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擊退三星 台積電拿下二○奈米百億訂單 劉德音 張忠謀啃蘋果的最佳幫手

2012-9-17  TWM




去年才在蘋果A6訂單敗給三星的台積電,愈戰愈勇,今年要用二○奈米在新一輪蘋果處理器訂單大戰中,扳回一城。這一役,端看管理工廠出身的劉德音,如何督軍台積電七百人精銳部隊,完成啃蘋果的使命。

撰文‧楊卓翰

九月初台北的內湖展覽館,台下聽眾引頸企盼,屏息以待,燈光一暗,主講者緩緩走出來,國際半導體大展的重頭戲登場了!

「我們的二○奈米良率進展不錯。事實上,我們在二○一二年底就會準備好。」演說者是台積電執行副總暨共同營運長劉德音。在他說話的同時,台積電不只準備好了,蘋果下一代處理器試產訂單已經排上二○奈米生產線,台積電終於咬到蘋果了。

去年十一月以來,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為了蘋果訂單不知飛了幾趟美國,甚至對外坦言,「台積電已把蘋果放在客戶雷達螢幕上很久了!」據透露,今年六月,台積 電股東會、董事會接連開完,八十二歲的張忠謀馬上啟程出差直飛美國,這趟為期兩周的旅行,就是為了從三星手上搶到一部分蘋果A7處理器代工訂單,這一次終 於傳出好消息。

受惠「去三星化」策略

據了解,雙方的共識是台積電從一四年開始,每年提供八萬片二○奈米晶圓代工產能給蘋果,每片代工價格落在三千八百至四千美元,預估每年將帶給台積電約一百 億台幣的營收。如果按照計畫,台積電將是全世界第一家量產二○奈米的晶圓代工廠,遠遠甩開明年才將試產二○奈米製程的三星。

這對台積電來說,可說是空前的勝利。過去兩年,蘋果、三星專利大戰白熱化,蘋果「去三星化」的採購策略沒停過,然而,台積電卻始終沒能成功自三星手上搶下蘋果大單,「蘋果是我們很重要的間接客戶。」今年一月台積電法說會時,張忠謀談起蘋果來,仍有些悵然。

但這次,張忠謀不會再失手,他做足了萬全準備。老帥負責對外拿訂單,對內的生產重任,就落在三大接班人之一的劉德音身上,兩人配合得天衣無縫,默契十足。

以往重量級的台北國際半導體展,張忠謀都會現身,今年老帥首度缺席,換上劉德音站在聚光燈下,傳承的意味不言而喻。

這次好不容易拿到蘋果訂單,是台積電未來五年的營運關鍵,心思細密、擅長救火的劉德音,就成為張忠謀最倚重的專案負責人。打從去年開始,台積電就積極搶蘋果訂單,內部人士指出,去年中曾試產蘋果的處理器晶片,但受制於良率、產能問題,台積電遲遲未能打動蘋果。

這次捲土重來,管理工廠出身的劉德音,就擔負盯良率、衝產能的重任。「過去,台積電在良率不高、產能不足,有過血淚教訓,這次要接蘋果訂單,更是大意不得。」業內人士說。

其實,兩年前台積電推進四○奈米製程時,曾因生產良率只有三成,讓超微(AMD)、輝達(nVIDIA)等客戶大跳腳,不只張忠謀公開承認「問題很多」,還讓超微、輝達新品記者會剛開完,卻出現無貨可賣的窘境。當時,臨危受命提高良率的,就是劉德音。

經過三個月的改造,穿著一身無塵衣,透過視訊方式,劉德音在產線上的畫面,直接傳到台積電法說會上,為的就是要告訴大家,台積電四○奈米良率已經回穩。這次,備戰二○奈米,台積電不能重蹈覆轍。

現在接到蘋果大單,劉德音特別率領七百人精銳部隊,就是要在二○奈米這一役打一場完美的勝仗。因為二○奈米技術更複雜,為了保持過去的良率及提升速度, 「我們成立新的研發部門,還有一條Dedicated Line(專門生產線)來做。現在這個團隊有七百多人,完全是為了這條新產線組成的。」除了改善良率外,劉德音還肩負擴大產能的重責大任,今年台積電二八 奈米產能嚴重不足,這把火不只燒到大客戶高通,也讓宏達電、華碩等一竿子高通的品牌客戶叫苦連天。

為了安撫高通,台積電全力擴充二八奈米產能外,今年六月高通執行長保羅.雅各(Paul Jacobs)訪台,張忠謀親自在家設宴,並找來劉德音一同陪客。

所以,當張忠謀在美國簽下蘋果代工訂單一傳回台灣,內部政策馬上確立,「全力拉抬二○奈米產能,資本支出也跟著大幅上修。」業內人士說,台積電八月董事會 通過要花八三○億元擴產先進製程,就是為了蘋果。台積電小心翼翼,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全為避免去年A6訂單落空的悲劇重演。

蘋果強勢 毛利跟著讓步不過,拿到蘋果訂單後,劉德音的挑戰才要開始,蘋果的挑剔是有名的,除了良率、產能要到位外,對於價格更是斤斤計較,「蘋果的強勢與超微、輝達不一樣,超微、輝達非要台積電不可,蘋果可不是,只能犧牲代工價格與毛利。」業內人士說。

一位不願具名的台積電主管指出,台積電的二○奈米在試產階段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與單價的拉鋸。「現在替蘋果代工的ASP(產品單價)其實與成本相差 不遠,毛利率很低。」據了解,台積電替蘋果代工的單價雖在三千八百美元以上,但成本難以壓低,在初期良率不高下,對比台積電一般客戶的代工毛利率都有四 ○%以上,替蘋果代工的毛利率卻僅三○%不到,為了啃蘋果,張忠謀這一步讓得非常大。

「晶圓製程在進入二○奈米之後,成本沒有辦法像過去下降那麼快,這恐怕是事實。」劉德音坦言,現在整個產業還有很多環節沒有做好。例如,台積電二○奈米製程仍採用浸潤式微影的雙重曝光,也就是一樣的製程必須重複二次,既昂貴又耗時。

拿下蘋果訂單,對於台積電具有劃時代意義,如果能達成服務蘋果的使命,相信劉德音距離接班大位會比別人更近一些。

劉德音

出生:1955年

現職:台積電執行副總 暨共同營運長經歷:台積電營運執行副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65

張忠謀逆襲三星 搶史上最大訂單

2012-10-15  TCW



十月五日,台積電市值再度改寫新高紀錄,以二兆三千五百八十七億元的市值,高居台股上市櫃公司之冠,占所有上市公司市值的比重也達一一.一三%,比二○○八年約八%的占比,又高出了三個百分點。

在台積電還原股價持續創新高的同時,德意志、摩根大通先後喊出「台積電百元的目標價」,里昂證券更一口氣喊上一百一十二元,成為目前市場最高價。

外資、法人青睞台積電,不僅是看中它的穩定獲利能力、全球晶圓龍頭不墜的地位,更因為台積電手上有一張潛在的訂單,雖然還沒出貨,卻已讓各大知名外資分析師忙著計算營運貢獻度,更讓媒體三天兩頭追逐所有的相關新聞。

這張訂單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對台積電最先進製程能力的完全肯定,更隱含著長期一年六百多億元的新增營收;以單一晶片而論,這將是台積電史上最大量的一張訂 單,全數取得的話,總出貨量不單將直追台積電目前最大客戶高通(Qualcomm),還會比目前第二大客戶多出一二七%。

這張訂單的買方,正出自人類史上最高市值公司──蘋果(Apple),訂單的內容,就是扮演iPhone、iPad頭腦的A系列處理器。

當今的市場上,每十支智慧型手機中,約兩成掛著蘋果iPhone的商標;每十台平板電腦中,六台都是蘋果的iPad。不僅如此,蘋果在這兩大領域的強勢地位,預計還將延續到明年。

因為這兩項產品的熱銷,推升蘋果在全球半導體採購主的排名不斷向前。

研調機構IHS iSuppli統計,二○○八年,蘋果的排名還落居在惠普(HP)、三星(Samsung)、戴爾(Dell)與索尼(Sony)之後,但二○一○年它已經成為全球半導體最大採購主。

