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炮手」李國慶又開炮:中國電商業需要點併購!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6105.html

以下是i黑馬整理的對話節選:

百貨份額超過了圖書,噹噹用了三年

何剛(《財經》執行主編):第一個問題,噹噹網是賣書起家的,去年第四季度收入情況,自營的百貨、其他東西收入首次超過了圖書了音像製品。我的問題就是噹噹品類佈局這方面,未來來看三到五年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相對而言媒體類的品類會下降,雖然它的絕對數字還是很大,但是給我們的印象是百貨類的收入包括平台收入已經超過媒體了。怎麼想的?

李國慶:我們追求了三年,用三年時間艱巨而成功的拓展,終於去年百貨類超過了圖書。大家知道中國圖書噹噹網已經遙遙領先了。包括去年競爭那麼激烈,我們的份額停在了30%的增長,但是我是佔中國圖書一半以上是在噹噹網賣的,全世界找到同一個品類佔這麼大份額的不多。中國圖書盤子太小,中國圖書算上中小學教材就幾百億也就400億,而且教材是新華書店經營的,減掉100億。我們經過三年艱巨堅持貨品類超過了圖書,未來還會是這樣的趨勢。去年百貨95%到98%的增速今年可持續嗎?很肯定的說完全可持續。

電商業必須正視天貓的存在

何剛:天貓後面有淘寶,就是有一個「很好的爹」,噹噹後面400萬有沒有類似這樣的能夠帶來巨額流量支撐者、合作者或者潛在的巨量的流量的提供者?

李國慶:沒有。中國做電子商務必須正式天貓的存在,今天有這麼大的流量,全品類,全人群,去年我跟肖總吃飯的時候也說,我告訴你我們的定位,我們就做綜合、中高端,可以往高走,絕不能往低走。我們的顧客群平均年齡比天貓淘寶高10歲以上,核心是28歲到38歲,我們定位就是一個細分市場。

當然馬云太強大了,我不享受一個零售中心不管網上網下買什麼都想到你們家。比如買書首先想到的是噹噹網,買家居到誰?顧客會有選擇的。因為男女老少一想到買家紡都想到羅萊。所以我堅定的是定位。

回答平台化的問題,平台化就是一種經營方式,就是不鋪貨式聯營。線下包括沃爾瑪也騰出一定的面積做招商。家居很多大家具是沒貨的,也都是定製的,所以平台就是不鋪貨,沒有庫存。我們每年庫存商家是有的,我們這塊也要大發展。而且現在發現以我的力量,對商品的把控不會每個品類都有,比如對圖書,我閉著眼睛聞著味,看書面風格就知道是哪個出版社的,看七頁紙我就知道是誰寫的。

京東賣圖書對我來說是好事

何剛:您也承認圖書網上銷售份額有限。今年和未來三五年還可以持續嗎?考慮到新媒體和電子書的發展方式,30%的怎樣是不是不可持續了?

李國慶:30%不可持續,因為再這麼增長都是我們一家賣了。因為確實文化消費上來了,中國的圖書全中國一年銷售是各位數增長,以前都是增長兩位數,那是靠定價的增長。只有去年開始居然是個數增長。

京東賣圖書對我來說是好事。因為分散了注意,稀釋了他的財務。本人做圖書毛利率說6個點,還是盈利的品類,那幾家做圖書虧損率巨高,做的越大虧損越大。所以暴露一個問題,規模不等於競爭優勢,而噹噹在圖書方面不僅有規模,還構築了競爭門檻。

噹噹的圖書份額佔整個行業的三分之一。一流企業賣規則,二流企業賣品牌,三流企業賣商品。到一了出版業哪些書就得給我們家,這就是規則。有一半少兒出版物網上只給噹噹供貨。什麼批量什麼折扣我們都要定。還有一系列的更深層次的工作,比如有些書我們預售,比如韓庚的書,4小時銷售一空。

數字書應該免費

何剛:2012年圖書銷售數字在增加,但是反應過來的數字是電子版的銷售也是增長的,紙版冊數銷售有所變化。這個趨勢在中國,去年圖書冊數的增加可能是最後的輝煌了。接下來紙板印刷沒那麼樂觀了。電子書方面今年會不會有一個比較好的預期呢?因為感覺中國人對電子書的付費習慣還在培育中。

李國慶:數字閱讀不用懷疑,電子書最大的問題是在說服出版商和作家們的權利。我們有各種加密保護,他們也擔心被盜版。其實真的不是客戶捨不得幾期。比如喬布斯為例,是全球的價格,我們紙書68,打7.5折賣52,數字書價格是40,居然下載量還巨大。很多買三分之一數字書的人也買了紙書。所以主要問題還真的不是付費習慣。第一個就是上游,比如作家、出版社,至今為止規則還沒定成,我說數字書應該免費,因為你買的是你們的內容,你管什麼格式呢?這個還沒說服他們。價格還是可以說服的。

