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房地產何時崩盤?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ez21.html

現在的九零後來深圳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沒有準備留下來,原因就是房價太高,他們在這裡工作幾年,長長見識,然後打道回府,到二、三、四線城市長住。大致估計:二線城市的房價是深圳的三到五分之一,三線城市是五到七分之一,四線城市是七到十分之一。回到這些城市工作,收入水平不會明顯低,住房壓力小了許多。

但深圳並未因此減少人口,每年還是有不少人源源不斷來深圳追夢,並最終留在這裡。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情況差不多。我沒有仔細查數據,但我判斷,過去十年尤其是2007年以後,一線城市的新增住房落後於新增人口對住房的需求,而且新增住房逐漸向市郊甚至遠郊擴散,供不應求是一線城市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

二、三、四線城市正好相反,房子明顯建多了。有兩個指標很能說明問題:這些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明顯高於一線城市、一手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之比遠大於一線城市。不過,這是一個總體判斷,可能有城市例外。對於這些城市來說,為什麼過往十年房價也處在上升趨勢呢?根源是貨幣發行太多,房子成了投資品,而投資房產的人大多賺錢,賺錢效應在發揮作用,因此有了泡沫。過往的政府調控不是想刺破泡沫,而是希望保持房價穩定,如此一來,房價越調越高。

中國人太愛房子了!很多人掏空家底都用來買房子,本來中國的普通老百姓是不願借錢的,房地產一熱,大家開始按揭買房,身家性命都在房子上。所以,房地產要真的崩盤,社會必然不穩定。

對於一線城市來說,由於供不應求,房價難有大跌。二、三、四線城市房價真跌起來,很難見底,不過,跌到一定程度,政府必然要救。政府的雙向調控是希望房價儘量穩定,有漲有跌。

如果二、三、四線城市房價跌一下,甚至大跌,都沒關係,正好去點泡沫,如果一線城市房價大跌(跌幅達30%以上並持續一年以上),中國的房地產就算崩盤了。中國經濟現在比較低迷,政府最害怕在這種時候出現房地產崩盤。所以,未來半年到一年,持有一線城市中心地帶房地產仍然安全。

如果美國退出QE,美元對人民幣進入升值軌道,可能引發中國房地產的崩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789

熊市轉牛不到一周 迪拜股市再次崩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416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於6月24日提到,6月23日,迪拜金融市場綜合指數(DFM General Index)收盤報4296點,較5月6日創下的峰值高位下挫20.3%。該指數正式宣告進入熊市區域,用時僅為48天。7月16日,更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迪拜股市從熊市回到牛市更快,只用了22天! 熊市轉牛不到一周,坐慣了過山車的迪拜股市周日再次崩盤。 迪拜FMG指數當日下跌5.99%,創下6月24日以來最大跌幅。6月24日,迪拜股市下跌6.5%。 引發市場拋售的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最大的房地產商Arabtec Holding Co。Arabtec的股價當日下跌9.9%,為6月30以來最大跌幅。 迪拜擁有世界上最繁榮的房地產市場。在過去的兩年半間,迪拜房地產市場表現強勁。2014年第一季度,房價同比上漲31.57%。隨著迪拜經濟持續走強,房地產市場需求飆升。 也有人表示,迪拜的房價是一個隨時會破的大泡沫。如今開發商股價大跌或許是房地產市場崩盤的前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81

先知先覺還是未雨綢繆?十億美元神秘資金下註金融股崩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407

