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稱國家基站公司將成立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0295據財經網4月29日報導,一個由三大運營商共同持股的「國家基站公司」已經敲定,註冊資金百億左右。成立後,該公司可能成為中組部任命一把手的第54家公司。這意味著,新成立的超級基站公司,在級別上將與目前的三大電信運營商平起平坐。
參與國家基站公司籌備的中國電信集團核心人士表示,該公司成立後,第一階段,將把三大運營商的新建基站、鐵塔、管道都承攬下來,今後三大運營商不再自建基站,而是租用國家基站公司的基站,維護工作也交給國家基站公司。
報導稱,按照政策層的規劃,後期,將逐漸把運營商的存量基站、鐵塔、管道也裝進這個國家基站公司。鑑於未來三年中國正處於4G網絡建設的高潮期,即使第一階段只裝入新建基站,國家基站公司的體量也相當驚人。僅中國移動,就規劃在今年年底前建設50萬個4G基站,屆時均會裝進新公司。
報導還指,此次國家基站公司成立,是三大運營商力促而成。
通信世界網就此向多位通信權威人士求證,均表示,此類說法之前聽說過,但國家是否成立基站公司不能確定。
通信專家項立剛認為,成立國家基站公司的可能性很值得懷疑。他表示,這種方案會衍生出新壟斷公司。「專門的基站建設,是不是會有更壟斷的基站建設公司?既然它處於壟斷地位,它為何要努力建設?一些難度較大的地方是不是可以不建了?」
《通信產業報》(網)報導,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舒華英表示首先要看國家基站公司的運營範圍,如果僅限於鐵塔、桿路,這本身就是之前共建共享討論的範圍,由基站公司提供足夠的可租用設備,由政府制定管制價格,問題不大。
舒華英表示,如果把天線、饋線、控制以及傳輸等都包括進這個基站公司,那麼將帶來新的壟斷,由此產生尋租問題。他表示,目前三家運營商3G有三張牌照、三個制式,現在的4G,也會面臨TDD和FDD兩種制式,各個公司發展策略不一樣,要解決不同地區的覆蓋問題,租用基站公司的網絡設備等涉及到資金和時間問題,會出現優先給哪家公司的選擇。那麼由此帶來的尋租問題也將會產生。舒華英表示,基站公司如果壟斷將帶來災難性後果。
據前述通信世界網報導,近一兩年來,有關國內電信重組的消息日盛,2013年秋季,中國官方高層智囊機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首次向社會公開了中國經濟改革思路研究報告(網稱「383」方案)。 「383」方案在提到電信業時建議:「加快業務相互開放,實質性推進三網融合。實現電信、互聯網、廣電主體業務相互開放和相互進入。整合分散的監管職能,建立統一監管體系。再次重組電信企業,形成多家競爭實力相當的電信運營商」。這一方案中,就有網業分離的思維顯現其中。此前,在每年的兩會上,都會有代表提出類似的電信重組方案。因此,此次財經網曝出成立國家基站公司的消息,也絕非空穴來風。
前述《通信產業報》(網)報導,清華大學技術創新中心研究員高旭東也表示,如果網絡和業務分離,但還是維持現有格局,比較複雜,因為三家運營商的技術制式不一樣,涉及到網絡的演進,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等。
據新浪財經報導,受電信業將重組成立國家基站公司的消息影響,4月30日,中資電信股逆市大漲,中國聯通H股(00762)、中國電信(00728)大漲5%。中國聯通A股漲近3%。
截至11:45,中國聯通漲5.34%報11.84港元,成交約9.23億港元,為上午漲幅最大的藍籌股。中國電信張5.44%報4.07港元,成交約6.91億港元。中國移動漲幅相對較少,漲0.48%報73.5港元,成交約11.25億港元。中國聯通A股漲2.61%報3.15元。
【案例】Elite Daily新聞網站成立兩年:流量超過《華爾街日報》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220新聞網站Elite Daily前不久從Greycroft、Vast Ventures、Red Sea Ventures、SocialStarts以及若干天使投資人募集了150萬美元的可轉換票據(convertible note)。該網站目前擁有55名員工,但月獨立訪問量達到了4000萬。