第二個,我覺得中國人還在想到底用什麼閱讀數字書?對於一個主流閱讀同一本書20萬字,用手機屏幕還是有點吃力。深度文章,我看財經的,很多都是收費的。

有文章去年批評我,說出版業還表揚他,說他挑戰規則不夠。我們能不能甩掉出版社跟作家搭這個平台?網絡出版有侷限性。首先這個事挑戰性很強,每次新聞出版總署開會我都是批評聲一片,所以現在大家都躲著我。我問你們財經為什麼不出一本小說雜誌呢?

有錢也不會自建物流

何剛:京東給大家特別大的一個優勢就是自建物流系統。如果百貨量迅速增加,陪送量道路效率準確率的要求都是更高的,有沒有考慮在自建物流這塊有一些更大的動作?

李國慶:有錢我也不建,自建和外包肯定都對。外包有外包的管理,自建有自建的管理。但是越外包越柔性。全國每個省的落地費宅急送都做不到。80%的公司跟了我們10年了,這些公司在當地的票數每天30萬票不是第一就是第二,這些落地快遞公司我們佔三分之一,我們高峰的時候反而有柔性,銷售低谷的時候不給他發工資。

去年凡客陳年也跟我這麼說,我說你快把你的物流關了吧。你們自己自建物流光成本一算下來就達到14塊了。

什麼情況下要自建呢?第一需要售後服務,比如海爾需要有安裝服務。再一個如果自建隊伍,比如可以有一個服裝搭配師,比如你定粉的裙子順便帶一個綠的,看哪個更適合你。

中國電商業是需要點併購

何剛:最後一個是關於錢的問題,去年看到虧損4.4億,有人擔心,如果今年繼續大規模投入,現金流安排有沒有問題?

李國慶:我們上市的時候融了13億資金,現在還是13億。另外去年百貨增速98%,今年增速會更快。融資我是這樣想的,財務能力上,現在的資金和虧損額,和改善度比誰都只強不差。(大家看我的眼睛不那麼閃爍吧,這種坦然不是包裝出來的)。所以財務能力上我們一點不怕。

如果有更大的發展,我覺得歡迎戰略夥伴,現在是個好時機,不排除。但是對我們感興趣的,想收噹噹的好像有幾家。戰略投資歡迎,想收購噹噹的就算了,我本來就上市,干三年,年銷售100億美金我就撤,現在還沒達到。不過我覺得中國的電商是該有點融合、併購。

什麼時候會發生一場併購呢?我認為大家都認同了這個商業模式,都持平了,都盈了一點利,但是贏的很艱難的時候,大家可以看看誰並誰。現在還不是時候。當然確實有有一些垂直B2C,希望我們收購,我看完報表之後,我的觀點是您專門做這一類,比我的虧損率還高。我們百貨最多的是掙一個花兩,你們是毛利率虧了銷售額30%,掙一個花四個。有沒有競爭門檻呢?我看了看也沒有,這是我沒表示積極態度的原因。

財務虧損源於投入大

何剛:再談談財務虧損的問題,因為有人買了噹噹的股票,還有你們的投資者們。噹噹從道理上講50多億的收入,4億左右的虧損,從道理上講是可以有機會盈利的。這個錢花在了什麼地方,今年會有大規模的營銷支出和物流投入嗎?今年有沒有巨大成本的支出,會盈利嗎?

李國慶:虧在哪兒呢?去年有一個數字技術部從230人一下子變成了700多人,技術的投入因為要升級換代,系統重新架構,包括支持云存儲、云計算,這個投入是很大的。

第二塊的投入,我們不斷的推品類,每個品類想好,跟天貓不一樣,希望我們百貨品類的人員更懂商品。而不是經營地產,我們爭取建一個平台,70%是倒口佣金收入,30%是內部廣告收入,這有點像我們跟商家要活都活,要活不好都活不好。天貓去年70%、80%是廣告收入,內步佔位廣告,30%內部倒扣佣金。我們百貨這邊人員開支也是巨大的。

物流去年完成了10個城市12個庫房,東西南北,佈局基本完成。去年遇到電子商務大家搶庫房,去年房租成本上漲了50%,今年出現下降趨勢了,所以物流投入不是最重要的了。我們還增加了一項快遞公司,第三方快遞公司增加了15%,就是為了人他們給顧客服務的更好。

