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千亿市场诱惑 船企集体转身海工装备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17/HTML_79PTQ4SS7OF7.html


海上找油,那一片未知的“蓝海”被危机中期待寻找出路的船企视为转机,但平静的海平面之下,究竟是什么?

7月10日,以生产石油钻机成套设备为主的四川宏华(0916.hk)向外界宣布,公司携3亿美元正式进入海工装备领域,公司已与启东市政府签订海洋油气装备基地项目投资协议书。

“去年我们上市招股书里已经说明,所募集的资金中有60%将用于进军海工装备领域。”7月13日,四川宏华董秘办洪主任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在上海的研发团队已经招募完成。”

一直觊觎海工装备市场的四川宏华终于如愿以偿。按照协议,基地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将达30亿美元。而该公司意欲成为世界级的海洋钻井装备制造基地。

比四川宏华制造更早一步,振华重工、中远船务已涉足海工领域。而江苏熔盛重工也于近日表示,公司有意进入海工领域。

每年500亿投资机会

“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是做大做强我国船舶工业的重要任务和战略重点。”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在“2009中国海洋工程国际峰会”上如是说。

6月23日,国家工信部在颁布《2009-2011船舶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中,海洋工程位列五大科研开发重点领域,而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位列四大技术改造重点领域。更于早间,工信部发布了海工装备项目指南。

国家政策的扶持、行业协会的倡导,海工装备日渐升温的背后是其市场容量。

据王锦连介绍,我国海洋石油2015年远景规划中,未来5年,我国将有30多个油田待开发,需建造70多座平台,新建和改造10多艘FPSO,其中中海油需建造55座海洋平台,6艘FPSO,4个陆地终端、铺设海底管线1000多公里,投资总量每年将以百亿元以上递增。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海上原油发现量仅为18.5%,天然气发现率仅为9.2%。

“现在新增的原油储量中有70%是来自海上,中国如此,世界亦是如此。”TSC海洋集团(0206.hk)CEO张梦桂如是告诉记者,“陆地找油找了上百年,新增储量将三分之二来源于海上。”

这家自1997年就进入中国海工装备领域的企业,原为美国国民油井华高NOV公司代理商。TSC海洋集团通过并购,将英国GME公司及国内两家专业公司收入囊中,形成了具备提供各类钻井平台设备能力的制造商和总包商。

“包括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三大石油公司每年投入海上石油产能建设的资金达1000亿元。”7月13日,中石化胜利油田钻井院总工程师孙东昌如是告诉记者。

而世界范围内,这一数字更为惊人。王锦连表示:2002-2007年世界海洋油气开发年均投资总量在1000亿美元以上,最高年份达1250亿美元。

多家企业规划海工蓝图

在海工领域,早已有了一批先入者。

据孙东昌介绍,根据石油开采的流程,海工装备主要包括钻井平台、采油平台、然后将油输送到陆地上的管线。

目前我国涉足钻井平台的企业有5-6家,包括大连船舶重工、上海外高桥、青岛北海重工以及烟台莱佛士(目前该公司18.9%股权被中集集团收购)。而提供钻井平台成套装备的能力集中在三家国际性企业,“美国国民油井公司、挪威MH公司、TSC海洋集团”。

“在钻井平台这一块,90米以下的钻井平台,我国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全部由国外引进;而50米以下的国内具备自主研发设计能力。一般而言,国内的企业多是以制造船体为多。”孙东昌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际上的90米以下的钻井平台大约售价为1.9亿美元,120米以下售价为2.3亿-2.5亿美元,200米约为50亿至60亿人民币。

记者了解到,振华重工以及熔盛重工目前还是以制造铺管船为切入。

对 于未来海工领域的发展,振华重工总裁管彤贤表示,公司将目标放在发展海洋工程船、采油或勘探平台和高技术海工配件上。“公司计划从2006年至2010年 5年内,投资150亿进军海工装备市场。振华重工的海工装备短期目标是,2-3年内的海工市场产品占公司总产值50%以上,相应板块的营业收入突破40亿 美元。而3-5年后,海工业务占到公司产值的80%以上。”

近日获得4.59亿美元订单的熔盛重工总裁陈强透露:熔盛重工在进军高端海工装备领域,熔盛的目标是来自海工装备部分的收入要占到企业产值的40%左右。

不确定因素依然制约

对于进入海工装备领域的企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提醒:“海工装备不同于船舶批量生产。对于进入者而言,门槛相对高很多。企业不该盲目进入,以免再步船舶工业的后尘。”

