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阿里恆生:令人不安的婚禮

2014-03-31  NCW
 

阿里的胃口不僅是恆生的金融電子平台,或許還包括恆生的後台數據資料,據此分析金融客戶的交易行為,成就阿里金融大數據夢想。但這令業界不寒而慄◎ 財新記者 範軍利 特派香港記者 鄭斐 文fanjunli.blog.caixin.com|zhengfei.blog.caixin.com 因大股東籌劃重大重組事宜的恆生電子(600570.SH)仍未複牌。各種跡象表明,此次重組的對方指向了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

一個是涉足國內全金融產業鏈的信息服務商,一個是不斷在互聯網和金融兩界掀起波瀾的互聯網巨頭。儘管這仍然是一場未定的婚禮,但市場對其聯姻後可能造成的影響已熱議不斷。

根據3月21日恆生電子繼續停牌的公告,控股股東杭州恆生電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恆生集團)的「重大重組事宜正在推進,相關中介已經進場。公司股票自2014年3月24日起繼續停牌恆生集團目前持有恆生電子20.26% 的股份,其他前十大股東大多為基金和自然人,比較分散。

阿里巴巴與各大商業銀行目前恩怨難解,前者介入金融領域的雄心未因此受到影響。控股天弘基金管理公司51% 後,阿里再次對金融信息服務商恆生集團發起要約收購。其目的,是通過介入金融行業的 IT 系統服務,一舉獲得客戶交易習慣、數據及行業交易數據 ,為未來的「金融雲 」做基礎。

2009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成立子公司「阿里雲」 ,專注於雲計算領域的研究和研發,目標是要打造互聯網數據分享的第一平台,成為以數據為中心的先進的雲計算服務公司。

2013年11月27日, 「阿里雲」宣佈將整合阿里巴巴旗下各方面資源推出阿里「金融雲」服務。該服務在「阿里雲」內被稱為「聚寶盆」項目。 「金融雲」服務旨在為銀行、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提供IT資源和互聯網運維服務。

但業內人士普遍擔心的是,阿里迎娶恆生集團後,相當於掌握了絕大部分金融機構的後門。因為恆生電子幾乎是傳統金融機構最大的IT供應商。

恆生電子的客戶包括證券、基金、銀行、保險等諸多領域,基金公司和證券公司為其核心服務對象。根據恆生電子2012年年報,公司在基金、證券、保險(放心保) 、信託資管領域核心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93%、80%、90%、75%,在證券賬戶系統、證券櫃檯系統、銀行理財業務平台、信託核心業務平台、期貨核心系統的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57%、43%、85%、41%、42%。

還有明顯的利益衝突是,阿里旗下控股了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後者管理的貨幣基金餘額寶在3月19日的規模已經達到5531.3億元,在基金業傲視群雄。未來恆生電子將如何處理與其他基金客戶的關係?

阿里與恆生的這次戀愛甚至婚姻,會給市場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幾度談判

3月18日,恆生電子發佈公告稱,公司於3月16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恆生集團的書面通知,恆生集團將籌劃重大戰略事宜,由於恆生集團系本公司的控股股東,其重大戰略事宜將對本公司構成重大影響。 「經公司申請,本公司股票自2014年3月17日起停牌。 」恆生電子披露,目前相關的財務顧問、審計師、律師等中介機構已經進場,對相關事項進行盡職調查、項目論證與商務談判。

接近恆生電子的知情人士稱,阿里巴巴與恆生電子2012年12 月即有股權談判接觸,最終因第一財經意欲收購恆生電子部分股份,而致談判夭折。

3月18日,在恆生電子宣佈大股東重大重組事宜停牌之後,市場迅速將重大重組對方指向阿里巴巴。

「目前我們聽到的說法是,恆生集團的確在跟阿里談,至少是在談業務合作,很可能會是股權合作。 」一位互聯網行業資深分析師稱。

他透露, 「這次停牌前,所有的機構投資者都表示很驚訝,之前並無任何『風聲』 。 」根據恆生官網介紹, 「1995年2月,恆生電子創始團隊八位年輕的工程師懷揣夢想,毅然決然投身於金融IT 領域,2003年12月,恆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是中國領先的金融軟件和網絡服務供應商。 」恆生電子的業務範圍包括證券、基金、期貨、銀行、信託、保險、財資管理、通信、電子商務等。公司總部設在杭州,在全國28個主要城市設有分公司或辦事處,在日本、美國、香港設有分支機構。

恆生電子一直試圖對金融行業介入更深,而不僅僅侷限於 IT 服務。這些努力包括涉足基金銷售、銀行票據到入股基金公司,甚至染指科技園的建設、招商和運營。

根據恆生電子既往在金融行業的拓展努力和其金融 IT 的主業來看,與阿里聯姻並不意外。但如果考慮到恆生電子目前超過100億元的市值,阿里巴巴可能付出的成本會讓業界存疑。

「阿里巴巴如果只是需要一個金融IT 團隊,收購代價可能過大。 」一位金融IT服務領域人士指出。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從 IT 公司角度看,發起人對公司的信心很重要。

