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cherrypicks:港上市環境不利初創 門檻過高 籲政府參考NASDAQ做法

1 : GS(14)@2016-10-17 07:58:18

【明報專訊】本港科技界人才輩出,惟論及本港上市的科網巨擘,竟然花落中國的騰訊(0700)。cherrypicks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趙子翹接受本報訪問時坦言,本港有利於科技初創企業集資的平台匱乏,IPO要求對科技初創來說可謂高不可攀,過程中令不少本土科技人才及公司流走,建議政府可參考美國納斯達克(NASDAQ)的做法,在保障投資者利益的同時,亦給予初創企業生存空間。

明報記者 邱曉欣

趙子翹認為,本港現行的上市條例,難以造就創新科技透過IPO融資,「IPO原意為一個讓企業融資的平台,如果一間初創企業,本身已有5000萬盈利,我點解要推間公司上市?」對一些現時仍未有利可圖,但已是炙手可熱的如Uber來說,香港IPO不是一個融資的好地方。據港交所(0388)網頁顯示,主板新申請者須符合3項財務準則的其中1項(見表),且具備不少於3個財政年度的營業記錄;創業板申請人需沒有為盈利設限,惟對日常經營業務有現金流入及公司市值亦有最低門檻。

大多科企依賴私募基金集資

當初創企業成功印證其盈利模式時,當務之急,是籌集龐大資金擴展,趙子翹稱:「正如Uber或facebook亦經歷同樣的過程,現時大多科技公司都依賴私募基金集資,香港上市平台在此一階段難以發揮作用」,縱然本港股票市場及上市條例仍未能造就科技公司上市,但趙子翹說:「作為本土科技公司,於本港主板上市是cherrypicks的目標,我們絕不考慮借殼上市,公司亦得到母公司網龍的支持」。

擬港上市 「絕不考慮借殼」

企業商業模式變化萬千,本港上市要求似乎未能與時並進。趙子翹建議,香港可參考NASDAQ的做法,「香港IPO公司絕大部分為機構投資者,而且,其角色大多只是在IPO時為上市公司帶來股價支持,但在IPO前期,能夠給予上市公司戰略價值的少之又少」。

可效美集體訴訟法制 保障投資者

另外,於NASDAQ全國市場上市,公司錄得盈利並非必要條件,不過,趙子翹強調,美國同時擁有集體訴訟的法律制度保障投資者,因此,整體法制與資本市場的配合相當重要,認為政府要盡快落實研究海外交易所的政策,保障投資者利益的同時,亦不會扼殺科技企業的發展。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764&issue=201610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325

斥做法超越京針對港獨範疇泛民轟梁搞政變博連任

1 : GS(14)@2016-12-03 04:36:17

■梁振英昨出席公開活動時拒絕回應傳媒提問。王子俊攝



【DQ風暴】【本報訊】特首梁振英及特區政府再向4名非港獨派立法會議員提司法覆核,企圖剝奪他們的議席,引起民主派議員強烈不滿,指梁做法已非如北京所說針對港獨,而是針對整個民主派陣營,企圖改變立會選舉結果,可以加強對立法會控制,做法等同政變,想藉此撈本錢,博取中央支持連任。有時事評論員亦質疑,梁振英做法是否北京的意思。記者:呂浩然



今次梁振英及港府針對姚松炎、劉小麗、羅冠聰及梁國雄提出宣誓無效司法覆核,4人宣誓均不涉倡議港獨或侮辱中國,而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在釋法前後都多次強調,釋法是中央政府要維護國家主權,不希望有人在建制平台宣揚港獨,亦不相信會有大批議員在釋法後被司法覆核而失去議席,但梁今次行動,明顯與反港獨完全無關,亦非要維護國家主權。立法會民主派政黨議員,昨晚均有參與聲援4名面臨司法覆核議員的遊行,民主黨黃碧雲直指梁今次做法,明顯是針對民主派立會議員及立法機關。公民黨楊岳橋亦批評,今次政府入稟等同想推翻立法會選舉結果,將更多民主派議員踢走,形容「唔係政變係乜?」。楊岳橋更借終審法院前非常任法官包致金於2012年退任時所預告,「一場前所未見的猛烈風暴將會侵襲司法獨立」的言論,想不到這場風暴是由梁振英和袁國強出手,呼籲有權在選委會選舉中投票的選民,務必投票對抗梁發動政變。人民力量陳志全炮轟梁振英「喪心病狂、卑鄙無恥」,斥責梁濫用公帑和司法程序去向4名議員興訴,目的是作為其連任特首的前期工程。教育界葉建源也指出,梁振英無風起浪向議員宣戰,欲為其特首選戰「生死存亡一刻撈取連任本錢」。



