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A股人氣回暖 楓葉資料室

來源: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483862

一直有閱讀本blog的讀者,又或是chatroom股友,應該知道我自7月開始全力在A股市場建倉,目前已基本上全資持貨。雖然有人指出A股投資者根本不信「滬港通」,因那些大折讓A股仍然缺乏人氣,但我相信,只要海外資金經「滬港通」成功trigger了大折讓A股的人氣,A股投資者就會跟進;最近期的例子就是酒業A股。

當然,A股投資者信不信「滬港通」,除了上述大折讓A股一例作否定之外,其他訊號其實頗正面;其中,A股股民回歸的訊號就最重要。隨著A股行情升溫,許多投資者開始重返A股或追加資金,就連內地官方基金也在加大布局力度。據了解,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自第2季開始就對A股「只買不賣」,而素有「國家隊」之稱的社保基金也將「買股」作為今年第2季以來的操作主軸。

事實上,社保基金在7月分一口氣新開了31A股帳戶,創下該基金單月開戶數的新高紀錄。進入8月份,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下稱中登公司)的統計,A股新增股票開戶數達到了64.37萬戶,不僅是今年第2高,由於新開戶數暴增,也連帶使得A股交易帳戶突破1500萬戶,創下近3年的新高水準。

Picture 

新增開戶數作為反映投資者信心以及新增資金入市程度的指標,被認為在A股有特殊指標意義。分析人士解釋,一定程度上,新增開戶數的變化和行情是相輔相成的,如新增開戶數增加會帶動市場人氣的提升,也會有助於行情的上行;而行情的好轉,反過來會促進新增開戶數的進一步增加。

中登公司指出,A股開戶數量不斷增加,A股市場已連續4個月呈現新開股票帳戶數增加。今年5月新增股票開戶數為28.73萬,6月為44.93萬戶,7月為52.98萬戶,8月份新增股票帳戶數達到了64.37萬,單是這4個月的新開戶數量已經接近200萬戶。

另一方面,中登公司資料亦顯示,A股兩市休眠帳戶繼續減少,8月尾數字為4239.10萬戶。今年以來,A股「僵屍帳戶」一直呈現出下降趨勢。根據資料,年初的「僵屍帳戶」為4270.14萬戶,此後,這一資料不斷減少,近8個月時間減少31.04萬戶。

隨著參與交易的帳戶數不斷攀升,顯示市場活躍度進一步提升,市場投資人氣正穩步回升,多年不見的資產過億大戶們亦重現市場。《上海證券報》報導,各路資金入場的步伐正在加快;北京一家中型券商營業部資深經理表示,目前很多大戶都是滿倉加融資操作。據上述資深經理指出,這些大戶的資金積累大多來自傳統商貿行業,部分來自房地產、煤炭行業。這幾年房地產、煤炭等傳統暴利行業的投資收益大幅下滑,於是他們嘗試將部分資金轉移到股市中來。

部分大戶選擇直接入市,更多手持重金的大戶更情願選擇信任的專業機構來間接進入股市。一位北京私募業者透露,這幾天關註他的粉絲多了好幾倍,都是打聽股票的。最近股票市場行情轉好,他決定新發一檔對沖私募產品,門檻在300萬元以上,目前已完成近7成募資額。

到底這波加入追逐A股由「熊」轉「牛」的行情,是否預示低迷6年的A股「熊」市終於完結?作為樂觀派,我當然傾向相信,而且相信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程序完成前,已應該要開始操作;至於操作方向,可以參考社保基金在本輪的操作。

事實上,社保基金本輪加碼的投資包括電子資訊、特殊設備、金屬等重點行業,投資足跡遍及110家上市公司,成為A股投資路徑的新熱點。而上述110家上市公司中,屬於「增持」的就有65家,大多數是符合經濟轉型政策方向者,例如電子資訊服務、節能環保等行業,在經濟轉型中屢次被重點提及,甚至國家還專門出臺文件,這些行業相關個股表現也漲多跌少。分析師強調,社保基金此番增持的個股不僅是所謂的「向陽行業」,更加重布局龍頭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32