恆生電子的股東較為分散,2003年上市時,恆生電子的部分發起人成立恆生集團,通過恆生集團持有恆生電子。

也就是說,恆生集團的股東和恆生電子的高管是一撥人,如果此次恆生集團大股東賣掉股權,客觀上顯示經營者對自己的公司沒有信心。

「恆生大股東有的是通過恆生集團持有恆生電子,有的是個人持有。總之是一個股東團隊,如果大股東減持賣股份,不是好事情,存在大股東套現離場的嫌疑。 」一位同業者表示。

但也許這樣的猜測都低估了阿里和恆生聯姻的雄心。

阿里雄圖

3月16日,阿里巴巴集團公告將啟動在美國上市融資的計劃。這一時間,與恆生電子收到集團公司將籌劃重大戰略事宜的時機恰巧一致。

一位基金業人士解讀,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除了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集團的故事,阿里希望成就其第二個故事,即「中國的亞馬遜」 。亞馬遜現在已經不再是商務公司,而是大數據公司,這是亞馬遜過去幾年的最成功之處。

阿里巴巴希望像亞馬遜一樣,擁有著日益增長的雲基礎設施、海量數據流和內容。阿里「金融雲」服務則希望通過聯合其他的金融產品服務商,為銀行、基金、保險和證券等行業提供計算資源和互聯網運維,降低網上交易支付的開發和IT成本。

阿里巴巴為「金融雲」服務,選擇 了財富象徵意味濃郁的名字——「聚寶盆」 ,並對外傳遞一個信號 :包括眾安保險、天弘基金、廈門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都已經在這個盆子中等著變現了。

目前「聚寶盆」涉及的領域包括快捷支付、網銀支付、繳費、代理收單、積分支付、系統管理、查詢統計基礎服務。之後, 「阿里雲」準備對銀行業務進行整體託管,甚至包括核心賬務系統、信用卡系統、放款系統和風控系統等。

而恆生電子在金融領域的種種突圍,看上也與阿里巴巴的意圖不謀而合。

從數據類型上看,通過支付寶平台,阿里巴巴積累的用戶消費習慣數據已經具備橫向數量和縱向時間的廣度,涉足金融行業,阿里仍然缺乏交易和投資的大數據資源,而恆生電子的積累可能恰恰符合阿里下一步的行動。

阿里「金融雲」部門已經開始與包括銀聯數據服務公司、恆生電子在內的數十家金融服務商展開合作。

一位電子商務人士表示,如果阿里巴巴收購恆生電子成行,阿里在證券、基金,甚至銀行的IT 系統服務方面獲得較多優勢的同時,其「金融雲」平台的步伐將大為推進。

據基金業人士表示,目前,基金公司不但使用恆生的交易系統,還使用恆生的資金清算系統,同時恆生還涉及份額的註冊交易。如果未來這些數據進入「阿里雲」平台,能看到很多公募基金客戶的記錄,據此分析客戶交易行為,這將為阿里大數據夢想添上重要一翼。

壟斷之憂

一位基金公司高管表示,恆生電子以其對基金 IT 服務行業絕對高的佔有率,一直以來享有與基金公司談判中的絕對 定價權。 「現在加上阿里,強強相加,對我們傳統行業而言,簡直是災難。 」根據監管層牌照化管理的思路,包括金證股份(600446.SH) 、恆生電子在內的金融信息服務公司,未來均可能納入金融信息資訊類牌照管理的範疇。

從金融服務開發商的角度,恆生電子本身定價能力很強,一方面技術系統強,另一方面其系統有多年的客戶積累,很多功能是在各家客戶不斷提需求、提問題的過程中總結完善的,是目前業務模塊較多,比較受證券、基金公司認可的IT服務開發商。

恆生電子在金融行業嘗試不斷。

2007年試圖與國金證券等多家機構成立基金公司,卻最終因其基金 IT 服務商的中立身份遭到質疑,參股基金公司的願望並未達成。

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恆生電子是國內最大的證券和基金交易軟件提供商,公司在基金行業應用軟件等幾個主要領域的市場覆蓋率均超過了70%。

「恆生電子作為交易中獨立的第三方,從保持中立性角度,不適宜作為股東入股基金公司。 」此後恆生電子於2009年全資收購力銘科技,涉足銀行票據 IT 服務。在此領域,恆生電子仍面臨激烈的競爭。

恆生電子董事長彭政綱此前曾公開表示,希望通過技術和解決方案、公司經營管理和商業模式的完成轉型,進而突破銀行與證券的限制,實現交易與金融數據的融合,最後形成大金融IT系統。

通常而言,證券、基金行業的 IT 服務業務採取「項目 + 產品」的模式。

由於恆生已有多年金融業 IT 系統服務經驗,故證券、基金公司多數情況下以買業務模塊為主。如果是創新業務的話,就需要向IT服務商要求定製。

一般來說,證券基金公司的數據、硬件都是獨立地存放在證券基金公司的平台, 「每個公司擁有獨立的數據中心,數據獨享」 。

理論上,系統開發商可以獲得基金公司的數據信息。不過,多位接受採訪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實際運行中,基金公司管理較為嚴格,系統開發商只能在特殊環境中進行操作,而非生產環境。

即便進入生產環境,也只能輔導。實際操作部分,一般由基金公司人員操作,所以當下尚不存在數據被盜的情況。

不過,未來如果恆生併入阿里的盤子,基金公司的客戶數據信息顯然會受到影響。

正如支付寶,原本僅是平台角色,可為很多基金公司服務,但與天弘基金合作之後,就堵住了支付寶與其他基金公司的合作之門,客觀上使得支付寶和其他銀行、基金公司成為競爭對手。支付寶與阿里巴巴為同一最終控制人馬雲,也是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之一。

「如果阿里巴巴和恆生是一家人,那麼阿里必然掌握證券基金行業的大部分數據信息,很快學會行業的IT 業務思路、方案、商業機密等,反而成為整個證券行業的公敵。 」一位 IT 開發商表示,如果證券和基金行業,都去將阿里視為一個巨大的對手,排斥一個競爭對手的話,並不利於恆生自身的IT 業務發展。同時,對其他系統開發商而言,也許是個機會。

