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第一财经周刊:国美的债主们无奈同舟共济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114/17125760828.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204

李宁:中国运动鞋寻找下一个驱动力--《三联生活周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gvt2.html
 三联生活周刊:从在美国耐克老家创建设计中心,到签约伊辛巴 耶娃、巴朗·戴维斯这些一线体育明星,李宁这两年的品牌国际化显然没有停留在口号上,这些品牌投入需要持续的财务资源。我记得,去年我采访你的时候,你曾 经说财务资源不足是中国品牌推广的一个重要掣肘。现在,财务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吗?

张志勇:现有的资本市场跟 我们的董事会其实还是给了管理层很大的空间。在中国的上市公司里,李宁公司的净利润率是很低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PE(市盈率),PE我们是最高的。 Netprofit(净利润)最低,但是投资者还是给我们最高的PE。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明其实中国公司的财务资源是不够用的。

那为什么要做这样大的投入?我们一定要想到中国今天的成长,是消费者给你的机会更大,还是你自己的能力更大。坦率说,是中国市场给的机会更大。

 

体育用品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如果你每年的净利润回到10%以上,对股东来说是开心死了的一件事情,但 是中国基本上有很多公司达到20%,甚至比这还要高,这是机会给的,它并不完全是能力。而你将来一定要走到一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去,这个大的全球市 场中,你在产品创新、公司组织能力竞争,在人力方面,需要做很多持续的超前的投入。我们中国企业其实这方面投入少,所以净利润高,但往往出危机你就来不及 了,被竞争对手一下子打下去了,因为提前没有把资源放到那些方面做投入。

 

 

三联生活周刊:不可忽视的是,这些投入恰好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低谷时期,制鞋业又是备受冲击的制造业之一,我注意到一个消息,台湾地区裕元已经关闭了将近一半在大陆的鞋业加工厂。

 

张志勇:这也是我们下决心要做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产业驱动力发生根本的改变往往都是危机带来的。金融危机前后,中国体育用品成长的驱动力跟将来的驱动力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我 认为这个变化就在于中国过去主要是“分销”和“通路”驱动,不管是中国品牌,还是耐克、阿迪达斯,你只要开到店就有生意。你发现过去几年,哪个品牌不开大 量的店?全球品牌前6位在中国总共开了超过3.4万家店。去各个省会城市看看,很多地方都变成体育用品一条街,每个品牌都有五六个店,五六个品牌在那儿就 是几十家店铺。

但你发现,从去年下半年起发生转变了。有几个现象大家可以看到:第一个是超大城市一线消费者购买体育用品最主流的通路——中国的百货商城,开始大量压缩体育区了。这说明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平效”的降低。“平 效”就是销售金额除以面积,每平方米产出多少,零售是最敏感的,当零售端发觉每平方米产出比不上其他产品时,自然要压缩这个,扩充其他“平效”更高的。第 二是一些全国性的大零售商和地区零售商开始关闭,从去年经济危机到现在已经关了很多了,因为每万人拥有的店数在“通路和渠道竞争”的几年里已经过度饱和 了。据我看,在浙江、江苏、广东这些省份,基本上不可能开店了,可能还得关一些店了。

 

 

三联生活周刊:那以你的观察,中国运动品牌下一个驱动力在哪儿?

张志勇:我想接着反过来举 个例子。不知道你注意没有,为什么中国品牌在二、三线城市能活,在超大一线城市活不下去?如果从价格维度切入看,最直接的是房租太高。租金成本太高,人工 成本太高,产出没那么高,自然就开不了零售店。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一直说,100平方米零售店,租给阿迪达斯是100万元,不可能因为租给你改为80 万元了,你把100平方米的店乘以100个SKU(库存量单位),你接着比什么?比谁价格高,价格不高你是活不下去的。这个价格的背后是什么?品牌竞争力 和产品竞争力。这是中国品牌活不下去的原因。

 

过去为什么说中国那么多品牌都如此快速地成长?没有其他奥秘,就是“分销”。原来消费者买不到,有店他就买了,多一个店就多一份生意。现在产品多了,店多了,我们就要在消费者选择和产品之间建立联系。耐克为什么要做篮球?阿迪达斯为什么要做足球?每个品牌都有自己领先的一个运动项目,这个定位清楚以后,体育品牌才能和消费者建立一个连接,这是根本原因。

因为驱动力的改变,回到品牌创新和产品创新上来,没有好的创意和设计,没有一流的全球性人才储备,是肯定做不下去的。

 

 

三联生活周刊:这是李宁要在美国创建设计中心,还要开设品牌形象店的原因?但我想,对中国鞋子来说,旧的驱动力并没有完全消失,城市化在让更多的农村和乡镇成为新城市,价格因素似乎还没到完全抛弃和忽视的时候。李宁的美国设计师们能考虑到这点吗?

李嘉铭:这不矛盾。Winchinabutbeinglobal,想赢得中国,你必须是一个国际化的组织。

我们设计中心的创意总监艾 伦是从耐克过来的,他在耐克有过多个销售出色的设计产品。我为什么选择艾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非常关注商业化的实现。我曾问过他一个问题,什么是检验一 个设计师的好标准?他的回答我印象深刻,他说,如果我给你1000块钱目标价格的鞋设计,很平庸的设计师都能设计出很好的来,因为可以使用各种好材料、好 工艺,有很多卖点。如果只许卖400块钱,通过一种简洁的线条、简单工艺,只在最关键处使用好材料,按照400块钱的目标价格设计出来,这才是好设计师。 这是我们公司以后应该招的设计师。

 

 

三联生活周刊:李宁为什么会把这个设计中心选在波特兰?贴身耐克是因为那里的人才储备吗?

张志勇:这只是一方面。我 们服装设计中心选在香港地区,鞋的设计中心在美国,为什么这样布局?我相信我们将来要走国际市场,无非是两个大方向。一个是做供应链匹配,香港地区无疑是 运动品牌供应链的衔接之地,另一个是做大市场,比如说全球市场前三位——美国,欧洲,日本。那为什么在美国?相对说,美国这个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是比欧 洲和日本还是要容易一点。因为它的“通路”相对容易一点,美国的零售商相对比较商业化,他们的模式是品牌商直接跟零售商进行交易。你到欧洲和日本就不一样 了,中间还有一个批发商,在日本打开市场还要讲关系,“关系”这个事情比商业化的难度高得多了。

另外,全球鞋业的产业集群 是很清楚的,主要就是三个地方:意大利,美国东海岸的波士顿和西海岸的波特兰。产业链集中在这几个地方,行业内新的材料、新的信息每天都会汇集到这里,它 们的优势是中国国内无法比拟的。最终选在波特兰,还有一个时差原因,波特兰和北京相差15个小时,这能为两地争取到4个小时左右的工作时间,如果在美国东 部就不行了,完全黑白颠倒了。

 

 

三联生活周刊:《俄勒冈州人报》称“李宁把红旗插在了耐克的后院”,对李宁来说,需要适应水土吗?如何使两种文化在最终产品上达成一致?

