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為了錢可以不惜任何代價? Bittermelon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_09.html

一位大行的核數高級經理涉嫌賄賂下屬,為某新上市的企業擬備不實的會計師報告,天網灰灰下被揭發並遭人舉報,昨天終被廉署起訴。事件看來牽涉甚廣,涉及的上市企業有可能需要將上市籌集得到的十億資金歸還給投資者。

單看新聞報導,其上市招股書的財務資料已很有問題,該企業的零售業務,其單店銷售遠較同業為佳,而紡織業務的毛利率不但勝過同業,而且竟然可以高達30%。原材料價格暴漲,工資上升,加上人民幣升值,國內的紡織企業能有12%的毛利已經很不錯的了。30%也太過份吧!

另外,據報涉案的高級經理向其下屬提供10萬元,什麼也不考慮而單看銀碼的話,讀書考會計師試的成本也不只此數,出手那麼低,不出事才怪。

身為核數師,最基本是廉正誠實,如果為了錢而可以不惜任何代價的話,那就請不要入行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42

陈晓:谈判还未达成任何书面结果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19/2027034.shtml

 每经记者 郎振 发自北京
昨日(10月18日),虽然不愿透露具体细节,但是国美董事局主席陈晓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默认了大股东黄光裕方面与国美管理层双方正在进行沟通,“双方讨论的议题很明确,就是希望公司能够更好”,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成任何成文的东西。
对于外界国美上市和非上市门店可能在11月1日分离的说法,陈晓告诉记者,“从公司的角度上来说,肯定是不希望这种情况出现的,我们(董事局和大股东)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努力。”
在提到国美董事会董事人选的标准时,陈晓表示,“要考虑公司整体的利益,符合具有行业经验的条件。”
“门店分离”或有转机
公开资料显示,8月30日国美电器曾公告称,其于8月27日收到拥有并控制北京国美公司(非上市门店)的黄光裕家族发来的一封信函。信中表示,如果黄光 裕家族8月4日提出的五项议案在9月28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上全部未获通过,将终止上市公司与非上市部分之间的管理协议,终止托管关系。
当日,国美电器董事局向黄光裕家族发出一封 “致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函”称,“接受贵司意见并在此同时通知贵司,我司决定将于2010年10月31日无条件终止执行相关协议,贵司于2010年11月1日起自行管理非上市公司业务。”
“9·28”国美特别股东大会结束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国美电器非上市门店是否会在11月1日独立运营。
昨日,陈晓向记者表示,“公司肯定是不希望这种情况出现的,我们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努力。”
一位接近国美董事会的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说,其实大股东也并不愿意门店的分离,这样对谁都是伤害。
董事要有行业经验
董事会架构问题是争论的另一焦点。据媒体报道,有国美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大股东与董事局进行的谈判延续了9月25、26日谈判的内容,陈晓提出了增加两位执行董事,最终形成由13位董事组成的新董事会。同时,黄家也对该方案表示了认可。
但是,陈晓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并没有这种说法,这样的话不是出自我口。”
此外,有报道称,黄光裕家族此前提出的两名董事候选人黄燕虹和邹晓春,陈晓和竺稼方面表示并不认可,尤其是对缺乏管理经验的邹晓春表示了反对。对此,陈晓亦对记者表示“并没有类似言论”。
目前,国美电器董事会的11名董事包括陈晓、伍健华、王俊洲、魏秋立、孙一丁等5名执行董事,竺稼等3名贝恩非执行董事,以及3名独立董事。
黄光裕家族发言人曾对 《每日经济新闻》多次表示,创立国美的大股东拥有超过国美30%的股权,但是在董事局内并没有足够的发言权。
一位熟悉国美的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无论是撤换董事还是增加董事,双方都可以商谈,“大股东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认为董事会中已经没有足够可以信任的人,他们现在看重的是对自己是否忠诚。”
家电行业人士认为,大股东此前推举出的两位候选人黄燕虹和邹晓春并没有获得所有股东的认可,这是他们落选的症结所在。
陈晓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国美电器在董事的人选上要考虑公司整体的利益,符合具有行业经验的条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85

《大嬸婆》漫畫長銷五十年、累計版稅一億元 老頑童劉興欽 不放過任何機會創造驚奇

2011-5-16  TWM




最近有一位漫畫家在對岸很紅,讓中國政府不惜祭出大別墅、紀念館力邀;他自認數理不好,卻是一三八項專利的發明人。

他是劉興欽,一個字典裡沒有「不可能」的人。

撰文‧梁任瑋

正午時分,炎熱的太陽把屋頂曬得發燙,淡水小坪頂山上「山盟海誓」社區的一隅,一位七旬老人背著鋤頭、穿著汗衫,忙著整理剛收成的蔬菜,不疾不徐地放在社區設立的良心菜攤,讓住戶自由取用,這位都市農夫,正是知名漫畫家劉興欽。

劉興欽不改幽默口吻說,為了避免睡午覺懶散,他都利用午休時間,在地主免費提供的土地上種蔬菜,不但可以運動,又可以行善,是他近年生活的重要休閒活動。

今 年七十七歲的劉興欽,是台灣創作生涯最長的漫畫家,這幾年靠著漫畫授權、推廣客家文化,持續活躍於藝文界。他的作品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阿三哥.大嬸 婆》系列漫畫,長銷五十年,可說是台灣最長壽的漫畫作品,估計累計版稅收入高達一億元以上。他以畫漫畫的創意一腳踏進了發明界,儘管歷經數十次的挫敗,仍 持續動腦不懈,到如今他已經是擁有一三八項專利的發明家,其中一項發明還獲得美國玩具大廠費雪公司要求授權。

劉式教法

讓小孩迷路學習注音符號

這是大家熟知的劉興欽,但鮮少人知道,他光靠漫畫與發明就累積超過二億元的身價。而且教養出四名兒女,各個在專業領域頭角崢嶸。這位成功的漫畫家、發明家,如何也能在孩子心目中扮演成功的父親?

劉 興欽有三女一子,每位名字都與酒有關。老大劉蘭地是美國醫學博士,老二劉香彬是平面插圖畫家,老三劉威琪是台灣匯豐銀行副總裁,老四劉海岳(原本打算取名 劉五皮)是動畫設計師。不僅第二代各個成就不凡,連今年十四歲的外孫女劉亨娜,曾在二○○四年入選加州甜心小姐,目前為美國迪士尼音樂劇演員,從小就展現 豐富戲劇細胞。

今年已三十八歲的劉興欽么兒劉海岳,對小時候父親「幽默又搞笑」的教育方式仍不覺莞爾。他記得,有一次父親為了教他注音符 號,曾帶他到烏來玩,然後竟然就消失不見。急著找爸爸的劉海岳只看到石頭上寫「ㄨㄛ ㄗㄞ ㄧㄡ ㄅㄧㄢ」,等到劉海岳走到右邊之後,又會看到另一個石頭寫「ㄨㄛ ㄗㄞ ㄗㄨㄛ ㄅㄧㄢ」。「用這種教育方式,不學會注音還真的很難。」劉海岳大笑說。

劉 海岳承認小時候很貪玩,不喜歡念書,父親雖不會逼著他非得用功不可,但卻要求一定要動腦,免得腦筋生鏽了。有一次,劉興欽帶他去圓山動物園玩,劉興欽說: 「你只要把那隻羊帶回家,爸爸就讓你養。」於是劉海岳死命地抓住羊頭不放,劉興欽只站在一旁大笑,告訴孩子,「做任何事不能靠蠻力,要靠腦筋想點子。」對 劉興欽四名兒女而言,父親雖然充滿幽默感,卻是堅守原則的人。有次劉海岳不愛吃飯,劉興欽就開車載著兒子一路往烏來,車上一句話都不說,肚子餓得不得了的 劉海岳坐在後座拚命猛哭,劉興欽理都不理,最後孩子只好乖乖就範。