葉劉稱市民撐港府DQ


梁振英昨出席一活動拒絕回應傳媒提問,同場的袁國強則繼續聲稱今次入稟「絕對係無政治目的」,並否認當局藉官司來推翻立法會選舉結果,辯稱港府有責任執行和落實《基本法》,但又拒絕交代會否再向其他議員提司法覆核。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也不肯回應,只稱要待立會秘書處和法律顧問看過法庭信件後,方能作詳盡聲明。新民黨葉劉淑儀未有明言自己對港府做法的意見,僅指收到很多市民表示不想見到立法會無秩序和做不到事,故相信港府的做法會得到不少市民支持。熟悉內地事務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質疑,表面上梁振英今次再提司法覆核是忠於北京的政治需要,但實質上「究竟係佢將自己競逐連任嘅利益,同北京嘅大利益扣埋一齊,定係北京有咁樣嘅柯打,我哋唔知」,但客觀上已有梁借勢為連任鋪路的效果,因為今次做法將令社會更加撕裂。劉銳紹又認為,梁這次做法會引起民意更大反彈,連北京都被「拖埋落水」,希望北京不要「以為自己乜嘢都控制得到」,否則「一定放火燒山,連自己都燒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03/198536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878

李慧琼:有票不用非理想做法

1 : GS(14)@2017-01-04 23:05:21

李慧琼



【提名選特首】【本報訊】特首選舉3月26日舉行,但辭職考慮參選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及重新考慮參選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等潛在候選人,仍未正式表態。在選委會手握過百票的民建聯,早前被傳不允許黨員提名任何參選人,黨主席李慧琼昨在電台節目表示對此說法感驚奇,認為實際上要求黨內所有選委不提名任何人本身有難度,而且「有票唔用」亦非理想做法。


民建聯未決定劃一提名

李慧琼稱,相信陸續會有有心、有能力、有意為香港服務的人宣佈參選特首,現時不是合適時間決定支持誰,民建聯的中委會將在參選人明朗化後,開會討論如何利用提名票,現階段未有定案,亦未決定黨內是否劃一提名。對於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早前提到,下任特首要得到中央信任,她認為並非新開列的條件,若特首得不到中央信任,香港的未來發展將會十分艱難。她指在政改討論期間,有港人誤會一國兩制之下可以排斥中央,王光亞言論是再次提醒大家,要在一國下才有兩制,不應用兩制頂住一國,亦不應該有「自決」這種違反《基本法》的想法。民建聯日前在25周年會慶啟動禮上發表理念宣言,稱要為按《基本法》落實雙普選創造條件,追求優質民主等,李指出,不應把所有事件都歸咎於未達到「所謂的真普選」,強調香港不能因為爭取民主而合理化「暴力」及「反民主」行為。■記者陳雪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03/198846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178

證監警告 估值誤導涉刑事 業內人士﹕做法矯枉過正

1 : GS(14)@2017-05-17 22:36:46

【明報專訊】證監會昨日再度出手,今次矛頭直指上市公司不合理的估值交易。證監稱注意到部分公司以不合理高價收購資產,或以被大幅低估的價值出售資產的情况,股東利益因而受到損害。除了公司董事及財務顧問外,估值師亦不能置身事外,指可能要為失實陳述負上民事責任及作出賠償。惟有業內人士認為,證監做法是「矯枉過正」,應仿效外國做法為業界訂立發牌制度,方能有效規管。

明報記者 余慕恩

證監在聲明中特別提到估值師在交易中的法律責任,指出若估值師授權的估值數據刊載於招股章程內,投資者基於章程而認購股份,倘因估值師的「不真實或具誤導的陳述」令投資者蒙受損失,估值師需負民事法律責任及向投資者「回水」,支付賠償。

