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把脈中國經濟:中國的信用擴張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du4.html

最近會為中國經濟把把脈。之所以要談這個,主要是最近以查諾斯(Chanos)為代表的中國崩潰論的友邦朋友們,上竄下跳的很辛苦,可是列舉的觀點,大部分又只是現象,然後用扯蛋的邏輯進行了組合。

為了和諧地球,只好以正視聽。

一、回顧

中國經濟有沒有問題?當然有。

而且不光是中國,現在世界三大經濟體:美國、歐元區和中國都有問題,看大家的PMI和最近的各類經濟數據,比如德國的IFO、中國的GDP、美國的大宗商品,都有疲弱的現象。


中國的主要問題,就是要看這張圖。

把脉中国经济:中国的信用扩张

圖1  中國信用規模擴張趨勢

這張圖,其實就是信用擴張。其中,規模較大的擴張有兩次:第一次是2009年的4萬億,這是一次不得已而為之的措施,其結果就是信用大幅度擴張。還有一次就是去年上半年經濟不太滿意後,第3季度開始打雞血。

但這兩次的信用擴張有一個非常大的區別——信用擴張和GDP增長關係在減弱:

2009年那次,信用擴張上去了,增長出來了。而第二次,信用擴張上去了,但增長沒有出來。其實就是信用擴張帶來的GDP增速的內在關係減弱了。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請看下圖。

把脉中国经济:中国的信用扩张

圖2  信用與GDP增長敏感性分析

我們從圖中可以發現,GDP增速和打雞血的感情比較深。不過後面這次信用擴張,水分相對少一些。因為有不少信用,是之前4萬億的地方政府貸款2012年到期,而引發的借新還舊,這個並沒有帶來總規模的增加。

不過對這些新替換的債券的具體情況,我們現在還不是很清楚。因為有的項目可能是回報期還沒有到,所以效益還沒有體現。當然也有的項目就是壞帳,或者就是經濟回報率比較不好的。因此,如果你一股腦的把所有的都認為是壞賬,是不是太極端了?

但是新的貸款,其中有兩大塊,是比較麻煩的。

Ø 一塊就是用於囤積大宗商品,大家有空去上海看一下那些融資銅倉庫,就知道我說啥了。但願這些囤積的同學,是在大宗商品市場買了put來對沖的,否則這個大窟窿可不好填哈。

Ø 另一大塊,就是房地產了。如果中央不控制的話,肯定會出一個類似日本20世紀80年代末那樣的經濟崩潰。如果控制的話,房地產的回報率受打擊,那麼這些貸款的壞帳率就一定會上升。

另外大家比較一下,信用擴張的投向也有差別。

2009年有不少錢是去了鐵路,而後來鬧得比較厲害的就是分拆鐵路,要搞投資市場化啥的(市場化的結果就是鐵路票價上漲哈,呵呵)。當然,這個是對消費者而言的。對投資方來說,市場化的結果就是投資的金融成本(對金融業來說就是利潤)上升哈。

二、也談影子金融

1.現狀及危害


最近關於影子金融系統的討論和新聞很多。我們也湊湊熱鬧。繼續看圖說話。

把脉中国经济:中国的信用扩张

圖3  中國融資成本

圖3顯示,融資成本從2002—2010年的年度平均成本佔GDP的10%左右。其中,2008年因為緊縮導致成本高企,2009年放水促使成本略低。但是在金融改革大發展的背景下、特別是在影子金融系統出現之後,2012年已經上漲到了14%。

這幾天,大家討論給地震災區捐款、慈善基金管理費,那麼這個也可以算作是金融行業的管理費。

不過管理費高了,實體經濟拿到手的就少了,自然的信用擴張對GDP增長的效應就減低了。這個也是主管機構要打擊影子銀行系統的一個原因。

其實就是我說的:風險收益比太低——回報率過高,風險率過低。發行理財產品的時候靠的是市場化推銷,導致回報率過高(比市場利率高一點就行);出現損失了則靠政府信用來保底,就是風險率過低(自己沒損失)。

如果中國走到美國這個地步,50%以上的企業是金融企業,再加上金融成本/法律成本/醫療成本,那其他各行業大部分都只好翻肚皮了。

所以,要調控中國目前的融資成本,就是要對信用擴張進行限制。不過這樣一來,就會有人站出來,說這是「拒絕金融改革」、「不肯加速金融改革」,會「導致經濟增長率的下降」。而如果按照他們的理論全面放開「金融改革」,我們就要面對未來的金融系統崩潰——這個就是目前政府的兩難選擇。

2.對策

那麼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保證讓擴張的信用不要流入房地產和其他用於炒作的領域和資產,而是真正流入實體產業發展,形成經濟的正回饋?其實途徑和方式林林總總,不一而足。試舉幾例:

1) 電網改造(如高壓直流輸送)。這種技術上正面、但政治上負面(一直有人想分切掉國家電網,不過沒找到機會下口,這樣做大了想切就更不容易了),也許是一個辦法。

2) 軍工大發展。技術突破民用化(想想互聯網和移動電話),也是一個辦法。

3) GDP降速。老子就是把增速給降到6—7%之間,然後4—5年後再下降到4—6%之間,靠保證實際增長率和質量來實現小康。

4) 限制地方融資平台。想辦法把地方政府從融資平台上踢下來,靠銷售稅和地產稅來維繫一個服務型政府的預算。當然這個房地產稅收的實施,阻力異常大,在過渡階段,搞公開市場的地方政府債券也可以。

這些都是未來的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不過也許破產幾家地方政府,也不失為一個休克療法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59

把脈中國經濟之二:抄底還是趕頂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e0o.html

上一篇文章簡單回顧了中國的信用擴張過程,以及因此而衍生出的影子金融。本文將繼續談談這個問題。

一、經濟現狀

從現有數據觀察,比如說製造業和服務業的PMI,就可以看出來中國經濟還是比較疲軟。根據路透4月份的判斷,中國的經濟已經進入再平衡(rebalancing)過程了。

讓我們再進一步細分一下一季度GDP分行業貢獻度。內需已經變成了GDP的最大推手——佔了7.7%裡面的4.3%。而投資佔了2.3%,外貿佔了1.1%。

看起來蠻好哈。可是,內需裡面的50%來源於建築業——也就是大工程和房地產。換言之,以地方政府作為主要推動力的、以房地產為投資方向的投資,並沒有減少。而且其他固定資產類投資,也依然沒有減少——看一下最近的廣東、浙江等地方的發展計劃,大家就知道了。

唯一的不同,就是以前的各種BOT(Build—Operate—Transfer)啥的政府融資平台給砍掉了,現在是靠伴隨著金融改革和市場化出現的理財產品資金池來解決了。

二、熱錢來了嗎

雖然經濟依然疲軟,不過單從數據看還是有亮點哈。

昨天(註:北京時間5月8日)大概從香港的電視新聞上,看到了中國的外貿數據,表面似乎不錯。表現最好的數據,是出口到香港的貿易規模,好像瘋漲了。那麼這個現象,被我解讀為熱錢開始大踏步進入了。

為啥我覺得這個是海外熱錢進來的渠道?

