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於美聯儲最新FOMC聲明將把“相當長的時間”這一措辭剔除的言論甚囂塵上。
然而,在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聯儲新聞的Robin Harding看來,這句措辭很可能仍將以某種形式繼續存在於新的FOMC聲明之中。不過,Harding認為,美聯儲本次FOMC會議將會為這句措辭的最終離開設下伏筆。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當前這話措辭在FOMC聲明中的完整表示是這樣的:
基於對各經濟數據的評估,特別是如果通脹預期繼續運行於FOMC既定的2%的較長期目標之下,且較長期通脹預期仍然十分穩固的情況下,FOMC繼續預期,在結束資產購買項目以後相當長的時間里,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範圍與當前不變。
美聯儲本次如修改FOMC聲明的話,需要達到什麽目的?
Harding認為,美聯儲對FOMC聲明的措辭做出任何修改都是為了達到以下兩個目的:
暗示美聯儲的政策立場或回應機制可能會發生轉變,避免造成市場恐慌。我認為尚未出現這種轉變。
允許最早在2015年3月首次加息的可能性出現,但並不讓市場因此以為這是最有可能出現的情形。
他指出,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無論“相當長的時間”的真正含義是什麽,如果在10月結束了QE後,它仍然留在聲明上,將會與2015年3月開始加息顯得格格不入。盡管多數FOMC委員很可能會堅稱最有望於2015年夏進行首次加息,然而強勁的經濟數據將意味著他們可能需要把加息時間提前,並且他們希望市場對此有所準備。
亞特蘭大聯儲主席Dennis Lockhart在傑克遜霍爾央行會議上直言不諱地表達了該觀點:
如果人們局限地認為加息會在明年年中的話,那麽在加息是否會提前或延後上就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我認為,可能包括我同事在內的更多的人都認為加息可能會提前。單這一點來說,就存在信息的不對稱。
美聯儲如何達到自己的意圖?Harding認為,有四套方案可供其選擇:
方案1:為“相當長的時間”設置條件
在繼續使用“相當長的時間”這一措辭的同時,插入一個為退出做準備的條件從句。例如對美聯儲現在的措辭稍做修改:
...“相當長的時間”後才開始加息,除非勞動力市場的進展持續好於預期或者通脹上升速度快於預期。
如此一來,既對措辭做到了溫和的修改,又傳遞出了加息可能提前的信號。
然而,這種做法也存在兩個問題。首先,這里的預期究竟指什麽?邏輯上來說,指的應該是美聯儲9月經濟預測。可是,美聯儲真的希望作出“除非經濟好於預期,否則不會加息”這樣的承諾麽?
其次,這種措辭會過時的非常快。因為措辭很快會被理解為,美聯儲想加息時才會加息,“相當長的時間”將變得毫無意義。因此,即使要刪除這句話,也要等到十月或十二月。
對於美聯儲來說,這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過渡性方案。但這充其量只能是最好的臨時方案,而且不太可能討那些討厭“日歷導向型”前瞻指引的委員們的喜歡。
方案2:模糊概念 反複灌輸信心
另一個方案就是把“相當長的時間”替換成美聯儲經典的、模棱兩可的詞兒。
例如,如果美聯儲願意,2004年那輪加息周期有著大把的詞匯可供它選擇。當時,美聯儲稱利率將在“相當長的時間”保持不變,結果在加息前的6個月,它把措辭修改為了“有耐心”。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波士頓聯儲主席E日程 Rosengren稱,在選擇何時進行加息時,美聯儲應該“有耐心”。
就算美聯儲不喜歡“有耐心”這個詞,還可以使用“謹慎”或“權衡”等詞。總之,理想的措辭是那種聽起來像“相當長的時間”一樣鴿派,但又不會蘊含著太多的可能性。
不過,美聯儲似乎不太可能選擇這條道路。第一,如果美聯儲真的把“相當長的時間”換成了“有耐性”,那麽市場會根據上次經驗推測,加息將在6個月以後開始。而這不是美聯儲希望看到的結果。第二,一個模糊的前瞻指引意味著每個人都會憑著自己的想法去理解,而耶倫將在隨後的新聞發布會上承受著去解釋的壓力。第三,在2004年那一輪加息周期中,有一事幾乎成為美聯儲內部的共識,那就是使用“權衡步伐”這樣的模糊措辭是一個錯誤。
方案3:改前瞻指引為預測導向型
Rosengren的另一句評論也可能成為某種形式的前瞻指引。他的原話是這樣的:
我個人認為,除非美國經濟能在一年之內同時實現充分就業和通脹回升至在2%上下窄幅浮動的目標,否則上調短期利率是不合適的。
這基本上就是預測導向型的前瞻指引。如果投資者知道美聯儲的經濟目標何時能達到,以及美聯儲將在目標達成之前多久開始加息,那麽他就可以推測出加息的時間。Rosengren自己給出的預測是,2016年中實現充分就業,暗示的加息時間為2015年中。
不過這套方案也有很多問題。第一,美聯儲的經濟預測並不是很詳細,只是分別給出了相關指標在2016年末和2017年末的具體數字。第二,失業率和通脹率在預測導向型的前瞻指引中的分量很重。第三,經濟預測脫離了當前的經濟狀況。比較,在GDP增長2%的情況下實現的充分就業和增長為5%時的質量是完全不同的。
於是,一個近似的代替方案是不要描述的過於詳細。例如,美聯儲可以這樣表述:
在接近達到就業最大化和2%的通脹目標之前,維持當前聯邦基金利率目標不變是合適的。
不過這一招應該謹慎考慮,因為它將加息和美聯儲的目標捆綁在了一起,但是卻傳遞出了加息不會很快就來臨的信號。而且它又帶來了另一個問題,“接近”是多近?