證監﹕亦可要求估值師賠償投資者

此外,證監亦提醒披露「虛假或具誤導的資料」涉干犯《證券及期貨條例》,證監可向估值師提法律程序,取得補救命令要求估值師支付賠償,使交易各方回復他們在訂立交易之前的狀况。同時估值師亦可能干犯《證券及期貨條例》的刑事罪行。

證監同時亦向公司董事及財務顧問就交易估值的問題發出指引及通函。證監指若收購交易的目標公司往績有限、預測採用大膽假設、銷售額成疑或最近進行過股份轉讓,需要特別注意,又稱董事應考慮是否有需要由專業估值師對建議的投資項目進行估值。

業界﹕港欠發牌制度 無從規管

對於估值及董事是否聘用估值師的決定,證監指財務顧問應自行作出評估,必要時「更要運用多種估值方法來得出最後的估值結果」,如果意見嚴重分歧,則「可能需考慮是否要向有關董事請辭」。

對於監管機構首次點名估值師需負法律責任及需「回水」,有業內人士認為香港欠缺估值師的發牌制度,根本無從規管,建議先收納熟悉估值人士參與監管。

倡組委員會監管估值師

他同意現時業界出現良莠不齊的情况,甚至有人「搶爛市」,提議證監花2至3年時間建立委員會監管估值師問題,不需「一出口就嚇親人」,又稱估值師無法作出賠償,反問「如果項目成100億,(估值師)點賠?」

他引述美國及加拿大例子,指估值業務分四大類,分別是固定資產、商業估值、衍生工具及礦場資源類別。其中除了衍生工具的估值全球均無牌照監管外,其他都設有發牌制度,當地監管機構亦會聘請一批熟知估值業務運作的人士負責,建議香港亦可以考慮跟隨。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083&issue=201705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045

周顯:認同證監原則 不認同做法

1 : GS(14)@2017-05-18 00:58:05

【明報專訊】日前同某個朋友在福臨門吃午飯,這個朋友曾經同時當過A上市公司的主席,B上市公司的行政總裁,和C上市公司的營運總監,相信聰明的讀者已猜到他是誰了。他居然和我一樣,也同意證監會當日強硬把那隻暴升幾倍的新股停牌,他說:「證監擺明係茅呀,但係啲新股咪乖晒囉!」

由此可見,在細價股壇中的某些人,其實都是講道理的,有嗰樣講嗰樣,是其是,非其非,不會為了自己利益講不公道的話。我們同意證監會的原則和大前提,只是認為其具體做法不科學,非但摧毀市場,還達不到監管的目的,如此而已。

殺一警百 遏新股暴升現象

由於手頭的專欄不少,為免忘記題材,通常在想到了題材之後,便把資料儲存在手機上。以上的這一則,儲存了一個月,已經從熱門話題變out了,但是為免浪費,還是要講。

話說當日梁頌恆被警察在游惠禎所居住的大廈拘捕,很多人因而推理,認為梁是住在游的家裏。我認為,這看法實在太過明顯,不值一提。

真正有趣的細節在於:警察在拘捕了游惠禎之後,按照流程,應該收隊回去,同游惠禎錄口供。為什麼他們會在附近繼續搜索,找了半小時,梁頌恆才走出來,終被擒獲呢?蕭若元在「最新蕭析」的說法是梁頌恆躲藏的地方實在太過辛苦,忍受不住,因而逃了出來。我的看法則是,照說躲了半小時,任何正常人都會想,警察已經走光了,因而才從躲藏處走了出來。誰知警察還在現場,就把他擒獲了。

從以上推論,梁頌恆在游惠禎的家裏居住,警察早已掌握了情報。也從而推論,警方從來沒有放棄過監察梁游兩人。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646&issue=201705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057

