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制造業回流 英特爾投資70億美元在美建廠

芯片制造商英特爾公司CEO Brian Krzanich當地時間周三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見面後,隨即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70億美元建立芯片生產工廠。該投資預計將為美國帶來3000個就業崗位。

制造業“表忠心”

英特爾宣布建廠決定後,特朗普發表推特稱,感謝英特爾為美國創造就業做出貢獻。他說:“亞利桑那州的人們會很高興,他們有工作了。”新工廠將和亞利桑那州錢德勒市(Chandler)原有的兩家工廠互補,生產目前最先進的芯片7納米芯片。

英特爾位於亞利桑那州的42號工廠(Fab 42)2012年就有開工計劃,不過當時只建了個外殼,後來由於市場需求不振,2014年被迫停工,現在在特朗普的號召下重啟施工計劃。Krzanich在聲明中表示,新工廠建設將耗費3至4年時間。“美國有著得天獨厚的人才、商業環境和全球市場地位。英特爾工廠將會吸引‘雙高’人才,即高薪人才和高科技人才。制造業是亞利桑那州經濟發展的引擎。”他還表示,“我們從稅收和監管政策方面權衡下來,認為政府正在推進這些工作。”

不過根據英特爾高級副總裁Stacy J. Smith接受采訪時的表態,英特爾的最新投資項目並沒有獲得美國政府的財政補貼。“英特爾始終致力於自身的發展,不管政府是什麽樣的,我們只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Smith表示,“當然在我們認為政策對公司有利的時候,我們一定會向它傾斜。”

包括英特爾在內的130多家美國公司上個月聯名致信特朗普,要求其收回移民禁令,並稱這將有損美國開放和創新的核心價值。英特爾的創始人之一Andrew S. Grove也是匈牙利移民。Krzanich發表推特稱,公司支持合法移民。盡管科技巨頭們都反對特朗普的移民禁令和對工作簽證H1B的審查,但包括英特爾和蘋果在內的科技巨頭,都把特朗普的減稅政策視為發展美國制造業的重要契機。

英特爾並不是第一個把制造業帶回美國的公司。特朗普上臺以來,數十家美國制造企業已經紛紛“表忠心”。包括福特、通用和克萊斯勒在內的美國汽車企業都撤銷或縮減了海外投資項目,把生產線和就業轉移到美國本土。美國聯合技術公司旗下開利空調在收到政府700萬美元的補貼後,也保留了部分原計劃關閉的美國工廠。軟銀旗下Sprint電信在宣布在美裁員後,又重新計劃招聘兩倍於裁員規模的員工,創造就業5000個就業崗位。IBM也宣布未來4年新增25000個就業崗位,今年新增6000個就業崗位。美國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在關閉了154家門店後,宣布新開60家門店,並增加就業崗位10000個。對於這些企業的做法,特朗普一一發送推特表揚。

控制芯片核心技術

建立芯片工廠生產線是一項大手筆的投資,一般來說都要耗費上百億美元資金,不僅要有土地,還要求符合標準的供電供水能力,以及有專業技能的勞動力和化工、機器維修等專業技師。精密的生產設備也比不可少,包括芯片的塗層、加工和封裝工具。

芯片技術正在被視為大國競爭的核心科技力量。根據研究機構Gartner 2月8日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預測,2017年全球半導體資本支出將增長2.9%,達到699億美元。Gartner分析師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6年,NAND資本支出增加了31億美元,多個與晶圓廠設備相關的細分市場展現出高於我們此前預測的更強勁增長。2017年支出增加也是由於NAND閃存短缺問題,而且該問題會持續嚴重。”盛陵海介紹成,NAND芯片是用於手機、電腦和服務器等電子設備中的存儲芯片。

中國政府也已經推出一項1500億美元的世界級規模的半導體發展計劃,旨在擺脫傳統對於西方制造芯片的依賴。清華紫光上個月計劃投資300億美元在南京投資芯片生產工廠,生產用於手機和PC等電子設備的3D NAND芯片以及DRAM存儲芯片。如果建成,這將是中國規模最大的芯片制造工廠,月產量將達10萬晶圓。

過去幾十年,盡管美國已經將很多包括智能手機和電腦等科技產品生產線轉移到海外,但是美國仍然將芯片技術的核心生產能力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美國本土工廠為全球芯片市場提供了七分之一的產能,尤其是最頂尖的芯片產品。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全美目前擁有76家芯片生產基地,分布在包括緬因州的南波特蘭以及加州的紐波特海灘等地。

中國芯片巨頭清華紫光一位高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英特爾亞利桑那州的工廠生產的是7納米芯片,中國本土企業連28納米芯片生產技術都沒有。一條生產線近百億美元投資,國內企業沒有客戶根本不敢投資。”英特爾目前位於中國的工廠生產一部分包括NAND閃存在內的存儲芯片,而不生產包括CPU和移動芯片在內的邏輯芯片。“這完全是不同的生產工藝,美國技術出口控制得厲害。”這位業內人士表示。而美國芯片公司仍在向政府施壓,要求更嚴厲的技術出口管制,以限制中國高端芯片的發展。

英特爾的新工廠預計將創造多達3000個工作崗位。去年英特爾曾宣布了一項大幅裁員計劃,削減包括錢德勒工廠在內的560名員工,總計裁員規模達12000人。公司目前在美國擁有50000員工,全球擁有106000員工。英特爾目前除了擁有美國俄勒岡州和亞利桑那州的制造工廠,全球範圍內在中國、愛爾蘭和以色列也設有工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898

電影資源回流熒屏現爆發期 古裝大劇成資本競技場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2-23/1078816.html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2017年初,《孤芳不自賞》《大唐榮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射雕英雄傳》先後在一線衛視和大流量網絡平臺播出,知名IP古裝劇“霸屏”。年內,將要開播的還有創下單集1500萬元天價版權的清宮戲《如懿傳》,以及據稱制作成本4~5億元的《軍師聯盟》《贏天下》等古裝大戲。

制作精良的古裝大劇風起於2015年,《武媚娘傳奇》《花千骨》《羋月傳》不斷創造收視與點擊的新紀錄,大劇制作費也從2015年開始飆升,特別是古裝玄幻劇制作費500~600萬元一集,相比2014年上漲了2.5至3倍。

電視劇《花千骨》掀起了收視率高潮 

資本逐利,嗅覺靈敏,紮堆投拍古裝玄幻類型,尤其是知名IP改編的大劇。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透露:“2016年通過備案公示的劇目1208部,古代題材250部,占總數的20.7%。”

2017年,一線播出平臺均有2部左右的古裝大戲,據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不完全統計,2017年上半年至少還有6~7部大IP古裝劇將開機。資本攪動下,古裝大劇制作成本和版權費不斷攀升,行業“劇”變也吸引著電影大咖加速回流……

然而,資本燒燙的古裝“大戲”,卻在2016年末顯露隱憂:全年沒有一部收視率和口碑雙爆棚的現象級精品大劇。這直接導致2017年的古裝戲市場正在發生變化,業內人士在接受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采訪時不同程度表示,2017年一線衛視和視頻網站購買大IP古裝劇較為謹慎,投資風險增大,賺錢要依賴頭部內容和創新。


現象

古裝大戲制作成本過億成常態

最貴古裝劇成本已高達5億

不久前熱播的古裝大劇《孤芳不自賞》被曝使用大量“替身、摳像”,主演用並不多的“劇組時間”(在劇組拍攝戲的時間)拿走了超高片酬。盡管制片人此後表示主演片酬“稍低於市場價而非天價”,但古裝大劇的制片成本高卻是無法回避的事實。近期“霸屏”的《孤芳不自賞》《大唐榮耀》等古裝劇造景恢弘、服飾道具華麗、畫面精良,加上大流量人氣演員出演,背後均是大量燒錢。

《孤芳不自賞》 豆瓣評分僅3.6分 

如今,古裝大戲制作成本過億已是常態。而且從2015年開始,因為《武媚娘傳奇》《花千骨》“爆款”帶動,古裝玄幻大劇的制作費達到500~600萬元一集,相比2014年上漲了2.5至3倍。到了2016年,古裝大戲的制作費更是節節攀高,歡瑞世紀出品的《幻城》《誅仙·青雲誌》制作成本均近3億元,而今年將播的範冰冰大作《贏天下》據稱創下了亞洲電視劇單體劇目最大投資,成本高達5億元。類似的投入放在電影制作上,產出的都將是重工業體量的電影。