方案4:口頭指引
對於前瞻指引,克利夫蘭聯儲主席Loretta Mester希望它能提供這樣的信息:
貨幣政策立場的變化將根據美聯儲兩大目標(就業和通脹)的真實和預期的進展而做出,並且變化的速度應與目標完成的進展一致。這強調了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前瞻性:如果經濟複蘇進展好於目標,將支持貨幣政策更早回歸常態,而如果複蘇步伐不及預期則意味著回歸之路更漫長。
把Mester的話稍加整理和重組句子結構,一份聲明就呈現了:
FOMC預期,加息的時間和步伐將隨著兩大經濟目標的真實和預期進展變化而調整,並且調整速度將視經濟進展而定。
不過,直接這樣描述恐怕過於生硬,因此美聯儲可能還會把今年早些時候放棄6.5%的失業率門檻時用過的那句話添加進來:
前瞻指引的變化並不意味著FOMC政策意圖的轉變。
那麽美聯儲會怎麽做?
Harding認為,毫無疑問,許多美聯儲官員將會更傾向於方案3或4。然而,從現在的措辭過渡到方案3或4仍然是一次巨大的飛躍。
因此,對於美聯儲來說,更可行的選擇可能是方案1。在這次FOMC會議上先加一些“條件從句”,然而經過一番爭論後,在10月的會議上添加一些新的措辭。在本次FOMC會議紀要上,它還可以使用一些潛在的新措辭來做一番試探。
如果新的措辭已經達成,那就把它們和“相當長的時間”先一起放在這個月的聲明里,並讓耶倫在新聞發布會上對新措辭作出解釋。然後,讓“相當長的時間”悄悄地消失於下個月的聲明中。(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投行和專欄作家們(比如“美聯儲通訊社”)對於周四淩晨的FOMC會議是否對前瞻指引做出調整看法不一。尤其是“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措辭是不是會被刪除成為了主要的看點。然而對於美聯儲而言,這可能根本不是一個核心的問題。只要經濟複蘇處於正軌之中,市場預期的2015年中第一次加息就可以實現。
在美聯儲7月的會議紀要中曾有如下的描述:FOMC在QE結束之後,可能(likely)繼續在“相當長(considerable)一段時間內”保持低利率水平——尤其在長期通脹水平低於美聯儲目標2%的情況下。
早在今年3月的時候,當被問及“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具體含義時,耶倫曾經“口誤”表示可能為六個月,盡管她隨後澄清了上述表述。而在美聯儲了歷史上,最近一次使用“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措辭出現在2003/04年。當時的界定也為六個月。
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話,沿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意味著在2014年10月結束QE之後,美聯儲不太可能在2015年4月之前采取加息行動。
而在高盛看來,FOMC要直至10月利率決議才會拋棄利率前瞻指引中有關“資產購買計劃結束之後”這樣的表述。但會保留“相當長一段時期”,恐怕會在12月份進一步 加入“耐心”等字眼、或更取決於經濟數據。這將意味著,市場恐怕會對9月份FOMC決議大失所望。這也代表了市場大部分看好美聯儲會呈現鴿派態度的論調。
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在於:市場本身也鮮有人認為美聯儲會那麽早加息!即便有加息提前的預期,市場普遍的看法也在2015年6月左右(從2015年第三或者第四季度提前)。如果以2015年6月作為時間節點來參考的話,美聯儲在12月刪除上述描述也沒有太大的問題。既然如此,還有理由糾結9月、10月還是12月做出調整麽?
