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成品油調價窗口明日開啟 京滬油價或重返6元時代

新一輪成品油調價窗口將於明天(9月1號)24時打開。8月31日,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消息,多家市場分析機構測算,受8月以來國際油價持續回升影響,我國成品油價格將迎來“二連漲”,並且可能創下今年以來最大漲幅。這也將是年內第六次成品油價格上調。

受英國脫歐公投、美國頁巖油複蘇等因素打壓,7月份國際油價創出年內最大單月跌幅;8月2日,紐約油價一度跌至每桶39美元附近,布倫特油價跌至每桶41美元附近。但在產油國再度重拾凍產話題後,國際油價恢複漲勢,不斷上揚,至8月下旬,紐約油價一度漲至每桶48美元上方,布倫特油價重返每桶50美元上方。

其實,凍產話題並不新鮮。早在今年2月,沙特等主要產油國就發出凍產倡議,但多個產油國因自身利益“不予理會”,因此,4月份多哈談判未果。

雖然談判結果難料,但話題重啟已令投機基金再度“熱血沸騰”。美國商品期貨管理委員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23日當周,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中投機基金凈多持倉量沖到35.4萬手,兩周之內上漲了37%,到達年內次高點。

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認為,近日中東局勢驟然收緊,尤其石油設施受到沖擊,預計國際油價短期內將受到支撐,也給投機基金做多再添由頭。

但業內分析,當前全球原油資源仍供大於求,產油國凍產、地緣事件等對市場帶來的實質性影響不會太大,因此本輪油價上漲仍面臨供應過剩帶來的天花板。同時,近期美聯儲主席耶倫表態偏“鷹”,投資者增強了對美聯儲年內加息的預期,美元走強將減弱石油投資吸引力。

不過截至27日收盤,8月份紐約原油價格已累計上漲12.9%,布倫特累計上漲16%。由此,我國成品油價格“二連漲”幾成定局。

隆眾資訊分析師王倩倩分析認為,本輪國際油價上漲,主因是凍產協議有可能達成的利好預期,在9月歐佩克會議召開之前,此“利好”還會持續發酵,油價還有小幅攀升空間。因此,預計本輪成品油價格上調幅度在每噸250元以上,即每升汽、柴油價格漲幅超過0.2元。

在此輪調價後,北京、上海等地汽油價格或重返每升6元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64

京滬高鐵立硬幣8分鐘不倒 日本不服也在新幹線上做了個試驗

2015年夏天,一位在中國旅行的瑞典人,在乘坐京滬高鐵時錄了一段視頻,放到網上就火了。視頻的內容,就是他將一枚硬幣立到高鐵的窗臺上,這枚硬幣竟然堅持了8分鐘才倒掉。故事就發生在京滬高鐵南京至常州段。

這段視頻放出後,各路小夥伴們都紛紛效仿,做過各種試驗,大都非常成功。

但是這讓號稱高鐵大國的日本臉上很沒面子,明明自己才是世界上第一個建設高鐵的國家,現在風頭被中國高鐵蓋過,實在難以咽下這口氣。

於是,日本新幹線的代表性車型700系也進行了一次硬幣試驗。然後結果卻失敗了。

當然,這只是高鐵運行穩定性的一個試驗而已,這也並不代表中國高鐵就在所有方面都超過日本新幹線了。那麽將一枚硬幣立在高鐵窗臺上能夠8分鐘不倒,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對於高鐵運行的穩定性,可以從三個指標來考察。第一個指標是縱向穩定性,包括列車起停時、加減速時、勻速運行時的平穩性;第二個指標是橫向穩定性,主要反應列車的左右搖擺;第三個指標是垂向穩定性,主要是反應列車的上下顛簸。

應該說作為世界上標準最高的高鐵線路與列車,CRH380系列在京滬高鐵上行駛時,在這三個指標上都已經達到了一種極致,所以這位外國友人才能夠立一枚硬幣在高鐵上8分鐘而不倒,所以小朋友才能夠在京滬高鐵上自如地玩搭積木遊戲。

第一個指標,縱向穩定性

中國高鐵運行穩定到什麽水平呢,如果不是因為看到窗外的參照物在後退,經常會出現列車已經走出很遠,你都沒有發現的地步。正如視頻中顯示的,當列車穩穩地停在常州北站站臺上時,那枚硬幣依舊能夠穩穩地立在那里(在進站前因為要變換軌道,硬幣曾倒過,說硬幣不倒,是排除變軌這個因素,只是從時速300公里減速到0公里的過程)。

如果一定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涉及到兩個概念。第一個概念是加速度(減速度),反映的是速度變化的快慢;第二概念叫加加速度(減減速度),反應的是加速度(減速度)變化的快慢。前一個的單位是米/秒²,後一個單位是米/秒³。

而能夠反映高速列車縱向平穩性的指標,就是加加速度或者減減速度,當然列車勻速運行時這個值肯定比較小,能夠反映出列車縱向平穩性水平的就是在列車起步時或者停站時。

中國高鐵運行為什麽縱向平穩性能夠這麽高?原因就是中國高速列車的加加速度與減減速度都非常低。有多低?以中國中車旗下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CRH380A為例,它的加加速度和減減速度值要求必須小於0.75米/秒³。這個指標代表什麽水平?在全球這個行業是頂尖的。

第二個指標,橫向穩定性

橫向穩定性也就是左右晃動。在這個指標上,中國的高鐵列車控制得也非常嚴格。還是以CRH380A型高速動車組為例,在列車以時速300公里運行時,要求客室中部的橫向最大加速度只有0.42米/秒²。

第三個指標,垂向穩定性

垂向穩定性,也就是上下顛簸。對於列車的縱向平穩性,起決定作用的,首當其沖的是列車,但是對於列車橫向與垂向穩定性,起決定作用的卻是高鐵線路。中國不但擁有世界上第一流的高速列車,而且還擁有世界上超一流的高鐵線路。這里說超一流並不是誇張,京滬高鐵就是世界上建設標準最高的高鐵線路,沒有之一。

就保證列車平穩運行方面而言,高鐵線路首先要平直

所謂平直就是盡量采用直線或者大半徑的圓曲線,不能有太多太急的彎道。如時速350公里的高鐵要求線路的曲線半徑一般要求不小 7000米,而京滬高鐵的最小曲線半徑是9000米,在非常困難的地方最小曲線半徑也不低於7000米。

