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北水南下買QQ?!

南非科網公司Nasper(NPSNY:US)屢創新高,原因是這公司法最重要的投資是QQ(00700:HK)。
關於QQ(00700:HK)的故事不少,順手在網上沾來的有「⋯⋯馬化騰的父親馬陳術是中共黨員,中專學歷,經濟師,曾擔任交通部海南八所港務局會計、統計員、計劃科科長、副局長,深圳市航運總公司計財部經理、總經理,深圳市鹽田港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深圳市鹽田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1997年被選為鹽田港上市公司的董事,現已退休。⋯⋯馬陳術是潮汕人,是李嘉誠的鄉黨,所服務的鹽田港又是李嘉誠最喜歡的業務形態之一,加上第一次給騰訊做風險投資者中出現過香港盈科的身影,因此很多人都在猜測馬化騰的父親與李嘉誠之間是不是有很多交往,而這種交往給馬化騰以很多幫助。⋯⋯不過,這些都只是猜測,馬陳術對兒子最直接的幫助主要是在騰訊公司早期開著奔馳前來給兒子做賬,而間接的幫助可能是公司治理和資本市場運營方面的經驗傳承。馬陳術說,“騰訊”這個名字也是他起的,寓意“萬馬奔騰的信息時代”,當時公司的註冊也是由馬陳術幫忙,以馬化騰母親的名義註冊,一直到1999年風險投資進入時,才將股份完全轉讓給馬化騰。⋯⋯」
由近日港股通數據可見,北水持續湧入,這是否代表北水資金增持QQ(00700:HK)呢?難道拙文「騰訊上望300?!」會預言成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759

深港通即將開跑!5000億南下資金蠢蠢欲動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04/1058555.html

這一刻如期而至,深港通即將開跑。

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聯合宣布,深港通將在12月5日正式開通,深港通覆蓋範圍以50億元以上市值的恒生綜合小型股以及有A股在深交所上市的H股。同時公布了南向資金每日額度為105億元。滬、深及香港三地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正式形成。

考慮到深圳的主板、中小型企業和創業板的多樣化市場,施羅德投資管理機構有關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深圳可能對投資者而言較為有吸引力。深交所的公司多為創新產業和技術相關的企業,不同於上交所嚴重偏向大型國有企業和金融業,後者被海外投資者認為在結構上缺乏吸引力。因此,預計會有相比以往更多的資本,北上流入A股市場。

但這並不會改變整體資金南下的趨勢。自8月16日國務院正式批準《深港通實施方案》以來,滬港通數據顯示資金向南動力強於向北。以11月18日當周為例,滬股通凈流入4.2億元,港股通凈流入73.0億元,整體資金趨勢為南下。

正式開通後,廣發證券分析師陳傑預計深港通會延續南熱北冷的局面,明年南下資金新增規模預計為4000億——5000億元,深港通的開通對港股的正面影響會大於A股。

深港通的資金動向,市場預期幾乎一致。著名私募朱雀投資有關人士表示,“從資產配置角度,在當下人民幣貶值壓力未充分釋放的前提下,資金北上的吸引力和動力不足,南下的熱情反而可能更高。”“中長期,港股市場是中國財富全球化配置大趨勢最主要的受益者。境內資金對於港股市場的戰略性配臵才剛剛開始,”興業證券分析師張憶東稱,未來內資將逐步取得港股的定價權。

國際投資者的憧憬與擔憂

目前海外投資者投資A股的途徑中,QFII、RQFII受到額度限制,滬港通只能交易滬市標的,而基金互認獲批的基金數目亦較少。深港通開通後,為外資投資A股打開另一個通道,海外資金凈流入水平有望進一步提高。“互聯互通相對QFII和RQFII更加便捷,成本更低。”一些國際投資者對香港交易所某人士汪海(化名)表示。某參與路演會議的大型國際基金也表示,“深港通確實比想象中簡便。”

深股通涵蓋的881只深圳創業板股票初期僅限於機構專業投資者參與。

不過,另一位內地公募香港公司的投資經理張淑婉告訴經濟觀察報,海外投資者的人民幣資產的配置一向是低配。2015年底兩地互認基金正式推出後,截至今年10月末,北上募集的香港基金累計凈募集規模約84億元,而南下香港的內地基金累計凈募集規模不足1億元,並沒有受到香港投資者的追捧。

背後不乏有制度和文化上的因素。A股的停牌機制讓一些國際投資者感到困惑。“他們很難理解為什麽有些公司會停牌一年。”前述香港交易所人士透露,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的研報只有中文版本,也讓海外投資者感到投資不便。

關鍵仍是市場本身。

自從2015年6月A股股市巨震後,滬港通下滬市資金被進一步分流。時間回到2015年上半年A股牛市,北上資金流入曾大於南下資金,整體表現出滬港通下滬市資金凈流入的態勢。然而,經歷了巨震後,到2015年底,滬港通下北上資金由累計凈流入變為累計凈流出狀態。截止2016年11月25日,滬港通北上資金累計凈額不足2600億元,遠低於南下資金累計凈額4000余億元。

隨著深港通的開通,前述香港交易所人士稱,國際投資者期盼能夠參與投資代表中國新興經濟的深市標的。

深交所總經理王建軍表示,深股通標的選取遵循“突出深市多層次、多品種市場特色”的原則,包括符合條件的深證成份指數和中小創新指數的成份股,及深港A+H股。深股通標的具有以下特點:市值覆蓋率較高、市場代表性較強;估值水平與滬股通標的相當,標的市值水平與滬股通接近;標的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和成長性較好;行業分布充分體現深市新興行業為主的特點。

對於境外新進資金,因為對A股尚不熟悉,平安證券分析師繳文超推測,在選擇上他們會趨於保守,從而跟隨更早進入A股的QFII。

根據過往QFII、RQFII和滬股通的經驗,市場普遍認為深市中估值水平低、股息率高的大盤藍籌股受到海外資金關註的幾率較大,同時,其特有的但香港市場相對稀缺的品種,如軍工、白酒、中藥等也極有可能受到關註。“還有就是中小創板塊中具有真實成長性的股票會受到更為關註基本面的海外資金的關註。”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唐海亮指出。

值得註意的是,“歷史數據回測表明,滬港通凈流入資金量最大的標的股票股價不一定上漲。”廣發證券分析師陳傑指出。

多位基金經理一致認為,深港通對A股的資金影響有限。由於“深港通”的開通在市場一致預期之內,這種預期於前期市場中已得到較為充分的反映。陳傑指出,香港投資者中機構投資者占據主導地位,而目前深市創業板中小板低迷,香港機構投資者不太可能像A股散戶一樣去追逐高估值的小盤股,深港通開通後北上資金依然會優先選擇業績好、市值大、估值合理的標的。