张志勇:有一些法律上的麻 烦很具体,但需要我们去面对,比如外籍员工的保险,这类东西跟中国很多都是不一样的。其实这也是一个文化,你需要给他,还是不需要给他,并没有对错之说, 而是涉及公司海外机构的定位。这个东西其实是非常基础的,因为别人都会看,你到底是怎么做这个事情的,你的手法是什么样的。

李嘉铭:刚开始确实有一些 问题。具体从设计上说,在我们最新的选样会上,零售商会有这样的反映,这批产品很好,但是不像李宁的。它们的确是出自我们这些来自耐克、匡威的设计师之 手。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允许这个情况出现,但最终挑战是怎么把这批国外设计师带来的全新东西和过去20年中国品牌积累下来的东西整合在一起。我们已经 开始尝试,比如波特兰和北京设计师的“轮训”,李宁目前有10个左右设计师在美国,48个设计师在中国,这些设计师一年分4批,每批去对方工作地点体验一 个完整的设计季。今年我们刚刚完成一轮中国设计师来美国,从明年开始,会让美国设计师去中国做一个设计季。

   

 

三联生活周刊:我想了解,贴身耐克,李宁能学到些什么?

李嘉铭:李宁公司从耐克能 学到的更多是流程上的,而不是设计本身。当然,回到鞋的专业,耐克做得最好的是材料运用,这在设计师中是有共识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外销体系的材料供应 商和内销体系的材料供应商是不一样的。很多非常高端的好的材料供应商是不能够供应给内销体系的,要向耐克学习,去挖掘这些材料供应商。

另外,我们来GIC以后,发现国内设计师在色彩运用上还是有缺陷的,我们现在已经在美国设计师指导下,开始更新色彩体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6

今日投資理財周刊錯些甚麼?(上)

今日一大早就看投資理財周刊,發覺記者錯之餘,專欄也錯,以下是幾個例子,先給大家猜猜,有機會和大家分享下。

1. 曾廣標<<為好孩子留現金>>(頁19)

....據招股書的盈利預測,好孩子2011年預期市盈率為12.4倍至16.4倍(視乎最終發行價)....

提示:

(1) 正式招股書: 附錄二   未經審核備考財務資料

(2) 該雜誌第30頁

2. 6 新股混戰 發掘「賺錢王」(頁30)

...3. 估值吸引龍頭股

...回顧業務同時兒童用品股的隆成(1225)及博士蛙,前者未有預測PE,盈利能見度低,後者的2010年及2011的預測PE,則分別高達47倍及26倍,估值明顯較好孩子上限估值高逾3成。.....

(提示: 正式招股書)

....金活為藥品及保健藥品分銷商,當中不乏一些知名品牌差品,包括金活蜜煉川貝枇杷膏

(提示:正式招股書)

(3) 食正「十二五」威靈 拓節能馬達市場(頁34)

威靈(舊稱「華靈」)....

(提示: 隨便找一張未改名前的公告,就看到了。)

(4)薛亞瑟<<追車>>(頁54)

....更令人驚訝的是,如果兩個年度扣除了政府補貼,吉利上半年的溢利,幾乎是零增長

(提示: 開番張公告,自己用加減乘除計計就明白,會計師連加減乘除都錯,非常令人費解。)

如果有50個留言講這個話題,我會儘快開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36

經驗傳承 《今周刊》發行人 VS. 十五歲投資早鳥 老謝給國三小粉絲的一堂投資課

2011-4-4 TWM




《今周刊》日前接獲一名對理財投資「小」有研究的讀者回響,這名年僅十五歲的國中生,自十四歲開始從事投資,更是本刊發行人老謝的忠實讀者。

我們特別安排雙方會面,交換彼此對投資的心得。

撰文‧鄭淳予

面對鏡頭略顯靦腆,臉上掛著稚氣、說自己不好意思上鏡頭、希望能以「小粉絲」化名現身的這位男孩,現在就讀國三。十四歲那年,把歷年來長輩給的壓歲錢買了五張統一超的股票,這一進場,就對投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陪 伴兒子與老謝見面的劉爸爸說:「我兒子可能創下台灣出席股東會年紀最輕的紀錄!」原來去年統一超開股東會,「小粉絲」還特地向學校請假,拿著開會通知書搭 高鐵遠赴台南。然而,統一超股東會卻在半小時內草草結束,讓這名小股東好生失望,在回程的路上,他甚至考慮要全部賣掉統一超的股票。

劉爸爸給具有投資天分的兒子五十萬元進行操作。為了好好守護老爸的血汗錢,小粉絲不僅勤讀老謝的文章,還針對每天發生的財經大事做筆記並寫下自己的心得。老謝在《今周刊》、《財訊》與《先探》的每篇專欄文章,他都不放過,甚至連老謝主持的電視節目,他也一定按時收看。

志在成為﹁巴菲特﹂

十五歲國中生對財富具企圖心身為統一超的股東,小粉絲更懂得肥水不落外人田道理,不管買飲料還是買雜誌,寧願多走幾步路到7-ELEVEn購買,希望對自己投資的公司獲利有一點小小貢獻。而統一超的OPEN小將則長期盤踞在他的電腦桌面。

星 期天冷風颯颯的早上,老謝特地趕赴辦公室與小粉絲見面。一開場,鬢髮灰白的老謝問他:「孩子,你對將來的人生有什麼想法?」小粉絲無所畏懼地回答:「我想 不斷投資,擴大自己的財富,然後總有一天要成為像股神巴菲特那樣的投資大師!」老謝用一貫充滿幽默與智慧的口吻說:「投資很有意思,你可以從很年輕,一直 做到你死為止。人生最高境界,就是到臨死前那一剎那,還可以下單買賣股票!」科斯托蘭尼正是曾達到這樣境界的人,比起許多事業,投資永遠可以不必退休。

以下是小粉絲向老謝請教幾個當前重要財經議題的摘錄,小粉絲心中的疑問,或許也是許多對財富有企圖心的年輕人目前心中的共同疑問。

小粉絲問:繼二○○八年金融危機後,下一個全球金融危機會是什麼?我們該如何觀察?

老謝答:○八年金融海嘯雖已遠颺,但留下的餘毒卻可能為下次金融危機埋下伏筆。以美國政府為主,包括歐洲甚至日本,各國大量印鈔票,企圖挽救瀕臨崩潰的經濟體系。大量印鈔票的後遺症,就是造成世界各國通貨膨脹。

舉 凡印度連續升息八次,韓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已達到四.五%,中國大陸達到四.九%以上;原物料指數從貴金屬如銅價、錫價,或是棉花、石油等等,無 一不創下歷史新高。美國房地產崩盤後的通貨緊縮現象,就像是自己患了感冒,再用他國通貨膨脹的熱度來祛寒;如今美國的經濟好起來了,全世界通膨的火卻難撲 滅。

目前世界經濟版圖存在有五個不穩定因素。首先,中東與利比亞的動盪,油價居高不下看來是個沒完沒了的局面。其次,日本海嘯後造成嚴重的 產業斷鏈危機,台灣與日本剛好是上中下游,日本是龍頭,台灣是龍身,中國是龍尾;這個龍頭一斷,台灣電子業五窮六絕的現象很可能會提早發酵。

第 三則是歐債危機。繼去年希臘之後,現在輪到西班牙告急,葡萄牙也將向歐盟請求紓困,整個歐洲的債信問題勢必會越滾越大。第四,中國從打房開始緊縮,也會帶 來全亞洲資金緊縮的壓力。連帶地第五點,就是台灣的打房與內需危機。台灣的房地產之所以會漲,都是因為政府鈔票印太多惹來的麻煩,政府種下此因,鈔票相對 氾濫地存在,房地產當然非漲不可。

全球通膨難解?

