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心:首先您要決定這個項目您自己做還是與人合夥做,然後選擇註冊一人公司還是多人的有限責任公司,註冊公司第一步是公司的名稱核準,工商局核準通過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登記申請,提交工商局要求的備案資料,直到拿到三證五章,才能開始經營,否則都有可能是非法經營。
問:創業路上最容易掉入的法律誤區有哪些?
張馨心:第一、股權的設置,不懂股權設置的合理、合法性,也不請教法律專家人士,從一開始就為自己埋下陷阱;
第二、知識產權的保護,公司名稱、網站名稱、域名、LOGO以及宣傳語不知道申請為商標,被別人搶註後很是被動與無奈,付出很高甚至無法承受的費用;
第三、項目的合法性,灰色地帶,鋌而走險,不去咨詢法律人士;
第四、融資協議重大條款的忽略,為了及早拿到錢,不管融資條款是否苛刻,為自己與項目埋下隱患。
問:有人說:“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夥開公司”,那從您的創業經驗來看這種說法靠譜嗎,親友集資合夥創業時容易遇到什麽樣的問題,該如何避免和解決?
張馨心:靠譜,盡量不要和好朋友開公司。
和好朋友、親人合夥開公司好處是初期成本低,壞處是公司快速發展期會遇到瓶頸,甚至當初的親朋好友會反目成仇。解決方案是:當初就約定清楚,用協議或者公司章程約定,等公司發展到某個階段時,兌現他們的股權,或者公司少量保留他們的一部分股權,讓他們退出管理層或者退出公司,以便及時引進更合適的人才。
問:前段時間天貓註冊“雙十一”商標封殺京東促銷,對這個事件您怎麽看。很多公司在創業初期常常容易忽視商標註冊的問題,如何增強創業者的商標保護意識,創業者怎麽才能做好商標的保護工作?
張馨心:我很認可天貓註冊雙11商標的行為,這給所有的創業者一個提醒,阿里巴巴非常重視法律的運用,他們的合夥人中有三個是法律人士,這也是阿里巴巴成功的有力保障。
商標的保護與域名的保護一樣重要,甚至商標的保護更加重要,一般創業者有域名保護的意識,缺乏商標保護意識,創業者要經常參加黑問與綠狗網的普法沙龍,同時要經常關註法治欄目,甚至要結交幾個法律人士為好友,不斷提高自己的法律保護意識。
商標註冊需要以公司的名義申請,找一個好的代理機構與法律服務平臺就可以了,無論是公司名稱、公司的宣傳語、LOGO、網站中文名以及域名、吉祥物等都需要申請商標,以免被人搶註而無法使用。
問:初創公司要不要找律師來做法律顧問,什麽時候需要,創業公司挑選律師事務所應該註意哪些方面?
張馨心:初創公司暫時不必要聘請法律顧問,法務可以外包給法律服務平臺如綠狗網,省錢、省心、簡單、安全。融資的時候一定要請律師,而且要請最好、最專業的律師,融資完成後公司可以設立一個法務部門,內部法務交給法律部處理,遇到其他專業性很強的非訴訟業務或者訴訟業務時還需要聘請外部律師,如滴滴打車已經融資多輪,盡管有法務部,還是把專業性很強的專利申請、商標申請以及版權申請都外包給了綠狗網,小米手機的聲音商標也是外包給了綠狗網。
問:創業公司在不同的成長階段中,可能會需要到哪些法律服務?
張馨心:初創階段:註冊公司(包括股權協議、章程、年報等)、代理記賬報稅(稅務報到、稅收減免等)、知識產權保護(商標申請、版權保護、專利申請及保護)、勞動人事(勞動合同、人事制度、社保公積金開戶與繳納)等。
發展階段:融資協議、融資咨詢,股權結構、期權設置。
高速成長階段:並購協議、並購咨詢與聘請律師,股份制改造等。
IPO階段:上市計劃與律師盡職調查報告。
破產清算階段:破產清算,退出機制。
綠狗網按照企業的發展軌跡研究了與企業安全有關的36種行為,研發了上百款產品,針對企業的每一個階段都能提供相應的法律服務,希望對創業者有所幫助。
點擊查看專訪:http://ask.iheima.com/?/yiwenyida/5424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黑問】是《創業家》傳媒重磅推出的創業問答社區,致力於為創業者解答創業路上的各種困惑,主要分為【創業問答】和【黑問專欄】2個版塊。【黑問專欄】包含各類創業者、投資人、及自媒體的優質文章。歡迎點擊鏈接,向我們投稿,審核通過後將出現在您的專屬【黑問專欄】頁面!優質文章將會通過《創業家》及i黑馬的媒體渠道進行推廣http://ask.iheima.com/?/publish/article/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5-3 09:58 編輯 【幹貨】史上最全的天然氣常識 輕松搞掂單位換算 作者:劉洋 一、天然氣介紹 天然氣是指埋藏在地下的可燃氣體,主要成分為甲烷(CH4)。天然氣形式主要有四種: 氣田氣 由氣井采出的可燃氣體稱為純天然氣或氣田氣。