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八城市賣地超千億 京滬深仍未公布三年供地計劃

在中央部委的要求下,包括廣州、天津在內,目前已經有多個房地產熱點城市對外公布了2017-2019年三年住宅用地滾動供應計劃,但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和深圳仍未出臺相關計劃。

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並要求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

在23日~24日召開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上,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稱,要清醒看到,房價已經過高,積累了風險,而且增加了社會焦慮,也是對城市可持續發展與和諧穩定的巨大挑戰。要擔負起主體責任,嚴格落實中央關於調控房價的部署和要求,堅決保持房價平穩。

他表示,解決好房地產問題,必須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以解決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為出發點,緊密結合疏解非首都功能、棚戶區改造、城鄉結合部地區城市化等工作,進一步調整用地結構,合理提高住宅用地比例,加大改善性自住房建設力度。

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北京尚未出臺相關土地供應計劃。而2016年北京住宅用地供應也少於往年,全年土地出讓收入約800億元,尚不足2015年的一半。

一位房地產企業開發高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北京2016年供應土地確實少於往年,其原因可能是擔心出現地王,另外可能也有疏解非首都功能以及人口調控的考慮。

熱點城市陸續發布供地計劃

按照“國土資源部要求”,從今年10月份至今,一些房地產市場熱點城市陸續出臺2017-2019年三年住宅用地供應計劃,以求穩定市場預期。而在四大一線城市中,廣州率先制定並對外公布了未來三年宅地供應計劃。

廣州市國規委近日公布2017~2019年住宅用地供應三年滾動計劃,未來三年廣州將供應總面積約1552萬平方米(一萬平方米等於一公頃)的住宅用地。其中,2017年565萬平方米、2018年495萬平方米、2019年492萬平方米。

此外,廣州將繼續采取多種土地出讓方式加大土地尤其是住宅用地的供應量,以穩定市場預期。同時將進一步加強對已供應住宅用地開工、竣工情況排查工作,保證已出讓土地及時開發建設。

二線城市也紛紛表態。11月1日,合肥市國土局發布消息稱,按照國土部要求,該局擬定了全市2017-2019年住宅用地滾動供應計劃,三年住宅用地供應總量約為32500畝。各年度具體住宅用地供應計劃,按照年度房地產市場狀況、供需預期情況確定,實行動態管理。

天津市國土局近日對外也發布2017-2019年住宅用地供應三年滾動計劃,具體為2017年560公頃,2018年550公頃,2019年540公頃,三年合計1650公頃。

該局稱,這為今後三年住宅用地市場供應提供較為充足的土地,同時也為今後全市商品住宅持續不斷上市奠定基礎。

11月1日,濟南市國土局公布未來3年住宅用地供應計劃公告,2017-2019年,濟南市市本級計劃年均供應住宅用地7000畝左右。

10月底,武漢市國土局發布了2016年度第四季度住宅用地供應計劃及2017-2019年三年滾動計劃。

11月4日,鄭州市國土局發布消息稱,2017年計劃供應住宅用地840公頃,2018年計劃供應780公頃,2019年計劃供應780公頃,三年合計2400公頃。各年度具體住宅用地供應計劃,按照年度房地產市場狀況、市場需求情況進行編制,為住宅用地市場供應提供充足土地。

此外,青島、南昌、石家莊,無錫等地也在近日公布了2017-2019年住宅用地供應三年滾動計劃。而南京市在今年10月份曾發不過2016-2018年三年住宅用地出讓計劃。

國土部調控和監測司近日也表示,要堅持“因城施策,分類調控”,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督促和指導各地充分尊重市場運行規律,適時采取宏觀調控,通過密切跟蹤市場動向,及時分析研判;合理編制和公布供地計劃,穩定市場預期。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近日撰文表示,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增加城市住宅用地的供給,不僅可以從供給端緩解我國熱點城市房價過高、增速過快,而且有助於穩定公眾的預期。

截至目前,除廣州外,四大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均未對外發布2017~2019年三年住宅用地供應計劃。

一位房地產企業投資總監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深圳情況可能有點特殊,其新增建設用地較少,可能會更多采用舊改的方式來增加房屋供應。