此次融資是該公司首次借助外部資本。該初創企業的三位創始人均未超過30歲,但是通過自籌資金在兩年裡打造的媒體平台所產生的流量卻可以叫板媒體網站Upworthy、《華爾街日報》以及Business Insider。來自美國佩斯大學(Pace University)28歲的戴維•阿拉波夫(David Arabov)和23歲的喬納森•弗朗西斯(Jonathan Francis),與另外一位朋友傑拉德•亞當斯(Gerard Adams)籌集了6萬美元開創了這家網站。有意思的是,他們三人中沒有人具備媒體和技術經驗,但他們卻有創造千禧一代《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的遠大志向。 Elite Daily CEO阿拉波夫說:「我們本來要去唸法學院,法學院入學考試以及相關的一切準備工作都已經做好了。不過,我們並不認為傳統的媒體在網絡內容上做得非常出色,此外新聞發佈行業還存在相當的潛力可待發掘。」 他們在2012初啟動Elite Daily項目,當時還是以Wordpress博客的形式。九個月後,他們的月獨立訪問量首次超過100萬。他們通過廣告網絡在其網站下面發佈價格便宜的橫幅廣告獲得收益。不過,有了流量,這些廣告帶來的收益也算不錯。去年12月,Elite Daily月獨立訪問量上升至4100萬,公司的利潤達到了40萬美元。能在短期內從默默無聞到吸引上千萬讀者,Elite Daily在媒體行業中的快速崛起也算是鳳毛麟角。 Upworthy的讀者從零到870萬,用去了八個月的時間,其募集了1200萬美元。一個人支撐的博客ViralNova從發佈至今的七個月中,讀者達到1億,目前仍沒有進行外部融資。作為Elite Daily的競爭對手,PolicyMic月獨立訪問量也達到千萬級別,並已經成功融資1500萬美元。 阿拉波夫表示,他們網站的快速發展是嘗試和錯誤的結果。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借鑑了Facebook方法,聘請強大的顧問團,並推出特製的數據工具進行分析。2013年1月份,Elite Daily從廣告科技公司AppNexus挖來了公司的首席技術官。他打造了更為強大的內容管理系統(CMS),實現多角度衡量一篇成功報導,並對有可能受歡迎的內容進行前置。 Elite Daily網站上首次收到巨大成功的文章是在2013年5月。網站的一個寫手在Business Insider網站看到了一篇訪問美國服飾品牌Abercrombie & Fitch CEO的文章,對其進行改寫,吸引了100萬讀者,該文章的標題是《為何Abercrombie & Fitch CEO討厭胖妞?》。在去年秋季,Elite Daily月獨立訪問量達到700萬。同年12月,網站憑藉一個有趣的聖誕節唱歌視頻,一天的獨立訪問量就達到了1200萬。 Elite Daily還充分利用撰稿人模式,這一模式也是《赫芬頓郵報》廣受歡迎的原因之一。網站接受願意為Elite Daily免費寫稿的所有人的文章。同時,Elite Daily還有兩位撰稿人編輯,對內容進行把關,以便文章能夠達到可以發佈的水平。 雖然Elite Daily的一些不錯的流量也是通過付費實現的,但該網站強調其絕大部分內容仍是依靠自身吸引流量。網站首席戰略官米格爾•伯格-卡爾德隆(Miguel Burger-Calderon)表示:「我們只會推廣一些肯定能火的文章。」包括BuzzFeed和ViralNova在內的多家網站通過在Facebook進行付費推廣提升流量。在過去的五個月中,Elite Daily網站月獨立訪問量維持在3500萬這一水平,其流量組成結構也非常健康,直接流量佔到18%至20%,搜索引擎優化SEO佔到11%,來自社交網站的流量為50%至55%,其中Facebook佔據絕大部分。隨著外部資金的進入,Elite Daily希望能保持流量的高增長。該公司希望到2015年月獨立訪問量能達到1.5億。
三家民營銀行正式浮出水面 騰訊成立前海微眾銀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303
7月25日,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銀監會2014年上半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披露,銀監會近日已正式批準三家民營銀行的籌建申請。這三家民營銀行分別是:騰訊、百業源、立業為主發起人,在廣東省深圳市設立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正泰、華峰為主發起人,在浙江省溫州市設立溫州民商銀行,以及華北、麥購為主發起人,在天津市設立天津金城銀行。