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把脈中國經濟:中國的信用擴張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du4.html

最近會為中國經濟把把脈。之所以要談這個,主要是最近以查諾斯(Chanos)為代表的中國崩潰論的友邦朋友們,上竄下跳的很辛苦,可是列舉的觀點,大部分又只是現象,然後用扯蛋的邏輯進行了組合。

為了和諧地球,只好以正視聽。

一、回顧

中國經濟有沒有問題?當然有。

而且不光是中國,現在世界三大經濟體:美國、歐元區和中國都有問題,看大家的PMI和最近的各類經濟數據,比如德國的IFO、中國的GDP、美國的大宗商品,都有疲弱的現象。


中國的主要問題,就是要看這張圖。

把脉中国经济:中国的信用扩张

圖1  中國信用規模擴張趨勢

這張圖,其實就是信用擴張。其中,規模較大的擴張有兩次:第一次是2009年的4萬億,這是一次不得已而為之的措施,其結果就是信用大幅度擴張。還有一次就是去年上半年經濟不太滿意後,第3季度開始打雞血。

但這兩次的信用擴張有一個非常大的區別——信用擴張和GDP增長關係在減弱:

2009年那次,信用擴張上去了,增長出來了。而第二次,信用擴張上去了,但增長沒有出來。其實就是信用擴張帶來的GDP增速的內在關係減弱了。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請看下圖。

把脉中国经济:中国的信用扩张

圖2  信用與GDP增長敏感性分析

我們從圖中可以發現,GDP增速和打雞血的感情比較深。不過後面這次信用擴張,水分相對少一些。因為有不少信用,是之前4萬億的地方政府貸款2012年到期,而引發的借新還舊,這個並沒有帶來總規模的增加。

不過對這些新替換的債券的具體情況,我們現在還不是很清楚。因為有的項目可能是回報期還沒有到,所以效益還沒有體現。當然也有的項目就是壞帳,或者就是經濟回報率比較不好的。因此,如果你一股腦的把所有的都認為是壞賬,是不是太極端了?

但是新的貸款,其中有兩大塊,是比較麻煩的。

Ø 一塊就是用於囤積大宗商品,大家有空去上海看一下那些融資銅倉庫,就知道我說啥了。但願這些囤積的同學,是在大宗商品市場買了put來對沖的,否則這個大窟窿可不好填哈。

Ø 另一大塊,就是房地產了。如果中央不控制的話,肯定會出一個類似日本20世紀80年代末那樣的經濟崩潰。如果控制的話,房地產的回報率受打擊,那麼這些貸款的壞帳率就一定會上升。

另外大家比較一下,信用擴張的投向也有差別。

2009年有不少錢是去了鐵路,而後來鬧得比較厲害的就是分拆鐵路,要搞投資市場化啥的(市場化的結果就是鐵路票價上漲哈,呵呵)。當然,這個是對消費者而言的。對投資方來說,市場化的結果就是投資的金融成本(對金融業來說就是利潤)上升哈。

二、也談影子金融

1.現狀及危害


最近關於影子金融系統的討論和新聞很多。我們也湊湊熱鬧。繼續看圖說話。

把脉中国经济:中国的信用扩张

圖3  中國融資成本

圖3顯示,融資成本從2002—2010年的年度平均成本佔GDP的10%左右。其中,2008年因為緊縮導致成本高企,2009年放水促使成本略低。但是在金融改革大發展的背景下、特別是在影子金融系統出現之後,2012年已經上漲到了14%。

這幾天,大家討論給地震災區捐款、慈善基金管理費,那麼這個也可以算作是金融行業的管理費。

不過管理費高了,實體經濟拿到手的就少了,自然的信用擴張對GDP增長的效應就減低了。這個也是主管機構要打擊影子銀行系統的一個原因。

其實就是我說的:風險收益比太低——回報率過高,風險率過低。發行理財產品的時候靠的是市場化推銷,導致回報率過高(比市場利率高一點就行);出現損失了則靠政府信用來保底,就是風險率過低(自己沒損失)。

如果中國走到美國這個地步,50%以上的企業是金融企業,再加上金融成本/法律成本/醫療成本,那其他各行業大部分都只好翻肚皮了。

所以,要調控中國目前的融資成本,就是要對信用擴張進行限制。不過這樣一來,就會有人站出來,說這是「拒絕金融改革」、「不肯加速金融改革」,會「導致經濟增長率的下降」。而如果按照他們的理論全面放開「金融改革」,我們就要面對未來的金融系統崩潰——這個就是目前政府的兩難選擇。

2.對策

那麼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保證讓擴張的信用不要流入房地產和其他用於炒作的領域和資產,而是真正流入實體產業發展,形成經濟的正回饋?其實途徑和方式林林總總,不一而足。試舉幾例:

1) 電網改造(如高壓直流輸送)。這種技術上正面、但政治上負面(一直有人想分切掉國家電網,不過沒找到機會下口,這樣做大了想切就更不容易了),也許是一個辦法。

2) 軍工大發展。技術突破民用化(想想互聯網和移動電話),也是一個辦法。

3) GDP降速。老子就是把增速給降到6—7%之間,然後4—5年後再下降到4—6%之間,靠保證實際增長率和質量來實現小康。

4) 限制地方融資平台。想辦法把地方政府從融資平台上踢下來,靠銷售稅和地產稅來維繫一個服務型政府的預算。當然這個房地產稅收的實施,阻力異常大,在過渡階段,搞公開市場的地方政府債券也可以。

這些都是未來的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不過也許破產幾家地方政府,也不失為一個休克療法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59