今年,蘋果的採購金額還將比去年增加一五%,達到新台幣八千四百億元(含處理器、記憶體與其他所有晶片),約當台積電今年預估營收的一.七倍。

十月五日,商周二十五週年慶,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秀出與夫人張淑芬一起剛換的最新款iPhone 5手機。然而,儘管台積電已經是手機處理器的代工霸主,唯獨仍缺了蘋果這張訂單,這對張忠謀來說,總是少了點什麼。尤其,這張訂單現在仍被三星牢牢的握在手中。

為搶大單,拚認證光驗證IP,就花逾兩年

雖然去年開始,蘋果積極的「去三星化」,但想從三星手上把貢獻其邏輯部門約一半營收的大客戶橫刀奪愛,台積電首先要面臨的難關,就是矽智財(IP)。 從雙方接觸到正式下單,只要晶片開發順利,通常一年到一年半就可以進入量產;但台積電爭取蘋果訂單,卻將花上超過兩年的時間。

原因就在於蘋果忌憚一旦轉單台積電,後續將引發三星與台積電專利互告,因此台積電在今年八月之前,將旗下IP交由蘋果驗證,以確保將轉單風險降至最低。

三星人員在拜訪外資分析師時,經常有意無意的提及「只要台積電敢做,就一定告,」的態度;這樣的訊息讓蘋果、台積電花了比平常更長的時間作驗證,據悉年初 台積電派遣超過五十位員工到蘋果總部,每個人出發前還特別簽了保密協定,他們先幫蘋果解決A6處理器設計問題(已用於九月中發表的iPhone 5),再協助認證事宜。

過去三星能獨家吃到蘋果處理器的大單,因為三星手上有橫跨邏輯、記憶體的完整矽智財;如今台積電矽智財已通過蘋果認證,爭取到訂單的可能性也跟著大增。

為擴產能,砸重金一半營收皆投入資本支出

解決了矽智財問題後,產能是另一個關卡。

十月豔陽下,中科管理局對面的台積電十五廠年初完成了建築外觀,此後接連好幾個月,設備裝機作業如火如荼,業者形容那速度之快「接近瘋狂」,是承平時期的 兩、三倍以上,連續趕工下,目前已進入最後階段,逐步放量。明年上半年,設備廠大軍還將移師台積電的竹科廠,這兩座十二吋廠連同明年八月起擴廠的南科廠, 就是台積電承接手機處理器的三大旗艦。

今年,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將達八十億至八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五百億元),花旗環球證券預估,明、後年台積電的資本支出都將超過一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九百三十億元),持續刷新歷史新高紀錄。

把相當於一半營收的龐大金額全投注到資本支出裡,日後龐大的折舊設備攤提,似乎也阻擋不了台積電炙熱的企圖心。明年,它將是第一家量產最先進二十奈米的晶圓代工廠商。

積極的擴產,不僅是要滿足現有客戶,更是為了蘋果可能的訂單需求布建足夠產能。

研調機構顧能首席分析師王端估計,今年,三星供應給蘋果的晶圓代工量就超過七十萬片十二吋晶圓,相當於台積電今年十二吋晶圓產能的一八%,如果,台積電還想要再顧及高通、輝達(NVIDIA)、聯發科等客戶的話,未來積極的擴產肯定是必要的。

這個想法也獲得股東們的認同,剛從歐洲、中東阿布達比拜訪客戶回台的野村證券研究部副總裁廖光河說,阿布達比股東們並不擔心台積電持續砸重金在資本支出上,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強勁的訂單」所引發的必然結果。

這表示台積電明年以二十奈米與蘋果合作生產A7處理器,並於二○一四年大量應用在蘋果的iPhone與iPad上,幾乎已成為國際期待。

為護技術,設防線由轉投資公司與三星接洽

然而,這張訂單對新竹科學園區一千五百三十公里外的韓國三星總部來說,卻也是同樣關鍵的訂單。

王端表示,今年三星如果沒了蘋果的處理器等所有晶圓代工訂單,邏輯晶片部門營收可能將低於十億美元,剩下一半不到。

這也暗示,從現在開始,三星只剩下一年的時間,必須想辦法找到蘋果以外的大客戶,填滿蘋果逐步轉單之後的需求空間,而高通、輝達等台積電現有的大客戶,肯定是優先名單。

這也讓台積電與三星之間,檯面下的過招動作越來越多。早在這之前,韓國員工自台積電離職,部分機密也跟著不翼而飛的事件,就在半導體業界時有所聞。

近幾個月,則是三星員工頻繁接觸外資分析師,他們散布著各式各樣的消息,包括蘋果A7處理器不會由台積電一家獨拿,三星仍有一半的機會留住蘋果下一代處理器訂單等等,試圖讓市場輿論不要往台積電一面倒。

另一方面,三星也以釋出4G LTE晶片訂單的誘因,希望到台積電下單生產,並藉此一探台積電製程技術的虛實;但台積電忌憚三星成為直接客戶後,可能會有進入廠區、機密外洩的可能,因 此要求三星與台積電轉投資的設計服務公司創意合作,再由創意到台積電下單生產4G LTE晶片,作為與三星直接接觸的防線。

雖然說,蘋果明年量產的A7處理器訂單,最後花落誰家、又是不是一家全拿,只有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才知道,但為了這張史上單一產品最大訂單,蘋果、三星、台積電你來我往的三方角力,現在開始才正要進入高潮。

【延伸閱讀】蘋果訂單有多補?

今年蘋果光是向三星採購的12吋晶圓片就超過70萬片相當台積電竹科12廠總產能的46%、中科15廠的3.15倍以12吋晶圓片每片最低價3,000美 元計算,可創造新台幣615億元營收;若以28奈米製程報價4,500美元計算產值高達新台幣923億元蘋果A系列處理器跨手機、平板電腦使用,若全數取 得訂單,將創下台積電史上單一晶片最大訂單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73

張忠謀批台幣升值 前員工不滿嗆聲


2012-11-05  TCW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在某論壇中,因新台幣是否過度升值,導致出口廠商競爭力與韓國差了三成議題,和央行隔空交火。台下觀眾聽得過癮時,卻也有人勇敢舉手當場向張忠謀嗆聲,表達不同看法。

這位觀眾是台積電退休主管賈育台,他認為,應從台灣整體人民福祉來思考問題,而不是利用政府的措施來造福特定產業,卻犧牲其他人民的福利。

張忠謀立即回應說,台積電的股東是台灣人,台積電的員工也是台灣人,照顧台灣的出口產業也是在照顧台灣人。

提問者不以為然,並質疑台積電已享受政府提供稅率上的優待, 為何台積電繳給台灣政府的稅率,不到美國英特爾(Intel)繳給美國政府稅率的一半?為什麼台積電要求政府用壓低匯率的方式,給出口廠商方便?為什麼台灣人民要犧牲對進口品的購買能力?語畢,現場部分觀眾鼓掌支持。

這段精彩對話,媒體報導付之闕如,畢竟匯率是兩面刃,尤其台積電股東七七%是外資,批評央行其實也是凸顯自己的利益立場。向來對國人經濟信心「喊水會結凍」的張董事豈可不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50

我會再創奇蹟,屢屢再創巔峰 張忠謀81歲的雄心

2012-12-24  TCW
 
 

 

2012年,無疑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豐收的一年。

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同時,台積電逆勢成長二位數,市值、營收、獲利皆創下25年歷史新高。

三年前,張忠謀回任總執行長,再造台積電巔峰,證明薑是老的辣,而他自信滿滿的說:「將再創奇蹟。」撰文.賴琬莉、楊卓翰、林宏文 攝影.攝影組 研究員.楊寶楨舞台上樂團演奏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從沉鬱莊嚴的快板,變成激昂壯闊的大合唱,進入宏大的尾聲,經過熱烈的快板與莊重緩和的壯板,到達鼎沸的極急板,最後的高潮結束在嗡鳴的歡騰氣氛,聽眾的情緒也隨之高昂沸騰。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是張忠謀認為最偉大的交響曲之一,也是他最喜歡的古典樂。後世音樂家對這首曠世巨作,用「宇宙間永難超越的巔峰」形容。

然而,︿第九號交響曲﹀的高潮迭起,都在貝多芬的掌握之中,就像台積電從零到成為世界一流企業,這二十五年的發展軌跡,也都在張忠謀的掌握之中。

他的成就

不斷締造巔峰榮耀的指揮家張忠謀創辦台積電,創下多項紀錄。首先,他把晶圓製程從傳統半導體廠分切出來,首創晶圓代工模式;再來,他把台積電經營成為世界第一大晶圓代工廠,市值二.五七兆元逼近全球半導體龍頭英特爾。當然,張忠謀的成就,如其他世界級科技領袖,獲獎無數。但卻無人像張忠謀一樣,三年前,他以七十八歲的高齡重回第一線,仍能再創公司巔峰。