多位接受採訪的行業人士表示,如果阿里巴巴控股恆生的話,雖然系統不是大集中的,不像「阿里雲」那樣,洩密的風險較小。但從行業競爭角度,仍存有利益衝突問題。因為基金公司的很多創新業務都需要系統支持來實現, 「阿里旗下有天弘基金,如果阿里儘早知道這些創新模式,他會很快的複制,推行到自己的基金公司下」 。

北京一位基金公司IT 部門負責人表示,阿里巴巴現在重點在推雲平台服務,恆生電子又是主要開發商,數據都要集中到阿里的雲平台上。阿里本身又是有基金公司的。本來,在與恆生電子的談判中,基金公司已不得不是逆來順受。

「現在好不容易想出來一個產品的創新業務,這邊剛和系統開發商討論完,那邊別的基金公司已經知道了,因為系統是他們開發的,服務器是他們控制的,搞不好他們還先搞出來,你說氣不氣人。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說。

「未來變數太多,恆生公司有沒有能力做賬戶登記業務,能不能有效保管賬戶?都是疑問。 」前述基金高管表示。

對此,阿里肯定會與證券、基金公司簽署相關的保密協議。不過基金業人士仍認為,在當下中國這種誠信環境中,保密協議是沒有意義的。 「只要產品掛在雲平台上,所有客戶資料,阿里肯定能全知道。 」當下的另一個猜想是,如果阿里選擇了介入同在杭州的恆生集團,另一家互聯網巨頭騰訊會不會入股其他系統開發商,比如同在深圳的金證股份?金證股份在互聯網金融業IT 服務方面也風頭正勁。這樣的猜測同樣讓金融機構們頗為擔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214

餐飲改作大數據 湘鄂情轉行令人傻眼

2014-07-14  TWM
 
 

 

當餐廳生意不好,老闆可能調整菜色或換廚師;在中國,被喻為「中國餐飲第一股」的上市餐飲業者湘鄂情用的手段特別激烈:關掉餐廳轉行。

七月一日,湘鄂情宣佈改名「中科雲網」,將與中國科學院合作雲端運算和大數據服務,取代餐飲主業。由於跨行尺度太大,投資人和分析師無不傻眼,股民甚至調侃:「湘鄂情簡直是A股編故事大王,應該轉型出版業!」當年取名湘鄂情,是因為老闆夫婦一位是湖北人,一位是湖南人,但連有紀念意義的名字都捨棄,完全是形勢所逼。自從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接班、提出「習八條」以來,官方嚴厲打擊公款吃喝,高級餐飲市場越來越難經營,據點集中在北京、上海的湘鄂情首當其衝,先前雖宣佈轉型為平價餐飲,但終難擺脫大虧命運。

財報顯示湘鄂情二○一二年第四季出現虧損,一三年又大賠五.六億人民幣;股價也從○九年的四○.八元,最低跌至二.九八元,僅剩當年的七%。身價一度達三十五億人民幣的老闆孟凱,儘管對外信心喊話:「中科院是什麼地方?中國最厲害的科學家都在這裡!」但在獲利出現轉機前,無論喊出大數據或中科院,恐仍以炒作題材居多。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44

自滿令人失敗 艾薩 Isaac Sofaer


2014-07-17  NM
 
 

 

過去幾年間,環球的央行猖狂地印銀紙,令世界各地的投資者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都被低息的環境寵壞了。借貸容易,利率低企,令波動性降低,資產價格走高,醞釀了更大的風險。現任的美國聯儲局主席,和前兩任的格林斯潘及伯南克一樣,都是容易自滿的人。過去多年,股價其實是挺便宜的,但以前沒有入市的投資者,現在卻變得貪婪起來,怕錯過未來的升幅。可是,一切可能已是太遲。美聯儲局總是過分樂觀

格林斯潘曾表示「美國樓價不會下跌」,可是沒多久樓巿便向下墜落;伯南克曾表示「次按問題可被緩解」,但幾個星期後就出現金融危機。對於環球金融市場人士的自滿,耶倫亦毫不理會,總有一日她會為此後悔。在過去六年,美國聯儲局和其他中央銀行,都致力刺激借貸、資產價格和通脹,令保守的投資者都參與投機,因為在這大環境下,保守就難以獲得合理的回報。他們盲目買資產,卻不重視長遠的價值。我發現,最差的投資環境,其實就是當你覺得很易借錢,而且勇於投資的時候。這樣做通常都是錯誤的決定,但人性就是這樣。

搵快錢不現實

目前,無論在哪一個國家,幾乎所有的資產都存在泡沫,沒有明文規定它們一定會爆煲,但機會卻是很大。為何我說它們有泡沫?因為就算用正常的估值標準,也已經無法適用於今天的資產。在美國、歐洲和香港的公司,增長率只有10%,股價卻是盈利的50倍。十年期定息的美國國庫債券,年息只有2.5%,計及通脹因素,幾乎是零收益。現時,就算利率處於世紀低位,你都需要借為期100年的按揭,去買一間英國或澳洲的物業。現在的投資者,投資一項資產,期望在二十四小時內,就有回報。他們企圖跑贏大市和專家的做法,是十分愚蠢的。世界各地都有銀行,因欺詐而被罰巨款,及牽涉資產價格操控和犯罪活動,但投資者還是買入這些股票。其實,部分銀行根本不值得我們存款或投資。在我35年的投資生涯中,從未見過不同類型的資產,同時以偏離實際的價值交易。你能否想像,西班牙和意大利債券的孳息,比美國的還要低嗎?又能否想像,希臘的孳息,竟然比它們還高嗎?所以,投資之前,還是好好做功課吧。祝君好運!艾薩 [email protected]

