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4-07-15工作日誌CindyWang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uxep.html

海普瑞(二)

今天主要整理了公司的主營構成,以及對財務報表的相關項目進行了分析。

一、營業收入變動情況

2008年營業收入同比上升47%,招股書說明原因為提高銷售價格;2009年營業收入同比上升411%,招股書說明原因為提高售價,同時增加銷量。

二、主營業務構成

1.  按產品分類

公司99%以上的營業收入來自於主營業務收入。2007年至2011年主營業務收入全部來自於肝素鈉原料藥,2012年和2013年肝素鈉原料藥佔比略有降低,分別為99%和98%。

肝素鈉原料藥包括三個等級:普通等級、FDA等級和CEP等級。

(1)   普通等級肝素鈉原料藥

這一類產品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08年除外),2013年佔總收入比重為83%。普通等級產品毛利率自2010年開始下降幅度較大,2012年有所回升,但是2013年又跌至26%。

(2)   FDA等級肝素鈉原料藥

FDA等級肝素鈉原料藥是公司第二大收入來源,2013年佔總收入比重為15%。

2008年初,百特公司生產的標準肝素製劑在美國引起嚴重藥品不良反應,而後全面退出大劑量標準肝素製劑市場。

招股說明書指出:2008年美國貝特事件發生以後,公司取得美國FDA零缺陷的現場複查報告,公司產品質量在歐美市場得到廣泛認可,成為美國APP公司肝素鈉原料藥的獨家供應商,公司對產品產能進行調整,大幅提高FDA等級產品產量,同時暫停CEP等級產品生產,減少普通等級產品的生產和供應。

因此,FDA類產品在2008年收入佔比上升迅猛,為74%,後2009年下降至31%。

FDA級產品毛利率略高於普通等級產品,但與之類似的是2010年毛利率下降。

2.  按地區分類

公司營業收入絕大多數來自於國外地區,2008年佔比99%,其後佔比有所下降,2013年佔比85%。國外地區主要集中在歐洲和北美,這主要是由於公司取得了歐盟EDQM和美國FDA核發的藥品註冊和認證,產品大量銷往歐美市場。

從毛利率來看,2007年和2008年毛利率中國大陸市場毛利率高於國外,2009年至今,國外市場的毛利率高於國內,差距逐漸拉大。

三、IPO小講堂

今天晚上Felix課堂給我們講了一家做熱敏磁票、磁條的企業。磁票業務未來發展空間比較大,磁條因為銀行方面業務的逐漸降低,未來發展不大看好。會後,同事們有討論是否未來鐵路以及航空運輸業不再使用磁票,刷身份證檢票是否會普及開來。感覺這是一個技術層面的問題,大方嚮應該會是變成無紙化的吧,但是發展過程還是會很艱難的。需要一定的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356

2014-07-15 工作日誌Michell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uxe8.html
今天主要對諾基亞手機部門歷史變化進行了梳理。
 
     1982年,NMT通信系統正式引入,這是全球第一個國際手機網絡。NMT屬於第一代通信系統(1G),在當時全球各國使用的1G通信系統是各不相同的。真正使得諾基亞手機部門蓬勃發展的是GSM也就是第二代通信系統的採用。1991年,GSM在歐洲問世,由於GSM的研發在歐洲,相對接近諾基亞原有的技術,這使得諾基亞在2G領域具有很強的先發優勢。GSM制式在各種2G制式中也佔有很大的比重。2G制式的手機在短短幾年內就有井噴式的銷售上升,在92年,2G的手機制式還可以忽略不計,但到了94年,2G就佔據了20%的份額;98年,2G就佔據了80%的份額。在這個競爭中,諾基亞將原本的模擬時代手機霸主摩托羅拉甩在了身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357

2014-07-15-工作日誌-Louis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uxe6.html
 
