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特朗普威脅逆轉對古巴關系,美國商界有人緊張了

當地時間28日,成千上萬的古巴人聚集在哈瓦那革命廣場,向已故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告別,同一天早晨,哈瓦那迎來50多年來首個美國定期商業航班。

也是在同一天,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稱,他很可能終止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古雙方簽署的恢複雙邊關系協議。

特朗普的威脅

特朗普在社交網站“推特”上發文稱:“如果古巴不願意為古巴人民、古巴/美國人民以及美國作為一個整體達成更好的協議,我將終止該協議。”

特朗普的這條“推特”意味著不僅美古關系可能倒退,也意味著奧巴馬政府標誌性的外交成果之一遭到威脅。奧巴馬逐步放松對古巴在商業、貿易和金融上的限制不僅僅是一個單一協議的一部分,從長遠來看更是在經歷了數十年的對古孤立政策後,改變古巴和美古關系未來的決定。

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後,美國一直對古采取敵視政策。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雇傭軍入侵古巴失敗,美同古斷絕外交關系,並對古實施經濟、金融封鎖和貿易禁運。此後,美國對古巴持續實施了半個多世紀的政治經濟孤立政策。美國對古巴的長期政治經濟封鎖遭到國際社會的批判,近20多年,聯大每年均要求美國結束對古經濟封鎖。

2009年,奧巴馬上臺後,美古關系出現松動跡象。去年12月17日,奧巴馬和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兼部長會議主席勞爾•卡斯特羅分別發表講話,表示將開啟恢複兩國外交關系正常化進程。自那之後,美國和古巴恢複互設大使館,美國逐步放松了對古巴的貿易和旅行限制。今年早些時候,奧巴馬還訪問了古巴,這是自從美國總統加爾文•柯立芝1928年訪古以來美國總統首次踏上古巴的土地。

白宮也一直努力為美國公司在古巴的投資提供便利,試圖在奧巴馬卸任前進一步加強兩國商貿關系。在民間,自那以後,美國赴古巴遊客人數快速增加,甚至導致要在哈瓦那預訂酒店甚至需要提前一年。

技術上容易逆轉

但在美古關系上,對奧巴馬的批評一直沒有停止,批評者稱他過快過早地給了古巴人太多東西,沒有首先要求他們開放社會和開始一個政治自由的時代。

共和黨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是奧巴馬政策的主要批評者之一,他此前稱古巴釋放政治犯是個好消息,但古巴用這些“小變化”從奧巴馬政府處換得了很多想要的東西。

在目前的特朗普過渡團隊中,負責財政相關事務的卡羅內(Mauricio Claver-Carone)是奧巴馬古巴政策的嚴厲批評者。他在本月撰寫的一篇文章中稱,奧巴馬對古巴的新路線已經令本已糟糕的情況惡化。

如今,奧巴馬推動美古關系前進已有兩年,美國企業也在古巴進行了大量投資,特朗普有可能停止這一切嗎?

即便是一些奧巴馬政府官員也承認,從技術上說,解凍的美古關系很容易被逆轉,因為其大部分都是通過行政命令完成的,美國國會並未通過解除對古巴禁運的法律。特朗普完全可以命令國務院複審去年將古巴從支恐名單中刪除的決定,或暫停去年華盛頓和哈瓦那互設大使館的相關事宜。

不過,白宮新聞秘書歐內斯特(Josh Earnest)28日稱,特朗普將很難反轉已經達成的商業協議以及令兩國人民獲益的政策。他說,很快美國到古巴每天將有110個航班,更不用說遊輪、旅遊以及酒店業者進行的投資了。

“展開所有這一切比大筆一揮複雜得多。”歐內斯特說,“這不像推文一樣看起來簡單。”

哈瓦那大學經濟學教授托雷斯(Ricardo Torres)認為,從古巴方面來看,如果美國對古政策倒退,會讓古巴政府中那些對美國持懷疑態度,反對美古關系轉暖的人得到鼓勵。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糟糕的開始。”他說,“特朗普好戰的態度和敵意給懷疑派更多的理由,並加強了(美古)雙邊關系轉暖並不真實的想法。”

企業的擔心

特朗普的決定讓那些急於到古巴“淘金”的美國企業擔心。自美古關系轉暖以來,美國前往哈瓦那的商業代表團絡繹不絕,本月初美國商會還組織了包括美國航空公司、陶氏和通用電氣等公司代表前往哈瓦那。

美國最大的農業遊說組織農業局的國會關系資深負責人薩爾蒙森(David Salmonsen)稱,在禁運下,依據人道主義例外,美國農民每年僅向古巴出口2億美元農產品,但古巴是一個20億美元的市場,由於禁運,美國農民已經敗給了歐盟、加拿大等其他競爭者。

“現在我們在那里有了大使館,我們有商業航班和美國公司管理的酒店。”美國前商務部長古鐵雷斯(Carlos Gutierrez)說,“要放棄這一切回到‘冷戰’將是一種恥辱。”

古鐵雷斯說,在本月的國會改選中,像盧比奧這樣有影響力的美古關系立法者再次當選,意味著抵制解除禁運的力量會越來越強。這也意味著對於那些希望政府繼續努力打開古巴市場的商業團體來說,特朗普將是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442

特朗普打造16人豪華商界顧問團隊

商人出身的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不忘從商界汲取智慧。

近日,特朗普宣布組建一個專門委員會向其提供創造就業相關建議。該委員會的特別之處在於由美國各行業的大企業高管組成。

其中,美國投資公司黑石集團首席執行官(CEO)蘇世民(Stephen Schwarzman)將擔任該委員會的主席。

行業意見

“該顧問班子聚集了那些知道如何創造就業和促進經濟增長的CEO和商界領袖。”特朗普在宣布該顧問班子成立的聲明中稱,“我的政府致力於吸取私營部門的專家意見,削減政府部門那些阻礙企業招聘、研發和擴張的繁文縟節。”

海外媒體引述知情人士的話稱,上周早些時候,特朗普特意致電蘇世民,請他幫忙主持該委員會。兩人此前並不是朋友,也沒有一起做過生意,但卻一起擬定了這份顧問班子的CEO名單,之後蘇世民挨個請這些CEO參加。該知情人士還稱,他們可能每月舉行一次座談會。

黑石集團於當地時間12月2日發布的新聞稿中稱,特朗普宣布他正在組建一個總統戰略和政策論壇,該論壇由美國最受尊敬和最成功的商界領導人組成,由於當選總統將一直努力兌現其“把就業崗位帶回美國”和“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承諾,這些商界領袖將頻繁和總統會面,分享具體經驗和學識。

