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憂澳項目需減值受累快須減碳排放市場估撇賬40億
|
|
【本報訊】中電控股(002)總裁包立賢表示,若澳洲實施減少碳排放計劃,集團有可能會將賬面值約90億元的澳洲雅洛恩電廠作部份減值。有分析員估計,中電有可能須就此作出約30億至40億元減值,可能對明年起的業績構成影響。記者:陳健文 包立賢昨日接受路透社訪問時承認,基於澳洲政府提出減排建議,故有可能要為旗下雅洛恩電廠作某程度上減值,但他沒有披露具體金額。中電發言人亦補充,現階段評估減值金額乃言之過早。 5年內或獲34億補償 不 過包立賢指,當有關減排計劃實行時,包括雅洛恩電廠在內較受影響的燃煤發電項目,將會得到政府補償,惟他沒有披露金額。他只說,具體可行做法是將中電的燃 氣項目價值上調,並同時將燃煤項目作減值。報道又引述分析員估計,中電於未來5年將可獲得總額約34億元補償。雅洛恩電廠是中電海外業務中最大的電廠資 產,據08年度業績披露,雅洛恩電廠的賬面值約90.36億元,相對07年度時的119.06億元減少約24%。中電預期,澳洲減少碳排放計劃的法例草案 將於本月公佈,稍後通過成為法例,將對集團構成具重大影響的市場風險。據澳洲政府建議,計劃於2010年7月1日生效,目標是到2020年減少溫室氣體排 放最少5%。政府每年會就該年度總碳放量定上限,各排放者獲派發一定數量的排放許可證,超過其排放上限的企業,需要在市場上購回相等的許可證,才可作排 放。分析員預計,中電須因此要購入排放權,令營運成本大增。中電已表明,會因此出現龐大減值。 須買入排放權成本增 有分析員估 計,中電可能要為雅洛恩電廠作出30億至40億元減值,但實際對財務報告的影響,要視乎澳洲政府的補償金額,以及中電在會計上如何處理。野村早前估計,中 電2011年碳排放成本將介乎4.07億至9.15億元,相當於當年純利4至10%。摩根士丹利在中電上周公佈業績後舉行投資者午餐會,大摩指,澳洲減少 碳排放的計劃,將對中電中期純利表現構成威脅,估計其減值金額可能高於澳洲政府未來5年所給予的補償金額。 |
|
柳传志:联想控股审慎考虑回归A股市场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311/21025963269.shtml
联想控股或将考虑香港发债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王昊、桂涛、常璐)“联想相当大的市场是在中国国内,我们当然希望能够在国内的股市发行股票,但是在目前形势下,董事会会再做新的考虑。”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11日在两会新闻中心接受集体采访时表示。 今年2月,柳传志重掌联想。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作为中国最大的IT企业,联想采取怎样的投资战略,如何稳住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这些话题是现场中外记者们的关注焦点。 柳传志说,联想是否回归A股市场还要等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 他还希望尽早设立中国资本市场创业板。“创业板的出台越早越好,对风险投资而言同样是越早越好,这有利于推动中国高科(4.31,0.02,0.47%)技成果及时转换为生产力,更有利于支持中小高科技企业的融资。” 柳传志说。 他介绍,联想企业有两个投资领域,一是风险投资,二是私募股权基金。对于联想的风险投资而言,资金在投入项目之后的退出,主要选择在国外上市。 “因此对选择对象,对投入资金都有极大的不便,创业板的出台越早越好。”他说。 柳传志说,联想对风险投资和私募资金提前进行了布局和安排,提前募集到18亿美元和5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 柳传志强调,联想集团目前没有研究过在香港发行债券的问题,但是联想集团的母公司联想控股可能有所考虑。 “现在有一些相当不错的项目,如果有机会的话,联想控股还是很愿意在香港发债的,在这方面有很多内容可以选择。”他说。 关于联想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权衡国内和国外的电脑市场,柳传志说,国际金融危机虽然还不见底,但联想一方面稳定海外高端市场,另一方面满足消费类市场低档产品需求的战略不会有变动,只会加强。 柳传志说,对于PC产品,国内出现了新的市场需求。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电脑产品的国内市场自然显得比重更大,尤其是在“电脑下乡”方面有新的市场需求,国内市场的营业额也会更大。 他说,“电脑下乡”对联想而言是件“不简单”的事情,需要做三方面努力。首先是要保证消费渠道畅通,“要让农民想买的时候能够买得到”;第二,服务网点要足够;第三,保证培训网点的普及。 至于海外市场,柳传志誓言“绝不放弃”。他说,并购IBM之后,联想要巩固欧美国家大客户市场,要“高举”ThinkPad这个品牌的大旗,要保证企业毛利,要保证营业额不能下降。 柳传志坦言,作为并购海外知名电脑品牌的国内企业,联想在海外市场的挑战首先来自维持国外大客户的品牌认同,其次是“买回来的员工队伍会不会稳定,中国员工能不能很好地和他们合作”,最后是“业务整合和文化磨合”。 “西方人与中国人一起合作,怎样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和统一的价值观,这需要有耐心和高度。一个企业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若想实现成功,这个是最大的难题。”他说。 不过,柳传志对联想的未来充满信心。“如果和同行业比,一年之内,联想就会有明显的进步。”他说。
