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信國金三年打造金融控股樣板

本刊主筆 李凌/文
從「中信嘉華」變身「中信國金」,不僅僅是名稱的改變,而是一番從商業銀行到金融控股公司的整合再造。
中信國金是由中信嘉華銀行收購華人銀行、並進行業務重組與整合後,於2002年11月25日換牌上市的。換牌上市前,中信國金的前身中信嘉華銀行運 用發債及增發新股集資收購華人銀行進行擴張,其後對集團業務進行整合,使中信國金在短短3年時間裡,總資產規模擴大了35%,股東權益增加28.2%,資 本實力不斷提高;總收入提高13%,利潤增長53.9%(以2004年預期盈利計算),表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其股票在進行4次分紅派息(每股分紅共計 0.248港元)的情況下,每股淨值仍不斷提高,價格上漲將近一倍。在2004年8月公佈優於市場預期的中期業績後,公司股價表現跑贏恆指14%,成為香 港股市表現最佳的銀行股。
而2002年的那場脫胎換骨的再造,用中信國金董事長孔丹的話來說:就是本集團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attachment  「再造」三步曲
第一步 : 收購華人銀行做大規模
收購華人銀行使中信嘉華資產從591億港元增至約800億港元,擴大了37%,在香港的分行由26家增至47家,並晉身為第八大香港註冊持牌銀行、第四大資產的上市銀行。
1986年6月,中信公司斥資3.5億港元收購了當時陷入財務危機的香港本地上市銀行—嘉華銀行92.5%的股權,嘉華銀行成為「中信系」第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也是第二家由中資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1998年,嘉華銀行更名為「中信嘉華銀行」(簡稱中信嘉華)。
在母公司中信集團的支持下,嘉華銀行用近10年時間從一家香港小型銀行轉型為中型銀行,但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衝擊之下,其盈利大幅下滑甚至面臨虧損的現實,凸顯了中小銀行抗風險能力低的缺陷。
attachment   為了增強抗風險能力及提高盈利能力,中信嘉華從2000年開始積極尋找收購對象,並聘請專業顧問就其收購策略提供意見。2001年6月中旬,中信嘉華銀 行發表通告,稱計劃發行十年期次級債券作收購合併之用,並明言該行正尋求收購香港一家資產總值與其相若或較少的銀行。而按此條件,香港本地可供選擇的銀行 不多。符合「條件」的JGG日本信用保證(626.HK)、AEON信貸財務(900.HK)及廖創興(1111.HK)三行的大股東均已表示無意出售手 上權益,餘下的僅剩港基國際(636.HK)及華人銀行。恰在此時,華銀控股的股東調整內部投資結構,急需套現,表示有意轉讓股權。華人銀行是「華銀控 股」(0655.HK)旗下重要的全資子公司,在香港經營已超過45年,擁有21間分行。
2001年11月1日,中信嘉華宣佈以42億港元代價收購華人銀行全部已發行股本,收購價相當於華人銀行2001年6月30日賬面值33.2億港元的 1.26倍(附文1)。這項收購行動使中信嘉華資產從591億元增至約800億港元,擴大37%,中信嘉華晉身成為第八大香港註冊持牌銀行(以資產計), 香港第四大資產的上市銀行。中信嘉華收購華人銀行後,規模和業務大幅擴大,在香港的分行由26家增至47家。
除了資產規模擴大以外,收購華人銀行還有諸多好處:比如中信嘉華信用卡業務剛剛起步,而華人銀行已經有成熟的信用卡業務,並且還剛剛收購了金融財務機 構,雙方合併後可以使用同一平台、管理及品牌,中信嘉華利於加強偏弱的零售銀行和信用卡業務;中信嘉銀中資大客戶較多,而華人銀行的強項在於中小企業業 務,其中小企業客戶數目為中信嘉華的3倍,雙方可以互補;中信嘉華財務狀況存在諸多隱患,可以通過收購華人銀行彌補。分析雙方2001年中期報表,可以得 到證實(表1)。
收購後中信嘉華的整體客戶數目增加了20%,其中中小企業客戶更大增3倍,有利於未來業務的擴展。但是,在收購前就有分析員指出,華人銀行作風保守,呆壞帳比例較高,資產質量較差,中信嘉華收購華人銀行的協同效應不大,反而要花很長時間把兩家銀行合併。
事實上,除了華人銀行資產質量較差之外,發行3億美元資金成本高達7.625%的後償債券,以及供股產生的攤薄效應,都會對公司盈利產生不利影響。數 據顯示,2002年,即完成收購後的第一年中信嘉華資本充足率從上年的20.11%下降到19.07%(但仍高於香港同業16.5%的平均水平),稅後利 潤總額由2001年的約6.17億港元下降到5.39億港元,降幅達12.64%;每股攤薄盈利由23.28仙降到17.79仙,降幅更是高達 23.58%;不良貸款率也由2001年底的4.5%上升到5.6%;呆壞帳撥備增加了58.3%達到了5.4億元,增長速度大大高於貸款餘額增長速度。
一些國際評級機構在中信嘉華宣佈收購華人銀行前後的不同看法,從一個側面印證這項收購對中信嘉華短期有負面作用,但長期而言卻會對公司經營產生積極影 響。標普在2001年11月1日中信嘉華宣佈收購時就曾將其前景評級列入負面觀察,但同月15日,標普將評級展望調整為穩定。

第二步 : 參照花旗等海外成熟金融控股模式重整業務架構,初步形成三個集團經營、一個集團管理的格局
收購華人銀行後,中信嘉華銀行將業務整合成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商業銀行三大板塊,並根據金融控股公司的經營模式進行了架構重整。
(1) 投資銀行業務。這一業務板塊主要集中了中信嘉華的投資銀行、基金管理及證券買賣業務,由中信資本市場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資本控股)經營。2003年,中信資本控股綜合稅後利潤約達2.689億港元,比上年增長5倍。
2002年2月4日,中信嘉華和母公司中信公司宣佈成立中信資本市場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資本控股),持有中信資本證券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資本證 券)和中信資本市場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資本市場)的全部發行股本。中信資本證券和中信資本市場在2001年9月分別由嘉佳證券、嘉華金融更名而來。
中信資本控股的業務範圍主要集中在投資銀行、基金管理及證券買賣三大服務領域。其中,中信資本市場的定位是專攻內地市場投行業務,主要為內地公司到境內外上市或香港公司到內地上市提供投資銀行服務(表2)。
attachment   2002年3月14日,中信嘉華、中信公司與中信泰富(0267.HK)訂立中信資本控股股份轉讓及認購協議。根據協議,中信泰富同意以港幣 499,591,837元認購中信資本控股新發行股份;同時,中信嘉華向中信泰富轉讓所持的部分中信資本市場控股股份,代價為港幣10,408,163 元。2002年5月27日完成交易後,中信嘉華、中信公司分別佔中信資本控股25%權益,中信泰富佔50%。
以中信泰富此次5.1億港元的入股作價計,意味著中信資本控股的估值為10.2億港元,是其2001年底淨資產值4.12億港元的2.5倍。以中信資本控股2001年純利3365萬港元計算(比上一年度下跌69%),本次交易按30.3倍市盈率估值。
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說,中信資本控股日後將成為中信系在銀行業務以外的金融服務旗艦,並期待今後獨立上市。雖然中信資本控股沒有內地經紀牌照,但會與中信公司旗下的中信證券(600030.SH)合作。
中信資本控股通過引入中信泰富大大增強了資本實力和擴寬了網絡渠道,而且交易完成後擁有約7.8億港元現金。
2004年3月,中信國金宣佈以5億元現金向中信公司收購中信資本控股25%權益,交易完成後,中信國金與中信泰富將各持有中信資本控股50%權益(圖2)。
2003年,中信資本控股綜合稅後利潤約達2.689億港元,比上年增長5倍。
attachment  (2)資產管理業務。組建資產管理公司—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整合中信嘉華風險資產管理部及嘉華資產管理公司的業務。截至2003年底,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持有的不良貸款總額為5.26億港元,較上年減少1.44億港元。
2002年中信國金成立前,中信嘉華將其風險資產管理部及嘉華資產管理公司合併改組為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中信國際資產管理)。中信國際資 產管理的「整體目標,是在減輕不良資產對公司盈利構成的壓力之時,並為集團開拓新的業務範疇,策略性目標則是要配合集團成為金融超市的使命」,並提出三年 期目標是成為一家國際市場認可的主攻中國的直接投資公司。
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成立時,由中信嘉華注入8億多港元不良貸款及回收資產,2002年底其資產達到12.3億港元。
2003年,中信國際資產管理開始積極投入運作,成功追收大批不良資產。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不良貸款總額為5.26億港元,較上 年減少1.44億港元,減幅21%。同時公司也將閒置資金投放於股票及衍生工具市場,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公司直接及結構性投資總額達1.23億 港元,預期該項投資規模在2004年將進一步擴大。
除了協助商業銀行業務加快降低其不良貸款比率以外,中信國際資產管理的另一個重要任務是為中信國金建立新的直接投資業務鋪路。
2002年10月,中信國際資產管理與中國節能集團旗下的深圳市國成科技投資公司及國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管理中心簽訂協議,組成合資投資 公司和投資管理公司。其中投資公司的總投資為6000萬元,中信國際資產管理佔70%股權。這兩間公司的成立,是中信國際資產管理開拓中國直接投資業務的 第一步。
目前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旗下還擁有一家總值4億港元的資產管理基金(風投基金),負責在國內物色理想項目。公司計劃75%的資金自行作出投資,其餘部分 通過組建合營公司方式進行投資。此外,中信國際資產管理也從事結構性投資,目標是建立一個重點投資組合,集中資源投放具發展潛力的地域及行業,並能平衡長 期與短期的投資風險與回報。
2004年公司在內地的總投資目標金額預計達1至1.5億港元。
(3) 商業銀行業務。這一業務板塊集中了中信嘉華銀行和華人銀行的銀行業務,由「新」中信嘉華銀行經營管理。
2002年11月25日中信嘉華宣佈重組,將原中信嘉華銀行的資產和負債注入華人銀行,中信嘉華銀行的銀行牌照交還金管局,華人銀行改名為中信嘉華銀 行(「新」中信嘉華銀行),繼續經營整合後的銀行業務,中信嘉華成為一家控股公司,保留上市地位並改名為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信國金),直接控股 中信嘉華銀行、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及持有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25%股權,2004年3月持股比例增加到50%。
經過這一系列的整合重組,成立後的中信國金擁有了作為一個金融控股公司的基本架構,初步形成三個集團經營、一個集團管理的格局。

第三步 : 中信國金通過收購中國國際財務公司等舉措加快推進內地人民幣業務及直接投資業務,並採用矩陣式架構不斷調整和加大業務整合的策略與力度,至2004年其業務結構已調整為七個核心產品部門,並分別由四個集團經營、一個集團管理的格局
中信國金從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一個重要角色—借助中信集團龐大的跨境網絡,促進中國內地與境外地區之間的雙向資金流通,並為中信集團演變成內地金融 服務供應商打前站。而在中國資本項目還未開放的情況下,那些在內地、香港及中國台灣進行投資和經營活動的企業成為中信國金重要的客戶群體。要達到利用金融 控股模式的優勢為這些客戶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的目的,構建合適的跨境平台至為重要。
然而,中信國金與中信實業銀行的融合一波三折(附文2),並且即使是在2005年內將中信嘉華銀行上海代辦處升格為分行,其獲得人民幣業務資格的時間 最早也要到2007年以後,而收購擁有內地外幣業務牌照的中國國際財務,建立內地服務平台,成了中信國金更快捷和適當的選擇。
2003年12月,中信嘉華銀行宣佈,與四名獨立投資者簽訂協議,悉數購入所持有的中國國際財務(深圳)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國際財務)權益,總代價 90萬美元(以1.1倍的2002年底經調整資產淨值為基礎),而中國銀監會已批准了該項收購。雖然這次收購只屬小型交易,但對中信國金具有重要意義,因 為這是該公司攻入國內市場的首次具體行動。
1986年成立的中國國際財務,原股東為中國銀行、東亞銀行和野村國際(香港)以及住友銀行(日本),是內地首家中外合資金融機構,為內地企業客戶提供外幣存款及貸款服務。中國國際財務在2001年及2002年分別虧損3100萬元及1200萬元。
按照中國法規,中國國際財務可經營的範圍已多達10餘項,包括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買賣股票以外 的其他外幣有價證券;提供外匯信託服務以及經中國銀監會批准的其他業務。此外,由於是國內註冊的機構,如企業向該公司貸款,不需要繳付10%的預扣稅。
因為中國國際財務已擁有外幣業務牌照,中信嘉華銀行可通過此項收購立即涉足內地的外幣業務;而且根據CEPA的有關條文,只要中國國際財務於2003 年及2004年連續兩年盈利,便可於2005年初申請人民幣牌照,向國內企業提供人民幣銀行服務。對中信嘉華而言,這比通過申請設立分行獲得人民幣業務要 快兩年;另外,中國將於加入世貿的第5年,即2006年准予國外銀行在中國境內開展人民幣業務,因此這次收購也使中信嘉華銀行在內地的人民幣業務市場上佔 得先機。
2004年2月,收購結束,中信嘉華投入4億元資金,使中國國際財務的實繳資本由1億元人民幣增加至4億元人民幣。其中1億元用做補充原公司虧損,3 億元用做運營資本。目前該公司除外幣存貸業務外,同時也積極拓展非內地居民按揭貸款業務,為港澳、台灣同胞及其他外籍人士在內地置業提供港元或美元按揭。
隨著國內QFII的逐步推行,加上QDII制度的實施在望,將會帶動國際及香港專業投資者對全面及高素質研究服務的龐大需求。中信投資研究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其是中信國金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003年9月,中信投資研究有限公司成立,中信國金持有75%股權,為集團內部及外部投資者提供研究服務。
attachment  中信投資研究定位為一間提供中國相關投資顧問的一站式服務公司,憑藉中信公司龐大的跨境網絡,作一系列與A股、B股、H股及紅籌股相關的綜合研究。
中信投資研究也為集團內部其他部門的投資活動提供研究支持。由兩個案例可以清楚看出中信投資研究與集團內部其他子公司的合作方式:2003年10月 29日,中信投資研究與中信資本證券簽訂研究服務協定,向其獨家提供一份香港和中國股票的分析週刊,以及提供若干市場推廣支持,服務費為每年180萬港 元;11月,又與中信資本控股也簽訂相關服務協議。截至2003年底,中信投資研究從上述兩項服務中共收到服務費307.5萬港元。
2004年6月17日,中信投資研究成為中信資本控股的全資附屬公司。