ECB壓力測試公布在即 流動性或將大幅回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19

隨著歐洲央行壓力測試的日益臨近,市場對於歐洲銀行業貸款需求回升的預期也日益高漲。多家南歐地區主要銀行的負責人均認為在壓力測試結束之後,銀行整體的貸款需求將會顯著增加。

意大利米蘭人民銀行CEO Giuseppe Castagna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全面的評估之後,市場對於銀行資本比例不足的擔憂將會緩解,銀行的貸款需求將明顯回升。預計至2016年的年化貸款增長率將在5%左右。”該數據在去年出現4.2%的萎縮。

在執行壓力測試之前,歐洲央行行長徳拉吉用了整整1年時間,以重塑市場對於金融系統的信心。歐洲央行將調查歐元區130家主要銀行的壞賬率,以確保銀行在面對金融市場波動的時候有足夠的資金本例。壓力測試的結果將在10月26日公布。

徳拉吉上月曾表示,“盡管壓力測試可能會在短期內抑制銀行的貸款需求,但是當測試結束之後,市場將重拾活力。信貸擴張,尤其是南歐銀行的貸款增長對於歐元區擺脫三次衰退十分關鍵。”

由於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主要經濟體在第二季度表現低迷,歐元區第二季度未能錄得任何增長。IMF本月調降了全球增長的預期,並警告歐元區的經濟對於全球而言,是一個重大問題。而受到經濟前景黯淡的擔憂,歐洲股市本月跌勢明顯。Stoxx 600指數本月重挫7.5%。

意大利第四大銀行Banco Popolare SC的CEO Pierfrancesco Saviotti表示,“經濟複蘇與否取決於企業和消費增長。市場的流動性依然存在,如果需求能夠恢複的話,銀行將樂於放貸。” Saviotti同時透露, Popolare預計將在12月向歐洲央行借款270億歐元用於放貸。

而意大利聯合信貸銀行的CEO Federico Ghizzoni也預計在壓力測試結束之後,銀行業對於歐洲央行TLTRO的需求將明顯增長。Ghizzoni表示,“在9月TLTRO借款70億歐元之後,我們已經放貸20億歐元。12月我們將會從歐洲央行借更多的資金以擴大貸款業務。”(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02

房地產投資小幅回暖 新屋開工、銷售面積、銷售額降幅均收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53

20130301085903463

2014年1-10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7722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4%,增速比1-9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52464億元,增長11.1%,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住宅投資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7.9%。10月,全國新增房地產開發投資8469億元,較9月的9776億元下滑13%。

1-10月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5.5%;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7.8%,銷售額下降7.9%,降幅較上月均有所收窄。上月數據顯示,今年1-9月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9.3%,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同比下降8.6%和8.9%。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盡管房地產投資微幅回彈,但本次數據依然顯示當前有效需求不足。

W020141113450803918885_r75

1 新屋開工面積降幅收窄

1-10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69213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3%,增速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施工面積491855萬平方米,增長8.8%。

房屋新開工面積147661萬平方米,下降5.5%,降幅收窄3.8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102879萬平方米,下降9.8%。房屋竣工面積63889萬平方米,增長7.6%,增速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住宅竣工面積48749萬平方米,增長5.1%。

1-10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697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1-9月份為下降4.6%;土地成交價款7747億元,增長20.4%,增速提高8.9個百分點。

2 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降幅收窄

1-10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8849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8%,降幅比1-9月份收窄0.8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9.5%,辦公樓銷售面積下降9.9%,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增長8.2%。商品房銷售額56385億元,下降7.9%,降幅比1-9月份收窄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9.9%,辦公樓銷售額下降20.4%,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增長8.3%。

10月份當月,商品房銷售面積1136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6%,降幅比上月減緩8.7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7158億元,同比下降0.7%,降幅比上月減緩8.2個百分點。