“我比较担心这些进入海工装备领域的企业,他们有没有认识到这块市场。”大连船舶重工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学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实际上,直接制约海工装备发展有两大因素。“海工装备的发展主要还是依赖于石油公司的海上探油开发力度。”孙东昌告诉记者,“还有油价的涨跌。”

殷学林分析认为,2003年至今,国内三大石油公司所有的钻井平台才12座。而目前的经济很难恢复到过去的程度。从中国这个局部来看,应该说需求量不会太大。“就算出现船市火爆的情形,我一家都能干完这些订单。在钻井平台这一块,市场容量是不大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世界范围内有600至800座平台。现役的钻井平台中大多设计寿命为20年至30年,但是30年还在用的平台比比皆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24

市場異動與人機大戰 王雅媛

2009-07-17  上海證券報




   本周高盛公佈季報,第二季度大賺34.4億美元。而我對另一則新聞更感興趣,就是高盛每員工首6個月平均收300萬港元,超過了金融海嘯前繁榮期的水 平。粗略一算,月薪50萬。第一感覺當然就是,好多。不過就像法國總統首席顧問Henri Guaino所說,“美國人肯定無法容忍,銀行不想想政府若沒有出手協助,高盛可能已不存在;或執政者應修訂有關薪酬條款,否則會導致重大政治問題”。一 句話,合理不合情。

  對很多畢業生來說,進高盛是一個夢想。我曾經也有這個夢想,就是進外資投行。不管什麼位置招聘,都想要一試。一般想 做一個前線銷售人員是很不容易的。要不就是國外超級名牌大學畢業,面試過五關斬六將,要不就是靠父母人際關係。那時覺得,做不了自己喜歡的前線銷售,做後 台也好的,做人力部門也同樣好。其實我並不喜歡後台的工作,不過為了進投行,便無論什麼職位都要試著報。很多人也跟我一樣,覺得只要進了投行,就有機會內 部調動,但其實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進了一行,就很難轉去另一行了。現在想想,這應該是一種追求名牌的心理。跟買名牌包一樣,雖然知道什麼叫“適合自己 的,才是最好的”,可就是很難抗拒品牌的誘惑力。

  香港市場現在並非只是人與人鬥這麼簡單,這個星期的市場異動更是讓我體會到人機大戰, 甚至是程序大戰。星期一,恒指期貨(期指)短短兩分鐘成交4500張,占全日6%,急速推低指數400點,好友重創。星期二午後兩分鐘,期指成交逾 5000張,令期指一度升穿18000點,淡友重創。星期四收市前一分鐘,東方海外(00316.HK)突然從33.6元直插到21元,真是摸不著頭腦。 同事第一反應就是,莫不是出了什麼壞消息。但此猜測很快被否定了,因為這異動,是發生在僅僅一分鐘內的。我猜想急跌可能又是計算機程序盤作怪。計算機盤可 能在33元附近設定了止損盤(全日股價都沒有做過33元以下,除了最後一分鐘),所以一觸及這個位置,便引發計算機沽盤。而買盤的掛單又不夠,就有可能一 口氣被沽到21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77

创维彩电已六成销往农村市场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7-21/110201387.html


 【《财经网》北京专稿/记者 王姗姗】借助于“家电下乡”政策,创维集团今年以来在农村市场的彩电销量已占公司彩电总销量的六成以上。

 7月21日,创维集团营销总部总经理、彩电事业本部副总裁刘棠枝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2009年5月和6月的最新数据显示,创维集团的液晶彩电在农村市场的销量环比均提高五成,其中,37寸的液晶电视甚至出现脱销。

  2009年4月初,由财务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第三轮“家电下乡”产品招标公告中,彩电产品的最高限价由此前的2000元被大幅提高至3500元。

  刘棠枝向《财经》记者证实,正是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高端彩电产品在农村市场的销售出现了“突破式”的增长。

  “去年创维液晶电视的销量在农村彩电市场只占到20%至30%,今年这一数字已经提高到了60%。”刘棠枝告诉《财经》记者,最高限价提高到 3500元后,彩电企业可以在农村市场推广更为主流的37寸彩电产品,他同时透露,2010年创维集团将在农村实现全尺寸产品销售。

  为充分利用家电下乡政策推动主流平板液晶彩电的销售,创维集团2008年下半年开始在农村市场用26/29/32寸液晶彩电替换原来主打的26寸和29寸的CRT彩电。同时,创维集团对外宣称,将在全国农村市场开办5000家液晶彩电专卖店。