雖然劉家四姊弟從小就顯露繪畫天分,經常在學校繪畫比賽得獎,但劉興欽還是依每個孩子性向,鼓勵他們朝向不同領域發展。

目前劉興欽的四位子女中,由老二劉香彬與老么劉海岳克紹箕裘。劉海岳目前為3D動畫設計師,但劉興欽從未教子女繪畫。

「畫畫不能教,只能體會!」劉興欽說,漫畫家不但要會寫故事,還要有幽默感,他最反對送孩子學畫,只會關在家裡臨摹,還不如到戶外寫生。並不是人人都要當畫家,但是要有繪畫基礎,當醫生要畫解剖圖,建築師要畫結構圖,繪畫是很多工作的基礎。

笑看失敗

創意胸罩被小孩拿來撈魚

就 是靠著繪畫打下的創意與剖析事物的深厚底子,從小就自認為數理不好的劉興欽,在一位小書迷的「挑釁」下,踏進了發明領域。他回憶,一九七一年,一位小讀者 打電話質問他的作品《機器人》,根本就是在吹牛,因為不可能有這麼厲害的機器人,不但能幫人做事,還可以幫警察抓小偷。這位小書迷在講完電話後,不等劉興 欽詳加解釋,就大笑三聲掛上電話。

小朋友讀者的「嗆聲」,讓劉興欽很不服氣。剛好在同一天,他去逛書店,看到一對母子在爭執,媽媽堅持要先買書,兒子卻吵著要先買玩具,這一幕讓劉興欽靈光一閃,想要製作一個兼顧念書及玩樂的東西。這個發想就成為後來為劉興欽賺進豐厚財富的專利——機器人自學機的創意來源。

然 而,能像機器人自學機那樣讓劉興欽賺到錢的發明,只是鳳毛麟角。「我的發明構想,至少有九○%以上都無法商品化,能夠商品化的賺錢發明,可能還不到一 ○%。」劉興欽說。他舉例子說,一九六○年時,有一位叫莊金池的人開發製造「免削鉛筆」,不但賺到大錢,還因此登上大英百科全書。他著手進行改良,推出 「自來免削鉛筆」。他找到金主投入二千萬元資金進行開發,過了數年好不容易產品上市了,卻已經出現更精良的免削鉛筆,讓投資他的金主血本無歸。

「心 心雙頭夾」,則是他動腦筋發明出來的一種兩頭都能夾衣服的曬衣夾,但後來因為設計得不夠理想,不但銷售率不好,退貨商品還堆滿家裡,讓劉興欽慘賠數十萬 元。塑膠材質的「透氣胸罩」原本是劉興欽自認為體貼女性的傑作,但最後的下場是被小孩子拿來撈魚,完全不受婦女消費者青睞。還有可用來刷馬桶與浴缸兩用的 「鴛鴦刷」,不僅找工廠開模的資金壓力壓得他差一點喘不過氣來,最後好不容易推上市面,卻被誤以為是刷背工具,在使用上也不盡理想,而匆匆下市。

但 是,發明過程的種種失敗,並沒有擊倒對人生充滿幽默感的劉興欽。他說:「發明其實不是件難事,困難的是如何把發明做成商品,成功推銷出去並賺到錢。」「我 在發明這條路上,吃了很多苦,但也淬鍊出面對挫折的勇氣。」跨入發明後,隨著發明的東西愈來愈多,無法專心於教職,在到達退休年限前二年,劉興欽自動請辭 教職,全力專注於發明。

不怕困難

教書加上大量畫畫脫離貧窮不過,也正由於劉興欽的教學生涯,很了解老師的需求,因此,替他賺進最多財富的是教學用具發明。其中,權利金最高的機器人自學機,在七○年代曾一次收取六百萬元權利金,這套商品後來經過知名玩具廠商費雪改良,至今已在美國熱賣四十年。

出生礦工家庭的劉興欽,因食量大,從小到大總是處於飢餓狀態,人生最大志願是當一名老師,讓父親揚眉吐氣。他的人生觀是「這個世界難不倒我,沒有錢就想辦法賺錢。」沒想到,他竟靠著畫畫累積財富,還主持過電視兒童節目,讓他成為台灣家喻戶曉的名人。

一九五八年,當時在台北市永樂國小擔任美術老師的劉興欽,兼差在報社畫連載漫畫,當時小學老師一個月的薪水四八○元,劉興欽畫一天的插畫稿費就高達四八○元。

「機 會是長著翅膀的,你不抓住它,它就飛了。」當時有四本雜誌、兩家報紙連載︽阿三哥.大嬸婆︾系列,交稿量龐大。劉興欽每天早上五點三十分就起床寫對白,到 了學校後,利用下午課餘時間上墨,一張紙要畫六方格,劉興欽一天起碼畫十六張,最多一天畫二十四張,尤其劉興欽畫畫不用打草稿,時間縮短許多,很快就替他 賺進人生第一個百萬元,也讓他脫離了貧苦的生活。

「當時台灣沒有生產國產車,也沒有進口轎車,想要擁有自小客車,只能買美軍留下來的二手車。」六○年代,劉興欽賺進人生第一桶金後,花了十幾萬元買了一輛美國道奇轎車,是全台少數擁有私人轎車的國小老師。

劉興欽成為暢銷漫畫家後,也將財富全數轉往房地產。劉興欽說,自己不善理財,賺了錢就拿來買房子,且從不向銀行貸款,至今在美國替自己與四位子女各買一棟房屋,加上台灣目前在淡水小坪頂的住家,光在房地產上的價值就高達上億元。

劉興欽不敢負債的人生,起因於他剛當小學老師時,父親正在生病,劉興欽每個月領到薪水四八○元,全部寄回鄉下給父親醫病;當時可以向教育廳每月預支四百元,他想預支薪水,校長說了一句「你還得起嗎?」從此之後,劉興欽不敢跟別人借一毛錢,買任何東西都用現金。

劉興欽說,「在美國買房子、車子也用現金,還被別人笑。」因為沒有貸過款,沒有金融卡、信用卡的劉興欽,到現在還是到銀行寫提款單蓋章領錢,要坐高鐵就提早到車站排隊買票。

永保創意

七十七歲仍像陀螺轉不停

已擁有富豪身價的劉興欽,至今生活仍非常節儉,一般人牙膏快用完,頂多摺兩、三圈,但劉興欽會想辦法刮到一點不剩;只要捷運可到達的地方,絕對不會搭計程車,雖然常常因為迷路改搭計程車,但是劉興欽還是不改節儉的本性。

這三年來,劉興欽從美國正式回台灣定居,但他的工作量一點也不輸當年在永樂國小當老師時,白天教書、晚上畫圖的生活。

採訪當天,劉興欽家裡的電話每隔二十分鐘就響一次,來自各界的授權要求、演講活動,讓他忙得不亦樂乎。此外,也因政府這幾年大量推廣客家文化,讓身為客家人的劉興欽在文化推廣上更不遺餘力。這位七十七歲的老頑童,仍不放過創造人生驚奇的任何機會!