各成員將根據所在行業的獨特情況向總統提供個人意見,大致是關於政府政策如何影響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和生產力等。諸多最優秀、最聰明的商界人士以坦誠、非官僚和非黨派的方式向總統提供直接意見。該委員會的第一次會議將於明年2月的第一個星期在白宮舉行。

特朗普此前曾表示,他上任的首要任務將包括削減影響企業業務條例,降低企業稅率等。這些得到了商界領袖的大力歡迎。

16人委員會

除了蘇世民外,該委員會還包括Patomak全球合夥公司CEO、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官員阿特金斯;通用汽車董事長兼CEO博拉;克利夫蘭診所CEO科斯格羅夫;根大通董事長兼CEO戴蒙;貝萊德集團董事長兼CEO芬克;華特迪士尼公司董事長兼CEO艾格;波士頓咨詢集團總裁兼CEO萊賽;沃爾瑪總裁兼CEO麥克米倫;波音前董事長、總裁兼CEO麥克納尼;全球基礎設施夥伴公司董事長兼管理合夥人奧古雷斯;IBM董事長、總裁兼CEO羅睿蘭;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管理委員會前成員瓦爾斯;安永全球董事長兼CEO溫伯格;通用電氣前董事長兼CEO韋爾奇;IHS Markit副董事長、普利策獎得主耶金。

美國總統經常會召集商界領袖座談開會,現總統奧巴馬就經常和大公司的CEO會面,也會在有大公司CEO出席的商業論壇上發言。

2011年,奧巴馬就召集了一個就業顧問班子和一個出口顧問委員會,前者由通用電氣CEO伊梅爾特(Jeff Immelt)牽頭,後者由施樂公司CEO伯恩斯(Ursula Burns)領導。奧巴馬在貿易、科技和移民等問題上都向商界領袖進行咨詢。

而特朗普顧問委員會的名單中有一些是奧巴馬團隊此前用過的“老人”,華特迪士尼公司董事長兼CEO艾格(Bob Iger)、波音前董事長、總裁兼CEO麥克納尼(Jim McNerney)、IBM董事長、總裁兼CEO羅睿蘭(Ginni Rometty)等均是奧巴馬出口委員會成員。

有美國媒體提出,在特朗普的商界顧問團隊中缺少如谷歌、蘋果以及Facebook等領先的科技行業高管。熟悉相關事宜的人士稱,該委員會還將增加來自科技行業的商業領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202

特朗普擬征10%進口稅 美商界憂引發全球貿易戰

盡管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尚未入主白宮,其團隊所釋放的令市場恐慌,令美國商界乃至全球受到驚嚇的政策氣球卻是推陳出新,每天都有。

據CNN報道,特朗普過渡團隊正非常認真地考慮實行最高可達10%的進口關稅,旨在提振美國制造業,該關稅可以使用總統行政命令的方式頒發,也可以作為共和黨未來“稅務改革綜合方案”的一部分推出。

無論此項動議在多大程度上是認真的,這種有可能引發全球貿易戰的動向都令美國商界感到緊張,而包括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內的貿易鷹擔任重要貿易角色的消息,則更令美國商界與主流經濟學人士不安。

兩相對照,此次特朗普團隊的進口關稅之說倒是非常符合納瓦羅此前所說的:“特朗普將針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任何在貿易方面使用貨幣操縱或其他非法出口補貼的貿易夥伴征收關稅。”

12月22日,對於特朗普任命曾在《致命中國》一書中批評中國政府的納瓦羅為美政府國家貿易委員會負責人的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我們密切關註特朗普當選總統過渡團隊及其今後可能的政策走向。中美作為兩個大國,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選擇。”

特朗普上臺要征10%進口稅?

根據外媒引述多重信源消息,特朗普過渡團隊正在討論最高可達到10%的進口關稅事宜。

此前,有消息稱特朗普新任命的白宮幕僚長普萊布斯(Reince Preibus)在上周同華盛頓關鍵人士會面時,曾討論有關5%進口關稅的內容,但是在22日,有來自於特朗普過渡團隊的資深官員匿名表示,現在討論的數字肯定要比5%更高。

從理論上來說,特朗普如想實行上述關稅有兩種方式:第一,特朗普可以通過頒布總統行政令的方式進行征稅,即如果特朗普政府稱美國遭受了不公平的貿易待遇,或認為美國因為其他國家的貿易行為而面臨經濟和國家安全威脅,那麽特朗普就有權頒布行政命令實行上述關稅。

《第一財經日報》此前采訪的諸位包括前白宮高級官員在內的美貿易專家均認為,由於貿易問題是歸屬於總統的行政權力,因此如果他想要頒布上述關稅,基本上國會很難阻止他。

此前,美國智庫彼得森研究所(PIIE)在其研究報告《美國總統競選選戰中的貿易議程評估》中亦指出,如果在特朗普當選後想要實行包括退出世貿組織(WTO)、反對TPP生效以及要向中國和墨西哥產品征收高額關稅等在內的政策的話,他可以辦得到。這緣於總統在外交事務以及諸多立法中得到的超越國會的授權。

第二種加關稅的方式是通過推動國會的稅務改革方案來實現。上述特朗普團隊的資深官員並表示,正在同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Ways and Means Committee)主席布拉迪(Kevin Brady)就實施邊境調節稅等措施進行討論。

按照此前特朗普方面曾提議過的邊境調節稅計劃,對美進口的商品將面臨20%關稅,有分析指出,這意味著美元一次性貶值15%,美國貿易赤字下滑2%(4000億美元),即美國貿易赤字完全消失。

美國商界震驚

得知上述征收關稅消息的美國商界大佬紛紛表示震驚,當普萊布斯與各商業團體溝通時,遭到強烈反對,並警告普萊布斯這樣的行為將引起全球貿易戰,惹怒盟友,同時新政府對經濟增長的設想也將徹底破滅。

有商業團體稱,這樣涉及1000億美元的征稅將對美國經濟產生巨大影響,特別是對於美國工人和制造業將造成惡劣影響,同時造成負面政治風波,與其使用這樣將造成共同損害的貿易政策,特朗普團隊更應當使用美國法律中的貿易救濟措施來實現其目標。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他認為這是特朗普團隊所釋放的政治氣球,並認為考慮到商業團體劇烈的反應,以及參議院共和黨領袖對貿易保護主義強烈的不認同,這個加稅設想基本上無法被付諸於現實。

不過,另外一位知情人士則謹慎得多,他指出目前已經確定這一議題是美國候任商務部長羅斯將要在其任命聽證會上陳述內容的一部分。特朗普已指出,在其整體的貿易團隊中,羅斯將成為中心角色。

會否引發貿易戰?