尚福林表示,三家試點銀行在發展戰略與市場定位方面各有特色,目標是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高效和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將辦成以重點服務個人消費者和小微企業為特色的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定位於主要為溫州區域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小區居民、縣域三農提供普惠金融服務。天津金城銀行將重點發展天津地區的對公業務。尚福林表示,下一步,銀監會將指導三家試點銀行籌建工作小組做好各項籌建工作,同時,將繼續指導另外兩家首批試點銀行的籌建小組加快完善和確定籌建方案,及時總結試點經驗,適時擴大試點範圍,進一步調動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的積極性。2014年「兩會」間,銀監會表態,首批推出五家民營銀行試點,選擇民營資本參加,將採取共同發起人制度,每家試點銀行的發起人不少於兩家民營資本。五個試點由包括阿里巴巴、萬向、騰訊、百業源、均瑤、複星、商匯、華北、正泰、華峰等民營資本參與,試點地分別在天津、上海、浙江和廣東。參與者中的阿里巴巴和騰訊,這兩家互聯網巨頭已經在經營某些類型的網上銀行業務,不過阿里巴巴此次並未在獲批名單裡。《華爾街日報》指出,民營銀行可能成為中國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因為中國政府不會允許國有銀行破產,甚至不會讓國有銀行出現經營困難的情況。中國大約90%的銀行資產為國家所有,因此只有銀行業引入私營資本產生真正的競爭,才可能真正推動利率自由化和市場化。下一步銀監會還將研究論證擴大試點的相關事宜,尤其是中西部等金融服務薄弱的地區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的工作,要加強輔導,適時推進擴大試點。尚福林指出,總的來看,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平穩,結構調整穩中有進,轉型升級穩中有升,經濟運行中出現許多積極變化。銀行業保持了穩健運行態勢,存貸款穩步增長,資本充足水平較好,風險抵補能力較強,流動性充裕,盈利水平總體穩定。然而,當前經濟下行、結構調整以及利率市場化等都將對銀行業帶來嚴峻挑戰。經濟增速放緩將使信用風險加重,部分過剩行業盤整將使風險暴露增多,非法集資、民間高利貸、不規範的互聯網金融業務、不審慎的代理業務活躍,並有向銀行業傳染風險的趨勢。尚福林表示,銀監會在深化改革、支持實體經濟、防範化解風險工作以及監管能力上取得進展。全面深化改革有了新進展。民營銀行試點取得實質性進展。除3家試點銀行近日獲得籌建批準外,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制度也已正式出臺。支持實體經濟成效明顯。銀監會與有關部門研究推動實施了定向降準、擴大小微企業再貸款和專項金融債規模、改進宏觀審慎管理、調整存貸比等重大政策。盤活信貸存量方面,通過資產證券化盤活了886億元存量信貸資產,通過併購貸款等方式盤活了部分產能過剩行業貸款;通過重組清收等增加可貸空間。用好信貸增量方面,上半年各項貸款比年初增加6.2萬億,同比增長13.7%,主要投向國家重點項目和民生工程,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企穩回升。防範化解風險工作持續得到加強。截至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08%,比年初上升0.08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比年初增加1024億元。有效遏制了平臺貸款風險上升勢頭。監管能力建設邁出新步伐。監管制度不斷完善。完善了商業銀行監管評級內部指引,制定了新的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明確了數據質量監管要求,調整了存貸比計算口徑,核準了六家銀行實施資本管理高級方法,出臺了發行優先股補充一級資本的指導意見,制定了融資性擔保公司經營規則,推進了商業銀行分類監管制度研究。
成立2年的硅谷訂餐外賣網站Caviar,為何會被Square以1億美元收購?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5/144708.html外賣訂餐服務 Caviar 今天被美國的移動支付公司 Square 收購,交易的價格為 9000 萬到 1 億美元!為什麼一個成立 2 年外賣送餐的初創公司(它甚至還沒有出移動應用)會獲得如此高的認可?
