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分享給可穿戴從業者:2014華米踩過的那些坑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24/148554.html

       本文作者為華米創始人&CEO黃汪,這家今年成立的公司與小米合作推出小米手環,在三個月內取得100萬的銷量,公司融資3500萬美元、估值超過3億美元。
 
\       2014年1月,華米科技悄悄成立,核心團隊停掉了2015年所有的平板電腦新品及智能手表新品的研發——而僅僅在6個月前,我們的投影平板電腦還獲得了美國CTIA平板電腦創新大獎,並在國內中高端平板電腦中保持熱銷。這一決策,導致高達數百萬元的多套新模具全部作廢,雪藏了“智器”品牌,僅保留部分銷售人員繼續銷售原有智器品牌的庫存產品並繼續為消費者提供售後服務。

  那一刻,我用盡自己的所有信譽和權威,hold住整個公司上百號人,讓兄弟們無條件服從,走上一條無法回頭、絕地逢生的道路。我賭的是自己所觀察到的中國消費電子產業已經發生本質的改變,同時也賭的是以華米這樣長達10多年實力積累的團隊,一定有它的競爭力和價值。

  我們停掉所有,放棄所有,是為了更專註,更聚焦,更極致。整個2014年,我們只做了一款產品,那就是小米手環。於是,才有了小米手環後面的故事。

  一、屏幕:手環是不是應該有屏幕?

  小米手環推出之後,有10%的用戶會說需要屏幕,他們要看時間。好吧,我們團隊內部真的激烈討論過,甚至找過多家LED/LCD供應商,打算定制屏幕。當然後面這些都沒有發生。

  豎屏還是橫屏?彩色還是單色黑白?

  屏幕顯示的方向如果是窄的橫屏,顯示信息極其有限。豎屏?你可以看到現在例如三星Gear手環豎屏產品的尷尬,顯示體驗極不好,大家都要側著頭看,或者接受每行只有幾個字符的效果。

  用Sharp memory LCD或者E-ink嗎?盡管很省電,但黑白屏是難以接受的。畢竟,好看是很重要的。

  最後小米手環幹掉了屏幕,我想這個產品不能因為10%的需求,帶來不美觀、不省電、成本高等一系列後果。實際上,這個決定最後並不難做。

  二、震動反饋:手環是否要必備?

  市面上的一些產品,例如Misfit Shine沒有震動,我想他們現在一定後悔了。不管是起床震動鬧鐘,還是來電震動提醒,都是需要震動功能的。

  現在小米手環iOS版提供的iPhone手機來電震動提醒,不知道打動了多少果粉的心,對於習慣於動輒數千元“賣腎”的果粉來說,79元能買到一個極其便宜的來電震動提醒工具,簡直是十分超值。

  震動功能,對於帶寶寶的母親來說,早上起床不會吵著寶寶;聽力不好的殘障人士,可以用通過震動反饋來接受信息提醒;機械加工行業的工人在吵雜環境下,來電震動更是不可或缺。小米手環給用戶帶來了很多人文關懷。

  為了提供震動功能,我們的產品設計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小米手環設計采用的震動器件,是整個智能手機行業供應商都沒有量產過的震動器件,它比所有的智能手機上的振子都小一號。無法共享智能手機產業鏈的資源,我們只好全行業第一個吃螃蟹,與供應商一起在振子零部件工廠一點一點把良品率提升起來,把產能爬起來,甚至介入器件來料本身的品質測試方法的設計。

  盡管如此,這個全行業最小的振子,還是占了整個小米手環30%的空間,讓小米手環的“米粒”增大了不少。但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它讓我們的用戶體驗大大提升。

  三、為極致外觀付出的代價

  小米手環“米粒”的底部殼體是聚碳酸酯,俗稱塑料材質,材質本身很普通,但能把這種普通材質運用到極致的,則不多見。如果你註意過各種塑料制品,就會發現“米粒”殼體上面各部分拼接的“斷差”是非常小的,摸起來非常光滑,在如此小的顆粒上,能夠做到這麽小的誤差,並且在視覺上渾然一體,這需要在模具技術上精益求精。燈罩、家電、手機的塑料斷差都遠大於“米粒”,越小的殼體上做這個,就越是需要精湛而嚴格的模具技術。

  這種極致的要求,大大地延長了改模具修模具的時間,對於一個有嚴格上市計劃的產品,會對產品團隊產生極大的壓力。

  “米粒”的另一面,為了在金屬裝飾片後面透出光,我們參考了蘋果MacBook的思路,用激光微穿孔技術,但我們為了產生更極致的顯示效果,在每個透光區域打了91個微孔。水進不去,光卻透了出來。平時肉眼很難發現金屬表面有任何顯示,僅有淡淡的三個點,只有燈亮起來,讓用戶一下子感覺到金屬透出燈光的驚訝。我們試驗了數百種不同的微穿孔數量組合、激光能量密度、預加工的工藝,從而得到更均勻的燈光,更消隱的外觀效果。

  用大規模工業生產的方法,達到手工加工首飾的精度,這背後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

  從成本而言,為了三個燈能組合出256種不同的色彩,我們必須保證采用頂級的LED光源,任何一個燈的亮度和色彩都必須保持一致,為此我們還采用了額外的LED驅動芯片來解決問題。

  也許,僅僅為了顯示運動進度和狀態,在金屬片上挖三個孔把LED燈露出來,是很容易的做法,不需要那麽複雜的工藝和這麽高的成本,但我們采用設計首飾的理念,而不是開發一個功能性電子產品,所以我們毫不猶豫地否定了簡單粗暴打孔透光的做法,盡管這給我們帶來了15%的整體成本負擔。

  四、材料:為啥是TPSiV

  TPSiV是一種可以在嬰兒餵奶粉的勺子上用的材料。在全行業沒有人真正大規模使用在可穿戴產品上。我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

  作為一個腕帶,我們有中檔的TPU、TPE,甚至用於手機保護套的普通矽膠,但為什麽我們選最頂級的TPSiV材料呢?因為可穿戴產品是戴在腕部的物品,24小時貼著皮膚。哪怕100萬人里有1位因為腕帶含有害物質導致皮膚過敏,都將是嚴重醫療事故。

  采用頂級親膚材料,盡管它是別的材料的3-5倍的采購成本,卻是任何希望打造品牌和口碑的團隊的必然選擇。

五、功耗:如何超出預期

  在小米手環設計之初,我們並沒有特別地考慮功耗問題,當時業內手環產品都是7天的使用時間,最多使用10天。作為十多年嵌入式系統設計經驗的團隊,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做到業界平均水準。

  但當我們調研發現業內多款主流產品都在使用1年多之前就出品的幾款藍牙芯片+智能手機常用的3軸傳感器,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拒絕用這些1年多之前的舊芯片實現的舊方案。

  在團隊進行了幾周的芯片及系統評估之後,我們找到了德國Dialog公司,它是蘋果的電源管理芯片供應商,它正在設計一款藍牙芯片,但這也是它第一次設計藍牙芯片,風險很大。當我們研究了這顆芯片的架構設計和芯片內部電源管理機制之後,發現是Dialog運用了很多它在設計電源管理芯片的經驗,使得它們正在設計的這款藍牙新品的功耗很低,讓我們開始對Dialog團隊產生了信心,在做了大量的電路測試之後,我們決定選擇它為主芯片。當然,為了避免整體產品風險,我們還采用另一個設計方案作為Plan B。