艾薩 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643

令人頭疼的保險股估值 格隆

http://www.guuzh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49&extra=page%3D1

自從格隆提醒大家關注有色、地產、證券、保險等週期股的研究機會後,相當多的朋友詢問對兩地保險股的估值看法。老實說,做了這麼多年的研究,最令格隆頭疼的就是保險行業的估值。一張保單的生命週期動則幾十年,保險公司收入與支出在時間上的嚴重不匹配,導致很難找到一個估值方法能同時準確反映公司的當期價值與長遠價值。


用P/E(股價與每股收益的比值)對保險公司估值的缺陷非常明顯。由於保險行業在上升期間是一個高消耗資本的行業,再融資、兼併和收購往往是保險公司的必須動作,因此公司股本的變動就變得很頻繁,這也使得EPS的縱向比較變得困難。另外會計方法對保險公司當期利潤產生很大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是金融資產的分類使得當期浮盈浮虧不會反映在當期利潤中,二是會計準備金的計算有很大靈活性,這些使得P/E方法即使對當期價值的反映都不精確。


但實際上市場現在越來越多開始使用P/E對保險公司進行估值。原因很簡單,在保險公司成立之初,基於償付能力評估準則下的會計利潤通常有7-8年的虧損期,因而精算價值對保險公司的估值有重要意義。但目前我國的上市保險公司運營時間均接近或超過20年,在時間和足夠大的樣本積累下,承保利潤釋放逐步走向平穩,因而市盈率的適用性得到加強。


P/B(股價與每股淨資產的比值)估值方法使用相對少些,但也依然有其市場。從保險股價反映的情況看,現有市場沒有完全反映PB特徵,原因有兩個,一是保險公司業務具有長期性,因此現在虧損的業務未來會贏利,另一方面PB估值很難反映公司未來的成長性。因為成長較快的公司對初期淨資本的消耗都比較快。


P/EV是指股價除以內含價值。這種方法的侷限性在於:內含價值只是對淨資產和現有業務價值的計算,並沒有包括新業務的增長情況,也是一個短期的評價指標。P/EV估值方法只適合在橫向比較時,尋找被低估的標的。


市場比較青睞的內含價值法,其實質是DCF模型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只是把對未來現金流的預測改為用新業務價值倍數來估計。簡單說公司價值是內含價值與未來業務價值之和,其中內含價值=調整淨資產+有效業務價值,新業務價值=一年新業務價值*新業務價值倍數。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兼顧了淨資產的變化、現有業務價值和未來的增長能力(新業務價值),但缺點也是明顯的,最明顯的就是精算價值覆蓋了所有保單的全部有效期,將保單生命週期內所有可獲得的利潤貼現來計算保單價值,這個價值是否準確依賴於未來實際的賠付率、投資收益率、費用率、退保率等是否符合精算假設。事實上,假設與實際情況有出入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以收益率假設為例,長期投資收益率假設與短期的實際情況產生背離的概率很大。我國保險行業01 年至05 年的平均投資收益率只有3.3%,06 年上升至5.8%,07 年牛市一舉達到12.7%,08 年熊市又大幅回落至1.9%,如此大的波動對保險公司股價影響是難以忽略的,而其在精算假設中則體現的不多。上市保險公司對長期投資收益率的假設均在4%-5.5%之間,長期來看,平滑之後的投資收益率在這個區間內是合理的,但單個年度來看,02年-09 年,沒有一年的投資收益率落在這個區間內。


好在方法都是因人而設而且可以互相比照參考。比如當前用以上四種方法計算出的主要保險股的估值基本都在歷史底部區域。這至少可以表明目前投資這個行業的風險是不大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514

喬布斯令人敬佩之處 蔡東豪 Tony Tsoi

2014-08-11  NM
 
 

 

喬布斯去世三年,仍不停被談及,他引人入勝地方之一,是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擁有不少缺點,例如他對人可以冷酷無情。從企管方面看,喬布斯不似一個出色管理人,因為他作風獨裁。喬布斯出名奄尖,公司很微小事情也要俾意見,包括飯堂菜單和穿梭巴士設計。我怕奄尖人,喬布斯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是一個多面人。

很多人沒留意,喬布斯留給世人,除了蘋果,還有創造《反鬥奇兵》、《怪獸大學》的動畫公司Pixar。喬布斯去世時,身家約70億美元,逾八成來自Pixar的投資。喬布斯1986年收購Pixar,1996年Pixar售予迪士尼,喬布斯成為迪士尼最大單一股東。喬布斯跟Pixar的關係,直至去世也是非常緊密,有一大段時間,他同時是蘋果和Pixar的CEO。Pixar同事對喬布斯的懷念,跟蘋果同事,卻截然不同。在Pixar,喬布斯彷彿是另一個人,放手由管理層決定大小事項。喬布斯不是不關心Pixar,他是認為奄尖這一套在Pixar行不通,因此他須變,不是變Pixar,而是變自己。喬布斯不單只不以獨裁作風管理Pixar,更加出力確保獨裁作風不在Pixar出現,喬布斯視自己為Pixar創意的守護者。同一個人,同一段時間,以南轅北轍方式管理兩間頂尖公司,我認為是舉世無雙。我覺得最不可思議之處是,喬布斯改變了自己的能量。看一個企管人,改變的能量(capacity for change)是一個重要因素。改變是一件難事,因為大部分時間,我們根本不需要改變。英文諺語「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便是這意思,好哋哋,千萬不要多手改變。企管人好不容易才練出一條證實可行的方程式,不願改變,正常不過。中文諺語也有「以不變應萬變」,意思是變來變去未必好,不如不變。改變多數牽涉成本,沒明顯著數的改變,多數是蝕本行為。因此,拒絕改變是人性一部分。