   今天主要的工作是整理PC行業的數據。因為PC算是在80年代中後期開始迅速的發展起來,距離現在時間比較久,所以很多數據收集整理起來比較困難,花費時間較多。整理PC數據,主要的數據源是Gartner,但因為現在Gartner網站上的資料只保留到了2008年,所以很多數據都需要從其他渠道來獲得。另外就是我發現日本的數據整理較為全面,他們會公佈一個較為長時間內的數據資料。
一、PC製造產業集中度上升
    今天基本上整理彙總了1980-1991,1996-2013年的各重要廠商的市場佔有率數據,發現在1990-2002年,前五大廠商的市場佔有率維持在40%左右,其他佔了60%,可以看車這段時間內市場是比較分散的;在2003-2013年,前五大廠商的市場佔有率逐漸從40%上升到了60%,其他廠商佔了40%,通過對比,可以發現PC製造產業呈現出一個集中化的趨勢,主要廠商的市場佔有率持續增加,如果目前的趨勢可以保持下去,像HP、DELL和聯想等廠商還擁有著較大的市場前景。
二、PC生產商格局大變動
    過去三十年PC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而PC的生產商的地位之爭也幾經變換。在80年代,PC生產份額最大的生產商為IBN、Apple、Commodore、Atari和NEC,而到了90年代,80年代的主要生產商市場份額急速下降,有些甚至退出產業,主要的生產商變成Compaq、DELL、HP和IBM,2000年以來格局又發生了重大變化,DELL急速發展,一度市場佔有率排列第一,而後HP與Compaq合併,成為了較長一段時間內的PC生產行業老大,2013年被聯想超越,聯想成為了目前最大的電腦生產廠商,市場佔有率為16.8%,HP為16.2%,與此同時Acer(宏碁)與Asus(華碩)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了全球五大生產製造商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358

2014-07-14-工作日誌-Louis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uxco.html
 
今天主要的工作是完善微軟的模板、開始找任天堂的資料和整理部分PC產業的數據。 
一、微軟模板
    今天早上主要是整理了微軟的歷史,其實之前已經整理出了比較詳細的資料,今天主要是把歷史按照年份拆分成Windows操作系統、Office、其他產品和微軟公司自己的歷史等四塊內容。發現按照這個順序和分組整理下來,加深了我對微軟成長和產品發展變化的瞭解,使得線索更加的清晰明確。

2014-07-14-工作日志-Louise

二、任天堂的資料
    今天早上和Vincent一起進行了討論,對之後的研究路線做了一些改變,現在我要研究的下一個公司為任天堂。任天堂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公司,上市也很早,但是公司官網年報(英文)只能找到2003年的,日文的最早是找到了2000年,再往前的資料目前還沒有找到。
三、PC產業的數據
    今天比較大的收穫是把PC出貨量的數據往前更新到了1990年,產業數據比較完整有利於我們之後對產業的分析。今天后面也找到了日本市場1978年以來的PC出貨量,雖然日本不能完成的代表全球的趨勢,但還是可以翻譯PC產業的一個相對的趨勢。今天還找到了所有國家自1980年以來的每一百人電腦擁有量,這個的變化趨勢也可以比較好的說明PC的行業的發展。
2014-07-14-工作日志-Louis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359

2014-07-21-工作日誌-Louis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uxr6.html
今天主要的工作是整理了微軟的卡片,任天堂2006年的年報以及從《改變世界的任天堂》這本書中摘取了比較多重要的資料和數據。
一、微軟卡片
 
  昨天的例會中我講了微軟的模板和PC的行業數據,同事們提出了不同的想法和建議,我根據他們的建議對於模板進行了補充和修改。同時今天上午也做了微軟的一個卡片,主要是包括微軟的主要財務數據以及對它的業務進行分析。我主要是歸納總結了微軟五個部分業務的發展、重要性以及增長潛力。
二、任天堂的商業模式
   任天堂在推出紅白機大獲成功,這與它建立的自己的獨特的商業模式有關,任天堂建立了所謂的權利金保證制度。具體內容如下:
   1.遊戲上市前要接受任天堂的品質檢查
   2.一家廠商一年內最多發行5款遊戲,到超級任天堂時降到3款
   3.遊戲卡匣要委託任天堂製作,製作費要先行支付。
   4.要按遊戲軟件銷售情形支付權利金。
   這一權利金保證制度,保證了任天堂可以從遊戲主機的銷售獲得高額的利潤,而遊戲設計廠商雖然獲得的利潤份額很少,但是因為任天堂的紅白機銷售十分巨大,總體市場規模很可觀,因而也只能與任天堂進行合作。
以當時一款售價為9800日元的紅白機卡匣遊戲為例,費用分配如下:
2014-07-21-工作日志-Louise
可以看到遊戲製造商拿到手的利潤相對是很低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54