十二月十四日,張忠謀在新竹台積電辦公室接受《今周刊》專訪,面對今年全球經濟衰退,為何台積電業績還能屢創高峰?他露出笑容,自信滿滿地回答:「老實說,這都在我意料之中,而且the best is yet to come(最好的時刻還沒有開始)。」市場預估,台積電今年合併營收逾五千億元,獲利超過一六○○億元,都將創成立二十五年新高,台積電股價因此一度逼近百元價位,張忠謀重披戰袍,證明薑是老的辣;但當台積電表現看似攀高峰,張忠謀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們:「未來四、五年,我相信台積電會屢創佳績。」談到對未來的展望,張忠謀興奮地說:「每年運動會,我帶著大家喊,『我愛台積,再創奇蹟!』今年他們問我,要不要換口號,我說,幹麼換口號?因為每年我們都可以一直創奇蹟,我有相當高的把握,至少在未來幾年內,台積電會再創巔峰,而且是『屢屢』再創巔峰!」他加重「屢屢」的語氣,自己開心地笑了出來。

他的回任

「質疑我的人,現在只能把話吞回去了」張忠謀用實際的成績,證明三年前回任總執行長,是正確的決定。然而,當時交棒又回任的紛擾,以及市場的質疑聲浪,讓這位「晶圓教父」一度拒談交棒問題,甚至直言「這個(公司)我負責任」、「那些說法對我很不fair(公平)」。

二○○五年的五月十日,張忠謀卸去台積電CEO(總執行長)的頭銜,將職位交給接班人蔡力行,退居幕後。沒想到,○九年台積電業績衰退,勞資糾紛最嚴重之際,張忠謀回任重掌總執行長。

「當年回來做CEO,大家都在講不好不好,猜測這不能長久啦、對公司不好啊??。」張忠謀談起當時外界批評,摘下銀框眼鏡說:「那些講公司不好的人,現在只能把他們講過的話吞回去!」張忠謀對外總是嚴肅,極少表露情緒,但對三年前的回任風波,甚至外界直指他不交棒這件事情,像是隱忍許久的情緒,終於爆發開來,他不悅地挑明說:「一開始,我就說得很清楚,董事長這個位置,我不會交棒的。」

他的接班

「王永慶可以做到死,為什麼我不行?」張忠謀不願多談交棒:「我想我今天還是不要談繼承,現在幾乎大家都在猜測。我是一個很有創意的人,我的想法與規畫,可能遠超出大家的想像……。」不談交棒問題,張忠謀倒是替我們上了扎實的一堂「CEO 淵源」課程。

他說,美國︽憲法︾起草人之一Alexander Hamilton,美國獨立後,在紐約成立一家銀行,他找了專業經理人管理,因美國︽憲法︾稱總統為chief executive,於是他就把那人稱為chief executive officer,加officer是因要有別於美國總統,這是世界上最早出現CEO 這個名詞。

「台灣法律賦予董事長最大責任,至於CEO,法律上根本沒有這個名詞。」張忠謀指出,「○五年,大客戶都來找我,我想給蔡力行CEO這個職稱,可以讓他負責一些客戶。但法律上,董事長對外還是要代表公司,他只是授權給CEO。」張忠謀的言下之意,台積電真正掌權負責的是董事長。

長篇大論解釋完,他不滿地說:「討論我董事長會不會交棒,這個價值我覺得錯置了;比方說王永慶,他一直做到死都是董事長,也從來沒人問他何時交棒。我辛辛苦苦做一個專業經營人,應該鼓勵才對。」與張忠謀熟識多年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就表示:「張董事長樂在工作,他投入事業,也做得很好,是企業家的典範。」甚至,被問到未來人生還有什麼夢想,張忠謀的回答還是「再創台積電奇蹟」。

他的勝算

致勝祕密:建立大於台積電的力量張忠謀能夠毫無懸念地說出「再創奇蹟」,到底憑藉什麼自信?

他平穩地說:「當然,第一,這幾年時機的確特別好。」台積電抓住這幾年智慧型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晶片需求,因此再造業績新高。「二十五年前這個(市場高成長驅動力量)是PC,十年以前是Cellphone(行動電話),如今則是Smartphone(智慧型手機)與Tablet(平板)。」「其實台積電的成功因素,二十幾年前就開始。」張忠謀口中的成功因素,就是以台積電為中心的「大聯盟」(Grand Alliance),為此,他拿出一張準備好的圖表,解釋台積電的致勝祕訣。

自從張忠謀首創,把晶圓製程從傳統半導體廠分切出來,專精製造,全球半導體產業出現了變化。「是他創造晶圓代工模式,讓IC公司不再需要負擔巨額的製程投資。」全球第一大IC設計工具公司新思科技(Synopsys)董事長亞特(Aart J. de Geus)講起台積電,仍然充滿敬畏。

二十年前,台積電只是一家小公司,供應商與客戶也是小公司。但那時德州儀器、美國國家半導體、意法半導體及英特爾,都是相當大的整合元件製造(IDM)大廠。強敵環繞下,張忠謀為了取勝,必須建立比這些IDM廠更大的體系。

於是,一九八七年,台積電成立。這個讓晶圓製造、客戶與專利公司能更緊密的「開放創新平台」誕生,也就是現在全球半導體都在說的「生態系統(ecosystem)」。

「三星是一個closed system(封閉系統),英特爾也是,但我們是開放系統。」張忠謀把上游的材料、關鍵設備,加上周邊的矽智財提供者(IP Provider),以及下游的客戶統統整合起來,建立比台積電一家公司大上好幾倍的力量。因為台積電首創的晶圓代工模式,扮演「大聯盟」中核心角色,與上游及客戶建立難以取代的依存關係。

張忠謀進一步解釋:「這個alliance好處是什麼呢?把這個生態體系中所有公司的R&D(研發)經費加起來,就比任何一家IDM都還要大。因此,我們這個聯盟就是無人可敵。」「無人可敵」這就是張忠謀對台積電地位下的注解。亞特評論:「很多CEO容易被成功沖昏頭,忘了自己的成功,其實是來自於客戶的成功。但張忠謀不是,他從第一天就以客戶的成功為專注目標,結合眾多資源來滿足它們,這是他了不起的地方。」

他的人生

五十歲的徬徨

張忠謀成功經營台積電,早已獲獎無數,去年得到科技界諾貝爾獎,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頒發的「榮譽獎章(Medal of Honor)」,今年獲選《富比世亞洲版》(Forbes Asia)「亞洲最佳企業家」。其實,在走向如此自信與意氣風發的背後,張忠謀在人生道路上,也曾有過不為人知的徬徨。

就在到台灣創立台積電之前,張忠謀在德州儀器(TI)工作二十五年,以華人的身分從工程經理一路到集團資深總裁。然而就在第二十二年,張忠謀發現他在德儀無法再晉升:「我覺得我在TI想要做到CEO,已經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希望了。」張忠謀走到了人生的轉折點。

「離開TI的念頭考慮了三年,我將寫在自傳下冊的一章。雖然我還沒開始寫,但那章的名字就叫『五十歲的徬徨』。後來我下決心的想法是,我想要在六十五歲退休,還有十幾年的事業,所以毅然離開。」說完,他自己先帶頭大笑,「不能再多說了,這些要放在自傳下冊寫。」張忠謀回憶道:「之前與美國奇異董事長傑克.威爾許對談,我跟他講我的TI經驗。傑克回答:『哇!那TI真是倒楣了,竟然犯了這麼大的mistake(錯誤)!』」最後,張忠謀來到台灣,並催生台積電,帶領台積電成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

他的思念

太忙了,還沒動筆為亡母寫紀念文張忠謀出生於一九三一年,他受訪時從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一九二六年北伐、一九二八年北伐成功,到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的歷史開始談起,記憶力驚人。他形容自己的雙親是「大時代的見證者」,「北伐期間,我的爸爸剛從大學畢業,我的媽媽在高中,他們都熱血沸騰,因為充滿了希望與期待,中國統一了。」「我媽媽幾個月前在紐約去世,她活了一○二歲。」話鋒一轉,張忠謀談到母親去世。對張忠謀來說,母親的去世更代表一個大時代的結束。「我本來想寫一篇文章紀念母親,及她一生的時代背景。」「我現在太忙了,還沒動筆。」張忠謀說。從五十四歲回台至今,他經營事業的理念、原則都沒變過,像是來自父母親教他的「誠信」、「承諾」。台積電至今遵循的四個企業價值,前面兩個就是誠信與承諾,後面兩個則是他再加上去的「創新」與「信賴」。