利好政策與市場熱炒 王雅媛
|
|
筆者上周的文章中推薦了因與可口可樂分手而股價大跌的匯源果汁,理由是大盤已經跌了那麼多,如果一些有實力的公司因某單一事件而大跌,買入它們的贏面是十 分大的。前天匯源果汁果然大漲10%以上,股價重回5港元之上,原因是市場傳言匯源有可能再次賣盤或引入境外投資者,這實在有點幸運的成分。除了匯源果汁 之外,另一隻可以印證筆者理論的是合生創展,從傳言其主席被查的那天起,到昨天,股價已經上漲了一倍以上。 最近一些朋友談起這波升浪會 持續多久,筆者堅持認為這波升浪只是反彈,逢高應該賣出一部分籌碼,逢低則應吸納。但這兩天的漲勢出乎筆者的意料,比想象中強得多。市場上又開始出現有關 牛熊的言論,牛市要來了嗎?素有“新興市場教父”之稱的鄧普頓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麥樸思表示,新的牛市行情已經展開,法巴更是預期恒指有望在上半年見 16000點。近日看了那麼多的上市公司年報,十家公司中有九家的業務都在經歷熊市,大盤怎會那麼快再次步入牛市?目前還看不到業績好轉的跡象,市場熱炒 的熱點似乎總是圍繞著美國和中國所推出的利好政策。 筆者曾說投資者如果想買指數基金,不要買盈富基金,而要買恒生H股指數。筆者認為如 果去杠杆化完成後,基金的錢都會買內地企業而不是買香港企業的股票。回過頭去看這一個月中它們的表現,恒生H股指數從低位上漲了25%以上,盈富基金只上 漲了大概18%左右。另一個有力的例子是陸續有國外大型企業趁股票市場大跌收購或入股中國企業,尤其是在內地的食品市場上,先有可口可樂欲收購匯源果汁, 後有在紐約上市、經營多個餐廳品牌,其中包括肯德基、必勝客的Yum!Brands Inc.入股小肥羊。與之相反,香港的企業則無人問津。 2008年之前因為木漿價格狂漲,導致維達國際的成本躥高。木漿是維達的主要成本,這個成本占了營業額的一半,只要木漿成本下跌一點點,盈利的增長可能 是成倍的。目前木漿比去年高位時已經下跌了50%,再看維達近期股價走勢,似乎也印證了這個觀點,其股價從去年11月低位不到1.6港元一路直上漲到現在 的3.3港元,上漲了一倍多。 其實,與維達相同概念的還有一隻股票,那就是群星紙業,群星的主要成本也是木漿,下星期的專欄會談一談群星。 |
中材百亿并购资金推手 北方水泥市场激战再起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4-21/HTML_D4U6CH6A6PJ5.html
4月20日,本报记者从中材集团获悉,作为2009年的重要战略目标,中材集团将加快在西部和北方地区水泥产能的扩张步伐。在4月16日举行的中材股份2008年的业绩发布会上,中材集团总经理、中材股份董事长谭仲明已经表示,中材股份今年的资本性开支将达到110亿元,其中超过一半以上的资金用于并购重组。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中材集团在北方市场已经初步入主冀东水泥,并完成了宁夏建材的二次重组。“水泥行业确实将是我们今年的并购重点,目标是要增强在西北的并购份额,抢占华北市场的领先地位。”中材集团内一位高管表示。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水泥行业总量已趋于饱和,相关部门对水泥企业的引导将从原来鼓励兴建产线为主,转变到力推企业联合重组上来。”而作为国内水泥三巨头之一的中材集团已经在此政策方向上迈步。“现在政策层面推进并购重组,中材无论从融资能力还是自身人才的储备方面都有不错的优势,应该说前景看好。”数字水泥网总裁刘作毅称。而中国建材研究会秘书长马秋忠也有相同的看法:“中材的势头很猛,今年它有望打通西北、华北市场。”百亿并购资金4 月16日,中材集团旗下H股公司中材股份在港发布2008年度业绩。中材股份董事长谭仲明面对股东颇为自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由放缓步入衰退,经 营环境急剧变化。然而,中材集团凭借出色的战略布局和行业龙头地位,不但在各个业务领域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增长,在拓展市场方面,还实现了新的历史性突破。 ”此言不虚。继2007年度的大幅增长之后,中材股份在2008年再次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报表。报告显示,2008年全年,中材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52.45亿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30%。“这主要跟中材旗下公司的布局有关。”马秋忠表示。目前,中材旗下的水泥公司主要分布在西北市场,如其控股的天山股份、赛马实业分别位于新疆和宁夏。而中材股份董秘苏逵也透露,中材股份在甘肃、青海布局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就达12条之多,设计产能超过1200万吨。近一年多以来,国内水泥市场一直呈现西部求大于供、东部供大于求的态势。“西北以前的基础设施欠账很多,现在在大力往前赶,当地的水泥企业也因此受益不小。”刘作毅如是解释中材股份的良好表现。在 发布业绩的同时,谭仲明表示,中材股份今年的资本性开支将达到110亿元,较去年增加69%,而洽谈中的水泥项目产能已超过5000万吨。