辜仲諒被重判 信用卡之父代出征

2013-06-10  TCW
 
 

 

五月三十一日下午三點,辜仲諒正在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所在的台北市信義區中國信託總部十八樓,等待判決出爐,當他一聽到律師團回報二審判刑九年八個月,併科罰金一億五千萬元,比一審的九年還重,大感驚訝。

中信金因紅火案,讓身為中信金大股東的辜仲諒失去金融舞台,無法親自出面,不僅使得中信金兩岸布局節節落後於富邦金,就連中信銀發行了十年、累積高達九十萬張好市多聯名卡,最近發卡銀行重新招標結果出爐,敗給了近期全面掌握國泰金營運的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長子蔡宗翰,和他親自帶領的國泰世華銀行團隊,消金龍頭地位遭到威脅。

面對好市多聯名卡即將流失,中信金祭出奇招,將發行國內超市龍頭「全聯社」的聯名信用卡,以扳回一城。

無法出面的辜仲諒,這次倚靠老臣中信金大陸事業總執行長羅聯福出馬。據了解,羅聯福透過曾擔任中信銀首席執行副總經理的華泰銀行董事長林博義牽線,和全聯實業董事長林敏雄進行會談,最終促成了超市龍頭和消金龍頭之間的婚事,拿下全聯的聯名卡。

有「台灣信用卡之父」稱號的羅聯福,二十年前與花旗銀行的信用卡大戰一役成名,也奠下中國信託長年穩居台灣最大發卡銀行地位。如今眼看少主無法親力親為,中信銀又失去好市多這塊肥肉,羅聯福親自出馬爭取全聯聯名卡發行權,決心在退休之前,全力保住當年打下的信用卡江山。

奇招開發新卡友》免收單手續費打動林敏雄

目前有六百五十多家店的全聯福利中心,未來五年,目標要開到一千家,挑戰國內零售通路第一大的地位。去年全聯的營收高達六百七十億元,比好市多還要高。雖然全聯的消費額較低,每卡簽帳金額可能遠不如好市多,但勝在卡量潛力夠大,對於剛失去好市多聯名卡的中信銀來說,是捍衛消金龍頭的重大戰役。

事實上,全聯一直在遴選聯名卡合作銀行,前後談了八年,卻卡在信用卡收單手續費和回饋方案,遲遲無法決定發卡銀行。因為銀行的刷卡收單手續費就要收一.六%至一.八%,但薄利競爭的全聯,淨利率也不過是二%,如果發行聯名卡,等於吃掉大部分淨利。

然而,發行會員福利卡,曾是全聯有效提升來客數與業績的重大決策。二○○八年全聯推出福利卡,發卡數已突破六百五十萬張,不僅可累積紅利、用點數兌換商品,還能直接把商品資訊寄到顧客手上,是全聯登上超市通路龍頭的關鍵轉折之一,也讓林敏雄對這種直接與客戶溝通及互動的金融工具,一直深感興趣。

二○一一年,全聯和自家集團的華泰銀行一同推出華泰金融福利卡,但一年下來,僅發行了十萬張,而且這張福利卡只有一般金融卡功能和儲值卡性質,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刷卡需求,為此,全聯仍持續評估發行聯名卡的可行性。

據了解,中信銀這次祭出免收單手續費的優惠方案,自行吸收發卡成本,終於打動向來以「省錢」著稱的林敏雄,讓中信銀取得全聯聯名卡的發行權。對全聯社來說,有消費金融龍頭中信金的通路和發卡經驗加持,開發新卡也比自家的華泰銀行來得快。

拐彎留好市多卡友》擬發美國運通卡回擊

失去倉儲超市龍頭好市多,中信銀馬上找來超市一哥全聯,扳回一城。雖然少了收單手續費收入,但有助於中信銀打開另一批超市客戶群,未來將仰賴全聯的千家超市據點,衝刺每月簽帳金額。

同時,中信銀也將祭出戰術運用,看好美國運通信用卡可在好市多使用的特性,打算針對中信銀的好市多卡友,發行中信AE卡(美國運通卡),爭取好市多客戶留在中信銀。換言之,即使國泰世華銀行拿下新一輪的發行權,但中信銀透過此回擊戰術,過去十年累積的好市多聯名卡客戶,不見得會全數流失。

六旬老臣已倦勤》無奈紅火案卡辜大少接班

年屆六十三歲的羅聯福,即使這次救援成功,其實早有倦勤之意,尤其辜濂松過世後更加意興闌珊。羅聯福曾說過,中信金是否由辜家人接班,絕對有影響,因為中信集團從辜振甫、辜濂松、辜仲諒三代,在國際金融業所累積的信譽與影響力,無人可以取代,也不是專業經理人所能填補的。

辜仲諒紅火案二審被重判,不僅刑期加重,連中信金前財務長張明田、前法務長鄧彥敦等三人,也都加重刑期,二審與一審最大不同的關鍵點,在於法官認定辜仲諒的不法所得,究竟是三億元?還是十億元?