美股昨天慘遭血洗,空頭們開始活躍起來了。有消息爆出一個手握巨資的神秘投資者下註11億美元豪賭美國金融股暴跌10%。通常來講,這種消息可能被解讀為是“聰明”的投資者在發出信號,因為有能力做這麽大手筆交易的人一定知道一些別人不知道的消息。 據巴倫周刊,在過去幾天里,這名神秘投資者對金融部門做了巨額對沖。為了避人耳目,他選取了一個不太受關註的期權市場下手。但巨額的交易量仍然引起了華爾街交易量監控機構的註意。 這個神秘投資者買入了56.1萬股名為Select Sector SPDR-Financial的ETF看跌期權。該ETF目前在22.9美元附近,這些期權的價格為20.63美元,1月14日到期。 這是一種彈性期權交易(FLEX options),到期日比標準的一月到期期權早了三天。和那些市場上公開的標準化期權不同,彈性期權允許投資者可以自行選擇期權的到期日期和行權價。投資者有時會將合同日期選在預期的某個重要時點或價位附近。這類交易往往發生在場外市場,銀行只為那些最優質的客戶提供這種服務。 根據期權交易量分析公司Trade Alert公司Henry Schwartz的數據,這位神秘的投資者首先於上周五買入了15萬股看跌期權,本周一加倉了35萬股,隨後又在周二買入了6.1萬股。 此次對沖操作的總規模為56.1萬股,價值11億美元,這位投資者為每股支付35美分保證金。 投資者和策略師稱,所有搜集到的資料顯示,這位神秘的投資者大舉做空了金融股,並認為明年一月會出現價格波動。 這種大規模的空單可能讓一些投資者很不安,有些人甚至可會跟風做同樣的對沖。畢竟這種巨額的交易經常被認為是一些“聰明”的投資者發出的信號。有能力做這麽大手筆交易的人一定知道一些別人不知道的消息。 至少從現在來看,對於這單交易最好的解釋就是,一位主要的市場玩家已經開始擔心金融部門的穩定性。而此前,盡管美聯儲即將全部回收市場流動性,許多投資者仍對美國股市和銀行都持看漲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32

銀監會排查聯保風險:只要房地產不崩盤,風險就可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268

據多家媒體報道,不少銀行按照銀監會要求,對本行聯保貸款業務的擔保鏈進行了風險排查。目前的排查結果顯示,所有行業都存在此現象,尤以黑色金屬領域嚴重。但相關行業人士也指出,只要房地產領域不發生系統性崩盤,銀行聯保貸款風險就可控。

財新稱,銀監會於7月底下發通知,對聯保貸款進行規模限制,同時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10月底之前,完成對擔保圈貸款的風險排查,並及時匯報排查結果和高風險客戶的風險處置預案。

對於聯保模式的貸款,銀監會首次明確提出,要求企業對外擔保的限額原則上不得超過其凈資產,除農戶擔保貸款外,每家企業的擔保客戶不得超過5戶,並嚴格控制聯保體內單戶貸款額度。

路透引述一位業內人士稱,黑色金屬領域的摸底已經結束,情況比較嚴重,也已經采取了控制風險蔓延的措施。但目前看,只要房地產市場不崩盤,聯保貸款的風險就可控。

至於本次聯保風險爆發的原因,某大型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對路透表示,與上次不同,根源在經濟基本面問題。這次銀監會發文分類處置風險,第一條就是限制銀行抽貸,說明銀行在著急逃離聯保風險。

如果聯保的風險敞口都在小微企業,影響也不該這麽大,因此可能爆發危機的聯保貸款不一定都投給小微企業,可能當初銀行為了收益還是通過這種方式把授信給了些投資拉動的企業。這次銀監會把房地產風險放在了核心位置,一方面由於其牽動上鋼鐵、煤炭遊企業現金流,另一方面聚集了各渠道資金。

路透報道還提到,“互保、聯保、循環保企業客戶專項排查行動的背後,反映一個問題,江浙一帶的互保聯保及由此引發的壞賬危機仍在蔓延。”

原本,聯保互保是銀行風險管理的一種創新方式,曾被大力推廣,但自從鋼貿風險暴露後,銀行發現聯保不僅不能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反而還會拖累好企業,導致銀行壞賬率飆升,形成系統性風險。