對於美聯儲內部委員而言,有人要求刪除關於具體時間的描述無可厚非,因為美聯儲本身就沒有向市場做出任何承諾的先例。美聯儲的初衷和目標也是根據經濟數據的表現來做出政策調整。當然美聯儲也可以如高盛所說的那樣,使用“耐心”的字眼來緩解市場對於加息的緊張情緒。
然而本質性的一點在於,如果經濟的確複蘇狀況良好,並且通脹也有較為顯著的上升的話,美聯儲是有理由采取更為激進的方式加息。“可能”(likely)這個詞恰好是美聯儲在措辭微妙的精髓所在。“可能”意味著可以那麽做,但是並不代表一定需要那樣做,選擇權都在美聯儲手里。或許格林斯潘時代的加息節奏可能不會重演,但是耶倫完全可以選擇在某次決議上“意外”加息,而無需提前知會市場。
美聯儲為了金融市場的相對穩定,用更穩平穩的方式給市場帶來加息預期無可厚非。但是突然的轉為鷹派的話,雖在意料意外,卻也可以在情理之中。(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18 09:09 編輯 四季度重磅改革前瞻:土改 作者:格隆匯 徐彪 一個月之前的8月19日,我們曾經在《深改組第四次會議,年終盤點與展望》中對上半年的改革進展和下半年的改革方向進行闡述: “7、8月份,照例是最忙的。公司要開年中總結會,偌大國家皆如此,中央也不能免俗,各種總結展望大會紛沓而至。經濟領域、改革領域兩手抓,上月開完年中經濟工作會議,這月就輪到改革會議。說起來,細心研讀新聞稿後,你還是能看出不少信息的:最令人奇怪的是,新聞稿居然沒有肯定上半年改革工作的成績,這是很罕見的。因為按照慣例,按照套路,都會首先肯定前半段工作,然後布置下半段工作。習總只是說了這麽一段話:“今年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要真槍真刀推進改革,為今後幾年改革開好頭。各地區各部門要狠抓工作落實,實施方案要抓到位,實施行動要抓到位,督促檢查要抓到位,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傳引導要抓到位,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共同為改革想招、一起為改革發力”,只有要求,沒有肯定。這是啥情況?這是董事長急了的節奏啊,一季度光顧調結構,二季度光顧穩增長,三季度終於可以騰出手來促改革(穩增長的事情,交給總經理頭疼去吧。什麽新型城鎮化、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全是李總在抓),時不我待。” 根據我們之前的梳理,今年所有改革措施(包括最近一次深改組會議),都沿著這60項7大類改革展開: ![]() 根據上表的總結,我們認為,未來(下半年甚至明年)除了國企改革是各項改革的重中之重以外,此前一直“悄無聲息”不見動靜的土地改革將是另外一個必須關註並且牢牢把握的政策風向。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們發現其改革完成的進度緩慢,更在於土地制度之於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的重要程度,或者再具體來說之於城鎮化進程的重要程度。 “我國城市化進程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幾乎都和土地制度有關”——引自蔡繼明。 過去我國經濟發展的路徑和模式有兩個突出特點: 1.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向第二和第三產業(城市)聚集,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才能從根本上帶來土地的增值土地價值得到提升。 2.最高執政者有強烈的經濟發展使命感,官員政績的經濟發展導向。 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加上最高執政者強烈的經濟發展使命,使得我國土地制度的制度性缺陷發酵,對經濟社會產生重大影響。有研究者認為我們土地制度變遷帶來的問題比其能解決的問題要多得多。我們無法重演歷史,但從邏輯上推演,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我國城市化進程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幾乎都和土地制度有關”的結論。這些問題可能包括:就會造成問題:1. 城市擴張的粗放和畸形;2. 土地空間布局不合理,大量土地浪費閑置;3. 耕地保護受到挑戰;4. 農民利益受損,社會矛盾多發。 ![]() 既然土地政策之於一個國家如此之重要,而目前其問題又如此之嚴重,那麽嚴峻的形勢將倒逼有關土改的政策快速出臺,並進行試點實施。