配置需求推動資金南下

相比北上資金的冷靜和沈穩,南下資金比去年更加激進。今年以來截至16年11月25日,南下資金累計凈額為2355億元,比去年全年的南下資金凈額增加了逾50%。由於港股通有50萬資金的門檻要求,南下資金依然以機構為主。

深港通開通前,市場已預熱許久。8月以來,不少香港上市公司紮堆在深圳舉行港股公司推介會。各類“滬港深基金”也紛紛加速成立,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之間共有25家機構陸續成立的47只以“滬港深”冠名的公募基金。今年9月份保監會允許險資通過港股通南下投資港股,更是保證了南下資金未來的加速趨勢。

險資被認為明年增配權益資金的動力十足。“險資年底將開始為2017年資產配置進行布局,在非標資產收益率下降、高息定期存款大量到期的壓力下,低估值、穩定回報的港股藍籌對險資吸引力強。”興業證券分析師張憶東表示。

整個資金往南流動的大背景是,“中國已經從“資本貧乏國”轉變為“資本富裕國”,但隨著GDP增長放緩、國民財富增加,大量金融資本無法找到足夠而有效的資產供給。”中信證券高級策略師楊靈修指出,本輪資金南下“最原始的動力”來自人民幣貶值預期和內地投資回報率下降,這比“動聽的海外投資故事”更具推動力。

事實上港股賺錢並不比A股容易。華南某公募港股基金基金經理程浩(化名)告訴經濟觀察報,相較A股和美股,港股是一個難度更大的市場。港股犯錯誤的成本遠比A股高,但是做對的收益卻沒有A股高。“香港市場太機構化了,沒有‘韭菜’可以割。基金經理需要很長的交易歷史來幫助他們識別里面的陰謀詭計和陷阱。”此外,作為市場化的離岸金融中心,香港股市受全球資金流動的影響較大,同時外資機構為主、衍生品種類豐富、註冊制等市場特點導致港股的投資邏輯與A股存在較大差異。前述香港交易所人士指出,依靠消息或是炒殼的做法,並不適用於港股的遊戲規則。同時投資者也不能忽視港股市場其他不同於A股市場的特點,比如新股發行實行註冊制、不設漲跌停限制等。

作為成熟的離岸金融市場,港股走勢受到宏觀經濟基本面、全球資金流動等多重因素影響。在這一前提下,南方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監助理蔡青認為,以下幾類港股標的在深港通開通後有望受到南下資金青睞:一是景氣行業的龍頭;二是稀缺行業龍頭;三是AH折價較大且基本面有支撐的個股;四是低估值高息藍籌股。

在倉位方面,他認為可以保持靈活。主要原因在於,近期臨近多個全球重要性事件,資本市場避險情緒有所回升,部分前期獲利頭寸可能選擇離場。

香港市場自年內低點18278點反彈至高點24364點,恒生指數漲幅超過30%。即使從6月底的20259點反彈至10月底的22934點,恒指上漲幅度超過13%,市場整體估值有所修複。

互聯互通模式的可複制性

“深港通的誕生,不僅意味著我們在股票二級市場的互聯互通戰略基本完成布局,也驗證了這種互聯互通模式的可複制性。”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未來將繼續努力,爭取將互聯互通延伸到其他資產類別,為市場帶來更多機會、便利和產品。

未來制度將進一步開放,待深港通運行一段時間後,ETF品種也將納入互聯互通範圍,投資港股將更便捷。張憶東表示,目前在港股市場交易的還有新興市場 ETF、標普500ETF以及其他國家股市的 ETF,如果未來這些產品也納入港股通範圍,內地投資者更可借道港股通,足不出戶投資全球。

無論是產品還是資金規模,中國資本市場正在逐漸對外開放。滬港通從2014年11月17日開通到2016年8月15日,都有總額度限制。後來在2016年8月16日內地和香港兩地證監會發布深港通聯合公告,在聲明深港通不再設總額限制的同時,一並取消了滬港通的總額度限制。今年6月MSCI婉拒A股,提出QFII贖回障礙等問題,被認為是深港通和滬港通一並取消總額度限制的導火索。“互聯互通將增加海外投資者對中國 A股市場的參與,A股的監管將面臨更複雜的市場環境,進而倒逼其加速國際化改革,中國市場的流動性問題和投資策略的限制將得到良好解決,深港通開通有利於A股納入MSCI。”華泰證券研究員戴康認為。

從QFII/RQFII改革的逐步落實,到基金互認、深港通開通,滬倫通提上日程,中國資本市場開放進程正在加速。“在‘滬港通’與‘深港通’的運作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寶貴經驗,可應用於未來內地A股更為廣泛的開放機制中(如滬倫通等)。”倫敦交易所一位人士日前在廣東-諾丁漢高級金融研究院主辦的會議上表示。不過兩個市場監管機制、交易制度、基礎設施差異較大,平安證券人士指出,滬倫通不可能簡單複制滬港通試點的業務模式和做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051

深港通首日:北上資金青睞格力和美的 南下資金搶比亞迪

港交所12月5日數據顯示,深港通開通首日,深股通額度使用了30%,深股通首日十大成交活躍股,北上資金青睞對象多為藍籌股。格力電器獲買入金額最大,為3.72億元;美的集團、海康威視獲買入金額也分別達2.32億元、2.08億元。另外,濰柴動力、京東方A、平安銀行、五糧液等獲買入金額也較大。

另一方面,深圳方面的南下資金買入金額最大的股票為比亞迪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306

樂視停牌酷派受累暴跌 南下資金乘機成交1199萬港元

12月7日消息,據港交所披露,酷派集團(02369.HK)今日首次現身港股通(深)十大成交活躍股,總交易額約1199.28萬港元,規模位居第六。其中,買入金額達1062.66萬港元,賣出136.61萬港元。

然而今日在香港市場,樂視旗下的酷派集團則出現了大跌走勢,股價跌幅一度達16.25%,報0.67港元,創4年新低。截至收盤,酷派集團下跌12.5%,收於0.7港元/股。

 

2015年6月28日,樂視以21.8億元獲得酷派17.9%股權,成為酷派的第二大股東。2016年6月17日,樂視又以10.47億港元增持酷派股份至28.9%,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此前,樂視網掌門人賈躍亭發布全員內部信第一次公開談及他對公司發展節奏過快的反思,並認為管理層應該承擔責任。他認為非上市公司LeEco在節奏和組織能力上出現了問題。他還特別指出,在資金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一下子將全球化戰線拉得太長,但組織能力卻沒有跟上,導致非上市公司旗下業務“後勁明顯乏力”。