世界經濟版圖存在五大不確定因素要是這一回日本為賑災也加入印鈔票的行列,全世界很有可能會陷入失控性的通膨,把所有一切都徹底毀掉。所以現在可以說是到處都灑了汽油,那一把火看誰去點,點了以後我看就不可收拾,長期來講大概會這樣。

老謝問:你怎麼看這次日本大地震,投資上你怎麼做?

小粉絲答:我覺得這只是短期現象。在台股大跌四百五十五點的那天,我問父親能不能進場了,在他同意下,一進場全部下單金融股,只有金融股跌最慘,是最佳時刻。

老 謝答:日本值此天災、核災齊發,人人爭相逃竄的時刻,或許是研究日本房地產的好時機。外資在上周共買進了一百多億美元的日股,正是危機入市的最佳寫照。所 有的波動都是突發性的大利空,很多人逃之夭夭,但對手上有現金的人來講,那永遠是逢低進場的機會。最大利空消息出現的一剎那,市場會呈現恐慌,但恐懼完之 後,還是要回到原來的軌道。

小粉絲問:中國會不會成為全球下一個金融危機的源頭?

老謝答:未來中國最大的壓力就是房地產的泡 沫吹破。中國現在有幾個壓力都還在進行中,一個是社會貧富差距懸殊,另一是中國這三十年來幾乎沒有什麼用創意創造出來的價值。中國財富的形成,簡單說,就 是從加工創造出口,以及土地的增值,假使有一天中國房地產崩盤了,那就是一個很大的炸彈。

中國的房地產會不會泡沫化,就要看人民幣。人民幣升值的過程就像日圓一樣,升到盡頭後,就變成貶值,貶值後資金外流,屆時,中國整個局勢可能反轉。

中國是下一個經濟亂源?

關鍵在人民幣兌美元匯價趨勢如今中國積極追求均富社會,又為了不要讓人民幣升值得那麼快,當局便把壓力反映在調薪的政策上,工資一調整,就變成成本推升,造成全世界惡性通膨的一個推手,問題當然更大了。

中國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世界經濟亂源,觀察重點應放在人民幣兌美元匯價的趨勢上。就如同當年日圓自二次戰後以一美元兌換三百六十日圓,到一九八五年《廣場協議》升值到兩百六十三日圓,今天已來到七十六日圓。

美國未來若要讓中國有什麼「三長兩短」,就讓人民幣一直升值,升過頭以後再貶回來,泡沫就吹破了。中南海很多人在研究這項金融作戰策略,就是不想步上日本後塵。

小粉絲問:那麼中國的十二五規畫能不能扭轉以出口為主的中國經濟,變成以內需為主?

老 謝答:「十二五規畫」中,最核心的精神就是中國不再做廉價生產,要從過去的生產導向轉型為質量並重。中國一方面要求產業升級,一方面力求在均富社會中增加 消費;另外,中國也嘗試導入一些新產業,像是替代能源或環保節能,中國原先計畫建造的七十五座核能發電廠,在這次日本核能事件爆發後重新檢討評估。而在這 當中,台商的定位便要重新調整,過去習慣使用廉價勞工的台商如今勢必開始碰壁,接下來就要看誰能在中國的內需主流市場中脫穎而出,許多產業會在「十二五規 畫」之後逐漸被淘汰。

小粉絲問:所以中國有機會出現像美國沃爾瑪︵Walmart︶一樣的通路商嗎?哪一家通路商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的沃爾瑪?

老 謝答:我去參觀中國的沃爾瑪和家樂福,比較裡面產品種類,到它的空間擺設,還有規畫的狀況,發現中國大潤發都遠遠超過它們。目前沃爾瑪與家樂福都是由外國 人擔任經營者,這使得他們與中國消費者習慣略有距離,但中國大潤發是由台灣人站在第一線經營,似乎更能掌握消費商機與偏好。所以下一個中國的沃爾瑪,我覺 得是中國大潤發。

小粉絲問:你比較喜歡長期投資還是短期投資 ?

老謝答:有人適合短線作戰,有人適合長線,這要先看你的個性,沒有對錯。除了個性之外,就看資金實力。

資金實力強的人,覺得股票有價值的就買,你一方面可以隨時檢視,一方面也可以長期等待。長線投資者就像打拳擊一樣,一拳擊出去了,另外一手還有銀彈蓄勢待發。做長線的人通常會把獲利目標設定至少一倍以上,這就必須用等待創造高報酬。

而短線操作也有學問,若沒有長期經營,不會曉得一支股票的最佳出手時機;但對短線操作的人來說,通常也不太會受重傷,一見情況不對就脫手,比較不會有系統性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7

《商業周刊》封面:拯救美國銀行

 http://news.imeigu.com/a/1315812360789.html

導讀:最新一期《商業周刊》於9月8日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題目是《拯救美國銀行》,文章介紹了美國銀行近十幾年以來的發展歷程,同時也分析了當前美國銀行面臨的困境及其為應對危機而採取的措施。

 

對加里-林奇(Gary G. Lynch)來說,8月23日有兩件事讓他發狂,一件是平生第一次經歷地震,他和同事在桌子底下躲了很久;另一件是華爾街盛傳美國銀行將被迫接受由政府安排的,來自JP摩根的經濟援助。

林奇從7月開始接管美國銀行的法律和監管事務,他的主要工作是處理一系列涉及數億美元的法律訴訟和政府針對對該公司在房地產泡沫時發行的抵押擔保債券所進行的調查。當時美國銀行的股價已經比年初下降了50%,就要跌破6美元。外界普遍推測美國銀行將要被強行併購,一些專家也悲觀的預測處理這些抵押債券將耗光美國銀行的資金。

本年第二季度美國銀行虧損88億美元,人們似乎嗅到了2008年的味道,擔心它會步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的後塵。當時貝爾斯登像廢品一樣被出售,而雷曼兄弟隨後破產,引爆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美國銀行的管理者們不得不提前結束假期,他們趕回辦公室用盡各種辦法安撫驚慌失措的投資者。

8月25日出現了轉機,就像他2008年對高盛所作的一樣,巴菲特戲劇性的決定對美國銀行注資50億美元,把它從破產的邊緣救了回來。9月6日,美國銀行CEO布萊恩-莫尼漢(Brian T. Moynihan)決定改組美國銀行的管理團隊,提升了兩名新的COO,同時解除薩莉-克勞切克(Sallie Krawcheck)全球財富管理總裁的職位。此後美國銀行股票觸底反彈,大漲了19%。

巴菲特的注資、更換管理團隊或者挽留幾個知名的律師,這些都不可能真正解決美國銀行的問題。美國銀行所處的困境就是美國經濟的縮影,揮之不去的房地產危機以及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才是真正影響美國銀行業績的內在原因。作為美國最大的銀行,美國銀行負責發放全美20%的房屋貸款,它擁有5700個營業網點以及5800萬個客戶。現在美國銀行已經擁有4000億美元的流動資產,更重要的是其資產規模已經達到23000億美元,如果這樣的銀行倒閉將嚴重拖累美國經濟,美國政府不可能對此坐視不理。

美國銀行的歷史上最糟糕的一次併購就是前CEO肯尼斯-劉易斯(Kenneth D. Lewis)2008年收購全國金融公司,這個以發放次級貸款為主的公司嚴重拖累了美國銀行,現在這家公司的損失已經超過300億美元,投資者擔心美國銀行是否有足夠的資金應對如此龐大的和抵押貸款相關的壞賬損失。

