理,自己按照自己的邏輯去定義,這就很不好。
大家一定要做到,每天到店內的所有顧客,必須給他分到一個分類裡面,而後才針對性地做營銷活動。不一定是促銷活動,至少要分進去,有一部分重要的,要有營銷活動。
為什麼有些淘品牌上個新品,搞個內部促銷就爆掉了?就是慢慢養成了這種管理顧客的習慣,有些大店上個新品都沒動靜,這都是背後運營力的對比。
二是搜索,有沒有決心去做搜索。
QQ商城和QQ網購有什麼差別,為什麼不做QQ商城?QQ商城的70%到80%的流量全部被固化到活動上了,只有10%到20%的流量是在搜索裡面,那這個網站就完蛋了。QQ網購把70%到80%的流量固化到搜索裡面,這個網站才有價值。
為什麼?
因為搜索代表了客戶對你的記憶力,也代表了主動性,這種流量價值才更高。
搜索的專業化團隊建設非常非常重要,而且以後每個品類按照生命週期去搶,在搜索旺季來臨之前把最好的位置佔住了。
怎麼佔呢?
我們在天貓商城就有個優勢。舉個例子,天貓商城前三位的豆腐塊只要佔住了,就在所有搜索裡面都佔前三位,但是在天貓商城裡,做搜索的競爭不強,不像在淘寶網裡的搜索競爭這麼激烈,所以說這兩塊是我們在2014、2015年完全要形成體系的。現在我們在嘗試,也請了一些專業的人士給我們在做一些培訓。
這個東西真的非常重要。以前精力都放在淘寶搞活動了,明天搞活動,後天搞活動,天天配合他們,去年基本上淘寶一個禮拜一次活動,現在我一個月也不去一次了。
自己的運營節奏是最重要的。如果雙十一打亂我的運營節奏,我就不做了。因為我們吃過苦頭。比如說我們4月份跟了天貓的大促,被它一搞,我之後整個夏季沒法做了。
為什麼呢?我們最終的核心還是在為顧客創造價值,用戶才是最關鍵的。如果我這個店舖裡面節奏非常亂,價格一會高,一會低,一會促銷,一會又不做了,顧客的體驗是非常差的。我寧願按照自己的節奏往下走,天貓的活動京東的活動能穿插就穿插;如果衝突很大,就不支持。
前幾天京東的朋友來問我,京東下半年每天要搞滿減的活動,下半年可能都是這種活動,你們也跟著搞一下吧。
我說不做行了吧,我們把搜索做好就行了,多賣20塊錢,一定賣得掉,為什麼?消費者大部分集中在這,他不會翻很多後面的,比價也沒有這種程度,大部分都是在這裡面選。搜索就是這麼厲害。為什麼人家比你賣得貴,還比你賣得好,你賣便宜還賣不掉?
這就是我們的核心,知道重點是什麼,節奏怎麼走。電商是不均衡的發展業態,但是這種不均衡只要有節奏,能控制,就代表了我們摸到了規律,掌握了這種業態的核心,我們就有了不被取代的價值。
當地時間週五,美聯儲公佈了2007年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閉門會議的完整文本記錄。
金融危機從2007年開始爆發,隨後美國陷入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也是從2007年開始,美聯儲政策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貨幣政策新時代。
2007年,FOMC一共召開了8次常規會議和3次緊急視頻電話會議。
8月16日,美聯儲在一次緊急視頻會議中決定下調「貼現利率」。9月,10月和12月,美聯儲三度下調利率。在12月,美聯儲還宣佈啟動第一個非常規項目支持全球銀行系統,允許外國央行使用美聯儲的美元。
按照慣例,這些會議的完整紀要都是在五年之後發布。從這些紀要中,我們可以一窺當時政策制定者對金融危機的看法以及部分貨幣政策內幕。回頭來看,包括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等人在內的判斷都出現嚴重失誤。
在2007年3月的FOMC會議中,伯南克相信,美國房市將保持強勁。
即便在市場已陷入恐慌的12月,伯南克還說,「我預計任何主要金融機構都不會破產或接近破產。」
但在隨後的一年裡,多家金融機構瀕臨破產,美國政府不得不出面救助。未得到救助的雷曼兄弟走向了破產之路。
蓋特納也低估了這次危機。2007年8月,蓋特納說,「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大型的多元化機構會遇到任何融資壓力。」
2007年10月,舊金山聯儲主席Janet Yellen說,「我認為經濟最有可能的結果是邁向軟著陸。」
不過Yellen很快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兩個月後的12月,Yellen說,「出現信貸緊縮和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看起來已經非常真實。」
還有更有意思的細節,在8月16日的FOMC會議上,裡奇蒙聯儲主席Lacker質疑當時的紐約聯儲主席蓋特納,認為他把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動向洩露給了美國銀行CEO,而這是不允許的。
兩人當時在會議上還發生了爭執。
他們的對話:
Lacker先生:蓋特納副主席,你剛才的意思是說不是這樣,我們對貼現利率的考慮,或者說我們可能怎麼做,銀行並不知道?