財新稱,銀監會在文件中警示,擔保圈企業風險較高的地區為長三角、珠三角等地,行業分布為鋼貿、煤炭、紡織化纖等;銀行要重點監控銀行貸款依存度高、民間融資依存度高、生產經營不正常的擔保圈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669

索羅斯22億美元豪賭美股將崩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949

最新的備案文件顯示,對沖基金巨頭索羅斯正下重註賭美國股市下跌。

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向SEC提交的6月備案文件顯示,索羅斯持有的做空標普500指數倉位增長了605%,達到22億美元。(通過買入1129萬份SPDR S&P看空期權實現)

雖然目前索羅斯依然凈看多股票,但是目前索羅斯基金管理標普500空倉占比,已經從前一個季度的2.96%,飆升至16.65%。

買入看跌期權可能是傳統的對沖操作,索羅斯自2010年以來就不斷的在每個季度循環操作。但這次環比超過600%的倉位增長幅度顯示出索羅斯對美股市場的擔憂,特別是未來幾個月美聯儲將按計劃結束量化寬松政策。

下圖為索羅斯持有的標普500指數看跌期權合約的名義價值變化趨勢圖:

華爾街見聞網站已經報道,6月底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增持阿根廷油氣公司股票。

其持有的YPF股票847萬股,使其YPF持倉總值達到4.5億美元,其YPF持倉占該司美國存托憑證總規模的3.5%,成為YPF第四大股東。

Bullion Baron長期跟蹤索羅斯標普倉位,他認為,索羅斯這一舉動可能是為了避險(對沖),或者是索羅斯真的可能擔心什麽事情。Baron認為,一個可能的擔心是中國,因為索羅斯今年早些時候將中國列為全球的不確定性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69

阿里巴巴IPO魔咒:市場又到崩盤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683

2009914153453

7年前,正當港股沖向歷史高點之時,市場迎來了阿里巴巴,投資者隨之陷入狂熱。但好景不長,一年後港股暴跌55%,阿里市值損失逾200億美元。7年後,當美股也處於創紀錄高位時,阿里巴巴再度來襲,如不出意外,阿里將在下周登陸紐交所。

2007年,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引發了投資者哄搶,在5天公開發售時間內凍結資金高達4500億港元,超額認購逾257倍。在國際配售方面,阿里巴巴獲得了1.4萬億港元的認購資金,超過1000個機構投資者參與,超額認購186倍。剛開始交易時股價就漲了三倍,巨額交易量導致訂單出現延遲。

但好景不長。一年時間阿里巴巴的股價就從2007年11月30日的高點暴跌91%,至2008年10月28日的低點。當時正值金融危機肆虐,且市場期待的港股直通車出現政策變化。

2012年,阿里巴巴選擇以IPO價格從香港退市,當時的股價比2007年頂峰時低了40%。但現在,即便科技股的股價達到4年半來的新高,投資者依然看好阿里巴巴此次IPO 的前景以及目前的大牛市。

彭博援引香港Ample Capital公司的資產管理總裁Alex Wong稱,對阿里巴巴來說,當年在港上市時正處於市場的頂峰,這也是股價令人失望的原因。

盡管納斯達克指數創下14年新高,但他稱,目前的市場環境更為有利,是這類企業上市的好時機。

今年8月29日,納指攀升至2000年3月以來的最高點,近日標普500也刷新歷史新高,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接近三年高點。互聯網泡沫時,標普500平均市盈率接近30倍,當前則為18倍。

還有分析師提到,在港上市的阿里巴巴的B2B業務,但現在上市的資產更加聚焦在消費者相關的商業領域,市場更大。

上周末多家外媒均報道,阿里巴巴計劃在9月8日當周稍早時候進行IPO,這意味著股票最快或於9月18日或19日開始交易。

外界預計阿里巴巴IPO募資規模將高達200億美元,成為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IPO,也是中概股的最高記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49