  目前,创维集团面向农村客户的卖场已超过1.5万家,其中半数以上是专卖店。据刘棠枝介绍,专卖店均是以与当地经销商合作的方式建立的。

  “外资品牌仅仅龟缩在中心城市,集中在苏宁、国美这样的连锁渠道。没有广大的农村市场,将加剧他们在中国市场份额的萎缩。”刘棠枝说。

  在谈及黄宏生出狱后是否会重归创维时,刘棠枝表示,黄宏生还是创维数码的大股东,“但他绝不会重回创维,他还有别的事情要做”。

  7月17日,创维集团的上市公司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751)以2.02港元/股开盘,截至午盘,报收于2.03港元/股,较前一日下跌0.02港元,跌幅为0.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32

味精龙头阜丰集团欲洗牌黄原胶市场 上半年利润已超去年全年


每经记者  刘丹  发自呼和浩特

        在环保监管愈发严格的环境下,国内调味品行业无疑将面临新一轮的“大洗牌”。近日,国内味精行业龙头之一阜丰集团(00546,HK)发布预告称,上半年纯利已超过2008年全年纯利,人们在惊讶之余开始关注国内味精行业的发展情况。

        日前,阜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学纯接受了  《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

“破烂王”的第一桶金

        “刚在香港上市的时候,很多媒体和投资者都询问我们这样一家企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我跟他们说,是捡破烂起家的。”李学纯笑着说。

        从1999年40多名股东凑了195万购买了当时山东莒南县一家濒临破产的国企味精厂,组建了山东阜丰发酵有限公司(阜丰前身),到现在成为每年营业额几十亿的集团,阜丰集团的路充满传奇色彩。

        刚接手时,李学纯用几十万低廉的价格把其他生产商停产闲置价值千万的机器设备买过来,然后恢复生产,把产品卖出,累积了第一桶金,然后再买更多设备。就这样,阜丰的生产力滚雪球般增加。

        味 精生产需要玉米和煤炭,山东是煤炭大省,企业控制了生产成本,有较强的价格优势。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李学纯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发现陕西的玉米和煤炭优 势,2004年在陕西宝鸡设立一个6万吨产能的谷氨酸(味精的一种)工厂。该工厂8个月之后投产,当月便见效益。

        目前,阜丰集团已经成为全球较大的味精、谷氨酸与黄原胶制造商之一。2007年利用内蒙古煤炭和玉米的成本优势,发起价格战。

        “ 味精属于传统产品,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需要开发新的产品,黄原胶未来具有很高的增长潜力。”李学纯毫不掩饰地指出,目前味精行业的发展瓶颈以及对黄原胶前 景的信心。毕竟,味精属于高污染行业,不久前,国内较大的味精生产企业之一——梅花集团被媒体曝光私排乱放工业废水废料、污染农田事件引起高度关注。味精 治理污染费用庞大,阜丰集团10年间用于治理污水的设备和研发费用高达2亿~3亿元。业内人士介绍,经过洗牌目前国内味精企业大概在20家左右。

黄原胶价格呈跌势

        黄原胶主要功能是增稠,用于食品行业和石油开采。此前,阜丰集团的黄原胶主要是出口国外,企业目前有意扩大国内份额。

        据 介绍,目前生产黄原胶的企业全球只有几家,中国对于黄原胶的利用和认识还远未普及。黄原胶生产技术难度较高,但利润较大。阜丰集团从2003年开始在山东 公司开始黄原胶项目,研发用了4年。2004年进入黄原胶产业,其山东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可达8000吨。从2007年开始,阜丰先后分三期,在内蒙古建 立生产线,第三期将在年底完成,其产能将达到4.4万吨,占全球总需求的约50%。

        目前占公司营收近12%的黄原胶中,食品用黄原胶虽然基本未受冲击,但石油用黄原胶因为石油开采下降受到较大冲击。”我们不担心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阜丰集团财务总监龚卿礼表示。但是,金融危机下,黄原胶价格已呈跌势,再起价格战的想法受到挑战。

寻求内地资本市场机遇

        “市场整合及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按相对稳定的价格水平销售,导致我们销量增长及毛利率上升。”对于目前业绩增长原因,李学纯总结道。

        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背景之下,阜丰集团却在逆周期增长。

        “ 我们刚接待了一批香港的投资者,他们主要来考察企业目前的经营情况。”李学纯告诉记者,目前占据公司营收88%份额的谷氨酸味精板块属于食品行业,几乎没 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据悉,公司2008年纯利约2.95亿元人民币。新利润主要由于市场整合及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令集团得以按相对稳定的销售价格水平 实现销量增长及毛利率上升。