  盡管Dialog在藍牙協議棧研發方面經驗不足,也導致了後續合作中,發生過階段性的芯片固件bug導致研發延遲問題,但我們都通過快速反應、更改產品研發流程消化掉了。

  選定好的藍牙芯片之後,我們又調研了業內所有的3軸傳感器,發現手機用的所有主流傳感器,都沒有為可穿戴產品考慮過,因為手機的電池一般是2000mAh以上,相對於手環的40mAh電池,完全不需要去節省那點能量。於是我們只好跳出手機產業苦苦尋找,終於找到一款被所有智能手機設計者拋棄的傳感器,它很貴,但是極度省電,於是也僅僅用於美軍的智能作戰頭盔上。

  作為要求傳感器每天24小時永遠運行以檢測用戶運動及睡眠的需求,每一個uA的電流都是關鍵的。當智能手機在考慮mA級電流的消耗的時候,我們考慮的是小1000倍的uA級電流消耗。當我們團隊的設計考慮越來越極致的時候,發現整個設計不僅僅是藍牙芯片和傳感器需要省電,整個嵌入式軟件及電路系統設計都需要調整。

  越來越極致的追求,也讓設計團隊變得瘋狂和壓力巨大,讓供應鏈也陷入絕地,但幸運的是,我們在傾註了所有的精力和全部的經驗之後,成功了。我們的產品能達到100天的運動及睡眠檢測時間。在市場團隊測算了各種震動、亮燈等很耗電的場景之後,今年7月對外發布時宣稱的指標是足夠使用30天時間,但實際上,很多用戶能用到45天甚至60天。

  不要迷信前人,不要迷信國際大牌,其實,大家都是創業者,只要你追求極致,你一定能有所突破。

  六、代工廠:不要迷信大牌

  代工廠並不難找,但是好的代工廠就不好找了。如果你以為國際大牌的代工廠就是品質保障,那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全軍覆沒。所有的代工廠都會告訴你我生產過國際大牌可穿戴產品,你到我這里來生產吧。

  這里面有幾類,第一類是曾經有國際大牌可穿戴產品在該工廠談過、試產過,但未必最後選擇在此量產;第二類是大牌在該工廠也量產了,但是品質管理一直上不去、良品率一直很低、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大牌就轉到其它有競爭力的工廠生產了;第三類是大牌還在該工廠生產,但是它所獲得的訂單份額很低,僅作為應急補充。

  還有第四類,它在幫助大牌主力生產,所有團隊人力資源都投入在與大牌的合作中,請問你憑什麽能夠把這些資源拉出來為你這個創業團隊服務呢?如果工廠用內部二流的團隊在與你合作,請問它的成功案例又有何參考價值?

  對所有創業團隊來說,在尋找緊密的代工合作夥伴時候,不要偷懶,否則一定會死得很慘。尋找體量匹配、能夠緊密捆綁、真正投入資源的代工廠,才是關鍵所在。

  七、電池:從0到1的創造

  在我們設計這款手環的過程中,最難找到的就是電池。在2014年初,可穿戴產業剛剛起步,很多供應商都處在觀望狀態,不願意真正投入資源去做零部件。團隊在整個業內供應鏈苦苦尋找了一圈,沒有任何電池的尺寸能小到滿足我們的需求,手機電池大廠不願意研發小電池,因為利潤和訂貨量都沒有吸引力。

  有些手環團隊選擇了投機取巧,采用不能充電的紐扣電池。我們毫不猶豫地否定了這種思路,因為不可充電的電池給用戶帶來的不便,遠遠超過了我們的忍受程度。

  於是我們的供應鏈同學尋找過藍牙耳機的電池,尺寸超標了;尋找過各家聲稱能做小電池甚至異形電池、柔性電池的廠家,最後都失望而歸,這個江湖太多騙子和忽悠。我們還借助小米品牌的力量,尋找大型電池廠商進行苦苦談判,但畢竟量和金額都遠不如手機,最後是大廠願意做,但是報價驚人的高,條件驚人的苛刻。如果按照這樣貴的電池價格做出產品,小米手環的售價就不會是79元那麽超值了。

  最後是我們痛下決心,找到了一支中型業內資深團隊,和他們一起緊密合作,相互支持,最終研發出滿足要求的電池。

  魯迅先生說過,這世上本來沒有路,但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是的,智能可穿戴之路,剛剛開始,很多東西需要我們第一次創造,這種創造,往往不能寄希望於產業大佬,它們已經擁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往往不願意冒險投入,我們要找產業中希望突破格局的創新力團隊一起合作,才能創造新世界。

  八、算法與服務:買是買不來的!

  記步和睡眠算法,在我們開始做技術設計方案的時候,團隊中有一種意見是,我們還是花錢買一套國外成熟的算法吧,畢竟這個是定位百萬乃至千萬量級出貨的產品,我們從頭寫算法會不會太大風險?萬一到出貨時間,關鍵算法都不行,那一切努力就白費了。

  作為一個研發知識背景的CEO,我內心對此第一反應當然是極度排斥外購算法。但是這種決策壓力是極大的,因為這決定了產品的成敗,而外購算法會最大程度保障產品在現階段的成功幾率,避免產品風險。

  促使我做出堅定的自主研發決策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算法與大數據服務、模式識別和機器學習,是未來業務的關鍵,甚至就是公司的未來。如果這個核心價值都靠買,那麽我們就啥也不要幹了,洗洗睡吧。想要未來,就要賭現在,而不是混著過現在。

  當然,這個決策後面付出的代價是極大的,除了不斷遭受質疑之外,投入是極大的,我們毅然抽調了團隊中最擅長算法的同學進行長達3個月的封閉開發,所有的團隊成員都每天24小時佩戴智能手表改裝的超大號“手環”采集原始數據,睡覺也不能摘。我也不斷尋找業內大牛加入,長達一年的時間,才組成了現在十多名博士為主的強大算法團隊,由業內資深機器學習大牛帶領,形成了華米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的計步和睡眠算法,盡管還有不少細節問題,但是已經在多項指標上超越了幾家國際大牌,在未來一年,我們將會有更多超預期的突破。

  我們最近還發布了結合手機的GPS地圖軌跡及距離記錄,這項功能在準確度和路線平滑顯示方面,遠超所有競爭對手。這也是華米算法團隊的發力之處。

  為基礎業務提供支撐的核心技術,永遠都要自主掌控、消化吸收,可以合作,但不能把命寄托在別人手里。

  九:服務:剛剛開始

  小米手環推出之後,我們逐步嘗試了一些運營活動。手環售出,是獲得用戶的開始,遠遠不是結束,而是服務的開始。

  小米跑跑團在華米馬拉松大神阿輝的帶領下,與小米全國各地的同城會開展了很多活動,甚至與薩馬蘭奇基金會、鄧亞萍等運動員做了很多互動。今年小米手環的發燒友與跑跑團一起,跑遍了全國各地開展的城市馬拉松。

  用戶的參與,是小米手環的核心價值所在。一款手環,如果沒有用戶的參與,是玩不起來的,也是沒有價值的。華米團隊對小米手環的用戶運營服務,才剛剛開始。

  十、產品定位:人體ID

  小米手環並不是在設計的第一天,我們就確立了“人體ID”的定位,我們沒有那麽神。但是不斷思考和嘗試的本身,讓我們逐步找到了思路。

  我們首先是拒絕做一款僅僅是運動記步的便宜的手環,不管它有多麽超高性價比。最開始我們為手環尋找差異化功能的時候,確立了作為小米手機的配件的思路。進一步我們確立了震動鬧鐘、來電振動提醒、為小米手機自動解鎖屏幕的三大功能。