12月份地方賣地速度加快

在調控的壓力之下,地方政府逐漸加快了賣地速度。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7日,12月當月多個城市賣地超過百億元,包括重慶、杭州、蘇州、深圳、廈門、北京、南京、武漢、上海、鄭州等城市。

從地塊單宗成交情況看:超過50億元的地塊在12月達到了9宗,超過20億元的地塊達到了32宗。而溢價率在各種政策影響下,則出現了明顯調整。

之所以中央要求地方盡快出臺未來三年供地計劃,其原因在於今年不少城市的土地價格上漲較快,高價地塊層出不窮,也推高了未來房價上漲預期。而加大土地供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抑地價上漲速度。

國土部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地價所所長趙松曾表示,今年第三季度,全國主要監測城市中,住宅地價上漲城市個數環比達到九成,同比超過八成;上報異常交易地塊數量、平均溢價率及平均競價輪次均明顯上升,一些城市“高價地”頻出。

2016年三季度各地上報異常交易塊176 宗(其中一線城市上報10宗,二線城市上報62 宗,三四線城市上報 104宗), 比上季度增加了79 宗,漲幅為 81%;比2015年同期增加了137宗,漲幅為351%。

財政部近日發布11月財政收支情況,前11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0979億元,同比增長19.1%。

民間機構的研究數據也顯示地方政府今年土地出讓收入已經大大超過去年。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7日,全國出現賣地千億以上的城市達到了8個,刷新歷史最高紀錄,蘇州市、南京市、上海市、杭州市、天津市、合肥市、武漢市、重慶,8個城市賣地超過千億元。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從市場預期看,在嚴格的政策約束下,出現地王的概率越來越低。但熱點區域的地塊,實際樓面價依然處於高位。房企在一二線城市依然積極搶地。

“一線城市已經進入城市化末期,整體看,市場已經進入二手房周期,新房供應高端化,改善化。樓市調控下成交下調,給高價拿地的企業帶來巨大風險。”張大偉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784

元旦京滬客人最愛出遊!郵輪遊人次同比大增170%

隨著遊客紛紛返程,2017年“最火旅遊月”的第一個公眾節假日——元旦,落下了帷幕。還沒玩夠的遊客們又開始翹首期待春節黃金周的到來。

攜程、途牛、驢媽媽等紛紛發布元旦旅遊報告,與往年相比,今年元旦假期,選擇短途周邊遊的出遊人次占4成,更多遊客青睞“拼假”模式,選擇4天及以上行程的遊客占比高達到60%。總體而言,北京和上海兩地遊客最愛出遊。

國內長線方向,三亞、麗江、廈門等目的地人氣居高不下;泰國、日本依舊是出境遊熱門目的地。此外,郵輪跨年日益受到遊客歡迎,元旦假期內,郵輪遊出遊人次同比增長超過170%。

“拼假”流行 高鐵短途遊受青睞

途牛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元旦假期,大約4成遊客選擇3天及以下行程,60%的遊客選擇4天及以上行程,“拼假”模式繼續流行。

在選擇3天及以下行程的短途周邊遊客戶中,選擇一日遊的客戶占比達到55%,略低於去年60%的占比,越來越多的遊客更講究旅途的舒適,不介意在目的地住宿一晚。

驢媽媽方面統計顯示,今年元旦周邊遊出遊人次為去年的2.13倍,增長依然迅速。其中,2天1晚的“景區+酒店”及酒店自由行成消費者首選,占比達9成。

據悉,周邊遊十大熱門目的地城市依次為蘇州、杭州、常州、珠海、北京、金華、廣州、嘉興、上海、湖州。周邊溫泉遊是本次節假日最熱門主題,帶溫泉的周邊景區、酒店預訂量同比上漲近3倍。

