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台首度癌友保健食品大調查 保健食品,怎麼吃才能幫到你?

2015-03-30  TWM
身為癌症病友或親友的你,或許時常耳聞某些保健食品有療效,心中就燃起一絲希望:「吃了,就能提高抗癌機會!」全台首次「癌症病友使用保健食品大調查」,癌友吃保健食品,究竟如何避開風險?

親身經歷〉

媽媽花了十多萬冤枉錢 買「抗癌」食品給我保健食品對許多罹癌者是一種可能。每位癌友都有自己的抗癌計畫,但請別放棄療效確定的既有治療。Cincia以自身經驗,述說自己的抗癌故事??。

口述‧Cincia 整理‧楊雅馨、張佳婷二○一二年生日聚餐時,同事提醒我,「妳咳嗽這麼久都沒好,是不是要換位醫師?」沒想到,才剛滿三十三歲不到一個月,我的病歷診斷竟然從「肺炎」改寫成「肺腺癌」。

我還有很多事情想做,我不要現在畫下句點,除了接受正統醫療外,我想試試所有的可能。就在住院同時,媽媽的朋友打電話告訴她:「麝香能抗癌,那個隔壁的陳先生的朋友的同事,癌症就是這樣好的……。」也許是因為癌症來得太急、太猛,讓母親來不及思考,馬上匯款給對方十多萬元;此刻,我也在病床,上網搜尋所有保命的可能。

拿到麝香後,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丟到垃圾桶。我生氣的是,真的有「朋友」會趁人之危,趁機詐財!媽媽沉鬱的臉上有著抹掉希望的悲傷,我們在病房內沉默了好久,「我心疼媽媽花冤枉錢,母親則擔心我從此消失。」主治醫師說癌細胞已經擴散,基因檢測結果屬於「ALK基因變異陽性」,在當時(一二年九月),這代表除了化療外,沒有其他的選擇。(編按:Cincia於一三年七月參與第二代的抗ALK標靶藥物臨床試驗。)為了抗癌、補充體力、避免黏膜破損,經由同事、朋友介紹,我還是吃了白藜蘆醇、牛樟芝膠囊及左旋麩醯胺酸。

要化療了,果不其然,化療隔天中午我開始感到不舒服,也算不清楚吐了幾次。但吐了還是得吃,吃完又吐……,強迫自己補充養分、吃營養補充品、喝媽媽親手熬的滴雞精、五行蔬菜湯,希望能增強體力,無奈身體對第一、二次化療的反應太過激烈,住院醫師甚至拿了DNR(放棄急救同意書)給我……。

我告訴媽媽,我簽了放棄急救同意書,如果哪天真的病危,妳千萬要照我的意願。但媽媽卻說:「管妳的,我一定要叫醫師想辦法救妳,做一個母親的,怎麼可能就這樣看女兒離開?」母親落淚了,我的眼淚再也止不住潰堤,我們分坐在病房的角落,誰也不和誰說話,也不去接觸彼此的眼神……。那一天的午後,我沒踏出病房一步,情緒一次一次地起伏,彷彿和生命做最後一次的巡禮。

所幸在第三次化療後,身體似乎開始適應,反應不再那麼強烈,副作用也逐漸緩解,病況穩定後,終於平安返家休養。

從書上看到魚油、CoQ10、益生菌、硒酵母、綠藻等保健食品,對抗癌有幫助,我一邊繼續接受化療,也嘗試吃更多的保健食品。問了主治醫師,他說:「從臨床經驗來看,沒有太大的幫助。但是如果會讓妳安心,只要不是買來路不明或花很多錢就好。」也許是因為醫師沒有太干涉,而我總相信,這是一線希望;幸運地,身體接受所有化療的反應,我也在部落格裡分享自己的抗癌歷程。或許是因為太過戲劇性,有醫師主動貼文表示,我的保健食品使用方式有點錯誤,建議我去門診找他,而我也真的南下到他的營養門診,或許有人會覺得我太大膽,但心中總覺得聽聽不是壞事,這或許是增加存活的機會!

在接受第十二次化療之後,竟然開始出現抗藥性,只好先暫停化療,在停止治療時,整個肺積水很嚴重,一抽就是一千西西。是幸運之神降臨嗎?此時剛好有機會參與臨床試驗,主治醫師詢問我是不是要暫停所有的保健食品,讓樣本變異數少一些,但這對我來說賭注太大,醫師也尊重我的選擇,如願地進入臨床試驗。

人的身體很奇妙,雖然新的標靶藥物搞得我胃潰瘍,到現在還是會胃痛,但也越來越習慣。由於標靶藥物有肝功能異常的副作用,據說蜆仔湯可以改善,也有醫師貼文:「標靶治療引起肝功能異常並不少見,或許可以先使用蜆精,若效果還是不好就要更改治療藥物……。」而我母親總是每天到市場買新鮮的黃金蜆,一次一斤地放在電鍋裡去燉,兩天一碗的蜆湯,不曾間斷。

如今抗癌已經兩周年,這段時間我每天運動六十分鐘(飛輪、平甩功各三十分鐘),晚上十一點前入睡,也不斷修正自己的飲食、保健食品。雖然我仍然在癌症的世界努力,但隨著經歷每一次挑戰,我與母親的關係變得更靠近了。

最後,容我在這裡向我的母親、台大醫院胸腔科廖唯昱醫師、公司總經理及主管與同事說聲謝謝,他們包容我的一切……。

標靶藥物標準 盼能放寬衛福部於2013年6月通過第一代「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標靶藥物」的適應症,但每月25萬元的藥費,還是令許多家庭負擔不起,希望健保能早日通過給付!