副主席蓋特納:是的。
Lacker先生:蓋特納副主席,我今天下午和美國銀行總裁和CEO Ken Lewis進行過對話,他說,對於蓋特納改變貼現工具的安排,他表示感謝。我的信息和你的不一樣。
伯南克主席:好的,謝謝你。請繼續,蓋特納副主席。
蓋特納:我不能代表Ken Lewis說話。銀行的權利範圍有哪些,我們目前在窗口方面有哪些政策,我想他們是尋求對此有更清晰的理解。我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幫助他們理解這些範圍,我想整個系統的情況都是這樣的。因為人們通常都不會使用窗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沒有真正理解這個工具是什麼。
在2007年10月的會議上,伯南克還溫和批評了美聯儲成員對《華爾街日報》記者Greg IP透露信息。
伯南克的原話:
我認為實際上沒有任何人洩密。因為Greg Ip工作的方式是這樣的,他跑去和每一個人談話,從每個人那裡獲得一些信息,然後把它拼湊起來。不管怎樣,我認為當我們內部的商討變成公開信息時,很明顯對我們機構是不利的。所以我要求每一個人在保密方面要特別小心。
如今,Greg Ip已經離開華爾街日報,加入了《經濟學人》。他很快就被市場認為是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的傳聲筒。
華爾街日報接班Greg Ip的是Jon Hilsenrath。
他曾一次又一次準確預測美聯儲政策,以至於FT的記者嘲諷說,看了他的前瞻文章後,已無必要再去閱讀第二天將發表的FOMC聲明了。
整個華爾街都把他視為伯南克的傳聲筒,大摩的羅奇甚至稱Hilsenrath才是真正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曾要求其他人保密,但如今,人們一看到Hilsenrath的文章,就會將之視為伯南克在洩密。
美聯儲每一年的FOMC會議都會在5年後公佈完整的會議記錄(僅作少數修改)(一年前,當公佈2006年的FOMC會議完整記錄時,我們看到了格林斯潘時代最後的落幕),下面是蓋特納對格林斯潘的評價:
美聯儲的這一政策源於1994年,當時在國會的巨大壓力下,美聯儲開始增加透明度,決定在每次會議的五年後發布輕度刪改但保持完整的發言紀錄。然而,這一政策也導致意想不到的結果:從那一年開始,每位在FOMC會議上的發言者都會在每次會議後的幾週拿到一份他們發言的草稿。令他們驚奇的是,這份稿子比他們想像中的要粗製濫造得多。他們對之前發言者的即興回應在紙面看上去顯得相當輕率。於是,有些人開始帶著準備好的講稿去參加會議。FOMC會議開始時看似是一場準備就緒的激烈辯論賽,實際上卻以每個人拿出準備好的講稿唸完而告終。
摩根士丹利認為這也產生了一個新的現象:影響市場觀點的時間窗口被提前了,以前是在與會者在會議中發言的時候,現在變成了在與會者寫完講稿的時候。因此,美聯儲官員搶在會議前發表更多講話來相互示意他們將在正式會議上讀什麼內容。如果一項政策引起爭議,交易量就會放大,現實中市場就是這麼反應的。
如購買力許可,買三房是較好選擇。惟現時樓價偏高,
當然你第一會問:「乜唔係於旺市保留實力,於旺市先求蝸居暫住,
以讀者實力可以每月用五萬元供樓,假設冇任何負債,
反而德福未夠麗港城咁大改變,
對於聯華超市,因為門店數量波動比較大,所以改用員工口徑,計算了下以員工為單位的經營指標,從員工效率來看,單位員工收入以及單位員工經營利潤分別為45萬和14萬,均在提高,公司的員工創收能力在上升,但與同行業相比仍然很低,高鑫零售的單位員工收入為75萬。從員工工資水平來看,公司2011年剛上調過工資,漲幅20%,目前員工平均工資3400左右,短期內可能不會有上調工資的壓力。聯華超市的三費結構中,員工支出和租金成本佔了主要比例,其中員工支出佔比高達8.84%,租金佔比5.54%,而從橫向對比來看,可以很明顯看到聯華超市的經營效率低下,其中核心超級市場的坪效最低,坪效只有九千多,從而導致租金收入比,員工支出佔收入比例均遠高於同行,從而淨利率比較低。但短期工資的壓力不大,因為超市市場在09年大幅度擴張過第一次,如果租期是3-5年的話,可能有一定上漲壓力,如果租金上浮50%,則很可能出現虧損,不過這塊物業自有的有多少?租的話是找誰租的?後面要確認一下。
