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一盤菜,他的智能炒鍋能否解決懶人吃飯問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5/1216/153276.shtml
導讀 : 外賣O2O到現在為止的規模在1500億左右。傳統餐廳的規模在3萬億,早已成熟了。而在家做飯的規模能達到8萬億,但並未出現很好的服務模式。鄧超瞄準的就是這個8萬億的家庭市場。
i黑馬 田牧 12月16日 報道
即將過去的一年和未來的一年時間里,萬億的O2O餐飲市場被BAT等互聯網大佬玩得不亦樂乎。但真正做菜的傳統餐飲企業們——就像那些沒落的紙媒,默默地寫出好文章卻只能通過朋友圈,才能讓更多人看到一樣——一直是這場互聯網戰爭中的彈藥庫,很重要,但從未被當做真正的玩家。
如今,這些傳統的餐飲企業開始行動了。他們不再甘願做互聯網後面的加號,而是往自己身上添加互聯網。比如北京的連鎖餐飲企業金百萬轉型升級做的U味兒美食智能平臺。
用一口鍋把餐廳搬進自家廚房
“60、70不愛做,80、90不會做。”金百萬董事長、U味兒創始人鄧超說他要解決的是中國家庭在家吃飯的問題。
目前吃飯有三種場景:在餐廳吃,在單位或家里叫外賣吃,以及自己在家做飯吃。鄧超認為,外賣O2O是最近兩年新生的模式,雖然發展速度很快,但到現在為止的規模是在1500億左右。傳統餐廳的規模在3萬億,早已成熟了。而在家做飯的規模能達到8萬億,針對這個場景並未出現很好的服務模式。
鄧超瞄準的就是這個8萬億的家庭市場。看準這個市場的不只鄧超一人,此前已經湧入了許多創業者。以青年菜君為代表的提供半成品菜品的服務模式,以回家吃飯為代表的利用周邊大媽做飯的模式,和以愛大廚為代表的飯店廚師上門做飯的模式。這三種模式是目前針對家庭廚房的主要創業方向。
U味兒做的是第四種模式。
在金百萬恒基中心店的一個包間里,鄧超給i黑馬記者演示了如何三分鐘吃到一盤新出鍋的小炒肉。把分別裝有辣椒、斷生肉、調料的三個塑料包裝袋撕開倒進智能炒鍋之後,蓋上鍋蓋,按下“爆炒”模式,計時3分鐘後,一盤和金百萬菜單上一樣的小炒肉就出鍋了。價格卻比餐廳的定價便宜一半。
至於最為關鍵的口感是否和廚師炒制的相同,i黑馬在試吃之後認為兩者的味道基本一致。
“其實中餐就是兩個核心因素:調味料和溫度的掌握。”和炒菜打交道超過20年的鄧超說。入鍋之前的原料都已經是準成品,菜在後面的中央廚房里經過了切配,肉已經被後廚的員工做了斷生處理,關鍵的調料也被廚師按照標準調好裝到了袋子里。而炒制一道菜所需掌握的時間、火候、溫度等都已經按照標準變為計算機算法放進了智能炒鍋里。
被處理好的準成品放在爐竈上用普通鍋炒也可以,但掌握不了火候炒出來的菜不會好吃。可以自動炒菜的智能炒鍋並不是新鮮事物,但沒有調制好的調料,菜的味道也會差點。
U味兒用一口鍋把金百萬的廚師技術和菜品原料整合到了一起,從而實現智能鍋炒出來的菜和飯店廚師現炒的菜口味保持一致。所以,一口智能炒鍋加上準成菜品,就相當於把金百萬的後廚搬進了自家廚房。
從外賣到智能鍋
鄧超表示,U味兒的競爭對手不是餓了麽、美團等外賣平臺,而是要和生鮮超市搶生意。但U味兒最初的前身,就是送外賣的。
做了二十年餐飲,鄧超認為,限制餐廳掙錢的是時間和空間。時間指的是餐廳一天的工作時間集中在中午、晚上兩個時間段,員工在其他時間是空閑的。空間則是餐廳的面積大小決定了可承載顧客的數量。
所以在2011年移動互聯網開始普及後,鄧超做了一個“百萬在線”的線上餐飲外賣平臺,意在拓展餐廳以外的就餐空間。但做下來發現,外賣的方式雖然突破了空間,但外賣的時間和在餐廳就餐時間是基本重疊的。外賣只是餐廳的一個補充,並不是增量。
做了一年多外賣,鄧超決定轉向做半成品。“我說這個就行了,突破時間和空間了,而且半成品對於餐廳來講,輕車熟路。切東西那是我們的專業。”但仍然沒做起來,鄧超分析原因,“切菜是一個麻煩,你幫我切好了,是幫我解決點事兒,但是這對消費者來講,不是痛點。”運營的數據也顯示,客戶一個月的複購率只有0.9,一個月買一次都不到。
之後鄧超把半成品做成如今的準成品之後,複購率上去了,從0.9上升到2。到今年的3月份,鄧超在摸索了4年,先後投入6000萬之後,才又進一步把準成品延伸到智能炒鍋,終於實現出鍋即食,成為U味兒的前身。
這也讓鄧超覺得,他終於探索出了解決餐廳時間和空間局限的模式。
“傳統的盈利模式餐飲就是服務,我們說把生菜做成熟菜,5毛變成1塊,掙點差價。(有了U味兒之後)現在有生產職能了,我現在定義我們的店長,白天是店長,晚上是廠長。”鄧超說。
以前金百萬的餐廳廚房,過了飯點之後員工都是閑置的狀態。U味兒的外送流程是在飯點前3小時下單,離用戶家最近的金百萬餐廳接單之後,廚師將菜品處理、調料制作好後裝進包裝袋,由第三方配送方送到用戶家里。而廚師制作準成品的這一段時間,正是他們處於空閑的時間段。
