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多圖】寶馬也推出了“移動雲” 大牌車企為什麽都要站上雲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2335.html

但不論是寶馬雲還是奔馳雲,雲概念的提出都是基於人們日常移動出行的物聯網概念。與手機能夠映射到車機一樣,汽車企業希望能夠打破智能設備的邊界,實現多屏切換,並利用自身強大的集成能力、研發實力,從一個傳統的制造型企業轉變為向消費者提供移動出行方案的技術公司。

5月11日,下班高峰趕上亞洲消費電子展(CES Asia),上海浦東嘉里大酒店周邊堵車嚴重,出租車距離酒店只有1.5公里,卻要15分鐘才能抵達。但實際上,這種擁堵只體現在少數幹路上,而周邊的路線卻有可能非常暢通,只是,很多開車的司機並不清楚這種即時的道路狀況。

這或許就是實時交通地圖的優勢,它能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給駕駛者規劃最合理的行駛路線。在大數據時代,“雲”概念的提出,讓互聯網企業具備了整合一切、鏈接一切的可能。

2016年CES Asia寶馬以“未來之家”為主題打造的展臺,包括汽車與智能家居

在今年的CES Asia期間,奔馳、寶馬先後推出自己的雲平臺,並希望通過汽車來構建未來的人們出行生活,鏈接其他產業。

那麽與互聯網企業的整合一切相比,汽車企業的雲概念又是什麽?

在CES Asia上,寶馬中國研發工程師利用一塊“出行魔鏡”,對外展示了未來寶馬開放式“移動雲”平臺的應用場景。

工作人員在演示寶馬的未來“移動出行”計劃,該計劃應用了BMW開放式“移動雲”

寶馬智能家居“出行魔鏡”與BMW i3互聯系統展示

參觀的觀眾紛紛拍攝寶馬“魔鏡”(孫銘訓/圖)

在這個場景中,“移動雲”會自動根據車輛的日常行駛軌跡,給出駕駛者一天的用車計劃,並結合駕駛者的日常工作情況按照時間節點給出合理的出行安排和提醒,如會議、出行、朋友生日、如何規劃購買鮮花等的路線等。因此從早上消費者拿起鑰匙的第一時間,汽車就會自動駛出車庫,到達距離消費者設定好的上車位置,並提前開啟車內空調等功能。

駕駛者出行上班的過程中,車輛會根據實時交通狀況給出合理的道路推薦。而在駕駛者不在家的過程中,汽車會跟車主的各種智能終端互聯,包括手機、家里的電器等。因此在駕駛者結束一天工作,回家的途中,車輛會根據具體道路狀況,在消費者提前到家半個小時時,遙控開啟家里的空氣凈化器、空調等。

寶馬官方宣傳圖片,展示了用戶日常生活怎樣實現“雲”概念的移動生活

在寶馬最新的雲概念中,手勢操控技術再次升級(寶馬官方宣傳圖片)

而當駕駛者回到家,將車鑰匙放回原處,車輛會自動回到車庫,並自動開啟充電模式——在沒有特別指令的狀態下,車輛會自動根據第二天的天氣狀況選擇是直接充電還是采用太陽能充電。

當然,如果駕駛者當天不想或者不能開車,消費者也可以通過一鍵式服務選擇代駕、叫車的服務,甚至可以找到最合理的公交出行線路。

當然,上述寶馬中國的工程師也坦言,這個“出行魔鏡”只是一個觸點,幫助外界能夠更好的理解寶馬開放式“移動雲”的概念,並不是寶馬要生產這樣的“魔鏡”。而汽車與智能家居的一些通訊協議,也需要與家電企業等進行溝通、整合。

在本屆CES展覽會上,寶馬概念車展示了全新的互聯化操作駕駛艙和車內用戶界面

與寶馬的“移動雲”平臺一樣,奔馳也在前一天首次提出了Car2X的智能雲端交互系統。

但不論是寶馬雲還是奔馳雲,雲概念的提出都是基於人們日常移動出行的物聯網概念。與手機能夠映射到車機一樣,汽車企業希望能夠打破智能設備的邊界,實現多屏切換,並利用自身強大的集成能力、研發實力,從一個傳統的制造型企業轉變為向消費者提供移動出行方案的技術公司。

奔馳剛剛發布的Car2X智能雲端交互系統,希望能與其他汽車企業共享(圖/孫銘訓)

對於車企的雲概念,四維圖新工程師馬周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車企有能力來推動雲技術的發展,因為每個車企都有自己的特有數據,特別是車輛的信息。

但馬周認為國內車企可能並不會很快加入奔馳的Car2X這樣的共享平臺,在他看來,歐洲車企因為數據比較透明,不太在意自己的數據,相對好實現合作,但在中國可能比較困難,因為中國車企對一些數字還是比較敏感,特別是一些技術細節、銷售數據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17

國際美妝大牌掀起降價潮 並非只因稅率下調

經常購買各種國際化妝品品牌的張琪發現最近有些不一樣。

不久前,她去經常光顧的Jo Malone專櫃購買聖誕禮物,一個熟識的銷售導購員悄悄地告訴她,元旦後再來,一些產品就會降價。這個英國的沙龍香氛品牌於1999年被雅詩蘭黛集團收購後於2014年正式引入中國市場。國內外的價差曾讓不少人“吐槽”。

雖然此次降價幅度不過十幾數十元,但依舊讓張琪覺得開心。至少,從過去的經驗來看,那些國際大牌化妝品每年都會往上漲一點,而不是往下降。

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個案。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從1月5日開始,除了Jo Malone,雅詩蘭黛集團也將下調旗下多個品牌的售價,降價幅度從7.3%--18%不等。

國際品牌紛紛降價

雅詩蘭黛公司方面解釋稱,此次的調價是因為去年的消費稅調整。去年9月30日,財政部發布《關於調整化妝品消費稅政策的通知》。

這並不是這家主營高檔化妝品的美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首次降價。2015年6月,財政部關稅司將進口護膚品關稅從5%下降至2%。隨後,雅詩蘭黛就宣布,在中國市場的所有護膚彩妝品牌全線降價,平均降幅保在10%左右,部分品牌產品零售價降幅達到23%。雅詩蘭黛稱,此舉“旨在支持政府降低關稅、提振國內消費的相關舉措”。

“在我的印象里,這是我們僅有的兩次大規模調價。”一位雅詩蘭黛公司內部人士回憶道。

除了雅詩蘭黛,另一家美妝公司韓國愛茉莉集團也會在本月15日下調旗下四大品牌的價格,最大的幅度可達30%。愛茉莉太平洋官方表示,此次調價主要針對受“進口品消費稅調整”影響的產品。除了調價的四個品牌之外,集團旗下夢妝、IOPE、赫妍、呂並未有價格變動。其中,夢妝品牌由於全部為中國生產的產品,不在消費稅調整品類中,均不受影響;IOPE考慮到目前定價已經充分考慮如何惠及中國消費者,因此零售價也不做變動;而赫妍由於今年7月剛剛進入中國,在定價時已充分考慮消費者,也不在調價範圍內。

記者采訪了解到,從往年的經驗來看,國際大牌在中國每年的價格幾乎都有調整,但都是向上的趨勢。

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華區總裁王昕告訴記者,這是因為高端化妝品成本主要有幾大部分構成,包括廣告運營成本、推廣成本、人工成本等。其中廣告成本在近幾年的時間里增加了20%左右,這導致企業推廣營銷費用的大幅度增加。而且,隨著商場租位的價格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但為什麽在成本增加的當下選擇調整價格?難道僅僅是因為稅率下降的原因嗎?

搶奪中國消費者

王昕認為,在業績下滑、自身品牌老化等壓力下,稅收的調整正好給了進口化妝品企業一個降價的理由。一些外資高端化妝品品牌可能正是借著這次中國降低稅收的契機重新調整在中國市場的營銷戰略,以吸引更多消費者。“此次調價並不僅僅是降低價格以回應關稅政策,而是一種消費者關系管理的長期戰略。”

日化行業人士、優億美妝化妝品采購服務平臺創始人白雲虎也持相同觀點。在他看來,無論是進口關稅的調整還是化妝品消費稅的調整,對於那些高端品牌的定價影響不大,他指出,從一些品牌的降價幅度上來看,稅費的降低和免除都不足以抵扣。所以降價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競爭的激烈.“這個競爭不是和其它品牌之間的競爭,而是和自己的競爭,是同一公司不同市場間的競爭。”

早前,不少高端的化妝品品牌國內外的價差可以達到50%。隨著中國海外遊盛行,不少消費者每每出門總是會購買大量的美妝產品,美其名曰“囤貨”。除了境外消費,海外代購,跨境電商也是一個“分流”消費者的渠道。

王昕告訴記者,正規企業正常進口化妝品到中國市場,上市前必須要有衛生許可批件,這就涉及要做全套的檢驗,其中普通產品大約9個月時間,特殊產品甚至要13個月,整個申請流程時間長、費用大。但跨境電商在銷售化妝品時則不需要衛生許可批件,成本自然要低得多。同時這也是為什麽很多新款進口化妝品能在電商上與國外同步上市,但在商場櫃臺卻買不到的原因。另外從進口稅收的環節上,品牌企業正規進口過程中要繳納進口關稅、消費稅、增值稅。跨境電商之前按行郵稅征稅時,成本就低得多了。

上述種種讓這些國際品牌公司不得不調整針對中國內地的市場戰略。通過降價,縮小和海外的差價,壓縮代購的利潤空間,把這些中國的消費者留在本土市場。而專櫃的優勢是,相對於電商的魚龍混雜,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質量問題可放心。

“整體市場來說,利大於弊。首先,對消費者而言節省了支出;其次,降價趨勢蔓延也有助於消費回流;同時,對企業來說,外資品牌公司可以用親民的價格,贏得更高的顧客忠誠度,而國內同行也將迎來市場機遇。”王昕總結道。

上述人士認為,隨著幾個大品牌宣布調整降價,未來恐或帶來連鎖反應,市場上化妝品價格有可能整體下降。“這對本土品牌會帶來一些競爭壓力。雖然雅詩蘭黛旗下的幾個都是走高端路線,但愛茉莉旗下的則有不少是大眾平價品牌。”白雲虎指出,後者定價在幾十元一百元的產品將和國內本土化妝品品牌形成正面競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704

曾經的民族大牌,如今巨虧 8 億,關店根本停不下來!達芙妮怎麽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0/161798.shtml

曾經的民族大牌,如今巨虧 8 億,關店根本停不下來!達芙妮怎麽了?
快刀三俠 快刀三俠

曾經的民族大牌,如今巨虧 8 億,關店根本停不下來!達芙妮怎麽了?