在出遊方式上,除了跟團、自駕,隨著高鐵網絡日益發達,不少遊客也傾向於選擇準點準時、安全舒適、成本較低的高鐵遊,1-3小時車程的高鐵短途遊最受遊客青睞。

出境遊短線為主

伴隨著“拼假”模式日益流行以及消費升級趨勢,遊客們的出境遊熱情持續上漲。

根據攜程、途牛、驢媽媽等數據顯示,在選擇4天及以上行程的遊客中,近七成選擇了出境遊,其中,出境短線遊更受青睞,出遊人次占比超過80%。今年元旦出境遊人次是去年的2.47倍。

元旦期間,出境遊熱門客源地前十名為北京、上海、天津、昆明、南京、深圳、成都、杭州、廣州、武漢。而十大熱門出境遊目的地則分別為泰國、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法國、埃及、意大利、馬來西亞和越南。

通過這一排行榜可以看出,泰國、日本依舊是國內遊客主要前往的出境遊方向。其中,除了購物,冬季更是日本賞雪滑雪、溫泉度假的旺季,選擇“冰雪遊”、“溫泉遊”的遊客紛紛前往日本北海道。

而泰國的普吉島、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馬來西亞的沙巴、越南的芽莊等海島,在元旦假期內則迎來眾多蜜月、情侶和家庭型遊客。

郵輪旅遊驟升

途牛監測數據顯示,元旦假期,出遊高峰出現在2016年12月31日,出遊人次占比近3成。出遊時間橫跨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月1日的遊客占比達到了46%。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近年來,郵輪以其慢節奏生活、吃住行購娛全方位體驗的優勢,成為不少遊客出境遊的選擇,尤其是不少遊客青睞在元旦期間帶領全家老小郵輪跨年,在海上迎接新年的第一個日出。

根據各大OTA統計顯示,元旦期間,選擇郵輪出遊的遊客人次同比2016年上漲超過170%。涵蓋跨年行程的“歌詩達幸運號上海-濟州-福岡-上海4晚5日遊 ”、“地中海郵輪抒情號天津-濟州-天津4晚5天”等郵輪產品人氣十足。日韓短線郵輪依舊是2017年元旦假期郵輪市場的主角,福岡、濟州等是中國遊客較歡迎的日韓郵輪目的地。

驢媽媽方面透露,郵輪遊在國內的滲透率不斷提升,已逐漸成為遊客假期旅遊的時尚之選,今年元旦郵輪遊出遊人次大漲,其中親子遊、老年遊類型的客戶占比高達近8成。郵輪旅遊憑借其輕松休閑等因素,成為親子遊、老年遊群體的“心頭好”。

途牛數據顯示,元旦期間,郵輪旅遊客戶的前十客源地分別為昆明、上海、北京、深圳、杭州、阜陽、廣州、南京、寧波、天津。

此外,根據各大OTA統計顯示,在元旦假期內,總體而言,北京和上海兩地的遊客最愛出遊。鑒於元旦旅遊的火熱,各大旅遊企業也非常看好即將到來的春節旅遊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02

穩中有進、進中提質 京滬經濟增長預期同定為6.5%左右

在2016年提出經濟增長區間(6.5%~7%)之後,2017年上海的經濟增長目標又回歸為一個預期數字目標。

1月15日,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上海市市長楊雄作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綜合各方面因素,建議2017年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全市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這一目標與北京剛剛發布的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一致。

2016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

2016年上海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好於預期,創新驅動發展的積極效應進一步顯現。預計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7%,處於年度預期目標區間。

 (2011-2015年上海市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但是,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改革創新仍需向縱深推進,制度創新的系統集成要繼續加強,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要繼續完善,企業創新活力和動力要進一步激發。

同時,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轉方式、調結構任務仍然艱巨,工業、出口等領域扔處在結構調整的陣痛期。

楊雄表示,2017年上海要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提質,著力在優化結構、增強動力、化解矛盾、補齊短板上取得新進展,全面完成本屆政府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

為了穩中求進、進中提質,在穩的前提下力求關鍵領域有進取有突破,在進的基礎上提質增效,上海2017年將重點做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楊雄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7年上海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致力於提高供給質量,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協調推進穩增長、調結構,努力實現經濟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為了實現穩增長,上海提出,要進一步提升“四個中心”功能,強化金融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要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但同時,楊雄表示,加強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和防範,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為了振興實體經濟,楊雄強調,上海要落實“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加快發展“四新”經濟,繼續梳理解決一批瓶頸問題。實施產業創新工程,發展智能制造,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等一批產業引領性項目,推動傳統產業深度運用新技術新模式。同時也要繼續推進桃浦、南大、吳淞、高橋等區域轉型發展。淘汰落後產能1000項。

