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北京時間9月13日淩晨,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主持發布了一系列秋季新品。這其中,新款iPhone8系列手機在9月15日開始預訂,22日正式開售。上市大約半個月,蘋果公司的官方銷售數據尚未對外公布,已經有不少媒體報道稱,新款蘋果手機的銷售熱度,似乎不如以往。
與此同時,新款蘋果手機的質量問題也在陸續見諸報端。其中最為典型的問題是電池膨脹導致手機屏幕開裂,據稱在全球範圍內已經至少發生5次。蘋果手機是否出現了系統性的質量問題?遇到“問題手機”的消費者,又該如何應對?
本月5日,家住廣州的劉先生對媒體透露,他從某電商購買的iPhone 8 Plus,打開包裝後發現機器爆裂,原本需要安放Sim卡一側的屏幕裂開,內部元器件隱約可見,好在沒有看到燃燒的痕跡,劉先生的遭遇似乎不是個例。其中一位有相似遭遇的消費者來自臺灣,當事人吳女士講述了事發過程。“很奇怪這支手機壞掉了,就用了3天怎麽會裂開?我中午出去工作,回來時拿去充電就裂開了,插進去充電10分鐘。”
針對相關問題,蘋果公司此前向媒體回應稱,已收到臺灣用戶的問題機,初步調查的情況是出現了電池腫脹,但並非是嚴重的安全性事件,與爆炸無關,詳細調查結果一經確認便會公布。今天(7日)下午,記者撥打了蘋果官方客服熱線。客服人員表示,沒有收到新款手機出現有關質量問題的通知。
記者:好像是說前邊的屏幕跟後邊裂出一道縫,里頭的零件都能看出來了。
蘋果客服:您覺得這個可信嗎?我是不信。蘋果(質量問題)如果這麽嚴重在官方怎麽賣?蘋果是在所有方面都領先於其它的手機的不光是它本身的材質領先好幾十年,而且它售後服務是完全領先的。
與此同時,這名客服人員強調,部分用戶收到存在質量問題的手機在所難免,大部分問題可能是運輸不當等非蘋果公司原因造成。
蘋果客服:一般從廠家出來時是沒有問題的,大部分是在快遞走件的過程中會出現問題。
記者:有可能是運輸問題,是嗎?
蘋果客服:對,這種情況會有。但是說從廠家一出來打開包裝盒里面是碎的這不可能,我從來沒聽說過這種情況。
無論是所謂的運輸問題,還是其它原因,部分消費者收到問題手機的情況確實存在。劉先生遭遇的屏幕開裂事件中,蘋果公司要求消費者與電商平臺協商退貨,而官方渠道消費者的售後服務則由蘋果公司直接負責。北京消費者陳女士在9月15日iPhone8手機開放預訂第一天,在蘋果官網下單,22日手機發售當天就收到了快遞包裹。但新手機的屏幕下方,有一粒無法擦除的灰塵狀雜物,隨之而來的退貨過程,稍顯漫長。“9月23日發現有問題,我就申請退貨。他是上門取件,最早的日期是3天之後,約的是9月27日上午沒有來,他是9月28日的晚上來的是EMS。我這邊是10月5日收到郵件說已經收到了我的物品。只看到退貨已完成,正在處理退款,說收到商品的5天內退信用卡,但現在還沒有收到。”
(來源:央廣網 記者:張筱璇)
無人零售未來會趨向提供差異性產品。
在今年的無人零售領域,自動售貨機備受關註,其中尤以咖啡機、鮮榨果汁機最為亮眼。
野草君最近接觸的天使之橙,2012年成立,2016年開始快速擴展,並獲得4億元B輪融資。截至2017年12月,天使之橙已拓展至 176 個城市、轄區,4000多臺終端平均每銷售量達到 700 萬杯,市場占有率達到90%。
一個細分品類,如何判斷其市場空間?從自動售貨機切入,如何貫穿產業上下遊?在無人零售大潮中,什麽樣的形態才能走的更為長久?