倘若计划顺利, 中材水泥的产能到年底将达1亿吨。“年内有望完成收购冀东水泥,以及增持包括A股公司在内的附属公司的权益。不计新项目盈利贡献,水泥业务盈利贡献今年有 望增加50%。”谭仲明说。中材股份缘何能抛出如此大规模的扩张计划?其年报显示,公司总资产446.5亿元,负债324.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2.6%。尚略高于水泥行业一般认为的70%的安全线。不过,背靠大股东中材集团,以及外界对其盈利能力的良好预期,中材股份要扩张并不缺资金。4 月7日,中材集团与民生银行在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将为其提供总额90亿元的授信额度,以支持中材包括在北方的并购重组以及加强在西北地区的市场控 制力;4月13日,中材集团又与中国光大银行签署协议,获得总额100亿元的授信额度。不到一周时间,中材集团即拿下近200亿的信贷额度。不仅仅是银行的资金。“海外特别是东南亚也有不少资金看好中材,最近就会有一批投资者将与中材接触,商讨相关的投资事宜。”一位接近中材集团的人士对记者表示。激战北方市场有如此强大的资金支持,中材的扩张自然手笔不凡。日前,为进一步扩大北方市场,中材集团投资6亿元在甘肃白银市投产日产45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随后,中材集团又在青海西宁市投资6亿多元建设2条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不过,这样的生产线建设对比中材的并购计划则是小巫见大巫。据中材股份一位高管透露,中材股份全年资本开支110亿元中预计有81亿元用于同业并购或增持子公司股份。这 样的重组大幕已经开启。4月13日,中材股份宣布,以人民币10.11亿元收购中材集团持有的宁夏建材49.94%股份,加上中材股份原先持有宁夏建材 50.06%股份,收购完成后,宁夏建材成为中材股份全资子公司。“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是此次中材股份全资收购宁夏建材的一个原因。”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 示。水泥巨头的重组并购源于国内水泥业的散乱状态。据介绍,水泥行业在国外是一个垄断行业,往往是几个大企业占据市场的绝对份额。而目前在中国,各地分散着很多小型水泥厂,这为水泥大企业提供了扩张并购的好机会。“目前,华中、西南主要是海螺水泥在做,华东江浙一带有中建材的南方水泥,中材目前的重点在西北,整个三北市场(东北、华北、西北)上,中材和中建材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马秋忠对记者表示。这 在中材与中建材对北方水泥龙头企业海螺水泥的争夺上可见一斑。早在2007年10月,中建材就与唐山市政府签署协议,欲与冀东水泥合作。不料至2008年 初,中材集团半路杀出,与唐山市政府正式签署协议,对冀东水泥集团实施控股。而谭仲明此次表示,年内望完成对冀东的重组,无疑在对北方市场的争夺上领先了 一步。不过,竞争显然还没有结束。3月23日,中建材分别依托于内蒙古乌兰水泥和吉林辽源金刚水泥成立北方水泥公司,并以此覆盖内蒙古和吉 林市场。而此前,中建材亦先后获得建设银行和浦发银行108亿和70亿的综合授信。与此同时,祁连山水泥、秦岭水泥等北方水泥企业的重组都还没有结束,中 材和中建材北方市场的狭路相逢还将继续。
青心直說:股票市場「泡沫之夏」 胡孟青
|
|
內 地超人氣女作家明曉溪之言情小說《泡沫之夏》,最近在台灣被改編成同名偶像劇,卡士有大S和黃曉明,相信有機會重演十年前《流星花園》熱潮,因為故事包裝 正中八十年代後年輕人心態,推銷術就係讀心術。在投資市場實戰中,對心態的掌握較基本數據或技術分析更派用場。睇過去用Hindsight;睇未來,一位 讀心理學出身的朋友就對時下投資者情緒與決策行為關係作出細緻分析:人始終係群體動物,難以不受友儕影響,行為取捨未必絕對會按是非黑白對錯模式,例如你 的另一半認為唔應該在露台加裝圍欄,原因係會影響美觀、阻礙視線,甚至干擾手機接收,最關鍵原因係成幢樓都冇人做,說來有點刻意砌詞為反對而反對。但係你 見到個個月都有大人因為抹窗跌落街,更何況好奇嘅小朋友,為保護家人,當然係據理力爭。連日常生活小事一樁亦有大爭議,更何況錢銀大事。係唔係人做你先 做,人哋唔做你就唔可以做呢?人人都行嘅路是否等同唔係黑路?同期多個網站調查反映看好看淡之比例約為3.8比6.2,現實係睇淡嘅人仍佔多數,睇好嘅人 仍係少數,究竟邊個啱邊個錯? 寧錯失勿冒進 大家不妨睇實趙丹陽(行走缸湖唔知邊個係趙丹陽,好打極都有限),呢位「赤子之心 中國成長基金」經理、有「中國私募基金教父」之稱,舊年因為以211萬美元天價,成功中標與股神畢菲特到紐約的Smith &Wollensky 扒房食一餐慈善午宴,由原來極低調突然爆紅。佢被質疑為何不把錢捐給四川,可能佢係內地人,最明白捐錢都係蹝料,最終好可能落入貪官之手。趙丹陽最經典一 役係2008年1月初因為覺得股市沒有機會,於上證指數仍處於5400點時毅然解散旗下基金,到今年2月底重新募集,3月18日才正式成立,到現時未見大 動作。他的金句之一是強調「寧可錯失,不可冒進」,且看他何時「抄底」!大家睇下呢支盲公竹又幫唔幫到手!資金有氾濫成災之勢,另一個更大的泡沫似在形 成,最緊要係好了瘡疤不要忘了痛。胡孟青 |
谋控华东市场 海螺水泥逆市扩张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5-27/HTML_8UMTGRK7QTRW_1.html