樂視受欠款門風波煎熬,酷派集團日子也不好過。18日,酷派集團在港交所發布盈利警告稱,預計2016全年公司將虧損30億港元。相比之下,該集團去年盈利23.25億港元。

12月7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發布公告稱,樂視網擬披露重大事項,公司股票於2016年12月7日開市起停牌。12月6日,市場傳出消息稱,樂視網創始人賈躍亭有一筆樂視網股權質押,平倉線為35.21元/股,這筆質押股票總計50733.23萬股,占賈躍亭持股比例的64.81%,約占樂視網總股本的25.6%。也就是說,樂視網盤中一度跌至35.01元/股,已經跌破這筆股權質押的平倉線。酷派集團開盤後股價便一度重挫。

隨後,12月7日晚間樂視發布公告,對今天的臨停稍加解釋,稱公司股票12月6日尾盤短時間內出現大幅下跌,跌幅偏離值較大,並且同日有報道《樂視驚魂一秒:賈躍亭64.81%質押股票一度跌破平倉線》的文章,公司需就有關事項進行停牌核查。同時公司正在籌劃重大事項,預計涉及產業資源整合事宜,該事項目前尚存在不確定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463

途牛:“雙旦”去哪玩?北上滑雪、南下避寒、出境購物人氣高

第一財經獲悉,12月16日,途牛旅遊網對外發布《“雙旦”旅遊趨勢報告》,結合用戶預訂情況和歷史大數據,對聖誕、元旦雙節消費者的出遊意願、旅遊目的地偏好等進行了系統分析。《報告》顯示,聖誕、元旦雙節,從出遊主題來看,滑雪、溫泉、購物、海島等都是用戶熱門選擇;預訂出遊群體集中為突擊休假的年輕在職人士。

旅遊跨年越來越流行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17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顯示,2017年元旦放假安排為2016年12月31日至2017年1月2日。如此貼心的放假安排,不僅僅是旅遊跨年毫無壓力,如果適當拼假的話,用戶還可以在聖誕、元旦期間實現行程達10天甚至更長的旅途,以更好地“滿血複活”迎接新一年的挑戰。

對於2016年假期“余額”仍充足的用戶而言,由於今年聖誕節恰逢周日,如果用戶將聖誕與元旦中間的5天工作日全部休假,將能夠在“雙旦”假期獲得10天長假;而沒有2016年假期“余額”的用戶,由於緊隨而至的次年1月又將擁有新的年假額度,因此,2017年1月3日-6日連休4天,加上2017年1月7日、8日雙休日,也可以湊成9天長假。

途牛旅遊網監測數據顯示,聖誕、元旦雙節期間,雖然多數用戶選擇1日遊、2日遊,但是,預訂旅遊產品行程在3天及以上的人次也不在少數,占所有預訂出遊人次的比例近三成,表明不少用戶仍會選擇“拼假”出遊。

途牛旅遊網監測數據顯示,從目前的預訂情況看,上海、北京兩地用戶出遊熱情依舊最高,出遊人次占比均超過一成以上,深圳、南京、廣州、天津、杭州、成都、武漢、蘇州等城市緊隨其後。

國內遊:北上南下平分秋色

途牛旅遊網監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內遊預訂熱門目的地前十名包括三亞、哈爾濱、麗江、大理、廈門、成都、湖州、杭州、昆明、桂林。

從預訂情況可以看出,聖誕、元旦期間,溫暖的三亞依舊是用戶的最愛。消費者預訂火熱的溫暖遊線路有海南雙飛5日團隊遊、海南三亞-蜈支洲-天堂-天涯5日遊、西島-呀諾達-帆船體驗5日遊、海南三亞國光豪生5日自助遊等。

此外,隨著環境汙染等帶來的亞健康狀態,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青睞前往空氣清新、環境好的目的地開展“清肺”之旅,南寧-德天瀑布-通靈峽谷-北海雙飛6日遊、桂林-漓江-陽朔-古東瀑布-銀子巖雙飛4日遊等線路受到用戶歡迎。

而聖誕、元旦雙節,冰雪遊也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尤其是哈爾濱由去年國內遊熱門目的地前十強榜單的最後一名一躍成為今年的亞軍。冰雪遊日益受寵是由於近年來滑雪項目越來越受到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的喜愛,再也不是神秘且難以企及的極限運動。同時,《爸爸去哪兒》等綜藝節目也給“去北方看雪”帶來了良好的示範效應。途牛旅遊網監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哈爾濱-亞布力滑雪雙飛4日團隊遊等滑雪遊線路預訂量較高,受用戶青睞的北方滑雪場有萬達長白山滑雪場、亞布力滑雪場、松花湖滑雪場、大頂子山滑雪場等。

滑雪主題之外,溫泉養生也是聖誕、元旦熱門旅遊主題之一。途牛旅遊網監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惠東巽寮灣天後宮-海濱溫泉-三角洲島汽車2日團隊遊、天目湖-南山竹海-禦水溫泉汽車2日團隊遊、軍都山滑雪-龍脈溫泉汽車2日團隊遊等溫泉養生遊線路預訂量較高。

從用戶預訂的熱門溫泉遊產品可以看出,較多溫泉養生遊線路屬於團隊遊產品,在聖誕或者元旦期間選擇溫泉遊進行團建,既能讓員工完美地放松身心,又能在良好的氣氛中進行溝通與交流。兩天一晚的“景點+溫泉+住宿”行程是比較流行的度假方式。聖誕、元旦雙節,最受用戶歡迎的溫泉有南田溫泉、半嶺溫泉、檳榔河溫泉、海棠灣9號理療溫泉、長白山藍景溫泉、龍脈溫泉、禦水溫泉等。

出境遊:海島、購物人氣高

途牛旅遊網監測數據顯示,聖誕、元旦團期的出境遊產品預訂火爆,出境短線人氣目的地前十名有普吉、巴厘島、大阪、芭提雅、京都、暹粒、濟州、福岡、芽莊、哥打基納巴魯,出境長線熱門目的地前十名分別為巴黎、塞班、悉尼、羅馬、迪拜、佛羅倫薩、墨爾本、威尼斯、盧克索、盧塞恩。

通過出境遊熱門目的地排行榜可以發現,由於東南亞海島旅遊接待資源相對成熟,遊客對其熟悉度高,且價格相對實惠,飛往陽光燦爛的海島曬曬太陽、發發呆,已成為不少人冬季出遊的“指定動作”。普吉、濟州、巴厘、長灘、沙巴等東南亞海島受到用戶青睞。

