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SIS一年失守1/4地盤 腐敗和叛逃將加速其分裂

在伊拉克政府軍與美軍為首的聯軍的輪番轟炸下,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地盤正不斷縮水。

分析機構IHS最新數據顯示,繼2015年ISIS地盤縮水14%後,2016年,其所占領區域在此基礎上又縮水近23%,損失約1.8萬平方公里。現有地盤的面積從2016年年中的6.55萬平方公里下降到6.04萬平方公里,僅相當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面積。

損失“史無前例”

去年10月起,聯軍收複伊拉克重鎮摩蘇爾的戰鬥時進時退,但IHS仍樂觀地認為,徹底收複摩蘇爾指日可待。

去年10月17日,伊拉克政府軍在美國的主導下,對摩蘇爾發起攻勢,力圖從“伊斯蘭國”手中奪回摩蘇爾。摩蘇爾被視為“伊斯蘭國”武裝在伊拉克盤踞的最後一個重要據點。這場攻勢也是美軍5年前從伊拉克撤軍以來,在伊拉克執行的規模最大的軍事行動。此前,包括伊拉克聯邦警察、庫爾德人武裝、遜尼派和什葉派武裝等3萬人地面部隊已經出動,聯軍配合對摩蘇爾進行空襲和其他支援。

摩蘇爾前線

2014年6月,摩蘇爾被ISIS占領,當時約有200萬人生活在該城市。

除了在摩蘇爾取得重要成績外,距離摩蘇爾400多公里的敘利亞小鎮拉卡(Raqqa)雖然面積比不上摩蘇爾,但卻是ISIS在敘利亞的“首都”。去年11月5日,在聯軍收複摩蘇爾之際,重奪拉卡的軍事行動也一並開展。

拉卡地區示意圖

當時,聯軍已向敘利亞民主力量提供包括反坦克導彈在內的新武器。當地武裝“敘利亞民主力量”發言人塞洛表示,解放拉卡的行動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解放拉卡周邊的鄉村地區並孤立這座城市,再來就是控制該市。

聯軍接連在兩大重鎮取得突破,是直接導致ISIS地盤急劇縮水的主要原因。IHS沖突監控中心負責人、資深分析師史泰克(Columb Strack)表示,ISIS在2016年遭遇了史無前例的疆域失守,包括一些該組織此前占據的重要據點。盡管ISIS去年12月又重新從敘利亞政府軍處奪回古鎮巴爾米拉(Palmyra),但史泰克認為,“這對於ISIS此前遭遇的元氣大傷,於事無補。”

內部或陷分裂

對於摩蘇爾與拉卡兩大重鎮的未來,史泰克期待伊拉克政府軍能在今年下半年徹底收複摩蘇爾:“摩蘇爾之後,伊拉克政府軍或許會把重心轉向同為ISIS根據地的哈維加(Hawija)。哈維加目前是極端分子支援巴格達的大本營所在。”

空襲下的古亞述王朝中心城市摩蘇爾

當然,重奪拉卡在史泰克看來,可能沒有摩蘇爾那麽樂觀,畢竟要考慮到當地複雜的政治和軍事形勢。“作為ISIS當前的核心據點,要迫使極端分子離開拉卡並沒有那麽容易,一場惡戰在所難免。”史泰克評價道。

此外,與之前IHS對ISIS最近進展的評價不同,本次IHS還指出,在ISIS內部還出現了理念上的分歧,其中一部分極端分子願跟隨ISIS的主要教條,而另一部分則希望表現得更為激進。

IHS認為,鑒於理念上的分歧,再加上ISIS內部面臨的腐敗,以及占領區域連續失守的現狀,內部成員的叛逃現象日益嚴重。“叛逃現象的愈演愈烈,極有可能導致ISIS出現內部分裂的可能,”史泰克說道。

同時,IHS還指出,隨著占領區域面積的不斷縮小,今年ISIS勢力外溢的風險,相較於以往可能進一步加大。去年年末,德國首都柏林的聖誕集市發生慘劇後,ISIS隨即發出令人不寒而栗的警告,稱2017年對歐洲公民來說將是“最慘烈的一年”,“這起事件只是個開端”。

2017年伊始,土耳其在跨年夜遭遇恐怖襲擊,導致近40人喪生,ISIS宣布對該恐襲事件負責。這也被視為ISIS今年犯下的第一宗罪。目前,英美多個情報機構已發出警告:ISIS的威脅短期內將揮之不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479

滴滴美團摩拜交叉搶地盤 可送外賣的網約車要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13/1182579.html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看似穩定的移動出行格局近來頻生變化,美團在多地上線網約車業務;摩拜也推出了共享汽車服務;滴滴接管小藍車並宣布將推出自己的共享單車平臺。這些變化表明了什麽?又會給行業和普通用戶帶來哪些變化呢?