在上海的穩中求進,、進中提質中,自貿試驗區的示範引領作用將得到更好地發揮。楊雄強調,2017年上海要按照繼續解放思想、勇於突破、當好標桿的要求,著力加強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各項措施的系統集成,力爭取得更多可複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

同時要對照最高標準、查找短板弱項,深化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

這其中包括完善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進一步放寬投資準入,構建以確認商主體資格為重點的商事登記體制機制,改革企業名稱登記管理方式。深化“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的貿易監管模式,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擴大貨物狀態分類監管試點,推進“區港一體化”。深入推進自貿試驗區與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聯動,進一步拓展自由貿易賬戶功能,建設人民幣全球服務體系,探索金融業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完善金融綜合監管和功能監管機制。健全事中事後監管體系,擴大社會參與,完善監管機制,強化綜合監管平臺功能。

與此同時,也要全面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切實把創新落實到創造新的增長點上。

楊雄表示,上海要集中力量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新建、提升改造和培育引導智能制造、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一批共性技術研發與轉化平臺。聚力建設創新集聚區,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引領發展高科技產業,增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輻射帶動能力。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大企業、科研院所創辦各類眾創空間,進一步提升眾創空間的國際化、專業化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412

人均收入大比拼:6省份破3萬,京滬超5萬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全部收入能用於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部分,作為反映一個地區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是了解居民生活變化情況的基礎。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4%,實際增長6.3%。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73下降為2.72。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對2016年各省份的全體居民、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個指標的統計發現,目前有6個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3萬元大關;在城鄉平衡發展方面,浙江的城鄉差距最小,西部地區最大。

6省份人均破3萬

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廣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3萬元大關,達到30295.8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84.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12.2元。

加上廣東在內,已有6個省份的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3萬大關。其中上海和北京兩大直轄市均突破5萬大關,上海以54305元位居榜首,北京以52530元緊隨其後。

上海和北京兩大直轄市作為強一線城市,現代服務業最為發達,而這正是高收入人群所集中的行業。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年平均工資最高的是金融業114777元,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12042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89410元。從分布上看,上海和北京恰好又是這些高收入行業最為集中的地區。

此外,上海和北京兩大直轄市,作為城市經濟體,城市化率水平已經很高。相比之下,直轄市外的其他省區還有大量的農村人口,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自然跟京滬會有明顯差距。

浙江以38529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居第3,超過直轄市天津,天津則以34074元位居第四。藏富於民,歷來是浙江的“金字招牌”,浙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連續多年雄踞全國各省區首位(直轄市除外)。

江蘇和廣東分列第5和第6位。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盡管已經連續28年經濟總量位居第一,並且在2016年對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的領先優勢重新擴大,但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廣東與江蘇仍然差了將近2000元。

在廣東之後,下一個叩響3萬大關的省份是誰?福建無疑最為接近,2016年該省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608元,按照該省近年來的發展速度,有望在2017年突破3萬大關。

排名末尾的幾個省份中,貴州、雲南、青海、廣西等均是西部省份,經濟發展較為落後,城鎮化率較低,居民收入也較低,如貴州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5121元,僅為上海的27.8%。

再以數據更為齊全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在統計的28個省份中,上海與北京均超過5.7萬元,上海比北京高出400多元。位居第三的浙江,達到了47237元。江蘇也超過了4萬元的大關。

在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有3個省份超過了2萬元大關,其中上海以25520元高居榜首。緊隨其後的是浙江,達到22866元,是直轄市外各省份中唯一一個農民人均收入突破2萬大關的,比第三名的北京還多500多元。

截止目前,有個別省份未發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的數據。還有部分省份僅發布城鎮和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未發布全體居民的人均數據,不過,沿海幾個發達省份在這方面的數據都比較全面。

