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信泰危機:光伏泡沫遭遇高利貸緊壓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23/yOMDcyXzM2NzcyOA.html

9月21日下午4時開始,溫州甌海經濟開發區的信泰集團新廠區門口人群開始聚集,有消息稱,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已經出逃美國。

晚8點左右,警方開始出動,溫州當地知情人士介紹:「得知胡福林可能出逃消息之後,各路供貨商紛紛趕來,但當地已派出警察封廠,所以並未發生搶貨的現象。」直到22日上午,廠區外排了很多車輛,一些人員圍攏在廠門口。

信泰集團是溫州最大的眼鏡生產商之一,2010年眼鏡業務銷售收入2.7億元。多個信息源顯示,信泰集團資金鏈斷裂源於高利貸。當地高利貸融資月息最高達5%以上。由於所欠高利貸無法清償,胡福林不得不選擇「跑路」來逃避債務。債務總額可能高達20億元。

溫州當地某眼鏡企業人士表示:「尚有幾十萬的貨款未能追回。」22日下午5點左右,信泰集團財務總監開始和供貨方逐一對賬,有消息稱溫州市政府已經開始接管此事。

信泰遭遇並非個例。在溫州地方論壇上,僅20日至22日三天,就爆出新耐寶鞋業、浙江歐霸標準件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老闆「出逃」,欠款規模均在億元左右。但這些「出逃」事件尚未被官方證實。

「被保密」的信用等級

信泰集團資金鏈斷裂源於高利貸,保守估計在億元以上。

多數供貨商在9月21日才知道胡福林「出逃」的傳言。9月22日上午,信泰集團一位工作人員稱:「工廠目前還是正常生產的,員工上下班也正常。」上述眼鏡企業人士表示:「我是21日得知的消息,之前只聽說胡家鬧離婚。與信泰業務合作上並未有什麼異樣。」

信泰集團成立於1993年,董事長胡福林自小就繼承家族眼鏡生意,也是當地最早的眼鏡商人。1993年時信泰開始為沃爾瑪代工生產眼鏡,可能在此前後掘得第一桶金。

溫州甌海是眼鏡企業聚集區,胡福林則是當地最大眼鏡老闆之一。恆泰光學目前列甌海眼鏡行業納稅額第一,信泰集團則列第二。

信泰集團擁有最為人所知的業務,就是華東和東北地區布點眾多的「美式眼鏡」連鎖。2010年,信泰集團接手上海希文商貿,成為「美式眼鏡」品牌的擁有者,目前在華東地區擁有200家以上連鎖店。集團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全國鋪店10000家。

多 個信息源顯示,信泰集團資金鏈斷裂源於高利貸。上述溫州當地人士稱,當地高利貸融資月息最高達5%以上。但目前尚無信泰涉及高利貸的準確金額,保守估計在 億元以上,上述人士表示:「去年單家擔保公司就為信泰擔保了6000萬。」另有消息顯示,信泰與其他眼鏡光學企業的關聯擔保,金額高達數億。

前述知情人士稱:「據信泰集團內部高管透露,其董事長胡福林真實欠款高達20多億。民間高利貸達12億,其月利息就高達2000多萬。銀行貸款達8億,其月利息500多萬。」但這一信息並未得到信泰集團證實。

資金面幾乎肯定是壓垮信泰集團的主要原因,但在此之前,信泰集團的業務實際已經開始下滑。

2007年,信泰集團是甌海區國稅百強榜上第11位的企業,累計繳納國稅(增值稅等)1197萬元;2009年,信泰的國稅繳納額已經降為946萬元,2010年降至570.92萬元。

業績不善和資金鏈緊張,兩者構成惡性循環。融資的困難更是在今年變得尤為明顯,信泰集團的生存開始出現難題。

事 實上,2010年信泰集團的信用資質已經遭遇了危機。溫州工商局資料顯示,2006年至2009年四年間,信泰集團信用等級均為AAA級,但2010年改 為「保密」。根據浙江省的企業信用管理辦法,工商局網站只公開信用等級為AAA級和D級的企業。顯然,信泰集團在2010年已被降級。