2009年12月,美國銀行決定讓莫尼漢接替劉易斯出任CEO。很快人們總結了莫尼漢的幾個特點,首先是說話含混不清,你很難徹底領會他的意思;其次是喜歡在重要場合放衛星,比如在一次重要​​會議上他擅做主張宣布年底公司分紅每股增加一美分;最後他和華爾街的前輩銀行家的經營理念有很大不同,包括劉易斯以及前花旗CEO桑福德-威爾(Sanford I. Weill)在內的許多上一代銀行家熱衷於建立特大規模的金融機構,大到不好管理,大到華盛頓不能准許其出現任何問題。2008年的金融海嘯就是由這些大機構引起的,其造成的混亂至今都沒有徹底解決。而莫尼漢不同,他決定讓美國銀行成為更專業的公司,並且從長遠看不會對金融體系造成威脅。莫尼漢上任伊始就開始著手一一變賣劉易斯曾經併購的資產。

短短12年間,美國銀行就從一個地區性銀行變為全國性的金融機構,夏洛特也成為了美國繼紐約之後的第二大銀行中心。2008年,在小布什政府的鼓動下,劉易斯收購了奄奄一息的美林集團,而就是這次收購最後迫使劉易斯下台,因為公司董事會認為當初劉易斯在推動股東同意這筆290億美元的併購協議時,並沒有充分紕漏美林的財務狀況。

2004年前,莫尼漢一直效力於艦隊波士頓金融公司,當劉易斯用470億美元收購這家公司以後,莫尼漢也隨即加入了美國銀行。他的很多波士頓的同事後來都無法忍受劉易斯苛刻的要求紛紛辭職,可是莫尼漢卻堅持下來。在美國銀行,莫尼漢忘我的工作著,為了減少睡覺時間,他天天從自己在波士頓的住所趕往美國銀行的紐約總部上班,他的奉獻精神感染了很多同事。

2009年,劉易斯逐漸失去了對美國銀行的控制,而之後,在夏洛特沒有根基,也沒有當過CEO經驗的莫尼漢脫穎而出戰勝了其他候選人,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因為這件事美國銀行董事會出現了分裂,一些候選人也離開了公司。同年12月莫尼漢給董事會提交了他的管理戰略,就是短短的幾句話:停止收購,讓我們重新開始做一家銀行。

之後在夏洛特的上任儀式上,作為主持的劉易斯不斷挖苦著莫尼漢,帶著這份尷尬的祝福,莫尼漢開始了自己的新工作。緊接著聯邦政府的450億美元的援助款到位,更讓人驚訝的是,導致劉易斯下台的美林公司起死回生,開始大量盈利。2010年4月,在償還了所有聯邦政府貸款之後,新任CEO宣佈公司第一季度的利潤為32億美元。

然而,2008年對全國金融公司來說卻是一場災難,這家公司在金融危機中損失慘重,2010年6月,因為全國金融公司對抵押貸款客戶超標準收費,美國銀行不得不支付了1.08億美元的罰款。然而,麻煩才剛剛開始。2010年秋天,大量客戶投訴全國金融公司濫用抵押條款,美國銀行不得不臨時取消了在全國范圍內的抵押品贖回權。莫尼漢表示美國銀行正在修改抵押貸款條例,這樣可以使得人們都能住在自己家裡。可是後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美國很多地方的股價繼續暴跌,整個經濟增長乏力,美聯儲宣布維持接近零的超低利率。

除此以外,新的危機接踵而至。美國兩家半官方性質的房地產金融機構,房地美和房利美表示,他們為了支持房地產業而購買的大量抵押貸款存在嚴重問題,要求美國銀行贖回這些貸款;許多機構投資者購買了由這些抵押貸款為擔保的債券,當借款人停止償還貸款時,這些債券全部違約,投資者要求得到賠償。2010年10月18日,黑石集團和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要求美國銀行贖回這些價值470億美元的債券,更糟的是此類事件仍可能繼續發生。第二天,美國銀行宣佈在第三季度斥資8.72億美元贖回這些抵押貸款,而第一季度是12.5億美元,第二季度是5.26億美元。可是儘管這樣,為了顯示公司的資本狀況良好,莫尼漢還是宣布提高當年的分紅水平,並額外贖回房地美和房利美3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

聯合銀行CEO約翰-科納斯(John Kanas)一直是莫尼漢的支持者,但是這次他表示,莫尼漢也許是個有經驗的執行官,但它不是一個有經驗的首席執行官,這次他犯了一個大錯——過渡承諾。

今年3月,美聯儲拒絕了美國銀行希望提高2011年下半年股息的要求。美聯儲對包括美國銀、JP摩根、花旗銀行和富國銀行在內四家美國最大的銀行進行了財務狀況的調查,而唯一被拒絕增加股息的就是美國銀行。進入4月,美國銀行被迫宣布和Assured Guaranty (AGO)公司簽署一份價值16億美元的協議,用於彌補這家保險公司為抵押擔保債券提供的賠償。5月初,眾多私人投資者要求美國銀行贖回14億美元的抵押擔保債券,比預計的多出4億美元。5月底,莫尼漢和房利美簽署的協議被曝光,這家國有控股公司決定加速要求美國銀行回購抵押貸款。6月份,美國銀行答應賠償黑石公司和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共計85億美元。儘管2010年美國銀行收入超過1112億美元,完全有能力承擔這些債務,但是人們最憂慮的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包括美國銀行在內的所有人都不清楚全國金融公司到底會造成多大的損失。

當然還有人對美國銀行充滿信心,他們認為這些不會擊垮他,而且市場分析結果也讓人振奮:美國銀行清理價值比其市場價值高出760億美元。可是這種分析並不是美國銀行想要聽到的。而清算美國銀行有更多價值的消息也安撫不了成千上萬每月按揭付款的房主,他們宣稱這家銀行貪得無厭,並虐待他們。

在莫尼漢位於夏洛特城區美國銀行集團中心第58層的私人會客室裡,他開始對公司的情況侃侃而談。在他看來,自己公司的情況和華爾街的觀點完全不同。莫尼漢說道:“我們的公司現在資本實力雄厚,是近十年以來最強的,同時有充足的流動性資產。另外公司的一級資本達到1150億美元,折算成資本比率就是8.2%,遠遠超過現在美國的規定,並且符合正在逐步引入的更嚴格的國際標準。費城聯儲的前檢察官保羅-米勒也說,嚴格來講這家銀行的財務狀況沒有問題。莫尼漢繼續說道:“現在我的第一要務就是把美國銀行變得更加純粹更加專注,摒棄過去大就是好的思想。

他開始給美國銀行瘦身,目前已經出售了大約400億美元的資產,這其中包括在一家巴西銀行的股份(價值39億美元),一家墨西哥銀行的股份(價值25億美元),在黑石公司價值109億美元的投資以及在一家保險公司23億美元的股份。同時還出售了一些在英國、西班牙和加拿大的投資,最近還出售了其持有的中國建設銀行一半的股份,共計83億美元。

9月6日,他又對公司管理層進行了調整。提升了兩個COO,一個是大衛-達尼爾(David C. Darnell)主要負責個人業務,包括:存款、信用卡、房屋貸款以及財產管理;另一個是托馬斯-蒙塔格(Thomas K. Montag ),主要負責監管集團和機構投資者的相關業務。消費銀行業務主管普利斯(Joe Price)和全球財富與投資管理主管科勞切克(Sallie Krawchech)一起被要求離職。