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約占90%以上,此外還含有少量的乙烷(C2H6),丙烷(C3H8),硫化氫(H2S),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等,熱值約為38MJ/Nm³。 凝析氣田氣 凝析氣田氣是指在開采過程中有較多C5及C5以上的石油輕烴餾分可凝析出來,但是沒有較重的原油同時采出的天然氣。其主要成分除含有大量的甲烷(CH4)外,還含有2%-5%的C5及C5以上碳氫化合物,熱值約46MJ/Nm³。 石油伴生氣 石油伴生氣是指在開采過程中與液體石油一起開采出來的天然氣,是采油時的副產品。它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約占70%-80%左右,還含有一些其它烷烴類,以及CO2,H2,N2等。熱值約為42MJ/Nm³。 煤礦礦井氣 煤礦礦井氣是指從井下煤層中抽出的煤礦礦井氣,是采煤的副產品。實際上它是煤層氣與空氣的混合氣。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和氮氣(N2),此外還含有O2和CO等。值得註意的是,礦井氣只有當CH4含量在40%以上才能作為燃氣供應,CH4體積組分在40%—50%時,礦井氣熱值約為17MJ/Nm³。 另外,天然氣除了常規的氣態形式存在於管道當中外,還可以經過加工,變成LNG和CNG。 LNG 當天然氣在大氣壓下,冷卻至約-162℃時,天然氣由氣態轉變成液態,稱為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縮寫為LNG)。LNG無色、無味、無毒且無腐蝕性,天然氣液化是一個低溫過程,在溫度不超過臨界溫度(-82攝氏度),對氣體進行加壓0.1MPa以上,液化後其體積約為同量氣態天然氣體積的1/600,LNG的重量僅為同體積水的45%左右,熱值為52MMBtu/t,(百萬英熱單位/噸)(1MMBtu=2.52×108cal)。 CNG 壓縮天然氣(Compressed Natural Gas,簡稱CNG)是天然氣加壓(超過3,600磅/平方英寸)到20-25MPa,再經過高壓深度脫水並以氣態儲存在容器中。它與管道天然氣的組分相同。CNG可作為車輛燃料利用。 天然氣的儲存方式: (1)地下儲氣庫是將長輸管道輸送來的商品天然氣重新註入地下空間而形成的一種人工氣田或氣藏,一般建設在靠近下遊天然氣用戶城市的附近。與地面球罐等方式相比較,地下儲氣庫具有以下優點:儲存量大,機動性強,調峰範圍廣;經濟合理,雖然造價高,但是經久耐用,使用年限長達30~50年或更長;安全系數大,安全性遠遠高於地面設施。 (2)天然氣儲存方式主要有壓縮天然氣(CNG:15Pa~20MPa).液化天然氣(LNG:沸點-162℃)和吸附天然氣(ANG);CNG是目前車用天然氣燃料的主要儲存方式,缺點是儲氣瓶重量重.占用體積大;與液體燃料相比,天然氣體積能量密度低,20MPa壓力下的CNG燃料僅相當於汽油能量密度的30%。 (3)國際上天然氣另一儲存方式是液化天然氣,LNG是對地質開采的天然氣通過“三脫”凈化處理.實施低溫液體處理而成,液化後的體積僅是原氣態體積的1/625,LNG的能量密度是CNG的三倍多.能量密度大大提高,但LNG的生產成本相對較高,儲存容器的絕熱性要求高,這些是制約其發展的因素。 (4)吸附式儲存天然氣(ANG)技術是目前尚處研究階段的一種天然氣儲存方式,它用多孔吸附劑填充在儲存容器中,在中高壓(3.5MPa左右)條件下,利用吸附刑對天然氣高的吸附容量來增加天然氣的儲存密度。ANG作為未來替代CNG的一項新技術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由於技術上的不少難點還有持解決,故在目前還尚難進入實用化階段。 二、常用燃料的熱值 天然氣熱值根據產地不同,其熱值也有所不同。對於滄淄線,天然氣熱值約為35590 KJ/Nm³,換成大卡約為8500大卡/立方。 Nm³為標準立方米,是在溫度為0℃,壓力為101325pa時的體積。 1卡路里的定義為將1克水在1大氣壓下提升1℃時所需要的熱量。 1大卡=1000卡=1000卡路里=4186J=4.186KJ 各種常用燃料的熱值: 天然氣 Q=35590KJ /m³=8500大卡/m³ 液化石油氣 Q=41870KJ/Kg=10000大卡/m3 煤 Q=20834KJ/Kg=5000大卡/Kg 汽油 Q=43120KJ/Kg=10300大卡/Kg 柴油 Q=46050KJ/Kg=11000大卡/Kg 煤焦煤氣 Q=17580KJ/m3=4200大卡/m3 水煤氣 Q=11000KJ/m³ =2600大卡/m³ 重油 Q=9000—12000cal/m3 電 Q=3600KJ/度=860大卡/度 三、各種燃料之間的熱值換算 ![]() ![]() 例:液化石油氣 天然氣 ****橡膠廠,是一個燒制浮漂的工廠。