光伏泡沫破滅之後

胡福林大舉進入光伏新能源產業,2009年光伏產業淡去了之前的光芒

除了資金因素,信泰集團盲目擴張也是造成目前窘境的原因之一。

眼鏡行業相對穩健,利潤率也較低。2008年底,胡福林開始大舉進入的光伏新能源產業,後金融危機時代的新能源前景令他全力投入。

信泰集團2008年成立了新能源事業部,先後投資組建了浙江中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賽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溫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溫州中硅進出口有限公司等多家光伏企業。

浙 江中硅新能源成立於2008年底,公司總工程師陳旺透露:「由於公司在金華,不知道溫州總部的情況。但如確有逃跑一事,肯定會對公司有一些影響。」中硅新 能源投資4.5億元,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生產。光伏業內人士介紹:「太陽能電池組件並非核心業務。這類工廠類似於加工廠,只生產電池配件和組裝,國 內少說也有幾百家。」

陳旺表示:「信泰集團有計劃擴建金華這邊的生產線,但目前主要在溫州那邊新建了廠房,中硅新能源就沒再新投資了。」 他所說的溫州工廠即溫州中硅科技,是胡福林與當地皮革企業瑞新集團合資設立的太陽能電池片生產企業,總投資額高達12.5億元。胡福林對中硅科技寄予厚 望,設計產能是中硅新能源的一倍以上,計劃2011年年產值創70億元。

中硅科技內部人士表示:「公司部分投產,目前生產正常,但無法透露預期的業績情況。」她同時稱,並不知道胡福林出逃一事,而且「信泰集團佔的股份很小,不會影響公司業務。」

信泰集團投資的另一家公司浙江賽力科技也有很大的規劃。落戶平陽縣的賽力科技尚未投產,規劃將實現年銷售收入7.2億元以上。

上述光伏產業群若能全面開展業務,信泰集團將轉型為新能源企業。但這一步並不順利。2009年光伏產業在歐盟逐漸下調或取消補貼、歐債危機等一系列事件的刺激之下,淡去了之前的光芒。僅在美國,過去一年內就有20%的光伏企業停產或破產。

有信泰集團供貨商稱,胡福林為謀求光伏業務上市,不惜代價借款投資,導致資金鏈斷裂。

由於信泰集團在當地紮根很深,配套及關聯公司極多,當地政府已介入。不過老闆逃跑事件還在繼續,上述眼鏡企業人士表示:「溫州現在的經濟狀況,要說正常也可以,意料之中;要說異常也可以,因為這本來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52

信泰真相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11876.html

上演人間蒸發的信泰集團老闆突然回到溫州,一段謎一樣的高利貸遊戲背後,「表面風光」所營造的「烏托邦」被「大躍進式」的浮誇描繪。而這一場隱藏在高利貸危機之下的是失衡的融資機制。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 秦穎】號稱「中國民營經濟之都」的溫州正經歷著一場寒流,而引爆這場寒流的竟是溫州企業主們的「跑路潮」。

9月底,全球最大的眼鏡商之一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跑路」成為其中的標誌性事件。有人統計,胡福林被傳失蹤的當日,竟有9名老闆同時「跑路」!

由於信泰集團在這些企業中頗具規模,因此影響甚廣。其中牽涉到的供應商、銀行、民間借貸、擔保公司、員工等近萬人。

但戲劇性的是,10月10日下午,胡福林從美國返回溫州,公開解釋自己「消失」的原因——一是因為公司資金遇到困難,想去美國尋求幫助;二是美國有一些客戶還有欠債,想過去溝通一下。

胡福林也坦承,去美國時公司確實遇到一些問題,「其實只有幾千萬,是銀行馬上到期要還的,而且銀行續貸要審批過程,就周轉不過來了。」並表示:「這個事情出來之前,我們資是抵債的,夠用的。主要是銀根緊縮下,銀行和民間借貸每天在抽資金,信心就沒有了。」

那麼,一家具有27年的歷史,擁有3000名員工,號稱眼鏡產業銷售額達到5億元、新能源產業預期產能達70億元的企業,緣何在一夜之間搞得信心全無呢?