業內人士告訴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古裝大劇由於服裝、道具、場景等不同於現當代劇目,加上熱門的仙俠、玄幻劇需要燒錢的後期特效,相比其他題材,古裝大戲對投資要求更高。”從目前來看,“大IP+大咖創作班底”配置的古裝大戲,都有大資本捧場,在資本的攪動下,古裝大戲已經成為商業劇最大的競技場。

但市場仍有接納能力,一家影視上市公司的高管就表示:“目前4億以內的大劇應該是市場能消化的。”

與之相對應的是這些古裝大劇賣出的天價版權。今年將開播的《如懿傳》創下了最貴版權紀錄,賣給兩家衛視分別為300萬元一集,騰訊視頻用900萬元一集買斷網絡獨播權。如此算來,《如懿傳》版權費高達1500萬元一集。而目前來看制片成本最高的《贏天下》,也以單集800萬元的高價將首輪獨播權賣給了天貓技術。對比2015年的“劇王”《羋月傳》,當時單集300萬元,一年間版權費暴漲了5倍。

事實

電影大咖回歸熒屏

章子怡或接拍首部電視劇

在今年開播的古裝大戲中,《如懿傳》最引人關註,不僅因為版權創下天價,還因為主演是電影一線大明星周迅。這是繼《大明宮詞》之後,周迅15年來首次出演古裝大戲。談到為何接演這部戲,她表示“答案很長”,自己會為觀眾呈現一部“最極致的清宮戲”。

2017年即將開播的電視劇中,《如懿傳》最引人註目

無獨有偶,與周迅關系不錯的陳坤也已告別熒屏近十年,卻在今年接下兩部電視劇,其中一部正是知名小說改編的古裝戲《凰權·弈天下》,預計將於今年4月開拍。

而另外一條傳播率極高的消息是,章子怡或將主演《帝王業》。章子怡出道至今,出演過多部知名電影,但卻從未拍過電視劇。據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了解,此事還未最終確定,不過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章子怡將投資這部戲。”

此外,還有不少電影界的金牌制作人加入到電視劇制作中,今年將播出的玄幻大劇《擇天記》的武術指導是徐克禦用的元彬,美術指導雷楚雄曾憑借《千機變》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目前正在熱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服裝造型精致美倫,該劇的首席造型指導是張叔平,張叔平2014年憑借《一代宗師》獲得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提名。

雖說幾年前也有電影人參與過電視劇制作,但2016年至今,無疑是電影資源回歸熒屏的爆發期。制片人嚴從華毫不諱言這是資本的撬動,“資本大量湧入,制片成本不斷擡升,給得起片酬。”

資本助力也讓電視劇制作水準日益精進,專屬大銀幕的“電影藝術”在小熒屏呈現,“唯美深刻的藝術形式只出現在電影里”的歷史正被改寫。

另外,古裝玄幻大劇也是IP劇的主流。大IP意味著很強的變現價值,參演大IP劇也會幫助明星圈粉,增加人氣。據2015年騰訊白皮書,大熱作品《花千骨》讓霍建華商業價值上升指數飆升至Top10,在“2016年電視劇演員口碑躥升排行”中,唐嫣羅晉憑借大熱IP劇《錦繡未央》口碑急升,雙雙進入前五。

資本

電視劇上市公司能力加強

IP頭部資源爭奪將更加激烈

資本燒燙的古裝戲“戰場”,熱度不減。

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表示:“2016年通過備案公示的劇目共1208部、47802集,古代題材共250部、11294集,分別占總數的20.7%、23.62%。”古代題材在劇目占比中僅次於覆蓋面最廣泛的當代題材。

但是2016年,古裝大戲收視下滑嚴重,CSM52電視劇平均收視排行榜TOP30中,只有5部古裝戲。盡管《錦繡未央》《女醫明妃傳》進入了收視榜前十,《誅仙·青雲誌》網絡播放量達到了254億次,但從品質認可度和話題討論度等層面來說,這些劇距離現象級仍有一步之遙。而2015年,《羋月傳》《花千骨》《瑯琊榜》幾部古裝戲都稱得上是國產劇的扛鼎之作。

《瑯琊榜》豆瓣評分高達9.2分

縱觀2016年的古裝大戲,仍以大IP劇居多,IP也是資本熱切追逐的。但這些劇情節套路化較為嚴重,過於依賴大IP、高顏值、重投入,流行什麽就跟拍什麽,容易造成觀眾審美疲勞。盡管在2017年仍有不少古裝大戲立項,但行業已經產生了新的變化。

慈文傳媒集團副總裁趙斌告訴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2017年立項的古裝劇多,但不等於都會開拍。現在電視臺、視頻網站對大古裝戲保持著很高的警惕性,要優中選優。過去一看是大IP就會買,現在要先看樣片,甚至要等全劇拍完才決定購買。大古裝戲的投資風險加大,這也倒逼制片公司更加嚴謹選擇拍攝項目,有的公司也會放棄一些項目。

趙斌認為,大古裝戲仍是熒屏的暢銷品,2017年增速會有所放緩,但市場決定了大劇的版權費仍會上漲。以慈文傳媒、華策影視為代表的電視劇上市公司,融資能力和承受風險的能力更強,也會繼續投拍大IP古裝戲。“但它們必須是頭部內容,頭部內容才有突破天花板的價值。”趙斌說,市場對頭部資源的爭奪會更加激烈,“但頭部內容要賺錢,如何在制作上創新也很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963

川籍人才回流 成都成創業新一極 | 軌道

在上海呆了近十年後,汪洋決定跳出熟悉的跨國公司工作模式,跳進創業浪潮。在最近兩年的創新創業熱潮中,北京、上海和深圳都是最活躍的區域,也是中國投資機構和創業公司最密集的城市。汪洋選擇了四川成都。

“感覺在外企不是長久的事情”,汪洋告訴我。邀請他加入公司的是他的老鄉、中學同學徐一丹,後者在創業公司通甲優博擔任CEO,汪洋則在這家公司擔任首席運營官。新公司設在了成都市的天府新區——2014年獲批成為國家級新區的天府新區重點發展高科技、高端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

美國谷歌公司的谷歌眼鏡(Google Glass)剛推出時吸引了眾多科技領域的研究者關註,其中不乏跟進的創業公司。作為國防科技大學專攻計算機視覺的博士,徐一丹最初想在視覺技術領域創業,就是受到谷歌眼鏡的啟發,不過等到開始將創業項目落地的2015年,谷歌眼鏡已經走完了生命周期,但它開拓性的嘗試,為其他視覺領域的創業公司掃除了部分路障。

2月底成立滿兩年的通甲優博,目標是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將虛擬與現實鏈接,以提供新的服務模式。該公司的一款產品是為深圳零度智控公司旗下的DOBBY無人機提供智能視覺解決方案,後者在2017雞年春晚為《滿城煙花》伴舞。

 

公司現狀和預想發展方向“走的比較貼合”,汪洋說,這很大程度得益於通甲優博的技術積累——他的不少同事是畢業於國防科大的博士,有過實實在在的科研積累和重大項目歷練。徐一丹在國防科技大學師從於起峰院士,後者也將其院士工作站落在了通甲優博。

汪洋創業前的上一份工作是在德國軟件企業SAP。在通甲優博,在大型企業、科研機構擔任骨幹、有國外工作、管理經驗的“回流人才”不在少數。四川成都,已經成為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以外吸引創業資金和創業者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四川省股權與創業投資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吉勛告訴我,他能夠明顯的感受到高端人才回流成都創業、工作的趨勢。吉勛本人在返回四川之前,也曾在香港數碼港科技園有過創業經歷。

打造創業環境,也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目前成都已經有天府軟件園、天府新谷等10個國家級孵化器。對於創業機構,好的融資環境不可或缺。據吉勛介紹,目前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公示的四川境內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超過350家,在整個西部地區都是比較領先的。

 

“我們的一些會員基金單位,在招聘的時候也傾向於考慮老家是四川,並有誌於回到四川成家立業的應聘者”,吉勛表示,曾在發地區或者發達國家工作,“這樣回來的人,據我了解還是非常多”。

汪洋認為,對於科技類的初創型公司而言,成都容易被忽視的一個優勢是其科技人才培育體系。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等有深厚理工背景的高校聚集,“除了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外,成都是非常突出的”。而這些畢業生很多選擇留在四川,也有許多人闖蕩了外部世界後回流。

四川一直有活躍的勞動力市場,並且是勞動力輸出大省。不管是科技人才、還是對於農民工群體,四川本地都在構成更大的吸引力。四川省統計局民調中心分別於2015年初和2016年初完成的《四川外出務工人員就業意向專項調查》顯示,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留川工作意願兩年來持續增強。