以喬布斯為例,他生性奄尖,在蘋果,是一個百分百micro-manager,事無大小親力親為。這種態度源自個人性格,但更有可能源自喬布斯對蘋果的熱愛。喬布斯太愛蘋果,希望它不斷進步,整個人投入蘋果的世界,包括最小細節。有熱愛作動力,喬布斯不覺得每日工作二十小時是辛苦,還樂在其中。另外,太愛一件東西,產生不安全感,喬布斯不放心其他人工作表現,總是覺得達不上自己的要求,所以只信自己。喬布斯是否厚此薄彼,愛蘋果比愛Pixar深,所以出現兩種態度?我認為不是,喬布斯知道奄尖這套在Pixar行不通,而他擁有改變的能量。改變的能量,把叻人和超級叻人分隔開,世上很多叻人停留在某一層次,是因為欠缺這難得的特質。一招走江湖的叻人有不少,像喬在斯多過一招的叻人,卻不多見。前路不通,企管人應改變,但變把企管人帶離舒適地帶。少數擁有改變能量的企管人,看到改變的需要,但大部分企管人相信行之有效的一套。改變的能量其實包含兩種緊扣的元素:願意改變的決心和能夠改變的能力;換句話說,肯變和能變。

世上沒長勝將軍,所謂成功,很多時只是成功例子多於失敗例子。以投資為例,假如有一條穩勝50.1%的方程式,肯定成為無價寶。犯錯是必然,企管人須時刻知道犯錯後怎修正。很多企管人不願承認犯錯,在這個不肯認錯的過程浪費大量精力和時間。有些企管人願意認錯,看到改變的必要,這種態度反而為自己和同事製造空間,代表一道逃生門。假如犯錯是不能避免,不如犯錯後火速修正,早一點領悟教訓,迎接新戰役。有一種人擁有驚人的改變能量,是小孩。小孩不顧面子,沒不必要的負擔,以最純真的心做一件事,就是希望達到目的。這方法行不通,立即試另一方法。假如另一方法也行不通,小孩可能失去興趣,索性試做另一件事。遇上改變,成年人很在意自己能優雅地抽身而去,小孩則睬你都傻,話變就變。叻人不能成為超級叻人,原因是不肯顯露童真一面。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50

美國樓市最大威脅:80、90後購房比率低到令人吃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81

BN-EQ607_TRULIA_G_20140922092513

80、90後美國人購房組建家庭速度顯著下滑,為美國樓市複蘇蒙上了陰影。

新家庭形成是推動樓市複蘇的關鍵動力。當經濟下滑失業率上升時,更多人選擇與父母住在一起,或者與別人共享房屋。當經濟開始複蘇時,人們則傾向購買屬於自己的房子。

上周,美國統計局公布的一項年度調研顯示,在截至3月底的過去一年中美國新增家庭僅為47.6萬戶,而之前兩年的新增家庭戶數平均為130萬戶。美國統計局另一項季度調查同樣顯示新增家庭速度疲軟。

獨立經濟學家Thomas Lawler認為,多項調研顯示“美國家庭組成速度降至令人不安的程度。”

調查顯示美國樓市的複蘇可能並不像人們預想的那麽穩固。數據公司Reis統計顯示,新屋銷售和在建增長數量還沒有趕上去年的增速,盡管專業管理的公寓空置率降至13年來最低。

美國在線房產中介Trulia首席經濟學家Jed Kolko說,去年美國新增人口為230萬,如果美國家庭組成速度延續過去幾年的速度,那麽去年美國新增家庭數為120萬戶,但我們的數據顯示只增加了42.5萬戶,並且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是租房者。

Kolko發現與父母同住的成年人比率下降,這對於房地產而言是好消息。壞消息是:這些人沒有組成自己的家庭,很可能是搬出去與鄰居或者朋友住。這解釋了為什麽18-34歲年輕人自有房屋率去年依然下滑。

當家庭組成數上升時自有房屋率仍然可能下滑,因為租房成家的人增幅高於購買房屋的人。但這個理由卻無法解釋為什麽去年美國自有房率下降。

事實是,在計入了租房者增長數據後,有跡象表明美國千禧年一代的自有房屋率已經趨於穩定。

Kolko則認為千禧年一代自有房屋率仍然在下滑。在截至2014年3月底的一年中,18-34歲年齡段中只有13.2%的人擁有房屋,低於2005年時17.2%的高峰期,以及2013時13.6%的水平。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916

知識令人無人性?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6.html

巴黎:


最近偷得浮生半日閒和太太丶女兒一同看電影"Lucy",Scarlett Johansson 最近兩套電影"Her"和"Lucy"筆者都非常喜愛,

電影散場後,我們還是O著咀,特技非常稱職帶到故事所說的主題,雖然掛科幻片之名其實是一套類似"Matrix"言中有物的電影,不過這片並沒有像後者難明,而特技也是較為直接明快,但就沒有太多大場面。

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留學生的Lucy ,腦神經因藥物意外不停地發展,當達到22%的臨界線後,她發現「知識越多之時,恐懼丶欲望丶痛楚⋯⋯人性應有的東西正漸漸從她身上消失」。在其中一段她跟黑社會大哥的對話時說,「人的身體的種種正是做成他自己的限制,例如當痛楚彌漫身體時就不能自己」。