金百萬垡頭店是鄧超所說“餐廳變工廠”的典型。在晚上9點餐廳廚房停止向堂客供餐後,他的廚師們開始為附近的好鄰居集中生產8000份便當。工作8小時到早上5點,8000份準成品被送進使用U味兒智能炒菜鍋的好鄰居店里,等待中午和晚上的食客過來現炒現賣。
鄧超測算,一個餐廳的人力浪費至少在20%以上。有了U味兒的模式之後,一個餐廳增加20%的營業額並不需要增加勞動力。“所以這個就完完全全顛覆了餐飲傳統的商業模式了,我老說管理模式求生存,商業模式才求發展。”
目前,U味兒智能炒鍋主要是在金百萬餐廳向前來用餐的顧客推銷。據鄧超透露的運營數據,準成品的複購率達到了月均3.5次,每次客單價為68元。智能炒鍋賣出了1萬臺。
脫離金百萬
因為菜品制作複雜程度的限制,第一代的智能炒鍋只能做金百萬菜單上200多種菜品里的80種菜。如果想吃剩下的100多種菜,還得回到餐廳里。對於龐大的市場和人們的多元口味來說,80種金百萬的菜式是無法吸引更多人把鍋搬進自己廚房的。
在11月21日由U味兒舉辦的中國餐飲O2O高峰論壇上,鄧超正式向外界發布了第二代U味兒美食智能平臺。這意味著,U味兒將不再只為金百萬服務,而是開放給其他餐飲企業,金百萬成為該平臺上的餐飲品牌之一。
“現在我們在北京劃的90個商圈,2到3公里能夠覆蓋10萬人。這一個商圈里面會有兩到三家餐飲企業,提供不同風味的,沒有沖突的(菜品)。我們要打造一個生態圈、雲廚房的概念,對消費者來講,可以調動北京最好的廚房為他家庭服務。”鄧超向i黑馬表示。
作為二十年的餐飲老板,鄧超想抓住這個行業的痛點。U味兒的模式是釋放餐廳的閑置產能,讓一個餐廳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掙到更多的錢。也只有讓更多的連鎖餐飲企業入駐,擴充U味兒局限於金百萬一家的SKU,以滿足更多人的口味。
這也是U味兒的投資人最關心的。潤恩資本執行副總監劉曉東是U味兒即將完成的B輪融資的投資人之一,他向i黑馬表示:“U味兒公司能夠為客戶,為供應商這塊挖掘價值,其實是一個勞動效率的提升,把一些閑置的產能和人工全部利用充分……現在這個企業本身就已經盈利了,我們投資人要考慮的是怎麽來盡快複制,找到更多的朋友。”
所以,在不久前的中國餐飲O2O高峰論壇上,U味兒、黃記煌、西貝蓧面村、海底撈等51家企業,發起成立了中國餐飲O2O產業聯盟。鄧超表示,年後上線的二代U味兒平臺將會有新的餐飲品牌進駐,新研發的智能炒鍋也將可以通過手機APP支持多品牌更多菜式的制作。
黑馬點評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鄧超要想將智能炒鍋變為中國家庭廚房里的標配,困難還在後面。
一,教育市場。就像愛大廚和青年菜君對於家庭廚房是一個新模式一樣,U味兒雖然是通過一口鍋“將餐廳搬到了家里”,但消費者對這一模式的認同和習慣還需要企業不斷地去教育。比如讓消費者從概念上相信,從這口鍋里出來的“小炒肉”和金百萬餐廳廚師現做的“小炒肉”是一樣的。以及讓他們認同,這份18塊錢的小炒肉比自己從超市買來原料做有更多的附加值在里面。
二,是否能夠吸引到足夠多的合作夥伴。雖然鄧超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進展,但一個未曾加工過準成品的餐廳在實現這一步就要花費不少時間和成本。在商業模式很易模仿的前提下,只有快速擴充餐廳數量、SKU和服務範圍,才能建立一定的競爭優勢。
三,面臨的競爭。鄧超認為,一餐可口的飯菜出來,鍋不是關鍵,制作成準成品的標準和方法才是核心技術。目前已經有傳統的連鎖餐飲企業在做同樣的事,所以剩下的問題就回到了上面兩點,是否能夠吸引到足夠多的合作夥伴並讓用戶相信。
黑馬檔案
公司:U味兒美食智能平臺
創始人:鄧超
地區:北京
行業:餐飲O2O
融資狀況:已獲3000萬A輪融資,B輪年底完成
矽谷工作狂搶時間吃飯改用喝的
2015-11-23 TCW |
|
流質食物一向被歸類為嬰兒、病患或減肥族的餐飲形態,像是最近才入股體重管理公司的歐普拉(Oprah Winfrey),就曾靠液體餐減重三十公斤。不過,近來它在矽谷更搶手,成為工作狂的懶人飯包。 一頓飯,以「一杯」取代根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科技宅男經常整日伏案,必須為了吃飯而中斷手上工作,簡直就是浪費時間的罪惡。電動車之王馬斯克(Elon Musk)就曾表示:「如果有什麼方法可以不吃飯好做更多工作,那我寧願不吃飯。」開發液體餐的公司豆液籃(Soylent)看準這個痛點,改良以往同類產品甜度過高的缺點,號稱經特殊調配,只要一杯就能飽足一餐,讓科技狂人能以更快時間返回工作崗位,甚至根本就不用離開座位。 服用兩個月的工程師梅洛 西(Aaron Melocik)表示,液體餐讓他可以免再煩惱用餐選項,每天只須帶著兩大罐進辦公室,晚上七點前他都不必再吃任何東西。鄉民論壇Reddit聯合創辦人歐漢尼(Aicxis Ohanian)也是液體餐的追隨者,甚至因此投資豆液籃。 