第一財經的調查同樣顯示出這個中國內陸省份的吸引力。《第一財經周刊》在對160個品牌門店分布和14家互聯網公司的用戶數據分析後,按照商業資源聚集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個維度的加權平均計算,制作了一份覆蓋338個中國城市的“新一線”城市榜單,成都名列前茅。

只需對比北京的房價,就不難理解那些難以在沿海城市找到歸宿感的網絡工程師為什麽選擇成都。通甲優博將在成都“一個月工資買一平米別墅”作為招聘廣告語。而實際上,相同能力的程序員,成都薪酬水平比北京差一個梯度,這對通甲優博這樣的初創公司好處不言而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664

私募基金掀起“出海”潮 海外產品回流捕捉中國市場機會

部分中概股股價大幅上漲,一些優秀企業仍在奔赴海外上市,海外中資概念資產的投資機會,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私募基金,加快“出海”步伐。

“中國內地私募的規模已經很大了,單一策略、單一品種,已經滿足不了投資需求。”3月18日,在私募排排網舉辦的第十一屆私募基金高峰論壇上,多位專業人士認為,為了滿足投資者多元化配置需求,以及分享海外市場的機會,內地私募基金將越來越多地走出去。

在私募“出海”的同時,穩定的經濟增長,一些海外發行的私募產品,為了捕捉投資機會,開始出現回流中國市場,一些內地私募也在海外成立投資於中國的產品。目前發行數量、規模雖然不大,但增長較快,未來將有很大空間。

私募掀起“出海”熱

從2016年開始,受人民幣匯率波動,投資者對海外資產配置的需求升溫,而美國等海外市場卻表現向好。看到海外市場的投資機會和市場空間,內地私募基金掀起了一波“出海潮”。

根據公開信息,重陽投資、神州牧等私募基金2015年發行海外產品,海外基金2016年的成立、發行數量大幅增加,海外投向的產品多達16只。統計表明,2017年1月、2月,海外私募基金產品繼續增加,分別為3只和28只,占月度總發行量的比例為21%和9.5%。而 3月的前三天,又有16只海外私募基金產品成立。

“大量企業老板,上市公司股東,以及其他高凈值人群,都有海外資產配置需求,但他們不可能對每個領域都熟悉,需要專業的管理人來打理。”香港東英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李煒說,目前內地私募基金規模已逼近11萬億元,且過去三年來,私募行業已經規模化、規範化、透明化,單一市場的投資品種、單一市場的策略,不足以滿足私募基金的投資需求,內地私募基金將越來越多地走出去。

為了適應這一需求,私募基金獲取境外牌照的熱情大增,如泓銘資本管理集團去年年底在香港拿到了4號牌和9號牌。凱思睿基金服務公司董事李曉亮說,香港證監會定期發放的牌照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中資機構。盡管存在資金處境通道目前存在障礙,但這只短期陣痛。

根據業內人士介紹,境內私募基金“出海”,目前有兩種類型,一是投資多聚焦於港股市場,借道滬港通、深港通投向港股,或通過收益互換、跨境收益互換等方式間接投資香港證券市場;另一種是以美國、歐洲等境外市場為目標,但投資標的多集中於具有中國概念的資產,產品類型則包含了股票、期貨、固定收益等多種類型,在策略上也更為豐富。

不過,私募“出海”並非一路坦途,交易制度、規則等差異,是私募基金“出海”面臨的主要挑戰。盈透證券銷售代表戴愛娜表示,對於發行海外產品的私募來說,合規是非常重要的,過去就有私募基金因為合規問題,被處罰的先例,經驗不足、對海外市場不了解,是私募出海最突出的挑戰。

“對海外市場的架構、合規,有一個從不熟悉到熟悉、再到駕馭的過程,到了海外市場,必須把以前在國內的經驗都忘掉。”李曉亮說,若只是為了短期套利,在專業程度更高的市場,風險將會更大,因此不建議私募基金出海。

海外產品資金回流內地

內地私募基金“出海”積極性大增的同時,募集資金聚焦於內地市場的私募基金產品,也在悄然出現、增長。

“去年英國脫歐、美國大選之後,大家發現,中國經濟並沒有那麽差,反而是增長最穩定的地區,而歐洲、美國的風險其實更大。”李煒說,在此情況下,從2016年三季度開始,歐美等地的資金,開始回到香港,進入中國市場。

李曉亮說:“與在內地發行、投資海外標的的私募產品不同,在海外發行的私募基金,是以投資中國市場為方向。和國內一樣,海外的一些投資者、機構,也通過投資高風險,獲得高額收益的風險偏好。這種情況,最近一年多來顯著增加。”

“目前來看,這一類私募基金發行數量、規模雖然不大,但增長很快,尤其是在市場波動期間。” 李曉亮說,這為海外發行、以中國市場為標的的私募基金發行提供了機會。與此同時,一些私募在海外發行產品,但同時也沒有忽視本土市場,也在海外募集資金投資中國市場。

“中國經濟的增長,帶動的新興市場大宗商品的價格上升,這些海外回流資金,主要選擇了期貨為投資標的。而相對於股票,期貨市場又最國際化。”李煒說。從配置偏好來看,海外投資者更熱衷於以美元認購、以美元計價的產品。

李曉亮稱,從渠道來看,除了借助跨境收益互換、特定資管計劃、信托計劃之外,滬港通、深港通等渠道,由於沒有具體額度限制,為海外基金投資中國市場,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間。未來,通過海外工具投回國內市場的空間將會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884

美稅改吸引資本人才回流,中國減稅降費“搶跑”應對

美國26日公布了自1986年以來力度最大減稅計劃。

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專家認為,盡管這一減稅力度驚人的計劃能否真正落地仍存疑,但若計劃落地將吸引資本和高端人才流向美國,其他國家或以減稅跟進,全球性減稅潮流將至。

針對多個大國發出減稅信號,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要求,有關部門要有“搶跑”意識,通過減稅降費給企業創造更好環境,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美國減稅力度驚人

此次美國稅改計劃目的是刺激經濟增長,創造就業,簡化稅制,降低美國家庭尤其是中產階級的稅負,將企業所得稅稅率從全球最高之一降至最低之一。

具體來看,個人所得稅級數由七級降至三級,稅率由高到低分別是35%、25%、10%。向有孩子和家屬照顧支出的家庭提供稅務減免,廢除遺產稅等。美國企業所得稅稅率將從35%降至15%,對於美國公司在海外利潤提取回美國進行一次性征稅。

國家行政學院馮俏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是美國30年來稅制最大的一次調整,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競選時提出的減稅計劃相近,除了放棄邊境調節稅。這次美國打響了國際競相減稅的第一槍,英國等國也有減稅計劃,全球將掀起一輪減稅浪潮。

德勤中國並購重組服務全國主管合夥人葉偉文用“驚人”來描述這次美國稅改減稅力度。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果美國真的將企業所得稅降至15%,將低於中國香港、新加坡等低稅率國家或地區。再加上對美國海外利潤提取回美國采取更低稅率,這將促使美國企業把海外利潤匯回美國用於投資,從而帶動經濟增長。

馮俏彬表示,這一方案將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產生影響。資本流向低稅率國家,美國大幅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和個稅,將有利於吸引資本回流。未來部分在華外資企業可能傾向於把資本匯回美國,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有海外投資計劃的企業,也可能在選擇投資目的地時考慮美國。

葉偉文也表示,對部分中國企業來說,美元強勢本身使得部分企業有配置美元資產的需求,而現在美國大幅降低稅率,投資美國的熱情可能更高。如果美國企業所得稅降為15%,將低於中國的25%稅率,在華的部分美國企業可能會傾向於將利潤匯回美國。

不過在馮俏彬看來,目前的美國稅改計劃能否真正落地還有待觀察,其中最大的焦點在於如此龐大規模的減稅計劃將對美國財政收入造成大幅沖擊,如何彌補減收的缺口將是個問題。

“對於此次減稅計劃對財政減收幅度有不同的測算,比如有機構估算減稅規模達到2萬億美元左右,對於這一缺口,美國政府靠減稅刺激經濟增長來自己買單,但究竟減稅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經濟還有待觀察。”馮俏彬稱。

葉偉文也對美國大規模減稅計劃真正落地持有懷疑,在大規模減稅後實現預算平衡是一大難題。

中國減稅降費應對

4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公布了總規模約3800億元的減稅舉措,李克強總理在會上告誡有關部門,當前國際競爭非常激烈,很多國家都競相發出“減稅”信號,“所以我們要有‘搶跑’意識!企業埋頭苦幹、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政府要通過減稅降費,為企業創造更好的環境。”