紅火公司賣出兆豐金股票的十億元價差,辜仲諒主張全數回到中信金內,法界人士認為,一審認定辜仲諒侵吞紅火公司獲利三億元,等於認同其他七億元獲利回到中信金內,但二審卻改判辜仲諒侵占十億元,形成一審和二審判決事實認定前後矛盾。

一位金融界人士分析,未來辜仲諒在紅火案的攻防重點,勢必會落在紅火獲利究竟落在何方?只要清查中信金財報,釐清金流,就可以知道辜仲諒未來能否回到中信金這個舞台?還是成為階下囚。

【延伸閱讀】超市一哥全聯發卡量潛力大!—中信全聯 PK 國泰世華好市多

項目:2012年營收(億元)倉儲超市龍頭好市多:約500超市一哥全聯:670

項目:店數 (家)倉儲超市龍頭好市多:9超市一哥全聯:658

項目:會員卡數 (萬)倉儲超市龍頭好市多:200超市一哥全聯:650

項目:開卡費用 (元)倉儲超市龍頭好市多:1200超市一哥全聯:免費

項目:聯名卡發卡量 (張)倉儲超市龍頭好市多:90萬超市一哥全聯:x

項目:每卡單月簽帳金額 (元)倉儲超市龍頭好市多:約8000~9000超市一哥全聯:x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00

美國乙醇信用額度價格今年暴漲2300%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055

美國乙醇信用額度(RIN credits)價格日前創下新高,因為各石油公司競相購買以滿足政府設定的生物燃料使用限值。而美國政府似乎對這一設定沒有任何放鬆的跡象。

由於煉油廠和石油進口批發商擔心將來信用額度短缺,這個小規模、缺乏流動性的市場在今年已經飆升超過2300%。

據經紀商Starfuels數據,這些信用額度,也就是所謂RIN credit,週一早些時候飆升至1.25美元/加侖,超過了3月份時創下的記錄。

美國聯邦法律要求煉油企業和石油批發商在汽油中混入的生物燃料比例逐年遞增。他們也可以通過購買RIN credit來沖抵混入燃料達標。這些信用額度是在生物燃料生產出來後隨之產生,之後在二級市場上交易。石油企業可能將日漸成為RIN credit的大買家。

2013年,美國生物燃料的標準要求將138億加侖的玉米制乙醇和汽油混合。但是,大多數石油公司拒絕混合超過10%的乙醇來達到要求,美國國內汽油需求估計在1330億加侖;所以他們將達不到法律要求,需要購買RIN credit以保證合規。

到2014年,RINs信用額度市場可能出現供給緊張,鑑於法律要求進一步提升。美國環境保護署已經表示將在今年夏天公佈要求。

美國東海岸的一個乙醇混合商表示,「明年情況不容樂觀。」石油企業已經警告會將上漲的RINs成本轉嫁到消費者頭上。美國最大的獨立煉油企業Valero預計RINs將會令企業花費將近7.5億美元。

上週,RINs對比汽油期貨上漲7.6%,分析人士認為大部分原因在於一連串煉油廠故障。

週一,紐約商品交易所8月RBOB汽油每加侖報價3.1134美元,跌0.1%。

RINs由經紀人報價,買賣雙方直接在櫃檯交易。CME集團和洲際交易所在今年都已經推出了和RINs信用額度掛鉤的期貨產品,但規模尚不算大。

同2013年3月 RINs credit飆升至1美元上方時不同,本月的市場交易很清淡。 Starfuels的乙醇經紀人Jim Damask說,「現在的情況挺難,並沒有那麼多人參與到這個市場。如果一天內有5個人要買,就已經算得上一個交易高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24

金融詞彙(4):Credit Rating信用評級 寗零

http://notcomment.com/wp/credit-rating/

Credit Rating (信用評級)

信用等級反映借款人在還款上的信譽及違約風險程度,它給債務工具發行人和債券的信用品質提供了一個國際性的尺度。評級機構的評級分為三類:

  1. 發行人
  2. 長期債務
  3. 短期債務

當中投資者對發行人的信用評級最受關注。評級反映債務人就其履行金融債務的能力及意願。等級越高,舉債人的成夲也就是支付利息水平就越低。每家評級機構都有自己獨特的評級水平及稱號,但它們都有同一分水缐-投資級別(investment grade or high grade) 和非投資級別(non investment grade or high yield)

評級機構主要是從其夲身經驗和在公眾及私下得到有關公司或國家的資料來決定評級的。現時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評級機構包括三間都是美資的Moody,S&P 和Fitch,主要原因是大部份國際金融機構如基金經理和銀行都是根據它們的評級來決定可否投資在那一信用水平的公司或國家。例如,有些基金只限於投資在這三間評級機構的投資級別(investment grade)或以上。單是Moody 加S&P已經佔了80%market share。再加上Fitch 就霸佔了大概95% rating business!

雷曼事件後,部份投資者對評級機構都質疑它們的獨立及準確性。其中Moody 和S&P都是現時全球最大債務國家的評級機構,它們的評級有沒有政治考慮及扭曲信息,國際社會有沒有對其設立監管及約束等都是一大問號!昨天美國政府關閉的事件,不知道如果發生在中國或其他國家會唔會有機會被放在watching list!

中國在金融改革進程中,也看到評級機構對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性,於1993年7月於國家經貿委下同意成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Dagong),1997年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確定了大公的企業債券評級資格,1999年與穆迪(Moody)建立了二年的技術合作關係,今年6月,大公更獲得歐盟証券和市場管理局ESMA頒發信用評級執照,對中歐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資本流動有了莫大推動力!