劉興欽

出生:1934年

現職:漫畫家

經歷:台北市永樂國小教師、漫畫家、發明家學歷:台北師專,美國聯合大學榮譽藝術博士家庭:已婚,三女一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68

不放棄任何一個客戶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443

成熟的理財經理也依然要面對業績考核帶來的壓力。好在,他找到瞭解決辦法。

 


  王俊的第一個大單是在做理財經理一年多後接到的。


  在那之前,他至少每2週會跟那位台灣籍客戶通一次電話,聊了3個月,客戶表示願意「來銀行看看」。「對理財經理來說,客戶來是最開心的事情」,王俊說,「因為這代表可能會出業績」。


  客戶打算先從其他銀行轉1000萬元過來。王俊估摸著對方銀行會對客戶百般挽留,於是決定陪同其去轉賬。他把到時可能出現的情況:比如對方提出更豐厚政策時,該如何應對等話術,事先在腦海裡預演了一遍。


  他的準備沒有成為無用功。對方銀行先後派出運營經理、營銷總監及行長出面做說服工作。在一次小房間的私談後,「客戶甚至流露出打算把錢留在對方銀行的表情」。王俊覺得這種情況下「不好再跟客戶多說什麼」,而是轉向給一同前往的客戶太太做工作。幾輪拉鋸戰之後,王俊最終贏得了這個大客戶。


  為了進入理想的金融行業,就讀法學專業的王俊在畢業後選擇先從門檻不太高的信用卡銷售做起。在這個人員流失率極高,平均壽命據說只有3個月的崗位上,他做了5年。先是在一家武漢的代理公司,而後跳到一家上海的銀行。雖然換了地方,從以前「沿著公交車站掃樓」變成了「地鐵沿線掃樓」,但工作內容照舊,也一樣要面對被保安攆的尷尬。


  王俊自認為那是一段「苦中作樂」的時光,對比「做了一個月,掃樓擺攤都放不開,資源用完就辭職不干的人」,他將法寶歸功於自我心理安慰。「因為在2007年之前,信用卡還不像現在這麼普及,很多人有這樣的需求,所以做這件事情是能為客戶帶來方便的」;再者「接不接受是他的事情,提不提供(服務)是我的事情」,「想開了就不覺得有什麼了」。


  不過,王俊很早就認定信用卡銷售不是他的終極目標,因為「產品單一,客戶都是一次性的」。這促使他第二次選擇跳槽,成為一名平安銀行的理財經理。除了通過在大堂值班、打陌生電話來積累客戶資源,他認為做這一行,「口碑相傳」更重要。


  一位起初資金量並不大的阿姨通過介紹她的女兒、女婿來做理財,一下子為王俊帶來了上千萬的資金。回想起來,能贏得對方好感的可能僅僅是幫忙拎重物到地鐵站—這樣一個對任何上了年紀的人都會做出的平常舉動。「不要輕易放棄任何一個客戶,他可能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4年來王俊的收穫還有很多。如今,他每月理財產品的銷量穩定在1000萬元至2000萬元左右,屬於行裡的「中等偏上」水平—在平安銀行給理財經理定下的1至12的級別中,他達到了第7級—也曾在總行舉辦的技能比賽中拿過一次冠軍,還帶過幾個職場新人。


  成績看著還不錯,但依然免不了「定期焦慮」,最直接的壓力來自銀行對各項業務指標的考核。每遇低谷,王俊說他的辦法是竭力先讓自己靜下心來,對要完成的目標重新做一次梳理,然後再針對性地制定對策。


  不過焦慮歸焦慮,王俊還是覺得很享受眼下忙碌的生活,「我還是喜歡充實一點,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可能就是早上起來發現沒事可做吧」。

 

 個人檔案
  姓名:王俊
  星座:射手座
  學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 本科
  職業:平安銀行上海分行財富管理部理財經理


  C=CBNweekly
  W=Wang Jun


  C:平時工作是替別人理財,你自己個人怎樣理財?


  W:私底下,我個人是偏激進型的投資者。資產中一部分放在固定收益類,但投到股 票裡的資金會更多。最近股票不太好做,也跌掉了一些。對於客戶,還是建議以穩健 型的投資策略為主。


  C:近期有什麼工作目標嗎?


  W:剛通過金融理財師認證(AFP),下一步是國際金融理財師認證(CFP)。另外, 平安銀行整合深發展之後,產品線中會多一些金融衍生品,這也需要我提前積累相關 知識。


  C:是典型的射手座性格嗎?


  W:是。優點是比較熱情,可以帶動全場High到極點那種。缺點是貪玩,對有些事情 可能三分鐘熱度。


  C:閒暇的時候喜歡做什麼?


  W:桌球,唱K。不過有了小孩之後,都儘可能把週末的時間留作陪家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05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卡拉曼:我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擔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f5cb401017yx0.html
塞思·卡拉曼近來一直擔憂他為自己的客戶賺取的美元將失去購買力。政府繼續通過印鈔票來解決經濟問題的可能性,已經使得他比職業生涯以往任何時候更加擔心。「世界上總是沒有足夠的美元來解決問題,除非我們將它們大大貶值。」他說。


   卡拉曼在投資行業中享有傑出的輝煌業績。作為波士頓Baupost集團的創始人,他在過去28年的時間裡(截止到2010年)有著年均20%的紀錄性回報率。最引人注目的是,在這些歲月裡,僅有一年他賠了錢。

 

   在本月美國CFA年會上,卡拉曼作了一個多小時的講話和問答。下面將對卡拉曼本次講話做全面的解讀,包括Baupost的組織形式、市場估值水平、投資行業狀況以及他如何保護自己的客戶對抗美元價值的潛在下跌。

 

   Twinkie黃金鬆糕

 

   「Twinkie鬆糕是用人工的手段讓很多孩子得到小小快樂的食物。」卡拉曼說。

 

   這個比喻是為了說明過去一年美國的環境,他說,幾乎所有的市場條件都是由政府決定,比如保持零利率並維持不變、購買抵押證券、注入長期全面的貸款項目。「我們不知道自己被操縱的全貌,」他說,「政府想讓人們購買股票,進行投資,以使得市場繼續走高,通過財富效應使人們感覺良好,並恢復樂觀心態使美國經濟可能復甦。」他仍然擔心,當這些人為因素撤出後,「當我們意識到這是一個Twinkie鬆糕,」經濟和市場會出現什麼狀況。

 

   在「龐大」的歐洲救市計劃中,政府的參與程度仍然很高,但他認為作用不大,只是「將罐頭從路上踢走」。「這是另外一個通過人為操縱讓大眾去買單的例子。」

 

   「這幾乎就像是政府在給人不好的建議。『我們要保持零利率,所以請購買股票或垃圾債券,它們的收益率會有至少5%或者6%。』實際上,這是迫使單純的投資者考慮投資完全高估的證券。」他說。成熟的投資者也面臨同樣的誘惑,主要是因為他們面臨一個短期業績的評比。

 

   遊戲中的新元素

   

   政府的介入讓卡拉曼感到空前擔憂。他說,一直一來他都認為他可以通過一個聰明的方法,一個良好的程序步驟,以及他的智慧找到好的便宜股。然而,現在他說,新的問題會影響他的觀點:美元還有價值嗎

 

   他的客戶是美國的投資者,他的業績是以美元衡量,他在投資中對衝自己的美元倉位。雖然他承認,這場危機和其他危機可能沒有什麼不同,我們可能會成功地從危機中恢復,但他擔心應對每個問題的解決辦法會把問題進一步推向深處。

 

   政治家們發現,創造通脹相對於解決麻煩的問題更容易。卡拉曼說,大多數美國人明白,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而且美國不能無限期推遲解決財政赤字問題,他不能確定當前的危機是否能迫使美國採取正確的行動方式。

 