  當我們內測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解鎖手機的功能粘性極高,從而發現:既然手環可以作為手機的認證工具,那麽,手環也可以作為其它所有智能硬件的認證工具。於是我們堅信:手環一定能在未來作為一個“人體ID”使用。

  有時候戰略和定位不是憑空思考出來的,而是不斷地向前奔跑,看到更遠和更廣闊的地方,忽然發現的。所以,一切預先制定好的所謂“戰略”都是不太靠譜的,只有專註於產品,才能找到未來。

  十一、開放,連接

  隨著小米手環量產銷售,並且在短短3個多月突破100萬枚的銷量,我們開始嘗試以開放的態度配合更多的合作夥伴。

  目前大家能看到的有微信的接入排行榜、QQ健康的接入、快的打車用手環運動步數兌換打車費、薄荷網19天減肥結合小米手環運動步數服務的接入。

  我們也將連接Yeelight的智能燈泡、小米電視、各品牌的手機、空調和家電產品。不管這些智能家居產品是否小米生態鏈投資的,也不管這些互聯網公司是否與小米有怎樣的合作關系,我們都以開放的態度,毫無保留地支持所有的合作夥伴。

  我們最近發布了iOS版本的App,最新的版本已經升級到支持蘋果的HealthKit,支持蘋果的數據接入。我們也支持谷歌Android L(5.0)的Smart Lock解鎖功能,任何品牌的智能手機只要升級到Android 5.0,用戶就能用小米手環設置自動解鎖了。

  華米的本質是一家開放、透明的互聯網公司,我們期待用手環來連接到整個互聯網行業的各種服務中,一起為用戶提供更多便利和價值。

  十二、創業,與小米同行

  我們從第一次與小米的夥伴們接觸,到與雷軍深入溝通,我都完全開放、毫無保留。而雷軍也是第一次見面就跟我談了小米未來的規劃和發展,談了小米的價值觀和理念,還談了小米內部很多完全沒有發布的新產品,這反倒讓我非常驚訝,因為每一款內部新產品,如果我告訴記者或者泄露給業內,這都是一連串的勁爆消息——當然,我沒有這麽做。

  在2014年初,縱觀整個業內,從經驗到技術,我認為華米都是一支強悍的團隊。我相信產品經驗和技術不可能在幾天的交談時間就能被“偷”走,如果幾天交談就能被“偷”走,那可以想見它的技術門檻有多低。而所謂的商業模式,我相信作為天使投資大牛級的雷軍和小米生態鏈的同學們,也不屑於從任何一家視野相對狹窄的創業團隊去套取。

  在我年初作出決定,不管損失多少錢,都要徹底停掉所有新業務、傾全公司之力去做小米手環的時候,我就很清楚必須有足夠的信任和勇氣,與小米的夥伴們一起走下去,未來不管有多少分歧和爭吵,我們都應該首先有相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的目標。在整個2014年,華米團隊與小米的夥伴們不斷磨合成功,都是源自雙方擁有共同的價值觀。

  小米生態鏈和整個小米體系的很多同學們,整個2014年,華米在他們身上學到了無數的寶貴經驗。不管是夏勇峰、孫鵬還是李寧寧,還是其他很多無法在此一一具名的夥伴們,他們任何一位,都值千萬美元,而遠不是小米與順為資本所投資的那些資金。然而對我更重要的是,我相信他們都將成為我一生的朋友。有這樣一群具有相同價值觀而又是世界上最聰明的腦袋,我相信未來創業路上,有他們陪伴,再多爭吵,也還是快樂的。

  在華米B輪融資3500萬美元、估值超過3億美元的今天,我們覺得自己很幸運,但如果沒有開放與合作的心態,如果沒有對產業變化的深入思考,我們團隊年初不會做出這麽大的決定,接受小米和順為的A輪融資,也就沒有後來的小米手環。

  明年,華米將會發布全新的自主品牌。同時,我們還會繼續與小米的生態鏈同學們一起繼續打造小米可穿戴的系列新產品。

  風來了,你沒有膽子自信地站在風口,風可能很快就過去了。

  不管如何,未來的路,其實還是需要自己走。智能硬件產業,有很多的機會,未來屬於有自信的團隊。


3/4員工出走、遭遇10%卸載率的應用還能活嗎?大姨嗎柴可反思三年踩過的坑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09/149125.html

黑馬說:盡管已有六次失敗的創業經歷,黑馬營學員、大姨嗎創始人柴可還是沒有完全避開這次創業路上的坑。近日,柴可透露,大姨嗎在生猛風光的表面背後,其實也走了幾段彎路,踩了幾個坑。所幸的是,每次挫折和打擊都化作了大姨嗎成長前進的動力。這些創業路上的坑是什麽?創業者又如何避免? 

\文/金錯刀
采訪/龔進輝
編輯/婁月


柴可絕對算得上很奇葩的創業者,在創辦大姨嗎之前,他先後經歷糖尿病社區、中醫按摩等6個創業項目,創業方向和結局驚人一致:選擇健康行業和以失敗告終,而且6次創業完全是在沒有任何融資的前提下完成的。

柴可1986年生人,下巴留著一小撮胡子,這樣的外形很難讓外人將他與80後掛鉤。“大叔”模樣的他選擇在女性健康領域創業,本來就很奇葩。為了做一個稱職的大姨爹,他幹過不少重口味的事,有一次與阿里美女在咖啡廳大談女性生理內褲,對方拿出一條生理內褲,建議他聞聞味道,還用剪刀把內褲剪開,驚呆了旁邊不明真相的群眾。

但大姨嗎的表現很生猛,目前註冊用戶總數已達7000萬,日活躍用戶數達400萬,被稱為移動互聯網10億美元級公司。

柴可有什麽秘密武器?這次案例對話從柴可創業踩過的幾個坑談起。

以下是大姨嗎創始人柴可口述:

大姨嗎前傳:創業六連敗

從2009年底到2012年初,我們先後經歷過糖尿病社區、中醫按摩、減肥社區、中醫體質調養、健康問答、醫療銷售人員外出定位系統6個創業項目,不過都以失敗告終。每個項目都令人惋惜,當時沒堅持下來的項目,今天似乎都看到了成功的影子,春雨把“輕問診”做得有聲有色,糖護士做得風生水起。我們總能選定一些好的創業方向,但最後都沒做起來,後來反思世上既有屬於我們的東西,比如我們擁有大姨嗎;也有不屬於我們的東西,我們不可能擁有大姨嗎的同時創辦春雨和糖護士,核心在於過往經歷都服務於我們的信仰與堅持。

真正讓我們痛定思痛的是,按哪兒讓我們學會流量思維和互聯網遊戲規則,它主打中醫體質按摩和輕問診功能。前期好幾個項目用戶增長到3萬就停滯不前,按哪兒是第一個在較短時間內用戶接近30萬的創業項目,但結局異常悲催,日活躍用戶最少時只有1個,三十萬分之一的活躍用戶根本無法在互聯網行業混,我們開始意識到互聯網的遊戲規則。

找痛點:為女性服務忘記尷尬

2012年我創辦大姨嗎,之所以認可女性健康的創業方向,不是因為市場紅利巨大,而是命中註定。我信仰宿命論,打車由滴滴程維做,輕問診由春雨張銳做,大姨嗎則是我的事業。

宿命論源自我的過往經歷,父親30年來一直從事婦科醫療和銷售藥品,從小我就耳濡目染,家里藏書和市場分析都與女性健康有關,所以我做不成糖尿病社區,只對做大姨嗎有感覺。