“该死的要死,该大的还是要大。”5月23日,在杭州举行的2009年中国水泥市场营销论坛上,海螺水泥(600585.SH)一位高管直言,海螺水泥仍将推进在浙江的增产计划,“引导浙江建立优秀的水泥企业”。此前,海螺水泥董事长郭文叁曾表示,在“十一五”期间,海螺水泥将把华东地区市场占有率提高至40%,从而主控华东市场。海螺水泥的扩张计划引来了众多中小企业的担忧。尤其是水泥产能过剩已成水泥行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上海水泥协会会长诸葛培智甚至认为,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华东市场的拐点就将到来,即“长三角地区水泥严重供过于求”。不过,海螺水泥显然不担忧供应过剩的危机,上述海螺水泥高管表示,“水泥行业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业,通过结成联盟来提高市场价格是很难的,水泥行业的发展还得由市场来决定”。海螺逆市扩张无论是产量还是销量,海螺水泥10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一,2008年水泥产量近亿吨,占中国市场约10%的份额。虽然在华东地区,水泥产能过剩已是业内共识,但2008年,海螺水泥仍投资62.3亿元,在安徽、江西新建8条50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 “条件这么好的企业,你不让它发展是不合理的。”上述海螺水泥高管透露,其公司将以两大举措来应对水泥的行业危机:一是产业扩张;二是发展余热发电等水泥关联产业。以华东地区为例,虽然在诸葛培智看来,“市场已经很成熟,拐点即将出现”,但海螺水泥董事长郭文叁曾表示,在“十一五”期间,海螺水泥将华东地区市场占有率提高至40%,从而主控华东市场。海 螺水泥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其拥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与会的昌兴水泥人士直言,“我是从海螺水泥出来的,海螺水泥的成本控制确实有很大的优势。”另一业内 人士透露,“人家(海螺水泥)一条线只要280人左右,而行业内比较好的企业都要400多人,光人力这一块(同行业其它企业)就要比海螺水泥差很多”。在水泥关联产业上,上述与会海螺水泥的高管称,“一个能处理全县50%左右的粉煤灰与垃圾的企业,有哪个县不欢迎呢?”在他看来,余热发电、城市废弃物处理以及本身的零污染是海螺水泥扩张的优势,可以提高海螺水泥的利润率。在解释海螺水泥为何进军浙江——这一已经饱和、水泥生产技术水平高的市场时,上述高管说:“我们不是来干掉谁,而是来告诉大家,水泥企业应该怎么做,为水泥行业做一个引导。”中小企业担忧海螺水泥的增产显然不是水泥行业转好的讯号,虽然工业和信息化部建材处处长吕桂新给与会人士带来了乐观的信息,“2009年1-4月全国水泥总产量同比增长了13%,今年仍然是水泥业发展比较好的年份”,但与会的中国水泥玩家却仍然面露难色。事实上,早在2006年,浙江市场水泥供应已经严重过剩。为此各家水泥企业一致希望通过“行业自律”,以控制产能的方式来稳定市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海螺水泥通过市场扩张,挤压中小水泥企业的生存空间,并最终淘汰它们的目的显而易见。”据浙江省经贸委网站信息,2008年9月,98家当地水泥企业的联合上书反对海螺水泥浙江扩能,但一个月后,海螺水泥通过了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的审核。海螺水泥的扩张让众多水泥企业头痛不已,2007年成立的南方水泥让他们看到了一丝希望。南方水泥隶属于中国建材(3323.HK),被诸葛培智评为水泥行业的“后起之秀”。近年来,南方水泥为迅速发展壮大水泥产业,发起了一系列的联合重组。中建材董事长宋志平曾强调,中建材的联合重组与西方传统的M&A有根本的区别,中建材的联合重组不排斥原有企业,“不是把你买过来然后让你走人”,而是与原有企业主一起分享重组后的企业成果,是一个开放的、融合性的重组。2008年南方水泥在浙江发起一系列重组,其中包括把浙江当地最大的企业三狮水泥100%股权收入囊中。参会的多位中小水泥企业高管均表示,希望能与南方水泥合作,进行联合重组,以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过在此次会议上,面对中小水泥企业热情的双手,南方水泥的高层却没有直接的回应。不过,对海螺水泥的扩张计划,一位台湾水泥界的企业高层却有不同看法。这位高层向本报记者表示,“大者恒大”将是大陆水泥业发展的趋势,“产能不等于产量,虽然产能过剩但产量还是可以自行调节的,而且要是利润真低得不行,肯定会有人退出”。“政府的调控是有限的。”在吕桂新看来,水泥行业是一个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政府不会强制调节具体企业。来自台湾的亚洲水泥的高管表示,无论是南方水泥,还是华润水泥,它们与海螺水泥一样,都在扩建,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做为一个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肯定有这种做大的使命感”。
中環在線:吉利李總踩電動車冇市場 李華華
2009-05-26 AppleDaily |
|
