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昨晚在寫周大福上市集資能使鄭氏家族相關成員後,我還在想這個小問題,結果終於全部想通,並相把它加入上一篇文章,但因篇幅實在太長,故獨立成篇。
正如上篇所言「仍可認定利用周大福的銀行借貸得來的資金來應付新世界供股」這個地方,其實已透露出今次新世界的供股的資金來源所在,2011年11月1日信報的高仁雖點出一些端倪,但因資料所限,並未觸及核心。
如果細心發現,今次新世界供股除是負責認購本身部分外,另需要額外包銷9,000萬股,即需要供股898,158,778股,以供股價5.68元計,差不多 就是51.015億,和周大福和銀行簽訂的貸款合約的融資額相同,由此筆者有合理的理由相信,今次周大福企業供股所需的資金,其實就是周大福動用這筆銀行 貸款來償還關連貸款,然後用來供股及包銷,所以包銷團所稱「一則不想配股攤薄持股量,二則現時貸款收緊,「公司預計未來12至18個月會有很多『便宜貨』可撿,故集資留作準備。」,你可以自行評價他們的說法是否誤導。
亦從而得知,實際上亦可以知道這筆錢並不是只是用來減少關連方往來,只是把周大福珠寶的資金挪至新世界的一個步驟,而鄭家純所謂「大股東在現時環境都不惜動用一大筆錢供股,證明我們認為這樣對公司最有利」,都只是說對了一半,因為他們並無真實地動用過「一大筆錢」,資金來源只是快上市的周大福珠寶向銀行貸款而矣。
在 這個交易中,周大福企業除不用出一分一毫外,在包銷貨源之下,亦可以順機拿得約1.275億的包銷佣金,實行任食任拎,另外由於新世界是具有折讓,他實際 上用一個折價購入這堆資產,獲益更大,另外因為同時新世界中國同時供股,部分資金亦同時輸送至新世界中國,所以之後其向基金界所稱「為了令新世界發展再成為香港地產市場主要參與者,將進行數個收購,故有籌集資金的需要,並誓要重奪地產龍頭」,論據的支持性亦因而有所削弱,也是一個煙幕來掩飾其利用周大福珠寶的銀行借貸來增持折讓的新世界的目的。
那為何他們不盡用周大福珠寧銀行貸款增加新世界發展呢 ,並全部解決關連方往來呢? 其實在供股開始時,包銷團人士已說得很明白,在《收購及合併守則》的其中一個重要條文,「因為周大福持新世界僅36.7%,要遵守持30%至50%之內主要股東,每年增持不逾2%自由增購率的規定。」,如果增持超過2%,這就觸發了全購,要準備一大筆資金購入其他股東的股權,這就違反他們不出一分錢的原則。不然,他一定會盡用這筆銀行貸款全部償還關連方往來,來解決關連交易的問題。
但可以預料到,如果周大福這筆關連方往來在下一年未全部還清,周大福珠寶仍會利用銀行貸款償還關連方借款,來增持旗下一間股價大折讓的股票,如新世界股價仍呈折讓,故此,周大福仍有機會以賤價認購股份或者利用供股增持新世界,以達成其利己的實際目的。
另外根據「與控股股東的關係」的一節中稱,這筆借貸是有周大福珠寶的大股東,由周大福企業為主要東的CTF Holding及鄭家純的擔保,以及提供新世界股權作抵押品,我有理由相信這批股份就是供股得來的股份。
至 現時為止,其中CTF Holding 的擔保已解除,至於鄭家純的擔保「在融資協議的條款規限下,鄭家純博士提供的擔保(「鄭家純博士擔保」)及新世界發展股份抵押擬於上市日期起計12個月內 解除。」,更能令人相信今次供股的目的實際上就是善用周大福珠寶的銀行借款償還關連方的資金的方法之一。在周大福上市後,周大福企業企業亦可解除對周大福的借款擔保,順利解決對債務的承擔,這就成功空手套白狼。
因為抵押擬於上市日期起計12個月內解除,故可以預測下一步的新世界發展或其他折讓股票認購 行動或會在周大福上市後12個月後的一段時間出現,以使關連方的借貸問題完全解決。
至於港交所負責上市審批的人是否知道此事? 在招股書中需要看到他們曾經問過新世界供股付款期限的11月22日的借款動用金額這個問題,筆者相信他們是有這樣的疑問的。
其實整體來看,即是鄭氏家族利用周大福上市之機,利用銀行貸款解決周大福珠寶的償還關連方的借款,並利用這筆錢去購買折讓的新世界股票,除了不費一分一毫外,並賺得包銷佣金,亦因為周大福珠寶上市可以不用再對銀行貸款作擔保,真是一箭四雕。而銀行一來一回並沒有存款的數量,借貸的資金又收到利息,並因供股的關係增加了存款,亦可以賺包銷佣金,也獲益不少。但小股東供股的話,只能保住自己的應份,但不供股就對自己的應份有損失,並且沒機會賺包銷佣金,誰得誰失,大家都應該明白了。
所以有錢的人愈有錢,沒錢的人就愈沒錢,真是有理由的。
2012-03-01 NM
《聖經•提摩太前書》第六章十節道:「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每天上教堂的曾蔭權,一定讀過這句經文。
二○○六年,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因貪污免職,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特別知會曾蔭權,這位剛上任的香港特區第一把手,當時在鏡頭前義正詞嚴聲明:「香港,沒有官商勾結。」
然後,香港人在過去七年,看見金絲眼鏡下結著不同顏色煲呔的曾蔭權,他在上亞釐畢道的家有個用公帑建造的錦鯉池又有風水學問;他在麥當勞道的物業 原來也有僭建……啊,罷了;他管治的香港,地皮可以不經招標明益財團;樓價可以一升再升、窮人半世也輪不到公屋只能屈居劏房……啊,也罷了。香港人啊,還 得咬緊牙關生活下去。
直至上週,我們看到一向以廉潔自傲的香港特區首長曾蔭權,與富豪上天下海兼獲關照六千呎豪宅的相片,香港人終於徹底醒覺——回歸至今十五年來,飽受地產霸權、貧富懸殊的煎熬,原來不少都與曾蔭權有關。
提供私人飛機豪華遊艇給曾蔭權嘆世界的富豪網絡,包括中渝置地主席張松橋、星島新聞集團主席何柱國、利福國際董事總經理劉鑾鴻。他們這一幫有錢 佬,又唯新世界集團主席鄭裕彤馬首是瞻。本刊追查發現,這龐大的利益集團,曾以法定古蹟景賢裡和政府以地換地,又成功改變部分商業項目的土地用途;另外也 成立了智經研究中心,協助制定影響市民生活的種種政策。等著喝廉署咖啡的曾特首,你會再說一句「香港沒有官商勾結」麼?
「說謊言的嘴為耶和華所憎惡。」這是上主的話。
特首曾蔭權連日來被揭發接受富豪提供的豪華遊艇及私人飛機 服務。貪腐醜聞越揭越黑,曾蔭權終於宣佈週四將到立法會的特別答問大會回應事件。會議的焦點之一,定必是曾蔭權於二月九至十二日休假期間,坐私人飛機、住 豪華遊艇的四日三夜布吉遊。 曾蔭權過去數天「擠牙膏」式解畫時,承認乘坐中渝置地(1224)主席張松橋的私人飛機,前往布吉,並住在友人的私人遊艇上。本刊收到消息人士爆料,踢爆 邀請特首夫婦同遊布吉的,除了張松橋,還有一齊遊澳門的星島新聞集團(1105)主席何柱國及利福國際(1212)董事總經理劉鑾鴻(細劉)。
布吉遊艇行宮曝光
知 情人士透露,二月九日下午,主人家張松橋、何柱國及細劉每人帶同一位女伴,聯同曾蔭權夫婦,一行八人,乘坐張名下市值逾三億元的私人飛機 Gulfstream G450,直飛布吉。抵埗後,眾人即登上停泊在布吉的豪華遊艇Moon Sand。 本刊記者前往布吉,在市中心北面約四十五分鐘車程的遊艇會,有「富豪遊艇天堂」之稱的Yacht Haven Marina找到Moon Sand。這艘Moon Sand在英屬開曼群島George Town註冊,在新西蘭製造。眼前所見的Moon Sand,長一百三十五呎,闊二十七呎,比早前被記者拍到,接載特首由澳門回港的同名遊艇體形更大,亦更豪華。據知何柱國有兩艘Mood Sand,一艘現仍泊在香港深灣遊艇會,一艘就泊在布吉。 遊艇會的職員警覺性甚高,數度阻止記者行近Moon Sand,並表示有些大船船主不想接受採訪。在船上工作的泰國船員表示,船上有八名船員,船主是香港人何先生,「船上有一間主人房及四間客房,裝修豪華, 單是主人房已有約五百呎,設有一個直徑1.5米的按摩浴池。」船上另設有視聽影音器材,可提供卡拉OK等,並有先進衞星導航及衞星電話,馬力達二千七百五 十匹,相等於八架法拉利跑車的推動力,最高航速二十一海里。Yacht Haven職員透露,Moon Sand泊於這裡已五個月。 Yacht Haven Marina有二百多個遊艇泊位,保安嚴密,通往停泊處的閘口要用智能咭開通,亦有保安把守,深受世界各地的超級富豪喜愛。Moon Sand屬大艇,每月停泊費約八萬多港元。不過遊艇會沒有會所,附近亦沒有豪華酒店及餐廳,只有數間遊艇買賣中心及一間小餐廳。不少遊艇會選擇從這裡到 PP島、攀牙灣等著名景點遊玩。
邊個老闆唔係富豪?
