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學會珍惜和恐懼這場A股史無前例的泡沫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66

學會珍惜和恐懼這場A股史無前例的泡沫
作者:傅峙峰


如果需要經濟從衰退底部平穩轉向複蘇,毫無疑問必須看到信貸管制周期進入擴張。美聯儲實施量化寬松,寬貨幣傳遞到寬信用還有待銀行擴張,這是個大問題。

在中國,以前這從不是個問題,因為中國央行寬貨幣後,國有銀行便會很快配合投放信貸。信貸管制周期進入擴張階段後,投資增速上升和資產質量改善,所有問題都被延後了。但如今,這成了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來自於原先由銀行承擔的風險現在尚未化解,繼續增加風險的空間已經不大,所以中國信貸管制周期遲遲不見擴張信號,中國經濟也持續疲弱不振。中國政府選擇了與以前不同的路徑來試圖擴大融資規模,而新的路徑選擇了直接融資而非間接融資。

也就是說,中國股市大幅上漲和融資規模的快速上升,其實是得益於承擔了信貸擴張角色。開渠引水,水往哪流,哪就出現了流動性溢出。

站在當下,中國股市的表現應看做是類信貸擴張的結果。那麽這就涉及到一個核心問題,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相比對實體經濟能不能起到一樣的刺激作用?兩者對股票市場從繁榮到泡沫的影響是否相同?兩者是否都涉及抵押物或者類似的概念?

一般而言,銀行信貸的抵押物以實物資產為主,即便是以未來收入預期作為信用根據,也是相對來說相當可靠的。若信貸的抵押物是金融資產,則其折價往往會較實物資產有較大的幅度。

比如,目前以房地產作為抵押物換取信貸,一般折價在7折左右,而以股權作為抵押物,折價一般在3折左右。這里的抵押物是狹義的抵押物,廣義上來說可以理解為獲得信用的任何東西,比如可以是一棟樓,也可以是未來可以產生現金流和收入的某項投資。

引申到了廣義的抵押物,那麽就可以方便的解釋,如果將抵押物換來的信用用於投入實體經濟,或者用於投入金融運作,會出現結果的差異。前者更可能換來實際的經濟刺激效果,而後者可能換來的是虛擬經濟的繁榮甚於實體經濟的刺激。

這就是為什麽,在以往通過間接融資方式進行信貸擴張的時候,中國投資增長立竿見影,經濟數據會出現迅速明顯好轉,而現在中國股市出現了大幅上漲,直接融資規模也確實快速擴大了,但還沒有出現相應的經濟樂觀變化。

在具體的實務操作中,實物資產作為抵押物,其換來的信用是評估價格給與一定折扣。但在現在的直接融資過程中,抵押物往往具備更多的金融屬性,那麽其定價一般會給予溢價而非折價,且資金消耗要分一大塊在運作過程中而非實體經營中。

比如,某上市公司收購某公司股權,其股權估價不會以其凈資產折價的方式進行,而是會通過一定的市盈率進行溢價收購。即便是收購價格的市盈率低於市場平均水平或行業平均水平,信貸融資和股權融資的定價差異也是顯而易見的。這種差異有其客觀的理論,只是對市場的影響更關乎重大。

信貸作為一個不可交易的資產類別,其運作過程不太容易快速產生泡沫,除非是經濟從複蘇到過熱後,抵押物價值不斷上升,導致信用增長繼續擴大生產投資,反過來再提升抵押物價值,這個過程要消耗相當長的時間,也很少有直接或間接泡沫催化的環節。

但在股市不一樣,無論是基於資本運作模式還是對融資目的的看好,都會直接對股價產生影響,而且在這個流動性遠勝於信貸資產的市場上,在這個投資者情緒化十分嚴重的交易市場上,從增發定價到收購標的估值到二級市場聯動,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對泡沫起到催化作用。催化泡沫的環節其實就是消耗資金的環節,從根本上說金融資源通過傳統信貸投放的方式支持實體經濟,其損耗要遠遠小於現在通過股市直接融資的方式。

理論上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各有優劣,只不過實事求是而言,中國股市的各種炒作習性和特征會讓間接融資讓渡於直接融資的理想目標出現偏差,而對股市泡沫的催生作用要更大更明顯。尤其是,當這樣一種模式的目標純粹是為了做高股價而非進行公司業務經營的整合和效率提升,或者是實際的戰略轉型。

因此,如果要在當前的市場環境和金融模式下通過股市直接融資向實體經濟輸送金融資源,其風險雖然會由市場自主承擔更多,但顯然會催生比以往更大的金融資產泡沫和醞釀更大的泡沫破滅風險,而對實體經濟的經濟影響會相對要減弱。

珍惜這次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大泡沫吧,順便時刻準備好在泡沫破滅前及時抽身。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博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216

彼得·林奇:暴跌时如何安抚自己那颗恐惧的心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960

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


也许未来还会有更大的股市暴跌,但是既然我根本无法预测何时会发生股市暴跌,而且据我所知,和我一起参加巴伦投资圆桌会议的其他投资专家们也无法预测,那么何以幻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提前做好准

备免受暴跌之灾呢?在过去70多年历史上发生的40次股市暴跌中,即使其中39次我提前预测到,而且在暴跌前卖掉了所有的股票,我最后也会后悔万分的。因为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灾,股价最终也涨回来了,而且涨得更高。


股市下跌没什么好惊讶的,这种事情总是一次又一次发生,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寒冬一次又一次来临一样,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已。如 果你生活在气候寒冷的地带,你早就习以为常,事先早就预计到会有气下降到能结冰的时候,那么当室外度降到低于零度时,你肯定不会恐慌地认为下一个冰河时代 就要来了。而你会穿上皮大衣,在人行道上撒些盐,防止结冰,就一切搞定了,你会这样安慰自己—冬天来了,夏季还会远吗?到那时天气又会暖和起来的!