因為香港主要是轉口貿易,要是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都低迷,香港幹嘛進口這麼多?進來了向哪裡轉、賣給誰?而且香港碼頭工人還剛剛罷工了一個月呢。所以我覺得這個是海外熱錢進來的法子。

而且考慮到最近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直上漲,也佐證了這個判斷。

三、抄底還是趕頂

以前政府主導的各類投資,主要靠的是銀行貸款,如果出現壞帳和爛帳,中央怎麼著也得救命哈——反正銀行和政府都是國家的(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一下美國是怎麼救銀行的,方式差不多,不過人家就被譽為市場化運作哈)。

現在則是要靠理財產品了,而且為了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於是不少都是10%回報率啥的。雖然貌似不用政府兜底了,不過要是出問題,中央估計也還得救——要保證社會穩定啊。不過這種做法,還有其他一些問題。

第一個,就是這些固定資產投資對GDP的推動力越來越小,之前商業版有過詳細分析,不再贅述。

第二個,因為股市出現無序的亂漲亂跌,會讓不少追求高收益的資金,轉而投向理財產品。而這個就正好把空位和低位,留給人家海外熱錢過來抄底哈。

股市搞成這樣,上屆政府是難辭其咎的,因為你放任某些人和勢力胡來亂來,然後又以市場化為藉口,不安排政府力量介入股市的健康、平穩運作。結果被人家惡意打下來、散戶被清倉,政府也無所作為,結果整個股市被打成了地板價。

所以這兩年非常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海外熱錢進來佔據A股的底部,然後自己國內的錢,被人要麼忽悠去炒美國房地產(社科院的功勞),當然更多的是被忽悠到理財產品,去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註:危害性參見週報2013年 16 期)。

而中央為瞭解決經濟增長點的問題,肯定要傚法美國和日本,就是把股市「合理」地捧上去,然後讓大家可以提錢出來消費。所以中央肯定要動用喉舌,鼓勵大家進股市而不要去理財產品。

因為如果你現在進了股市,開始吹泡泡,2年下來可能會有50%甚至更高的回報。而你去了理財產品,最好的情況也就是10%,而且一旦出了問題,收益肯定沒了,本金能不能回來,還要看群體運動可不可以嚇到中央,呵呵。

但是,我向大家保證,大部分人的錢還是會去理財產品。因為人家就是這個德性。所以老虎喊話,要大家聽黨的話,跟黨中央走,但是大部分投資人都是傻瓜。

馬克吐溫有一句話:如何要一個傻瓜可以有100萬?答案是讓他先有1000萬。還有一句,是錢和傻瓜,遲早要分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27

財經八卦:美債快跑,中國慢走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ejn.html

本來是想在商業版更新的,但是考慮到這些信息對很多個人版的同學也蠻重要的,所以就和大家分享了。

一、美債爆破倒計時

1.大家一起玩遊戲


先給大家娛樂一下。華爾街日報推出了一個遊戲,叫做Federator,就是聯儲人。給大家一個截圖看一下。

财经八卦:美债快跑,中国慢走


圖1  遊戲截圖

主要劇情,就是大本同學在天上飛,左邊是利率、右邊是通脹率、下面還有一個失業率。然後下面就是你一打空格,美國經濟增長就變化。你打得快就增長快,打得慢就增長慢。

"Is it bird? Is it helicopter? No, it's the Federator"(是飛鳥?是直升機?不是,是聯儲人哈)。

下面是鏈接地址,大家可以玩一下。

這個就是QE遊戲。當增長率慢到一定程度,大本的飛人就變成直升機了——直升機大本就要拚命撒錢了,呵呵。這個遊戲基本上就是俺們美國經濟的真實寫照。

2.美債現狀

最近很多同學都在問,為啥美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上漲到2%?其實不奇怪,因為這個收益率本來就是被直升機大本撒錢撒下去的,那麼只要大家預期他不撒了,那麼利率肯定要反彈了。那麼彈多高?給大家看一張高盛同學畫的圖。

财经八卦:美债快跑,中国慢走


圖2  10年期債券收益率敏感性分析

先看左邊的圖。其中黑色的實線是現在的10年期收益率,就是2%的水平。那麼虛線是現在的市場已經把計價考慮進去的位置,大概是2.5%——這個是基金們按照目前的市況計算的價格。那麼灰色的線是按照數學模式計算的。黑色的點就是高盛自己的預測。橫軸就是時間點哈。

大家可以看到,2014年的高盛預測是2.5%,比市場已經計價的要高,所以這裡有一個潛在的漲幅空間。

那麼再看右邊的圖。綠色的線是正常情況下的水平,黑色的線是加入了美聯儲的放水效應,灰色的線是加入了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可以看出歐洲央行的影響並不大)。那麼當市場開始預期美聯儲停水,債券市場的大變動就開始了。雖然對美聯儲啥時候開始收縮還沒有定論,不過也差不了幾個月甚至半年,是吧?那麼基金的佈局當然就要先行了。


其實美國國債還好說(美國是實際負利率,所以2%還是有人投資。而且主要是美聯儲投資)。我倒是覺得垃圾債券市場估計夠嗆,很多人去了垃圾債券,尤其是BBB和BB的那種,估計會被人往死裡打。要是目前5%的垃圾債券回報率,給打到15%,那就很TNND的熱鬧了。

下圖是巴克萊同學整理的,大家看排名靠前的有不少是垃圾債券哈。

 财经八卦:美债快跑,中国慢走

圖3  各類投資與QE相關度一覽

3.對策

其實對美聯儲的動作,市場的反應有。

Ø  第一種情況,美聯儲堅決放水,市場很平穩,收益率下跌或者保持低位。

Ø  第二種情況,美聯儲停止放水,市場也很平穩,收益率上去並保持高位。

Ø 第三種情況,就是現在的情況。美聯儲說可能縮、也可能不縮,那麼市場無所適從,波動率增大,債券投資者受不了波動出場,那麼債券價格跌、收益率漲。

按照格羅斯的說法,債券市場現在只是吃開胃菜,正餐還沒開場呢(註:意味現在的波動幅度只是熱身而已)。

當然這個月的國債跌幅也蠻大的,可能不排除有人在這樣的價格水平抄底,並導致部分回調。但是總的趨勢來講,10年期國債回到2%以上是肯定的,大家討論的是接近2%還是3%而已。所以大家必須在下一個階段,密切關注10年國債的走勢,以及格羅斯同學的言論(人家是美國最大的固定收益基金老大嘛)。

比如,今天格羅斯今天在接受CNBC採訪時,認為美聯儲不能只管borrower(借錢的),也要公平的管saver(存錢的)。

大家還要考慮的是,和股市一樣,國債市場也開始慢慢地以美國經濟數據為主要的交易依據,和以前以美聯儲政策馬首是瞻的慣例有所變化。

但是它和股市不同的是,以前是經濟數據不好———市場預期美聯儲放水———股市大漲。或者經濟數據好———市場預期美聯儲不放水———股市大跌。而債券市場現在的反應是,經濟數據好———利率上升———同時美聯儲縮水———利率上升。

二、中國降速

另外一個大家值得關注的,就是小強同學開始在海外放風,說如果中國經濟從2010到2020要翻倍的話,7%就夠了。而IMF的建議是至少到7.75%。如果達不到,就要收緊信用和財政刺激(就是打雞血哈)。

總之,現在中國政府面臨的主要是三大任務。

Ø 第一個,是要加強對地方政府的經濟行為(尤其是信用擴張)、他們控制的中小國企的控制。這是個貓捉老鼠的遊戲:記得有一個遊戲,大概內容是有很多洞,你拿一個錘子,哪個洞冒頭出來就打下去。現在中央的管控就是比快——地方總是會想出新的融資方式,而中央就要不斷地及時摁住。

Ø 第二個,是要逐漸把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從直接參與經濟活動的興趣中拖出來。儘量把經濟活動的空間讓給企業(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以便實現地方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

Ø 第三個,是要強力推動居民家庭收入的大幅度增長,並籍此帶動消費增長。簡單的說就是如何把錢派到大家的手上。

不過需要明確的是,這個和直升機大本的發錢方法不一樣。大本是把錢給億萬富翁,然後億萬富翁去搞一個美女模特、買一個大遊艇、買兩輛法拉利。然後美女模特拿著富翁的性服務費,去買個1萬美元的裘皮大衣,然後賣大衣給她的售貨員拿到回佣,去買了100美元的外套。通過遊艇和法拉利的財富傳遞模式類似——西方大部分經濟學家,因為都是資本家們養著吃香喝辣,就屁股決定腦袋,都會鼓吹這種傳遞效應。

而中國的做法,則是更加平等的做好國民財富的再分配(如果不能傾向於中低層的話),並且通過全民富裕,全面提升社會消費能力,逐步縮小貧富差距。

如果說美國的財富傳遞是個體的、單向的、線性的話,中國的財富傳遞則是整體的、全方位的、多層次的。

其實你看一下就知道,如果通過貨幣政策來傳遞財富的,通常是讓富人大吃。如果是通過財政政策來傳遞財富,通常是讓窮人小吃。

全球經濟學家,都是支持貨幣政策傳遞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015

把脈中國經濟之三:到底有沒有金融風險?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enr.html

一、兩句閒話

今天在個人群上堂課,免得這裡成為口水橫飛的地方。這個群的目的是讓大家一起學習、互幫互助、多討論、開闊視野,所以如果有專業才幹當然好,大家就聽聽專家怎麼說。如果沒有專業才幹,也提高一下大家的common sense,即所謂常識。

