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周四發布數據,盡管全球人民幣業務持續增長,但加拿大元已經反超人民幣,占全球支付貨幣份額的1.96%;人民幣屈居第六位,份額為1.72%。
6月份,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占比1.72%,較5月的1.9%占比有所下跌,比率跌至今年來最低,亦較去年8月的2.79%高位回落1.07個百分點。
SWIFT的6月份人民幣追蹤數據並顯示,今年人民幣持續國際化道路,但其步伐如原先預期的那樣逐漸放緩。6月全球人民幣支付金額相比5月環比微增0.19%,而同期所有貨幣的支付總額增加10.33%。雖然如此,截至6月全球仍有超過1,800家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支付業務,同比增加12%。
野村駐香港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趙揚表示,為防止資本大幅外流中國加強了資本管制,而英國脫歐短期內加深了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預期,導致人民幣交易量不是很活躍,此外投機性的避險資金流入日元增加了日元交易量。相信人民幣交易量下滑是中短期現象,長期來看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仍會上升。
人民幣曾於去年8月成為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為有紀錄以來最好水平,其後連續7個月保持第五位。
7月20日,第一財經獲悉,截至2016年6月末,興業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興業租賃)綠色租賃業務累計投放170筆,總額651.22億元,資產余額386.75億元,占比達到36%。
當前,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環境惡化的形勢下,綠色金融也在中國被寄予更多希望、承擔更多歷史使命。無論是宏觀政策體系的設計,還是微觀單個金融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乃至綠色理念的推廣,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總體上仍處於起步階段,未來空間發展很大。
綠色租賃三大板塊累計投放超650億
2015年12月底,興業租賃綠色租賃領域累計投放額543.68億元,至2016年6月末,綠色租賃業務累計投放額已經達到651.22億,短短的半年時間,增長率達高到20%。
興業租賃稱,綠色租賃領域作為五大重點拓展領域之首,能夠很好的服務實體經濟。目前,在興業綠色租賃產品體系中,主要圍繞大氣治理、水土治理、資源循環三大版塊開展業務。
在大氣治理方面,興業租賃以2013年與亞洲開發銀行合作拓展清潔能源公交租賃項目為契機,治理交通汙染方面,致力於綠色出行、公共交通等領域。2015年末,興業租賃在該領域已累計投放207.68億元,形成租賃資產余額135.67億元。
在水土治理方面,興業租賃加大水環境治理和保護、土壤汙染防治領域融資支持力度。2015年末,在該領域興業租賃已累計投放310.10億元,形成租賃資產余額206.27億元。
在資源循環方面,興業租賃細分領域市場,通過綠色租賃產品介入,實現與循環經濟產業鏈金融需求對接。興業租賃在支持的生物質能領域重點客戶已為社會提供綠色清潔電力累計約92億千瓦時,累計消耗農林剩余物近1,000萬噸,累計減排二氧化碳690萬噸以上。
作為成為租賃行業中綠色租賃理念倡導者和業務實踐的先行者,興業租賃用行動類似響應者國家的政策。
興業租賃內部人士稱,公司在開展綠色租賃業務發展中,會考慮把將環境影響作為業務風險評判重要因素,分為以下兩點。第一,在綠色租賃的各個細分領域都制定了準入細則,明確準入條件和項目標準;第二對傳統的鋼鐵煤炭化工等重資產行業增加綠色審查環節,審查其環保排放指標、產能等情況,凡不達標者的均不予開展業務。
未來幾年綠色金融進入黃金時期
2015年10月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綠色發展確立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這從高層決策的方向上彰顯出綠色發展在國家發展體系中的極端重要性。不難估計,在“十三五”計劃甚至以後更長時期,綠色發展將一直成為國家關註的重要話題。
有專家甚至預測,未來5年內,中國綠色金融的資金需求規模將在14萬億到30萬億元之間,即使按照低限計算,年均融資規模也達到約3萬億元。
但經濟學家宋清輝不樂觀的對媒體表示,綠色金融在中國商業銀行資產的比重不足2%,資金缺口為現有融資的20倍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綠色金融市場的發展,商業銀行對待綠色金融的理念、開展綠色金融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目前,人們對綠色金融關註的大多數焦點主要集中在銀行業。作為國內最早開展綠色金融業務的“中國首家赤道銀行”興業銀行,始終引領這一領域的發展,位於這一行業的金字塔尖上。
興業租賃的成立,先天就繼承了母公司興業銀行的“綠色金融”血液,作為新生的力量填補了綠色金融在租賃行業的空白。
“興業租賃以“綠色租賃,低碳環保;專業經營,創造價值”作為核心經營理念,在業務拓展中致力於緩解當前城市環境汙染、交通擁堵、霧霾嚴重等環境問題”,興業租賃總裁鄭常美稱,在綠色租賃方面,目前已形成綠色出行、清潔能源、節能減排、水環境治理、土壤治理、資源循環等六類綠色租賃產品序列。
隨著環保理念的推進,老齡化和健康意識的喚醒,為綠色金融產業發展提供了空間,綠色金融產業將成為“朝陽產業”,有關人士分析。