成功的选股者和股市下跌的关系,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居民和寒冷天气的关系一样。你知道股市大跌总会发生,也为安然度过股市大跌事前做好了准备。如果你看好的随其他股票一起大跌了,你就会迅速抓住机会趁低更多地买入。


1987年股市暴跌之后,道琼斯指数曾经一天之内下跌了508点,那些投资专家们异口同 声地预测股市要崩溃了,但是事后证明,尽管道琼斯指数暴跌1000点之多(从8月份指数最高点计算跌幅高达33%),也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股市末日来 临。这只不过是一次正常的股市调整而已,尽管调整幅度非常大,但也只不过是20世纪13次跌幅超过33%的股市调整中的最近一次而已。


从此之后,虽然又发生过一次跌幅超过10%的股市大跌,也不过是历史上第41次而已,或 者这样说,即使这次是一次跌幅超过33%的股市大跌,也不过是历史上第14次而已,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在麦哲伦基金年报中,我经常提醒投资者,这种股 市回调不可避免,总会发生的,千万不要恐慌。


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


市值管理俱乐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867

【经典重温】彼得·林奇:暴跌时如何安抚自己那颗恐惧的心 亿利达

http://xueqiu.com/2164183023/48692628

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

也 许未来还会有更大的股市暴跌,但是既然我根本无法预测何时会发生股市暴跌,而且据我所知,和我一起参加巴伦投资圆桌会议的其他投资专家们也无法预测,那么 何以幻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免受暴跌之灾呢?在过去70多年历史上发生的40次股市暴跌中,即使其中39次我提前预测到,而且在暴跌前卖掉了所 有的股票,我最后也会后悔万分的。因为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灾,股价最终也涨回来了,而且涨得更高。

股市下跌没什么好惊讶的,这种事情 总是一次又一次发生,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寒冬一次又一次来临一样,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已。如果你生活在气候寒冷的地带,你早就习以为常,事先早就预计到 会有气下降到能结冰的时候,那么当室外度降到低于零度时,你肯定不会恐慌地认为下一个冰河时代就要来了。而你会穿上皮大衣,在人行道上撒些盐,防止结冰, 就一切搞定了,你会这样安慰自己—冬天来了,夏季还会远吗?到那时天气又会暖和起来的!

成功的选股者和股市下跌的关系,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居民和寒冷天气的关系一样。你知道股市大跌总会发生,也为安然度过股市大跌事前做好了准备。如果你看好的随其他股票一起大跌了,你就会迅速抓住机会趁低更多地买入。

1987 年股市暴跌之后,道琼斯指数曾经一天之内下跌了508点,那些投资专家们异口同声地预测股市要崩溃了,但是事后证明,尽管道琼斯指数暴跌1000点之多 (从8月份指数最高点计算跌幅高达33%),也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股市末日来临。这只不过是一次正常的股市调整而已,尽管调整幅度非常大,但也只不过是 20世纪13次跌幅超过33%的股市调整中的最近一次而已。

从此之后,虽然又发生过一次跌幅超过10%的股市大跌,也不过是历史上第41 次而已,或者这样说,即使这次是一次跌幅超过33%的股市大跌,也不过是历史上第14次而已,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在麦哲伦基金年报中,我经常提醒投资 者,这种股市回调不可避免,总会发生的,千万不要恐慌。

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68

“我想說,中國並不是令人恐懼的國家”紀錄片導演馬爾科姆·克拉克的觀察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361

《住在6號公寓的女人》的主角是109歲的鋼琴家、納粹大屠殺的幸存者愛麗絲·赫茲索默。一開始克拉克不想拍,題材太沈重,等他和老太太見面,又改變了主意——老太太智慧風趣,故事動人,這打動了他。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中國的紀錄片導演和工作者都非常優秀,出品的影片技術質量很高,覆蓋的面也很廣,但有時候,我希望他們能挖得深一點,去觀察人的內心。像《沿江而上》,就觸碰到了中國的一些核心價值,這就很有價值。”——馬爾科姆·克拉克

英國紀錄片導演馬爾科姆·克拉克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幾乎每年都來參加上海電影節,2015年6月,他受邀擔任上海電影節紀錄片單元評委會主席。在此之前,克拉克一直在為一部講述中美關系的紀錄片《善良的天使》做準備。他帶領團隊花了近兩年時間,穿梭中、美,甚至非洲、中東、加勒比海岸調研,試圖為中美關系註入新的理解。這部紀錄片有望2015年底完成拍攝。

克拉克的光環和奧斯卡有關,他的一部紀錄長片、兩部紀錄短片——1985年的《隱藏的士兵》和1988年的《你不必去死》、2013年的《住在6號公寓的女人:音樂把我拯救》分別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短片獎。《隱藏的士兵》講述一個美國的越戰老兵回家後無法面對生活,只能生活在美國野外的故事;《你不必去死》的主角是一個成功戰勝癌癥的男孩,痊愈後,還幫助其他男孩戰勝對疾病的恐懼;《住在6號公寓的女人》的主角是當時109歲的鋼琴家愛麗絲·赫茲索默,“6號”是她被囚於納粹集中營時居住的牢房編號,紀錄片講述了她如何通過音樂讓自己和他人從苦難的人生中得到解脫。