而日本、歐洲的很多高鐵線路最小曲線半徑只有4000米左右。為了做到線路的平直,中國高速鐵路建設大量采用橋梁,一方面可以節約土地征用,另一方面就是能夠截彎取直。

第二要平順。

線路坡度不能太大,如京滬高鐵最大坡度低於12‰,困難處最大坡度也不能高於20‰,所以中國的高鐵線路多采用無砟軌道以及無縫鋼軌。當然高鐵線路還要嚴格控制沈降,這也是中國高鐵建設熱衷采用橋梁的原因之一。

普通的填方路基是由特定的填料(粘土、碎石土等)填築而成的,這些填料填築時是較為松散的,需要依靠機具壓實到一定程度。但是由於填料本身的固有性質,即便是機具壓實後,填土也會繼續發生一定程度的固結沈降。

而橋梁則不是,橋梁是建立在樁基之上的。根據地質情況不同,樁基的深度也不一樣,一般要打到巖石層,有些深度達六七十米深。所以建立在橋梁之上的線路產生的沈降就很小。

立一枚硬幣在中國高鐵上8分鐘而不倒,原因就在這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69

增加土地供應緩解京滬廣深高房價?沒用

近期大城市房價上漲引來很多專家學者發聲,提出了很多建議,其中增加土地供應的觀點被不少人呼應。但筆者認為,土地的區位特點決定了它不是一般的原材料,簡單地談增加土地供應對房價而言沒有多大意義。

雖然大家都說土地是房子的“面粉”,但它不是像鋼筋水泥那樣的標準化產品,北京的鋼筋水泥缺貨了可以從新疆調運來緩解供應緊張局面,但北京的土地少了卻不能從新疆調配。

從全國來看,住宅用地供應並不短缺。看下面國土部的官方數據:

2015年全國房地產用地供應12.0萬公頃。

2014年全國房地產用地供應15.1萬公頃。

2013年全國房地產用地供應20.32萬公頃。

2012年全國房地產用地供應16.56萬公頃。

2011年全國房地產用地供應為16.91萬公頃。

2010年全國房地產用地供應15.42萬公頃。

2009年全國房地產用地供應 10.91萬公頃。

考慮到房地產開發周期,2016年全國開始賣的房子,大部分應該是2013年和2014年供應的土地,從總量來看,這兩年的土地供應還是很多的。

全國總量多,不意味著京滬廣深的土地供應多,那從實際操作層面看,京滬廣深能不能進一步增加土地供應呢?

有可能,但也很難。

原因在於,一線城市要承擔調控人口的任務,這就決定了地方政府不可能大規模新增供地,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區供應住宅用地,像北京五環內的土地供應這幾年來已經越來越少了,而且是供應出一塊地就會賣出天價。

那中心城區的舊城改造也可以增加土地供應啊。但現在拆遷越來越難,補償價格也越來越高,這樣拆遷出來的地塊怎麽可能低價賣給開發商呢?

那就只能增加點郊區的土地供應了。北京近兩年供應的地塊基本都在五環外,甚至更接近六環,這樣的土地賣出的價格理應會比城里便宜,進而開發出的房子價格也會比中心城區便宜。

從統計數據來看,郊區的新房多,價格相對城里低,這樣計算房價的平均數據會相對好看,顯得沒那麽高。從這個角度來說,增加土地供應確實達到了控制房價的效果。

但實際情況呢?越來越多的人住到了遠郊,一個城市越來越多的進城大軍,每天早晚三四個小時奔波於上下班路上,擠不上的地鐵公交,或者是堵成長龍的私家車隊。

正如一首歌中所唱:你我皆凡人 生在人世間 終日奔波苦 一刻不得閑。

很多人也建議過,像北京這種大城市,應該多建衛星城,將產業分散,這樣可能緩解交通潮汐壓力,也能順勢增加土地供應以便解決房價問題。

不過,在我國這種體制下,建所謂衛星城相對容易,有不少城市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城市副中心,但產業轉移卻是困難的,一旦沒有產業那就又是睡城一座。

房子不能建成空中樓閣,所以土地資源終究是稀缺的,稀缺品就不會賣出低價。那些說增加土地供應緩解房價的建議,潛臺詞是說土地供應增加了地價就會便宜,進而房價也會便宜嗎?

如果是這個邏輯的話,這種建議在三四線城市可能會實現,但從過去幾年的情況來看,京滬廣深基本沒有這種可能。(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批評交流,[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712

互聯網創業公司薪酬50強 主要集中京滬杭

在國家統計局近幾年公布的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中,信息傳輸、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一直與金融業成為工資最高的兩大行業,在各行業中遙遙領先。那麽收入高的互聯網企業主要集中在哪里呢?

日前,標準排名聯合優客工場、BOSS直聘發布“2016年互聯網創業公司薪酬榜”。上榜企業均為創業公司,專註於互聯網。創業公司指尚處於私有化狀態的企業,可能有極個別公司已於近期登陸新三板。人員規模龐大的公司,如小米、滴滴、螞蟻金服,由於依然處於私有化狀態且創立時間並不長,亦按照創業公司統計。

榜單顯示,上榜企業(TOP50)平均月薪均在10K以上。薪酬榜前10名是:螞蟻金服、優步中國、陸金所、小米科技、滴滴出行、積木盒子、真融寶、愛屋吉屋、眾安保險和今日頭條。

最高的是螞蟻金服,平均月薪為15.18K,也就是說平均年薪超過了18萬。第2的是優步中國,平均月薪為13.13K。以陸金所和小米科技為代表的第3至19名平均月薪均為12K多。以楚楚街、墨跡天氣為代表的第20至第41名平均月薪為11K多。以AA租車、商品網為代表的第42至第50名為10K多。

需要說明的是,該報告數據樣本的統計時間為2015年全年和2016年上半年。樣本薪酬為稅前水平,不包含期權。樣本中統計了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中的全類職位,並根據高級管理職位和超高薪職位(高級技術和產品崗)的比例做了加權修正,相對平衡地反映了公司整體薪酬水平。

分領域來看,這50強中,互聯網金融11家,電子商務10家,交通出行和文化娛樂分別5家,硬件4家,物流和企業服務分別3家,醫療健康、本地生活分別2家公司,房產服務、工具軟件、教育、旅遊、遊戲分別1家。

在廣州一家網遊擔任主程序員的的陳先生碩士畢業十年,目前其每個月光繳納的個稅過萬。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互聯網行業內部差別比較大,有能力、有做過成功產品的、有成熟團隊的人可以拿到很高的待遇,“關鍵在於能否做起來,如果做不起來那待遇就跟招聘網站給的職位待遇差不多。”