除了溫暖的海島遊,自“黑五”開啟的境外多國聖誕打折季不只是歐美國家的購物狂歡節,更是中國遊客出境購物的絕佳時機,極大地帶動了聖誕、元旦雙節出境遊市場熱度。途牛旅遊網監測數據顯示,聖誕、元旦期間,選擇含有奧特萊斯行程的出境遊客人次同比增長超過32%,其中女性用戶占比高達57%,白領女性依舊為出境購物主力。北京、上海、沈陽、天津、石家莊等地的用戶更愛出境購物遊。

日本、韓國是用戶血拼必去的熱門目的地國家。用戶除了可以在兩地血拼外,還可以體驗境外泡湯、滑雪的不同之處。日本方向預訂較火熱的線路有日本本州六日遊、日本北海道6晚7日遊、日本沖繩4晚5日遊等;韓國方向人氣線路有首爾5日半自助遊、韓國首爾4天3晚自由行。

此外,“黑五”發源地美國同樣深受“血拼族”青睞,其中較受用戶歡迎的城市有洛杉磯、舊金山、紐約。歐洲最受歡迎的購物國家為法國、意大利。除了購物,法國霞慕尼滑雪場、瑞士策爾馬特滑雪場、奧地利基茨比厄爾滑雪場等知名滑雪場,也可以讓用戶體驗出境滑雪的終極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860

資金南下掃貨 港股連番輪動

春節假期後,A股市場成交逐步回升,而港股市場更是熱鬧,連續幾天內地汽車股、黃金股、保險股、地產股、香港本地券商股輪番表現,大有新一輪牛市重啟的味道。而不少資深市場人士也繼續看好港股走勢,認為相比A股的繼續去泡沫,估值依然較低的港股更值得投資者青睞。

2月8日,港股通已用額度達到近15億港元,連續五天凈流入,顯示南下掃貨資金熱情高漲。本地券商股接棒炒作,耀才證券暴漲超過11%,港交所漲近5%,母公司即將赴港上市的國泰君安國際也漲近5%,AH股溢價指數連續幾天下降,回到121.4的水平。

1月20日,國泰君安國際稱,1月18日,其母公司國泰君安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主板上市。國泰君安去年9月傳出計劃在2017上半年來港上市,集資至少20億美元。2016年10月初,招商證券赴港上市之前,港股整體也經歷了一波強勢上漲行情,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國泰君安赴港上市也渴望造就港股一波“春季行情”。

博大資本行政總裁溫天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關於近日港股板塊輪動,與市場環境還是有一定的關聯性,近日加大比較關註的是退休基金、養老基金入市,故此保險板塊受到追捧,追捧是有原因的,並非無故。而地產板塊,同樣是受到上述消息及部分投資者看好有關,始終在春節後,流動性回歸,市場對上周五的所謂央行“加息”擔憂有所退減,股市表現得熱情也相對較好。

華林證券策略分析師胡宇認為,無論是港股的國企藍籌股,還是所謂的消費龍頭,其估值均比A股便宜。同時,港股的監管層也在更好的呵護市場,諸如打擊老千股,降低交易費率等方面措施均有效的提升了市場人氣,相反A股方面仍有較大的政策改善空間。

耀才證券認為,近日美股上升,主要受科技股及消費類股份帶動,主要指數再創新高;但油價下跌,拖累能源股,限制大市升幅,外圍市況對港股該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目前市場欠缺明確方向,但港股成交金額持續改善,勢頭該有利短期後市之發展,恒生指數仍有望再創年內新高。

海通國際則稱,美國總統特朗普這兩星期就職以來已簽署了二十多項總統令,當中放寬金融行業監管的行政令對市場的影響最為正面。但一些新移民政策及貿易保護主義為市場帶來忍憂。雖然美國近期的經濟資料如失業率、非農就業增長、PMI等已轉趨穩定,但美匯指數已連續一周低於100關口,加上特朗普的新政較激進,為後市增添不確定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57

南下拿走香港一半新拍土地,內地房企做得“在行”

在香港香港島南區香港仔對面的小島嶼上,近日出了一樁大新聞。在這個全島面積僅有1.3平方公里的小島上,誕生了全香港最貴的一塊地皮。

根據香港特區地政總署公布的數據,鴨脷洲利南道的住宅地皮以168.56億港元(約合149億元人民幣)批出,折合每平方英尺樓面價格高達22117港元(即每平方米約21萬元人民幣)。按總價計算,已成為香港最貴地皮,較估值高出了10.3%。

而購入地皮的買家更令香港人感到熟悉又陌生。中標者是龍光地產(03380.HK)和合景泰富(01813.HK)的合資公司,兩家公司都是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房企。這一塊地皮於2月17日截標,從投標的財團名單中可以看出,這塊地皮引得幾乎所有在港的大型地產商垂涎,而內地地產商的熱情參與尤為引人註目。

資料顯示,該地皮總共收到了14份標書,入標財團包括長實地產(01113.HK)、新世界發展(00017.HK)、萬科置業(香港)、中信股份(00267.HK)旗下中信泰富、新地(00016.HK)、會德豐地產、中國海外發展(00688.HK)、英皇國際(00163.HK)和佳明集團(01271.HK)、恒基地產(00012.HK)與帝國集團合資公司。

項目占地大約11761平方米,可建總樓面面積上限為70,800平方米。龍光地產和合景泰富表示其位置優越,是香港島區罕有的大型市區住宅地皮,背山面海,所有建成單位均坐北向南,可發展優質的大型住宅項目。而兩家地產商的合作,主要是利用了彼此的優勢,有利未來兩家公司在香港長遠發展。

香港鴨脷洲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大型居住社區。

高力國際(Colliers International)亞洲區估價及咨詢服務行政董事張翹楚稱,盡管作價太高讓人很難猜測日後發展項目的方向,但發展商應該會興建洋房及中低密度的住宅項目,每平方英尺價格有望挑戰6萬港元(合每平方米57.2萬元人民幣)。但實際上,同樣在鴨脷洲的地產項目“海怡半島”,價格頓時顯得經濟實惠。根據中原地產資料,海怡半島截至2月23日的平均售價為每平方英尺1.5萬港元(即每平方米14.3萬元)。

內地地產商搶地不計成本,令香港業者咋舌。實際上,從去年年底開始,內地地產商的身影開始頻繁出現在香港的土地市場,究竟是什麽原因,能夠吸引這些房企呢?