實際上,由於美國是WTO成員,上述所有措施都有可能令美國觸犯WTO法律,而如美國不尊重WTO法律一意孤行,則WTO其他成員可以對其進行反制。

PIIE此前在報告中稱,只要特朗普實施極端貿易保護主義主張,將立刻招致大規模的貿易報複,各成員甚至不會耐心地等待WTO的裁決,就會對美國企業和產品施以報複性關稅,貿易戰在所難免。而美國國會也無法迅速通過立法對特朗普造成的損失加以彌補,期待美國的立法系統能夠幹預貿易戰的想法更是不切實際。

匯豐首席全球經濟學家亨利對此表示,預計其他國家也會使用報複性措施,貿易戰和貨幣戰出現的風險亦可能增加。

然而,各方均指出,考慮到特朗普在競選期間一直將自由貿易作為主要議題,此次放出要征收最高10%關稅風聲的舉動並令人感到意外,其核心訴求是振興美國制造業,促進美國藍領工人就業。

然而可惜的是,特朗普的經濟學看法並不符合當今世界局勢。曾在美國財政部負責貿易政策、目前在美國喬治城大學任教的瓦斯汀(Bob Vastine)認為:“從技術和服務(行業)的立場來看,(特朗普貿易團隊)是一個令人沮喪的團隊,因為它只會往回看。 特朗普想創造那些已經失去的舊工作,但是我們已經不會再生產掃帚,或者什麽塑料盤子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880

千名商界領袖雲集恒大峰會  許家印鞠躬感恩合作夥伴支持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3月31日,恒大召開戰略合作夥伴高層峰會,吸引了張近東、王文銀、孫亮等1000多位知名企業家出席。

許家印表示,恒大22年來取得高速發展,主要得益於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和全社會的支持幫助。專心專註、兢兢業業做好企業,把企業做大做強,就是最大的民生。

在峰會現場,許家印感恩所有合作夥伴的支持,並深深鞠躬致謝,“在恒大的發展過程中,所有的合作夥伴和我們一起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恒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64

身穿紗麗的商界傳奇 百事CEO盧英德即將卸任 | 人物

當地時間8月6日,百事公司宣布,該公司首席執行官(CEO)盧英德(Indra Nooyi)女士將在今年10月卸任,拉蒙·拉瓜爾塔(Ramon Laguarta)將成為百事新任CEO。

今年62歲的盧英德,來自印度南部城市金奈,23歲才赴美留學,最終成為百事公司歷史上首位外國出生的CEO,也是該公司的首位女CEO。

這位出生於第三世界國家的女CEO,在全球商界聲名遠揚又充滿爭議,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女CEO執掌了百事可樂長達12年之久。就任CEO之前就曾力推百事剝離肯德基、必勝客等品牌的餐飲業務。上任後,盧英德也是力排眾議,大膽公開承認垃圾食品讓人變胖、有害健康,並推動百事產品的健康化轉型,將百事可樂中國瓶裝業務轉手給康師傅。

盧英德是1994年加入百事公司的,此前,39歲的盧英德已擁有在摩托羅拉公司和ABB公司擔任高管的經歷,這些經歷不僅讓她積累豐富的西方企業管理經驗,也使她在美國商界小有名氣。面對通用電器和百事的盛情邀請,盧英德最終選擇了後者,成為百事公司的戰略規劃高級副總裁,並在12年後成為百事CEO,走上了職業生涯的巔峰。

“從企業運營角度,盧英德的表現還是值得被認可的,其任內兩大決策在我看來都是很有遠見的,一個是發力健康產品,一個是丟掉了中國飲料瓶裝業務這個虧損大戶。這些都讓百事可以從一些棘手的業務困境中解脫出來,專註於產品轉型。”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第一財經表示。

百事的營收跑贏了可口可樂,在股東回報率和市值方面稍遜於可口可樂。但不管如何,盧英德以印裔女性的身份,成為擁有近20萬員工的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主席兼CEO,並在競爭極為激烈的全球食品與飲料業中大展身手,讓百事公司在擁有良好口碑、保持健康與負責任形象的同時,在國際市場上獲利豐厚。這樣的事跡在世界商業史上並不多見,她演繹了一個獨立、魅力東方女性的人生傳奇。

擁抱健康產品

作為一個素食主義者,盧英德提倡“腸道清潔”,更關註營養全面的健康食品,她進入百事公司後,在競爭極為激烈的世界食品與飲料業中大展身手,砍掉了肯德基、必勝客等餐廳業務,收購了許多果汁飲料和健康食品的資產,讓百事公司向健康食品飲料成功轉型。在百事與可口可樂競爭中,盧英德率先發力健康產品轉型讓百事公司在競爭中占得先機。

在一次財報會議上,當大多數股東都為百事公司亮麗的財報而欣喜的時候,盧英德卻表達了擔憂,在她看來,公司的營收主要建立在“多糖”“肥胖”基礎之上,隨著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註意,健康食品也必會有更大發展前景。

就在盧英德加入百事後不久的1996年,百事的業績增長出現了停滯,許多百事旗下的連鎖店,包括必勝客和肯德基的運轉都遇到了問題。而在同可口可樂公司的海外業務對戰中,百事公司也遭受重創。

盧英德通過深入了解餐飲行業情況,並結合自身及競爭對手可口可樂的發展狀況,認為,餐飲業並不適合百事,於是說服董事會采納她的剝離餐飲業務的建議。即便當時有很多觀察人士認為此舉可能會導致百事遭遇滑鐵盧,但消費者的行為證明了盧英德的決策是正確的。

出售了餐飲業務後,雖然減少了100億美元的營業額,卻讓百事可以輕裝上陣,加速向健康食品轉型,1998年,百事以33億美元的價格並購了世界鮮榨果汁行業排名第一的純果樂飲料有限公司。2001年,她又作為主要談判代表,以138億美元完成了對桂格燕麥公司的收購。

純果樂和桂格在美國是眾所周知的健康食品品牌,這一舉措,除了改善百事公司的業務結構,把營業額重新拉高外,也給百事帶來了新的增長動力,和“越來越健康”的良好聲譽。隨後,她在健康業務上一發不可收,她主張開發更多的營養食品,認為更多樣化的產品組合會對企業有好處。 例如,在2007年,她還斥資13億美元收購了一家位於加利福尼亞的制作豆乳和橙汁飲料的公司,2008年收購了美國鷹嘴豆泥生產商Sabra 50%的股份,並於2010年幫助收購了俄羅斯乳制品和果汁生產商,進一步擴大了百事公司的“健康陣營”。

“日常消費品很難做,其利潤一再被擠壓。”吉爾曼希爾資產管理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兼投資組合經理Jenny Van Leeuwen Harrington表示,“她做得很好,盡可能地讓百事從蘇打水和鹹味零食中走出來。”