《紐約時報》則指出,對許多矽谷初創家來說,液體餐省時也省錢。在矽谷,一餐飯至少得花五十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六百元),喝一週液體餐卻只需八十五美元。軟體公司老闆寇斯提巴(Alexandros Kostibas)就坦承是摳門一族,但強調液體餐方便、便宜,而且比冷凍食品營養。 對此,豆液籃聲稱它的產品配方都依據美國國家醫學院(Institutc of Medicinc)建議的攝取量設計,符合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規範,並且獲取營養專家背書;網站不但公開成分與營養標示,還分享各式食譜滿足不同需求。 然而,多數營養學家仍不埋單,直批液體餐儘管採用科學方武解構食物營養素,卻忽略直正的食物並不僅是營養素的總和。反對派的營養學家艾優柏(Kcith Ayoob)就說:「我們有牙齒!應該用牙齒攝取營養,不要只用暍的。」 文 柳定亞 |
以前靠才藝吃飯的明星,現在都在做這個,這次朱軍趕超了周傑倫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6-05/1010518.html
6月3日,北京保利2016春拍上,央視主持人朱軍的水墨畫《牧羊女》拍出了130萬元,比肩許多專業級的當代水墨名家。其實,明星圈子里自己作畫並公開拍賣的不只朱軍,這里牛妹(微信號:buerniu5188)就給大家扒一扒,這些玩起書畫的藝人大咖都有哪些?他們的作品值多少錢?
每經記者 王心田
明星們不管是演戲、唱歌、主持、演小品,在圈子里摸爬滾打,有些靠臉、靠口才吃飯,有些靠演技、靠歌喉吃飯,成名以後自然風生水起,收入不菲。但是,你們絕對想不到現在很多明星都在悄悄幹著這件事兒,而且也公開登上了大場面,這回央視名嘴朱軍火了,趕超了周傑倫等眾多明星。
6月3日,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賣會在北京舉槌。當日下午的“中國當代水墨”專場中,央視主持人朱軍的水墨畫《牧羊女》拍出了130萬元,作品進入百萬級別,已經比肩許多專業級的當代水墨名家。
其實,明星圈子里學習藝術,自己作畫並公開拍賣的不只朱軍,這里牛妹(微信號:buerniu5188)就給大家扒一扒,這些玩起書畫的藝人大咖都有哪些?他們的作品值多少錢?畫得都怎麽樣?
朱軍師從範曾畫水墨
央視主持人朱軍的《牧羊女》在2016保利春拍中以70萬元起拍。經過1分多鐘、十余輪競價,最終以130萬元落槌(不含傭金)。朱軍的畫作登上保利拍賣公開競價,市場買賬且價位過百萬,引來了眾多網友的圍觀,評價褒貶不一。
其實朱軍習畫已有多年,2008年拜畫家範曾為師,是範曾的關門弟子。2014年5月,朱軍的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進行首展,此後其作品赴福建、甘肅、陜西、臺灣等地巡展。2014年朱軍舉辦畫展時,曾對媒體表示,自己“拿畫筆已經40多年了”,他的作品主要以人物、花鳥為主,下面有一些他的作品,大家可以欣賞一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快評:A股對英脫歐利空麻木 七月“吃飯行情”可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052.html
“下午加倉!”6月24日上午收盤後,眼看英國投票脫歐已成事實,深圳某私募人士如是說。
盡管下午開盤直接跳空低開,黃金相關概念暴漲,不過隨後大盤迅速反彈,創業板指一度翻紅,A股再次顯示近日“利空砸不動”的本色;筆者認為,既然A股再次對利空麻木,那麽接下來上漲是大概率事件,七月“吃飯行情”可以期待,未來的催化劑可能包括東方證券(600958.SH)到香港上市,深港通可能宣布,全球央行應對英國脫歐作出流動性安排等。
近一個月以來,A股市場可謂面臨“多災多難”,5月份開始人民幣就不斷創出新低,不過相比於去年8月和今年1月的大跌,A股只是以橫盤震蕩應對;6月15日在市場高度憧憬下,MSCI並沒有納入A股,不過隨後大盤低開後馬上走出強勁的反彈行情;隨後央行宣布考慮讓優秀外國企業上市,面對如此市場意料意外的利空,A股同樣走出強勢;到了6月24日英國公投脫歐已成定局,A股下午開盤“砸坑”後再次反彈。
筆者認為,多個利空的“輪番轟炸”之下,A股露出堅強本色,依然可以穩守2800點以上,創業板甚至可以翻紅,這本身就說明市場做空的動能極其有限,這種情況其實跟2015年9月的時候有點類似;當時無論是配資清查,裁軍30萬,互聯網金融企業被重罰等各種利空消息,都並未讓A股創出新低,軍工股也並未深跌;既然去年第四季度出現較大反彈,這次A股出現反彈的概率不低,不少催化劑也看得到。