W020141113450803911803_r75

1-10月份,東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4090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6%,降幅比1-9月份收窄0.7個百分點;銷售額32488億元,下降14.3%,降幅收窄1.2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23737萬平方米,下降2.8%,降幅收窄0.1個百分點;銷售額11818億元,增長1.1%,增速與1-9月份持平。西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23855萬平方米,增長1.1%,1-9月份為下降0.6%;銷售額12079億元,增長4.0%,增速提高1.2個百分點。

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8239萬平方米,比9月末增加1091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加611萬平方米,辦公樓待售面積增加88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增加227萬平方米。

3 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情況

1-10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00241億元,同比增長3.1%,增速比1-9月份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17735億元,增長11.1%;利用外資489億元,增長17.6%;自籌資金42232億元,增長13.8%;其他資金39786億元,下降9.0%。在其他資金中,定金及預收款24213億元,下降11.2%;個人按揭貸款10895億元,下降4.3%。

W020141113450804064307_r75

4 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回升

10月份,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簡稱“國房景氣指數”)為94.76,比上月提高0.04點。

QQ圖片20141113140941

QQ圖片2014111314095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67

10月數據回暖 房地產市場真的開始反彈了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27

20141114house

最新數據似乎表明,管理層密集松綁樓市的舉措已經迅速起了作用。

昨天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銷售同比跌幅由上月的10.3%收窄至1.6%,新開工面積由上月的同比微跌0.2%轉為大漲43%,經季節調整後,銷售、新開工、施工、土地購置和投資也都環比改善,且勢頭略微加快。

而在此之前,管理層曾密集出臺了諸多樓市松綁政策。9月30日,央行和銀監會放松了首套房的認定標準,采用三折首付、七折利率優惠。10月住建部、財政部和央行又聯手降低公積金貸款門檻,還有報道提到,央行也對銀行放開了開發貸的限制。

近日,安信證券首席分析師高善文在報告中提到,房地產銷售短期恢複的趨勢可能已經確立,牛市的第二級火箭已經點火。

果真如此嗎?

瑞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撰文稱,在利好政策的推動下,10月的房地產數據確實有所改善。但房地產建設基本面並未轉變。未來房地產前景依然看跌。

汪濤稱,統計局數據所顯示的銷售改善與搜房監測的41 個城市成交量10 月份同比、環比回升的情況相符。考慮到此前限購、限貸政策相繼放寬,這一改善並不讓人意外。

但值得註意的是,11 月第一周搜房41個城市周成交量增長勢頭又有所減弱,顯示銷售好轉的基礎可能尚不牢固。

對此,汪濤還提出了三點理由:

首先,去年10月新開工基數異常低:同比增速由上月的41%大幅滑坡至-3.4%,隨後又在11 月大幅反彈至58.6%,而季調後去年10 月環比大跌。近年來統計局新開工數據質量疑點較多、屢現大起大落,即便是季調後的環比增速也無法完全剔除基數波動的幹擾、難以準確反映內在勢頭。

其次,雖然近期銷售有所改善,開發商對後市普遍仍持謹慎態度,以消化庫存為優先、而不急於購地和開工新項目。如萬科之類的大型開發商,對明年的新開工計劃均較為謹慎。我們認為前期庫存高企和銷售前景的不確定性未來仍會抑制開發商的新開工意願。

最後,沒有證據表明保障房在10月突然發力。截至今年9月,本年度保障房建設目標已基本完成。我們認為地方政府並無動力將來年的開工提前至現在。

汪濤總結稱,房地產建設活動的基本面並未轉變。朝前看,11、12 月同比基數較高,新開工可能會重現同比下跌。瑞銀維持2015 年房地產新開工進一步下跌10%的預測。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194

一線城市土地成交額創紀錄 樓市步入回暖前夜?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1-21/877397.html

每經記者 尚希 發自北京

在房地產市場相對低迷的今年,一線城市的土地成交金額卻已刷新歷史紀錄,目前已經突破3000億元大關,高於去年同期,全年更有希望達到3500億元。土地成交金額的連破紀錄,以及連日來宋衛平和孫宏斌就綠城股權一事的爭端,不禁讓業界揣測:房地產市場是否見底回暖?