本週一何柱國回應特首上遊艇玩樂,他直認自己有邀請特首上船,但 上次赴澳門只為「陪女」,「阿女十幾年未去過澳門咪陪佢去,隻艇點都要返香港,只不過撞到曾生,就載埋佢,好似搭順風車。」對於特首付船費,他說:「我話 唔收,佢要俾,一架私人飛機要一億,唔通佢要俾一億?」亦補充特首在船上唱歌的話,外面會落雪,但當日澳門天氣甚好。 提到利益輸送,他又稱:「喂!我搞報館㗎,又唔係做地產。你要記住我喺香港冇咩嘢(生意)。」更強調自己不滿被標籤:「你哋(在場記者)邊個老闆唔係富 豪?邊個唔係?」
智經撐特首
何柱國強調與曾蔭權相熟,不涉利益輸送,但星島集團過往頒獎禮,常找曾蔭權做主禮嘉賓。○六年三月,陳德 霖創立的智經研究中心成立。這中心一直被視為「特首智囊團」,不時獻計出謀,曾蔭權○七年得以輕鬆上任,有傳智經亦出了不少力,而擔任智經基金監護人的正 是何柱國。在該中心網頁的「管治架構」一欄,只有何柱國的介紹。 智經自稱是民間智庫,但由於與政府權力核心關係密切,故不少政經界名人,如任志剛等,都經常俾面參與論壇。而喜歡「造王」的智經,早在豬狼之爭開始,便已 押重注於唐英年身上。唐英年以往亦經常俾面出席智經所搞的活動,例如去年智經舉辦「十二五論壇」,唐親身上陣外,還大讚「時機好、題目對」。智經主席胡定 旭更被指是唐營八大智囊團之一,而中心的顧問中,香港工程師學會前任會長潘樂陶、港鐵前行政總裁周松崗及盛智文都提名了唐英年。 本週一何柱國回應時,正是出席智經研究中心舉辦的「下屆政府的政策路向」論壇,而身為智經基金監護人的何柱國,就跟任志剛、雷鼎鳴一組主持「下屆政府如何 應對環球經濟動盪」的討論,在一個小時內,他們輪流表態和回答提問。
煲呔富豪關係網
劉鑾鴻 崇光百貨老闆及利福國際董事總經理 曾與特首夫婦坐遊艇到澳門出席賭廳飯局及度週末,又被指與曾蔭權乘私人飛機到泰國布吉遊玩。
劉鑾雄
華人置業主席
•分別於05年及07年,與其弟劉鑾鴻捐款10萬元給曾蔭權作選舉經費。
鄭裕彤 新世界發展主席 •07年彤叔與兒子鄭家純共捐款10萬元,予曾蔭權作參選特首經費。 •03年曾蔭權任政務司長時,繞過多個部門,令新世界將灣仔會展地庫部分停車場,改為二手車展銷場的申請獲批。 •04年6月,曾蔭權弟曾蔭培,加盟新創建集團。 •尖沙咀新世界中心將改建成最高63層酒店,補地價每呎僅449元,曾蔭權政府被指明益新世界。 •「嘉亨灣」及「紅灣半島」事件後,08年初,曾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的梁展文,到新世界中國工作。
張松橋 港通控股、中渝置地、渝港國際及渝太地產之主席 •擁西隧50%股權,及大老山隧道39.5%股權。 •被指是古蹟景賢裡的幕後買家,特區政府在此事被轟保育不力。 •有指曾提供私人飛機,安排特首夫婦與其他富豪在本月同遊泰國布吉。
何柱國 星島新聞集團主席 •被喻為「煲呔御用智囊」的智經研究中心監護人。 •07年提名曾參選特首,捐款5萬元作參選經費。 •承認曾款待曾蔭權乘坐其私人遊艇由澳門返港。 •旗下報業集團經常邀得特首出席活動。
重慶出身 家境一般
曾蔭權來來去去都與張松橋、細劉劉鑾鴻及何柱國三個富豪 「圍威喂」,雖然他不肯透露在布吉的豪華遊艇主人屬誰,但就承認是乘坐張松橋的私人飛機前往布吉。張松橋出身重慶,小時候住在重慶貓兒石地區,記者向村民 查問,他們對張松橋都有印象:「佢家境一般,母親係附近化工廠技術員,所以佢哋地成家都住喺員工宿舍。張松橋小時候在貓兒石小學讀書,成績很差,但他很會 說話讓人開心,表達能力很強。」高中即將畢業時,他便隨姑母申請來港。據知其姑母與重慶的銀行中人相熟,對張松橋幫助很大。曾自稱中港貿易起家的他,八十 年代中返回重慶從事地產,興建加州花園及其他項目。其後他在香港購入山頂貴價物業,又先後控有中渝置地,港通控股(32),渝港國際(613)及渝太地產 (75)四家上市公司,物業估計約一百億,故有「重慶李嘉誠」之稱。 愛替富豪出頭的張松橋,突然被全港市民認識,要數景賢裡一役。建於一九三七年的景賢裡,曾拍攝《京華春夢》,原業主邱木城○四年招標出售時,已有多家巨型 發展商吼實,只是當年業主索價五億,發展商出價則只是三億多,交易未有下文。易手不成,卻惹來保育團體長春社關注,自此本地發展商都不敢沾手。惟張松橋揸 旗的渝太地產董事總經理黃志強,卻在○七年七月突以遠低於市價的四億三千萬元購入景賢裡,市場中人都覺奇怪。
景賢裡換毗鄰地
業 主購入後,竟「偷雞」將磚瓦拆毀,惹來全城鬧爆。最終政府開創先河,以「地換地」來保住景賢裡。換來的地皮就在景賢裡側邊的人造斜坡,地盤面積及地積比率 與景賢裡一模一樣。原本該斜坡規劃為「綠化地帶」,現改作住宅丙類用地,為吸引業主接受方案,物業的高度限制亦作出放寬,由原本的三十五呎,改至六十八呎 高。另張透過補地價近六千萬,來將物業一座改為四座,兼增建露台。 這個由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包辦的換地計劃,還被外間激讚有創意。而業主申請將景賢裡轉保育及鄰地轉住宅用途時,城規會轄下的規劃小組委員會便極速開綠燈, 只一個星期時間便將修訂草圖按法定要求進行公眾查閱,這類程序一般要一年。計及處理反對意見在內,整個換地過程只需六個半月便完成,最後於○八年十二月, 曾蔭權及行政會議通過該規劃大圖,一鎚定音。現時該地盤已經開工,以現時市值計,估值超過二十億元。
「彤叔幫」有錢齊齊搵
「彤 叔幫」是個奉行「有錢齊齊搵」的富豪投資團,獵物主要是招股及收購活動。何柱國雖非核心會員,但亦多次「落疊」撐場。○九年,鄭裕彤吹雞,率領大劉劉鑾 雄、張松橋、何柱國及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等,高調出席恆大地產(3333)上市投資推介會「撐場」,更一字排開,拍下首張世紀大合照。恆大地產主席許家印 曾在自傳中透露,在楊受成介紹下認識鄭裕彤,○八年集團籌備上市前,許家印幾乎每週都到鄭的大宅「鋤大D」。 幾乎同時間,「彤叔幫」亦聯手進軍台灣覓食,透過殼公司中策集團(235),參與競投美國國際集團(AIG)旗下的台灣南山人壽。中策為此發行七十八億元 可換股債券,其中張松橋出手最重,認購達八億元,而彤叔和大劉分別認購四點五億元。在一眾富豪鋪橋搭路下,中策找來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及前恆 生銀行大班柯清輝坐鎮,股價一度狂升,但交易最終因不獲台灣監管機構批准而告吹。過去兩、三年,「彤叔幫」先後再出手認購新股花樣年(1777)、佳兆業 (1638)、金石礦業(1380)及由新創建分拆出來的新礦資源(1231)等。不過近期最矚目莫過於彤叔旗下周大福(1929)上市,「彤叔幫」再次 「大曬冷」,出錢出力撐場。
會展改用途
其實張松橋在級數上仍不算一線,但他擅長人際關係,替富豪在內地鋪橋搭路。張 松橋與何柱國、劉鑾雄兄弟及鄭裕彤等富豪尤其熟絡,一眾人等會到酒店及賭廳「鋤大D」。這班老友愛一同在「金魚缸」搵食,而這個以最大的超級富豪鄭裕彤為 首的「彤叔幫」,又被稱為「大D會」。 曾蔭權與由鄭裕彤打骰的新世界集團,關係一直為人詬病。○三年六月,市面仍瀰漫著沙士的氣氛,新世界發展(17)有意將會展地庫部分停車場改為二手車展銷 場,並向城規會申請,起初運輸署反對,地政總署亦指申請違反地契。但三個月後,在自稱甚為關注營商環境的曾蔭權表態支持下,各署即轉軚支持。 據知時任政務司司長的曾蔭權,當年曾直接向當時的環境運輸及工務局長廖秀冬、規劃署長馮志強及運輸署長霍文發電郵,表明「扼殺了這行業,令我非常憤怒。」 他還繞過多個部門及當時的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直接要求有關部門跟進新世界提出更改土地用途的申請。 ○三年尾曾蔭權胞弟曾蔭培卸任警務處「一哥」職位,新世界即時將他羅致旗下,待六個月冷河期過後,即到新創建集團(659)返工。 而新世界中心的重建計劃亦同樣被質疑,新世界先後於九八及○八年,因為將項目高度增至一一二米及二六五米,而補地價十四億元。「離譜嘅係,項目的補地價, 竟然每方呎的樓面地價只是約四百五十元!」一名資深測量師憶述,「個項目兩次補地價,分別要五億多及九億二千五百萬元,而且九億幾嗰次係同馬鐵車公廟站上 蓋,以及元朗龍田村項目一齊補,整個大數係七十億,所以無人特別注意到。」他續稱,「雖然項目是酒店、商場、寫字樓等回本相對較慢的物業,但政府個價點計 出嚟呢?真係無人知,業界只係覺得好平囉,但無人夠膽出聲。」
「深圳李嘉誠」利益板塊 筍租豪裝曾大屋
除了張松橋,曾蔭權的富豪網絡,還冒出了一個黃楚標。五十三歲的黃楚標被譽為「深圳李嘉誠」,他將旗下東海集團的深圳東海 花園頂層六千多呎會所,豪裝翻新成設有玻璃天幕、平台花園魚池的複式大宅,再以「超筍價」年租八十萬元租給特首,有利益輸送之嫌。 黃楚標在大班鄭經翰穿針引線下,跟城中名人李國寶、李國章、夏佳理、黃子欣、李澤楷重臣何國輝等,在○六年成立有限公司搞數碼廣播。黃一開始已是持股兩成 的大股東。該台早於○八年獲發AM廣播牌照,但AM廣播效果不理想,遂於一○年四月申請營辦數碼廣播,其後改選李國章為主席。李國章的兄長李國寶是電訊盈 科的獨立非執董,按現時廣管條例,同一夥人不能掌管兩間香港媒體,但今年一月行政會議酌情權批准李國章擔任主席。 在這段敏感時期,特首夫婦一○年表示有興趣租住單位,並於去年底兩度到東海花園睇樓,今年初更簽訂租約。曾蔭權日前也承認,審批數碼牌照時並沒有向行政會 議申報利益。
大班不撐曾蔭權
大班的數碼電台於本週一舉行啟用儀式,電台原本請曾蔭權做嘉賓,但曾蔭權近期醜聞連連, 啟播儀式改為低調舉行,只有李國章、黃楚標等出席,沒有邀請傳媒,而李、黃切燒豬後也迅速離開。大班承認臨時改動儀式,「嗰個鵪鶉曾蔭權又嚟,個黃楚標又 嚟,個李國章又嚟,咁你諗嚇個情況會幾混亂。」 大班與曾蔭權出生入死,是曾背後的公關橋王;而大班同時又與黃楚標共同養馬。分屬曾蔭權老友,大班今勻也不撐曾,「我認為佢(曾蔭權)真係親者痛、仇者 快,瓜田李下,知所行止,係有僥倖心,係有貪婪,我完全同意。」但大班不認同曾是貪官,「點可以話佢係第一貪官呢,侮辱咗好多香港人啦,同埋侮辱咗貪官 呀,貪咁少!呢啲全部都係小便宜嚟㗎嘛,我好唔鍾意佢呢啲嘢㗎。」 他再鬧:「唔好講話特首,就算官員我覺得都唔應該應酬食飯嘅,有咩嘢下晝食晏啦!夜晚係應該對親戚朋友。」 大班不得不承認,黃楚標廉價出租「曾大屋」,已影響了數碼台的聲譽。 黃楚標被譽為「深圳李嘉誠」,全因他在福田區買入不少地皮,發展住宅及商業中心,現時總建築面積達六百多萬平方呎。另外,他又創辦東海航空有限公司,是中 國首家民營航空貨運企業,○六年營運,現有六架貨機及六架公務機。近年他火速與本港地產商埋堆。今年他與鷹君集團合作,鷹君將朗廷酒店進駐深圳福田區。去 年三月他獲委任為信和置業(83)及信和酒店(1221)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目標在前海