採訪中,莫尼漢並沒有主動提到全國金融集團,對於是否讓這個公司破產,他不置可否,只是草草的說,這是我們過去在房地產泡沫時期遺留下來的問題,我們不得不繼續承擔它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最終我們會消除這種風險。對於全國金融集團的細節問題,他建議去和加里-林奇談談。

在紐約第六大道的辦公室裡,加里-林奇談到了美國銀行現在面臨的法律訴訟。根據他的職業判斷,林奇認為這些訴訟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就是所謂的“聲明和保證”索賠權,這一類主要來自像房地美、房利美以及黑石公司和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等類似的公司。他們要求美國銀行回購抵押貸款,他們認為美國就借款人和資產狀況提供了錯誤信息。美國銀行正在積極和他們進行磋商,並將滿足其中大部分的要求。

第二類是欺詐訴訟,主要由購買抵押貸款債券的投資者提出,他們手中的債券都出現了大幅度貶值。美國國際集團就在8月8號提出了訴訟,他們要求100億美元的賠償。林奇說美國銀行正在處理這些訴訟,不過他明確表示美國國際集團在購買抵押貸款債券之前就應該清楚此類債券的風險。

第三類是政府對全國金融公司的欺詐性終結贖回權的起訴,美國銀行和其他大的貸款機構正在同50名州檢察官周旋,希望就這項合計達200億美元的案件達成和解。

對於解決這些訴訟案件,林奇非常有信心,他說美國銀行有充足的資金。不過如果有人問他到底美國銀行為解決這些糾紛願意付出多少,林奇表示他不能準確估計,而且這些訴訟也不可能在幾個月或者一年的事件內解決,這些案件會持續數年。

現在的問題是,即便美國銀行解決了一些訴訟,仍會有新的麻煩。比如銀行同意修改一些抵押貸款的條款,這樣人們可以保住自己的房子,但是來自紐約、特拉華州還有內華達州的檢察官卻表示他們並不認為這就可以結束,他們還要徹底清查銀行的違規行為。

2008年經濟危機以後,美國銀行業出現了奇怪的現象。這些銀行更加相信規模越大就越不會破產,他們開始不斷擴張,比如美國銀行收購了美林和全國金融公司,JP摩根收購了貝爾斯登公司和華盛頓互惠銀行。美國最大的四家銀行控制了7.7萬億美元的資本,佔整個金融資本的56.8%,而危機爆發前只有45.2%。

隨著資本不斷集中,以及隨時可能發生的銀行擠兌風險,監管者對於美國銀行的困境越來越無能為力。新的弗蘭克金融改革法案還在修訂之中,銀行業就已經開始不斷遊說國會,放寬法案中的規定,比如銀行該如何發放貸款,應該控制多少資本等等。另外法案還規定為了避免以後可能出現的極端情況,各大銀行應該提交一份“遺囑”,萬不得已的時候可以照此來分拆這些銀行,可是至今沒有一家銀行提交。最後這個法案也沒有解決美國現在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混業經營的局面。唯一積極的因素就是對銀行的監管加強,美聯儲的官員表示,他們現在可以更加緊密的監控銀行的債券和貸款業務以及與資本充足率和資產相關的風險。

雖然監管得到了加強,新的麻煩又出現了,一些部門開始向美國銀行提出資產訴求,很可能引發新的危機。當州檢察官對喪失抵押贖回權的調查告一段落的時候,有幾名檢查官突然提出了新的處理意見,這將大大超出美國銀行預期的賠償金額;9月2日,管理房地美和房利美的聯邦住房金融署開始發難,指控美國銀行和其它16家放款機構,誤導房地美和房利美購買了數億美元的抵押貸款債券。

Premier Mortgage Group的信貸分析師露-巴爾內斯(Lou Barnes)指出,現在似乎人人都在起訴美國銀行,而莫尼漢也不知道這些起訴何時才能停止。房地產信息提供商Lender Processing Services最新數據顯示:全美現在有410萬起超過90天延期還貸或者失抵押權贖回權的案件,延期還貸是歷史最高水平的2倍,而失抵押權贖回權是歷史平均水平的8倍。巴爾內斯表示,美國銀行未來可能會遭受更大的風險,損失之大足可以把它擊垮。最後巴爾內斯說:“誰也無法預測未來,我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09

南方人物周刊:与鲨共浴陈一舟

http://news.imeigu.com/a/1319186460719.html

创业标本陈一舟认为,创业成功有三要素:坚持、谦虚和警惕失败,

他的脑子里总是想着怎么加快速度,怎么缩短和领先者的距离

本刊记者 叶蓁

2011年5月4日,陈一舟终于站在了纽交所的敲钟台前,这一天他等了太久太久。敲完上市钟后,他花了88美元,在纽约的一家二手商店给自己买了块手表,作为奖励。当然,他喜欢“88”这个象征意义不错的数字。

陈一舟是中国互联网的标本式人物,在他看来,创业成功有三要素:坚持、谦虚和警惕失败。

先行者

中国互联网所有的故事,在开始的时候都充满了意气风发的味道,陈一舟也不例外。

1998年,国内互联网缔造的传奇故事已经被无限放大。张朝阳拿到第一笔风险投资来创办搜狐网站,网易创始人丁磊将网易免费邮箱系统及163.net域名卖了119万。这些成为当时人们茶余饭后最主要的谈资。

那时候的陈一舟,在黄砖红瓦、有着好几公里人工椰林的斯坦福大学学习。在那个阶段,陈一舟发起了一个斯坦福中国互联网讨论会,认识了杨宁、周云帆。陈一舟认为,“他们二人是当时斯坦福工程学院最优秀的学生。”

1999年,陈一舟曾和周云帆、杨宁联合创办名噪一时的Chinaren。Chinaren完全可以称为中国第一代SNS的雏形,也让陈一舟清晰看到实名制社区的价值。ChinaRen在陈一舟的带领下,在 2000年 3月28日注册用户突破了100万。

顺风顺水的时候,ChinaRen遭遇到了互联网泡沫。在陈一舟的叙述中,那个时期,网易的丁磊因为跟职业经理人闹矛盾,没有心情买 ChinaRen,新浪很摆谱,王志东见都没有见他;而搜狐的张朝阳则非常热情。2000年Chinaren被搜狐收购之后,陈成为了搜狐的高级副总裁。

由于当时搜狐董事会对管理层限制很多,搜狐的业务发展也并不是很顺利,于是在周云帆、杨宁卖光了搜狐的股份离开之后,陈一舟也卖了一些股份离开了搜狐,再次去美国寻找新的创业机会。

再前进

陈一舟回到美国呆了一段时间,他心中仍揣着做大事的梦想,那时,他曾投资光通讯行业,所获有限。

2002年11月,陈一舟再次回到中国。陈一舟卷土重来的时候,他之前的拍档——周云帆、杨宁在2002年3月18日创办了空中网,几个月之后获得了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2004年7月9日,空中网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前后只有两年零五个月。

陈一舟以SP(无线增值服务)为基础创办了千橡互动。大约用了一年时间,千橡互动推出了年轻人社区DuDu.com,它借鉴了韩国同类网站的思路。做DuDu.com的时候,陈一舟想的都是怎么加快速度,怎么缩短和领先者的距离。

在陈一舟看来,ChinaRen的卖掉,让自己错失了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山头,于是,在重新创业的时候,他希望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收购猫扑,可以视作陈一舟的千橡互动的一个节点。此后,一发而不可收,仅仅两年时间,陈一舟收购了魔兽世界、renren、uume、Donews等等一批社区。如此一来,千橡互动的总体规模和营收急剧扩大。