興業租賃是興業銀行的全資子公司,是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設立的全國性金融租賃公司,註冊資本70億元人民幣,計劃再增資20億元。截止到2015年末,興業租賃資產總額達到1,104億元,較年初增加360億元,增長48%。
即便與同業金租公司對比,興業租賃毫不遜色,在2015年新增投放排名第二,資產規模排名第五,位列於金融租賃公司第一梯隊。
文科園林29日公告稱,公司股東北京天誠恒立計劃在本公告披露日起六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過16,000,000股,占公司總股本6.45%。
天誠恒立持有該公司股份16,000,000股,占公司總股本6.45%。其所持股份已於2016年06月29日解除限售上市流通。
8月1日晚間,招商銀行披露了2016年半年度業績快報。根據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該行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分別實現8.29%、6.84%的增長。
根據招行業績快報披露,今年上半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127.63億元,實現利潤總額、凈利潤分別為454.9億元、35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87%、6.84%。
2016年,招行對貴金屬租賃收益進行了重新分類,將其從非利息凈收入中,重新分類到凈利息收入中,並對2015年同期數據進行了同口徑重述。調整後,招行今年上半年非利息凈收入為452.8億元,同比增長20.49%,在營業收入中占比約為40.1%。
不過,在業績快報中,招行並沒有說明當期貴金屬租賃收益的金額。據此計算,調整口徑後,今年上半年招行利息凈收入為673.8億元,同比僅增長1.3%左右。這意味著,如果不進行口徑調整,招行上半年的利息收入可能已經負增長。
與此同時,招行的資產、負債也進入緩慢增長階段。截至6月底,該行總資產為5.54萬億元,總負債為5.1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4%、0.88%。其中,同期存、貸款余額分別為3.69萬億元、3.03萬億元,分別增長3.39%、7.16%。
此外,業績快報還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招行不良貸款率為1.83%,同比上升了0.15個百分點。
招商銀行發布業績公告, 上半年錄得收入1133.94億元,同比增長8.6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2億元,同比增長6.67%。
非利息凈收入的占比為40.49% 同比升4.25個百分點
2016年1-6月,集團實現營業凈收入1,133.94億元,同比上升8.63%。其中凈利息收入的占比為59.51%,同比下降4.25個百分點,非利息凈收入的占比為40.49%,同比上升4.25個百分點。
2016年1-6月,集團凈利息收入為674.77億元,同比增長1.39%。
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為189.11% 較上年末增加10.16%
截至2016年6月末,集團資產總額為55,372.9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4%;貸款和墊款總額為30,265.3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16%;客戶存款總額為36,926.4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39%。不良貸款上升,撥備覆蓋保持穩健水平。
截至2016年6月末,集團不良貸款余額為552.5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55%;不良貸款率為1.83%,較上年末上升0.15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為189.11%,較上年末增加10.16%。
據外媒報道,統計機構 Statista 最近發布了 2009 年第一季度到 2016 年第二季度所有移動操作系統市場份額占比以及全球出貨量對比。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第二季度,Android 手機的市場占比已經達到了86.2%,創歷史新高。iOS 以12.9%排名第二,而 Windows Phone 的份額還不到1%,只有0.6%。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2009年第一季度,當時 Android 的市場份額只有1.6%,iOS 為10.5%,當時的霸主塞班系統份額高達48.8%,接近一半。但9年過去 Android 幾乎擊敗了除 iOS 外所有的移動操作系統,而塞班在2013年就已銷聲匿跡。
由此也能看出,在這幾年時間里,Android 幾乎幹掉了除 iOS 以外的所有移動操作系統,而 iOS 穩定發展,雖然有所起伏,但整體一直維持在10-20%的市場份額,沒有大起大落。
而在出貨量方面,二季度,安卓在全球總共賣出了2.9691億部手機,iPhone 為4440萬部,Windows Phone 則為197萬部,黑莓為40萬部。另外,在具體的品牌中,三星二季度出貨量為7700萬部,蘋果、華為、OPPO、vivo 分別為4040萬部、3210萬部、2260萬部和1640萬部。
一邊吃早茶,一邊就完成了貸款?