   「我們沒有從這場危機中獲得價值,」他說,對比大蕭條時期,危機有力地改變了整個一到兩代人的價值觀。大蕭條後的幾十年裡,美國人明白了儲蓄的重要,不再透支。雖然大蕭條本身是可怕的,卡拉曼說:「讓人們擁有了一個蕭條的心態是一件偉大的事。」

 

   相反,現在美國擁有的是一個「非常糟糕的幾個星期」的心態,他說,這不能幫助我們避免未來的泡沫。


   政府在有意低估通脹率

 

   卡拉曼警告說,美國主權債務可能面臨潛在的危機。由於對美元匯率的擔憂,卡拉曼關注的關鍵問題是Baupost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通脹和弱勢美元。

 

   他要保護自己的投資組合免受「隱藏風險」的侵害。這裡的「隱藏風險」是指可能發生的災難性事件,如高通貨膨脹率。他並不用TIPS(通貨膨脹保值債券)來達到此目的,因為他認為政府低估了通貨膨脹率,政府的確有這樣做的動機。


   卡拉曼說,在政府報告的數據發佈前,債券市場可能會對通貨膨脹的風險作出反應。他買入了對債券的看跌期權。如果利率增長到5%甚至7%,他不會盈利。但如果利率增長到高達20%或30%,那麼他將可以獲得50—100倍的投資收益。他說,在短期內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不太大,可能會在5年後。

 

   他將這種以一個合理的成本價獲得的保護比喻為購買房屋保險。應對隱藏風險的保障,是「非常藝術的,而不是科學的,」他建議投資者針對是否以美元為儲備貨幣的問題,最好考慮一些應對方案。黃金不一定就是答案,他說,因為它可以繼續「發狂上漲」,也可以從目前的最高紀錄掉下來。不過他表示,黃金應在投資組合有一個角色,因為「它作為價值儲存的方式有著悠久的歷史」。

 

   擁有黃金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他說。「如果世界變得非常糟糕,我們希望為客戶保有儘量多的購買力,最好可以抵消市場下降對其資產價值的影響。」他說他的目標是避免資產「下降30%並且癱瘓」。

 

   顯然,他對資產下降的保護策略比他提及的要多很多,但他不想透露,因為擔心聽眾會「單純地為這些對沖工具支付過高的價格」。他強調,他並沒有從根本上認為會發生「隱藏風險」的事,但他建議大眾尋求廉價的對沖手段。

 

   卡拉曼嘲笑優秀藝術品和收藏品不斷高攀的價格。他說,任何不產生現金流的投資,是基於它可以被出售給一個更大的傻瓜的信念。因此,他說,購買物品的投資是投機而不是投資。在一般商品中,只有黃金和土地是卡拉曼認為有價值的投資。土地難以評估,因為它只是在未來某一時刻可能產生現金流。

 

   批評指數基金和長期持股

 

   卡拉曼過去一直批評指數基金,在會議上他重申了這點看法。他認為這些基金本身出自一個「可怕的想法,」因為當股票被涵蓋在指數中時,它們的交易量和價格就會增長,買家(包括指數基金的買家)為它們支付的價格會過高。他更喜歡在一隻股票因為被剔出指數,交易量下跌時買入股票,那時它們具備價值股票的典型特徵。

 

   普通投資者由於沒有足夠的時間分析投資機會,從而沒有太多好的投資目標。關於「長期持股」的說教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因為「你必須確保你是有著長遠目標的」、「個人投資者可能沒有足夠長的時間持股,或者可能被迫在市場不景氣時,由於流動資金的需求在錯誤的時間出售股票。」

 

   「進入點」是相當重要的,他說,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人們會有10-12年的零收益,就是因為他們在10年前美國股市的高估值時期買入了股票。考慮到最近美國市場的運行狀況,他擔心美國投資者在未來10年會有類似的低回報。「節約交易費用和管理費用並不意味著它會產生好的結果。」他說。

 

   有些時候,其他類別資產的吸引力會大大增強。一年前,在風險調整的基礎上,債券相比股票更具吸引力。您可能已經在股票投資上取得了更好的回報,但這並不意味著債券的吸引力不足。

 

   長期業績,重點投資

 

   堅持長期重點投資是必要的,卡拉曼認為大多數基金經理損失慘痛是因為他們追求短期業績,追求在不斷的評比中自己的短期表現。在2009年初,他在住宅抵押貸款上的倉位從零上升到近50%,他能做到這些主要是因為他堅持長期的投資理念,和他公司的非傳統組織結構。

 

   大多數公司有著各個行業的研究員,如藥品、石油和天然氣、金融等。相反,Baupost公司是有著不同投資主題的團隊,例如,有以不良債務為重點的團隊,也有針對破產後的證券分拆的團隊。這使他們避免浪費時間,去跟蹤他們不大可能投資的公司,以及這些公司的每個季度盈利狀況。他們可以更靈活,可以將重點放在發現哪裡正在去槓桿、哪裡有因為錯誤引導而致使的出售或贖回。

 

   這使得卡拉曼在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很容易地做出了買入的決定。如果你怕以60元購買的債券可能會跌到50元,甚至40元,那麼繼續購買你會有些緊張。「但如果你知道它的極端最低價值是80元,那麼你很可能會買得更多,」他說。他一般預期自己持有每項投資「很長一段時間,並可能是永遠,否則,它就是投機而不是投資。」

 

   「如果你忽視這一點,不能堅持全部持有期,那麼你就會擔心它應該在什麼價位交易,你的客戶怎麼看,你的團隊怎麼看,最終你又怎麼看。」他說,「不過,如果你有堅定的信念,而且你的分析並不是基於過度樂觀或輕浮的看法,不是基於關於經濟理解的一個閃念,那麼你不會承受任何壓力,在市場下行時你也不會感覺恐慌。」

 

   只有當他將投資暴露於各種假想情形下,包括經濟、利率及其他種類的風險下,並且所有的投資理念通過了這些壓力測試,卡拉曼就會很自信這些投資都有著必要的安全邊際。

 

   勇氣與傲慢

 

   縝密的分析可以為投資帶來勇氣,但卡拉曼小心地區分了勇氣和傲慢之間的差別。

 

   當投資者聲稱,他們相信自己比市場知道的更多時,或者當他們在市場上每個人都賣出的時候選擇購買,那就是自大。投資者必須要有謙遜的態度,卡拉曼說,「我們知道我們可能是錯的,知道我們面臨很多聰明的競爭者,知道事情可能會改變,雖然接受這個事實的確有些難。」

 

   這種謙虛的思維方式提醒他不要走極端,並為身處逆境的時候做準備,如果沒有足夠好的機會不要做滿倉投資。

 

   「由於對未來的擔心和悲觀,我們會存在偏見,所以我們要時刻防範這些偏見帶來的風險,」他說。「投資者需要選擇自己的苦口良藥。是選擇在時機好的時候賺更多的錢但常常面臨十分糟糕的年景,或者選擇對價格下跌進行保護但不能在形勢變好時分得一杯羹?我們已經選擇了後者作為自己的良藥,我們寧願在市場出現巨大的牛市時落後於市場。」他說。

 

   「作為一個有著高度紀律性的買方和賣方,在任何時間都會保持保守,這可以使得你有著正確的思維模式,」他說,「它使你長期不敗。」

 

   滿倉投資的壓力使許多基金經理在金融危機中遭到毀滅性打擊。「在某種意義上說,當市場氛圍相當沸騰時,你持有的是最不被反感的證券而不是真正有價值的證券,」他說。「無法持有現金意味著,當塞子被拉出浴缸後,市場將面臨一個很長的下行道路。」