股 神畢菲特入股比亞迪(1211),掀起一陣環保電動車熱潮,內地「汽車狂人」、吉利汽車(175)主席李書福亦有話要講,佢冇評論人哋有冇買錯貨,但就不 厭其煩咁叫記者,一定要全面研究電動車,認為油價超過每桶200美金至有商業價值喎。咁樣講,兩年後比亞迪部電動車需求咪凍過水?李書福質疑,有幾多人真 係甘願為咗環保,走去買成本較高嘅電動車呢。 佢話老百姓好現實,邊部成本化算咪買邊部車囉,所以汽車企業前提係考慮效益,仲話只要成本條數計到啱,吉利都 可以即刻推電動車咁話。吉利不嬲重點發展小排量汽車,最近食正國策優惠條水,有記者問李書福吉利係咪比市場走快一步?佢笑笑口話:「不準確,這樣講我們就 會驕傲,人家聽了不高興。」跟手有心有意咁講到吉利只係跟住世界趨勢走,睇準國策關心百姓而再作調整喎。 |
梳理股权铺路南京新百重组 金鹰系掌门王恒回应市场质疑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10/HTML_GTOPPEDN24DL.html
公布重组预案近3个月后,南京新百(600682.SH)控股股东南京新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百投资”)及其关联方开始着手理顺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6月9日,南京新百公告称,金鹰国际商贸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下称“金鹰商贸中国”),在5日通过大宗交易将持有的全部股权407.5252万股,转让给关联公司南京金鹰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鹰国际”)。此前公布的重组预案中,金鹰国际计划以持有的上海富得世纪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富得世纪”)等7家商业地产类公司的股权,认购南京新百不超过4.46亿股,帮助南京新百实现从零售百货向商业地产的转型。不过,重组方案公布后拟注入的7家商业地产类公司估值遭到部分市场参与者质疑,8日下午,金鹰国际董事长王恒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一一回应,“最终,我们希望香港的金鹰商贸的零售百货业务和南京新百的商业地产业务,形成互补态势。”6月9日,南京新百收于8.79元,涨1.97%;较7.35元/股的增发价高出近20%。理顺股权金 鹰系通过4家关联公司新百投资、金鹰申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申集团”)、南京华美联合营销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美营销”)和金鹰商贸中国,分别持有 5429.8556万股、2788.1625万股、2119.2342万股和407.5252万股,合计持股比例处于要约上限的29.99%。其中,前三家公司隶属于王恒直接控股的南京金鹰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金鹰投资”),金鹰商贸中国则是香港上市公司金鹰商贸(3308.HK)全资子公司。南京新百6月9日公告,金鹰国际通过大宗交易以8.48元/股受让金鹰商贸中国持有上市公司1.14%的股权,金鹰商贸和南京新百将不再有直接持股关系。事实上,转型商业地产后的南京新百和从事百货零售的金鹰商贸之间的关联交易必不可少。金鹰商贸控股的金鹰商贸中国,退出南京新百股东也在情理之中。按南京新百今年3月公布的重组预案,金鹰国际还将通过上海富得世纪等7家公司认购上市公司不超过44576.4626万股,其将持有上市公司约56%的股权,算上3家关联公司新百投资、金申集团和华美联合,金鹰系将合计持有南京新百68.8%的股权。相对应的,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南京国资”)持有的5638.26万股,由原先15.74%的持股比例被稀释为7%左右。和南京新百不同的是,南京中商(600280.SH)的控股股东江苏雨润集团则选择受让南京国资持有的部分股权,减持后,南京国资持有南京中商5%的股权。回应质疑南京新百重组预案显示,上海富得世纪、南京珠江壹号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珠江壹号”)等7家子公司的预估值合计约32.76亿元,前两者合计29.45亿元的预估值占比近九成。方案披露后,市场质疑则主要集中在位于南京市珠江路和上海市南京西路的这两处物业身上。珠江壹号前身南京国际同仁发展有限公司(同仁发展)曾是南京新百控股子公司,上市公司2003年联合子公司南京新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出资1.39亿元,购得同仁发展的股权和债权,而同仁发展主要资产就是搁置多年的同仁大厦项目。“当时经过商贸局协调,把项目从交家电资产包里作为抵债给了新百。”王恒告诉记者。调查显示,截至2002年末,南京新百为交家电集团担保达8000万元,2003年增至1亿元。“当时新百唯一的房地产项目赔钱,主持开发珠江壹号烂尾楼项目可能更困难。董事会意见非常明确,尽早将烫手山芋解决掉,把精力放到新百主楼的加层工程上。”王恒告诉记者。资料显示,2006年5月30日和2007年8月24日,南京新百先后将其持有珠江壹号70%和30%的股权,转让给泰州新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转让价分别为8378.53万元和4500万元,分别为上市公司2006年和2007年带来1949.04万元和1780.53万元的股权转让收益。