以金融控股模式整合
內部資源帶來正協同效應
中信國金在短時間裡走出了整合期,業績也開始大幅回升。中信國金在短短3年時間裡,總資產規模擴大了35%,股東權益增加28.2%,資本實力不斷提 高;總收入提高13%,利潤增長53.9%(以2004年預期盈利計算),表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2004年8月公佈優於市場預期的中期業績後,公司股價 表現跑贏恆指14%,成為香港股市表現最佳的銀行股。
數據顯示,2003年中信國金稅後利潤總額達到6.56578億港元,每股攤薄盈利達20.84仙,分別比上年增長21.89%、17.14%。 2004年上半年資本充足率為18.52%,比2003年底的18.41%略有回升,雖然回升幅度微小,但卻是公司收購華人銀行以來持續下跌後的首次回 升,對公司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呆壞帳準備約3807.5萬港元,大幅減少84%;盈利達4.23138億港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高達37.79%,遠高 於法國巴黎百富勤估計的中期純利增長24.4%至3.82億港元,及摩根士丹利估計的增長17%至3.6億港元。
美林證券分析師認為,中信國金資產質量正在改善。而基金界的綜合預測,中信國金公司2004年純利預計為9.49億港元,每股獲利高達29.8仙,歐、美基金已全面調高中信國金的投資評級至強烈買入。
中信國金整合後帶來的協同效應可以從其收購後的經營業績及市場表現看出。從其換牌上市後經營業績及資產質量來看,2003年股東權益比2002年增長 了5.95%,截至2004年6月的股東權益比2003年底增長了2.96%;2003年總資產比2002年增長了4.89%,2004年6月總資產比 2003年下降0.19%。顯然股東權益增長速度超過資產規模的擴大速度,而淨資產比率(股東權益/總資產)持續向好,說明中信國金財務結構日益穩固,抗 擊各種風險的能力正在不斷增強。(圖3、圖4)
2003年淨利潤比2002年增長21.9%,如果以2004年底淨利潤為2×423,138=846,276計算(一般下半年業績不會差於上半 年),2004年的淨利潤比2003年增長28.9%,年複合增長率約為25.34%;而2002年以來公司的總收入基本平穩。這說明中信國金盈利能力強 勁,高盈利來源於多元化業務的整合,及成本與費用的良好控制,顯現了中信國金收購華人銀行及整合業務之後巨大的協同效應。(圖5)
attachment  總資產淨回報率在2003年回落以後,2004年上半年又有較大幅度回升,說明整合後的中信國金中間業務、高附加值業務及表外業務等佔比在逐漸加大,並產生了一定的效益。(圖6)
普通股股東權益回報率(股東資金回報率)2004年上半年升至10.52%,是2000年以來的最高值,這說明中信國金普通股股東正在公司經營持續向好的過程中獲得越來越高的回報。(圖7)
每股攤薄收益年複合增長率與利潤總額年複合增長率基本一致,說明3年來中信國金總股份數變動不大,維持了股權集中度及股票的收益率。中信國金2年多來 股價上漲了80%(截至2004年12 月24日),而市盈率PE卻穩中有降,說明股票收益的成長大大超過股價的增長。(圖8)
市淨率PB2003年後保持在1倍多,表明中信國金股票淨資產支撐力度較好。(圖9)

attachment  中信國金歷年分紅與送配情況
中信國金自2002年11月25日換牌上市以來,幾乎每半年對普通股進行一次分紅派息,至今已進行過3次派息。隨著其業績的成長,派息的金額也逐年遞增,從2003年上半年的0.025港元/股到2004年上半年的0.063港元/股。
短短3年時間,通過收購及資源整合,中信國金已脫胎換骨,成為一家融合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於一身,並且成功構建了跨境操作平台的金融控股公司,正在實現其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的夢想。■


attachment  
附文1
從收購資金安排上,也可以看出中信嘉華收購做大的決心:在宣佈收購的幾個月前,就開始發行3億美元、10年期後償債券籌集收購資金;在公佈收購後,又以供股方式籌集7.26億港元資金。
中信嘉華在2001年7月發行3億美元的次級票據後,又於2002年1月以每6股配1股的比例集資7.26億港元,配股價1.68港元較公司停牌前 2.125港元折讓20.9%,而中信公司按比例足額認購了配股,繳付股金3.2億港元,表明了對收購的支持。中信嘉華用這兩種方式籌集的資金,連同內部 資源支付收購代價,總收購價的80%即33.6億港元將以現金支付,其餘20%用存款證支付,沒有給公司運營造成壓力(右圖 )。
而且如此安排收購資金,也頗顯中信嘉華為保持收購後的持續正常經營煞費苦心:發債過多必然會因利息負擔過重而影響公司盈利;而配股數量過多產生的攤薄 效應又會使每股盈利下滑幅度過大,容易給投資者造成公司經營走壞的印象。以「發債+供股+自有資源」的方式來解決,無疑會將各種負面影響減少到最小程度。

attachment  
附文2
中信實業銀行
注入中信國金懸念
在2002年下半年中信公司董事長王軍首次對外表示,有將中信實業銀行注入中信國金的考慮時算起,這個話題就無數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2003年9月19日,王軍在香港對媒體證實,香港金管局沒有批准中信實業銀行注入中信國金的申請,理由是中信實業銀行的資產充足比率不符合國際水 平。但王軍同時表示,注資行動仍未停止,而考慮注入中信嘉華銀行只是其中一個方案,例如還可在市場物色合適的公司注入。不過他認為,中信實業銀行首先要擴 充資本,至少需要達到巴塞爾協定規定的最低資本金要求。
2003年10月,中信國金發行1.8億美元可換股債券,又讓投資者開始浮想聯翩。因為中信國金的前身中信嘉華收購華人銀行一案,就是提前幾個月發行 債券籌資。多間大行也揣測其隨後會有大動作:其一是配合母公司重組資產;其二是在市場物色新收購對象,而中信實業銀行似乎是最適合的對象之一。而且摩根大 通主動要求中信國金向其發行金額高達1.5億美元於2008年到期可換股債券,年利率僅為0.25%,換股價高達4.269港元。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這反映 摩根大通對中信國金的發展前景極度看好,否則不會購入發行條件不太吸引的可換股債券,更不會主動向公司敲門。
attachment   

2004半年報中,中信國金董事長孔丹表示,2006年底中國正式加入世貿後,內地銀行需要與國際接軌,因此現階段會加強整合集團資源,希望2006年 之前完成,並表示不排除中信嘉華銀行會與母公司中信公司旗下中信實業銀行進行業務或股權整合,但沒有具體時間表,目前會先提高中信實業銀行的盈利,加強管 理不良資產,創造更佳的條件。
2004年11月16日,王軍在出席海南省招商簽約儀式後表示,沒有計劃把中信實業銀行注入中信國金。
但正如2004年上半年里昂證券發表的報告指出,中信國金擔當的一個重要角色,就是將中信公司演變成內地金融服務供應商,因此其旗下這兩家分駐內地和香港的金融機構的重組,仍然讓投資者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54

[轉載]全民創富樣板 —— 恆生銀行 小兵漫步指数

按: 恆生銀行在1972年上市,不是1988年,特此更正,如果知這更多,可參看此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yspz.html

恆生銀行1988年上市,上市後無融資,高派息,完全依靠內生性增長。
 
以2011業績計算,當前恆生銀行PE10倍,PB2.3倍,處於恆生銀行歷史上最低估的10%區域。
 
1. 上市23年派息投入收益率。
日期 收盤股價 每股盈利 每股派息
派息投入
股份數
復權股價
1988 10.26 0.70 0.56 1.00 10.26
1989 10.34 0.90 0.72 1.05 10.90
1990 11.74 1.20 0.96 1.13 13.24
1991 23.69 1.40 1.12 1.22 28.91
1992 40.77 2.80 2.24 1.28 52.10
1993 75.50 3.50 2.80 1.35 101.79
1994 55.50 3.80 3.04 1.40 77.60
1995 69.25 4.00 3.20 1.47 102.13
1996 94.00 4.39 3.08 1.54 145.03
1997 74.75 4.85 3.42 1.59 119.11
1998 69.25 3.55 3.42 1.67 115.39
1999 88.75 4.35 8.20 1.75 155.19
2000 105.00 5.24 4.80 1.91 200.57
2001 85.75 5.29 4.35 2.00 171.29
2002 83.00 5.19 5.40 2.10 174.21
2003 102.00 4.99 4.90 2.24 228.01
2004 108.00 5.94 5.20 2.34 253.02
2005 101.20 5.93 5.20 2.46 248.51
2006 106.30 6.30 5.20 2.58 274.44
2007 157.60 9.54 6.30 2.71 426.79
2008 101.70 7.34 6.30 2.82 286.42
2009 114.70 6.92 5.20 2.99 343.04
2010 127.80 7.80 5.20 3.13 399.55
2011 92.70 9.13 6.08 3.25 301.61
2012 3.47  321
 
1988年上市購買,價格是10.26港幣,2011年12月23日,價格是92.7港幣,派息投入累計股份數是3.25倍。算上2011年的年的前3季度派息(已發生)以及第四季度的派息(未發生),累計股份數是3.47倍。累計復權價格是321港幣。
 
上市23年,複合增長16%。這並非是股神級別的投資,這是全民造富級別的,正確的時點踏上正確的列車而已,而已。
 
 
如果從1988~2007年算起,19年,年複合增長21.7%。毫無疑問,這是股神級別的投資,不但要求正確的時點踏上正確的列車,還要在遙遠的前方另一正確的時點下車。股神並非要在2007年的最高點下車,僅在2007年的收盤價下車,差不多正確的時點而已)
 
 
忘記股神吧,我們只需要在全民造富的時候,參與進來,享上一杯羹。
 
 
——————————————————————————————————————
恆生銀行的歷史估值。(缺少部分數據,派息率 = 當年的派息/收盤價位)
 
日期 高PE 低PE 高PB 低PB 派息率 ROE
1988 14.7 14.7 5.5%
1989 13.5 8.5 7.0%
1990 10.2 7.9 8.2%
1991 17.0 8.2 4.7%
1992 16.2 7.8 5.5%
1993 21.9 11.4 3.7%
1994 21.2 12.6 5.5%
1995 17.4 10.4 4.6%
1996 22.0 15.3 3.4 2.4 3.3% 15.6%
1997 24.3 11.3 4.3 2.0 4.6% 17.7%
1998 22.0 10.1 3.3 1.5 4.9% 14.9%
1999 21.8 13.3 4.6 2.8 9.2% 21.0%
2000 20.0 12.4 4.9 3.1 4.6% 24.7%
2001 20.4 13.6 4.6 3.1 5.1% 22.4%
2002 18.1 15.6 4.2 3.6 6.5% 23.0%
2003 20.8 15.0 5.0 3.6 4.8% 24.1%
2004 18.8 16.0 5.2 4.4 4.8% 27.7%
2005 18.3 16.8 4.9 4.5 5.1% 26.6%
2006 16.9 14.9 4.3 3.8 4.9% 25.6%
2007 17.8 10.9 5.8 3.5 4.0% 32.3%
2008 22.9 10.6 6.2 2.9 6.2% 27.2%
2009 18.4 9.7 3.9 2.1 4.5% 21.3%
2010 16.9 12.9 3.6 2.8 4.1% 21.3%
2011 14.7 9.2 3.3 2.0 6.6% 22.1%
平均 18.6 12.0 4.5 3.0 5.3% 23.0%
 
恆生銀行歷史平均PE15倍,平均PB 3.75倍,平均派息5.3%,平均ROE23%。利潤的80%用於派息。
恆生銀行歷史最高PE24倍,最低PE7.8倍,最高PB6.2倍,最低PB1.5倍。
 
平均23%ROE的恆生銀行,1.5倍PB就是極度低估,僅僅在香港回歸後,房地產崩盤時瞬間出現過1.5倍PB。
除此以外,從未跌到2.0倍PB以下,目前2.3倍PB,屬於歷史上最低估的10%區間,確切的說,是最低估的5%區間。
————————————————————————————————————————————
小兵一直以來對弱週期股的判斷標準就是:如果長期ROE平均在20%左右,1.5倍的PB就是極度低估的位置。
對於長期ROE平均在20%左右的興業招商杭汽輪B江鈴B,1.5倍PB就是極度低估的位置。
 
注意:要確保長期ROE平均在20%左右,最低ROE也要高於10%,如果不能確保,一切免談,因為只需要一次50%的淨資產虧損,也許就需要10年或者20年的股神級別的收益才能翻身(追上平均收益)。
 
 
如果公司融資後仍能確保15%的 ROE,那麼融資是中性的。如果公司融資後仍能確保20%的ROE,那麼歡迎融資。但有個前提,管理層是否值得信賴,是否今天的高速增長能換得明天的高回 報(高派息),如果招商銀行高速增長到2025年,派息一直很少,而202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讓招商銀行倒下,投資者將顆粒物收。而恆生銀行的投 資者,早就回收了成本。
 
 
也許有人說,招商銀行高增長過程中,股價也會持續高增長,我只要提前賣出就行了。你 說的沒錯,但你需要牛市兌現,比如現在招商銀行高增長,但估值遠低於恆生銀行,你如何提前兌現呢。即便是港股極度低迷的今天,恆生銀行仍然享有10倍 PE,2.3倍PB,背後是6.6%的派息率的支撐。
 
 
熊市就是擠泡泡的過程,讓一切泡沫,疑似泡沫都擠掉。比如熊市的時候,股份制銀行的估值大多低於4大行的估值,而牛市的時候,股份制銀行的估值一定高於4大行的估值。
 
 
記住:熊市會將疑似泡沫擠掉,這就是目前股份制銀行的投資價值所在。儘管有模糊不清的地帶,但熊市已經將之視為泡沫,提前擠掉。
 
說明:小兵持有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任何投資都是賭博。由於目前內銀股估值低,這場賭博贏面比較大。僅此而已。 而真相大白的那天到來之前,都是推測。推測而已。
我希望,10年後,興業和招商進入低增長時期,屆時20%的ROE,派息率達到60%。而在這期間,興業和招商沒有遭遇到大的危機,大的資產虧損,最低谷時也能有10%的ROE。
 
所以有人說,招行民生比恆生銀行估值低的多,增速快得多,投資價值大得多,有道理,但恆生銀行貴也有貴的道理。國際投資者遠比A股投資者理性,儘管也時常犯錯誤,我希望,現在就是他們犯錯誤的時候。
這就是投資,風險和收益並存。所以巴菲特喜歡百年老店,對於非控股的公司喜歡分紅。
所以,我不敢將所有資金押在貌似一類投資機會的銀行股上。
 
 
而目前內銀股貌似超級低估的估值,我認為選擇那些管理層更誠信更實在的銀行,要比單純分析公司的業務發展意義大得多。而等到銀行股回到合理的15倍PE的估值時,那些分析才更有意義。
 
另外我也不反對銀行保險融資,因為銀行保險現價融資要比現在發行的99.99999%的新股吸引力高10000倍!
 