城鄉差距:貴州最大,浙江最小

城鄉居民收入比反映了區域均衡發展、城鄉一體化情況,在統計的28個省份中,有9個省份的城鄉收入比大於2.72的全國平均水平,說明城鄉差距比較大。

值得註意的是,這些省份全部位於西部,尤其是貴州、雲南、青海、陜西的城鄉收入比都超過了3倍。貴州高達3.31,成為全國城鄉差距最大的省份。

為何西部省份的城鄉差距最大?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從全國範圍來看,東部縣域經濟發達,鄉鎮企業眾多,城鄉差距較小;中部和東北地區一馬平川,農業發達,人均耕地面積大,加上有農業補貼,農民收入相對不錯。相比之下,西部地區不少省份經濟發展的客觀條件就比較差,如平原少、山地高原多,土地貧瘠,交通基礎設施也比較落後。

數據顯示,目前有6個省份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1萬元,分別是貴州、青海、雲南、西藏、陜西和寧夏,全部為西部省份。可見西部的農村經濟仍十分落後。

丁長發說,西部地區有很多農村兒童,由於經濟條件所限、飲食跟不上,容易造成營養不良等健康隱患,再加上教育水平滯後,也影響了成年後的就業競爭力。

總體上看,盡管西部省份近幾年經濟發展較快,但其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市場化程度不高、城鎮化率仍比較低。未來要提高西部地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仍需加大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和資金投入,在交通、教育、醫療等方面增加投入與供給。

相比之下,中東部的城鄉差距要小很多。這其中,城鄉差距最小的省份是浙江,城鄉比僅為2.07,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8省份排名中列於第三、第二。

丁長發說,浙江是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省份,無論是勞動力要素、土地等制度創新都走在全國前列,大大降低了經濟發展中所需的各種成本、費用。浙江最早在全國實行省管縣,縣域經濟、鄉鎮經濟都十分發達,每個縣都有自己的產業集群,形成了強大的產業競爭力。

從商業文化來看,浙江人的商業氛圍濃厚,並且極富冒險和拼搏精神。“我們那里有很多人都五六十歲了,還在繼續創業打拼。”來自浙江諸暨的張明說。

不過,同為沿海發達省份,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城鄉差距不僅遠高於浙江、江蘇,也高於山東和福建,成為東部幾個省區中城鄉差距最大的省份。南方民間智庫副主席、廣東省體改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廣東的區域差距太大,未來廣東要縮小城鄉差距,仍需要繼續下大力氣,振興粵東西北,縮小東西北同珠三角之間的鴻溝。

表1:2016年部分省份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省份

全體居民人均收入

上海

54305

北京

52530

浙江

38529

天津

34074

江蘇

32070

廣東

30295.8

福建

27608

山東

24685

內蒙古

24127

湖南

21115

海南

20653

江西

20110

陜西

18874

四川

18808

河南

18443

新疆

18354.7

廣西

18305

青海

17302

雲南

16720

貴州

15121

(第一財經根據公開資料統計,單位:元)

表2 28省份及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省份

城鎮居民人均收入

上海

57692

北京

57275

浙江

47237

江蘇

40152

廣東

37684.3

福建

36014

山東

34012

全國

33616

內蒙古

32975

遼寧

32860

湖南

31284

重慶

29610

湖北

29386

安徽

29156

江西

28670

雲南

28611

新疆

28463.4

海南

28453

陜西

28440

四川

28335

廣西

28324

河北

28249

西藏

27875

山西

27352

河南

27232.92

寧夏

27153

青海

26757

貴州

26743

吉林

26530

(第一財經根據公開資料統計,單位:元)

表3 28省份及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省份

農村居民人均收入

上海

25520

浙江

22866

北京

22310

江蘇

17606

福建

14999

廣東

14512.2

山東

13954

遼寧

12870

湖北

12725

全國

12363

江西

12140

吉林

12123

湖南

11930

河北

11919

海南

11843

安徽

11720

河南

11696.74

內蒙古

11609

重慶

11549

四川

11203

廣西

10359

新疆

10183.2

山西

10082

寧夏

9852

陜西

9396

西藏

9316

雲南

9020

青海

8664

貴州

8090

(第一財經根據公開資料統計,單位:元)