不過十來年時間,一些品牌忽然紛紛折戟沈沙,虧的虧、賠的賠,到底是哪不對?

本文由快刀三俠(微信ID: iyqkpd)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鄧一喜。

沒有熬過寒冬,這對達芙妮電商的發展也造成了很大影響。在面臨電商沖擊最嚴峻的時刻,達芙妮只能束手無策。當資金鏈斷裂、裁員、電商被遺棄等傳聞甚囂塵上之時,達芙妮始終...

b5fb7655db147735c04e6ad1640bcb8e

近年來國內女鞋品牌老大姐達芙妮越發沒落了,其現在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常與“門店關閉”、“業績下滑”、“虧損”等詞匯相連,而這一次也不例外。

089f75241cb98d049a8d915901f22d7b

3月3日晚,臺資女鞋品牌達芙妮發布最新盈利警告顯示,公司預計2016年全年虧損額將高達7.9億-8.4億港元。與上年同期的虧損額相比,虧損增幅約為58%至70%。

除了虧損,達芙妮關店根本停不下來。

根據公告顯示,2016年達芙妮銷售點數目減少了999家,包括810家直營店和189家加盟店。據悉,達芙妮全國核心業務門店銷售店鋪數量在巔峰時期逾6000家,而截至2016年底,該數字減少至4598家。

事實上,這個成立於1990年的女鞋品牌曾經一路高歌,從52.9億的港元市值,3年發展到85.8億港元;以10.26%的銷售漲幅,2年飛躍到29.48%;一本《達芙妮成功模式專賣》成了小企業高成長的典範……

只是,佳績已去,在品牌女鞋市場一片哀鴻之下,達芙妮更是難掩頹勢。達芙妮為何落得如此境地?

3c4a3f8b3a1b94ca249b37178e0866a6

▲SHE 代言的女鞋品牌達芙妮

58d140e0fc917ee2040ec41e1f1533d1

▲雖然請來謝霆鋒當創意總監,全智賢代言,但大眾鞋王達芙妮的頹勢不減

“大眾鞋王”的誕生

在那個競爭並不激烈的年代,達芙妮雖為品牌商,做的卻是“批發”生意——將鞋子賣給代理商便完事大吉。這種經營模式有兩個無法避免的痛點:一是隨著品牌女鞋不斷湧現,代理商逐漸傾斜於選擇利潤空間最大的產品來銷售,品牌商因此常遭到代理商的“背叛”;二是銷售主導權被代理商握在手里,品牌商無法接觸到終端客戶,無法了解市場需求,就會身負很高的庫存風險。

1999年,達芙妮就遭遇到這樣的渠道危機,庫存壓力陡然增加,資金鏈吃緊,達芙妮開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清倉”。而此時,剛接下接力棒的陳英傑為了讓達芙妮起死回生,硬著頭皮進行變革,更換品牌標誌及店面裝潢風格,著手建自營專賣店網絡,經營範圍也由商場專櫃向街邊店拓展。

與同為代工起家,同樣在上世紀90年代初推出自己的女鞋品牌百麗(1880.HK)不一樣的是,達芙妮避開了中高端路線,定位於大眾流行的平價策略。在價位上,達芙妮女鞋的均價在200~300元,幾乎不到百麗的一半;在渠道終端上,百麗主走商場與購物中心,而達芙妮大多采用街邊店模式。

在商場,專櫃之間的功能並沒有多少差異,因此打折商品和新品往往陳列在一起銷售,而達芙妮讓不同功能的專賣店互相配合,一方面確保新產品銷售,一方面又清理庫存,減少庫存壓力,確保資金回籠。

全新的經營模式讓達芙妮迅速開花。自2003年起,達芙妮以每年在內地開設150家專賣店的速度進行全面性擴張,並迅速在二三線市場擴大占有率,這些市場成了達芙妮重要的利潤來源,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陰影下,廣闊的內陸腹地是達芙妮最好的避風港。

而後,“漂亮100分,美麗不打折”眾人皆知,達芙妮盛況了然。

在北京通州的新華大街上,達芙妮專賣店就開在肯德基和必勝客旁邊。路過的人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景象,必勝客的服務員會拿著叫號單到隔壁的達芙妮找客人,而就在等待的過程中,原本只想去必勝客的客人卻多買了一雙鞋。

市場滋生出的紅利讓達芙妮嘗盡了甜頭,為了全面占領市場,達芙妮開始大規模開店,截止到2010年6月30日,達芙妮在國內共開設達芙妮品牌銷售終端3077個。可誰都不曾想到,達芙妮會與加盟商上演一場電影般的鬧劇。

加盟之痛

事實上,自2000年達芙妮將渠道重心逐步轉向直營店起,加盟商與達芙妮的關系便開始逐漸出現裂縫。

多年以來,加盟商不停怒斥達芙妮過河拆橋。到2012年,達芙妮因對大部分全國加盟商采取單方面不續約政策而遭到口誅筆伐,雙方關系惡化。雖然達芙妮始終強調從未采取過去加盟化。但毋庸置疑的是,加盟店的比例在縮小。

——2012年,達芙妮全年關閉加盟店113家;2013年,達芙妮減少加盟店114家,增加直營店64家;2014年,達芙妮關閉了174家加盟店,同時開設了257家直營店;2015年,達芙妮一共關了805家店,第四季度關店405家,超過了前3個季度關店數量的總和;2016年達芙妮銷售點數目減少了999家,包括810家直營店和189家加盟店。

為什麽達芙妮要大舉關閉加盟店?

其一,將渠道統一化,提升管理效率。達芙妮曾出現過這樣的情況,為了提升品牌影響,達芙妮品牌商會不斷調整貨品,可加盟商卻會以什麽貨好賣為出發點,阻礙品牌調整難以推進。

其二,避免加盟商過於強大,對品牌商形成制衡。比如,家電品牌曾經就被渠道商國美和蘇寧綁架,而大型商場曾經綁架了眾多時尚品牌;體育用品品牌李寧的渠道體系就被數個大型體育用品代理商掌控,限制了李寧品牌在渠道管控話語權,這也是導致李寧公司後來花費18億為渠道庫存買單的主要原因。

其三,去中間層,獲取更大經營利潤。通常來說,時尚品牌擁有多級銷售鏈。先是工廠到品牌商,再是品牌商流通到大分銷商,最後分銷商流通到零售商,零售商流通到消費者身上。如果品牌商直接掌控,將減少流通環節,除了減少成本,執行效率也會更高。

實際上,從品牌發展而言,加盟和直營模式都有各自的適應階段,加盟比較適合品牌起步,直營則比較適合品牌成熟階段。加盟模式的劣勢在於,一方面會增加流通成本;另一方面,加盟商更看重短期利益,而品牌商看重長期利益,兩者往往會沖突。

達芙妮關閉加盟店實則是一種戰略決策,品牌商最終都會選擇走直營模式,因為品牌商只有掌控終端,才能形成良性循環。不過,去加盟化也對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渠道管控能力也都提出了考驗。

2017年達芙妮春季訂貨會,加盟商的集體抗議,全然搶走了新品的戲份。

從“座上賓”淪為“棄子”,加盟商一致控訴,達芙妮存在亂收加盟費、用加盟商消化庫存產品、直營店以低於加盟店拿貨價賣貨等“多宗罪”,直言因達芙妮的不公對待導致虧損嚴重,並認為達芙妮無法給出滿意解決方案。

而達芙妮回應這只是“部分加盟商所反映的個別問題”,並強調經過達芙妮加盟部最高主管的溝通協調,絕大多數加盟商已理解並完成下一季的訂貨。

單就事件本身來看,這已經不是達芙妮與加盟商之間的第一次對峙。而達芙妮面對的危機並不單單如此,多年的內憂沒有解決,反而還迎來外患。

電商的迷失

比起達芙妮線下“大眾鞋王”的地位,達芙妮電商的份額,可能不及整個盤子的十分之一。近幾年,品牌鞋業市場陷入疲軟狀態,一是因為電商對線下渠道的沖擊;二是因為價格戰白熱化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