 

   卡拉曼說,即使在最悽慘的時候也存在有吸引力的投資。2008年,面臨著經濟不景氣的前景,有一個地方可以為投資提供避風港,就是專屬汽車金融公司的債券,其中一些價格賣到了40美分。當時,卡拉曼認為福特汽車信貸在三大汽車公司中是最好的。如果他們的貸款損失增長了8倍(即整個貸款組合價值的40%將消失),這些債券仍然值60美分,如果損失低於4倍的增長,它們的價值將更高一些。這種想法被稱為「絕境證明」,即尋找有限下降的低點。另一些人從次貸危機和房地產的價格跌幅推斷汽車貸款的損失,他們預期汽車貸款的價格將有著和前者一樣的跌幅,但這壓低了這些債券的價格。卡拉曼的分析表明,在汽車行業沒有像房地產一樣過剩產能,汽車貸款的信用等級也沒有像房地產一樣惡化。

 

   優質的客戶

 

   擁有優質的客戶是投資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卡拉曼說。他的客戶大部分是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和一些成熟的機構。2008年期間,成熟的機構也面臨資金問題,但它們能理解這場危機的內在動力,以及危機給價值取向的投資者帶來的機遇。市場上大多數個人投資者此時則離開,走向深淵。

 

   「大部分時間,他們都是繼續增資,而不是贖回,」他說,這使他在2008年成為一個活躍的買主,當時其他的基金經理被迫出售他們最好的投資。

 

   他確定優質理想的客戶需要有兩個特點。首先,客戶對公司業績的看法與他相同。不然,如果他認為自己取得了出色的成績,但他的客戶都不滿意,這將是一個「可怕的不匹配」,他說。第二,當他告訴客戶他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機會時,他希望客戶至少會考慮增加資本,而不是贖回。

 

   「我唯一的目標是精益求精,我不在乎我們管理是5億,20億還是250億美元的資產。如果我們能在晚上安然入睡,在一個漫長的職業生涯結束後退休,感覺就像我們為自己的客戶做了正確的事情,這樣我會感覺良好,即使我只拿了成果中很小的一部分。」佣金收入不是他工作的全部,卡拉曼說,「這是客戶委託我們管理財富所賦予的神聖信任。」(資料來源:《證券市場週刊》文/王存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62

不只雅虎,任何媒體都必須轉型為科技公司!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745.html

SnowFall,這是《紐約時報》今年獲得普立茲獎的作品,從居高不下的滑雪死亡率切入,訪問幾位在滑雪時遭遇雪崩事件的滑雪者。精采好看的文章,圖片、影片、滑雪勝地3D地圖和滑雪運動歷史幻燈秀,網頁最上方的章節式標題,讓讀者自己決定閱讀流程,先文字、先影片或是先看幻燈片都可以。耗費6個月,投入11人團隊的高額成本,根據紐時公佈的數字,上線後6天內,獲得250萬個造訪,350萬個瀏覽量。

這個成績立即引起媒體人關注,知名博客Om Malik說Snow Fall應該被視為新聞業的未來。大概是受到《SkyFall》(007空降危機)片名的啟發,Malik甚至要紐約時報把自己當成好萊塢,再砸2,500萬做100個類似規模報導的故事。如果《紐約時報》對這個報導的期待,只有高瀏覽量而不需要計算成本效益,這個專案應該算是成功。

《PandoDaily》的Hamish Mckenzie卻不這麼認為,350萬瀏覽量多是因為新鮮感而來,當同樣的展演模式一再重複,讀者不會有興趣用這麼多時間來閱讀。《Pandodaily》創辦人也是《TechCrunch》前主編Sarah Lacy更直白,她批評Snow Fall不過是搬上數字媒介的舊媒體遺產,一種專家式的、繁複而耗用大量人力的內容展演,「如果這是新聞業的未來,那就代表新聞業沒有未來了。」Lacy說,「新聞業的未來,是速度、量、粗糙但滾動式的,以及跟科技圈非常類似的特性:夠用就好的互動程度。」

從付費牆到Snow Fall的專題嘗試,《紐約時報》是最願意嘗試新方法的傳統媒體,也是最願意應用數字技術的傳統媒體。在台灣,我們也看到傳統媒體嘗試這樣做,但不管是付費牆、互動式專題或是iPad版等,這些投入都有個共同特徵,或許短期內可快速獲取讀者眼球,但無法長期維持高流量,但每一次的製作都是高資本投入但相對應卻無法貢獻在營收上。

Yahoo不再宣稱是媒體公司之後,反而更有機會成為成功媒體

在《紐約時報》奮力轉型的同時,另一家質性全然不同的媒體公司,也一樣遭受嚴峻挑戰。

1999年Yahoo創辦人楊致遠在接受《數位時代》創刊號採訪時說,「Yahoo將成為一個媒體公司。」那是在.com股災之前,Yahoo一年市值成長10倍,一年內可以分別以46億美元併購Geo Cities和54億美元併購Broadcast.com,最意氣風發之時。三個技術人創辦的網絡公司,沒有媒體背景,但當商業市場的高評價都來自使用者的量時,創辦團隊很直覺認為,Yahoo在營運發展上,最重要的任務就是StickUser佔據使用者的眼球,所以他們應該成為媒體公司。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很清楚。Yahoo在.com股災後,一路緩慢下滑。這段時間,創造全新廣告市場、廣告佔收入超過95%以上,以營收結構來看最像媒體的Google,卻從來不以媒體自居,而以科技創新領先者展現在世人的面前。Google的確領先,最新的穿戴式電腦趨勢,Google絕對領先其他競爭者,Google Glass不就是佔據使用者眼球的新一代產品?

Marissa Mayer接任Yahoo沒多久,遞交給美國證交會的表格中,就把用了10多年的媒體公司定位改成一家全球性的科技公司。但是她長串的併購菜單,卻沒有一項不顯示她心中認為Yahoo在新媒體轉型上有極度的迫切需求。

舉幾個例子。2012年10月併購的Stamped,團隊幾乎都是Google的員工,初始資金也來自Google出資的風險創投,Stamped提供iPhone使用者追蹤、分享有趣事務的功能。OntheAir是一家視頻技術公司,Snip.it是類似Pinterest的內容收藏與分享工具,今年初收購的Alike和Stamped很類似,也是建立在LBS基礎上的使用者興趣追蹤分享工具。至於Tumblr更不用說,和Google花16.5億美元買Youtube一樣,都是瞄準成熟且大量的使用者社群。

很多批評者說Mayer買了之後就把服務關掉,把團隊併入Yahoo,是毀了這些服務。事實上,Mayer正在用錢買技術人才,要徹底改變Yahoo的媒體能量。根據《TheVerge》的報導,Mayer上任後,就把Yahoo媒體部門的重心移到紐約,而這些買進來的人才,很多人(例如Stamped三個來自Google擁有豐富開發經驗的創辦人)都被送到紐約去了。理想上,他們有個重要的任務,讓Yahoo更靈活運用各種科技媒介(特別是行動載體)和使用者互動,而原本的編輯群,則需要高度與這些技術人合作,才能創造具有商業價值的新內容展演模式。

不管Mayer的策略能否執行,弔詭的是,Yahoo在宣稱自己是科技公司而不是媒體公司之後,反而更有機會成為一個成功的媒體。

因為網絡上的媒體經驗,就是一種使用者體驗

對比《紐約時報》和Yahoo的發展困頓與轉型策略,再看過去幾年Google以關鍵字廣告、Facebook以社交媒體的定位在網絡世界獲得的巨大成功,媒體轉型的未來方向幾乎可以肯定,所有的媒體公司,都必須轉型為具有網絡軟件研發能力的科技公司。