確定創業方向後,接下來是產品命名。一開始我們糾結到底選“大姨嗎”還是“大姨媽”,後來發現政策規定“大姨媽”不能註冊商標,放棄“大姨媽”後又找了很多名字,確定“大姨嗎”是左右腦博弈的結果。自古以來,生理周期、月經、衛生巾是女性忌諱的私密話題,左腦告訴我們這是既定事實,由社會道德約束決定,右腦則告訴我們女性借衛生巾時不想發生如下場景,“你帶了小面包嗎?”對方真的遞出一塊小面包。女生借衛生巾不乏一些有趣好玩的創意,如果放在公眾場合討論,將極具顛覆性和爆炸力,所以我們最終選用“大姨嗎”。

既然在女性健康領域創業,我就必須做一個懂女性的稱職大姨夫。為了研究女性喜歡哪種生理內褲,我和阿里一美女在上海虹橋火車站附近的咖啡廳熱烈討論,興起之時她直接從包里拿出一條女性生理內褲,當時我沒有感到任何尷尬,她說如果塗層不用納米技術,女生穿起來不舒服而且容易出汗,她徑直把內褲裹在我手上,一段時間後再聞味道,同時她還告訴我便宜生理內褲行不通,最後她借把剪刀剪開內褲。

聊了十分鐘後,我們忽然發現旁邊人都不說話,只是略帶疑惑地瞟我們一眼,再假裝什麽都沒發生繼續聊天。我隨即反應過來,他們可能認為怪大叔與小妹妹正在交易內褲。後來自我總結,當真正為女性人群服務時,男人很容易陷入癡迷狀態,不介意公眾場合討論女性產品帶來的尷尬。

移動互聯網:一切皆工具

大姨嗎並不急於開展商業化,我認為一定要思考用戶使用產品的背景,如果把用戶簡單看成流量,流量可以通過廣告、遊戲等途徑變現,導致忽略流量背後的邏輯,要知道流量產生的源頭才真正具備商業化潛力。

以大姨嗎為例,如果簡單考慮流量,產品所有流量都可以作為面向用戶的商業變現來源,從而忽略流量中“女性”扮演的重要角色。女性與健康都不可分割,她們是大姨嗎商業化進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基於數據和女性自身需求,努力填補市場空白,才是最適合大姨嗎的商業化策略。

大姨嗎堅定不移走健康和生活化路線,無論是產品發展還是商業化,為達到目標而不斷改進。比如為了讓用戶在社區更方便找到興趣話題或相關知識,我們發現不是在完善社區功能,而是把社區打造成工具,通過社區聊天、檢索信息、資訊獲取答案等方式去解決女性剛性需求。所以我認為一切皆工具,即只要能解決既定問題,一切資源都是可調用的工具,社區也是工具的一種。

創業3年踩過3個兇險深坑

大姨嗎發展至今已走過3年,每年至少經歷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坑,我認為每一次痛苦或打擊,對我們都是成長的幫助。 

兇險深坑一:2012年團隊分崩離析

2012年遭遇大量員工離職,16人小團隊先後出走12人,我們反思真正創業夥伴不是80%或90%與你共事之人,而是同甘共苦之人,而且只有在危機時刻才能分辨出誰是最值得信任的創業夥伴。

員工之所以離職,無非是管理或品牌認可出現問題,企業運營涉及資金流水、人員流動等各個環節,不僅要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文化氛圍,還應積極提升員工收入水平。

員工離職使我意識到企業經營不能只滿足於做好產品,必須依靠團隊合力才能做好一件事,我第一次真正有了做CEO的感覺。外界熱議CEO必須是產品經理,我並不認可這種說法,CEO必須把70%到80%的時間用於做份內之事,從給予員工信任、招聘,到建立整個公司流程、融資等。把公司的整個流程里面不對的地方、不優秀的地方、成本過於浪費的地方、不高效的地方,要砍掉和解決。CEO必須親力親為,因為沒有任何人會幫CEO去處理。

兇險深坑二:2013年未實現一家獨大

2013年踩過的坑是市場競爭。2007年美國已誕生類似大姨嗎產品,反觀中國,2012年6月我們融資之前,中國沒有一個女性健康或生理周期健康應用被資本市場認可,也沒被廣大女性接受,直到大姨嗎獲得天使投資才打破這一尷尬局面。我們原本占據先機,但市場上仍活躍二三十家發展不錯的競爭對手,直接原因是我們不夠狠。在中國創業環境中,我們一直希望靠數據、產品、創新去獲得市場和資本認可。
 
企業管理帶寬分為能做和選擇做的事情,企業擁有30M還是100M帶寬,主要取決於資歷、經驗和團隊規模等因素。如果企業管理帶寬是100M,調用30M帶寬做產品創新,期間往往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做產品創新的企業優勢不明顯,而有些把那30M帶寬放在市場推廣而非創新上的企業照樣活得滋潤。

市場規則告訴我們,中國是一個有巨大紅利窗口的創業市場,我們必須尊重市場規則,一旦忽略市場紅利、手段和方法,無形中給競爭對手制造發展機會。這與美國依靠技術和創新緩慢推動市場變革完全不同,中國創業者擅長以短平快的方式去搶占市場。對大姨嗎而言,終極目標不是有朝一日成為微信級別的超級App,而是在用戶需要的關鍵時刻提供產品和服務,用戶無需每分每秒都使用大姨嗎。

兇險深坑三:2014年數據化導致10%用戶卸載

2014年大姨嗎經歷的慘痛教訓是數據化。早期產品創新沒有數據支撐,完全靠經驗、直覺和小範圍的用戶建議,才得以實現產品叠代,這種產品更新方式持續整整2年。到了2014年,我們發現用戶突破5000萬後,數據比例化在統計學中無法構成有效例證,比如500人不能代表5000萬人,我們必須把每個用戶數據當成一份數據來觀察,而不是簡單抽樣分析,這對服務器架構和底層數據提出重大挑戰,產品在重新架構的過程中問題頻發,去年上半年近10%用戶卸載了我們的應用,數據化思維使我們吃盡苦頭。

同時,用戶達到5000萬量級之後,我們對產品做了幾次大幅改版,每個版本都有很多用戶喜歡或不喜歡,我們發現男人女人都不喜歡被當成一個群體,而是希望保持個性和唯一性。我們思考個性能否在產品中得到充分體現,於是給新版本起了具有時代特征的名字——“我”,我們的產品思維變成如何滿足所有人,給不同用戶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包括皮膚、主題等。如果數據和算法足夠精準,產品從核心到外圍都能做到尊重和放大每個用戶,用戶粘性和信任度自然提升。

本文作者金錯刀 ,科技商業觀察家,微創新提出者,微信公眾號ijincuodao。

本文不代表本刊觀點或立場。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網絡配資走向末路 “創新”亦不可踩過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4713.html

網絡配資走向末路 “創新”亦不可踩過界

一財網 洪偌馨 2015-07-13 20:34:00

盡管最近一段時間,監管層都在重拳整治場外配資,但不少網絡配資平臺仍心存僥幸地認為,這次清理只是切斷了部分資金來源,而從網上獲取資金的P2P配資方式仍可持續。但今日,證監會和網信辦的公告無疑徹底掐斷了這個念想。

去年末才逐漸興起的網絡配資就像這輪牛市的行情:來得猛,也走得急。

盡管最近一段時間,監管層都在重拳整治場外配資,但不少網絡配資平臺仍心存僥幸地認為,這次清理只是切斷了部分資金來源,而從網上獲取資金的P2P配資方式仍可持續。但今日,證監會和網信辦的公告無疑徹底掐斷了這個念想。