不過,也要避免某些同學看起來樣樣都是專家,談到啥都好像造詣頗深,實際卻是半瓶子水晃蕩,這樣就沒啥意思了,浪費了自己的時間,誤導了好學的同學嘛,呵呵。

下面言歸正傳。

二、何為償債率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概念,叫做DSR(Debt Service Ratio,償債率)。它的計算公式是,私人債務(比如你的債務本息之和)/私人總收入。根據提出這個理論的同學的看法,該比例過高的話,就會引發銀行危機和經濟衰退。據說比大家通用的債務/GDP指標,還要準確哈。

這個概念是兩個同學(Mathias Drehmann和Mikael Juselius)在一篇文章裡面提出來的。我給大家一個鏈接,希望同學們特別是混銀行的,可以研究一下,文章15頁不是太長。

這個文章的結論之一,是不管你是哪個國家、什麼時間,也不管你的金融業的成熟程度如何,通常如果你的DSR比例高於20—25%,就是一個銀行系統危機的信號。看圖識字哈。

把脉中国经济之三:到底有没有金融风险?

 

圖1  部分國家銀行危機時的DSR數據

其中的紅線就是銀行危機出現的時點,陰影部分是經濟衰退的時點。這裡大家會看到有些國別差異:比如韓國發生危機時SDR是比較高的(約40%),而德國和希臘還沒到20%就發生了。

三、繼續看空中國

1.堅持不懈的看空

那麼為啥大家對這個指標感興趣了呢?

昨天(註:6月4日)在商業群提到,有黑嘴借匯豐的中國PMI唱空中國的鬧劇,而這個也一脈相承哈——因為現在有一股國際財經勢力,在炒作中國出現明斯基時刻[1]的可能。

其中給法國興業銀行做事的姚煒同學,就用這個理論來測算中國目前的情況。

姚同學的看法,就是把中國的非金融公司的債務,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債務,加在一起,認為2012年底,中國的債務佔GDP是145-150%。

她的另一個觀點,就是中國目前的平均利息是7.8%, 債務平均到期率是6.3年。

當然因為影子金融系統的數據比較難斷定,姚同學就用了比實際情況,可能要長期的到期率。當然影子系統的利率,可能會更高。

這樣計算的結果,就是中國的DSR是29。9%

先看圖。其中11.3%(7.8%x145%GDP)是利息,剩下的是債務本金。

把脉中国经济之三:到底有没有金融风险?

圖2  部分國家銀行危機時的DSR數據

從某種意義上,這個解釋了為啥信用擴張,但GDP沒有上去的問題。比如2009年增加一個單位的GDP要1.9的信用擴張,而現在則到了4.5左右。具體數據可能不是很精確,但趨勢一目瞭然,意思大家都能明白哈。

當然姚同學也承認,中國銀行的貸款壞賬率並不很高,說明了債務裡面有不少是債還債(新債還舊債)。這個結論,就是因為大部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是新債換舊債,反映出公司債務裡面有不少是沒辦法通過自身現金流還本付息。

這個就是所謂的明斯基現象下的龐式金融。當然大家也知道,唱空中國的同學們的「黃河大合唱」不知道唱了多少年了。畢竟中國之前已經經歷過拯救銀行系統,但並沒有發生國家混亂的情況。

2.中國的金融風險

其實,就是中國的各地地方政府屁股底下坐著的一大堆東東,大家也不知道情況如何。或者裡面產生的壞帳和爛帳,本身需要靠經濟增長來消化掉,但是這些需要經濟增長來消化到壞帳和爛帳,現階段又拖累經濟增長。不過好在中央政府和管轄的正式金融系統,還算給力。

因此,大家看到韓國到了40%才出現金融危機,也許中國的抗力還要高些呢。按照金融時報Jamil Anderlini同學的看法,中國出現金融危機的機會比較小。其中兩個原因:

Ø 一個是國家對金融系統的控制,導致金融業的同學們胡作非為到黑天黑地的情況,不會發生。

Ø 第二個是中國的資本出入管制,保證了資本的大幅流入和流出來沖垮國家金融系統的情況難以發生。

金融危機實質上是政府信用的危機,而目前中國黨和政府的信用仍在,那麼金融系統的信用就在。

大家都知道,90年代銀行危機後,是把壞帳集中到4大資產管理公司,然後讓銀行們輕裝上陣了。雖然今天,地方融資平台和某些國企又搞出了不少東東,但是整個中國的情況,比世界其他國家好多了。

如果光看金融資產的規模,那麼中國的風險是比較大,只比日本、美國和法國好一點。但是把金融業和整個GDP比較起來,就不一樣了。


 把脉中国经济之三:到底有没有金融风险?

圖3  部分國家金融風險一覽

把脉中国经济之三:到底有没有金融风险?

圖4  部分國家金融/GDP風險一覽

不過這裡也有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現在的資本結構。其中主要是中國經常帳戶的盈餘,主要是以海外資產(美國國債)的方式存在。這些資產在脫手的時候不太容易,屆時會影響到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發生時候的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528

封面故事——糧食問題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enf.html

中國人相信,民以食為天。

這是因為中國人,認為政治權力的來源是源於上天的神秘力量。而上天的神秘力量,將天權人授,是通過天意的形式體現的。

那麼天意的體現,具體就是民意。

民意的著重點,就是民生。

而民生的著重點,就是食。

一句話,老百姓沒了吃的,神馬都是浮云。

所以中國人實際得很,別跟我來彎彎繞,別跟我來賣拐,搞不定人民生活,你政府就要下台。

管你是啥子政府。

封面故事鈥斺斄甘澄侍

廣義的角度來講,民以食為天,就是要搞好經濟發展,壓制通貨膨脹,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均衡公平和效率,讓精英們吃鮑魚,但是也要讓百姓吃鯽魚。

狹義的角度來講,民以食為天,就是要搞好食品價格管理,讓老百姓吃得好,吃得起。就是要搞好食品安全,讓老百姓吃得安心,吃得放心,不是吃的驚心,不是吃得噁心。

更樸實的角度來講,就是你得夠老百姓吃的。

所以我說過的,國家的幾大安全——糧食安全安全,是排在第一,比國防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和信息安全,都要重要。

而要糧食安全,就必須保證自己的農業產出,必須基本保證自己人民的供應。

啥叫做基本保證?

就是說,如果你自己國家糧食的產出不夠,必須靠外面進口,才可以保證一日三餐,那就沒有基本保證。

但是如果你的國家主糧是夠了,但是其他輔助糧食不夠,比如玉米不夠,沒法釀造白酒給大家喝,那麼這個就不是基本保證。

因為喝酒,已經不是基本。

要保證國家的糧食夠,其實也很簡單,你有多少人,每個人的平均糧食消耗量,加起來就是需要多少糧食。

然後你根據土地的平均產出量,就知道你需要有多少耕地來保證這些供應。

於是大家都知道,中國有一個18億畝耕地的紅線。

意思是說,低於18億畝耕地,基本糧食生產沒法保證。

不管你是靠現代科技提高糧食畝產量,還是靠還耕的法子,提高現有耕地的水平,或者說增加耕地,反正你的底線不能破。

結果大家知道,攻擊18億畝的紅線,就成了某些同學的愛好。

因為很簡單,中國政府的根基,在於保障自己的糧食安全,如果這個地基給挖掉了,就比較容易形成啥啥之春了。

這樣政府就如願以償地,被搞倒了。這些同學,就可以彈冠相慶了。

其實大家可能不知道,世界貿易組織多哈會談搞不下去,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西方國家對自己的農業補貼和農產品保護。

不管人家怎麼在外面忽悠,人家自己的糧食安全,可是一點都不含糊。

所以大家打來打去,不論是美國,還是法國,沒有人肯讓步。

中國的某些同學,就會出來說,你保啥底線呢,糧食不夠,從其他國家進口嘛。人家不願意?說明你不夠民主,不夠自由,人家不待見你呢。你改好成好同學(比如做人家的殖民地),人家就待見你了嘛。

或者人家要價太貴?也是你自己不好。你好一點,大家都愛你,誰會抬價呢。

當然也有別的同學,說你現在的房價太貴,就是因為土地不夠嘛。你不守紅線,土地供應多了,就不會大家住不起了。

那麼沒有糧食怎麼辦?當然不是人家的問題,是你政府的問題。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從南宋到明清的時候,江南一帶的對外貿易都很發達,開了很多前工業化的手工業作坊。

這樣的工業變化的結果,導致了農業耕種的荒疏。

導致的情況,就是一旦發生天氣災害,這些富裕的地方,就開始鬧饑荒了。

就算你很有錢,個個都有房子住。但是你有種,餓的時候,把桌子腿給啃了哈?