面對“寒冬”,市場本就處於飽和狀態的品牌女鞋行業無一幸免。而處於大眾化市場板塊的品牌受網絡沖擊最大,被複制性也最強,達芙妮四面楚歌。

其實,早在10年前,達芙妮就有了革新的意識。2006年,達芙妮開始涉足電商,當時的網絡購物還沒有如今的滲透力。對於一年銷售幾千萬雙鞋子的“大眾鞋王”來說,本身具備很龐大的消費客群,如何維護這些客群,做好客戶的黏性,帶動其他品牌的銷量,顯然不是線下幾家店鋪就能完成的。

先來做一個設想:如果按達芙妮每年3000萬雙鞋子的銷售量計算,平均每位消費者每年買6雙鞋子,那麽達芙妮一年就有500萬會員。如果將這些會員吸引到線上買東西,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有待深挖的寶礦。

也就是說,達芙妮電商更多地扮演了打通內部資源的角色。通過達芙妮CRM系統,將線下的會員引導到線上。在線上旗艦店中,消費者不僅可以看到達芙妮的產品,也可以選擇達芙妮旗下從低端到高端的十幾個品牌。

但是到2009年之前,達芙妮進入線上還都只是試水階段,其電商業務還是由外包團隊完成。到了2009年,隨著電商在大陸市場的發展,達芙妮開始組建自營電商公司“愛攜”,將電商策略分為兩塊:一塊是女性平臺策略,著重於女性社區的打造;另一塊則是鞋類的營銷,借助品牌優勢進行全網絡營銷,並針對線上市場開發網絡專供款。

然而,看似美好的構想卻因達芙妮集團投資耀點100而擱淺。2010年,達芙妮以3000萬入股耀點100,占股10%。兩年後,被寄予厚望的耀點100倒閉,其獨立B2C的嘗試也宣告失敗。

沒有熬過寒冬,這對達芙妮電商的發展也造成了很大影響。在面臨電商沖擊最嚴峻的時刻,達芙妮只能束手無策。當資金鏈斷裂、裁員、電商被遺棄等傳聞甚囂塵上之時,達芙妮始終沒有正面回應其電商未來的布局和走向。

其實,不止是達芙妮,快時尚的入侵+電商的崛起,本土服飾品牌近年來日子變得很難過了。

特步的凈利潤自2011年開始下滑,一直虧到2015年;有理想有追求的屌絲們的最愛——凡客,2011年虧了6個億;而曾經的牌子班尼路,已經在去年以2.6億賣掉了。

在電影《瘋狂的石頭》里,本土品牌成了這樣——

不過十來年時間,這些品牌忽然紛紛折戟沈沙,虧的虧、賠的賠,到底是哪不對?

達芙妮 零售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970

山寨消費品牌暴利生意經:它如何用套路擊敗大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22/163731.shtml

山寨消費品牌暴利生意經:它如何用套路擊敗大牌?
新消費內參 新消費內參

山寨消費品牌暴利生意經:它如何用套路擊敗大牌?

山寨產業早就已經有了一套明確和標準的玩法。

來源 | 新消費內參(ID:cychuangye)

 作者 | 龍貓君

【新消費導讀】

今天跟大家推薦一篇內幕。今天這篇文章,要給大家來揭秘消費品牌的山寨生意。

前兩天,龍貓君在上海見到了一個某知名品牌的山寨品牌。

這個品牌就開在大火的某個網紅品牌對面。無論是裝修、門頭、名字你幾乎都看不出到底誰才是正宗的。只不過明眼人會發現,在品牌門頭下有兩個不明顯的小字,以及logo上某個品牌的人像劉海沒有了。

而一位行業里的專家告訴龍貓君,山寨產業早就已經有了一套明確和標準的玩法,並且被總結了出了系統的方法論。

這讓龍貓君很震驚,所以,我們一起來聊聊有趣的話題,山寨品牌們是如何煉成的?

哪些品牌被山寨過?

在開始今天的話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哪些品牌被模仿山寨過。大家都知道康師傅是中國方便面領域的大品牌,但是你知道有個牌子叫康帥傅。

47.webp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見過,買完之後發現不對,買回家了才發現是山寨產品,真是有一種防不勝防被套進去的感受。

除了康帥傅,還有娃恰恰,還有粵利粵、恩念、還有世家海底撈。你乍看之下,還以為是幾個大品牌出了副品牌,但是這些品牌幾乎跟這些品牌原有的主人之間沒有太大的關系。

在山寨盛行之下,這些品牌真是苦不堪言,用戶吃到了假的產品,而這些大的消費品牌們也是受到了十萬點傷害。

32.webp

而這些被山寨的產品,大多被銷售往中國的農村,所以,你會經常在農村里見到這些包裝都模仿的很像的產品。

所以,如果你沒有被山寨抄襲和模仿過,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你還不夠紅,還沒有被山寨抄襲過。

文章也是如此,新消費內參的娃娃機文章就被所謂的某幾個營銷大號抄襲過。

山寨品牌們的方法論揭秘

前面部分說了這些大品牌們是深受這些山寨品牌之害,但是這些山寨品牌們也是有自己完整的套路的,下面龍貓君就總結下這些消費品牌被山寨的方式與套路:

套路一 不模仿名字,而是直接抄襲視覺與VI。

這個是這一套山寨體系里最直接最見效快的方式,而且也是打著知識產權保護的擦邊球,比如龍貓君就曾經見到過直接模仿某個韓國咖啡品牌裝修風格的咖啡廳,這個咖啡廳位於一個核心的商圈底商。

從裝修的外觀風格上與該韓國咖啡品牌非常相似,甚至在門頭的名字上都只有個字母的差別,估計原品牌創始人看到了這個品牌門頭應該會吐血。

套路2   在名字前面加上特定的定語。

在海底撈火了之後,就有各種海底撈冒出來,比如世家海底撈。比如喜茶火了之後,在大眾點評上就冒出了品聖喜茶這些裝修風格與喜茶非常類似的品牌,而這些品牌都是在原有的品牌之上加上兩個特殊的定語,這會讓消費者誤以為是那個自己喜歡的大品牌。

套路3   名字的近似法則

比如康師傅和康帥傅,比如可口可樂與口渴可樂,可比特與可比克,純生與純生態,雪碧與雪露。

33

這些品牌無論是從包裝還是外觀上你都幾乎看不出有太大差異,也許只有你買來喝掉之後,你才會發現差異。

上面3個的山寨法則都只能說小打小鬧,而系統化的山寨,尤其是山寨當紅的線下消費品牌才是這些山寨生意里最讓人嘆為觀止的。

這些山寨品牌就是沖著快速放加盟,然後賺快錢的路徑來進行山寨的。

首先,必須要選擇一個適合山寨的對象。

這些山寨者如何選山寨對象呢?就像在淘寶上找賣的最好的爆款路徑一樣,首先是優先選最具有話題性和比較紅的品牌來山寨。比如前今年最紅的XX叔叔,以及X茶都是山寨品牌們優先選定的山寨對象。

這些品牌最好經常排隊,用戶實在太多。這種情況之下往往會為山寨模仿的品牌找到機會,畢竟這個世界上總是有用戶是不太願意排隊的用戶,所以這些品牌往往會選擇跟原有品牌位置不太遠的地點進行潛伏。

其次,要抄襲和微創新VI識別系統。

由於不能在門頭上直接使用想要山寨的品牌的名字,所以在山寨品牌的前面加上某些特定詞匯就基本讓用戶輕易不能分辨不出來。

大眾點評上有用戶就是喝完了模仿的品牌的產品後才發現上當了,確實味道沒有辦法模仿。這些山寨模仿都是在標誌上就行一些微創新,比如小孩的頭像,可以把劉海給減掉...

第三,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法,這些品牌往往會宣稱自己的團隊是被模仿團隊早期成員,進而標榜自己的產品是與正宗品牌一脈相傳的。

just

這也是這些品牌最容易撕的地方,實際上這個品牌還真有可能有若幹從原品牌出來的成員,往往這些成員不一定是核心高管,但是多少對對方的運營體系比較熟悉,然後這些品牌的創始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始撕逼原來的品牌。

一般常用的手法就是從爆原有品牌的黑料開始,比如創始人的私生活...比如學歷造假,或者某個經歷有虛構,要不就是說股權分配的問題,總之都是通過撕逼的行為讓自己的品牌得到露出和曝光引起註意到原來那個品牌對面又開了一家類似的品牌。

總之這場撕逼,要撕的越熱越好,這樣才能有充分流量流向這個品牌,這樣的效果和作用才是“山寨”品牌們最期待的地方。

第四步:選擇爭鋒相對開店。

其實這一步難度往往是最大的。畢竟找到同樣位置的地段成本也並不低,這就意味著你背後要有足夠的資本實力可以支持開出第一個店。

同時在購物中心里實現的難度比較大,畢竟在購物中心中,原有的品牌都是購物中心自己招商招進去的,不大可能讓這樣的品牌進入購物中心,但是有些品牌如果是不進購物中心的,那麽這些品牌進入的難度就會相對比較小。

第五步:發動價格戰。

作為這樣的攪局者,一般會率先使用降價的策略和方式來吸引對面正宗品牌的長尾用戶。尤其是某些長期排隊的品牌是極其容易被這樣的品牌吸納一部分品牌用戶的,畢竟用戶如果在沒有盡快獲得產品的時候,會想要去通過補償機制尋找類似的品牌來接受消費。