(楊雅馨)

2013年國人十大死因

排名 死因

1 惡性腫瘤(29.0%)2 心臟疾病(11.5%)3 腦血管疾病(7.3%)

4 糖尿病(6.1%)

5 肺炎(5.9%)

6 事故傷害(4.3%)7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3.9%)8 高血壓性疾病(3.3%)9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3.1%)10 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2.9%)2013年國人癌症十大死因

排名 癌症

1 氣管、支氣管和肺癌(37.9%)2 肝和肝內膽管癌(35.2%)3 結腸、直腸和肛門癌(22.6%)4 女性乳房癌(16.8%)5 口腔癌(11.5%)6 前列腺(攝護腺)癌(10.3%)

7 胃癌(9.6%)

8 胰臟癌(7.7%)

9 食道癌(7.1%)

10 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6.0%)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95

大發現 把保健品當保命符 醫師也沒轍 8成病患常吃保健品 最多一天13種

2015-03-30  TWM
 

為了與癌症和平共存,罹癌者除接受醫療常規,也常使用保健品。調查發現,不僅高達八成病患曾使用保健食品,更有人一天吃下十三種,讓醫師相當驚訝。

撰文‧楊雅馨

癌症希望基金會進行「癌症病人保健食品使用行為調查」,調查發現,高達八成二的病友食用過保健食品,但對作用、如何正確使用及其必要性等,卻欠缺完善、正確的認知。

本次受訪者以五十至五十九歲居多,達三六‧五%,其次為四十至四十九歲,占二六‧四%。按教育程度分析,以大學畢業三二‧三%占最多。癌症期別則集中在第二期(三○‧一%)及第三期(二三‧七%)。問到是否吃過保健食品,高達八成二的病友表示曾服用。其中,近半數病友吃了四種以上的保健食品,令人驚訝的是,有四位病友竟服用高達十三種的保健食品。

統計結果發現,隨著癌症越晚期,服用的種類明顯增加。保健食品似乎能令癌友更有安全感,罹肺腺癌第四期的Cincia表示,「為了有更好的體力抗癌,我每天吃九到十種」。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基隆長庚醫院情人湖院區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說:「每天查房時,或多或少都會在病榻旁看到保健食品,只是沒想到種類竟多達十三種!」罹癌的病友不僅吃的種類多,調查分析發現,罹癌前有吃保健食品的人,罹癌後更有超過九成的會繼續服用。

調查顯示,病友最常服用的保健食品,分別為營養補充飲品(如安素、倍力素)、維他命與麩醯胺酸(如速養療);服用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免疫力、補充體力、減緩治療副作用。

增強免疫力 不等同抗癌從細項來看,受訪者有高達三二‧一%認為麩醯胺酸(即左旋麩醯胺酸)具補充體力的效用;三五‧一%的人認為,營養補充飲品能增強免疫力;有四○‧九%的人相信,維他命或礦物質可增強免疫力。

不難發現,癌友認為增強免疫力具抗癌作用,但增強免疫力並不等同殺死癌細胞,不僅如此,對保健食品的認知普遍不足,以至於根本吃錯!

台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臨床組組長郭月霞指出,左旋麩醯胺酸(L-Glutamine)具保護黏膜作用,至於是否能讓體力好一點,須再深入研究。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營養室主任王麗民也表示,左旋麩醯胺酸主要是幫助口腔、腸胃道黏膜的修復,可用來改善嚴重副作用。

郭月霞指出,並非所有的癌症病友都需要營養補充品。營養補充品主要是讓進食狀況不佳者,尤其是消化道系統癌症(如喉頸癌、食道癌、胃癌等),藉由營養品的補充達到「建議飲食攝取量」。不過,若身體消化進食狀況允許,還是以天然食物為首選。

關於保健食品的花費,大家能負擔的範圍是多少?估算下來,每五人就有一人每月花一萬元。而此項費用,還不含親朋好友的贈送品。

亂用保健品 恐有副作用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二○一三年統計,台灣平均家戶所得為一一四萬元,平均每月家戶年所得九萬五千元。王正旭憂心地指出,雖然不清楚受訪者的家庭背景與收入,若以家庭平均月收入十萬元來看,病友約有十分之一花在保健食品上,對家庭來說是不小負擔。郭月霞說,部分保健食品過於誇大療效,讓許多癌友基於對死亡的恐懼,購買保健食品毫不手軟。

病友為了安心,砸錢買保健品。但在調查中,高達三七.一%主治醫師表示不知情。有六二.九%的醫師雖知情,仍同意食用的比率為六一.七%。

進一步分析病人未告知的原因,覺得「醫師不見得清楚保健食品」多達三一.九%,認為「醫師沒必要知道」占二七.七%。「忘記要問、醫師沒問、沒想過要問」的比率則為二五.五%,而認為「醫師可能會反對」占一四.九%。問卷發現,使用多醣體類(如巴西蘑菇、靈芝、牛樟芝)的癌友,有較高傾向選擇不告知醫師。

至於保健食品的來源,多數病友表示,相關資訊來自醫療人員、親朋好友(包含其他癌症病友)以及傳媒、直銷人員。

王正旭提醒,癌症病友應主動和醫護人員討論,避免產生藥物交互作用。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陳啟明說,「當病人問到是否需要使用保健食品時,我幾乎都持反對意見,尤其是靈芝、牛樟芝等。」為了抗癌,每個月花大錢!

高達8成2癌友吃過保健食品Q 罹癌後是否吃過保健食品? 有‧82.1% 否‧17.9% 有3成7的主治醫師不知情Q 醫師知道你服用保健食品嗎? 知道‧62.9% 不知道‧37.1% 癌症越晚期,吃的保健食品也變多Q 每月購買幾種保健食品?

第一期 3.5種

第二期 3.95種

第三期 4.53種

第四期 5種

想靠保健食品增強免疫力

Q 吃保健食品主要目的?