現在的廣東,其實已經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大規模工業興起,不少好的耕地變成了加工業的廠房。

這個時候,出了災害,要是附近的省份不將糧食運過去,那麼廣東人非常豐富的食譜裡面,恐怕除了穿山甲、果子狸之外,還要加一條:人肉。

估計有人反對,說,我們有的是錢,可以買哈。

記得2001年,美國紐約的曼哈頓,經歷了911的恐怖襲擊。

當又累又渴的人們,冒著世界貿易中心大樓倒塌的巨大灰塵逃出去的時候,看到7-11這樣的便利店,去買瓶水的之後,這些平時在超級市場,大概幾毛錢,在便利店大概1-2塊的水,賣價是150美元。

所以要說廣東這樣的地方,出現饑荒,餓死人的時候,你就是千兩黃金,可能買不到一碗米飯。

去看一下電影《一九四二》裡面的歷史真實故事,你就明白,此非虛言。

這個時候,你靠的是其他省份,仍然用廉價的糧食來救濟你,靠的是血濃於水的同胞情意,靠的是有力的中央政府。

而為你廣東儲備糧食的臨近省份,其實有的並不近,而是很遠,比如北邊的黑龍江。

而在黑龍江的同學們,就沒有享受廣東同學們的開工廠、辦企業、賺大錢的幸福日子,人家就必須搞耕種,來為你們提供糧食安全。

而提供耕種和收割,只是其中的一環,之後的存儲和維護餘糧,搞好糧倉的運作,也是很重要的。

既然這麼重要的工作,又不一定有更好的待遇,搞糧儲的同學,其實某種程度上和軍隊的同學有點相似。

就是你得某種程度上,給人家一點油水,也保證人家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可以救命。

軍隊的話,平時不管多操,國家需要他們去戰爭,就得去戰爭。

糧儲的話,也是平時來點小貓膩,關鍵是有饑荒了,調動糧食的時候,你不能派到飢民碗裡的,都是夾雜幾棵米粒的沙子。

通常糧儲同學,搞的貓膩,最拿手又無傷大雅的,就是搞新糧食和舊糧食的價格剪刀差。

就是說,你新米的價格貴,給人吃的。舊米的價格便宜,可以人吃,但主要是畜生吃的。

(其實,大家不知道,陳米的營養要強於新米。)

比如日本自己要保護自己的稻米,那麼又不敢得罪美國,不得不進口美國米。

最後的結果,就是把美國米放倉庫,變成陳米,用來喂牲口。

那麼糧儲同學,基本上就是把新米當陳米賣,然後中間要麼吃回扣,要麼吃價差。

反正要是不出饑荒的話,新米總是會變成陳米的嘛。

另外的招數,就是儲存食物,總是有耗損的。

耗損的稍微多一點,也影響不了糧食安全,但是就讓糧儲同學的錢包包給耗損得鼓鼓的。

中國最近十來年的糧食生產,因為政府重視和補貼多了,總的情況還是比較好,所以搞東東的糧儲同學們,風險也比較小。

在90年代的時候,糧食生產情況很嚴峻,內閣大學士們就比較緊張,也經常去視察下糧儲。

而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麼怪。

你糧食越緊張,那麼黑市糧價就越高。糧儲同學玩花花的利益越大,就越玩得大。

反過來,就是糧食越不緊張,黑市越沒有市場,那麼糧儲同學花花也沒有那麼順手。

所以當時的朱內閣,就被安徽前某副書記當猴子耍,靠的是調集糧食,四處補倉,補給你看的把戲。

當然該位耍猴同學,這幾天把自己耍到牢裡去了。

其實黑龍江的糧儲同學,搞小貓膩,偷點糧食自肥,本來就是大家知道的事情,這個我們群裡也討論過。

但是底線,就是糧食安全,在需要體現的時候,你這個貓膩,無傷大雅。

不然的話,就是掂量你的頭有多重的時候了。

所以大慶附近的糧倉發生了一場大火,引發了網上同學的圍觀。

就像銀行被打劫,匪徒劫走1千萬,上報損失2千萬一樣,大家覺得,大火掩蓋虧空,多好的法子啊。

而且黑龍江那嘠達,出響馬和鬍子的地方,膽子本來就大。

不過大家忘記了,現在的科技有個東西,叫做偵查衛星。

還有句話,叫做紙包不住火。

所以這法子,不一定管用。

而且你玩東東,也不會集中在一個糧倉基地吧。你就可以拍胸脯說,其他的糧倉就沒有貓膩?

有種你把所有的糧倉都給點火?

   總之一句話,貓膩玩大了,你自己就變成貓膩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529

封面故事—尼加拉瓜運河項目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ey2.html

因為我看了關於尼加拉瓜運河的新聞,然後一幫傻冒評論員出來評論,笑死人了。其中一個觀點,就是中國建設這個運河,是政治意義,沒有經濟效益啥的,是中國要和美國爭霸,對美國示威啥的。你美國,在東亞搞啥島鏈,我中國就抄你美國後院。

封面故事鈥斈峒永显撕酉钅

正好,就是關於斯諾登同學的事情,現在中美在開展罵戰。所以這幫評論員,就胡說八道了。

其實,大家只關注中美的分歧,卻不知道,中美關係中間的合作部分,遠遠大於分歧部分。

在尼加拉瓜運河的修建上,大家估計要考慮3個問題:

第一個,就是美國的頁岩氣和頁岩油的發展,加上Keystone的建設,很可能導致,美國將來成為能源出口國。那麼這樣的超級油輪和超級液化天然氣輪要到東亞,不論是中國、日本還是韓國,現在的GDP運河,是搞不定的。因為美國的主要煉油廠,和天然氣港口,都在墨西哥灣的海岸邊。

現在因為巴拉馬運河太舊,河道不夠寬,也不夠深,超級油輪過不了。將來美國的能源出口東亞,估計就可以解決了。

另一個,就是南美洲發展起來了,不光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還有其他的巴西等等,和中國的貿易來往,也得在這裡增加運力。

第三點,就是中美洲的這些地方,可能將來會成為為中國產品貼牌,來滿足北美市場的地方。所以靠巴拉馬運河,是搞不定的。

任何覺得尼加拉瓜運河,是中美爭霸的想法,都是腦殘。其實這個是中美合作的項目。那麼為啥只有中國在建設?是因為美國現在已經缺乏基建能力了。

比如美國的波士頓,缺乏好的港口,後來悄悄地找到了老中來建設,結果效果很好。當然現在不是以前美國華人工人建設鐵路,讓白人工頭指揮的歷史了。現在是中國人工頭,老美工人被指揮的情況了。其實美國人,對中國人基建是很佩服的,因為美國的基建,以前就是華工解決的。那麼紐約市長彭博看到波士頓的港口成果,就找到了老中,幫他搞定紐約6號地鐵。記得看過一個CNN給美國人民打氣的報導,就是啥美國力量的東東的系列報導。裡面就談到了紐約的6號地鐵,還專門介紹了大型鑽地設備,就是前面挖,後面鋪那玩意。不過都是中國用爛的技術,教會白人司機,開呢。當然美國老百姓,是不知道這個項目是中國人幹的。

還有就是紐約南部,曼哈頓到斯塔頓島的那座橋。如果再不修就會塌了。結果當初要有人提供建築的材料,來參加投標的是7家公司,其中老中是3家。美國本地是俄亥俄的一家。因為太長時間沒有生意,美國這家公司已經停工很多年了。來投標的時候,就需要2年時間重開。當然還是老中公司中標了。

後來在舊金山灣區造橋的時候,因為上面的橋面全部是在上海組裝,送過來。就被人攻擊,說美國人民失業啥啥的。你說我們搞不了橋面,那麼就給點搞得了的東東哈?