7月12日,證監會發布《關於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意見》(下稱《意見》),同日晚間,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信辦)也通知各門戶網站、網絡平臺和媒體單位,全面清理所有配資炒股的違法宣傳廣告信息。

隨後,7月13日,包括米牛網、尋錢網、658金融在內的多家網絡配資平臺先後發布公告表示:“停止股票質押借款的中介服務業務”。而一些上線了網絡配資業務的P2P借貸平臺也已內部緊急通知撤下廣告,完全暫停此項業務。

就這樣,一夜之間,曾經風風火火的網絡配資業務便走到末路。

零壹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涉足股票配資並且已有交易數據的P2P借貸平臺有15家,交易規模在15億元左右;2015年上半年,對應的平臺增加到60家,交易規模達到150億元左右。

以目前規模最大的網絡配資平臺之一658金融為例,去年底上線的網絡配資業務,到2015年3~5月,月度增長率均在60%~80%以上,盡管6月增幅降到10%以下,但當月的交易規模也有8.5億元。

而另外一些民間配資公司直接從線下轉到線上,如贏在投資,雖然用戶從線上獲取,但資金基本都是配資公司自己提供給配資用戶,杠桿可高達10~15倍。據零壹研究院初步估算,這類網絡配資平臺上半年規模估計在300億~500億元。

盡管網絡配資在整個場外配資中的占比並不算高,但其輻射人群之廣、增長速度之快都不可小覷。即便是今年初受到嚴查場外配資的影響,不少網絡配資平臺依然沒有收手。

一位從事資金批發業務的民間配資公司人士介紹,雖然從今年4月起,監管部門便開始整治場外配資,後來也通過“禁傘令”切斷了部分網絡配資的資金來源。但不少網絡配資平臺仍通過P2P產品的形式從網絡、民間籌集資金。

“只要有需求,市場就還在。”該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過去民間配資公司的客服要打幾百個電話可能才獲得一個配資客戶,現在網絡配資突破了傳統民間配資模式下獲客難、成本高的問題,配資供需旺盛。

前幾日,本報記者從多家網絡配資平臺了解到,雖然前段時間的大跌讓不少配資客戶被迫平倉,但股市稍有反彈配資需求便又回來了。但如今看來,證監會、國信辦兩個通知無疑切斷了網絡配資的網上資金端和流量端。

當本報記者致電幾位從事網絡配資業務的人士時,收到的回複無一例外是“太突然”。對於這些隨著牛市而興起的網絡配資平臺而言,他們並沒預料到這麽快便要面臨著轉型或倒閉。

這兩年,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大風口”,不少民間金融玩兒法被轉到了線上,而在冠以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名號後,這些原本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做法莫名“被”合理化。

還記得去年末網絡配資剛剛興起時,也曾打著“創新”的旗號招搖過市。趁著股市回暖的勢頭,一時間不少P2P平臺都上線了網絡配資產品,而一些專註於網絡配資業務的平臺也開始湧現。

傳統的民間配資通常門檻都在百萬元規模,而券商的兩融業務過去最低門檻為50萬元,且開戶須滿18個月。去年起,部分券商為了提高這一市場交易活躍度逐漸調低門檻至10萬元、20萬元不等(各家券商規定不同),開戶時限降低至6個月。

而網絡配資業務則繼承了互聯網金融低門檻、受眾廣的優良基因,參與門檻最低千元起,並且線上操作不再受時間限制,24小時均可申請。同時,因為金額普遍較小,網絡配資也省去了信用審核環節。

而在資金來源渠道方面,網絡配資平臺也是無孔不入,線下通過民間配資公司、線上則通過P2P產品籌集資金,還有通過傘形信托接入銀行、信托、券商的資金等等。

此前本報記者接觸到不少互聯網金融從業人士,他們普遍有種觀點認為“法無禁止即可為”。尤其,隨著今年監管層頻頻表態支持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之後,這種觀點似乎被越放越大。所以,盡管網絡配資一直爭議不斷,但卻並沒有令它的發展止步。

當然,網絡配資的興起與沒落或許是一個比較極端的案例,但對於當下湧現的各類互聯網金融產品而言也不失為一個警示——那就是,互聯網金融的創新亦不可踩過界。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創業路上我用600萬踩過的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06/152246.shtml

創業的時候錢只是一部分因素,更重要的是合夥人。合夥人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找的,不僅僅是需要技術互補就可以,更必須同心協力才,有共同價值觀和對行業的熱愛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用600萬在創業路上買來的慘痛教訓。

典型的創業夢

我從小學習不好,既然走不通靠學歷出人頭地這條路,就只能通過跑業務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我便開始規劃我的人生軌跡並付諸行動(像施瓦辛格的美國夢一樣)。我早早就踏入了社會,我認為能讓我最終改變命運實現理想的只有兩個行業,一是當煤老板,二是互聯網。就這樣心懷夢想一路前行,按照我對未知世界的渴望走向一個個選擇,後來最先破滅的就是煤老板夢。

就這樣在社會摸爬滾打6年之後,我當上了我們河南本地一家集團子公司的總經理,主要負責集團紅酒業務。幾乎每天睜眼閉眼都是拉菲瑪歌和木桐,好像從來沒有清醒過。我想告訴所有的大學生,擁有夢想的創業者,進入社會前五年不要考慮薪水多少,但一定要知道你想要什麽,你要怎麽得到,你需要付出什麽,心里要時刻清楚。清晰記得集團開會時董事長總拿我當案例對所有人說:“小李辦事我放心,交代的事情從沒有拖延過。更不會一會一個電話的打給我,他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最終超出他所能協調的範圍時才會給我打電話”。我對我的團隊也是如此要求,很多同事也認為我不可理喻,沒人情味。我這6年從沒有問過工資,6年回家不超30次,6年全年無休。我這6年雖喝不出紅酒年份但能一聞知真假。突然有一天我厭倦了,辭職了,這一年我24歲。

兩次致命打擊

拿著這6年贊下的600萬(我很幸運,趕上了紅酒在中國最火熱的時候),短暫調整後,我決定創業,我要去追逐夢想。出來這麽多年,突然發現內心空蕩蕩的,這時正好我的一個發小得知我回來,便找我談一個項目,在了解完發小的工作經歷後覺得可行,簡單分析一下市場和競爭後得出結論只要用心去跑客戶一個月一個客戶就賠不了。於是,沒做深度考察便投了300萬,成立了廣告公司、給發小買車、租辦公室、建了市中心購物廣場上最大的LED廣告屏。

我呢也就瀟灑的當了甩手掌櫃,因為是發小,我就忽略了很多致命問題,不管不問、不管財務。結果很慘,賬目混亂,私自挪用公款、不幹活、沒能力、沒客戶,甚至到了最後電費都是需要我補貼。兄弟反目,老死不相往來,賠的一塌糊度。突然我就想不明白了,我待人不薄,可為什麽就能這樣呢?創業不可意氣用事,一定充分了解合作夥伴,並且全心盡職參與,人是要看到本質,我被一種感情蒙蔽了忽略了對人的判斷,另一點就是我的自大也使我得到應有的懲罰。