至於評級機構對某些公司或國家的級別公唔公平,它們對financial crisis 要不要付上責任,筆者就不給與致評。但筆者就金融風暴用了自己的畫筆抒發出以下一幅畫,希望讀者喜歡。
imag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40

美銀美林:三大評級機構如何對待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836

美國政府已經關門,同時美國信用違約互換(CDS)市場也急劇走強。在此之際,美國促進債務上限的期限日益臨近。美國觸及債務上限就意味著美國國債可能會發生技術性違約

隨著美國觸及債務上限的日期臨近,市場的焦點將轉移至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問題上。

根據美國在到期日前提高債務上限和技術性違約兩種情況,美銀美林對三大評級機構(穆迪、標普和惠譽)可能做出的調整進行了預測:

基本假設是,美國在最後時刻提高債務上限,沒有發生任何技術性違約。

在這種假設下,穆迪和標普將很可能維持其對美國的信用評級不變:穆迪對美國的評級是Aaa,評級展望為穩定;標普對美國的評級是AA+級,評級展望為穩定。

隨著美國債務違約期限的臨近,惠譽有可能將美國的信用評級從AAA級下調至AA級,評級展望調至負面,但這取決於美國國會針對債務上限鬥爭的程度。

另一種假設是,美國不能按期償還國債的本金或利息,發生技術性違約。

在這種假設下,穆迪將把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至Aa1級或Aa2級

標普很可能迅速將美國信用評級調降至「選擇性違約」級別。在美國債務違約過後,標普會將美國主權評級調整至AA級。

如果美國債務持續違約,並使幾種債券受到影響,那麼惠譽可能將美國信用評級調至「限制性違約」級

美銀美林稱,不管這三大評級機構對美國主權評級如何,包括國庫券在內的美銀美林美國總體市場指數(BofA Merrill Lynch US Broad Market index)將不會受到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42

金融詞彙(5):再續Credit Rating 信用評級十credit spread信用價差 寗零

http://notcomment.com/wp/%E5%86%8D%E7%BA%8Ccredit-rating-%E4%BF%A1%E7%94%A8%E8%A9%95%E7%B4%9A%E5%8D%81credit-spread%E4%BF%A1%E7%94%A8%E5%83%B9%E5%B7%AE/

上回講到信用評級的級別稱號,每間都有它獨立的稱號,需然各級稱號含義不盡相同,但均可分為兩大類:投資級別(investment grade) 和投機(non investment /speculative/junk grade), 而且是可以相互比擬的。

以下是全球三大評級機構稱號的比擬(Moody’s,S&P,Fitch and DBRS):

Extract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Credit_rating

以下是Moody’s 稱號的含義:
creditrating

一般所謂的債信評級,其實包括發債公司評級 (Issuer’s Rating) 及個別債券評級(Debt Rating)。
發債公司評級是評估發債機構整體的償債能力。
個別債券評級是針對特定的債券,將債券的發行條件, 例如是否有抵押或第三者保證。因此,同一公司所發的 債券可能有不同的債券評級。

債券的信用價差 (Credit Spread) 是該債券的收益率與相同年期的無風險債券 (一般指國債,如美元債券就是Treasury) 收益率的價差。例如,和黃2018年期的債券的價差是T+0.45%, 如果UST5 year =1.4%p.a., then, 和黃2018的yield (收益率)=1.4+0.45=1.85%p.a.
債券的信用價差也有是用該債券與相同年期的Asset swap(ASW) 或Zero coupon (ZSprd)的收益率的價差。

債券的信用價差反影其發債體的違約機率 (Default Probability) 及該債券的持有人在發債機構倒閉後的回本率(Recovery Rate)。一般而言,高違約機率意味高信用價差,而高回本率則會降低信用價差。
因債信評級反影發債人的違約風險,所以信用價差亦受債信評級影響。一般而言,評級愈高,信用價差就愈低;而評級愈低,則信用價差會愈高。

以下是香港人比較熟悉的中國地產商發行的美元債券最近以Zsprd價差的價格,先申報利益,筆者也有投資其中一些:
債券名稱及到期時間和息率。 YTW. ZSprd Moody/S&P
1.碧桂園2015年8月 11.25%coupn 4.4%. 400點(4%). BB-/Ba2
2.碧桂園2018年2月 11.125%coupn. 5.3%. 530點 BB-/Ba2
3.雅居楽2017年3月 9.875%coupon. 6.5%. 600點 BB/Ba2
4.仁恆2017年5月9.5%coupon 6.6% 615點。 BB-/Ba3

若債券有抵押品擔保或有更高信用評級的第三者保證,其回本率亦較高,而其信用價差亦低於沒有抵押或保證的債券。

要找尋下面那些是好魚,那些是快要有病的魚真的不易,Credit Rating Agencies 有幾多可未卜先知is a big guess for you and me! 雷曼事件後,有很多大金融機構已經不一定是沿用它們的Rating level 去做投資決策,他們會加上自己credit department 的意見,但是小的機構還是要依靠它們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678

大部份香港人控制不了信用卡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10/blog-post_17.html
上星期看到有報章報導關於香港人用信用卡的情況,令止凡有感而發。報導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安信信貸一項調查顯示,港人平均每月信用卡消費金額由 2009年的 5,530元攀升至 2013年的 7,070元。最高卡數結欠平均按年升約 8%,至 8.26萬元,平均需時23個月清還卡數。

還有,逾七成受訪者表示會以信用卡及其衍生工具還卡數,包括利用信用卡現金透支、現金套現計劃及「卡冚卡」(即透過申請新卡來償還舊卡欠款)。若未能一筆過還清卡數,有25%受訪者會選擇還最低還款額,由於最低還款額利率以複式計算,相當年利率30釐以上,以致卡數愈滾愈大。

受訪者當中最極端者更需以13年清還卡數,較去年調查結果多近三年。業界認為港人消費模式難改,即使獲加人工,也只會簽更多卡。」

看完這篇報導,大致上也明白大部份香港人的理財能力其實不是太好,在談什麼投資技巧、加按套現及炒賣財技等動作之前,不如停一停、想一想,到底有多少人連信用卡的數字都還沒能力處理呢?這個調查結果告訴大家,大多數人都還未有基本理財能力。