不會為投資人活著

何剛:經驗來講能不能給大家一個確切的預期和你們的規劃?今年財務上有可能盈利嗎?能做到嗎?別讓我們的分析師失望。

李國慶:我不是為投資人活著的,也不是為分析師活著的,我堅定的是長期發展,噹噹今年很快平台超過4億,平台確實掙到錢了。但是賣一點食品,干賠錢,賠是為了影響顧客重複購買,吸引顧客的黏度有道理的。如果著急有圖書吸引顧客夠了,立刻盈利,所以盈利是隨時可以發生的,這是我目光清晰的原因。

中國就我這家上市公司「光著屁股」在那兒,什麼都在那兒透明著。如果懷疑儘管到網上查我的公開發布數據,來不得半點虛假。

我們的股價現在嚴重被低估,原因就是噪音太多,其他公司虛假信息滿天飛。我以前不見分析師,我準備今年開始見一見他們。買不買呢?我們個人有一個理財計劃,我們上市的時候確實賣了兩個點,變成了我們的財務安全。在11塊的時候我們也買過200萬美金,現在問我倒是提醒我了,我們的財務自由是陽光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89

「炮手」謝國忠:中國經濟 似1929美國大蕭條序幕

1 : GS(14)@2016-07-11 23:34:26

【明報專訊】“ 恒指上周一上升264點後沽壓湧現,全周下跌230點,今期封面故事專訪具分量的專家為讀者分析後市。曾準確預測中國股巿大跌、被內地傳媒稱為「炮手」的獨立經濟師謝國忠認為,中國政府過去多年大印銀紙所造成的資產泡沫正在爆破,擔心重現美國1929年後大蕭條的景况。另外,雖然美國經濟前景較中國佳,惟富蘭克林鄧普頓副總裁Jonathan Curtis認為,美股目前估值偏高,故旗下基金早在上月英國脫歐前已增持現金,準備在下半年的波動市中低吸優質股。 ”

先後於2007及2011年準確預測中資股大調整的獨立經濟師謝國忠,近年一直是中國經濟的大淡友。他接受《Money Monday》專訪時,提到其最新觀點——熊霸天下。他認為,隨着資金不斷從中國流走,過去由貨幣氾濫造成的資產泡沫正在爆破,中國股市、匯市及樓市將會相繼大跌。相比之下,美國經濟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經歷多年去槓桿,目前已經相對安全,他建議可持有美元避險。明報記者 葉創成

謝國忠認為,目前中國的經濟軌道與1929年美國股災引發大蕭條時相似,便是經歷多年的寬鬆貨幣政策令信貸氾濫後,市場曾廣泛預期資產價格會只升不跌,引致投機炒賣猖獗,惟最終結果是股、匯、樓等資產泡沫先後爆破,並且迎來持續長達10年的經濟不景氣。

根據彭博數據,內地廣義貨幣供應(M2)由2008年底的4.75萬億美元,增至去年底逾13.9萬億美元,累積升幅近兩倍,惟期內GDP累計增長只有1.38倍,可見信貸膨脹速度遠高於GDP增長速度,故謝國忠的分析有數據支持。

更令人擔心的是,在經濟增長面對放緩壓力的情况下,內地人民銀行今年初又再大規模放水,1月人民幣新增貸款及社會融資規模分別達2.51萬億及3.43萬億元人民幣(見圖),同為月度歷史新高,在2月略為收緊後,3月又再大規模放水,影響所及,首季人民幣新增貸款及社會融資總額分別達4.61萬億元及6.59萬億元人民幣,同創季度歷史新高,期內M2按年增長高達13.5%。由於內地GDP首季只有6.7%增長,故信貸膨脹速度遠高於GDP增長速度的趨勢,在今年首季不單未有改善,甚至有變本加厲的迹象。

貨幣供應增速快過GDP 醞釀危機

雖然4月及5月人民幣新增貸款分別為5560億及9860億元人民幣,社會融資總量更連續兩個月按月下跌,分別只有7510億元及6600億元人民幣,惟市場估計人行在6月已再加強放水力度,繼續靠「印銀紙」支撐經濟增長。國家統計局將於本周公布第二季GDP及M2數據,讀者可以留意。

謝國忠分析,中國信貸氾濫的情况並非始於金融海嘯後,而是源於計劃經濟問題,亦為經濟埋下計時炸彈,「早年中央將GDP增長目標定為『保八』,其後又制訂2010至2020年GDP『翻一番』的目標,所以近年一定要把GDP增長保持在6.5%或以上。只要有這些政策目標,貨幣政策就要圍繞着這目標制定。」