首先是東方證券赴港上市。歷史上的經驗表明,只要國內券商在香港有大規模融資,必然在之前要伴隨著一波行情配合,這在去年廣發證券、華泰證券、中金公司發行H股前大盤的上攻都可見一斑,而這次東方證券上市融資額和去年11月中金公司相當,預計同樣對大盤有所引領。
另外就是深港通的可能開通,近日浙江世寶(01057.HK)、山東墨龍(00568.HK)等AH價差較大的股份,還有部分香港本地上市券商等深港通概念股,都受到資金熱烈追捧,24日下午這部分股份深跌後也出現較大反彈,走的明顯比恒生指數要強;港交所也宣布對系統進行反複測試,監管部門也多次表態深港通在年內開通,這潛在表明深港通的宣布可能不遠了,宣布後也需要相關機構有一段時間準備。
第三就是英國脫歐盡管在事前被認為只有兩到三成的概率,但最終投票結果顯示民眾支持脫歐,不過此前全球不少央行也已經表態會作出相應流動性安排,這對市場將會形成支撐;盡管此前多數全球基金經理覺得不會脫歐,而最終結果略顯意外,但全世界投資機構已經有對這個事件的預案,全球市場也曾經以下跌應對,估計接下去全球市場下跌的空間有限;而英國脫歐投票結果讓美元暴漲,也會導致美國今年加息可能性降低。
隨著六月底流動性相對緊張的局面解除,英國脫歐的利空被逐步消化,全球市場將會逐步走向平靜,7月份將會是A股難得的喘息期,而東方證券後,招商證券、光大證券等大券商計劃赴港上市,也會為市場帶來穩定向好的信息,相關利益方也會為這些券商的上市作出“護航”的動作。
全球股市“黑色星期五” 砸坑正好布局“吃飯”行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041.html
英國公投382個投票區全部公布結果,脫歐留歐比例為52:48。其中支持脫歐17,410,742人,占比51.9%,支持留歐16,141,241人,占比48.1%。
英國脫歐“黑天鵝”肆虐全球市場——英鎊、歐元慘遭拋售,相對美元分別大幅貶值接近10%和4%,避險品種黃金、日元均上漲5%左右。股票市場方面,日本、韓國、香港一度大幅下挫7%、4%和5%。A股市場承壓,上證綜指下跌逾1%。
面對全球“黑色星期五”,受到退歐風險和企業盈利壓力雙重夾擊的歐美股市前景不容樂觀,日元飆升也將打擊日本股市表現。與中國投資者最為相關的A股、港股究竟將何去何從?當前是否是抄底布局的好時機?


A股布局“吃飯”行情?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表示,砸坑正好布局“吃飯”行情。“我們認為脫歐事件對A股造成的短期風險情緒的沖擊調整將有利於7、8月份“吃飯”行情的空間。脫歐對中國的實質影響較小,英國的出口也僅占中國出口的不到3%,外商直接投資有限。風險情緒釋放後更應布局。”
渣打銀行中國財富管理投資策略總監王昕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英國脫歐後,英國方面大概率將進一步拉攏中國,在英國的中國企業受到的影響可能較小。
王德倫表示,7、8月份看好“吃飯”行情的原因:G20會議是未來一段時間影響行情的關鍵因素:1. G20之前人民幣匯率將維持穩定;2. 政策“蜜月期”,環境相對2Q溫和;3.改革預期(供給側改革)逐步明朗修複風險偏好;4. 經濟L型不悲觀,中報或超預期;5.大類資產配置角度A股相對吸引力提升。
興業策略團隊指出,行業配置三個方向:1)景氣向上。電子、航空、化工等;2)高性價比。家電、白酒、機場、環保等;3)核心資產。處於先導性行業、成長早期、具備核心競爭優勢的公司,股票中的“京滬學區房” 。 4)風險偏好邊際改善彈性最大行業:券商。
其表示,主題投資則關註“超級業績+重磅催化”雙保險:新能源及智能汽車、OLED產業鏈、體育、量子通信、智慧物流及供應鏈。
“深港通”預期利好港股
此外,受到全球影響最的港股前景是喜是憂?
似乎各界對此仍較為理性,“即時脫歐成真了預計也不會馬上火燒連營,(就港股而言)估計跌一跌就反彈了。” 招商證券(香港)首席策略師趙文利此前對第一財經日記者表示,深港通開通以及滬港通擴容的預期可能利好港股,對沖英國脫歐的沖擊。
他分析稱,6月以來,美聯儲加息、英國脫歐公投等海外不確定因素使得市場避險情緒上升,聊靴子落地後或與歐一輪以空頭回補、情緒修複為主的反彈;7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或公布一系列金融改革方案,指明未來發展方向。值得註意的是,深港通已經在討論開通監管細則問題,料今年再次失約的可能性較低。滬港通額度即將用盡,擴容勢必提上日程,港股資金面或改善。
“市場進一步分化,部分行業,如互聯網,整車,節能環保,消費等盈利預期持續改善,8月中報季料帶來市場結構性機會。季節因素排除後,5月宏觀數據顯示經濟整體企穩,結構改善穩步推進,下行風險可控。”趙文利表示。
不過,四季度外圍或添變數,最大風險來自於美股。他表示,美股盈利已經連續6個季度出現同比下跌,而周期性的調整市盈率(CAPE)處於08年來的高位,回購活動減弱並集中在部分大公司。美國經濟複蘇動力減弱,衰退風險或在1-2年內顯現。