第六步:大量的開放加盟。

比如加盟費收到3萬塊,甚至更低。基本上不對加盟者進行審核,加盟者可能無法加盟一個正宗品牌,那麽加盟一個近似的品牌就是比較好的選擇了。如果一年可以放100個加盟,同時還可以通過供應鏈來賺錢,也不是一個小數目了。

品牌的反擊策略:保護性商標註冊與品牌密度

那麽面對山寨品牌們的咄咄逼人,難道正宗品牌們就沒有辦法了嗎?除了通過法律和工商舉報的手段,這些品牌們還可以試著這麽做:

1  商標的保護性註冊。

前幾天,網上有一個微博火了,有人發微博說,我們經常吃的大白兔為了保護自己的商標,註冊了10個近似商標,分別是大灰兔、大黑兔、大花兔、小白兔、大紅兔、還有更喪心病狂的巨大白兔、巨白兔....好吧,我已經輸給你了,龍貓君也要去把虎貓君去註冊一下。

從這個策略上來看就是通過把所有可能產生關聯的商標都進行註冊,比如小米就把藍米、黑米、紫米、橙米、綠米、黃米、桔米全都註冊了。看來大家都偏好沿著顏色性進行保護性註冊。

2  把自己的正宗品牌的密度開到足夠多。

這個實現起來其實會比較有難度,需要投入的資金體量相對會比較大。但是在一個密集區域內開店,把自己潛在的用戶都吸收在自己手上,確實能夠起到讓山寨沒有機會的地步,畢竟正宗的都這麽多了,誰還有心思去山寨店呢?

3  把產品的口碑真正做好是最重要的王道。

當自己的產品質量足夠好的時候,山寨的產品一般很難達到正宗產品的水準的時候,這些產品就沒有了自己的市場和空間,你們覺得呢。

當然,龍貓君也相信隨著對品牌與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的逐漸加強,大家會越來越支持正宗品牌,會一起抵制侵害知識產權的山寨品牌的。

山寨消費品牌 暴利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786

時尚博主成奢侈品大牌紅娘 推介費高達10萬美元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09/1125767.html

英媒稱,置身於塞滿普拉達手包的貨架中以及在幾十位從頭到腳都是奢侈名牌的女“包粉”簇擁下,這位在中國被稱為“包先生”的男士是位時尚內行。“我第一反應是她穿的是經典款式。”他仔細打量其中一位“包粉”的行頭後這樣點評道。他與這些女“包粉”齊聚北京某高檔商場,為普拉達新款Cahier手袋推介造勢。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7月7日報道,今年24歲的“包先生”真名是梁韜,在新浪微博以及聊天與電商平臺微信上號稱擁有300萬粉絲數。公關人員稱,對於希望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奢侈品消費國尋求銷售的眾多時尚品牌來說,梁韜每篇博客推文收費高達幾萬美元(梁韜本人拒絕透露具體數字)。據貝恩咨詢公司統計,2016年,中國消費者買走了全球30%的奢侈品,冠絕全球。

報道稱,梁韜是時尚博主大軍中的一位,是業界稱為關鍵意見領袖的一類人——他們是奢侈品銷售的先鋒。“在中國,博主填補了網絡空白,遙遙領先於奢侈品牌與時尚雜誌的動作。”法國巴黎銀行證券部奢侈品分析師們這樣評價道。在其發布的中國十大時尚博主榜上,“包先生”位列第三。

“我的粉絲群體購買力非同尋常——他們買入大量奢侈品,而各大品牌也希望自己的奢侈品銷售多多益善。他們需要一位‘紅娘’。”梁韜說,四年前在紐約市讀研時,就開始寫博客。梁韜的父親是北京金融界從業人士。

報道稱,今年情人節,梁韜在自己微信上推出了紀梵希限量版粉色Horizon手包。80只手包(每個標價高達1.49萬人民幣)很快售罄,一舉創造了17萬美元的銷售額。

全球時尚巨擘爭相向他伸橄欖枝:巴黎時尚周期間,他與各大奢侈品公司董事長推杯換盞,並受邀在時尚發布會前排就座——他22歲時在米蘭就首次享此殊榮:“芬迪的CEO當時就強拉我至前排就座。”

對於普拉達在北京這家高檔商場舉行的推介會,他根據粉絲對該品牌展示的忠誠度,精挑細選了一些“包粉”,並邀其參加在某五星級賓館舉辦的燭光晚宴,享用慢火燉就的牛肉、黑松露湯以及草莓酥。

核心提示:今年情人節,梁韜在自己微信上推出了紀梵希限量版粉色Horizon手包。80只手包(每個標價高達1.49萬人民幣)很快售罄,一舉創造了17萬美元的銷售額。

“我們很幸運中選參加燭光晚宴。”24歲的Crystal Jing說,她從1100公里之遙的杭州飛赴北京參加品牌推介會,並在現場購買了一款Cahier手包。

報道稱,在人氣榜上超越“包先生”的是中國頂級網絡時尚達人Gogoboi,Gogoboi的真名叫葉嗣,曾是時尚雜誌編輯,擁有700萬網絡粉絲。路易威登、卡地亞以及迪奧等知名品牌委任葉嗣推介旗下產品。2015年,路易威登宣布Gogoboi在巴黎冬季時裝周期間其負責新浪官方微博。

報道稱,各大時尚品牌認識到這些時尚博主的巨大影響力後,開始爭相“招安”各大博主。“博客時尚達人成為爭搶目標。”與各大奢侈品公司在中國展開合作的Reuter Communications創始人羅伊特說,她補充道,各大博主是“我們為各大品牌設計營銷戰略的重中之重”。

因此,網絡時尚達人的推介費用扶搖直上,其中有些網絡時尚達人每次品牌推介費高達10萬美元。這引發了坊間指責各大時尚公司浪費錢財。“我認為從長遠來看,每次博客推介花2萬美元毫無用處。”羅伊特女士說。

公關公司萬博宣偉中國區主席戴宏軒說:“在中國,時尚博主對於任何營銷與公關都是至關重要。有些微博紅人把影響力轉換成實際銷售額的能力非同一般。”但“自詡的網紅”通過“花錢買網評以及對粉絲數造假”,可能會誇大其實際影響力,咨詢公司L2這樣說道。

報道稱,隨著時尚博主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新聞報道與品牌推介之間的界限不再涇渭分明。好幾位頂級博客在微信上開設了自己的網店,直接售賣時尚品,從銷售收入中分一杯羹——今年情人節,梁韜就采用了上述模式銷售紀梵希限量版粉色Horizon手包。

報道稱,但梁韜堅稱盡管自己收取相關費用,“但自己更像是中立的第三方,本人並不胡編亂造,說的都是事實……博主不能太過向錢看,必須恪守自己的審美情趣,粉絲們不會覺得這一切都是向錢看。”

報道稱,他的粉絲團則似乎毫不在意其是否糾結於向錢看。“梁韜的任何評論都帶有個人見解與觀點。”普拉達北京推介會的參會嘉賓杜孟婁說,“時尚雜誌給予我們最新時尚款式是什麽,但包先生會告訴我們哪些值得出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128

專訪│劉德華、張學友、譚詠麟……香港大牌歌星演唱會幾乎全是他搞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5/1154139.html

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每經編輯 杜蔚

三十多年前,香港紅磡體育館落成。“到紅館開一場演唱會。”漸漸成為歌壇中閃閃發亮的夢想。而早自紅磡體育館成立之前,蔡健輝已經入行。

對譚詠麟、張國榮、張學友、劉德華、梅艷芳等明星而言,蔡健輝是朋友,他的公司藝能是值得信賴的演唱會合作夥伴。亞洲當紅的韓國偶像組合Big Bang來中國開演唱會,香港地區的藝能特高集團(以下簡稱“藝能”)也是他們的不二選擇。作為藝能創始人的蔡健輝參與制作和主辦的演唱會數以千計。

“藝能就是華語流行樂壇的一塊活化石。”蔡健輝在內地的合作夥伴這樣評價道。沈浮江湖數十年,蔡健輝有心力挺兒子,將藝能與內地城市重大合作的擔子交給後輩歷練,一向低調的他才因此從幕後走到臺前並接受了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的專訪。

▲藝能創始人蔡健輝(受訪者供圖)

明星股東、影視與音樂全產業鏈,這些被內地娛樂公司當下熱衷追逐的概念,都是藝能“玩剩下的”。“周潤發、劉德華、李克勤、曾誌偉等,都是我們的原始股東。”蔡健輝說。但他卻直言並不看好明星持股,在自己的極力勸說下回購了劉德華的股份。

運作演唱會門檻低、來錢快,但要想“玩轉”,里面的門道卻很多。明星持股表面風光,對演藝公司的長期發展並不一定有利……與蔡健輝對話一個多小時,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兵”將他親身感悟的娛樂產業生意經和盤托出。

勸說劉德華退股

每經影視:普通大眾對藝能並不熟悉,能否先聊聊您的“發家史”?