移動出行混戰:跨界搶地盤

這些變化發生後,記者分別采訪了三家企業。滴滴方面表示,共享單車本身會給用戶帶來便捷與實惠,其布局跟網約車業務並不沖突,只是出行場景不同。

上線共享汽車業務後,摩拜稱,旨在用自己技術,打造車、樁、網一體化的交通立體模式,一站式解決消費者從騎行、到駕駛、再到騎行(騎-乘-騎)的多場景出行需求。

美團點評方面表示,其使命是讓大家“吃得更好、活得更好”,而餐飲、娛樂等業務均與出行緊密相連,進入出行服務,恰好是讓用戶體驗更便捷。

對於這些變化,上海社會科學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分析,這其中,只有外賣業務看起來和移動出行的聯系有點遠,但實際在國際上,包括Uber在內的網約車企業,早就開始做外賣業務了。

“美團布局網約車的心態可能是‘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另外這也可給美團的上市再加‘故事’”。李易說。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滴滴就入股了外賣平臺餓了麽;Uber也在2014年推出了外賣業務Eats,另外,他們還有配送服務Uber Rush。

李易分析,原來大家都認為外賣、網約車、共享單車會分別成為行業寡頭,但目前這些變化表明,一旦形成平臺經濟,是很可怕的,業務沒有邊界,並且隨時可跨界,現在是外賣,未來還可能做快遞。

燒錢大戰很可能再次來襲

這一輪跨界搶地盤來勢洶洶。有消息顯示,美團網約車對司機端抽成比例為8%,這比滴滴整整減少了一倍以上,而且在部分地區還有獎勵,例如北京前5萬名司機前三個月零抽成。

記者還註意到,不知是否因為競爭壓力,老牌的網約車企業易到最近也下調了司機端的抽成比例,從原來的21%下調為5%。不過易到現在的實際控制人、韜蘊資本創始人溫曉東表示,這和美團把傭金降到8%沒什麽關系。

不止是網約車,在共享單車領域,平臺之戰也一直是在“燒錢”的狀態中。各種優惠、免費騎行活動不斷;摩拜和ofo等推出的月卡模式,更是價格低廉,最低僅2元就可包月。

另外,為什麽說移動出行領域燒錢大戰有可能重啟,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司機對網約車平臺忠誠度並不高,有網約車司機對中新網記者直言,“自然是哪家平臺給錢多跑哪家。”

“這種狀況下,燒錢大戰的可能性很大。”李易分析,如果滴滴反應不夠靈敏,美團網約車就有機會做大;但如果滴滴反應,就需要調整司機抽成比例等。不過李易還表示,如果滴滴反應夠靈敏,在網約車領域,其他平臺或很難再與之抗衡。

滴滴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程維也評價了美團網約車,他說,中國有350家網約車平臺,多一個競爭者而已,滴滴碰到了太多的對手,美團肯定不是最弱的,但也未必是最強的。

用戶享受補貼打車、騎車的優惠將更多

企業混戰移動出行,用戶能得到哪些實惠?經歷過2014年網約車補貼大戰的用戶都知道,動輒十幾元的紅包不是鬧著玩的,一個打車起步價妥妥地就有了。移動出行一旦再次引發燒錢大戰,紅包自然是少不了的。

李易稱,對廣大用戶來說,移動出行混戰肯定是好事,競爭存在,服務才會更好,用戶還有可能得到競爭補貼。

另外,用戶在移動出行體驗上也會更好。試想一下,一份共享單車押金,多種共享單車隨便騎;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網約車接駁不卡殼,1分鐘的時間都不會讓你浪費;你的外賣可能是網約車送來的,更快更穩不撒湯;更甚者,說不定未來還可以在車上吃外賣呢。

這些都不是沒有可能,比如,滴滴已經推出過“一鍵叫小龍蝦”服務;其平臺上也已匯集了專車、快車、順風車、共享單車等功能,而且未來共享單車還會納入包括ofo、小藍車在內的多種共享單車。

種種跡象表明,未來移動出行一個APP解決所有事兒是大概率事件。摩拜也表示,未來用戶將無需切換APP即可使用摩拜共享汽車,實現開鎖、還車、訂單支付等功能,一個APP滿足多種出行需要。

但問題又來了,同樣是一個APP囊括移動出行所有服務,你是選擇摩拜、美團、還是滴滴?巨頭之爭,恐怕撕戰仍是少不了的。

來源:中新網客戶端 記者:吳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87

“我不喜歡它,但不得不把錢交給它” 培訓班如何占領學校“減負”後的地盤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4143

成都文翁路的學而思校區里,晚上六點後,學生都在上補習課。(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本文首發於2018年3月15日《南方周末》)

只要重點大學和重點高中的入學機會是稀缺的,家長給孩子“增負”的需求就難以降低。

“教育的本意是‘教養’,但是現在社會的教育焦慮不是為了教養,而是為了獲得進入更高社會的門檻和更多的機會。”要改變這點,社會要給普通人提供更多階層流動通道。

“如果需求側不發生改變,供給側的調整就無法治本,甚至會導致教育培訓市場在大規模清理整頓之後,被少數幾家壟斷的現象。”