陈一舟对记者阐述了他的思路:“互联网上第二拨创业者肯定比第一拨更难成功,上一拨创业时,哪里都是空地,你占一片就可以。但现在,已经有几个大城市了,我们只能做游击队,一边找几片相对肥沃的草地,逐渐变成小村庄,再变成城市,一边寻找其他草地。”

当然,这个狂飙突进的过程中,向来喜欢锦上添花的资本也没闲着。2005年7月,AccelPartners对千橡投资1000万美元,9个月后,2006年3月,GeneralAtlantic、DCM、TCV和联想投资共同对其投资4800万美元。

第二笔资金进来没多久,SP业务遭遇全行业寒流,回想起当年Chinaren现金流几乎断裂的“困境”,陈一舟决定撤退。千橡互动开始了长达半年的 结构性调整。之后,千橡的视频业务、客户端等诸单元被砍掉,猫扑门户从一百多人变成二十多人的小规模。最严酷的时期1400人的千橡只剩700人。

陈一舟的玩法,业界看不懂。一放一收间,陈一舟明白了步步高老板段永平对他说的“快即是慢,慢即是快”的道理。段永平给予的启发在某种程度上为陈一舟的几年时光做了注脚。

实现梦想

在千橡陷入危机的2006年,陈一舟作出了两个现在来看最为明智的决定:收购校内网和进入网游领域。网游加社交的模式,让他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2008年4月份,软银的孙正义以4亿美元投资千橡,持有35%的股份,还有JohoCapital和SBI的战略投资。巨额资金的注入,让陈一舟豪气冲天:“国内SNS的战斗也已经结束。”

但结论好像早了一些,一家域名为kaixin001的社交网站几乎在一夜之间崛起。短短几个月内,开心网的注册用户便突破1000万,在流量统计网站Alexa上的排名不断向上直蹿。一开始,陈一舟想通过收购的方式将开心网拉入千橡阵营,但屡遭拒绝。

这时候的陈一舟做了一件让业界错愕的事情。

当时,由于开心网创始人程炳皓没钱买下kaixin.com域名,只得用kaixin001.com。这一细节被陈一舟发现,他悄悄买下kaixin.com的域名,并推出一家也叫“开心网”的社交网站。

千橡版“开心网”很快成长起来,用户也迅速突破千万,这让程炳皓再也坐不住了,他希望陈一舟停手但无效果,双方只得对簿公堂。最后,法院判决千橡赔偿40万元,但保留kaixin.com域名。虽然输了官司,但陈一舟成功牵制了这家网站的发展,为自己赢得了喘息之机。

在那个闷热而潮湿的夏天,完成狙击后,陈一舟还将“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当时的校内网已经从中国最大的校园SNS切换成为中国最大的白领SNS网站。2011年5月4日,陈一舟迎来了幸福的一刻,人人公司终于顺利上市。

千橡内曾有员工总结陈一舟“一年有一怕”:2009年是开心网,2010年是腾讯(开放平台),今年则是微博的强有力冲击。而在陈一舟看来,危机不 会消除。他说,“在中国的互联网,我们每天都在跟鲨鱼一起游泳”。他还说,“我现在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和竞争对手一起,长期地生存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48

《今周刊》發行人謝金河:投資熱情所在領域 人脈水到渠成


2013-06-24  TWM  
 

 

撰文‧施禔盈

人脈重不重要?重要。所以坊間有很多專書討論人脈學,當「人脈存摺」達到一定的飽滿度,確實,當你面對困難或需要幫助時,會有很多隻手伸出來拉你一把。只是,人脈這本存摺該怎麼存?靠金錢嗎?《今周刊》發行人、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強調,人脈,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如果我今天剛踏出校園,一心想要請副總統吳敦義吃飯,可能嗎?所以,建立人脈的方法是『按部就班』,花錢,恐怕達不到目的。」謝金河解釋,只要能夠釋放更多的熱情,結交更多的朋友,在人生每個階段都用相同的態度與朋友博感情,這樣的人脈基礎才會扎實、也才會水漲船高。

分享好文 不花錢也能拓人脈更重要的是,人脈不需要刻意強求,而是與別人互動時,能多一點關心、多一點幫助,人緣自然相對好。「在這種情況下,你還需要擔心人脈無法往外蔓延嗎?」謝金河有感而發地表示。

金錢確實可以買到很多東西,但金錢買不到人脈,最終還是回歸個性上是否存在「熱情」的因子,「只要同儕都能感受到你的熱力,就能輕而易舉地儲藏人脈,所以,與其花錢,倒不如回頭想想,如何讓自己成為受歡迎的人。」謝金河舉例說,有很多智慧寶藏存在字裡行間,今天你閱讀雜誌,看到一篇好文章,不妨提醒朋友也去讀這篇文章,或者影印給朋友看,這就是一種關心與關係的建立。

「這種建立人脈的方式不用花錢,事實上,有很多方式可達到經營人脈的效果,如果硬是把花錢與人脈連結在一起,太過物質化。」謝金河對於用五萬元薪水拓展人脈的看法,提出不同的思惟。

那麼,五萬元月薪該如何發揮最大的效益?謝金河提到,人一定要累積,一方面是知識的累積、一方面是金錢的累積,「如果沒有積蓄,時時都是個月光族,這樣一來,永遠都會在茫茫大海中載浮載沉,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對於金錢的累積,謝金河認為,不管收入多少,都一定要養成儲蓄的習慣。

「如果可以的話,結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謝金河認真地表示,一個人過日子,通常錢會不知不覺花掉,但結婚後,有了家庭的牽絆,就有努力的原動力,太太也會幫忙把錢看好,「很多時候,金錢的累積是從這裡開始,因為這是奮鬥的起點。」充實知識 打通理財任督二脈儲蓄之外,便是知識的累積。謝金河提出,如果他領五萬元月薪,他一定會把大部分的錢都用在充實知識上,「訂報紙、買雜誌、買書,這些都是最起碼要做的事情。像我一開始不懂股票,就把所有有關技術分析、基本面的書全部讀一遍。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知識累積的過程,廣度與深度要並存,對社會的關注,包括對政治、對經濟、對很多層面的事物都要有熱情。」回顧過去的歷程,謝金河曾經因為沒做功課、也就是尚未充實知識前,就先進場買股票,結果嘗到慘賠的下場。

之後,他撰寫研究所畢業論文時,決定寫「台灣證券發展史」,於是跑去圖書館把《經濟日報》調閱出來,從台灣股市開市的民國五十一年開始看,再看較晚創立的《工商時報》,當這兩份報紙全部看完後,他等於打通任督二脈,不僅嫻熟台灣證券發展史,投資功力也因此大增。

「為什麼知識很重要?投資就是得靠知識的力量,而不是道聽途說,用心與不用心,最後的差距會大到讓人吃驚。」謝金河對於知識的力量深信不疑,他舉例,民國七○年代,台灣房地產的價格相對低,當時如果有一些積蓄付頭期款,先靠薪水繳貸款,把房子買下來,然後把房子抵押貸款換出一桶金,拿去投資股票,「窮人絕對可以翻身。」因此,每天閱讀雜誌、報紙,所讀到的知識都是轉化為創造財富的契機,這是最實在、也最有效益的投資,「所以我覺得與其花錢請人吃飯或應酬,不如蹲點馬步把基礎功夫打好,這樣你可以用知識創造第一桶金、另一桶金,以及更多更多財富,這是讓五萬元產生更大功效的方法。」勤於閱讀 人生永遠不會寂寞提到「看報紙」的熱情,謝金河回憶,那是他從小學就習慣做的事,「上政大後,我每天都把報紙看很多次,到最後只要撕下報紙的一部分,我都能很快說出那是哪一報。」不過,他也提到,充實投資知識,第一個要先有興趣,然後才談得上熱情,如此,只要你比別人更用功,機會就比別人大。