蔡健輝:我以前在香港無線電視臺(即TVB)工作,在下屬的華星制作公司做技術總監,那時候梅艷芳和張國榮都是華星的。

梅艷芳是華星挑選出來的藝人。我記得她剛來就與眾不同,在我們的新人選舉中拿到第一,遠遠領先第二名。張國榮和我家是鄰居,有時候一起打麻將,他是小孩子脾氣,輸了便不開心,人真的很好。我逐漸和很多藝人都成為朋友。

華星以後,我出來開了藝能,到今天藝能已經開了32年。香港地區所有大牌歌星的演唱會都和藝能合作過。但那時候沒有好的場地,場面鋪不開,不好做大。後來就有了灣仔伊利莎伯體育館,緊接著是紅磡體育館,所以藝能承接的演唱會也做的越來越大,有更多機會參與國際性表演。

每經影視:聽說在藝能早期,很多明星是聯合股東?

蔡健輝:有譚詠麟、劉德華、曾誌偉等幾位。那時候大家都是老朋友,我們也想和他們繼續合作,就一起投資一家公司。後來大家越做越大,他們獨立了,我們也獨立了,除了譚詠麟,他們都相繼退出股份。

每經影視:現在內地很多公司都以明星持股為自己的賣點,融資、做估值的時候也更好講故事。為什麽您沒有設法讓藝能的明星股東留下來?或者後來再憑借您的人脈讓別的藝人入股?

蔡健輝其實我是反對明星持股的。怎麽說呢,人同人之間都是有自私心理的,好像你叫明星A投資一個公司,可能明星B會不喜歡。那明星B就會想,A是股東,那這家公司自然什麽資源都給A了,我為什麽要來和你的公司合作。一旦明星既是你公司要服務、合作的藝人,又是股東,公司就很難做到不偏不倚,這樣長期下來對公司、對藝人都不是好事。

劉德華曾是我們的股東,不過我很早以前就把他的股份回購了。我解釋給他聽:我從來沒打著你的名號去外面拉生意,我們是演唱會制作工程的公司,做工程方面你什麽都不懂,誰會因為你來投資我們,所以他最後退出了。

▲蔡健輝(右)和劉德華(受訪者供圖)

低門檻的誘惑

每經影視:您公司主要做演唱會的哪個環節?

蔡健輝:演唱會的工程制作,包括搭臺、燈光、音響等,也做了不少演唱會的主辦方。比如五月天現在在內地和港澳地區的所有演唱會,幾乎都是我們家來做工程,在香港地區和澳門地區的演唱會是我們主辦的。

演唱會主要分三個部分:明星、主辦方和工程制作方。演唱會的收益也由這三方來分。

每經影視:據我們了解,演唱會這個行業看起來很風光,其實要把它做起來很不容易,它的利潤並不是很高。

蔡健輝:是的,尤其做主辦方,也就是演唱會的投資方,其實風險最大。

投資主辦演唱會的入行門檻很低,而且行業知識簡單,半年之後你什麽都接觸了、什麽都會了。器材什麽的你都不用理,反正只要一個office(即“辦公室”),有四個人就可以做完一場演唱會。這個賬可能半年就全回本了,回款快,現金流充裕,所以很多人要投資這個。但我常常勸他們不要亂投資,我覺得做演唱會虧的全是行外人,因為他不懂怎麽去運作。比如那些門票好賣的藝人一定不會收你非常便宜的費用,那些便宜給你的一定不好賣。所以如果賠錢,主辦方是第一個賠的,賺錢是最後一個賺的。

每經影視:您說不要亂投資演唱會,那在您看來,比較傾向於投哪類演唱會?

蔡健輝你要懂演唱會舉辦地的城市文化,我們一般只投我們理解的那些地方。如果要到你不熟悉的城市去辦演唱會,第一個辦法是找當地的公司合作投資、聯合主辦。第二個方法就是你把主辦權賣斷給一家當地公司,你就可以什麽都不要理。

不過,我覺得除非你找到一家值得信賴的好夥伴,否則不要隨便賣斷給別人。賣斷的時候你雖然會簽合同,約定接盤方要給藝人提供怎樣的酒店、交通等。但這些合同是約定不完的,全是主辦方摸著良心做事,他是會安排一個五星級酒店,然而五星級也分很多種,有些服務的很好,有些很差。當地的主辦方做不好,損壞的是你自己公司的信譽。

“演唱會搞網絡直播不會成功”

每經影視:演唱會的收入分成是怎樣的結構?

蔡健輝:廣告贊助大概占整體收入的十分之一,有時候還不到,其他的收入主要還是靠門票收入。贊助對主辦方很重要,拉到了200萬贊助,那你的成本就低了200萬,你虧的時候少虧200萬,賺的時候多賺200萬。在上海的演唱會贊助最多,有時候不用靠門票也能賺。

總而言之,一場演唱會掙不掙錢,主要還是看歌星的號召力強不強、門票好不好賣。門票的分成大部分都是歌星拿走,占30%,工程制作方拿20%,燈光音響拿20%,剩下的才是主辦方的收入。所以門票如果賣不到八成以上,這場演唱會的投資方一定虧。

有一種演唱會不靠賣票賺錢,那就是群星拼盤演唱會的項目。但其實大部分歌星不喜歡參加拼盤的。

每經影視:那感覺你們公司會壓力小一點,因為你們除了做主辦,制作也有涉及,燈光音響也有涉及。

蔡健輝:沒錯,其實我們比較好一些。很多方面都是我們自己的,工程方面我們建的多些。主辦方面虧了,工程方面就能拿回一點。如果光是主辦的話,就一定虧了。

▲演唱會(視覺中國/圖)

每經影視:演唱會的票價怎麽定呢?

蔡健輝:現在有很多明星看張學友的票價來定自己的票價,其實張學友也是在看陳奕迅那個時候的價錢。他可能覺得陳奕迅可以定的那麽高,市場就可以接受這個價格,那我也來選擇這個價格。市場的定價,都是通過對比、權衡自己的規格和市場的接受度來定的。

每經影視:王菲去年在上海的演唱會用到了網絡直播,引起了較大的轟動。網絡直播對演唱會行業有影響嗎?

蔡健輝:其實那次是試點。從我的角度來說,我覺得網絡直播一定不會成功。演唱會還是講究實體體驗。現在也有很多人來找我做演唱會直播,我都說可以,但系列演出的話只能最後一場直播。因為直播會影響它的門票收入,我不是說一定會影響。但對很多不高不低的歌星而言,他們的演唱會可以買票去看,也可以不去,這些就會有影響。張學友這種級別的就不會影響,因為本身就一票難求。

“勸你投電影的外行,肯定不是朋友”

每經影視:同樣的歌星,同樣一個巡回演唱會,為什麽大家會覺得在香港地區的紅磡站、臺北地區的小巨蛋站的滿意度更高?這在制作上有區別嗎?

蔡健輝:其實,我們在制作上都沒有什麽差別。我想大家可能會覺得紅磡演唱會的票價比較低。其實只要同一場演唱會在一個地方的場次越多,票價就越便宜。有的地方搭建起一個舞臺,只能做一場演唱會就拆了。如果一個舞臺我們做10場或者20場,將成本平均分攤下來就便宜了。

比如五月天在全國的票價都是1000多元,但是在香港地區還是900多港幣,為什麽呢?就是因為它場次多。我們希望的是,找一個好的城市落戶,然後一開就有10場。

每經影視:您打算去哪個內地城市“落戶”?有長期合作的計劃嗎?

蔡健輝:之後我們會和成都市政府合作,將我們的公司註冊在成都,沿路發展內地業務。之前一直不敢在內地城市落戶的原因是不了解稅金情況,現在成都市政府答應解決我們這方面的後顧之憂。

以後很多演唱會都會是從成都出發、成都制造的演唱會。藝能未來每年將投資100場演唱會,都從成都走向全國各地。我們還計劃打造一個全球演唱會頒獎榜,就像提到金像獎,就能想起香港地區;提到金馬獎,就能想到臺灣地區;希望大家以後提到這個榜單,就能想到成都。

每經影視:過去你們的戰略一直是比較謹慎,現金流充裕,沒有跨界、也沒謀求上市。現在有如此之大的擴大業務範圍的計劃,機遇和挑戰並存啊。

蔡健輝:其實我們將開展的很多領域我們很早就做過,並不是外行。比如電影業務,二十多年前很多香港地區的電影都是我們制作的。只不過後來由於盜版猖獗,就停止了。

現在有很多人找我們拍電影,錢是有的。但如果我們時間沒到的話,就千萬不能害人家。拍電影,如果你不是內行人,千萬不要隨便勸別人投電影,而勸你投資(電影)的外行,肯定不是你朋友。

以後我們會有打通電影、音樂的想法,也會自己培養藝人。這幾個業務是相關聯的。比如做電影,就可以寫一些歌,讓藝人來唱主題曲。但是我們不能亂做,還是要等一等時機。未來公司謀求更大範圍的發展,確實就需要資金,所以也會有上市的打算。

(每經影視實習生 徐程、張玉路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54

賀歲檔多部影片折翼遇冷 大牌很多票房很少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29/1188036.html

《謎巢》劇照

《英雄本色2018》劇照

《臥底巨星》劇照

近期,電影市場持續火爆,不少導演都選擇在過年前這段“賀歲黃金檔”亮出殺手鐧。然而,在眾多影片當中,也有一些作品因為模式老套、質量不佳,上映之後市場反響冷淡。對此,業內人士指出,眼下的電影市場口碑為王,如果作品本身質量不行,則再多的營銷套路、大明星加盟都只是徒勞。