而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是下一步土改的指引,會議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其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的內容非常豐富。將《決議》內容和我們8月底與華泰農業聯合推出的報告《土改——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中提到的土地改革目標路徑進行對比,可以發現,《決議》中散落在各條目下關於土改的內容共同構成了一幅較為清晰的未來我國土地制度改革的指引。 表格1: 三中全會《決議》關於土地制度的內容的梳理 ![]() 落到投資上,我們強烈建議未來一段時間重點關註: 1.農墾方面的五家上市公司:亞盛集團、海南橡膠、*ST大荒、新農開發、新賽股份(農墾方面的邏輯我們維持8月底《土改——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中的觀點,另外關於補貼及免息貸款等其他優惠政策可以關註近期中辦或國辦出臺的相關文件。由於補貼的力度完全取決於地方政府的意願和財政能力,所以對於上市公司可能只是一個噱頭,而免息貸款和保險才是更大的利好) 2.儲備有大量城市建設或工業用地的房地產或其他制造業行業上市公司:中國武夷、羅頓發展、上實發展、中華企業、珠江啤酒、廣州浪奇、珠江鋼琴、康達爾、眾和股份、方大集團。(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存量城市建設用地優化和自有工業用地轉為商業、住宅用地是未來改革可能的一大方向,在此過程中,工業用地逐步改為商住用地,政府可以賺工業用地和商業用地的差價,另外商業用地的開發可以帶來稅收,但這個方法主要對一線城市有機會,前提是這些城市房地產市場不崩盤。) |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的刺激承諾未能長時間取信於投資者。
距離德拉吉表示已做好準備采取行動避免歐元區出現通縮已整整一月。盡管歐洲央行9月宣布了降息和資產購買計劃,歐元區通脹預期仍然跌至了四年低點,彭博的調查顯示本周的數據可能表明歐元區經濟複蘇仍然步履蹣跚。
隨著投資者信心減弱,而歐洲各國政府又深陷結構性改革泥潭,投資者推測,德拉吉重振歐洲經濟的選擇已所剩無幾。德拉吉今晚將在布魯塞爾的歐洲議會上作季度證詞講話,投資者不妨藉此一窺他對當前刺激政策的看法,以及是否會加緊推出大規模的量化寬松(QE)項目。
G Plus Economics公司首席經濟學家Lena Komileva告訴彭博:
近期通脹預期下跌是對歐洲央行信譽的直接挑戰,德拉吉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現在市場已經開始基於歐洲經濟複蘇乏力來定價,但歐洲央行已經出臺的刺激措施可能是不足的。
8月22日,德拉吉在Jackson Hole會議上表示,歐元區通脹預期“全面”下行,決策者“將使用所有可行的工具”捍衛物價穩定的目標。
數據堪憂:
歐洲央行中期通脹預期衡量工具——5年/5年互換利率在9月4日創下了三周新高,因為當天該行宣布降息並表示即將實施資產購買項目。然而上周五,該互換利率卻跌至了2010年10月以來新低。
今晚9點(北京時間),德拉吉將在布魯塞爾的歐洲議會上做季度證詞報告,並回答提問。25日,他還將在維爾紐斯(立陶宛首都)發表演講並舉行新聞發布會。
彭博社調查顯示,明日(周二)即將公布的歐元區Markit 制造業和服務業PMI數據將顯示該地區經濟擴張進一步放緩,而24日(周三)公布的德國IFO商業景氣指數將跌跌至逾一年新低。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周介紹過,8月歐元區CPI同比增0.4%,為連續第19個月低於歐洲央行2%的通脹目標,創下近5年新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洲央行周四公布購買數千億歐元私人部門資產的計劃,但關於資產支持證券(ABS)的一些核心問題估計將在相當一段時間中依然沒有答案。
歐洲央行將在周四公布購買資產支持證券(ABS)和擔保債券(Covered Bonds),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希望以此複活經濟,並推高通脹。分析師預期歐元區9月通脹將跌至5年新低。
但是英國《金融時報》認為,本次歐洲央行會議肯定無法解決關於資產支撐證券一個核心問題,即歐洲央行願意購買多高風險的ABS。
面對通縮威脅,歐洲央行準備祭出大規模貨幣刺激,從現在開始到2016年年末,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最高將擴大1萬億歐元。最新的私人資產購買計劃是此前TLTRO廉價貸款方案的延續。