又另一段那警察被迫陪著忘命飛車的她,驚恐地對她說遲到好過無命時,Lucy回答卻是「我們從來也未曾死亡」。

最後一幕她對幾個大學教授說的「沒有時間,所有的東西便不存在」,當她腦細胞發展到100%時,她能從美國一撥動便去到法國,再一撥回到過去,⋯⋯並且一直往到達了到生命之源,宇宙之初,無論時間或空間都來去自如地穿越。

她希望把自己所知的在離去時(因為她說不會死,所以便用離開),留在一片記憶咭內,教授擔心人性弱點在得到這些無價的知識會做成混亂,Lucy卻說「只有無知才做成混亂」。
有人說香港人尚未有質素穫得民主,會做成福利主義,筆者也想問實際是誰人無知無質素?

過去一直未曾離去,將來的事早己發生,我們從來不會死亡,筆者非常Buy這套量子物理學說,年青人或者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接受。

這套想法或者也可能亦會對投資有幫助。如果朋友常常覺得大市很混亂看不透,應該仔細咀嚼Lucy說只有無知才做成混亂,是什麼做成內心的恐懼?到底過去所學的是否算真的投資知識?

Steve Jobs說死亡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讓新舊交替,社會能繼續向前。
這想法是死亡確保了地球不會因我們這等老人或既得利益者阻著轉動,每個人完成了歷史責任,來一次Hard Reset,換一下硬件重頭來過,十八年後又會是另一條好漢,對自己和別人都是一件好事。

世界之所以偉大,實也非由一班行將入木、整天恐懼失去的老人能建做,相反每個年代最偉大的人物、發明都會是由一班原是一無所有(低於月薪一萬四千元)、或能無畏懼地追逐個人信仰和夢想者創造而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58

把賠十億的職棒「玩」到賺錢 La new第二代劉玠廷 令人驕傲的球隊 從走進球迷內心開始

2014-11-03  TWM
 
 

 

二十五歲那年,劉玠廷幸運地擁有了一支棒球隊,但經營的難度,遠遠超乎想像,十年就賠掉十億元。

他不只一次想過放棄,但憑著熱情咬牙力撐,今年的總冠軍和首次轉虧為盈的財報, 就是十年耕耘的收穫。

撰文‧鄭閔聲

十月二十三日深夜十一點,台中洲際棒球場的人潮陸續散去,燈光也逐漸轉暗。偌大的場地,惟有左外野仍舊充滿歡呼聲響,剛拿下職棒二十五年總冠軍的Lamigo桃猿隊成員,好不容易等到頒獎典禮結束,搬出準備多時的香檳,在草地上瘋狂噴灑慶功。

「這個總冠軍因為有你們的支持,是最特別的。」對著觀眾席高聲喊出這段話的同時,領隊劉玠廷的手掌反覆搓揉著幾乎睜不開的雙眼,不知是想抹去滿臉的香檳泡沫,還是激動流下的淚水。

這不是Lamigo桃猿隊史上第一座總冠軍,卻是母企業La new接手職棒經營十一年來,最成功的一個賽季。今年光是六十場主場賽事,桃猿隊就吸引了三十七萬人次進場,票房收入接近一億元,加上周邊商品與總冠軍賽收益,球隊極可能首度轉虧為盈。

貼近球迷 甚至當起紀念品銷售員幾年前,這支擁有陳金鋒、林智勝等一線明星的球隊,票房總是欲振乏力。二○一一年初,La new董事長劉保佑還曾感嘆:「玩職棒如果能賺錢,就是神了。」當時的他可能連做夢也想不到,四年之內,竟然出現一位「神一般的領隊」,憑藉著風格獨具的主場氣氛,為球隊帶來超高人氣與收益;而這位經理人,正是他的長子、今年剛滿三十五歲的劉玠廷。

這一天是總冠軍系列賽第五戰,桃猿隊只要拿下勝利就能在客場封王。擁有一張年輕面孔、穿著與球迷同款式的紅色T恤的劉玠廷,賽前在左外野客隊加油區接受《今周刊》訪問時,看來與一般的球團工作人員無異,他不時用餘光留意球迷進場狀況,一發現紀念商品販賣處大排長龍,立刻客串起銷售員,上前協助疏散人潮。

比賽進行期間,他也坐不住,總是在觀眾席上來回穿梭,親身體驗球迷與啦啦隊的互動情況。接任領隊三年來,劉玠廷的標準工作模式就是如此,因為他相信,只有從觀眾的角度出發,才能提供到位的服務,「為了讓這支球隊走進每個人心中,只要是主場比賽,我一定盡量每場都到。」他說。

二○○三年底,劉保佑從第一金控手中買下職棒經營權,並改名La new熊,計畫經營一支高雄在地的球隊,並詢問從小就是棒球迷的劉玠廷有沒有興趣參與。對當時還不滿二十五歲的劉玠廷而言,「擁有一支職棒球隊」,簡直就是電影裡才可能出現的夢幻情節,不僅馬上答應到球隊擔任副領隊,更在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大學時代就常一起看棒球的死黨浦韋青,邀他一同打造一支令人驕傲的球隊。

但事情發展不如想像順利,接手後幾年,熊隊人氣始終敬陪末座,儘管劉保佑已有賠本的準備,虧損的情況卻遠比想像中惡劣,截至一三年,含接手權利金在內,母企業投入球隊的資金已經超過十億元。