黃楚標的生意表面上與曾蔭權 扯不上關係。但近年黃楚標大力推動深圳前海計劃,與曾蔭權不謀而合。曾蔭權在○九至一○年的施政報告中,表示與廣東省和深圳市政府,利用香港的國際金融、 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優勢,推進前海發展。 前海計劃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提出,打造「翻版香港」。前海位於深圳西北部南山區,鄰近蛇口、深圳機場,面積相等於兩個油尖旺區,吸引香港金融、服務業 進駐,為了加強投資者信心,該區會推動自由結算,開放外匯管制,並引入跟香港的法規制度。 全國政協委員的黃楚標於○九年高調提案推動前海計劃,並取得一百零八個政協聯署。去年初他又提出成立前海交易所,聯合上海、深圳及香港三地的交易所,在前 海可用人民幣及港幣購買金融產品。黃楚標在內地福田區、南山區有地產發展,雖然跟前海還有一段距離,但前海發展會令周邊土地價格上漲。而前海其中一項計劃 是發展物流中心,也有助黃的貨運業務。 ○九年時任政務司長的唐英年曾表示:「前海可成為深圳的『中環』」,其選舉政綱繼續支持前海。黃楚標跟唐英年同聲同氣,也提名了唐英年參選特首。不過,另 一特首候選人梁振英未有著墨前海發展,而與梁振英創辦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現任中央政策組顧問的邵善波對前海發展有保留,他去年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表示要考 慮前海的法制問題。
李鵬飛:欲哭無淚
餘下四個月任期的曾蔭權,被揭發與富豪關係千絲萬縷,八五年已被港督尤德委任為 行政局議員的李鵬飛感慨:「成個香港管到亂曬龍,我哋有份傾前途談判嘅人都好失望,真係欲哭無淚! 「我以前無聽過港督要申報利益,因為作為最高行政首長的,都會自動自覺意識自己身份行為。而家香港搞到一鑊粥!」 曾與曾蔭權共事的前問責高官、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說,自己當官時未坐過富豪遊艇,但有坐過富豪順風車到中環:「係名貴房車啊,但要唔要申報先?如果有 艘遊艇咁蹺經過澳門,你等唔到船,但個富豪載你,同喺遊艇度住兩晚係兩件事,要睇埋整個環境、背景。」他批評,曾蔭權今次坐遊艇坐私人飛機兼獲關照大屋裝 修無申報已屬犯錯:「申報制度原意是要披露潛在利益衝突,唔可以你認為無問題就唔申報。」
政策傾斜地產商 成名:佢難辭其咎
「曾蔭權同董生比,係比董生更明顯傾斜咗去地產商。」早前因敢言而被本港左報登文章「文革式批鬥」的科大社科院副教授成 名,力陳煲呔曾傾斜地產商。「佢頒佈《公平競爭法》,呢個法例係世界主流,好多發達國家都有用來反壟斷,但到佢離任,都仲未立到法,條例七除八扣後打唔到 大鱷。」他又批評,曾蔭權政府的勾地政策,令地產商主導土地供應,曾亦無視窮人需要未有增加公屋供應:「佢難辭其咎,但我唔係針對佢個人,而係個政制,只 要個政制係咁,下屆邊個做特首都一樣。」 比較外國,英國首相與內閣官員接受六百五十鎊以上的款待要作申報。澳洲更要求官員申報任何款待及贊助旅程。反觀本港的《公務員守則》及《政治委任制度官員 守則》,只訂明官員不應接受有可能產生尷尬或聲名受損的款待,不但界線模糊,而且全部不管特首。
數碼港、迪士尼送大禮
回 歸後曾蔭權靠執死雞行運上位,九七過渡時他是財政司長,後因陳方安生二○○一年辭職他論資排輩接任政務司。○三年七一,五十萬人上街後董建華「腳痛」,曾 蔭權○五年走馬成為第一把交椅。曾蔭權官運亨通,但九七之後由他主政拍板的政策都傾斜地產富商。 曾蔭權經常自吹他當財政司長期間,九八年入市打大鱷是他的功勞。但他從來不敢提及的,是金融風暴過後全城指罵的九九年數碼港項目,其實由他一手負責。數碼 港以不公開招標方式,將南區估值八十億元地皮批予李澤楷旗下盈科拓展,當年是由曾蔭權建議,數碼港最終淪為地產項目無助科研。 盈科拓展獲批地後借殼上市成立盈科數碼動力,之後蛇吞巨象香港電訊成立電訊盈科,變成本港首間「負資產」藍籌公司。但電盈竟獲港交所豁免,若出售或收購項 目金額不超過二十億元,毋須依例召開股東會通過,而拍板向電盈批出特權的是財政司長曾蔭權。 同年,曾蔭權同樣在沒有經過招標遴選之下,將大嶼山竹篙灣土地,撥予美國華特迪士尼發展主題公園,港府貼地又要貼二百二十四億負責基建築路,而迪士尼只須 付二十四億元卻可擁有四成三股權,曾蔭權被批一手炮製不平等條約。
得西九、得天下
沙士期間曾蔭權淪為清潔大隊長,沙 士之後他出山領軍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提出將項目單一招標,將二百四十億元工程的肥豬肉批給單一財團,引來「得西九、得天下」之說,又力撐英國建築師 Norman Foster的天幕設計,引來各界包括中小型地產商群起反攻,炮轟項目是「翻版數碼港」。 支持梁振英參選特首的恆隆地產主席陳啟宗,當年批評曾蔭權處理西九項目手法如文化大革命,又批評曾蔭權說西九不是地產項目是睜眼講大話。煲呔曾一度企硬, 直至他出任特首後才將項目推倒重來,Norman Foster放棄了天幕後的設計卻又再次獲選中。 二○○五年曾蔭權上任特首前夕,聲稱施政不會偏袒地產商。但他掌權領導的特區政府,一直沿用勾地制度拒絕恢復定期賣地,令樓價持續升溫,市民怨聲載道不滿 官商勾結地產霸權。 其實,早於曾蔭權出任政務司長後不久,便宣佈即時全面停售居屋及停撥居屋地皮,以圖挽救低迷樓市實質明益地產商。他出任特首後亦一直拒絕復建居屋,直至中 央出手、去年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訪港後,他才轉軚改變立場。
曾家閤家富貴
曾蔭權出任特首後,其家人亦相繼躍登龍門(見表)。不過,曾蔭權卻沒有避嫌,二○○九年施政報告提出慳電膽券,卻被揭發其姻親莫錦泉是飛 利浦慳電膽本港主要代理商,市場佔有率達三成,政策因被質疑利益輸送最後擱置。 莫錦泉是多間公司的董事,其中一間超達工程有限公司,自二○○七年曾蔭權上任特首後,經招標獲政府物流服務署批出三份合約,供應全港交通燈號及配件,金額 逐年增加,由二○○八年的三百四十萬元,增至去年五百三十萬元。此外,超達亦有承接東區海底隧道、落馬洲口岸、機場等的照明工程,亦與多家大企業例如中 電、港燈、港鐵合作。 另一方面,曾蔭權曾被揭發,○五年出任署理特首時,在媳婦莫蔚淇(長子曾慶衍之妻)投考外科醫生專科試前夕,宴請來港主持考試的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 院長John Smith,而莫蔚淇也在這次考試及格。○九年曾蔭權三弟曾蔭煊妻子林淑貞在雷曼迷債損手,他被指透過建制派立法會議員石禮謙,協助林淑貞取回不多於六成 本金。 連番事件引起利益輸送質疑,「煲呔針」鄭經翰說,「鵪鶉」曾蔭權是在演繹香港仔的貪婪。但他的貪婪已引發天怒人怨,本週六民陣呼籲上街,「曾蔭權可恥」之 聲將再次響徹維港兩岸。 ####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3/1524746.html
萊塢究竟用什麼來造夢,它們又是如何贏得了巨大的票房。卡森伯格帶著夢工廠來了,他能否複製一個新的Film World—一個由故事,觀眾,生產體系組成的新世界。
2月26日,美國西部時間下午5點,第8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開幕。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在洛杉磯家中,在他的學生們走紅毯的時候,這位70歲的好萊塢編劇導師在準備下一場劇本創作巡講;好萊塢製片人Andrea Chung在哥倫比亞電影節上;小馬奔騰製片人關雅荻在北京,他幾乎開了一整天的會,「忙各種破事」,但還是看完了整個直播。小馬奔騰是好萊塢知名特效公 司Digital Domain的投資商,這是他們與好萊塢接近的地方。
關雅荻的北京電影學院同班同學、上海電影廠導演程亮,那天注意到譚盾發了一條微博,大意是如今音樂全球化,電影全球化,其實是觀眾口味全球化了。他還說65歲的斯皮爾伯格還在談「他有把一個故事說好的慾望」,而這句話放在中國「大概只有電影學院剛畢業的學生才會說」。
這一天對於電影界而言,只是一個美國的電影頒獎典禮。李冰冰因為對國際市場的開拓,與新聞集團總裁默多克的太太鄧文迪一起走了紅毯─這在中國被視為 一線當紅以及國際化的標誌。從每年好萊塢分賬大片佔有中國15.6%的市場來看,它是一個巨大的存在。對中國的電影業者而言,它也是一種壓力。
只有新畫面影業董事長張偉平鄭重其事開了一個新聞發佈會,他出品的《金陵十三釵》報名13個獎項,卻無一入圍。「最後,就是政治影響了市場,影響了獎項。」他抱怨道。
真正跟政治可能掛上邊的,可能是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洛杉磯訪問時傳出的兩個消息。一個是更多的大片和更高的分賬比例。2月17日,《洛杉磯時 報》報導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中國將在原本每年引進20部美國電影的基礎上,增加14部IMAX或3D電影;同時美方 票房分賬從原來的13%升至25%。
另一個消息,就是傑弗裡·卡森伯格(Jeffery Kartzenberg)創立的夢工廠動畫與三家中國公司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東方夢工廠(Dreamerworks Oriental)。
Dream Work
兩部《功夫熊貓》,從1.5億到6億,這是誰都抵禦不了的誘惑。
Story!Audience!System!
洛杉磯的每一個人都會說到這三個詞。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的具體說法是,好萊塢「incredibly systemic」。他是一個creative writing instructor─就像很多電影分工沒有中文對照一樣,這也是一個不容易準確介紹的頭銜。1983年,在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alifornia)任教的麥基創立了Story Seminar公司,這個影響了幾代美國電影人的導師相信:「去想觀眾喜歡什麼,或者不喜歡什麼,都是災難。」
「中國現在一邊是本土創意生產能力還亟待加強,一邊是市場需求巨大。碟中碟4已經登陸院線一個半月了還在上映,你就知道這個市場對好內容的需求有多 大。」一位接近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資深媒體人士對《第一財經週刊》說。你會感到事情正在發生變化。十幾天前,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美國訪問期間,華人文 化產業投資基金與美國夢工廠正式簽訂了在中國成立東方夢工廠的協議。
不久之後,傑弗瑞·卡森伯格將來到中國,與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共同宣佈這個合資公司正式成立。
洛杉磯的每個人都覺得這是卡森伯格的又一次機會。
在一個還沒有完全公開的計劃裡,卡森伯格這個合資公司將會啟動動畫技術研發、動畫影視製作、版權發行、衍生產品、演藝娛樂、數碼遊戲、主題樂園等多 個業務領域。夢工廠動畫的中方合作夥伴:中國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和上海聯合投資有限公司將共同組建中方控股公司, 持有合資公司55%的股權。
如果想一下中國每天增加8塊銀幕的話(這個數據來自羅伯特·麥基,它未必權威,但就和13億觀眾一樣,是個誘惑力十足的概念),你就會明白好萊塢對 這個合作有多興奮。好萊塢電影工業開始試探性深入中國這個尚待開發的龐大市場的腹地─每年持續30%的電影市場增長,而在中產階級娛樂文化消費日漸流行的 北京、上海、深圳和更多的二線城市,密集的電影院線與匱乏的高質量片源的反差,刺激著擁有最豐富劇本、導演、藝人和資金的頂級電影製作者的衝動。但長期以 來,它們受制於唯一的發行商─中國電影總公司每年在中國發行的海外分賬影片數量不超過20部的規定。要想規避這項限制,唯一的途徑就是直接登陸中國,成立 一家本地運營的合資電影公司。