Caviar 成立於 2012 年,與競爭者 DoorDash、GrubHub 一樣,Caviar 主打的是網絡訂餐+快速送餐服務,不同的是,他們的主要食物來源都在於美國的中高端餐廳,走中高端、企業化路線,兩邊收費。在 Caviar 運營後的三個月,這個外送服務就已經開始盈利了。
與很多外賣公司不同,Caviar 送餐是採用自建物流的方式,每次送貨給司機支付 15 美元的送貨費用。對於訂餐的顧客,每次送餐還要收取 9.99 美元的送貨費,這個價格未來將會調整為 4.99 美元;對於餐廳,Caviar 會收取訂餐總價的 10%-25% 作為推廣費用。目前在 Caviar 訂餐需求中,有 50% 來自企業辦公室訂餐。
但對於收購它的 Square 來說,靠外賣賺點錢想必並不是它的主要考量。Caviar 可以整合到 Square 今年 5 月新推出了垂直訂餐服務 Square Order,在一個應用中流暢地完成從點餐、支付、送貨到反饋的所有環節。
由 Twitter 創始人 Jack Dorsey 創辦的 Square 是一個為中小型商家提供刷卡服務的移動支付平台,收入來自刷卡手續費。但這微薄的手續費裡有 80% 需支付 Visa 或者 MasterCard 等信用卡機構,儘管 Square 2013 年處理的交易額已經達到 200 億美元,但公司的收入僅 5.5 億美元,虧損了 1.1 億美元。
Square 之前曾希望依靠 2011 年推出的 Square Wallet 支付應用,讓用戶直接在應用裡付款,而不再刷卡。但 Wallet 並沒有獲得廣泛接受,最終 Square 在今年 5 月關閉了 Wallet 並推出 Order。
Square Order 的目標比 Wallet 更為現實,用戶在上面直接給餐廳或糕點店下單,到店面直接取走,省去了排隊付款、等菜的過程。
而 Caviar 的加入,可以讓 Square 的商家和用戶走完了一個完整的閉環:訂餐,送餐,支付,反饋。 有了 Caviar 旗下的合作商家和訂餐服務(大部分是「走量」的企業客戶),Square 公司也不需要僅僅依靠手續費,而是快速抓住了推廣渠道,收取商家推廣費。
一鍵訂餐服務,如 Caviar、GrubHub 目前正炒得火熱,不少訂餐服務已經可以達到 10 分鐘之內送到家門口的效率。這些以「一鍵」、「極速服務」為主打的企業,被統稱為「Uber for X」,正在高速提升城市運輸效率、提供優質的體驗,因而受到用戶和投資人的青睞。而我們的手機,就更像是現實生活的「遙控」,讓人們越來越接近 Wall E 裡面描述的「一點即有」的生活。
“反阿里聯盟”:萬達、百度、騰訊將成立電商公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878

上個月王健林曾在內部宣布要聯合國內知名公司來參股萬達電商,如今,神秘的合作夥伴終於浮出水面。(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8月27日,萬達電商、騰訊集團內部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確認:將於本周五召開發布會,宣布萬達、百度、騰訊三家公司成立電商集團,跑口萬達的記者已經接到參會邀請。
消息人士透露:三方對新電子商務公司的總投資額為人民幣50億元(約合8.10億美元)。萬達持股70%,騰訊和百度各持股15%。管理架構與業務架構細節將於周五公布。
從目前來看,三巨頭合作中,萬達仍占據絕對控股狀態,並依據自身在大型商場、酒店、影院等資源優勢布局O2O,百度和騰訊更可能是在技術、資源引流等方面予以支持。騰訊百度在自建電商平臺受挫後也開始尋求投資入股方式來享受今後增值收益,建立“聯邦”式體系。
三家公司成立電商集團的看點是O2O,即線下與線上的結合,萬達強在線下,百度、騰訊強在線上,結合線下與線上資源,在電商領域找到一條不同於阿里巴巴的玩法,這是這一家由三家巨頭合資成立的電商集團唯一勝出的機會。這一模式需要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
從目前來看,三家巨頭可均為電商領域的“失意者”。騰訊涉足電商多年,收購投資扶持產業集群但最終受益寥寥,無奈將重要資產售予京東;百度從有啊、樂酷天再到愛樂活,是屢戰屢敗;萬達更是在電商戰略上動作嚴重遲緩,高層陸續離職,如今不得不另辟戰場。
但如果三家巨頭仍然以阿里巴巴的方式再進入電商,不可能強過阿里巴巴。那是死路一條。