特朗普無視暖化布蘭信炮轟「做法幼稚自私」

1 : GS(14)@2017-06-10 13:46:43

特朗普一聲令下,美國退出對抗全球暖化的《巴黎協定》。維珍集團創辦人、英國億萬富豪布蘭信(Richard Branson)出席聯合國「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 Day)活動時,炮轟特朗普做法幼稚(naive),「全球99%科學家、商人、193個國家皆認識全球暖化後果」,呼籲特朗普以至美國不要太自私。駐紐約記者:鄭柏齡6月8日為聯合國訂下的「世界海洋日」,世界各地舉辦公眾活動呼籲保護海洋生態。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內,布蘭信帶同逾100萬個簽名,轉交聯合國大會主席Peter Thomson,促請各國政府在2030年前,落實政策以保護地球30%海洋面積。他在記者會上表示,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令關注生態環境人士心碎,「特朗普太幼稚(naive),解決全球暖化使所有人得益,孩子不會因城市污染而死亡,能源帳單更便宜,北極停止融化,清潔能源比傳統煤炭行業可創造更多職位」。作為商界代表的布蘭信指,高興看到其他美國商人如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迪士尼行政總裁艾格(Bob Iger)等,退出特朗普旗下企業顧問委員會以示抗議,「全球99%科學家、商界,以至大部份民眾,皆了解到全球暖化的後果」。他呼籲特朗普以至美國不要太自私,「作為地球一分子,希望你們(美國)負起應有責任,一起拯救地球」。在海洋問題上,「保護30%海洋」為國際科學家提出、可持續發展海洋生態的最低要求。以捕魚業為例,布蘭信認為各國政府應仿效農地輪耕(shifting cultivation)做法,合作及有效協調捕魚區域,讓魚類得到成長空間,「按照此管理做法,在若干年後,可捕魚量將大增3倍,亦能保護不同海洋品種」。然而,佔全球面積達3分之2的海洋,現時僅不足3%受到保護,部份島國更因為水平面上升問題,面臨「沒頂」危機。充滿冒險精神、住在加勒比海私人小島上的布蘭信又透露,他投資的民用太空穿梭機「Virgin Galactic」即將升空,「很快可以探索太空」;完成此創舉後,他有意投資深海潛艇,下潛至距離其私人小島只有約4英里、水深達2.9萬呎的波多黎各海溝(Puerto Rico Trench)。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0/200513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202

低稅優勢漸失 追趕星洲做法

1 : GS(14)@2017-10-15 15:17:14

【明報專訊】與其他國家地區比較,香港企業稅的16.5%基準稅率雖屬較低水平,但近年新加坡等鄰近國家都傾向減稅,畢馬威中國香港區管理合伙人劉麥嘉軒稱,彼此差距在收窄,香港低稅優勢不斷降低。

商界要求16%基準稅率

以新加坡為例,2010年將基準稅率減至17%之餘,亦引入累進稅制,企業應稅收入1萬坡元以下免75%,30萬坡元以下減半,即稅率8.5%,香港今次的二級制,基本上是追趕新加坡做法。劉麥嘉軒道︰「香港稅制已沿用10幾年,今次總算是『遲到好過冇到』。」至於港府應否進一步考慮下調基準稅率,劉麥嘉軒指出,商界在這方面一直有訴求,希望能恢復2003年前16%的水平,雖然這0.5個百分點差距還有待向政府爭取,但林鄭首份施政報告透過改稅制增強企業競爭力,「已是很重要一步」。

除了按應稅收入,部分國家還會以營業額甚至員工人數為減稅標準,德勤中國稅務合伙人陳嘉樺也認為,以企業資產或估值作為參考標準會較中肯和清楚,政府可在這方面再斟酌。

但香港會計師公會稅務師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伍耀輝指出,如果以員工數量計算,可能會影響企業增聘人手的意欲,不過對於200萬元利潤這指標,他倒同意應該定期檢討調整。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320&issue=201710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525

「一刀切減稅非聰明做法」

1 : GS(14)@2018-01-15 02:15:38

【明報專訊】財政司長陳茂波表示,目前美國稅改的實質影響尚在評估中,但稅改顯然會影響美國企業的投資決定和現金流,甚至引致其他地區推相應措施,不過稅改對香港影響不大,因為本港只是「細小開放型經濟體」,但政府會就稅改提高警惕。陳茂波稱,一刀切把本港稅率往下調「不是聰明的做法」,因為目前本港稅率已很低,以16.5%的利得稅為例,可謂相當有競爭力,如本港進一步降低稅率,或會掀起鄰近一帶的稅務競爭,他又稱,政府將積極開拓雙邊貿易協議,如避免雙重徵稅的協議,以減低企業稅務負擔。