所謂「物以類聚」,相信經常來這裡的 blog友們都有不錯的財務知識,或至少積極希望增進自己的財務知識。可惜,報導證明大家始終是社會中的少數,早前我就做了一個實驗,在這裡發了一篇文章,呼籲我認識的身邊朋友看見後留言,結果沒多少個身邊朋友有留言示意,證明親身推介這個 blog予身邊朋友多是徒然的,多數人根本不會持續性地來看。

寫這個 blog沒有想過賺錢(連廣告都沒有),本來只是想分享一下財務知識,能幫助別人就好。但越寫越發現自己是少數人之餘,連喜歡到這裡的 blog友亦是社會上的少數,這的確感到有點心灰。不是瀏覽量令我心灰,而是普遍香港人的財務知識水平令我心灰。

這篇報導亦提醒了我一點,就是寫文章分享財務知識時要慬愼,因為可能「筆者無心,看者有意」,如果普遍香港人的財商都不高的話,有緣看到這個 blog教路如何進取財技時,隨時令不少沒有財務駕馭能力者損手,害他人一生。所以也明白政府財金官員的保守說話,其實他們是跟沒多少財務知識的市民說的。

這亦解釋了為何富爸爸系列的書籍能改變不少人一生(包括我在內),雖然書中的財務知識都相對顯淺易明,但這些知識都是在傳統教育制度之中找不到的。這個 blog亦希望能帶給 blog友這樣的影響。但我發覺能做到這點不是容易的事,因為不是太多人有心機增進財務知識,甚至很多人連問題的存在也還未弄清楚。

怎能影響更多人呢?唯有繼續努力寫文章,分享更多,希望有財務知識的 blog友也能一起分享,影響身邊的人,協助朋友增進財務知識,令他們能管理好自身財務,至少能駕馭三幾張信用卡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400

認識信用卡 取之有道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10/blog-post_20.html#more
前篇文章指有調查發現香港人的信用卡欠款出現不少問題,讓止凡討論一下對信用卡的意見。

我喜歡運用信用卡,因為交易過程方便,減省零錢找續,而且交易金額可以遲一點才真正過數,變相賺了點點時間,同時又可以累積信用卡積分,平均每 250元簽賬就有一元回贈。加上某些商戶又不時會有特定信用卡優惠,所以信用卡消息好處多多,令我一定選擇信用卡交易多於現金。信用卡又方便又多著數,而大部份信用卡都沒有年費的,到底銀行為何要推出這樣的產品「益」街坊呢?

這都是運用信用卡的好處,如果有信心、有能力駕馭這張信用卡及其消息模式,的確你絕對可以免費享受其好處。信用卡公司賺的錢都是商戶給他們的手續費,銀行就更加收取不到你一分一毫。可借,信用卡提供了一個「先花未來錢」的方便,甚至乎給你一個花錢大於你能力的可能,令你有機會賠付信用卡公司及銀行所設下的高利貸陷阱。

一般信用上年利率達 35釐,35釐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字呢?今天銀行戶口利息 1釐也沒有,樓宇按揭利息也只是 2釐多,借股票孖展的利息也只是 7釐多而已。今天數百億美元身家的巴菲特,近 40年前投資 10萬美元,多年來的平均年回報大約 23釐左右。

35釐,如果是 10萬元的投資,20年後就有大約就有 1000倍的回報,即 1億元。如果數學不太好或財商一般的 blog友對以上的數字還是沒有太大感覺的話,至少要明白一點,平均 35釐是投資者夢寐以求的「天文數字」回報率,而你付信用卡利息正正是以這樣的利率供養銀行。

當然,欠信用卡金額不可能沒有還款,所以不會讓本金一直複利「生長」下去,不少人喜歡只付「最低還款額」,即每月結欠的 5%,其實這是蝕非常多利息給銀行的。假設欠 10萬卡數,月還「最低還款額」即 5000元,但 35釐的利息即要近 3000元月息,即還款有 6成是在還新生利息的,這個模式還款下去,要還 12年多(最少最低還款額為 250元),總還款額是23萬元左右。可能有些人以為是 10萬除 5000,即兩年內可以還清,35釐即還多付 3萬多元而已,希望這些人從前能更清楚明白。然而,以上例子已經假設還款期內沒有新的卡數,否則根本沒完沒了。

不過,我有時在想,到底受信用卡賬目困擾的人,是「不知而做」呢?還是「知而不做」呢?或是「知而不能做」呢?即好像賭徒一樣,不少賭徒明知要贏賭場接近不可能,但跟他們說理,叫他們不賭,他們仍要賭,賭徒心理可能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心癮作怪多於天真得以為能贏賭場。所以,叫香港人小心用信用卡,把數字及理據攤開討論亦作用不大,控制不了信用卡的始終會是大部份,因此銀行的信用卡收入實在不用擔心。

電視常說「先瞭解、後投資」,我認為是 「先理財、後投資」才對。要投資成功,不如先在自己的財務下點苦功,起步點是能駕馭信用卡,如果連信用卡也運用得不夠好,又怎能進一步研究更為複雜的投資項目呢?