通過線上貸款搜索平臺,半年時間里有84萬人獲得貸款。近日,金融搜索平臺融360發布調查數據顯示,深圳已經成為在線貸款最活躍的地區。
根據融360公布的數據,2016年上半年,全國在線貸款申請額已達到1萬億元左右,其中來自深圳的申請額為573億元,占比5.73%。加上來自廣州的441億元,兩地占比共計超過十分之一,成為中國在線貸款最活躍的地區。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金融創新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在線申請貸款、信用卡,並逐漸形成在線搜索比價的習慣。根據融360公布的在線金融搜索地圖,廣東省排名第一,北京則緊隨其後排第二。
在貸款額度方面,融360調查顯示,額度在3萬~5萬元的貸款產品最受歡迎,平均每10人中,就有4人申請。此外,從時間上來看,在線貸款申請多集中在早上8:00~17點之間,而峰值則出現在上午10:00。
“金融科技提升了金融覆蓋率、可獲得性,通過信貸線上化,降低了信貸成本,並提升了效率,也彌補了國內傳統金融的痛點。”融360 CEO葉大清說,在國內城市中,深圳消費金融具備較好的基礎,當地金融創新的環境、政策寬松。
葉大清認為,總體來看,國內的普惠金融,同部分發達國家,由其是美國相比,仍然有相當距離。早在多年前,美國的銀行就已開始線上發卡,但目前國內仍有銀行並不清楚如何進行線上發卡業務。因此,金融科技的發展有助於解決金融機構的痛點,推動普惠金融發展。
習近平主席9月4日在G20杭州峰會的主旨演講中談及世界形勢時說,“主要經濟體先後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增長率下降,給各國經濟社會帶來壓力。”這一對世界人口形勢的判斷可謂精辟到位。就國內來說,東北就是一個代表性地區,老齡化嚴重,人口增長率低。第一財經從即日起陸續推出透視東北人口系列報道,從經濟、文化等層面透析東北人口的核心問題,探求東北振興的人口對策。
筆者上個月去哈爾濱參加東北振興論壇,在街頭采訪了幾位普通市民,從他們的家族樹中可以窺見東北人口狀況的一斑。
三棵家族樹
家族樹一:老朱,出租車司機,1958年出生,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曾經是利稅大戶哈爾濱電纜廠的技術員,1998年下崗。其父親兄弟姐妹五個,老朱自己兄弟姐妹四個,目前四家全都是只有一個孩子。老朱的兒子今年30歲,未婚。
雖然老朱盼望獨子早點結婚,但兒子堅持要事業有成再結婚,戀愛了好幾年的女友也是同樣的態度。老朱內心有點著急,他希望兒子快點結婚,婚後最好能生兩個孩子,但是他自己心里也明白,這只是自己的想法,兒子媳婦不一定會聽自己的。
家族樹二:小陳,公司員工,1980年生,哈爾濱人。他有一個弟弟,1989年出生,屬超生,當年陳家曾因此被罰款,幸虧父親在集體企業工作,未被開除。“要是在國企,鐵定開除了,那我估計他們可能也不敢生了。”父親兄弟姐妹五個,除了小陳家,各家也是只有一個孩子。小陳有一個女兒,弟弟還沒結婚。
小陳覺得有個弟弟很好,今年父親腦溢血住院,哥倆輪流照顧父親,讓小陳覺得還算應付得過來。他不敢想象,如果只有他一個,父母生病該如何照顧。盡管如此,盡管按照今年放開的全面二孩政策,小陳可以再生一個,但是他和妻子都很堅決,一定不能要第二胎。
“不想生,也養不起。光說教育吧,補課費一個小時最低也得50元。再生一個,老婆又得幾年不工作,一個人養兩個人都夠嗆,再生一個的話,養仨,怎麽可能?人這一生,不能總為孩子活對吧。”小陳說。
家族樹三:小趙,公司員工,1991年出生,獨子。父親兄弟姐妹四人,四家都是只有一個孩子。小趙有女朋友,但是最近兩年並沒有結婚的打算。
“怎麽也得等到30歲再結吧?一結了婚,我的幸福日子就到頭了。生幾個孩子?要我說啊,一個都是多的!現在養個孩子多難啊。再說了,不是有養老保險嗎?交養老保險總比養個孩子輕松吧?”
隨機采訪的三位市民為我們描畫了三棵高度相似的家族樹:第一代生育數量4到5個,第二代以1個為主,極少數2個,第三代普遍晚婚,且生育意願不到一個。
東北人口:更老vs更小
個案如此,東北總體人口情況如何呢?概況來說就是家庭規模更小,老人更多,孩子更少。我們來看一組數據。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黑龍江省平均家庭戶規模為2.85人,明顯低於全國3.1的水平。
從老齡化程度看,東北2015年的中位年齡為43歲,比全國的38歲高5歲,相當於全國2027年的水平。這導致東北養老負擔沈重。據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劉克崮介紹,2015年全國的中位年齡38歲,東北43歲,相當於全國2027年的水平。2015年東北地區企業養老保險撫養比(參保職工與領取養老保險人數之比)為1.55,遠低於2.88的全國平均水平。其中遼寧為1.79,吉林為1.53,黑龍江省為1.33,全國最低。
再看生育率情況。東北由於國企多,獨生子女政策執行到位,違規超生的現象比較少。老朱介紹,當時人們都以進國企大廠為榮,在大集體工作的連對象都不好找。在國企里,只要是超生就開除,所以他的同事同學親朋,沒有一個超生的。