增強免疫力 35%

補充體力 31%

減緩治療副作用 20.4%

避免復發 4.9%

增進療效 2.4%

增加體重 1.2%

治療癌症 1.2%

其他 3.9%

每5人就有1人每月花1萬元買保健食品Q 每月花多少錢買保健食品?

有52.1%每月花5000元以下買保健食品,17.6%花5001~9999元,1萬元~1萬5000元有11%,4萬元以上則有1.7%。

估算下來,每5人就有1人每月花1萬元買保健食品。

執行時間:2014年9月5日至10月24日。

收案方式:採立意取樣,以癌症希望基金會之癌友及其家人為主體,收案工具為半結構性自陳式問卷,題目共8題。

樣本描述:發出問卷449份,回收420份,扣除填答不完整者後,有效問卷數375份,問卷有效率8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06

怎麼吃 增強免疫力就能抗癌?多補充營養是對的? 讓專業的來!保健品的5個正確觀

2015-03-30  TWM
 
 

 

許多癌症病人會使用保健食品,希望能增加抗癌成功的機會,但是這些保健食品真的能如你所期待嗎?使用保健食品也需要正確的觀念。

撰文‧楊雅馨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病人常用的保健食品,包括營養補充飲品、維他命、麩醯胺酸等,使用這些產品,不外乎是為了增強免疫力、補充體力、減緩治療副作用。以下將針對癌友使用保健食品的說法,究竟對不對?試圖歸納出正確的方向。

Q.增強免疫力就能抗癌?

很多人以為免疫力低下是罹癌的主要原因,然而除了愛滋病、器官移植者等,絕大多數的癌症與免疫力無關,而是家族性的遺傳、環境的汙染、不當的飲食習慣及生活中過度壓力等因素造成,「癌症成因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陳啟明說。

至於是否可透過增強免疫力達到抗癌機會?基隆長庚醫院情人湖院區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說:「癌症免疫治療已完成人體臨床試驗階段,其作用方式及效果得到證實,但僅限於極少數癌症。」若只想利用保健食品即達到增強免疫力,進而攻擊癌細胞的確有困難。

Q.癌友都該用營養補充品?

癌症病友常擔心自己營養不良,於是拚命補充,但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營養室主任王麗民表示,想補充營養不是多吃,而是要攝取足夠、適量、均衡的營養。以癌症類別來說,一般來說,消化道的癌症、頭頸部癌症,較容易有進食障礙。台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臨床組組長郭月霞表示,若因治療的副作用,無法三餐攝取足夠營養,可採「少量多餐」的方式,若還是無法達到均衡營養且無法達到足夠量,才須考慮營養補充品。此外,因治療期間對肉類敏感、素食者,以致蛋白質攝取量不足,則可選用「高蛋白質食品」,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

陳啟明提醒,有些乳癌病人預期自己在化療期間會有營養不良的現象,攝取過多的營養,反而造成體重過重的窘境。至於擔心抗癌化學治療藥品引起的噁心、嘔吐,現今的止吐劑(如ondansetron)已能有效預防。此外,因白血球太低而無法按時化療者,亦可透過白血球生成素(G - CSF)改善。

Q.維他命能保命?

市面上的維他命產品五花八門,癌友真的需要補充維他命嗎?兩位營養師都一致表示,「癌友不需要刻意補充維他命」,除非有嚴重噁心、嘔吐等營養不良的現象,或許可以服用綜合維他命(液態維生素),但仍要避免使用單一劑量維他命、高單位的維生素,以免超過一天所需的量。

因為,「抗氧化功能不只作用於健康細胞,連癌細胞也會一併保護,」王麗民提醒。

Q.誰需要左旋麩醯胺酸?

左旋麩醯胺酸是人體組織修復重要的胺基酸,正常人可透過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攝取足夠的左旋麩醯胺酸。左旋麩醯胺酸屬特殊營養品,可減輕化學治療期間所產生的口腔黏膜破損、腹瀉、手腳麻木等症狀。

王正旭表示,化療期間是否會出現口腔黏膜潰瘍、腹瀉等副作用,依病人對藥物的耐受性而有差異,是否一定要補充,應視個人情況而定。郭月霞進一步提醒,由於台灣氣候潮溼,不要一次購買大包裝,以免食品潮解、氧化。

Q.多醣體類能有效抗癌?

多醣體是否可以活化自體免疫,減少發炎反應,進而減少癌症細胞的活化因子,讓癌細胞自我凋零?

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楊賢鴻表示,目前雖有小樣本研究證實,天然靈芝(非萃取合成),具活化人體內的嗜中性白血球,激發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於某些腫瘤的確具有提升免疫功效。另,被視為「抗癌聖品」的牛樟芝,雖經過動物實驗階段,但尚未有臨床試驗證實具抗癌效用。

楊賢鴻提醒,每個人的體質、罹患癌症種類,甚至期別的不同,同樣的藥材不見得對每個人都有效,使用前務必諮詢專業醫師。但以西醫角度來看,陳啟明則完全不同意癌友在治療期間使用多醣體類相關食(產)品,會建議癌友,何不將保健食品的錢存下,給自己與親友一趟「享受吧,輕旅行」。

常見保健食品的選擇原則

保健食品 建議對象 購買原則營養補充品 有嚴重進食障礙者。 標示「均衡營養」配方素食、對肉類敏感等蛋白質攝取不足者。標示「高蛋白質」配方維他命 癌症治療期間有嚴重噁心、嘔吐、營養不良現象者。 綜合維他命左旋麩醯胺酸 在化學治療期間出現口腔黏膜潰瘍、腹瀉者。選用小包裝