盡管去年王健林接受采訪時曾表示“(與馬雲的)億元賭局是個玩笑”,但王健林還是願賭不服輸:2012年12月,王健林與馬雲打輸,在十年後的零售業,如果線上占比超過線下,馬雲贏;如果線下仍然保持優勢,則王健林贏,賭註是1億美元。
王健林似乎已認識到十年後電商將超線下,但未來在線上電商領域,王健林希望可與馬雲一拼。
願賭不服輸的王健林促成了“反阿里聯盟”的形成:百度、萬達、騰訊聯手,在電商領域將有一定的想象空間,盡管想象離現實還有很遠的距離,但至少在傳播上可以形成對馬雲的幹擾。
2010年3Q大戰後,中國互聯網江湖里流行各種聯盟:首先是安全領域的反360聯盟,包括獵豹移動、百度、騰訊、金山軟件都是這一聯盟的成員;在智能手機領域,現在則形成了一個反小米聯盟,聯盟成員包括華為、聯想等傳統手機制造商;在移動搜索領,則形成反百度聯盟。
優酷土豆成立合一影業
來源: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7969
2014年08月29日 12:39 PM
優酷土豆成立合一影業
中國最大的視頻網站優酷土豆(Youku Tudou)周四宣佈將設立自己的電影工作室,以便從中國電影市場分得更大份額。
優酷土豆首席執行官古永鏘(Victor Koo)表示,這個名為合一影業(Heyi Film)的新電影公司將每年製作八部大屏幕電影,還會製作九部首發於互聯網的影片。就在上周,優酷土豆曾宣佈,盡管第二季度營收出現增長,該季度合計卻虧損了2600萬美元。目前,該集團並未披露打算往合一影業投入多少資金。
古永鏗表示,在今年4月獲得電子商務集團阿裡巴巴(Alibaba)的12億美元投資後,優酷土豆目前可支配的現金高達16億美元。他說:“我們的現金非常充裕。”
優酷土豆由中國兩家最大的視頻網站在2012年合並而成,聲稱擁有5億用戶。
古永鏗表示,優酷自2009年開始就一直在製作自己的視頻,起初是長度只有幾分鐘的“微電影”。去年該集團幫助製作了八部電影,票房總收入達20億元。在今後幾個月,它計劃出品多部新影片,包括定於今年10月發行的《黃金時代》(Golden Era)(該片講述了上世紀20年代中國作家的故事),以及3D史詩巨作《智取威虎山》(The Taking of Tiger Mountain)。
今年,優酷參與投資的另一部大預算電影是《後會無期》(The Continent),該片的票房已達6.27億人民幣,目前仍在上映。
中國幾乎所有視頻網站都在製作自己的視頻內容,今年甚至出現了一個新潮流,即這些網站成立獨立的電影工作室或收購內容製作商。今年7月,依靠中國最大搜索引擎百度的投資,愛奇藝(Iqiyi)啟動了一個內部工作室,正在製作八部影片。今年6月,阿裡巴巴收購了視頻內容製作商——文化中國傳播(ChinaVision Media Group)的多數股權。
過去三年,中國電影業強勁增長,推動業界從智能手機屏幕向大屏幕——或者相反——的遷徙。目前,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電影市場,預計今年票房總額將在280億人民幣到300億人民幣之間。
中國的電影院數量也在成倍增長,平均每天增加18塊銀幕。中國去年一年增加的銀幕數就超過了法國的電影銀幕總數。
合一影業首席執行官朱輝龍(Allen Zhu)表示,該公司還根據紅極一時的網絡劇製作了五部電影,其中包括《報告老闆》(Yes Boss)、《萬萬沒想到》(Surprise)和《泡芙小姐》(Miss Puff)。
朱輝龍表示,為智能手機製作電影不同於製作大銀幕電影,因為智能手機在觀看視頻20分鐘後就會非常燙手。為此,吸引了7億觀眾的《萬萬沒想到》就分成了長度為6分鐘的小段視頻。
譯者/簡易
相關文章
- 好萊塢大片中國化 2014-08-29
- 萬達12億美元投資好萊塢地產項目 2014-08-08
- 在線視頻的交鋒 2014-03-11
- Lex專欄:迪士尼的好戲 2014-02-08
- 中國市場助力《鋼鐵俠3》 2013-05-07
查爾斯•克洛弗上一篇文章
- 在線零售商追捧中國手機網購市場 2014-08-29
分享本文
未經英國《金融時報》書面許可,對於英國《金融時報》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摘編或在非FT中文網(或: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所屬的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已經英國《金融時報》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