93%的中國內地父母,都正在或曾經為子女支付私人補習費用,高出63%的全球平均水平。這是匯豐銀行發布的2017年全球調查報告《教育的價值》中的調查結果。

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誌文的觀察,10年前,一線城市上輔導班的家庭還不到30%,現在,北京、上海的家庭年度輔導班開支超過10萬元的比比皆是。十年時間,校外輔導從“可選項”變為“必選項”,幾乎成了學齡孩子家庭的常態。

“減負”政策也隨之從校內延展到了校外。2018年2月底,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總局等四部門印發了《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

該通知最為人們關註的有三點:要求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堅決查處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堅決查處中小學教師課上不講課後到校外培訓機構講,並誘導或逼迫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等行為。

南方周末記者多方采訪家長、老師和校外機構,發現校外培訓的癥結在校內。因為優質教育資源有限,為了考上更好的學校,家長在“減負”的校內學習之外給孩子“自主增負”。因為家長的需求旺盛,校外輔導機構的市場就格外火爆。

對於校外輔導機構,一位家長說,憎惡談不上,主要是焦慮和無奈,孩子累、收費高,“我肯定也不喜歡它,但不得不把錢交給它”。

重點大學名額有限,補不補?

葉非是一名上海三年級女生的父親。從幼兒園中班開始,他們家就走上了校外培訓之路,一開始是興趣班,“小主持人”、武術之類。也報了“看圖說話”課,其實是語文輔導,因為家長群里在傳播一種焦慮,如果不補拼音和寫字,一年級完全跟不上。

進入小學,他們開始讀校外機構“學而思”的奧數班,早先還因為入學名額緊張,需要早早排隊。三年級,他發現女兒英語落後了,於是加上了英語課。“語文沒報,實在是沒有檔期了。”他說。

他家的校外輔導主要安排在周末,占掉一天半時間。大人需要陪讀,基本是坐在教室外面刷手機。每個月的校外輔導花銷在3000元以上,算是少的。

葉非的女兒說,“班級里很多都補”。數學語文應該補,英語是必然補,因為家長會上老師說了“如果你小孩真的要學會英語,必須要在外面補”。

因為公立學校的英語教學要求太低,遠遠達不到升學選拔的要求。比如葉非女兒現在三年級,剛把字母學完、開始學打招呼,但在校外輔導班已經教“祈使句”了。而一些來自名校的學生已經學過了祈使句、過去時這些知識。

為什麽要趕上他們的進度?主要是為了小升初的選拔。對於目前滬上炙手可熱的民辦名校來說,面試就是為了擇優,並不以“綱”為限,英語面試“超綱”就是很自然的。雖然相關部門也給了各種限制,比如小升初的面試不允許選拔類的測試、不能帶紙筆進去,但是葉非了解到,有的現場會一人發一個iPad作答。

只要名額有限,學生就會競爭。“並不是我們家長神經病,一定要把孩子逼死。孩子是自己的,教委怎麽可能比家長更愛我們的孩子呢?如果學校里教的和選拔機制匹配了,我們就不補。”葉非說。

一位在廣州兩所校外輔導機構教語文的老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與考試內容相比,現在校內的教材太簡單了,更像是活動大綱,沒有豐富的習題和講解。“教材不講,但考試都會考”。學生們只好去上輔導班、買參考書,因此也活躍了教輔書市場。

“在重點大學入學名額有限的情況下,誰敢放松課業?學校減負,減少教學時間和作業,那正好被課外培訓機構接手。”他說。

校外的應試教育“幹貨”

在校外輔導機構的教學中,讓葉非最不滿意的,是過於應試。從前他寄期望於激發孩子興趣的地方,卻承擔起了從前學校的角色——填鴨式教學。

比如最近,他三年級的女兒用了兩個小時,就在校外輔導機構學完了數學的“分數”,用一些朗朗上口的口訣解出了題,但是對於這個概念到底什麽含義,“孩子是懵的”。

校外機構會把知識點細化成一個個關卡,孩子學完了就會在“成長樹”上打個鉤,解鎖新成就。葉非說,這讓家長看到花錢的效果,但是知識的積累和“吃透”很難衡量,“成長樹”的方式更直觀,雖然孩子可能不是“學會”,只是“記住”。

在一家著名校外輔導機構教書多年的老師王強也對南方周末記者坦陳了這種功利性。

按照正常的教學順序,英語是“課文-單詞-語法”三步,數理化是先有問題導向,再引出理論和分析。但是在輔導機構,會直接砍掉“課文”和“問題導向”的部分,直接進入“幹貨”,背單詞、記解法。他說,其實這符合不少學生和家長的願望,他們不覺得積累和循序漸進有什麽用,認為是在浪費時間,看不到效果。

對於學生來說,應試習慣甚至已經阻礙了正常交流。比如在語文作文中,學生不關心文章怎麽寫得好,只關心得分點,看到“記敘文寫作註意情節的抑揚起伏”這樣的要求,會問:“是不是有句子交代‘抑揚起伏’就給分?”