美股大空頭:公司回購規模縮小預示美股即將崩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7416

倫敦金融圈最著名的“空頭分析師”、法興銀行首席策略師Albert Edwards休假回來了。一結束休假,他就警告稱,美國股市即將大規模崩盤。(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Edwards曾經在亞洲金融危機時提出“冰河世紀理論”。他預計世界上將會出現低通脹、甚至接近通縮的局面。股市將一直處於熊市,直到標普500指數跌至400點,債券收益率跌至2%。而中國將陷入深度的衰退和危機。

標普500突破2000點大關似乎反駁了Edwards的觀點,然而,他指出,股市的上漲完全是受到了美聯儲QE的推動。一旦QE結束,股市不再獲得支撐,那就沒有力量阻止股市崩盤了。

他表示,股市現在已經處於泡沫之中。

Edwards指出,美聯儲QE推高了股市的價格。法興銀行經濟學家Andrew Lapthorne指出,QE減少了政府債券中可投資的總量,這讓投資者轉向其他債務工具進行投資。公司發行低息債券,用廉價的資金來回購高價的股票。不錯的利潤完全可以支付資本支出和股息。然而,資金的龐大缺口正在顯現。如下圖所示,目前約1/3的回購被用於支付到期的管理層期權。

所以,當QE結束時,公司回購的資金來源將枯竭。而這正是股市牛市的最大推動力量。

下圖展示了美國公司債收益率與公司回購股票之間的關系。

Edwards指出,很顯然,QE沖擊了金融市場,通過這條路徑拉高了股價。問題是,QE最終終將結束。Andrew在他的報告中指出,第二季度的數據顯示,股票回購二季度同比、環比都大幅下降,這可能就是由QE縮減造成的。

不管怎麽說,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不像看起來那麽健康,而Edwards認為,公司利潤不久後將不可避免的下降。目前來看,股市的泡沫被大幅的負債所掩蓋,而當QE終結時,一切將真相大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508

諾獎得主Shiller:美股有崩盤前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47

盡管美股現在並不便宜,但上周美股股市仍再創新高,周五標普500指數收在歷史高位2007點。

衡量估值高低的一個常用指標是Robert Shiller發明的周期調整市盈率(CAPE,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 Earnings Ratio),即用股價除以10年收益均值。諾獎得主、耶魯大學的Shiller教授的研究表明,用周期調整市盈率預測股市未來走勢,能解釋30%的統計相關性。

ROBERT_SHILLER_The_Stock_Market

Shiller教授上周末接受英國財經媒體THIS IS MONEY采訪時表示,“截止昨天美股的CAPE是26.3,追溯至1881年以來,歷史上只有三次出現過比這高的情況。”

Shiller教授稱,“其中第一次是1929年大崩盤前,第二次是2000年我稱之為千禧年泡沫破裂之前,第三次是2007年金融危機之前。”

Shiller教授表示,每次當CAPE達到了這些高度,市場就可能會崩潰,盡管目前的歷史樣本只有三次,還不夠多,但依然值得大家警覺。

市場早晚需要去泡沫,或以崩盤的形式完成或也存在另外一種情況,就是企業盈利持續告訴增長,但股價維持不變或緩慢增長,不過按美股現在的勢頭似乎這樣的可能性並不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99

Klarman致股東信:市場泡沫巨大 2007年崩盤將重演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377

在價值投資派別中,除了巴菲特及其致股東信,目前市場上最受投資人尊敬的人物以及最受關註的市場觀點,Seth Klarman(塞斯卡拉曼)一定位列其中。在其最近致Baupost投資者的股東信中,Klarman認為市場目前階段泡沫十分嚴重,2007年牛市尾端的跡象正在重演。

Klarman致股東信部分截取:

我們並不知道(或許永遠也不會知道)市場究竟會如何運行。市場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壞消息,也一直存在值得去捕捉的好機會。不過就目前的市場而言,我們認為機會相對更為有限一些,這也是為什麽我們的投資組合中保留了35%的現金。持有大量現金意味著如果市場出現明顯回調或者波動的時候,我們有更多的主動性。