曾有朋友說控制不了信用卡,所以早把所有信用卡取消掉。又有朋友說買基金的成績比買股票好,因為基金買賣受一定的限制,比股票少了一點方便,所以能較容易作長線投資。更有朋友說他平日放假的話一定不可以在家上網,因為他一定會把股票買入賣出,令投資組合蝕本。這些論點,其實聽得我一頭霧水,明顯欠缺自制能力,對自己的壞習慣投降,承認自己沒有自制能力而用其實操作配合,這樣做合理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860

如何利用信用卡達到10%以上的資金收益? 那一水的魚

http://xueqiu.com/2074020838/26342843
原諒我也做一回標題黨。
在幾個月前,我也還是一貫的思維比較抵制信用卡的。很多人,覺得信用卡是提前透支,云云。其實我覺得信用卡是一個很好的現金管理工具。
10月才第一次申卡,目前一張招商,一張中信。

首先,什麼樣的人比較適合,或者說需要使用信用卡?
1、一般公司的行政、財務等採購人員,經常有流水支出;
2、經常出差
3、即將面臨裝修、結婚、生孩子等,需要大筆支錢的
等等。
比較不適合使用信用卡的人群:
1、控制能力較弱,消費起來無腦的;
2、經常拆東牆補西牆的;
3、平常很少光顧需要刷卡的店舖的。


其次,如何利用信用卡理財?(目前年化收益率4%至5.5%)
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將對應的資產購買貨幣基金。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比較方便的,活期存款替代品——貨幣基金。
詳細地比較了很多貨幣基金,最終我選的是匯添富的現金寶。這一款的收益率是排在所有貨基前列的,最近半個月的7天收益率基本在5.2%以上,最新為5.487%。(而且管理費和託管費比以前的老貨基低0.1%)。
最重要的,是這款貨基可以7天24小時實時提現以及7天24小時即時還信用卡(免費),7天24小時即時免費匯款(只能在自己的賬戶之間轉),這比很多貨基只能工作日提現,而且還限定具體時間段(一般是白天),要方便很多。
只有具備信用卡即時還款功能(即時恢復額度),才具備現金管理的價值。有一次,我給朋友買高鐵票,想起信用卡額度到頂了,於是用某寶還了部分信用卡。結果兩小時後才到賬。。。結果不得不在某寶的還款到賬前,用匯添富再還了一筆。
此外,匯添富的每天提現額度為500萬,貌似是貨基裡頭最高的了。

第三,選什麼信用卡?
信用卡里頭,優惠活動最多的當屬招商銀行和交通銀行。
招商銀行:招行的卡是真的好用,最開始也是衝著這個名聲去的。招商銀行有最大量的打折商家,而且還有週三半價的活動,很多餐飲店在週三這天提供5折優惠。除此之外,基本上絕大部分影院也是半價,省去了各個影院辦VIP卡充值的麻煩。
招商銀行是最先提供微信銀行服務號的,也是目前為止做得最好的。(此外中信銀行和廣發銀行也開通了服務號)。
招商銀行信用卡消費,微信會即時收到一條消費信息(免費發送)。點擊微信可隨時查詢當月賬單、還款日、即時額度等,可以查詢周邊有哪些打折商家,用掌上生活APP還可以用地圖方式顯示出來。而且,招商銀行是目前微信銀行裡唯一提供人工服務的。
太方便了,不一一列舉了,誰用誰知道。

招商銀行最新還推出了9分招牌惠,9積分可以兌換哈根達斯單球、麥當勞派和冰激凌等等。9積分,基本等於白送的節奏。(9積分相當於0.36元的節奏)
招商銀行首卡送禮品,諸如歐萊雅的化妝品、背包、男士美容套裝等。我當時不知道這些,禮品是個最沒用的木杯子。

交通銀行
招商的活動主要集中在週三,交通銀行的活動則集中在週五。
交通銀行辦卡就送100元刷卡金,比禮品來的實在。介紹一個朋友還送50元刷卡金,等等等等,不一一列舉。
交通銀行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最紅星期五,在星期五可以眾多超市(包括屈臣氏哦~)返5%刷卡金,或加油站返汽油。不少餐飲也是週五半價。(不過往往有討厭的限前多少名)。
交通銀行的活動商家也比較多,和招商拼得最凶。

中信銀行
中信,其實你值得擁有。
9分享兌和9元看電影活動、9元喝咖啡等活動,很適合年輕人。
每月消費滿199元、3999元、5999元,分別送一次9分享兌權益,裡頭有哈根達斯、星巴克、萬寧等等,對我吸引力最大的是萬達的電影票(2D)。
每月滿2999元,獲得一次9元看電影權益(可買同一場次2張),這個9元在有些影院是可以兌換3D票的(如長沙王府井),有些兌換3D需要加10元。需要說明的是,中信的這個不像其他信用卡,有討厭的前多少名限制。你想,你跑到電影院,告訴你名額沒了,你看還是不看呢?
如果你是公司採購,每月流水超過6000元,那麼一張中信銀行卡每月已經送你5張電影票,看電影基本不用花錢了。
要注意有些信用卡不能累計中信積分的,如魔力卡,航空里程卡等,所以也就刷不出積分,參加不了9分享兌。

番外

中信的彩貝卡,廣發以及興業的淘寶卡,是可以集彩貝或集分寶的,相當於把信用卡積分當錢花。
這裡要介紹信用卡的另一個2.4%的收益了。我們知道,信用卡刷卡可以積分的。那麼,這個積分能值多少錢呢?你可以按每筆千分之二去衡量。
招商銀行的積分,消費20元積一分,在你兌換禮品的時候(1000積分以下主要是兌麥當勞),用每筆千分之二去衡量就行。這是因為:
廣發和興業的淘寶卡,是按刷卡額千分之二返等值集分寶(刷1000元,返200個集分寶)的,中信的彩貝卡略低些。如果按平均流水時間1個月計算,千分之二的年華收益率就是2.4%。
PS:交通銀行的積分可以按刷卡額的千分之2.5換算,購買交通銀行信用卡商城的東西,且最高抵扣不超過25%。