 
 
但不分紅,高融資的公司,都隱含著龐氏騙局的可能,而貌似誠信的管理層至少讓你心安理得一點。
比如位列世界500強第一名的:(博文)小兵講故事 豬肉榮寰球實業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5

[轉載]全民創富樣板 - 魯泰B 小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4e59fd0102dy99.html

鲁泰B,静悄悄的玫瑰,羞答答的开。
 
这个市场除了云南白药,贵州茅台,万科A这些万众瞩目的牛股,还有一些默默无闻不受关注的投资回报率并不输于牛股们的股票。
 
比如鲁泰B,低估值,中低成长性,远离恶炒的股票。
 
上市14年,每股复权增长23倍,复合增长25%!
————————————————————————————————————————————
 
鲁泰B,1997年B股上市,2000年A股上市,2008年增发A股。
让我们以一个B股的投资者的身份看待鲁泰B的投资价值。
 
 
鲁泰B,当前PE5.4倍,PB0.96倍,属于历史上最低估10%区间。
 
1. 上市14年派息投入收益率(内生性增长)
港币汇率 时间   收盘(HKD) EPS (RMB) 派息(RMB) 红股 派息投入股份数 复权股价(RMB)
1.06 1997 2.08 0.25 0.11 1 2.1
1.06 1998 1.42 0.33 0.27 1.1 1.5
1.06 1999 3.06 0.41 0.32 1.2 3.6
1.05 2000 4.72 0.415 0.48 0.3 1.2 5.9
1.05 2001 9.2 0.42 0.32 0.3 1.7 15.5
1.05 2002 4.82 0.36 0.30 0.2 2.3 11.1
1.05 2003 5.96 0.45 0.38 2.9 17.2
1.05 2004 5.82 0.66 0.38 3.1 17.9
1.04 2005 5.45 0.74 0.30 3.3 17.9
1.02 2006 6.99 0.4 0.37 1 3.4 23.9
1 2007 7.44 0.54 0.22 7.0 52.2
0.92 2008 3.93 0.6 0.20 7.4 29.1
0.88 2009 6.63 0.57 0.25 7.6 50.6
0.88 2010 7.78 0.74 0.25 7.9 61.3
0.82 2011 5.93 0.9 0.33 8.2 48.7
 
鲁泰B,14年23倍牛股,年复合增长25.3%
考虑到港币的贬值,年复合增长23.0%!股神级别的投资
即便是2001年的股市泡沫鲁泰B被市场给出30倍PE,目前也有接近3倍的收益,10年3倍,远超A股的浦发,中石化等同期的60倍PE的巨婴A股。
——————————————————————————————————————————————
2. 鲁泰B的历史估值
 
时间 PE高 PE低 PB高 PB低 派息率 ROE
1997 12.6 8.0 1.6 1.0 5.1% 12.8%
1998 7.4 3.5 1.2 0.6 18.8% 16.3%
1999 11.1 3.1 2.1 0.6 10.4% 19.2%
2000 11.9 6.9 0.9 0.5 10.1% 7.1%
2001 31.3 10.4 2.9 1.0 3.5% 9.2%
2002 22.0 13.2 2.2 1.3 6.2% 9.8%
2003 14.8 10.0 1.9 1.3 6.3% 13.2%
2004 11.5 9.2 2.0 1.6 6.4% 17.7%
2005 10.5 7.0 1.9 1.3 5.5% 17.9%
2006 19.1 13.8 1.7 1.2 5.3% 17.1%
2007 22.2 11.9 4.5 2.4 3.0% 20.3%
2008 12.2 4.7 2.1 0.8 5.1% 14.5%
2009 10.8 6.0 1.6 0.9 3.8% 14.6%
2010 10.9 6.6 1.8 1.1 3.2% 16.8%
2011 7.4 5.3 1.3 0.9 5.6% 17.8%
平均 14.4 8.0 2.0 1.1 6.6% 15.0%
 
鲁泰B,历史平均PE 11倍,平均PB1.6倍,平均ROE15%,平均股息率6.6%。
除去2007年,鲁泰B历史上任何一年都有很好的买点。
 
说明:2000~2003年,2008~2011年,融资初期ROE降低。这些年的实际ROE应该在17%以上。
 
鲁泰B 15%的ROE如何能获得25%的复合增长呢,实际上鲁泰B的发展恰恰借助了鲁泰A的融资,2000年,鲁泰A上市,鲁泰B的每股净资产暴增170%。而 2008年鲁泰A增发,鲁泰B的净资产增长33%。鲁泰B将巴菲特的利润留存理论演绎到了极致。而长安B本来也可复制鲁泰B的成绩,但长安汽车的平均盈利 能力太低,净资产并不能有效转化为利润。
 
公司的核心是ROE,而上市公司应通过提高ROE和低成本增厚净资产的方式,让原始股东获利。
比如鲁泰B,比如万科B,比如中国平安资产的低成本高速扩张。
 
但纯B股,如杭汽轮B,新城B,伊泰B,显然没有办法和市场要钱,大股东也不可能低成本注入资产到B股,这也许就是纯B股最大的悲哀。但这类股在恶劣的融 资环境下,恰恰练就了内生性增长的9阳神功,如果管理层值得信赖,B股问题解决后前途不可限量。但B股迟迟不解决,纯B股股权激励也无法实施,隐患也颇 多。
-----------------------------------------------------------------------------
 
3. 鲁泰B的实际盈利能力:18%
 
鲁泰融资后,次年ROE明显下降,然后以5年为一个周期,ROE逐渐上升。
1998年~2011年的实际ROE应该在16%~20%之间。平均ROE是18%。(估算方法:将融资前1年和融资第5年的ROE平均值作为融资期间的ROE)
 
 
18%的ROE,历史最低16%,最高20%,10%的净资产增长率,40%的派息率。
 
1倍PB的现价具备足够安全空间。
 
事实上,鲁泰今天面临的问题一箩筐。
但这些问题是从05年之后一直都面临的,期间经历了3次棉花30%以上幅度的暴涨暴跌,经历了工人工资的巨大提升,经历了2次大的经济危机,经历了许多投资者的怀疑。
 
目前的鲁泰B,除了派息,其他方面似乎并不比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更具有吸引力,但作为分散投资的一个选择是不错的。
 
现在的市场绝对是好东西一箩筐。
万科A,招商银行,苏宁电器,中国平安,烟台万华,海螺水泥,中材国际。这些根红苗正的牛股都一一陨落。
用机关枪扫射最好,千万别赌到一只股票。
 
牛市一来,你只需要避免选到最差的30%的股票,其他的都能翻几倍。
而一个组合确保你牛市中大概率不输于市场。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7

【未來城市】樣板房經過「九十多年的風吹雨打,依舊屹立不倒」 綠色草屋不是童話

http://www.infzm.com/content/84904

經歷過三次石油危機的歐美國家重新尋找可持續發展之路,被遺忘的草屋也開始嶄露頭角,它被賦予節能減排等「美德」。

冬暖夏涼,隔音避火

一隻小豬蓋了一棟草屋,結果被大灰狼一口氣就吹垮了。草屋真的如童話故事《三隻小豬》裡描述的那樣不堪一擊?法國人可能不這麼認為。

至少卡羅琳·勒曼會不屑一顧。這名法國婦女是現代草屋的忠實粉絲。在奧爾良,她的家是一幢兩層小樓,外觀與周邊磚砌的別墅無異。走進大廳,只見北牆上安著「假窗」,透過玻璃能看到黃色的麥稈。

「這小窗名叫『真相窗』,粉刷牆壁時特意留下來的。如果有人懷疑房子的用材,這就是最好的證據。」卡羅琳說。

像這樣的草屋,在法國已超過3000幢,不惟私宅,還有辦公樓、學校校舍、企業廠房等。法國是西歐的草屋大國,近年來,這種非主流建築一躍成為年輕一代自建屋的新選擇。

歷經近一個世紀,這種人類最早的居所之一又開始復興。20世紀初,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農民將草稈、麥秸壓縮成草磚。這種技術傳入西歐時,曾引起工程界的注意。一戰後,法國建築師福耶特設計了一幢草木結構的樣板房,但在當時鋼筋混凝土強勢發展的時代,草屋難有立身之處。

經歷過三次石油危機的歐美國家重新尋找可持續發展之路,1980年中期,被遺忘的草屋重新在法國嶄露頭角,它被賦予節能減排等「美德」。

建造原理很簡單:在房屋地基上搭一個裡外雙層的木架,兩層間距控制在50-60釐米,將草磚填入中空區域,構成實心牆。牆面抹上混凝土(一種石灰、水泥、黃沙、木屑的混合物),將其和外界隔離起來。

400捆壓縮麥稈,兩年工期,卡羅琳和丈夫就建成了現在90平方米的小別墅。

「夏天住草屋很舒服。我家外牆用的是松木,內牆是粘土,和麥稈混成一種清新的味道,連蒼蠅都退避三舍。」卡羅琳說,「對於草屋的保暖性,我有些懷疑。寒流來之前,我給每個房間配了電暖器,安了溫度計。」

卡羅琳是個細心的實驗者,經過觀察後發現:無論嚴寒酷暑,室內外的溫差始終保持5℃左右。她不僅驗證了草屋的冬暖夏涼,還做了隔音測試:「我老公喜歡唱歌,每次他引吭高歌,我馬上叫停,怕吵到鄰居。不過我悄悄溜到屋外,發現離開房子3米,聲音基本沒了。」

人們想像中的草屋往往是矮小的,而當另一個市民安東尼·唐布里耶造起135平方米地基、7米高的草木結構房時,立即引來媒體關注。安東尼對草屋的安全性深信不疑:「不少人認為草屋的火災風險很高,其實是誤解。草稈經過高度壓縮後,含氧量很少,可燃性已降低,真的燒起來不會爆炸,也不會產生有毒氣體。反而混凝土磚屋更危險,因為磚塊一旦受熱容易斷裂,引起房屋坍塌。」

口口相傳,粉絲抱團

經過口口相傳,草屋隊伍在城郊逐漸壯大。草屋主人們建立網絡論壇,交流心得,為自建房網友提供技術支持。80後的亞歷山德羅·貝羅第和未婚妻看到報導後,隨即加入網上的草屋論壇。在閱讀了幾本專業書籍之後,兩人就買地蓋屋了。「我想讓將來的孩子生活在無毒、無污染的環境裡。」亞歷山大說。

「這是一個典型的群體,可以說是自發的草屋使者。他們的特徵比較明顯,一般是中青年夫婦,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思想比較新潮,也樂意分享,關注綠色經濟,是環保的身體力行者。」「親近草屋」(草屋建築地方協會)成員弗朗科·勒布朗說。

草屋論壇初顯規模時,民間協會也同步發展。地方協會相互聯合後,全國性組織「法國草屋聯盟」誕生。他們定期開展技術培訓,組織參觀草屋人家,攜手其他環保組織舉辦論壇,吸引媒體和政府的注意。

協會的活動也促成了一個小產業的發展:農民成立作坊,加工草磚對外銷售;城郊工匠爭相學習草屋技術,擴展業務;創業者抓住商機成立加工廠,銷售可自行組裝的草木結構牆;對草屋設防的保險公司開始接受自建房主的投保。


「法國草屋聯盟」經過7年的發展,已是歐洲規模最大的草屋協會之一。現在,它成為草屋經濟的「研究中心」,撰寫草屋建築的行業標準。據報導,2012年,來自歐洲7國的16名草屋代表在法國集會。他們的交流活動引起了歐盟委員會的重視,草屋被納入「達·芬奇計劃(歐盟成員國職業技術教育交流項目)」。

如今,草屋的發展也碰到了一些現實障礙:專業的工程師屈指可數;施工隊伍水準參差不齊;草屋建築行業標準尚未獲得國家權威機構的完全認可;一些工程隊無法簽發10年質量保證書,耽誤屋主的投保事宜。

那麼,草屋經濟是否能順利融入到現代化工業呢?專家們各執一詞。「草屋經濟是一種新型模式,對可持續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如果說磚屋建造過程中要釋放大量二氧化碳,那草屋就是把二氧化碳當牆壁用。另外,草屋用材單一,基本可以就地取材,能促進區域經濟。但草屋建築沒有多大的利潤空間,因此不會受到大工業集團的重視,注定它無法成為主流建築。」草屋研究專家特瓦爾認為。

當然,民間的使者依然樂此不疲地推廣草屋建築,他們找到了有力的代言:福耶特老先生的草屋。這棟「樣板房」經過九十多年的風吹雨打,依舊屹立不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720

互聯網理財規劃:值得借鑑的四個美國平台樣板 悟網不歡

http://xueqiu.com/6562549705/24937445
隨著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等金融行業紛紛以互聯網作為載體開展日常業務,許多用戶逐漸習慣通過網絡購買理財產品,形成了互聯網理財的概念。近期引起廣泛關注的P2P借貸和餘額寶,則以「互聯網金融」的名義豐富了互聯網理財的途徑,也使得人們認識到:良好的用戶體驗和較低的理財門檻是互聯網金融對於互聯網理財的重要貢獻,超越單純的渠道意義。
  然而,好體驗與低門檻更多起到的是市場培育和投資者教育的作用,可以激活一部分市場。除卻購買力限制外,金融產品的複雜性以及人們對於風險的恐懼,才是阻礙一般用戶(尤其是不瞭解金融產品的用戶)傾力投入理財市場的主要障礙。這一問題存在傳統的解決方式,即專業化的理財諮詢或理財規劃服務。但在國內,類似的服務要麼淪落為赤裸裸的產品推銷;要麼需要存在高昂的門檻,與「屌絲」絕緣。而借由互聯網所帶來的數字化洪流以及智能化的數據分析能力,國外(主要是美國)基於互聯網的低門檻、自動化理財諮詢/規劃平台紛紛湧現,吸引到大量的國外「屌絲」用戶,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下面,就來介紹幾個美國的類似平台,想必能為國內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打開理財市場提供重要的借鑑價值。
Mint
  Mint是一個「老牌」的個人理財網站,於2007年9月上線,2010年10月被著名的會計軟件公司Intuit收購。Mint擁有多項創新性功能:首先它可以通過授權把用戶的多個賬戶信息(例如支票、儲蓄、投資和退休金等)全部與Mint的賬戶連接起來,自動更新用戶的財務信息;其次,它能夠自動把各種收支信息劃歸入不同的類別(例如餐飲、娛樂、購物等)。這兩項功能結合起來,用戶相當於擁有了個人財務中心,可對自己的財務狀況與日常收支一目瞭然。更重要的是,Mint可利用數據統計功能,幫助用戶分析各項開支的比重、制訂個性化的省錢方案和理財計劃。
  如此貼心的功能外加簡便、易用的操作和逆天的免費策略(其收入主要來自向用戶推薦「幫你省錢」的金融產品佣金),使得Mint網站備受青睞,它在成立後的兩年內獲得三輪融資,並最終以1.7億美元的價格被Intuit收購。目前,它是美國最負盛名的免費個人理財網站,註冊用戶超過1千萬。