表4:28個省份及全國城鄉收入比

省份

城鎮

農村

城鄉比

貴州

26743

8090

3.31

雲南

28611

9020

3.17

青海

26757

8664

3.09

陜西

28440

9396

3.03

西藏

27875

9316

2.99

內蒙古

32975

11609

2.84

新疆

28463.4

10183.2

2.8

寧夏

27153

9852

2.76

廣西

28324

10359

2.73

全國

33616

12363

2.72

山西

27352

10082

2.71

湖南

31284

11930

2.62

廣東

37684.3

14512.2

2.6

北京

57275

22310

2.57

重慶

29610

11549

2.56

遼寧

32860

12870

2.55

四川

28335

11203

2.53

安徽

29156

11720

2.49

山東

34012

13954

2.44

福建

36014

14999

2.4

海南

28453

11843

2.4

河北

28249

11919

2.37

江西

28670

12140

2.36

河南

27232.92

11696.74

2.33

湖北

29386

12725

2.31

江蘇

40152

17606

2.28

上海

57692

25520

2.26

吉林

26530

12123

2.19

浙江

47237

22866

2.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129

一線城市2016年人口變化:京滬控制見效 廣州增量最大

一線城市一直都是外來人口最青睞的地方。不過近年來,隨著京滬嚴控“大城市病”、加快產業轉型等原因,四大一線城市的人口流入趨勢也產生了明顯分化。

京滬設定人口紅線

北京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2.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4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807.5萬人,比2015年的822.6萬人減少了15.1萬,這也是17年來北京常住人口首次下降。

在上海,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19.70萬人,比上年增加4.43萬人。其中,外來常住人口980.20萬人,比上年減少1.45萬人,這也是上海外來常住人口連續兩年下降。

數據顯示,上海市2015年末常住人口總數比2014年末減少10.41萬人。這是本世紀以來,上海市常住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降幅為0.4%。其中2015年上海外來常住人口減少近15萬。

京滬外來常住人口的下降,與京滬設立的“十三五”人口紅線緊密相關。京滬兩個超一線城市人口已經超過2000萬,出現人口過多、交通擁堵、生態環境等“大城市病”。為了從病根上破解這些問題,京滬相繼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

對於人口規模,作為特大城市的北京和上海,明確劃定了“十三五”時期的人口“紅線”。北京提出,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總量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城六區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在城市開發邊界上,目前城鄉建設用地已建成2921平方公里,“十三五”期間要減到2800平方公里以內,到2030年要減到2700平方公里。

上海也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總量不超過2500萬,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在3185萬平方公里以內,軌交運營線路總長800公里。

在設定人口紅線的同時,不少產業、批發市場等也紛紛轉移到周邊地區。3月6日,2017年兩會北京代表團開放日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市長蔡奇說,這三年,北京堅持疏控並舉,疏解一般性制造業、區域性批發市場,以及一些醫院學校。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了積極成效,去年全市常住人口繼續保持增量增速雙下降。他表示,人口減少不是簡單調人減人,而是人跟功能走。

廣東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京滬常住人口增長緩慢最主要原因是京滬進行了嚴格的人口增長控制。如果京滬不控制,那麽其增長的總量和速度不會比廣深差,因為京滬對於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比廣深要大很多。

實際上,伴隨著京滬的功能疏解,不少人口也轉移到周邊地區,比如北京有不少外來常住人口選擇到環京地區購房。在上海,同樣有不少人口轉移到了周邊的昆山、嘉興等地。

廣州增量居首

在京滬人口流入大幅放緩的同時,華南的廣深人口大幅度增加。廣州、深圳雖然也屬於人口超過千萬的超大城市,但與北京和上海有較大差距,因此仍有一定的增長空間。

日前,廣州市統計局公布了2016年廣州市人口規模及分布情況。數據顯示,2016年廣州市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400萬人,達1404.35萬人,比2015年末增加了54.24萬人,增量居四大一線城市之首。