        面对国内巨大的消费能力和市场前景,龚卿礼表示企业不排除在内地资本市场寻求机遇的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35

中材集团谭仲明:看好西北水泥市场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730/20090730025857348.html


每经记者  吴文坤

        日前,中材集团旗下的港股上市公司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01893,HK)公告称,将获准发行不超过25亿元7年期固定利率的公司债券。

        昨日,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集团)董事长谭仲明表示,中材集团看好自身在西北水泥市场的发展。谭仲明希望这25亿元能够调整中材集团的银行贷款结构。

        中材集团早在2004年就开始将水泥业务布局集中于西北地区。基于此,谭仲明预计2009年上半年水泥业务的回报率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西北市场的发展具有长期性,4万亿投资对西部的拉动非常大。

        “当前主要投资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随之而来的是工业化进程加快,之后,城市化水平将会迎来一个很大的发展。”谭仲明认为,这三大动力将支撑西北的水泥市场。

        2009 年6月,中材集团正式成为祁连山(600720,SH)第二大股东,这为其在西北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谭仲明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在西北市场布局上, 中材集团会以规范的方法,与祁连山进行协调。当记者追问中材集团最终是否会成为祁连山控股股东时,他表示难于回答,“因为都是上市公司,我们不能违规。”

        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材股份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为83.57%,非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比例为16.43%,而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务之和占公司借款总额的63.39%。

        对于国家下一步信贷政策,中材集团也十分关注。谭仲明表示,信贷一旦紧缩,会有一部分企业要出问题,不过对于中材集团这样有准备的企业,反而会提供一些机遇。

        加速西北水泥业务发展的背后,是中材集团称霸北方的野心。此前,谭仲明曾公开表示,中材股份致力于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水泥企业。

        然而,冀东水泥集团始终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近两年来,中材集团并购冀东水泥集团没有任何进展。谭仲明表示与冀东的合作还在会谈过程当中,“结果还没法明确地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07

市场好转 投资者欲抄底写字楼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3/HTML_BRE24O31DKGV.html


近期,在与不少楼市的投资老江湖沟通时,以写字楼为代表的商用地产被这些资深人士提及和关注的频率正在快速提高。而一些心急的,已经选择出手购入。

来自多家专业机构最新数据均显示,包括租金、售价、空置率等核心指标在内,几大一线城市写字楼市场正出现触底反弹的迹象,甚至在深圳等率先回暖的城市,已出现量价快速齐升的情况。

权 威机构统计数据显示,8月前22天,上海产权式写字楼的销售量达到12.5万平方米,比7月全月的11.9万平方米还多出5%;26880元/平方米的成 交均价比7月的18158元/平方米高了48%,与历史最高均价2008年10月的28905元/平方米相比,仅差7%。

与统计数据相呼应的则是投资者在写字楼市场频频出手。

8月18日潘石屹宣布24.5亿收购有上海第一烂尾楼之称的东海广场,单价达到3.5万元/平方米。

来自知名代理行的信息显示,上海农村商业银行8月3日以10.48亿元买下了中融碧玉蓝天的10个楼面和4个铺位,成交单价达到49705元/平方米;国投亚华8月16日以9.58亿元买下了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的638号楼,成交单价达到59500元/平方米。

此外,一些创新类型的产权式写字楼项目也趁势寻找销售突破,并收获颇丰。瑞安房地产开发的上海五角场写字楼项目——创智坊,8月也获得了开门红,推出的100多套集商、住、办多功能于一体的房源有300多组意向客户登记。

在第二季度末,上海甲级写字楼平均租金为7.2元/平方米/天,整体空置率下降0.4个百分点至16.8%。

“ 上海办公楼的租金下滑幅度开始收窄,办公楼的买卖交投也开始活跃,其中总价500万左右的小标办公楼受到了客户的喜爱。”21世纪不动产分析师史俊透露, 不同于住宅产品,今年上海办公楼的买卖成交价格较为平稳。从长远看,办公楼的租赁成本高于买卖,购入物业还有保值、抵御通货膨胀是客户选择购买而非租赁办 公楼的主要考量。

据专业机构推测,SOHO中国投资东海广场的初始毛投资回报率约为8%,而上述中融碧玉蓝天收购单的初始毛投资回报率约为4%—5%。另外,在上海泛CBD区域的办公楼,如南证大厦、静安中华、飞洲国际等,单价在3万元/m2左右,回报率普遍在5%-6%。