內地開發商搶走香港新拍一半土地

除了鴨脷洲地皮以外,最近內地房地產企業似乎都把眼光放在香港市場上,引起了很多市場人士的註意。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從2016年5月至今,內地房企在香港購入9塊土地,成交金額已經超過513.85億港元(約合455億元人民幣),占香港賣地總價的50%。

而最令人關註的,就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內地房企在香港的搶地行為。海航實業集團(下稱“海航”)在短短三個月內,就斥資198億港元,投得啟德三塊地皮,是內地企業在香港投地的主力軍。

香港地政總署資料顯示,海航先在11月以88.37億港元拿下了香港啟德第1K區3號地皮,每平方英尺樓面地價為13500港元;在2016年12月再斥資54.12億港元,拿下了啟德第1L區3號地皮,每平方英尺樓面地價為13600港元;在1月25日,海航再出手拿下啟德第1L區1號地皮,總價為55.3億港元,每平方英尺樓面地價為13000港元,較嘉華國際(00173.HK)投得的相鄰地價高出了27%。

海航並不是唯一一家舍得出錢的內地地產公司。2016年8月,五礦地產(00230.HK)以40.05億港元奪得油塘崇信街住宅地皮,每平方英尺樓面地價為7068港元,是當時東九龍住宅用地平均樓面地價的新高。

萊坊(Knight Frank)高級董事和估價及咨詢主管林浩文表示,內地地產商資金實力雄厚,同時人民幣持續貶值,選擇境外投資是實現資產配置及保值的方法,也是分散投資的手段。他還稱,許多地產商更是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在香港的融資成本很低,且更為方便,發展風險也明顯比內地要更低,預計未來內資仍會積極買地,尤其是稀缺的優質土地。而香港的地產商由於原本就有土地儲備,相對而言,出價也不會很激進。

亞太房地產發展學會會長邵誌堯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香港房屋政策相對穩定,沒有限購令或限價令的束縛,加上香港沒有資產增值稅,所以香港的投資比起內地的還要劃算一些。他預計,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內地發展商到香港投地,甚至可能會出現更高的土地價格;未來香港的土地市場,可能由財大氣粗的內資房企掌握話語權。

內地房企真那麽有錢?!

據地政總署統計,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期間,香港賣地總面積為31.4萬平方米,賣地總價為1020.6億港元,而內資企業從金額上就已經占據一半的位置。

從龍光地產和合景泰富的市值來說,都屬於相對小的地產開發商,如果按照2月24日的收盤價計算,龍光地產的市值為184億港元,合景泰富的市值為156億港元。比起財大氣粗的海航,龍光地產和合景泰富要吞下總價168.56億港元的地皮,幾乎可以用“蛇吞象”來形容。

根據龍光地產的中期報告,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現金及銀行結余約為124.38億元(人民幣,下同),凈債項權益率為74.6%;而合景泰富的現金及銀行結余賬面金額約為205.65億元,凈負債比率則為65.4%。

而從資金成本的角度來說,兩家民企也遠遠比不上有國資背景的海航以及中海外。根據龍光地產公布的數據,公司在2016年12月23日,建議發行2億美元的2022年到期的優先票據,年息為5.75%;合景泰富同樣如此,公司在2016年12月30日,建議發行2.5億美元2022年到期的優先票據,年息為6%。而相比之下,中海外在2014年發行的一批美元債券中,5年期的利率僅為4.3%,顯示其資金成本要低很多。

但是為何兩家公司還要冒險到香港拿地?邵誌堯認為,實際上,能讓兩家房企下定決心赴港買地的,主要是香港的房價開始被深圳反超,形成價值窪地,所以才令這些房企願意鋌而走險,未來如果香港房價繼續上漲,那麽對於兩家小型房企來說,也有品牌效應。

林浩文則認為,兩家房企之所以敢出手,是由於項目確實有利可圖,這一項目有望建數百豪宅單位,如果建築成本按照每平方英尺5000至7000港元計算,但售價卻可高達每平方英尺5萬港元左右,意味著如果市況平穩,利潤空間仍較大。

另一方面,香港市區豪宅或超級豪宅未來的供應很少,尤其香港島未來3至4年的住宅供應只占整體的10%,豪宅只是少數,意味著香港豪宅可能會有較大漲幅。

除此之外,境外買房從去年開始,已變成了大熱的話題。邵誌堯稱,未來如果兩家房企真的在這塊地皮上開發好了項目,也可以吸引其自身在內地的客戶。

香港地價過高令人憂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公開場合表態稱,鴨脷洲的地價超出預期,令人擔憂,香港特區政府希望可以讓樓市盡量平穩,盡量遏制投資需求,等待供應量可以追上需求。他強調,如果美國加息速度加快,很可能影響資產價格,而近年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的供應量持續增加,未來4至5年平均都有2萬套房供應,令目前香港樓市存在風險,呼籲市民買樓需要量力而為。

上一次香港特區出現的高地價,還是在1997年3月25日。當天出售的是香港小西灣填海區的地皮,最後由信和置業(00083.HK)以118.2億港元投得,樓面地價為每平方英尺5139港元,這一價格高出底價87%。彼時的發展商稱“成交價相當合理”。

但隨著美國宣布加息,讓香港的利率由當年的8.5厘升至10.25厘,也讓香港的樓市泡沫進一步破裂。在2000年信和置業發售項目的時候,按照建築面積計算,平均每平方英尺價格僅為4288港元,面包價比面粉還便宜。

不過,與當年不太相同的是,現在的土地供應問題比當時更嚴重。市場人士認為,土地供應這個長期問題只要未解決,香港的樓價就很難下滑。據香港特區規劃署估算,直到2046年,香港的土地需求最少需要4800公頃,即使所有現在發展的短中長期土地供應措施如期落實,香港仍需要再物色1200公頃土地。

不僅如此。林浩文稱,目前香港樓市有70%的買家都是剛需的自用買家,但1997年時的買家主要是短線炒家和投資者,加上當時樓市負債比例達到了90%,但目前香港的利率只有3%,樓市負債比率也只有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241

大興安嶺林業工人將走出大山 南下營口實現生態移民

一個“大興安嶺—鮁魚圈生態移民的思路方案”已基本形成。

根據這項方案,數萬大興安嶺林業工人將走出大山,以生態移民的方式,南下上千公里,到遼寧省營口市鮁魚圈區安營紮寨,開啟新的生活。

第一財經記者從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人社局獲悉,近日,大興安嶺行政公署與鮁魚圈區政府簽訂了生態移民合作備忘錄。

根據雙方發展需求,擬計劃組織大興安嶺地區林業在職職工、一次性安置人員、靈活就業和退休人員等群體向鮁魚圈區進行生態移民,利用國家及兩地政策在鮁魚圈共同建立“鮁魚圈—大興安嶺自主創新示範基地(生態移民文旅小鎮)”,實現生態移民與產業移民的結合。

這將是解決大興安嶺地區林業企業職工轉崗分流生計的重大戰略。

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官網也證實,今年4月8~9日,遼寧省營口市鮁魚圈區副區長田文閣率領房產、人社、規建、發改等部門負責人組成考察組,赴大興安嶺地區,就大興安嶺—鮁魚圈生態移民思路方案、建立自主創新示範基地、民生政策接續保障等工作進行考察洽談。