近日,野草新消費對天使之橙的創始人周祺進行了專訪,從天使之橙五年的發展路徑中,或許可以找到自動售貨機更多的可能。
口述 | 周祺
整理 | 七月
蟄伏的兩年
2009年,我回國時就開始關註國內的飲料市場了。
當時國內飲品市場雖然廣闊,但細分來看,像是茶、咖啡、碳酸飲料等幾個品類,都有公司做到了極致。這時候再切入,其實非常困難。
在我看來,國內飲品市場主要有兩個趨勢:
第一,消費者對健康產品的需求在不斷提升。隨著消費力的增加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越來越願意接受優質、健康、中高端的飲料。
第二,未來所有的飲料都會向現場制作方向發展,像現磨咖啡、現泡茶,只有越來越新鮮的產品才能贏得消費者的喜愛。
在這兩個因素的考量下,我們發現橙汁雖然擁有較大的體量,但當時還很少有人涉足。因為作為生鮮飲料,現榨橙汁的門檻還是很高,市場上的競品較少,而市場上已經存在的現榨果汁,幾乎都是純手工的店鋪制造。
這種由各自小店生產出來的非標品,它的普及力度和推廣速度,遠比不上已經完成標準化生產的預包裝橙汁。於是我們的焦點變成了怎麽去規模化的生產、推廣現榨橙汁。
2012開始研發五個橙子後,2013年我將焦點確定在摸索制作標準上。這段時期,主要的工作就是配合政府有關部門,不斷地定義、修改無人業態中現制現售果蔬汁的評判標準,確保自動化設備安全有效。
之後一段時間,隨著終端的鋪設量變大,我們開始向上遊發展。包括建立了10萬畝果園,將機器和上遊果農形成一對一方陣,也就是說,每一臺機器每年提供一定量的資助,使果農可以一直從事集成方面種植性工作,以此形成良性循環。
另外,我們也在對產品進行更新,從現有法律法規的契合,到更先進技術手段的應用,不斷地定制磨合,來形成標準化作業。
這些搭建基礎、培養用戶信任的工作差不多用了兩年時間。而經過這兩年多時間,消費者也開始更多關註和願意便捷的獲取對身體健康有意義的產品。
經過兩年多的積累和渠道貫穿,到2016年,天使之橙條件成熟,迎來了高速增長。
增長加速另一個重要條件是移動支付手段的成熟。移動支付改變了用戶消費習慣,也很大程度上加強了我們對終端的控制力,團隊運營上的操作難度大幅下降。在2016年,天使之橙移動支付占比已經達到80%。
目前,在我們今年營收最好的城市中,營收額相比去年增長了三倍。今年相比2016年,整個銷售規模增長了3倍,終端效率也整體上升了3%-10%。
全產業鏈驅動
現在有很多做無人零售項目,有的想做零售基礎設施,有的想打透即時消費場景。但目前市面上所有的無人便利店,基本上都是在渠道上進行改進,所售賣的預包裝產品和傳統零售商提供的產品,並沒有本質上區別。
這種情況下,消費者獲得這些產品的渠道其實非常多樣,不止有線下的無人便利、傳統零售,還包括線上的電商渠道。
這種模式有非常明顯的缺陷——競爭大,服務場景有限。結果就是,無人零售在大型商場、交通樞紐等高流量消費場景難以切入。
所以我們的邏輯是,不能只關註效率端的改進,而要在前端產品形態和後端效率同時提高。
也就是說,我們做的是一個一產、二產、三產共同驅動的全產業鏈,在產業鏈上遊,產品設備本身、以及產業服務擴展上,都建立起了自己的產業壁壘。
在產業鏈上遊,天使之橙布局了穩定的供應網,我們打造了“千人千農”模式,舉例來說,上海的每臺終端都與湖南的一戶農民實名制對應,上遊與下遊直接聯系起來,這樣來推動上遊種植的專業化。
在完成國內布局之後,我們發現其中一個難點是,中國到了夏天之後就沒有橙子了,於是我們開始啟動全球化調貨,打造全球鮮橙供應網,這花了很久的時間。
在與供應商建立起足夠緊密的關系,並鋪設下信息化的供應鏈網絡之後,中遊我們選擇的是加強對產品的控制。
目前市面上的自動售貨機,都是直接購買,或由OEM代工研發到生產的整個過程,這種模式其實很容易被取代。而我們本質上是一個產品品牌,選擇的是完全植入設計、研發、生產設備,從技術層面比較高的行業壁壘。而另一方面,我們自己生產產品的模式也意味著對產品的強控制力。後續在產品上的改造、叠代、升級,就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往下再到產品下遊,我們自己從渠道上來貼近服務業。天使之橙目前沒有很多加盟商,更多是與一些供應商合作來獲取資源,以保持對產品和服務的核心掌控力。這樣的話,作為一個獨立工廠和售賣點,我們相當於自建渠道,與便利店是一個平行渠道的關系。
很多人會覺得,我們這樣全產業鏈的模式會不會太重?但實際上拋開生產環節暫且不論,零售本身就是一個比較重的行業,需要足夠的密集,不斷平衡人效和坪效來形成規模效應,做零售我們不可能做到輕。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在產品研發方面的投入並不是輕重的關鍵,卻是我們核心競爭力,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行業壁壘。這是我們一定要做產品的邏輯。
我們目前所做的現制現售類產品有60%左右的利潤率,相比只有30%毛利率的預包裝產品,有相當大的利潤空間。
大部分無人零售都是偽命題
在線上,純互聯網公司,尤其是電商類,很容易形成規模壟斷。但是在線下很多公司不同差異化產品並存的情況下,一兩家公司或是互聯網巨頭很難完全壟斷。
我前面也提到過,如果不能在產品端做出差異化,在獲取預包裝產品方式越來越多樣化的今天,第三方運營的小商會越來越艱難。