董事會成員也對盧英德任期表示了肯定,稱贊她使得該公司在競爭對手可口可樂之前擁抱更多健康產品。

盧英德2006年10月被任命為CEO以後,把百事以前的很多做法上升為公司的核心理念,提出了一項人類、環境、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公司想長久發展,就不能只是為了短期的利益,我們公司發展的基礎或者說根本,就在於可持續發展。企業既要創造利潤,又要制造健康的食品;盡量不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要關心自己的員工……我們要在利潤動機與這些原則之間找到平衡。”她曾向媒體這樣概括自己對百事文化理念的理解。她的理想是:不僅讓百事取得商業上的成功,還能讓它在價值道德層面成功。

仍舊心存遺憾

回顧盧英德在百事公司的24年職業生涯,其中一半時間是擔任公司CEO。在盧英德12年的掌舵期間,百事股價累計上漲80%,百事的年收入增長了81%,去年達到635億美元,總營收跑贏對手可口可樂,完成了從飲料公司向全球健康食品與飲品雙巨頭的轉型,並拓展了國際市場,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去年,盧英德在百事公司的個人薪酬也達到了3100萬美元。

不過在股東回報率上,百事可樂稍遜於可口可樂。根據FactSet的數據,自盧英德於2006年10月1日接任首席執行官以來,百事公司的股東總回報率(總回報包括股價升值加股息)為149%,而可口可樂公司為197%,標準普爾500指數為173%。

市值方面,百事可樂也從原來的稍微領先到了如今的落後。根據最新的收盤價,百事可樂的市值為1600億美元,而可口可樂為1960億美元。當盧英德接任時,百事可樂公司的市值為1060億美元,略高於可口可樂公司的1040億美元。

國際市場的開發曾經是百事可樂的一塊短板。來自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歷,使得盧英德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預判,中國、印度和俄羅斯這樣的新興市場國家,終將會在世界飲料和食品市場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在盧英德的領導下,百事的全球化戰略得以迅速拓展。百事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農業企業和中國最大的土豆種植企業之一。盧英德最為驕傲的是百事為中國農民帶來的收益。

然而,對於百事公司的發展,盧英德仍舊心存遺憾。據外媒報道,盧英德曾表示,雖然已成功讓公司擺脫了對甜蘇打和鹹零食的依賴,她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更快地采取行動,並認為2008年的經濟衰退和激進投資者的幹擾對此影響很大。

百事在中國的瓶裝水業務也在2009年前後陷入泥潭,這讓盧英德面臨巨大壓力。雖然預測中國飲料市場會有巨大發展前景,但是盧英德還是在她非常看好的中國市場上折戟,並最終沒有等來百事中國飲料業務崛起就早早出售了事。據百事披露的公告,代表百事持有中國24家裝瓶廠權益的CBL公司在截至2009年12月31日的財政年度內,合並稅後虧損為4550萬美元,2010年財政年度該虧損仍有1.756億美元。兩者損失合計高達2.211億美元。

一邊是自己非常看好的中國市場,一邊是來自董事會巨大的盈利壓力,盧英德最終不得不做出出售百事中國飲料業務給康師傅的決定。畢竟在當時看來,這對於百事全球以及百事中國都是一件不錯的選擇。百事公司可以從中國的巨額虧損中解脫出來,而百事中國也可以借助康師傅的渠道迅速鋪開市場。“隨著她做出出售百事中國的決定後,百事中國憑借百事的品牌影響力疊加上康師傅遍布全國的渠道,讓百事中國迅速走出困境,並在康師傅入主兩年後扭虧為盈。”朱丹蓬表示。

據外媒報道,百事公司曾在2011年兩次下調盈利預測,投資者曾指責盧英德忽視了核心品牌。這些問題吸引了Trian Fund Management LP背後的激進投資者尼爾森佩爾茨(Nelson Peltz)註意,他曾將發展營養健康產品視為“分心”,同時積累股票試圖分拆分散百事公司。

眼下,食品飲料行業的大品牌市場正被更時尚的新晉小品牌所蠶食,老牌公司因此竭力尋求增長。可口可樂公司和億滋國際都已於去年換帥,美國首屈一指的罐頭湯生產商金寶湯也在今年早些時候更換了CEO。

盧英德的繼任者拉瓜爾塔曾是國際業務、企業策略、公共政策與政府關系等部門的主管。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人事變動反映了百事希望借拉瓜爾塔拓展國際市場的豐富經驗,領導公司重拾增長動力,以及希望作出更多策略性選擇,包括分拆公司等。

不停轉換角色的“工作狂”

1955年,盧英德出生在印度的第四大城市金奈的一個社區,祖父是位退休的法官,父親是會計師,母親是一位家庭主婦。20歲時獲得印度管理學院MBA學位,3年後她進入美國耶魯大學深造,獲得公共及個人管理學碩士學位。

領導著全球領先的食品飲料公司,盧英德要付出的遠超過常人。她在接受《財富》雜誌采訪時說,“我很難入睡,因為整晚有郵件,我會每個小時起來回複郵件。我習慣了這種工作節奏,這正是我所喜歡的。”

“不管你做什麽,都要享受樂趣。工作在生活中占了這麽多時間,而你如果沒有樂趣,這又有什麽意義呢?”她說。

盧英德承認自己是工作狂。工作狂一般很難達到家庭和工作之間的平衡,但她自己則遵循母親所說的:“當你從公司下班,你首先是一個女兒、太太和媽媽,這才是你的身份。”

25歲時,盧英德嫁給了Raj K. Nooyi,後者自2002年以來一直擔任Amsoft Systems的總裁。這對夫婦育有2個女兒。2007年,在接受采訪時,盧英德聲稱,自己需要不停地轉換自己所扮演的多種角色,其中包括妻子、母親和企業高管。她說:“有時候,我會去學校參加孩子們的家長會,但是我沒辦法每次都去。我喜歡去看我女兒的籃球賽,但是不會每場比賽都去看。”

作為一位妻子、一位母親、世界500強公司的CEO,她需要擔當、轉換的角色和立場實在很多——理性與感性、健康與財富、目的與過程、娛樂與工作、家庭與工作。

盧英德喜歡唱歌,是個搖滾樂迷,大學期間她甚至組建過一支女子搖滾樂隊,她本人曾是搖滾樂團的吉他手,雖然這支樂隊只會唱很少幾支歌曲,但“我們曾經轟動一時”,她興高采烈地回憶說。她閑暇時在公司辦公室唱歌的事情廣為流傳,並且家里也有卡拉OK設備。

盧英德深愛著自己的父母,有很強的家庭觀。但是,她非常不喜歡父母為自己安排的一切。2015年,在接受《哈佛商業評論》采訪時,她說:“我有點叛逆,一刻都坐不住。每天早晨醒來,我都會擔心這個世界正在改變,而且我相信為了獲勝,自己必須變得更快,要比任何人都機敏。”