据王恒介绍,金鹰国际拿到珠江壹号项目后,“前后投入差不多10个亿资金。”重组预案显示,珠江壹号南楼“增值较大是由于项目公司成立时即取得南楼土地,时间较早,属于自行建设项目,故账面体现的房地产成本较低,账面原值7.60亿元,而当前南楼周边已售均价及同类房地产市价较高,所以与其账面成本相比增幅很大”。与此类似,计划注入的另一块资产上海富得世纪100%股权,也因为去年曾计划注入香港上市公司金鹰商贸,成为关注焦点。去年11月7日,金鹰商贸公告计划以9.98亿元购入位于上海南京西路的金鹰购物广场的物业(即上海富得世纪),但最终该项计划被取消。而此次上海富得世纪的100%股权被预估为13.1亿元,较4.13亿元的账面值增值不少。王 恒表示,去年下半年装修到今年5月28日重新开业,投入改造的费用在1.5亿-2亿元,“商业价值的发生不仅从投入资金看,也可以从产出效益看。例如为引 进的GUCCI品牌在装修店面方面投入3500万元,换取了营业额2个点的提成,这个店面的定位也从原先的中国旗舰店上升为亚洲旗舰店。”
对话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王建宙:“我们没时间等待TD自然成熟,因为它是竞争市场!”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17/HTML_CNTBN9QVC5D7.html
【核心提示:尽管王建宙坦承已经对新增市场份额减少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中移动“TD三期组网进程不会推迟,(在今年年末)全国将有70%的城市覆盖TD网络”。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等它自然成熟,市场不会等你,我们只能更主动。”】大象能否快跑?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电信运营商,面对着金融危机、电信重组、3G发牌、手机用户普及率接近饱和、新竞争对手加入等诸多不利因素,过去一年来,外界不断如此追问中移动。“我们会保持冷静,用业绩来说话。故事是否动听没关系,最终效益才是最关键的衡量指标。”7月15日上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下简称“中移动”)总裁王建宙在北京接受包括本报记者在内媒体采访时透露。这是今年“两会”之后,王建宙首次面对媒体的专访。在这段缄默期内,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先后展开3G试商用,并已发动全面的市场营销攻势,中移动也在完成TD二期网络建设之后,于7月13日结束了TD三期的招标工作。“我可以确认,TD三期组网进程不会推迟,(在今年年末)全国将有70%的城市覆盖TD网络。”王说。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王建宙不仅在思考,更在行动。他推动TD开疆辟野,不仅在国内,更把目标放到了国际市场。“我们已经对新增市场份额减少做好了心理准备。”他坦承,与其他国内3G标准相比,TD需要一个完善成熟的过程,“但我们没有时间去等它自然成熟,市场不会等你,我们只能更主动。”主动的一个表现,便是为了解决终端薄弱的问题,作为行业老大的中移动首次与产业链上下游厂商联合研发TD。而王建宙更有一个宏大的计划,将中国自主创新的TD标准尽快实现国际化——这家已经在全球资本市场出尽风头的公司,正雄心勃勃地打算在产业环境建设和技术研发上树立起领先者的标杆。他表示,从自己上半年在日韩等市场的观察,“TD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在提升,既有设备商也有运营商(在考虑应用),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目前终端是TD最薄弱环节《21世纪》:从去年4月1日中移动开始3G试商用到现在有1年多。当时,我们看到TD的网络还很不完善,现在这个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王 建宙:网络的质量是推出服务最基本的要求。在我看来,从实验室到组大网,是一个很大的转折,而从组实验网到组商用网,从你自己做测试到别人花钱来买服务,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现在,中移动已经完成了这两个重要的转折。之所以说完成,是因为TD已经按照商用网络的要求完成了优化。目前,TD网络质量已经有全面的提升。就在两个月前,我和同事到乌鲁木齐,从下飞机就打开了两个手机的视频通话,到宾馆一共走了30公里,电话一直都没有中断。《21世纪》:按计划今年底要完成三期TD网络建设,但直到本月,三期TD网络招标还在进行,建网时间会否因此推迟?王建宙:不会推迟。就在本周一,我们已完成招标,进入网络建设阶段,共有中兴、华为、大唐、诺基亚西门子、烽火、普天、新邮通、爱立信8家厂商中标。完成三期200个城市建设后,TD网络将覆盖我国70%的城市。《21世纪》:除了网络质量,终端也一直是TD的短板,这方面目前有无改善?王建宙:终端目前仍是TD产业链最薄弱的环节,不过终端研发和制造已经有很大突破。我们一直希望有大批质量好价格合理的TD终端。很多人问我,你们希望有多少用户,我说只要有好的终端,用户就能大规模提升,所以我觉得只要终端做到,用户数字就会非常乐观。 新的终端会不断面市。中移动与终端厂商的联合研发也在进行中,从今年底开始就会有定位高端的旗舰互联网手机和千元低价手机产品出来。