他說,相比一些勞動密集型行業,互聯網行業在員工薪酬方面的占比較小,因此浮動的空間也比較大。

前10強中,互聯網金融公司占據5席,包括排名榜首的螞蟻金服。作為目前各行業中收入最高的兩個行業,互聯網和金融結合在一起,收入最高也在情理之中。

從企業所在地看,50強中大部分企業位於北京、上海,小部分落戶杭州、深圳、合肥。其中,北京有26家公司入榜,高居榜首。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成了第四次創業潮的主力,這其中北京又是這一輪創業的領頭羊。曾在一家IT企業做程序員、去年跳槽出來創業的王先生和他的團隊一起打造一個互聯網旅遊的項目。“北京的創業以互聯網最多。既有互聯網出身,也有從傳統行業出來但有互聯網思維的人。” 而即便不是在北京創業的企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也有很多企業會把業務拓展到北京。

在北京之後,其他依次為上海18 家、杭州4家、深圳1家、合肥1家。這也說明目前的互聯網創業熱潮中,北京和上海最火熱,杭州在電子商務方面獨具特色,相比之下,珠三角要落寞不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084

哪些城市富豪最多:京滬深杭領銜 浙商仍然最牛

13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6碧桂園森林城市• 胡潤百富榜》,上榜門檻已連續四年保持20億元。今年有2056位企業家財富達到20億元及以上,比去年增加179位上榜,為三年來最低漲幅。

那麽,這2056位富豪都來自哪里呢?

浙商仍最牛

以省份看,廣東仍然是最多上榜企業家設立企業總部的地區,有406位,比去年增加53位;北京仍為第二,有342位,比去年增加42位;浙江保持第三,有278位,比去年增加16位。江蘇和上海緊隨其後,分別是187和170位,山東和福建位列六、七位。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以企業總部算,這七個沿海省份的上榜企業家達到了1570位,占總上榜企業家數量的76%。總體上看,富豪主要集中來在南方,其中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福建這五省份的總數達到了1121位,占全國的55%左右,北方主要是北京一枝獨秀,另外第三經濟大省山東也有107位。

表1:各省份富豪分布

 

總部

總部人數(人數變化)

出生地人數(人數變化)

地區首富

公司

1 -

廣東

406 (+53)

232 (+20)

馬化騰

騰訊

2 -

北京

342 (+42)

46 (-26)

王健林家族

萬達

3 -

浙江

278 (+16)

248 (-23)

馬雲家族

阿里巴巴

4 -

江蘇

187 (+20)

121 (-10)

嚴昊家族

蘇太華系

5 -

上海

170 (+27)

40 (-9)

史玉柱家族 *

巨人

6 -

山東

107 (-3)

95 (-9)

張士平家族

魏橋創業

7 -

福建

80 (+14)

88 (+0)

許世輝家族 *

達利食品

8 -

四川

45 (-6)

57 (+2)

劉永好家族

新希望

9↑

河南

40 (+7)

43 (+3)

安康家族 *

華蘭生物

10↓

河北

34 (-5)

24 (-4)

魏建軍、韓雪娟夫婦

長城

11↑

遼寧

34 (+4)

31 (-3)

楊凱 *

輝山乳業

12 -

湖南

32 (+2)

56 (+1)

周群飛、鄭俊龍夫婦

藍思科技

13↓

內蒙古

29 (-10)

22 (-8)

杜江濤、郝虹夫婦

君正

13↑

香港

29 (+1)

4 (+4)

肖建華、周虹文家族

明天

13↑

安徽

29 (+5)

38 (+0)

李縝家族 *

安徽國軒

16 -

湖北

25 (+4)

50 (+7)

閻誌 *

卓爾

16↑

重慶

25 (+4)

24 (+6)

吳旭家族 *

協信控股

18 -

天津

22 (+3)

10 (-1)

李金元

天獅

19↑

山西

18 (+5)

16 (+3)

楊建新、樊梅花夫婦

跨境通

20↓

陜西

14 (-2)

23 (+0)

史貴祿家族 *

榮民

21↓

廣西

13 (-3)

12 (+0)

黎福超

桂林福達

21 -

雲南

13 (-1)

13 (-2)

李文斌家族

俊發

21↑

江西

13 (+1)

25 (+0)

李義海

濟民可信

24↑

吉林

12 (+2)

14 (-2)

薄世久、李桂屏夫婦 *

長久

25 -

新疆

11 (+1)

5 (+0)

孫廣信

廣匯

26↓

貴州

10 (+0)

4 (-1)

姜偉家族

貴州百靈

27↓

黑龍江

9 (-2)

15 (-5)

方同華家族

珍寶島藥業

28↑

甘肅

7 (+1)

15 (-1)

闕文彬

恒康

29 -

海南

5 (-1)

2 (+0)

康喬 *

海虹控股

29↑

西藏

5 (+1)

0 (+0)

雷菊芳 *

奇正藏藥

31↓

美國

4 (-3)

0 (+0)

張磊

高瓴資本

31↑

寧夏

4 (+1)

2 (-1)

孫珩超 *

寶塔石化

33 -

青海

3 (+1)

2 (+1)

肖永明家族 *

藏格鉀肥

34 -

澳門

1 (+0)

0 (+0)

陳明金

金龍

34 -

英國

1 (+0)

0 (+0)

霍焱

卡普拉投資管理

來源:《2016碧桂園森林城 市•胡潤百富榜》(- 對比去年排名不變 ↑對比去年排名上升 ↓對比去年排名下降 *對比去年新的地區首富)

從企業家出生地來看,浙商人數今年是248位,比去年減少23位,但仍然排名第一。若考慮到人口基數,浙商的領先優勢就更加明顯。2015年,浙江總人口為5539萬人,位列國內各省份第10位,僅相當於廣東、山東的一半左右,比江蘇也有不小的距離。

表2: 2015年各省份人口數量

省份

人口(萬)

廣東

10849

山東

9847.16

河南

9480

四川

8204

江蘇

7976.3

河北

7424.92

安徽

6949

湖南

6783

湖北

5851

浙江

5539

廣西

5518

雲南

4741.8

江西

4565.6

遼寧

4382

福建

3839

黑龍江

3833

陜西

3792.87

山西

3664

貴州

3529.5

重慶

3016.55

吉林

2753.3

甘肅

2599.55

內蒙古

2511.04

上海

2415.27

新疆

2360

北京

2170.5

天津

1546.95

海南

910.82

寧夏

667.88

青海

588.43

西藏

323.97

(註: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其中黑龍江為2014年數據。)

來自浙江諸暨、目前在廣州創業的陳新明認為,浙江商人比廣東商人更拼,更有冒險精神。另外長久以來,浙江對教育一直很重視,在以互聯網+為為代表的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浙商也走在了前列。