萬科跌停擋不住“吃飯行情”來臨
盡管萬科A(000002.SZ)複牌後死死扒在跌停板上,但這並沒有阻止大盤的“吃飯行情”如約而至,7月4日A股再次放量大漲;上證指數報收2988.14點,上升1.9%,兩市成交超過6500億元,市場人氣逐步升溫。
在第一財經采訪的多位市場人士看來,隨著6月市場做空動能衰竭,在東方證券(600958.SH)赴港上市的帶動下,券商上市效應再次發酵,本周大盤可望“更上一層樓”,風險偏好的提升從局部熱點板塊開始全面擴散。
5、6月份A股面臨一個又一個的重大利空,5月份開始人民幣就不斷創出新低,不過相比於去年8月和今年1月的大跌,A股只是以橫盤震蕩應對;6月15日在市場高度憧憬下,MSCI並沒有納入A股,不過隨後大盤低開後馬上走出強勁的反彈行情;隨後央行宣布考慮讓優秀外國企業上市,面對如此市場意料意外的利空,A股同樣走出強勢;到了6月24日英國公投脫歐已成定局,A股下午開盤“砸坑”後再次反彈;多為市場人士認為,重磅利空接踵而來,市場卻一直跌不下去,顯示做空動能已經徹底衰竭。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稱,萬科複牌跌停,作為權重股,這盡管對深證成指有所拖累,但從此前樂視網複牌後補跌,卻並未阻擋創業板的向好,也可以預期本次萬科複牌對大盤影響不大,這也從另一個方面顯示出當前市場氣氛的向好,權重股補跌也對大盤沒有影響。
民生證券策略分析師李少君向第一財經記者稱,從國際國內風險共振視角看,短期市場情緒修複獲得了一個窗口期。隨著英國脫歐公投的落定,主要國家央行預計將保持貨幣寬松基調,而英國脫歐後續影響的發酵尚需時間,經濟下行壓力仍存,但仍維持平穩,後期若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疊加G20會議召開,穩增長政策預期或將回升。國內貨幣政策約束有所緩和,流動性整體有望維持相對平穩。隨著通脹風險的下降和資本外流預期的緩和,國內貨幣政策主動空間擴大。
東方證券將在7月8日(本周五)登陸港股市場,對此一位港股分析人士認為,這將會為本輪大盤上漲營造較好的市場氛圍。歷史上每一次內地大券商到香港發行H股,幾乎都可以引爆一波維持最少半個月的放量上漲行情。
華林證券策略分析師胡宇認為,千點大反彈如約而至,強烈看多做多七八月的行情,東方證券趁著市場氣氛較好上市,也是理想的做法。
恒生中國環球市場業務主管黃偉鴻認為,經歷過較多調整後,下半年A股會比較穩定,預計在2800點到3200點之間波動,中國第三季度有可能會降準降息;不過就全球宏觀環境來看,下半年依然會面臨其他類似英國脫歐的“黑天鵝”政治事件。
興業證券策略分析師王德倫認為,7、8月“吃飯”行情中,“先富將帶動後富”,風險偏好的提升將從局部擴散。自下而上看,5月下旬至今,新能源、OLED、次新股等部分板塊已出現賺錢效應,部分熱點板塊的活躍通常是市場的領先指標,7、8月“吃飯”行情中,“先富將帶動後富”,風險偏好的提升從局部擴散。
券商中期策略的三大懸案 “吃飯行情”?牛熊市?買什麽?
註意:文末有彩蛋!
最近啊,資本市場的服務大部隊——券商是RIO忙啊!忙著開中期策略會!參會的各位大佬小散(可能主要是小編這樣的小散)更是忙了!忙著在十幾二十家券商策略研報里找呀找呀找方向!2016年上半年已光榮陣亡,下半年向左走還是向右走,上車還是下車,RIO是一個思考!
但你知道麽,現在的券商研報越來越多是下面這樣的: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我就是這樣的小編。中期研報太多太難讀,別怕,小編給你來翻譯,順便破解下券商中期策略的三大懸案。
能有“一碗”吃飯行情麽?
股諺有雲:五窮六絕七翻身。這一到六月的中期策略會啊,“吃飯行情”可以說就成了中期策略會券商爭議最大的懸案了。
關於吃飯行情。申萬大哥是這麽說的:
當前市場對7-8月“吃飯行情”成為一致預期,壞消息的真空期、面臨利空當跌不跌是大家堅信會有指數級別吃飯行情(突破3200點)的核心邏輯。但有賺錢效應的結構性行情已歷4月,市場主線的微觀市場結構已明顯惡化,結構性行情已經步入中段。我們不得不對過度擁擠的結構方向多一分謹慎,近期可能到了逐步收獲的時候了。
這意思吧吃飯行情是有滴,但是就怕是別人吃剩下滴,不怎麽美味,吃不吃你看羅。
不過,高冷的國信大姐是不同意的:
市場熱盼的“吃飯行情”可能只是一廂情願,謹防“吃飯”不成蝕把米。當前宏觀基本面整體邊際平穩,經濟增速短期不會出現失速下臺階;企業盈利2-4季度較15年仍將繼續改善,但1季度增速有可能是年內高點·······因此,綜合而言,認為趨勢性行情仍需等待,當前市場依舊處區間震蕩格局。

此處請允許小編給國信大姐鼓掌,意思太明確了,大姐這是在讓大家醒一醒,別當什麽吃飯行情的迷妹了。
熊市到底走沒走
牛熊不兩立,愛牛不愛熊!市場眼巴巴盼著熊快走牛快來,這到底來沒來,名偵探小編也是在券商研報里調查了老半天的!