本港去年GDP增長3.7%

對於本港經濟展望,陳茂波稱,去年本港經濟增長達3.7%,為過去6年最高,目前全球處於上行周期,預料今年本港經濟仍會穩步上揚,但中長期而言,香港必須鞏固現有優勢和開拓發展空間,他又稱,香港具地利和高端服務優勢,故應捉緊「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機遇,又形容本港宏觀前景為「好牛」。

另外,陳茂波稱,在中港互聯互通機制下,擴闊深度為大方向,惟相比起「ETF通」和「債券通」等產品,「新股通」的開通次序應安排至較後,他強調不是信心問題,而是由於內地散戶遠多於本港,加上本港股市相對成熟,考慮到內地監管和金融安全問題,故「新股通」為中長期計劃,需逐步落實和進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33&issue=201801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593

A股研以預託證券吸科網企回流 百度李彥宏﹕政策准才做 經濟學家﹕做法實際

1 : GS(14)@2018-03-06 03:32:43

【明報專訊】綜合內地多家傳媒報道,就中國擬召喚BATJ(百度、阿里巴巴、騰訊(0700)和京東)等科網公司回歸A股,監管機構有意用CDR(中國預託證券)形式拆牆鬆綁,讓有關企業不用拆除VIE結構(可變利益實體)、保持同股不同權等情况下,在A股掛牌。內地傳媒更爆出首批8家入圍CDR名單,除了上述BATJ外,還有攜程、微博、網易及本港上市的舜宇光學(2382),消息爆出正值全國兩會期間,多名身兼政協的網企掌舵人亦即表態有意回A(詳見表)。

明報記者 方楚茵、陳子凌、歐陽偉昉

當中被點名為CDR首批名單的百度創辨人兼董事長李彥宏昨日向傳媒解釋,當年去美國上市是因為政策不允許,百度的VIE結構模式,從中國法律看來是外資公司,目前仍存在回A的政策障礙,只要政策允許,希望能盡早回A,及能夠整體於內地上市。至於京東創辦人劉強東則表示在回A上無特殊待遇;網易創辦人丁磊則表示會考慮回歸A股,但以普通A股或CDR方式回歸則「聽政策安排」。

CDR 15年來一直只聞樓梯響

事實上,CDR消息已傳逾15年,早於2002年已傳出中信証券曾提交過中國版的存託憑證方案至證監會,以圖解決海外上市紅籌企業回歸A股的問題,但方案未被採納;此外每隔數年均有傳聞指中國政府正醞釀推出CDR,但仍一直只聞樓梯響。

VIE結構成中概股回歸主障礙

中概股以往多在美國上市,並採用VIE結構,全因在對外融資的過程中,需規避國內對於某些行業如互聯網、傳媒、教育服務等外資准入方面的限制。但中概股回A路不易,須經歷「在美退市、拆除VIE結構、A股申請上市」三個主要步驟,當中核心在於拆除VIE結構。

中金的報告便指出,據內地現行市場制度,在A 股上市的公司分別必須為中國註冊,且作為實際控制人的境內自然人,不宜透過境外公司,特別是離岸群島註冊的空殼公司間接控股擬上市公司。加上新經濟企業多為同股不同權制,故中概股公司若想在A 股上市,必須拆除VIE 架構等屏障,將控制人持股落回境內,變相令企業改為中外合資或純內資企業。

CDR助繞過法律政策障礙

對比起拆除VIE的複雜程度,由於發行CDR不是直接發行A股,被指可繞過諸多法律和政策障礙,包括公司法對「同股不同權」的限制,證券法對新股的盈利要求等,是一種折衷的安排,亦有利內地資本市場爭取更多獨角獸上市或巨企回歸。若事件屬實,相信包括小米等「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亦有可能A股掛牌。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李稻葵昨日出席會議期間接受內地傳媒採訪,表示贊同中概股以CDR的方式登陸A股,認為做法更符合實際。

(2018兩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698&issue=201803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2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