一個證據是,龍湖地產集團品牌及營銷部總經理袁春曾表示,龍湖拿地的時間,往往是市場反彈之初。近日,龍湖地產成功以總價37.8億元,競得廣州市天河東奧體板塊的兩幅土地;本月初,龍湖還在成都拿地。另一個證據是,中國指數研究院11月17日發布的《中國房地產企業資訊監測報告(2014.11.10~11.16)》顯示,僅第46周重點監測房企就拿地20宗,投入金額194億元,除龍湖外,金地、華潤等巨頭也紛紛出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房企融資規模擴大以及各地出臺的救市政策,都是促成土地市場活躍的重要因素。但面粉漲價是否意味著面包一定會漲價,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沈寂許久的土地市場似乎又要“發燒”了。

11月19日,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外灘金融集聚帶核心位置的董家渡13、15號地塊以248.5億元,被中民投聯合外灘投資、佳渡置業拍走,刷新去年上海徐家匯中心地塊217.7億元的拍賣紀錄,是今年以來全國範圍內成交額最高的地塊。而就在同一天,備受關註的浦東新區惠南鎮地塊,也拍出了13092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溢價率高達105.11%,刷新了區域樓面價的最高值。

在央行“930新政”的刺激下,樓市刮起陣陣暖風,而土地市場翹尾的跡象也十分明顯。“隨著9月末央行房貸新政的出臺,樓市成交顯著回升,開發商年末的拿地意願亦大為增強,不理性拿地又有擡頭的傾向。”德佑地產分析師趙葆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全年有望突破3500億元/

董家渡地王的誕生將年末上海土地市場推至高潮。不單是上海,北京、廣州等地的土地市場也在加速回暖。

根據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的數據,截至11月18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的住宅土地成交價全面刷新歷史紀錄,不僅提前突破2013年創造的歷史記錄,也是有史以來首次突破3000億元大關,達到了3037.9億元,全年更有望突破3500億元。

從樓面價看,2014年截至11月18日,四大一線城市成交的188宗住宅土地平均樓面價高達11892元/平方米,較2013年的7571元/平方米上漲高達57%。

土地市場升溫的背後則是房企不斷加快的拿地腳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近期房企拿地情況發現,11月以來,20大標桿房企中,遠洋、華潤、保利、金地、中海、龍湖、綠城等企業都已出手拿地;從9月開始,包括萬科等標桿房企已經連續多次出手拿地。11月截至16日,20大標桿房企拿地額度已經超過262億元,全月有望再次突破300億元。

“標桿房企之前不拿地,主要是因為去庫存。但不拿地的舉動對土地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導致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逐漸增大。最近部分城市的土地價格開始下調,加上地方政府救市政策的疊加,預計在土地市場降溫半年之後,部分企業可能又將開始抄底拿地。”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但不同於三四線城市,一線城市土地市場依然維持高熱度。

張大偉進一步指出,隨著各類救市政策的出現,加上部分企業的抄底行為,預計四季度部分熱點地塊的拍賣競價將比三季度更加激烈。

市場已現大規模回暖苗頭/

土地市場的升溫早已傳導至商品房銷售,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70城房價數據,房價持續下跌的狀況出現好轉跡象:10月,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指數12個月以來首次出現回升,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指數也連續兩個月出現小幅上升。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北京多個在售項目,明顯感覺到售樓處的“溫度”有所上升,看房的人以及來店咨詢的購房者數量都明顯增加。