盧英德將於今年10月正式卸任CEO, 明年上旬卸任董事長的職位。拉蒙·拉瓜爾塔將接任成為CEO,這位老將已經在百事工作了長達22年,至此,百事公司又將回到由男CEO掌舵的局面。

而盧英德會在短暫休整後,也會加入到幫助更多優秀女性人才走上頂尖領導崗位的工作當中。盧英德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與女性在全球頂級管理崗位越來越少有關。相關人士指出,盧英德的離任,也是美國女性高管人才流失的一個縮影。

盧英德甚至對自己當年能登上百事CEO的崗位也感到驚訝。她在社交媒體上曾發文表示:“心情複雜,從未想過能有機會領導如此優秀的一家公司。”

即便在男女平等的觀念已經深入到全球主流價值觀中,但在公司中,女性登上頂級公司掌舵人的位置依舊很少,女性從事的職位往往集中於首席財務官、法律顧問和人力資源主管等,而這些職位不太可能晉升為CEO。相較而言,男性占主流的總裁或首席運營官等職位更容易升上CEO的寶座。據彭博分析和Catalyst編制的數據,Indra的離職使標準普爾500指數公司中女性CEO的數量減少到23人。

盧英德的離任將讓全球商界失去一位偉大的女性領導者,但同時,也必將湧現更多的商界傳奇。正如盧英德所言,傳統的商業模式正在逐步退出歷史舞臺。科技的進步改變了一切。互聯網、3D打印等使得創業可以在一天內實現。百萬富翁乃至億萬富翁一夜之間就能夠產生。在這個激動人心的變革時代,機遇永無止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胡軍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279

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學界商界共話行業的泡沫與發展

8月15日,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在京召開,機器人產業界前沿技術悉數亮相,與會者包括全球機器人領域企業、高效與科研機構,展示成果包括應用產品與解決方案等。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本屆世界機器人大會展區由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以及特種機器人等部分組成,中國自研產品包括機器狗Laikago、Festo仿生飛蝠、重物機械臂FANUC Robot M-2000iA、類人機器人Pepper等。

在“中瑞(瑞士、瑞典)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合作論壇”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王田苗教授分享時談到了智能機器相關技術將在2020-2025年出現的拐點——包括核心技術突破,如腦科學與生物學、數學與認知、量子計算與密碼、語音識別、人臉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應用基礎突破,如5G物聯網開始商用、工業機器人進入無人化、雲服務出現體系、區塊鏈安全信任應用;以及法律法規方面的突破等。

《第一財經日報》副總編輯、第一財經研究院院長楊燕青主持,瑞典機器人古(Robitdalen)總經理Erik Lundqvist、瑞士國家機器人中心聯合創辦人Rolf Pfeifer、中國電子學會標準認證中心主任高麟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中瑞福寧機器人公司首席科學家、IEEE新加坡機器人與自動化協會主席王鄲維等在內的嘉賓參與,共同圓桌探討了中國機器人市場如何與國際市場實現合作共贏。

在回答“除了深度學習之外,還會有何種技術拉動機器人發展”這個問題時,Rolf Pfeifer稱,整個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歷程中已有各行各業人士參與進來,包括科學家、工程師、神經學家、生物學家等,這些領域均會促進AI的發展。總而言之,深度學習與機器人、 AI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王鄲維則稱,人工智能已然經過幾十年發展歷程,機器人發展成果與深度學習技術之間的關系總是一高一低——正是因為神經網路經過大的發展,才促使機器人技術領域發生大的變革,但是,之後究竟哪種技術會成為下一個機器人圈大發展觸發點,難以預測。同時,對於如今的機器人圈大環境,王鄲維表示,整個市場環境、消費需求、人類智慧、資本充裕等條件,都是推動機器人技術與產品落地應用非常好的助力。

例如去年雙十一前夕,蘇寧線下門店機器人可為消費者提供多項服務,包括品類區域或專櫃位置導航服務、自動介紹產品專業知識、識別顧客身份、主動詢問顧客需求等。另有電商代表京東在此次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打包展示了包括無人機、配送機器人、巡檢機器人、倉儲運輸機器人、AGV搬運機器人、智能跟隨機器人、地圖采集車、無人售賣櫃等在內的十余種最新產品,另有京東配送機器人3.5代一次可進行最高30單物流配送服務;京東巡檢機器人二代可同時完成熱成像、高清攝像、聲音、溫度、濕度、煙霧、光照等信息采集,並根據巡檢信息判斷火情危險等級自主滅火。

那麽正火熱著的機器人行業是否有泡沫存在呢?對這個領域的“恐懼”來自於哪里?

洪泰基金Apluse合夥人、UIB聯保投資集團董事陳文思從金融角度回應稱,機器人行業本身具備很高門檻,但同時又有很多機構在盯著。一方面大家都在投,必然使得價格很高,存在泡沫;但機器人應用場景足夠大,即便有泡沫,也同時伴隨著價值所在。

中國電子學會標準認證中心主任高麟鵬認為,需要註意的是,當前機器人行業在標準形態方面並未完善,更應關註機器人與環境、與人、與異構機器人之間的互操作和諧問題。

王鄲維教授則直接地表示,依靠機器人技術,人類未來生活將會非常愜意,“我不認為未來有太多需要擔心的。”

責編:寧佳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28

阿蘇考入商界幼稚園 學賺錢4堂課

1 : GS(14)@2010-11-21 14:56:22

2010-11-15 IM

在公仔箱裏沉寂了一輪的阿蘇,最近頻頻曝光;一個出名「串嘴」的藝人,一日肯坐定定車輪轉接受傳媒訪問,自然有其Agenda。

她掛上一個大笑臉,純情得可以,連聲音都滲出了可愛:「我係一個幼稚園生,學做生意的幼稚園生,我會諗錯?,錯了立即改過。不怕面子問題,我要學?!」

如果你仍舊念念不忘那個在火爐邊忙切菜忙下鑊忙撒油灑䓤的「真人騷」主持,那麼是時候洗清印象了;因為蘇施黃為達成10年賺兩億元的目標,已經由爐火純青的演藝人,縱身成為商界BB班學生,求教億萬身家的壹傳媒集團(00282)主席黎智英和精電國際(00710)CEO蔡東豪營商之道,說?她笑盈盈露出了雙下巴:「我要做個生意人,做生意才搵到兩億元!」

阿蘇變了。她自言由演藝界大學生,「降呢」重讀幼稚園,以55歲之齡一切重新學起。小小阿蘇上學去,揹起小背囊,看似小乖乖,但其實「三句唔埋」,她仍然嘴藐藐,串人不眨眼。

坐着一個下午,訪問一輪接一輪,下午茶也不過是一包檸檬茶,訪問交替之間還細心的換過衣服。上一回見娛記,阿蘇穿的是花俏襯衣;下一回見財記,則換上了深藍色外套,服務態度至上。她自己亦不諱言:「這件衫老實少少。」