SigFig
  與側重於日常財務管理的Mint不同,正式上線於2012年5月1日的SigFig更專注於用戶的投資行為。同樣它可以自動同步用戶分散在各個投資帳號上的數據,在網站上予以集中展示。通過對這些投資數據進行分析,SigFig每週都會自動診斷用戶的投資組合,給出個性化的建議,幫助用戶節省成本、提高收益,例如:定位收益不佳的投資,發現並削減隱藏的經紀費用,檢測理財顧問是否多收了你的費用,推薦收益更高的股票/基金,等等。另外,SigFig還提供簡潔、易讀的圖表幫助用戶評估風險、比較收益。
  SigFig網站所做的,就是一般投資顧問要做的事情,但是它完全依靠算法,而且對個人用戶完全免費。它的收入主要源於授權財經媒體使用其投資工具,以及推薦券商或投資顧問的推介費。今年7月初,SigFig獲得15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其平台上的用戶資產達750億美元。

Personal Capital
  作為SigFig的主要競爭對手,Personal Capital直接喊出了「你的下一代財務顧問」的口號。它更傾向於個人財富管理,利用分析工具確保用戶的長期財務健康。它的業務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網站形式的投資分析工具,另一部分是專職財務管理顧問(通過電話和Email進行服務)。前者免費,後者則只收取低廉的年費。Personal Capital的CEO Bill Harris(他是Intuit和PayPal的前CEO)認為:「我們所做的以客戶為中心、提供整體建議的消費科技,將是這個產業未來10到15年的代表。」
  今年6月初,Personal Capital獲得2500萬美元的C輪融資。截止當時,它的平台擁有20多萬用戶,跟蹤的資金超過200億美元;其專職財務管理顧問則擁有700多位客戶,管理著近2億美元。

WealthFront
  較之Personal Capital成為「下一代的個人資本顧問」的雄心,WealthFront則直接瞄準下一代的「高富帥」——硅谷的科技員工,致力於提供投資組合管理服務來最大化客戶的稅後淨收益。在註冊帳號之前,WealthFront會以調查問卷的形式瞭解用戶的風險偏好,然後根據評估結果為用戶量身定製投資計劃。如果用戶接受該計劃,平台則隨時監控該投資組合的動態,並定期對計劃進行更新,以便合理控制風險,使之始終落在用戶的容忍範圍之內。WealthFront的投資建議同樣由計算機算法給出。為了貼合硅谷的需要,它們還提供了相應的工具幫助硅谷員工確定如何操作股票期權,因而受到硅谷人士的青睞。
  WealthFront根據用戶的投資額收費,低於1萬美元的投資不收取任何費用,超過這個額度則每年收取0.25%的服務費。截止今年6月,WealthFront管理的資產超過2.5億美元,僅在2013年就增長了150%。

Motif Investing
  Motif Investing同樣是個投資組合服務提供商,它的投資組合被稱為Motif。一個Motif包含一組具有相似主題或理念的多支證券(包括股票、證券等,最多達30只),例如雲計算、移動互聯網、3D打印。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理念,從平台上選擇已有的Motif直接使用,也可修改(包括調整其中包含的股票/基金組成和比重)後使用,更可以創建自己的全新Motif。該平台的新穎之處在於:1)提供了強大的自助式投資組合設計工具,用戶可非常方便、直觀的修改、創建、評估Motif,只需要幾分鐘便可擁有個性化的投資組合;2)引入社交機制,用戶可以把自己的Motif分享給好友或者選定的圈子,大家共同對Motif進行討論和優化。
  Motif Investing的實質是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社交機制,幫助每個用戶成為自己的基金經理。其收費策略也非常獨特,無論用戶在某個Motif上的總體投資額是多少(最低不能低於250美元),也無論該Motif由平台提供還是用戶定製,用戶每按照該Motif購買或出售一次股票/基金組合,平台都會收取9.95美元。如果只是交易其中的一支證券,則每次收取4.95美元。
  今年4月份,Motif Investing獲得2500萬美元C輪融資。截止當時,用戶們共創建了7500個Motif。

  以上理財規劃平台具有若干共同特徵:
1)以互聯網為主要服務渠道;
2)以自動、智能的算法為用戶提供服務,顯著降低了服務成本;
3)注重個性化和定製化,面向長尾市場;
4)理財方案清晰、透明,用戶享有完全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5)操作簡單,用戶無需過多的金融知識便可獨立進行理財;
6)資金門檻低,普遍門檻在數百美元左右,與動輒十萬、百萬量級資產要求的傳統理財諮詢業大相逕庭;
7)大多擁有移動應用,用戶可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與碎片化的資金進行理財。
8)費用透明、低廉;

  這些特徵源於互聯網技術與理念在理財規劃/諮詢事務上的深入應用,體現出鮮明的互聯網精神(普惠、平等和選擇自由),而不僅僅是理財規劃/諮詢行業的網上渠道拓展。因而它們既是對傳統理財規劃/諮詢行業的革新與反動,亦可將市場擴展至傳統理財規劃/諮詢行業無法覆蓋的人群,正如Personal Capital的CEO Bill Harris所說:」這是我見到過的最龐大的市場。美國的個人可投資資產管理市場達到32萬億,是美國全國GDP的兩倍。而且,這個市場還沒有統治者出現。甚至行業巨頭富達(Fidelity)和嘉信(Schwab)也只佔很小的市場份額。」
  而國內方面理財市場的發展本身就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龐大的個人儲蓄存款額意味著大多數人的投資渠道極為單一。這一狀況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卻也為日益興起的互聯網金融帶來了廣闊的想像空間。畢竟,數十萬億的個人儲蓄存款正躺在銀行的保險櫃裡等待被更高的收益喚醒。如果互聯網金融企業能夠借由互聯網的渠道、技術與思想,通過投資者教育、專業理財服務、金融需求與供應的有效對接等途徑撬動個人儲蓄的大盤子,不但可為自己贏得充分的生存空間,也方能接近「改變銀行的夢想」。
  而在這個過程中,自動化的理財規劃服務將是一項重要內容,也有望成為一個突破口。對於屌絲來說,如何讓「小錢」獲得方便、省心的投資渠道;對於富裕階層來說,如何讓財富保值、增值,都脫不開理財規劃的指引,其首要任務在於解決規劃成本與投資門檻問題。有利的是,互聯網理財規劃所依賴的智能化數據處理、個性化用戶體驗正是互聯網企業擅長的領域。而針對長尾市場,提供低成本的線上解決方案,更是大量互聯網企業的立身之本。因此低價(甚至免費)、有效、方便的理財規劃服務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並不存在根本的技術性困難。

  當然,理財規劃畢竟是一個專業領域,除了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外,還需要精深的金融行業知識和模型。這也是上述美國的互聯網理財規劃服務多由前華爾街人士領銜或支持的重要原因。此外,自動理財規劃需要大量用戶數據的支撐,而在我國投資帳號之間的數據難以共享、互通,將會限制初始數據的獲得,進而限制模型的生成與應用。一個合理的解決路徑是首先建立金融產品的網上超市(正如阿里的夢想),借由第三方支付實現用戶所有投資數據的彙總與積累,在此基礎之上逐步驗證和優化相應的規劃模型,為後續的更多用戶服務。

  美國的大量「酷」產品已經為我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受。至於他山之石能否攻玉,暫時尚無從得知。作為普通用戶,我們當前唯一能做的,或許只是一起祈禱:讓山寨精神來得更猛烈些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05

媒體轉型樣板:時尚雜誌《YOHO!潮流志》的電商之路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195.html

梁超在2005年10月開始做《YOHO!潮流志》這本雜誌時,並沒有想過廣告模式之外的可能性。他的目標只是想為那些追求新潮穿著、喜愛搭配打扮的年輕男性提供關於潮流的資訊,並以此獲得廣告收入。

那時候,「潮」這個詞在國內還是一個意義上類似於時髦的普通形容詞,而「潮人」也還沒有作為一類特定的人群出現。但確實已經有一部分年輕人受日本和香港等地街頭潮流文化影響,開始嘗試個性鮮明的穿衣風格。

他看準了這批最早的潮流群體對於獲取潮流信息的焦慮和飢渴—當時市面上幾乎沒有其他專門介紹潮流的平面媒體,香港的潮流雜誌Milk也還未出版內地版本,他們大多只能從網上獲取零散的潮流資訊。因此他在南京成立了一家叫做新力傳媒的公司,開始製作潮流雜誌。

這種對潮流信息的需求很快被證明確實存在。當《YOHO!潮流志》創刊第一期出現在北京、上海、南京和成都四個城市的報攤時,原本預計10%至30%的實銷率出乎意料地達到了60%。創刊半年後這本雜誌開始獲得廣告收入。

梁超很快又建立一個網站來加速這個媒體品牌的成長。「我們的目標受眾群是年輕人,他們獲取信息的來源都是多元化的,因此也需要有更多媒體形態。」

跳出廣告模式
2006年10月獲得鼎暉創投的天使投資之後,他就開始著手搭建網站。這個2007年5月上線的YOHO網站最初被定位為雜誌內容延伸的資訊平台,並輔有與讀者互動的功能。但後來更多的用戶也開始在這個網站上發佈潮流信息,並且更頻繁地互動起來,YOHO漸漸地變成了一個社區網站。

這時候梁超發現,獲取潮流資訊已經不再是這群人唯一的需求了。

在YOHO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討論如何才能買到他們在雜誌和網站上看到的潮流新品—這些品牌當時在國內只有很少的門店,甚至完全沒有銷售。活躍在YOHO上的潮人們開始希望能有一個便捷的渠道來購買那些令他們眼饞的潮流產品。

梁超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在運營了將近3年的雜誌和網站之後,YOHO已經積累了不少潮流品牌的廣告客戶,這些品牌在完成了前期的市場推廣後本身就在尋找在中國市場展開銷售的機會。

但YOHO當時每年2000萬元左右的廣告和活動收入並不足以支撐其以線下開店的方式銷售潮牌。電子商務也許是更合適的方法。

2004年上線的日本潮牌電商ZOZOTOWN證明了這樣做的可行性。這個專門銷售潮流品牌的電商網站在2007財年(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銷售收入就已達到了86億日元(合人民幣5.26億),並且淨利潤能有12%。

讓梁超更為自信的是,YOHO以媒體的身份已經在兩年內聚集起了一大批潮牌的直接目標消費者—這些讀者對潮流品牌已經有了不錯的認知基礎,清楚自己適合的風格,並且正在表達強烈的購買意願。

而對於這些長期閱讀《YOHO!潮流志》,或是聚集在YOHO社區網站上的消費者來說,如果這個自己每天用來獲取最新潮流資訊的媒體品牌開始做產品銷售,他們會對這個也叫YOHO的電商產生天然的信任,至少會去嘗試在那裡購買那些原本難以買到的潮牌商品。相比於直接起步的電商網站需要通過市場推廣大海撈針般地抓住用戶,YOHO的電商業務可以在起步時就直接從原有的媒體品牌導入一大批顧客。

要跳出媒體產品的廣告模式,嘗試做一個電子商務網站,對於梁超和一直負責雜誌及網站運營的新力傳媒團隊,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在計劃和視野之外的事情。

2008年6月,看準了用戶需求並拿到鼎暉和貝塔斯曼第二輪融資後,他在YOHO的導航欄上加入了一個叫做「YOHO!有貨」的入口,正式推出了電商業務。這個B2C模式的電商網站以經銷、代銷和聯營的方式引入了近百個潮牌,每個品牌銷售的貨品都經由買手的挑選和配比,之後由YOHO統一倉儲和物流配送。

「但我們甚至不知道一個電子商務團隊的架構應該是怎樣的。」梁超說,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YOHO!有貨」都是依靠一個媒體人主導的團隊在摸索運營。

遭遇瓶頸
在2011年之前,「YOHO!有貨」的電商運營團隊一直屬於yoho.cn網站下的一個部門。這個五六十人規模的團隊被分成三個組,分別負責客服與物流、產品與市場,以及技術。

這是現在負責電商業務的副總裁鈕叢笑在2011年初加入YOHO時看到的現狀。「這完全不像是一個電商公司的樣子。」在這位曾經是噹噹網CTO的電商人的常識中,客服與物流就應該是兩個獨立的團隊,客服負責回覆用戶、處理投訴以及訂單審核等任務,而物流則需要兼顧倉庫管理、及時發貨、送達效率等職責,有完全不同的KPI考核指標。相類似的,負責市場的也應該是一個獨立團隊,系統性地為網站制定推廣策略,而不是和產品買手團隊的職責混在一起。

最初運營的三年,這種缺乏系統性的分工和管理讓「YOHO!有貨」一直都沒有建立起流暢的購買體驗。甚至由於與Yoho.cn社區共用的服務器頻頻宕機,以及訂單審核職責的不明確、庫存數據不對應,最糟的時候訂單發出率只有55%,大量用戶下單後無法收到商品。

更為侷限的是,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只是盯著將原有雜誌和社區的受眾轉化為「YOHO!有貨」的目標顧客群。作為當時市場推廣的主要手段,百度關鍵字的投放都集中在與產品直接相關的品牌詞,以及YOHO本身的品牌上,而對於「潮流」、「潮品」這樣的衍生詞並沒有投放。就像他們最初審視自己做電商的優勢時 想到的那樣,「YOHO!有貨」這個品牌在那些熟悉潮牌的資深潮人中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因此重點也就是要讓這群人在搜索他們鍾愛的品牌時找到「YOHO! 有貨」。

但資深潮人這個群體畢竟規模有限,在2010年「YOHO!有貨」的銷售額達到2500萬時,用戶增長已經出現了瓶頸—這個銷售額規模在現在的淘寶店中也只能說表現平平。

在2011年年中的一次用戶調查中,通過《YOHO!潮流志》知道「YOHO!有貨」的消費者比例高達40%。這並不是一個好兆頭。「如果要依靠 《YOHO!潮流志》的知名度來給『YOHO!有貨』帶客流,除非是雜誌發行量能夠不斷增長。顯然不可能是這種玩法。」鈕叢笑說。

這也是梁超找到鈕叢笑的原因。即使在電商的運營上還十分外行,YOHO的電商收入與廣告收入也已相當。而在2011年前後大批電商興起的背景下,相比於廣告增長的空間,「YOHO!有貨」看起來有更好的前景。

產品是核心競爭力
早期投資人也認為「YOHO!有貨」還有足夠的潛力。「『YOHO!有貨』上一件T恤的單價在100至200元左右,是凡客等普通服飾類電商的數倍,但這裡的消費者出於對設計師和品牌的喜愛,就是願意為這裡的產品支付溢價。並且他們的貨品八成以上都是獨家售賣,沒有價格上的競爭對手。」鼎暉創投執行董事李牧晴說。

鼎暉最初投資YOHO時更多的是好奇為什麼年輕人會願意花10元錢去買一本Catalogue(商品目錄)。而現在,對於潮人們願意以數倍的價格買衣服,他們也同樣看到了YOHO的競爭力。

關鍵是如何把這種支付溢價的意願轉化成銷售額。在拿到祥峰投資的新一輪融資後,梁超開始在零售和電商行業尋找更為專業的人來做「YOHO!有貨」。除了鈕叢笑,他還找來了原卡西歐中國董事總經理丹敏行擔任戰略顧問,以及阿迪達斯三葉草中國區的零售負責人管理品牌合作和推廣。