原先使用的燃料為液化石油氣(俗稱液化氣),每天用液化石油氣600kg,每天工作11小時。那麽,換成天然氣後,每天用氣是多少立方?設備小時流量是多少? 現在讓我們來換算一下: 液化石油氣的熱值是41.9MJ/ kg ,也就是10000大卡/kg。 天然氣的熱值是35.6MJ/m³,也就是8500大卡/m³。 根據熱量守恒,可知600 kgx 41.9MJ/ kg =Vx35.6MJ/m3因此V=706m3.所以,該廠使用天然氣作燃料後,每天用氣量是706立方(理論核算值)。 如果11小時工作, 則該廠設備小時流量Q=706/11=64.1m³/h。 例:柴油 天然氣 ****廠天然氣改造,原先用柴油做燃料,每天用300Kg柴油,每天工作24小時,如果換成天然氣以後,用氣量是多大? 現在讓我們做一下計算: 根據熱量守恒:柴油的熱值是11000大卡/kg,天然氣的熱值是8500大卡/m³,若改成天然氣後用量是300Kg X 11000/8500=388m³,該廠每天工作24小時,但是加熱設備實際每天加熱時間10小時,則該設備的小時流量是388/10=38.8m³/h 例: 電 天然氣 ****天然氣改造,1臺拉絲機用電加熱一天24小時用電109度,問如果有5臺拉絲機用氣量是多大? 現在讓我們換算一下: 1臺拉絲機一天24小時用電109度,那麽1臺拉絲機一小時用電約4.54度。1度是1kw/h,1度電產生的熱量是1kwX3600s=3600KJ,1m3天然氣的熱值是35590KJ,那麽1度電約=0.101m3天然氣。則1臺拉絲機一小時用氣約4.54X0.101=0.46立方,則5臺拉絲機一小時用氣量是0.46X5=2.3m3,5臺拉絲機電加熱部分一天用氣量2.3X24=55.2m3(這個計算只是對拉絲機電加熱部分做的計算) 四、 天然氣燃料汽車與成品油燃料汽車比較 1、LNG與柴油比較 1)經濟性比較 以公交車為例,LNG燃料汽車在價格上比柴油車貴8萬左右,但由於LNG和柴油保持一定的價差,車輛價格上價格差主要通過燃料費用來得到補償。 LNG與柴油性能對比表 ![]() 對單位體積熱值的比較,用LNG取代柴油,1 標準立方米天然氣相當於1.017升柴油,柴油車百公里消耗燃油27.5升,LNG燃料汽車百公里消耗天然氣30標準立方米天然氣。 柴油和LNG作為燃料經濟效益比較表:(以公交車日行駛300公里計算) ![]() LNG燃料汽車與柴油車相比較每天燃料成本減少218元,按年運營時間350天計算,年可以節省燃料成本7.6萬,購車增加的8.0萬元成本可以在運營1年半後收回,按公交車運營壽命為8年,8年內由燃料費用上得到的經濟效益為61萬元,因此采用LNG燃料汽車相對於柴油車大幅度的降低了車輛的運營成本,為公交公司創造較大的經濟利益。 2)續駛里程比較 LNG燃料汽車采用低溫液態儲存方式,能源密度較高,其液化比為1:625,其配置375L車用LNG儲氣罐,儲存量大約234標準立方米天然氣,扣除LNG的蒸發量,在滿載的情況下可以行駛700公里。柴油車配置280升油箱,在滿載的情況下可以行駛600公里,因此在續駛里程上LNG燃料汽車比柴油車要長些。 3)車輛尾氣汙染物排放 汽車尾氣排放是造成空氣汙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據統計汽車尾氣排放占了空氣汙染源總量的40%以上,將汽車燃料由燃油改為天然氣後,尾氣汙染將會明顯減少。 2、CNG燃料汽車與汽油車的比較 下面將針對CNG燃料汽車和柴油汽車幾個方面進行比較。 1)經濟性比較 以出租車為例,CNG燃料汽車與汽油的性能比較如下: 汽油與CNG性能對比表 ![]() 對單位體積熱值的比較,用CNG取代汽油,1 標準立方米天然氣相當於1.03升汽油,出租車百公里消耗燃油8升,LNG燃料汽車百公里消耗天然氣7.76標準立方米天然氣。 CNG和汽油作為燃料經濟效益比較表:(以出租車日行駛350公里計算) ![]() 以CNG為燃料替代汽油每天燃料成本減少87元,按年運營時間350天計算,年可以節省燃料成本3.0萬,出租車改裝僅僅需要除超過8500元,因此該車增加的5000元成本可以在運營3個月後收回,按出租車運營壽命為6年,6年內由燃料費用上得到的經濟效益為18萬元,因此采用CNG燃料汽車相對於柴油車大幅度的降低了車輛的運營成本,為出租車用戶創造較大的經濟利益。 2)運行安全 天然氣相對密度(空氣為1)小,為0.58~0.68,泄漏後很快升空,易散失,不易著火;汽油蒸氣較重,液態揮發有過程,且不易散失,易著火爆炸。天然氣爆炸極限為4.8%~14.8%,汽油爆炸極限為1%~6%,而且天然氣自燃點(在空氣中)為650℃,比汽油自燃點(510~530℃)高,故天然氣比汽油泄漏著火的危險小。