世邦魏理仕公司亚洲研究部执行理事聂安达告诉本报记者,由于全球资本市场的情况转好以及政府向银行系统注资后银行贷款可供量的增加,亚洲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在2009年上半年强劲反弹,市场总值上升了14.3%,其中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J-REITs)加权平均值增长了14.7%,新加坡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S-REITs)加权平均值则增长了16.2%。

亚洲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本年度上半年面临的再融资需求压力有所减缓,但用于购置新项目的可供贷款仍然很难获得。上半年购置数量持续走低,仅18起交易。2008年上半年,亚洲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进行的前十项交易总值仅为2008年下半年的63.1%。

高力国际研究报告指出,投资者对上海写字楼的投资兴趣重燃,预计内资买家在全球经济全面复苏前仍会是市场的主力参与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50

创维或率先退出CRT电视市场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11/20090911030535704.html


每经记者  徐洁云  发自上海

        虽然利润贡献稳定,但毛利率低下且市场正逐步缩减的CRT电视(即传统的显像管电视)正成为彩电企业眼中的“鸡肋”。

        日前,创维北京分公司传出消息称,创维将于一年内率先彻底退出这一市场。对此,创维集团新闻发言人沈健昨天表示,虽然目前公司总部并未有明确时间表,但“创维肯定是业内第一个退出的。”

完成平板化改造

        创维集团中国区域营销总监刘耀平表示,北京分公司的言论并不能代表创维集团总部,“他们说的应该是当地市场,总部最终确定退出时机的话,会有正式的通报。”

        不过,这一消息并不是空穴来风,据悉,8月底,创维刚刚对原本生产CRT为主的内蒙古生产基地完成了平板化改造。此前,创维的另外三大基地已完成了相应改造。

        “平板化改造完成,将进一步加快创维推动液晶电视全面取代CRT电视的节奏,”创维集团彩电事业本部副总裁、制造总部总经理王德辉对于彻底淘汰CRT的用意毫不掩饰。

CRT市场萎缩

        创维公布的7月国内出货数据显示,CRT电视和高清晰度CRT电视出货量分别为8.57万台和2.95万台,同比下滑68%和74%,而平板电视则出货35.66万台,同比大增184%。

        这并不是个体现象。奥维咨询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CRT出货同比减少58%,平板电视同比增长58.3%。

        在这场“替代战”中,相近尺寸的价格直接对话更起到关键作用。22、26寸液晶电视与21、25寸CRT电视,32寸液晶电视与29寸液晶电视之间的价格不断接近,中小尺寸LCD电视正在加速渗透CRT彩电市场。

        此 前曾被业内视为CRT生存机会的家电下乡,在最高限价经业界呼吁升至3500元之后,反而加速了CRT市场的消解。随着农村市场对液晶电视消费需求的提升 和中小尺寸液晶电视价格的持续下行,今年上半年家电下乡的统计数据中,CRT与LCD电视的销售占比约为1:1。其中26寸液晶电视占据了25%以上份 额。

        此外,从市场终端反映看,CRT在消费力较强的一级城市连锁渠道中已日渐淡出。此前,苏宁电器已宣布,旗下广州地区所有33家门店全面停售CRT电视,这一举措将逐步向北京、上海及包括其总部所在地南京等一线大城市推进。

        创维上海分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透露,创维目前在上海的超市渠道仍有部分CRT产品销售,但是以消化库存为目的。

退出时机的考虑

        退出CRT市场,对于彩电制造企业还有财务上的积极意义。

        彩电业主要上市公司近期公布的中报普遍显示毛利率略微下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因素之一就是受CRT业务的拖累。

        TCL 集团上半年液晶电视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1.3%提高到26.6%,但由于CRT毛利率下滑较大,多媒体综合毛利率仅提升了2.3%;深康佳彩电毛利率下 滑至18.26%,而液晶电视内销的毛利率则在20%以上;四川长虹上半年电视综合毛利率也降至16.41%。

        此外,CRT产业上游彩管制造企业的动向也可与之互为注脚。国内彩管巨头赛格三星在8月31日前已全面停止运行CRT生产线。

        一位国内彩电厂商负责人表示,单纯从企业自身来看,现在已经完全可以放弃CRT业务,但还必须考虑到整个产业链的平稳过渡和其他配套企业的利益,因而有更稳妥的考虑。

        市 场调查公司DisplaySearch预测,中国今年液晶电视需求将增长76%,销量达2360万台,液晶电视将首次超越CRT电视。家电业观察人士刘步 尘表示,液晶电视出货今年开始真正占据总体多数,是良好的产品结构调整时机,“由于规模化成本下降以及推广费用的减少,液晶电视的毛利率也已较此前数年上 升不少。”