阿蘇當然用她的精明眼,算過度過。

上一次忽然曝光,是兩個月前,她四處對外宣揚其10年賺兩億大計,還直言歡迎街上的陳李張黃何,每逢碰上她也質問一遍:「阿蘇,賺了兩億沒有?」,以示鞭策。究其原因,是她密鑼緊鼓進行搵真銀的第一炮:講座真人騷。

一連40場「我要賺兩億」的講座生意,上月在圓方The Grand戲院公演,票價位位100元。講得簡單一點,就是阿蘇將自己半輩子的成功失敗坦盪盪撒在地上來個清算,出售做人秘笈,以過來人身份告訴你,人生的路究竟該怎麼走。只是講座最後似乎慘淡收場,其中一場全戲院逾200個座位,僅得4人買票入場。阿蘇跟4個觀眾大眼對細眼,滿目空凳,她沒齒難忘。

「牙擦蘇」?鑊鏟人氣爆燈,一心想?做生意食大茶飯,卻遭到滑鐵盧,於是她悟出了「幼稚之道」;愈幼稚才愈賺錢,愈幼稚搵到兩億的機會才愈大。憑幼稚發達,阿蘇給大家帶來一個反高潮,亦造就了第二度的忽然曝光。

幼稚園1st課 放低面子

前幾年,阿蘇憑?飲食節目紅遍街巿,俘虜了香港師奶的廚房,憑此每年穩賺千萬。但及至去年中,她意識到自己事事講求享受,以她和愛人金燕玲二人年花幾百萬計,若賺不夠兩億元根本「過唔到世」,所以立下了10年賺兩億的宏願,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交遊廣闊的她四出求教取經,約壹傳媒的黎智英飯局,又找來精電國際CEO蔡東豪教路。阿蘇蹺起腳,說得七情上面:「我去拜訪好多朋友,他們不同的人望住我就話,呃……憑你嗎?在演藝界賺兩億呀,嗯……機會好微囉。甚至乎好多人話:可能性很低,你一定要轉型!」說?她還用力瞇起眼睛,裝出一副「嫌棄」表情讓攝影記者拍照,交足了戲。

不單以「蘇施黃」之名賺錢

聽過不少殘酷的真話,阿蘇明白了做藝人搵不了大錢,真正食大茶飯的話,做生意是不二法門。「做藝人花無百日紅,不紅的時候只靠娛樂圈我會死得的!我即刻可以由紅變黑,所以要去開拓另一些東西。」

做藝人聲色藝她就叻,做生意她卻如瞎子摸象,要年屆55歲的「牙擦蘇」轉型再培訓,她咬咬牙,決心「降呢」重讀BB班,並將「生意人」三個字反反覆覆掛在嘴邊,咬住唔放,「做生意就是錢搵錢。我要做一些拿走了『蘇絲黃』個名,都仍然順利經營的東西,這就是做生意。否則下下都要我投入才行,就是流於做藝人囉!」

「我作為一個藝人,以我的年資,知名度,我應該是一個大學生。學做生意,我就係幼稚園生。你要好清楚這個Positioning,千萬不要混淆。你應該做幼稚園生時又以為自己是個大學生,又要面子又甚麼的,那你就學唔到嘢了!」

連「串嘴」阿蘇都甘願降格重返幼稚園,可見世間錢財,實在魅力非凡。

幼稚園2nd課 密食當三番

「牙擦蘇」變身幼稚園生,她坦言毫無包袱,一邊接受訪問一邊落力做出誇張表情,時時給記者「靚位」拍照好交差。重返幼稚園的阿蘇,似乎特別好相與。

說?她又瞪大眼睛,聲?抑揚頓挫:「這是我實行大計的第一年,等於一個幼稚園學生學寫『蘇絲黃』三個字。唉……我以前讀幼稚園學寫自己個名哭了4天,現在也是從頭學起。我首先要試下究竟自己做甚麼才搵到錢,眼前有50樣嘢,諗到就做,試咗先!50樣嘢可能Turn Out得一樣?,也可能50樣都錯晒,那你便再做50樣,不斷試不斷試。」

放下身段,阿蘇部署她10年賺兩億的路?圖。2010年是她的第一年,仍未知道哪盤生意能真正發圍,所以不斷做不斷試。一年間試過做Branding代理魚子醬、鮑魚和西班牙火腿等貴價奢侈食品,借自己刁鑽食家的形象,闖一條血路。

講座舊蹺添新意

她先從自己的朋友入手,邀請他們回家品嘗,食落滋味就落單訂貨,那便不怕囤積食材:「我先試一試身邊人的反應,由這個最細的Market開始,得的話就慢慢走下去Mass的Market。愈Mass愈賺錢,但你不能一試就攻入Mass Market,這樣如果衰了,如何返轉頭?」

一邊測試高檔食品巿場,一邊阿蘇終日「胡思亂想」,落力搜尋生意點子,於是就想出了講座這條舊蹺,但嶄新的利用場地和意念包裝,使之變成聽起來赫然有聲的 Motivational Talk,舊酒新瓶變出新的搵錢花臣。

幼稚園3rd課 有錯即刻改

那邊廂還以為阿蘇重返正軌,變得平易近人;這邊廂冷不防便給她搶白,擺出一臉老大不耐煩,還尊稱記者「阿姐」,讓人無從招架:「都話現在是播種期,你問我哪樣東西搵到錢,我答唔到你囉,我哪知道8年後收割到甚麼?8年後你再問我啦,姐姐!」

她出名有性格,上鏡如是,鏡頭後亦然。碰上不合心意的提問總是嘴角朝上,雙眼往下望,一張臉拉下來,拖長聲音草草答你兩句收工。有幸問對了她想講的東西,阿蘇又能即時「上身」,滔滔不絕,確保讀者看到的每一格菲林,都秀出她一個豐富表情。

故此,Motivational Talk大概是她很希望宣傳的話題。阿蘇變來了一把充滿感情的聲音道:「做這些Motivational Talk,我覺得真是永恒的!」

這跟棟篤笑有分別嗎?

當然有。因為她是阿蘇,總要搞一點自己的名堂出來,也只有自己的東西最好:「我沒有興趣去做棟篤笑,因為我不覺得我好笑,我也不覺得自己是做棟篤笑的人。」說?她還將音調提高:「我唔想嘔幾年,先嘔到一個棟篤笑出來,還要是不好笑的。況且做棟篤笑,總是愈來愈不好笑的!」

「我23歲就入行,現在55歲,在全香港巿民而言是活生生生活在大家面前,大家看?我的成功,看?我的失敗,又看?我如何再站起來。好多人睇住我大,好多人後來才知我是誰,但不要緊,我將我所有好的衰的講晒俾你知。」

她心目中的生意經是這樣的,「大家又睇唔起這個價錢的,你諗下,我收人地100蚊,我覺得你入來,100蚊,你真係用一個謙虛的心去學習,而你之後又肯改過自己的話,你拿走的東西一定係千倍萬倍億倍,我以倍數將100蚊還返俾你!」說?她手舞足蹈,自信滿滿,只是記者按捺不住疑問眼神,難道真是信者得救?