“現在一天的來電訪問量趕上之前一個禮拜的量。”北京某在售項目的營銷負責人對記者說,伴隨著央行“930新政”、公積金貸款政策松動等疊加效應逐步釋放,購房者的消費信心上揚。與此同時,開發商整體的項目促銷和打折活動也比較豐富,使得現階段的房價處於相對低位。

不光是剛需項目,改善型需求的釋放同樣刺激了中高端市場。記者走訪了位於海澱區的多個高端項目,保利·海德公園、華潤萬橡府、五礦萬科如園、京投銀泰琨禦府等,盡管都屬於千萬級豪宅,但項目售樓處依然有不少前來看房咨詢的消費者。

“今年開盤的位於海澱的多個高端項目銷售額都將突破20億元大關。”上述某項目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包括萬柳書院在內的上述五大高端項目預期銷售額將突破100億元。

北京萬科副總經理肖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對於千萬元級別的豪宅來說,20億元的銷售總額意味著要銷售200套左右,況且,單價50000元/平方米以上的高端項目,很難像剛需盤一樣快速去庫存。

然而,央行“930新政”的出臺無疑加大了樓市去化的信心。

9月30日,央行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對個人住房貸款需求的支持力度大幅提升。《通知》對首套房再啟“認貸不認房”界定標準,貸款利率下限也重回2009年的水平。其中,首套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為30%;貸款利率下限為基準利率0.7倍;二套房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家庭,執行首套房貸款政策;購買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在已取消或未實施“限購”措施的城市,放開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家庭的多套房貸;同時放開非本地居民住房貸款限制。

“對於曾經貸過若幹次款的高端客戶來說,這個政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需求釋放。”華潤萬橡府營銷負責人秦江向記者表示,首套房認定新規執行後,部分高端客戶賣一套房後就湊齊了首付款,然後再貸款購房,基本上不需要消耗其現有的存量資金就可以解決改善性購房需求,這無疑將刺激高端項目的成交速度和成交量。

亞豪機構副總經理任啟鑫對記者表示,央行“認貸不認房”的政策,受益最大的是“賣舊買新”的首次改善型購房者。據統計,10月份北京成交均價在300萬~800萬元的中端改善型樓盤累計成交936套,環比大漲32%。

“在經過幾個月的蓄客期後,中高端改善型樓盤於下半年集中入市,受樓市大環境影響,入市項目定價較為謹慎,高品質的產品、完善的配套,加之合理的價格,從供應層面為這類房源成交量的上升提供了源動力。”任啟鑫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14

房企又現搶地 樓市已回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52

本文原載一財網,作者羅韜,授權華爾街見聞轉載。

0111

11月26日,競價總次數314次,歷時2小時,陽光城(000671.SZ)子公司上海富利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21.08億元競得楊浦區平涼社區03F5-01(平涼街道47街坊)地塊,樓板價達41078元/平方米,溢價61.41%。

該土地拍賣價刷新了楊浦區土地最貴單價紀錄,而之前保利在該附近拿地樓板價約39000元/平方米。拍賣現場有首創、城建置業、保利置業、招商、大名城、嘉華、招商地產、華潤、金地等11家企業參與了現場競買,該土地還是非常“受寵”。

“無論是一線房企還是二線房企,都在加強土地儲備,可以看出土地市場已經回暖。” RET睿意德策略顧問部總經理陳麗琳向《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表示。

一線城市搶地

26日的拍賣被陽光城拿下並不意外,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符合陽光城自身策略。公開資料顯示,包括這塊土地在內,陽光城今年在全國共計拿地三塊。今年初在杭州丁橋與晉江拿下的地塊分別花費11.3億和5.5億。

陽光城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基於其深耕長三角的戰略和對後市特別是上海市場的看好,需要在上海土地儲備進行補充。業內人士分析,基於陽光城的戰略和土地安排,估計該土地會開發剛需和首改類住宅產品。

“像陽光城這樣的二線房企有一個特點就是高杠桿高周轉,通過拿到優質地王項目,可以更好地融資。” 陳麗琳向記者表示,“再者其自身土地儲備有限,也需要補充土地資源盤活開發。”