        “我个人认为,创维的决定(放弃CRT)是正确而且务实的。”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90

李嘉诚涉水婴幼儿食品市场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10/20091010014159351.html


每经记者  肖晓芬

        在对美容、保健产品零售行业加快全球布局的同时,李嘉诚又瞄准婴幼儿食品销售这一细分领域。10月8 日,和记黄埔(00013,HK)旗下的和黄中国医药科技(伦敦AIM创业板:HCM)宣布,已与美国有机及保健食品企业 HainCelestial(NASDAQ:Hain)签署协议,将成立合营企业,联手在中国及亚洲市场开展婴儿食品销售业务。

        合 资公司名为HutchisonHainOrganicHoldingsLtd.,上述双方各持有50%的股权,但具体的出资额未透露。合资企业将营销包括 有机奶粉在内的婴幼儿食品,这些产品上将分别标注和黄的智灵通商标和Hain的Earth′sBest标志。

        “合营项目 主要负责Hain旗下有机食品及护理用品在亚洲地区的推广与分销工作,由于Hain产品零售价只会较非有机产品的售价高10%~20%,通过和黄中国医药 科技的营销平台,使Hain产品打入亚洲特别是大中华地区市场。若未来能建立足够市场规模,双方不排除在生产层面进一步合作。”和黄中国医药科技首席执行 官贺隽对此表示。

        据透露,合营计划推出的产品包括天然婴儿奶粉和小童营养食品,预计明年初可开始在全国的屈臣氏和百佳销售。“内地有机婴幼儿系列食品年市场规模为38亿美元,市场潜力巨大。”贺隽指出。

        据 了解,在整个食品市场中,婴儿食品是上升最快的部分,平均每年以两位数增长。据中国奶业协会统计,中国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成长迅速,年增长率超过30%, 势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而2010年将有可能成为第一大市场。专家预测,明年整个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可达300亿元左右。不 过,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婴儿食品市场竞争已日益激烈,国内外品牌争相进入。

        和黄中国医药科技是和记黄埔持股72%的子公司,2000年成立,2006年在英国伦敦AIM创业板市场挂牌。HainCelestial为美国最大的有机食品生产商之一,2008年销售额达11亿美元。

        《每 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此前以中药业务为主的和黄中国医药科技2006年全年亏损960万美元,2007年亏损扩大至1720万美元,2008年亏损 1780万美元。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亏损为27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已大幅收窄。不过,和黄中国医药科技方面表示,预计未来12个月新 药物开发业可实现自负盈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28

佳寶超級市場-超過一百萬頁面次數誌


料不到花了兩年多,在三個月前才能突破50萬,到了昨天就已經又多一倍了,真是始料不及。


雖然加計中國及以往的紀錄,累計頁面訪問應該已經超過115萬次,但是這個計算器是較為真確的,所以都值得紀念,哈哈。


前兩天,想起本博的經營模式及創辦人的理念,也很像小弟。這是一篇如何我如果繼續成功,幫自己吹水的佳作,如果失敗的話,這篇文都是笑話。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922


有去街市買餸的人,一定知道貨品以平見稱的佳寶;在百佳、惠康兩大超市夾擊下,佳寶仍能在十二年內,由一間細鋪擴展至六十五間分店,建立每年營業額逾十億元的小型超市王國。

我在各大報紙雜誌有專欄的博客競爭下,做到這樣的成績,由幾個人看,到現時過千人一日,逐步形成一個小社群,覺得有點幸運。


他講平,我就講資料齊全。




紅色為主的裝潢,光猛明亮的店面,表面看來,佳寶和一般街市的凍肉店無甚分別,但入內一看,便發現價格平到匪夷所思。

他就以紅色為主,我就以綠色為主,你一入來,就知道我的資料多得嚇人。




林 曉毅表示從不做蝕本生意,只是薄利多銷,「好似呢隻台灣即食麵,我入貨五蚊八毫,計埋成本賣十蚊九毫,我已經覺得利潤唔錯,但人哋賣十四蚊。」他拆解自己 賣得較行家平的原因:「我哋八成貨直接同廠家入,唔經代理。貨到埗後,全部自己做物流分貨落鋪,唔使俾人賺多幾重錢,咪平啲囉。」

在香港看到好的文章是來自外國的,我一定會去找,並找來第一手的新聞來源,人地有兩個,我有十個,唔經香港那些報紙,那些文章亦直接送到大家面前,看以寫的資料看來都很實。