向電商公司轉型
作為電商業務的負責人,鈕叢笑重新組建了一個150人的團隊,並按照通常電商公司的架構劃分為產品、市場、策劃、物流、客服和技術等幾個部門,為每個部門設立了獨立 的KPI考核指標,理順後台流程。同時,他將「YOHO!有貨」從yoho.cn下獨立出來,註冊了域名,並以銷售為導向進行了全面改版—早期的 「YOHO!有貨」頁面上有大量空間仍與雜誌、社區的內容運營相關,產品展示的效果也沒有足夠的吸引力。

鈕叢笑還重點對「YOHO!有 貨」的市場推廣策略進行重新設計,將原有數千個百度關鍵詞投放增加到65萬個,增強了在媒體和線下活動的曝光率,並在主要的社交網站都建立賬號與消費者互動。「我們在網絡上建立起了一個個磁力體,它們互相呼應,並且可以讓消費者在各處都找到YOHO。」鈕叢笑說,這種市場策略並不需要「燒錢」式的投放,每年的市場費用能夠控制在10%以內,投資回報率為1:8。

通過這種延伸到狹義潮流圈之外的推廣手段,根據雜誌品牌找到「YOHO!有貨」的消費者比例下降到19%,新客比例上升到80%。

原有的產品買手制在規模擴張中也發揮了作用。依靠數據分析,「YOHO!有貨」在從買貨到銷售的環節中將商品的正價銷售率控制在60%以上,剩下的則分批次以八折或五折銷售,這就很好地控制了庫存和毛利率。去年,電商業務實現盈利,並且銷售額達到3億。

「YOHO!有貨」越來越像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在鈕叢笑的計劃中,「YOHO!有貨」今年將要實現5億的銷售和5000萬元的盈利,而在2014年銷售 規模將達到12億。「這並不是一個拍腦袋的數字,而是我們根據過去兩年的新客增長規模、重複購買率、客單價等數字測算出來的。」

鈕叢笑稱,在目前200多個進駐的品牌之外,要是「YOHO!有貨」需要引入新的品牌,都會嚴格根據目前的品類和價格帶缺口補充,而不是盲目引進。

他還打算將庫存的控制放到更前端。7月底,「YOHO!有貨」在上海舉辦了一場針對普通消費者的線下品牌預售會,然後根據訂單來生產和進貨,避免庫存和折扣銷售。

YOHO明年還計劃在南京開出第一家實體店,除了將預售的模式常態化,鈕叢笑預計這個店將更多地成為一家品牌體驗店。「實體店是在線下吸引消費者的市場 推廣渠道,這個店將不會直接銷售產品,而是會通過各種科技感和體驗性的互動內容將更多的消費者帶到我們的在線商城中。」

堅持媒體的靈魂
但作為YOHO整個品牌的CEO,梁超並不想讓它成為一家完全的電商公司—雖然目前電商的收入已經佔到總收入的80%,未來可能會達到90%。

集中大部分資源做電商之外,他還從香港的一本知名潮流雜誌Milk引入了團隊,對《YOHO!潮流志》以「Play and Learn」的思路進行改版,並在今年3月推出了女刊。

「媒體的部分一直會是YOHO的靈魂。雖然以後它在我們的業務佔比中會進一步縮小,卻會起到非常關鍵的潮流引領者的作用。」梁超說,他希望保留媒體的觸角來繼續尋找未來潮流生活方式的最新改變,這也許能幫他找到下一個商業增長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378

Fancy:社交媒體盈利樣板

http://www.xcf.cn/newfortune/qianyan/201309/t20130916_495707.htm
集用戶圖片分享與直接購買於一體的社會化電商平台,讓一張普通的圖片變成了一樁真實的生意,這種將Pinterest和亞馬遜相結合的模式,是否能成為社交媒體的盈利樣板?

 

  作為圖片分享網站的鼻祖,Pinterest創建3年用戶數量已達到5400萬,估值25億美元,但與眾多「只賺吆喝」的社交媒體一樣,公司CEO西爾伯曼表示,單純依靠廣告收入的Pinterest現階段依然沒有實現盈利。但這並不妨礙大批效仿者的前赴後繼,並在Pinterest的基礎上繼續著全方位的盈利嘗試。

 

  後起之秀Fancy,便在2012年初搶先試水社會化電商,打造Pinterest和亞馬遜的結合體,形成集用戶圖片分享與直接購買於一體的社會化電商平台。目前,成立兩年半的Fancy已經擁有接近800萬註冊用戶,月銷售額300萬美元,公司整體估值也達到了6億美元。讓一張普通的圖片變成了一樁真實的生意,社會化電商急先鋒Fancy,是否能成為社交媒體的盈利樣板?

 

  Pinterest和亞馬遜的結合體

 

  用戶貼圖-賣家認領-網站認證-用戶購買。以圖片分享為起點,Fancy上的購物步驟並不複雜。事實上,它與其他導購類社交媒體最大的不同在於,所有的交易過程都可以直接在其自身頁面完成,而不需要再跳轉到其他網站,最大程度將Pinterest和亞馬遜二者的特色結合在一起。

 

  舉例來說,當用戶在時尚博客發現一張Alexander McQueen新款晚妝包的圖片時,便將圖片上傳到Fancy並添加註釋,與其他有共同興趣的人分享。當商家得知自家的新產品圖片在Fancy發佈後,一邊可以將該圖片添加到品牌頁面的產品目錄裡,一邊向Fancy提交申請,認領該圖片。經Fancy認證,商家是第一個認領者,且圖片產品與其有著合法的聯繫後,商家就有資格銷售圖片中的產品。用戶可以點擊圖片直接進行購買。Fancy則就每筆交易向商家抽取10%的佣金,這正是其與Pinterest的最主要區別。

 

 

  2012年10月,Fancy的註冊用戶數量僅為200萬,半年時間,用戶數量爆炸式增長到近800萬,並且用戶群主要集中在25-34歲的年輕女性,她們的特點之一就是引領流行趨勢並且有極高的消費慾望。因此,儘管Fancy的註冊用戶數量遠不及Pinterest,但活躍度卻非常高。據統計,Fancy的用戶在一週之內點擊瀏覽的商品圖片超過100萬張。Fancy支持各種移動終端的購物體驗,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及智能電視等。

 

  為了吸引更多的活躍用戶並建立共贏關係,2013年7月,Fancy設立了現金獎勵,試圖增強社交搜索功能,讓用戶更容易發現精彩內容並在平台上投入更多時間,用戶也能在分享圖片的同時獲得回報。當用戶在Fancy上分享一件產品後,將會得到一個廣告的鏈接,如果有人在Facebook、Twitter等其他社交網站上分享此鏈接並成功購買產品,用戶將在30天後得到相當於售價2%的返利,返利將以點數的形式被存入用戶的Fancy賬號。

 

  基於對200萬名用戶的需求調研,Fancy於2012年9月推出了按月訂購服務—歡喜盒(fancy box),用戶每月支付39美元可以獲得價值80美元左右的商品,這些商品是由Fancy蒐集全站最受歡迎的商品並根據用戶喜好而挑選搭配。眾多明星和社區達人被Fancy獨特的商業模式所吸引,國際超模Coco Rocha、美國搖滾歌手Pink、好萊塢演員Jennifer Love Hewitt等紛紛變身為其歡喜盒的快遞員,從中得到50%的銷售分成。明星效應使得Fancy在提高自身影響力的同時吸引了更多的用戶。

 

  以用戶為導向

 

  在Fancy的創始人兼CEO艾因霍恩(Joseph Einhorn)看來,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的電商平台都在圍繞著用戶的價格需求提供服務,用戶知道他們想要什麼,並以搜索的模式尋找出性價比最出色的產品,但這種以產品及價格為導向的電商模式已經過時。在下一輪社會化電商革新中,以用戶為導向將成為趨勢,主動權和選擇權必須交給用戶,因此,所展示的產品應該是用戶所關注的和想購買的。

 

 

  基於對用戶基本信息、搜索內容和喜好產品的數據分析,Fancy擁有一個完善的個性化推薦系統—類似於亞馬遜利用大數據分析的個性化圖書推薦系統。最受用戶喜歡的產品圖片會在首頁被自動置頂,讓用戶可以通過非刻意的瀏覽產生購物慾望。而這只是它吸引眾多商家和品牌入駐的原因之一。利用圖片分享的社交圈子,Fancy建立了活躍度極高的用戶群,用戶頻繁地分享和發現圖片,可以讓產品在短時間內得到關注,因而吸引了大量想瞭解用戶喜好及流行趨勢的商家入駐。

 

  商家在Fancy上出售產品的先決條件是認領圖片,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則,無論是商家或者用戶發佈到Fancy上的圖片,只有第一個認領圖片的商家經過Fancy審核認證後,才有權利出售該產品。根據Fancy用戶對產品圖片的關注度及喜好傾向,商家和品牌可以進一步細化用戶的需求,進而制定更為精準的銷售策略。隨著越來越多的商家爭先認領圖片,未來Fancy可能會採用類似谷歌的競價系統作為新的認領機制。

 

  Fancy吸引商家入駐的另一個法寶,是為它們提供安全可靠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商家可以在Fancy上進行免費註冊,開通品牌頁面後發布品牌信息、產品圖片和折扣優惠等信息,並更新庫存和進行配送跟蹤。當收到產品訂單後,Fancy會立刻根據用戶要求進行配送,還會持續地跟蹤產品的支付、配送及到達情況,收到的貨款會在1個工作日之內轉入商家的銀行賬戶,連稅收款項及月度報告,Fancy都會協助商家完成。

 

  社交媒體的未來?

 

  雖然社交媒體不斷興衰起伏,後起之秀Fancy卻一直得到資本的寵愛,自2009年的第一輪天使投資開始,Fancy總共得到了1.12億美元的注資,其背後雄厚的投資者團隊,包括有美國運通總裁吉利根(Edward P. Gilligan)、Twitter和Square的創始人多爾西(Jack Dorsey)、Facebook的聯合創始人之一休斯(Chris Hughes)、法國奢侈品集團開云(Kering,原PPR)主席皮諾特(Francois-Henri Pinault)等。

 

 

  在近日完成了新一輪5300萬美元的融資後,Fancy將大力拓展全球業務。根據Alexa的數據,Fancy現有近800萬註冊用戶中,只有28.7%來自美國本土,分別有16%和6.1%來自印度和中國,其餘則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相較之下,競爭者Pinterest的美國本土用戶佔到了近五成—顯然,Fancy在國際市場更具優勢。目前,Fancy已經實現了全球發貨,網站的官方語言多達30種。當用戶在中國境內登錄Fancy主頁時,系統會根據IP地址將頁面自動顯示成中文,並且支持中國用戶使用微博和人人網賬號直接登錄。

 

  獨特的商業模式不僅使Fancy備受各路資本的寵愛,也曾讓蘋果心動不已。有報導稱,蘋果曾試圖在2012年對其進行收購,完善自己的電子商務業務,但迄今為止此事並無下文。而至2013年,雅虎、谷歌紛紛與Fancy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不久前被雅虎用11億美元收購的輕博客平台Tumblr與Fancy的商品推薦服務「Fancy Anywhere」建立了合作,試圖增強社交搜索功能—Tumblr用戶將帶有Fancy鏈接的圖片發佈到網站上,一旦其他用戶點擊商品並完成交易,該用戶可獲得交易金額10%的佣金。谷歌則在2月推出新的Google+Sign-In功能,鼓勵第三方網站以及移動應用通過谷歌旗下的社交網站Google+的賬號登錄,Fancy出現在了其第一批的合作夥伴名單中。

 

  不僅如此,Fancy還在最新發佈的應用中,首次將移動圖片搜索及購物體驗運用到了谷歌眼鏡上。無論用戶在何處看到喜歡的商品,只需用谷歌眼鏡拍照並分享到Fancy應用中,Fancy就會找出相似商品,用手指在谷歌眼鏡邊緣滑動即可查看商品信息,而輕輕敲打便可直接購買商品。谷歌眼鏡將於2014年發售,Fancy的應用屆時將接受消費者的檢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21

自貿區樣板上海造

2013-10-14  NCW
 
 

 

其經驗能否複制和推廣,決定著上海自貿區的成敗,外界期待它可以促成中國與世界其他經濟體進一步「兼容」◎ 本刊記者 王曉慶 周群 文wangxiaoqing.blog.caixin.com|zhouqun.blog.caixin.com 10月8日,國慶長假後的第一個工作日,颱風「菲特」肆掠上海,位於市東北郊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 區綜合服務大廳仍熱鬧非凡。這一天是自貿區掛牌後首日對外接受企業登記,這裡的工作人員全天接待2000多人次,其中辦理企業註冊申請的有577人次。

此時,外界對上海自貿區的關切熱度已入高潮,股票市場相關板塊經歷幾番炒作,從8月末到9月下旬,外高橋(600648.SH)股價從13.50元直躥至64 元多;自貿區周邊房價飆升;代理註冊和區內辦公場所租賃生意火爆;青島、廈門等地更是意欲再造自貿區。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被中央政府賦予了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金融國際化以及行政精簡化的改革使命,其實質是以開放促改革,以制度創新的試驗成果實現國家戰略,或成或敗均關乎全局。

自貿區總體方案及管理辦法等一一亮相後,稱方案高於預期者有之,而聯想到揭牌儀式國務院部級以上官員僅商務部部長到場,對於自貿區曲折進程的猜想也不在少數。

備受期待的金融改革政策在方案中並沒有明晰,也鮮見直接的政策型優惠,更多的是軟性的政府職能轉變。巴克萊資本分析師顏湄之等人對此表示,自貿區金融領域缺乏關鍵的實施細節,其中也未提及在與中國其他地區互動時,上海自貿區是否有突破性的政策,「如果沒有,上海自貿區有淪為第二個深圳前海的風險。前海試驗區成立雖已三年,卻未取得明顯進展」 。

澳新銀行等較樂觀的國際機構則提出, 「重要的是,上海自貿區將傳達自由市場的精神」 。這些機構期待著上海自貿區可以促成中國與世界其它經濟體的進一步「兼容」 。

試驗什麼

和外界對上海自貿區開放程度的高期許和高熱情相比,自貿區內部的工作人員反顯謹慎。自貿區管委會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我們內部人很不喜歡稱呼為自貿區,其實和國際上的自貿區有本質的區別,我們更願意稱它為 『社會改革試驗區』或『試驗區』 」 。 「試驗區」這個稱呼也在上海市官方口徑中被強調。

國務院公佈的總體方案與上海市最初申報稿相比,稅收優惠政策被抹去,金融開放政策更顯謹慎,對外資的負面清單列了長長一串,部分工商及學界人士為此表示方案的開放度低於預期。