事實上,目前很多土地都是被中小開發商拿下。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一線房企知情人士曾向記者抱怨,其最近拿地意願很強,但是鑒於土地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自己看好的地都沒有能夠拿到。

“這和整個企業的戰略有關系,陽光城可能為了在年底進行業績提升,為來年融資做好準備。”搜房分析師李宗洲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這個價格稍高,但是還是和企業風格有關。”

二線房企“兇猛”

李宗洲表示,今年下半年開始整個一線城市土地市場還是有所回暖的,可以看到溢價率明顯提高。

10月22日,上海浦東新區張江南區配套生活基地A3-04純宅地經過百余輪競價,三湘股份以9.65億元拍下該地塊,成交樓板價為26057元/平方米,溢價93%。同一天的深圳龍華新區A802-0305地塊公開出讓,龍光地產“馬甲”金駿房地產以總價46.8億元、樓板價逾2.5萬元/平方米競得該地塊,溢價率83.35%。

11月10日,廣州牛奶廠8宗地塊以及天河東圃地塊正式出讓,吸引保利、華潤置地、金地、龍湖、合景以及平安等21家房企及非房企參與競爭,8宗地成功出讓,涉及土地出讓總金額156.87億。

11月19日,上海浦東新區惠南鎮地塊一落槌,就刷新了區域地價紀錄,該宗地塊樓面價13092元/平方米, 溢價率105.11%,被東原地產拿下。

11月21日,北京東壩南區1105-659、029地塊吸引了首開、招商、龍湖等9家房企參與競拍,經過42輪競價該地塊最終被湖南富興以13.8億元競得,溢價率達到49.2%。

中原地產數據顯示,截至 11月18日,四個一線城市今年總土地成交金額達到4519億元,平均樓面單價高達8341.9元/平方米,比2013年年度的平均樓面單價上漲了53.4%。

對此,陳麗琳分析,很多一線房企拿地策略確實非常謹慎,他們均會有一個自己的利潤預估體系,要是達不到這個指標,就會放棄拿地,因此地王項目往往不會出現一線房企名字。同時需要註意,一線房企的拿地意願還是很強,就26日的拍賣現場,華潤等公司的舉牌價還是非常高的,可以看到其積極性還是相當高。

記者註意到,在之前10日的廣州土地拍賣市場,龍湖通過38.7億的總代價拍的廣州多塊土地,成功進駐廣州市場。

“基於希望塑造品牌考慮,二線房企對於地王的追求更加積極。”李宗洲分析,“但是總的來說還是整個市場的回暖造就了這個現象。”

年底將至,還會有一系列土地吸引資金進入。據悉,12月24、25日,上海土地市場將迎來土地拍賣潮,12幅宅地將在這兩天拍出,包括前灘的5幅重磅優質地塊。

陳麗琳預測:“估計未來土地市場會在調控的情況下價格繼續小幅度上漲,其中可能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土地爭奪。”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119

救市見效?11月百城房價跌幅收窄 一二線樓市現回暖跡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383

在一系列樓市松綁政策的刺激下,11月中國房價環比降幅稍有收窄,一二線大城市出現回升跡象。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數據,11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均價為10589元/平方米,環比、同比再次雙雙下跌,環比連跌7個月至0.38%,但是跌幅較上月收窄了0.02個百分點。

數據還顯示,當月的百城房價同比下跌1.57%,跌幅較上月擴大1.05個百分點。納入統計的100個城市中,有82個城市住宅價格同比下跌,較上月增加4個。中新社提到,這意味著,超過八成城市的房價已回調至一年前水平。

而北京、上海、重慶等十大重點城市均價在連續6個月下跌後首次上漲,11月均價為18946元/平方米,環比微漲0.07%,同比上漲1.06個百分點。

其中上海住宅均價環比上漲1.18%,漲幅居十大城市首位,同比漲幅也達5.23%。

《經濟參考報》引述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觀點稱,貨幣信貸政策的疊加效應正逐漸在樓市顯現,市場重拾信心,再加上開發商在價格上做出讓步,促使剛需和改善型購房者率先出手,政策層面頻傳利好,對樓市交易量也起到了一定的提振影響,樓市明顯企穩。