联合研发是中移动为TD首次进行的举措,因为经济危机,很多厂商都削减了投资,所以我们通过联合研发基金支持他们发展TD,一期已向12家手机和芯片厂商提供6亿元基金。原来我们担心这个规模够不够大,但实际对新产品研发的带动效果很明显,而且大的国际品牌,包括诺基亚等都对此表现积极。没有时间等待TD自然成熟《21世纪》:虽然网络质量和终端研发都有进展,但与其他标准相比,TD的成熟度仍有一定差距,你们将如何追赶?王建宙:的确,与其他3G标准相比,TD最大的困难在于成熟度。欧洲、日本早在七八年前就已经建立了3G网络,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解决任何网络早期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TD同样需要这样一个完善成熟的过程,但我们没有时间去等它自然成熟,因为我们是一个竞争的市场,市场不会等你,我们只能主动加快它的成熟。在这方面,政府给予了很大支持,比如我们已经与大部分省份签订合作协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对TD的支持,同时中移动也投入大量资源全力发展TD,而TD的下一代演进也在工信部的组织下有条不紊地展开。《21世纪》:你谈到下一代演进,这是否意味着3G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淘汰?王建宙:不会,下一代演进的应用初期,作用都会是无线数据传送,而不是打电话,未来2G、3G的网络和终端会长时间存在和使用。而且,通过对下一代技术的研发,中国有望在国际的新一代通讯技术中处于领先而不是跟随的地位,从而带动本土产业链的企业。目前,相关研发进展顺利,明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我们就会建立一个演示网络。《21世纪》:但是,如果要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的标准必须要得到国际厂商的大规模认可才有意义,但现在TD的网络仍基本局限在国内吧?王建宙:TD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在提升。不久前,日本厂商邀请我参加当地的一个研讨会,介绍中移动发展TD的经验,在会上我发现SOFTBANK等日本运营商和其他厂商的CEO都对TD及其演进很感兴趣。在韩国我也看到类似情况。他们都在关注TD什么呢?据我的交流和观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当地的厂商希望推出TD产品,但这些产品需要拿到中国测试,所以计划在当地建立小规模的试验网,这样就只需要在当地进行测试。这样的情况,日本在GSM时代就有同样的先例。另一种是运营小灵通网络的运营商,现在需要找一个网络的演进方向,这些厂商正积极探讨将PHS网络转为TD及其演进技术的可能性。目前,日本最大的小灵通运营商WELCOMA,就正在与我讨论有没有可能将它的小灵通网络过渡到TD上来。这意味着,TD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而且既有设备商也有运营商,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今年用户补贴预算再提高40亿《21世纪》:今年以来,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中移动在市场策略上还比较保守,这是为什么?王建宙:这是我们对新的市场格局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以前,移动通信市场只有两家,现在增加到三家,竞争更加激烈,所以中移动已经对新增市场份额减少做好了心理准备,同时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不应该做的就不会去做。而且我们市场范围还很大,还有很大的潜力,蓝海依旧存在。所以中移动还是坚持从蓝海去获取新的用户和应用。比如上网本。普通用户不关心标准和技术,只关心有什么应用。说到应用,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就是移动互联网加速了3G的进程,3G终端也正在实现PC和手机的功能融合。上网本就是融合的新产品,也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关键结合点,为用户带来很好的应用体验,我们希望通过它把3G的应用推动起来。《21世纪》:但从此前的销售情况来看,上网本的销售规模并不大,过去3个月中只销售了10多万台?王建宙:这有几个原因,一是厂家供应还不够,二是上网本的市场规模有限,无法实现几百上千万的数量级,3G未来的市场主要还是要靠手机。数据卡、上网本的推广是为了让用户了解3G,更重要的是了解应用后,推动3G手机的销售。《21世纪》:从7月底开始,各地将结束TD社会化测试,将测试用户的手机话费余额清零。测试用户是否会因此而大规模退网?王建宙:结束社会化测试对TD不会有大的影响。首先,测试及试商用用户的规模并不大,即使退网也不会影响TD的后续发展。而且,我们也希望这些用户能转为TD的正式用户,所以各省都向TD用户提供补贴等优惠。以前我们每年的补贴预算是80亿,今年提高到了120亿,其中有近一半都会用到TD促销上。
5000万吨产能宏图 台泥瘦身抢攻华南市场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17/HTML_T3VA8WH9A8G5.html