對於百聯股份,總體上看,百聯股份的經營業績比聯華超市來得好,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兩類子公司,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拉低百聯股份整體ROE水平的是百聯中環購物公司,新舊華聯大廈公司,又一城購物中心等子公司,其中以07年左右新開的店為主。經營差的子公司資產總額為50億,經營好的子公司總資產額為30億,截止至2010年百聯又一城、百聯中環公司單平投資成本在七千左右,雖然相比之前的成本高,但收入在持續上升,利潤在上升,未來業績很可能獲得改善,至少從個人的體驗來看,百聯又一城的業績不應該比東方商廈楊浦店來得差,而新舊華聯大廈由於部分處在市中心,沒有競爭力,未來利潤將繼續下滑,最終可能出售。總體上來看,隨著新店業績的釋放,未來百聯股份這塊業績將進一步上升,另外百聯股份的費用結構還要再拆一下。
下周再分別按照清算、正常運營下粗略匡算下友誼的估值,另外找個機會到這些門店走一走,實地體驗一下。從大方面來講,百聯集團作為上海國資委在上海的零售渠道公司,其上游對應著一些國資委旗下的食品飲料企業,這一塊是否有影響,接下來也要考慮下。
小女子能將月入2/3儲起,已經不錯。若與男友日後組織家庭,
條數點計呢? 首先結婚淨洗費15萬已少不了,
買樓方面亦可雜費幾萬,而兩房上車盤裝修,15萬又是少不了。
15萬又15萬,再加一個上車盤首期30萬,加起60萬在結婚買
小女子在股場未見獲利,有點氣餒可理解。但其實只要撥出30萬,
小女子共男友一年可儲30萬(25000X12),
買賣雙方的詢問電話接二連三,財務顧問(FA)李明(化名)已經明顯感到,今年的遊戲併購市場正在快速由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而其中最受歡迎的買家就是來自A股的文化傳媒類公司。
「遊戲公司就像水果一樣,需要在它最好的時候趕緊賣掉,過時不候。」同威創投投資經理賈珂如此形容。此前,他所在的公司曾經投資過第七大道和廣州谷得等知名遊戲公司,並在將第七大道出售給搜狐暢遊的交易中獲益不少。
「遊戲公司現在獨立上市希望渺茫,這也是大部分VC願意出手遊戲公司的原因。」一家知名美國VC的副總裁向記者表示,此前他曾經投資過多家手機遊戲公司,但這些遊戲公司在美國和A股上市的大門都在關閉,相比之下,轉而賣給A股的上市公司成為大部分遊戲公司的退出選擇。
記者瞭解到,多家A股文化傳媒類上市公司都在密集地接洽合適的遊戲團隊收購。「有好一點的遊戲公司,最近已經接待過好幾家上市公司了。」有知情人士透露。
華誼兄弟(300027)不久前宣佈停牌,並宣稱將有重大併購事宜,市場普遍傳出,華誼是在準備併購一家遊戲公司。而掌趣科技(300315)分管投資併購的副總裁何佳則表示,公司在收購動網先鋒之後正在尋找新的遊戲公司併購標的。除此之外,市場上還有多家文化傳媒類上市公司都在悄悄地尋找遊戲公司併購。
由於今年手機遊戲市場快速爆發,市場上突然冒出大批月流水過千萬的遊戲公司,可被併購的標的突然大幅增多,而有能力在市場上併購的A股文化傳媒公司數量就那麼幾家,遊戲公司併購市場已經迅速由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
A股為何青睞遊戲?