克拉克另一部納粹題材的紀錄片,2002年的《天堂的囚徒》,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提名,這部紀錄片講述德國1930年代著名演員格隆·庫爾特悲劇的一生,庫爾特納粹時期被迫為納粹宣傳片演出,最終仍被殺害於集中營毒氣室。

克拉克的職業生涯從1970年代開始,他最早在BBC工作,從晚間新聞編導做起,做過紀錄片、娛樂節目、音樂節目的導演,後來到好萊塢工作,目前工作重心又轉移到了中國,拍攝中國題材的劇情片和紀錄電影。

四十多年的紀錄片拍攝經歷中,克拉克大多和“危險人物”相處。他的成名作《史蒂夫·比科的生與死》,講述了南非著名反種族隔離的政治活動家史蒂夫·比科的謀殺案,在南非秘密拍攝,和謀殺犯直接對話;《恐怖的樂土》,深入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敢死隊,調查敢死隊的內部運作;《養豬農場》是關於加拿大著名的連環殺手皮克頓的調查紀錄片,通過監獄對談,克拉克不僅成為皮克頓“唯一信任的朋友”,還拿到了很多獨家資料。

2015年6月17日,克拉克在上海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專訪。

要拍關於中國的影片就要到世界各地去

南方周末:為什麽會用“善良的天使”來描繪中美關系?

克拉克:這來源於美國內戰結束時林肯的話。林肯說,“我們不是敵人,是朋友。我們友情的紐帶或會因我們情緒激動而繃緊,但絕不可折斷。我們天性中的那個善良的天使,終將輕撥起神秘的記憶之弦,而最美的樂音,也將從此奏響。”他的意思是,北方和南方停戰後,應當展現各自善良的一面,像天使的那一面,這樣雙方才能從戰爭中走出來,再次發展、前進。我覺得用來描述中美關系是很合適的:中美兩國都應該看到對方好的一面,善意地對待對方。

南方周末:《善良的天使》想講的是什麽樣的故事?

克拉克:還沒有拍完,折騰死我了。這部片子很複雜,我想通過一些有趣的內容,盡量描摹中國是什麽,以及21世紀中國的發展方向。我想探索的,其實是中美未來關系的可能,現在西方社會很多人是持悲觀態度的。

我意識到,要拍關於中國的影片,就要到世界各地去。中國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力量了,活動範圍已經覆蓋到了世界各國。所以這部片要拍一年,不是什麽瘋狂的事。我們花了近兩年的時間調研、找資源。

我想借這部影片向西方觀眾展示:中國是一個精彩、有趣,並且毫無威脅性的國家。我認為,中美關系只有一個最可能的走向——合作共贏。兩國有不同的利益點,但通過合作,能夠互補。我希望我的電影能呈現出這點。

我現在的這部紀錄片,想體現中國在全球的發展。比如最近中國開始執行的“一帶一路”政策。接下來的12至18個月,我還想拍一個專題系列紀錄片,記錄絲綢之路沿線的國家,可以把這個看成《善良的天使》的姐妹篇。《善良的天使》說的是中美關系,而後面這個系列會關註中國怎麽變成一種世界性的力量,它與周邊國家、亞洲各國,以及歐洲國家的關系是怎麽發展的。絲綢之路的中國鄰國一共有65個。我認為習近平是一個非常聰明的領導。他用一種很成熟的方式與世界各國打交道。“一帶一路”這個政策很好。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強國,正在和世界各國建立合作夥伴的關系。我對此很感興趣。

在我看來,中國人對美國的了解,大大超過了美國人對中國的了解。中國對於很多西方人來說,還是一個謎。紀錄片能向他們解釋,中國是怎樣的國家。中國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巨大的、複雜的、有趣的、刺激的地方,它能出產成千上萬的電影,能幫外國人解密中國。現在,很多西方人對中國是有懼怕的,他們不懂為什麽這個國家能發展那麽快,那麽高效,即便想了解,也沒有合適的途徑。通過這部紀錄片,我想說的是,中國並不是令人恐懼的國家。

南方周末:《善良的天使》由九個故事組成,其中一個故事是《變形金剛4》在中國進行的演員招募海選活動。為什麽會選用這個故事?

克拉克:《變形金剛》海選,是好萊塢與中國的碰撞。中國觀眾很喜歡這部電影,所以整個活動都很成功。我的朋友西德·甘尼斯(前奧斯卡電影節主席)是制片人,中國給他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他在中國成立了電影公司,《變形金剛》正好是公司的項目之一,他本身就是中美深度合作的典型案例。我想表現的是,中美兩國在各方面都能合作,並從中受益。

南方周末:除了“變4”海選,《善良的天使》里另外的故事是什麽?

克拉克:我還是想留更多的驚喜給你們。紀錄片就像拼圖,我要決定哪些信息組合到一起。我不想拍一部關於高端人士,像金融家、律師這種人的電影,我想關註普通的美國人和中國人,他們怎麽看待這兩個國家8000英里的距離,想要如何和對方合作。

“中國紀錄片的教育性太強,缺乏情感”

南方周末:評委和導演這兩種身份,你覺得差別是什麽?

克拉克:作為導演,我必須清楚這個領域發生了什麽。但這是有難度的,你怎麽知道中國現在有什麽紀錄片,韓國有什麽紀錄片?這次(當評委)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機會。現在越來越多人對紀錄片感興趣,之前紀錄片是不被大家重視的。我最開始為BBC拍攝紀錄片,到後來去ABC,都是電視的形式,但現在紀錄片進了影院,這是好事。紀錄片導演有了更大的能量去影響這個世界。

南方周末:現在很多紀錄片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傳播,你對這樣的變化有什麽看法?