現在的關鍵問題是,歐洲央行是否會購買那一部分風險較高的資產支持證券。資產支持證券(ABS)按不同信用質量區分各系列證券。按照風險由低到高,基本分為高級(Senior)、夾層(Mezzanine),和低級/ 次順位( Junior /Subordinated)三系列。
歐洲央行能否購買風險較高的夾層(Mezzanine),事實上取決於歐洲各國政府。新一屆歐盟委員會還沒有組建完畢,歐元區財長不可能在10月底之前討論這個問題。而從目前德國和法國的立場,均不支持購買高風險的ABS。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本月初說過,歐洲央行將購買最安全級別的資產支持證券,即高級(Senior)層。德拉吉還表示,只有在政府同意擔保損失的前提下,歐洲央行才會購買夾層(Mezzanine)。
據華爾街見聞網此前報道,全球金融危機導致歐元區ABS市場大幅縮水,在歐洲央行公布資產支持證券購買計劃之前,新的ABS交易利差縮小,主權財富基金以及其他國家的央行均避免購買歐元區的ABS資產。
野村證券ABS策略主管David Covey告訴英國《金融時報》,“歐洲央行的回歸,將重新賦予給歐洲ABS市場合法性。”
據金融業遊說團體歐洲金融市場協會( Association for Financial Markets in Europe)估計,目前歐洲的ABS市場規模為6624億歐元,銀行在資產負債表中這部分證券估計為7268億歐元。銀行通常使用這類高等級債券作為抵押品,換取歐洲央行的廉價貸款。現在的問題是,歐洲央行能否購入留在銀行手中的ABS。
德拉吉相信歐洲央行進入這個市場,能引發大規模ABS新發放交易。但是分析師認為除非歐洲央行表態購買高風險的那部分資產,否則很能引發一輪發放熱潮。
David Covey說:“如果歐洲央行只買高級(Senior)層,這只能在資金層面幫助銀行,而無法起到資本層面的效果。絕大部分的資本釋放,將來自購買夾層ABS。”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對於何時加息這個問題,美聯儲正不斷釋放各種信號。
美聯儲副主席Stanley Fischer說,“相當長一段時間”利率保持不變,可以代表兩個月到一年。
根據美聯儲FOMC聲明,目前就升息時間給出的唯一指引是,將在結束購債行動後等待“相當長一段時期”。聯儲主席耶倫在今年稍早曾表示,這一措辭代表的時間跨度約為六個月。
按照計劃10月份美聯儲將結束購債計劃(QE),在何時加息這個問題上,美聯儲官員正開始傾向於根據經濟具體狀況,而不是按照具體的時間表。
周四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認為在2015年中段加息是合適的。但他同時表示:“我認為加息應該是由數據決定,而不是由時期決定。”
據9月17日FOMC會議後公布的美聯儲“點陣圖”,目前大多數美聯儲官員預期明年利率將上升,彭博新聞社對經濟學家調研顯示,56%的分析師認為美聯儲會在2015年9月前加息。
本周初紐約聯儲主席William Dudley本周稱,他預期在2015年年中加息是“合理的”,
聖路易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認為加息會發生在明年一季度。他說:“我認為現在投資者正在犯錯。”
對於各位美聯儲高層的表態,德意誌銀行美國首席經濟學家Joseph LaVorgna說,美聯儲官員正在冒制造混亂的風險。
他對彭博新聞社說:“當所有人都覺得有義務告訴你美聯儲是怎麽想的時候,你很難得到一個統一的信息。”
“我希望美聯儲回答只是泛泛而談。當他們試圖量化時,問題就來了。”
自2008年12月美聯儲把聯邦基金利率降至零附近後,美聯儲嘗試過多種方式向市場保證借款利率將維持低點,以幫助經濟從大蕭條後最嚴重的衰退中複蘇。
新任聯儲主席耶倫在最近幾個月來一直避免給加息定一個時間表。她在三個月份表示,“相當長一段時間”可能意味著半年。
圖1 騰訊歷年投資和收購案例數量
從投資的時間來看(見圖1),騰訊雖然自2005年起開始陸續做投資和收購,但從其對外公布的投資和收購事件來看,大規模的布局始於2010年。
從案例所處的地域來看,114起案例來自中國內地,46起案例來自海外;海外有七成以上來自韓國和美國,韓國的大多是遊戲公司,美國的主要為遊戲、社交和工具軟件等。
圖3 2010-2014YTD騰訊投資和收購案例領域占比分布
從不同領域在每個年度投資占比的角度來看,遊戲在早期投入較多。騰訊在2008年收購了《英雄聯盟》的制作商Riot Games之後,僅僅在2010年一年,就投資或收購了11家遊戲廠商,占據了當年投資案例的一半之多。之後幾年隨著其他領域機會的增多,比例逐漸減少。
電子商務領域,騰訊其實一直覬覦已久。騰訊從拍拍網起家,但它的成長速度並沒有跟上整個行業的爆發速度。直到後來騰訊終於意識到,電商領域的複雜性體現在它的價值鏈,供貨商、物流、市場營銷等一系列環節,需要行業的經驗和人脈的累積,跟騰訊自身的優勢並不吻合,騰訊最核心的優勢在於用戶流量和入口。另一方面,流量雖大,但在當時阿里在電商領域的籠罩之下如何把用戶的流量轉化成電商的流量是個難題。於是自2010年起,騰訊義無反顧地開始花大力氣布局已經硝煙彌漫的電子商務,近年來典型的案例有易迅、華南城、樂居、京東、萬達,以及美國的Fab等(見附表)。