幾個月前,在A股上市不久的手機遊戲公司掌趣科技宣佈停牌,不久便宣佈以8.1億元的對價收購網頁遊戲公司動網先鋒。復牌之後的掌趣科技漲勢兇猛,連拉數個漲停,股價一路由停牌時的20多塊漲到最高時的30多塊。當時,有過百家機構一同前往掌趣科技調研,其受市場追捧程度可見一斑。
何佳回憶,併購當時掌趣的市值大約30億,動網團隊中許多人都認為掌趣作為一個新上市的公司,其業績和戰略還需要時間觀察和驗證,選擇大量持有掌趣的股票還是有些擔心的。
當時,動網先鋒的團隊嘗試著拿了部分掌趣的股票。在併購完成後,掌趣科技股價暴漲。 「後來我每次去廣州(動網先鋒)那裡,他們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後悔沒有多拿一些股票。」何佳表示。
何佳表示,掌趣從今年到現在已經投資了五六個項目了,其中包括遊戲開發商、發行公司,也考慮入股了一些遊戲平台商,這些項目的成長性非常好。他表示,掌趣科技目前還在尋找新的併購標的去收購。
「市場給了我們這麼好的一個機會,手機遊戲的盤子漲得那麼快,遊戲公司也有退出的需求,我們肯定不會只收購一家就結束了,持續的投資併購是掌趣內生外延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符合遊戲行業的發展規律。」何佳表示。
而掌趣科技股價之所以暴漲,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市場對掌趣未來可能有新的併購的預期。何佳此前在空中網供職時就開始做手機遊戲,至今有超過10年的從業經歷。「我們的併購從來都是以團隊為重點,而不只是看中已有的產品和利潤,最重要的是能夠使掌趣和標的公司產生協同效應,雙方互補,資源整合。」何佳指出。
在掌趣科技之前,更加讓市場感到震驚的是浙報傳媒斥資32億對盛大邊鋒的收購。由於浙報原有的紙媒業務市場前景不被看好,因此通過併購遊戲公司轉型成為該集團的既定戰略。當時讓人們震驚的是,邊鋒估值高達20多倍,而美國資本市場對遊戲公司的估值一般為6-8倍,邊鋒此前的母公司盛大網絡因為長期在美國市場得不到投資者的認可而最終宣佈退市。
如今,A股的文化傳媒板塊已經越來越依靠併購來做大規模,而不僅僅是靠公司內生的動力。
命運多變的遊戲公司
一位投資過多家遊戲公司的某美國知名VC的副總裁表示,遊戲公司賣給A股上市公司,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他表示,美國資本市場目前已經對中國的遊戲股基本不再接納。目前在美國上市的巨人網絡、第九城市、完美世界等公司的股價都非常低迷,許多公司的PE(市盈率)都是個位數,有的公司甚至現金儲備已經超過市值,說明美國投資者對中國的遊戲概念股沒有太大興趣了。
上述美國VC副總裁指出,目前遊戲公司在美國上市有一道不成文的門檻,那就是要年利潤達到5000萬美元——不管是國內的網頁遊戲公司還是手機遊戲公司,能達到這一條件的公司都非常少。
與此同時,遊戲公司赴A股上市的大門也在逐漸被關閉。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高管透露,目前在A股排隊上市的5家公司,其中有4家都可能終止上市,部分公司是因為在IPO等待期間業績下滑,部分公司則是因為某些條件達不到在A股上市的要求。
目前A股市場IPO的許多規定都對遊戲公司不利。首當其衝的是收入確認問題。遊戲公司的收入有許多種,例如銷售道具和銷售遊戲金幣的收入是不一樣的。國內審核的部門並沒有規定說哪種收入確認是有效的。
以掌趣科技為例,這家公司當時在證監會審核時並不是主打的遊戲概念,而是以SP概念通過的——其好處是有中國移動這樣的國有企業出面背書做收入確認,最終幫助掌趣科技順利上市。而大部分打著遊戲概念的公司,在A股等待上市的過程中都吃到了閉門羹。
此外,國內A股IPO的等待時間很長,這讓遊戲公司的上市充滿了風險,因為遊戲公司的業績波動性很大。可能一家遊戲公司在證監會報材料的時候業績還很好,但在發審的時候就開始下滑。進入到手機遊戲時代,遊戲的生命週期開始大幅縮短,市場競爭空前激烈,這種不確定性更加被放大。
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遊戲公司只好選擇賣給A股上市公司。國內的上市公司目前很願意併購高利潤的公司,尤其是文化傳媒板塊。而遊戲是最匹配的一種。首先中國是把遊戲當做文化創意產業來看,而目前文化傳媒板塊是A股市場上最炙手可熱的投資品種之一。
而在文化傳媒產業中,目前最能帶來豐厚利潤的就是遊戲。國內對遊戲公司收購的PE 要遠遠低於遊戲公司獨立在A股上市的PE,但卻遠遠高於在海外上市的。
因此不管是對於遊戲公司還是對於投資過遊戲公司的VC來說,賣給A股的上市公司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舉個例子,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PE是40倍,它願意以15倍的PE去收購一家遊戲公司,而這家遊戲公司自己獨立去海外上市,也只有8倍的PE,那麼它當然願意賣給A股的公司。」上述美國某知名VC的副總裁表示。
遊戲公司如何雙贏?