「經營球隊這些年,傷心的時候要比快樂多太多了。」劉玠廷回憶前幾年的慘澹經營,以及幾次重挫職棒聲譽的假球事件,坦言父子不只一次想過放棄,但就是憑著對棒球的熱情,才堅持下來。「職棒隊不像開麵店,沒人吃就關掉,每支球隊都拚了命挺著,我們當然也不能放棄。」努力終究會得到回報,一一年La new將球團根據地轉往桃園並改名桃猿隊以後,人氣開始明顯提升;劉玠廷一二年接任領隊以後,更不斷引進各種創新作為,大力拓展球迷版圖。

重視細節 洗手間、加油歌都要親民桃猿隊之所以能獲眾多球迷喜愛,原因不外乎規模龐大的專屬啦啦隊、氣勢磅礡的主場加油口號,以及琳琅滿目的球場主題派對。這些固然都是桃猿隊吸引觀眾的賣點,但若不是對棒球的狂熱,和對細節的堅持,這些「走進每個人心中」的創意也不會產生。而在同事眼中,「欣賞創意卻又注重細節」,這兩項看似有些衝突的特質,卻正好都能在劉玠廷身上發現。

「他的工作應該是管大方向,但也非常重視『枝微末節』,大概就是典型的處女座個性吧。」現為桃猿隊副領隊的浦韋青笑著形容劉玠廷的行事風格。

球場之外的劉玠廷,也是La new的副總經理,平日上午都得準時前往位於新北市汐止的La new總部上班;若桃園主場有比賽,他會在下午趕往球場看球。所謂看球,並不是待在貴賓室裡吹冷氣,而是親自走遍球場各處仔細巡視,從觀眾席、販賣部、球員休息室到洗手間都不放過。只要發現哪裡不對勁,一定立刻要求改善。

負責在場邊帶動上萬名觀眾情緒的啦啦隊長阿誠說,劉玠廷對加油歌曲與舞蹈的觀察也很細微,除了氣勢要強,還要求歌詞與動作必須平易近人,「領隊認為,如果加油動作太複雜、歌詞太困難,讓球迷沒辦法融入,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說幹就幹 「全猿主場」掀起跟風儘管講究細節,劉玠廷偶爾還是會展現年輕人「說幹就幹」的衝勁。今年開始實施、且陸續引起其他球團跟進的「全猿主場」(編按:在內野兩側觀眾席皆設置舞台與啦啦隊表演,將客隊加油區移往外野),就是一次衝動下的結果。

一三年季中,桃猿隊每場比賽安排表演活動吸引球迷進場,已逐漸展現成效,但內野客隊看台的觀眾人數卻不是球團所能控制。有一場比賽,桃猿隊這一側觀眾席坐了三千八百多人,客隊區卻只賣出四十三張票,又懊惱又失望的劉玠廷,當下就決定增建舞台與啦啦隊成員,讓所有內野觀眾都能欣賞表演,就算要花更多錢也在所不惜。

「領隊開會劈頭就說:『如果兩邊都安排表演,票房會不會比現在好?只要多賣一張票,我就要這樣做!』」浦韋青說,劉玠廷當時雖有些衝動,事後卻證明是正確的決定。「他平常做人非常沉穩,但做起事來又常有創見和驚人的爆發力,對棒球也有十足的熱情。」中華職棒聯盟前會長黃鎮台對劉玠廷的觀察,與這個故事不謀而合。

「其實一切都是想著怎麼樣不斷進步,逼迫自己怎麼樣才能做得更好,其他的都只是商業判斷而已。」劉玠廷說得輕描淡寫。

劉保佑經營球隊的理念非常簡單,就是貫徹屬地主義,並在場內外提供球員最好的待遇;但這幾年桃猿隊的經營方式,卻主打「超越勝負的感動」,希望球迷欣賞比賽之餘,也能享受音樂、舞蹈等娛樂。面對種種前所未見的作法,父子難免會有些摩擦,例如劉玠廷斥資改善球場音響設備時,劉保佑就有些遲疑,擔心錢沒有花在刀口上。

「父子也有意見不合的時候,我常要想辦法說服他。從小到大,父親都不會限制我們想做的事,加上球隊一直都任用專業經理人,只要我的計畫和他的大方向不衝突,父親都會盡量放手讓我去做。」劉玠廷說。

經過十一年的跌跌撞撞,劉玠廷與父親已經從當年單憑「傻勁」經營球隊,到逐漸掌握訣竅,「雖然我知道職棒終究是一門生意,但每次到球場看見這麼多球迷支持,就非常開心。」雖強調希望在球團更上軌道後多花時間照顧本業,劉玠廷對棒球的熱愛,在他不自覺流露出的微笑中展露無遺。

頒獎典禮過後,劉玠廷立刻被樂翻了的球員拋上天空慶祝、開香檳慶祝時,與球員年齡相近的他,也是被噴得最慘的一個。儘管嘴上始終不肯承認桃猿隊「成功」,但從劉玠廷與球員打成一片的愉悅神情看來,這支球隊早就是他的驕傲。