2010年之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互聯網進入新的階段,工具軟件、本地消費生活應用層出不窮,騰訊在這些領域進行了一些防禦性布局,以防止落後對手,這樣的案例有諸如金山軟件、獵豹移動、搜狗、四維圖新等等。移動互聯網也帶動了O2O模式的興起,滴滴打車、大眾點評、58同城等業界翹楚都有企鵝的影子。
在其他領域,騰訊不僅在互聯網金融、在線旅遊、在線教育、文化傳媒等近年TMT行業熱點全面涉足,還有投資創新工場的一支互聯網創業公司孵化基金,入股中國石化銷售公司,顯示了其作為一個多元化的投資者的戰略布局之廣。
騰訊的戰略布局
前面提到,騰訊的在2010年以前投資和收購案例數量較少,在2010年之後爆發,這主要與騰訊自身的發展戰略的調整密切相關。
在2010年以前,騰訊的產品線鋪得很廣,幾乎在互聯網領域任何產品市場都可見騰訊的身影,以模仿為主,戰略比較封閉。
2010年之後,一方面,騰訊自身發展戰略進行了調整,實施更加開放的戰略,由單純的模仿開始轉型產品的創新和開發,並於2011年初設立了產業共贏生態基金,孵化和收購優質企業,開始註重生態鏈的建設。
另一方面,2010年左右正是智能手機開始普及、移動互聯網用戶開始爆發式增長的階段,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了電商和以O2O為核心模式的本地生活服務的發展。互聯網生態鏈當中各產業間的融合趨勢顯現,騰訊顯著加快了其產業布局的步伐,當屬BAT三家當中動作最為頻繁的。
2014年之後,到目前為止已經投了很多上市或準上市公司,58同城、京東、獵豹移動、大眾點評、萬達等等。遊戲依然會繼續做,這是當前主要的利潤來源;電商的路途依舊艱辛,入口和流量終究是互補。騰訊依然會以戰略上的布局為重,而且會越來越前瞻。
附表:騰訊歷年投資案例
文/投中研究院 王子威
經歷過上周的瘋狂,本周將相對輕松,市場可能還會洋溢著濃濃的溫馨氣氛,周四是美國的感恩節。這一天美股將休市,周五也只開半天。美國人民忙著準備大餐,剁手黨們也會迎來Black Friday。
這一周全球的目光都將盯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周四OPEC將決定是否減產,這對能源市場乃至全球經濟來說都是一件大事,另外日本央行還將公布此前震驚市場的意外決議背後的故事。
還有哪些你值得關註的財經事件呢?華爾街見聞為你梳理如下:
1,OPEC會議將召開
原油市場正面臨著幾十年未見的轉折點。由於供給過剩、需求疲弱,油價自6月來已經暴跌了30%,油價下挫拖累了諸多經濟體的通脹水平,也給部分OPEC成員國帶來了財政壓力,促使利比亞、厄瓜多爾等成員國呼籲OPEC采取措施阻止油價下跌。圍繞著OPEC是否減產的話題從未間斷。
然而,沙特卻“坐視不理”,不僅罕見地沒有像過去那樣減產,還主動下調出口油價,積極參與價格戰。其針對美國頁巖油廠商的意味非常明顯。此前沙特降低出口到美國的油價並提高了出口至亞歐地區油價。21日俄羅斯外長與沙特外長會晤,兩國有望聯手行動應對能源市場,雙方將會展開合作。
周四(11月27日),OPEC會議將會在維也納舉行,其成員國將會決定是否減產。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多次分析過,OPEC目前面臨著兩難的抉擇:如果選擇減產,油價雖然可以獲得支撐,但是這意味著OPEC將更多的市場份額拱手讓給美國的頁巖油廠商。而如果選擇不減產,坐看油價下跌,OPEC或許可以將開采成本更高的頁巖油廠商逼出市場,或迫使其減產,但這相當於將原有市場的定價權讓了出去。
從市場情緒來看,交易員越來越相信OPEC此次會按兵不動,任由油價下跌。
目前布油價格在80美元左右,WTI油價為76.66美元。
2,日本央行公布10月會議紀要
還記得那個在10月最後一天的中午向市場扔出一個超級炸彈的日本央行嗎?其意外擴大QQE規模至80萬億日元的決定引發了全球市場地震,日元一路狂瀉,不斷刷新7年新低,日本股市暴漲幅度達8%,美元走高還影響到眾多以美元計價的資產。
此後有媒體提到,這場“偷襲珍珠港”事件最大的始作俑者是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最終的決議內容在開會前一天才連夜擬好,第二天提交討論時政策委員會出現了罕見的分裂,兩方吵的面紅耳赤,除黑田外投票結果是4:4,黑田東彥投下了決定性一票。此事不僅震驚全球市場,連日本國內的財政高官也是始料未及。
如此富有戲劇性的利率決議究竟是如何出爐的?日本央行內部各方觀點又是怎樣的?25日(周二)上午7:50(北京時間,下同)公布的議息會議紀要可讓外界一窺究竟。
3,降息+打新,中國股市會怎樣?