即使是在農村,由於國有林場眾多,為保住鐵飯碗,很少人敢於違規生育。
有人口學者計算,東北生育率在1980年就開始低於2.1的世代更替水平,比全國要早11年。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東北的總和生育率只有0.75。
低生育帶來了嚴重的少子化。有人口學者統計,東北20-39歲青壯年勞動力占全國比例已經從1982年的10.0%下降到2010年的8.1%。而2010年的0-19歲人口只占全國的6.0%,這意味著到2030年東北的20-39歲青壯年勞動力只占全國的6.0%。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周天勇認為,這個年齡段的人口屬於經濟主力人口,這部分人口數量的減少將從勞動力供應、消費、投資等方面對經濟產生巨大影響。
目前東北正在想法設法實現再振興,在諸多對策當中,如何改善人口結構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要點。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16年第三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報告顯示,53.7%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高,難以接受”,較上季提高 0.3 個百分點,未來 3 個月內準備出手購買住房的居民占比為 16.3%,較上季提高 1.3 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當期物價滿意指數為26.7%,較上季提高1.7個百分點。其中,50%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較上季下降3.3個百分點。未來物價預期指數為62.6%,較上季提高 2 個百分點。其中,29.4%的居民預期下季物價將“上升”,52.2%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7.1%的居民預期“下降”,11.4%的居民“看不準”。
關於房價,53.7%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高,難以接受”,較上季提高0.3個百分點,42.9%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可以接受”,3.4%的居民認為“令人滿意”。對下季房價,23.1%的居民預期“上漲”,52.2%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11.9%的居民預期“下降”,12.8%的居民“看不準”。未來3個月內準備出手購買住房的居民占比為16.3%,較上季提高1.3個百分點。
當期收入感受指數為 46.1%,較上季回升0.8個百分點。其中,79.5%的居民認為收入“增加”或“基本不變”,較上季提高0.8個百分點。未來收入信心指數為49.8%,較上季提高1個百分點。
消費方面,居民未來3個月購車意願為 17.4%,較上季提高0.8個百分點;居民未來3個月購買大件商品(電器、家具及高檔商品等)的消費意願為27.4%,較上季上升2.8個百分點;居民未來3個月旅遊意願為32.2%,與上季持平。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占 43.7%,較上季回落0.2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1.1%,較上季回落0.1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占35.2%,較上季提高0.3個百分點。
居民偏愛的前三位投資方式依次為:“基金及理財產品”、“債券”和“實業投資”,選擇這三種投資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別為31%、16.9%和 12.1%。
此外,當期就業感受指數為37.1%,較上季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11.3%的居民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43.4%的居民認為“一般”,45.3%的居民認為“形勢嚴峻,就業難”或“看不準”。未來就業預期指數為46.2%,較上季回升1.2個百分點。
2020年上海服務業、制造業增加值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目標,已經確定。
9月20日,上海市政府官網發布了《上海市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上海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0%左右。此前,上海已經明確制造業增加值要占上海全市生產總值25%左右的目標。