著名的多軍司令海通證券站出來開講了:
中期而言,熊市已結束,進入存量資金博弈的震蕩市,類似2012年初到2014年中。從自由流通市值占比來看,散戶占50.4%,從成交量占比來看,散戶占85%左右,A股是散戶主導的市場,這種市場情緒起伏比較大,震蕩市中也會有波動,市場更像是進入起起伏伏的丘陵地帶。震蕩市波動源於風險偏好,擇時需逆向思維。當下時點處於震蕩市中向上波段,短期重啟多頭思維。
好家夥,熊市結束!也···真敢說!但是多軍司令似乎也沒有讓大家要買買買的意思。敲黑板,人家說的是先重啟多頭思維。你要是買錯了,人家也是不負責的喲。
多軍丟給市場一枚彩蛋,空軍就會扔一枚“臭雞蛋”。之前受了好多“委屈”的中信君是這麽說的:
預計年底前上證指數運行區間在2350~3150,向下空間更大些。風險溢價和盈利增速雙升,加上“國家隊”邊際定價漸強,未來市場難有單邊行情。在沒有無序違約、匯率風險可控,“國家隊”支撐有效的假設下,A股在年底前難有單邊行情,預計寬幅震蕩,向下空間更大。
我們空軍也真是耿直傲嬌boy!內心OS是:向上!哼!別想了!向下空間大大滴,不信走著瞧!

你說買點啥好呢?
所有的策略最後都是為了——買買買!
不管多軍還是空軍,彩蛋還是臭雞蛋,撿到賺錢的蛋就是好蛋。關於買什麽,小編作為一枚已經空倉的小散還是建議大家多看多思考·····不過,友情提示,“周期”和“消費”是賣方推薦的最佳套餐哦。
海通司令的想法是:白馬成長的代表性行業如食品飲料、家電;高成長公司如代表智能制造的新能源智能汽車鏈、電子制造、體育娛樂等。主題方面關註國企改革,重視資產註入與殼價值公司。
南方的廣發阿哥 看好新能源汽車、後端市場:如果出現明顯的“去產能”政策信號,則可關註供給收縮較快的周期性行業。當前消費股仍可作為底倉配置,首選白酒。
·····
不過,我們的申萬大哥似乎在買買買上有點沒方向,直接說的是:在電子與物聯網、軍工和煤炭供給側改革等新主題充分演繹之後,市場可能進入到一個難以找到新主線方向的階段。
彩蛋如下:

7月“吃飯行情”高度有限?經濟、資金或為兩大阻力
伴隨市場人氣的回暖,A股的反彈走勢也在繼續。不過由於受到萬科A(000002.Sz)繼續跌停的影響,滬深兩市股指周二漲跌互現,上證指數順利站上3000點整數位,而深成指則出現微跌,不過兩市成交量仍保持小幅增加。7月“吃飯行情”究竟會如何演繹,其高度能達到多高成為市場人士最為關心的話題,不過受到經濟基本面的壓制和場外資金入市速度的影響,幅度或許會低於市場人士的預期。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上證指數周二在小幅高開之後維持震蕩走高態勢,順利收複了3000點。而深成指受到萬科A跌停以及創業板回調的影響,最後以小跌報收。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06.39點,上漲17.79點,漲幅0.60%,成交2704億元;深成指報收10602.77點,下跌7.09點,跌幅0.07%,成交4374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246.02點,下跌2.69點,跌幅0.12%,成交1315億元。次新股、水利板塊領漲,汽車電子、衛星導航、無人駕駛等板塊跌幅居前,兩市全天合計成交7078億元,較周一有所放大。
對於這樣的走勢,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表示,從市場整體走勢來看,短期人氣還是較強,成交量也在增加,熱點層出不窮。不過投資者也應該看到,場外資金盡管在流入,但速度並不是很快,因此藍籌股要想持續上攻難度較大,周二盤中的走勢就證明了這一點。因此短期市場具備一定的操作性,但仍需要保持謹慎,對反彈高度不宜過於樂觀。
華安證券也認為,從最新的經濟數據來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維持目前國內經濟中期L型、長期依靠改革的判斷。首先,6月制造業PMI較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其次,從房地產市場來看,房地產銷售和土地購置持續放緩,貨幣政策回歸中性、一季度信貸放量後回調以及政策調控等原因促使此輪房價上漲周期結束。此外,菜價繼續回落,豬肉價格加速下跌,整體食品價格有所回落,預計整體通脹壓力減輕。
落實到股市上,華安證券認為,隨著英國脫歐落地,階段性利空因素逐步得到釋放,海外貨幣寬松預期上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當下相對收益投資者和絕對收益投資者的倉位都較高,高倉位下市場存量博弈仍是消耗戰,短期維持震蕩市格局判斷,趨勢性行情尚需等待。
萬和證券策略分析師張品認為,下有估值的支撐,上有實體經濟的壓制,A股的震蕩模式不可避免,在這種震蕩模式中,不采取獨辟蹊徑的投資策略,投資者會發現自己的持倉市值變化很小。建議策略有三:一是堅守藍籌股和成長股,藍籌股的優點是風險低,但是弊端是投資回報率也低,業績成長股的優點是能出牛股,但是風險也較大,建議投資者在投資成長股時不要單一持股;二是尋求行業或是業績反轉股;三是追逐強勢概念板塊。建議二和三適合風險承受能力強且對股市持續關註的投資者。
券商多空分歧再起 “吃飯行情”能否如約開啟
是攻、是守,賣方研究陣營在當前的聲音並不統一。
券商中期策略會在近期陸續召開,宏觀研究對於基本面的悲觀預期並無異議;但中短期A股走勢的策略判斷上,各家出現鮮明分化。利空出盡、政策寬松、悲觀情緒反應過度等,都是支撐激進派力推“吃飯行情”的重要邏輯。相比之下,謹慎派的理由看似更充分;增長滯緩、人民幣貶值、估值高企、國際市場隱憂、監管趨緊和金融去杠桿進度等,更多聲音選擇在此時陷於冷靜。
同樣的分歧,在一年前的瘋牛行情高點時也同樣出現過,謹慎者和激進派在隨後的股災中結局迥然不同。半年多的震蕩市中,賣方研究觀點也隨之波動,部分研究團隊更是多空即時翻轉。歷經數次洗禮,再現多空分歧:這一次,誰又會精準預言?