整理:楊雅馨

使用保健食品注意事項

1 保健食品非藥品,無法取代正規癌症治療,別購買標示不明、來源不清的產品,更別相信太神效、宣稱「可以治療癌症」的產品。

2 購買前仔細審閱成分、用量及說明單。

3 使用保健食品前,應主動諮詢醫師、營養師、藥師。

4 飲食仍應以天然食物為主,不宜仰賴保健食品。

5 保健食品可能有潛在副作用,建議一次使用一種新的產品。

6 購買保健食品給親朋好友前,建議先了解病友的實際需求。

7 若過程出現不舒服,請立即停止服用且告知醫師,並通報「全國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網址:http://hf.fda.gov.tw,通報專線:02-2358-7343 資料來源:癌症希望基金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07

食藥監總局揭保健酒“功效”黑幕: 椰島鹿龜酒等含“偉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3808.html

食藥監總局揭保健酒“功效”黑幕: 椰島鹿龜酒等含“偉哥”

一財網 陸琨倩 2015-08-02 17:01:00

保健酒行業目前一股獨大,除了勁酒日子好過,一年銷售額70億元,其它保健酒日子都不好過。行業曾經的輝煌是在90年代信息不對稱時期以禮品營銷為標誌。

鹿鞭酒、神力酒、陽春酒、神液酒……名字充滿各種想象空間的保健酒背後,其功效或許只是西藥在“作怪”。

7月31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一份題為《關於51家保健酒、配制酒企業69種產品違法添加行為的通告》顯示,有51家企業在69種保健酒、配制酒違法添加了西地那非(俗稱“偉哥”的藥品成分)等化學物質,並在產品名稱、標識、標簽上明示或暗示壯陽、性保健等功能。目前,已經有19家企業被刑偵。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廣東酒協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保健酒的管理在過去就比較松散,標準都是很粗的。未來應該從源頭、標識、功效三個方面重新規範。以用藥為例,有效成分決定了藥效,但有多少企業對有效成分進行把控了?”

27種產品查實含偉哥

根據本次食藥監總局的通報,已初步查明含“偉哥”的產品有27種,正在調查涉嫌添加“偉哥”的產品有27種;初步查明含他達拉非等化學物質的產品有7種,正在調查的產品有8種。北京疾控中心曾在一篇發表論文中寫道,“西地那非(俗稱“偉哥”)用於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對於心血管患者,有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與往日不同,這次“上榜”企業中不乏知名企業,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應該是海南椰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238.SH)生產的椰島鹿龜酒,這家唯一以保健酒為主業的上市公司,曾經5次蟬聯中國保健酒品牌價值第一名的企業,被列在食藥監總局“正在調查”的名單當中,被指添加了豪莫西地那非、紅地那非、偽伐地那非。

這些非法的添加物也經常出現在一些保健品當中。食藥監總局曾發布一份《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質名單》,指稱上述添加主要是“聲稱增強免疫力(調節免疫力)功能產品。”海南椰島的2014年年報顯示,其酒類業務的營業收入達2.42億元,主打產品之一便是“椰島鹿龜酒”,已經在湖南、江蘇等地形成核心銷售區域。該公司暫時未對事件做出回應。

此外,在正在調查的名單中,三九企業集團也被牽扯其中,三九企業集團蘭考地久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蛹蟲草酒被指添加了西地那非(俗稱偉哥)。有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這家企業與華潤集團之間有些關聯,“這些關聯是之前遺留的歷史問題,沒處理完。”

食藥監總局稱,在保健酒、配制酒中添加西地那非等化學物質屬於違法行為。這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條第一項關於“禁止生產經營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的規定。此外,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法釋〔2013〕12號),涉嫌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缺失的監管機制

保健酒,市場規模大概在130億元左右,被稱為國內酒業的的第四大的市場。但是監管缺失卻是行業內潛藏的陰影。

“雖然不多,但之前也有聽過有廠家往保健酒添加西藥。”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保健酒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坦言,至今,很多消費者都沒有分清楚保健酒和藥酒的分別,“因為藥食同源制度,很多保健酒只是食品,功效並沒有想象中大,但行業內,有的廠家喜歡過度強調功效,希望以此獲得銷量,這種功效強調甚至被大家習以為常,大家都太急功近利了。”

這種往保健酒加西藥情況其實在保健品領域也很普遍。北京疾控中心曾發布一份《保健食品違法添加藥物狀況及管理對策》的論文顯示,在2005年到2008年間,對全國抽檢保健食品中化學藥物進行檢測,662件樣品中違禁藥物的檢出率為23%,其中減肥類和抗疲勞類的保健品檢出率較高,西地那非就是抗疲勞類保健品的常檢出物質。該報告還特別提到,檢測中的有些產品甚至同時使用了3種化學藥物,“此種方式不光存在單一藥物的毒副作用問題,還存在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更加嚴重。”

白酒專家肖竹青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坦言,保健酒行業目前一股獨大,除了勁酒日子好過,一年銷售額70億元,其它保健酒日子都不好過。他並不看好這個行業的未來,“行業曾經的輝煌是在90年代信息不對稱時期以禮品營銷為標誌,但是今天信息透明互聯網時代,禮品市場碎片化,所以保健酒整個行業走向末路。”

無論如何,食藥監總局已在“出手”規範,而且對本次“上榜”企業采取強硬態度,要求對已通報的產品“立即停止經營,下架封存”,生產企業被要求開展自查,凡違法添加了化學物質的,“要立即停止生產,就地封存產品,召回已售出產品”,同時要求各地食藥監部門“依法嚴厲查處”事件,“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根據通報,目前已有19家企業被移送公安機關進行刑事犯罪偵查。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385

與功夫熊們保健按摩不同,看中醫的O2O模式要靠賣藥掙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9/151739.shtml