7月10日,台泥在广东英德厂正式推出品质服务中心。辜成允热情地与当地政府官员拥抱,在随后的午餐上,他挽起袖子,一一与来宾敬酒。在来到与记者约定专访的地点时,依然红光满面。这位顶着台湾“世纪豪门”光环出生的世家公子,自2003年从父亲辜振甫手中接过台泥的掌门印以来,就全力冲刺大陆市场。现在,他终于可以说,台泥用了五年时间,做到了大陆水泥三甲的位置。然而,这并非可以成为松口气的理由。对于台泥2008年的业绩,辜成允用了“非常不满意”五个字。尽管早在去年底,国家就提出了4万亿救市措施,其中大部分投向基础建设领域。按此逻辑,水泥行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然而,整个第一季度,如像其他水泥同行一样,辜成允并没有明显感受到投资拉动带来的春意。直到5月、6月,投资力度带来的效果才开始逐渐发酵。“我想,对于整个大陆水泥业来说,最坏的时间已经过去。”辜成允说。寻找收购机会眼下,业内最焦点的话题是,由于前段时间的大规模扩产,水泥业会否大面积出现产能过剩的危机。事实上在华东等区域价格战早已打响,在浙江一些地区,甚至价格低到了每吨220元左右。辜成允认为,中国水泥产业集中度低,是非理性竞争的重要原因。尽管中国水泥业的产能已经超过人均一吨的水平,处于产业周期中的高峰状态,但这其中有大量的落后产能将面临淘汰。因此,台泥的选择仍然是,继续扩大在华南地区的规模以带来成本优势。7月9日,辜成允拜访了与英德邻近的韶关市。台泥已经计划将在该市曲江区乌石镇投资超过30亿,建设4条日产6000吨生产线,使之成为继广东英德、广西贵港以及福建福州后,台泥在华南布下的又一颗重要棋子。与此同时,台泥在佛山和东莞的水泥粉磨站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之中。目 前,华南地区的水泥业呈海螺、台泥与华润三大巨头鼎立之势,而按照2008年的产能来算,台泥已经成为华南地区水泥老大。但是辜成允认为,“优势还并不明 显,虽然做到了华南第一,但占有率还不到20%。按照我们的分析,只有在区域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0%以上,才可能真正发挥出最大的规模效应。所以,台泥下 一阶段的目标,仍然是围绕着华南地区来做大。只有在我们认为华南市场已经非常稳固的时候,才会计划进入其他区域。”台泥刚进入大陆的时候就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2004年到2008年,在大陆的生产能力超过2000万吨。到2008年年底,包括粉磨站和矿渣粉磨站在内,台泥在大陆的产能超过了2650万吨。现在,台泥的第二步计划是,到2012年,在大陆的生产能力超过4000万吨,再加上台湾大约1100万吨,在总体产能超过5000万吨。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在开拓新基地的同时,辜成允还在积极物色并购对象。“我们是在很积极地跟所有可能的对象进行接触。不过,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并购就如同结婚一样,讲究两情相悦,所以我们并不会去强求,而一旦有机会,也决不放弃。”辜成允说。在2007年末,台泥以2.5亿收购了同在香港上市的嘉新京阳水泥。虽然此举连累了当年的财报表现,但辜成允认为值得。“台泥福州厂只是粉磨厂,附近没有石灰石储备,而嘉新水泥位于江苏句容,并购之后,可利用两地的航运设施,为福建台泥提供低成本的熟料渠道,甚至比直接从华南供给还要低。“目前华南市场三大巨头都有很强的竞争力,特别是目前行业景气度没有完全恢复的状态下,对于一些小水泥企业来说,生存压力将会加大。”数字水泥网一位行业分析师认为,下阶段华南水泥市场将逐步走向并购、兼并,进入重新整合的阶段,“这可能为台泥的并购提供机会”。瘦身运动随着将主业发展重点移师大陆,辜成允还在台泥集团进行了一场清理运动。台泥集团,不仅在台湾水泥市场占据着50%以上的垄断地位,还曾涵盖水泥、电力、环保、物流、化工、电信、有线电视等十数个产业,是台湾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然而,随着台湾市场逐渐萎缩,台泥开始陷入困境。更为要命的是,之前花大钱进军的电信、有线电视等市场,并没有出现预期的赢利,反而增加了台泥的经济负担。不破不立。辜成允做出了壮士断臂的决定——“确立以水泥为核心主业,坚决处理非核心产业”。“ 我们先是打包卖出了四家无线电视公司,然后再把主要的化工公司信昌化工推上市,使它变成一个独立公司。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化工公司叫台泥化工,与信昌化工 有产业链互补的关系,我们也计划在合适的时机把它注入信昌化工。这样就可以把跟台泥主业没有直接关系的公司做一个剥离。”辜成允说。而接下来的一个步骤,则是处置那些已经不合适继续生产的水泥厂。辜成允介绍,“台泥在台湾还有两块很大的地盘,分别在新竹、屏东地区以及花莲,由于这两间水泥厂现在都已经在市区里,我们现在很积极地在做土地使用变更,希望让它变成住商用地,然后转到开发商中去,如果顺利的话,这部分所获得的资金也可以用于扩充水泥主业。”现 在,如果把台泥集团的主业划一个圈,那么最里层,也就是最核心的无疑是水泥以及与之联系紧密的发电、环保产业,包括台泥、台泥国际、和平电力、达和环保 等;圈的第二层是技术、建设及信息化平台,包括士敏工程、光和耐火、光和建设、台泥资讯等;而圈的最外层则是物流服务平台,包括了通运仓储、达和航运及和 平港等公司。“在把一些不相关产业剥离后,这将使我们的资金使用更为集中,业务更加专注。”辜成允说。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