而且天然氣汽車的鋼瓶是高壓容器,其材質及制造、檢驗試驗有嚴格的規程控制,不易因汽車碰撞或翻覆造成失火或爆炸,而汽油汽車的油箱系非壓力容器,著火後容易爆炸。 3)天然氣汽車綜合比較結論 通過CNG與汽油的對比,CNG是一種更清潔、更安全、更經濟的替代車用燃料。因此CNG作為車用燃料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隨著CNG燃料市場的進一步擴展,必將為社會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五、燃氣輸配 1.燃氣管道的分類 (1)根據用途分 a.長距離輸氣管線 b.城市燃氣管道 c.工業企業燃氣管道 (2)根據敷射方式分 a.地下燃氣管道 b.架空燃氣管道 (3)根據輸氣壓力分 a.低壓燃氣管道P <0.01Mpab.中壓燃氣管道 B 0.01≤P≤0.2MPa A 0.2 P≤0.4MPac.次高壓燃氣管道 B 0.4P≤0.8MPa A 0.8P≤1.6MPa d.高壓燃氣管道 B 1.6P≤2.5MPa A 2.5P≤4.0Mpa (4)根據壓力級制分一級系統一種壓力 二級系統 二種壓力 三級系統 三種壓力 多級系統 四種壓力或以上 2. 城市燃氣輸配系統的構成: 城市燃氣輸配系統一般包括門站、高、中、低壓燃氣管網、儲配站、調壓站和調壓計量裝置、監控及數據采集。 a.門站:接受天然氣長輸管線、CNG高壓鋼瓶組或LNG槽車送來氣源,在站內進行過濾、調壓、計量後,送入城市輸配管網或直接送入用戶,根據氣量情況和長輸管線特點,一般門站內還設有加臭裝置及清管球接受裝置。 b.儲配站①儲配站的功能: 在城市燃氣供應中,供氣量和需用量之間的平衡是靠燃氣儲配站來調節的,燃氣儲配站一般由儲氣罐.壓縮機室及輔助設施所構成的。它的調節能力和範圍取決於燃氣的儲存方式。對於高壓天然氣,經長距離管道輸氣到達城市門站的剩余壓力還很高,利用其壓力就可解決城市用氣的儲存和分配。這時儲配站的功能是接受氣源並進行儲存.控制供氣壓力.氣量分配.計量和氣質檢測等。 ②儲氣設備的主要作用:※解決燃氣生產(氣源供氣)的均衡性和燃氣使用的不均衡性之間的矛盾,保證燃氣的正常供氣;※當輸氣幹線,制氣和氣源供應設備發生暫時故障時,保證一定程度的供應;※當儲氣設備均勻分布時,使管網進氣點得到合理分布,可提高管網輸氣能力。※利用儲氣設備還可以用來混合不同組份的燃氣使燃氣性質(成分物理參數.燃燒特性等)均勻。 來自公眾號石油觀察 |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5-31 20:14 編輯 投資:依靠專業,還是常識? 作者:格隆 編者按:剛剛過去的一周,註定是讓所有投資者註定難忘的一周。在5.30八周年前夕,上證指數在周四幾乎複制了8年前5月30日的走勢。稍微清醒一點的投資者都知道,A股正在泡沫化。我們不想討論泡沫會不會破,以及何時破這樣無答案的問題,但有些問題是有答案的,比如,如何在泡沫的大背景下進行投資?該怎樣做一些逃命準備?本周我們就來深度探討投資者到底需要什麽樣的投資哲學、投資邏輯、以及投資思考方式,以及如果A股泡沫破滅了,該如何逃生。每一篇文章都是潛心思考寫就,絕對是一場饕餮盛宴。格隆匯一貫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個世界沒有救世主,只有充分完善自身的投資哲學與方法論,你才能在這個市場真正立於不敗之地。 這是一個格隆探討過的老話題。之所以今天把它重新拿出來,是因為周末的一件事讓格隆無比感觸:獨立思考與常識判斷,這兩種顯而易見、貌似理所當然的行事邏輯,其實執行起來,遠比我們想象的要難。 不少朋友都知道格隆匯上周末遭受了包括網站被蓄謀攻擊而癱瘓在內的一連串惡意攻擊行為,攻擊組合拳系列中一個動作是發布一篇刻意做了數據、時空錯位來誤導大眾的長文,其中部分內容借用一個99%的人不知道名字的地攤小報在敲詐宣傳費不成後的惡意抹黑報道,來隱射剛加盟格隆匯公司的一個高管的過往投資業績:所有基金中業績倒數第一。這種拙劣的攻擊手法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典型的文革式做法:把人徹底抹黑!然後傳遞一個潛臺詞:人都不行,這人所在的組織會行? 格隆的興趣和時間永遠是上市公司的報表,上面這種沒有底線的抹黑行為,並不值得格隆花時間。引起格隆興趣的是一些會員朋友的反應。格隆看到少量會員的朋友圈也在討論這個事:業績倒數第一啊!看來研究做得好,投資真不一定做得好啊。 事實上,公募基金每年的排名都是公開數據,一查便知。就算不查,有三個基本常識是可以確定的: 1、全國近千百名公募基金經理,都很牛掰。常識是:你想做到第一名,非常、非常難。但你想做到最後一名,難度其實比做到第一名還要難上加難,除非你丫真的瘋了,每天漲停板買,跌停板賣; 2、事實上,格隆匯這個高管的業績在當年全國排第二名,這非常之難。