“應試教育是真不分校內、校外的。”王強感慨,要“素質教育”肯定要淡化考試,但有選拔、有考試最終攔在那兒,就要分出高低優劣來,家長的焦慮總會爆發出來。

關於是誰在要求“應試”,一家培訓機構的創始人也委婉地說,在這個市場里,輔導機構是被動的一方,家長才是主動的。需求決定供給。

王強也說,確實存在“提前教學”的情況。對於學生來說,比別人學得早、別人不會時他會了、別人課堂測試還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時候他已經做熟了……這些是很有誘惑力的,而且一個“早學”就會帶動一片,很容易形成攀比。

此次四部委發布的專項治理通知,要求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的“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在王強看來,考慮到孩子不同年齡的接受能力、對思維成長的培養,這幾點確實應該規範、糾正,但是從具體實施來說,前兩者好辦,“強化應試”這一點較難界定。

以數理化而言,做題是不是應試?但是不做題就沒法講課了。以語文來說,很多人分不清應試和理論研究的區別,比如老師說“來,我教你考場作文框架”,這顯然是應試,但如果說,“來,我教你用‘思維導圖’構思文章”,聽起來就很“素質教育”,但在教學中其實二者差別不大。

此外,四部委的治理通知中有更細化的要求,“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的班次、內容、招生對象、上課時間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審核備案並向社會公布。”

對此,一位培訓機構創始人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些信息進行審核備案並向社會公布是可行的。但是具體到上課內容,其實監督會比較困

難,因為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比如你上報涉及了某個考點,具體的講課過程中,給學生拓展一下行不行?

2018年3月3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全國兩會上,回應“課後三點半”現象、補課亂象。(東方IC/圖)

火爆的培訓

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吳國平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根據中國教育學會公布的報告,2016年中國中小學課外輔導產業的產值高達8000億元,相當於全國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江蘇省全年的財政收入。

以單個企業的增長,也能看出來這個行業迅速的攀升曲線。

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公司“好未來”,前身就是中小學教育機構“學而思”。2018年2月末,好未來市值超過184億美元,大幅超越曾以出國留學為主業的教育龍頭公司新東方(144億美元)。

根據其年報,好未來在2010年上市後營收快速增長,2017財年營收達到68億元,較2016年增長68.3%,2012至2017財年營收增長646%。

在培訓人次上,好未來從2013年的82萬人次增長到2017年的393萬人次,2017同比增長高達163萬人次,急速擴張。

據2017年11月發布的《2017胡潤80後富豪榜》,37歲的第一大股東、董事長兼CEO張邦鑫以400億成為“80後白手起家首富”。

不僅是好未來如此,新東方集團2017財年總營收增長22%,其中,直接與好未來競爭的優能中學增長40%,泡泡少兒收入增長率超過55%。這兩項總營收已經占據新東方總營收的55%,新東方已經從一家出國留學培訓機構逐漸蛻變成針對學齡孩子的校外培訓機構。

一位曾任大型連鎖教育機構高管,而後出來創業的教育機構創始人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從2000年起整個行業就開始變化了,越來越火,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均收入的增加,小家庭有了剩余的財富可以放在培養下一代身上。

一般從一個家庭有了孩子開始,這個支出就產生了。在小學以前,有種類繁多的早教班、興趣班,上了學以後,仍然有興趣班、競賽班,還有學習輔導班。三年級以前,一般以興趣為主,三年級以後應試需求更多。

“現在,學生教育經費已經基本上成為了一個家庭除了房子以外的第二大支出了。”他說。

校外輔導的普遍費用是一節課200-300元,每節課兩小時。此外也有昂貴的培訓,比如音樂學院老師教鋼琴、與美國教育接軌的自然興趣班,一套課程全年花費數萬元。

王強說,“單獨看一套課程可能價格還好,關鍵是報五六門課的大有人在,這樣一年下來大幾萬就沒了。”

就教師收入而言,他透露,普通教師一般是一小時150-200元,專家更多。一位培訓機構的老師,如果每周安排16小時的課,加基本工資,稅後收入也能上萬,而且時間自由。在學校的老師每天去上班,收入也不一定高過這個水平,但是在校老師的好處是戶口、宿舍、固定假期,“在學校和培訓機構當老師,說白了就是體制內外的差別”。

求解三點半現象

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讓校外輔導機構成為一些家庭“標準配置”的一個客觀原因是,小學生放學太早,一般在三點半左右,被稱為“三點半現象”。

一位曾擔任上海市教育部門領導的采訪對象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自己的外孫也在上小學,此前三點半左右放學是常態。放學以後沒地方去,他指著家對面的馬路,“這里面就有很多培訓機構,好多大樓里都有,有的在教育部門登記了,有的沒有”。

在他的印象中,“減負”之後,每節課的時間縮短了,從前一節課45分鐘、50分鐘,後來縮短到35分鐘或40分鐘。而且孩子們在校吃完午飯就上課了。上課時間壓縮了,放學時間就提前了。