股市正在不斷刷新歷史高點,通脹也在走高,但是主要市場的波動率則繼續保持在明顯低位。盡管投資者開始意識到市場可能存在風險,但是大多數人依然對此不以為然。舉例來說,2014年美國第一季度GDP被大幅下修至2.9%,但是股市還是在資金推動下依然一路向北。不少人利用杠桿交易或者買入信用級別較低的債券來追求短期高收益。

除非經濟可以保持一直不溫不火,並且低利率、低波動率的條件也不發生變化,否則市場遲早會面臨反轉。事實上當今的世界並非奧巴馬口中的天下太平,諸多潛在的風險遠遠還未在股價上得到體現。

每次在股市牛市的尾端,一系列現象就會重複出現。大多數人對過往幾年的收益洋洋自得,投資者對於估值越來越不重視,撿便宜貨的概念也為市場所拋棄。市場充斥著焦躁的樂觀情緒,大規模的IPO接踵而來。放眼當下,低利率所帶來的流動性正在湧入希臘私人投資領域、西班牙地產業。即便很多領域已經明顯被高估,潛在的收益屈指可數,投資者也樂於飛蛾撲火。事實上,我們正處於一個投機市場,而非投資市場

造成這樣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盲目的追求收益。理論上,如果市場如果缺乏8%收益的機會,那麽你應該去尋找6%或者4%的機會,而不是強求8%。市場的回報率早已今非昔比,一些過去能帶來年收益15-20%的問題債券現在只有3-5%的收益。但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他們目前所承擔的潛在風險遠遠超過了可能的收益。

用John Mauldin(作家&投資者)的話來說,這是一種“自滿泡沫”。隱含波動率正在歷史低點並且還在下降,標普指數在過去三年多中甚至沒有出現過10%以上的回調。德國和法國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500年和250年低位。西班牙國債的收益率則為225年低點。恐懼這個詞已經被市場所遺忘。

除了全球股市之外,信貸市場的火熱也令人感到擔憂。垃圾債的收益率正處於歷史地位,厄瓜多爾近期發行了價值20億美元的10年期國債,肯尼亞20億美元的發債計劃吸引到了80億美元的資金追捧。然而,一旦美國利率出現變化並引發投資者恐慌的話,市場很可能會出現崩盤。盡管我們並不能預計大拋售何時出現,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情況無法持久。很快我們就會見到波動率的回歸和市場瘋狂的反應。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市場總是處於現實和幻覺之中。美股從2009年低點的上漲行情已經有三倍漲幅。基本面改善所以股市上漲,還是股市上漲所以基本面看起來很好?答案其實每個人心知肚明。如果標普500指數一夜之間跌去三分之一或者一半,美國的失業率、財政赤字、長期債務情況、主權評級是否會一下子變得糟糕透頂?

其實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投資者感覺良好並非實際情況就那麽理想,自我催眠或者所謂的財富效應讓投資者不得不感覺良好。我們距離2007年並不遙遠。美聯儲和耶倫對此十分清楚,因此她已在強調不會利用加息來刺破泡沫。無論如何,我們都希望她可以說到做到。(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簡介:塞思.卡拉曼是Baupost 基金公司總裁,對價值投資有深刻研究,曾經是格雷厄姆《證券分析閱讀指南》一書的主要作者。代表作還有《安全邊際》,因脫銷,在Ebay 和Amazon上賣到了2000 和1200 美元。卡拉曼投資入門是在共同股份(Mutual Shares)公司開始的,而著名的成長股投資大師普萊斯( Michael Price) 就是當時公司老板,所以繼承了其價值投資一派的風格,被稱為年輕巴菲特。他所管理的對沖基金,自成立至2007年底,25年來的累計收益率為5903.7%,其中最好一只基金累計收益率高達10134.2%,而同期標普500的收益率為182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339