「我們不是想用一般的優惠政策來吸引企業入駐,而是建立國家進一步對外開放和與國際規則接軌的試驗田。 」上海自貿區副主任簡大年對財新記者說。

中央要求上海市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將自貿區建設成「可複制、可推廣」的樣本。上海財經大學世界經濟與貿易系副主任、上海自貿區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波說, 「上海市這28平方公里的自貿區 不會失敗,因為如此多的資源和決心要打造一個區域經濟很容易。但是衡量上海自貿區成功的標準,不是看這個區域內的經濟體量和外企數量,而是能不能複制和推廣。 」上海自貿區樣本承載的複制推廣標準是什麼?簡大年告訴財新記者,目前沒有量化的指標,自貿區內的制度創新、進一步擴大服務業開放、功能拓展、法制保障等都將是未來複制推廣的內容,在自貿區試行一段時間後,會不斷總結調整。

從已經實施的措施來看,政府職能轉變最為顯見。自貿區的政府管理行為邏輯從注重事先審批轉為注重事中、事後監管。

在投資管理制度創新方面,上海自貿區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即非禁即可入,對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將外商投資項目核准改為備案制,將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章程改為備案管理。

同時,在上海自貿區內試行註冊資 本認繳制、 「先照後證」登記制、年度報告公示制等登記制度。對境外投資開 辦企業實行以備案製為主的管理方式,對境外投資一般項目實行備案制。

企業登記實行「寬進嚴管」 ,放寬註冊資本登記條件,取消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提高行政審批效率,自貿區有「一站式」受理中心,工商、公安、稅務等部門一處辦公,對於未列入負面清單的外商投資一般項目,自貿區內企業將由原來29天縮減至承諾最快4天可以拿到營業執照、機構代碼和稅務登記。

企業年檢制度被取消,自貿區內企業採用年報公示備案。

在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方面,上海自貿區選擇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以及社會服務等六大領域,實施23條開放措施,暫停或取消投資者資質要求、股比限制、經營範圍等准入限制措施。

「制度創新是核心領域,包括投資管理體制、金融制度、事中事後過程管理以及貿易監管方面的創新。 」簡大年告訴財新記者,目前自貿區管委會正在進行考核評估機制的框架設計,預計年內搭建完成, 「這是一個逐步探索實踐的過程,其中既包括對企業的跟蹤評估,又包括對政府工作的跟蹤評估,可能會有第三方、企業和政府部門共同參與」 。

即便沒有預期的政策優惠,自貿區 還是吸引了很多企業的入駐意願,百事通、泰國正大、上海聯交所等25家企業在9月29日掛牌當日宣佈入駐自貿區。

從已經公佈的自貿區總體方案來看,自貿區的開放政策更多是針對外資企業,放開此前管制的投資領域和股比限制等,但是在辦理申請註冊的現場,財新記者瞭解到,首日577家現場 登記的企業均為內資企業,貿易型公司居多。外資企業採用網上預先登記的制度,尚未有具體統計數據。一位從事服裝貿易的企業負責人說, 「現在感覺區 內區外也沒有太大差別,但不管怎樣,要先進來再說。希望將來這裡可以有很好的貿易氛圍,尤其是在融資便利和低成本上有傾斜,方便我們開展業務」 。

抱著同樣想法來搶注的企業主不在少數,包括先知先覺的溫州商人。

「我們不反對任何企業來,但是我們有想要的企業,我們希望自貿區行業指導目錄上的優質企業入駐。 」自貿區 管委會的一位負責人說,在上海自貿區 範圍內,通過貿易經濟和金融開放的雙向帶動研究改革試驗是使命, 「因此對入駐企業我們也不能挑選,必須是一個環境樣本,經濟成分要多元化,經濟結構要複雜化,要模擬出中國的經濟大環境,才具有政策參考意義」 。

金改等待號令

金融開放被外界視為上海自貿區的亮點、重點,也為難點。在國務院公佈的總體方案裡,涉及到金融改革創新的內容,包括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人民幣的跨境使用、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四個方面,將從業務開放和准入兩個方面切入金融領域改革。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張新認為,這幾項改革都反映了金融為實體經濟提供綜合服務的總體需求。其中,人民幣跨境使用和資本項目可兌換著力解決資金的合理流動問題,利率市場化解決的是企業使用資金的合理定價,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反映了金融管理新的管理模式。

面對市場的高預期,張新表示, 「關於金融的推出順序,有兩點可以明確,一是金融改革近期會推出新的、實質性的舉措;二是這四方面的內容,都會在近期公佈和推出」 。

張新強調,上述金融改革都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予以推進。人民銀行從金融宏觀審慎管理的角度,堅持風險可控、穩步推進的原則,對改革內容「成熟一項,推動一項」 ,適時有序組織試點。

總體方案提到資本項目可兌換,將通過分賬核算,創新業務和管理模式。

據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工作人員透露,央行的細則將會在近期公佈,在跨境人民幣使用、利率市場化以及資本項下可兌換、外匯管理體制等四方面內容會有所突破,例如外匯管制會採用特殊賬戶等形式開放和監管。

資本流動形成政策窪地,便會產生套利機會及對境內的衝擊,這正是風險所在。

接近央行的人士向財新記者解釋,分賬核算類似一些試點政策,給一些特殊的支持,使其與境內的其他常規業務分離管理。

上述自貿區管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財 新記者,人民幣跨境使用、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政策面向企業等措施,在初期都只針對自貿區內企業之間。

顏湄之卻認為,上海自貿區內的金融自由化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區內幾乎沒有什麼經濟活動。關鍵的改革,在於上海自貿區與中國其他地區之間的資本流動是否有政策鬆綁,而不在於自貿區內部發生了什麼。

上海市副市長、自貿區管委會主任艾寶俊認為,讓金融改革試驗在區內進 行是可行的,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進 行 「壓力測試」要好過額度管理, 「美元基金、歐元基金、日元基金都可以在區內自由兌換,區內的貿易和資金可以做壓力測試」 。

艾寶俊也透露,各方會鼓勵各類的金融機構入駐,從事的業務在現有業務基礎上,以新產品的形式開展離岸業務、資本可兌換業務、人民幣國際化的業務等。

張新說,央行將會同上海市政府,制定一系列風險防範措施,加強監測分析和評估,實施全過程風險管理,防止熱錢通過自貿試驗區衝擊國內實體經濟。

上述四項政策性金融開放仍在等待號令,小範圍的金融業准入先行推進。

在總體方案否決 「允許境外期貨交易所在上海自貿區內設立商品期貨交割倉庫」的提議後,證監會釋放了在區內 籌建國際原油期貨平台等五項證券期貨領域開放措施。

銀監會也出台銀行業監管配套措施:支持中資銀行入區發展、區內設立非銀行金融公司、外資銀行入區經營、民間資本進入區內銀行業,鼓勵開展跨境投融資服務,支持區內開展離岸業務,簡化准入方式,完善監管服務體系。

銀監會將研究推進適當縮短區內外資銀行代表處升格為分行、以及外資銀行分行從事人民幣業務的年限要求。此前, 《外資銀行管理條例》規定,外資銀行須在中國境內開業3年以上,並在申請前兩年連續盈利,方可申請經營人民幣業務。

保監會也給出了相應的措施:支持在自貿區內試點設立外資專業健康保險機構;支持保險公司在自貿區內設立分支機構,開展人民幣跨境再保險業務;支持上海研究探索巨災保險機制等。

在上海從事金融風控業務的溫州人劉先生仔細研讀完自貿區方案中的金融部分,失望地告訴財新記者,本來以為金融機構的准入門檻會放寬,能夠讓資 金更多地進入金融機構主體, 「該要審核的還是審核,要牌照的還要牌照,還是沒有實質性地放開」 。

二線如何管住

如何將區內和區外的金融交易有效監管,防範擴大的金融風險,正是自貿區 政策在制訂時的任務和難題:二線如何高效管住。

陳波告訴財新記者,這也正是證監 會、銀監會等部委在自貿區細則上反複踟躕的理由, 「他們異口同聲地抱怨監管難,一邊是利益難捨,一邊是開放的必然要求,就拖累了金融改革的步伐」 。

張新也坦言在防止短期資金、短期資本的大進大出,維護宏觀金融穩定的同時,也應該充分認識到正常的資金流動,尤其是中長期資本合理的流動,給予便利。

中國銀行公司金融總部(國際結算)總經理程軍表示,上海自貿區通過銀行分賬經營、獨立核算,實質上在區內構建了一個涵蓋離岸和在岸業務、本外幣一體化、與國際金融市場高度接軌的完全金融環境。

在掛牌首日,有11家金融機構獲批入駐上海自貿區。其中,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上海銀行獲准在自貿試驗區設立分行;招行、浦發行獲准籌建自貿區分行;交銀金融租賃公司獲准籌建專業子公司;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獲准籌建自貿區支行。

對於未來外資金融機構進入試驗區 的進度,上海銀監局局長廖岷表示,目前多家外資金融機構與試驗區方面保持著密切聯繫,正根據自身發展戰略和業務結構,研究在試驗區內的定位以及未來以何種形式進入試驗區。

這些外資金融機構中,也包括香港的多家銀行。而一旦試驗區方面接到這些機構的申請,將按照統一的標準和流程進行處理。

廖岷透露,銀監會正在研究對監管制度進行創新,前瞻性地建立一些符合銀行業和實體經濟需要的相對獨立的銀行業監管架構。比如說關於存貸比、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都會根據區內機構展業的實際情況做調整。另外還會建立與自貿區內銀行業金融活動相適應的特色監測報表體系,同時對於這些報表的內容、報送的頻率和監測的頻度都會做適當的安排和調整。

面對流動性、國別、市場、交易對手等風險,銀監會已備有審慎監管指標或要求。廖岷稱,需要建立有效的跨境風險防範機制,防止境外的風險傳染和跨境業務風險的傳遞。

「這需要監管部門和銀行緊密合作,這實際上也是宏觀審慎監管和微觀審慎監管、機構監管和功能監管、審慎監管和行為監管的一些原則和要求。 」廖岷舉例稱,離岸業務對非居民的徵信調查以及貸後管理對各商業銀行都是全新的領域,這需要金融機構的微觀基礎做得非常紮實。

針對上述風險如何監管,一些相關的制度或者要求即將出台。廖岷介紹,銀監部門從注重事前審批轉為事中事後監管,綜合監管最重要的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企業在區內運作,與之相關的信息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上彙集、共享。

此外要重視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要更多的社會組織參與市場監管,並建立綜合評估機制,在風險防範上還要建立反壟斷和安全審查機制。在執法層面,上海市銀監局將把原來部門相對分割的執法格局,形成一個綜合執法的格局。

首列負面清單

「中國和美國之前談貿易自由化,中國拿出的負面清單,有上萬條。 」研究國際經貿多年的陳波說,美國在進行多邊談判的時候所列出的負面清單只有一頁A4紙,日本有兩頁紙,上海自貿區在制訂負面清單時經歷艱難的博弈,最終由200多條降到190條。

根據總體方案,自貿區內實施 「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試點。

其中,負面清單的內容被認為是此次自貿區管理體制改革的關鍵點,負面清單的內容包括中國在自貿區內暫時無法開放的領域。負面清單內投資按原有辦法管理,清單外按內外資一致的原則。

這份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 (2013年) 》由上海市完成,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戴海波透露,其主要依據的是國際法律法規和《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 。

對於負面清單內的行業分類則是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

中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除了社會組織和國際組織,共18個門類,89個大類,419個種類,1069個小類。上海稱,按照比例計算,大概有17.8% 的小類有特別的管理措施。

在2013版負面清單190條條款中,使用禁止字樣的有38條、限制字樣的74條。

即便是在自貿區內擴大開放的服務業,仍有多條被禁止。其中包括禁止投資文物拍賣、禁止投資文物商店、禁止投資新聞機構、禁止投資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禁止投資博彩業等。製造業中,能源、汽車等領域也有不同小類被列入負面清單,繼續延續此前在該領 域對外資的管理。

艾寶俊曾介紹,自貿區內主要是經濟領域開放,不涉及意識形態,同時會堅決打擊 「黃賭毒」 。而文物拍賣開放政策,則因全國人大常委會未通過在自貿區內《文物保護法》 暫停實施的審議。

據商務部人士介紹,目前國際上對70多個國家採用「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各國關於負面清單的具體內容、數量並不相同。由於各個自貿區所關注的貿易業態不盡相同,有的關注貨物貿易,有的關注服務業和投資開放,負面清單數量不能做簡單對比。

陳波指出,這份負面清單與國際上其他經濟體的負面清單相比,使用的「限制」字眼較多,而「禁止」較少。

負面清單是在禁止範圍以外的部分都予以開放,而使用「限制」一詞的管理措施,就存在許多解釋的空間,並沒有達到完全的負面清單的方式, 「部分條款管理和解釋的空間比較大」 。

「未來負面清單的調整方向將是,縮小負面清單的負面範圍,減少其中的負麵條款,限制性的條款應該有所減少。 」陳波說, 「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負面清單一定是減法為主、加法為輔。 」戴海波坦言,這是中國第一次制定負面清單, 「經驗不足,還是個小學生」 。這次發佈的是2013版負面清單,今後可能根據實際運行情況,發佈2014版、2015版負面清單,不斷地進行完善。

本刊記者霍侃、林金冰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101

「零擇校」 樣板的尷尬

2014-03-24  NCW  
 

 

應試教育的幽靈湧向民辦校◎ 財新記者 藍方 實習記者 盛夢露 文3月的第一個週末,距杭州「小升初」正式報名還有兩個月,當地八所民辦名校之一的杭州市拱墅區的育才中學就險些被家長們擠破了門。

這個備受各類奧數網站推崇的中學接待室裡擠滿家長。他們大都拎著裝滿證書的大口袋。一位家長將孩子30多份證書一一展開交給老師,自豪地介紹著孩子過去六年間在體育、奧數、書法方面的優異成績。老師手邊,則已堆上厚厚一遝簡歷,每份都製作精良。一旁等待的家長隨手翻看,一面和自己的孩子做著對比,不時嘖嘖驚嘆。

正當「小升初」擇校難題成為中國大城市學生和家長普遍的焦慮源頭,杭州卻在2012年就實現100%「零擇校」 。

通過多年來「教育集團化」的策略均衡教育資源,杭州「小升初」一律就近免試入學,學校不得設重點班、不得補課,鼓勵推進課堂教育改革,以期回歸教育本意,為不同資質的孩子提供多元但平等的教育發展空間。而這一點,恰是2014年春節前後,教育部連發兩份實施「小升初」新政的文件所鼓勵的。該文件重申 「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要求各地在推進教育資源均衡化的同時,進一步縮小擇校的空間。

然而,即便杭州這座「零擇校」之城,卻並非沒有擇校之憂。均衡、免費的義務教育之外,杭州初中階段的民辦教育比重佔到了20%。其中有多所初中,從重點高中的初中部轉制而來,成立之初就頗受追捧。

它們在全市乃至全省範圍內選拔最優秀的學生,以期借優生的聚集推高其重點高中的升學率。

對於民辦校熱火朝天的「擇校」競爭,杭州出手治理。從2006年開始,杭州市教育部門即要求民辦學校以搖號的方式招錄絕大部分學生;對搖號外的「自主招生」 ,杭州在2013年提出只許「面談」不得「面試」 。