在我當甩手掌櫃期間並沒有閑著,我一直再尋找實現我互聯網夢的途徑,剛好多年前有過交集一位大哥馬濤(化名)出現了,當時他所自稱的南方某大城市的互聯網協會專家、電商協會名譽顧問、知名網站專家委員會主任、參與或主導過大型互聯網項目等一系列的頭銜瞬間讓我覺得遇到了命運轉折點,我就提出希望入股馬濤的私人公司,他考慮一會說:“不如在你們本地再開一家分公司更好,你出錢出力,我出名聲和經驗,共同經營。”對於當時大腦充血的我一切都不是問題,因為兜里還有錢,並且是我夢想的創業方向。於是就有成立了電商代運營公司。看似一切在風口,卻怎知前方不遠是深坑。公司買車、租房、招人,又花去了我100萬,我利用空余時間瘋狂補課補充行業知識、了解行業動態,我動用積攢多年的本地關系拉來了多家客戶,並且還有朋友直接出錢投資做的自主品牌項目(茶葉類)。我們收取服務費,開始運營,這看似平靜的水面下其實暗流湧動。

起初馬濤以分公司這邊缺少專業人才為由把業務運營放在了廣州,接著告訴我收取的服務費也應該交給廣州公司。我覺得也是這個理,畢竟那邊出人運營。之後就開始以各種理由額外收取客戶各種推廣費,我打電話詢問時得到的回複只是現在競爭激勵加大投入。好吧,專家說的我相信。很多客戶都是我的朋友,並且因為對我的信任,服務費一給就是半年的,卻遲遲不見起色和進展,我開始懷疑了,客戶也開始懷疑了。於是,我便和馬濤深談了一次,希望把業務交還鄭州公司做,這樣還能鍛煉一下團隊,我也可以天天盯著推進。這一談不要緊,對方直接就表示可以,但是錢已經花完,需要再收費維持運營。聽完後我就蒙了,這什麽都沒做怎麽就花了這麽多錢,從此馬濤基本不再接我電話(後來我知道他拿這些錢在廣州又買了房子和車)。可是事情不能就這樣放下不管,馬濤可以拍屁股走人,可我不行。我可以賠錢,但是不能坑了朋友,我硬著頭皮跟朋友們解釋。最終處理結果是,我拿僅剩的200萬加上把車賣的幾十萬,退還了代運營的品牌的服務費,朋友投資的新品牌項目由也由我出錢買下一半的品牌所有權和庫存。

這次對我的打擊很大,冷靜想想為什麽會是種結果,所謂的專家只不過是紙上談兵,面對飛速發展的互聯網行業,到處充滿了泡沫和欺騙。需要的是接地氣的團隊和實戰。並且一定要深度參與。是人,還是人的問題,一定不要把自己的命交到別人手中。

我們重新上路

經歷了兩次致命打擊後,我慶幸還留下的少數團隊。我原本以為精力充沛卻真的力不從心,我們砍掉能砍掉的一切業務,我和團隊經過深度討論和分析,決定暫停品牌運營,專註茶品類電商第三方深度服務,就這樣開始一步步積累,開始慢慢有起色,我們的口碑開始被朋友們在業內相傳。我們雖然賺的少,但是我們沈下了心,團隊開始和我一樣全年無休,期間我們的設計總監因壓力過大,得了重度抑郁癥,我去看他時安慰他要保持心態,安慰他說其實最該得抑郁癥的是我。

現在我們因為專註,對行業和市場有了深度了解,我們跑遍了各個產區和市場,積攢了大量一線數據和企業經營分析。加上我們對業務執行的態度和專業性得到了客戶的認可。面對細分的市場,我們沒有什麽值得炫耀的資本,只有沈下心的積澱和對行業的熱愛。

這次我們打算再次創業,不是我,是我們!我開始試著參加路演,面對各式各樣的真假天使。有朋友說我運氣不好,正趕上互聯網泡沫,陪我參加路演的朋友氣不過那些假天使的虛偽,面對兜里揣著幾十萬就敢裝專家的指責,我反而淡定了,不再是以前的我,我很清楚我現在只是一個創業者,我需要學習,並要學會面對並接受挫折、指責、不屑、懷疑。期間也不乏一些老板找到我們並表示願意投資,在我了解完這些老板們的投資理由後,我拒絕了,這不是我需要的夥伴,因為我有血的教訓,我更加堅信選擇夥伴的重要性。合夥人也好,投資人也罷,我們這次很清楚我們的方向。有朋友曾問我是否會害怕?我是這樣回答的,“我不怕輸,但我怕信任我的人失望”。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李源,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業這三年我們踩過哪些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6/162811.shtml

創業這三年我們踩過哪些坑
源碼資本源碼資本

創業這三年我們踩過哪些坑

創業是一個訓練場,體力、心力、腦力、格局一試便知。

本文系源碼資本(ID:sourcecodecapital)對i黑馬投稿

“人不踩到坑里面自己不知道在坑里面,最終進去體驗了才知道。”

創業天然與困難、問題相伴生。“踩坑”無法避免,那個踩到不同的坑里,自己從中爬出來的整個過程,也只能由每個創業者自己去體驗。創業是一個訓練場,體力、心力、腦力、格局一試便知。

在源碼資本2017年碼會上,銀客集團總裁林恩民、易酒批CEO王朝成、智融集團CEO焦可、銷冠科技CEO黃衛新,作為創業者代表,分別分享了自己在創業過程中歷經困苦難,踩坑之後的心得與體悟。

以下是源碼資本2017年碼會“我們踩的那些坑”全文:

源碼資本投資副總裁王星石:大家好,我是這場圓桌論壇的主持人星石,這兩天很多的嘉賓分享了很多有價值的經驗和感悟,我想可以幫助很多創業者少走一些彎路。

今天我們換一個角度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創業過程當中,怎麽樣少踩坑?如果踩坑怎麽樣趕快從坑里出來。我們今天的圓桌主題是“創業這三年我們踩的那些坑”。

1 、“人、錢、事”的坑有哪些? 

王星石:首先第一個問題,創業這幾年有很多的經驗和教訓,這些經驗教訓讓我們損失了時間,損失了精力和資源,這是創業里面最主要的坑。

林恩民:人不踩到坑里面自己不知道在坑里面,最終進去體驗了才知道。如果說踩坑的話從三個方面來講:

第一,從人上面。過去創業最大的問題是:對於不適合的人,給他們的耐心和時間太長。因為我是比較年輕的創業者,我在創業之前自己沒有任何的工作經歷,因此我在人上面是慎之又慎,每個員工都像我手中的小花似的,天天都要呵護他們。呵護他們,就會出現不合適的人在某個崗位里面時間待的太長,會限制公司長期的發展。

第二,錢上面也遇到過很大的坑。尤其是在跟人談判時,因為比較年輕,一般處於一種利他原則的狀態,什麽事情都在思考怎麽讓別人獲取利益,這件事情才會OK。

第三,在事情上面。當時想著互聯網精神顛覆一切,總覺得自己天天拿著一把刀要想把傳統那些人殺死,他們不被我幹死,就覺得我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意義和價值。

花了很多時間去思考怎麽樣通過市面上很多人講的互聯網思維方式,怎麽樣去顛覆整個行業?怎麽樣去消滅其他所有的人?走了很多的彎路。

回歸到今天,就會越深刻發現真正有價值的還是商業的本質,這個本質是它怎麽樣替客戶產生價值?任何一個人只要替客戶產生的價值越多,就不在乎他的方法是什麽樣的,更在乎他的價值。

2、不敬畏、不懂行,就會走彎路

王星石:謝謝恩民,恩民從團隊、融資、做事三個角度給我們分享了一些教訓。請王朝成王總分享一下。

王朝成:易酒批是B2B的交易平臺,我們在交易平臺的信息化深度認知和理解上犯了很大的錯誤。

我們當初認為B2B對行業理解最重要,所以對電商的理解就是用互聯網做一個產業的交易平臺,在技術準備上把交易平臺做好之後其他事情就差不多了,這是很大的錯誤。

所以我們一開始就開發了一個交易平臺,客戶端和訂單處理後臺。對供應鏈我們就買了一個第三方的ERP系統,自己未投入精力開發。這個做法導致我們花了很多的錢,浪費了很多人,造成效率很低。