A股對手機遊戲公司的併購,是由博瑞傳播併購上海晨炎開始的。當時,蘋果公佈了手機遊戲公司收入的排名,名不見經傳的上海晨炎排入前十,一時間在國內引起劇烈反響。博瑞傳播與上海晨炎在2010年12月23日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擬投資不超過4000萬美元收購上海晨炎100%股權。在此前公告中,博瑞傳播表示,上海晨炎在App Store(蘋果應用商店)上已經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並稱是極少數能夠與老牌歐美遊戲公司展開競爭的公司。
博瑞傳播也因此成為當時A股市場唯一的「蘋果遊戲概念股」,並一度迎來一波小幅股價拉升。當時,買賣雙方簽訂了對賭協議,要拿到4000萬美元,晨炎必須在2011年-2013年分別給博瑞傳播貢獻400萬美元、580萬美元和812萬美元的利潤,年增長率超過40%。
但這筆交易很快宣告終止。博瑞傳播此後公告稱,由於股權轉讓過戶手續未能如期獲得相關部門審核通過,出售方認為該項審批工作所需審批時間以及最終能否獲得通過具有不確定性,以及由於市場變化而導致完成上海晨炎股權轉讓協議約定的對賭業績具有不確定性,公司決定終止收購上海晨炎股權事項。
上海晨炎的創始人施煒亮告訴記者,當時之所以考慮賣掉,也是因為考慮到整個手機遊戲的未來有很大不確定性。這時候博瑞傳播剛好有意購買,給的自由度也很高,於是就決定賣掉公司。
至於後來為什麼終止了和博瑞的收購交易,施煒亮則表示和博瑞之間有協議因此無法透露太多。但可以想像,這起中止的併購背後一定隱藏了許多故事。
施煒亮指出,選擇出售的遊戲團隊一定要清楚自己要什麼,才會有一個好結果。因為大部分出售的遊戲公司並不缺錢,因此錢並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賣掉,那麼你就等於放棄了選擇權,一個人本來是可以選擇人生道路的,比錢更重要的是選擇權。」 施煒亮表示。
施煒亮指出,在考慮出售的時候賣方要比買方想的更多,因為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其實是十多年都不變的,無非就是要求你達到多少的利潤業績,而遊戲團隊賣方要考慮的事情則很多,例如賣掉之後和上市公司如何合作,是和他們一起做,還是自己拿錢走人,都要先考慮清楚,這樣才不會在交易之後發生問題。
「如果遊戲公司賣掉之後發生不開心,我認為通常賣方需要承擔的責任更大一些,因為在賣之前就沒有想清楚。」 施煒亮總結道。
「遊戲公司最後都是想賣的,遊戲公司就像水果,過期不候。」賈珂表示。大部分遊戲公司的心態都是,在自己正處於上升期的最好時候賣掉。因為遊戲公司要獨立上市的話,至少需要有兩款成功的遊戲來證明自己,而大部分遊戲公司沒有等到兩款遊戲成功就開始下滑了。
大部分遊戲公司的收入都不是特別大的問題,但收入的持續性很成問題。遊戲和電影是比較類似的行業,上一款遊戲的成功,不代表未來的遊戲一定會成功,因此資本市場上給遊戲公司的估值一直比較低。
以在A股率先上市的遊戲公司中青寶(300052)為例,2012年的淨利潤同比下滑了10%,2011年的淨利潤下滑了超過30%,遊戲公司業績的波動性讓A股的投資者對其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賈珂所在的公司投資過遊戲公司第七大道,當時以較高的價格出售給了搜狐暢遊。當時第七大道的團隊個人先套現了20%的現金,並和暢遊簽訂了3年的業績對賭協議,約定3年之後創始團隊可以全部退出——這實際上是在賭未來的遊戲也能持續成功。
好在第七大道被收購後推出的後續遊戲也取得成功,最終收購方和出售方皆大歡喜。