克拉克:我覺得非常棒。我早年進BBC的時候,什麽都沒有,里面的人只給我了幾盒東西,就讓我去拍電影。那時什麽器械都很貴,現在不一樣了,在場的所有人,隨時都能拍電影,用智能手機就可以。這是一種非常民主的影片拍攝的過程,會催生一批年輕有活力的紀錄片導演。

南方周末:中國的紀錄片中,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的?你在很多采訪中提到一部紀錄拳擊手的紀錄片《千錘百煉》(導演為加拿大華裔導演張僑勇),為什麽是它?

克拉克:我在加拿大的時候,有幾個同事對中國題材特別感興趣,他們拍了兩三部社會題材的紀錄片,《千錘百煉》是其中之一。還有一部也讓我印象深刻,《沿江而上》,講述三峽移民的故事。這些片子都從中國人之前沒有的視角來看事情,有些內容還沒有被關註過。中國的紀錄片導演和工作者都非常優秀,出品的影片技術質量很高,覆蓋的面也很廣,但有時候,我希望他們能挖得深一點,去觀察人的內心。像《沿江而上》,就觸碰到了中國的一些核心價值,這就很有價值。

這兩年因為拍電影,我常來中國。我觀察到的是,現在的中國人非常渴望對本國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前幾年,紀錄片受到的限制比較多,現在情況好多了,越來越多的紀錄片開始關註中國社會,揭露或發現一些問題。這些行為的受益人,就是中國觀眾。

南方周末:你覺得東西方在制作紀錄片的時候有什麽不同?

克拉克:我曾受中方的邀請來拍片。他們讓我“撰稿”一部紀錄片。我不能“寫”一個紀錄片,電影是一種視覺媒介,人們最先看到的是圖像,文字要服從圖像。如果按照這種思路拍片,影片會更帶感情,而不是訓導式的,看一部電影好像聽一堂課一樣。影片不應該“告訴你們該怎麽想”,應該尊重觀眾的自主性,讓他們有自己思考的空間。

我看到,中國紀錄片的教育性太強,缺乏情感。影片在情感上抓住了觀眾,他們自然會跟著走。

克拉克采訪過連環殺人犯、恐怖主義分子,總能獲得他們的信任,他認為這是因為他很好聊天,並且長得沒有威脅性。 (南方周末記者 李邑蘭/圖)

如果要植入廣告寧可不拍

南方周末:你曾說過你不喜歡維納·赫爾佐格(德國紀錄片導演)的電影,但他善於選擇好的主題。什麽樣的主題是好主題?你怎樣選擇紀錄片的主題?

克拉克:赫爾佐格是我的好朋友,他聽到我那麽說很不開心。但他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導演,非常擅長選取紀錄片的主題。他之前拍過一個故事,講一個男人在熊群之間生活,最後被熊吃了。沖擊力非常強。

我可以談談“住在6號公寓的女人”愛麗絲的故事。我一開始是不想拍的,因為之前我拍了《天堂的囚徒》,也是關於納粹大屠殺的故事,那部片子得到了奧斯卡提名,觀眾反響也很好。但是拍這種片子太沈重了,所以我聽說愛麗絲是大屠殺的幸存者,就拒絕了。我不想再接觸類似的題材。僵持了9個月。後來我去倫敦,愛麗絲老太太也在那,所以我就去見見她。我和她獨處了30分鐘左右,覺得這是個好故事。愛麗絲一百多歲了,她聰明風趣,對一個電影工作者來說,簡直就是一座金礦,所以我馬上決定拍這部電影。

電影人對好故事有本能的直覺。我們的主要任務是要讓觀眾感興趣,這種以觀眾為導向的意識,(在選擇拍攝題材的時候)要貫穿始終。

南方周末:戰爭題材永遠都能吸引眼球,但中國這類反映戰爭題材的影片和紀錄片在國際市場上獲得的關註卻有限,你認為原因是什麽?

克拉克:有一個好題材是不夠的,還要用合適的方式拍它。比如,中美關系的電影,如果只是讓兩個人不斷地談話,就會非常無聊。反之,如果是類似愛麗絲這樣的電影,沈重題材,講述方式卻很輕松,觀眾就會喜歡。手段很重要,如果你選了一個像大屠殺這樣很多人都拍過的題材,就要確保你的拍攝方式與前人不同。

南方周末:你拍片過程中遇到過資金問題嗎?

克拉克:每天都有資金問題。現在互聯網給紀錄片制作者很棒的機會,資源非常多,也有很多投資人在上面找可投資的項目。不過一個現實是,我在這個圈子很久了,很多人認識我,所以如果一個25歲的年輕人和我同時申請一筆資金,即便他比我還有才華,拍的東西比我好,我也會比他先拿到錢,只是因為我比較資深,別人會覺得我比較可靠。

不過,接下來的關於“一帶一路”的項目,需要到世界各地去拍攝,是個大項目,獲取資金對我們來說是一項挑戰。

南方周末: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怎麽平衡預算和影片的內容質量?

克拉克:永遠不要在影片質量上打折。你拍的片子要和上一部一樣好。大家的記憶都很短暫,沒人會記得你10年前拍過的東西。假如你的資金有限,只能做7個故事,而你有10個很棒的點子,那麽勇敢一點,把那3個拋棄,把剩下的7個做到最好。一旦你放棄影片的質量,你就失敗了。

南方周末:你遇到過投資方想在影片中植入廣告的情況嗎?