2014-07-21工作日誌Michael Le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uxra.html
今天首先核對了一下三星電子的韓文年報和英文年報信息披露是否一致,發現除了98年以外,後面99年~13年的年報是一致的。
之後研究了對手機業務起到關鍵影響的人物。
其中,從三星電子一開始開展手機業務到Galaxy系列之前起到關鍵的人物是李基泰先生。以下是對李基泰先生的分析。

李基泰

1971仁荷大學氣工程學士。

自1973年加入三星子以來,注於通信域35年。入社後剛開始從事收音機研發工作,到了94年升任為情報通信事業部理事,從此與手機業務結緣。使三星電子的手機業務渡過難關的94年建立的Anycall品牌就是李基泰的主要成就。1995年當收到Anycall產品質量有問題的反饋時,李基泰在全廠兩千多名員工面前燒燬了15萬部,當時價值500億韓元的手機。

工科出身的李基泰始終強調「最早」和「最好」。在這樣的經營戰略下三星電子全世界最早開發了CDMA手機、彩色LCD屏幕手機、500萬像素攝像頭手機等等。

在和一國外運營商買家商談時,對方對手機質量持懷疑態度,李基泰當場把手機摔在地上然後撿起來給他示範手機照樣正常工作,買家也馬上籤了合同。

2002年三星電子能成為手機世界市場佔有率第三,很大程度上是李基泰的貢獻。在李基泰升任為情報通信事業部理事之後的次年——1995年,Anycall的銷量達到了100萬部。2005年三星的年銷量達到了一億部,十年間增長了100倍。這期間李基泰擔任了無線事業部常務、專務、副社長,01年升任為情報通信部社長。07年升任為TechnologyGeneralization副會長之後離開了實際研發工作。10年李基泰副會長離開了三星電子,擔任延世大學未來融合技術研究所所長。

明天繼續研究對Galaxy系列產生重大影響的人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55

2014-07-21工作日誌CindyWang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uxr8.html

千金藥業(一)

今天主要整理了公司的管理層信息,初步進行了主營業務的收入成本分析。

一.管理層

公司的董事長變動過一次。2009年及其以前董事長為朱飛錦,2010年至今,江端預擔任公司董事長。

朱飛錦1980年進入株洲中藥廠擔任副廠長,1984年任廠長,1993年2004年擔任千金藥業的董事長兼總經理,2005年至2009年擔任上市公司董事長。高中學歷的朱飛錦可以說是千金內部培養的人才。

江端預2009年5月起在千金藥業工作,任黨委書記,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擔任公司副董事長,2010年4月起擔任公司董事長。江端預進入千金藥業之前歷任共青團株洲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共青團中央組織部主任科員、株洲市委組織部任副科長、株洲市商業銀行籌備組籌備辦副主任、株洲市商業銀行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兼任監事長、紀委書記。對於千金藥業而言,江端預擔任董事長頗有空降的意味。

公司的總經理也變動過一次,2005年至2009年總經理為喬志誠,2010年至今,王瓊瑤擔任總經理一職。喬志誠曾任湧金集團副總裁,王瓊瑤曾擔任千金湘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董事長。

管理層人員的變動很可能與股東持股比例的變動有關係,也會對公司的發展戰略產生影響。明天會進一步搜索2010年的管理層變動原因。

一、杜邦分析

公司營業總收入上市以來增長較快(除了2004年2006年有過兩次下降)。2013年營業總收入為19.7億元,同比上升25%。淨利潤的變動波動較大,2013年淨利潤為1.29億元,同比下降2%。毛利率在2010年之前上速度很快,2009年毛利率為歷史最高60%,2010年毛利率開始下降,2013年綜合毛利率為49%。

在期間費用中,銷售費用率佔比最高,2010年銷售費用率為39%,其後稍有下降,2013年為32%。

二、主營業務收入成本分析

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源為兩類:藥品生產,藥品批發零售。藥品生產包括中藥生產和西藥生產,這塊業務的毛利率比較高,2010年至今有所降低,2013年為67%;藥品批發和零售包括藥品零售、百貨零售以及藥品批發,這塊業務的毛利率較低,2013年為19%。