在去年為各類市場主體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之後,中國今年力爭減稅降費達1萬億元。

馮俏彬表示,距離美國減稅計劃通過還有一段時間,中國應該謀劃方案來應對這一沖擊,但不必被國際稅收競爭的輿論戰牽著鼻子走。這一輪減稅降費思路是正確的,下一步應該繼續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清理政府性基金、行政事業性收費等降低企業成本,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普華永道中國中區流轉稅業務主管合夥人李軍告訴第一財經,各個國家通過減稅來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態勢會更加明顯。我們國家有關財稅部門也會積極開展部署研究對策。當然中美情況不盡相同,中國第一大稅種是增值稅,而非所得稅。減稅空間有多大取決於財政負擔的大小,所以在研究減稅方案的同時也應關註財政預算體制改革以及如何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這也是國家競爭力的表現。

馮俏彬認為,中國減稅選擇上主要是落實對稅外收費體系的清理上。行政性零收費是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廣東等地已經在做,中國已經具備基本條件。政府性基金項目雖然不多,但金額大,需要結合價格機制改革來進一步清理。社會保障費率降低也有空間。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在降低企業所得稅方面還有減稅空間。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院長白彥鋒認為,我國企業所得稅若選擇降稅負,可選擇方案有不少。比如降低名義稅率的同時減少稅前抵扣來確保稅收總收入不受太大沖擊。或者通過降低稅率、增加稅前抵扣直接降低企業所得稅收入的同時,加大個人所得稅、消費稅、資源稅、環保稅等“綠色稅收”征收力度,這一方面可以讓一些高能耗、高汙染的企業不會因普惠性降低稅率而“搭便車”受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對沖因企業所得稅降低帶來的“減收沖擊”。

普華永道中國稅收政策服務主管合夥人梅杞成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應該謹慎審視美國減稅方案對中國的影響,但是不要盲目應對,“並非美國減了多少稅,我們就要減多少稅,而是要按照自己的政策目標去做,包括已經推出的鼓勵企業創新稅收優惠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82

【傳媒】從大銀幕走向小熒屏,電影大咖回流電視劇, 是為名還是利?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412&summary=

【傳媒】從大銀幕走向小熒屏,電影大咖回流電視劇, 是為名還是利?

浙江天意影視投拍的電視劇《曹操》,邀請重磅電影演員參演,業界轟動。無獨有偶,包括《如懿傳》、《大唐榮耀》、《凰權》等在內的一批電視劇作品近期都開始逐漸邀請過去不曾活躍在電視熒屏上的電影演員出演,形成一個獨特的現象。


按照通常的思維,作為"雕刻時光的藝術"的電影行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地位都高於電視行業。而一批長期拍攝電影作品或者獲得了重要電影獎項的演員,也始終堅持活躍在大銀幕上。而如今,這些躋身電影圈、甚至在電影行業獲得重要獎項的演員卻頻頻回歸電視劇行業。


我們嘗試對電影演員回歸電視劇現象進行梳理,探究背後的原因,並進一步對比美國影視劇行業,分析未來電視劇行業發展趨勢。



電視劇:“名利雙收”,確定性高


1、計費模式:電視劇按單集付片酬,收入可觀


與電影的計費模式不同,電視劇按單集付片酬。雖然大牌的演員在電影上也可以獲得行業內頂尖的片酬,但電視劇按集計算酬勞則更具“性價比”。這與國內電視劇行業的定價與播出模式也密切相關。國內電視劇按集向電視臺或視頻網站進行銷售,因此制片方更傾向於把電視劇拍得更長。通常而言,國內電視劇的集數在30-50集之間,而一些邀請大演員的IP劇,長度則更長,例如鹿晗主演的《擇天記》有55集,而幾部大女主角的電視劇《甄嬛傳》、《羋月傳》、《如懿傳》的片長則達到70-90集。


以周迅為例,電影的片酬為700萬,按照其電視劇片酬,一部電影的片酬僅僅只夠拍攝10集電視劇。而周迅拍攝的電視劇《如懿傳》總長度90集,總片酬9000萬。是其拍攝一部電影片酬的10倍以上。



2、短制作周期與長播出周期


電視劇拍攝“性價比”高的另一個原因在於,一般難情況下,電視劇的制作周期不會比電影長,即使是超長篇電視劇,其制作周期仍然可控。大多數電視劇拍攝周期不到一年,於采用邊拍攝邊剪輯的制作方式,殺青後的後期制作時間較短,順利通過審查後很快就能播出。而電影的拍攝制作不可控因素則更多,尤其是導演的個人工作風格,一些大導演通常制作周期較長,王家衛的一部電影通常制作周期約2-3年。


在播出周期上,一部優秀的電影,其上映檔期通常不超過1個月,下映後觀眾則主要在視頻網站上進行點播。而電視劇目前的播出模式更加多樣化,電視劇在同一時間內既可以上星播出,也能在網絡上點播。受眾範圍大,常常會引發話題成為熱點。《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播出期間網絡累計播放量達到361億。同期,微博數據顯示微博主話題閱讀量103億、短視頻播放量58億、電視劇熱詞提及量220萬次,在6項數據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刷新了微博國產劇數據之最。除主話題#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外,還產生了25個劇情類子話題,吸引了127萬人參與討論、討論量達到610.3萬次,閱讀量達到53億。


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後,正劇《人民的名義》也同樣引起了全民的熱議。隨著劇情的不斷推進,觀眾對劇集的討論達到高潮。一部電視劇可以在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內形成關註和討論,頭部電視劇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3、電視劇市場爆發,電影增速放緩


目前,國內的電影市場尤其是國產電影在2015年的大步邁進之後,正在進入轉型期。


2017年第一季度,國產電影總票房為66億占整體票房的46%,尚能與進口電影平分秋色。而到了4月的前20天,隨著《速度與激情8》等一批進口大片的逐漸上映,國產電影與進口片的實力懸殊逐漸顯現。


而隨著2017年中美進口分賬片談判的重啟,國產電影則需要面臨更多強大的對手。


反觀電視劇市場,產值增速突飛猛進,根據藝恩數據顯示,僅監測的47家上市公司2016年中報電視劇交易額營收就超過了60億元,同比增幅24%,毛利率40%,均高於同期電影市場。從電視劇制作機構看,2016年共10232家公司獲得《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其中132家獲得電視劇甲種證),相較2010年機構數量增長152%。根據第三方研究報告,2016年我國電視劇市場規模為882億元,其中電視廣告429億元,版權收益222億元,海外銷售5億元,網絡電視劇廣告收入200億元,用戶付費收入25.6億元。


國產電影在票房和口碑上的不確定性,讓許多一線電影演員在選片上更加謹慎,比起拍一些不溫不火的電影,超級IP電視劇更有吸引力。


4、大制作帶來影響力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與頂級的電影導演合作,是許多演員身價與知名度上升的重要通道。而隨著一批國產“良心劇”的出現,一批電視導演也逐漸成為收視率的保證獲得了如大電影導演一樣的聲譽。如《瑯琊榜》導演孔笙、《走向共和》導演張黎、《甄嬛傳》導演鄭曉龍等。他們通過一批高質量的電視劇,建立起自己在電視劇行業的聲譽,讓很多電影演員可以在保證制作水準的前提下回歸電視熒幕。


縱然,有聲望的導演數量較少,其每年的產量也是有限。但隨著2015年影視劇領域的IP熱,由熱門大IP改編的電視劇,不僅會獲得更多的資源和資金,以高片酬吸引電影演員的加入,其開播後對觀眾基礎也更加可觀,這不僅為演員帶來了高額酬勞,也更能幫助電影演員獲得很高的人氣。吸引了眾多電影演員參與的電視劇作品,如《凰權•弈天下》《帝王業》《擇天記》《如懿傳》《春風十里不如你》《鬥破蒼穹》《海上牧雲記》《特工皇妃楚喬傳》《時間都知道》《佳期如夢之海上繁花》等都是根據熱門IP改編。


出演熱門電視IP之後,主演往往會進入新的事業上升周期。以趙又廷為例,其雖然在臺灣地區成名較早,但是在內地的知名度始終有限。而借助IP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熱播,趙又廷增長粉絲384.8萬,成為“新晉國民老公”。其電視劇片酬從小幾千萬迅速上漲。同時又有多部新戲找到趙又廷希望其擔當男主角,並成為包括阿迪達斯在內的多個品牌的最新代言人。電視劇中其他的演員也紛紛“漲粉”:楊冪粉絲增長312.1萬;迪麗熱巴粉絲增長263.8萬;即便是劇中的配角張彬彬和於朦朧的粉絲量也分別增長了187.1萬和118.6萬。