「我記得剛進《財訊》沒多久,天天看一堆雜誌、報紙,之後每天早上起床,我都充滿希望,因為從閱讀報紙當中,我就可以看到哪些股票可能會漲的線索。靠知識做投資,即使一個人也能在台灣的社會中生存得很好。」謝金河強調,雖然現在台灣的機會沒有過往來得多,但「知識就是力量」的真理從沒改變。

「只要更用心投入,只要比別人多幾把刷子,五萬元很快就能放大、再放大。」謝金河不忘笑著補上一句:「就像我一直到現在,還是很用功。」找出定位 同好益友自然群聚「我以前常講,知識就是財富,但有了財富要怎麼去累積知識?其實兩者相互為用,以我為例,現在我投入更多時間在求知上。」謝金河分享他與兒子最常出現的對話:「養成閱讀的習慣,這一生一定不會寂寞。」因為你在累積或充實知識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樂趣,而且會有很多的知識陪伴著你。

因此對於五萬元薪水的安排,謝金河提醒大家回歸「本質」,找出自己的熱情所在,「從現在開始就要想清楚,你一生中追求的是什麼?你最大的熱情、興趣在哪裡?這很難,但一定要找出來,在那上面做最大的投資。」「如果想當音樂家,就把最多的錢花在學鋼琴、學小提琴上,方向清楚,把自己定位好,然後把五萬元花在刀口上。」反正在成長過程中,自己最喜歡什麼,去做就對了!

謝金河再次提醒,要讓五萬元發揮最大效益,就是投資在自己充滿熱情的事物上,「當你在有熱情的領域上站起來後,再去經營人脈,人際關係將水到渠成。」老謝告訴你5萬元薪水這樣用Step1找出自己的熱情所在問問自己:一生中追求的是什麼?做什麼事情時會廢寢忘食?

Step2全心投注專門領域若對投資有熱情,薪水扣除生活費後,餘款可花5成用來充實知識,例如買書、買雜誌、上課。

Step3在專門領域經營人脈當在自己最有熱情的領域打出一片天後,也用熱情對待別人,人脈將水到渠成。5萬元不只賺到知識,也能賺到人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58

時代周刊重推耶倫:16萬億美元的女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633

最新一期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是耶倫,標題為“16萬億美元的女人”。時代周刊Rana Foroohar對耶倫進行了采訪。這是耶倫獲美聯儲主席提名確認以來,首次接受的采訪。采訪內容主要包括:耶倫對美國經濟的看法,對QE的看法,對銀行改革的看法,對工作的整體理念等。1. 耶倫對美國經濟的看法:我預計2014年美國經濟增長更為強勁。我和多數美聯儲政策制定委員會的同事們都認為,今年美國經濟增速以3開頭。經濟複蘇過程非常緩慢,但我們在勞動力市場上取得了進展,更多的人有了工作,我預計通脹率將朝著2%的長期目標水平前進。2013年秋季,房地產市場複蘇出現停滯,但我預計未來房地產市場將進一步複蘇。2. 耶倫對QE的看法:很多人說,美聯儲的資產購買計劃只是幫助了富人。事實並非如此。美聯儲的政策計劃是將長期利率控制在低位,通過鼓勵消費來促進經濟複蘇。聯儲的經濟刺激政策推高了房市和股市,這使得擁有房產和股票的人消費更多,經濟複蘇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人們的收入水平也會上去。3. 耶倫對銀行改革的看法:當經濟危機爆發時,美聯儲總是拾起碎片的機構,美聯儲的最初使命也是如此。但我們未能積極地試圖評價危害金融系統穩定性的因素。我認為,Dodd-Frank法案是一個很好的路線圖,勾畫了絕大多數必要的線路。但我們也可能需要采取進一步的措施,那些未曾采取過的措施。4. 耶倫對工作的整體理念:我的工作不僅是對抗通脹水平或是監管金融系統。我的工作是試圖幫助普通家庭回到正軌,創造人們有安全感的勞動力市場,人們能工作並繼續前進。5. 在布朗大學的頓悟:我對數學感興趣,我非常理性地思考。我記得坐在課堂上,了解到在經濟大蕭條期間,若正確使用宏觀政策,會減少人們許多痛苦,對我而言那是靈光一現的時候。我認為,公共政策能夠,也應該解決這些問題。訪談結束後,Foroohar總結道,耶倫不會以華爾街的意見來評價自己,而是會以經濟健康程度來評價自己。上漲的潮水能托起所有的船只,耶倫仍然謹記這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69