好了,目前為止,利用貨幣基金,以及信用卡積分,已經獲得年化6.4%+的收益了,現在需要找齊剩下的收益。

這裡介紹兩個返利網站吧:
首先是騰訊的彩貝網,http://cb.qq.com/,從QQ的面板上,也可以進入。點擊商家,不用註冊直接進入,且自動跟單,自動返現,返現在2%至5%之間的居多。當然,彩貝不能跟單天貓和淘寶,原因我想你懂的。
其次,還有我們@自由老木頭 的呀返利網,http://yafl.com.cn/,可以跟單淘寶和天貓。
言外話,呀返利的返利到賬速度快,很多。
所以,公司的行政採購人員多使用返利網站在京東和蘇寧上買東西吧~!
2%,如果按每月一次的周轉,年化超過20%了

天貓點券
如果你在天貓買東西,在使用返利網的同時,還可以使用天貓點券支付309元的天貓點券賣303元,相當於2%的折扣,年化也超過20%了吧?
特別要提示,這個天貓點券不能購買話費、虛擬產品,還有預售類商品(就是先交100元定金,在統一時間付尾款的那種)

好了,先這些吧~!

PS:
1、很多信用卡有網上支付減5元,或天貓半價(廣發)等活動,限多少名的;
2、綁定財付通送500彩貝(5元),且財付通會員每月一次96折充值移動手機費的名額;
3、目前微信支付有一次充30元減5元話費的活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589

窮上班族想出國趴趴走 信用卡達人教撇步 聰明刷卡 8年換19張免費機票

2013-12-23  TCW  
 

 

明年一月過農曆新年,你是否已規劃好旅遊行程?其實只要懂得把握信用卡優惠及妥善規畫,過年出國將不再成為旅行社的大肥羊。有豐富經驗的信用卡達人Teresa,教你八年換十九張免費機票的祕訣。

撰文‧楊寶楨

到日本長野縣恣意地滑雪、寮國旺陽洞穴探險、夏威夷歐胡島曬日光浴……,上班族若要過這樣的日子,除了要有閒之外,恐怕也得很會存錢。

但今年已經出國九次,足跡踏遍全亞洲的Teresa與其他上班族相較,薪水沒有比較高,能夠頻繁出國的主因是她懂得「聰明刷卡」,全家開銷有七成都以信用卡支付,而且信用卡的回饋大部分用來換機票。

在機票方面,她抱持「用最少的錢,換到最划算的機票」;在住宿方面,她不僅仔細上網比價,也會利用信用卡優惠折扣,挑到CP值最高的旅店。

六年級生的Teresa,自大學畢業後,先當了兩年的空服員,再轉換跑道至科技業擔任工程師,因為工作所需必須經常到國外出差,為了不浪費每次飛行的哩數,她開始研究各大航空聯盟兌換免費機票的「最低門檻」,且深入研究信用卡「點數變哩數」的速度,用「最少的錢,換到最遠航程」。

從二○○五年至今,Teresa共計兌換十九張免費機票,甚至在一○年及一三年的過年旅行社團費上漲數萬元、自由行機位搶不到票的期間,她成功換到兩次前往紐西蘭十一天、日本東京關西七天的旅遊機會,讓她直呼「真的好划算!」Teresa說,從台北飛往紐西蘭南島,搭乘本國籍航空都需要在北島的奧克蘭轉機到南島的基督城,若選擇到新加坡轉機再飛往南島,時間成本未必比較高;再加上新航配合政策推出「過境隨意行」的優惠,包括指定飯店住宿只要一美元、免費機場接送,及市區免費觀光行程,並提供每人二十新加坡幣的coupon券在機場使用,還可以到指定五星級酒店喝免費飲料,「恨不得可以再去一次!」除了紐西蘭外,Teresa今年農曆年也安排一趟日本關西行,這次她是用德航的哩程換到二張台北東京再轉機大阪國內線的全日空(ANA)免費機票,一樣很超值!

Teresa說,過年期間這二張機票的價值絕對超過三萬元台幣;若是想用哩程換免費機票,依照當時長榮的規定,至少得用超過平時兩倍的點數,一般時段是三萬五千哩,旺季得加到七萬五千哩,才能換到一張免費機票,而且一個班機只開放一、二個經濟艙的機位。因此,換免費機位的天條就是愈早訂位愈好,最好在一年前就先訂位。

加入三大聯盟 創造玩法其實,為了不浪費任何一家航空哩程,Teresa深思後,選擇三家航空聯盟的會員,並各自挑出一個主要的會員航空公司,比如說,星空聯盟裡以新航為主,亞洲萬里通則選國泰航空,天合聯盟則選華航。這樣的好處是,只要懂得巧妙安排,就能創造不同的玩法。

舉例來說,Teresa曾經利用星空聯盟裡夥伴航空全日空,從台北先飛大阪玩四天,再飛沖繩玩四天;也曾經有過台北飛到東京,當地玩一玩,再從東京飛到北海道,「一次玩兩個景點,又不用多花任何機票錢。」Teresa開心地說。

雖然Teresa兌換經驗豐富,但仍有「失算」的經驗。她回憶說,因為工作經常得飛美國,累積不少達美航空(DELTA)的點數,原先達美只要兩萬哩就能換一張免費票,「這樣的門檻差不多是飛一趟美國換一張亞洲線的概念。」當時她已累積超過四萬哩的門檻,足以換到兩張票,但因手上還有二、三個哩程酬賓計畫的期限快失效了,就暫時沒注意;但萬萬沒想到,達美改變兌換免費票策略,雖然把哩程期限改為終身,但另方面卻調高兌換門檻。