另一個案例是景甜。雖然景甜已經拍攝了多部電影大片,但卻一直沒有熱度。在出演《大唐榮耀》後,景甜卻贏得了不少觀眾的好感,其前不久確定加盟北京電視臺新型真人秀節目《我想見到你》。


由此可以看到,對大牌演員而言,電視劇為他們帶來的是一個正向的循環,不僅是高片酬,而是增加人氣和觀眾好感度,從而為後續的影視作品接拍,商業價值提升都提供了良好的鋪墊。


5、國內電視劇制作費用持續提升


近年來,電視劇制作成本持續走高。過去,一部電視劇制作成本過億就會被大肆宣揚報道,而現在稱得上大制作的電視劇制作成本均超過億元。尤其是近幾年來,熱播電視劇多為古裝玄幻劇,由於服裝道具特效等需要加之人力費用,古裝劇制作成本過億較為普遍。今年大火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制作費用高達3億;未播先火的《如懿傳》、《贏天下》和《武動乾坤》都是斥巨資拍攝,制作成本分別是3億、5億和6億。



6、電視劇版權價格上漲


電視劇制作成本提高的同時,也帶來高額的版權收入。與電影需要先在影院上映,再由視頻網站播出不同,電視劇可以在電視臺與網絡同步播出。《贏天下》采取先網後臺的播出方式,網絡版權收入5.6億,電視臺版權收入3億。周迅主演的《如懿傳》制作成本3億,在網絡和電視端共獲得13億的版權收入,高成本與明星投入,最後也為這些電視劇帶來高收益。


2010年,熱播劇《宮》的網絡版權價格僅35萬元/集,到如今,《如懿傳》網絡版權價格已達到900萬元/集,短短7年時間,網絡版權價格上漲25倍。再加上電視臺購買支付的版權價格,一部電視劇的收入可觀。而這種增長趨勢會吸引電影大咖回流到電視圈。



過去幾年,電視劇版權價格的上漲,主要體現在網絡版權費用上,而電視臺的版權采購價格僅為小幅度上漲。


相比於視頻網站,電視臺在內容變現模式上受到了更多限制,主要表現在既無法“開源”也難以“節流”。電視臺購劇費用的天花板被視頻網站不斷打破。


首先,一劇兩星使得單家電視臺對頭部內容需要付出的成本上升:從2015年1月1日起,廣電總局開始執行一劇兩星政策——每一部電視劇每晚在黃金時段聯播的上星衛視綜合頻道不得超過兩家,且每晚不能超過2集。這一政策從政策原意上是希望上星頻道的電視劇內容內容百花齊放,同一時段有更多的電視劇可以登陸衛視頻道進行播出。但對電視臺而言,兩家電視臺需要承擔起過去4家電視臺支付的版權費用,采購成本增加。尤其是非頂級的一線衛視,難以通過聯合其他三家共同采購頭部劇的模式,來獲得頭部內容資源。


在購劇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電視臺仍要嚴格執行電視劇不能中插廣告的規定:早在2011年廣電總局就發文規定,要求每集電視劇中間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廣告。因此,目前電視臺在電視劇上的廣告收入主要表現在前後貼片廣告、硬廣以及欄目冠名權。


相比於電視臺,視頻網站的變現模式則更加多樣。除電視臺完全不具備的付費會員收入外,視頻網站在廣告變現上,也更有創新空間。


付費會員收入:正在成為視頻網站的重要收入來源。從用戶來看,2015年到2016年,中國視頻付費用戶規模上升了109.7%,目前付費用戶達到6130萬。預計到2019年,國內視頻付費用戶將達到1億人。從收入來看,從2015年到2016年,互聯網視頻行業付費市場的收入增長124.9%,整體市場規模超過100億。


多樣化的廣告變現:隨著技術發展,視頻網站在廣告變現上也更加豐富。首先,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對用戶群進行地域、性別、喜好、年齡等各種定義,廣告主可以進行分人群投放。其次,視頻網站廣告投放的方式也更加多樣化,不只停留在傳統貼片、暫停廣告的模式,還出現了多種新型廣告模式。例如,互動貼片廣告(在普通視頻廣告基礎上添加動畫、交互按鈕、表單等元素,可通過互動操作提升用戶的參與感)、視頻情景互動、移動多屏互動(二維碼或搖一搖進入品牌互動頁面,通過搶紅包、互動遊戲等形式增加活動的互動性與參與性)等多種創新廣告模式。而隨著網絡劇與視頻網站自制劇的數量增加,過去在播出階段投放的廣告,可以向上延伸,成為植入廣告。雖然在一些非現代題材的劇集中,並不適合植入現代的產品,但視頻網站推出的“創意中插”,也可以解決這一問題。《老九門》、《暗黑者》以及《鬼吹燈·精絕古城》這些網絡劇,均啟用了創意中插的廣告模式——在劇情中插入一個約1分鐘的有完整故事的小劇場,邀請劇中演員出演。小劇場故事可能與劇情有關,也可能是一個創意的故事。根據媒體報道,現在創意中插的價格從最初的50萬/條逐漸上漲,甚至達到100-150萬的單價。




國內頭部電視劇的國際化步伐展開


隨著互聯網上信息的快速傳播,一批優質的國產電視劇影響力已不再局限於內地。《甄嬛傳》《瑯琊榜》《微微一笑很傾城》《步步驚心》《我可能不會愛你》等優質國產劇同樣受到海外觀眾的追捧,主演孫儷、胡歌、劉詩詩、林依晨、陳柏霖等聚集了眾多外國粉絲。


《甄嬛傳》配英語並重新剪切後在美國播出,登陸Netflix,播出過程中曾有13620人在Netflix網站上為《甄嬛傳》評分,得到3.8分的較高分,同時,美版《甄嬛傳》在Netflix上的評價超過4星,導演鄭曉龍對此很滿意,稱“在美國3星就是‘我喜歡’,4星就是‘我非常喜歡’。我們現在已到了‘非常喜歡’的程度。


《瑯琊榜》不僅在中國引起網絡極大的關註度,也出口海外,並且在韓國日本播出,韓國的中央日報還曾發布一則長文評價《瑯琊榜》。韓國甚至推出了瑯琊榜取景地的旅遊項目,吸引韓國粉絲前往。


2017年國內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再次掀起海外熱潮。


除了向海外輸出成片,近幾年國產的電視劇開始了IP的“反向輸出”。競爭激烈的韓國電視劇市場,開始引進中國電視劇版權,翻拍成韓劇。《五星大飯店》《中國式離婚》《何以笙簫默》等都在翻拍計劃中,有報道稱韓國版《何以笙簫默》的男女主分別是李鐘碩和樸信惠。《步步驚心》《我可能不會愛你》等熱播電視劇已經被韓國翻拍,《步步驚心麗》於2016年中韓同步上映,一改中國單方面翻拍韓劇的現象。



流媒體快速發展支撐好萊塢電影演員回歸電視熒幕


1、好萊塢電影演員進軍美劇


電影演員回流電視劇並非只出現在國內,近年來好萊塢演員同樣“紮堆”美劇。相較於國內,美國的影視娛樂行業中,電影演員地位高於電視劇明星的“鄙視鏈”一直存在。


2013年,《紙牌屋》成為當年風靡全球的美劇,其主演曾兩度獲得奧斯卡。他出演電視劇,被認為是好萊塢電影明星向電視屏幕回流的一個開端。


2017年2月首播的電視劇《大小謊言》由HBO出品,根據同名暢銷書改編。2017年3月在福克斯電視臺播出的《宿敵:貝蒂和瓊》、4月在AMC電視臺開播的新劇《德州長子》都邀請了老牌好萊塢電影演員出演。



2、高額片酬與特效增強成為美劇吸引力,流媒體異軍突起成美劇新載體


(1)片酬提高吸引大批明星回流美劇


與國內的情況類似,電視劇能吸引到更多資本,成本回收渠道更多,演員明星片酬也陸續上漲。《大小謊言》的主演單集達到35萬美元的片酬,雖然該劇第一季只有7集,但整部劇的片酬就達到1500萬人民幣以上;Netflix出品的喜劇《瘋子》將於8月開拍,給女主角開出的片酬也達到35萬美元/集。