從這兩塊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來看,2003年至2009年,藥品生產收入佔比一直上升,從36%上升至72%,2010年開始藥品生產收入絕對額仍然上升,但是佔比下降;藥品批發和零售收入佔比2003年至2009年,佔比一直下降,從71%降至29%,2010年佔比上升至47%,其後又有所下降,近三年為36%左右。

結合這兩塊業務的毛利率和收入佔比變化來看,2010年開始毛利率降低,與藥品生產毛利率的下降以及其收入佔比的下降有一定關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56

2014-07-21工作日誌 Michell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uxrf.html
主要梳理了手機行業變化的歷史,分為三個維度:
 
  第一是產品的外觀的演進。早期手機受制於模擬信號調制解調裝置,重量較重,手機生產商會追求手機重量減輕,提高使用率。隨著手機生產技術的不斷改進,手機開始追求輕薄以及獨特的外觀,此時產生了摺疊式、滑蓋式、雙屏幕等不同形式的手機。
   第二是產品功能的演進。早起的產品創新驅動主要是通話時間延長,通話質量的提高。隨著2G網絡的普及及功能機的成熟,手機的功能逐漸向數據流,多媒體的方向演進。手機藍牙技術、MP3,網絡功能開始湧現。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出現也基本於2000年左右出現,但由於當時網絡數據傳輸能力較弱,互聯網尚不發達,智能手機平台的應用範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並沒有形成真正變革式的趨勢。
   第三是移動網絡制式的演進。這部分以前也有過簡單整理,今天主要是理清了地域上的變化脈絡。移動網絡制式的演進以10年為一個週期,目前全球約有1.26億的4G用戶,17.5億的3G用戶。從技術角度來看,4G技術已經基本成熟,可以完全的商業化。移動網絡制式的變革往往與手機有著緊密的聯繫,早起網絡制式的創新應用在北歐居多,同時北歐手機製造商在全球具有領導地位。韓國由於政府主導選擇了CDMA作為國家標準制式,較早使用CDMA作為國家標準,韓國企業在CDMA相關的創新研發上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這使得韓國企業在一段時間能夠迅速崛起。這種相關性不僅體現在手機研發本身,背後的聯繫是許多手機設備製造商同時也是移動網絡設備提供商,諾基亞、西門子、摩托羅拉、三星等都是同時擁有這兩塊業務的,兩部門之間有正向的聯動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97

2014-07-22工作日誌 Michell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uxt4.html
今天主要整理了諾基亞收購和剝離資產的情況:
1.電視機業務擴張:
 
  1984年2月,諾基亞以9.8億芬蘭馬克的價格兼併了Salora,該公司當時的主要業務是生產電視機和其他消費類電子產品。不過,當時的諾基亞主要對其手機業務感興趣,對Salora的兼併是諾基亞向消費電子邁出的重要一步。同年,諾基亞以8.2億芬蘭馬克併購了另一家瑞典的消費電子類公司Luxor。在經歷整合之後,諾基亞形成了3個主要的部門——手機、電視機以及計算機。1987年諾基亞在倫敦證交所上市,公司的資金更加充裕,加快了併購過程。1987年,諾基亞以6億芬蘭馬克收購法國電視機廠OceanicSA;同年收購了瑞典的Sonolor SA和TelevissoSA。年末諾基亞以40億芬蘭馬克的價格收購了電視的業界巨頭阿爾卡特的電視機部門。這些交易使得諾基亞的電視機銷售額從30億芬蘭馬克增至73億芬蘭法克,員工人數從4900人擴張到了11000人。1988年,諾基亞又以28億芬蘭馬克購進了瑞典的EricssonInformationSystems公司。但1988年,諾基亞的電視機業務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在年末進行的會議中發現,前10個月業務數據非常差,在這次會議後,時任CEO凱拉莫自殺身亡。奧利拉於1992年接任CEO後逐漸關閉相關業務部門,並在92年至96年出售相關業務,從95年開始,消費電子已經不作為一個單獨的業務部門而存在了。
2.投資塞班操作系統
      1998年,諾基亞出資4700萬美元聯合摩托羅拉、西門子等幾家公司共同出資組建塞班,專門研發手機操作系統。塞班操作系統的前身是PSION公司的EPOC操作系統,新公司希望打造一個操作系統和一個完整的軟件及通訊器的開放平台。2000年,愛立信推出首款塞班平台手機,此後塞班平台手機一直佔據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重要位置直至iPhone出現。2004年,諾基亞將其持有的32.2%的股權增持至47.9%。摩托羅拉在2004年賣出了所有的塞班股份。2008年,諾基亞出資4.1億美元收購了塞班剩餘的所有股份,完全控股塞班。
3.收購Navteq
      2007年10月,諾基亞宣佈以81億美元收購美國數字地圖供應商Navteq,這是諾基亞史上最大的收購項目,收購後的Navteq仍作為一個獨立的業務部門而存在。其實在2006年,諾基亞已經收購了德國的Gate5,該公司也是一家GPS供應商。諾基亞期待的導航與手機的整合併未能拯救諾基亞手機的頹勢。2011年Navteq被歸為Location&Commerce部門,2012年諾基亞推出了結合地圖與交互技術的手機應用CityLens,通過手機取景器可以獲得即時的附件地點信息,反響平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98