“整部電影沒高潮、沒亮點,你想點評都不知道說點啥”

盡管擁有李冰冰、吳尊這樣的大牌,但電影《謎巢》上映後卻幾乎悄無聲息,票房為4700多萬元。很多觀眾根本都不知道這部電影,已經看過的觀眾也對影片評價不高,該片網絡評分低至4.1分。

影片講述了生物科技公司研究員盧克·李(吳尊飾)深入一座古墓,但隨即失去音訊,劇毒生物學博士嘉·李(李冰冰飾)得知弟弟盧克失蹤的消息,與醫藥集團總裁梅森·伯羅斯組建了一支專業的搜救隊,在救援隊長傑克·雷德利(凱南·魯茲飾)的帶領下前往失蹤地點進行搜尋,卻意外闖入神秘地下世界,展開一段冒險故事。影片特別將背景設定在中國,包括地下皇宮和墓穴的設定,打造一部以中國為背景的“古墓麗影”。然而,無論是劇本還是表演,影片表現平庸,故事索然無味,就連觀眾的反響都零零星星,有觀眾告訴記者,“整部電影沒高潮、沒亮點,你想點評都不知道說點啥。”

由谷德昭執導的港式喜劇《臥底巨星》同樣在市場上折戈,上映多日反響平平,票房僅有3900萬元。《臥底巨星》是李榮浩在《乘風破浪》後的又一部大銀幕作品,也是陳奕迅久違的大銀幕之作。兩位知名歌手強強聯手,引爆粉絲期待。兩人也不遺余力跟著劇組到處宣傳,片方還特別邀請了時下火紅的年輕歌手毛不易演唱推廣曲,然而,三位明星的加持也難以挽救影片上映後的口碑頹勢,電影上映後乏人問津,可以說是浪費了這麽好的陣容了。

另一部擁有類似命運的是《英雄本色2018》,影片改編自經典之作《英雄本色》,由擅長硬漢題材的導演丁晟執導,再加上王凱、王大陸、馬天宇等流量明星,讓整部影片在上映之前備受期待。然而,最終的效果卻不及預期,上映9天票房將近6100萬元,觀眾的反響也遠比想象中冷清。王凱、王大陸、馬天宇的表現被彈“不及原版的狄龍、周潤發、張國榮”,“三人的合作也沒讓人看出那種生死與共的兄弟情”。也有觀眾吐槽“不僅原版的缺點沒改,新劇本又搞了一堆吐槽點”。有關改編經典吃力不討好的話題也在網上引發熱議,支持的網友認為:“翻拍沒有錯,要拍出新意需要努力和實力,在這方面丁晟也算盡力了。”不支持的網友則“奉勸”道:“經典難以超越,不要輕易嘗試。”丁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早已做好心理準備:“珠玉在前,我知道這部片子無論我怎麽拍都會被罵,但《英雄本色》給我的影響很深,我不想錯過這次機會。”

模式老套、質量不佳讓這些電影遇冷

回望2017年到2018年初的電影成績單,口碑已經成為電影市場能否大賣最重要的考量標準。許多看似賣相不錯的電影,上映之後反響不如預期,最終只能慘遭市場淘汰。

盡管有檔期、排片等客觀因素存在,但一部電影不能在市場得到很好的反響,絕大部分原因還是自身質量不夠過硬。

原因1:類型不夠明確,探險片能拍成懸疑驚悚片

首先,電影的類型不夠明確。作為一部探險片,《謎巢》卻做得更像是一部懸疑驚悚片,如吳尊飾演的盧克和小夥伴突然掉進了一個洞里,然後在洞里突然發現了一具屍體,屍體的特效做得非常不錯,成功嚇到不少觀眾。

但是,類似的恐怖片常規套路在片中隨處可見,讓一心想來看探險片的觀眾心生不滿,而且真正的驚悚片影迷也沒覺得多過癮,兩頭都不討好。

在市場選擇日趨豐富的今天,作為一部類型片,認真做好細分類型,精準擊中目標觀眾,是它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抱著什麽都想要的心態,最終出來的電影可能淪為“四不像”。

原因2:創作不夠走心,充斥著尷尬的乏味感

缺乏好劇本一直是國產電影的軟肋,《謎巢》《臥底巨星》《英雄本色》在故事上都顯得非常平庸,以至於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無法脫穎而出。這種“平庸”並非題材上的缺乏新意或者故事需要多麽創新,而是在創作上不夠走心。

例如《臥底巨星》被觀眾吐槽通篇老梗,讓人看著“很沒勁”。作為《食神》《少林足球》《唐伯虎點秋香》等經典港式喜劇的創作者,谷德昭曾是香港喜劇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在《臥底巨星》里,幾乎所有的笑點都只能靠著惡搞、網絡老段子和演員誇張的肢體語言和表情來呈現,充斥著令人尷尬的乏味感。谷德昭曾在接受采訪時說過,為了給觀眾更多新鮮感,自己特意在選擇演員時讓陳奕迅搭檔並沒有太多電影經驗的李榮浩,兩人一南一北,所能碰撞出的戲劇效果更具張力。但從影片本身來看,故事的疲軟導致演員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陳奕迅顯得嬉笑有余,李榮浩的表演也顯得過於生硬,效果遠不及預期。可以說,整部電影沒有脫離港式喜劇模式的套路,且在模式、故事上都缺乏創新。

眾所周知,喜劇的創作難度絲毫不亞於其他任何類型的電影,但喜劇在電影市場的需求量又很大,導致市場上出現不少渾水摸魚的投機者,透支了觀眾對喜劇口碑的信譽,這也對喜劇人才隊伍的建設提出更高要求。

原因3:缺乏新鮮感,難走出老套模式

其次,新鮮感不足,也是電影無法成功吸引觀眾的原因之一。《英雄本色2018》主打情懷,但這種情懷現在的觀眾是否願意買單?前不久,由吳宇森執導的電影《追捕》遭遇滑鐵盧,或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難以走出老套模式的窠臼,就難以與現在的觀眾產生情感共鳴。與其選擇經典翻拍,還不如重新打造一個全新故事。

原因4:觀眾選擇日趨理智,爛片大熱成為過去

當然,這也與現狀的觀眾日趨理智相關。早幾年電影市場選擇還沒有像現在如此豐富時,或許一部爛片還會有滿天飛的吐槽,但如今隨著電影市場越來越成熟,質量不佳的作品往往乏人問津,由此排片量也會逐步下降,甚至可能下檔了都無人知道。因此,上映之後沒有反響也就不足為奇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718

10元能租Prada,共享奢侈品平臺大牌也瘋狂

奢侈品讓中國人如癡如醉、掏空錢包,已是老生常談。買走全球三分之一的奢侈品還不夠,他們還希望緊跟潮流、常換常新。

銀行職員Tina前些天在朋友的推薦下體驗了一款共享奢侈品App, 試用了巴黎世家的機車包。這件新品在專賣店的零售價9000元,她花了40元可租5天,另加順豐往返包郵費用70元。租金(40元)和快遞(70元)減去新用戶享受積分優惠抵扣50元之後,最後只需支付60元。

當然必須給押金。正價9000元的包,扣除免押金額度3000元,Tina一共支付了6060元。6000元押金在按期還包後返還。

Tina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一大小和款式的包她沒有用過,用過之後體驗還不錯,以後也有可能購買。

從共享單車到共享充電寶,共享經濟的“中國模式”正在引領世界潮流。現在,共享經濟的盛行,為年輕消費者找到了更聰明更低廉的準入門檻。

中國奢侈品消費潛力驚人。(圖片來源:網絡)

10元以內就能租Prada

眼下,在一些比較流行的共享奢侈品App平臺上,每天花幾元錢就能租到不同的名牌包,從香奈兒(Chanel)到普拉達(Prada),幾乎涵蓋市面上所有的款式。

這對於職場新人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不用花大價錢,就能滿足每周背不同款大牌包上班的新鮮感,他們唯一需要付的是幾千到幾萬元不等的押金。此外,部分平臺已經開始支持芝麻信用等征信體系為用戶提供免押金的服務。

至於共享奢侈品App本身,Tina認為軟件的用戶體驗特別重要。“比如界面做得是否簡潔,布局是否合理,核心功能是否完善,積分體系是否有用,線下收還(貨品)環節服務是否貼心,這些細節都很有講究。當然最期待的是產品後續內容和社區方面的玩法。”她說。

使用過這類App的用戶通常樂於曬出自己的用戶體驗,以換取更多積分,用來抵扣下一次的租金。他們也可以將自己閑置的大牌錢包或手袋拍照上傳,租給其他用戶。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防止假貨和高仿產品混跡其中,這些共享奢侈品平臺一般都擁有一套非常嚴格的鑒定體系。

波士頓咨詢公司近期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共享經濟消費者不僅基數大,而且人均在移動設備上耗時更長,人均App安裝量也比美國多。中國人的分享意願受移動支付影響被激發,帶來旺盛的共享經濟需求。與此同時,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循環經濟也更能被接受。

滴滴出行的投資人王剛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也表示:“共享經濟的本質,是利用長尾的‘閑置供給’帶來的差異化體驗和成本優勢,構建出新的平臺和渠道。說白了,就是找到新的供給方挑戰原有的強勢渠道和平臺。這里的核心是差異化供給。”