(2)特效加強,美劇擁有電影質感


隨著電視劇制作成本的增加,以前只能用在電影中的技術,已經開始可以越來越廣泛地用在電視劇中了。《權力的遊戲》中惟妙惟肖的特效,增強了視覺體驗,將電影品質帶入電視劇。對於好萊塢大牌電影演員來說,特效加強後的電視劇行業能給他們帶來更好的作品表現並更加吸引觀眾。


(3)美劇為電影演員事業轉型提供平臺


有國外電影人認為電視正在經歷最好的時代。近幾年,美劇精品頻出,短小精悍的劇集越來越容易獲得觀眾的青睞。一些演員在拍攝了一些續集電影,或者到達職業頂峰後,也會選擇參演電視劇,為自己事業的轉型取得突破。


(4)電視網不斷豐富內容,流媒體異軍突起


美國共有5家商業性質的公共電視網,分別為CBS、ABC、NBC、FOX、CW,依靠廣告收入及DVD銷售生存。五大電視網為觀眾呈現許多經典美劇。



此外,美國還有有線電視網絡,分為基本有線電視網和付費有線電視網。有線電視網的劇集內容相對公共電視網來說,尺度更大,投資更大,精彩程度也有所提升。美國基本有線電視網包括USA、TNT、AMC、FX、A&E等較為知名的電視網/頻道,也包括SyFy、MTV、History等專門頻道;HBO、Showtime、Starz是三大付費電視網,其中,HBO及其旗下的Cinemax占據了美國付費電視頻道市場份額的90%。作為電視網絡的HBO以大投資拍攝了眾多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美劇。早在,2001年,HBO投資1.25億美元,制作了10集電視劇《兄弟連》,單集的單集制作成本高達12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750萬元)。通過高額的投資,HBO讓電影中的大片視覺效果在電視熒屏上得到呈現。2011年HBO推出的美劇《權力的遊戲》,平均單集制作成本達到600萬美金,後期甚至達到單集1000萬美金的制作成本。


除了追求收視率的有線電視網以外,近幾年異軍突起的流媒體網站也成為了電視劇重要的生產者。包括Netflix、Hulu等,都推出了自己的自制劇。尤其是行業領先者的Netflix制作了一大批經典劇集,包括《紙牌屋》《女子監獄》《毒梟》《超感獵殺》《超膽俠》等。


美國的電視網與流媒體在相互競爭中不斷發展,讓更多觀眾開始從大銀幕回到小熒屏前,再加上正在不斷完善的電視劇制作體系,這也是吸引好萊塢一線大咖紛紛回歸電視劇的原因之一。


電視劇質量有望提升,吸引力或超電影


1、電視劇整體質量上升


(1)電影演員顏值演技在線


目前,電視劇的質量還有待提高,存在劇情爛俗、演員演技尷尬等問題。而電影比電視劇更加考驗演員的演技,能夠活躍於大熒幕的電影明星通常演技不俗,因此,電影演員出演電視劇本身也是一種對電視劇表演質量的保證。


(2)電影人投身電視劇幕後,資源整合


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不少電影演員看中了電視劇行業的機會,開始在電視劇中任投資人、制片人等角色。根據報道,《帝王業》將吸引到知名演員作為投資方,雖然其目前還未確認出演女主角,但將以投資人的身份正式跨足電視劇行業。電影演員個人的此種轉型,在電影市場上相對較難實現。電影作品投資風險大,即使是大牌演員參與了前期制作和演出,在資本回收和利潤獲取上也仍然有著非常大的不確定性。


此外,還有不少電影界的老牌幕後加入到電視劇制作中,多位在電影領域知名的武術指導、美術指導、服裝造型等專業技術人才都開始活躍在電視劇制作團隊。如今年播出的玄幻大劇《擇天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


2、制作費用尚未觸及天花板,期待質量影響力俱佳國產電視大劇


雖然國產劇制作成本近5年大幅度提升,但是與美劇1000萬美金/集的制作成本相比,國產電視劇制作費用仍未達到天花板。


2012年,76集的《甄嬛傳》,制作成本只有7000萬,平均一集成本不足100萬。2015年,電視劇市場才真正邁入“億”元時代。《花千骨》、《瑯琊榜》的熱播背後1億左右的制作成本分別支撐著兩部劇的服飾道具和造景搭棚。隨後,古裝玄幻劇的制作成本上漲至500萬-600萬/集,相比2014年直接提升2.5-3倍。從2016年開始,古裝電視劇制作節節攀升。《擇天記》、《那時花開月正圓》、《軍事聯盟》成本4億;新劇《贏天下》成本5億。


雖然國產劇投資成本增長快速,但遠低於美劇制作成本,尚未達到天花板。國產劇目前的制作成本不到1000萬元/集,而美劇制作成本最高的是《王冠》,1300萬美元/集,相比而言,國產劇制作成本仍然有提升空間。增長的成本,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大牌的電影演員向電視劇領域回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將更優質的特效從電影大銀幕帶入電視小屏幕,過去電視劇中出現的“五毛特效”或將逐漸消失。



投資建議


我們認為,國產大電視劇時代已經開始來臨,後續隨著制作成本持續推高,特效制作、服裝、武打、配樂等環節更加專業化,國產電視劇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將進一步提升。推薦關註有頭部精品劇制作能力的公司。


1、慈文傳媒


根據公司2016年業績快報,公司2016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8.31億元,同比增長113.9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92億元,同比增長47.06,%,實現每股收益0.93元,同比增長22.37%。公司曾經投資拍攝了《花千骨》、《老九門》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電視劇、網絡劇作品,形成了在電視劇領域良好的慈文品牌。根據湖南衛視公布的編播計劃,2017年慈文傳媒的三部作品《特工皇妃》、《涼生,可不可以不憂傷》《特勤精英》都將在湖南衛視播出。除此之外,公司還儲備了《致青春》《左耳》《三體》等知名IP,為公司後續電視劇作品的開發提供動力。


2、歡瑞世紀


公司已發布2016年年報。2016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38億元,同比增長 55.69%;實現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 2.65億元,同比增長54.74%;實現扣非後凈利潤2.54億元,同比增長61.71%,超過公司業績承諾的2.23億元。實現每股收益0.62元,同比增加40.91%。2016年,電視劇投資制作發行及其衍生品業務占公司整體營業收入的91.51%,主要由三部精品電視劇貢獻,包括《麻雀》、《青雲誌》、《大唐榮耀》。根據公司年報披露,2017年公司已有《天乩之白蛇傳說》和《天下長安》進入了拍攝,《封神之天啟》、《秋蟬》進入拍攝籌備階段。除此之外,公司在2016年還增加了《霹靂布袋戲》《長恨宮》等多個IP的儲備。這與公司之前已有的《昆侖》等超級IP一起,構成了公司豐富的IP儲備,為公司後續的影視劇拍攝制作打下了基礎,保證了公司每年300集以上的精品電視劇生產能力。公司2017-2018年EPS分別為0.25、0.30元,對應PE為42.8x、35x。


風險提示


電視劇作品質量低於預期;演員成本高企。(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135

富士康“回流”美國成香餑餑 投資建廠定於下半年動工

作為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廠商及蘋果iPhone手機的重要代工商,臺灣鴻海集團(富士康)赴美投資動作引人關註。10日據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稱,鴻海集團赴美投資建廠已定於今年下半年動工。

鴻海發言人邢治平對此未予置評。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於1月則透露,鴻海考慮在美國成立一家顯示器生產廠,投資可能超過70億美元。

4月底,郭臺銘表示,該公司計劃在美國進行投資,但方案還沒有最終確定。

郭臺銘曾於4月赴美會見美國總統特朗普。

據日媒9日報道,富士康集團高管證實了郭臺銘和特朗普的會談,並且披露了一些內容。富士康集團“二把手”戴正吳表示,他和郭臺銘在4月27日和4月28日拜訪了美國白宮,和特朗普總統進行了會談。除了兩人之外,美國還有六位州長也參加了會談,這些州長目前正在為各自的州爭搶富士康的投資項目。

除美國投資外,鴻海在中國大陸的發展也是市場關註焦點。李克強總理9日赴鄭州考察富士康科技園,並由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親自介紹,兩人在廠房前駐足交談五分鐘。

李克強對郭臺銘表示,希望富士康把更多高端研發和全產業鏈放在這里,並稱“中國有巨大的市場和人才資源,是發展制造業的最佳投資目的地。”

鴻海在中國大陸有規模龐大的制造工廠,擁有員工數十萬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650

回流男夥拍博士創自動洗澡椅為老友記挽回自尊

2017-06-26  NM

兩年前,劍橋護老院爆出虐老醜聞,其職員涉嫌在露天平台上,把缺乏自理能力的女院友脫至全裸後,才推進室內洗澡,此情此景被護老院其他院友及附近大廈居民看到,被指嚴重侵犯私隱,引起社會關注。兩年後的今天,從多倫多回流香港的許承光(Samuel)跟香港科技大學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榮休副教授李家碩博士,設計了Sit & Shower(自動洗澡椅);讓長者們不但可以坐着洗澡減低跌倒風險,老人家更可透過專用app預先設定洗澡程序,不用別人落手落腳幫忙擦身,除了分擔照顧者的工作外,更重要是為長者挽回自尊。我點sell?