回過頭來看,互聯網技術在交易平臺的應用應分為四個階段,講講我們的錯誤。

一開始理解很簡單,交易平臺就是處理訂單的,訂單完成把貨送給別人把錢拿回來,這是互聯網公司的第一階段,處理訂單的交易平臺。

表面上看解決了客戶的效率,實際上內部的效率沒有解決。後來發現有很多的問題,比如說我們的物流不通,我們的司機跟交易平臺不通,我們的經銷層不通,我們的搬運工沒有貨位倉儲的思想,整個公司管理和業務在信息交換層面是不通的。

後來我們上ERP系統,同時又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當時看SAP,它的數據庫很貴,要買它的數據庫特別貴。當時覺得特別貴不能買,就買了國內的某一個ERP公司,前後也花了幾百萬。最後我們發現,做了一段時間後問題特別多,因為它的接口跟我們打不通,理論上能打通,但是付出的技術開發精力比自己開發一套ERP還要高。而且因為架構問題,要永遠開發下去。

後來我打聽了國內把所有的B2B交易平臺,我發現幾乎沒有人用這種模式解決問題,都是一開始就自己做ERP,交易平臺一定要自己做ERP。所以我們下定了決心,當然之前已浪費了很多錢和時間,最後還是自己做了一套ERP系統。我們把內部管理、地推、物流、倉儲等全部打通。

交易平臺在信息系統上分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業務驅動,也即處理訂單;

第二階段是管理驅動,即打通業務數據和管理數據。

第三階段是智能驅動,也就是利用現在所謂的大數據、AI進化自己的模型,實現公司智能化。

其實信息系統不是大家所理解的一個APP一個訂單處理系統,它是非常重要的企業整個管理的全系統。

易酒批跑得算比較快的,今年第三年大概能做100億,這種每年五六倍的規模往上漲,對我們的壓力就比較大。如果讓我回頭去看,我覺得坑最大的就是這個。

我們這種傳統行業出身進入產業互聯網領域的人,一定要敬畏技術本身和互聯網公司的管理,你是互聯網公司的物種還是傳統公司的物種?如果你對技術沒有非常深的敬畏,其實你是一個傳統公司,你不是一家靠算法驅動,自我優化的技術公司,這是我們過去的一個坑。

3、“拿著錘子找釘子”的坑 

焦可:這件事我比較有發言權,我們公司“死”過一次,“死”到借錢發工資的程度,希望大家都不要走到這一步,我分享一下我的經驗教訓。

我個人感覺創業每天都碰坑,有一句話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每天聽到的消息十有八九都是壞的,如果有三四個好消息就是賺到了。

第一個大坑,我覺得創業者特別容易犯拿著錘子找釘子的問題。因為我們的團隊是從百度出來的,我本身也是技術出身。我們天然覺得應該拿著搜索引擎的技術找釘子去,之前百度做成了;趕集、58做成了;去哪兒也做成了;我們看看金融上面有沒有釘子,上來就敲,後來發現這件事不對的。

大家應該先想清楚市場存在的問題是什麽?想清楚後再看你手里的錘子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了,再換個電鉆換個螺絲刀解決,這是重要的事情。

第二個大坑,不要在最開始的時候把業務邏輯設計的太長太緊。我們剛開始做搜索引擎時一直想把數據結構化,去做閉環,通過閉環積累整個業務流轉數據。

最開始想到這個邏輯時跟一個朋友聊,他跟我講的一句話,他說你這個邏輯挺好挺完備但太緊了,你是一環扣一環,對早期創業者來說是沒有機會的,要短平快一點,不要搞太長的路徑。

第三個大坑,要關註核心價值,而非招式、形式、模式,無論大家先從模式創新也好,還是先從招式創新也好,最終能夠真正給你帶來持久價值的往前發展的,一定是內在的引擎,不同於別人的真正內在價值。

微信圖片_20170426102942

4、快速擴張“浪費錢”的坑

王星石:剛才講了三個維度,我們怎麽樣選擇更好的路徑,不要把這個路徑太緊,要找到這個事情的核心價值,這個核心的引擎是什麽?請銷冠科技CEO黃衛新給我們分享一下。

黃衛新:每一個CEO的坑是不一樣的,我最大的坑,其實我覺得更多應該把它叫做學費,就是“浪費錢”。

2015年那一年我們擴張20多個城市,我可以告訴大家2015年擴張完,2016年一個新的城市都沒有開,2015年消耗的現金太過於厲害了。每一個城市從不成熟到成熟需要一個時間段的,而且這個時間段依據城市狀態、稟賦不一樣,至少要半年以上才能磨合好。20個城市同時發半年的工資,萬一有一些城市沒有發展起來,那錢等於就浪費了。

所以我覺得這個坑對於現在所謂產業互聯網在城市橫向的物理空間布局的時候特別要註意,盡可能在保持一定適當規模。如果讓我退回到2015年初可能會在擴張10個城市,重點做,然後2016年再擴張十個,不會在同一年擴張這麽多。

王星石:我們在布局的過程中要平衡內外部的資源,我們把有限的時間以及精力放在哪里來平衡。

黃衛新:這個策略我一開始就指定的,我們叫做總部VC化。把總部作為一個VC,作為一個投資部門來投一個城市的靠譜團隊,對城市管理更多是投後管理以及技術的付出。我們有一個“生根原則”,我們做一個城市要有足夠耐心,總部做了一個VC的角色,不停給他資源,不停給他幫助,讓這個公司在這個城市紮根下去,而不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我們通過城市公司孵化一個新的業務,把它的成功經驗再複制到其他適合的城市,適合的土壤,到了一定階段我們現在發現因為城市與城市之間區域與區域之間特性非常明顯,並不是適合所有城市。旅遊城市適合短租,一些城市適合長租。如果我們找10個城市公司老總到這里分享,相當於10個CEO來分享。

5、戰略與戰術 

王星石:剛才大家都說到了,過去幾年很多公司都是策馬揚鞭跑,過去兩年資本市場也有一些變化,怎麽樣保證公司高速發展的同時,這家公司是市場的也是健康的,我們怎麽樣做一些調整。

林恩民:對外兩樣東西,戰略跟戰術。大的宏觀層面來講戰略似乎要看的更遠,我對戰略的理解是戰略分兩個,一個是戰,一個是略。戰略的核心很多時候不在於戰什麽,而在於略什麽。這個人什麽都想要,什麽東西都不想失去。一說戰的時候是什麽都可以占,一說略都可以不想略。但是沒有略,怎麽會戰呢?仔細想好自己要放棄什麽。

戰略和戰術最大的區別,戰略是要清晰、穩定,要有長期性,而戰術一定要多變,而且是要快變。今天我們通過合作方式做,發現合作方式有問題,一個月之後馬上變成自己的了。屬於戰術上面的,是一定要多變的。如果戰術上不多變、不快變,不變就是死。

6、作為司機,怎麽控制車速?

王星石:怎麽樣既保持公司快速發展,各個業務還是健康的?