好了,講座內容和定位也有了,先勿論聽者是否得救,阿蘇卻身先士卒。由10月4日至22日阿蘇真人一連踩足40場的Motivational Talk,反應似乎未如理想。

錯地點錯時間慘淡收場

「其實開始沒多久,第一個星期,已經知到大件事!我已經想,究竟出了甚麼問題?如果我用回自己的藝人身份,我搞唔掂,因為我面子上落唔到。作為演藝界的大學生,我竟然做一舊嘢出來是不成功的?喂,我即刻冚住不讓人知啦!但我現在是做生意的幼稚園生嘛,那我當然唔識啦。」

幼稚園生的身份救了阿蘇,讓她放下面子謙卑學習。她發現這一場生意的錯,一錯在缺乏經驗,不知道在戲院開Show要向食環署申請牌照,以致宣傳時間不足;二錯以為The Grand戲院夠靚就能吸引人入場;三錯以為下午戲院時段夠平就能減低成本。但結果是地點不就腳,平日下午打工仔根本未收工,哪有時間聽Talk?總結經驗,她立即改過,心急的就要再次上路,再搞第二輪講座搵真銀。

上一輪講座 10月22日才是尾場,不及一個月之後,阿蘇就發動第二輪攻勢:「將上一輪錯了的東西,好快,用最快的速度,再來!」

再出動的她,講座下周便上馬,地點選了銅鑼灣時代廣場UA戲院,時間選在夜晚七八點鐘黃金時段,連續19日一共37場,開Show前安排各大報章雜誌採訪忽然曝光搶宣傳,一切皆在計算之內:「這樣子不錯了吧!如果我這樣也收不到旺場,就一定是阿蘇錯,是我諗錯嘢,那便以後不再做!否則,我會一直做,每季做一次,或者兩個月就做一次。Motivational Talk,真是永恒的!」

記者執筆之時,上網檢索講座的售票情況,發現37場裏面,暫時售出8張門票,不過後勁如何,還待下周才有分解。

幼稚園4th課 目標夠遠大

55歲的阿蘇轉型做生意要搵兩億元,目標大得讓不少人嚇了一跳。可她卻老實的以為,設定目標必須語不驚人死不休,否則最後只會一事無成空餘恨。

於是她即席計了一盤數:就是將2億元攤分10年計,即每年要搵2,000萬元。以她前幾年平均年賺1,000萬元計,如果她的心態是循序漸進式,意思是要求自己翌年賺1,100萬元、後年賺1,300萬元、接?是1,600萬元、1,800萬元如此類推,盡管這條算式去到最後,也是10年賺2億,可結果已經截然不同,並且注定失敗。

「如果我這樣想,錯晒!因為去年搵1,000萬元,今年搵1,300萬元,當中進步空間不大,我繼續坐?維持收入就差不多了。因為你覺得自己應該搵到的,那就不會努力去進步。但現在是兩億啊!兩億我就肯學了,否則我應該不肯學。」

離開安全地帶拼命追求

說到尾,大底就是Comfort Zone的問題,要迫使自己離開安全地帶,拼了命追逐目標,過程應該很吃苦,不過10年後若阿蘇手裏真的揚?兩億元鈔票,毫無疑問她一定比現在更加牙擦風騷吧。

說?她又拉起一張臉,眼睛望下,嘴角朝上:「這個目標好重要囉,做不到我過唔到世囉。你話追求目標也要享受過程?我跟你說,追求目標的過程是好辛苦的,辛苦到死,辛苦到嘔屎。這麼辛苦你是不會享受的。話Enjoy追求目標的過程的人,他根本就不是朝?目標走,他是不會到達目標的。哼……」

為自己為愛人 不敢怠慢

阿蘇要賺兩億元,叫人咋舌。人到中年55歲,真的花得掉兩億嗎?但這條數背後其實另有文章。阿蘇父母今年皆達90歲高齡,她眼見兩老得享長壽,估計自己或許遺傳長命因子,自今計起尚有45年要過,故此不敢怠慢。

她目前租住跑馬地,年租100萬左右;2005年她曾患上癌症,也讓她發現醫療費的開支龐大,少個子兒的話醫病也難。而一年300多萬這個使費,是包括了阿蘇和金燕玲的,兩億元就是兩個人未來舒適生活所需的開支:「我和我的愛人、工人、Assistant、屋、健康,全部使費都在這條數裏面!」

Motivational Speaker 盛行外國

有人將此譯作「抗逆講員」,這在外國非常流行,被視為一門專業資格。很多講者以此為職業,舉行巡迴演講,並出書和錄製聲帶,對象是一般巿民。他們以鼓勵人心和宣揚正面信息為演講內容,教導人如何從逆境中有所得?,奮發努力。美國著名講者如Tony Robbins,他本身是NLP(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有助提升自信和思考力,消除負面觀念和增強溝通能力的思考行動法)導師,並擅於將Firewalking結合在講座裏,以不同方法激發觀眾潛能。早前曾獲邀來港的27歲天生沒有四肢的Nick Vujicic,本身是傳道人也是抗逆講員,以自己的殘障經驗出發,帶出正面樂觀思想。

「陸叔」叫我別炒股

港股重返24000點,股市鬧哄哄,人人希望快快撈一筆,但蘇施黃的2億大計中,卻沒有炒或買樓這兩項。她更在開展2億大計前四出求教,到黎智英家中午膳,請教賺錢心法,又請有「金融才子」之稱的蔡東豪教路,他贈了阿蘇兩句真言:第一是不要從口袋中拿出本來;第二是「斗零」也不要望靠炒股炒樓賺來,因為靠運氣,不會長久。

「股票債券我不懂,也不會流於好似一個師奶只聽Number,只跟Number買死硬,這跟到澳門買大細沒有分別!陸叔同我講股,我真是很白痴,聽不明,人人跟我解釋我也聽不明。陸叔話,阿蘇,那麼你不要搞啦!」阿蘇坦言對炒股炒樓全無興趣,不喜歡睇書也不讀報,不肯努力認識金融知識注定蝕錢,故她很有自知之明不沾手這些「快錢」,反而有興趣學做生意搵真銀。