Sarah Lacy口中的滾動式的、夠用就好的媒體經驗,就是一種使用者體驗。傳統媒體出身的編輯人不談使用者體驗,只談編輯企劃和採訪深度,一種精美的權威式內容展演,那是為什麼《紐約時報》會用6個月、11個人的團隊做出Snow Fall令人驚豔、但因為網頁loading過重而導致使用者體驗不佳的專題。

只有科技出身的開發者,特別是有前端互動內容開發經驗的產品經理(例如 Mayer)和工程師會談使用者體驗,他們熟知快速演進的內容載具,他們有能力以Hack(破解)的心態尋找各種可能的新溝通/互動方式,以及因此而發展的新商業模式,媒體的創新和未來不可避免會在這裡發生,組織組成上有技術人佔據重要位置的編輯團隊,才有可能達成詹宏志說的,編輯人設計溝通情境的工作使命。

對《紐約時報》等眾多媒體帶來衝擊、陷入虧損和騎虎難下困境的,是科技。傳統媒體的問題不是他們不願意採用新工具,而是他們誤用了這些工具,一種根植於媒體原生組織結構而不可避免的誤用。

新媒體/互動式數字媒體不是找科技人來執行編輯想像,科技人更可能只能是採取主動和領先的角色。在新媒體時代,媒體公司不可避免的必須是科技公司,而且,顯然,必須走在科技沿革的最前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00

紐約快遞公司Postmates:一小時內送達任何東西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867.html

美國紐約市剛剛成立了一家名為Postmates的快遞公司,它可在一小時內將任何東西交付到你的手上。

但是現在,Postmates的服務範圍僅在圍繞曼哈頓Flatiron區10個街區的半徑內。這意味著Postmates只在曼哈頓範圍內可以做到一小時內將任何東西交付給Flatiron區的上班族和居民。

在你啟動這款應用程序後,你就會看到你周圍大多數人氣旺的地方。從那裡,你可以通過幾次點擊來訂購東西。一旦你做出選擇,點擊「現在購買」,不一會兒,你就會看到給你送貨的快遞員的詳細情況:姓名、照片,甚至他或她的實時位置。

「無論你想要什麼,我都能送到你的手中。」Postmates公司創始人兼CEO巴斯蒂安-萊曼(Bastian Lehmann)說,「我能夠在一小時內將任何東西帶到你面前。」

一旦快遞員到達,你就要審核費用,決定是否給小費,然後簽名確認收貨。

萊曼解釋稱,當前的主營業務僅針對那些不包送貨或短距離送貨的酒店。信不信由你,紐約市有63%的酒店不提供送貨服務。此外,Postmates用戶還能夠要求送達其他任何東西,從食品到蘋果零售店的筆記本電腦到乾洗店衣物。

當然了,紐約市還有很多其他的快遞服務,但是它們很少能夠給消費者、企業和快遞員提供與Postmates相同的附加值。

對於消費者來說,按需定製的快遞服務讓他們感到非常新鮮;對於企業來說,他們不用花一毛錢就能夠提高他們的銷量;對於快速員來說,他們每天都能夠獲得數千個快遞訂單。

萊曼稱,快遞員能夠提取80%的快遞服務費用和100%的小費。而且,值得指出的是,在舊金山,Postmates有70%的快遞員是全職員工,30%的快遞員是學生或希望賺外快的人。Postmates從每筆快遞服務費中提取20%的提成。它還與Whole Foods等酒店有合作關係。

你可能會想,「食品外賣巨頭Seamless和GrubHub呢?難道它們不能提供同樣的服務嗎?」嗯,不提供。這兩家食物外賣公司最近已宣佈合併,它們基本上只提供網絡訂購服務,並沒有自己的快遞團隊。

「Seamless實際上沒有存在的必要,就像你臉上的粉刺一樣。」萊曼說,「他們無法給你的業務提供任何附加值。他們存在的前提就是你需要有自己的快遞員。如果你沒有快遞員,那麼你從Seamless和GrubHub下的訂單就無法實現。所以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而Postmates創立的目的就是要成為整個城市的基本架構。「我們設想的未來是這樣的:如果我們能夠打造出色的快遞團隊,那麼酒店為何還需要自己來提供快遞服務呢?」萊曼說,「如果我們能夠變得更加靈活,價格上更加誘人,讓他們覺得更能節省成本,那麼他們為何還要專門雇一批人坐等著送貨呢?這樣做顯然沒有道理。」

為了保障送貨的順暢,Postmates與酒店簽有協議,可直接繞過長長的顧客隊伍取走食品,或讓酒店將食品專門放到一邊供Postmates快遞員取走。

在過去三個月中,Postmates已為舊金山和西雅圖的商戶提供了超過100萬美元的快遞服務。它現在的業務量正在以20%的速度逐月遞增。

那麼,究竟是什麼在推動這種發展呢?「人們很容易對此形成依賴。」萊曼說,「當你有一款產品能讓用戶形成依賴時,你就贏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404

不可承受之輕----無退市機制,任何改革都是迴避核心問題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iom9.html

體態臃腫的股堅強臥在病榻上,向新晉的主治醫師肖主任問道:主任,我的排泄問題.......,肖主任舉起手,做了一個打住的手勢,輕撫股堅強的臉頰說:堅強,我給你的營養餐已經做了重大改革,過去的多種肆無忌憚已經被遏制了,你一定會好起來的!

 

股堅強原本閃過一絲亮光的眼神即刻又變的渾濁起來,那因浮腫而幾乎快看不見的喉結上下游動了一下,便又懨懨的不再有說話的意願了,二十多年以來,這個「人」幾乎沒有排泄過,過去負荷量不大的時候,尚能承擔,而今如此大的體量,他再無能力消化了,他臭氣熏天,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倒下倒下再倒下。

 

偉大勤勞的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信奉天道,懂得循環往復,知道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但凡一件活物,或者是一種機製程序,都必須有進出,有代謝,此為王道!但是在建立了自己的資本市場後,卻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逆天創造了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東西,就是一個公司可以在資本市場永生不死,它的設計師很天真,要求凡來上市的企業必須具有三年良好的盈利記錄,而這個美好的初衷實際上是給市場輸送了大量在生命的巔峰期上市套現的企業,同時,在這個市場,它還執行了一種類似藏傳佛教裡那種轉世靈童的制度,公司經營隨便做,做爛掉不要緊,因為永遠可以金玉其外,撤掉敗絮,再添新絮,製造一個又一個暴富運動,而置真正的資本意志於不顧,長期堅定的讓劣幣驅逐良幣。

 

二十多年來,這些市場根本機制上的重大缺陷,從來都是被視而不見的,與之相比,今天所謂的新股IPO發行制度改革,根本就是抓小放大,漠視市場機制中最關鍵的環節,給一個將死之人做保健性治療,因此不管IPO制度如何改,或者什麼優先股新政如何有效激勵企業發展,抑制套現衝動,都不是從根本上能徹底解決市場最致命病根的良藥。

 

離開複雜的資本市場,僅僅用常識來判斷,在這個世界上,宇宙裡,有沒有在相對時間裡只生不死的物事,或者沒有新陳代謝能活的非常健康的體系?

 

如果沒有,中國資本市場憑什麼能夠這樣活?