收購方收購的時候,通常要和遊戲公司的創始團隊簽訂協議,要求干滿一段時間才能離開。例如第七大道的創始人曹凱就和新公司簽了3年的鎖定協議,在被收購後幹了幾年之後宣佈離職。
「在遊戲公司被併購後一般都會要求創業團隊再待3年。但之後一般遊戲公司做的好,也不會有人走。」賈珂指出。
而遊戲公司出售,許多情況下也是出於投資人退出的壓力。相比之下,從來沒有融過資的遊戲公司就完全沒有必要出售,因為出售之後創始團隊往往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自由,尤其是出售到一家此前完全不懂遊戲的A股公司中,很容易在被併購後產生許多磨合問題。
目前沒有融過資而不需要出售的遊戲公司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上海的心動遊戲——這家公司每月的收入據稱過億,曾經多次拒絕各大風投的投資請求,因為投資者給的錢不過相當於它幾個月的收入而已,遊戲公司現金流好的時候,融資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在沒有投資者壓力的情況下,公司可以把大部分收入用於員工激勵,以開發更好的後續產品。
巴克萊週二披露了128億英鎊的資本缺口,為此,該銀行計劃增發58億英鎊新股,以滿足3%的最低槓桿比率要求;並發行20億英鎊的或有可轉債,以賠償不當銷售的指控。
該銀行股價在週一下跌4%後,週二再度暴跌7%。
巴克萊的股東能夠以每股185便士價格購買增發的股票,每4股可購買1股新股。現有股東以較週一收盤價折扣40%的價格優先購買股票,可使其股票免遭稀釋。
巴克萊的這種措施能夠滿足巴塞爾協議III的要求的「銀行一級核心資本約9%」的要求。巴克萊的首席執行官Antony Jenkins稱:「我確信,我們這種果斷迅速的措施能夠讓巴克萊變得更加強大。」
上個月,英國審慎監管局(PRA)曾表示,巴克萊槓桿比率僅為2.5%,低於3%監管要求。
巴克萊週二稱,按照PRA的新規,該銀行的槓桿率僅為2.2%,巴克萊的資本缺口由此也上升至128億英鎊。
巴克萊還計劃出售20億英鎊債券,這些債券可轉換為股權。如果出現問題,該銀行將降低貸款。
巴克萊表示,它們將加快確認預期費用。該銀行面臨違規銷售支付保障保險(PPI)、利率掉期和身份欺詐保險等產品的指控。據FT的分析師預計,該銀行的賠償金額會高於之前的預測值。
Sanford Bernstein的分析師Chirantan Barua稱:「如果一次性的意外費用過高,它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增加配股。」
巴克萊上半年因違規銷售需要向客戶支付20億英鎊的賠償金,這一金額遠高於市場預期。
巴克萊需要因違規銷售PPI而向客戶賠償13.5億英鎊,按規定需賠償40億英鎊。現在,英國整個銀行業因違規銷售PPI而需賠償客戶150億英鎊。
因為違規銷售複雜的利率對沖產品,巴克萊也需要向小型企業6.5億英鎊的賠償金。
巴克萊半年財報顯示,該公司的稅前利潤為17億英鎊,幾乎是去年8.71億英鎊的兩倍;調整後的稅前利潤為36億美元,僅低於37億美元的預期。
主要完成了紫金礦業和招金礦業的主要發展策略的整理。
上午來把金鷹結了。金鷹在人均效率方面的巨大優勢,使其人工費用率極低,這個之前在看廣州友誼的時候發現它的工資佔比也非常低,但工資絕對水平卻很高,廣友和金鷹都是人均效率非常高的兩個公司,銀泰在這方面就有很大差距。其他公司或多或少的有些超市,可比性弱一點。高人均效率應該體現了管理流程的優化,是公司的一種長期積累的內在優勢吧。
下午和小半個晚上把王府井和重慶百貨的半年報卡片做下,年報卡片調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