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大興安嶺地區將對全區林業企業改革後富余人員及其它人員開展調查摸底,做好生態移民中住房安置、就學、戶籍、就業、醫保、社保等各項配套落實,積極促進大興安嶺—鮁魚圈生態移民工程取得重大進展。”

鮁魚圈區為遼寧省營口市轄區,位於營口市南58公里,為營口市新市區。而大興安嶺作為全國五大國有森工林區之一,不僅是東北乃至華北的重要天然屏障,更是中國北方的綠色長城。

大興安嶺林區是我國五大國有森工林區之一。攝影/章軻

第一財經記者從國家林業局了解到,自1998年啟動天保工程試點到2011年天保工程二期實施以來,19年間,通過調減木材產量、公益林建設、封山育林、實施森林分類經營等措施,大興安嶺的務林人實現了由砍樹人向護林人的歷史性轉變。2014年大興安嶺林區全面停止了木材商業性采伐,數以萬計的林區人放下斧頭鋸,由“伐木工人”轉變為“護林員”。

但同時也遇到了轉崗職工安置難、群眾增收渠道少等突出問題。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面停伐後,大興安嶺地區林業在崗職工中13304人需轉崗分流安置,其中包括木材生產7062人、輔助生產2786人、林產工業1360人、5-6級工傷人員727人,部分從事木材生產的管理和服務人員1369人。

第一財經記者從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人社局了解到,長期以來,林區職工工資待遇嚴重偏低。2010年末,林區企業職工崗位工資818元/月,遠低於當年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211.25元/月。到2016年,全區在崗職工工資水平也僅達到2466元/月。

調查結果顯示,在全區需轉崗職工中,4050人員年齡大、學歷低、工作技能單一、身體素質較差,合計5519人。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人社局介紹,對於這類就業困難人員,全區累計開發10995個公益性崗位,共安置大齡失業人員3366人,殘疾人467名,低保人員108名,零就業家庭成員239人,高校畢業生1087名,其他就業困難人員5727人。但仍需要開拓新的就業渠道。

大興安嶺地區全民創業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目前已建成全民創業示範基地182個,其中藍莓基地25個、食用菌基地94個、北藥基地20個、特色養殖基地33個。各類全民創業合作社、聯合體337個,參與職工7640人,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650個。還在廣州、北京、杭州等10個大城市的建立了森林生態產品旗艦店(專賣店)16家,形成了有效的營銷推廣網絡。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大興安嶺地區全民創業實現增加值37億元,增長23.1%,拉動GDP增長3.2個百分點;人均收入2.8萬元,增長8.3%;創業人數達到7.4萬人,增長5.8%,安置轉崗、下崗職工2.1萬人。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與營口市鮁魚圈區政府已在人員交流、戶籍轉移、勞動關系轉移等方面達成了初步共識。

鮁魚圈月亮湖公園。遠處是營口港。攝影/章軻

鮁魚圈海邊景色。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93

揭秘 | 南下資金最愛的港股是……

前段時間給大家擼了一遍2017年表現最好的幾家海外基金持倉。著實令人驚嘆啊,不買地產,不配滿騰訊,基金還能漲幅第一

 

這時候小夥伴出來說,既然回顧完海外基金2017年的表現,不如也看看咱內地基金經理,投資港股、出海的情況吧。

 

陸港通基金

根據Wind的數據,2017年前20名的陸港通基金最低也有32.08%,遠遠跑贏同類基金27.29%的行業平均水平。

 

從第一名東方紅睿華滬港深基金開始八。還記得以前蝸牛妹給你們說過,在內地新基金特別好賣這件事,2017年的冠軍基金就是一只提前結束募集的基金來的。

 

而2017年基金的表現也是對得起基民的熱情,全年67.91%。具體到每季度的倉位來看,基金全年重倉海康威視、伊利股份、美的集團、複星醫藥、福耀玻璃、安踏體育這六只股票,十大倉位整體約戰基金份額約60%。

 

唯一非要挑刺的話,就是港股倉位全年只有約10%的比例,不算多。基金經理主要還是偏重於A股選股,但基金經理林鵬的兩只基金可都是拿到了超過65%的收益,排在第一和第二名;基金公司也順勢包攬了前四名,非常的厲害。

 

所以下面蝸牛妹就幹脆跳到了第五名的嘉實滬港深精選基金,從他們去年51.43%的收益中看看是哪些股票做出了貢獻。

 

嘉實這只基金不難看出,他的十大持倉占比約占基金總規模約40%,個股占比最多也不會超過8%。貫穿全年的股票有騰訊,中國太平,瑞聲科技和董阿姨的格力電器。港股倉位上倒是還比較對得起自己的名字,全年平均約30%

 

排名第六的是前海開源滬港深創新A基金,17年回報50.32%。能看到基金十大持倉的倉位呈現逐級上升的趨勢,從一季度的29.87%,一直升到了四季度的45.75%。

 

貫穿全年的股票只有茅臺和瀘州老窖;剩下的白酒、銀行、環保股什麽就交替出現。這位基金經理應該也是比較擅長尋找A股中的alpha,港股的配置僅僅只限於二季度和四季度的吉利汽車,深圳離香港這麽近,應該多來香港開會見公司建倉啊,代表大港股在2018年歡迎你們哦~~

 

排名第七的是廣發滬港深新起點,也終於看到了一只陸港通基金中,主打港股的基金了。

 

這只基金全年升幅49.79%,十大持倉占比約在45%,而港股平均有40%左右。從個股持倉看,貫穿全年的就有幾乎配滿了10個點的騰訊,比亞迪電子;此外比較重倉的板塊還包括保險股,地產股等等,全年的調倉比較靈活。

 

QDII基金

八完前幾名的陸港通基金,你可能會說為啥明明是陸港通基金,但還是有不少基金就沒啥港股倉位呢?因為陸港通基金的基金經理大多數都是A股出身的基金經理,港股向他們開放也沒幾年的時間,所以為了回報,肯定還是從自己熟悉的A股下手。

 

但是下面要講的QDII基金就不同了,基金的章程里肯定大多規定了非A股倉位的占比;加之QDII額度有限,你拿著這麽寶貴的額度重倉A股,不劃算的。

 

下面開始圍觀去年QDII基金的表現情況。

 

根據Wind的數據,去年表現最好的20只QDII基金,回報區間在29.18%至53.50%,同類基金的均值為16.20%,這個相比陸港通基金落後了十個多點。

 