「母親教給我另外一個觀念,就是閱讀習慣。」張忠謀曾說過,他平日至少花六個小時,假日時七、八個小時在閱讀上。「我小學時,母親買了一套商務印書館的兒童文庫,有幾十本書,裡頭有︽水滸傳︾、︽西遊記︾,初中的時候看︽三國演義︾,高中的時候看︽紅樓夢︾、︽金瓶梅︾、︽西廂記︾,到美國後,大都閱讀英文書。」張忠謀回憶。

他的婚姻

嚴肅的外表下真情流露

他再次拿下眼鏡,這次他的眼光移向辦公室那幅三呎大的畫作。張忠謀的辦公室掛著一幅太太張淑芬︿仰望.綠色的世界﹀畫作,畫中是高聳入天的竹林,談起太太的畫,張忠謀的口氣變得有些調皮,他笑說:「是我允許她把這幅畫掛在這裡。」張忠謀與張淑芬結褵十二年,○一年除夕,七十歲的張忠謀與五十七歲的張淑芬在美結婚,攜手共度晚年。張忠謀與張淑芬個性迥異,一位是嚴謹規律,另一位則熱情開朗;兩人鶼鰈情深的婚姻生活,令人稱羨。

雖然,張忠謀在公事上一板一眼,但他感性真性情一面,只有張淑芬看在眼裡,感受在心裡。婚後第一年,張忠謀送九十九朵紅玫瑰給太太,卻被張淑芬叨念,「浪費,不如把錢拿去做公益。」此後,張淑芬就沒再收到花。直到去年情人節,張忠謀請花店送花,遲至晚上還未送來,他就等不及說:「等下你會收到花。」讓張淑芬不禁莞爾。

張忠謀或許不浪漫,但平日的關心體貼才是張淑芬感動的地方。「我先生對我很疼愛,他讓我有很大的空間做自己。」張淑芬擔任台積電志工社社長,十二月初的周六,志工社到榮民之家辦桌,張淑芬挽起袖子切菜、端菜,忙到傍晚回家,張忠謀說:「我一人在家很寂寞。」張忠謀在家中,不再是嚴肅的董事長,而是一位感性的先生。他對張淑芬說:「回到家,你在,這就是個家;你不在,就只是個房子。」有段時間,張淑芬心疼他公事多,張忠謀回說:「公司都是小事,你的身體好不好才是我的壓力。」張淑芬說:「夫妻不必追求太多東西,平淡安詳就是最大的幸福,我與我先生擁有的就是這些。」周末在家中書房,一位閱讀,另一位聽音樂,互不干擾又感受到對方的存在,是兩人最享受的時光。

張忠謀與張淑芬的相處之道就在「互相尊重」,有段時間,台積電的新聞多,張忠謀回到家不說,張淑芬感受到他的壓力,但只是安靜地陪他不多問,「做太太的,先生願意講就聽,不願意講,就不要問。」

他的生活

除了儉樸還是儉樸

「他對自己與對別人的承諾看得很重,是個誠實正直的人。」前幾年,張忠謀夫妻出國,眼見張忠謀直盯台積電股價,忍不住問他:「你又不買賣股票,怎麼這麼關心?」他回說:「這是我對股東的責任。」說完這段故事,張淑芬說,「糟糕,我先生的家規是不准我在外人面前稱讚他。」相較台灣其他科技業老闆,張忠謀的生活樸實簡單,對金錢的態度,他總是說:「夠用就好!」平日穿著不講究名牌,都是張淑芬悉心打點,連三餐也很簡單,張淑芬透露,「早餐,除了一天吃稀飯外,平常就是一杯精力湯,麥片、木瓜、蛋加柳丁汁;中午有時一碗餛飩麵;晚上若無應酬,就是簡單的肉絲、青菜等家常菜。」張忠謀是寧波人,喜歡吃麵食,除了鼎泰豐、老上海等中餐廳,也喜歡吃義大利麵、披薩,台北東區的LaGo義式料理是張忠謀夫妻常光顧的餐廳。

他也喜愛甜食,以前辦公桌後面還放一桶巧克力,後來被囑咐少吃甜食;有一回,客人送了一盒巧克力,被太太收起來,隔天,他問張淑芬,「我的巧克力呢?」看見張淑芬拿出來,他笑得很開心。

張忠謀生活規律,九點前進辦公室,中午通常與主管吃飯談公事,沒有午休,晚上六點半前下班。已經八十一歲的他仍精神奕奕。據了解,他並無特別的養生之道,只有周末在家用跑步機快走半小時,台積電訊息處處長孫又文觀察,「董事長是個有話直說、不會把情緒放在心裡的人,這應該也是他健康的原因之一。」

他的夢想

讓台積電屢創奇蹟

談到人生夢想,張忠謀蹙了蹙眉頭說:「夢想都是年紀輕的人,是不是?我最終目標就是要快快樂樂。」末了,他補充:「我的計畫是公司要更上一層樓,未來四、五年,我相信台積電會屢創奇蹟的。」「不過時間越來越短,雖然我現在很健康,但人……總是會要死掉的,即使長壽也不會很長很長……。」八十一歲的張忠謀,坦然面對生命的極限。而他也努力與時間賽跑,採訪結束,他馬上與新事業組織總經理蔡力行在辦公室做例行的午餐會談。

就如同張忠謀酷愛的交響樂,進入了高潮的最終樂章,而且他對觀眾保證,高潮將不只一波!

張忠謀

出生:1931年

現職:台積電董事長兼總執行長經歷:美國德州儀器公司集團副總裁、美國通用儀器公司總裁、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兼任聯電董事長、創立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學歷: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

成就:

1998年 美國Bank of America-Robertson Stephes遴選為半導體業50年歷史最有貢獻人之一2001年美國《時代》(Time)雜誌評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26位總經理之一2011年 獲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榮譽獎章2012年獲《富比世亞洲版》(Forbes Asia)雜誌亞洲最佳企業家

台積電的致勝關鍵

開放式的「大聯盟」,比起三星、英特爾的封閉式生產模式,更能整合外界資源,在每一個環節都有專精的公司來幫助台積電研發。

整個聯盟的研發能量,遠遠超過三星、英特爾等單一大廠。

「大聯盟(Grand Alliance)」關係材料、供應商 應用材料、ASML、 Tokyo Electron、Advantest、KLA-Tencor等

台積電

客戶 聯發科、高通、博通、輝達等矽智財公司 新思科技、安謀(ARM)、

創意、Cadence等

共同使用台積電打造的「開放創新平台」,客戶自然成為一體,「競爭」不再是擴張的唯一策略,而是互相連結。

高成長市場 終端產品(手機、平板電腦、個人電腦等)比起更多IDM有更多研發能量張忠謀:我心裡沒有「幸福企業」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他的辦公室接受本刊專訪,發言一向動見觀瞻的他,還對景氣、競爭對手三星、幸福企業提出看法,並給年輕人中肯的建議。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請問您認同央行總裁彭淮南提出的景氣「U型反轉」嗎?

張忠謀答(以下簡稱答):我不知道他說的U型反轉是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問題是我們現在在哪一個點?2013年的經濟我想都還是不好,不過整個經濟會比2012年好一點,我們對2012年世界的GDP成長估計是2.4%,2013年成長2.6%,稍微好一點。

我是不講U型的。約四年以前金融風暴的時候,我是用旋轉的「L型」。那個時候是2008年底,經濟是下得很快,但是復甦很慢。我說這整段是2008年下半年都往下,現在大概是在這裡(緩慢上升中),復甦的力道仍很弱。

問:您對「聯日抗韓」的看法?

答:我覺得那是個口號而已。因為三星在很多的市場,有很多產品,要打敗三星就是要「個別擊破」。我們(台積電)是會擊破它的半導體,但擊敗它的半導體後,也得有人去擊敗它的面板。只要把它的components(零組件)擊敗,它就已經受「重傷」,那做system(系統)的公司,就可以來擊敗它的system。

問:前一陣子,您關懷員工超時工作引起話題,您對「幸福企業」有何看法?