萬達騰訊百度共同成立電商公司 首期投資50億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852

8月27日,鳳凰科技援引外媒消息稱,百度、騰訊以及萬達將於本周五共同宣布,成立一家新電子商務公司,三方對新電子商務公司的總投資額為人民幣50億元(約合8.10億美元)。萬達持股70%,騰訊和百度各持股15%。 (東方IC/圖)
8月29日,萬達、騰訊、百度宣布在香港註冊成立萬達電子商務公司。據悉,萬達電商計劃5年內總投資200億元,首期投資50億,萬達集團持有70%股權,百度、騰訊各持15%股權。
據新浪科技消息,根據協議,萬達、騰訊、百度將進行賬號體系打通、會員體系、支付與互聯網金融產品、建立通用積分聯盟、大數據融合、Wifi共享、產品整合、流量引入等方面的合作。
萬達電商原COO馬海平對騰訊科技表示,“這次合作是萬達促成的,此前萬達也和阿里談過,但是最終還是認為騰訊和百度對合作的理解更到位”。
萬達與騰訊百度的合作,最直觀的利好是將獲得巨頭的流量和入口,同時也可以借助互聯網公司的管理理念改造傳統的管理思維。
而對騰訊百度來說,看中的是萬達的線下資源。知情人士對騰訊科技透露,騰訊方面的主要考慮是萬達體量大,有70多個帶有Wi-Fi的購物中心,且大部分面積在20萬平方左右,主要集中於餐飲和院線,資源比較好。騰訊看重這些資源,因此引入百度,三方簽署協議。
王健林在現場反複強調萬達電商將自己定位為“全球最大的O2O電商”,一定不是賣商品,而是賣服務。
賣服務PK賣商品
相比於賣商品的淘寶、天貓,賣服務的萬達電商又會有怎樣的不同?
這里就不得不談談B2C模式與O2O模式各自的特點了。B2C(Business-to-Customer)是電子商務的一種,一般以網絡零售業為主,天貓、淘寶都屬於B2C模式,主要借助於互聯網開展在線銷售活動,消費者通過網絡在網上購物、在網上支付。
而O2O(Online To Offline)則是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其關鍵之處在於:在網上尋找消費者,然後將他們帶到現實的商店中消費,電商在這過程中扮演一種導購和推廣的角色。因此,B2C側重於實物交易,而O2O則側重於服務和客流量。
而萬達瞄準O2O,也是基於其龐大的線下資源。萬達目前擁有商業地產、高級酒店、旅遊投資、文化產業、連鎖百貨五大產業,“萬達今年線下消費人群將突破15億人次,數學模型測算,到2020年,萬達線下消費人群將超過50億人次,如果每人每年在萬達消費12次,就是4億多人。2020年中國城市人口如按8億計算,意味著一半中國城市人口都是萬達的消費者。”董事長王健林此前介紹,“再過幾年,萬達有近200家萬達廣場,100多家酒店,加上8至10家開業的度假區,每年幾十億人次客流,這些消費者都是我們的客戶,這是巨大的資源和優勢。”
因此,這次三方合作,重點就是對資源進行整合。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在現場發言時表示,公司名稱用“電商”這個詞不太準確,可能會讓人引起誤解,會讓別人誤以為是賣商品的,事實上這家公司形容為“利用互聯網構建智慧商業也許會更準確一些”。而已於2013年底上線的萬匯網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這個智慧商業的大致輪廓。
萬匯網是萬達廣場的O2O智能電子商務平臺,主要為用戶提供廣場活動、商家資訊、商品導購、優惠折扣、電影資訊、美食團購、積分查詢、禮品兌換等全方位資訊與服務及一系列智能服務。
據騰訊科技介紹,萬達電商今年將在全國開業的107個萬達廣場開通電商服務,2015年開通萬達所有廣場、酒店、度假地的電商服務,實現對萬達消費終端的全面覆蓋,今年試運行期間,萬達電商會員將超過4000萬,明年將超過1億。萬達電商上線後,將與萬達金融版塊合作,推出一系列互聯網創新金融服務,還將推出萬達會員權益積分及多賬戶管理“一卡通”、統一積分聯盟、百聯網眾籌投資業務籌新平臺、新業務、新服務。
美聯儲更關註資產泡沫 成立專門委員會監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75