宏觀基本面的謹慎情緒不減
“全球進入黑天鵝時代。假如說過去‘黑天鵝’是論只的話,現在似乎真的進入了‘黑天鵝’論群的時代。”在7月13日召開的夏季策略會上,申萬宏源公開了下半年宏觀經濟的主要觀點。
申萬宏源宏觀首席分析師李慧勇對此種趨勢的分析是,增長不振使過去高增長所掩蓋的矛盾逐一顯現,包括高杠桿、高財政支出、收入兩極分化和產業虛擬化等。解決危機最核心的手段是結構改革、尋求新的增長動力;但這同時又是一個長期的工作,短期難以見到效果。因此,在這種矛盾下最有效的手段是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對宏觀經濟的謹慎情緒、以及政策寬松的預期,這在當前券商宏觀研究中並無太多異議。
“全球範圍內近期出現了股債商品齊漲的格局,預計很大程度上跟市場對貨幣政策寬松預期升溫有關。”方正證券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近日表示,市場對經濟再度下行有共識,對貨幣政策會否再度寬松有分歧、但預期逐步升溫。其預計,隨著經濟通脹回落,貨政再度寬松空間逐步打開;然而與2014年至2015年不同的是,今年可能更多是“衰退倒逼式寬松”。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荀玉根更直言,股市、債市上漲而匯率下跌的同時發生,唯一的合理解釋就是貨幣政策寬松。
寬松政策再起,但在部分市場觀點看來,這並不是一劑解決增長問題的良藥。
“每次沖擊都會帶來一次寬松,進而帶來利率周期的固化。政府對經濟的介入越來越深,利率越來越低。”在李慧勇看來,由此造成的局面是,經濟的好轉更多是受政策或資本市場的刺激;能夠持續一段時間但很難持久,波動成為常態。更嚴峻的是,政策刺激的邊際效應正在遞減。
與此同時,低利率模式還在繼續延長;實體投資回報率不佳,大量的資金追求高收益,造成資產價格波動加大,呈現泡沫化的趨勢。基於此種趨勢,李慧勇預計,下半年宏觀經濟9月份之前不用太悲觀。但在此之後變數增加,尤其是國際市場的政治風險增加,包括英國與歐盟關系中的極大不確定性,以及被誘發並繼續發酵中的潛在風險等。“享受9月之前的小蜜月”,李慧勇稱。
A股多空分歧再起
盡管對於宏觀基本面的謹慎情緒趨同,但伴隨近期股債齊漲行情的演繹,賣方策略觀點開始出現巨大分歧,多空陣營逐漸分化。
較為明顯的分歧之一,是對宏觀基本面情況與短期股市的關聯性分析,具體則體現在利空是否出盡、寬松刺激是否能再顯效等問題上。
多方表態鮮明者如銀河證券策略分析師孫建波,其在近期發布的中期觀點路演側記中直言,“我們對宏觀形勢保持著謹慎的態度,但此刻義無反顧地扛起了看多的大旗。”
在孫建波看來,宏觀基本面的謹慎不僅是當前的基本特征,也是自2009年以來的長期態勢;經濟增長率多年來處於持續下滑的通道中,並仍將持續很多年。市場不會因為宏觀基本面的長期下臺階而只漲不跌。“市場的漲跌蘊含著對經濟的預期,這一預期常常是過度反應。物極必反,我們要把握這種過度反應之後的大反彈。”
與此形成呼應的是,國泰君安策略分析師喬永遠則認為,樂觀預期正在被提前透支。其強調,英國脫歐等事件落地後,利空出盡確實會帶來風險資產的階段反彈;但如果當前市場預期已將進一步寬松包含在內,未來即使兌現,對股價的邊際變化也不會有明顯提振。相反,如果寬松無法兌現,預期修正將會給市場帶來負向承壓;而且在匯率貶值和潛在通脹的制約下,這一情形存在較大可能。
分歧之二,聚焦在7月窗口期究竟能否啟動“吃飯行情”。
當前看多態度明確的海通證券,在年內幾次更換立場。今年1月底態度樂觀,至4月中旬3100點附近態度轉為謹慎,再至5月底2800點時提出短期回撤已到位,從6月底起又再次翻多。海通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對此表示,震蕩市里面短期市場的波動,取決於經濟和政策的動態變化;經濟不好時政策松、股市漲,經濟好時政策緊、股市跌。目前再次步入政策走向偏松的情況,且改革仍在推進中;從市場形態看,利空階段性出盡,多方力量已經占上風。
荀玉根還表示,觀察近期的融資余額、滬股通和二級市場成交量、換手率等,分別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大,風險偏好已經在回升中。“短期行情已經走在多頭市場的路上,目前應順勢而上、保持樂觀。”
對於6月底啟動的這輪行情以及資金面變化,申萬宏源策略分析師王勝則極為謹慎。其強調,失真的市場指數並未準確反映已經持續4個月的結構性行情。整個6月絕對收益投資者倉位快速提升,且加倉的主要方向集中在部分短期高景氣產業類主題方向上,熱點板塊的交易極度擁擠。6月底開始的行業主題輪動卻是投資者“為加倉而加倉、尋找補漲熱點”的過程;指數吃飯行情並未出現,倉位卻已到了高位。
王勝更提示稱,當前市場的微觀結構並未改善,而是仍處於全面惡化的趨勢中,需警惕7月回調傷害凈值,“市場普遍預期的吃飯行情將有望在調整後展開。7月下旬回調,8月下旬‘吃飯’。”
國信證券策略分析師酈彬則直接預言,市場熱盼的“吃飯行情”可能只是一廂情願,更提醒稱“謹防‘吃飯’不成蝕把米。”其表示,企業盈利今年一季度超預期增長可能已是年內高點,海外風險事件暫歇不能忽視後續實質性沖擊。與此同時,國內監管“脫虛入實”及“金融去杠桿”導向,短期並不利於股市風險偏好持續回升。因此,A股趨勢性行情仍需等待。
賣方研究的分歧還有其三。當前市場對於A股仍將維持震蕩市亦不存在分歧,但對於中長期股市趨勢和風險預測上存在一定差異。
如海通荀玉根較早便已提出,中期來看熊市已結束,進入存量資金博弈的震蕩市,類似2012年初到2014年中。但在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陳傑看來,當前企業盈利窄幅波動,估值將仍是市場方向的核心因素,且目前的估值水平仍處於較高水平。在估值水平震蕩回落的過程中,市場將進入的是“慢熊”格局。
對於熊市的周期,申萬宏源王勝在策略會提出,按照牛熊歷次漲跌換手率保持對稱來推算,A股熊市可能在2017年6月前結束。但其強調,過去4個月里相關指標並未出現明顯的改善,A股長期仍有一次出清。
“考慮當前A股市場整體杠桿水平相對可控,一次出清的形式更可能是類似2008年和2011年時流動性悲觀預期驅動的出清。在觸發一次性出清的因素出現之前,未來一個季度市場大概率仍將維持寬幅震蕩的格局。”王勝強調。
縮量反彈A股勉力收紅 該為“吃飯行情”買單了?