克拉克:沒有。主要是因為我比較強硬。如果他們要那麽做,我就會終止整個項目。那畢竟是我的名字,我的聲譽,我不能隨便毀掉。我不是有錢人、可以自己掏錢拍電影。我需要找投資,能靠的只有我的好名聲,以及影片的質量。一旦我開始做廣告,那麽我在電影圈就混不下去了。

南方周末:在你2011年的紀錄片《養豬農場》中,你和連環謀殺犯建立了交情,所以能得到獨家的一手資料。這對紀錄片很重要。你取得采訪對象信任的技巧是什麽?

克拉克:我跟你講個故事:我在紐約的時候,住的地方正好靠近公車的首發站,而我永遠是公車上的第一位乘客。每次,第二個上車的乘客總愛過來和我坐一起,和我聊天。我發誓我從來沒有邀請過他們,但他們就是愛來和我聊天。可能因為我是一個很好聊天的人,我長得一點都沒有威脅性。

我拍過很多以壞人為主題的片子,我采訪過連環殺人犯,采訪過自殺式恐怖主義分子。這些人都有自己的防禦機制,但是一旦他們解除了防衛,就會和你知無不言。在《養豬農場》中,我采訪那個殺了49個女人的連環殺人犯,是在監獄里,他正在等著他的審判。我們聊了45分鐘,後來他就開始給我寫信,希望我能回去再和他聊天。他做的事令人發指。我猜(他和我分享他的故事是因為)他覺得我沒有評判他,所以他才能打開心扉。

南方周末:你認為一部好的紀錄片,最理想的狀態是什麽?

克拉克:每個人對好紀錄片的定義都不同。對我來說,一部好的紀錄片能告訴我們這個我們自以為熟識的世界里令人震驚的一面。一部好紀錄片,就像學校里你最喜歡的老師,你想到要做數學題什麽的會很頭大,但你會很期待上這個老師的課,因為他能用你喜歡的方式,向你解釋事情的紋理。這種好的紀錄片其實很少,但這就是我理想中的紀錄片,它幫你打開這個世界,讓你用全新的角度打量這個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718

百度為何恐懼移動互聯網時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0/151475.shtml

作為BAT的領頭人,百度近期可謂處於輿論的暴風眼。股票遭遇滑鐵盧、200億砸向糯米的舉動已經引起不小震動,近日又曝出10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領投洗衣O2O服務平臺“e袋洗”的消息。

決心轉型,溢於言表

當騰訊和阿里在出租車大戰、紅包大戰刀光劍影之時,百度只是充當了“看客”的角色。然而,隨著移動互聯網對其搜索、地圖看家本領的沖擊,加上360、阿里、騰訊、小米等競爭對手對其地盤的蠶食,百度終於坐不住了。

首先,百度公司組織價格進行調整。成立移動服務事業群組、新興業務事業群組、搜索業務群組。這表明百度要擺脫以前過度偏平化的運作模式,轉向新的的垂直化運作模式。

其次,百度“連接人與服務”的字眼已經泛濫成災。近幾個月來,無論是百度的掌門人李彥宏,還是其他高管人士,凡是能發聲的場合,都要特意重點強調自家的O2O戰略布局。

心理學上講,人往往會刻意強調自身最不足、最缺少的方面來掩飾內心的自卑和恐慌。從百度目前種種舉動來看,無疑中了這份“魔咒”。

急於求成,有量無質

業內為人士普遍認為,百度應對移動互聯網缺乏效率,遠遠不及阿里和騰訊。實際上,百度布局移動終端的效率並不低,只不過是有量無質。

在百度移動終端,不僅有入口和平臺級產品,各類移動服務也是應有盡有。

入口和平臺級別產品包含:繼承PC搜索的百度App和好123App、支撐LBS業務的百度地圖、充當應用商店的百度手機助手、提供個人移動雲存儲服務的百度雲、搶占上層入口的百度桌面、探索語音入口的百度語音助手、圍繞手機安全搭建的百度安全管家、為了布局Web App和Web搜索市場開發的百度瀏覽器等。

各類移動服務主要涉及媒體、社區、娛樂和工具四大塊,例如掌上百度、百度新聞、百度壁紙、百度鎖屏、百度翻譯、百度魔圖、百度貼吧、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

這樣的布局效率真的不算慢,但問題是這些產品都不夠好。尤其是那些入口屬性明顯的瀏覽器、桌面、手機助手產品,它們在與同類型的產品比拼中完全處於下風。

從知名度來看,除了百度搜索、地圖和百度視頻外,幾乎找不出能夠被大眾熟識的產品。對於互聯網產品來說,不被認知就註定失敗。

從系統化來看,百度旗下的這些產品雜亂無章,缺少核心關系鏈。百度將這些產品零零星星的拆散,變成移動應用程序商店里的APP,缺少百度強大平臺支撐後,這些產品都顯得黯淡無光。

相比騰訊和阿里,百度在移動平臺上缺少鏈條式產品。騰訊有“微信+QQ”,阿里有支付寶,百度目前什麽都沒有,也就沒辦法讓這些移動應用活躍起來。

當然,這急於求成的背後,則是百度危機感負面效應在作怪。焦灼煩躁的心態,很容易犯揠苗助長的錯誤。

O2O四要素,難以掩飾的痛

O2O不同於以往PC端的電子商務,其目的在於將線下的所有傳統商業實現電子化,通過移動互聯網將線上的用戶(消費者)與線下的商家銜接起來,形成一個龐大的商業生態體系,並且令線上與線下通過關系鏈進行自發的商業互動。確切地說,O2O就是為移動互聯網而生的。

一個完整的O2O閉環,由入口(線上用戶來源)、支付(實時結算)、線下(傳統商家銜接)、場景(消費者使用習慣)四個環節構成。對於百度來說,O2O閉環的四要素,卻是一種不能說的痛,即便是大刀闊斧的進行收購、投資等項目,也難以掩飾這份苦楚和隱憂。