有跡象顯示,美聯儲目前更加關註資產泡沫等威脅金融穩定的不安定因素,已成立由聯儲二號人物領導的委員會特別監控這類威脅。(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知情者向《華爾街日報》透露,擁有美聯儲副主席Stanley Fischer領銜、兩位理事Daniel Tarullo和Lael Brainard參與的這一委員會將監控金融系統正在出現的問題,並分析聯儲應如何應對。
考慮到Fischer和兩位理事均擁有美聯儲貨幣政策決策機構FOMC的投票權,《華爾街日報》報道認為,在美聯儲內部,該委員會可能在金融穩定問題方面很有發言權。
美聯儲六年來一直將短期利率保持在接近於零的極低水平。而今年全球各主要資產的波動率都大幅降低,存在投資者可能過於樂觀持有風險的威脅。現在聯儲官員希望保證超低利率不會再次誘發金融市場過度持有高風險資產,避免美國房地產泡沫和金融危機的悲劇重演。
瑞銀的美國經濟學家Drew Matus認為,至於美聯儲的這支監督團隊今後能否比大家更早發現泡沫的危險,這還是未知數。
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和其他監管機構最為外界詬病的一大原因就是,未能迅速發現金融市場的問題並做出反應,也未能制止問題惡化,忽視了大銀行持有的巨大風險敞口。
今年7月,美聯儲主席耶倫在國會作證時表示,某些金融市場的估值看來是有些牽強,比如利率較低的企業債券,聯儲決策者正密切關註市場動向。
耶倫當時還說,她將維持金融穩定視為美聯儲“不成文的第三項使命”,將它提升到了與價格穩定和充分就業同樣重要的地位。同時,耶倫認為,股市和債市的估值並未脫離歷史正常水平。
備戰“經濟冷戰” 俄羅斯成立百億應急基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38

俄羅斯昨日宣布,將調集數百億盧布、約合90億美元的資金成立應急基金,扶持被歐盟制裁的本國企業。這是俄羅斯政府備戰西方對俄經濟孤立的最新舉措。
俄羅斯財長Anton Siluanov稱,上述抵禦危機的儲備資金將來自今年財政預算和政府養老金等已知的預算配置資金,可能明年就能起用。今年政府已有2430億盧布(64億美元)這類儲備,明年至少會增加100億盧布(26億美元)。
今年7月底,歐美宣布對能源、金融和國防三大俄羅斯關鍵經濟領域施加制裁,上周歐美又加大制裁力度,歐盟將俄最大石油生產商Rosneft等15家企業列入制裁黑名單,將禁止俄羅斯企業在歐盟市場貸款融資的期限延長了30天。美國將俄最大銀行Sberbank、五大俄國防與科技企業和俄能源公司均列為制裁對象。
此前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Rosneft的CEO上月就向俄羅斯政府求助,希望提供1.5萬億盧布幫助該公司融資。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本月表示,即使這筆救助款為數不小,政府也可能出手相助,因為Rosneft是政府稅收的主要來源。
但俄羅斯受到的影響遠不止受到西方制裁的公司和個人。俄羅斯央行上周五發布的年度貨幣政策報告預計:
“已有的制裁使俄羅斯企業進入國外金融市場受限,這類現有制裁的影響將持續更久。”
由於制裁和不確定性仍未消除,今年國內經濟增長將持續放緩,跌至接近衰退時期的水平。
俄羅斯官方預計,今年經濟增長不足0.5%,創2009年以來最低增速。下圖可見俄羅斯CPI、GDP和投資資本均同比大幅下滑。(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一家成立兩個月的公司 為何吸引郭台銘投資?他靠隔空寫字 60天變億元富豪(072-074)
|
|
新創公司AirSig,六月成立至今營收仍掛零,但單靠著「空中簽名辨識技術」,只用一○%股份就換得鴻海二百萬美元投資,將公司價值拉抬到二千萬美元,執行長陳柏愷的身價估計也破億元。究竟AirSig有什麼神奇的魅力? 撰文‧何佩珊 一家只有六個人、不到一萬次App下載量、沒有任何營收的公司,應該價值多少?答案是二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億元)。聽來不可思議,但這正是鴻海日前出手二百萬美元(約新台幣六千萬元)取得一○%股份的台灣新創團隊AirSig。讓人不禁好奇,AirSig究竟有什麼樣的本事,可以讓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高價買單? 看著哈利波特揮動魔法棒,你可曾想過有一天也可以揮一揮手,就幫手機解鎖、登入各種帳號密碼,甚至是開門、開車、付款……。