例如,在80後白手起家的富豪中,大多數是從事新興產業,這其中,來自浙江的最多。比如深圳大疆創新的汪滔就是杭州人,上海遊族網絡的林奇是浙江溫州人。浙江年輕一代的創富能力可見一斑。

浙江之後,位居第二的是粵商,有232人,比去年增加20人。陳新明說,廣東人當中,主要有廣府、客家和潮汕三大部分,這其中,潮汕商人與浙商一樣,拼搏與冒險性最強,因此商業力量也最為強大。

在本次胡潤百富榜的前五名中,第三名的馬化騰和第四名的姚振華均來自潮汕地區,其中姚振華這一年來因為萬寶大戰,可謂是“天下無人不識君”。

與浙江、潮汕相似,福建的存在感也出來了。盡管福建的人口排在全國第15,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12,但出生於福建的富豪數量卻位居第5,總部企業數位居第7。

表3:2016碧桂園森林城市•胡潤百富榜》前五名

 

姓名

財富(億元)

漲幅

年齡

公司

1 -

王健林家族

2150

-2%

62

萬達

2 -

馬雲家族

2050

41%

52

阿里巴巴

3↑

馬化騰

1650

38%

45

騰訊

4 *

姚振華

1150

820%

46

寶能

5↓

宗慶後家族

1120

-17%

71

娃哈哈

企業家總部與出生地差異較大省份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和廣東三個地方,比如出生在北京的富豪人數只有46位,但企業總部人數342位;出生在上海的人數只有40位,但企業總部人數達到了170位;出生在廣東的富豪為232位,但企業總部為406位。

這種現象其實也很好理解,北京、上海以及廣東的深圳、廣州作為我國的四個一線城市,市場最為發達,吸引了大量的外來創業者,比如恒大的許家印就來自河南,巨人的史玉柱來自安徽。另一方面,很多民營企業在做大做強之後,會把企業總部遷到京滬這樣的一線城市,比如萬達的總部就從大連遷到了北京。

都在哪些城市:京深滬杭領銜

從富豪所在城市來看,北京仍然是最多企業家偏好居住的城市,322位上榜企業家居住在北京,比去年增加43位,占全國的比重為13%。這是因為北京作為全國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地企業尤其是北方其他省份的民營巨頭前來設立總部。

不過,北方也只有一個北京進入前十名,在北京之後,其他進入前十名的城市均來自南方,這也說明南方省份的民營經濟更為發達,更容易產生富豪。

例如,深圳保持第二,195位,比去年增加23位。上海保持第三,162位,比去年增加25位。G20舉辦地杭州排在第四,123位,比去年增加5位。

從產業結構上看,金融投資行業今年上榜人數比例上升最快,其次是IT。目前,中國的三大金融中心分別是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大矽谷分別是北京海澱、杭州濱江和深圳南山,此外上海也聚集了不少IT富豪。

從這個角度上看,北京、深圳和上海的富豪數量位居前三也就很好理解。而二線城市杭州盡管金融業的發展不如北上深,但杭州集聚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電子商務網站,同時,在電子支付、雲計算、快遞、網絡營銷、信息技術、運營服務等領域湧現眾多專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商,成為我國名副其實的“電商之都”。其上市公司數量僅次於京滬深,穩居全國第四。

相比之下,一線城市廣州由於以汽車、造船、石化等傳統制造產業以及房地產為主,在金融產業方面遠不如北上深,在IT、高新技術產業方面也不如京深杭,因此富豪數量位居第五也屬正常。

不過,隨著廣州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尤其是傳統商貿向現代商貿的加快轉型,廣州正在迎頭趕上。數據顯示,今年人數漲幅最大的是廣州,增加17人,達到78人。

此外,值得註意的是,盡管城市規模、經濟總量與富豪數量有著很大關系,但一些經濟總量比較靠後的城市,富豪數量卻十分靠前,比如紹興、廈門、臺州、福州和溫州等城市,其富豪數量的排名遠高於其GDP的排名,這些城市主要位於浙江、福建、廣東等地,這也說明再次說明,南方沿海城市以民營經濟為主,更容易出產富豪。

表4:富豪居住地城市前20名

 

居住地

%

人數(人數變化)

1 -

北京

13.0%

322 (+43)

2 -

深圳

7.9%

195 (+23)

3 -

上海

5.5%

162 (+25)

4 -

杭州

4.8%

123 (+5)

5 -

廣州

3.2%

78 (+17)

6 -

蘇州

2.0%

49 (-4)

7↑

香港

1.54%

38 (+1)

8↓

成都

1.5%

37 (-4)

9 -

寧波

1.45%

36 (+1)

10 -

佛山

1.4%

34 (+1)

11↑

紹興

1.3%

31 (+0)

12↑

東莞

1.1%

27 (+2)

12↑

廈門

1.1%

27 (+5)

12↑

重慶

1.1%

27 (+4)

15 *

臺州

1.0%

25 (+5)

15↑

南京

1.0%

25 (+1)

17↓

無錫

0.97%

24 (-6)

17 -

福州

0.97%

24 (+2)

19↓

長沙

0.9%

23 (-9)

19↓

溫州

0.9%

23 (-2)

19 *

天津

0.9%

23 (+3)

來源:《2016碧 桂園森林城市•胡潤百富榜》

註:-對比去年排名不變 ↑對比去年排名上升 ↓對比去年排名下降 *對比去年新進入前20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569

CBNData潮流消費報告:京滬鐘情“性冷淡” 廣東獨愛“精致風”

近期,各大時裝周連番上陣,詮釋時下最流行的潮流新勢力。10月23日,天貓雙11潮流盛典在上海舉行,欲打造第五大國際時裝周。期間,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天貓發布《2016全球潮流生活消費趨勢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基於阿里巴巴大數據,洞察線上服飾行業消費趨勢,預測最新潮流趨勢,其中,線上服飾主流消費人群為女性、80後90後為主、二三線城市滲透率高;男性品類增幅明顯,運動相關品類表現亮眼。

天貓獨占線上服飾近八成份額,已成最in潮流風向標

隨著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中國服飾線上B2C市場增長迅猛,預計2017年規模將過萬億。憑借互聯網優勢和品牌商的品牌號召力,服飾線上B2C市場增速高於整體市場,是中國服飾市場主要的增長力。《報告》顯示,天貓占近八成線上服飾B2C的市場份額成為行業TOP1。

2016年,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臺年度活躍用戶超過4億,天貓服飾品牌數量則過5萬。在天貓提供的安全、便捷的購物環境中,龐大的活躍用戶量吸引大量品牌入駐,豐富的品牌不斷吸引新用戶上線,品牌和用戶相互吸引,形成了良性循環。