第一、缺少最佳入口和平臺。

曾經,BAT三家一致認為地圖是承載O2O的最佳入口,這也讓占盡地圖優勢的百度沾沾自喜。遺憾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地圖無法擺脫其工具屬性。盡管地圖服務對虛擬與現實生活的天然連接功能讓它依然充滿了想象空間,但是用戶使用地圖更多的還是圍繞著出行規劃,單純為生活服務的使用率並不理想。簡單來說,人們需要購物、餐飲、電影等生活服務時,第一反應絕對不會去搜索地圖。

種種信號表明,百度將百度糯米定位於進軍O2O領域的先鋒,力爭打造成本地生活服務的最佳平臺,但現實卻把百度的這份美好蒙上了一層陰影。目前,整個團購市場的競爭格局已經趨於穩定,美團在本地生活O2O的幾大核心領域(如餐飲、電影、旅遊)都居於行業前幾位,奠定了團購行業領導者地位,百度糯米與之差距較大。

鑒於團購行業馬太效應明顯、強者更強的屬性,百度糯米未來與美團的差距還會進一步拉大。同時,百度糯米在電影、外賣等本地生活O2O核心領域起步太晚,超越行業領先者絕非易事。這對以糯米為核心入口和平臺的百度O2O的發展極為不利。

第二,支付環節羸弱。阿里有支付寶錢包、騰訊有微信支付,兩家的用戶數量都可以秒殺百度。盡管百度推出了百度錢包,但是目前還無法對百度O2O戰略形成有效支撐。加之支付寶錢包、微信支付的升級、轉型,百度錢包的劣勢更加明顯。沒有過硬的支付環節作支撐,百度O2O的商業閉環難以形成。

第三,場景推廣不足。

無論在購物、餐飲、旅遊、住宿、理財等方面,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都有足夠的場景來提示用戶使用移動支付。相比騰信和阿里兩家積極聯合商家培養用戶使用習慣之舉,百度錢包的場景推廣不足,而且不夠積極,又缺乏創新。

第四,線下拓展零實踐。

O2O閉環的最終的落腳點在於線下商家,也就是說,要有足夠多的線下商家接入到O2O平臺上。實際上,線下與O2O平臺的對接最為複雜,不僅涉及地面掃街式的商業拓展,還涉及線下商家後臺IT系統的改造,使之與O2O平臺能夠無縫對接。

對線下商家IT系統的技術改造,百度可以做到得心應手。但是對線下商家的拓展速度,以強大運營能力著稱的阿里可以將百度甩出幾條街。如何培育商家在O2O平臺上進行有效營銷、管理客戶,形成粉絲效應,這些阿里已經輕車熟路,但是百度卻要從零做起,從頭學起。

失敗經歷,心有余悸

收購91無線的有聲無力,直達號的軟弱無力,加上百度有啊、樂酷天、耀點100在內的多個項目的先後死亡,使得百度的“O2O焦慮癥”更加嚴重。

“大規模撒網,小規模捕魚”是當今網絡巨頭們布局O2O戰略的整體現狀,但是相比打水漂的金錢,所付出的時間代價才是網絡巨頭們最為敏感、最為忌諱的。相比其它巨頭,百度這方面的壓力更大。

不可否認,在這場O2O大賽中,百度暫時處於最不利的地位。但依我來看,百度最大的問題是“心理問題”---對O2O的焦慮和恐慌。放松心態,小跑前進,實為上策。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於斌,微信公眾號ityubin。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306

人生最恐懼的是沒有GPS

自從被 Google 打敗,Yahoo再也沒能成為某個互聯網服務領域的第一名。它什麼都做,但什麼都沒有做到最好。人才、產品、移動、搜索、股價全部僕街。剩下的事情,只能等待,沒有任何奢望。

什麼最恐懼呢?不是沒有錢的時候,不是沒有水的時候,也不是沒有車的時候,最恐懼的時候,實際上是沒有方向的時候。當你有了方向了,其實所有的困難都不是困難。理想這件事情,就相當於在上,你突然找到了方向。其實生命當中,要想活下來,第一件事是有方向。

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而沒有解的時候,理想是一個GPS,是一個生活當中的導航,是當什麼都不清楚的時候,你知道該去哪兒。我們應該在一個時代、一個環境下,根據我們的現實、我們的價值觀來確定我們的GPS,提出我們自己的理想。就是說是去哪兒,為什麼要去哪兒,這是理想回答的問題;怎麼去,什麼時間去,怎麼到達,這是現實中每天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這個方向是怎麼確定的呢?是你心中要有一個價值觀。這個價值觀就是是非判斷。你有任何理想,你都要堅持到最後,你都要能兌現你的諾言,而這個價值觀是什麼,是誠信的價值觀,道義的價值觀。

有了價值觀的驅使,你就會有一個方向感。這個方向感,每個人不一樣,每個時代也不一樣。20年前、30年前所謂的理想,是平反六四,沒有個人理想。

人有了方向感以後,人會快樂,生命會變得簡單,理想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是,人有了方向感以後,你就不會在現實中變成廢青,你會變得淡定。比如錢很重要,但是我們人一生最苦惱的事,有三件事情算不準,第一算不準今後你要賺多少錢;第二算不準有多少幸福和痛苦;第三算不準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離開這個世界。

所以當我們碰到金錢問題的時候,我們就很計算,但是你如果有價值觀、有理想,你算帳就變得非常簡單,人活得很豁達。一談理想難免要談到現實,理想永遠是從現實中孕育出來的,因為不滿,所以有夢想,因為沒有,所以才需要,因為很弱小,所以想強大。