9月底,央行銀監會聯手松綁樓市,調整了首套房認定標準,此後公積金調整、央行降息等等利好措施相繼出臺,樓市出現回暖跡象。

統計局此前公布的10月樓市數據也顯示,房價環比降幅收窄。在二手房數據上,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價格環比停跌,暗示此前一系列樓市新政或正在慢慢發揮作用。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562

樓市回暖 11月份房價降幅進一步收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156

周四統計局公布了中國11月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及二手房數據。政策疊加效應對房地產銷售產生積極影響,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較10月份有所放大,為年內新高,房價環比降幅進一步收窄。

新建商品住宅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7個,持平的城市有3個。二手房方面,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58個,持平的城市有6個,上漲的城市有6個。

統計局網站

新建商品住宅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7個,持平的城市有3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小降幅為0.1%,最大降幅為1.4%。

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8個,上漲的城市有2個。11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3.0%,最低為下降9.9%。

二手房方面,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58個,持平的城市有6個,上漲的城市有6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1.2%,最大降幅為2.0%。

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7個,上漲的城市有3個。11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2.7%,最低為下降11.0%。

新建住房中,北上廣同比出現降幅,但是降幅較上月收窄。

1 

而在二手房方面,北京和深圳價格走高,上海和廣州則和上月持平。

3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表示:

10月份以來各地信貸政策陸續調整,加之11月21日央行降息,政策疊加效應對房地產銷售產生積極影響,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較10月份有所放大,為年內新高,房價環比降幅進一步收窄。

其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降幅繼續收窄。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67個,比10月份減少了2個;持平的城市有3個,比10月份增加了2個。二手住宅價格環比降幅繼續收窄,少數城市環比出現上漲。

9月央行、銀監會出臺文件為樓市松綁。文件提到,首套房貸利率最低可打七折,對已擁有一套住房並結清房貸的家庭,新購房可享受首套房優惠。“首套房”認定標準正式放寬。

10月住建部、財政部和央行聯合印發《關於發展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通知》,要求各地放寬公積金貸款條件,今後職工連續繳存6個月即可申請公積金貸款、推進公積金異地貸款、實現異地互認、轉移接續、降低中間收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165

中國12月百城房價跌幅擴大 樓市回暖信號浮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34

12月,中國百城住宅價格仍處調整期,年底房企為沖刺業績和加速資金回籠,加大優惠力度,本月百城住宅價格跌幅有所擴大,但下跌城市個數明顯減少。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今天公布的數據,12月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均價連續第8個月環比下跌,且跌幅擴大。

2014年12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0542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44%,為連續第8個月下跌,跌幅擴大0.06個百分點。

同比來看,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均價與2013年12月相比下跌2.69%,跌幅較上月擴大1.12個百分點。

但從漲跌城市個數看,數據透露些許暖意。70個城市環比下跌,30個城市環比上漲。與上月相比,本月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增加7個,環比下跌的城市數量較上月減少6個。

值得註意的是,本月十大城市住宅均價在上月出現短暫上漲後轉為下跌。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均價為18878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36%,同比在連續上漲25個月後首次下跌,跌幅為0.61%。

中指院在報告中稱,從政策層面看,中央政策以“穩”為主,本月《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正式出臺,意在完善房地產長效機制建設,短期對市場影響有限;從需求方面來看,在調控回歸市場化、貨幣政策支持的背景下,購房需求有序釋放;從供應情況看,年末推盤高峰促使部分城市庫存仍處於較高水平;從企業策略看,迫於全年銷售目標和資金回款壓力,12月房企繼續采取低價加推、以價換量策略,百城房價繼續下行。