結果,美國俄亥俄的公司,就中標了。政治正確哈。但是,要命的是出質量問題了。其實要是當初,不被政客們煽動民意來敲打,你肯定會選用提供給杭州灣大橋材料的供應商哈。現在俄亥俄的公司提供的大螺絲裝上之後,上面已經封死了,然後測試的時候,發現1/3的螺絲全部斷了。所以橋沒法按期完成了,要花額外的3千萬美元來補救。真是」寧要民主的草,不要獨裁的苗」,呵呵。其實就是工藝出了問題,外面鍍鋅的時候,裡面有氫氣,結果就很容易斷裂。

好在現在發現得早,不然的話,大橋開通,碰到個小地震,然後橋面就會滑出來,跌到海灣裡面,改為浮橋了,呵呵。

大家知道,美國最近西雅圖倒了一座大橋。前幾年,明尼蘇達那邊,也倒了一座,是明尼那波尼斯那裡。這些都是主幹橋哈。據美國工程學會說,美國大概有2千多座橋,因為年久失修,會逐漸倒塌,這些橋不是施工問題,是體制問題,因為有的是羅斯福年代修的,但是政府不肯花錢維護。

剛看了一下。自從1989年以來,美國有大概600坐橋樑悲劇了。現在所有的美國橋樑,1/9有結構性問題,意思是隨時爬下哈。要全部修理需要760億美元,不過美國沒有760億美元,人家可以幾千億去送給華爾街銀行家,但是沒錢修橋哈。美國現在有607400座橋,平均年齡42歲。大家算一下,1/9是多少橋?美國工程學會,給的分數,是C+。明尼蘇達那個橋,是高速公路35號用,每天很繁忙的,所以趴下的時候,死了13個同學,傷了145個同學。

   不過,美國人民很淡定。蓋洛普民意調查,說如果現在加稅來修橋,你幹不干?66%同學說,老子不干,呵呵。好像,其他地方,比如亞特蘭大,還有加州的奧克蘭,都在請老中過來搞基建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837

政經八卦:6月16日:IAD和TAO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eu5.html

 

大家知道,美國國家安全局的英文,叫做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簡稱是NSA。這個部門是坐落在維吉尼亞比較接近巴爾的摩那裡。因為這個部門太機密了,當地人也稱NSANo Such Agency,呵呵。但是在NSA裡面,還有更高機密的,連NSA的人都不知道的。就是說,NSA的大樓裡面,有一個辦公室,和其他地方是分開的。很多NSA的僱員都不知道這個是啥。

你知道,要進NSA的大樓,你要通過很多安檢的。那麼就算你進了NSA的大樓,到了這個辦公室之前,你發現原來它前面還有武裝到牙齒的守衛;你知道,能夠進NSA大樓的人,必須有很高的安全合格的背景,是吧?但是你必須有更高的安全背景,才可以進這裡。而且這個辦公室門口是一個大鋼門,你要打6個密碼,才可以進去,當然光打密碼是沒用的!你密碼打對了,然後就要掃瞄你的瞳孔,要這個合格,才行。

這個部門是啥?這麼神秘?

這個部門全名叫做Office of Tailored Access Operation,簡稱TAO。這裡就是美國NSA主要攻擊中國網絡系統的所在地。不知道看了這個消息,那個閭啥啥啥的,會不會去採訪哈?呵呵。

這個部門,主要任務就是hacking進你的電腦和通訊設備,破解你的密碼,在你的安全系統裡面留下通道。當然還有偷你的情報啥的,搞你硬盤上的信息和你的電子郵件啥的。據稱美國的網軍針對中國的網絡攻擊已經持續了15年,在某些地方還搞得挺深,也搞了不少準確的情報。

另外就是一旦美國總統下命令,在美國的網絡戰區(Cybercom)的指揮下,這個部門,就會摧毀你的電腦和通訊系統。

其實現在大家可以理解,為啥美國要阻止華為在美國的發展。因為美國知道如何去搞別人,當然會擔心別人也這樣搞自己,哪怕別人沒有心思的話。

現在,另外一個部門,就是保護美國政府自己的電腦和通訊系統,叫做Information Assurance Directorate,就是IAD。那麼IADTAO,就是美國NSA的盾和矛。這兩個部門已經是美國NSA最大的部門,共有1000多個工作人員在網絡上對其他國家搞攻防戰。其中的ROC,叫做Remote Operation Center,大概有600個黑客,24小時每天,7天每週,不間斷地攻擊其他國家的系統。

但是光靠網絡戰還不夠。

另外一個部門,叫做Access Technologies Operations ATO。這個部門,說白了,就是聯邦調查局和中情局的人員配置的。就是需要你直接混到目標地,在目標電腦上裝竊聽設備啥的。然後讓網絡軍隊,可以用。

其實對中國的行為,現在主要是監視和埋伏的狀態。但是上次對伊朗,就是攻擊狀態了。其實是靠間諜混進伊朗的核基地,把木馬程序裝進去的。不過我知道,俄羅斯也幹過一次,就是把病毒通過finger搞到了美國中央戰區的網絡裡面了,結果就是搞死了美國軍隊裡面的不少重要電腦,導致了很大的損失。

那麼美國TAO這個組織,當然也立過大功。其中主要是伊拉克的2007年的surge,據說他們成功地搞清楚了100個伊拉克和基地組織的游擊小組在巴格達附近的位置。而且還因為搞到了伊朗是否要造核武器的重要情報而獲獎。

那麼現在可以說,TAO是美國情報系統的寵兒,變得即使是情報系統內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就是NSA這個高度機密的部門,大部分人都沒聽說過。當然有些不知好歹的記者,聽到內部的風聲,想瞭解一下,就很快受到警告。畢竟記者雖然愛新聞,更愛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哈。所以知道內幕的同學,就明白你要是想爬上去,就趕緊要求轉到這個不知名的部門工作哈。而因為這個部門的成功,就被政府給了更多的工作。然後就有更多的人手。比如現在,就不光在馬里蘭總部這裡,連夏威夷的島上,喬治亞的高登堡,德州的聖安東尼奧,科羅拉多的丹佛,都有了分部。

斯諾登同學,就是在夏威夷幹活的。

這麼一來,你組織太大了,想潛水都難哈。再加上,有時候監聽和對付的是美國國內目標,這個是FBI的地盤。但是有時搞外國人,在網絡上弄,你可能避免不了要通過美國的一些電腦和通訊系統去搞。因此和FBI可能就產生了一下地盤之爭。

也不排除NSA現在坐大,其他的情報部門,比如說中情局、軍情局等等,都會有不滿情緒出現。

其實就是美國自911之後,各類情報部門大規模擴軍,已經導致為了爭奪預算,就主動地四面出擊搞情報。允許搞的,不允許搞的,都亂來了。而且也不管是你的地盤還是別人的地盤,能插一把就插一把。因為你不搞出成績,或者不搞出你的重要性,遲早要麼預算給砍掉,要麼部門給撤掉。飯碗問題哈。所以這次斯諾登的出手,好多情報部門的同學,尤其是中情局的同學們,還是蠻高興的。

當然了,這些所有行為,都是在反恐的馬甲下干的。雖然大部分行為已經比非常過分的愛國者法案規定的還要過分。不過要是你總統或者國會議員不買帳,那麼下次發生啥恐怖襲擊的時候,你就好看了。老子就到國會作證,說我們當初是想這樣做,就可以防止恐怖襲擊發生了。但是x總統,x議員不許俺們這麼做,所以美國人民就悲劇了,就啥啥了。這樣的話,又是群情激憤了。誰不怕哈?所以情報部門,你想幹啥,就干啥哈。