真正能堅持理想的人畢竟是少數,多數人是在理想過程中被現實磨滅,然後妥協了,就像我們在18歲的時候都在談愛情,但是38歲的時候都在炒股,我們真正相信愛情的人也會很少,能夠以愛情的方式活一輩子的人也很少。

所以我在選擇投資機會時,更看重創業者的方向,除此之外還會考慮三個關鍵問題:這市場是不是足夠大;是不是抓住了一個正確時機,切入到一個趨勢性機會;這個公司長期來說能不能形成全球效應。

第一個關鍵問題:這市場是不是足夠大,如果今天創業,你選擇這個方向,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Upside,同時有沒有野心。

無論你是做1000萬的Exit,還是做 1億美元的退出,基本要花6-8年,我們基本上平均投一家企業要經歷 6-8 年時間)。而創始人把一個公司做起來,所投入時間精力也一樣,面臨問題和痛苦也相同。既然同樣時間退出,為什麼不去選擇一些足夠大的機會?

第二個問題,是不是抓住一個正確時機,切入到一個趨勢性機會?時機比選擇方向更難,踩對點非常重要。時機太早,這個市場機會沒到,你會發現你很痛苦。90% 的失敗公司都不是方向、體貨問題,可能絕大部分都是時機太早的問題。領先市場 3 步、5 步,市場還沒起來,你就撐不下去了。不能領先太早,最好領先 0.5 步。太晚當然也不行,市場如果很熱,通常意味著紅海,時機已經晚了。

最後一個關鍵問題,是否能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長期下來能形成競爭壁壘。好的商業模式、好的公司,時間是朋友,意思是說隨著時間推移,你的競爭壁壘越來越高,護城河越來越強,這就是可持續發展。

創業者要具備兩個核心能力:一叫以身作則的殺手氣質;另一個是你有傳教士能力,能聚一幫人。
殺手氣質就跟打仗一樣,你要拿下這個山頭,就要有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能力。公司發展是長板和短板理論,什麼短補什麼,所以創業者最重要能力是殺手氣質,還有補短板能力。你得不停變,缺什麼都能自己頂上,也許不一定能做得最好,但你要有從 01解決短板的能力,雖然我不專業,但你永遠是那個沖在第一線的。
傳教士是什麼?就是深入思考和能影響到什麼樣優秀的人跟你一起的能力。傳教士傳教一定是你不信我的時候我來傳。所以你身邊聚一群什麼樣的人,基本就能衡量你理念。如果你下面的人,每個都是很有想法的人,那一定是你的想法比他們都大,能把他們震住。


仔細看現在的人,這個時代,說的都是小確幸。比如說我喜歡打機,就這一件事,我要放到全世界第一,這就是一個理想。

所以在今天,社會理想、國家理想這些是空談,想想個人理想吧。我不是很贊成任何一個社會都讓政府、領導、大人、什麼創新局教我們小孩、小人物、年輕人去如何創新,這事我做了十九幾年,你來教我?你有病?

什麼人最快樂呢?有信仰的人快樂,心裡頭有方向感的人快樂,理想就是一個GPS,就像在黑暗隧道裡的那個光明,如果你們失去了這個光明,你會恐懼,會死亡,而有了這個光明,你會行動,會前行,這就是理想在我們生命當中給我們的意義。

今天並不是說這些不重要,當我們面臨人生剛開始的時候,工資很重要,買樓很重要,媾女很重要,但是,天下事了猶未了,有很多事情,你方向不對,結果就不了了之;你方向對了,解決一個問題,就上一個臺階。所有人都在給自己找理由時,最後就剩下一個人,上了山頂,而這個人告訴大家,我看見了很多風光,看見了很多風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16

恐懼為價值投資者帶來買貨機會(三)

網誌分類:股票經 |
網誌日期:2015-07-08

今天A股和港股繼續被拆倉所累,出現非理性拋售,恒生指數最多大跌超過8%,跌破23,000水平,二三線股跌幅更為驚人,我趁市場恐慌的時候繼續分段吸納優質股作長線投資。

看著自己的股票投資組合市值縮水,心情當然有一點不開心,現在反而要求自己繼續趁低買貨,執行價值投資的策略的確需要嚴格的紀律!


增持名單如下:

股票 買入價 買入數量 原因

中國人壽(2628) 28港元 部份 股價較沽出價低30%
比亞迪(1211) 29港元 部份 股價較沽出價低40%
金山軟件(3888) 15港元 部份 股價較沽出價低53%
金蝶(268) 2.5 港元 部份 股價較沽出價低44%
港交所(388) 200港元 部份 股價已調整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045

恐懼為價值投資者帶來買貨機會(二)

網誌分類:股票經 |
網誌日期:2015-07-07

這兩天,雖然中央政府暴力救A股,但是香港股票市場繼續被拋售,二三線股跌幅驚人,我趁機繼續分段吸納部份之前因為估值過高而沽出的優質股。


增持名單如下:

股票 買入價 買入數量 原因

平安保險(2318) 90港元 部份 A股已調整30%
比亞迪(1211) 35港元 部份 股價較沽出價低27%
金山軟件(3888) 18港元 部份 股價較沽出價低44%
金蝶(268) 3 港元 部份 股價較沽出價低33%
港交所(388) 220港元 部份 股價已調整30%

難得等到百貨公司夏季大減價,我樂於選購心儀公司的股票!(Buy when there’s blood in the street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046

恐懼為價值投資者帶來買貨機會

網誌分類:股票經 |
網誌日期:2015-07-03

近三個星期,受到融資去槓桿化的影響,國內A股大幅回落,投資者和散戶恐慌性拋售,上證指數從高峰期的5178點,大幅下跌到今天最低的3629點,幅度高達30%,之前的泡沫明顯有爆破跡象。

受到A股大跌的拖累,港股也調整了約10%,作為價值投資者,當別人恐懼的時候,我開始變得貪婪(Be greedy when others are fearful)。


我檢視了手上的股票投資組合,今天趁機增持部份之前因為估值過高而沽出的股票。如果買入后股價持續下跌,我會繼續增持!