 

實際上想穿了,中國股市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在是否建立和貫徹退市制度上,建立資本市場,根本目的是什麼,是為社會發展服務,還是為企業集團獲得股權保值服務,如果為前者,那麼尊重資本意志,資本聰明的很,自然知道哪裡去得,哪裡去不得,他將像一條歡唱流動的河流,不斷展現其勃勃生機;而為後者,那就扭曲的很,它將會被斷流成一灘一灘的小水渠,絕無有靈動的浪花閃現,而今天的中國股市,正是這樣的一種狀態,在這個狀態下談什麼新股IPO改革,根本上就是迴避最核心的問題。

 

退市機制一旦被貫徹和執行起來,新股IPO就成為市場的新鮮活力之源,不管你多大市值的企業,生命週期到了就退出,生老病死最正常不過,對企業和公司尤其如此,人的平均壽命可以到七十八十,而公司的平均壽命要低得多,美國《財富》雜誌統計,美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而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在這個數字面前,中國上市公司基本上一直活的依據在哪裡?上市要求三年連續盈利並要承諾繼續保持的依據又在哪裡?

 

按照企業的平均壽命,每年退市企業和上市企業長期以來是可以保持出一個平衡狀態的,只要符合條件就退市,和只要符合條件就上市一樣,完全可以在一定的量化標準下相對精確的把握,這是我個人理解下,中國股市最迫切要做的事情,單向的在所謂IPO改革上下再多的功夫,也是沒用的,說的難聽點,要想股市有井噴,先讓他屎噴,指望一個沒有代謝和排泄系統的活物蓬勃昂揚,簡直痴人說夢,創業板能跳起來,和它的身材小巧精瘦有關,和它的業務新型有關,更和它最可能率先執行退市制度有關,至少在體制上,創業板是最接近成熟股市的板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261

任何行業產能都過剩 我在等三次探底 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e2fk.html
許小年
 
2013年11月11日 15:15  新浪財經 

  許小年「11.6」溫州演講實錄:「我在等三次探底」

  我今天在這裡講的題目是「結構性衰退及其醫治」,一個主要的觀點就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經濟困難——經濟速度的放緩。溫州地方大家比我知道的更清楚,它在過去十幾年間經濟的高速增長所積累的問題現在逐漸的暴露出來了,有很多嚴峻的挑戰。

  那麼,如何去看待這些問題,我的一個核心的觀點就是,這些問題是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經濟結構出現失衡所產生的問題,這種增長速度的放緩我把它稱之為結構性衰退。衰退它用詞的含義並不是我們通常講的經濟要負增長,而是增長速度的放慢。結構性衰退和我們通常所理解的週期系衰退有根本的區別,週期性衰退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循環一樣,現在天氣冷了大家不用擔心,因為你熬兩三個月氣候自然轉暖,你扛一陣也就過去了。而結構性衰退和週期性衰退它根本的區別就在於,如果不能夠糾正結構性的扭曲,衰退將持續較長時間,它不能自動恢復,必須要推行結構性的改革和結構性的調整,所以這是我今天講的一個主要觀點。

  OK。我們現在講一下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是什麼?中國經濟的結構失衡從數字上非常明顯的是投資和消費的失衡。投資每年增長20%,消費每年增長不到10%,兩者相差一倍,或者投資增長率是消費的兩倍。這樣帶來什麼結果?投資是要形成生產能力,投資的增長長期地領先於消費的增長,就使得生產能力的形成超前了社會需求,結果是過剩產能,中國現在最大的結構失衡就是過剩產能。你去看一下哪個行業產能不過剩,全都是過剩產能,過剩產能對經濟的危害是什麼?惡性競爭、價格不斷下跌,因為產能過剩大家都是發愁自己的產品怎麼賣出去,於是在市場上惡性競爭,所以互相比賽降價,降價的結果是企業的利潤率越來越薄,最後發生虧損,虧損的時間長了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社會不穩定出問題,而企業一旦倒閉銀行壞賬大量出現。

  中國經濟目前的結構性問題看上去就是投資和消費的嚴重失衡,社會購買力跟不上,整個全社會供應能力的增加。哪裡產能不過剩,傳統的製造業全都產能過剩,鋼鐵、水泥、玻璃(1305, -4.00, -0.31%)、建築材料、電解鋁、煤化工、發電量、發電設備、多晶硅、風電設備、造紙、印刷、造船、航運、化肥、電視、冰箱、手機等,沒有一個不是產能過剩的行業,傳統製造業通通產能過剩。這些過剩產能生產出來的產品賣不出去,這些產能所用的銀行貸款就無法償還,那銀行壞賬是必然的,銀行現在老做手腳,把壞賬藏著,各種各樣的貓膩,過橋貸款等等,無非是忽悠上級,說壞賬率雙降。還雙降呢!應該是「霜降」,怎麼可能在這個時候壞賬率雙降,應該是雙升。為什麼雙降?造假賬,忽悠領導。

  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企業不敢投資了,於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就放慢了,因為在過去的十幾年間我們主要是依靠投資才增長,現在面對過剩產能企業不敢投資了,經濟增長速度自然就放慢了,所以我們把它叫做結構性衰退,是由於結構失衡出現投資增長速度的下降,帶來的是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這樣的結構性衰退,政府採取的政策不應該是拉動內需,在2009年的時候,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出4萬億,其實根本不止4萬億,大概投入的資源有10幾萬億。這10萬億的資源投入中主力軍是銀行,財政投入大概也就一兩萬億,其餘的都是銀行,所以銀行今天不出壞賬事情就很奇怪了,那中國還真是地球上非常特殊的國家。如此大規模倉促的投資、項目的上馬,沒有經過仔細的論證和風險的評估居然沒有壞賬,這個難以現象。

  我們為什麼反對政府干預市場,因為政府的干預打亂了市場的正常運行,給企業帶來了一種錯覺甚至是幻覺,以為強大的政府可以人為的製造經濟景氣,跟著政府衝進去了,現在被套了沒人給你解套。跟著政府投光伏的、投風電的現在什麼情況?全都被套了,所以基本的經濟規律你是不可以違反的,你要是違反了一定受到懲罰。4萬億並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總體的運行事態,在這裡我們沒有用GDP,為什麼沒有用大家都知道,現在連領導都不用GDP了,我們為什麼要用GDP,外國記者問領導,「你看中國的經濟形勢,你看什麼呢?」領導說我不看GDP,我看三個指標,第一叫發電量;第二叫鐵路貨運總量;第三叫中長期貸款,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克強指數」,這是克強總理觀察中國經濟所用的指標,所以我們要聽領導的話,才用「克強指數」,而不用統計局的GDP。

  發電量非常清楚,深谷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高峰是4萬億。4萬億實際上是十幾萬億,只維持了幾個季度的繁榮,經濟就一路下滑,所以不要迷信政府這只有形之手,把自己的事做好,根據市場基本的規律來安排企業的發展,不要聽政府說什麼,要聽消費者說什麼。當然你要知道政府它想幹什麼,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政府對經濟有很大影響力的國家中,你完全忽視政府的政策也不太可能,但是不要把企業的經營發展和政府的政策掛起鉤來。