現在有人在尋求新的路徑。「這將超越當年大眾汽車到上海辦合資公司的故事,」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首席投資官李懷宇對《第一財經週刊》說。「我們希望它是中國的故事和團隊加上美國的技術和經驗,一起把蛋糕做大,培養中國本土的創意力量。」
但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這項龐大的合資計劃都備受爭議。不同方面的解讀甚至到了矛盾的地步。對中國體制內的電影製作者和市場化的本土製作團隊來說, 狼真的來了,過去是搶觀眾,現在是直接搶人才和資源。不乏批評者認為,這是中國電影文化徹底向美國好萊塢的強勢文化敞開大門─儘管世界貿易組織裁定中國應 在2009年就開放電影市場。而在太平洋的另一端,低迷的經濟和困擾美國的就業問題讓任何一項大手筆海外投資都變得面目可疑起來,以至於卡森伯格不得不向 《華爾街日報》解釋:它並不會減少好萊塢和美國電影從業人員的就業機會。
為了商業的成功,卡森伯格必須扮演這麼一個左右逢源的遊說者。而事實上,也沒人比他更適合這麼一個角色。
卡森伯格出生於富裕的紐約公園大道,父親是白手起家的股票經紀人。他只在紐約大學讀了一年,曾為賭場、人才代理機構和電影製片人工作,1975年被 時任派拉蒙影業公司董事長的巴裡·迪勒(Barry Diller)聘為助理。後來派拉蒙CEO邁克爾·艾斯納(Michael Eisner)將卡森伯格提升為派拉蒙製作部的負責人,因為他「聰明,熱情」。在艾斯納離開派拉蒙加盟迪士尼之後,卡森伯格也跟著追隨了他。
在迪士尼的初始時光,他們一起推出了《小美人魚》(The Little Mermaid)、《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 和《阿拉丁》(Aladdin)等一系列票房大賺的巨作,但他後來與艾斯納關係徹底破裂─雙方在性格、管理方式、對電影的設想和敏感度等方面都頗為不同, 加上艾斯納一直沒有兌現給卡森伯格約定的獎金。而真正徹底暴露他們不可彌合的分歧的是卡森伯格那個公開發表的備忘錄─他對艾斯納說,迪士尼的成功是因為有 能力講述動聽的故事。大牌明星、特技效果和著名導演都無關緊要。但與成功相伴而來的是更高的預算和更大的名氣,他們開始製作「盛事」電影,結果是成本飛速 上漲和盈利能力下滑。「如果照現在的路線走下去,巨大的失敗就在前方,然後不得不從一片廢墟中爬出來。」卡森伯格堅持要做「適度的、故事主導」的影片。
但這個備忘錄倒凸顯了卡森伯格卓爾不群的電影理念:堅持故事導向,注重觀眾的感受,永遠在意成本和財務回報率,用一種初始的心態做電影。在聯手戴 維·格芬(David Geffen)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聯手創辦夢工廠之後,這些都變成了現實。他們推出的《怪物史萊克》等影片備受歡迎。在2001年《怪物史萊克》成為全 美票房冠軍後,夢工廠已足與迪士尼抗衡。
說一個好故事,這件聽起來簡單的事情近年似乎有被遺忘的趨勢,尤其是科技特效風頭正盛的現在。「那些僅僅依靠技術支撐的電影,他們並不會存在太久。 如果你去迎合大眾,你會看到觀眾口味馬上就變了,他們指責你是陳詞濫調,好萊塢見識過一次又一次這種事。」羅伯特·麥基對《第一財經週刊》說,卡森伯格不 是他的學生,但他們相信類似的東西,這也是好萊塢的共識。
應該說,卡森伯格是一名創業者。現在,他為夢工廠制定每年兩部動畫片的催產計劃,參與完影片製作後,還要為發行親自跑影院和各大電影節。這麼多年, 他從沒回家吃過晚飯,拚命工作,似乎是為了戰勝老東家,彷彿也是在和自己較勁兒。這點上,他像極了史蒂夫·喬布斯─在1990年代早期喬布斯的皮克斯與迪 士尼商議合作階段,雙方曾有過彼此欣賞,又沖突張力十足的交手經歷。
夢工廠有一種創業的文化。在職業經理人遍佈的好萊塢,它確實可以和蘋果做一個對比:都是創始人主導的公司,創始人在運營的第一線。有扁平化的組織管 理,產品是創意導向的,而不是一個官僚體系主導的制度。這也是中方選擇卡森伯格合作的原因之一,以用戶為中心,同時又避免瀰漫在好萊塢的決策流程漫長的大 企業病。
這種機會會讓所有人羨慕。一部充滿中國元素的夢工廠產品《功夫熊貓》,第一部在中國的票房還是1.5億元,第二部飆升至6億元。在中國,儘管電影裡的熊貓意象與中國人的通常認知有差異,但這仍然攔不住人們掏腰包一睹為快的巨大熱情。
卡森伯格希望為「中國故事」帶來好萊塢的製作流程和人才配置,再把這些在中國製作的「國產好萊塢動畫電影」銷售到全球,而並不僅僅是在中國。他追求 這種商業上的成功─在美國,動畫佔電影出品總數的8%,但票房的比例卻高達13%甚至17%。與真人電影相比,動畫的優勢在技術和成本,且允許被不斷完 善。而且對夢工廠來說,這的確是8%之外的新機會。他更希望夢工廠成為一個成功的國際品牌。
「這個合作是非常不錯的主意。中國擅長在影片裡刻畫性格突出的人物類型,很適合動畫片,因為動畫片很少刻畫複雜人格。中國可以提供很有想像力的故 事, 而夢工廠知道怎麼勾住觀眾的興趣。」羅伯特·麥基這樣評價這個合作:「他們選對了地方。動畫是一個現實主義和動作片的中間地帶。它屬於觀眾夢中的東西,無 論是白日夢還是晚上的夢。」
2010年,迪士尼旗下的皮克斯佔據美國動畫電影市場32%的份額,而夢工廠的市場份額達到33%。他們幾乎壟斷了整個動畫製片。夢工廠計劃從好萊 塢直接派駐專業的團隊常駐上海的「東方夢工廠」合資公司。一旦合資公司啟動運作,將完全按照項目制組建團隊。這意味著全部製作流程將實現好萊塢化。
而習慣了本土操作動畫電影的團隊可能一開始不會太適應。在好萊塢,即便是夢工廠這種以市場反應速度快、決策機制扁平而著稱的團隊,準備一部動畫片也至少需要4年半,其中包括長達2年的前期策劃,以確保不會出現潦草和藝術上不過關的作品。
對一切強調速度和快速收益的中國市場來說,不難想像它意味著什麼。好萊塢電影工業強調量化各種流程環節,每個環節都以用戶為導向。在好萊塢,為了僱 傭一個正確的導演,製作公司需要觀看近期所有的著名影片,分析和找到與即將製作的電影最匹配的人選,再逐一進行面試,最後與經紀公司談價格,這通常是3個 月到半年的時間。僱傭動畫導演和創作師也是如此。但是這些在好萊塢覺得很正常的市場測試,放到中國會讓人們覺得不習慣─中國的創意人員覺得觀眾水平業餘, 不足以評判藝術作品,當然,他們也不喜歡批評。
「中國和美國的差距在講故事的能力,美術能力其實不弱,但創意不行。再就是工作流程和技術創新,你能購買設備,但在系統能力上差一大截,」前述知情人士說,「與夢工廠合作是為了能夠培養更多人才,可以形成一個創意環境,為整個行業提供土壤,而不是狹隘地從美國引進人才。」
他表示甚至不在意複製好萊塢的自由職業氛圍─培養一大批為不同製作公司零散工作的劇本創作者、美術師和動畫導演,這意味著他們不一定完全受僱夢工廠 的合資公司。但是這背後是一個更複雜的機制─它需要好萊塢那樣無處不在的代理人機構,打理這些崇尚自由職業的導演、設計和編劇經紀機構的生意。
對一些製作公司來說,在中國複製生態環境更是一頭霧水:沒有星探、沒有經紀人,沒人理解為什麼招聘導演和選角導演需要那麼長時間,經常會有投資人突然塞過來一個角色的人選,以及導演永遠是那麼強勢不可接近……
這種差距其實人人可見。洛杉磯電影製作公司Bowery Hills Entertainment聯合創始人Andrea Chung在和她的中國聯合導演合作的時候,發現中國的電影製作,尤其是在導演和演員的僱傭過程當中存在著太多的隨意性和突發因素。比如一部電影的製片過 程當中會被摻和進去一些指定的演員角色,她們是投資方的情人或者女兒,這種事她迄今還覺得很好奇。而在麥基看來,中國的電影製片環境缺乏一個體系,並且 「中國人需要拓展影片類型,不是單調的,模仿來模仿去的動作片。還得嘗試多角度地去刻畫複雜人格,在中國的很多電影裡,妻子就有一個妻子的類型,母親就有 一個母親的類型,叛徒就應該只是一個叛徒。」
「中國需要做的是確立工會和代理人制度,成立儘量多的相關律師事務所,好萊塢做這些事用了數十年,中國可以模仿,但不能馬上就建立這個體系,也不可 能靠政府號召來創造這樣一個環境。」麥基對《第一財經週刊》說。他認為獨立製片人和公司集結在一起才會催生這樣一個體系,而中國不可能一夜建起這座高樓。
但你不能低估的是這背後的力量。卡森伯格的號召力和能力自不待說,在中國,佔有東方夢工廠55%股份的三家中方公司中,華人文化是第一個在國家發改 委獲得備案通過的文化產業基金,東方傳媒集團是中國第二大傳媒集團。上海聯合投資公司更是涉獵多個領域的活躍基金。在它們背後,還有一個神秘人物是華人文 化的董事長、前東方傳媒集團的總裁黎瑞剛,他33歲出任上海文廣傳媒集團(東方傳媒前身)總裁,去年剛剛離職出任上海市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他被認為 是中國少有的在資本、政界和傳媒界都遊刃有餘的人,而且他也是少有的得到國際傳媒業認可的中國傳媒人士。
無論如何,夢工廠對那些同樣覬覦中國電影消費市場的好萊塢製作商來說是一盞探照燈。他們希望看到夢工廠的成功。「夢工廠在中國選擇劇本會給我們更多 的啟示。」Andrea Chung對《第一財經週刊》說。她正在製作動畫和兒童題材的電影,希望從夢工廠那裡獲得更多的靈感。
夢工廠大事記
1994.10
創立
傑弗瑞·卡森伯格(代表DreamWorks SKG中的「K」)離開迪士尼,與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代表DreamWorks SKG中的「S」),音樂製作人大衛·格芬(代表DreamWorks SKG中的「G」)創立夢工廠電影公司。在迪士尼的《獅子王》之後,卡森伯格被視為好萊塢頂尖的製片廠管理人。
這一年,斯皮爾伯格自己的動畫工作室中很多人加入了DreamWorks,成為夢工廠最早的一批員工。
1994
一炮而紅
夢工廠推出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影片全球票房利潤達7億美元。
1995-2000
開始動畫電影
夢工廠與太平洋數據畫面公司簽署了一份聯合製作合約,建立了子公司PDI。其中夢工廠擁有40%的股份。新公司將製作第一部CG電影《小蟻雄兵》, 這部電影於1998年完成。同年,夢工廠推出了《埃及王子》中融合了CG技術和傳統的動畫技術。這兩部電影顯示了夢工廠向迪士尼挑戰的決心和實力。
此後3年裡,夢工廠與更多的動畫公司,包括英國阿曼達工作室在內的合作,嘗試更多技術。
2000
動畫部門成立
夢工廠創立動畫部門,製作全類型動畫電影。這個部門佔據PDI 90%的時間來為它製作動畫。第二年,《怪物史萊克》推出,除了比皮克斯的《怪獸電力公司》多出1200萬票房,這部電影還為夢工廠贏得了第一座奧斯卡最佳長片動畫獎。這證明了夢工廠足以與迪士尼較量的實力。
此後,夢工廠動畫完全放棄了傳統的手繪動畫製作方式。《史瑞克2》與《大白鯊》使夢工廠動畫成為第一家同年製作兩部CG動畫電影的公司。
2004.10
夢工廠動畫獨立上市
夢工廠動畫獨立,成為夢工廠動畫公司。卡森伯格任總裁,並擁有50%的投票權。新公司與夢工廠簽訂了一份合約,內容是後者將發行動畫公司的全部電 影,直到發行12部動畫電影或者2010年12月12日為止。此後,夢工廠分為了兩個公司:斯皮爾伯格製作真人電影的夢工廠和卡森伯格製作動畫電影的夢工 廠動畫。
2006.01
夢工廠被收購