回港就是要創業

「喺加拿大嗰邊搵廠開模會較貴,相反喺香港好多嘢可以喺網上從內地訂返嚟,平差唔多成十倍。」今年三十七歲的Samuel操着半鹹淡廣東話,緩緩地說。十年前,原先在天然氣公司工作的Samuel回流香港,並找上其叔叔李家碩博士商討合作搞生意。「返香港就係一心要做自己想做嘅嘢,叔叔雖然大我三十年,但佢諗頭多多。」於是Samuel跟依然鬼馬的博士一起創立首盤生意,研發具透氣鞋墊的鞋款,一花就是九年,卻一直難以發圍。

深切感受老人苦況

一年多前,Samuel跟接近七十歲的博士正式把視線轉移在老人家身上。「我哋見到自己嘅親戚同朋友,上咗年紀後沖涼有困難,要人幫手洗私處又覺得尷尬,更嚴重嘅係會影響佢哋嘅情緒。」於是兩人成立了公司Human Washer,自資研發出為長者設計的Sit & Shower(自動洗澡椅),照顧者可預先在app中設定洗澡時間、水溫及是否洗頭等選項,更方便的是梘液能自動跟水混合,再由花灑噴出,省卻了搽番梘的動作。

老人院成最大市場「一月尾時我哋參加咗黃金時代展覽會,接觸到大約三十間老人院,有好多已表示有意合作做試點或者購買。」洗澡椅設計可安裝在坐廁上,原先希望較省位地安裝在家中,方便一些不想入住老人院的長者,但發現香港不單土地短缺,連人手也是。「有間較細型嘅老人院表示,佢哋每日要幾個員工,合共花三十個工時先可以成功幫所有老人家沖一次涼。」現時與沙田醫院已展開合作,醫院洗手間設計未來將配合洗澡椅,以分擔護士工作。

專家盤問

切忌閉門造車產品一定要多次試用才可出街E:香港資訊科技商會資訊保安召集人范健文(Eric)S:Human Washer創辦人許承光(Samuel)E:現在這個看起來算完整的產品,是屬於第幾代?S:大約是第四、五代,一開始時我們是希望在椅子前方放個箱子,用以放水及洗腳,但後來我們聽到別人意見,指希望整個設備是完全沒有阻礙,能更方便地把老人家運送及安坐在椅子,因此把箱子移除了。E:在開發及製造的過程上,有否邀請過一些老人家去參與試用?對我而言,我認為最差的是閉門造車,未來用家的用後感是很重要的。

S:我們三月初時跟一間在馬鞍山的老人院做了個試點計劃,那有助我們觀察用家的使用方法及反應,而他們之前反映了一點是希望椅子能更有效改善職員幫老人家洗澡的效率,所以我們六月尾會再跟老人院合作試新一代,到時會引入可靈活郁動的椅子,能兼容在自動洗澡椅之上,以方便他們把老人家從房間送到洗手間裡去。E:你覺得你何時開始可以衝出香港?S:透過擺展覽,我們已跟很多外國人見過面,有人表示想帶去日本,也有些想帶去歐洲,最近有美國的電郵問何時可以賣去那邊。同時我們已開始在新加坡宣傳及準備合作,做好香港市場後希望是先拓展那邊市場,因這些地方我們較熟悉及較近,相對較容易作出產品支援。

終極談判

解決日常所忽略的問題

我認為Sit & Shower能解決到很多我們平時不察覺的問題,在其概念上我已會俾八分。雖然他們仍在實驗的階段,但已經做到很完整的產品,加上已有目標用戶在試用,這點是很好,所以會另加一分。唯獨在用戶體驗上,例如椅子旁邊的設置可否再人性化一點,我認為是有修正及進步的空間,因此會減半分,整體分數是八點五分。最後是在收集用戶用後感等資料時切記要留意私隱問題,而我相信他們是有注意到的。

專家錦囊

五億創科生活基金可以點申請?

我今次所給的錦囊並非想幫政府賣廣告,只是創新及科技局剛好在上月推出了五億元的創科生活基金,雖然會較難申請,但作為一個於香港建立的產品,我希望Sit & Shower會是首個成功例子拿到這筆資金。根據創科局的說法,是希望有多些能幫助弱勢社群如失明、失聰人士的產品可以推出市場,而非只是流於概念之談。我可以大膽地說,他們現在走出去已經可以賣,所以我認為在申請上,他們已經很有優勢。這個基金最多能資助的是整個計劃成本的九成,或是五百萬元,以較低者為準,資助期最長為三年,包括一年開發期,及隨後兩年的營運期。如果取得了這筆資金,他們可以進一步改善用戶體驗,發掘產品更多的可能性。

撰文:黃綺敏攝影:關永浩[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006

巨大黑幕曝光:報廢汽車竟被拆解回流市場!可能已安裝到你家車上...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14/1182701.html

我國《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利用報廢汽車拼裝汽車;並禁止拼裝車和報廢汽車上路行駛。然而央視記者在調查中卻發現:一些地方拆解汽車的小作坊依然在違規操作。

據悉,這些拆解下來的零配件也會被賣到各種小的汽車修理廠,而且貨源需求很穩定。

報廢汽車非法拆賣屢禁不止

在遼寧省的大石橋市,前往旗口鎮的公路兩側,記者看到一排排的報廢機動車就堆在公路邊上,遠遠望去,宛如一條長龍。不時傳來的電焊切割聲和手工拆卸發出的各種敲打聲此起彼伏。據知情人介紹,這里就是一個露天的報廢車輛拆解場,這些拆解下來的零配件有的直接流向了市場。

在旗口鎮,記者看到不時有買主上門與這些拆解戶直接進行交易。除了報廢的整車以現貨出售以外,國家明令禁止的發動機等五大總成,同樣可以拆卸直接銷售。

賣家坦言:很多買主看重的就是價格便宜,這些拆解下來的零配件也會被賣到各種小的汽車修理廠,貨源需求很穩定。而這些報廢汽車零部件重新被裝備到車上之後,不亞於一顆顆奔跑在路上的“定時炸彈”。

報廢車回流社會危害大、隱患多

“偷梁換柱下鄉,改頭換面上路”。這些大量流入“黑市”的報廢車,重新拼裝後以“翻新車”再度流向市場,這不僅對環境造成汙染,也給道路安全埋下了隱患。

央視記者看到,在這個露天的拆解廠,像汽車拆解企業所需的防滲漏地面、油水分離器等硬件條件根本不具備,經常肆意傾倒的廢棄物將地面變成了黑色。在遼寧大石橋前進村做拆解的個體戶至少有二三十家,村幹部介紹,村里也曾出面幹預,但是收效甚微。

大石橋旗口鎮前進村黨支部副書記劉貴祥說,在環境整治方面,也制止過,但是他們就只停止過一段時間。

非法拆解將汽車產品中的有害物質如鉛、汞、鎘、六價鉻等不經處理隨意排放,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另一方面,報廢車輛本身已不符合道路行駛條件,被再次改裝後進入路面行駛,車輛性能改變,安全系數大大降低。這樣的非法拆解行為存在極大地的法律風險。

中國政法大學疑難案件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劉昊表示,對於不具備合法資質的,報廢汽車回收單位或者個人,因為不具有合法資質,因此也沒有權利進行回收和拆解,根據《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對此應該予與罰款等處罰措施,情節嚴重的,符合我國刑法相關規定的,應以非法經營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另外,對這些所謂的,不具備合法資質的小作坊,它所拆解以後進行拼裝汽車的,和將報廢汽車再進行轉讓的,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應當與轉讓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

專家呼籲推動報廢車拆解有序發展

據了解,遼寧旗口鎮的這個非法拆解點在全國來說並非個案。全國多個地方也存在著這樣的非法拆解點。據專家介紹,目前能夠送到國家正規的拆解企業進行拆解的報廢車比例令人擔憂。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報廢車分會秘書長張瑩介紹,按照2015年到2017年回收數據來看,流入到我們正規報廢汽車拆解廠的,這些報廢汽車,僅占到註銷車輛的20%到25%這樣一個比例,市場當中有60%以上的比例,被不同的市場因素所分擔掉,或者是二手車,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拆解。

專家坦言:報廢車不能流入正規的拆解企業,除了車主的安全意識不強,缺乏相關知識以外,利益的驅動不容忽視。

張瑩表示,主要的原因就是,非法拆解給的市場回收價格,會比報廢汽車所給予的價格要高一些,因而這些車主的選擇會被利益所左右。

推動報廢車拆解行業的有序發展,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政策引導和產業規劃。專家呼籲,除了落實國家對正規拆解企業的相關扶持政策以外,對於提高車主的安全意識,以及加大對非法拆解小作坊的打擊力度同等重要。只有多措並舉才能讓報廢車拆解,盡早告別亂象、走上正軌。

(來源:央視財經微信號ID:cctvyscj)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84

美股連漲一周,強美元下全球資本回流重啟?