信貸氾濫導致的結果是資產泡沫,謝國忠認為,經過多年急升後,內地股市、樓市及人民幣匯價均處於不合理的偏高水平。雖然理論上在資產泡沫爆破前可以愈吹愈大,惟轉捩點於2014年下半年開始——內地出現走資潮。中國外匯儲備於2014年6月由歷史高位4萬億美元回落,至上月減少至約3.2萬億美元,反映期內從中國流走的資金高達8000億美元,「箇中原因主要是海外熱錢將部分投資出售變現後,由人民幣兌回美元撤離;部分跨國企業則在出售投資項目後匯錢離開,而內地企業償還美元債務金額高達3000億美元;另一部分是個人基於移民或其他原因把錢轉出國外」。

資金持續外流 致泡沫爆破

根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上周公布,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一年內,中國買家斥資273億美元買入29,195套美國物業,連續4年成為購買美國物業的外國投資者之冠。中國人期內在美國購買物業的中位數為54.2萬美元,較期內當地物業中位數22.3萬美元高逾1倍,反映中國購買力來自精英階級,以吸納豪宅為主。

謝國忠預測,資金從中國持續外流的趨勢將會持續,故不論股市、樓市及人民幣匯價都無可避免地出現大調整,「所有資產都是連在一起的,危機很難避免。因為是中國政府先把泡沫搞大,就會有危機」。與美國1929年股市大跌揭開序幕的經濟大蕭條比較,他認為,中國政府目前不斷在操縱市場,令調整期更漫長,「在中國這個地方,很多東西是可以由政府操控的,例如經濟數據是可以操控的,國有企業破產與否也是由政府說了算」。

政府無力托市時 A股始見底

股市向來是對經濟前景最敏感的探熱針,上證指數於去年6月12日於5178點見頂後,反覆尋底,今年1月27日最低報2638點,近月略為反彈,上周收報2988點,從高位大跌42.3%。謝國忠將目前內地A股走勢,與美國1929年股市泡沫爆破後的情况相提並論,當時道指由1929年9月30日的高位381點,持續下跌近3年後,於1932年7月8日最低報42點始見底,跌幅高達89%(見圖);雖然該指數跟着數年反覆回升,惟至1938年底僅收報154點,經歷迷失10年,這次股災亦標誌着美國及全球廣泛地區在上世紀30年代出現持久的大蕭條。

雖然內地A股過去5個多月略為反彈,惟謝國忠認為這是政府托市所造成的假象,估計升勢無以為繼,「股市最近上漲只是政府用自己的錢在買(股票),等這筆資金用完之後,股價在未來一兩年應該還是要跌下去的。股市最後見底,是等政府沒再去托的時候就真正見底。」

指脫歐成全球焦點 人幣趁機加快貶值

去年6月A股泡沫爆破後,不足兩個月後出現人民幣貶值浪潮。人民銀行於去年8月11日突然就人民幣進行匯改,單日調低中間價1136點子或1.8%,扭轉市場此前對人民幣只升不跌的預期,過去11個月人民幣持續受壓,中間價上周收報6.6853點,期內兌美元貶值幅度高達8.5%。

自從英國於6月24日宣布公投脫歐的結果以來,人民幣中間價至今貶值1.6%,跌勢有加快跡象。謝國忠分析,人幣貶值是中國政府支持的,而且會繼續貶值,「過去兩星期全球焦點在英國脫歐,而並非在人民幣之上,人民幣即使貶值大家也沒注意。我覺得中國政府判斷這是人民幣貶值的好機會,選擇在此段時間把人民幣加快貶值」。

過去一年內地股市及人民幣匯價先後失守,惟期內一線城市樓價仍然堅挺,深圳、上海及北京住宅樓價均錄得可觀升幅。市場普遍認為,內地物業主要由當地居民持有,在政策支持下,樓價仍然易升難跌,惟謝國忠對此觀點並不認同,「每次大家都在找理由,希望支持泡沫延續下去。但現實是要『物有所值』,不值錢的東西到最後也是不值錢,不會因為它是由本地或外國人持有,便有不同的結果。」

美經濟風險低 美元相對安全

假如中國資產泡沫一如他所料正在爆破,投資者應如何部署呢?謝國忠表示,美國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後,基本奉行去槓桿化措施,故過去8年美國整體(包括政府、企業及個人)債務基本上沒有顯著上升,故美國經濟出現系統性風險機會不大,美元亦是相對安全的資產,「任何貨幣出現問題,都是因為債務過多引起,所以目前持有美元相對安全;換另一個角度來看,過去兩年美元匯價處於上升階段,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封面故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072&issue=201607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1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