從21日開始,有一波空前的打新潮席卷A股市場,預計將凍結1.61萬億的資金,據國泰君安的計算,資金最為緊張的兩天分別是11月25日(周二)和26日(周三),預期凍結的資金規模分別為6213億和660 億,投資者要小心。
另外值得關註的還有周一的A股走勢,21日中國央行意外宣布降息,市場“漲聲”一片,多頭連連高呼3000點不是夢。
而結合歷史來看,地產和券商有望成為最為明顯利好板塊,2012年7月6日,在央行宣布降息降準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A股市場一改低迷走勢,滬指上漲1.01%,深指更是錄得2.95%的日漲幅。
降息當天的美股時段,中概股確實普遍上揚,地產股領漲,其中搜房網、樂居和易居中國均漲超10%。
但是對銀行而言,因為息差收窄,降息可能會打壓銀行股股價。
4,伊朗核談判到了最後關頭
11月24日(周一)是新一輪伊朗核問題談判的最後期限,最後一刻的會談在維也納舉行。伊朗正尋求通過制定清晰的步驟縮減核計劃,以交換西方減少對伊朗的制裁,但伊朗和六方之間的會談進展緩慢而且困難重重。考慮到分歧依然巨大,有官員提議將最後期限向後延。
5,美國三季度GDP或向下修正
25日(周二)21:30美國商務部將會發布美國三季度GDP的修正值,此前公布的初值數據為增長3.5%,目前經濟學家預期增速會被下調至3.3%,出口也可能下調,但是消費支出和庫存有望向上修正。
經濟下調可能會令政策制定者感到憂慮,尤其是四季度經濟勢頭沒那麽強勁的時候。
26日(周三)的晚間,美國還有一些重要的數據公布,例如10月的耐用品訂單、個人收支情況,11月的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以及10月美國的房地產數據。
6,歐洲GDP和通脹數據
28日(周五)下午18點,歐元區將會公布最新的通脹數據,10月歐元區CPI僅增為0.4%,相較於9月的0.3%的5年低點稍微有所提升,但是歐元區的通縮壓力依然沈重。市場預期11月的CPI初值會再度跌到0.3%。
另外下周還會公布德國和英國的三季度GDP,德國數據在25日(周二)15點公布,三季度GDP增速的終值預計和初值一樣維持在0.1%。
英國數據是在26日(周三)17:30發布,三季度GDP增速初值預計在0.7%,與上季度相同。
PS:下周過完就到12月了,感慨時光如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當地時間今天在維也納召開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會議可能是該組織幾十年來最重要的會議。在國際基準油價布倫特原油價格較今年6月高位跌去30%之際,供應量約占全球石油供應量40%的OPEC將在這次會議上決定是否減產,其決定將意味著未來油價是繼續在熊市中沈淪,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短暫下調後回漲。
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昨日OPEC最大產油國、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沙特的石油部長Ali Al-Naimi表示,石油將會“自行穩定”。他還這樣反問記者:“為什麽沙特需要減產?美國現在也是石油生產大國,他們減產了麽?”此言一出,昨晚國際油價立即跳水。
法國興業銀行(法興)新近報告指出,沙特表示不願減產就意味著OPEC今日會議不會采取行動。一旦OPEC宣布不減產,油價可能迅速下挫。
不過,拉美主要產油國委內瑞拉的外長Rafael Ramirez又表示,將在OPEC會議上提議減產,以抵消每日200萬桶油的供應過剩量。彭博調查20名分析師的結果顯示,預計OPEC此次會議減產與不減產的分析師各有十人,這足以體現分析人士的巨大分歧。不管到底結果怎樣,不同的決定將導致石油市場走上不同的道路。
假如OPEC決定減產——
渣打銀行大宗商品研究的負責人Paul Horsnell認為,OPEC可能決定將日產油量減少100萬桶,減至2900萬桶,或許可能更低。德意誌銀行報告認為,OPEC削減配額通常能成功地穩定市場,最終推升油價。
假如OPEC維持當前生產目標不變,采取措施保證不會超標——
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Carsten Fritsch預計,OPEC將確認每日3000萬桶原油的產量上限,敦促成員國更好地合作。
據彭博統計,OPEC的產量上限措施實施以來,34個月內只有四個月產油量沒有超出上限。上月日產量較目標水平高97.4萬桶。
能源市場研究咨詢機構Energy Aspects預計,為了讓配額方式奏效,即使對各成員國實行配額限制會引起極大爭議,OPEC也將被迫實行成員國的配額制,給各成員設定產油量限制,因為那樣會比制定總體生產目標更便於限制成員國的產量。
假如OPEC按兵不動,沒有任何行動——
法興石油市場研究主管Mike Wittner認為,這是最利空石油的情形。“我們會進入一個真正由生產成本驅動的世界,與沙特根據自身預算需要選擇目標價格而影響的世界截然不同。”
在會議前夕,布油再次刷新四年低點。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下周註定是不平靜的一周。數據方面,多國制造業與服務業的先行指標都將公布。周一和周三是中、日、歐PMI密集發布的日子。周五美國將公布重磅就業數據——11月非農就業報告。
會議方面,下周四,英國央行和歐洲央行都將舉行今年最後一次貨幣政策會議,這是兩大央行今年最後一次增加貨幣寬松或者開始收緊貨幣的機會,不過市場預期他們都將按兵不動。