與此同時,隨著年輕一代的成長和經濟水平的提高,線上消費者對服飾的審美需求不斷提升,追求風格和潮流的意識已經成熟。這些追求新潮和個性化服飾的年輕消費者受到品牌熱捧,促使品牌將天貓作為潮流服飾上新的首發陣地,天貓也由此成為最in的線上潮流風向標。

品牌在天貓的運營也反映了線上服飾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報告》認為,消費人群年輕化、線上品牌多元化、服飾品類多樣化、全渠道模式優勢凸顯、高端品牌電商化、個性需求催生私人定制化,是2016線上服飾行業的六大趨勢。

其中,消費升級催生了多元化、個性化需求,產業鏈上消費者、生產者和市場的關系正在重構,消費者占主導地位的特點日趨明確。

2016六大潮流趨勢:運動風勢不可擋

潮流瞬息萬變,每年都不一樣。《報告》基於消費者分析預測了2016年秋冬最新潮流趨勢,即街頭風、時尚運動風、幽默無齡風、精致風、東方風和極簡風。其中時尚運動風來勢兇猛,無論是女神、萌妹子還是小鮮肉,都無力抵抗,紛紛拜倒在運動褲下。

《報告》顯示,2011年至2015年,線上運動體育用品銷售額逐年遞增,2015年以來增幅尤其顯著。時尚和專業兩者兼得,是時尚運動風的核心要素。簡單說就是既要便於運動,又要時尚貌美。這一風潮的顯著特征是配色鮮亮,運動衣運動鞋不再是單調的黑白灰藍,而是大膽點綴金屬銀、薄荷綠、熒光黃等亮色。好萊塢明星街拍中常見的超短背心和legging,更是成為線上爆款。

奧運會同時帶動了消費者對於運動品類的關註和消費,2016年線上服飾品牌排名前三的均是運動品牌。

驚人的偶像效應:明星同款成爆款制造機 撐起線上服飾“半壁江山”

高曝光率的偶像明星和影視劇對線上服裝潮流影響巨大,儼然已經成為年輕人穿衣風向標。無論是小白鞋、飛行員夾克還是超短毛衣,以超模GigiHadid、Kylie Jener為代表的網紅姐妹團穿一款火一款,這些明星的名字也成為消費者線上搜索潮流款式的熱門關鍵詞。

在國內,高圓圓、楊冪和範冰冰同款撐起線上爆款的“半壁江山”,高圓圓街拍中的衛衣、毛衣,範冰冰的連衣裙、皮衣,都是粉絲最愛購買的品類。“大表姐”劉雯在線上服裝行業的人氣也火速上升,到2016年上半年已超越其他明星成為最搶手的“時尚模仿對象”,消費者最愛購買她的同款低幫鞋和皮衣。

影視劇方面,2014年“來自星星的你”女主角全智賢、2016年“太陽的後裔”女主角宋慧喬,劇中造型也都引發模仿風潮。

京滬鐘情“性冷淡” 廣東姑娘獨愛“精致風”

《報告》顯示,年齡不再成為服裝風格的束縛。街頭風格是最受年輕群體歡迎的穿衣風格,東方風格則相對在熟齡階段更具吸引力。但年齡對風格的束縛在變得模糊,運動時尚風格在各個年齡層的分布差異是各種風格中最小的,意在表達玩心的幽默無齡風格在熟齡人群中也占據了較高的銷售比例。正處於職場年齡階段的消費者對極簡風格的銷售金額貢獻最多,而年輕的90後消費者更舍得花錢犒賞自己購買精致風的商品。

你的品位match你所在省市的潮流風向麽?《報告》顯示,一二線城市最愛極簡風潮,運動時尚風則席卷全國。北京人和上海人終於在衣品上達成了共識——鐘情極簡風,也就是俗稱的“性冷淡風”。同時,數據表明北京和廣東的消費者對蕾絲和蝴蝶款無動於衷,更偏向舒適輕薄款,顯示一線城市白領階層在穿衣風格更追求簡潔和高質感。

貴州、湖南姑娘則更偏愛街頭風,從數據上看,帶有“印花”、“拼接”或“破洞”元素的單品在2015年成為最受歡迎款。山東、山西、安徽的女性天生帶著“酷”勁,熱衷運動風、飛行員夾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174

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合肥至上海段開通 將與“墨子號”相連

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由該校牽頭承建的國家量子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項目合肥至上海段日前順利開通。據悉,這條長達712公里的線路是目前全球已開通的最長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絡,將為長三角地區的金融、政務等行業提供高安全通信服務。

據了解,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項目2013年經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複立項,由中國科技大學牽頭,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山東信息通信技術研究院等參與建設。項目全長2000多公里,將連接北京、濟南、合肥、上海等地的城域量子通信網。

據新華社報道,“京滬幹線”項目工程總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宇翺介紹,經過3年多的建設,目前合肥至上海段線路已先期完成建設,途經合肥、滁州、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上海等11個中繼站,全長712公里。

日前,通過這條線路,合肥與上海兩地間成功實現了遠程量子保密視頻會議,這標誌著“京滬幹線”合肥至上海段正式開通。這條高安全、可擴展、軍民融合的光纖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絡,將為合肥至上海之間的長三角地區多個城市提供服務。

記者獲悉,“京滬幹線”預計今年年底全線貫通,並將在北京節點與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相連接,構建起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實用性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170

武漢國內首發“科技金融指數” 總體得分落後京滬深

在22日召開的第九屆中國·武漢金融博覽會上,武漢市金融工作局聯合普華永道,發布了全國首個科技金融指數——“武漢科技金融指數”。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指出,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當中,智能制造、“互聯網+”、共享經濟等新科技、新經濟、新業態快速發展,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進一步凸顯。

截至2015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已經在全國設立科技分支行500余家,貸款余額突破5000億元。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逐步擴大應收賬款、艙單、訂單、知識產權和股權質押、抵質押貸款項目的貸款規模,積極向科技企業提供一站式綜合化的金融服務,推進投貸聯動試點,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科技企業的成長周期前移金融服務。

截止到今年10月末,全國一共有736家科技類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各類債務融資工具3623支,累計募集資金6.2萬億元。

在此行業背景下,武漢在全國首推“科技金融指數”,該指數綜合科技金融發展的環境、人才、科技創新、金融資本四大核心要素以及武漢科技金融目前的現狀,設立科技金融需求指標、科技金融流動指標、科技金融商業環境指標、科技金融人居配套指標、科技金融供給指標及科技金融人才指標等6個科技金融指數一級指標。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該指數既通過橫向與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對標,產生直觀的優勢和短板判斷,及時反饋給政府,為政府保持優勢、提升短板領域給予意見和建議,及時制定或調整行動方案;縱向上,指數定期發布後,政府亦能根據不同階段,同自身發展進行比較進行調整優化相關政策措施。