答:我心裡沒有「幸福企業」這詞。「幸」好像是幸運,「福」是福氣,好像是靠運氣。台積電這家公司是的確要努力,所以並不是不努力的人,也可以幸福。

超工時是有兩種,一種是員工不願意做,可是你要他做,又不給加班費,那個我絕對不容許的。第二種,是他為了增強實力,自願加班,這種我不反對,但每周不能超過50小時。我這一生,99%都是第二種。20幾歲的時候我領過加班費,30歲之後就沒領過了,因為自己要充實實力,我就做得比較多一點。即使如此,我也很少超過每周工作50小時。如果一個人從早上8點做到下午6點半,那6點半之後我就不太相信他的judgment(判斷力)了。

問:對於年輕人,您有什麼建議?

答:其實我覺得台灣現在是太cynical,就是憤世嫉俗,連年輕人都變成憤世嫉俗。1985年,我來(台灣)時,那個時代20歲到30幾歲的年輕人都還是有理想、有抱負、有希望。好了,現在,年輕人的理想、希望、抱負好像都低下去,而且憤世嫉俗的成分增加很多。

我覺得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所以要有抱負,絕對不要失去希望!

(整理:楊卓翰)

張忠謀最新書單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

(國家的興衰)

簡介:各國的勢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發生急劇的變化。作者提出一套理論來解釋這些國家勢力的消長,理論指出,當時(1980年代)歐洲和美國都患了「英國病」??。

WINTER OF THE WORLD

(世界之冬)

簡介:作者以五個主角:美國總統參謀、俄國兄弟、英國貴族、礦工到德國間諜,將歷史真實事件與虛構情節相互交融,串聯成一部壯烈的歷史巨作。

The Federalist Papers 簡介:漢密爾頓是紐約銀行創辦人,也是紐約州議員,因為不滿美國第一部《聯邦憲法》,為了推動新憲法通過,他寫了一系列解釋《憲法》的文章,及《聯邦論》,直到今日仍是《憲法》解釋的重要來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47

張忠謀演講 明捧宏達電、暗諷三星

2013-01-21  TCW
 
 

 

一月十一日,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接受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邀約,談台灣科技業發展,張忠謀罕見的當起分析師,從創新、研發和競爭態勢三個面向,分析台灣PC、LED、太陽能等八大科技產業的前景。他特別點名宏達電,是創新而健康的公司,前景「艱辛中見樂觀。」

張忠謀特別提出,大量資本投資,表面上是優勢,其實是負擔,這句話的另一層意思是,台灣不見得要學三星,用高資本支出競爭,但光只有創新,也無法制勝。

他拿出一張圖解釋,新的想法,只能叫「點子」,只有把想法付諸實現,帶來改變,才叫「創新」,但創新還不夠,能把十萬個點子淘選成一千個,找出背後的商業價值,才叫「增值」,他認為,賈伯斯就是iPhone背後的增值者,演講一開始,他也表示,自己是「綜合增值者」。

這場演講,張忠謀清楚指出,台灣該做的不是學韓國,韓國走資本密集的財閥路線,台灣該走和資本密集相對的知識密集道路,投資好大學、培養更多的增值者,才是台灣科技業未來的希望所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51

大咖客戶劈腿英特爾 台積電罕見發聲明 五分鐘內出手澄清 張忠謀在意什麼?

2013-03-11  TWM
 
 

 

Altera和英特爾簽署代工協議,消息曝光不到五分鐘,台積電立即發布新聞稿,強調與Altera的合作關係不變。外界解讀,與其說是擔心掉單,張忠謀更在意的是英特爾的狼子野心。

撰文‧李洵穎

美東時間二月二十五日盤後下午四點多,全球IC設計大廠Altera和最大半導體製造廠英特爾(Intel)簽署代工協議,Altera的FPGA(場域可程式邏輯閘陣列)將採用英特爾的十四奈米製程,並將成為英特爾最大晶圓代工客戶。這項消息在晶圓代工界引發熱烈討論。

儘管這顆晶圓代工震撼彈投注的時間點是在台北時間二十六日凌晨五點多,但台積電也沒有閒著。就在Altera和英特爾新聞稿發布後不到五分鐘內,台積電罕見地發布署名董事長張忠謀的新聞稿,強調台積電與Altera的合作關係不變。

過去台積電新聞稿極少出現由董事長層級來回應客戶動向的前例;再者,按照台積電公關部門擬定新聞稿的流程,如果署名到董事長層級,內容勢必透過層層關卡加以檢視,以示慎重。在Altera和英特爾宣布之後,台積電旋即不到五分鐘的短短時間內,就發出相關回應新聞稿,顯見台積電已事先得知相關訊息,想來係由Altera提前主動告知。

Altera提前告知,而不是讓台積電在報上看到消息才得知,可謂盡到道義責任,讓台積電保住面子。但,台積電快速且高規格的反應動作,也透露出董事長張忠謀相當在意這件事的影響。

過去二年來,市場擔憂英特爾跨入晶圓代工將威脅台積電的霸主地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去年曾對此公開回應,他研判英特爾的策略應該僅是「選擇性進入代工」。但就在英特爾和Altera共同宣布協議的隔天,英特爾發言人接受國外媒體採訪時就指出,英特爾已將晶圓代工視為公司未來的成長契機;由此看來,張忠謀去年似乎小覷了英特爾的企圖心。

Altera在FPGA領域的最大對手賽靈斯(Xilinx)在二○一二年加入台積電陣營,是Altera轉向的主因。台積電去年在二八奈米技術領域打遍天下無敵手,因此吸引Altera和Xilinx相繼在台積電投單。

儘管Altera和台積電已合作長達二十多年,但情誼和生意是兩碼子事,對Altera而言,競爭力優勢已然消失。為求和競爭對手的差異性,因此當英特爾向Altera一招手時,Altera便直接切入十四奈米製程,頗合情理。

儘管Altera一年的營業額僅十八億美元,相當於台積電同期一七一億美元的一成左右,影響度並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或許張忠謀過去曾小看英特爾,如今外界解讀,與其說是擔心掉單,張忠謀更在意的其實是英特爾的狼子野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90

交棒!張忠謀right?

2013-07-29  TCW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萬萬沒有想到,他的一場法說會,引燃的接班議題,竟然會成為台灣科技股大跌的引信。

一席話,引發台股地震張大帥趣談交棒,市值震掉兩千億

七月十八日台積電法說會後,張忠謀循例與記者會談,當他被提問,執行長一職交棒計畫是否如常時,他不僅立刻回答「沒有改變」,而且還打趣說,二○○九年宣布時,說的是「三至五年內交棒」,今年已經是第四年了,所以要改成「四至五年內交棒」,神情一派輕鬆,即將出遊的他,好心情全寫在臉上。

不料,接下來的兩個交易日,台積電市值一口氣蒸發掉新台幣二千二百億餘元,還拖累電子股全面走低,股王大立光跌破九百元大關,台積電設備供應商漢微科還曾一度痛失股后寶座,險些被隱形眼鏡廠精華光學取代,而原本就已走弱的宏達電,似乎更形無力。

一個看似雲淡風輕的訊息,竟然引發這麼大的蝴蝶效應,連張忠謀本人也嚇了一大跳。他在法說會隔天直說:「怎麼會這樣?」台積電代理發言人孫又文不斷解釋說明,好讓張忠謀能按照原訂計畫,從七月十九日展開北歐郵輪之旅,探訪十七世紀彼得大帝的故鄉─俄羅斯聖彼得堡。

如果說,全球股市的多空,取決在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奇(Ben Bernanke),對於美國貨幣量化寬鬆政策的態度;張忠謀對台股的影響力,就如同柏南奇般強大。

今年以來,台積電股價不斷創歷史新高,現在的台積電,一家就占台股一一%市值,是台股市值第二大公司、鴻海的二.七倍。台積電每漲、跌一元,就牽動台股加權指數約九點,也讓台積電成為外資在操控台股現貨與期指的兩手遊戲時,最佳的控盤工具。

因此,張忠謀揭開台積電下半年營收成長率走緩的示警,才會演變成為科技股狂跌的大風暴。

有趣的是,在台積電法說會後,十四家外資針對台積電產業基本面所出具的報告中,美林、瑞士信貸、麥格理、德意志等近半數仍推薦買進台積電,並表示長期看好,但台積電股價卻仍然走跌,對其持股比率高達七七%的外資,甚至單日就賣超五萬張,明顯與報告看法分歧。

一位外資分析師私下表示,台積電下半年旺季不旺,法說會前從客戶端已得知蛛絲馬跡,但他們沒料到的是,「張忠謀會選在此刻爆出接班議題。」

然而,張忠謀即便今、明年交出執行長棒子,他仍然是台積電董事長,這根棒子交或不交,何時交,為什麼外資這麼在意?