2014年,為了避免學校在搖號報名環節以學科成績、競賽證書暗設「門檻」 ,教育部門進一步要求民辦學校的招生報名在網上統一進行。

但家長們的擇校熱情並未消退。

各個學校的「面談」方案尚未出台,杭州教育培訓市場已經推出了備戰「小升初」面談的大量培訓班。奧數、藝體類的培訓火爆不減。家長們都相信,各種奧數盃賽的證書與藝體考級證書,可助孩子的簡歷脫穎而出。

「零擇校」 如何實現

杭州實現「零擇校」的目標,是2012年提出的。其底氣,來自於當地多年在公辦學校均衡教育資源的努力。

杭州市教育局初中初等教育處處長蔣鋒對財新記者介紹,杭州從上世紀80 年代末開始實行學區劃片招生。不過,和大多數城市一樣,杭州的公辦學校依然留有一定比例的擇校口子。

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展畫分析,最初允許擇校,動力之一在於教育投資不足。擇校費不僅可以改善辦學條件、補充教師待遇,校長的管理也有了激勵手段。

「既然有了擇校空間,學校也是能挑則挑。 」蔣鋒介紹,過去常見的情景是,小學還沒畢業,家長帶著孩子四處考試,考完民辦考重點公辦。

隨著近年來政府投入的不斷增加以及教師績效工資的落地,學校「創收」動力銳減,各區縣也從自身財力負擔出發,要求減少跨區擇校的學生人數。至2011年底,浙江省出台治理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擇校亂收費的文件,嚴厲杜絕擇校費,但對於學校的多餘學位,仍提出可以「搖號擇校」 。

據蔣鋒介紹,多年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化,此時已令杭州具備「零擇校」的基礎。此前,杭州實行了標準化的城鄉校園建設,而最重要的舉措,是「名校集團化」 。從1999年求是小學試水、2006年全市推廣,到現在杭州已有超七成名校都不同程度地參與「集團化」 。

杭州師範大學學者孫德芳對杭州的「名校集團化」頗有研究。他介紹,效果最明顯的,是「名校 + 新校」策略,凡新建樓盤,必須配套相應的學校。新校則直接作為老牌名校的分校,由同一個校長進行管理,在集團內調配師資。

此外,還有「名校 + 弱校」 「城校+ 農校」等組合。教育局通過對這些學校的「綑綁式」評價,促進集團內的資源均衡。與此同時,杭州還引進高校、研究機構等資源,與中小學合作辦學,為一些傳統的薄弱校引入新的教學管理理念和資源。

從市場反應來看, 「名校集團化」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家長們對優質資源的需求。

杭州我愛我家營銷企劃中心總監周包軍介紹,在新房市場上,如果一個樓盤裡有名校的分校,絕對是一大賣點。

「很多新樓盤所在處,原本只有鎮中心小學等農村學校,但現在卻配置了名校的管理、師資資源,分流了相當的學區房需求。 」有了教育均衡的基礎,杭州從2012 年開始嚴格推進「零擇校」 ,規範招生程序,並要求各個學校建立網站,公示全部招生信息,接受公眾監督。 「像我過去都要打招呼幫一些關係擇校,現在打招呼徹底是沒用了。 」方展畫說。

素質教育萌芽

「零擇校」帶來的好處首先是生源的均衡。蔣鋒認為,這更有助於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同時整個教育行業的行風大為改善,校長、老師都告別過去「托關係」的各種煩惱,把精力放到教學上。

但公辦學校不甘心失去最後的「掐尖」機會。杭州下城區一「重點」小學的老師介紹, 「零擇校」之初,不少公辦在六年級上半學期期末考試後,和成績優異的學生簽協議,承諾讓他們進實驗班,配備最好的老師。這種做法很快也遭到了教育局「打壓」 。 「現在即便有實驗班,也只能偷偷搞。 」上述老師說。

不許擇校「掐尖」 、不許辦重點班、不許補課,但同時又要公辦學校拿出成績。方展畫認為,正是這樣的外部壓力,讓公辦學校不得不另闢蹊徑,開始了課堂改革。

他舉例,省教科院與教育局合辦的省教科院附屬學校,便是在合併兩所薄弱校的基礎上建立。引入教科院的資源後,學校從2010年進行全面課改,課堂教學採取「先學後教」的方式,改變老師主導的教學理念。2011年,學校優質高中入學率是21%,2012年達到40%,到2013年,就提高到51% 了。方展畫認為,課堂改革才是教育改革真正的深水區。改變教育方式,提高教學效率,才能將孩子們從應試的壓力中解放出來,也能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杭州市教育局也在調整對校長老師的考核指標。蔣鋒介紹,不斷強化的有體育和藝術素養兩個指標。尤其是對學生的體質測試,結果一律進行排名公示。

中考成績仍是重要的指標之一,但教育局更加看重「後三分之一」抽測結果。

每年教育局會抽一半的學校,抽查成績排名後三分之一的學生的兩門課業成績,以督促學校關注所謂的「後進生」 ,促進教育過程的公平。

擇校到民辦

公立學校一系列的改革,為杭州贏得了來自學界、業界的喝彩聲。

在《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2年對中國主要城市公眾教育公平感的調查中,杭州市民對教育部門治理「小升初」過程中公辦學校的擇校現象的滿意度,位於30個城市之首 ;對教育入學機會的平等性、教育過程的公平性的評價,杭州亦排在第一位。

並不是所有家長對這樣的改革都買單——尤其是「優生」的家長。在杭州「小升初」的網絡論壇上,一些家長對學校裡的「課堂改革」表示擔憂。孩子看起來「越來越輕鬆」 ,讓家長擔心他們無法應對未來的應試競爭。

杭州家長陳先生則根本反對所謂的「均衡」理念。 「孩子的水平是不同的,就應該分層教育、有實驗班。不允許學習優異的孩子學得更快,本身就不科學。 」他的兒子已經學了近一年的奧數,成績優異。在他眼中,優秀的孩子,就應配置最好的學校和師資,優質資源就是要集中才能凸顯優勢。

一批頗有口碑的民辦學校則為學生和家長們提供了選擇機會。這些民辦學校,大多有著「國有民辦」的背景。所謂國有民辦,首先是指學校的資產仍是國家所有,教師也是公辦教師編制;但學校同時擁有民辦學校的自主辦學權,運營經費由學校自行籌集。

方展畫介紹,在2000年前後,杭州的初中曾是「教育窪地」 ,由於重點高中挖走了太多優秀的初中教師,初中教育相對薄弱。於是,教育局要求各重點高中各自成立初中部,以提升初中階段的教學質量。最早在1995年,杭二中、杭州高級中學、杭四中先後成立了「國有民辦」的附屬初中。2001年,杭州市政府發文將此種做法推廣。

杭州一所民辦名校的負責人認為,自主辦學最大的兩個優勢,其一是在師資上,嚴格的優勝劣汰機制,學校有著相對自主的用人權,而不至於只能按教育局的分配來用人;其二是日常教學的靈活性,可以選擇自己的校本教材,也可以較為靈活地加課、調整課時。

國有民辦學校既佔有政府的充分投入,又享有自主辦學的優勢,一時間集聚了杭州市乃至全省最優秀的老師和學生。但鑑於其亦公亦私的複雜身份,杭州在2009年啟動了對國有民辦的改製工作,學校要麼姓公,要麼姓私。29所國有民辦學校有11所徹底轉成了民辦學校。全杭州升學率排名前八的民辦學校中,有七所便是由國有民辦轉制而來。

轉制並非一帆風順,教師編制的去留成為最大的問題。政府最終的改革方案做出妥協,承認轉為民辦校後「原有教師身份不變」 , 「今後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逐步進行調整」 。

轉制後依然享有部分公辦資源的民辦名校,教學成績令人驚嘆。一所民辦名校的任課教師介紹,在高考的大指揮棒下,相較公辦學校,民辦校有著更強的應試取向。例如她所在的學校,實驗班的學生每學期都面臨著5% 的淘汰率,對老師的考核也以分數為重中之重。

在杭州的家長群中廣泛流傳著一份數據,是2012年杭州排名前八的民辦初中,考入排名前三名及前八名重點高中的學生比例。排名第一的杭州文瀾中學,77.31% 的學生考入「前八」;杭州建蘭中學有68% 的學生進「前八」;杭州育才中學的比例則是69.47%。 另一份數據,是杭州赫赫有名的重點高中杭二中,在2011年考試錄取了353名學生,考入人數最多的前三所學校全是民辦學校,人數佔三分之一。

「基本上一多半家長都是想讓孩子上民辦學校的。 」回憶起兩年前女兒「小升初」時的種種糾結,杭州家長陳先生很能理解家長們的心態。 「畢竟民辦的學習氛圍好,就算自己的孩子成績較差,也想通過好的學習氛圍來提高成績。 」學習環境的優劣,事實上也是家長們最重要的考慮。 「光有好老師沒用。 」西湖區的一名家長十分堅定地為孩子報考民辦校。 「一半以上成績好的孩子都去了民辦校,公辦學校都是挑剩下的學生。那種好學生之間你爭我趕的氛圍,公辦校看不到。 」在公辦校徹底實行「零擇校」後,本來就受到追捧的民辦校,集中了原公辦體系內所有的擇校需求。

蔣鋒坦言,儘管杭州在「名校集團化」方面頗有作為,老牌名校和薄弱校之間不可能做到完全均衡。 2012年之後,民辦學校的報名非常火爆。 「用當時媒體的說法,叫做『井噴』 。 」

應試幽靈難滅

面對遠遠大於供給的市場需求,民辦學校的招生選拔方式變得至關重要。

辦學之初,民辦校便以自主考試的方式選拔最優秀的學生。不過,在2006 年《義務教育法》提出「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後,這些民辦學校的招生自主權限開始受到限制。蔣鋒介紹,杭州從那時開始要求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的民辦學校,要通過搖號派位的方式錄取大部分學生。

按照規定,學生報名搖號通過學校進行。蔣鋒表示,此舉是為了讓家長和學校、學生有面對面溝通,避免盲目報名。但在現實中,學校在收搖號登記表時,就會要求家長們提供相應的成績證 明、盃賽證書等。 「五六年級成績不是全優的孩子,搖號報名就報不進去,直接就被勸退了。 」上述民辦名校的任課老師說。

搖號之外,學校還留有一定比例的「自主招生」名額。一些學校會在搖號之前就組織小規模的筆試或面試,與成績優異的學生「簽約」;如果「簽約」的學生在搖號環節被搖中,多出來的名額又可再次通過考試篩選。

另一些學校,則是在搖號當晚組織落選的學生考試,從中擇優錄取。上述民辦名校的任課老師介紹,這些考試的選拔性非常強,試題難度也較大,會做奧數題目是基本要求。

「考什麼,就教什麼。 」方展畫指出,應試選拔給小學階段的正常教學帶來衝擊。即便學校不允許組織奧數培訓,課外的輔導班依然會提供相應的課程。而且各個社會培訓機構都會把學生考入民辦名校的數量作為宣傳賣點,以標榜其教學質量。

「家長肯定都很糾結。 」前述家長陳先生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畫畫、書法、樂器、英語、閱讀、奧數通通都學過。

「雙休日都在外面上課。否則進民辦可能報名表都不收你的。 」2013年,為削弱民辦學校招生的應試性,杭州市教育局將各區各校自主招生的比例統一在30%,並明確「禁考」: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考試,只能進行「面談」 。

2014年,政策進一步升級。為了避免學校在接收報名環節對學生「面試」 ,今年的搖號報名將在網上統一進行;與此同時,作為對學校「自主權」的補償,自主招生名額上升至40%,但同樣要求只許「面談」 ,不得考試。

這樣的要求,一些民辦學校的老師其實是歡迎的。 「考試不符合教學規律。 」一所民辦名校的辦公室負責人說, 「不管是民辦、公辦,還是不能脫離基礎教育的主線。 」從她個人的角度來說, 「教育是不能挑學生的。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的學生,用合適的教育方式,把他們送進最合適的高中。 」但從學校的角度來說, 「肯定希望生源越優秀越好」 。

這位負責人介紹,學校不能組織考試,社會的考試成績就很重要。 「有各種盃賽的證書,才有面談的機會。 」為了提高面談的甄別度,這所學校的招生老師還要研究知名外企、公務員的面試題目, 「非常花心思」 。

不過,杭州一家「一對一」的培訓機構對名校的面談題目進行梳理、分析後,認為所謂「面談」只是形式變化:數學方面老師可能直接考問學生奧數方面的題目,語文方面則會要求學生對答古文、考測閱讀能力。

另有一些學校,則選擇與市場上的培訓機構合作。 「全靠面談甄別學生不太現實。 」杭州市一知名課外輔導機構在今年年初推出了「小升初」全科培訓課程。10次課程1980元, 目前已經爆滿。

課程的負責老師介紹,機構與民辦學校建立起合作關係後,機構會組織培訓班上的孩子參觀校園,與校方見面,並投遞簡歷資料;而後在4月上旬,學校會給機構送來考試試卷,由機構組織考試。成績優異者儘管不能保證錄取,但在面談中會多了一份籌碼。培訓班上,會組織孩子們練習目標名校過去多年的筆試真題,還會給孩子們培訓面談技巧。

教育局方面對這些情況並非不知情。 「這麼多人報名,總要有個選拔的辦法。 」蔣鋒說,很多家長反映,還不如放開考試。 「如果不考試,怎麼保證錄取的公正公平?」蔣鋒坦言,教育部門確實很為難。教育局目前採取的方案,是要求學校公示自己的自主招生方案,教育局監督學校究竟有沒有按公示的方案執行。

對具體的招生標準,教育局也提出了「底線」要求:不得以學業成績為單 一指標評價學生 ;學生的學習、競賽成績以及獲得各類獎勵、證書等情況不得設置為否決性指標 ;不得將奧數競賽情況列入評價指標。對於變相考試、提前「簽約」招生等行為,也提出將對學校進行包括核減自主招生名額、核減政府資助等方式的處罰。

不過,一些家長對這些懲戒並不看好。 「每年民辦也會積極創新,想出各種辦法。 」一位家長在「小升初」的論壇上分析。

「說到底,還是要看中考改革怎麼走,高考的指揮棒怎麼揮。 」蔣鋒坦言,面對家長的需求、民辦學校擇優的衝動,「打壓」民辦校起不到根本作用。他介紹,在中考環節,杭州已經在儘可能地降低考試難度,增加保送生名額,削弱升學的應試性。但只有高考真正能夠實現多元化錄取,才能最終引導基本教育走向多元化。