從各個城市2015年總體得分來看,深圳、北京、上海三市的整體得分均高於武漢,其中與武漢分數相差最大的是北京市,分差最小的是深圳市。其結果較為直接、客觀地反映了武漢市科技金融與我國一線城市間的差距。

武漢市科技金融四項子指數(科技金融資源指數、科技金融發展指數、科技金融創新指數和科技金融風險指數)得分均低於北京市。造成該結果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北京市科技金融各方面有著其他城市所不具備的資源優勢;另一方面,北京科技金融起步較早,“產學研”聯動性較強,在各類資源強有力的支撐下已形成較為成熟的螺旋式發展模式。

與上海的主要差距在於科技金融發展指數與風險指數方面,說明武漢在科技金融市場完善程度與風險管控方面仍有提升空間,漢滬兩地在科技金融資源指數及創新指數方面相差不大,反映出武漢在科技金融資源分配及科創方面的發展優勢。

與深圳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發展規模與風險管控上,但武漢在科技金融資源和創新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與北京、上海、深圳相比,在全部的39項二級指標中,武漢有4項指標排名第一,10項指標位列第二。其中,在高新技術產業單位產出效率、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集聚、科技企業孵化器密度、以及人才配套保障資源和質量等指標,武漢位居第一;在科技企業的單位研發投入、單位企業專利授權數量、技術服務/技術咨詢合同成交額、兩院院士人數等多項核心指標上,亦在四城中排名靠前,展現出武漢已經形成了發展成為全國科技金融中心的態勢。

武漢科技金融指數顯示,相比較而言,武漢科技企業的數量雖然不是最多,但產出效率和創新能量表現出色,而武漢在人才儲備、單位研發投入水平以及技術服務市場活躍度等指標排名前茅,進一步反映了武漢科技金融所具有潛力和後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47

【地產】京滬深房價存巨大的泡沫,神話何時破滅?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212&summary=

【地產】京滬深房價存巨大的泡沫,神話何時破滅?

許多場合,人類的常識和理性,比複雜的理論和情感,更可靠和更容易穿透時空。但是在大千世界面前,人們通常看到的僅僅是自己願意看到的,對不願意看到的會視而不見。人們願意接受的並非正確的觀念,而往往是和自己相近的觀念。這種我執之心,在許多場合造就了我們對一些簡單事實的判斷。判斷房價是否泡沫,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京滬深房價當然是巨大的泡沫


對這一點並不需要太多懷疑。我們可以用三個例子來解釋。


一是如果你有興趣看看在京滬不少單套住宅過千萬的小區,不難發現,這些小區淩亂地停滿了自行車、電摩、老年代步車。這些出行工具的存在,絕對不是因為業主有多麽重視環保,而往往是他們最常用的出行方式。廉價出行方式本身,顯示出幾乎絕大部分業主都已喪失了在當下價格水平下購買新房的能力,他們之所以還能居住在千萬豪宅之內,無非是因為其買得早,很可能不是目前收入高。


二是如果你在京滬生活,有統計數據顯示,京滬中位數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在約12萬元,位列前20%的高收入家庭的年可支配收入為約20萬元。假定你是個月入2萬的收入不菲的白領,省下50%的收入去養房,京滬最廉價可居住的住宅可能要每套300萬。這意味著,作為高收入白領的你,收入也追趕不上哪怕每年5%的房價漲幅,憑一己之力去買房,也幾乎不再可能。


三是如果我們計算一下京滬深的住宅市值,可能會發現其荒誕。粗略估計北京約有800萬套住宅,每套300萬元,則市值約為24萬元。那麽京滬深的住宅市值目前很可能超過70萬億元,這還不包這三個城市酒店、商鋪、寫字樓等在內。而當下滬深港三地股市的全部上市公司的市值之和,也就僅僅70萬億。


如果常識告訴我們,作為普羅大眾的我們住不起、買不起這麽貴的住宅,這三個城市的住宅甚至超過了有關國民經濟命脈的如此龐大的上市公司的價值時,試圖要回避甚至否定一線城市的房價泡沫,很困難。


為什麽京滬深房價如此之貴?


對此也並不難解釋,大城市病和最富裕的一代人共同催生了房價奇跡。


一是大城市病。以北京為例,五環內面積約為750平方公里,占北京行政區劃面積的約5%,但是教育、醫療、就業、娛樂、創新等各種資源,幾乎全部集中在五環之內。如果不合理界定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不疏解功能、分散資源,就不太可能解決過多的人、財、物過度超載地集聚在狹窄區域內的都市病問題。但疏浚城市功能,打造宜居城市,談何容易!例如大堆央企,金融機構、外資和民營企業總部在市紮堆,帶來了高房價的同時,還帶來了地方政府的稅收,消費和就業,誰願意離開?


二是最富裕的一代人。出生在1955-1980年代的人群,也許是中國最富裕的國民,當然“最富裕”是相對而非絕對,即這些年代的人,其擁有的財富和其收入相比,是最為龐大的。不是貨幣工資差異造成了貧富分化,而是你是否買房等財富差異,造成了貧富分化。我將這群人稱為最富裕人群的理由有三:一是這些人經歷了中國最快速的貨幣化進程,從1998年到2015年,中國GDP增長了約8倍,城鎮職工貨幣工資收入也增長了約8倍,但廣義貨幣M2增長了14倍。二是這些人經歷了中國城市化帶來的資產價格膨脹最快的階段。1998年至今,京滬深的房價可能上漲了約15倍,主要上漲是在2005年之後。三是這些人經歷了中國家庭最輕稅負和最高儲蓄率的階段。說國人稅負輕可能會帶來許多不必要的爭議,但中國家庭以占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約40%的份額僅提供了政府稅收的約8%,中國企業占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約50%卻支撐了政府稅收的約70%。中國家庭稅輕加之儲蓄意願強烈,造就了最有錢買房和儲蓄的特殊階段。我們甚至可以這麽說,過去十年,不是你的工資,而是你有無多買房,造就了你是窮還是富。


三是最懸殊的收入分配。許多人可能會驚訝,目前京滬深新房價格動輒過千萬,誰仍有買房實力?據說在美國,占據人口約0.1%的富人,擁有美國家庭部門80%的財富。而在中國,約120萬人擁有37萬億可投資金融資產,而全部中國民眾的可投資金融資產約為100萬億。正是這萬分之一的國民,仍擁有強大的購房能力,仍擁有在京滬深購入新房能力者,可能已不足中國居民的0.1%.