總統和國會,都不敢惹你哈。

現在反應比較大的,是德國人。德國官員要求德國人,不要用任何美國的工具,谷歌啥的。因為德國人記得蓋世太保。但是蓋世太保其實是比較小的組織,依靠的是熱心的志願者做線人。其實讓德國人更反感的,是東德的安全局,那比蘇聯克格勃還要猛,建立了歷史最強大的監控系統。但是德國人認為,美國的NSA比東德安全局還要猛哈。鴨梨太大。

結果當奧巴馬訪問德國的時候,就受到德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哈。

政经八卦:6月16日:IAD和TAO

奧巴馬在2008年競選的口號,是「YesWeCan!」,就是「俺們行!」的意思。

政经八卦:6月16日:IAD和TAO

那麼現在的德國人舉的歡迎牌上,奧巴馬的耳朵上多了兩個耳機(竊聽哈),口號變成了「YesWeScan!」,就是「俺們竊聽!」的意思。

另外STASI就是東德安全局的簡稱,2.0就是加強更新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838

封面故事: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和賣拐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f6w.html

看來大家都對中美戰略和經濟對話,感興趣哈。

今天就講一下這個,正好手頭上在看一篇外交政策雜誌上的文章,是在提醒美國不要錯失掉中國這部未來世界的機會列車。

這篇文章的作者,叫做StephenRoach,是摩根斯坦利的同學。看來中國已經成功把柺子賣了出去哈。投行的同學是帶路黨,呵呵。這篇摩根同學的文章,大家可以和社科院那篇讓中國趕緊申請TPP的文章對比來看。社科院,也可以稱為美國在中國的第五縱隊某支隊吧,呵呵。他們的那篇文章,是美國政府向中國賣的拐,就是「中國經濟要玩完了,趕緊加入TPP吧,不然的話,就要被人家踢你的屁屁了。」

摩根同學賣的是中國的另一個拐,是向美國賣的。這個拐,就是「中國的經濟轉型肯定會成功,快到北京朝聖去吧。晚了的話,你連渣都沒得撈了。」好像陸克文同學剛剛和習哥通了電話,時間不等人哈。

大家首先要瞭解,希拉里利用Web2.0技術,來施行美國霸權外交政策,已經徹底失敗了。主要是挨了兩把刀,第一把是阿桑奇,第二把是斯諾登。關於亞洲再平衡,也同樣失敗。主要是美國自己三心二意。自己玩兩面派。這邊,剛剛給人打強心針,鼓動人家沖上去。那邊,又和中國搞雙人椅子啥的,把小狗狗們都嚇呆了。

所以這次這個戰略對話,和上次的習奧會一樣,小狗狗們是沒有機會參加,很怕怕的。你要把這個戰略對話,和前一陣子朴姐姐訪華聯繫起來。還有最近日本表態,釣魚島沒有主權爭議,但可以當成外交問題來談。也是這個原因。

現在就結合摩根同學的賣拐文章,大致向大家介紹一下。

主要是大背景,就是中國的經濟轉型。因為以前,大家都記得寶寶同學,用了4個不可。這個在英文,就是「un」。

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

unstable、unbalanced、uncoordinated、unsustainable。

其實大家早就知道,中國經濟必須從出口/投資為主,轉型為內需/消費也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寶寶同學的任上,並沒有多大的建樹。目前看來,這一屆是要動真格的了。不過這樣一動,就可能發動起全世界最大的一個消費市場,所以全球,包括美國人,口水、眼淚和鼻涕,都嘩啦嘩啦的淌下來了。

這個對美國非常非常重要。大家知道,目前美聯儲放水放得手都軟了。但是就是這樣放法,美聯儲也明確表示,力有不逮。在失業率7%,就停水。所以如果可以搶到中國這個新消費市場的大餅,對美國不能承受的高失業率——理想是5%,是非常重要。

其實有朋友曾經問過我,美國炒作解放軍黑客的事情。我的看法,在週報裡面大家也看到了,就是美國希望用這個新的平台,來敲打中國,從而得到經濟的對價。首先就是美國號稱,你中國搞了我多少多少商業機密,導致了我多少多少經濟損失。你要讓我不追究,就得開放這個市場,那個市場給我。其實主要就是保險和理財產品哈。以前就是人權問題,盲人問題,300年殖民地同學問題,未未同學問題啥的。或者就是西藏啊,新疆啊,你給我好處,我就不大聲嚷嚷。

我曾經批評過中央的政策,在西藏,軟夠軟,硬不夠硬,在新疆,硬夠硬,軟不夠軟。後來這些政策都有調整,你好好表現,多給點好吃的,你要搞事情,我就雷霆萬鈞。所以美國的這些老招數,所有對中國經濟勒索的平台,都不靈光了。

因為如果美國在新疆和西藏問題,立場過於反中,連美國自己在中國的第五縱隊,都大部分要急眼了。只有極少數的,還會支持。所以不好用,必須開發新平台。

總之,就是美國習慣於空手套白狼那一招。但是當美國沾沾自喜的時候,香港冒出了個斯諾登。這一巴掌,把美國打得夠嗆。本來美國的想法,就是要分別處理,我搞你軍事和政治情報,理所當然(因為人家說了,大家都搞哈,又不是我一個),但是你搞商業情報,就是不行。不過人家可以把斯諾登提供的文件,讓大家看一看美國國家安全局,竊聽的法德的空中巴士的東西,如何轉給波音和麥道,來搞商業競爭。

所以這個討論下去,估計不會有結果。既然你沒有證據,中國政府在搞你,但是我有證據,你美國政府在搞我。就算你假使中國搞你的事情成立,也是大家半斤八兩,憑啥我要用經濟讓步來平息糾紛?因此看來美國需要真金白銀來解決問題。

根據賣拐同學的分析,那麼中國經濟轉型,關鍵是3點。

第一點就是需要有一個社會安全網。這個包括社保和全民醫保。因為這樣的話,你解決了大家擔憂的問題,那麼大家就肯多花錢消費了。

第二點,就是小強同學說的城鎮化。大家知道,中國的農村你蓋個房子,全村人過來幫忙,是沒有GDP的。基本上是屬於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你把他們全部城鎮化了之後,就全部去GDP了。最主要的是,城鎮居民的收入平均是農村居民的3倍。2012年,中國有52.6%住在城市。比1981年多了20%。那麼現在的目標是2030年,到70%。不過大家問,這麼多人進城,沒有工作咋辦?這個就是關鍵。

第三點,就是服務業要興起。因為如果你產生相同的GDP,服務業,比製造業和建築業,要多吸納30%的勞動力。這個也是美國為啥產業空心化,製造業沒了,還可以有這麼多工作的原因。所以基本上,中國可以解決同樣的就業人數,但是GDP增速可以降低到7%。因為同樣的就業情況,你搞製造業,需要10%的速度,搞服務業,需要7%。

現在中國的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是35%。當然我們不會學美國那樣,搞到71%。但是今後3-5年,搞到40%。之後到2023年,搞到45%,都還有較大的空間可以發展。最主要的是,服務業和城鎮化的結果,是增加居民收入。

這個是賣拐的同學,給美國人的具體分析。

談起城鎮化,我看過英國的金融時報,調查了兩個地方。一個是內蒙的鄂爾多斯,這個是作為壞典型的。一個是浙江的長興,這個是作為好典型的。前一陣子,長興的同學,上街遊行,敲鑼打鼓的。警察沒管,也沒出武警。因為出動上街的,不是屁民,而是屁官,呵呵。因為湖州市想把長興給吞掉,成為湖州市長興區。而長興,不想自己的財權被收走,想自己成為長興市。所以官員們上街遊行示威了。

這個就是「城鎮化」,而不是「城市化」提法的原因。所以你的城鎮化,必須和服務業發展一起,然後產生更高的收入,不然搞成房地產項目,就沒戲了。當然,這一切必須要國家提供一個安全網。尤其是現在的養老金、退休金,是遠遠不夠的。之前主要是要把大家加到社保和醫保計劃裡面,之後就是要把錢扔進去。

如果中國搞得成功的話,基本上你可以知道有三個結果。

第一個,就是中國的GDP,今後10年,會在7-8%。這個速度,應該足夠解決就業問題,也可以提高大家的收入來保證社會和諧。

第二個,服務業的比重增大,導致資源密集的製造業比重下降。那麼受到影響的,估計主要是澳洲、巴西、加拿大和俄羅斯,這些資源提供國家。但是中國的GDP會比較乾淨,比較綠色。這樣大家的空氣和環境污染情況會減輕。