邯鄲房企集體違約!二三線城市樓市崩盤危機隱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82

1409457526290

今年以來,浙江溫州和寧波、江蘇南京和無錫、安徽合肥、湖北襄陽、陜西神木等地,已有多家中小房企因資金鏈斷裂,出現開發商項目爛尾或直接跑路現象。本應是銷售旺季的“金九銀十”,這個名單里又多了一個城市,邯鄲。

據《華夏時報》報道,自8月底以來,邯鄲多個樓盤出現停售,且不斷湧出的爛尾樓,目前邯鄲市已有金世紀家園、富匯豪庭等多個項目停工,開發商不知去向。

“一方面受邯鄲開發商集資借貸的影響,邯鄲當地人都人心惶惶,陷入觀望,另一方面,由於集資事件牽涉的當地開發商太多,很多房企都在自謀出路,根本無心賣房。”對當地樓市十分了解的業內相關人士劉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停售也是迫不得已,現在邯鄲很多人都不敢買房了,因為很多開發商都有民間集資,購房者怕他們像其他跑路的開發商一樣,拿著預售款跑路。”邯鄲某知名項目售樓處工作人員表示。

已盛行近10年的河北邯鄲房地產民間集資大潮,在今年終於暴露危機。當地龍頭開發商金世紀地產董事長史虞豹兩個月前跑路後,至今下落不明,這一事件推倒了邯鄲當地多個開發商集體違約的多米諾骨牌。

據《華夏時報》記者調查了解,邯鄲當地多個開發商以年息20%甚至30%的高額利息為誘餌,短短數年間集資數十億,將這些資金支付土地出讓金或作其他用途。當不斷加速的圈地、融資戲碼遭遇樓市下行的困境時,這些開發商無法繼續這場豪賭。

據《華夏時報》記者整理統計相關數據顯示,邯鄲目前有數十個開發商、約300個房地產項目,其中進行民間融資的至少超過半數,僅以目前遭遇債權人追債的開發商計算,其融資總額就已經超過60億元,若算上其他開發商,涉及違約的融資總額度恐超過百億。

與房價堅挺的一線城市不同,像邯鄲、以及華爾街見聞網站曾報道過的溫州等這類二三線城市房地產企業違約現象尤為嚴重。

據人民網引述一位地方銀監局人士稱:“現在房地產風險主要集中在二三線城市,狀況確實非常糟糕,主要是空置率很高,今年以來,按日均銷售量來看也很低。當企業出現貸款逾期或不良,銀行收回了一些企業用於抵押的商品房,但是在目前市場環境下根本處置不了,這給銀行也帶來了很大的風險隱患。”

數年來罕見的房價集體下跌也為增加了開發商的壓力。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均為1個,下降的城市個數分別為68個和67個,環比房價上漲城市只剩廈門一棵“獨苗”。

並且值得註意的是,住房庫存持續增長。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最近5個月,全國商品房竣工面積仍在不斷增加。這也意味著,如果市場銷售沒有出現根本性好轉,房屋庫存指標有繼續攀高的可能。

按照正常的邏輯,在一個城市中,庫存規模維持在8-12個月的去化周期,屬於正常水平。但在銷售低迷的當下,很多熱點城市的去化周期遠高於上述警戒線。

根據統計,截至8月底,全國3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26931萬平方米,環比增長1.3%,同比增長22.6%。庫存再攀新高,依然面臨“壓力山大”的窘境。35個城市新房去化周期為17.5個月。其中,溫州新房去化周期達到47個月。貴陽、天津、西安、煙臺等城市,同樣面臨庫存難以消化的窘境。

雖然近期樓市及信貸政策均有松動趨勢,但顯然力度和速度均受到控制。漸進式的放松對市場心理的恢複效果也是有限的,市場複蘇所持續的時間也依賴後繼信貸的支持。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除非出現信貸政策的實質性放松,或類似“四萬億”的投資政策出臺,否則房地產市場難以真正複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