過去20年,貨幣化、城市化和貧富懸殊,推動了繁華大都市的房價,目前為止,大都市病尚未明顯緩解。


京滬深房價泡沫何時見頂甚至崩潰?


泡沫之後?也許是更大的泡沫,也許是泡沫崩潰。判斷京滬深房價是否是泡沫並不困難,但要判斷泡沫何時破滅卻極端困難,甚至不可能精準判斷。如果資產價格泡沫崩潰可預測,那人類大致就可以避免了。也許我們可以粗略地觀察兩個快變量,兩個慢變量來觀察泡沫的存亡。


兩個快變量分別是人民幣廣義貨幣的增速,和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


股票和債券對利率、匯率等的反應和價格調整非常迅速,幾乎沒有粘性,但樓市價格似乎有較強的粘性。陳啟宗曾言,在日本和香港,當貨幣當局對M2的增速從10%以上逐漸放緩至個位數,是一個危險時期,通常在M2增速從10%跌落至8%的大約數年內,房價就會不堪壓力。我沒有驗證過這個說法,但當下中國央行的貨幣供應增速似乎在放緩,2017年期待貨幣政策大放水是不現實的。


另一個快變量是人民幣匯率,我們可以基本不看人們對貨幣籃子、對SDR或者其他複雜參照基準的匯率變動,僅僅需要觀察人民幣對美元指數的變動。目前看,美元似乎處於一個強勢周期的中後段,很可能未來1-2年,人民幣兌美元仍呈有序貶值之勢。但如果我們觀察到人民幣匯率反轉,則需要予以警惕。因為這種匯率反轉意味著京滬深房價泄氣閥的關閉,並且很可能匯率反轉並沒有伴隨中國經濟增速或者外匯儲備余額的回升。


兩個慢變量是儲蓄率和家庭部門稅制。


目前中國家庭部門的納稅是很少的,個人所得稅、遺產稅、房產稅都沒有有效征管甚至沒有開征,這是解釋為什麽中國人覺得自身比一些西方發達國家還有錢的重要原因。一個相對理想化的政策設計是首先開征遺產稅,然後完善個人所得稅,尤其是分項納稅之後的綜合報稅納稅是否有效十分重要。然後是作為財產稅的房產稅的普遍開征。考慮到京滬深不足2%的住宅租金收益率,房產稅的開征必然導致房價劇烈下調。當我們覺得只有死亡和稅收不能避免時,已經意味著流向樓市的貨幣加速枯竭。


另一個慢變量是儲蓄率,中國最富裕的群體正在逐漸老去,我相信85後、90後要比其父母輩相對窮困得多。中國生育率的陡峭下行,以及年輕群體對高消費的渴望,使中國家庭儲蓄率的下行節奏飛快。徐滇慶的研究指出,東亞經濟體高成長階段的高儲蓄率通常僅能維持20-30年。曾經高儲蓄率的日本,家庭部門的儲蓄率已降至零以下,甚至不及美國的約6%。徐教授估計2030-2035年中國儲蓄率將會顯著下行。我相信中國90後在人到中年時,應該積攢不下什麽錢財,其目前買方買車甚至日常消費的啃老行為,即意味著其儲蓄率為負,因此中國家庭部門儲蓄率的下行會比日本更快,其也必然帶來房價難以為繼。


京滬深房價,曾經神話,仍然神話,見證神話破滅,運氣不好的話,也許並不需等待慢變量,快變量也許就足夠了。


延伸閱讀:

社科院預警樓市泡沫:深圳回調空間超180%


“在供求關系發生根本性變化的背景下,房價沒有支撐的暴漲正在加大樓市風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任興洲說。她是在11月30日舉行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6-2017)》(以下簡稱《報告》)的發布會上做出上述表述的。據其透露,未來房地產調控不會選擇主動戳破泡沫,而是將慢撒氣,逐步的釋放泡沫帶來的風險與影響,既要消除恐慌,減少投資和投機,也要保持市場的平穩。


“國務院研究中心曾做測算,在2012年、2013年前後,我國城鎮家庭已達到戶均一套房,和過去的極度的全面短缺完全不同。這也意味著,現階段的房地產存在泡沫。”任興洲表示,目前部分行業受過剩產能拖累,導致資金湧入房地產,風險和泡沫又被加大。


《報告》稱,35個大中城市中24個城市房價收入比正向偏離歷史均值,且22個城市的偏離程度高達10%以上。其中,深圳在收入增速保持平穩的狀況下,房價存在超過180%的回調空間,風險狀況堪憂。


《報告》預測,2017年中國樓市將迎調整期,總體呈平穩回落態勢,但具有不確定性。未來樓市調整幅度和時長將基於調控和改革的力度,空間上,調控也將呈差異化。具體指標上,將是全國房價整體增幅收窄,個別月份或將絕對下降。其中,一二線先前房價漲幅較快的城市房價增幅回落會更大,三四線城市分化,去庫存任務仍然艱巨。


房地產泡沫磨滅,購房人將有多慘?


房地產泡沫一旦破滅,房價勢必出現大幅下挫。這一局勢對普通老百姓有何影響,是不是真如大多數購房者所想象的那樣——房價跌破貸款余額,房子扔給銀行,最多是首付款的損失?


為此,筆者仔細研讀了一份《匯豐銀行(中國)房地產抵押貸款合同》,該合同通篇未涉及前述多數購房者所想象的條款,與房價下跌導致抵押物價值不足的條款如下:“如抵押物房地產因任何原因貶值或遭受毀損後其價值低於以下三者中之較低者:


(1)簽約前之評估價或(2)放款前之評估價或(3)抵押房地產的購入價(即貸款滿評價),抵押人有責任重新提供或增加能被抵押權人接收的擔保物以彌補不足,或者根據抵押權人的要求提前歸還部分貸款,以降低未償貸款余額”。如出現每月房貸未償還等違約責任,合同規定“處分抵押房地產所得價款,如不足以償還借款人所欠抵押權人的一切款項及貸款利息,抵押權人有權依法另行追索借款人”。在查閱了其他銀行的房地產抵押貸款合同之後,相關的條款內容也大同小異。


一旦房地產泡沫破滅,上述條款會有怎麽的後果?