什麽股可能跌80%?《巴倫周刊》:3D打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050

新科技可能蘊藏廣闊的前景,新科技股可未必。比如近兩年受到熱捧的3D打印概念股,《巴倫周刊》上周發布的一篇文章(文章)援引分析人士預測稱,3D打印的龍頭老大3D Systmes今後可能重挫80%。過去兩年,3D打印的龍頭股3D Systems和Stratasys分別上漲約370%和231%。去年上市的兩只個股ExOne和Voxeljet分別漲了140%和166%。這些公司的側重點其實各有不同,比如3D Systems和消費者的聯系越來越密切,Voxeljet專註於大型工業設備。但文章認為,這類公司的投資者都忽視了一個關鍵:只有成為工業應用,3D打印才有可能改變美國產業的未來,而在開拓工業應用方面,公開上市的3D打印公司並不像一些私人公司表現得那麽好。比如通用電氣最近使用的3D打印機就是采用了私人公司的系統。在工業應用以外,單純憑借3D打印這門技術起家的公司更看重創新的消費類產品或者愛好者。以公開市場的3D打印領軍人物——3D Systems公司為例。在今年1月初的全球最大消費電子展之一CES上,3D Systems公布了幾部新式3D打印機,包括一部售價不足1000美元的入門級打印機Cube。幾天後,3D Systems宣布與巧克力制造商好時(Hershey)合作成立一間室內巧克力工廠,“探索與開發利用3D打印技術在制造食品方面的創新機會。”發布上述聲明後,3D Systems的股價上漲3%。可後來,該公司的盈利多次無法達到自己的預期水平,並下調了預期收益。到2月初,該公司領導層又稱研發支出增加,因而發出第四季度盈利可能遜於預期的警告。預警傳開後,3D Systems股價大跌20%。文章指出,投資者總是忽視3D Systems傳出的壞消息,這已是慣有的毛病。一年前,分析師預計3D Systems今年每股收益1.31美元,如今預計每股82美分。在盈利縮水37%的這期間,股價上漲110%。目前華爾街還看好這只個股:14名分析師給予3D Systems股票“買入”的評級,4位評為“中性”,僅有3人評級為“賣出”。文章提到,吸引投資者的是3D Systems37%的銷售增長,可即便如此,這只個股的市盈率也已經很高,去年達到13倍,在標普1500成份股中名列科技股的第三位,僅次於市盈率23倍的Facebook和15倍的Visa。Facebook和Visa都有自己的一套網絡,也有能力給自己的產品定價,而3D Systems就得壓低旗下打印機的價格,才能盡量和一批新生代同行競爭。如今,投資者給所有純3D打印個股的估值都是溢價。不過,有一點不可不提。價值投資大會(Value Investing Congress)創始人之一、對沖基金Kase Capital的基金經理Whitney Tilson指出:投資者喜歡營業收入自然增長。問題是必須分清哪些屬於營業收入自然增長,哪些屬於利潤增長。Tilson將3D Systems比作“黃粱夢”,他說自己最近在增持3D Systems的空倉,還看空另外四只3D打印類股。CES大會上,他看到幾十家企業都在叫賣相似的3D系統產品,價格壓得更低。Tilson預計,3D Systems估值大致相當於營收的三倍,所以股價應回落至每股15美元,比最近的收盤價低80%。3D打印真正的前景在哪里?文章認為,還要看通用電氣這樣的制造業科技革新。通用電氣已經用3D打印技術生產發動機的燃料噴嘴,新式噴嘴比當前常用噴嘴重量輕四分之一,維修前的使用壽命比當前產品高五倍。應用這種新式噴嘴的Leap引擎定於2016年首次交付使用,預計能耗可降低15%。而就算是像福特汽車這類竭力挖掘3D打印商機的業界巨頭,也不能確定何時實現自己描繪的如下美好前景:有朝一日,數百萬汽車部件都可以像印報紙一樣迅速打印生產,可以像按動辦公用複印機的複印鍵那樣輕而易舉地操作。文章總結了上市3D打印類股及相關軟件制造商個股的股價、估值及盈利預期並附上點評。純3D打印企業  · 3D Systems目前每股68.50美元,過去12個月上漲110%,市值70億美元,2014年預計營業收入7.02億美元,預計收益增長-4%,預計市盈率84.0倍。該公司是3D打印的先驅,產品造價在1000美元-100萬美元之間。  · Stratasys目前每股116.05美元,過去12個月上漲73%,市值57億美元,2014年預計營業收入6.74億美元,預計收益增長20%,預計市盈率52.7倍。該公司經營多種消費類原型及專業原型,工程師給予好評。  · ExOne目前每股43.18美元,過去12個月上漲61%,市值6億美元,2014年預計營業收入6200萬美元,預計收益增長198%,預計市盈率174.1倍。噴墨打印機的高端應用。  · Voxeljet目前每股34.59美元,從2013年10月17日IPO時到2014年3月6日上漲166%,市值5億美元,預計收益增長600%,預計市盈率494.1倍。專註於大型工業打印機。軟件生產商  · Autodesk目前每股53.74美元,過去12個月上漲35%,市值121億美元,2014年預計營業收入23.59億美元,預計收益增長-32%,預計市盈率46.9倍。生產3D設計軟件的佼佼者,其軟件應用於施工、建築涉及、制造及視覺效果。  · Adobe Systems目前每股68.92美元,過去12個月上漲67%,市值345億美元,2014年預計營業收入40.78億美元,預計收益增長-17%,預計市盈率61.6倍。目前旗下Photoshop軟件支持3D打印  · Dassault Systemes目前每股116.31美元,過去12個月上漲1%,市值147億美元,2014年預計營業收入30.3億美元,預計收益增長14%,預計市盈率24.3倍。電腦輔助設計軟件的主要生產商,其客戶遍布12個產業。重要行業客戶  · 通用電氣目前每股26.22美元,過去12個月上漲11%,市值2653億美元,2014年預計營業收入1500.36億美元,預計收益增長3%,預計市盈率15.5倍。航空領域應用3D打印的先鋒  · 福特汽車目前每股15.67美元,過去12個月上漲22%,市值618億美元,2014年預計營業收入1401.39億美元,預計收益增長-17%,預計市盈率11.6倍。看好3D打印在汽車領域的應用,目前用3D打印測試零部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714

巴倫周刊:大機構仍然看漲美股 多頭即將歸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03

u=411213680,858490949&fm=23&gp=0

《巴倫周刊》大型基金經理調查(Big Money poll)顯示,多數大型基金經理認為,隨著美國經濟複蘇基礎更加牢固,美股這一波自2009年以來的牛市將在回調之後重拾升勢。

該一年兩次的調查顯示,大型基金的經理平均預期,截至2015年年中,道指將漲到18360點,標普500指數站上2173點,納指有望上攻5000點,分別對應12%、15%和20%的漲幅。 

這一調查在過去兩周展開。參加調查的約2/3大型基金經理當時預計,未來12個月美股將迎來約10%幅度的回調。不管是運氣還是具有預見性,上周美股市場的走勢似乎證明了他們的看法。

不過,他們認為,企業體面的盈利增長和適中的估值將對股市形成支撐。他們相信,這一波自2009年以來的牛市將會在一次或許可以稱作“健康的回調”之後,重獲升勢。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盡管跌幅在上周五有所收窄,但是標普500指數已經自9月高點下跌超過6%了,上周該指數跌幅達到1%,創下2011年8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並且是連續第四周下跌。

摩根士丹利全球投資基金(MSGI)高級投資組合經理Andrew Slimmon表示,受歐洲經濟陷入困境影響,2010年和2011年美股也出現了一波拋售。如今歐洲可能又一次陷入衰退再次引發了市場的恐慌情緒。

當年市場擔心的是,歐洲的衰退會引起美國的衰退,當時美國的經濟也比較脆弱。之後,市場強勁上漲。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美國現在的經濟基礎更加牢固了。股市下跌的程度不太可能會那麽大了,而反彈幅度可能會更大。

在資產規模達460億美元的Fidelity Low-Priced Stock聯席基金經理Joel Tillinghast看來,美股的誘惑顯而易見。他表示,美國貨幣市場基金支付給投資者的回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美股分紅卻足以媲美債券收益率,此外還有獲得資本利得的可能。以5或10年的複合收益率來看,當前經濟極具吸引力。“人們將會逐漸意識到,股市才是更好的選擇。“

由於覆蓋較多波動性更大的生物科技股和社交媒體股,納斯達克指數自9月2日以來的跌幅接近7%至4258點,但是《巴倫周刊》采訪的大型基金經理人並不因此看跌。他們認為,2015年年中,納指可漲至5000點附近,漲幅近20%。

資產規模達1864億美元的加州退休教師基金(CalSTRS)首席投資官Christopher Ailman表示:

大家看漲(納指),因為矽谷和生物科技公司的創新步伐有目共睹,盡管估值一開始就比較高。

對於整個美股市場,Ailman的看法:

這次下跌可能正是我此前預期的10%回調。我們明天將進行討論,可能是討論買入的機會而非賣出,因為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GDP預測結果仍然很好,趨勢向好。盡管企業盈利增長不像過去那麽快了,但是仍然在增長。

相較於上一次調查(春季),多頭人氣有所增加,因為對股市漲跌持中性看法的經理人由35%下降至了31%,而空頭比例仍然維持在9%左右。

華爾街知名投資策略師、黑石集團旗下投顧公司副主席BYRON WIEN也認為,美股回調臨近尾聲,不太可能進一步大幅下跌。

WIEN在迪拜參加一個會議期間告訴路透:

沒有人知道下跌還將持續多久,而且總是比投資者預期的要長,但是我確實認為這只是一次回調,而非熊市的開始。

也許還會進一步下跌一點點,但是回調幅度已經接近10%了,所以我希望我們已經接近回調尾聲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7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