葉非也說,自己的孩子一、二年級是下午三點半放學,現在是四點多,下午在學校是自修課和活動課,如果不想參加,家長兩點半就可以把孩子接出來,在外面再排一節課。

目前,在一線城市上班的家長,罕有能在下午五點半之前到家的。這樣的現實下,校外培訓機構實際上承擔了“托管”的責任,讓孩子在父母下班前去那里學習、寫作業。

2018年3月3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會結束後,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現身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的“部長通道”,記者向他提出了“三點半放學”的問題,他表示已有25個省份發布了符合各自實踐的政策措施,並列舉了北京、上海、南京、廣西探索的四種模式,對於校外托管班亂象,則將加強相關立法予以治理和解決。

自2000年以來,國家教育相關部門先後發過不同版本的“減負令”。在上海,先後規定小學不留書面家庭作業,中小學作業控制在1小時以內,學校不得占用學生休息時間集體補課,不得隨意增減課程門類、難度和課時等等。2017年,上海奧數“四大杯賽”中的三個或停辦,或更名。

南方周末記者看到一份《上海市基礎教育“減負”問題反思報告》,這是里瑟琦智庫基礎教育委員會在調研三十余位基礎教育教師和百余位學齡段家長的基礎上形成的報告。

報告顯示,針對2017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將減負的著力點定在整頓規範教育培訓市場這件事,老百姓多數表示“不買賬”。很多人認為,學生負擔過重的背後是家長“自增負擔”,是家長為優質教育資源配置失衡“埋單”,“無奈”但“無悔”。

只要重點大學和重點高中的入學機會是稀缺的、優質民辦初中和廣大公辦初中之間存在培養標準的顯著差異,家長對孩子的自主增負就不會停止。

在一些教師看來,公辦學校教學大綱的要求已經非常低了,甚至可以說已經“無負可減”。減得越多,留給私立學校和培訓機構的空間越大。

在複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陸一的文章《日本教育減負30年反思》中寫道,1976年開始,日本實行了一系列減負政策,包括降低教學大綱標準、減少規定學時和公立學校去重點化。“寬松教育”產生了兩大現象:私立學校一票難求,以及課外補習成為家庭必備。

當“減負”約束公立學校後,想要受到更有競爭力的教育的學生都轉投私立學校。補習方面,根據日本文部省調查,全日本中學生校外補習比例從1976年的38%上升到1993年的60%,小學生補習比例從12%上升到24%。

幾十年來,課外補習產業蓬勃發展,經過一番市場競爭兼並,構成了著名的首都圈“四大塾”格局,由四家機構把持補習產業。且不說高昂的學費,許多家長發現,如果在家中不做充分的預習準備,連較好的補習學校都進不去。

上述里瑟琦智庫的報告中說,“如果需求側不發生改變,那供給側的調整僅能治標而無法治本,甚至可能會導致教育培訓市場在大規模清理整頓之後被少數幾家‘存留’機構壟斷。”

在市場需求火熱的現實下,課外培訓市場上會不會形成日本這樣的壟斷型課外教育機構,已引起不少人士的擔心。

吳國平教授在意的則是整個社會流動的通道:“教育的本意是‘教養’,但是現在全社會的教育焦慮不是為了教養,而是為了獲得更高進入社會的門檻和更多的機會。如果社會不給普通人以通道、提供更多流動性機會的話,談‘減負’和‘素質教育’沒有意義。”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葉非、王強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575

高薪地盤工 胡孟青

1 : GS(14)@2013-07-17 01:03:08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A4%E5%B7%A5/101908
在電梯碰見會德豐常務董事黃光耀,有見集團近年積極入標投地,連將軍澳最終極一幅擁有三面環海、460米海岸線的臨海靚地,亦以筍價成為其囊中物,連同之前已投得的三幅,集團已躍居將軍澳大地主,看來目標要把太古城複製於該區。
閒聊間,問及建築成本愈來愈高,釘板紮鐵工人日薪1,700元,搭棚工人也日薪過千。基建上馬高峰,地盤工稀缺,既怕捱苦又怕日曬雨淋的新一代,等閒也不願加入建造業。他有感而發地指出,單是地盤安全主任一職,已經非常渴市,僱用一位擁有相關文憑且經驗豐富的安全主任,月薪達八萬元,即使畢業生入職,起薪點也有差不多二萬元,較見習工程師高三成,雖說屬於建造業工作,港人眼中的地盤工,但也是一份良心工作,屬文職,對職業安全法例、安全管理、危害辨認及風險管理、意外理論與調查等職責的要求很高,加上法例要求一百人以上的地盤,必須聘請全職安全主任,不失為畢業生的其中一條出路。
大學學位氾濫,若非專業,畢業後只怕更感徬徨,與其堅持要考入傳統大學,畢業後除一紙證書就一無所長。除非你自覺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推銷員,在銀行、保險、地產界都可如魚得水,否則將會更高不成低不就,亦非讀音樂、藝術、設計的材料,倒不如循職業培訓出發,腳踏實地,尋找出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63