表現第一是的華寶海外中國成長基金,18年回報53.50%。從倉位上看到基金在第一、第三季度倉位相對輕一些,二季度跟四季度又買買買了不少;以及十大持倉全部都投資於海外市場,沒有一只A股的股票。從個股看,基金確定性比較高的股票有吉利,龍光地產,騰訊,舜宇,華晨。

 

一般北水會喜歡的大金融什麽,他們倒是並沒有重倉到十大持倉。

 

第二名的交銀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呢,並不是主動管理基金,所以我們就跳去第三名上投摩根中國世紀人民幣基金

 

從十大持倉倉位看,基金的倉位比重隨著時間放大,從一季度的31.12%擴大到了四季度的65.63%,非A股倉位部分也從19.39%增加到40.64%。

 

不難看出,吉利、騰訊、格力是這只基金的愛股,二季度開始看好阿里巴巴,四季度喝上了茅臺。並且基金全年都在大金融上下了不少血本,比如中國平安的A股和港股,工行也招行也妥妥的放在持倉里,表現自然穩妥、戰勝恒指啊。

 

跳過下一個同間基金公司的基金後,來到國富大中華精選基金,2017年上升38.81%。這只基金十大持倉占比全年約在30%,然後重倉的股票也都是非A股。

 

騰訊拿了一整年,永達汽車拿了前三個季度,工商銀行在第一和第四季度出現,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還買了寫中國平安,三四季度還買了華晨和新東方。基金的升幅最終也是跑贏恒指啊。

 

排名第六的是嘉實全球互聯網人民幣基金。確實十大持倉看下來,對得起自己的名字。這只基金的風格也是敢於重倉,全年十大持倉占比約在65%左右,除了一到三季度買了一點A股的洲明科技外,其他全部都是非A股倉位。

 

教育雙雄好未來、新東方他有,騰訊阿里他也拿了,還有舜宇、特斯拉、微博等等。光看ticker,這絕對是一只代表了未來世界發展方向的基金啊,17年的表現也交的了功課,升幅38.68%。

 

南下資金最愛的港股是?

自從開通了港股通後,中環二級狗最多琢磨的一個問題就是:南下資金最喜歡什麽樣的港股?

 

在擼完2017年8家表現優秀的北水基金後,按照每個季度的持倉,蝸牛妹也把南下最愛的港股統計了出來,下面請看:

 

排名第一的是我大企鵝,受到6家基金公司共23個季度的重倉垂青

 

排名第二是的吉利汽車,有5家基金用13個季度的重倉表達了愛意。排名三四的是蘋果概念股,舜宇和瑞聲華晨排名第五。

 

板塊而言,科技、汽車、大金融行業是北水最青睞的。供大家參考,好好領會南下資金的炒股習慣。

 

股市開始調整了怎麽辦?

寫了這麽多2017年基金怎麽好,股市怎麽好,下面你一定要問,現在美股跌成狗了,港股也快趴了,這麽多主動式做多基金怎麽買的下手嘛!

 

不用擔心,牛市時候買能拿得住的基金;跌市時候,港股多空都有很多機會。

 

你們看,上周時候就已經有smart money開始建倉國指及恒指的反向產品,在這一輪跌市中,成功對沖了市場的風險,保護了全年收益:

 

上周,南方東英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每日反向(-1x)產品(7388)錄得1700萬美金凈流入;上周末和本周一,南方東英恒生指數每日反向(-1x 產品(7300)錄得450萬美金凈流入。

 

當然,如果你看完文章,明早去下單,可能已經有些晚了,但如果你覺得現在市場只是短期調整,Trump成了總統後會兌現自己2015年的推文力挺納指,那就應該考慮逢低建倉,部署反彈了。

 

根據南方東英量化團隊的觀察,2008年至今,標普500共有120個交易日單日下跌超過2%。每次標普500單日下跌超過2%後,恒指下一個交易日平均下跌2.11%,第三個交易日累計下跌2.16%,到第五個交易日累計下跌1.76%。反映香港市場並未跟隨美國大幅下跌,香港投資者往往選擇在美股下跌後擇機入場,博市場反彈。

 

去除2008年次貸危機市場波動影響, 2013年初至今共計有17個交易日,標普500單日下跌超過2%。每次標普500單日下跌超過2%後,恒生指數下一個交易日平均下跌1.34%,第三個交易日累計下跌2.06%,第五個交易日累計下跌1.14%。五年的平均數據比十年平均數據跌幅更小,而且數據的方差更小。

 

這些數據顯示近五年,每次美股下跌超過2%時,港股平均下跌幅度更小,而且投資者對接下去幾個交易日港股市場反彈更有信心。所以錯過了跌市賺錢的投資者,還可以考慮再用兩倍杠桿桿ETF賺回來,不妨看看南方東英恒生指數每日杠桿2X(7200)和南方東英國企指數每日杠桿2X(7288),可以考慮策略性持有未來三至四個交易日。


用數據說話,今天的市場情緒杠桿產品上已經見到了:

 

26日,南方東英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每日杠桿(2x)產品(7288)有500萬美金凈流入,全日成交額達到2.75億港幣,是該產品發行以來的單日全日成交額新高。南方東英恒生指數每日杠桿(2x)產品(7200)全日成交量,也是發行以來單日成交最高的之一。


往績的表現並不能代表今後的情況,但是的確可以為投資者在做投資決策的時候提供更多的信息。所謂票多不壓身,記得歡迎關註南方東英的官方微信,獲取更多市場資訊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800

人幣升值如獲八五折 南下團購成風 同胞爭買日用品 港人捱貴貨

1 : GS(14)@2011-01-22 00:49:0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892439

《民生經濟》
內地同胞財富飛、人民幣幣值飛、物價也跟着飛。為抗通脹,同胞手拿「巨款」來港掃貨,不過,就連日常用品如洗髮水和護膚品等都成搶購目標,購物的目的地已由過去近邊境的元朗上水,轉戰鐵路沿線的商場,令本港貨物價格長期高企,港人須捱貴貨。 記者:岑 梽豪

香港絕大部份日常用品的價格比內地便宜,早已令內地同胞頻組購物團來港掃貨,而商場亦看中這個賺錢機會,自發性「聯群結黨」在網站上賣廣告,以優惠券吸引內地同胞前來購物,更出動專車接送。港商自救,結果在求過於供下,物價被抬高。
本報直擊 內地團辦年貨