在很榮幸地被那個地攤小報評為最差後,先後就任前十大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以及三大央企保險之一的保險公司的投資總監,全權管理公司旗下成百上千億資產。常識是:這些鼎鼎大名的業內機構當然知道他們在聘請什麽人! 3、常識三是,一個具備獨立思考習慣與能力的人,投資想做差,都難。 格隆匯會員往往是相對高素質、高凈值的人群,就這樣,少部分人也會如此輕易為一個市場的鬼扯信息所左右。 獨立思考,相信常識,就這麽難?! 那麽,成功的投資,到底依靠常識,還是專業性的判斷? 我們被經常灌輸的觀念是,投資是一個擁有巨大專業技術門檻的高難度工作,要在該領域獲得滿意回報,你需要紮實的經濟學、數學、財務學等基礎知識,需要果斷的決策能力與出色的情緒控制能力,需要廣泛的人脈關系以及信息搜集與處理能力,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正是因為對這個工作高度“專業性”的認識,普羅大眾對西裝革履的專業投資人士往往報以尊重乃至艷羨的目光,因為他們是各種專業能力的綜合體,他們的“專業性”創造了財富。 因為過去3年來,格隆每周末都會風雨無阻在這里塗鴉幾篇破文章,經常會有投資者會通過各種途徑向我請、溝通。格隆知道,自己是很榮幸地被他們視作了“專家”。 這種信任令我誠惶誠恐。 原因很簡單,檢視過過往近二十年的資本市場混跡歷史,我能清晰地發現一個規律:越是在把自己視作一個擁有牛逼複合型專業知識,擁有超越普通大眾判斷能力的人的時候,越是在自鳴得意自信心爆棚的時候,投資效果往往越糟糕。相反,越把自己看作普通人,只是依靠常識,而不是所謂的專業性做判斷的時候,投資幾乎總有令人滿意的回報。 格隆的理解:專業性是對投資最大的誤解與誤導! 換句話說,自負與專業性只有一步之遙。多數時候,你並不總是很清楚你的兩只腳,哪一只踩在自以為是的土地上,哪一只踩在專業的土地上。 指數基金之父,全球最大兩家共同基金組織之一--先驅集團的締造者,在共同基金領域的地位如同巴菲特在股票投資領域一樣名聲顯赫的投資大師約翰·博格爾(John Bogle)對這個問題做了清晰而明確的回答:“我們必須牢記,自己處於一個不確定的金融環境中,我們應該依靠的是常識性的原則。”這位共同基金領域的泰鬥,對消息表示懷疑、對熱門避而遠之,只用常識締造他的投資神話。 約翰·博格爾的另一句經典名言是,“我們擁有很多消息,它們代表知識嗎?我表示懷疑。我們擁有很多消息,它們代表智慧嗎?我更無法想象。” 過往能證明這個結論的鮮活例子是對銀行股的投資。在中國,銀行股長期處在投資爭議的漩渦里。從歷史業績分析,中國多數商業銀行股比如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過去多年的歷史複合增長率接近30%,ROE約20%,分紅率也接近30%,這些指標無論在A股市場還是港股市場都算成績名列前茅的好學生。但在中國經濟下行,可能硬著陸、地方平臺貸款可能暴煲、銀行壞賬率大幅度上升這些“專業問題“的擔憂下,這些銀行股在相當長時間內被壓制在5倍以下的市盈率和1倍以下市凈率交易。這種估值表示即使整個銀行業的盈利直接砍掉一半,其分紅收益率也超過定期存款。雖然我們承認銀行業最輝煌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但只要中國經濟不出現硬著陸,只要銀行業能繼續壟斷經營,只要銀行不出現長期的業績衰退乃至虧損破產,按5倍市盈率和1倍市凈率估值水平買入銀行股,未來就大概率是賺錢的。 而中國的銀行業壟斷經營、銀行不會破產只是常識。 至於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算不算常識,或許存在爭議,但換個角度想,如果中國經濟真的持續下行並硬著陸,那不是不要買銀行股的問題了,而是與中國沾邊的資產統統不要買了——這個肯定是常識。 在經濟下行背景下,諸多專業投資者之所以寧肯買二十倍甚至五十倍市盈率、五六倍甚至更高市凈率的股票,拋棄不到五倍市盈率、一倍市凈率的銀行股,本質上是因為他們不相信常識,他們只相信自己的專業性判斷。他們認為自己對投資的行業了如指掌,可以看到行業未來五年甚至更長的發展狀況。他們非常自信,認為自己不看好的股票未來一定會如預期般業績下滑、虧損和破產,而他們看好的股票,一定會如預期一樣年年保持高增長。 對於這種專業的自負,市場最終往往會以“戴維斯雙殺”作為回應。相反,常識的判斷獲得的往往是相反的“戴維斯雙擊”。 當前最明顯的常識案例,無疑是AH的巨大溢價差與格隆匯港A股的歷史投資大機會。