爭地盤 猴王狗女齊墮污水池

1 : GS(14)@2015-03-10 08:56:23





■猴王狗女浸在半呎高污水,因飢寒交迫不停顫抖,消防員其後以鋼梯拯救。徐雲庭攝


【本報訊】一頭唐狗與馬騮昨午被發現同被困黃大仙一處山坡蓄水池半呎深污水中,消防及愛護動物協會人員到場,放鋼梯讓牠們自行爬上,但狗不擅長爬梯舉步維艱,機警的馬騮搶先從狗身旁沿梯飛快爬走脫困,惟牠沒有即時逃走,而是爬上樹看着同被困池底的唐狗,咬着愛協的狗索爬梯上池頂逃出後,牠才離去。


■濕身馬騮被困蓄水池等待被救,望向池頂期盼脫困。

被困至少一天


該頭流浪唐狗屬雌性,在場行山人士估計牠早前誕下狗仔,懷疑馬騮入侵其地盤,追逐對方時同墮池底,被困至少一天。而牠們身上並無傷痕,相信同墮池底後,雙方再無廝殺,並保持一定距離,其間牠們曾試圖攀爬逃走,池壁遺有爪痕,並因浸於水中飢寒交迫。現場為沙田坳道鳳凰食水配水庫旁一個長十呎、闊十呎、深六呎蓄水池,池底積有半呎高污水。街坊稱山上有野狗及馬騮出沒,曾見野狗追逐馬騮。昨午一時許,黎姓夫婦攜四歲兒子行山,途經上址時聞淒厲動物叫聲往查看,發現狗猴濕身被困池底,雙方保持兩呎距離,於是報警及拋香蕉與麵包落池,但唐狗沒爭食,讓馬騮獨享。


■唐狗咬着愛協人員放下的狗索借力爬上鋼梯。

見狗獲救才離去


警員及消防員聯同愛協人員到場,經商議後,消防將鋼梯放落池讓唐狗先爬上,但唐狗爬梯緩慢,僅爬了兩級,身手敏捷的馬騮見是逃生梯,已急不及待從梯旁越過唐狗,沿梯飛快爬上地面再跳上一棵樹啜腳趾,其間,唐狗爬梯不果,愛協人員放狗索讓牠咬住借力爬梯,再協助牠離開鋼梯。唐狗脫困後向山上逃去,而馬騮見其逃脫後,亦消失於樹叢中。未幾山上傳來多頭狗隻吠叫聲,並見該頭唐狗在一頭貌似藏獒狗隻陪同下再度現身,並向山下狂吠幾聲,未知是否感謝救援人員施救。■記者徐雲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10/190699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338

複製地盤佬造型少時新MV涉抄Ciara舊作

1 : GS(14)@2015-04-12 16:31:33

■少時近日以8人姿態出新歌,即捲入抄襲是非。


韓國人氣女團少女時代(少時)去年經歷前成員Jessica退團一事後,近日終於以8人姿態再次推出新歌《Catch Me If You Can》,並於大前日公開MV。本來少時再戰樂壇是值得高興的事,不過少時於新歌MV中地盤佬造型及拍攝背景,就十足十美國女歌手Ciara於6年前的舊作《Work》,少時立即捲入抄襲的是非,同時被翻舊賬,發現少時早有抄襲的前科。在大前日公開的《Catch Me If You Can》MV中,少時8名成員穿上白色小背心及深色長褲、戴上黃色的手套,以「地盤佬造型」在有多架工程車作背景的工地上跳舞,MV公開不到一日即獲過百萬點擊,不過少時新MV公開的同時,也被發現其造型與Ciara6年前的《Work》MV極為相似。



【2015年《Catch Me If You Can》】■少時在新歌MV的「地盤佬造型」,與Ciara於6年前推出的《Work》一樣。

【2009年《Work》】



網民留言嘆失望

翻看Ciara的《Work》,發現Ciara同樣穿上白色小背心、長褲及戴上手套在工地上跳舞。而少時連Ciara在MV中戴露指手套也照辦煮碗跟到足,也難怪被指抄襲。有網民於《Work》的MV留言版上留言:「我是因為少時才來的」、「少時抄襲Ciara!太讓我失望了!」不過也有少時的粉絲力挺偶像,表示:「MV風格是公司決定,不能說是少女時代抄襲。」其實少時也不是第一次傳出抄襲的醜聞,去年小分隊TaeTiSeo推出《Holler》時,也被指涉嫌抄襲日本歌手MIZROCK於2007年推出的歌曲《Hello Me!》,當時少時所屬的SM事務所就否認抄襲,表示:「作曲家將同一首歌給了TaeTiSeo以及日本歌手,《Holler》是從原曲中再重新打造的歌曲。」