按照這個標準來看,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無人零售都是一個偽命題。
現在大多數便利店主推的是高利潤產品,例如關東煮、茶葉蛋,都是現場制作售賣的差異化產品。
而市面上的無人便利店主要是無人收銀,只從商家角度考慮來控制成本,卻沒有辦法在真正盈利的差異化項目上實現無人制作。
在其他無人商品領域,大部分自動售貨機其實也是扮演中間運營商的角色。盡管他們可以進駐更多的場景,然而一旦自動售貨機所承銷的品牌方開始進入這個市場,品牌方就擁有非常大的成本優勢,更容易進行投資布局,擠占運營商的生存空間。
所以綜合來看,未來一定會出現越來越多提供差異性產品的無人零售,賦予已有產品較高的附加值,創造一個擁有更多需求的市場。無人零售未來會結合供給側的改革,把需求端的有效產出與供給端的有效供應進行最短對接。
天使之橙未來的計劃,也是向提供更多樣化的差異性產品方向擴張。
我們會保持穩定的速度,每年推出現有體量一倍到兩倍數量的終端,完整地構建能支撐現在所有簡單服務的網絡。
另外,我們會在這個網絡的基礎上,進行新形態的全面改造,形成多元化城市的策略,在城市主題的共享性關系下,從集合店起,構建更多飲品、烘焙等二十元以下客單價的品類。在更細致的渠道下,盈利上會逐漸增加更多的可能性。
我們未來發展的目標是,成為一家百億級或者更高規模的公司,擁有更多元化的產品,主要以鮮食產品對接商業系統和辦公市場,撬動整個市場。
*本文為野草新消費原創,作者七月,編輯長歌。加入消費升級VIP群,請加野草君微信(djsl831)。
“造車最重要的是尊重市場規則和善於深挖市場。”北京清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張華坤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清行汽車創建於2016年,與大多數造車企業主打中高端市場不同的是,清行汽車定位於三四線城市。“我們選擇了6-8萬純電動SUV全新細分市場,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同時錯開了與其他新能源造車新勢力的激烈競爭。”張華坤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大概80%的車型在三四五線城市銷售,一半以上車型的售價低於10萬元。
目前,清行旗下全新的6座純電動小型SUV清行400目前已經獲得工信部“準生證”。
“其中,對車型使用頻率較高的消費者,就是清行的主要用戶畫像。從供應商端口考慮,清行關註了這個市場以後,就對供應商體系進行了深入的優化,包括所有技術體系的設計。技術體系設計決定了成本,所以這個成本不是控制出來的,而是整個設計和定位的結果”,張華坤說,“與強調以技術為核心的大部分電動車不同,我們看到了無論是C端還是B端市場中很多車主對於電動車的迫切點在於經濟出行。”
“最後一條路是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特別是東南亞市場。由於東南亞的發展水平有限,油價較貴,用戶對出行的需求又非常高,因此低價位電動車的吸引力更加強大。雖然沒有政府補貼,但是相比汽油車,電動汽車的采購成本及使用成本也非常占優勢。”張華坤對記者表示。
而在渠道建設方面,很多造車企業選擇建體驗店的模式而非傳統的4s店。究其原因,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從生產制造端到售後服務體系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這也給他們帶來了壓力。而渠道建設也需要大量的時間、人員等方面的投入,但這些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資源。也就是說,除了迎合新零售外,建立體驗店的方式一方面是出於渠道建設缺少資源和經驗,另一方面也受成本因素的影響。
不過,由於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市場數量龐大且分散,清行汽車在渠道建設方面借鑒了Oppo、Vivo的深度分銷模式,以直營或者合營的方式將經銷商、加盟店下沈到三四線城市的社區、鄉鎮。按照規劃,清行在2018年還將實現全國銷售網點1600家,渠道直線下沈到區縣,實現網點覆蓋全國。
而對於造車企業來說,量產只是第一步,未來它們還將面臨是否能夠如期交付的問題,即便是造車企業的標桿特斯拉也一直無法如期交付。從已經上市的蔚來汽車的交付進程來,原本定於今年3月份交付的ES8首批車在5月份才開始交付。在張華坤看來,中國的造車新勢力雖然現在一片欣欣向榮,但同時還尚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拿造電動車的基礎——三電系統為例,真正的數據底層架構的通路系統是非常複雜的,但是目前大部分造車新勢力企業融資後卻忽視這個技術問題,而是轉頭去學特斯拉造更好的造型,追求更輕的車身、更強的加速性能,這導致大量的資金消耗在這些表層方面,所以引發了當前“交付難”的新聞屢見不鮮。“這或許是造車新勢力今後要重視的一個問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