在此,舉一個例子,2016年8月,趙先生在北京購買了一套市場價1200萬元的房產,銀行評估價1000萬元,銀行貸款800萬元,首付400萬元。2017年8月,這套房屋市場價跌至900萬元,銀行要求趙先生補足100萬元抵押物或提前償還100萬元貸款,否則將沒收拍賣房產。但趙先生難以補足擔保物或提前償還貸款。由此,銀行沒收房產,拍賣房產得750萬元(通常都大幅低於市場價)。最後,趙先生的損失是400萬首付款和扣除拍賣房產後的債務50萬元。趙先生房子被銀行無情收走,同時還欠下銀行50萬元的債務,進入名副其實的負資產狀態。由此可見,房價暴跌之後的銀行債權並不會因抵押房地產拍賣後而消失。


最後,奉勸購房者和與泡沫共舞的投資者一句:泡沫形成初期,請擁抱泡沫,泡沫加速趕頂和全民資金加速湧入的時候,請遠離泡沫。(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10

八城市賣地超千億 京滬深仍未公布三年宅地供應計劃

在中央部委的要求下,包括廣州、天津在內,目前已經有多個房地產熱點城市對外公布了2017-2019年三年住宅用地滾動供應計劃,但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和深圳仍未出臺相關計劃。

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並要求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

在23日~24日召開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上,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稱,要清醒看到,房價已經過高,積累了風險,而且增加了社會焦慮,也是對城市可持續發展與和諧穩定的巨大挑戰。要擔負起主體責任,嚴格落實中央關於調控房價的部署和要求,堅決保持房價平穩。

他表示,解決好房地產問題,必須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以解決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為出發點,緊密結合疏解非首都功能、棚戶區改造、城鄉結合部地區城市化等工作,進一步調整用地結構,合理提高住宅用地比例,加大改善性自住房建設力度。

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北京尚未出臺相關土地供應計劃。而2016年北京住宅用地供應也少於往年,全年土地出讓收入約800億元,尚不足2015年的一半。

一位房地產企業開發高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北京2016年供應土地確實少於往年,其原因可能是擔心出現地王,另外可能也有疏解非首都功能以及人口調控的考慮。

熱點城市陸續發布供地計劃

按照“國土資源部要求”,從今年10月份至今,一些房地產市場熱點城市陸續出臺2017-2019年三年住宅用地供應計劃,以求穩定市場預期。而在四大一線城市中,廣州率先制定並對外公布了未來三年宅地供應計劃。

廣州市國規委近日公布2017~2019年住宅用地供應三年滾動計劃,未來三年廣州將供應總面積約1552萬平方米(一萬平方米等於一公頃)的住宅用地。其中,2017年565萬平方米、2018年495萬平方米、2019年492萬平方米。

此外,廣州將繼續采取多種土地出讓方式加大土地尤其是住宅用地的供應量,以穩定市場預期。同時將進一步加強對已供應住宅用地開工、竣工情況排查工作,保證已出讓土地及時開發建設。

二線城市也紛紛表態。11月1日,合肥市國土局發布消息稱,按照國土部要求,該局擬定了全市2017-2019年住宅用地滾動供應計劃,三年住宅用地供應總量約為32500畝。各年度具體住宅用地供應計劃,按照年度房地產市場狀況、供需預期情況確定,實行動態管理。

天津市國土局近日對外也發布2017-2019年住宅用地供應三年滾動計劃,具體為2017年560公頃,2018年550公頃,2019年540公頃,三年合計1650公頃。

該局稱,這為今後三年住宅用地市場供應提供較為充足的土地,同時也為今後全市商品住宅持續不斷上市奠定基礎。

11月1日,濟南市國土局公布未來3年住宅用地供應計劃公告,2017-2019年,濟南市市本級計劃年均供應住宅用地7000畝左右。

10月底,武漢市國土局發布了2016年度第四季度住宅用地供應計劃及2017-2019年三年滾動計劃。

11月4日,鄭州市國土局發布消息稱,2017年計劃供應住宅用地840公頃,2018年計劃供應780公頃,2019年計劃供應780公頃,三年合計2400公頃。各年度具體住宅用地供應計劃,按照年度房地產市場狀況、市場需求情況進行編制,為住宅用地市場供應提供充足土地。

此外,青島、南昌、石家莊,無錫等地也在近日公布了2017-2019年住宅用地供應三年滾動計劃。而南京市在今年10月份曾發不過2016-2018年三年住宅用地出讓計劃。

國土部調控和監測司近日也表示,要堅持“因城施策,分類調控”,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督促和指導各地充分尊重市場運行規律,適時采取宏觀調控,通過密切跟蹤市場動向,及時分析研判;合理編制和公布供地計劃,穩定市場預期。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近日撰文表示,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增加城市住宅用地的供給,不僅可以從供給端緩解我國熱點城市房價過高、增速過快,而且有助於穩定公眾的預期。

截至目前,除廣州外,四大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均未對外發布2017~2019年三年住宅用地供應計劃。

一位房地產企業投資總監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深圳情況可能有點特殊,其新增建設用地較少,可能會更多采用舊改的方式來增加房屋供應。

12月份地方賣地速度加快

在調控的壓力之下,地方政府逐漸加快了賣地速度。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7日,12月當月多個城市賣地超過百億元,包括重慶、杭州、蘇州、深圳、廈門、北京、南京、武漢、上海、鄭州等城市。

從地塊單宗成交情況看:超過50億元的地塊在12月達到了9宗,超過20億元的地塊達到了32宗。而溢價率在各種政策影響下,則出現了明顯調整。

之所以中央要求地方盡快出臺未來三年供地計劃,其原因在於今年不少城市的土地價格上漲較快,高價地塊層出不窮,也推高了未來房價上漲預期。而加大土地供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抑地價上漲速度。

國土部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地價所所長趙松曾表示,今年第三季度,全國主要監測城市中,住宅地價上漲城市個數環比達到九成,同比超過八成;上報異常交易地塊數量、平均溢價率及平均競價輪次均明顯上升,一些城市“高價地”頻出。

2016年三季度各地上報異常交易塊176 宗(其中一線城市上報10宗,二線城市上報62 宗,三四線城市上報 104宗), 比上季度增加了79 宗,漲幅為 81%;比2015年同期增加了137宗,漲幅為351%。

財政部近日發布11月財政收支情況,前11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0979億元,同比增長19.1%。

民間機構的研究數據也顯示地方政府今年土地出讓收入已經大大超過去年。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7日,全國出現賣地千億以上的城市達到了8個,刷新歷史最高紀錄,蘇州市、南京市、上海市、杭州市、天津市、合肥市、武漢市、重慶,8個城市賣地超過千億元。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從市場預期看,在嚴格的政策約束下,出現地王的概率越來越低。但熱點區域的地塊,實際樓面價依然處於高位。房企在一二線城市依然積極搶地。

“一線城市已經進入城市化末期,整體看,市場已經進入二手房周期,新房供應高端化,改善化。樓市調控下成交下調,給高價拿地的企業帶來巨大風險。”張大偉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6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