焦可:有的時候公司內部不是一臺車,而是一個車隊,每一個車自己獨立決策。所以公司必須有使命,保證大家別最後開到不同的道上去了。但是實操過程中還需要掌握節奏,因為大家都是往前看,你說你看的太遠,眼前的就撞了,看得太近就會一腳油門一腳剎車,那個車是經不起那個折騰的。

所以去年我們是A-B輪公司,我們的要求是中層往前看一個月,高管往前看三個月到六個月。今年我們進入C輪階段,我們提出的要求是,中層往前看三個月,高管往前看六個月到一年。

這個跟你的車速是一樣的,車速慢的時候不需要看那麽遠,你看一下眼前的就可以,但是車速很高的時候就要往前看一點,這可能是一個節奏的問題。

我覺得作為司機大家要隨時意識到這個車速是多少,究竟是60邁還是120邁,然後你究竟要往前看多遠,這個事情你得不斷跟團隊講。特別是業務型的團隊,永遠是看眼前的事,你不跟他講他就不會看一個月,不會看三個月,你總提醒他就慢慢養成這個習慣了,然後你發現他也成長起來了,這個是有利公司的。

創業大數據AI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徐子珊設計珠寶踩過界

1 : GS(14)@2015-10-05 07:58:03

徐子珊、翁狄森、何驥與妻女一家三口、陳志雲及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等,昨晚在灣仔出席「典亞藝博2015 FINE ART ASIA十週年開幕典禮」,子珊透露剛完成9星期密集式的珠寶設計課程,自己也有參觀珠寶展偷師學習。問她是否進軍珠寶界?子珊說:「算係,我都有啲新設計,會同珠寶公司合作,不過自己唔係咁識做生意,數學白癡。」


■何驥(中)與太太及女兒到場支持。


子珊強調並非淡出娛樂圈,目前正接洽電影工作,下月更會開演唱會。對於有傳內地有公司開價千萬邀加盟,子珊避談說:「內地同香港都傾,錢唔重要,會睇合作同自己度。」此外,談到黃秋生批評港姐演技欠佳,她笑言自己也常受批評。採訪:羅慧敏攝影:陳俊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1004/19319791

內地污染嚴重漁民被迫踩過界

1 : GS(14)@2016-03-17 14:51:57

中國漁船「踩過界」在各處領海非法捕魚,無非因為內地魚穫因污染及濫捕而減少,逼着漁民到別處捕魚。非牟利組織Stop Illegal Fishing估計,中國現時擁有逾2,000艘漁船,是全球最大的遠洋捕魚船隊,歐洲議會2000年至2011年數據顯示,他們每年魚穫多達460萬噸,大部份來自非洲水域,其次是亞洲,亦有小部份來自中、南美洲及南極洲。魚穫多紛爭亦多,印尼曾高調炸沉一艘在該國海域作業的中國漁船;南韓政府前年亦指水域有逾千艘漁船非法入侵,可見進擊的漁民影響着中國跟鄰國關係。美國之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7/19532915

吳克儉:學生踩過界 老師要負責

1 : GS(14)@2016-09-02 05:29:11

【本報訊】教育局長吳克儉昨表示,港獨在校園內無討論空間,老師應有清楚立場,若有人在校內鼓吹港獨招攬學生,內容涉「崇文尚武」的暴力主張,導致學生「踩過界」犯法,老師便要負責。


「崇文尚武有暴力主張」

就昨日有人在學校外派發港獨傳單,吳克儉回應指出,學校有安排教職員在校園入口觀察,若出現騷擾學生的行為,校方可與教育局分區主任和警方警民關係組聯絡。吳稱老師是專業的,在校長參與指導下,在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一部份的大前提下,可討論各項問題,但大是大非命題有很清晰立場,老師應很清楚了解。他又表示:「港獨嘅政治性主張同鼓吹,甚至要講到招攬學生,裏面講到崇文尚武等方面,似乎有暴力傾向嘅主張,家長及老師都好擔心,同學在心智未成熟時,可能受誤導,踩過界犯咗法,對一生有影響,凡此種種,老師有好大責任。」但對於會如何處分有關老師,他未有回應。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稱在校外派傳單若純粹提出空泛概念,例如說要以武制暴,並不構成罪行。如言論涉及具體行動,如煽動人去毆打某人,才可能構成罪行。而學校及老師對此亦沒有任何刑事責任,但學校有責任保護學生安全,若有學生受傷害,可被追究民事責任,而法庭在處理時會考慮學校是否已採取適當預防措施。教育局發言人稱,深信學校會確保學生在安全、有秩序及專業教學的環境下學習,並有計劃發放新指引。■記者麥志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02/19757599

為生存不顧一切帶妻女踩過屍體逃生

1 : GS(14)@2017-06-18 22:07:04

英國倫敦格倫費爾大廈(Grenfell Tower)沖天火慘劇,一位英勇父親因等了2小時仍不見救援人員,眼見大廈被大火吞噬,他決定冒險帶懷有7個月身孕的妻子及2名女兒逃出火場,最後成功救回整家人的性命。38歲高美斯(Marcio Gomes)憶述當時與家人被困於21樓,一開始根本聽不到火警鐘聲,要到凌晨2時半,亦即火警發生後約一個半小時才知悉。他聲稱報警多次,接線員卻答大火已受控,「我跟他們說我太太有身孕,我們無法離開,外面太大煙了。但他們沒有派任何人前來救人,到凌晨4時半大火已吞噬整幢大廈。」高美斯見形勢不妥,用濕毛巾等包住家人以抵抗火場高溫,行樓梯逃生,而且途中多次踩過屍體,「我用濕毛巾及床單包好她們後說:『已經沒有退路了,我們要離開。』我們要從21樓行樓梯向下走,你是完全看不見前路,我與年輕的女兒們及懷孕7個月的太太要踏過屍體(離開)。」當他們抵達較低的層數時,突然發現12歲長女盧瓦納(Luana)沒有跟上來,高美斯回頭才見到她在梯間昏倒,要將她拖行至安全地方。幸最後全家人只是吸入濃煙不適,沒有生命危險;不過高美斯太太就要人工昏迷協助她與胎兒復原。而當問到大廈的消防設備時,高美斯就形容是「一團糟」。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7/20059209

盧志威﹕亞馬遜踩過界有理

1 : GS(14)@2017-06-22 07:47:16

【明報專訊】對於聯儲局縮表,有部分市場參與者十分恐慌,認為這是一個大周期的逆轉,「縮縮吓」隨時出事,所以市場的避險情緒十分高漲。不過,筆者認為現時收水的力度溫和,如果只看通脹,現時的數據只得1.7%,在通脹未接近2%之前,應該是加息口水戰,及為未來預留減息空間居多,難以大刀闊斧收緊貨幣政策。

美科網股大漲小回 料伺機爆上

尤其是美股,不知為何經歷科網股急跌,市場情緒偏淡,好像香港早兩年的樓市,情緒向淡但價格不跌,在走勢上明顯是大漲小回,相信上落幾輪之後,都要找個藉口爆上。

亞馬遜(AMZN)收購Whole Food(WFM),證明了即使市值大、現金流充足,如果想快速進入一個行業,到最後都是找一個現成的公司收購,可能更快實現擴張,由於亞馬遜本身擁有分銷渠道,所以此舉似乎是買品牌,推出自家產品。

由於互聯網+物流,是超級強的分銷渠道,所以有不少人利用亞馬遜開網店,從世界各地找商品放到網上賣,亞馬遜收取售價的分成,然後一站式包物流,聽聞香港也有人用這方法賺錢,所以隨着互聯網流行,超市分分鐘也會被取代。更進一步,當然是亞馬遜推出自家品牌,因為可提升利潤率,賺取網店推廣、尋找優質商品的毛利,所以不排除科網公司踩過界,做品牌經營,而選股一定要選「護城河」深的品牌,如果輕易被複製,亞馬遜也不會有興趣收購。

[盧志威 美股搏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12&issue=201706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