在動畫公司獨立後,斯皮爾伯格的夢工廠一直陷於虧損的局面。它把自己的唱片公司賣給了環球音樂公司,並且縮減了電視節目製作量;夢工廠還放棄了網站 Pop.com。最後,他與派拉蒙簽訂了一份16億美元的合約,將夢工廠電影和夢工廠動畫全球發行權,以及包括《角鬥士》在內的60部電影所有權賣給了派 拉蒙。這筆交易於2006年12月正式完成。
此後,派拉蒙成為了夢工廠動畫的發行公司。
2007.03
3D動畫
夢工廠動畫宣佈從《Monsters vs. Aliens》開始,與Intel合作研究3D動畫,並全部轉向3D動畫的製作。在前一年12月,夢工廠動畫與阿曼達工作室的合作結束,原因為「創作分 歧」。但夢工廠動畫保留了和阿曼達工作室合作中的電影co-ownership的權力,但僅保留了《The Curse of the Were-Rabbit》的全球發行權。
由於這消息早於《超級無敵掌門狗》前發佈,也因此影響到了這部電影的票房。
2008
進入寶萊塢
這一年,夢工廠動畫進入印度市場。在那裡,它設立了一個特殊的部門,名為夢工廠專業部門。這個部門只製作電視劇、DVD發行以及故事片:如Merry Madagascar和Scared Shrekless。他們還投資這裡的電影。
2009
全球100家最值得去的公司
被《財富》雜誌評為「全球100家最值得去的公司」,它是其中唯一一家娛樂公司。此後3年都停留在榜單上。
2010
每年製作3部電影
這一年,夢工廠動畫做了「每年製作兩部電影」的計劃。但第二年,改為每年製作3部電影。它成為了一年推出3部3D動畫電影的第一家公司。
同年,夢工廠動畫宣佈新部門「MoonBoy動畫」成立。它的第一部電影是《Neighbors from Hell》,這是與福克斯電視動畫合作的。
2012
東方夢工廠
2012年2月17日,夢工廠動畫宣佈與中國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屬於中國東方傳媒集團)合資成立公司。
Film World
麥基說,我更願意被問的一個問題是:「我如何才能為觀眾創造一個好故事」。
羅伯特·麥基拒絕了我們說的「Film Industry」這個提法,「我總是很猶豫要不要用這個詞。當我們去形容一個藝術創造型行業的時候,就好像時尚,你不會說Fashion Industry,你會說Fashion World。」這裡足可以稱為Film World。
2011年12月,羅伯特·麥基在中國的北京和上海做了兩場演講。他發現他被問到的最多的問題是關於職業規劃的事情。「他們總是問我如何賣出他們的 劇本,如何規劃他們的職業生涯,如果說在中國有什麼有意思的事,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些。」他更希望中國年輕的電影從業者們問他「我如何才能為觀眾創造一 個好故事」,當然這些也有人問,只不過那已經是很後來的事了。「職業生涯的問題首先冒出來,我覺得中國的劇作家很現實,很雄心勃勃。他們沒有認真考慮的一 點是,要讓觀眾喜歡他們,他們必須首先注重劇本的質量,然後才有職業這回事。」
可能然後才有我們習慣說的,「Film Industry」或者是麥基所中意的那個 「 Film World」。
就像麥基所說,如何為觀眾創造一個好故事,這是他們這個世界的開始。Andrea Chung同樣認為劇本是整個電影體系中最重要的環節。她是一位製片人,現在是Bowery Hills Entertainment的聯合創始人。
在她看來,好萊塢和洛杉磯的製作人更傾向於找成熟的暢銷小說當作故事藍本。當然會有幾個衡量的標準:豐富立體的人物形象和人性,喜歡選擇有續集的小說著作,以及故事場景相對比較簡單、單一。「符合這些標準的作品一般比較容易被當作原始的劇本,再去改編。」她說。
在這裡,很多小說在寫作時就做好了被拍成電影的準備,有意地按照電影的語言和場景設計來創作。而現在很多書店裡,一些被改編成電影的小說也會附上一張簡單的電影剪輯光盤,兩者配合銷售,形成了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
好萊塢是一個大的系統,劇本只是第一步。Andrea和她的同行們—以製作人為中心的體制在好萊塢是明確的。她說話又快又密,跟人聊上兩個小時後,大晚上她會興高采烈地回到辦公室加班。
如何判斷一個故事/劇本的好壞
麥基說—好萊塢和中國拍電影的人想的到底有什麼不同?這個問題我覺得要明白一個前提:去考慮觀眾喜歡什麼,或者不喜歡什麼是個災難。你不應該取悅大 多數觀眾,你應該取悅你的觀眾,相對於普羅大眾而言他們是一小群人。如果你去迎合大眾,你會看到觀眾口味馬上就變了,他們指責你是陳詞濫調,好萊塢見識過 一次又一次這種事。說到取悅你的觀眾,其實你可以想像成他們跟你自己一樣,有類似的態度,類似的品味。在你沒有迎合所有人的時候,卻往往會讓更多人感興 趣。
當然,和這個概念相對的是類型片。好萊塢有動作片,恐怖片等等許多類型,如果你愛恐怖片,把恐怖片拍得非常漂亮,那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當然,作為一個拍恐怖片的人,你不應該指望獲得和《阿凡達》一樣大的市場。關鍵問題是,你自己到底喜歡拍什麼。
好劇本最大的價值在於打動投資人,儘管露易絲·利維森在她的《電影製片人融資指南》裡強調了寫一份理性的商業計劃書是多麼重要,但這一切的基礎還是 好劇本。導演程亮的說法是:「好萊塢是一個相信大投入,大產出,大風險的地方,像運作風險投資一樣運作電影。」他的同學關雅荻把這個說法具化了一些:「好 萊塢的背後就是華爾街。好萊塢拿的是投行的錢,相比之下,中國拿的都是導演自己的錢。」
我們再來審視好萊塢的製片人中心制度,你可以把這個角色理解成產品經理,他負責調配資源,控制流程,但一切都是為了讓產品做到最後。所以好萊塢的導 演沒有影片終剪權並不足為奇。 Andrea曾經和一個著名的中國導演合作,她以為既然在國際上名聲斐然,這個導演應該知道怎麼處理和製片人的關係,怎麼選擇和調動演員,但接觸起來發現 其實卻不是那麼回事。「我不知道是我的運氣太差了,還是說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好萊塢以製作人為樞紐的機制是成熟的,導演可能會很強勢很有名,我們也需要 和不同的流程環節磨合,但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都是按著商業的流程來。」
中國的情況恰好相反。「在中國拍電影就像一個人在戰鬥,無論是以導演為中心還是以製片人為中心,不管幹什麼都是一個人把隊伍攢吧攢吧就行了。」程亮 說。這或許是個誇張的說法,但中國的確沒有選角導演(casting director)。在好萊塢,選角導演手裡有長長的名單,知道各種明星的氣質、類型、上升空間和適合的合作對象。他們負責嚮導演和製片人推薦演員的陣容 表,有很長的分析報告和推薦理由,非常專業。類似的角色還有第一副導演(first assistant director),負責控制全場,權力大過導演。但是在中國,片組有現場副導演和演員副導演,前者負責喊卡和幫導演說戲,後者負責找第三男女主角以下的 群眾演員。
好萊塢如何僱傭一個導演
Andrea說—一個合適的導演通常需要花3至6個月的時間,製片人需要觀看大量的同類電影以及每個候選導演的電影,然後放在一起討論他們的風格、 作品的成熟度,縮減候選項,做出第二份名單。然後製片人再拿著這個名單去找導演的經紀公司,挨個聯繫進行面試,面試之後確定初步意向,然後談價格。另外, 一旦預算確定,導演的費用就定下來,超出部分製片人會表示無能為力。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好萊塢另一個複雜或許還很漫長的流程:選角。選角由選角導演和製片方共同決定,後者主要確保角色符合電影需要,同時控制好成本和預 算,而前者有自己的圈子和人脈。製片人考慮的因素包括:形象、演員的閱歷、檔期、預算、拍攝的流程、時間和地點,整個選角過程可能會持續半年,這也是整部 電影製作中最難的環節。
但中國電影業者在這個環節裡顯得很隨機。「比如我遇到過中國的經紀公司向我們推薦范冰冰。原因是她是中國最紅的女演員之一。是的,沒錯,我們都知道這點,我們都知道范冰冰,她很紅。但我們會因為她很紅這一個原因一定要用一個人嗎?」 Andrea說。
另一個讓流程延長的因素是,這個環節會有大量的經紀人、律師和代理公司參與進來。每一個人都在協商,每一個人都在權衡。一個普通的角色需要5至10個人面試,然後才進入談價格的環節,更不要提此後漫長的文檔合同。公司越大,資源越多,週期越長。
一個龐大的工會系統
麥基說—好萊塢有劇作家工會,製片人工會,導演工會,攝像工會,化妝師工會,服裝工會,等等。一部電影的每個環節的拍攝剪輯,音樂,這些組合成一部 影片的環節都會由工會的人組織起來。他們負責制定合同,評估最低工資,如果有個人說「好,我們現在要拍這部片子了」,之所以所有準備拍這部片子的人都毫無 困難地無間合作是因為他們都在一個內部聯繫很緊密的系統裡。這個系統有規則,你知道事情應該怎麼安排:如何支付薪酬,人們一天該工作多少小時,片場應該設 幾個廁所,飲食標準應該是怎樣的……這個系統都存在100多年了。)
好萊塢每一個製作流程似乎都可以嵌進這樣一個機制裡。讓程亮感慨的一件事是,《阿凡達》的特效製作分別報給了10家公司,其中光做大氣效果和水氣效果的就有4家,音樂也是3至5家聯合承包,「在好萊塢幾百家公司做一個大片是很正常的」。
讓這個機制順暢工作起來的是經紀人制度─換一個直白的說法,就是經紀人不同的社交網絡幫助自己的代理人找到活幹。好萊塢著名經紀人Cameron Mitchell經常會舉行一些公開的午餐活動,很多小的不知名的演員都會主動慕名前來找他,希望成為他代理的藝人。一些小的製作公司也會主動找上他,推 薦自己,以獲得更好的演員資源。
他最新的代理作品是代理導演RZA拍攝的《鐵拳男人》(The Man with the Iron Fists)。這部以大蕭條時期的美國為背景的電影有一部分劇情發生在上海,RZA自己在裡面扮演一個鄉下鐵匠,他此前參與演出的作品是昆汀·塔倫蒂諾導 演的《無恥混蛋》,那時候他還練過中國功夫。「整體上,agent的角色就是幫助自己的客戶開拓職業通道,選擇為他們長期的職業發展考慮的影片、路線和片 酬,是一個長線工作,不是一單子買賣。」Cameron對《第一財經週刊》說。
經紀人如何判斷代理的價值
Cameron說—我們會考慮這部電影對客戶(演員)是否重要,是否對他的長遠職業生涯有好處,我們看中演員的職業生涯,它的題材符合演員本身的形 象和條件,也能拓寬演員戲路,我們毫無疑問地會對這樣的戲撲上去。對演員來說,他們最看重的也是職業生涯在每部電影上都往前走一步。
影響我們接受和拒絕一部電影的因素很多。主要來說是四點:題材、檔期、預算和創造性。需要合適的題材,它符合演員塑造的形象,當然更重要的是創造力—當我代理的演員對一個角色帶來的挑戰和創造力本身十分有興趣的話。
「我們試圖去勾勒中國電影人和好萊塢合作的前景,你覺得未來會怎樣?」當《第一財經週刊》拿這個問題去問羅伯特·麥基的時候,他大笑著說:「我想先說下到底什麼是好萊塢。」
「當你說到那個名字的時候,你說的是每年投入幾十億預算去拍動作片冒險片的地方。事實上好萊塢每年出品500部電影,只有不到50部是高預算的動作 片、音樂片、動畫片……這只是十分之一。」麥基說。還有450部是喜劇,戲劇,他們以輕鬆語調說起家庭關係,工作關係,愛情問題,子女問題等等,各種各 樣,並不需要特效和動作場面,所以「當你談起好萊塢的時候,你得知道90%都不是高預算的動作片」。
(本刊記者王清、姚芳沁亦有貢獻)
一個大學裡的語音實驗室,如何成長為一股影響移動互聯網產業的力量?