這就是AirSig賣給鴻海的未來。 二○一二年,當時正在交大資工所攻讀博士的AirSig執行長陳柏愷看著手機,忍不住思考,「既然有這麼多過去沒有的感測器,為什麼不能有更安全的身分辨識方式?」經過兩年研發,無數次測試,「空中簽名辨識技術」誕生。 所謂空中簽名辨識,就是不必敲實體或虛擬鍵盤,也不需要指紋或臉孔辨識,只要透過智慧型手機在空中比劃,就能從動作的力道、角度等特徵辨識身分。舉例來說,只要拿手機對著空氣,寫下你原先設定好的簽名,原本被鎖定的螢幕就可以立即解鎖。 技術大突破 挑戰百億市值這原本可能只是又一個躺在實驗室裡不見天日的新技術,直到去年底陳柏愷發現,默默放上Google Play的App,竟然獲得四.五顆星評價。「我很訝異大家會喜歡,因為透過App來使用其實有些繁瑣。」但這加深了他創業的決心。 而第一個浮現在他腦中的創業夥伴是過去在關貿網路的同事:王瑞祥和陳裕傑。 「什麼?你要開公司!」是陳裕傑的第一個反應,「因為柏愷是思惟謹慎,不太冒險的人。」但也因此,他確信這個決定一定經過周全思考,而且他很清楚技術的難度,因此決定放棄現有在千人跨國企業的高薪,加入團隊。同樣的,為了AirSig,王瑞祥至少也推掉四、五十萬元的資安講師收入。他坦白說,「我一開始有些猶豫,但最終被柏愷的技術願景打動。」最後大家湊了一五○萬元,作為創業基金。 其實AirSig的概念早在十年前就有人嘗試過,陳柏愷說,「但目前做最好的,辨識速度都還差我一大截。」陳柏愷在交大資工所博士班的指導老師謝續平對此高度肯定,「他是第一個把這項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商業應用的人。」AirSig曾經蒐集了一四二○個空中簽名測試,結果顯示辨識率可以高達九九.二%,而且即使被人看到你寫的軌跡,密碼被破解的可能性也只有○.八%。「既要有高辨識度,又要辨識得出非本人的模仿,就是這個演算法的精妙之處。」王瑞祥說。 低成本是AirSig自豪的另一項優勢。「我們的技術只要搭配陀螺儀和加速器就可以應用。」陳柏愷說,這兩個零件很便宜,而且已經是智慧型手機基本配備。 這就是為什麼他大膽訂下成為百億市值企業的「低標」。陳柏愷認為,蘋果以三.五六億美元購併的指紋辨識公司AuthenTec,因成本高,只能應用到五%手機,「但我們可以吃下九五%的市場!」他說,「不論市場應用面、功能面我都遠比AuthenTec強。」拒絕純資金 要找策略夥伴而陳裕傑認為,一個簡單的問題就足以說明AirSig的未來性:「下一個世代是穿戴裝置的世代,我們要怎麼和這些沒有螢幕的裝置溝通?」成為物聯網時代的溝通標準,就是他們看到的未來。 但就如同謝續平所說,「AirSig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也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如何推廣。」陳柏愷當然也清楚,所以今年初起積極參與各種新創競賽,爭取曝光。而第一個參加的就是在紐約舉辦的TechCrunch Disrupt。 「我們覺得自己比別人強,但那次卻連上台的機會都沒有。」陳柏愷坦言心裡不是滋味,但在展場裡,AirSig大受好評。當時有個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好的產品沒有上台參賽?」後來才知道那人是比賽評審之一。 但王瑞祥也說,「一開始我們就決定不要純財務投資,而是要本身有產品,可以搭載我們技術一起出貨的策略夥伴。」所以他們拒絕各國的創投,直到鴻海出現。 王瑞祥記得,和鴻海第一次接觸是在五月的AppWorks Demo Day。AirSig因此得到進入鴻海總部進行簡報的機會。而從這次鴻海授權AirSig發布新聞稿的舉動可以看出,他們確實備受禮遇。 「我們不是一家賣App的公司,我們賣的是技術授權。」陳柏愷解釋,「選擇鴻海的原因,就是希望將這套技術整合進鴻海多元的產品線,跟著鴻海的硬體大量出貨,賺進第一桶金。」今年六月才正式成立公司的AirSig,直到最近才在南港租下辦公室,連張像樣的桌椅都沒有;但他們相信,站在鴻海這個巨人的肩膀上,AirSig將可以加快腳步走向全世界。 AirSig 成立:2014年 執行長:陳柏愷(右) 員工數:6人 估值:新台幣6億元 主要業務:空中簽名 辨識技術 成績:APEC Challenge 2014新創公 司競賽首獎 |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