事實上,經過記者調查發現,問題的所在正是這「表面風光」所營造的「烏托邦」與真實情況存在的巨大差距,讓這個被「大躍進式」的浮誇描繪起來的企業,在經受經濟寒流侵襲時顯得「弱不禁風」。

基業長成

不可否認,以生產眼鏡起家的信泰集團,在眼鏡行業的確頗有根基。

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創立溫州第一家眼鏡批發零售公司,至1988年投資興辦眼鏡加工廠來看,胡福林在眼鏡行業的軌跡是從終端零售商轉製造業,可以說走得十分穩固。

1993年,胡福林成立溫州信泰光學有限公司(下稱「信泰光學」),主要做一些貼牌生產生意。1994年,信泰光學註冊屬於自己的「海豚」商標。胡福林逐漸從眼鏡貼牌商轉型為品牌製造商。

而在之後的數十年間,胡福林更是不斷對眼鏡行業的投資加碼:先後投資組建浙江泰恆眼鏡城集團;在深圳、東莞等地建立設計中心及投資多家工廠;在上海投資上海信泰眼鏡有限公司以打造自主品牌的推廣銷售等;成立上海意高眼鏡有限公司以代理多個世界知名眼鏡品牌。

至2005年,胡福林在眼鏡行業的投資達到了頂峰——斥資4300萬美元成立中國信泰光學有限公司,在溫州市甌海婁橋工業園圈地120畝,以16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打造廠房、研究中心和總部大樓,胡福林領導的信泰集團對眼鏡產業全面升級,開始以品牌運營、設計研發為主的經營模式。

此時,其自主品牌「海豚」眼鏡已經是「中國馳名商標」。胡福林也由此成為溫州當地知名的企業家之一,還兼任全國眼鏡光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眼鏡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溫州市眼鏡商會副會長、浙江省政協委員等職務。

如此大量的投資顯然讓胡福林有了追逐更多利潤的想法。眾所周知,眼鏡行業是個暴利行業,但是作為眼鏡製造商,卻處在行業利益鏈的底端,利潤並不高。2006年開始,胡福林又把目光瞄準了眼鏡終端銷售商。

2006年,信泰集團收購美國MOSCOT(瑪士高)亞洲永久經營權。信泰集團官網資料顯示,當時投資了500萬美元成立瑪士高國際連鎖集團有限公司。瑪士高開設專屬高檔品牌的連鎖店,定位香港、北京、上海,以一線城市作為主要經營定位。

至2010年5月,信泰集團更是一舉收購「美式眼鏡」。「美式眼鏡」是一家眼鏡連鎖店,在華東地區頗具知名度,資料顯示,目前「美式眼鏡」全國連鎖已有約200家。

9月23日,胡福林出走美國時記者曾親歷現場。號稱圈地120畝、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的信泰集團總部,其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廠房在啟用。其他區域雖然已經造好一些廠房,但卻有長期閒置不用的陳舊跡象。

「其實總部辦公樓應該是在大門後方的那塊草坪上,但是一直沒有建起來。現在啟用的『紅樓』原本只打算做車間。」一位信泰集團員工告訴記者。

而從工商資料顯示,上海瑪士高商貿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為100萬美元,由瑪士高國際連鎖集團有限公司和信泰集團旗下上海黎瑞實業有限公司作為股東共同發起成立。