《2017中國奢侈品報告》顯示,2016年共有760萬戶中國家庭購買了奢侈品。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年支出超過5000億元,這相當於全球三分之一的奢侈品被中國人買走。

奢侈品消費水漲船高,再加上消費者常見的攀比心理,推升了整個高端消費領域。但奢侈品使用場合畢竟有限,而且也是有一定潮流變幻的,將其束之高閣十分可惜。共享奢侈品的理念由此順利切入市場。

從事共享電商的李先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通常奢侈品的單價比較高,押金對大部分消費者而言是個比較大的門檻。不過這也是此類電商的一種商業模式。”

盡管中國共享奢侈品市場潛力巨大,但目前還沒有一家獨大的平臺企業出現。這也令資本開始布局打造共享奢侈品領域的下一個“獨角獸”。比如中高端閑置品共享平臺“心上”今年年初獲得了由紀源資本(GGV)和愉悅資本共同領投、北極光創投跟投的5000萬美元C輪融資。

另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去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奢侈品電商企業寺庫,也正在拆分旗下共享奢侈品平臺try try。

紀源資本投資經理唐傳曄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伴隨著循環經濟概念的出現,我們認為中高端消費市場有了很多種新的玩法,有B2C、C2C,還有微信生態等,這個賽道對投資人來說是有吸引力的。”

不過唐傳曄表示,中國的共享奢侈品市場才剛剛起步。日本和中國香港二手奢侈品市場的發展模式值得中國的初創公司借鑒。日本二手奢侈品市場整體規模達 2000 億日元(約合116億元人民幣),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二手奢侈品市場。在日本,二手奢侈品行業相對規範,經營者需要政府認證,另外整個行業有比較完善的鑒定、評估和培訓體系。

奢侈品牌遲疑擁抱互聯網

與“心上”平臺上全部是二手奢侈品貨源不同,寺庫旗下共享奢侈品平臺try try的渠道更為廣泛,包括允許奢侈品品牌直接將新品“陳列”在其平臺上,供消費者試用。此外,用戶也可以預訂新品。

長期以來,奢侈品品牌對於擁抱電商持懷疑態度。意大利某知名奢侈品牌亞太區商業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手袋到珠寶,奢侈品是人們在沖動或欲望的驅使下購買的珍貴物品,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種身份的象征。購買者希望擁有它,而不是暫時使用。”

正如“世界奢侈品之父”、LVMH(路威酩軒)集團締造者伯納德·阿諾特曾經聊到駕馭品牌的秘訣:“奢侈品品牌的樹立要比其他生意困難得多,它需要創造一種根本不存在的消費需求。”誇張地說,奢侈品不是普通商品,是被膜拜的偶像和夢想。

數據來源:《2017中國奢侈品報告》

但共享奢侈品平臺可能遠遠不只是一個商品的交易平臺。寺庫創始人CEO李日學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更多地希望成為一家科技公司,通過為品牌提供數據和技術服務,縮短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鏈距。”

事實上,科技電商平臺已經成為了連接消費者和產品之間的重要渠道,將消費者導入那些品牌的線上或線下門店,這些平臺上的庫存基本不屬於平臺自身擁有,這給了它們很大的靈活性。而消費者也已經做出了明確的回應:他們願意在網上購買越來越多的高端奢侈品。

咨詢公司麥肯錫的數據顯示,目前線上奢侈品銷售僅占到全部奢侈品銷售的8%左右,但市場潛力無限。如果品牌企業意識到了數字化的重要性,那麽它們將會獲得豐厚的回報。其還預測,到2025年,線上個人奢侈品銷售規模將比現在的200億歐元的規模至少漲兩倍至740億歐元。即便是像愛馬仕這樣的頂尖品牌,也已經宣布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在歐洲推出線上銷售渠道。

中國奢侈品市場勢頭正起

根據貝恩咨詢公司(Bain & Co.)聯合意大利奢侈品協會(Fondazione Altagamma)近期發布的一份《全球奢侈品市場監控報告》,亞洲今年將繼續成為奢侈品消費的主力,增幅預計達到12%,高於去年10月預測的增幅。而全球個人奢侈品銷售收入約三分之一為中國消費者所貢獻,他們對於設計師品牌的需求不斷增加,也越來越挑剔,成為了推動奢侈品行業增長的中堅力量。

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內地市場的個人奢侈品銷售收入預計將同比增長20%至22%,遠超其他國家地區。

據貝恩公司合夥人費德麗卡·洛瓦托( Federica Levato)介紹,中國消費者對於購物的熱衷從沒有停止,現在則更願意在國內購買奢侈品。

瑞銀財富管理報告也指出,受中國高端消費拉動以及奢侈品關稅下降等措施的推出,未來幾年全球奢侈品銷售年增速有望達10%左右,中國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者來源國。

中國人的奢侈品消費占比全球消費份額不斷上升,從2000年的1%提升至2017年的32%。而伴隨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中國也成為奢侈品線上市場的全球重心。

而年輕人正在成為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軍。天貓線上的奢侈品頻道 Luxury Pavilion已經宣布,未來三年將搭建奢侈品牌與“90後”、“00後”新世代消費者的溝通橋梁,服務1億新中產階層。

獲得山東如意投資的法國輕奢品牌Maje、Sandro母公司SMCP集團CEO 拉隆德(Daniel Lalonde)近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中國奢侈品電商孕育著巨大的機遇,我們除了和天貓展開合作,也在與寺庫以及京東等大型平臺進行洽談。”

拉隆德預計,SMCP在中國的電商增速預計在今年達到兩位數。而未來兩到三年,中國有望超越法國,成為該集團全球規模最大的市場。

面對巨大市場,只有觸及和打動消費者才能完勝。正如Tina所說,說不定在共享奢侈品平臺上,借著借著她就入手某款大牌包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34

网上大牌专卖店

1 : GS(14)@2010-11-05 22:26:45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4568

依靠淘宝商城的巨大客户流量,上海宝尊成功地将线下品牌专卖店的模式复制到网上,从而在竞争激烈的电子商务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机会。

    
      在淘宝商城推出之前,上海宝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遭遇了很长一段现金流吃紧的日子。当时这家公司的业务是做不同公司员工交叉购买的在线零售平台。
  此前,CEO仇文彬经营着一家服务于一些消费类企业的物流软件公司,公司规模并不大。在2006年的时候,他试图把电子商务作为公司新方向。但这个现在看起来很很奇怪的交叉购买模式并没有让公司业务有太多起色。
  2008年4月,淘宝推出了B2C购物平台淘宝商城。淘宝当时年交易额接近千亿,这个平台的推出迅速引起了大品牌的关注,飞利浦决定开设淘宝旗舰店。
  与京东商城这样一站式的B2C平台不同,淘宝旗舰店类似于大型百货店里的专卖店,这使得品牌除了获得销量之外,还能通过品牌集中的展示和齐全的产品线增加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而之前就一直在和飞利浦谈B2C合作的宝尊成为了服务商,为前者提供推广、供应链管理和仓储等全系列服务,并得到一定比例销售额作为分成。
  如今,淘宝商城成为各大消费类产品除了垂直B2C以外的另一个重要渠道。很多品牌的经验集中在线下渠道,它们需要一个能够迅速给它们做成网络旗舰店的服务商。这使仇文彬为公司找到了一个新的商业机会—为大品牌运营淘宝商城的旗舰店。
  仇文彬称,公司去年收入4000万,今年预计将达到3亿,客户包括了飞利浦、李宁、联合利华等30多个知名品牌。快速的增长让宝尊获得了阿里巴巴的两轮战略投资,这让它稳固了在同类企业中的领先优势。

淘金淘宝商城
  创立宝尊的想法出现在仇文彬和飞利浦销售部门的几次沟通中。当时家电卖场的强势使得厂商的利润被压缩到一个非常低的程度,一些公司在那年因此而撤出卖场转为自建渠道。仇文彬2003年开始就和飞利浦有业务往来,在对方几次抱怨之下,他想到一旦能够把渠道成本降低,品牌的利润就可以得到提升。
  他的设想是帮飞利浦做一个打包的电子商务流程。“但是我自己想得也不是特别清楚。”他最初告诉对方的模式是搭建一个内部员工购买平台,然后多个不同品牌集合起来,品牌的员工之间可以互买,以此来获得销量。
  尽管和飞利浦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但他真正着手去做的时候才发现要说服一个大公司尝试另外一个渠道非常困难。当时电子商务还没有成为大品牌们的战略,仇在9个月内几乎跑遍了飞利浦所有部门。“我去和他们谈电子商务他们没什么概念,”他形容自己几乎扮演了一个新渠道总监的角色,奔走在飞利浦里,和IT部门谈业务接口,和业务部讨论新渠道和传统渠道的区别。
  这个2007年7月上线的交叉购买平台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成功。幸运的是,淘宝商城上线后,飞利浦意识到了这个聚集着中国绝大部分网购者的平台可能会为自己创建一个新渠道,他们决定在淘宝商城上开设旗舰店。
  “网上零售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运营。”飞利浦网络购物业务总监刘欣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事实上当时很多大公司并没有专门负责B2C的业务部门,如果从头开始做技术开发、建立物流和客服团队,成本会变得非常高。
  飞利浦选择了宝尊作为外包服务商。
  宝尊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有着多年的经验,库存>>和物流管理并不是什么问题,但和京东这些垂直B2C不一样的是,它们运营着单一品牌的旗舰店,需要在淘宝这个平台上经营起它所服务品牌的形象。
  “我们会和淘宝每一个频道的负责人去沟通,一旦有什么主题活动都会去配合。而网上店铺的装修也有专门的团队去做,来让页面更吸引人。”宝尊市场总监廖江说。
  2008年下半年开始,消费类大品牌几乎都在商城扎营,飞利浦淘宝旗舰店的销量每月都呈现翻倍增长。
  优衣库这类品牌在国外有着丰富的线上零售经验,其采用的是完全靠自己运作的形式,很快做成明星旗舰店,登陆十天后成了单日销量最高的品牌。能像优衣库这样自己运作店铺的品牌并不多,哈根达斯曾经尝试内部分出人手去做,请了三个客服,但连续四个月的销量都没有超过20万元。宝尊接手之后,改善了店铺页面的设计。接着改变了哈根达斯原来卖二维码然后凭码去门店提货的方式,宝尊为哈根达斯做了冷链,提供上海地区送货上门服务。两个月后借着中秋节的旺季,营业额超过了100万元。
  尽管之后开始出现了同类公司的竞争,但凭借着起步早以及运作多个大品牌的经验,宝尊成为淘宝商城中最大的电子商务服务商。
  今年1月阿里巴巴对宝尊进行战略投资后,和淘宝更密切的关系让更多品牌成为了宝尊客户。美的的微波炉事业部也和宝尊合作了旗舰店,“看中的是他们有专业的团队、较好的资源平台来开展网络促销,以及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美的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