看中醫的服務模式和目前已有的上門推拿產品相差不大。用戶通過看中醫的微信服務號進行一次簡單的問答進行體質檢測,然後選擇出診醫師和服務項目,預約好時間地點後,醫師即上門到家,經過中醫傳統的望聞問切之後確定病癥,最後進行針對性的理療。目前看中醫提供的診療服務包括個人診療中的五項:推拿、火罐、針灸、刮痧、艾灸,和定制療程中的中醫減肥和亞健康調理等。

乍看之下看中醫和目前已有的上門推拿產品差別不大,但看中醫創始人羅峰強調兩者之間的本質區別:“他們宣傳說能夠達到中醫理療效果,但他從來不敢叫中醫出診。我們不叫按摩師上門為你做中醫服務,我們叫中醫出診。人就是中醫,做的事叫出診。這是最大的區別。”

羅峰強調的“中醫”和“出診”即是橫亙在功夫熊、點到等推拿產品延伸服務的一條紅線。“中醫保健是60年代國家為了讓勞保殘障人士有口飯吃,讓社區保健能同時落地,所以從醫療、衛計委的醫療證里摳出一個牌照,叫社會保健牌照,但對他的從業人員和從業技能有嚴格的限定,就一句話不許破皮。”這個限定的影響就是,目前街邊店里或者功夫熊、點到的按摩師里大部分人只能為人做“不破皮”的推拿,而想要做針灸等更深的中醫療法就必須有國家衛計委頒發的行醫資質。

所以羅峰認為看中醫和已有的這些推拿產品並不在一個市場里競爭。功夫熊、點到等推拿產品面對的是更為大眾化的保健市場,看中醫則是更為專業、門檻更高的中醫醫療市場。出身中醫名家的羅峰在創辦看中醫伊始就收購了北京地區的聖仁濟方中醫門診,目前看中醫在北京地區接近300名具有行醫資質的中醫都掛靠在這個醫療機構下面。

“2014年北京市中醫理療市場大概才四五十億,但是保健市場七八十億。所以是誰把中醫理療的蛋糕切走了,不是西醫,是保健按摩把他們的蛋糕切走了。”相較於當前中國西醫醫療資源的緊缺狀況所產生的諸多醫患矛盾,中醫的一個困境是“醫患無關系”。“2014年註冊的北京中醫是19000人。但是衛計委能掛上名的才4000多人。所以還有15000名中醫隱沒於市。醫院養不起這些人,所以他們就賣房子,賣保險,賣安利什麽的。經常有這種中介聊著聊著說,我原來也是學中醫的。”羅峰介紹說。

看中醫要做的即是把中醫資源和有中醫理療需求的人連接起來。當醫患建立了聯系,看中醫的盈利模式就在其中產生——賣藥。根據2014年北京市藥監局發布的數據,2014年北京人吃了220億的中藥。“北京中藥市場每年遞增10%,藥價漲5%,到現在絕對過300億了。” 因為看中醫的醫師擁有處方權,可以為患者開藥、制藥再送到患者手中。這個每年300億的中藥市場也就成了看中醫真正瞄準的獵物。

當然,披著O2O的外殼,在服務上就必須有一個標準化的服務流程。中醫自有流派,患者的身體癥狀也各有不同,所以看中醫把服務標準化主要體現在診前、診後兩個部分。首先看中醫的醫師資格審核要過三關:資質審核、理論實踐考核和外形氣質。“我們會在後臺打分,顏值都算,就是穿著打扮氣質,因為這有上門業務。”羅峰說。

通過考核篩選確定了醫師的執業水平之後,看中醫在出診的服務流程上也做了一系列標準化流程:醫師都用統一的出診箱,診療前先點一炷促進患者更快進入醫療狀態的藥香。望聞問切之後由患者選擇五項服務中的一項開始做理療。最後醫生會為患者填寫病例並針對性做出醫囑或者開藥。

目前看中醫的診療服務處於最後測試階段,有50名醫生在線提供服務,日均有80的訂單量。此前看中醫獲得了“頂尖學員”孵化器的800萬天使輪融資。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田牧,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370

碩騰在華加速布局動物保健品市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1391.html

碩騰在華加速布局動物保健品市場

一財網 王蔚佳 2015-11-13 14:22:00

在未來40年,全球人口預計將超過90億,其中約7.5億將會來自亞洲,而人口增長將會自然導致對肉、奶、蛋等需求的顯著增加——而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到2020末,25%的對肉類的需求的增長將來自中國。

動物保健正加速成為跨國制藥公司在中國的“大生意”。

全球最大動物保健公司美國碩騰(ZTS.NYSE)宣布北京研發實驗室和蘇州新工廠完工——後者將實現在目前整體產能基礎上30%的擴充。這是繼今年5月,新禮來動保(Elanco Animal Health)宣布中國區組織架構整合完成後,國際動物保健公司在中國的又一“大動作”。

“新的生產設施產能比原來生產設施的產能擴大30%左右,每年生產1萬噸左右的產品,年產值差不多有1億美元的水平;此外我們整個占地差不多在3萬平方米左右,我們不僅滿足本地產品的需求,同時也向海外產品出口。” 碩騰執行副總裁兼全球生產與供應總裁Roman Trawicki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

作為全球最大的動物保健品公司,碩騰2014年在華銷售額超過1.07億美元,其產品組合包括80多個產品線,涵蓋五個產品類別:疫苗、驅蟲藥、抗生素、藥物飼料添加劑和其它藥物,主要用於五個核心畜種,即豬、奶牛、雞、狗和貓。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動保市場,2014年市場規模約22億美元,預期年複合增長率約8%。

與此同時,在未來40年,全球人口預計將超過90億,其中約7.5億將會來自亞洲,而人口增長將會自然導致對肉、奶、蛋等需求的顯著增加——而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到2020末,25%的對肉類的需求的增長將來自中國。