2014-07-22-工作日誌-Louis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uxt2.html
今天主要是整理了任天堂2007-2009年三年的年報的數據和資料,梳理了1985年-2013年任天堂的歷史事件及主要競爭對手(如SEGA、SONY和BANDAI等公司)所推出的主要產品歷史。
一、任天堂財務情況
 
  2006年12月,任天堂推出了革命性的家庭遊戲機產品-Wii,使得其重新奪迴游戲市場老大的地位。Wii在2006年12月才推出,而2007年年報(截止到2007年3月底)收入為9665.34,而前一年的收入為5092.49億日元;2008年的年報(2007/04/01-2008/03/31)的收入為16724.23億日元,同比增長了73.02%,之後一年收入也保持持續增長,2009年的年報中收入為18386.22億日元。從分類銷售收入的角度分析,Wii的推出也是革命性的,在此之前任天堂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以攜帶型遊戲機為主要收入來源,FY3/2007中,攜帶型遊戲機主機的銷售收入為3740.06億日元,而家庭型主機收入為1564.78億日元,而到了FY3/2008中,攜帶型遊戲主機的銷售收入為4672.26億日元,而家庭型主機收入則為4993.46億日元,超過了攜帶型的主機收入,到了FY3/2009,攜帶型的主機收入為4261.15億日元,而家庭型主機收入為6173.26億日元。
二、任天堂的主要歷史(1986-2013)
   1990年11月20日,任天堂推出了新世代遊戲機「超級任天堂」,同日發售遊戲「超級馬里奧世界」以及「未來賽車」兩款遊戲,充分顯示了新主機的聲光效果。
   1993年,任天堂於法國、英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和澳洲設立分公司;任天堂增設宇治大久保工廠。
    1996年,GameBoy用遊戲《神奇寶貝》發售,2月27日;史上第一台六十四位元的家用遊戲機"Nintendo64"正式上市(6月23日)。
   2000年,岩田聰擔任任天堂經營企劃室長。
   2002年,山內溥卸任社長職務,任天堂的新社長由岩田聰擔任(5月31日)。
   2004年,搭載觸控式屏幕與語音識別系統的Nintendo DS(NDS)問世(12月2日)。
    2006年,GAMECUBE的後續機種「Wii」上市(12月2日);在韓國建立了子公司
   2007年,任天堂股價達到史上最高點72600日元,成為日本市值第三大的企業(10月30日)十字搖桿獲得艾美獎。
   2011年,任天堂推出Nintendo 3DS。
   2012年,任天堂推出了Wii U。
三、主要競爭對手產品
    1994年,松下電器遊戲主機"3DOREAL"於3月21日發售;SEGA遊戲主機"SEGASaturn"於11月21日發售;SONY遊戲主機"PlayStation"於12月3日發售。
   2000年,SONY遊戲主機PS2發售(3月4日);BANDAI攜帶型遊戲機「wonder swancolor」發售(12月9日)。
   2002年,Microsoft遊戲主機XBOX發售(2月22日)。
   2004年,SONY攜帶型遊戲機PSP發售(12月12日)。
   2005年,Microsoft遊戲主機XBOX 360發售(12月10日)。
   2006年,SONY遊戲主機PS3發售(11月11日)。
   2013年,SONY推出PS4以及微軟推出了XBOX ON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