這是因為,一場半導體世紀大戰,即將在二○一五年正面對決,但台積電卻要陣前換將。

這一年,半導體將進入另一個新紀元,最尖端的十六奈米製程全面量產,有資格角逐的,目前看來只有三家: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電腦處理器龍頭英特爾(Intel)、以及記憶體龍頭三星(Samsung)。

這是半導體史上,角逐者最少、競爭卻最激烈的賽事,三個菁英中的菁英對決。

然而,張忠謀卻表明,在這場大賽開戰前夕要交出執行長大位,這簡直把外資嚇壞了。

此刻的台積電,無疑正登上頂峰,今年營收可望突破新台幣六千億元大關,改寫台灣半導體新高紀錄;接連數年,製程技術領先競爭對手一至兩年,讓台積電因為占有先機而享有高毛利,營收、獲利不斷刷新。

現在台積電,前途正好營收高、毛利好,技術還直追英特爾

而台積電市值也在張忠謀接連四年的積極政策下,從二○○九年的一兆三千億元增加一倍,排除匯率因素,結構性獲利率(產能利用率八五%下所得之標準毛利率,是內部經營指標)也增加了七.七個百分點,這在「毛三到四(毛利率三%、四%)」的電子業中,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甚至於,一向溫和謙沖的台積電共同營運長蔣尚義,還在今年四月首度對半導體巨擘英特爾下戰帖,直言二○一七年製程技術將追上它!在過去,台積電總是追在英特爾後面跑,製程技術落後一至兩個世代。

然而,就在台積電營運前景呈現一片晴空萬里時,張忠謀宣布最遲明年交棒,這不禁讓外資回想起張忠謀上一回交棒時的慘痛經驗。

二○○九年六月,台積電因裁員引發內部惶惶不安,張忠謀在外界輿論下,親手拔掉培養多年的台積電前執行長蔡力行、宣布回任總執行長。謙稱「老驥伏櫪」的他,不僅當起「業務員」全球跑客戶,在資本支出上,更採取與蔡力行完全相反的策略。

知情人士指出,二○○九年正逢全球金融海嘯(financial crisis),景氣不明,「守成」的蔡力行決定撙節資本支出,保本為安;但張忠謀憑藉著數十年的半導體經驗,以及他與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德儀(TI)等業界大老深厚私交與意見交換,決定應該逆向進攻、「主戰」。

此外,頗得張忠謀信任的老臣、現任台積電共同營運長之一的蔣尚義,據說在二○○六年第一次退休時,就曾諫言「要長保台積電先進製程領先對手一年」,但最後不為蔡力行所採納,反而是張忠謀回任後執行。

張忠謀回任後的台積電資本支出大幅增加,一路從二○○九年的不到二十億美元,陡增到今年的歷史新高一百億美元。

「主戰」派的張忠謀與「守成」派的蔡力行,最後由營運績效證明前者的勝利,台積電接連在兩代先進製程(四○╱二八奈米)中,都領先競爭對手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聯電一年以上,等於這一年裡,台積電通吃相關訂單。

上次交棒,嚇傻外資四年前陰影仍在,再談交棒外資憂

競爭者越少,台積電發語權越大、不可取代性越高、議價能力也越高,這個優勢在今年第二季,把這家公司的營收、獲利雙雙推升到史上新高。

明年全球經濟情勢不明朗,但是張忠謀在七月法說會上,宣布明年資本支出規模與今年相當,也就是近三千億元,面對法人一波波的質疑,有著過去四年戰績做背書的他,自信且驕傲的說,「I am always right!(我總是對的)」。

因此,現在外資法人忌憚的是,如果這齣戲碼明年再上演一次,張忠謀有把握繼任的執行長在景氣交叉路口時,做出正確的決策嗎?

一位外資分析師私下表示,經過四年前蔡力行事件的教訓,大家心中都有個問號,萬一再次失利,「難道到時候要八十多歲的張忠謀再次回任?」

在卸下執行長大位前,張忠謀其實還要面臨一次景氣的考驗。

考驗來自於三星,以它為首的高階智慧型手機成長率放緩,是台積電第三季季增率放緩的主因。外資統計,三星透過高通、博通等晶片廠對台積電的總下單量,約占台積電一成營收比重;比起低價智慧型手機對台積電營收貢獻度的六%,要高出許多。

台積電產品領域橫跨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單一產品景氣衝擊最小,如果連它都旺季不旺,彷彿推倒了撐住電子業的最後一根支柱,也暗示台灣電子股即將暫時步入沉寂,直到下一個令人驚喜的新應用出現。

現在,資本市場要問,張忠謀真的要選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交棒嗎?

從形勢來看,張忠謀彷彿也落入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一樣,有著「難以交棒」的困局。台積電的新執行長,不僅要能擺平內部各個山頭,還要能符合產業與資本市場的期待,台積電內部人士認為,現在三個共同營運長,沒人能真正做到。

交不交棒?何時交棒?當台積電動見觀瞻,一舉一動牽動台股一一%以上的市值時,已經不再是台積公司的「家事」了,張忠謀始料未及,執行長的這根棒子,竟會成為他此生最關鍵的課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96

確定明年卸任 三營運長待命 張忠謀交棒 挑戰台積電投資信心

2013-07-29  TWM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二○○九年回任總執行長時曾說,三到五年後就會交棒。如今,在七月十八日的法說會中,他再度明白指出,明年確定卸下總執行長一職。但張忠謀仍續任董事長,掌控台積電的經營方向,投資人顯然不必過度擔心。

撰文‧李洵穎

十九日,台股大跌一三二點,八千點大關岌岌可危,造成加權指數狂瀉的主因之一,竟來自於股市資優生──台積電。在前一天舉行的台積電法說會中,儘管公司繳出營收與獲利創下單季歷史新高的亮麗成績單;但是,投資人更關心的是,張忠謀確定將在明年卸下總執行長一職,造成對股價的殺傷力。

退位交棒原本就是正常的企業輪替過程,不過,從台積電股價表現來看,投資人並未以平常心看待此事。台積電十九日股價以九十八.二元作收,下跌七.三元,這是台積電近一年來首見跌停,成交量逾十一萬張,賣壓沉重,光單日股票市值就縮水一九○○億元。

三大營運長進入遴選階段

回顧過去台積電營運表現,市場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張忠謀曾於二○○五年中將總執行長棒子首度交給蔡力行,當年蔡力行表現還被張忠謀公開肯定「有好的開始」。不料,○八年發生金融海嘯,台積電資遣百位資深員工,引發被資遣員工到勞委會及張忠謀台北住家樓下抗議,公司及個人形象大損,逼得張忠謀不得不出面善後;並於○九年六月回鍋擔任總執行長,重掌大局。

從股價來看,前一任總執行長蔡力行接棒後,到卸除職務,累計的股價漲幅僅六.五%,落後大盤同期的一○.四%;而在張忠謀○九年中回鍋後至今,股價上漲六八.四%,優於大盤的二二.七%。由上述比較來看,投資人似乎站在張忠謀這邊。

再者,從獲利面來說,蔡力行在任的四年期間,每股稅後純益(EPS)多介於三到四元,表現平穩。即使面臨金融海嘯衝擊,二○○八年的EPS也能夠守穩三.八六元,蔡力行掌舵手的表現可謂稱職。然而,張忠謀回鍋之後,除了○九年仍受金融海嘯壓抑,EPS僅三.四五元之外,一○年起獲利成績大躍進,都能維持在五元以上的高水準。

從股價與獲利面的表現差異,投資人當然選擇比較會賺錢的經營者,是故,第一時間的直覺反應是可以理解的。

張忠謀今年已八十二歲,他十八日在法說會後對媒體表示,當年(二○○九年)他回任總執行長時,就表明三到五年後會交出總執行長棒子。算算時間,明年屆滿五年他預期交棒的時間。但是,張忠謀也強調:「就算我不作總執行長,我還是董事長。」 照張所言,董事長比總執行長大。