作為體現上海產業轉型升級成就的重要指標,上海的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連續數年持續攀升。2012年這一指標首次突破60%的重要水平線,2015年則繼續攀升至67.8%,比上年提高3.0個百分點。
毫無疑問,上海市服務業增長快於全市經濟,成為上海發展的主要動力,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基本形成。
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上海的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9.7%。與2010年相比,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從57.3%提高到67.8%。這其中,金融業、商貿業和房地產業的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在“十二五”期間,穩定在59%左右。
此外,服務業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占上海外商直接資實際到位金額的比重從79.4%提高到86.3%;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從72.7%提高到84.8%。同時,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超過60%,成為吸納社會就業的主渠道。
但是,與之相對應,上海的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則呈現下降態勢,已經降到了30%以下,並仍然處於下降趨勢中。2015年,上海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8.5%,今年上半年這個數字變成26%,已經趨近“十三五”末25%的目標。
也因此,如何強化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制造業企業服務化轉型的要求,大力促進三、二、一產業在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互動發展,推動制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進而提高上海城市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此次規劃的重要戰略任務之一。
除了25%的數字指標外,上海的制造業也需要加強轉型升級。目前,上海制造業正在承受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戰略性新興產業仍處在培育期,傳統優勢制造業亟待轉型提升,與制造業相配套的高端生產型服務業發展滯後,兩化融合程度有待提高。
也因此,如何利用服務業的優勢,帶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成為此次規劃的重點內容。
《規劃》提出,要順應國際產業融合深化的趨勢,促進服務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服務業與新技術融合,不斷提升建立在“上海制造”基礎上的“上海服務”品牌影響力。
具體來說,要強化服務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推進制造業服務化,通過增值服務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制造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所謂的制造業服務化,包括產出服務化、投入服務化、服務區域化。
其中的產出服務化,是指實現服務型制造。引導制造業企業逐步向產業鏈兩端延伸,依靠產業鏈資源整體優勢,提升技術研發、市場拓展、品牌運作、咨詢服務等服務產品的核心價值,深度嵌入全球價值鏈。
而制造業的投入服務化,是指引導制造業企業強化專業核心能力,外包非核心業務,分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揮生產性服務業對制造業企業的支撐作用,推進服務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
此外,還要加快制造業企業服務區域化,鼓勵跨區重組發展總部基地。鼓勵具備一定技術水平、經營規模的制造業企業,在更大範圍內優化生產基地布局,實施跨地區、跨行業兼並重組,在上海增設投資運營中心、研發中心、財務中心、采購中心等功能,將現有的生產基地提升為總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