劉玠廷

出生:1979年

現職:中華職棒Lamigo桃猿隊領隊、La new副總經理學歷:東海大學國貿系、美國福坦莫大學企管碩士

家庭:已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893

美股財報季:收入增長放緩 美股前景令人擔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98

manhattan-skyline-john-farnan

隨著美股三季度業績陸續公布,不少投資者對美國股市的前景感到擔憂。

雖然利潤總體穩健,但許多藍籌公司的銷售增長疲軟,甚至收入同比下滑,這引起了投資者對公司長期前景的擔憂。

全球經濟疲軟的前景更加劇了投資者的擔憂。美國跨國公司現在需要應對歐洲以及中國增長的放緩。而美元走強可能會擡高產品在海外的價格,進一步抑制收入增長。

很少有投資者預計股市會持續下跌。但是很多交易員和分析師說,他們擔心美國公司未來的增長將不足以滿足目前投資者對股市的期望。

一些公布了令人失望財報的公司遭到了投資者的拋售。通用汽車的股價在10月23日公布財報後下跌1.2%。通用汽車三季度利潤超過華爾街預期,但收入增長緩慢。

標普500指數中的公司收入有望在三季度較上年同期上升7.7%。截止上周五收盤,標普500指數從10月15日的低點上漲了9.1%,收於2031.92點。

投資者註意到,自金融危機以來,公司利潤的增長大多來自開支的削減。這讓公司擁有了更強大的資產負債表和現金儲備。

據FastSet數據,標普500指數的利潤率已經達到創紀錄的水平。三季度,標普500指數利潤率為10.1%。然而,許多投資者對放緩的銷售感到擔心,他們認為一個公司的長期前景取決於銷售的增長。

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公司的收入有望在第三季度較上年同期增長3.8%,低於過去五年4.8%的平均水平。投資者開始懷疑,公司在削減成本、擴大利潤上還有多少空間。

盡管股市距離泡沫仍有一段距離,但目前的股價已經高於歷史水平。目前,標普500指數的預期市盈率為15.8倍,高於過去五年13.5的平均。

巴克萊美國股票策略主管Jonathan Glionna表示,未來一段時間,股市回報可能低迷。

與此同時,公司正面臨美元走強、歐洲、中國經濟放緩的煩惱。

標普500指數成份股企業的近三分之一收入來自海外。這個數字在過去10年間一直穩步增長。

海外需求的疲軟對一些藍籌公司的影響已經顯現。

2013年,可口可樂有限公司58%的收入來自海外。可口可樂公司表示,今年三季度公司利潤下滑14%,並警告稱公司或不能達到今年和2015年的利潤目標。

該公司表示,在日本、歐洲和新興市場的疲軟銷售拖累了業績。10月21日公布財報後,該公司股價下跌6%。

另一個令投資者擔心的理由是股票回購的爆炸式增長。

公司回購股票減少了市場上流通的股票,提高了每股收益。批評人士說,回購消耗了公司現金,而這些現金本可以用作投資,幫助公司在未來進一步增長。

據巴克萊,三季度,公司回購幫助推高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公司每股收益2.35%,為兩年多來的最高水平。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580

美股財報季:收入增長放緩 美股前景令人擔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98

manhattan-skyline-john-farnan

隨著美股三季度業績陸續公布,不少投資者對美國股市的前景感到擔憂。

雖然利潤總體穩健,但許多藍籌公司的銷售增長疲軟,甚至收入同比下滑,這引起了投資者對公司長期前景的擔憂。

全球經濟疲軟的前景更加劇了投資者的擔憂。美國跨國公司現在需要應對歐洲以及中國增長的放緩。而美元走強可能會擡高產品在海外的價格,進一步抑制收入增長。

很少有投資者預計股市會持續下跌。但是很多交易員和分析師說,他們擔心美國公司未來的增長將不足以滿足目前投資者對股市的期望。

一些公布了令人失望財報的公司遭到了投資者的拋售。通用汽車的股價在10月23日公布財報後下跌1.2%。通用汽車三季度利潤超過華爾街預期,但收入增長緩慢。

標普500指數中的公司收入有望在三季度較上年同期上升7.7%。截止上周五收盤,標普500指數從10月15日的低點上漲了9.1%,收於2031.92點。

投資者註意到,自金融危機以來,公司利潤的增長大多來自開支的削減。這讓公司擁有了更強大的資產負債表和現金儲備。

據FastSet數據,標普500指數的利潤率已經達到創紀錄的水平。三季度,標普500指數利潤率為10.1%。然而,許多投資者對放緩的銷售感到擔心,他們認為一個公司的長期前景取決於銷售的增長。

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公司的收入有望在第三季度較上年同期增長3.8%,低於過去五年4.8%的平均水平。投資者開始懷疑,公司在削減成本、擴大利潤上還有多少空間。

盡管股市距離泡沫仍有一段距離,但目前的股價已經高於歷史水平。目前,標普500指數的預期市盈率為15.8倍,高於過去五年13.5的平均。

巴克萊美國股票策略主管Jonathan Glionna表示,未來一段時間,股市回報可能低迷。

與此同時,公司正面臨美元走強、歐洲、中國經濟放緩的煩惱。

標普500指數成份股企業的近三分之一收入來自海外。這個數字在過去10年間一直穩步增長。

海外需求的疲軟對一些藍籌公司的影響已經顯現。

2013年,可口可樂有限公司58%的收入來自海外。可口可樂公司表示,今年三季度公司利潤下滑14%,並警告稱公司或不能達到今年和2015年的利潤目標。

該公司表示,在日本、歐洲和新興市場的疲軟銷售拖累了業績。10月21日公布財報後,該公司股價下跌6%。

另一個令投資者擔心的理由是股票回購的爆炸式增長。

公司回購股票減少了市場上流通的股票,提高了每股收益。批評人士說,回購消耗了公司現金,而這些現金本可以用作投資,幫助公司在未來進一步增長。

據巴克萊,三季度,在標普500指數成份股的公司中,公司回購幫助推高每股收益2.35%,為兩年多來的最高水平。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