第三個,就是服務業的發展,可能會救活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同學。

因為這一塊,會從2012年的3.5萬億美元規模,增加到2025年的15.9萬億美元。洋鬼子們尤其是看做中國缺乏經驗,或者做得不好的行業。比如奶粉啥的。

所以柺子同學說,這個12.4萬億美元的增長,可能會給洋鬼子們帶來4-6萬億的收入哈。所以這個也是美國人這次開會要關注的問題哈。

美國千萬不要錯過啊,必須配合中國,完成轉型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172

政經八卦:克強經濟學的誤區,7月7日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f7o.html

先講一下,最近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上,對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的幾點評論。這個詞彙,原來是在巴克利幹活的三個老中,折騰出來的。象安倍經濟學有三隻箭一樣,克強經濟學,也是有三大塊。

第一塊,就是「沒有刺激」。

安倍經濟學,搞的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雙重放水,但是克強經濟學,兩樣都不干。在5月13日,小強同學說了,刺激的機會不大,政府主導的投資也沒有多大空間。看來,在中國,和美國一樣,經濟刺激,已經是一個負面的詞彙了。當然原因不一樣,在美國,當初的經濟刺激,大家都認為規模太小,而在中國,現在大家都認為規模太大。其實,我看兩種看法,都是事後諸葛亮,好像都是事情發生多年後,挺有本事的樣子。

第二塊,是去槓桿。目前的情況,就是中國的信用擴張速度,高於GDP的增長速度。

其實大家看我的《花開花落》和《夢幻泡影》裡面,我好像討論過,什麼樣的國債是對經濟好,什麼樣是對經濟差。其中主要看法,就是如果你債務擴張,帶來的GDP增長更高,就是正面的。比如你債券擴張1塊錢,GDP增長了1塊5。這個是好的信用擴張。

那麼要是你的債券擴張了1塊錢,GDP增長了5毛錢,這個就是壞的信用擴張。看來中國目前已經到這個拐點了。

我還記得,當初我提議中央開始壓制房地產,其中就提到如果習李兩位,在北戴河會議上,不出聲,讓人家繼續容忍房地產泡沫,象吸星大法一樣,來吸掉你的經濟刺激,那麼人家到時候退休,你上來的時候,就沒有政策空間可以用了。有興趣的同學,應該把那篇文章,找出來,再讀下哈。現在看來確實,刺激的空間和效果,都沒有多大的騰挪餘地。目前計算的全社會信用,就是包括貸款、公司債券、房地產貸款等等的總數,是190%的GDP。

目前小強同學是想降低這個比例,所以大家看到6月底的央行動作,就知道了。後面我會說到,小強同學的方法,其實是不對的,呵呵。

第三塊,就是結構改革。

這塊就是蠻有意思的。

小強同學說了一句話,叫做「改革就是最大的紅利」,呵呵。改革,就是一個大花瓶,啥花兒草兒,都可以往裡面插哈。

大家知道的,估計就是啥土地流轉啊,利率市場化啊,資本帳戶開放啊,汽油、天然氣、電力價格放開啊,等等。當然這次的大花瓶裡面,有多少東東,是要等秋天的三中全會了。

經濟學人的同學,對中國目前的經濟學家,有兩個主要批評。其實和我的觀點比較相似。

第一個,就是所謂沒有陣痛,就沒有改革成效。

這種提法,總是讓我想起「休克療法」的東東。通常吹噓這種玩意的王八蛋,都是讓別人去休克,讓別人去陣痛,又不是丫自己去休克和陣痛。

想想當初老朱在東北亂搞國企倒閉,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搞出多少黑社會,多少妓女,就知道,這種玩意不是啥好東西。經濟學人同學的看法,就是你不支持搞政府投資主導的鐵公雞等大型工程,俺沒意見。但是如果經濟繼續走弱,你是可以考慮,給人家退退稅收啊,多點民生支出嘛。

當然小強同學也考慮了這兩招,這個還是值得表揚的哈。但是目前的一個誤區,就是在中國太多狗屁經濟學家,把刺激作為改革的反面。彷彿你一刺激,就不會改革了。好像就是微觀經濟的改變,必須要有宏觀經濟的痛苦,作為必須的代價。

而且一談改革,就要老百姓受苦。這種看法,就是胡扯淡。

其實就是說,你如果對目前的財政支出不滿意的話,你可以改變支出的構成。比如三公消費收斂一下,你不要喝茅台,喝點二鍋頭嘛。那麼擠出來的支出,可以去搞社保哈。這種情況下,其實增加一些支出,也不是問題。

同時,你的經濟在轉型的過程中,也是可以擴張的嘛。

比如中國的經濟,以前是過度依賴於外貿出口。

但是過去5年,中國的外貿佔GDP的38%,降低到26%,同時經濟還是平均增長了9%哈。

在信用擴張上面,中央擔憂是正確的。

因為上次我們介紹過BIS的同學們搞的研究,其中談到了一個信用差距。就是你的信用佔GDP的比重,和長期的趨勢線的差距。

如果這個差距超過10%,那麼3年後,就會出現問題。經濟學人的計算,中國現在的情況是14%。

因為看歷史的例子,這個早期預警系統正確的機率,是85%,所以是應該重視的。但是如果你的貸款,是去了消費貸款,那麼對內需的增長,是正面的。就是說,對GDP增長是正面的。或者你的貸款,去了企業的經營擴張,那麼對GDP的增長也是正面的。唯一的問題,就是你的信用,是去了房子和土地,那就沒啥正面幫助了。

所以你如果只打擊信用增長的總規模,而不是專門打擊房地產部分,可能最後結果,就是總規模下來了,其中下得最多的,反而是前面那兩個。最後要是搞成信用總規模等於房地產貸款總規模,你就玩完了。

注意這個房地產貸款,不是指的買房子的同學的貸款,那個是屬於消費貸款類的。這個指的是房地產商在現有的土地和房地產上買賣的貸款。這種區別對待,才是壓縮信貸規模的關鍵。

我自己的看法,就是不知道啥時候開始,改革似乎成了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好像啥事情,只要一改革,馬上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哈。

一個國家發展經濟是人民生活更好,而不是為了改革而改革,為了開放而開放。

(7月12日補充:看到了這麼一段東西,大家瞭解一下。

(轉)今日下午參加了與一個國務院專家的交流活動,具體觀點應該能夠代表當前決策者的想法,供參考:

1、下周國務院常務會議非常重要,將對上半年經濟形勢進行總結,對下半年政策取向做出重要決定,然後提交常委會討論。這次會議將是近期最重要的一次會議。

2、經濟形勢的判斷:總體平穩,主要經濟指標在預期之內;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存在失速風險。

3、目前廣泛流傳的「克強經濟學」有誤,新一屆政府同樣重視經濟增速。特別是,年初定下的7.5%的經濟增速目標要力保,這是政治問題,除非發生較大的危機。如不能完成7.5%的目標,則明年需要在人大會議上做出解釋,對於處於開局之年的新一屆政府而言,是不願意發生這種情況的。常委會的經濟形勢研討會由之前的半年度和年度調整到今年的季度,顯示重視程度的提高,增長速度依然很重要。

4、從整體的政策基調上看,應該是大穩小動。對增長的重視程度將開始加大,如果不調整政策,增速會跌到7%以下。投資方面,找到一個立竿見影的方向很難,只能多方面發力。貨幣政策、房地產政策等調整的餘地都不大,主要是考慮社會輿論。

5、政策重點放在擴大內需上。(1)投資會在一些點上加大力度,棚戶區改造、鐵路投資(仍有空間,特別是中西部,相比公路運輸有優勢)、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智慧城市等)、寬帶提速和4G建設、節能環保、技術改造等。(2)改善消費環境,增加消費點,如信息消費、服務消費、電子商務消費、旅遊休閒度假(恢復五一長假)等。

6、特別是技術改造,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時對企業推出技改補貼政策,對投資的拉動倍數達到13倍,並且符合總理升級版的政策思路,800億技改貼息能帶動上萬億投資。