【少時版】■去年少時的表演服被指抄Dolce& Gabbana,不過少時的設計師否認抄襲。

【D&G版】



去年已抄襲D&G

除了歌曲被指抄襲外,少時的造型亦是向各方「取經」。去年少時出席《KBS歌謠大慶典》時,她們穿上的白恤衫襯閃石紅色高腰褲的套裝造型,就被發現跟外國名牌Dolce& Gabbana其中一款設計一模一樣。當時少時的設計師於網上留言否認抄襲,表示是向該品牌致敬,不過之後又自打嘴巴表示:「從未有看過Dolce& Gabbana的原裝版。」最後設計師刪除所有留言,以免再被罵。另外,少時於2012年推出的日文專輯《Girls& Peace》,其空姐造型的封面照也被指與70年代的美國西南航空宣傳照一模一樣。雖然少時近日捲入抄襲是非,不過成員秀英前日就如常出席品牌活動,大晒新髮型,事後又在網上公開新照,心情未受影響。撰文:梁雯迪


■Jessica昨晚與粉絲預祝生日前先上載自拍照。

【出冧招】Jessica提早過生日

正當女團少女時代捲入涉嫌抄襲的是非時,其前成員Jessica昨日就於首爾的成均館舉行粉絲見面會及生日派對。本周六(18日)就踏入26歲的Jessica,昨晚與粉絲預先慶祝生日,除了一展歌喉唱歌冧粉絲外,又當眾度腰圍,力證自己有24吋的纖腰。提到自己的酒量,Jessica表示自己可以喝半支紅酒及一支燒酒,又邀請粉絲下次一起飲酒。另外,Jessica事前預備了超過700張親筆簽名的即影即有相片送給到場支持她的粉絲,令粉絲非常感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412/191090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500

IS搶地盤資金新血阿蓋德窮途末路

1 : GS(14)@2015-06-15 01:06:12

「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S)近年極速冒起,昔日聖戰和恐怖主義組織龍頭阿蓋德(al-Qaeda),卻走上窮途末路。多名阿蓋德中人指在IS搶地盤、資金和新血下,阿蓋德已從內被撕成片片碎,領袖扎瓦希里(Ayman al-Zawahiri)又跟指揮官隔絕,組織運作架構早已崩潰。


IS原是阿蓋德伊拉克分支,但因屢次不聽扎瓦希里指示,去年被逐出阿蓋德。IS反目後在敍利亞大舉攻打往日同道,現時把這場「聖戰內戰」擴大至歐亞大陸和地中海地區,年輕一代的IS分子佔盡上風,所到之處對阿蓋德「前輩」極盡羞辱之能事,粗口辱罵有之,令阿蓋德有「水浸眼眉」之嫌。


■IS每控制一地,都要將其他聖戰組織趕盡殺絕。

只靠效忠者運作沒架構

巴勒斯坦裔激進伊斯蘭學者邁格迪西(Abu Muhammad al-Maqdisi)和約旦教士卡塔達(Abu Qatada),被視為阿蓋德兩大精神領袖。兩人接受英國《衞報》訪問時,齊聲指摘IS拿了他們的思想著作去吸納新血,去打擊阿蓋德和屬下分支,卻毫不尊重任何人。卡塔達形容IS是「聖戰運動的癌症」,但不能不承認IS針對阿蓋德的宣傳戰和地面戰,都在打勝仗。邁格迪西指阿蓋德前領袖拉登(Osama bin Laden)在生時,是不會容許IS的不敬行為,但扎瓦希里欠缺拉登的魅力和權威,對組織的控制亦薄弱得多,當聖戰運動重心轉到伊拉克和敍利亞,扎瓦希里仍藏身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山區,跟前線隔絕。他更指阿蓋德的組織架構早已崩潰,扎瓦希里「只能靠效忠者運作組織,沒有組織架構,只有溝通渠道和忠誠」。




賣電腦汽車套現買食物


IS現在除了攻佔伊拉克和敍利亞大片土地,更從阿富汗至西非都有效忠分支,又霸氣聲言在其地盤不容其他聖戰組織活動,不加入就要死,上周在阿富汗將十名塔利班成員斬首,前天將阿蓋德利比亞分支的頭目殺死。約旦阿蓋德老將薩邁拉(Munif Samara)認為,IS正在「阿蓋德內部發動政變」。他經營診所免費醫治受傷的敍利亞戰士和平民,指目睹阿蓋德往日數十萬美元的捐款「陰乾」,捐款人不是轉向IS捐錢,就是為免雙方再流血而兩面都不捐。有消息更指阿蓋德在巴基斯坦部族地區的總部,去年一度沒錢到要賣手提電腦和汽車,套現買食物和交租。《衞報》指IS雖勢取代阿蓋德,但從美國總統奧巴馬、國務卿克里到情報機構高層,都仍將兩者混為一談。有前情報分析員指美國情報機構有一大班人緊盯阿蓋德十多年,或因此忽視組織以外的變化,追不上形勢發展。英國《衞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612/191812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909

代理轉做地盤、裝修

1 : GS(14)@2015-10-30 01:01:59

【轉型求存】樓市成交低迷,本月二手成交更有機會只有二千宗的歷史新低,地產代理深受其害。目前全港有逾3.7萬名持牌地產代理從業員,即平均18人爭一張單。業界預期明年農曆年前會有三成經紀轉行。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豪宅區代理直言,樓市僧多粥少,他身邊不少代理朋友已轉行,「好多都係轉行做返sales,賣電話又有,做保險又有,女仔通常賣吓衫。」有些就趁近年建造業好景,轉做裝修及地盤,「都有千四、五蚊一日人工,但佢哋話晒做開地產,着慣西裝,驚畀人笑,唔想畀人知。」但他認為,現時零售又衰,百業蕭條,「轉乜都死」。