至於美式眼鏡,一位在信泰集團總部工作的陳先生告訴記者:「其實美式眼鏡連鎖店根本沒有200家之多,那是宣傳的口徑。事實上最多也就100多家。」

美 式眼鏡的股權變更顯示,早在1994年,其由香港上市公司泰興光學集團創建。至2005年,泰興光學集團高層因資不抵債涉嫌做假賬而鋃鐺入獄後,美式眼鏡 被清算。當時其在上海的44家門店作價8000萬港元。另據一份民事判決書顯示,美式眼鏡的經營方——上海希文商貿有限公司當時的法人代表是 ChinaEnter-prisesCapitalLimited基金公司的董事路嘉星。至2010年5月,美式眼鏡才轉手到信泰集團。

工商資料顯示,目前上海希文商貿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是胡斌炫,註冊資本3000萬元人民幣。

「目 前在零售商來說,美式眼鏡和瑪士高兩個連鎖店品牌是信泰集團的兩個主推品牌。美式眼鏡偏中低端眼鏡的經營,而瑪士高則主打高端品牌。」陳先生告訴記者,前 期兩者都是以直營店為主,在信泰集團出事前後,正是美式眼鏡準備大量擴張之機,「其實連鎖公司的經營一直沒什麼問題,它的經營和集團之間是相對獨立的。原 本下一步準備在全國宣傳以加盟店的方式擴張,現在可能要緩一緩了。」

有媒體報導,2006年,信泰眼鏡利潤高達30%,但到目前僅為10% 左右。另一組數據顯示,2007年,信泰集團是溫州市甌海區國稅百強榜上第11位的企業,累計繳納國稅(增值稅等)1197萬元;而在金融危機後的 2009年,信泰的國稅繳納額為946萬元,降幅20.9%,至2010年則為570.92萬元,降幅39.6%。

新能源佈局

即使在眼鏡行業「宣傳口徑」的數據有些出入,又何以讓一家企業一日之間崩盤呢?這就不得不提到近年來信泰著力打造的另一項產業:新能源。

但在新能源上和胡福林有生意往來的數位合作者均在採訪中多次提到:那些數據都不是表面宣傳的那樣,和實際相差甚遠。

資 料顯示,2008年底,胡福林開始大舉進入光伏新能源產業,先後投資組建了浙江中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硅新能源」)、浙江賽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賽力科技」)、溫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硅科技」)、溫州中硅進出口有限公司(下稱「溫州中硅」)等多家光伏企業。據公司的官網現實,公司 的光伏產品的總投資為12.5億元、預計2011年能產生產能70億元的收入。

但事實上,信泰集團進入新能源領域,並不是這些數據所顯示的那般風光。

上述四家公司中,僅中硅新能源、賽力科技和溫州中硅是由胡福林直接參與持股。而媒體廣為宣傳報導與上市有關的,是中硅科技。

先 說中硅新能源。2008年11月在浙江金華成立,股東分別是胡福林、王克宇和劉劭,當初3人分別僅投入100萬元、50萬元、50萬元。與中硅新能源宣傳 材料上所稱投資金額4.5億元相差甚遠。王克宇是溫州當地知名服裝企業迪菲服飾的董事長,平時和胡福林一樣,僅擔任公司董事,並不直接參與公司管理。劉劭 則是中硅新能源的總經理,具體負責公司的運營管理。

而溫州中硅的誕生則是為了配合中硅科技而設立。溫州中硅的股東和持股比例與中硅新能源的相同。2010年6月,中硅科技成立。中硅科技的股東是兩個法人單位,一個是溫州中硅,一個是溫州當地的另一家多元化大型集團:瑞新集團。

瑞新集團是一家實力較為雄厚的公司,旗下涉及皮革皮件業、房地產業、採礦業、新能源業、貿易業、餐飲業的一系列投資。信泰集團和瑞新集團的老廠房都在溫州甌海區的婁橋工業區,而雙方共同組建的中硅科技也設在婁橋工業區。