在美國熱播劇《生活大爆炸》中有一集十分有趣:宅男Raj手持一部iPhone 4S,愛上了其中的語音助理Siri,雖然後者只是一種發女聲的手機功能,但Raj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他會詢問Siri附近的咖啡館在哪兒,並想像自己去 那裡與它約會,甚至會讓Siri給自己放首歌,深情地邊聽邊說:「只有你最懂我。」
雖然劇情誇張,但起碼這從一個側面證明,手機語音功能的普及讓普通老百姓也開始能接受這樣的笑料,也證明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語音技術正在成為一種流行的、全新的人與手機的交互方式。
在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眼中,未來影響世界的三個技術領域——語音、觸摸和視覺中以語音居首;而蘋果公司更是在新一代iPhone中直接將語音助理Siri作為了其最大賣點之一。
擁有語音技術的公司成為大眾熱點,也成為移動互聯網的行業焦點,這使得一家在公眾視野蟄伏了10年的中國本土公司逐漸浮出水面。
1999年春節前夕,安徽合肥,現在的科大訊飛董事長、當時的中國科技大學在讀博士生劉慶峰實際上正面臨兩難選擇。他所在的中國科技大學的語音實驗 室一直與一家福建企業合作,可對方因為種種問題資金遇上了困難,連實驗室的基本工資都發不出。作為這個實驗室的負責人,他要麼「事了拂身去」,出國並繼續 他的博士學業——這樣整個團隊勢必會解散;要麼留下來牽頭帶領這幫一起幹的夥伴們繼續前行。
據科大訊飛副總裁江濤回憶,「慶峰其實只需要把實際情況跟大家說清楚,跟自己就半點關係沒有,但他還是不動聲色地以個人名義借了錢回來給大家發工資」。
「當時我還是有點過度樂觀吧。」劉慶峰說,「我們下決心產業化,當時的信心和現在一樣,認為未來每一部手機、轎車、家電、玩具,語音都將成為一個基本需求點,而且以我們的技術能力,有可能成為行業領導者。」
在此之前,實驗室參加「863計劃」的比賽剛剛以3.0的高分奪得第一名。中科大的學生當時會聚了全國精英,而在團隊裡還有一些外面的技術高手,劉 慶峰認為解散太可惜。資方並不懂技術,較為急功近利,經常進行研發方向的調整,把團隊折騰得夠嗆,劉慶峰決定站出來解決這一切。「本來我們的夢想是成為類 似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存在,我就當個總工程師挺好,可形勢的發展讓我不得不站出來當CEO。半年之後,感覺還不錯。」他說。
這就是科大訊飛的成立故事,從裡面不難看出這家公司的一些特徵:技術驅動、對語音未來的篤定以及濃濃的校園風格。這使得它和美國硅谷一些知名技術公司擁有相似的氣質。
可是語音到底什麼時候能夠產業化並且獲得收益?沒有人心裡有譜。
其實早在20世紀70年代,世界各國就有很多組織開始研究語音技術,包括語音識別、文本朗讀、指令判斷等。到20世紀80年代,語音就開始被稱為 「未來5年的技術」,可過了一個又一個5年,它卻似乎永遠站在遠方,離普羅大眾的距離從未真正接近過。在國內,20世紀80年代「863計劃」也扶持了很 多語音實驗室進行相關研究,中科大、清華、聲學所、語言所等均在其列,只是研究的側重方向各有不同。
為什麼語音技術難以產業化?因為語音技術說白了就是機器對人聲音的識別、判斷與輸出,涉及到不同國家、不同口音的人和大量聲學、語言學、數字信號處 理知識。作為一項基礎技術,它不僅考驗語音聽和寫的能力、搜索能力、語音合成能力,還有複雜得多的與電腦相關的數據庫等後台能力。
在單機時代,光是辨別語音所需要的龐大數據庫存儲和計算能力就讓人頭疼。要想語音識別準確,就必須有海量數據庫進行匹配,還要通過算法來讓它實現快捷高效,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硬件的門檻將無數研究者阻擋在技術商用化的門檻之外。
可是從20世紀末開始,一切似乎正在發生變化。互聯網的興起讓這樣一種模式成為可能:大量的存儲計算放在服務器端(云端)來完成,而前端的電腦則只需要採集聲音和給出反饋就可以了。只不過網絡帶寬的限制以及電腦麥克風當時並不普及,語音技術還沒獲得生根發芽的土壤。
此時的科大訊飛,在拿到第一筆投資、還未能盈利之前,就做出了一項「風險很高」的決定:以企業的方式,與中國在語音研究領域領先或有特色的院校建立聯合實驗室形成了「產學研」結合的雛形。
它的邏輯很簡單:語音技術未來一定很值錢;各個院校擁有不同細分領域的語音技術,融合起來才能具有威力;能將中國最好的做語音研究的人才儘可能網羅到一起。這筆「技術投資」,為訊飛今後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也是訊飛從技術核心出發的第一項重要決定。
心氣高、兵馬壯的訊飛,幾乎在做第一個產品時就遭遇了挫折。「當時我們做了一個面對消費級PC市場的統一輸入法,你可以用語音、手寫等各種方式輸入中文,可產品辛苦研究出來卻沒有人買賬。」江濤說。
對當時的訊飛來說,消費級市場實在是一個難以跨越的坎,因為它意味著要為產品建立一個全國的銷售網絡、服務網絡,光服務成本就入不敷出。再加上 2000年初,「統一輸入法」這樣的產品並沒有市場,消費者根本沒有對於語音的認知,而鍵盤和鼠標已經足以滿足他們在PC上簡單的輸入需求。
這時候,劉慶峰做出了第二個重要決定:砍掉辛苦努力了很長時間的B2C業務,專注於B2B企業級服務。
在之前1999年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科大訊飛只有幾平方米見方的展台上迎來了幾位客人,他們對訊飛的產品表現出不同一般的興趣與瞭解。 這是華為的人,作為移動通訊設備廠商,他們看到了語音對於移動通信產業的意義。雙方幾乎一拍即合,華為採購語音引擎,訊飛則成為其技術供應商。
好的技術總會有價值,與消費者相比,企業客戶更專業、理解力更強,這讓幾乎全技術班底的科大訊飛不用再去做那些不擅長的事,將精力聚焦在了語音技術本身和運營服務中。
客戶接二連三地來,訊飛也終於擺脫了剛開始的茫然,進入有序發展,並接連引入了聯想投資、復星資本等投資方。「聯想和復興的風格完全不一樣,前者對 我們工作很細緻,幫助我們建立了管理體系;後者則完全信任,給了我們更強的信心。」2004年依靠B2B,訊飛實現了盈虧平衡。
已經有了一定實力的訊飛開始將目光再次瞄向最終用戶,可它卻用了一種由企業到用戶的曲線方式。它向自己的電信運營商客戶如中國電信提出了一項要求:希望從只提供技術引擎,變為自己來直接做運營與維護。這樣來與用戶發生接觸。
與此同時,它還發現了另一個「金礦」,那就是教育市場。學習不過是「聽說讀寫」,其中很多層面涉及語音,通過提供這一垂直場景的帶讀、朗誦語音評測等技術功能,訊飛已有斬獲,基本上對教育市場(學習機)形成了近乎壟斷的優勢。
2008年,科大訊飛上市。在企業級市場上技術加實幹,為它贏得了極大空間,可上市之後幹什麼?訊飛將目光重新投注在了其初衷上。
當時做統一輸入法為什麼失敗?「不是模式錯了,而是模式沒有適合當時的背景。」劉慶峰說。而現在,背景環境似乎已經轉向。
2007年開始,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iPhone手機和Android系統的發布讓智能手機迅速開始普及,移動帶寬到3G時代得到了明顯提升,而手機天然的隨身性和麥克風等硬件所賦予的良好交互性,為語音類產品發展提供了天然機遇。
訊飛一方面深入語音研究,對技術最前沿能做到什麼樣心裡有底,另一方面,與數千家合作廠商日復一日的密切接觸,能讓它對產業引爆點的判斷更加精準。
傳統語音技術,無外乎語音合成、語音搜索、語音聽寫三類,在準備了很長時間之後,2010年末,訊飛推出了自己的「語音云」平台,將語音能力提供輸 出接口,讓很多移動互聯網創業者能由此為自己的應用引入語音能力。而在此之外,訊飛則選擇擅長的領域做一些「示範應用」,在第一代語音云上,示範應用是訊 飛語音輸入法和互聯網電視語音搜索。
這是另一片戰場,國外谷歌等互聯網公司也有提供類似服務,但訊飛在技術上有著過硬的功夫。2006年到2011年,訊飛連續6年獲得英文語音合成國 際大賽(Blizzard Challenge)第一名,2008年獲得國際說話人識別評測大賽(NIST)第一,2009年則又拿下高難度混淆方言測試指標冠軍。
到2011年末,一年時間訊飛語音云用戶總數超過1000萬,而之後三個月,用戶總數超過了3000萬,合作夥伴超過3100家,每天服務請求量超過700萬次。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2012年3月22日,訊飛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新一代「語音云」發佈暨語音開發者大會。聯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傳志來了,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 李開復來了,小米公司、大眾點評、知乎等互聯網公司也來了,現場人數達到2300人之多,場面火爆。所有人的目的都只有兩個字:語音。
新一代語音云增加了自然語言理解、個性化語音識別、口語評測等新能力特性,而其示範應用,則是一款名為「訊飛語點」的工具。
在試用過程中,訊飛語點雖然還有一些小Bug,但總體表現出了很強的辨識度和易用性。比如當你念出「把張三的手機號碼發短信給李四」,語點就能自己 識別出人名、指令,並完成相關操作。除此之外,它還能設置日程提醒、手機導航,還能查詢天氣、股票等信息,甚至可以做算術、講笑話。這一應用將新的語音云 平台能力展露無遺。
毫無疑問,經過10多年發展之後,訊飛有了兩塊最具價值的資產,那就是語音云和相關技術,再往上,各個實驗室是「正在下金蛋的雞」,而產業合作還在將這些金蛋換成金錢。
據《商業價值》瞭解,考慮到新一代語音云平台多出了很多新的特性,不僅增加了指令和個性化學習,而且還大幅提升語音識別準確率,訊飛今年年初曾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獨享自己的語音云平台,基於它推出新的創新產品,二是直接將升級版的語音云平台向整個行業開放。
在思索一段時間後,訊飛還是決定選擇後者,因為作為一種基礎能力,開放的語音技術力量將能支撐整個行業用更快的速度前行。
現在,訊飛的想法是自己做10%。「我們做開放平台跟訊飛的特點有關。語音應用無處不在,在每個領域都有前景,能力要和應用場景深度結合才有用,這是一條漫長的路。」劉慶峰說,「我們有最好的嘴巴和耳朵,還有基本思維,可是需要大家一起教育它。」
而相關的應用場景,最主流有三類:手機基礎操控類,比如打電話、發短信、設置日程等;助理類,訂酒店、問路、問天氣等;還有行業夥伴在各個行業的產品中增加聽說功能。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大的佈局,訊飛正在向著新一代移動互聯網基礎服務提供商的位置前行。
有人覺得,科大訊飛的幾個發展點都踩得很正,並且符合語音技術產業化的成熟節奏:成立後不久就找到了華為、中興等移動設備商作為客戶,用穩定的收入 站穩了第一步;後來又在合適的時間點與移動運營商合作,同時發現教育市場這片金礦,成為其中語音最有影響力的技術產品提供商;2008年上市後,開始從企 業級往移動互聯網消費端滲透,做訊飛語音輸入法並獲得一定成功,第一版語音云平台也擁有了3000多個合作者,未來機會很大。
這確實是科大訊飛比較重要的三個發展階段,但它遠遠不是全部。
劉慶峰認為,訊飛走的是一條「彎曲的直線」,朝著正確的方向,但中間也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失敗,「我們不是剛好踩到點,只是很多踩不到點的地方大家都看不到而已」。
對他而言,訊飛目前的成果經過了幾代人的努力,核心技術持續突破,到如今才真正達到了大規模實用的門檻。而訊飛一直在朝著既定目標前進,那就是讓語音真正成為所有人身邊能使用的產品。
他們,被稱為Lomoer的玩家們,兩小時的夜拍上海活動開始了。用膠片相機拍夜景是個技術活,不少人在膠卷衝出來後發現太模糊,更糟糕的情況是太黑