  一路下滑滑到了二次探底的谷底,二次探底出現在去年的下半年,二次探底以後政府又急了,又來了一輪「4萬億2.0」,「4萬億2.0」大家知道的不多,為什麼啊?因為這一次是轉到地下了,打槍的不要,悄悄的進去,發改委不知不覺中幾千億的項目就批出去了,資本市場不知不覺若干萬億的資金放出去了,於是「4萬億2.0」持續到今天大家感覺到的所謂企穩,現在官方、民間宏觀經濟用的詞不是2009年的強勁反彈了,而是回落企穩。那我們知道這企穩是假的,它是「4萬億2.0」的作用,七八月份一直延續到九十月份,各位感覺日子好過了一點,原因是「4萬億2.0」的餘威以及最近在房地產上的放鬆,所以讓大家感覺到似乎又過去了。沒有,只要結構性的問題一天不解決,任何反彈和企穩都是暫時的,所以我在等著三次探底,三次什麼探底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一定會發生,因為結構性問題沒有解決。同樣的結構性的分析,我知道歐洲經濟會繼續下滑,滑到什麼時候是最低點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會繼續下滑,因為它的結構性沒有解決,它的過度負債問題依然沒有解決。我們的過剩產能問題剛開始被官方所承認,於是政府又制定這規劃那規划來消除過剩產能,我想說你們還是定規劃嗎,過剩產能全是你規劃出來的,現在你又來規劃掃除過剩產能,你放一把火現在又來積極的救火。鐵路貨運總量的趨勢跟發電量完全一樣,不用我解釋,大家一看就知道,最近鐵路貨運總量雖然有一點點反彈,但還是負增長,只不過負增長比以前小了一點,仍然是一路下滑,擋不住。

  下面一個問題要問的是什麼?我們解釋了什麼叫做結構性失衡,也指出了中國經濟結構失衡在什麼地方,那就是投資與消費的失衡,那就是生產能力的擴張超過了居民購買力的增加。這種投資和消費的結構性的失衡原因是什麼?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夠對症下藥,既然是投資增長兩倍於消費,那我們一個很自然的猜測是在過去的十幾年間,是不是投資主體收入增長超過消費主體的收入增長,帶著這樣的猜測看了一下數據,發現果然如此。在這個經濟中投資主體是政府和企業,消費的主體是居民,那我們接下去要研究的問題就是收入在政府企業和居民之間的分配,過去十幾年間發生的是什麼情況?我們在這裡用了清華大學兩位教授的研究結果,發現在過去十幾年間投資主體的投入確實在上升,而消費主體的居民收入在下降。當然居民收入的下降我在這裡講的是相對下降,而不是絕對的下降,我想強調這個概念。什麼叫相對下降?就是在總收入的份額中下降,就是它的增長率落後於政府和企業收入的增長率。

  兩位清華大學教授的研究表明,從1993年到2007年收入分配佔GDP的比重,居民的份額從63%降到52%,降了11個百分點,這是中國消費滯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居民收入增長的相對滯後。而企業的收入從20%微升到22%,最大的獲益者是政府,政府的收入從17%上升到26%,所以數據支持了我們的猜想,投資和消費的失衡是由於在國民收入分配方面的失衡造成的。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國民收入的分配有利於投資主體(政府和企業),而不利於消費主體(居民)。

  下面就要談對策了,怎麼去調整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的問題是什麼呢?是政府收入份額在不斷上升,企業只是微升,居民的收入份額在不斷下降,對策是全面的實質性的減稅,減少政府的收入份額。三中全會會討論這個提議嗎?有人仍然抱有信心,我不知道會不會,我也沒接到會議通知,如果有幸去列席的話我要提出解決目前中國經濟目前的問題,要全面的實質性減稅,政府手裡掌握的資源太多了,政府掌握這麼多資源全是浪費掉的,而且它使經濟結構嚴重失衡。你要減政府的稅,你去問問政府恐怕沒有一個官員會同意,官員會瞪大眼睛說:「教授你說什麼,減稅?我們現在錢還不夠花呢,怎麼可能減稅啊,我們現在離開土地財政日子就過不下去了。」我想說:「領導,你知道不知道,正因為土地財政,你造成了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為什麼土地財政會造成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什麼叫土地財政?土地財政就是政府一手低價從居民和農民那裡徵地,而且低價供給企業去投資、去擴張,同時高價在市場上拍賣商業用地。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政府拿走了,主要是政府拿走了,政府把土地增值收益拿走投資去了。另外一方面,由於農民、居民沒有得到足夠的補償,所以在這個收入方面居民、農民拿不到市場價格,拿不到土地增值收益的大部分,對什麼不利?對消費不利。

  所以你看結構性的失衡到最後一項一項地去分析,你就能夠找到我們將來改革的目標在哪裡,我們的對策應該是什麼。我們的對策剛才已經講了,要全面減稅。要解決土地財政的問題,怎麼解決?有什麼對策?土地供應的市場化。那我們提出的方案是什麼?我們提出的方案從農民土地確權開始,就是確定農民土地的權益,然後在確定土地權益的基礎之上,如果我們不動土地制度,現在集體用地的經營權進入市場,拓寬土地供應渠道,打破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第三步是什麼?土地私有化,把土地還給農民。土地制度改革它的目標是什麼?使得土地增值收益農民和居民獲得更高的比率,有助於消費。

  當然,這個土地改革也有助於社會穩定,你看一看全國的群體性事件,有很多群體性事件都是和土地連在一起的,都是在土地權益產生的糾紛,最後矛盾激化成為群體性事件。所以你為了其他的目標,你為了社會公平與正義,你為了扭轉結構性失衡,都要推進土地制度的改革。除了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外,還有資本市場的改革,因為在資本市場上,政府的過度管制也使得投資越來越重,消費越來越輕,什麼管制?利率管制,利率是政府管制的。當然在貸款方面現在全放開了,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存款利率沒有放開,政府人為的壓低存款利率,以便向企業、向政府、向國企提供低息貸款。提供低息貸款鼓勵什麼?鼓勵投資,而人為的壓低存款利率受損的是居民,居民的儲蓄收入因此而減少,居民的收入減少了當然對消費不利。不僅在銀行,在信貸市場上,就在股票市場上政府也是壓低融資成本,A股市場上的市盈率是20倍、30倍,創業板上市發行率是50倍,如果發行市盈率20倍,20倍是什麼意思?20倍就是用1塊錢的盈利融資融20塊,那企業的融資成本是5%,所以市盈率的倒數大致來講,不嚴格,市盈率的倒數就是融資成本。

  所以我們現在陷入的是改革的悖論,這個悖論是什麼呢?我們依靠政府去推動改革,但是政府沒有改革的激勵,因為所有的改革將傷害政府的利益,這就是改革的悖論。能不能從這個悖論中走出來我本人信心不足,這也是我不願意談三中全會的一個原因。所以對策都是有的,你要開放,金融行業要開放,醫療衛生要開放。現在一說醫患關係的緊張就說醫改失敗了,北大有一位教授說:「這是哪門子的醫改,還沒改就失敗了。」現在的問題是不改革造成的,還沒改革就說失敗了,失敗什麼啊,你根本就沒改革,現在80%、90%的醫療資源全是國有的,民間有資金、有人力就是進不去。問題在於政府過度管制、供應嚴重不足,凡是能投資的地方產能全過剩,全是不過剩的地方都不能投資,就是這個問題。

  其他方面今天沒有辦法再一一講了。小結一下,你要開放,改革開放這兩大國策你要繼續下下去,但是今天的改革開放和30年前比起來有很大的困難,不僅是因為小平那樣的領袖人物不再有了,而且改革的阻力大大超過小平時代,這個改革的阻力就是既得利益。如果我們改革不能推進,中國經濟的前景是什麼?前景就是結構性的扭曲長時期存在不能矯正,於是經濟長期在衰退中。我剛才講的改革措施,各位自己思考一下可能性有多大,我剛才講的改革措施全面減稅、土地制度改革、資本市場開放、壟斷性行業和政府管理性行業開放,可能性有多大自己估計一下,30%的概率你比我還樂觀,我們自己估計一下就可以知道這個冬天有多長,這個冬天有多冷,自己就可以知道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