瑞新集團董事長阮春道告訴記者:「當初宣傳資料說的12.5億元是指預計的總投入。但剛開始時我們並沒有投入這麼多。溫州中硅和瑞新集團開始各投資了1億元。」

「信泰事情發生後,我們又對中硅科技追加了6000多萬元的投資,現在中硅科技的經營狀況沒有任何問題。而不是傳言中因為中硅科技的問題導致信泰倒閉。」阮道春說。

此 外,同時兼任中硅科技總經理的劉劭還告訴記者,當初預計的年產值70億元,是指兩期項目同時上馬的估算。後來只上了第一期,產值並沒有那麼多。「一期如果 是滿產,20億-30億元應該可以做到,但2011年確實光伏產品的價格下跌了,但是至少10億元應該可以做到。」劉劭說。

「對於可能涉及到信泰的部分股權,對我們中硅科技完全沒有影響。但對中硅新能源來說,那邊可能有點借款,只要通過法律手續給清理出來就可以了。而且當地政府、銀行界對我們也非常支持,政府層面已經給了我們一個3000萬元的過橋資金,企業的經營沒有問題。」劉劭說。

而究竟又是哪家企業上市呢?據一位信泰集團的高管告訴記者,早在2010年他們就找到了北京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做一些上市的初步法律盡職調查,而當時的調查主題是中硅新能源。

但劉劭的說法又不同:「上市的主體叫中硅新能源香港有限公司,準備在境外上市,目前還只是一個殼,打算通過境外收購境內公司上市。」

而對於另一家賽力科技,可查閱的資料顯示,落戶在溫州平陽縣。據知情人士介紹,賽力科技是生產光伏產業鏈中上游產品的,而之前謠傳的「被自殺」的胡福林合夥人,正是該公司的董事長。據阮春道和劉劭共同的說法,此人只是恰好在21日當天喝醉了,從樓梯摔下,手骨折斷。

危機始末

以眼鏡業為基業、轉型新能源的信泰究竟實力如何呢?從宣傳資料看,所謂的六大事業部:眼鏡製造事業部、新能源事業部、品牌代理事業部、零售連鎖事業 部、進出口事業部和投資事業部,有四大事業部其實跟眼鏡有關。而除了新能源,所謂的「投資事業部」主要是指上海黎瑞實業,工商資料顯示,其註冊資本也僅為 1000萬元人民幣。該公司的註冊地與上海瑪士高商貿有限公司註冊地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前者法人代表是阮長松,後者為陳永健。陳永健目前還是上海希文商貿 有限公司執行總裁。

種種跡象表明,信泰的很多投資規模其實並不大。

在信泰採訪時,有供貨商告訴記者,溫州的很多老闆都很早就辦理了國外護照,這不是新鮮事。這構成了2011年老闆「跑路潮」的一個重要條件,也似乎暗示著一些「必然性」。

與多數溫州企業一樣,隨著投資的逐漸擴大,信泰的債務也在逐年增加。

甌海高新區管委會黨委副書記魯汝慶對媒體表示,信泰集團死於一筆1400萬元到期的銀行貸款,因借不到錢來還債,雙重擠壓下,資金鏈出現了斷裂。

此外,信泰集團委託中原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資產清算。結果顯示,信泰集團總負債大約13億元,其中高利貸有三四億元,欠供應商約6000萬元,剩下的八九個億就是銀行貸款,而員工內部集資約2000多萬元。

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告訴記者,「2011年銀根收緊後,銀行把很多貸款都收走了。信泰被迫轉向了民間借貸。民間借貸都是高利,據瞭解他每個月利息就要支付2500萬元,一年光利息差不多要3億!這樣肯定會對生產造成壓力,哪裡能賺那麼多利潤來還貸呢?」

事實上,部分放高利的可能正是各個企業。這些企業或為其擔保,或與它發生借貸關係。

對此,溫州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鋒 對記者解釋道:「現在溫州有不少做實業的企業去做借貸,主要是以高利率的誘惑、高額的回報。比起做借貸,傳統的製造業哪能產生那麼大的利潤?民間借貸每月 6%,一年大概就有72%。許多企業根本沒有選擇。但問題是,這樣的『擊鼓傳花』最後傳到誰的手上,誰就倒霉。」