了無法成像,當然也有人拍出了像是過分PS過的絢麗照片。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正是Lomo相機的賣點之一。「正如人生一樣,一卷的驚喜可能勝過五卷的失
敗,」一個叫Kid的玩家說,「和數碼相機這種快節奏的東西不同,從選擇膠卷,到拍照時花時間去思考曝光、光圈、距離、構圖,再到滿懷期待把膠卷洗出來,
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感覺。」
這種感受曾經被20年前到俄羅斯旅行的兩個維也納學生馬蒂阿斯·菲戈爾(Matthias
Fiegl)和他的好友沃爾夫岡·施特蘭青格(Wolfgang
Stranzinger)體會到,然後,他們把已經廢棄的相機變成自己的一個真正的生意—雖然當時看上去只是一個好玩的小主意。
Lomo的名字來自LC-A的生產商列寧格勒光學儀器廠(Leningrad Optical and Mechanical
Enterprise)。但自2004年Lomography開始大力投入研發新產品後,像許多公司一樣,為了節省成本,它開始把配件的生產基地選在了中
國,大部分產品開發也搬到了香港。2006年,列寧格勒光學儀器廠設備嚴重老化,LC-A的生產被搬到了鳳凰廠。這家工廠曾是海鷗和鳳凰相機的生產
商,LC-A的出現挽救了它被關閉的命運。
除了鳳凰廠,Lomography在中國還有好幾家專門為它服務的工廠,這些工廠不僅僅只完成生產,還要配合做研發試驗。
近7年來,Lomography每年都會推出一款具有創新功能的相機,比如2007年從美國攝影師Allan
Detrich那裡獲得了他收藏多年的Diana系列相機授權後,經過改造推出的Diana F+系列;2010年推出的Spinner
360,只需要按一下快門機身會自動旋轉360度將全景拍攝下來;2012年,這家公司又推出使用35mm膠卷的攝影機LomoKino,同時還推出了
LomoKino Maker手機應用和LomoKino Smart Phone
Holder。只要把手機放在支架上,讓鏡頭對準LomoKinoScope,點擊開始錄影,轉動旋轉,膠片就能轉成電子版的影像。
這些產品的概念大多來自維也納總部,但技術研發卻由香港的5個工程師完成。他們開發出的產品會先交給維也納審核,然後再做實驗,一個產品的開發過程需
要半年到9個月。由於大部分玻璃鏡頭的功能已經被塑料鏡頭所替代,因此這些相機中有90%都是中國製造,只有一些銷量較小的專業鏡頭還依然在俄羅斯生產。
在這幢洋房之外,阿J每隔一兩個月還會帶著像Riddick這類的資深玩家到大學給攝影愛好者做講座,或者一起舉辦攝影活動,免費提供相機使用,其中
也有不少是學校的攝影社團和學生會主動找阿J的,包括同濟大學和華東政法大學。每個季度,阿J還會策劃一場比較大型的街拍活動。7月的這場上海夜拍是今年
最大型的活動之一,因為這一天是上海門店成立三週年的紀念日。
活動是Lomography從創建以來慣用的推廣策略。他們很少向媒體投放商業廣告,而是始終以一個藝術機構的形象傳播Lomo文化,正如不稱自己是
Lomo公司,而是Lomo國際協會,Lomography的專賣店被稱作展覽館,與其他店舖合作在裡面寄賣的店被稱作大使館。用Lomo相機拍的照片叫
lomograph, 而不是photograph。
在2011年的戛納電影節上,Lomography推出的攝像機LomoKino與在線影院MUBI聯合推出了一款特別版,上面有2010年金棕櫚獲
獎者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的簽名。這位導演還親自用LomoKino拍了一部名為「Ashes」的20分鐘膠片短片。2012年11月,這家公司還將在香港舉辦LomoKino電
影節,參展的一部分電影來自香港的一些獨立製片人和導演,玩家也可以通過網站提交自己的作品,如果勝出也會獲得在電影節上公映的機會。
大部分推廣並不需要資金投入—特別是在Instagram等攝影類App流行的時候。
Lomography中國區總經理Howie
Ho認為是那些盜用Lomo名字的圖片應用為Lomo相機的推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們有的是自己研發出數碼Lomo效果成像,以「Lomo」、「樂麼」
之類命名的拍照應用,有的是以Lomo濾鏡效果作為後期處理的選擇的PS應用。數字世界是個更大的市場,這一點Lomography很清楚,也是不可抗拒
的。因此,為了讓更多人嘗試到Lomo的魅力,它們把授權給了Instagram—這個如今最流行的圖片分享應用—名字使用權,但其他應用中的
「LOMO」理論上都是侵權的。Howie並不太介意這些應用,「如果我們現在想做Lomo效果的數碼相機,只需要1個月的時間就能開發出來。」
Howie說。
而且許多人正是通過這些合法或不合法的應用才聽說了Lomo。對於熱衷於這一效果的Lomoer們來說,Lomo相機給他們帶來的是不可預測的效果,
而不是可預測的數碼化。在App
Store上最受歡迎的一款Lomo應用能模仿出來的效果只有十幾個,而Lomography不同款相機和膠卷可呈現出的效果超過50個。
「也許有一天等我們足夠強大了會告它們侵權,也許有一天膠卷相機走不下去了我們會轉向做數碼。不過豐富的數碼世界多了一個Lomography也許並沒那麼有意思,在膠卷世界裡,它才是唯一的。」Howie說。
但所謂膠卷世界裡的Lomography從來就沒有遠離數碼或者網絡—它的會員年齡都在20歲至35歲之間。
Lomography的官方網站從1998年開始就推出了照片分享功能,比Flickr早6年。除了可以在網站上購買產品之外,還可以將照片分享到
Facebook和Twitter上,寫博客、與好友互動,就像一個社交網站一樣。現在網站有60多萬註冊用戶,平均每天有7000張照片上傳到這裡。
現在人們更願意把Lomo解釋成Let Our Life be Magic and Open的縮寫。而且,它們像快時尚一樣推出新設計的速度也讓這些相機更加吸引人—相比當時的專業的軍用相機,它已經變成了時裝一樣的產品。
Lomography每個月都會有新款設計和限量版推出。Diana
F+系列目前已有超過20個款式,其中包括與一家巴黎的時尚店Colette推出的一款帶有藍點花紋的女性相機,由香港插畫師Dorophy
Tang設計的青花版,還有以熊貓黑白色為創意的香港特別版Hong Meow。2011年Diana F+被剛推出的La
Sardina系列超越了。這款相機推出一年就有超過20款不同設計,有沙灘系列、韓風系列、金屬系列、罐頭系列和全白的DIY款。
限量版則通常是和某個品牌合作的市場推廣戰略的一部分,比如和H&M合作推出的SuperSamper,與英國品牌Paul
Smith合作的魚眼相機,等等。其中有些只在品牌店裡才能買到。這些散發著時尚的設計要引發消費者的購買慾並不太難,即便是個對攝影沒有興趣的人也可能
有衝動買一台放在家裡當擺設,或是掛一台Fisheye Baby在包上。
去年Lomography賣出了50萬部相機和200萬卷膠卷,銷售額達到4000萬美元,過去五年每年的增長率都在30%。
不過這些吸引人的設計並不是Lomography可以如此「個性化」的原因—特別是在一切都可以數碼化的時代。就像Kid對膠片拍照的興趣本身並不是她愛上Lomography的原因一樣。
這家店舖是Lomography在中國內地最大的一家。它在一幢6層樓的老洋房裡,坐落在被貼上「小清新」標籤的進賢路上。除了一樓賣相機和膠卷,三
樓賣周邊配件產品外,二樓是個四面被Lomo照片包圍的觀影廳,四樓是攝影展覽室,五樓是咖啡廳和露天台,六樓是店長和兩位市場部門員工的辦公室。「我們
不那麼在乎進來的人是否買東西,只希望這裡成為一個人們願意來的地方。」Howie說。這幢房子讓他在4年前來考察時一見傾心。
每週四晚上,店舖五樓總會出現幾個會員的身影。有時他們會一起看部老電影,人少的時候就單純地互相分享照片,聊聊天。在週末則特別熱鬧,咖啡廳吧檯開
始營業,做飲料的兼職通常都來自玩家。店長阿J需要提前一個月安排好週末的活動,除了教怎麼用相機和沖印照片的講座之外,還有各種DIY活動。Kid幾乎
所有的活動都會參加,她還在這裡做了幾個月的兼職。也是在這個咖啡廳裡,她結識了現在的男友Riddick。
Riddick是這個圈子裡最專業的玩家之一,今年30歲,職業是電力工程師。他用大部分的業餘時間來研究攝影。自從兩年前開始用Lomo相機後,他
常常被請到店裡來給會員講課。在去年Lomography發佈沙丁魚系列新相機時,他被邀請為相機做測評,然後將結果和經驗分享在官網上。在這個店
裡,Riddick買過6台Lomo相機,還有無數卷膠卷。
成為一個可以分享生活的平台,這是Lomography最終變流行的真正原因。作為一個相機製造商,Lomography遠遠不能與大公司們相比,不過作為一個針對生活方式的生意,它做得相當不錯。
Kid在這點上體會很深,她曾將自己的前男友帶到這裡,後來還是在五樓的露台上分手,再後來又找到了給自己帶來新生活的Riddick。
本週在業界引發騷動的Windows 8之父Steve Sinofsky的離職也確定了一個嶄新的商業世界的三個基石:API、身份以及數據。
鮑爾默稱微軟需要有人跨越產品、將各種服務集成到一起,從而提供統一的客戶體驗。這意味著他似乎意識到否決Ray Ozzie的Windows Live Mesh項目並不是個好主意。
簡單而言,Mesh是一個數據中心,充當微軟的應用和服務的平台。通過 Windows Live Mesh 和設備網站,用戶電腦(無論是 PC 還是 Mac)、手機等設備上的文檔、照片和其他文件的副本可均保持最新。
Ozzie的願景威脅到了Windows總裁Steven Sinofsky的團隊在SkyDrive Web存儲服務上的類似努力。Sinofsky稱依賴Windows部門以外的服務開發會耽擱下一版操作系統,給公司的旗艦產品造成破壞。在Sinofsky的反對之下,鮑爾默否則了Mesh項目,最終也導致了Ozzie的離去。
而現在鮑爾默的決定似乎證明了出走的前微軟首席架構師Ozzie規劃的未來具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數據的統一還只是一個方面。在今天,融合是所有人都要面臨的問題。未來的系統必然是一個複雜的系統,需要將人、組織以及生活中的一切東西連接到一起。
Kynetx是致力於這樣的系統的初創企業之一(Facebook、新浪微博、騰訊微信等也在做類似的事情)。其事件驅動交互的概念旨在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進行自動化,利用各種互聯的系統來為人們的行動提供智能。比方說,日曆的更新可能會觸發智能代理制定旅行計劃。其實現方式有可能是利用一個身份識別服務層,基於對有關用戶的數據的分析來瞭解其屬性和行為,再通過一系列的API調用來完成。
Kynetx的創始人Phil Windley說,把身份、可編程性、數據以及上下文結合起來是新的現實。此外,物聯網也不可或缺。這些要素相結合將會帶給我們一個全新的體驗。一旦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的身份被包裹進個人云和數據商店當中,那麼一個新的世紀就將到來。
那麼企業對API的需要也就不言而喻。這些API正在改變數據的面貌。把數據封閉起來已經沒有意義。IT的架構正在發生改變,API管理公司則提供了讓數據開放的不同方式。
但最重要的因素還是我們如何標識自己。要想充分利用云,通過連接服務及事件驅動來讓我們的個人工作生活更加便利,我們的身份識別就變得更加重要—你是誰?你是什麼樣的人?這兩個貌似簡單的問題有時候連你自己都無法回答。
「應用」、「系統」的概念日漸式微應該會成為趨勢。應用將會被API和數據模糊,系統逐步會成為封閉的象徵。所有平台的繁榮都將取決於其開放性,一如現在的國與國之爭。
| ||||||