年關將至,來港辦年貨逐漸成為指定動作。本報昨隨一個為數 30人的內地同胞購物團一起出發辦年貨,感受一下自由行掃貨,如何掃高香港物價。
辦年貨,購物團的主角自然多數是師奶,她們一到達鑽石山一個大型商場,隨即展開血拼採購行動。第一站是海味舖,只見同胞一擁而上,爭相搶購腰果、髮菜及蠔豉等年貨。
手上提着大包小包的深圳居民賴小姐表示,內地洗髮水及奶粉,比香港貴 10元至 20多元。去年,人民幣升值 3.5%,她覺得香港的貨品等同有折扣。以現時滙率計,用人民幣購物,等同有八五折。故此,來港掃平貨變成習慣,隔一、兩周便出動,通常會買化妝品及衣服,而今次就將目標鎖定在海味及糖果,打算花 3000至 4000元。
洗髮水等日用品「唔夠賣」

幾年前,港人回內地消費做豪客,內地人鮮有來港掃貨。但此一時彼一時,現在兩地居民彷彿身份對調,而貨品質素有保證及選擇較多,已成為過去,價格比內地便宜,才是主要原因。早前已有掃貨團,大手在新界北區掃入洗髮水,又有商人指,外國奶粉更經常「唔夠賣」。
港人的日常生活,當然被這種搶購潮影響,尤其家庭主婦感受最深,「家啲奶粉貴晒,仲要每人限購兩罐」。馮女士指,藥房經常缺貨,基本上每逢有新貨上架,短時間內已被內地人搶購一空,令價格又不停上升,由於家人需要使用,故被迫捱貴貨。
即使這類生活用品,在香港出售的價錢上漲,但對比內地物價的上升幅度,仍然相對便宜,所以對內地客仍顯得非常吸引。而本港商場為催谷生意,舉辦免費的一日購物團,無疑是帶動零售業務,但從另一角度出發,日常用品漸成為內地人掃貨的目標,令香港物價亦緊隨內地上升,香港人捱貴貨的日子,相信仍會持續一段長時間。
2 : GS(14)@2011-01-22 00:49:37

內地D人在上水買到痴線,那邊內地人多過香港人
3 : GS(14)@2011-01-22 00:49:48

貧富懸殊
貧窮戶嬰兒缺奶 食物銀行求變
2011年01月21日


通脹越飛升,銀紙越眨值。有錢人可以錢搵錢,博財富升值,但對窮人而言,能得溫飽已足歡顏。為貧窮家庭提供食物銀行的聖雅各福群會眾膳坊,亦面對供應商的加價壓力,其中心主任吳雯賢透露,在物價飛升的情況下,一個多年來從未有加價的供應商,亦表示可能會於春節後加價。
供應商春節後或加價

「物價實在太貴,我去街市買節瓜,都要 10多元。」吳雯賢體諒供應商的同時,亦道出一個近期令她難忘的在職貧窮家庭感人故事。她回憶指,某一天,一位婆婆抱着一個 3個月大的嬰兒前來中心,申請食物包,食物包內有 5種食物,不過,婆婆其實只想要奶粉。
「好難相信,一個 3個月大的嬰兒,身形只有 1個月般大。」見慣滄桑事的吳雯賢語帶無奈地說。嬰兒的父親是在職貧窮人士,月薪更得 5000元左右,但卻要養活一家六口,「奶粉太貴,嬰兒母親惟有溝稀奶粉。」沒有足夠營養,嬰兒當然難長大。吳雯賢說,婆婆懂得來中心,全靠街坊教路。
在被稱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地上,類似的故事不少,政府提倡關愛基金,不如認真研究如何善用儲備。
目前,政府資助的食物銀行服務,只限於短期食物援助,援助期完了,嬰兒又怎活下去?吳雯賢說,因為制度如此,所以才要變。她表示,中心正在研究些新行動,但未成熟,故未宜透露。
香港的奶粉價格,較兩個月前已上升 20%至 30%,主因是內地進口奶粉要抽關稅,反映在內地奶粉零售價上,因內地人選擇來港搶購,需求日增,結果令香港供應減少,抽高奶粉價。現時一罐嬰兒奶粉約賣 200餘元,而成人奶粉亦要 130元。
4 : GS(14)@2011-01-22 00:49:59

市民無奈
內地菜肉漲價 食品輸入通脹
2011年01月21日

中國通脹雖然略見放緩,但內地人仍要四找出找平貨,結果來港搶高物價。而豬、牛、羊及蔬菜等食品價格有升無跌,令主要依賴內地進口的香港,在輸入食品時,同時輸入內地通脹。
節瓜價兩周漲近倍

香港市場的蔬菜價格,已長時間企硬於每斤 10元以上。在中環的街市,普遍內地輸港的蔬菜更要賣至 12元一斤,檔主蘇先生表示,港元兌人民幣貶值,變相令來貨價上漲,最後惟有轉嫁給普羅大眾;加上冬天氣候影響內地農場的產量,菜心由半年前賣 8元一斤,上漲至現時 12元一斤,半年升幅高達 50%。
蔬果價漲,近期以節瓜升幅最強勁,上兩周仍是 6至 7元一斤,現在價格已上漲近倍,至 12元一斤,短期售價的升幅驚人。他續指,蔬菜來貨價上升,市民買菜時會多格價及講價,每次買的份量亦相對減少,對生意多多少少構成影響。
雖然,大型連鎖超級市場會透過大量入貨,來控制來貨成本,但就記者昨日所見,菜價與街市相差不大,例如最便宜的菜心,每斤就賣 10.9元,較高價錢的小菜心每斤索價 17.5元,市民無奈,惟有繼續買貴菜。
5 : GS(14)@2011-01-22 00:50:14

年關將至
蓮子海味搶貴 辦年貨大出血
2011年01月21日

中國人最重視農曆新年,辦年貨當然是中國人準備過年的頭等大事,海味以及糖果等相關應節食品,是港人每年必買之物。但近年市場增加了一批掃貨生力軍,就是內地居民,令海味價錢拾級而上。
印巴蔗田失收 供應減少

在西營盤經營海味雜貨生意,已有 60多年歷史的通泰行老闆李廣林表示,在過去一年,海味平均價格上漲 20%至 30%,當中以鮑魚及魚翅等貴價海味,最受內地客歡迎,對生意額最有幫助。
不過,他指,一些過年應節食品,來貨價上漲,例如蓮子需要 30元至 40元一斤,比去年貴 3成,主要原因是種植蓮子的湖泊減少,影響收成。另一主要應節食品片糖的價格,同樣受到主要出產來源的巴西及印度的蔗田失收,令供應減少,故糖價去年上升 40%。
今年內地多種食品,例如紅豆、綠豆、辣椒等屢次傳出有被人囤積炒賣的情況,令來貨價明顯上升,他大嘆生意難做。由於怕將成本轉嫁消費者會影響銷情,故不能緊隨來貨價的幅度來加價。至於,其中一種被視為內地通脹指標的罐頭食品,他指價格未有太高升幅,但受豬肉價格影響,故他估計罐頭價未來仍會繼續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