台積電去年三月臨時董事會中,核准任命研究發展資深副總經理蔣尚義、營運資深副總經理劉德音及業務開發資深副總經理魏哲家,為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並計畫每隔半年交替職務的規畫。在時間已過了十六個月後,三位共同營運長正在歷練最後一個職務的內容,到第三季末,張忠謀將進入遴選執行長的最後一個階段。

蔣尚義,產業界尊稱蔣爸,一直都待在台積電研發部門,是讓台積電自主研發技術與國際大廠並駕齊驅的頭號功臣。

劉德音作風低調,行事風格內斂,打從台積電擁有十二吋廠開始,就由他獨挑大樑,為台積電廠務管理第一把交椅。

魏哲家個性外放,熱愛創新,被張忠謀欽點掌管公司BD(Business Development)部門,希望替台積電創造新產品、新市場及新業務。

由以上三位共同營運長來看,六十七歲的蔣尚義,○六年自台積電退休之後,○七年在台積電副董曾繁城的力邀下重返台積電,再掌研究及發展事業。他比另二位共同營運長年長,退休意願相對較強,外界認為他較傾向於緩衝角色及導師的功能,因為若候選人只有兩位,在競爭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派系問題。因此,把蔣尚義安排在內,可讓劉德音及魏哲家上演君子之爭。

張忠謀表示,最後可能會從這三位中,挑選一位或多位擔任台積電執行長一職,甚至不排除從外另聘執行長。然而,不論由誰接任,外界還是習慣將張忠謀與台積電畫上等號。

國內外投資人關注焦點不同相較於國內投資人重視張忠謀去留問題,國外投資人似乎沒有那麼在意。國外媒體以及外資報告大多強調庫存疑慮升高,導致台積電股價大跌。

由於PC市場需求不振,部分智慧手機銷售情形不如預期,導致短期零組件供應鏈庫存狀況較原預期略高,在第四季又將進入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傳統淡季,明年第一季也有工作天數較少及機台歲休等影響,使台積電在第三季營收表現續創新高之後,未來將有連續兩個季度進入庫存調整及業績回檔階段。

張忠謀說:「台積電要一一兼顧對股東、員工與社會的責任,在股東方面,創造價值,使市值增加,本來就是台積電應該要做的!」張忠謀即使交棒不作總執行長,他還是繼續擔任台積電董事長,完全掌控經營,投資人其實不必過度擔心。

投資人就愛張忠謀?

——台積電近期兩任總執行長執掌時期的股價變化事件 當天股價/元 漲幅2005/5/11 蔡力行接任總執行長

54.7

到2009/6/11,個股累計上漲6.5%,大盤累計上漲10.4%2009/6/11 張忠謀回鍋

58.3

到2013/7/19,個股累計上漲68.4%,大盤累計上漲22.7%——台積電近8年來營運成績單時任總執行長 蔡力行 張忠謀時間(年)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營收(億元 ) 2665 3174 3226 3331 29574195 4270 5062 稅後純益(億元) 935 1270 1091 999 892 1616 1342 1661 EPS(元)3.79 4.93 4.14 3.86 3.45 6.24 5.18 6.41

整理:楊紹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39

張忠謀舊戰將 變亞洲觸控晶片王

2013-09-02  TCW
 
 

 

「有(in cell內嵌式)觸控跟沒觸控功能,成本只要多『一毛錢』,幾乎不要錢!」敦泰電子董事長胡正大邊展示中國客戶的最新款手機邊說。

之前,只有新台幣兩萬多元的高端蘋果iPhone 5手機配有這項技術,但今年八月開始,因為敦泰晶片的量產,售價不到五千元的中國三線品牌手機也能有。

與iPhone 5同級搶先量產、良率九成

手機廠不僅多了一個「與iPhone 5同級」的行銷賣點,更因為內嵌式技術省去面板玻璃貼合的製程,成本立刻少了約新台幣一百二十元。

對敦泰來說,這次量產還有兩個意義,其一,這是第一次一家台灣小晶片設計公司搶在全球觸控晶片大廠新思(Synaptics,蘋果與三星主要供應商)前量產最新技術,證明研發實力;其二,敦泰量產良率接近九成,高出蘋果和日本夏普(Sharp)合作、不到八成的良率。

靠著一顆不到一平方公分的觸控控制晶片,敦泰去年每股稅後淨利三十八.五七元,大賺近四個股本的成績,直可與早期的聯發科、晨星比擬。這家資本額不到五億元的小公司,現在是全亞洲觸控控制晶片龍頭,占有中國近半市場。在中國,每兩支觸控手機、每三台平板電腦,就有一個內建敦泰晶片,今年上半年晶片出貨一億顆,已是去年總量的七三%。

現在的晶片設計公司創業成功率低於一成,二○○六年才成立的敦泰,比起新思、愛特梅爾(Atmel)、柏士(Cypress)等外商,只是家小型後進者,竟然在中國市占率後來居上,根本原因在於敦泰總是「挑最難的做」。

創立敦泰前,胡正大已經是台積電行銷副總經理,先後在IBM、工研院電子所等單位服務,半導體界經驗二十多年,當他決定創業,鮮少投資新創公司的高盛就對胡正大說:「我們就是要投資你這個人!」中國第一大電視品牌TCL也找上他,希望開發自用LCD驅動晶片。

別人做單指觸控??它研發多指,單價高五成

不料TCL的面板技術遲遲沒用到敦泰的晶片,苦等訂單不來、連三年虧損的敦泰只能調整策略,重新選擇產品再出發。營運最低潮時,帳上現金只剩下三十萬美元,卻還有一百萬美元的未付款。

當時,蘋果iPhone帶動的「觸控」商機才要起飛,但控制晶片掌控在愛特梅爾、柏士、新思等外商手上,亞洲公司著墨並不多。因為它不是手機裡單價最高的晶片,平均單價不過新台幣二十元,卻必須整合最多配合廠商。

敦泰同時要與觸控模組宸鴻、通訊晶片聯發科與高通(Qualcomm)、面板廠如華映,還有人機介面業者等合作,任何一個環節出錯,就會破壞手機使用經驗,吃力不討好。

敦泰一開始就挑難的做,當其他的台灣同業從「單指觸控」入手時,它選擇了訊號處理更複雜的「多指觸控」,規格高一階、單價也比對手高出五至七成;而當同業對內嵌式的低良率質疑時,敦泰領先投入、成為僅次於蘋果量產的廠商,晶片報價再往上調升。

選擇一條困難的路,儘管要冒更大的風險,但只要成功開出,就能像敦泰這樣,因為市場先機,以更高的報價取得更多訂單,大賺近四個股本。

挑戰對手做不到的事,還反映在上下游整合能力。網路上不少部落格討論iPhone 5邊緣觸控不良的問題,這起因於ITO導電玻璃中,金屬繞線不盡完善,敦泰為了把整體觸控效能做到最好,就連這方面也涉獵,並擁有全球獨家專利,即便最靠近邊框的一公釐,也沒有觸控死角。

一次PK賽,可以看出這種全方位的重要性。為了三星平板電腦的訂單,敦泰被要求與老大哥愛特梅爾競賽PK,解決充電時觸控功能受雜訊干擾的問題。敦泰研發團隊領了題回到深圳研發總部,左思右想,最後更改的不是晶片,而是ITO導電玻璃的設計,順利解決問題、取得訂單。

別人總部設本國??它駐深圳,一天解決客訴

就連客戶服務,敦泰也要做到極致。

攤開中國手機品牌廠,華為、聯想、小米、中興、酷派等無一不是敦泰的客戶,長達近兩年時間,敦泰更是聯想唯一供應商,快速立即的客戶服務,是它抓住中國客戶的秘密武器。

與台灣、美國同業相比,敦泰是唯一把總部設在深圳的觸控晶片公司。客戶一發現問題,敦泰技術人員兩小時內一定做出回應,二十四小時內一定派人到現場處理,不管客戶是在深圳、上海還是西安;一般台商需要兩到三天,美商更可能需要兩到三週。

如果問題出在觸控控制晶片的軟體(source code),差別就更大了。為了保護智慧財產權,外商把軟體原始碼牢牢握在總部手上,客戶要修改產品,只能往歐美總部送,台灣同樣也多往台灣總部送。只有敦泰直接以深圳總部支援,比競爭對手提早兩天到兩週,回應客戶的修改。

中國手機市場相當注重「首發」,意指藉由搶得某種新技術的第一家量產,爭取市場上最高的曝光率與購買意願。而敦泰的即時回應,就是聯想等手機品牌搶占先機的後盾。

胡正大不諱言,觸控控制晶片競爭正加劇,所以更要不斷挑戰自己、做更難的事,才能在技術、服務、周邊整合三方面,跑得比對手更快、更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94

透視台積電的「漸進式」交棒張忠謀為何拍板雙執行長制?