為了直接向廠家採購平靚正貨品,七、八年前林曉毅已跑到上海、新加坡及泰國等地的美食展搵貨源,「如果淨係靠香港代理入貨,根本無可能做得大,因為人哋俾咩你,你就賣咩,無控制權。」

我都覺得如果只靠香港,根本無可能做得大,所以以香港為核心,向中、台、新、加、英各國取得一手交易所資料,並取得主導權。




至於店鋪的陳設,亦是由他精心設計,例如即食麵餅乾等乾貨貨架,大多貼牆擺放,留下較寬濶的通道方便行走,近門口位置則擺放新鮮蔬果,皆因這是吸引師奶的招數,「我哋啲菜價錢平通街市,但又乾淨無浸水。」他指師奶覺得菜平,自然會進店內幫襯其他凍肉。

我寫的文字,分段較多,文字較大,看來舒服一點,讓人多了解。如果你看完一篇,我有大量相關文章,可以讓你泡在本站更久。




他的街市王國幾乎生果、蔬菜或凍肉雜貨樣樣齊,近年部分鋪還有新鮮肉枱,但從不賣新鮮海產;即使是賣魚,也僅售急凍魚。除了因為新鮮食品食用周期短暫,容易變壞外,還另有原因,「我希望可以做到一個小型街市,但地板要乾爽唔會濕,要好整潔。」一改以往街市濕濕??的形象。

我寫的東西,又寫投資、又寫財技、又寫莊家人心態,而我希望要做到一個小的投資資料庫,好齊全那一家。




林曉毅表示經營佳寶十多年,大部分時間順風順水,「我覺得最影響係禽流感,唔係話啲生意少咗,啲人唔食雞咪食其他嘢,但所有同雞有關的產品都無人買,放晒喺度。」幸好他賣的都是凍肉及雪藏貨,兩年的食用期限未過,禽流感便過去了。

我都是大部分時間都很順,最不順的時候都是去年初轉Blog的瀏覽量下降及幫莊事件。




而經營之初,他從來沒想過有任何目標:「話有係呃你,邊有諗咁多,淨係打算盡力做,做到就做,一有機會就開分店。」

過去十多年,林曉毅幾乎每天工作十七、八小時,人生最大興趣是巡鋪、搵位開鋪及行超市,「我架車試過四年幾行四十萬公里。」足夠環繞地球十次。就連競爭對手亦讚他:「佢真係好勤力,成間鋪幾千件貨,佢熟到件件可以講得出價錢。」

有看過我的Blog的人,你都知道是甚麼的情況。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1701


最初,寫這個Blog真的沒很多東西寫,隻是抄抄新聞,寫寫感想,加上我看多年(至少由8歲已是如此)財經報紙經驗寫的經驗,另外之前看的李佛摩的書,亦有一定啟發。

看了幾個月公告後,加上我看多年新聞的經驗,覺得報紙的東西真的沒有深入的說一些所謂股票的故事,隻是猛曰某一些萬萬不值得投資的股票抵,加上一些股票的 所作所為無人把之系統化,加上有些少年股神真的以為自己懂得幾隻股票就去寫專欄,加上傳媒的吹捧,料子也不到的人都可以寫,所以看不過眼,當然就是有點不 服氣,於是約在2007年11月,才寫出老千股系列一文,當時還未知道此文的價值,隻是很少的在discuss推廣之。

其後數月,我去王小姐個網(約2007年12月開始)及貝沁才個網(2008年1月開始)不停地評論,改變其他人的看法,在王小姐那邊其實都沒有吸引到讀者,到貝沁才那邊才真的開始有一批幾十人的讀者來看看。

在2008年間,在朋友的鼓勵下,我決定開始較持續地寫Blog,在看了多個Blog下,發覺一般人真的對某部分細股一知半解,就決意在某些Blog回留言,吸引人來看。

至去年畢業,無事做,就決意把老千股系列推廣,亦預料不到有這麼大的迴響,就決定搞大,同時因為貼文章部分太大,借系統改為Wordpress的時機,就花了半個月時間,分拆出文庫。

其後瀏覽量持續上升,才決心大搞一場,這就其後的故事了。至於搞Forum及stock.zkiz.com隻是衍生物。


...