上周,新興市場仍沈浸於一片恐慌之中,美國三大股指卻表現喜人,累漲幅度在2%~3%不等,道指更是連漲7日,可謂擺脫了此前“多空拉扯”的局面。

美元自4月17日以來急速大漲4%,全球資本回流美國的跡象初顯。美元漲勢淩厲導致眾多機構的新興市場倉位浮虧,新興市場股、債、匯普遍遭遇重挫。什麽原因使此前幾乎要破位的美股再度走強?這次強美元是否將再對新興市場掀起強勁波瀾?史無前例的“退QE”進程中會發生什麽?

“過去三個多月,標普眼看要跌破了,懸崖邊被拉了回來。就這樣拉拉扯扯的,小半年過去了,期間發生了很多事情,中美貿易糾紛、美國空襲敘利亞、退出伊朗協議等等,最後美國大盤紋絲不動,似乎什麽都沒發生。”資深美股交易員司徒捷對記者表示。

截至上周收盤,標普500指數報2727點,通脹數據走軟、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回歸到3%以下都帶動了股市反彈。

至於這波強美元的影響,機構並不悲觀,甚至已經在伺機布局做多超跌的新興市場貨幣。“美元的強勢反彈已經使其到了高估的水平,高估幅度已高達15%。”渣打全球宏觀策略主管羅伯遜(Eric Robertsen)告訴記者。

美股暫時醞釀反彈

“從標普的形態和結構看,可能會有一波上攻,就周線而言,2800、2875點是兩個阻力點。”司徒捷對記者表示。

早在今年2月美股閃崩後,持續看空美股的聲音不斷,且證據確鑿——當時美股技術面已經呈現下降旗形並一度破位、反彈無力突破前高;同時,美聯儲貨幣收緊的預期不斷升溫,對美股估值擴張形成壓力;盡管財報季造好,但市場仍對未來盈利持續增長的前景謹慎樂觀。

“就這樣拉拉扯扯的,小半年過去了。你能想象現在已經是2018年5月了嗎?1月2日標普500從2683點開始,上周收盤是2723點,上周最後交易日的開盤價是2678點。從標普的形態和結構看,可能會有一波上攻。”司徒捷告訴記者。

上周,美股也創下今年3月來最佳單周表現。截至上周最後一個交易日,標普500指數收漲4.65點,漲幅0.17%,報2727.72點,一周累漲2.4%;道指收漲91.64點,漲幅0.37%,報24831.17點,一周累漲2.3%;納指收跌2.09點,跌幅0.03%,報7402.88點,一周累漲2.7%。

早前,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4月下旬向上突破3%,上周又回到了3%以下,報2.97%,股市因此擺脫了此前的跌勢;5月10日公布的美國4月CPI環比增長0.2%,低於預期水平0.3%,3月則出現環比下降0.1%。同時,4月CPI同比增長2.5%,小幅高於3月2.4%的同比增長水平。

盡管這不足以影響美聯儲6月加息的進程,但也安撫了市場情緒,市場此前認為美國通脹會超預期攀升,導致貨幣大幅趨緊。早前公布的美聯儲最青睞的通脹指標——核心PCE指數在3月實現同比上漲1.9%,創下2017年2月以來的最大漲幅。

羅伯遜也對記者表示,市場極端風險厭惡的情緒也在好轉,同時技術前景對於股市開始利多,尤其是科技股和消費相關股票。標普500指數的波動率(VIX)期限結構已經走陡(正向走陡,表示期限結構趨於正常),1個月期VIX的實現波動率下降到12.25,意味著日均波動僅為75個基點。當時美股閃崩時,VIX一度飆升至近60。

就業績而言,此前蘋果公司業績超預期,宣布大規模回購派息,提振市場情緒;整體來看,目前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截至上周已有408家公司公布了業績,其中盈利超預期的公司313家,占比76.7%。行業板塊方面,幾乎所有板塊盈利均不同程度好於預期,消費者服務板塊盈利超預期幅度最大,為11%;工業板塊超預期幅度為9.7%;信息科技板塊超預期7.7%。

新興市場持續資金外流

去年以來,新興市場始終是眾多機構的寵兒,然而據記者了解,由於4月開始,美元快速拉升,眾多做多新興市場股票、債券和外匯的倉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全球資金流向開始轉為流入美國。

根據EPER數據,上周資金轉為大幅流入美股市場,流入56.1億美元(前周流出7.5億美元);資金繼續流出發達歐洲股市,且規模較前周有所擴大,流出8.6億美元(前周流出6億美元),這是全球資金連續第8周流出發達歐洲股市;受美元走強的持續影響,新興市場轉為流出12.4億美元(前周流入10.2億美元),為2017年底以來首次。

眼下,美元指數報92.44,一個月累計漲幅超過4%,上周五因美國通脹數據不及預期而有所回落。

截至上周,俄羅斯盧布、巴西雷亞爾、土耳其里拉、南非蘭特等新興市場貨幣自4月以來跌幅高達5%,股市、債市也並不理想。羅伯遜對記者分析稱:“兩年期美債收益率是更為關鍵的指標,因為很多新興市場貨幣和利率都是套息交易,因此融資或對沖成本非常關鍵。兩年期美債收益率從2017年9月以來上行125個基點,短端利率上行最終已導致擁擠的新興市場貨幣敞口清盤。”

新興貨幣套息交易虧損

阿根廷就首當其沖。5月3日,阿根廷比索再度暴跌8.5%,為近兩年半來的最大跌幅。今年,比索對美元累計下跌超20%。為了阻止比索的進一步貶值,阿根廷政府也一周內三次上調利率至40%。

當然,強美元背後的驅動因素還包含歐元意外走弱,此前歐元觸及2018年新低,歐元/美元自2017年末以來首次跌破1.19,新一波疲軟經濟數據令投資者擔心歐元區經濟面臨再度衰退的風險,這也為歐洲央行提供更多理由,使其在加息方面遲疑不決,這意味著美國和歐洲利差擴大。不過,上周歐元/美元重新站上1.19,報1.1941。

強美元難持續

不少機構對於此輪強美元的持續性並不看好,並認為近期已經出現了一定衰竭的跡象。盡管近期恐慌情緒仍在新興市場唱主角,但機構也建議開始關註超跌品種。

“4月24日,我們的外匯風險偏好指數達到一個風險規避的極值水平,並且閃現買入信號(新興市場貨幣),但似乎在極端恐慌下市場超調,此後風險偏好進一步惡化,”羅伯遜對記者表示,如今新興市場的利好因素持續閃現,例如美國通脹溫和,美國10年期、30年期國債拍賣順利,收益率曲線(10年期減去2年期)已經趨於極度平坦的狀態(相差41個基點),“我們仍然認為收益率曲線將會持續趨平,長端利率的下降將會對風險資產形成支撐,且利空美元。”

此外,在這一輪美元走強後,市場對於G7貨幣明顯高估,渣打認為美元的高估幅度已經高達15%。新G7貨幣中的部分貨幣的估值誤差最大,其中包括日元、英鎊、歐元都已經至少低估15%。

法興外匯策略主管Kit Juckes也對記者表示,上周美元指數的9日RSI強弱指標已創下2016年來新高,美元的強勢可能仍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正在開始正常化,被低估的歐元有望繼續升值,即使日本央行仍表示要維持當前政策立場,但日元隨時可能爆發。

“歐美利差預期正在收窄,資金流將再度開始支持歐元,因此我們也已經開始利用近期的價格疲軟重新做多歐元、日元。”羅伯遜告訴記者。同時,機構也在等待風險因素消退後,重新布局新興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