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家媒體報道,不少銀行按照銀監會要求,對本行聯保貸款業務的擔保鏈進行了風險排查。目前的排查結果顯示,所有行業都存在此現象,尤以黑色金屬領域嚴重。但相關行業人士也指出,只要房地產領域不發生系統性崩盤,銀行聯保貸款風險就可控。
財新稱,銀監會於7月底下發通知,對聯保貸款進行規模限制,同時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10月底之前,完成對擔保圈貸款的風險排查,並及時匯報排查結果和高風險客戶的風險處置預案。
對於聯保模式的貸款,銀監會首次明確提出,要求企業對外擔保的限額原則上不得超過其凈資產,除農戶擔保貸款外,每家企業的擔保客戶不得超過5戶,並嚴格控制聯保體內單戶貸款額度。
路透引述一位業內人士稱,黑色金屬領域的摸底已經結束,情況比較嚴重,也已經采取了控制風險蔓延的措施。但目前看,只要房地產市場不崩盤,聯保貸款的風險就可控。
至於本次聯保風險爆發的原因,某大型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對路透表示,與上次不同,根源在經濟基本面問題。這次銀監會發文分類處置風險,第一條就是限制銀行抽貸,說明銀行在著急逃離聯保風險。
如果聯保的風險敞口都在小微企業,影響也不該這麽大,因此可能爆發危機的聯保貸款不一定都投給小微企業,可能當初銀行為了收益還是通過這種方式把授信給了些投資拉動的企業。這次銀監會把房地產風險放在了核心位置,一方面由於其牽動上鋼鐵、煤炭遊企業現金流,另一方面聚集了各渠道資金。
路透報道還提到,“互保、聯保、循環保企業客戶專項排查行動的背後,反映一個問題,江浙一帶的互保聯保及由此引發的壞賬危機仍在蔓延。”
原本,聯保互保是銀行風險管理的一種創新方式,曾被大力推廣,但自從鋼貿風險暴露後,銀行發現聯保不僅不能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反而還會拖累好企業,導致銀行壞賬率飆升,形成系統性風險。
財新稱,銀監會在文件中警示,擔保圈企業風險較高的地區為長三角、珠三角等地,行業分布為鋼貿、煤炭、紡織化纖等;銀行要重點監控銀行貸款依存度高、民間融資依存度高、生產經營不正常的擔保圈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