Teresa氣呼呼地說,「這樣一來,本來可以換兩張到東南亞的機票,結果變成一張都換不到!」因此,她特別強調,一定要注意航空公司的會員信通知,在更改兌換條件前,都還有時間可以做最好的安排。

除了公出之外,過去十年來Teresa平均每年出國四趟,每次行程至少半年前規畫,部分熱門景點更提高至一年。辦了三十張信用卡的Teresa出國必備的三張卡分別是:花旗紅利白金卡、澳盛飛行卡、大眾世界卡。

飛行卡回饋率最高四%

其中花旗卡是她最推崇的,「通常花旗一年會辦兩次的三倍送,每次大概兩、三個月的時間,再加上特定消費有三倍送,這樣總共就是五倍。五點換成哩程的話,其中有兩種選擇,兩點換一哩是新航的;長榮、亞洲萬里通是三點一哩(長榮現為一點一哩;亞洲萬里通為一.六點換一哩數),所以這種時候我就會努力刷花旗卡!」她說,澳盛飛行卡因為可累積長榮、華航與亞洲萬里通合作,可兌換六十五家航空公司機票;至於大眾世界卡第一年免年費,對於海外消費一%手續費自行吸收,一般消費也提供千分之三的現金回饋。

卡優新聞網總編輯周湘台認為,在信用卡所有的回饋機制當中,就屬累積哩程來兌換免費機票是最好、最划算的權益,「一般信用卡的回饋率通常是○.五%以上,最高也不超過一.五%,但如果是使用航空聯名信用卡或飛行卡,回饋率大概能落在二%到四%。」Teresa說,只要懂得一些兌換技巧,就能有兌換免費機票的機會;周湘台則認為,卡友可依照自己的消費習慣來決定卡別。以下三個方法,提供卡友參考。

方法一:按功能性選卡

如果你是常在百貨公司消費的人,就可以選擇百貨公司的聯名卡,透過紅利點數的累積來換取哩程數。此外,很多銀行會不定期推出紅利點數加倍贈的活動,這個時候就要集中火力刷卡。

方法二:選航空公司聯名卡因為回饋率較一般信用卡來得高,所以可先想好自己最常搭的航空公司是哪一家,再選擇相對應的聯名卡,不僅累積速度快,在機場的免稅店消費也往往能得到折扣。

方法三:集中消費

盡量使用同一張信用卡消費,可以辦附卡給家人使用,就能加快哩程累積的速度。Teresa也是辦附卡給她的老公,集中火力在她的信用卡上,衝高點數來累積哩程。

Teresa

出生:六年級生

經歷:美商科技公司經理、日商科技公司工程師、華航空姐學歷:國立大學資訊科學系粉絲專頁:痞客邦、臉書「Teresa的旅遊筆記」怎麼刷最划算—主要累積哩程之航空卡比較種類 銀行╱信用卡 卡別 累積哩程(元╱哩) 機票兌換門檻(萬元) 合作航空

聯名卡 匯豐銀行

中華航空聯名卡 無限卡、御璽卡 海外:15 國內:25 87.5(以國內消費累積哩程門檻為計算) 中華航空★白金卡 30 105

花旗銀行

長榮聯名卡 白金卡 長榮機票、海外:15 其他:25 87.5(以其他消費累積哩程門檻為計算) 長榮航空世界卡、鈦金卡 長榮機票、海外:15 其他:25 87.5(以其他消費累積哩程門檻為計算)

夢翔卡 30 105

遨遊卡 25 87.5

美國運通長榮航空簽帳聯名卡 白金卡 25 87.5 長榮航空

美國運通

國泰航空卡 尊尚

白金卡 25 75(以日航門檻,台北飛東京為計算) 亞洲萬里通美國運通新加坡航空天宇卡 ★白金卡 30 75 新加坡航空

聯邦銀行

復興航空聯名卡 御璽卡 海外:15 其他:25 87.5(以其他消費累積哩程門檻為計算) 復興航空★白金卡 30 105

中國信託

澳門航空聯名卡 ★白金卡 45 189(以台北飛東京為計算) 澳門航空

新光銀行

日本航空聯名卡 ★白金卡 ◆50 100(以台北飛東京為計算) 日本航空飛行卡 澳盛銀行飛行卡 御璽卡 23 80.5(以華航門檻為計算) 長榮、華航、亞洲萬里通等65家★白金卡 30 105(以華航門檻為計算)

台北富邦

a miles航空卡 ★白金卡 50 175(以華航門檻為計算)長榮、華航等23家註:機票兌換門檻以亞洲線經濟艙來回機票為例。花旗銀行長榮聯名卡、澳盛銀行飛行御璽卡哩程累積優惠至2013/12/31。★為首年免年費,◆當期帳單新增消費金額達新台幣3000元者。

資料來源:卡優新聞網、各銀行、各航空公司

換免費機票小撇步

1. 因為日本廉價航空出現,平常約6000元就能去日本,兌換日本免費票的價值變低了,因為即使是免費機票,但稅金仍得自付。

2. 過年期間,成功兌換非本國籍航空的機率比換國籍航空的長榮與華航高。

3. 免費票的機位很有限,因此最好在開放網路兌換前就要先訂位。

4. 要注意銀行紅利點數及兌換到航空公司哩程後的使用期限。

5. 若是哩程數快到期,換不到免費票,有些航空可兌換其他商品,如亞洲萬里通可以換飯店、香港捷運卡、餐廳餐券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1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