同一個人,只是同時拿了兩個身份證(A、H),同樣的業務,同樣的分紅,而且上層正以國家意誌的方式緊鑼密鼓地推行不允許多重國籍、身份統一的聯網工作(人民幣國際化+資本輸出+滬港通+深港通),但你硬要說A就是A,H就是H,A股100倍的市盈率,H股10倍的市盈率會是常態,A股會一直牛市下去,上6000點,上一萬點,港A股會一直趴著,AH的離譜價差會“五十年不變”,這也不符合格隆的常識! 萬有引力定律會讓所有高高在上的東西滾下來,這是常識。 如果池子聯通了,兩個池子的水平面最終會持平,這也是常識。 格隆剛去香港的時候,1元港幣兌換1.2元人民幣,彼時拿港幣收入,那叫一個驕傲和爽。時間不長,現在這個數字倒過來了:1元人民幣兌換1.2元港幣——親,請你告訴我: 有什麽是不會變的? 有什麽會是地老天荒? 永遠到底有多遠? 常識判斷的案例還有很多。同樣款式與型號的手機在大陸與香港往往有價差,香港要便宜不少。上個月我偶爾趕一下時髦,想買一部三星Glaxy S6雙卡雙待手機(別嘲笑格隆,其實我很想用蘋果,問題人家就是不出雙卡機),跑了香港好幾家店,營業員都以很怪異的眼光盯著我:“為什麽要雙卡的?”我告訴他大陸是三家國有電信運營商壟斷經營,不能帶號轉網。我不僅想要雙卡的,你最好能賣給我一部三卡的! 營業員往往是兩肩一聳雙手一攤,末了還不忘加一句:大陸真是怪! 被嘲諷的感覺不會好到哪里,但卻立即提醒我進行最常識的思考:香港彈丸之地,就有十多家電訊運營商充分競爭,無論是傳統語音服務還是上網等數據業務,資費都優惠得驚人,固網電話甚至免費。運營商管道化,通過數據業務賺錢已是全球趨勢。大陸的三家電訊運營商時至今日還在憑借壟斷地位通過最低級的語音、信息等傳統業務來維持養尊處優的高毛利生活,未來即便不死,也必定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所以當有會員以4G投資、、鐵塔公司上市、運營商合並等諸多故事試圖說服我電訊運營商是極好的 投資對象時,我的回答是:哪天他們象香港運營商一樣,129港元包1800分鐘通話和4G的流量,公司還能活著,我們再來探討它們的投資機會。 當然,常識判斷也許會讓你錯過一些機會。有朋友在去年年底時給我強烈推薦聯想集團(0992),相關財務數據諸如收入增長率、毛利率、負債率、賬面現金水平等等,我承認有足夠吸引力。但等朋友走後,我直接把那些數據放進碎紙機碎掉了:很明顯,隨著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強勢崛起,PC行業已確定是一個日薄西山的行業,無論歐美,還是中國。在惠普、戴爾等絕大多數同行日子過得已狼狽不堪的時候,獨此一家還過著相當幸福的田園牧歌生活,甚至還逆市擴張,四處收購,成為一個必然沒落行業的老大。 這不符合我的常識。 你股價漲,我祝福你。但我得承認,這個錢,真賺不來。 格隆匯聲明: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及作者。 |
家人失智後,如何處理他的財務?監護人該注意什麼? 如何寫遺囑才正確?可以用錄音、錄影等方式嗎? 具備基本的法律常識,才能保障自己和心愛的人的權益。 撰文.賴芳玉 她從小就努力讀書,爭取爸媽的肯定,但所有寵溺依然屬於弟弟。長大後她既要負責家計,還要照顧父母,弟弟則在海外生活,然父母寧可把財產給兒子。之後媽媽去世,爸爸逐漸失智,結婚生子後的她必須娘家、夫家兩頭跑,請看護協助照顧失智的爸爸,耗掉她大部分的積蓄和時間。 如何辦理監護宣告? 去年弟弟回國,和妻子回家居住,並拒絕讓她入家門探望父親,最後向法院聲請爸爸的監護宣告,還要求由自己擔任爸爸的監護人。在法庭時,法官問她:「妳願意 擔任爸爸的監護人嗎?」她回答:「不了,爸爸最溺愛的就是弟弟了,現在就讓他照顧,我做得夠多了。」法院裁准監護宣告,並由弟弟擔任監護人。 法院為監護宣告時,受監護之人即為無行為能力之人,因而法院會再選定一人或數人為監護人,並同時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監護人與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應於兩個月內一起開具受監護宣告之人的財產明細,陳報法院。 經法院為監護宣告後,監護人若要代為購買或處分不動產、出租供受監護人居住的建築物或基地、供他人使用或終止租賃,都必須經過法院許可才能為之,法院准否的標準是以受監護人的利益來判斷。 一般而言,多半是看受監護人現在生活照料是否適當?是否有足夠現金,得以支付生活費及醫療費用?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及相關親屬是否同意監護人代為購買或處分不動產?所以監護人平時就應整理好受監護人生活費用明細,及相關單據。 怎麼寫遺囑? 林小姐年約四十歲,穿著光鮮亮麗,很有效率地切入主題:「律師,我想要立遺囑,我和前夫離婚很多年,孩子跟我住,我長期在國際出差,擔心意外身故。我身後 遺產都給孩子,前夫雖無繼承權,但我身故後監護權歸我前夫,他便可透過小孩掌控我的遺產。