我現在要上班,為這個Blog 晚上十二時才睡,加上本職,幾乎工作十多小時。假日就全力寫Blog,每週復之如是。


不過,最大危機始終是兩大超市開始認真對待,有行內人說:「如果佢低調做間街市凍肉鋪,人哋就隻眼開隻眼閉唔理佢,但佢咁高調,傳聞某大超市已經決定用五十間鋪,開喺佢附近,貼住佢嚟打。」

我的最大危機是,有幾個Blog及我持有其中一隻股票中的其中一家附屬公司的季先生已經開始抄襲小弟的筆法。這位季先生無論在學歷及認知、加上他在行內的體驗,我有機會不及他,從而令這篇文章變成笑話。


加上我的博客擴張基本上已到了盡頭,除非向中國拓展,及加強對討論板的宣傳,否則都已經不能突破常規的增長了。


我可擔心這一點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5

小包装大米市场


From


http://www.p5w.net/newfortune/fmgs/200909/t2569082.htm


 复制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手法

  益海嘉里除了在中国食用油领域与中粮展开对垒外,近年来二者把竞争的领域拓展到了大米市场。2005年,益海嘉里旗下首家主营大米加工的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下称“益海佳木斯”)在黑龙江水稻主产区佳木斯成立,2006年,中粮集团大米部紧跟着正式挂牌。
丰益国际2008年财报显示,其在中国市场控股的大米加工企业已经达到7家(表1)。而根据益海嘉里网站资料,仅益海佳木斯的投资已达2.5亿元,现有 稻谷年处理能力近20万吨,按照规划还将投入7.5亿元建设益海佳木斯的二、三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其年稻谷处理能力将达到100万吨。
根据 中粮控股(00606.HK)2008年财报,其在江西、江苏、辽宁有3座大米加工厂,每年大米产能为34万吨。2009年4月,中粮集团投资40亿元的 中粮天津粮油综合基地奠基,该项目建成后,中粮集团将增加60万吨的大米、面粉和饲料产能。在加工产能上,二者都在快速扩张。
尽管和北大荒等企业相比,益海嘉里是中国大米领域的后来者,但其大米产业链的开发模式颇具特色,形成了对水稻产业链“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模式。
以益海佳木斯为例,2005年在当地尝试订单种植模式,其大米产业链从种子覆盖到加工包装整个环节,形成了从良种选育—订单种植—精深加工—产品名牌化—副产品综合利用—高科技产品研发的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模式(图1)。



这一模式首先根据国家制定的水稻规格标准,计算出最贴近实际的亩产,然后以企业实际需要的原粮数量,折算出最终投放的土地面积,随后与各个水稻协会联系,根据当地的土地面积与其签下水稻种植订单,再通过当地的种业经销商将种子发放到农民手里。
在加工环节,益海佳木斯的车间完成水稻的去壳、色选、抛光,70%成为精制大米,米糠占到8%左右,稻壳占到20%左右。米糠首先被用来提取米糠油,剩 余的米糠可以做饲料。稻壳则被送进锅炉燃烧推动汽轮机发电,由于保护了环境而且是生物质能源,每度电可以获得0.1元的补贴。益海佳木斯用稻壳每年可以发 电2160万度,仅补贴就可以拿到216万元,稻壳发电这一块已经实现盈利。稻壳燃烧后的白炭灰则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而通过对副产品的开发利用,提取活 性炭、白炭黑、卵磷脂等十余种高附加值产品。
益海嘉里这一对水稻产业链“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模式在保证其获得稳定高质水稻产品的同时,提升了稻谷的附加值,2008年益海佳木斯年加工水稻能力20万吨,米糠6万吨,一期工程米业项目实现年销售收入7.6亿元,实现利税约2200万元。
2009年以来,中粮不仅进入大米行业的扩张速度在加快,而且其“福临门”大米产品也开始全面推广合同订单模式,而在其即将开工的中粮绥化项目中,也将实施益海这种综合利用模式。
除了在产能和循环利用上展开角逐外,两家的竞争还延伸到营销及品牌方面。进入2009年以来,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不仅将各自最强的食用油品牌用在小包装 大米上,还将各自积累多年的食用油营销渠道用于支持小包装大米的扩张。中粮控股在2008年年报中表示,在全国已经有256个城市的2543家超级市场出 售其“福临门”等小包装大米,未来销售区域将覆盖内地所有省市自治区,经销商增加至400家。益海嘉里小包装大米所倚重的“金龙鱼”食用油营销资源更为庞 大。资料显示,“金龙鱼”的一级经销商数量超过500家,二级批发商、分销商的数量达到8500多家。一级网络覆盖了除台湾省外的全国500多个大中小城 市,二级网络已覆盖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其中沿海发达地区的市场渠道已深化到了乡镇与村庄。



1991年第一桶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下线时,益海嘉里在国内没有对手,而在金龙鱼小包装大米上市时,中粮已经和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大米市场将是一个比食用油大得多的市场,益海嘉里又是否还能够重拾“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的辉煌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