中原料本月蝕二千萬

他又指,大行底薪是很低,「中X最低人工,得5,800至5,900元,美X叫做好啲,但都係得7,000元。」靜市下,近期不少大行經紀跳槽過檔細行,原因是細行底薪高,例如近期新成立的內地代理公司,底薪高達1萬元。「繼續做落去都係冇單開,點解唔去細行,當做洗碗,呃番三個月底薪都好。」中原陳永傑指住宅部每月成本1.5億元,暫錄約1.2億元收入,本月有機會勁蝕2,000萬元。中原會採取自然流失策略,未有裁員計劃。利嘉閣廖偉強指,公司上月有數百萬元盈利,本月料可收支平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1029/193515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557

房協「喜漾」地盤意外升降機墜平衡砣 擊斃槽底工人

1 : GS(14)@2016-02-08 02:54:06

■家屬昨到醫院認屍,傷心痛哭。張培生攝


【本報訊】年近歲晚,房協長沙灣「喜漾」的地盤昨日發生奪命工業意外,3名工人分別站於升降機槽底及機頂進行升降測試。事發時,升降機升上30樓,以測試升降機的平衡砣下墜至升降機槽的情況,其間在槽底一名工人被平衡砣擊中背部重傷,經送院搶救終告不治,勞工處正調查事故原因。記者:張培生 文兆麟


■仵工將死者遺體移送殮房。


死者曾新華(49歲),是持牌電梯技工,人稱華哥,有10多年裝卸電梯的經驗,日薪約1,000元。他與妻子育有一名正讀大學的女兒,居於沙田大圍。據知死者妻子近日回鄉過年,事發後她已即時由內地梅州趕返香港。一眾親友驚聞噩耗趕抵醫院,傷心不已,死者胞弟更失聲痛哭。現場是長沙灣福榮街的喜漾地盤,該樓盤為房協項目,去年8月開售樓花,提供兩座共275個單位,樓高33層,全部單位已售罄。地盤承建商協興建築正進行上蓋工程,預計今年底可入伙。




工友操控上升時出事

昨晨9時許,華哥與一名工友在地盤其中一大廈的B2樓層3米下的升降機槽底,負責安裝升降機平衡砣的保護圍網,而另一工友則站在升降機機頂,負責測試升降機的升降性能。現場消息指,事發時機頂的工友操控升降機向上升至30樓,以測試升降機的平衡砣相應下墜至升降機槽底時,與保護圍網位置是否配合。豈料平衡砣下墜至升降機槽底時,竟猛然擊中華哥的背部,華哥當場重創倒地,工友見狀立即通知工地負責人報警。消防員到場將華哥救起送院,惟延至上午10時42分搶救無效。勞工處及機電工程署事後派員到場調查。地盤承建商協興建築公司發言人表示,死者為分判商工人,該公司目前配合勞工處,調查了解意外成因是否工作流程或安全措施出問題;另一方面正聯絡死者家屬,盼在過年前發放恩恤金。涉事的電梯承辦商為迅達升降機(香港)有限公司,發言人指3名涉事工友都是旗下分判商的工人,死者更是資深技工,公司正了解肇事原因,稍後會向另外兩名工友查問事發情況。發言人又稱,已聯絡死者家屬於今天(5日)見面,提供所需協助。去年3月31日,將軍澳工業邨亦曾發生類似意外,一名工人在拆卸一部荒廢的運餐升降機時,疑鋼纜斷開導致平衡砣墜下將他擊斃。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聯僑對春節前再生奪命事故表示痛心,呼籲承建商必須提供安全工作環境,工人亦應嚴格按照安全守則工作,並促請勞工處加強巡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205/194803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348

靠近地盤 沙塵滾滾

1 : GS(14)@2016-03-06 02:24:37

【周邊環境】提供973伙的玖瓏山,位於九肚麗坪路,為該區一帶新盤中的頭炮,亦意味同區未來不乏新供應,項目周邊亦正大興土木,不時有泥頭車出入,沙塵滾滾。據記者觀察,麗坪路只是來回行車線各得一條,現階段只有泥頭車出入,當然未有大問題。不過扣除玖瓏山的973伙,估計該區未來共有約800多伙供應排隊登場。若他日全數住宅落成,再加上不少住戶非富則貴,肯定會利用私家車出入為主,不難想像到,將來麗坪路的交通負荷有多大。此外,玖瓏山發展商之一的嘉里(683)指,項目之物業管理公司已向運輸署提交屋苑穿梭巴士服務的申請,並正積極跟進,期望申請盡快獲批。另運輸署亦正研究開設公眾專線小巴服務,惟現時未有公佈有關資料,待有進一步的消息,玖瓏山之物業管理公司將適時通知住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05/195174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8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