而且前夫多年沒來看小孩,我不認為他會善待孩子,我想知道如何不 要把小孩監護權交給他?」我說:「監護權人死亡者,監護權歸屬於生存之父親,除非前夫確實不適任而經法院宣告停止親權,我方才能聲請酌定監護人,而遺囑則 可以指定適任監護人。但我建議遺囑仍可表明前夫如何不適任及妳想指定之監護人,日後妳的親人提出訴訟,至少妳的遺囑可以將妳生前的意思當作佐證。」林小姐 拿出商務律師先前寫的「代筆遺囑」。那是一份打字的遺囑,我說:「台灣關於打字遺囑,這麼多年來被認定有效的,只有幾件。這份遺囑把所有財產都贈與你妹 妹,這違反法定繼承人特留分。所謂特留分,就是兩名子女本來是各二分之一的繼承權,特留分就是四分之一。另建議遺囑信託較符合妳的規畫。」我協助她到公證 人事務所重新製作「公證遺囑」,並請她找了兩名見證人。 依《民法》第一一八九條規定,遺囑方式有五種, 一、自書遺囑;二、公證遺囑;三、密封遺囑;四、代筆遺囑;五、口授遺囑。年滿十六歲就可以預立遺囑,立遺囑人只要不違反法律特留分的規定,可以用遺囑方 式自由處分遺產。所以趁身體健康、思慮清楚時,可先立好遺囑,把財產分配、遺願等交代清楚,或許可以減少將來子孫間的爭議。 再提醒大家,千萬別用打字,且不要獨樹一格,用錄音、錄影或其他方式寫遺囑,只要不符前述五種方式,就無法有效成立!遺囑寫完一定要親自簽名,記明年月日,不然仍然無效! (本文摘自Part5.孫蓉萍整理) 賴芳玉愛情律師事務所: 幫你找到幸福的55個婚姻法律常識 作者︰賴芳玉 東海大學法學士,律師高考全國第三名,現任律州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現代婦女基金會受暴婦女訴訟扶助委員會委員(召集人)、行政 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委員會委員,曾榮獲內政部表揚為2004年推動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有功人士,著有《我們依然相信》等書。 出版:知識流出版(2015年7月) |
日本眼鏡商Jins,靠著一副不到兩千元眼鏡,銷量稱霸,其創辦人過去經營曾落谷底,直到遇上優衣庫會長,改變他的頭腦。 日漸縮小的市場就沒有創業的機會嗎?日本平價眼鏡龍頭Jins社長田中仁,卻能在日漸縮小的池子裡淘金。 日本眼鏡市場的產值自二○○七到二○一三年減少了一三%,田中仁所創立的Jins營收同時期卻逆勢成長了四.八倍,去年度營收再創新高,達四百零六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百一十億元)。 它今年十一月進軍台北,年底前打算開三間店,五年內台灣店數要達三十家。 以營收來說,它在日本眼鏡公司裡只能排第三,但是,去年它銷售出五百五十萬副眼鏡,以銷售數量來說穩坐第一大寶座,在日本上市眼鏡公司裡,田中仁最晚殺入市場,卻靠著打破業界常識,最快取得成功。 田中仁原本從事生活雜貨零售,一次韓國行看到韓國眼鏡通路標榜鏡架約三千日圓,價格約僅日本的十分之一,配上鏡片,十五分鐘交件。低價,又快速。 生意頭腦好的他,馬上聞出市場機會。東京飯田橋的Jins總部,從會議室看出去可瞭望到東京鐵塔,田中仁接受《商業周刊》的專訪說:「一副眼鏡三萬日圓, 你三到六年才會買一次吧!如果降低價格,客人一年只要買兩副,市場就很大!」他把矯正器,變時尚配件他眼中,看到的是萎縮市場裡的大商機。 二○○一年,他在福岡創立一號店,首次進貨的一千五百副鏡架很快銷售一空。 但隨後附近出現二十家模仿Jins的平價眼鏡店。小林眼鏡副總經理張騰達觀察,這時期相繼出現不少平價眼鏡行,在日本稱為「三價店」,(五千、七千、九千日圓的固定價格銷售眼鏡),競爭進入短兵相接。 為了差異化,他決定不再單純進貨,而是借用優衣庫(Uniqlo)的模式,從設計、委託製作到販售一手包辦(稱為SPA模式),最低價格五千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千 三百四十五元)起,兼具平價與設計感。 他還大膽把從雜貨賺到的千億日圓,全數投入眼鏡事業。當初身邊朋友多數都反對、勸告他,這時把才剛在雜貨賺到的錢投入另一個新事業,根本沒意義。眼鏡界的同行則笑他,五千日圓的眼鏡跟玩具一樣,誰敢買。只有一位以前公司的前輩贊成他的想法。 田中仁卻深信一個理念:「就算有九成的人反對,只要有一成贊成,就有可能挖到金礦!」這個想法很冒險,因為別人沒有做過,沒有經驗值,很可能會失敗;但如果成功,別人都沒有做,他會獨享成果。 五年後(二○○五年),Jins已是擁有二十五間連鎖店、營收三十九億日圓的上市公司。 此時,對手開始出招。眼鏡市場老大推出一萬八千九百日圓配到好,外加換成重散光、遠近兩用都不加價的方案,費用簡單易懂。 