展望2015年,全國市場仍面臨高庫存壓力,消化庫存仍是市場主基調,房價仍存下行壓力。基於各地去化壓力的差異,未來不同城市價格走勢將繼續呈現分化。一線城市和少數二線城市對政策反應敏感,潛在需求旺盛,房價仍面臨一定的上漲壓力;多數二線城市將相對平穩;大多數三、四線城市需求透支,庫存壓力大,未來房價將繼續下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53

恒天然奶粉拍賣價四連漲 乳業要回暖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3233.html

恒天然奶粉拍賣價四連漲 乳業要回暖了?

一財網 張誌偉 2015-02-06 11:38:00

在國內政策沒有落地之前,國際原奶價格2015年第四季度有可能才會真正反彈,今年下半年新西蘭會出現緩慢上漲態勢。

根據中國奶業協會信息,由恒天然主辦的環球乳制品交易網最新的一次拍賣交易中,價格指數大幅提升9.4%。其中,全脂奶粉平均中標價格較上一次增長19.6%,至2874美元/噸;脫脂奶粉也上漲6.7%,至2598美元/噸。

值得關註的是,全脂奶粉在該平臺上的拍賣價,自2012年12月2日以來已經連續4次上漲。

因為占據全球乳品交易1/3的份額,所以恒天然的乳品價格一直被視為全球乳業風向標。

“從2013年底原奶收購價平均2.7元人民幣/公斤,一路下滑到2014年底的1.97元人民幣/公斤,已經有關於新西蘭當地奶農不堪重負而自殺的報道。”王丁棉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所以最近階段呈現的連漲,更多是做出來的一種“手法”,一來歐盟、美國市場沒有跟漲,二者此次拿出來招標的數量相對較少。

在2月3日第133次交易中,拍賣的供應量為2.8萬噸,較上一次下降10.6%,減少3326噸。

王丁棉介紹,根據公開信息,最近階段拍賣價連漲的理由無非是幹旱天氣以及恒天然此前宣布下調奶價的預期,進而導致新西蘭奶農原奶產量下降。“此次幹旱根本沒有2012~2013年那次嚴重,這次就一兩個州,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

那麽,除了新西蘭國內的因素外,作為該國最大乳制品出口地的中國,市場有哪些變化呢?

乳業專家宋亮介紹,目前從國外進口的大包粉中,60%~70%的比例為乳企采購,但因為乳企庫存已經很高,所以在與新西蘭的進口配額(零關稅)以外,還需要按照最惠國繳納10%關稅,所以大幅增量的積極性並不如以往那麽高。

本報記者此前曾報道過,根據國內幾家乳企巨頭的最新財報,大部分企業的庫存都明顯攀高,增長幅度在15%~80%之間。其中,“主要是本期奶粉采購與產成品增加。”

對此,一位資深乳業專家分析稱,以廣州地區某個代理商為例,此前高價進口了大量大包粉,隨後新西蘭奶粉下跌就意味著代理商虧損,而目前在價格低谷的時候,趁機“補倉”就能夠盡量彌補一下損失。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進口奶粉92.34萬噸,同比增長8.07%,進口額為44.38億美元,同比增長23.79%。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從新西蘭進口72.81萬噸,占比為79%。

對於接下來的價格走勢,宋亮認為,在國內政策沒有落地之前,國際原奶價格2015年第四季度有可能才會真正反彈,今年下半年新西蘭會出現緩慢上漲態勢。“如果我國針對倒奶事件出臺措施,國內與國際市場的聯動性會削弱,國內市場將主要取決於國內的供求。”

一個山東奶農向本報記者介紹,剛剛拿到的2014年12月奶價又下降了0.15元,至3.6元/公斤,“除去運費和人工水電等成本,基本無利可圖,甚至虧損。”當被問到會有哪些計劃時,該奶農稱“走一步算一步吧,對於合作的乳企,我們始終是敢怒而不敢言。”

 

編輯:於百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