7、近期提出的運用沉澱資金也有空間。各部委單位的沉澱資金要運起來,有預測認為這部分資金有3萬億,可能會出台規定,這部分資金現在不用,以後就凍結。

8、融資平台:國務院的態度是有保有壓、區別對待。在發展中解決問題,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9、財政上:中央政府狀況好一些、地方政府壓力大。

10、環保方面,短期會由於財政支出壓力投入難以保證,但長期是個大方向。

11、城鎮化規劃在緊鑼密鼓的做,三中全會前後推出。

   這個就是批評小強,調整不一定必須要陣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666

封面故事——中國經濟展望(一)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ggk.html

對目前經濟形勢的分析,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個情況,就是全球貨幣政策趨於緊縮。首先,這個主要是對美聯儲的解讀,和大家一樣,就是9月份開始tapering。不過減多少,就不好說。花旗認為,市場是預期150億美元。但是我看了格羅斯的推特,他認為是100億美元。當然同時美聯儲會加強前瞻指引。做法要麼就是把失業率的標準降下來,或者把通脹率的標準提上去。還有可能,就是將美聯儲董事們對2016年的聯儲基準利率的預期給公佈出來。

封面故事鈥斺斨泄谜雇ㄒ唬

   這個是市場的預期和6月份的美聯儲預期。這個是所謂front end,就是短期利率。市場的預期,是2016年,有110點的增幅。如果美聯儲預期在75點,那麼就會把市場預期給扭轉下來。按照美聯儲現在的預期,2015年底短期利率是1.3%,那麼平均下來2016年,可能是2.1%。但是長期利率來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可能會繼續上揚,導致收益曲線,因為短期被下壓,而變深。

這裡介紹一個概念,叫做term-premia。(長期對於短期因為流動性偏好的時間溢價)應該就是短期和長期國債之間的差距。其實短期低,長期高是正常圖形。以前格林斯潘時代,曲線壓平,甚至倒置,是因為美聯儲印錢通過外貿赤字到了東亞國家。然後通過10年期國債回到美國。QE之後,就是美聯儲自己印錢買了,還搞啥貿易循環幹嘛。但是按照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曲線倒置,是經濟危機的先兆。

封面故事鈥斺斨泄谜雇ㄒ唬

當然這個回覆正常的過程,對經濟刺激並不利。不過長期歷史水平,長短期的差距,10年期就是50點,只要目前還低於這個水平,大概美聯儲還是可以容忍。那麼這種情況,造就的就是美國房地產市場的一個小坎。前一陣子,對沖基金在美國全面掃蕩房屋,導致的房價虛浮,可能會有一個回調。畢竟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得太快,導致了新房屋銷售和耐用品銷售的不好。當然,如果老中們,懷抱大把的現金來填補空缺,那麼又是一個變數了。

不過老中,在美國掃房,並不是老外第一,加拿大人才是第一。因為屁股在北邊被凍住了,當然要南下買房子曬屁股了。這個和俄羅斯人和東北人去海南島買房子是一個道理。所以大家要投資美國房地產,下面這個小坎,是需要關注的。(我們週報下期就開闢美國房地產欄目,讓大家瞭解市場動態。)

1. 因為美聯儲tapering,會減少國債購買,但MBS還是繼續購買。所以對沖基金的資金流可能還在。

2. 美國的fixincome因為國債收益率過低,而去了non-agent的房地產貸款債券。在新的國債收益率回升的情況下,他們會不會回流?

3. 海外資金湧入這個市場,不管是用現金買房的情況,還是通過買房屋貸款債券,數量如何?

這些因素,都缺乏定量的分析。但是無論如何,對買房子住的買家是一個打擊。對買房子炒的買家,有不少支持。所以房租市場,估計比較熱火,這個對美國經濟恢復,也是一個不利因素。

此外大家可以看到,總的貨幣政策,美聯儲是趨緊的。

現在歐洲危機暫時中場休息,目前看來外來護盤的基金,要麼從EM國家撤回來,要麼從中東哈、敘利亞。歐洲危機捲土重來的可能比較多。一個可能是荷蘭出問題。然後就是希臘這裡總是填不滿,然後葡萄牙和西班牙情況惡化。

現在可以肯定的是,只有日本央行,還在真正地搞QE。但是日本的QE可以多大程度地減緩美聯儲的退市,現在還沒有定論。主要的指標,一個是要看日本的國營和私營的保險公司,會不會出海。另一個就是散戶們,就是渡邊太太軍團(規模更大、資歷更老的日本王大媽軍團)會不會出海捕魚。但是這裡有一個要命的地方,就是如果這些錢去的是美國,到美債,那麼對美聯儲收縮的全球效應沒有減弱。

當然對美國是有幫助。之前我們知道的情況,就是有日本資金去了法國國債。然後看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目前看到的情況,只有前瞻指引,就是說,剩下的是大嘴巴了。剛剛超級馬利奧就噴了一口。從某種情況來看,你比較難去降低利息,是因為你的利息,已經是接近可能的最低線了。你不去印錢買資產,也是因為你央行的資本平衡表,是接近可能的最高線了。所以最後只有靠大嘴巴,那麼效果如何,難說。

因為美聯儲的縮水,導致美國利率的起來,就客觀會帶動歐洲和英國的國債利息水平。


封面故事鈥斺斨泄谜雇ㄒ唬

   大家看這個圖,就是在對美聯儲縮水預期之後的,各國債券的走勢。歐洲的關鍵,在於意大利和西班牙(法國還有日本人來幫助壓低成本)的借貸成本,可不可以保持低位。如果這個跑起來之後,可能歐洲央行被逼迫,不得不出手。那麼英國的情況,其實和歐洲比較類似。唯一不同的是,英國的通脹壓力比歐洲大,這個也捆綁了英國央行的手腳。從這個角度看,應該可以知道,在tapering的情況下,就是美元會走強,日元會走弱。當然我們這裡的分析,是針對tapering而言。

其他的因素,也不能排除。比如敘利亞戰爭擴大導致了避險效應,那麼日元上漲,可能就成為主要原因。市場也許就會忽略tapering這個因素。那麼英鎊和歐元,出現的情況,就是如果兩個央行沒有被迫出手,那麼對美元的抗打能力,應該比較強。但是一旦央行被迫出手,尤其是市場認為央行不得不出手這個預期出來,那麼兩個都會轉跌。這個只能靠隨時追蹤市場的預期才可以知道。

英國的主要關注,是經濟增長率,如果這些數字開始惡化,就會出手。尤其是英國國債收益率,被美國帶上去,而導致了經濟增長出問題。歐洲的主要關注,就是三生茶同學辛苦地為大家提供的歐洲的西班牙-意大利債券的分析。

那麼我們轉頭看EM,發展中經濟體。目前看來問題是不小。其實,EM經濟體,基本和中國、其他發達經濟體一樣,是靠擴張信用,搞的虛胖經濟。和中國不同的是,西方經濟虛胖,帶動進口需求,導致了中國外貿出口。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積累了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個基本上解決了中國自己對外購買各種能源和原材料,甚至西方奢侈品的需求。而其他EM經濟體,不少是靠直接向中國輸出原材料和能源發展起來的。

一旦西方的虛胖退潮,加上中國自己的經濟轉型,從投資驅動的硬經濟,到內需,學人家搞文化玩品味的軟經濟變化,就會導致這部分的進口需求消失。而中國經濟發展,一個靠的是外貿的外匯儲備積累。另一個是靠的自己的本幣人民幣的擴張。當然現在可以說,擴張有點過度,需要收縮。但是還是屬於自己的貨幣信用擴張,自己可以收縮,可以控制。而EM中的不少國家,比如印度、印尼、土耳其等等,不是主要的資源出口國家。印尼雖然有些資源出口,但是自己的人口也蠻大,導致整個經濟體,不可能做出口資源經濟。

那麼這些國家,又沒有中國這樣的外貿順差來積累,導致的結果,就是經濟的虛胖,靠的是外部資金的流入來支持。而這些外部資金的流入又沒有嚴格,或者有效的資本管制來處理。比如巴西,是早就知道外來資金的隱憂,是試圖控制流入的。那麼這些沒有管制的資金流入,現在就變成了沒有管制的資金流出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