增持名單如下:

股票 買入價 買入數量 原因

中國人壽(2628) 32.2港元 部份 A股已調整30%
安碩A50基金(2823) 13.4港元 部份 A股已調整30%
比亞迪(1211) 40.2港元 部份 股價較沽出價低16%
金山軟件(3888) 23.2港元 部份 股價較沽出價低27%
港交所(388) 257港元 部份 股價已調整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047

福島核災五年 居民仍不敢想未來 日本借鏡》農產品價格回不去 恐懼陰影未退散

2016-03-14  TWM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日本福島縣第一核電廠因地震受損輻射外洩,使居民有家歸不得。五年了,當地經濟逐漸復甦,但對人心的衝擊不滅,復原日遙遙無期。

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即將屆滿五年。五年的時間不算短,可以念完一所大學,可以讓一個孩子從兒童變成少年;但是對福島核電一廠附近的居民來說,五年,每天就只是時光白白流逝,什麼事都不會改變。

時間回到一一年三月十一日下午二點四十六分,日本東北地區發生芮氏規模九的地震,引發了海嘯。位於福島縣的福島第一核電廠,設備因此受損,輻射外洩,核電廠半徑二十公里內的民眾必須避難。

現在,福島縣的狀況究竟如何?

經濟命脈受損

農產品被貼「有毒」標籤

福島縣的經濟因震災後重建需求,建設和個人消費都從谷底攀升。日本銀行(央行)福島分行今年一月對福島縣經濟概況的評估,是「緩步復甦」,公共投資和住宅投資維持在高水準、個人消費緩慢復甦、企業投資穩定成長。

不過,這些正面形容詞,卻還沒能為這個核災城市有效「消毒」。

首先,輻射汙染仍未遠離。雖然距離福島第一核電廠六十二公里的福島市,輻射劑量已從一一年四月的二.七四微西弗╱小時,降到○.一八微西弗,但仍高於正常值○.○六至○.一二之間。在官方公布的避難地圖上,沿著福島第一核電廠的西北方一路看去,仍是一片代表「不適人居」的粉紅色區塊;而核電廠所在的大熊町某些區域,輻射量甚至仍達十二微西弗以上。

此外,福島縣的經濟命脈──農業,至今也仍被「毒」所困。日本四十七個都道府縣中,一○年福島農業人口高居第三;水稻、蘋果、蜜桃、小黃瓜等作物採收量都排名全國五名之內,農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核災發生後,「有毒」的標籤一直如影隨形,農林水產業的產值都大減。

例如原本採收量排名第二的蜜桃,一○年每公斤四三九日圓,約是全國平均價格的九成;一一年核災發生後,全國平均價格是每公斤五○七日圓,福島則只有二二二日圓;一五年福島的蜜桃上漲到每公斤四二九日圓,但僅是全國均價五七七日圓的七四%。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當地生產的米與和牛等農牧產品上。

人口移居外縣市

婦女、小孩外移人數最多

為了恢復外界對福島縣農產品的信賴,當地政府這幾年來積極消毒,例如剷除表土、高壓沖洗樹皮等,盡可能地為農耕地清除汙染,但人心的恐懼與排斥仍難褪去。過了五年,農產品在市場上的交易價格,好不容易回到災變前的七、八成,但當地不少農民悲觀地認為,只要被貼上「福島縣生產」的標籤,即使再過十年,消費者仍然不能百分之百地安心食用。

揮之不去的悲觀情緒,宛若籠罩福島的另種無形之毒。

二月二十日,一部名為《傳承大地》的紀錄片在日本上映,講述一位福島縣須賀川市農民的故事。這裡,距離核電廠大約六十五公里,樽川和也的父親耗費一生心力在此務農;十年前樽川和也大學畢業後,回家幫父親的忙。

核災發生兩周後的三月二十四日,六十四歲的父親收到一張傳真,要求農作物停止出貨。第二天,他自殺了,對兒子留下的最後一句話,透露了不可承受的沉重與絕望:「我不應該勸你從事農業的。」「父親曾說過,沒有好的土地,就沒有好吃的蔬菜。」樽川和也說,對於以土地為傲的農民,土地毀了,也等於扼殺了他的生命。導演井上淳一則說,想透過電影告訴大家,核災還沒結束;一種不願想像明天的悲觀,是福島縣民的另一種災難。

今年元月一日時,福島縣人口為一九一.一五萬人,比五年前少了逾十一萬人,其中女性減少幅度尤其大,主因是媽媽們擔心小孩受到傷害,選擇外移。

為福島核災居民打官司的律師馬奈木嚴太郎說,他看到福島縣民非常自責「當初沒有強烈反對設核電廠」,他說:「當地居民很懊惱,讓自己的下一代繼承了被汙染的環境,也希望其他地方不要受到和自己一樣的傷害,因此主張廢止核電。」當地居民又是怎麼想呢?一位不願具名的當地人說:「不去想輻射的事,不對政府有期待,也不對未來有期待……。就是,普通地活著。」

撰文 / 孫蓉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