“從市場銷售額來說,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動物保健品市場,對高品質的蛋白質或者說安全的寵物藥物需求在急劇增加。這種需求是覆蓋到所有畜種,無論豬肉、雞肉甚至是雞蛋到牛奶、羊肉的需求都是在高速增長的。當然全球範圍內,中國的生豬數量是最多的、占了全世界的一半。”碩騰大中華區總經理王慶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來自碩騰方面的信息顯示,蘇州新工廠的建設始於2013年11月,碩騰將在新工廠生產藥物飼料添加劑產品以及水溶性和預混產品,用於幫助提高豬、牛和家禽的健康水平。具體產品包括林可黴素抗生素系列以及新黴素、土黴素和電解質類產品。

另一方面,為增強中國區的研發能力,碩騰在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區建立了北京研發實驗室,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將專註於加速研發滿足中國動保市場需求的優質疫苗——2014年,中國動物疫苗市場規模超過6億美元。

“我們第一步就是先把硬件設施建立起來,而項目都在評估當中。現在我們集中在生物制品疫苗上面,因為疫苗是現在中國所有動保里面比較主要的特征藥物,需求量非常大,而且涉及到所有的畜種。” 王慶表示。

碩騰北京研發實驗室的前身是碩騰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吉林碩騰國原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的研發部,該合資公司成立於2011年,主要集中在研發和生產高品質的豬用疫苗。

2013年8月,合資公司推出第一個產品“瑞蘭安TM”,此疫苗專門用於預防和控制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PRRS)。中國豬肉產量居世界之首,是世界上最大的養豬生產國,每年出欄肉豬8億頭,豬用產品的研發將是碩騰北京研發實驗室的重點。

而正在高速成長起來的中國寵物市場也將毫無疑問地成為全球動物保健爭奪的激烈戰場。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碩騰方面獲悉,目前其全球業務中65%的銷售額來自畜牧業務,34%來自寵物業務——而在中國,寵物市場貢獻的數據僅有16%,市場空間巨大。

一份中美兩國寵物產業的對比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城市家庭的12%飼養寵物,中國寵物行業的產值約為200~300億人民幣,多年來保持30%的增速;而來自國際寵物行業(APPA)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美國寵物行業產值為550億美元,但有高達64%的家庭飼養寵物(1988年有56%的美國家庭飼養寵物,到2013年25年的時間增長了8%)。

“中國寵物市場其實在這幾年蓬勃發展起來的,經濟的發展直接帶動了寵物數量的增長;而隨著寵物主人對疾病治療和知曉率的了解,寵物市場會有一個非常穩定的高速增長。”王慶表示。

編輯:郭潔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72

漲價不停 補鈣類保健品成今年春節送禮新寵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9179.html

漲價不停 補鈣類保健品成今年春節送禮新寵

一財網 王悅 2016-02-14 17:56:00

從“腦白金”到“黃金搭檔”,歷年來,春節都是各大保健品企業年度PK的主要戰場,在今年的大戰中,補鈣類保健品成為了最終黑馬,牢牢占據了各大電商、零售網絡的銷售榜首。

從“腦白金”到“黃金搭檔”,歷年來,春節都是各大保健品企業年度PK的主要戰場,在今年的大戰中,補鈣類保健品成為了最終黑馬,牢牢占據了各大電商、零售網絡的銷售榜首。

每年30%的增長速度

來自天貓醫藥館的銷售數據顯示,在春節期間的保健品銷量之冠是湯臣倍健的液體鈣軟膠囊,月成交量達到3.2萬筆。而在京東商城和亞馬遜,哈藥三精牌葡萄糖酸鋅口服液(藍瓶)、哈藥六牌鈣加鋅口服液以及善存複合維生素片持續熱銷。在2015年拿下“雙11”行業銷量第一的康愛多連鎖藥店,近一個月以來,健力多系列補鈣保健品、康美中藥飲片系列產品以及同仁堂滋補系列均成為熱銷產品。

補鈣類產品正在取代傳統的複合類營養品,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歡迎。

補鈣類保健品牢牢占據各大電商、零售網絡的銷售榜首(網絡資料圖)

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調查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5年,我國鈣劑市場規模增長了2倍多,今年這一數字仍在不斷擴大。

業內人士指出,伴隨著“運動熱”、“老齡化”、“二胎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在未來幾年,鈣劑產品將依舊保持可觀的增速。

中國保健品協會保健品應用推廣工作委員會會長尹誌超此前表示:“2014年鈣劑市場銷售額近160億元人民幣,保健品市場每年都以30%增速在增長。”而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1-2015年中國補鈣保健品市場行情動態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補鈣品市場銷售額在前幾年就已達到120億元人民幣。

藥企布局

增速30%的市場讓外資、國內藥企巨頭垂涎,尤其對於近幾年飽受基藥降價、仿制藥痛苦爭奪的化藥企業來說,轉型做補鈣類的OTC產品成為了最優的出路。

以去年底斥資26.46億人民幣重組收購康遠制藥的振東制藥(300158.SZ)為例,此前,振東的主要產品均為中藥腫瘤藥物,董事長李安平對記者透露,此次高價收購鈣劑產品企業康遠制藥,目的就是為今後轉型補鈣類保健品市場打下基礎。

不僅僅是國內的上市公司,外資藥企同樣對鈣類保健品市場虎視眈眈。去年6月,輝瑞宣布在蘇州投資9500萬美元的新廠正式破土動工,該新廠區將主要生產鈣爾奇、善存系列健康藥物產品。