在上周公布歐元區11月CPI增速較10月下滑和11月失業人數連續第二個月增加後,歐洲央行貨幣寬松的壓力有增無減。市場會更加關註歐洲央行到底是拿出行動,還是僅僅口頭表示準備增加寬松。路透調查經濟學家的結果顯示,歐洲央行購買成員國政府債券的概率為50%。
報告方面,美聯儲下周四將發布褐皮書,這是今年最後一次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以前展示美國各地方經濟狀況的機會。和11月非農就業報告一樣,美聯儲的決策者同樣會關註其中有無薪資增長方面的好消息。
如無特別說明,以下時間均為北京時間,以下預期均為彭博調查的共識預期。先從數據較密集和有重要會議舉行的歐洲看起。
12月1日周一
從下午4點45分到5點,數據供應商Markit將先後發布11月意大利、法國、德國和歐元區的制造業PMI終值。
12月2日周二
下午6點將公布10月歐元區PPI,預計10月PPI環比下降0.3%,9月環比增長0.2%。
12月3日周三
從下午4點45分到5點,數據供應商Markit將先後發布11月意大利、法國、德國和歐元區的服務業PMI終值和歐元區的綜合PMI。
下午6點將公布10月歐元區零售銷售數據,預計10月環比增長0.5%,較環比下降1.30%的9月明顯反彈。
Markit認為,11月PMI初值顯示歐元區經濟增長創16個月新低,第四季度經濟下滑的風險增加。PMI終值將讓人更深入地了解歐元區11月的表現。德國的增長已經創去年夏季以來新低。法國仍是關鍵,這個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已連續七個月經營活動下滑。
12月4日周四
當晚8點整,英國央行將公布貨幣政策會議決議,預計仍會維持當前0.5%的基準利率不變。
當晚8點45分,歐洲央行將公布貨幣政策會議決議,預計仍會將銀行利率、主要再融資利率和存款利率分別保持在0.5%、0.05%和-0.2%不變。
當晚9點30分,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舉行新聞發布會。
12月5日周五
下午6點,歐元區將公布第三季度GDP初值,預計季調後環比增長0.2%。
美國
12月1日周一
當晚11點,美國供應管理協會 (ISM)將發布10月ISM制造業指數,預計10月該指數為58.0,低於9月的59.0。
12月2日周二
當天淩晨1點15分和2點、當晚9點10分和9點30分,美聯儲下屬紐約聯儲主席Dudley、美聯儲副主席Fischer和美聯儲主席耶倫分別講話。
12月3日周三
當晚9點15分,美國大型人力資源公司ADP將發布體現私人部門就業形勢的11月ADP就業報告。預計11月新增就業者22.4萬人,較10月新增23萬人略有減少。
當晚11點,ISM將發布衡量制造業以外行業經營狀況的10月ISM非制造業指數,預計10月該指數為57.5,高於9月的57.1。
12月4日周四
淩晨3點,美聯儲將公布褐皮書。
當晚9點30分,美國勞工部將公布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首申),預計首申將較上上周的31.3萬人回落,減至29.5萬人。
褐皮書有助於外界深入了解各地方聯儲怎樣看待所在地區的經濟。在美聯儲準備召開12月16-17日的今年最後一次貨幣政策會議時,褐皮書向聯儲決策者通報了美國各地的形勢。《華爾街日報》報道認為,其中有兩點值得關註:美國企業是否上調了薪資?零售商為假日購物季準備得怎樣?
12月5日周五
當晚9點30分,美國勞工部將公布11月美國非農就業報告,同時美國商務部將公布10月美國進出口貿易余額。
預計11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者為22.8萬人,較10月新增21.4萬人有所回升;11月失業率將持平10月,仍為5.8%。預計10月美國貿易逆差為415億美元,較10月430億美元的逆差額收窄。
今年有望成為1999年以來美國就業增長成績最好的年份,因為今年以來非農就業整體和私人部門就業均有增長。但正如華爾街見聞文章此前提到的,從前幾個月的非農就業報告數據看,美聯儲主席耶倫關心的工資增長仍然滯後。
因此,下周公布非農就業報告時,實際工資增長將是關鍵,相關工資增長料將開始回升。此外,美聯儲還希望在開始加息以前看到更有利於全面就業的形勢,所以還應關註,是否有更多的臨時工轉變為全職就業者。
晚10點整,美國商務部將公布10月工廠訂單。預計10月將環比零增長,9月這類訂單環比下降0.6%。
12月6日周六
淩晨4點整,美聯儲將公布10月消費信貸數據。預計10月消費信貸163億美元,高於9月的159.24億美元。
中國
12月1日周一
上午9點整,中國國家統計局將公布11月官方制造業PMI,預計11月為50.5,較10月的50.8略有回落。
上午9點45分,匯豐將公布11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終值,預計終值為50.0,持平初值。
Makit認為,中國的企業面臨內需增長相對疲弱、出口增長乏力的困難。在匯豐中國PMI初值顯示11月制造業增長停滯後,終值的任何正面信號對中國政府都會是好消息。
路透調查12家機構的預測中值顯示,11月中國官方制造業PMI預計降至50.6。路透援引分析人士觀點稱,受11月北京APEC峰會的影響,當月上旬粗鋼、鋼材產量同比大幅下跌近一成,因此PMI的產出分項可能會有明顯的下降。“雙11”網購節可能會提振消費,但整體總需求改善不明顯,預示著經濟增長會再度放緩。
12月3日周三
上午9點45分,匯豐將公布11月匯豐中國服務業PMI和綜合PMI,前值分別為52.9和51.7。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