以信泰集團的經濟體量看,上述債務一旦形成,是信泰根本承受不起的。2010年,信泰集團核心的眼鏡產業產值為2.7億元;2011年1-8月,僅1.2億元。

此外,信泰集團對內還有各種錯綜複雜的欠款方式。

第一種是類似「崗位保證金」的借款。集團規定,如果員工手裡有閒錢,則放在公司可獲得比銀行高的利息。2010年以前,按照1分利息支付,一年一次。2010年至今,已經提升到年回報18%的利息。

其次,比較多的是對企業員工的集資款,利息比較高,有的是30萬元、50萬元的放進去的。「這部分錢基本是我們的保命錢!我們有很多同事是抵押了房子、瞞著老婆放在公司的。現在出了這樣的事,跳樓的心都有。」信泰一位中層說。

另 外,信泰還利用「績效工資」形式或者配股形式,將一部分工資延遲至年末發放。兩種方式都是以原始工資定的低為訴求,承諾員工未來分配而使得現金儘量長時間 地留在公司。但是,據透露,這筆錢自2008年開始,雖然每年都有確認簽字,卻一直滯留在公司,從未發放過。從時間來看,信泰集團當時對資金的需求就已經 較為迫切。

9月24日上午,胡福林去往美國的第四天,溫州市眼鏡商會就接到5家行業供應商宣佈停工的通知,原因是由於信泰對上游供應商大量欠款,導致上游供應商也被銀行追貸或關聯企業追債,下午又陸續接到部分企業可能停工的消息。

在9月27日的溫州工商聯換屆選舉上,溫州市眼鏡商會會長葉子建被換下。

不但在眼鏡行業,其他輕工類行業中,都多少出現了恐慌。

對此,周德文說:「我提出希望那些行業龍頭企業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對行業進行整合。其次從道義上,希望那些同行業的企業能夠互相幫助。」

而新上任的溫州眼鏡商會會長吳建明則告訴記者:「目前來說對我們整個溫州眼鏡行業影響還不是很大。整個溫州的眼鏡企業大概300多家,加上上下游配件商大概有500多家。唯一有點影響的是一些零配件企業的貨款,可能要被拖欠一些時日。」

政府方面動作也頗多,近日溫州政府已發佈《關於穩定規範金融秩序促進經濟轉型發展的意見》等多個文件,要求各銀行業機構確保實現年初確定新增貸款1000億元的目標。對中小企業不抽貸、不壓貸,對已出現危機的企業,也要儘可能給予資金幫扶,支持重組。

深圳發展銀行溫州分行一位負責市場業務的經理告訴記者:「信泰在我們這裡是有點貸款,但數額不大。真正大頭是在四大行那裡。我們目前對溫州企業沒有新增貸款的打算,但目前肯定不會出現惡性的抽貸、擠貸等情況。」

「信 泰作為大企業原本是很有威信的。溫州這裡的企業很少有為員工正常繳納社會保險的,但是信泰一直都繳。」一位負責信泰採購的員工告訴記者,目前胡福林回來 了,他們還在等通知隨時準備開工。「我手裡的訂單確實接到明年4月份了。最近一直和供貨商有聯繫,下一步公司恢復運作的話,可能會給付一定比例的貨款。」

但面對信泰發生的一系列變故,信泰集團執行董事胡明芬和施成棟,仍以「不知道」作答。據悉,胡出走美國時,曾有高層因自身牽涉投資巨資在信泰集團,或以「掛名投資者」名義(實際未出資)對一些債務承擔連帶責任,而對胡福林頗有意見。

截 至10月12日消息,11日溫州召開了針對信泰集團擔保企業鹿城新興實業和泰恆光學的銀企對接協調會。泰恆光學的高層丁志祥對外表示信泰集團的重組,最可 能的方案是債權人變成大股東,保留信泰集團原有品牌和無形資產,實行第二產業轉成第三產業,工業用地變為商業用地的方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