2013-11-25  TWM
 

在千呼萬喚之下,張忠謀終於宣布台灣第一大公司台積電的交棒方式,兩位共同執行長將與張忠謀撐起這艘台灣不敗的戰艦。不過,在張忠謀拍板過程中,有哪兩大內在與外在因素,決定他最後採取的漸進式交棒方式呢?

撰文‧林宏文

台積電日前宣布執行長張忠謀交棒,由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劉德音與魏哲家,升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負責執行董事長所指定的職務,並直接向仍然擔任董事長的張忠謀報告。

這項震撼業界的人事布局,似乎宣告台積電將正式進入「雙人共治」時代。不過,「看來張忠謀還是放不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唐瓔璋在了解這一次台積電人事案的相關安排之後,對張忠謀提出如此評論。他指出,從張忠謀交棒採共同執行長制,並把最重要的財務、法務都抓在手,便可看出張忠謀其實還不放心,仍是大權在握。

內部人事傾軋待平?

的確,即使張忠謀不再擔任執行長,但依然是公司決策的核心人物,甚至包括財務及法務兩個重要部門,都還是必須直接向張忠謀報告,顯然會是台積電「確實有在管事」的董事長;雖有交棒的形式,但就實質意義而言,最多只能形容為「漸進式交棒」。

但在業界人士的分析中,張忠謀的漸進交棒,或許隱含著不得已的苦衷,而這些苦衷的背後,又分別牽連著兩位台積電的昔日戰將。首先,是日前傳出已向公司請辭的全球業務暨行銷副總經理陳俊聖。

事實上,這次台積電宣布這個重要的人事命令最讓外界意外之處,在於「時間點提早半年以上」。先前,張忠謀曾對外表示,預估交棒時間點是在明年六月以前,而今不僅時間點大約提早了七個月,而且,剛好就在十一月十一日台積電董事會做出人事決策的前幾天,即傳出陳俊聖以家庭因素為由請辭,讓外界難免產生聯想。

業界人士觀察,陳俊聖的離職,與台積電先前的內部人事安排恐怕有所關聯。掌管台積電全球業務暨行銷的陳俊聖,原本是對張忠謀直接報告,算是與劉德音平起平坐;但在去年三月,張忠謀宣布劉德音為共同營運長後,陳俊聖改成要先向劉德音報告。

此外,今年初台積電宣布由曾在英特爾任職、由劉德音延攬進入台積電的金平中出任業務開發組織長,而日前也將金平中進一步升為副總經理,外界揣測,可能是這些安排,讓陳俊聖覺得自己的重要性降低,才選擇離開。

據了解,金平中與陳俊聖都出身英特爾,在台積電以男性為主的高階主管中,金平中的女性角色特別顯眼。而且,四十一年次的金平中一輩子從事研發,在英特爾待了二十四年,擔任研發部處長(director),專長則在非揮發性記憶體,及微處理器兩大產品與技術,後來還一度被挖角至宏力半導體擔任研發副總。

由於台積電未來面對的是三星與英特爾兩大對手,這兩大廠的核心競爭力就在記憶體及微處理器,在這兩大關鍵任務中,金平中的研發長才顯得特別重要,也勝過一直在行銷業務領域的陳俊聖。

目前台積電官方的說法是,高層極力慰留陳俊聖,最後是以留職停薪一年取代辭職。此外,根據台積電內部的看法,張忠謀對於任何身披戰功的高階主管都相當器重,若有辭職,勢必也會極力挽留。話雖如此,但若仔細觀察過去台積電高階主管的離職方式,包括從胡正大到陳健邦等人,一開始都是留職停薪,最後時間一到,也都正式離職,顯示陳俊聖的辭職,恐怕已成定局。

人才出走蠢蠢欲動?

無論如何,陳俊聖的辭職信,對於張忠謀來說,除了很可能將痛失一員大將,更要立即面對人心浮動的問題。這或許正是張忠謀提早宣布交棒,且決定留下兩位執行長,藉此避免人事波動漣漪蔓延的原因之一。

如果說,陳俊聖是讓張忠謀提早啟動交棒時程的引信,那麼,在二○○九年自台積電處長位置跳槽到三星電子的梁孟松,恐怕就是讓張忠謀堅信「執行長留兩個比選一個更好」的原因。

○九年梁孟松跳槽到三星電子的事件,對台積電與張忠謀來說無疑是個嚴酷的教訓。當時,梁孟松在內部激烈的競爭下,由於沒有獲得擢升,最後選擇跳槽至三星,而梁孟松加入三星電子後,對其在晶圓代工的發展上大有幫助,也讓吃了暗虧的台積電,至今仍與三星纏訟不休。

經過這次教訓,在交棒過程中如何能夠留住台積電的所有人才,且不被競爭對手挖走,顯然已是張忠謀在進行世代交替工程時最重要的考量與任務。

事實上,張忠謀就曾仔細參考奇異電器(GE)傳奇執行長(CEO)威爾許的交棒模式,當時威爾許曾找來三位執行長候選人,最後交棒給四十四歲的尹梅特;但張忠謀覺得最可惜的是,競爭失敗的兩位優秀經理人,全部都離開奇異,讓奇異失去兩位傑出經理人。張忠謀對此曾表示,﹁如何避免人才流失,是企業交棒時一定要想辦法避免的事。﹂尤其,晶圓代工產業如今即將步入短兵廝殺的階段,台積電的競爭對手,從三星、英特爾,甚至到中國大陸的中芯等,都虎視眈眈想搶奪這塊大餅,台積電若有任何一位高階主管被挖角至對方陣營,損失絕對慘重,張忠謀自然也無法容忍在這個時間點上出現任何差錯。

其實,不僅三星電子讓台積電如芒刺在背,與三星同為IBM陣營的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近兩年也大手筆投資建廠,更傳出獲三星及高通等公司的助陣,將為美商蘋果公司代工應用於iPhone及iPad的處理器。雖然在張忠謀的監控雷達幕上,格羅方德並非最重要的對手,但格羅方德口袋夠深,持續不斷地砸錢,加上近年來高階主管變動頗大,若從台積電挖角一、兩位重量級主管,肯定也會加分不少。

十年時間可檢驗 建立制度來自中國大陸的人才吸力也得注意。近年來,中國對電子產業的投入力道相當大,從平板、手機、觸控,再到面板、LED、IC設計等,都已大有斬獲;唯獨在半導體晶圓代工部分,至今仍然沒有很大的進展。以目前大陸積極發展電子產業,半導體顯然會是下一波布局著墨的重點;若台積電出現一位競爭失敗的執行長,很可能成為對岸虎視眈眈的挖角對象。這種結局,也絕對是張忠謀無法承擔的風險。

雖然外界觀察張忠謀的「漸進式交棒」有其「安內攘外」的被迫因素;不過,其實在去年三月張忠謀宣布蔣尚義、劉德音、魏哲家三位共同營運長時,他就已經對外表示過,他會是「一直管事的董事長」,而且強調董事長比CEO大。「我有兩根棒子,一根是董事長,一根是執行長,董事長我會一直做下去。」看來,張忠謀力拚未來的意志力,或許也是他尚未決定完全放手的原因之一。

在這一次決定兩位執行長「雙人共治」架構的同時,董事會也明訂,台積電員工年滿六十七歲就應該退休,一來是符合︽勞基法︾規定,二來則可讓未來經營團隊的交棒「制度化」。目前劉德音與魏哲家分別是五十八及五十七歲,也就是說,兩人距離退休時間都還有大約十年。

至於張忠謀,則必須在接下來的十年間,建立出更完整的交棒制度,等劉、魏兩人屆齡退休後,讓執行長的傳承,可以靠著制度運作並順利交棒下去。

魏哲家

出生:1953年

現職:台積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經歷:台積電業務開發資深副總經理

劉德音

出生:1954年

現職:台積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經歷:台積電營運資深副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4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