“輝瑞健康藥物部在過去六年的增速均為雙位數,其中主力品牌就是鈣爾奇和善存。此次新建的蘇州工廠將主要用於布局輝瑞的健康業務,滿足不斷增長的國內外市場需求。” 輝瑞健康藥物部大中華區總經理蔡寶光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價格水漲船高

補鈣類產品銷售量開啟高增長模式,在種類不斷增多的同時,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過去十幾元一罐的鈣片產品如今在市場上難覓蹤影,而號稱“補鈣效果最好”,同時也成為今年鈣類產品銷售翹楚的的液體鈣軟膠囊相較其他劑型,價格更是高出了近三分之二。

“今年補鈣類產品尤其熱銷,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運動風的興起,受眾現在對骨骼健康的重視程度相較以前有所增加。”一位外資保健品銷售的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他看來,節日的送禮需求以及城市白領運動需求的高端屬性決定了現如今不少補鈣產品的“高端定位”。

而對於企業來說,廣告投入則成為了漲價背後的主要推手。

最知名的例子就是哈藥集團“藍瓶的鈣”無處不在電視廣告,其實早在2003年,為了取得央視黃金時段的廣告席位,哈藥付出的代價就已經高達兩億元人民幣。而在去年趙薇主演的電視劇《虎媽貓爸》中,鈣類保健品牌迪巧為做深度植入,也付出了相當昂貴的代價,根據業內人士透露,如今保健產品如果想做電視節目的冠名、贊助以及配套推廣,沒有兩三億根本就做不下來。

根據哈藥集團在今年2月6日公布的2015年財報,2015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8.56億元,其中歸屬於保健品類的銷售收入為5.57億元,但反觀其銷售成本,以保健品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廣告宣傳費卻高達2.38億元,接近保健品總銷售額的40%。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469

叮當快藥發布生態圈戰略,推保健品海購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26/156101.shtml

叮當快藥發布生態圈戰略,推保健品海購
i黑馬 i黑馬

叮當快藥發布生態圈戰略,推保健品海購

主要針對海外保健品,由海外直供,統一接受海關質檢。據悉,用戶通過叮當快藥平臺獲取海淘保健品的服務,直接人民幣購買。

i黑馬訊5月26日消息 今日,送藥上門平臺“叮當快藥”發布大健康生態戰略,升級四項服務,包括推出智慧藥房、療程優購、APP升級以及上線保健品海淘。

當天,叮當快藥發布會公布了四項戰略:

一是推出叮當智慧藥房。叮當快藥此前通過電子圍欄技術,劃定城市的核心區域。如今,為了能深挖線上與線下的服務整合的潛力,叮當智慧藥房應運而生,並開通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鄭州六大城市的服務,未來將逐步拓展。

叮當智慧藥房將提供五個方面的服務:包括電子病歷檔案管理,線下藥房連接線上服務,藥品工廠直供,社區居民的用藥及健康管理, 核心區域28分鐘送藥上門服務。

二是療程優購。療程優購是叮當開通的全新健康服務解決方案。用戶首先通過觀看專家科普視頻,了解自己的病癥,獲取身邊常見健康問題的科普知識,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關於身邊常見健康問題的科普知識,另一類是關於安全用藥的說明指導,用戶可以通過觀看視頻了解不同藥品的使用方法。

此外,療程優購還針對一些常見的病癥,推出了品牌組包,用戶可以通過這個健康服務解決方案,優化自己的療程,獲得一套完整的藥品組包,解決病癥難題。

三是升級叮當快藥App4。為了配合叮當大健康生態圈的戰略升級,叮當快藥APP將進行4.0升級。叮當快藥2015年2月6日正式上線,距今一年多的時間,叮當快藥APP實現了20次新版發布,965個項目上線。

四是上線全球海淘。主要針對海外保健品,由海外直供,統一接受海關質檢。據悉,用戶通過叮當快藥平臺獲取海淘保健品的服務,直接人民幣購買。

叮當快藥為仁和集團董事局主席楊文龍個人出資創建的O2O品牌,2015年7月11日,仁和集團舉行了互聯網戰略轉型發布會,仁和將以健康管理為前端、以叮當快藥為服務平臺的全生態圈資源整合的互聯網醫藥創新商業模式。

叮當快藥 仁和集團 醫藥O2O 智慧藥房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05

食藥監總局:9批次食品不合格 多家保健品、鈣片上黑榜!

據國家食藥監總局對水果及其制品、保健食品等2類食品抽檢,不合格樣品9批次。不合格產品有:金果園老農(北京)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葡萄幹,廣州酒家集團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委托高州市豐盛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高州桂圓肉,黴菌檢出值超標;湖南和盛醫藥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哈藥集團制藥六廠生產的女士高蓋牌鈣片,維生素C值超上限; 蘇州口水娃食品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蘇州口水娃食品有限公司分裝的獼猴桃幹, 乙二胺四乙酸二鈉不符合標準; 禹州市紫燁紅食品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禹州市紫燁紅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次紅心薯條和紫燁紅紅心薯條,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檢超上限; 渝中區鼎昌菜園壩大藥房銷售的標稱廣州漁夫堡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安士生物科技(中山)有限公司生產的漁夫堡牌鈣加維D軟膠囊,維生素D3低於標準 安徽市民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商業街店銷售的標稱福建南海岸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南海岸牌多維鰻鈣片,維生素D檢出值低於標準; 雲南健之佳重慶藥房有限公司金科小城故事店銷售的標稱廣東億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綠森林牌乳酸鈣顆粒,鈣高出標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540

告別高增長、高毛利時代 保健品成奶粉企業新出路?