盡管周一滬深兩市股指雙雙小幅收漲,但萎縮的成交量以及沖高回落的走勢卻在日益明確的顯示,A股短線的回調已經不可避免,而隨著IPO的提速以及超出市場預期利好政策的缺乏,也從政策層面加大了這一走勢的可能性,是時候再次進入防禦狀態了。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滬深兩市早盤低開下行之後,很快就在石墨烯等概念板塊的帶動下出現震蕩回升。不過由於市場人氣的不濟,股指隨後出現震蕩回落,盡管尾盤股指勉力收紅,但全天回落的態勢較為明顯。上證指數報收3015.83點,上漲3.01點,漲幅0.10%,成交1754億元;深成指報收10718.36點,上漲9.29點,漲幅0.09%,成交3163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245.89點,下跌4.11點,跌幅0.18%,成交878億元。
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表示,從上周三股指成交縮至地量之後周四沖高回落的走勢來看,股指短線的回調已經不可避免,周五的下跌只是順勢而為,本周一雖然滬深兩市股指都勉強紅盤報收,但這明顯是短線最後出逃的機會,成交量也再度跌至5000億元以下了。目前市場存量資金博弈的格局,註定了難有整體牛市,只能靠推動部分熱點板塊上漲來維持人氣,但市場熱點越來越快的輪動只會不斷消耗多方的能量,直到回調不可避免的到來。
而從政策層面來看,近來新股IPO的速度明顯有加快的態勢,這固然是新股發行不暢導致積壓嚴重的必然結果,但在目前市場場外資金入市不足的背景下,存量資金漏損加大很有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從而誘發新一輪的調整加速到來。
國海證券策略分析師代鵬舉認為,A股短期繼續上行條件苛刻。股市反彈至今,已經接近半年以來的高點,不管中期趨勢如何,短期有休整的必要。休整後是否能重回上升趨勢?其認為繼續向上所需要的條件比較苛刻,目前還看不到。
首先,雖然宏觀層面流動性非常充裕,長期國債利率繼續下行,但從結算保證金、開戶等數據來看,市場依然是存量市場,由於較長時間不賺錢,個人投資者甚至還有離場的可能性。
其次,A股個人投資者較多,所以存量行情到增量行情的切換不只是由利率決定,還需要股市有較好的賺錢效應。而有賺錢效應的前提是存量資金在中長期邏輯的支撐下,博弈出可持續的中級行情。此時不只需要利多,而且要超預期。目前來看改革還未有超預期的事件,流動性層面各國央行還在觀望,在各國加碼寬松之前,更大級別的行情還需等待。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則認為,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辟謠“直升機撒錢”;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對於英國脫歐的影響閃爍其詞;7月英國維持利率不變背後的深意絕非“審慎”二字可以概括;而中國人民銀行擔憂的是流動性陷阱。其全球繼續寬松空間有限的觀點正不斷被驗證,全球Risk On余溫尚存,但難以長久,7月28日美聯儲和日本央行議息可能再次成為全球風險偏好退潮的催化劑。
而從A股市場來看,神似去年12月的微觀市場結構正在出現,吃飯買單,別糾結!機構投資者高倉位固然值得擔憂,但更值得警惕的是倉位總體水平的提升和分化同時出現。王勝認為神似去年12月的微觀市場結構惡化正在出現。目前公募抉擇倉位的意願不強,中性倉位精選結構是主要策略,所以配置的集中和均衡更能反映公募的風險偏好,分化客觀存在,公募這種配置集中度分化類比到絕對收益投資者上,就是倉位的分化。市場微觀市場結構已明顯惡化,短期即便反彈空間也十分有限,在上行風險基本可控的情況下,無舍不得,吃飯買單,別糾結!價值型成長打底倉,房地產和商業零售找預期差。繼續推薦價值型成長作為2016年下半年的底倉配置,以萬寶之爭塵埃落定為催化劑,下半年舉牌主題熱度可能重新升溫,商貿零售和房地產財務報表挖掘空間大,產業資本舉牌介入有望帶來公司價值的重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