反倒是Jins的鏡架,搭配的鏡片如果換成上述規格,配到好得超過兩萬日圓(編按:當時Jins搭配的免費鏡片只有球面鏡片,比較厚,增加度數須加價)。 革新者,反而成了被改革的對象。二○○七年,Jins淨利下滑五億日圓,股價也跌到五十日圓,就在田中仁一度考慮要不要退出眼鏡事業時,跟優衣庫社長柳井正的三十分鐘會面,改變了他的想法。 他用品質,創眼鏡界優衣庫柳井正建議他,好好想想Jins的企業價值與願景是什麼,柳井正說:「只有便宜是行不通的,非有壓倒性的品質不可,」「零售業必須做到one & only,」如同當頭棒喝,這些話後來不斷在田中仁的腦中回響。 他花了一週的時間跟幹部開會寫下願景,「讓人看得清楚×看起來有魅力×市場最低最適價格,持續提供新機能、新設計」。 以下是他創造的幾個破壞:一、價格是對手的四分之一。經過計算後,他決定推出最低價一副四千九百九十日圓眼鏡,搭載薄型非球面鏡片屈折率一.六的眼鏡,是比對手更好的鏡片(編按:屈折率越高、鏡片越薄越貴,一.六是價格較高的鏡片)。 二、鏡架材料重量是一般鏡架的三分之一。他採用醫療用樹脂做成鏡架,重量僅有十公克,命名為超輕鏡架(airframe),做為招牌商品。 三、店面陳列的眼鏡架的選擇比傳統眼鏡行多出五○%。 走進Jins位於東京吉祥寺的店面,大門入口比傳統眼鏡行大三倍,內部擺放著一次可放二十副鏡架的木製抽屜。每店庫存兩千片鏡片,一般度數可三十分鐘取 件,吉祥寺店店長伊東一成指出,多數客人一次至少買兩副眼鏡。 當時,耳聞這種售價的人都跟他說,Jins鐵定完蛋、一定會賠錢,也有社員認為這是大賭注,公司可能會倒閉吧。 為了降低價格,田中仁集中生產,鏡架生產商由十家縮減到四家,一次下單七萬副超輕鏡架,如果沒賣出去,這約等於是三年的庫存量;鏡片的製造商由五家集中到兩家生產,一次下單一萬五千片鏡片,是當時日本訂購最多鏡片的眼鏡公司。 優衣庫成功後,日本人開始認為平價也有好東西的想法,也有助於Jins的成功率,但是方案執行的前一晚,田中仁輾轉難眠,這是他人生最大賭注。 一直以來,日本沒有人用低價格販售高品質眼鏡,只有他敢這麼做。他坦承:「我當時只有六○%到七○%的把握,」他比喻像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士拿真劍在比武,失敗了不死也重傷,他早有此役不成功就退出市場的覺悟。 他堅信,有執行力的人才會成功,「多數人都僅是在腦袋想,不敢跨出第一步。當然,去挑戰可能會失敗,但是失敗會成為你後續的know-how,要成為贏家 就得當個先行者。」大膽反常識經營,讓他挖到金脈,推出新方案後,Jins來客數是對手的十倍,客單價落在五千日圓到六千日圓,單店營業額是對手的兩倍。 他賣功能,視力好的人也戴田中仁持續出擊,二○一一年跟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合作,成為第一家推出防藍光眼鏡的公司。這款眼鏡可過濾掉五成的藍光,至今累計銷售五百五十萬副,購買者不乏視力好者,等於擴大眼鏡市場規模。這是田中仁因為乾眼症就醫時,聽到醫生提到藍光有害雙眼,才萌生的想法。 台灣Jins董事長白石將說,當初他也很懷疑賣防藍光眼鏡的可行性,但是田中仁沒有近視,反倒可以更客觀的看出客人需求。後續推出防花粉眼鏡、在鏡架上注入水,可以提高眼睛保濕度的眼鏡。這些技術早就存在,但是卻沒有人為非近視者研發產品。 成功也帶來副作用,Jins的店數一口氣由二○○九年的不到七十九家,到二○一三年達二百零五家店,成長逾一.五倍。擴張速度過快,導致員工訓練不及、客訴倍數暴增,加上眼鏡競爭的門檻不高,同業陸續推出相同產品,使它二○一三年度的淨利對砍一半。 對此,去年田中仁放慢擴張的腳步,每間店增加約兩成人手;此外,希望透過二○一二年成立的功能眼鏡研究部門裡,來自東芝(Toshiba)、佳能(Canon)跟資訊公司的理科人才,做出新功能的產品,想拉高競爭門檻。 今年十一月將上市、一副要價三萬九千日圓(約合新台幣一萬零五百元)的智慧眼鏡Jins Meme,搭載感應器並連結手機記錄穿戴者的生理狀態,還可偵測駕駛者的睡意,提高行車安全。 田中仁說:「做生意就是速度,」只有一直前進,不斷創造領先同業,才可能在這場競爭中勝出。 策略大師哈默爾(Gary Hamel)指出,企業無法想像未來、發掘新競爭空間的原因,往往不是受限於未來的深不可測,而是經理人多半從既有市場的狹隘鏡頭往前看。 田中仁不斷質疑,「眼鏡為何這麼貴?」「便宜眼鏡品質就得低落嗎?」「沒近視就不需要眼鏡嗎?」才能持續打破業界常識。別再說成熟市場沒商機,換個眼光找尋未被滿足的需求,就可以逃脫現有市場的束縛。
小檔案_JINS
成立:1988年
社長:田中仁
主要產品:平價眼鏡 成績單:2014年度營收406億日圓(約合新台幣110億元)、淨利19億日圓(約合新台幣5.1億元)地位:日本眼鏡銷售數量第一大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