一月二十四日,蘋果股價暴跌了一一%,當外界對蘋果能否重返成長之路表示疑慮之際,分析師更關心的是,歷經這次「蘋果懸崖」後,全球科技產業未來將呈現怎樣的新態勢? 撰文‧楊卓翰 群雄爭霸的三國年代,蜀國的神鬼軍師,盡是發明古怪的攻城利器,讓各國無力招架,城池一座一座淪陷,蜀國領地不斷擴大,成就一時霸業。然而,有一天,神鬼軍師病逝了,蜀國再也發明不出新武器,但各國軍隊已把新攻城兵器操練嫻熟;未來的蜀國還能叱咤戰場?還是中原情勢將出現逆轉? 將近二千年前的三國故事,今日彷彿在全球的科技界重演。美國時間一月二十三日晚上,蘋果公司「神鬼軍師」的接班人庫克(Tim Cook)發表二○一三年第一季財報;過去十年,蘋果每季淨利潤增長都超過一○%,不過那晚,蘋果十年來的高成長神話,終於畫下句點;不但營收成長低於市場預期,淨利成長僅○.一%,幾近停滯。 毫無疑問的,蘋果曾是當今全球科技業市值最高的霸主,但當它的高成長魔力不再,影響的不只是蘋果自身的股價,全球科技業也將一併洗牌!當外界一片驚呼聲中,其實早在去年就有一位「先知」,不斷疾呼「蘋果要倒了!」「去年我說過,在一三年底之前,蘋果會跌到一股四二五美元;經過這麼糟糕的財報,我很肯定,今年第一季結束之前,蘋果就會跌破四二五美元價位。」美國債券天王Doubleline資產管理公司創辦人傑佛瑞.岡雷克(Jeffrey Gundlach),去年四月唱衰蘋果股價時還被市場唾棄;但今天,美國最大財經電視台CNBC、彭博電視台都搶著採訪他。 科技新世界1 從手機到平板 行動產業將出現大變動「蘋果現在是一家已經崩壞的公司(broken company),這幾年都在不斷地被買超(0verowned)。修正還沒結束,長期股價跌到三百美元,不無可能!」岡雷克發出更大膽的預言。他的預言如今家喻戶曉,但真正重要的是,當蘋果高成長不再,科技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就在蘋果股價跌落凡間時,另一位科技巨人,營收正突破天際;淹沒在蘋果騷動裡的,是和蘋果同時發布營收的微軟。微軟過去三個月營收二一六億美元,創下成立三十七年來的歷史新高;其中Win 8及微軟的平板電腦Surface貢獻二四%的成長;和去年同期相比,微軟手機銷量更足足成長四倍。 不只是微軟,RIM的新黑莓機也獲得良好評價;諾基亞的Win 8手機也在歐美收復了部分市占率,並在持續十八個月的虧損後,首度轉虧為盈。當蘋果的iPhone 5產量從一四○○萬支下砍到七百萬支時,其他的科技公司在同一時間都活過來了。 「○七年,賈伯斯發表iPhone時,蘋果領先了所有競爭者五年;五年到了,其他競爭者就會迎頭趕上。」岡雷克認為,賈伯斯雖然開創智慧型手機大局,但當蘋果停下高成長的腳步,蘋果面對的競爭者太強,將會逐一把蘋果的市占率吃掉。除了三星,更多的新興品牌例如華為、中興等手機製造商,也將在這波朝代更替時,抓緊機會擴張地盤。 科技新世界2 個人電腦將出現新的生態圈「隨著蘋果在行動裝置的動能衰退,iOS(蘋果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的市占率自然會讓給Android OS,這不只影響手機版圖,還連帶影響平板產業。」美國科技分析師薛米.夏(Semil Shah)指出,蘋果去年在iPad銷售雖然略有成長,「但是市占率卻從六○%掉到五○%,都被三星、宏碁給搶走了。」「但最令人興奮的,還是本來大家都以為已經瀕死的個人電腦!」薛米.夏指出,蘋果這兩年來在行動市場的總市占率下滑大約一○%,但是Mac銷量僅去年就掉了二成;而且搶走蘋果市占率的不是昔日的個人電腦王者Wintel(微軟─英特爾聯盟),而是谷歌(Google)獨家開發的個人電腦作業系統Chrome OS! 根據NetMarketshare調查,去年十月上市的Windows 8到現在PC作業系統市占率僅一.七%(Windows家族下降三%),但過去不列入統計的Chrome OS則上升到一%。難怪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會高興地指出,去年宏碁Chrome OS筆電在美國推出不到兩個月,出貨量就已占宏碁在美的五%至一○%,未來還打算推出更多Chrome OS機種。此外,聯想、三星也都準備推出Chrome OS筆電,個人電腦領域儼然形成新的生態圈。 科技新世界3 硬體不再關鍵,雲端見真章「蘋果不受消費者青睞,和Chrome OS生態圈的興起,都預言著一件事:未來科技將正式從硬體帶動進步的時代,走向軟體的時代!」薛米.夏分析。巴克萊資本IT產業分析師瑞特茲(Ben A. Reitzes)也一語道破,「很多人都在看蘋果的硬體賣得怎麼樣,但蘋果本質上是一個巨大的雲端平台,未來蘋果要反彈,網路服務才是決勝負關鍵。」「蘋果的地圖問題,讓使用者發現谷歌有多麼珍貴,還有蘋果在雲端的問題有多大。」瑞特茲認為,Android開放式的平台很快就有和iTunes競爭的雲端產品出現,但是蘋果卻無法複製Gmail、地圖的成功。「不只是谷歌,蘋果還有亞馬遜的商城要競爭;相較之下,亞馬遜和谷歌的雲端服務都比蘋果要好。如果蘋果要再次成長,就必須把創新精神放在雲端整合;至於硬體跑得再快、外型再亮眼,已經無法吸住消費者了。」九七年,蘋果股價曾跌到每股三美元,面臨破產危機;賈伯斯花了六年,才讓蘋果從○三年開始創造高成長神話。如今庫克要花多久的時間,才能重寫蘋果神話?但可以肯定的是,經過這次「蘋果懸崖」,全球科技的走向即將呈現不同的態勢了。 岡雷克 現職:DoubleLine執行長兼投資長 經歷:TCW基金投資長 學歷:耶魯大學數學系博士地位:霸榮「債券天王」、2011年《財星》「五大明星操盤人」、2012年《彭博》「華爾街最有影響力的五十人」 |
| ||||||
上星期五,記者喺元朗做完嘢去酒樓醫肚,估唔到嘆嚇一盅兩件都有奇遇,居然撞見十八鄉鄉委會主席梁福元,跟住元朗區議會正、副主席梁志祥同王威信都嚟咗。一眾侍應非常識做,急急腳將幾位主席帶入貴賓房。 記者坐近一睇,門口寫住「新世界」名牌,莫非人稱純官嘅鄭家純搞咗個鄉紳飯局?只見餸菜推出推入,食足個幾鐘先至散席。記者數一數,呢餐午宴原來有近廿名元朗區議員出席,唔係鄉事派就係建制派,雖然最終見唔到純官,但記者認出,代表新世界嘅原來係聯席總經理兼執行董事陳觀展。陳總係猛料之人,曾經喺廣州市政府辦公廳做處長十年,又做過越秀交通執董,擅長地產及物業投資,三年前由純官親自力挖過檔,被視為心腹。近年各大地產商紛紛喺新界收地插旗,此時此刻有呢趟飯局,實在令人有無限聯想。記者事後致電梁福元求證,佢例牌否認,更聲稱當日飯局只係遲來的「春茗」:「春茗嚟咋嘛,好似中電、煤氣公司咁,年年都有o架喇,俾面派對之嘛!」清明都過埋先食春茗,記者都係第一次聽,佢仲誓神劈願話飯局從無傾過發展收地。梁志祥更索性話唔知邊個係陳觀展:「佢哋有新同事、有啲我都係第一次見……佢哋經理姓陳下話?都係介紹嚇啫。」記者問過無出席嘅元朗區議員,本來地產商宴請全體區議會成員食飯好正常,但新世界無按照慣例,向秘書處發邀請信,而係由公關逐個打電話問區議員出唔出席,點解要咁鬼祟?新世界解釋,由於飯局無特定議題,所以只係電話私下邀請議員,而唔經區議會秘書處。 范太前公關助趕六四館 六四紀念館終於開幕,紀念館所在地嘅大廈業主立案法團主席巢國超上週三蒲頭,話會繼續採取法律行動,釐清支聯會有無違反富好中心嘅公契,誓要趕絕紀念館。自稱「普通商人」嘅巢生經常前言不對後語,一時話自己負責律師費,一時話法團會俾番錢佢,轉過頭又話要開會傾嚇先,直至佢身邊嘅白衫男子教路,先至話係自己出錢,夜晚仲發新聞稿話「願意支付一切有關律師費用,毋須其他業主承擔」。呢位白衫軍師潘錦全原來來頭不小,佢係資深傳媒人,又係俊念傳訊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兼董事總經理。一一年唐英年醜聞纏身時,盛傳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隨時入閘參選特首,范太就喺嗰陣請佢做公關。九六年,潘錦全仲幫過前特首董建華助選,似乎同建制派關係相當密切。一個普通商人請到公關猛人助陣,錢從何來?潘錦全本週一回覆本刊查詢,話俊念受董吳謝香律師事務所委託及聘用,一切費用由維雅製衣廠,即係巢國超找數。 中西區再益自己友 政府大派四百五十萬俾十八個區議會宣傳《基本法》,呢啲明益自己友嘅活動陸續舉行。攞咗十一萬元嘅基本法推介聯席會議(基推會)聯同中西區區議會,本週日喺卑路乍灣公園搞填色比賽、攤位遊戲、歌舞表演、專題講座等,街坊反應麻麻。專題講座嘅主題係《基本法》賦予的權利和義務,主講嘉賓係律師衞珮璇。當日反對撥款而被抬離議會嘅區議員許智峰到場挑機,問衞珮璇喺法律基礎下如何保證普選冇篩選,點知衞話問題同活動主題無關,又話係咪良心律師應由自己評價,總之不停遊花園。現年廿八歲嘅衞珮璇係一一年區會選舉許智峰嘅對手,佢係有份批出撥款嘅區議員李志恆嘅姨甥女,兩人同屬由中聯辦港島工作部部長吳仰偉擔任首席榮譽顧問嘅建制組織「中西區發展動力」成員,衞當年參選曾被指舉家種票。李志恆話冇利益輸送亦唔覺尷尬,聲稱演講屬義務性質,活動細節由基推會安排,佢聲稱當日先知係姨甥女衞珮璇主講,真係信不信由你。許智峰質疑即使冇金錢輸送,但可能有延後利益,包括為衞珮璇下屆區選鋪路。 壹週圖片:曾鈺成伉儷豪遊京都 唔少香港人對京都情有獨鍾,立法會主席曾鈺成都唔例外。本刊同事目擊,上星期三曾主席夫婦把臂同遊京都嵐山,仲set機玩自拍,太太伍嘉敏乘機「搔首弄姿」,可惜曾主席搞咗成十分鐘先set好部機,真係辛苦曬。同事之後仲見到兩人去咗溫泉旅館「花筏」。據講旅館一客懷石料理最平都要七千日圓,即港幣五百三十蚊,一晚住宿接近港幣四千蚊,不過對曾主席嚟講,濕濕碎啦! |
| ||||||
今年3月中,新世界發展突然公佈供股計劃,建議每持三股供一股,供股價每股6.2元,藉此集資最多140億元,用作私有化新世界中國。 今次已是新世界自2004年起,第三次大型供股集資。2004年2月,當時港股從2003年低位大幅反彈,新世界便宣佈供股集資,每五股供兩股,供股價5.4元,集資約60億元。到2011年10月又再突然公佈供股計劃,每兩股供一股,供股價5.68元,集資最多123億元。同系的新世界中國,亦同時宣佈供股,每兩股供一股,集資最多43億元。經過這三次大型供股集資,新世界共籌得300多億元,理應可以大展拳腳,為小股東賺取更多利潤。但結果卻不是,新世界的股價和市值沒有為股東帶來驚喜,現時整間公司市值只得700多億元。不要忘記,700多億元市值中,有300多億元來自供股集資,若扣除這筆向股東抽水,做股民世界得來的資金,新世界市值豈非只得約400億元?2004年五股供兩股,即變成七股;2011年兩股供一股,即手上七股增多3.5股,變成10.5股;今年3月又再三股供一股,即手上10.5股再增多3.5股,變成14股。十年間,小股東若沒有放棄供股,便由持有五股變成持有14股,增加1.8倍。公司股份大增,盈利卻沒有相應增加,自然攤薄利潤,股東收到的股息不夠過去十年付出的供股金額,又怎能吸引股民長期持有?況且過去十年,全球利率處於極低水平,新世界不以低息舉債集資,反而多番向股東抽水,做法值得商榷。
由鄭裕彤家族創辦的新世界,與多間本地大地產公司(包括長實和新鴻基),都是在1972年上市。經過四十多年的經營,新世界的表現除了差強人意外,股價還不時大上大落,令小股民膽顫心驚。1997年樓市處於瘋癲時,新世界每股高達50多港元,市值1,200多億元。之後受到亞洲金融風暴衝擊,股價插水,要出售資產減債。到2003年樓市低谷時,每股跌至2.7元,市值跌至不足60億元,結果被剔出恆指成分股之列。新世界痛定思痛,努力改善營運,盈利和股價大幅回升,兩年後再被納入恆指成分股。當年新世界盈利和股價大幅回升,實要多謝特區政府賤賣紅灣半島,讓公司可以和新鴻基合作,把居屋改建成豪宅海濱南岸,賺取巨額利潤。近年新世界與市建局合作興建摩天大廈名鑄,又獲政府批准重建尖東新世界中心,為公司帶來豐厚利潤。2011年12月,鄭裕彤家族持有的周大福申請上市,出售約10.5%股權,集資150多億元。上市後,周大福市值高達1,500億元,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珠寶商。但上市後,股價輾轉向下,由15元的招股價下跌至10元左右,市值跌至約1,000億元,小股民又再次失望。鄭裕彤家族喜愛聘請退休公務員出任管理層,當中包括前警務處處長曾蔭培和前屋宇署署長梁展文。2009年,梁展文原本打算退休後加入新世界中國地產工作,後來因被指涉及利益衝突而放棄。兩年後,梁以顧問身份受聘於周大福。過去十多年,鄭裕彤家族上市公司在市場上抽走500多億元,又聘得能幹的退休公務員擔任高層職位及顧問。資金充足加上人才鼎盛,為何表現依然不濟,實在要認真檢討一下,好向股民有個交代。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初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