「小升初」擇校難題成

為中國大城市學生和

家長的焦慮源頭,杭州

卻在2012年就實現了

100%「零擇校」

2014年1月20日,杭州,一批六年級的小學生來到杭州建蘭中學參觀,他們將於今年9月升入建蘭就讀初中。

蔣鋒坦言,

面對家長的需求、

民辦學校擇優的衝動,

「打壓」民辦校

起不到根本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41

【新棚改運動】遼寧「棚改樣板」十年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0478

正午時分,78歲的退休礦工郭進喜戴著帽子,一個人坐在廣場曬太陽。在他面前,一排排打著灰色補丁的6層小樓,沿著坡地依次展開。

廣場外,幾個老太太帶著小孩坐喜羊羊玩具車,三三兩兩的老頭圍坐在一起下象棋。

這裡是遼寧省撫順市的莫地社區,和一般北方小區並無不同。只有社區馬路入口的大展架「莫地棚改新區歡迎您」那行大字,以及大門緊閉的撫順棚改紀實展館,才會提醒你,這排舊樓被賦予了非同一般的意義。

「中國棚戶區改造的第一鍬土是在莫地挖的。」莫地社區支部書記王雅君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

很長一段時間,王雅君的主要工作,就是接待各地學習棚改經驗的團體。僅2007年期間,她接待市級以上的團體參觀就達400次,最多一天來過六撥考察團。某種程度上,莫地棚改新區和雷鋒紀念館、撫順戰犯管理所一樣,成為具有撫順特色的旅遊景點。

2004年底,李克強由河南調任遼寧省委書記。他一年內三入莫地棚戶區,並將遼寧棚戶區改造列為遼寧省的一號工程。從2005年4月開始,莫地棚戶區改造拉開了遼寧省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的序幕。

4年後,撫順市幾乎換了一座城市。撫順市房管局數據稱,這4年裡,該市拆遷改造了棚戶區318萬平方米,建設安置房463.5萬平方米,動遷了居民31.8萬人——這意味著佔撫順市城市人口五分之一的棚戶區居民,都搬進了樓房。

在李克強入主國務院後,源自撫順的棚改模式又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抓手,李克強希望棚改不僅能改善民生,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更能承載這個國家經濟轉型期穩增長的重任。遼寧棚改模式正在快速推廣至全中國。

原遼寧省長陳政高近日履新中國住建部黨組書記一職,也被外界視為政府將把從遼寧發軔的棚改經驗向全國推廣的信號,因為陳之前在遼寧一直大力開展棚戶區改造。住建部此前已經計劃在2014年投入1萬億元人民幣用於改造棚戶區,讓475萬戶棚戶區家庭住進樓房。

礦工郭進喜們不知道他們社區的棚改模式已經跨越千山萬水,走向了全國。棚改已經過去八年,當年上樓的喜悅就像天上掉下餡餅一樣,讓人措手不及。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喜悅已經慢慢淡去,儘管生活條件日益改善,他們也有新的問題與訴求。

「一個省委書記能解決什麼?」

2004年年末,到任遼寧省委書記第12天,李克強來到撫順視察幾個工業項目。據撫順市房管局副局長王惠德回憶,李克強視察時主動要求去看看工人的住房,時任市委書記周忠軒引路,去市區最偏遠、最貧困的莫地溝礦區調研。

東連長白山餘脈,西接渾河河谷,與瀋陽毗鄰的撫順,在近當代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這裡是清王朝的發祥地,也是其終結之所,清太祖努爾哈赤在此起兵,末代皇帝溥儀則在此接受社會主義改造;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精神世界的雷鋒,在此成名,也在此犧牲。

這座城市對中國更大的貢獻在於地下——第三紀煤田在這裡有著最慷慨的贈予。從清末開始,這座城市因煤而生,逐步成為亞洲最大的煤炭開採城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其煤炭產量幾乎佔到中國的十分之一,並一度被設為中央直轄市。

莫地溝位於撫順市東南部,滿語意為「野大麥」。這片棚戶區既有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偽時期建造的勞工房,又有新中國成立初期建造的簡易房,經過六七十年的演變,逐漸形成東三省地區最龐大的棚戶區之一。

1990年代,東北大批國有企業處於停產、半停產,甚至破產狀態,已經位列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撫順,大批礦工下崗失業,莫地溝自然也破敗了。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垃圾堆成山,髒水遍地流。吃水靠肩挑,燒火做飯愁。姑娘不好嫁,小夥子愁白頭。」莫地溝社區的居民們曾用這樣的打油詩來形容當年的棚戶區狀況。

「的哥」王師傅家也住在莫地社區裡。他說當年的莫地溝沒有出租司機願意進來,整個棚戶區都堆滿了爐灰,老遠看去就像一片沼澤地,稍不留神車輪就有泥足深陷的危險。

郭進喜所在的撫順礦務局機電廠也在那個時候破產了。這家機電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是新中國第一個生產重型機器的機械廠。郭進喜和他的愛人都用了半生的時間服務於此,他的四個兒子也曾是這個機電廠的職工。郭進喜是廠子裡的技術骨幹,「為國家創造了無數財富」。

但機電廠說破產就破產了,七千人失業了,很多人都曾像郭進喜一樣,一家人全在廠子裡上班。但這麼複雜的事情,在那時全被簡單處理了。在挖掘機廠工作了十幾年的四個兒子,每個人獲得三四千元的買斷費後,都開始獨自面對社會。郭進喜和四個兒子擠在莫地溝50平米蘇式老樓裡,沒有公共排水、供熱和供氣設施。

對於莫地居民來說,那是一段艱難歲月。

王雅君稱,當時莫地下崗職工超過了70%,這些人都是在196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生活壓力大導致老弱病殘、兩勞人員、低保戶及精神病人特別多,幾乎是一個赤貧的階層,拆遷改造住房時,幾百塊錢都拿不出來的佔絕大多數。

南方週末記者見到的在東洲區工程隊工作的老劉,1992年就下崗了,有著精神疾病,靠著低保過了好幾年,等到2005年動遷時,連500塊錢的面積補差款都交不齊,最後不得不用銀行貸款墊上。

據當地媒體報導,李克強第一次到莫地時,下著大雪,氣溫在零下29℃。他目睹了近千戶居民共用一個廁所,炕上的老人裹著被子被凍得瑟瑟發抖。市房管局副局長王惠德稱,李克強甚至在棚戶區專門檢查了住戶的垃圾箱,結果發現,裡面幾乎沒有一片菜葉,「居民生活太苦了,連爛菜葉都不捨得扔」。

當時莫地溝的居民並不熟悉這位剛上任的遼寧省委書記,更沒有想到他日後能成為國務院總理。據撫順市房管局副局長王惠德描述,當時一位老太太直接向李克強說:「省長、市長都來過莫地溝,他們都沒解決莫地的住房困難,一個省委書記能解決什麼?」

李克強當時就向他們承諾:「等我下次來,砸鍋賣鐵也要讓你們住上樓房!」

省委書記的「一號工程」

在李克強去莫地之前,撫順市的棚戶區改造已經進行了18年,但由於缺乏資金,舉步維艱。

王惠德稱,由於大部分棚戶區的簡易房只有20年的壽命,到了1980年代棚戶區矛盾已經特別突出。但彼時中國剛剛改革開放,百廢待興,棚戶區矛盾只能解決一些突出的問題。

由於沒有錢自己改造,市政府一度想通過市場化運作改造棚戶區。但因棚戶區多數在偏僻的郊區,基礎設施投資效益低,房價基數也低,儘管政府會給參與棚戶區改造的開發商各種稅費減免,但仍沒有多少人願意參與開發。

從1987年到2004年的18年期間,撫順市只改造了84萬平米的棚戶區,「照這個速度,改造完棚戶區至少得80年」,王惠德向南方週末記者感嘆。

省委書記的介入,讓撫順的棚戶區改造至少加速了70年。

從撫順回來的第四天,在遼寧省委第九屆八次全會上,棚戶區改造即被列為全省的「一號民生工程」。李克強安排省住建廳對全省棚戶區進行全面調查。

2005年2月23日,遼寧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提出,從2005年開始,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完成全省城市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任務,對全省(不含瀋陽、大連、鞍山)11個省轄市的848萬平方米棚戶區進行改造,涉及棚戶區居民27.5萬戶、84.4萬人。

當年3月,遼寧省政府下發16號文——《全省城市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實施方案》,實施嚴格市長負責制。方案要求,改造建設資金以通過市場化運作、市政府兜底方式解決。

當年3月,國開行率先向遼寧棚戶區改造項目發放首筆30億元貸款,為遼寧棚改注入了啟動資金。4月,全省5萬平方米以上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在莫地溝拉開帷幕。

莫地棚戶區的改造,旋即以匪夷所思的速度迅猛推進。王惠德回憶,為了讓第一期13棟在入冬前順利交房,兌現省委書記對棚戶區居民的承諾,整個2005年,撫順市各部門都主動為棚戶區改造開闢「綠色通道」,有些往往需要半年時間才能完成的程序,僅僅在數天之內就得到答覆,「房管局的主要職能就成了撫順市棚戶區改造領導小組辦公室,其他日常工作都是在用業餘時間做」。

為保證一號工程的推進,當時連組織部門都將棚戶區改造狀況作為檢驗官員執政能力的標誌。能不能拆下來、能不能按期建好、能不能按期平穩回遷,作為考核檢驗的標準。

在一切為棚改讓路的情況下,2005年4月5日至10月31日,歷時七個月,莫地小區落成。11月11日,棚戶區居民開始陸續回遷。

撫順的棚改政策是「拆一還一」,對增加的住房面積按建設成本收費。具體來說,就是拆一平方米舊房,還一平方米新房,這一部分不收取差價。在標準內增加的住房面積,每十平方米新房只交600元的建設成本費,產權歸個人所有這意味著大部分人只要花個幾千元,就能擁有一套市值十幾萬的新房。

莫地棚戶新區交房速度之快,被遼寧省政府領導稱為「撫順速度」。從2006年開始,莫地社區開始成為中國棚戶區改造的示範區,撫順市還特別在莫地社區廣場旁興建了一個上千平米的棚改紀實展館。

不過,一些來撫順學習棚改經驗的住建部門領導,看完「撫順速度」之後,當場感嘆:在其他地區,這種經驗如果能被覆制,不列入「一號工程」恐怕難度很大。

連撫順市委一位官員也向南方週末記者稱,撫順當時的棚改太特殊了,其他地方不一定適用。

錢從哪兒來

2009年年底,撫順市集中連片棚戶區全部改造完畢。市房管局數據顯示,4年期間,全市共投資52.12億元。

儘管讓30萬居民住上了新房,但一位當年棚改的負責人如今仍略有遺憾,「當年建房的標準還是有點低,每平米造價在600元,如果能多花160塊錢,把屋頂換成彩鋼,不僅美觀,而且壽命能到20年,現在的屋頂防水材料壽命就5年,已經到了維修週期了。」

如今他每次從哈爾濱飛抵瀋陽,在飛機降落前,俯瞰撫順城區,這個東西狹長的城市看上去並不怎麼樣,黑壓壓的全是難看的回遷房。「當時要是建築標準再定高點,比如弄個彩鋼的紅屋頂,整個城市形象就馬上會改觀了——當時要是錢再多點就好了。」

這位負責人給南方週末記者算了一下成本,當時房屋主體成本造價為每平方米600元。如果再加上供熱、供電、供水、排水、道路、庭院硬化等配套設施,綜合起來,每平方米的造價為1080元。

如今的莫地社區,房屋質量問題已經開始凸現。漏水漏風,暖氣不足,房屋開裂,廣場面積過小等,是居民找居委會反映最多的問題。

由於漏水,2013年莫地社區一個90歲的老太太自己在家搭帳篷,直到社區書記帶修理工上門,才解決問題。

在供暖廠工作的老陳抱怨冬天暖氣供暖不足,每天屋裡溫度不超過17度,於是他花了兩千塊錢,給自己的屋做了個保溫層。做保溫層的居民並不在少數,於是在一棟棟黃色的樓宇裡,常常夾雜著一塊塊猶如補丁般的灰色保溫層。

對於房屋維修,市房管局有著自己的煩惱。王惠德說當年由於棚戶區居民太過貧窮,收房時並沒有向他們徵收房屋維修基金,如今這些動遷房大面積步入維修期,房管局每年有4600萬元的維修資金缺口。

從1990年代到現在,錢一直是橫亙在撫順棚改面前的一大難題。在2005年,全市財政收入也只有20多億,單靠其自身投入,將和其他城市棚改一樣,難以完成改造任務。

但被列為遼寧省一號工程後,資金短缺的問題有了一些緩解。撫順市官方把資金來源稱為「銀行貸一塊,國家、省、市財政補一塊,居民個人籌一塊,政策讓一塊,企業掏一塊,社會捐一塊」。

最重要的資金來自國家開發銀行。在2004年年底李克強從撫順回到瀋陽後不久,遼寧省政府就找到國家開發銀行,爭取到了貸款支持。此後的4年時間裡,國開行為撫順棚改提供了28.18億元的低息貸款。

「其他銀行看不到棚戶區的盈利模式,都不願意貸款,除了國家開發銀行。」王惠德透露,其他商業銀行最多只能貸三五年,國開行貸款期限能夠長達15年。

撫順是用城市的未來土地收益,來向國開行透支,解決現在面臨的問題的。通過棚戶區改造,全市騰出了8平方公里的土地,隨著這些昔日的棚戶區地塊逐漸升級,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這些生地陸續都「做熟」賣掉了,近兩年撫順市已經陸續還掉國開行12億貸款。

但棚戶區改造帶給撫順的也是一柄雙刃劍。一位官員稱,正因為這個城市有五分之一的人住進了政府主導開發打造的「福利房」,讓這個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始終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

伴隨著五千平米以上的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步入尾聲,撫順市2010年又開始了第三輪棚改——對城市零散、工礦、林業等各類棚戶區實施改造。4年來,該市又陸續投資24億元,拆遷了56萬平米,安置了7.7萬人。

與上一輪成片棚戶區改造相比,這一次撫順面對的是更硬的骨頭——商業價值更差的零散偏僻棚戶區,如何平衡風險與收益,仍然是當地政府不得不審慎面對的課題,這次的選擇是將更多的權力下放到各區縣,各自用市場的手段去解決這部分零散棚戶區的住房問題。

撫順東洲區動遷辦主任張久平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僅該區就還有五千戶零散棚戶,大部分棚戶拆完了以后土地除了還耕,沒有任何價值。東洲區或選擇在多片零散棚戶區居民集中建樓,或就近選擇房地產開發項目回購來安置居民。

在東洲區海新河甘子溝河西的山坡上,就有著一片小棚戶區,零星住著幾十戶人家,河東則是成片的棚改新區。一到晚上,海新河河東的棚改新區的小廣場上都是跳舞扭秧歌的居民,這其中大部分都是已經退休的老人。隨著資源的枯竭,撫順也成為一個人口淨流出的城市。

4月的春風吹過甘子溝,帶起一陣陣黃沙,動遷戶曹大媽裹緊了頭巾,提了一個桶,從外面回到院子裡。隔壁張大媽過來串門,話題依舊是和動遷有關,「前幾天政府派人過來登記和拍照了,知道我們這片什麼時候動遷嗎?」曹大媽搖了搖頭。

張大媽則越說越激動,「憑什麼河東的都動遷了,就剩下我們了呢!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動遷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6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