更高的转化率
  淘宝有着巨大的流量,但这样的流量下如何吸引消费者以及让他们成功购买,这成了宝尊最关心的事情。
  如果说官方的购物平台是一个展示新品的地方,那么品牌做淘宝店的初衷就是借助这个拥有1.6亿网购注册用户的网站来卖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宝尊依靠抽取销售额中的15%至25%来赚取佣金,两方都希望高销量能为自己带来更多利益。
  上淘宝的消费者多半存着购买的想法,但比起实体店来,网络比价的便利让消费者随时可能在完成购买的任一阶段离开页面。为了让进店的流量转化为实际购买流量,宝尊一直在改善着自己的系统。
  为此宝尊设置了18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管理和考核。这并不是做好了一个环节就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每个环节也许只能增加不到1%的转化率,但我们的经验是一旦每个环节的基础工作都做好了,可以明显看到所有指标都在上升。”仇文彬说。
  年初,宝尊增加了专门运作店铺设计的创意团队和消费者体验团队。之前品牌官网的产品图片都来自于供应商提供甚至是网上搜索来的,这样的照片并没有顾及到网上消费者的需求,现在则是有专业的员工去实拍。
  为了能促成消费者最后付款购买,宝尊在在线服务上作了大量投入。在宝尊之前,传统的B2C网站都是消费者自助看页面然后下订单,直到完成最后的购买。宝尊借鉴了淘宝C2C的做法,每个店铺都设置了在线导购人员,他们在18个环节中每一个页面上都会跟踪客户情况随时为对方服务,这部分导购人员占据了宝尊330个员工的60%。
  员工的管理也成了宝尊今年最在意的问题,2008年的时候这家公司甚至没有做预算,因为“市场变化太快做了也是白做”。但很快仇文彬发现,十几二十个人的时候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靠聪明才智,但现在有330个人的时候,需要一个规范的管理体系。年初到现在该公司一共加了8个总监职位,来使每一个环节都有人管理。此外为了让整个公司的各个部门都能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一旦有团队提出了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效率,每年就可以获得一笔数额从1万到5万不等的创新奖。
  在这些举措下,宝尊的流量转化率不断提高,其最大单店销量之一的飞利浦从去年的2.8%上升到了今年的7%—“这个数字对于任何B2C商家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仇文彬说。
  尽管飞利浦淘宝旗舰店的价格普遍要比京东商城贵一点。但仇文彬相信网络消费者对价格因素最敏感的情况正在改变,这群人渐渐开始从最初的单纯比价转为现在的注重服务。
  “今年垂直B2C的价格正在渐渐上调。”仇文彬认为宝尊的最大优势在于,借助了客户的品牌知名度,宝尊只需要花少量的线上营销费用,就能把产品从各个平台上卖出去,而垂直B2C为了品牌要花很多的推广费用。
  联系编辑:[url=mailto:[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ur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29

大牌女主角帶惡犬拍劇 記者不開名捱轟

1 : GS(14)@2012-08-17 11:23:4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0817/16611525
內地90後女星李依馨慘遭同劇女主角帶來片場的藏獒咬傷臉部,醫生稱「患者血肉模糊,縫了31針」,恐會毀容。消息指涉事女星是「長相甜美、上過央視春晚、演過主旋律影視劇的大牌明星」,曾與李合作的韓雪首當其衝被質疑為狗主,內地網友綜合各種線索後,又認為閆妮與殷桃有更大嫌疑,令事件更添疑雲。網民亦對媒體表示強烈不滿:「某大牌女星?名字都不敢寫你當屁個記者呀!」
曾演出央視大片《我叫王土地》的新星李依馨,前日在橫店影視城拍戲時,被一名大牌女星飼養的藏獒咬了11口,疑遭毀容。她的助理小曼說,拍攝期間該名女星除了對多名隨從吆三喝四,派頭十足,還帶來一隻兇悍的藏獒到片場,演員們嚇得紛紛躲閃,但都敢怒而不敢言,「怕得罪人」。但「因為對手戲比較多,依馨算是和她關係比較近的演員」。
滿臉鮮血淋漓 縫了31針
「她說自己的狗狗不咬人,讓李依馨去摸,誰知這藏獒似乎也很大牌,老虎屁股摸不得,一摸就出事了。」小曼指當時藏獒像瘋了一樣,把李撲倒在地,朝她臉上狂啃。她嚇得大喊救命,等工作人員合力將狗拉開時,她「胸前的衣服被撕得稀爛,滿臉鮮血淋漓,慘不忍睹」。事後,李於深夜被送往杭州東陽市某醫院,醫生指她臉上縫了31針,已注射多重疫苗,但不保證瘋狗症會否發作。網上流傳的照片可見,她左臉被紗布覆蓋,上面有明顯血跡,一臉痛苦。
「依馨康復之後還得重返劇組,導演叮囑我們顧全大局,別報警。」據悉,涉事女星還在劇組拍戲,她承諾承擔所有醫療費用,但她的身份及劇組名稱,因被上級下達「封口令」皆未有公佈。但事件被網友爭相轉發,很多人猜測這位被指「長相甜美、上過央視春晚、演過主旋律影視劇的大牌明星」為韓雪,立即引起粉絲罵戰。
韓雪 閆妮 殷桃被指嫌疑大
韓雪得知被懷疑為該名大牌女星後,昨在微博澄清自己身在北京,「從未養狗」,更有四年未有在橫店拍戲,呼籲網友不要再以訛傳訛。其後,網友又從橫店近日正在拍攝的劇組中,搜尋出符合三項條件,又身在當地的兩名女星,分別為閆妮與殷桃,但二人均未有回應。
但當網友們義憤填膺要把該名「耍大牌」的女明星揪出來道歉的時候,懷疑李依馨炒作的輿論也相繼出現。因為她去年在拍攝《代號十三釵》也曾意外被狗咬傷臉部,被指有拿舊傷炒作之嫌。而她的經理人事後對媒體指,她只受了點皮外傷。加上橫店影視城負責人昨回應指,正在拍戲的多個劇組中均沒李依馨,也不可能有藏獒,亦替事件再蒙上一層陰影。
中新社/湖北《武漢晨報》
2 : GS(14)@2012-08-17 11:24:2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0817/16611526



性格兇猛的犬種藏獒近年身價暴升,價格由數十萬至上千萬(人民幣.下同)不等,繼香車豪宅後成為內地名人富豪炫富的新寵兒。他們不惜花上千萬尋找品質高、血統純正的藏獒,中國藏獒價格網、中國藏獒名人榜相繼出現,而藏獒咬人事件亦層出不窮。
「以前我們常說狗眼看人低,現在是人眼要看狗高了!」目前,內地能養得起藏獒的都不是尋常老百姓。經營藏獒養殖場的商家通常實力雄厚,才能在獒界打響知名度。而富豪、大商家及名人等,養藏獒美其名是用來看守廠房別墅等,或是作為家庭寵物,實質上卻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黃貫中愛犬值1200萬

有河南富豪曾派出近20輛寶馬、平治組成的豪華車隊,以及數名美女在鄭州火車站迎接兩隻來自青海的藏獒。不少市民都批評,「迎狗是假炫富是真」。遼寧大連藏獒協會會長李瑞宏,亦曾豪擲1,580多萬,以全國最高購買成交價買回一隻純種紅獒,取名「江山一片紅」。連香港藝人黃貫中家中亦養有五隻藏獒,早前他帶上其中一隻價值逾1,200萬的藏獒到旺角看病,立即引起途人注目。
《蘋果》記者
3 : Sunny^_^(11601)@2012-08-17 11:53:50

黃貫中有6千萬身家???真定假
4 : GS(14)@2012-08-17 12:01:21

我都覺得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