8月24日晚間,澳優乳業(01717.HK)宣布以約1.6億元人民幣收購澳大利亞保健品Nutrition Care。事實上,近年來,澳大利亞保健品品牌不斷成為中資囊中之物。2015年以來,中資合生元收購澳大利亞Swisse保健品,新希望收購Australian Natural Care,上海醫藥9.38億元收購Vitaco……並且,尤其以奶粉企業居多。

這背後反映出奶粉企業在發展瓶頸與增長壓力的矛盾面前,開始尋求轉型,與奶粉關聯度較高的保健品成為眾多奶粉企業的選擇。

“嬰幼兒奶粉行業高增長、高毛利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奶粉企業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與營養奶粉相關聯的營養保健品成為不少奶粉企業的選擇,借著大健康產業高速發展的東風,奶粉企業集體向健康保健領域轉型成為趨勢。”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表示。

為何都瞄準澳大利亞

根據澳優乳業發布的公告,公司與澳大利亞專業高端營養品品牌Nutrition Care簽訂業務銷售協議和土地銷售合約,澳優乳業以2640萬澳元(約人民幣1.33億元)收購Nutrition Care的業務和資產;以520萬澳元(約人民幣2630萬元)購入Nutrition Care位於澳大利亞的物業土地以及現有生產基地及業務。此舉標誌著澳優乳業正式借道Nutrition Care進入蓬勃發展的國際營養品市場。

2015年合生元以76.76億港元收購澳大利亞著名保健品企業Swisse83%股權開啟了中國企業收購澳大利亞保健品品牌的先河。

中國對保健品行業的巨大需求以及澳大利亞保健品的影響力推動了這一趨勢。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人們對健康更加重視,大健康產業被認為是下一個爆發式增長的行業。在2015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大力發展健康產業,並首次提出“健康中國”概念。“健康是群眾的基本需求,我們要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國。”

大健康產業正在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曾如此形容大健康產業:“這股風比房地產大。下一個五年大概有20萬億。”

而作為大健康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保健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長。相較美國和澳大利亞,國內的保健品行業仍處於發展初期,同時也蘊含巨大發展潛力。2014年,國內保健品行業市場規模為902億元。比較人均消費水平,美國和澳大利亞分別為56美元和41.6美元,而國內市場僅為11.4美元。

根據Bain預測,國內行業規模有望在未來4年保持8%的年均增速,至2018年達到1263億元的規模。

另一方面,澳大利亞作為保健品產業發達的國家,由於具有氣候、地理、技術、品牌等優勢,其保健品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具有較高地位。加上澳大利亞保健品行業競爭激烈,不少保健品公司希望借助中國企業的資本及市場運作能力重獲動能。這兩方面因素推動了中國奶粉企業加速出海收購澳大利亞保健品公司。

增長瓶頸下的轉型

事實上,除了看好保健品行業,上述中國企業自身原有主營業務領域增長乏力也是重要因素。隨著配方奶粉行業日益進入紅海,產能和品牌過剩,更有眼光的奶粉企業在逐漸跳出乳業紅海,走向目前還是藍海的保健品市場。

宋亮表示,目前情況下,隨著跨境購、大量競爭對手的加入,可以肯定地說,中國的營養配方奶粉市場逐漸飽和,告別了過去高增長時代,而跨境購也逐步推動國內嬰幼兒奶粉的價格體系跟國際接軌,長期來看,嬰幼兒奶粉的價格將不斷下降,毛利率也隨之下降。

最新發布的合生元2016年半年報顯示,合生元收入來自嬰幼兒營養及護理用品和成人營養及護理用品兩大分部,2016年上半年,兩者分別貢獻17.24億和12.84億元,占比各為57.3%和42.7%。其中,嬰幼兒配方奶粉業務就隸屬於嬰幼兒營養及護理用品分部,收入較2015年上半年減少14%至14.605億元。可見,合生元的嬰幼兒奶粉業務已經開始一定程度的萎縮,相反是成人營養品及護理用品的增長撐起了合生元業績繼續增長。

合生元集團公關事務部總監朱輝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由於新近頒布的嬰幼兒配方奶粉註冊制規定所帶來的緊縮效應,市場競爭依然激烈。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大規模去庫存及激進的價格競爭導致行業銷售量減少。

新希望乳業作為嬰幼兒奶粉領域的後來者,拼命打低價奶粉策略,去年推出百元以內的超低價奶粉,希望以此找到差異化路線,業內看來,這樣的價格必然面臨極低的毛利率,甚至存在較大虧損風險。

可見,嬰幼兒奶粉高增長、高毛利時代將不複返,嬰幼兒奶粉企業亟須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澳優乳業董事長顏衛彬也表示,收購完成之後,澳優乳業將加快Nutrition Care在中國市場的推廣,提升其收入及盈利水平。宋亮也認為,目前來看,保健品是個高毛利產品,可以推動奶粉企業繼續維持高毛利。

朱輝表示:“繼Swisse的收購完成之後,Swisse旗下成人營養及產品護理部分持續為合生元帶來穩定收入。今年上半年Swisse為合生元營業收入及純利帶來強勁的動力。”

事實上,對於奶粉企業進軍保健品,業內也有兩大擔憂:一方面,嬰幼兒奶粉去做保健品,這樣的跨界能否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嬰幼兒奶粉企業進入保健品領域可能面臨政策風險。對比海外市場,國內保健品的審核和牌照壁壘更高。

對此,宋亮認為,目前來看,奶粉跟保健品有很強的相關性,都是需要在消費者端進行高度精細化營銷的產品,從這個角度看,保健品是可以跟嬰幼兒奶粉產品一樣放在母嬰店銷售的,並且如果消費者認可一個嬰幼兒奶粉品牌,往往也會認可這個品牌的營養保健品。

在政策上,政府也在進一步放寬保健品進入門檻。《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於2016年7月1日生效,保健品準入門檻已經大大降低,這也為奶粉企業進入保健品領域開了政策綠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9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