經歷挫折享受賺錢花錢

蘇施黃出身富裕,自幼住在跑馬地鳳輝台,近年憑《蘇Good》極速竄紅後,曾搬到港島東半山玫瑰新?,近年搬回老家跑馬地,但原來年賺千萬的她,從未置業甘做「無殼蝸牛」。她說不買樓皆因眼角高,能負擔的她看不上眼,看上的又負擔不來,「住開淺水灣唔想住柴灣」,她早前透露其自住的跑馬地單位之前售價 3,000萬元,9月時已升至4,000萬元,單計首期便要1,600萬元,可自己沒那麼多錢,故沒有置業打算。

阿蘇人生經歷大起大跌,曾欠下債務,到近年主持電視煮食節目紅到發紫,她享受賺錢,亦享受花錢。她縱不想花大量積蓄買樓,卻捨得花大錢租住豪宅。她說身邊有幾位朋友也跟她一樣,經歷過低潮,即使現在賺錢不少,在豪宅的瘋狂升浪中也負擔不了住慣的單位,而只能繼續租樓。

﹏﹏﹏﹏﹏﹏﹏﹏﹏﹏﹏﹏﹏﹏﹏﹏﹏﹏

蘇施黃檔案

˙55歲,原名劉高琮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畢業後,到加拿大升讀大學

˙1978年 經同學俞琤介紹,加入商業電台成為「6pair半」台柱之一

˙轉職「正常人」行業,曾當琴行職員、B&O市場經理

˙1987年 轉職任保險,首兩年已參加百萬圓桌會議,其後成績一落千丈,欠下保險公司幾十萬元債項

˙1998年 上門替人煮私房菜

˙1999年 重返商台主持節目《我愛煮嘢蘇》

˙2005年 有線電視娛樂台主持《活得很滋味》,翌年主持自家招牌節目《一粒鐘真人蘇》

˙2005年 10月發現患有乳癌,施手術割除,休養兩星期後即復工

˙2008年 3月離開商台,9月自家製作節目《蘇Good》,在無綫電視翡翠台播放,11月成為無綫電視「最佳節目主持人」

˙擔任百佳、煤氣公司、明星三缺一Online Game代言人

˙2009年 開設自家飲食節目短片網站07807.com

˙2010年 轉型做生意,10月連開40場講座反應不理想,11月即捲土重來,大搞37場再上路
2 : 亞力士(1473)@2010-11-21 22:54:24

乜d錢真係咁易揾?
3 : GS(14)@2010-11-22 21:59:19

傻妹一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711

胡孟青: 沒有讀 MBA的商界奇才

1 : GS(14)@2011-04-26 22:13:4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1993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132

胡孟青:商界換班的走盞位

1 : GS(14)@2012-01-07 14:19:51

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當年,中資金融機構子公司人事部,有來自山西、俗稱「外派」(Expatriate)的人事部副總,履歷模糊,卻被安插在有實權冇實務的位置。
根據小道消息,每月單是他一位花在購買西裝的使費,開公數也達至七、八千港元,每月開公數飲飲食食,沒有五萬也有三萬,但這是差不多十五年前的水平。
人心不古,以權謀私、私相授受、攞着數、撈油水,簡直數之不盡,且豈限於內地人?

上任後須撥亂反正
CEO走馬上任,懂業務、心地好、有承擔、不卸膊,卻被前人遺下的陋習玩謝。飛北京開會,指定要坐經濟艙,為公司為集團為國家慳錢,反而有唔生性的港人下屬,同樣飛北京,非頭等艙或商務艙不坐,把「工作」當作做「功勞」,雞毛蒜皮也邀功,同事看在眼裏,敢怒而不敢言。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清理前人留下來的「蘇州屎」,即時撥亂反正,是為當務之急,以前「上樑」留下的「下樑」,為顧全大局,其實也難一刀切。
以前盲目追求收入增長,罔顧風險與回報,今天要腳踏實地跑盈利,改變下屬慣性思維絕不非易事。但凡換屆,許多CEO都會先從數字入手,即時採取行動,為財務報表「清洗太平地」。你想做多幾年CEO,就要即時把前人留下的蘇州屎通盤反映出來,首先觀察前人取向是否與自己一致,有否做足Provision撥備,未足者必須於上任首年即時要做足甚至做突,貸款損失、利得稅、資產減值皆可撥備;不清理門戶,即代表你接受現狀。
過多些時日,當前人處事粗疏的後遺症陸續浮現,就更難撥亂反正,前人所犯錯誤也會全歸咎於你。
作為CEO,最重要係先對股東交代,難得會計制度提供重要走盞位,更可被視為臨時堆填區,將來業績稍有差池,也可利用回撥取平衡,以免盈利大上大落。
有CEO不敢大刀闊斧,其實係搵自己笨,幾多上市公司高級管理層為求表現信誓旦旦,開出大量到頭來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盲目追求擴張式增長,結果尾大不掉,受累的總是下一位接班人。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2 : Sunny^_^(11601)@2012-01-07 14:34:36

講緊中銀??
3 : GS(14)@2012-01-07 14:36:24

他以前做邊間咪邊間囉
4 : Sunny^_^(11601)@2012-01-07 14:46:14

3樓提及
他以前做邊間咪邊間囉


好似係...
5 : GS(14)@2012-01-07 15:06:53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3136
胡孟青小資料(42歲)

92年:英國列斯特大學經濟學士

99年:香港城市大學財務碩士

93-00年:任職中銀集團,位至保險及投資部主管

00-04年:高信集團副總經理、高信證券交易董事

04-05年:滙豐金融服務副總裁

05年至今:獨立股評人

10:00am

她 預科畢業後,十九歲便在廣東省銀行做文員,兩年後才到英國唸經濟,返港後在中銀保險及高信證券工作,其間經常要返內地看上市公司廠房。○四年,當時三十八 歲的她懷孕了,卻不幸流產,「六個星期都仲有心跳,但八個星期就無咗,我會諗係咪佗住個肚都周圍走去做嘢,搞到個胎無咗。」一直笑口常開、聲大大的她,突 然眼神暗了,聲線也沉了。

她後來轉職滙豐,儘管不用再奔波勞碌,但要孭數及服侍客人,覺得壓力不輕,「當時我哋有啲組員好積極,想搵多啲錢,又話要搞韓股又話要搞夜晚期貨,錢係重要,但我覺得生活好唔平衡。」加上她當時再度懷孕,為免重蹈覆轍,索性辭職養胎。

離開滙豐後,胡孟青轉為獨立股評人,每天的工作時間和打份正職差不多,但她卻認為輕鬆了不少,「唔使孭quota,有咩辛苦呀!每日仲可以準時收工返屋企湊仔。」不過,代價是比以往少了一半薪水,「金錢誠可貴,但自由價更高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169

C觀點 - 施永青 商界跳上政治舞台 (2012年03月23日)

1 : GS(14)@2012-03-24 15:17:47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975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3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