同省兄弟深圳2016年年末常住人口1190.84萬人,較上一年增加53.0萬人,若論增速,四個一線城市中深圳最快。其中,去年深圳戶籍人口增加49.8萬人,增量也是位居榜首。數據顯示,2016年末,深圳戶籍人口在常住人口中比例為33.99%,較上一年增加2.79個百分點。

這與深圳放寬落戶條件緊密相關。作為一個人口過千萬的城市,深圳的戶籍人口僅300多萬,人口結構出現嚴重倒掛。去年8月,深圳市政府印發《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人口服務管理的若幹意見》、《深圳市戶籍遷入若幹規定》(下稱《戶籍規定》)以及《深圳市居住登記和居住證辦理規定》,繼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提高戶籍人口比例及結構優化。

根據《戶籍規定》,自2016年9月1日起,戶籍遷入將劃分為人才引進遷戶、納稅遷戶、政策性遷戶和居住社保遷戶四個類別。人才引進遷戶由原有的積分制轉為核準制執行,也就是明確達到入戶條件,便可直接申請入戶,且不設指標數量限制;政策性遷戶和居住社保遷戶則按審批制執行,開辟新的積分制入戶通道。

新的人才引進政策將純學歷型人才入戶條件放寬至大專,技術型人才入戶條件放寬至中專+中級職稱,技能型人才入戶條件放寬至緊缺急需工種高級工,只要滿足條件即可申請入戶,不設指標數量限制,多多益善。在投靠類遷戶政策方面,入戶條件同樣有了適度的放寬。這一政策的出臺也被外界稱之為史上最松的落戶政策。

值得註意的是,不管是深圳還是廣州,近三年,常住人口均實現大幅增長。例如,2014年到2016年,深圳常住人口增量分別為15萬、60萬、53萬,同期廣州常住人口增量分別為15.82萬、42.06萬、54.24萬,近三年有明顯走強的趨勢。

廣州常住人口的增加與近兩年廣州產業發展有關。例如,從廣州各區的情況來看,黃埔區的去年常住人口增長最快。數據顯示,黃埔區常住人口從2015年末的89.85萬人(老黃埔區與原蘿崗區之和)增至2016年末的108.26萬人,突破100萬,增加了18.41萬人,增幅達到兩成,增量占全市增量33.94%。這里面的一大原因在於,黃埔區建設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之下,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術產業,也聚集了一批人口。

彭澎說,在廣州的東進戰略中,黃埔和增城都有國家級開發區,這也是廣州未來先進制造業重要發展平臺,產業發展帶動人口增長,尤其是隨著思科、富士康等巨頭的落戶,未來一兩年廣州經濟增長將提速。

對廣州而言,在中心市區大力發展三產的同時,現代制造業也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3月1日,廣州增城,全球最大電子專業制造商富士康公司投資的10.5代8K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破土動工。這一項目投資總額達610億元,是廣州改革開放以來單筆投資最大的先進制造業項目,也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顯示器項目,年產值規模將達到千億元。

另一方面是房地產業的拉動,尤其是黃埔、增城近幾年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多,吸引了廣州其他區域的人口轉移過去。

彭澎說,廣州的房價在一線城市中最低,外來人口進入的門檻較低,對大型制造企業來說,生產和生存的成本比較低,這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進入。與此同時,隨著出口受阻,內需市場重要性日益凸顯,地處珠三角交通樞紐的廣州,在軌道交通日益完善之後,自身的輻射功能更加凸顯,這些也使得廣州吸引了更多的人口。

表: 四大一線城市2016年人口變化

城市

2016年人口(萬)

2015年人口(萬)

凈增(萬)

廣州

1404.35

1350.11

54.24

深圳

1190.84

1137.89

52.95

上海

2419.7

2415.27

4.43

北京

2172.9

2170.5

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511

萬億個稅北上廣深貢獻四成,京滬均超千億

個人所得稅(下稱“個稅”)改革一直是近期較為關註與熱門的話題。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黃奇帆7日在審議財政預算報告時建議,降低個稅中工薪所得最高稅率,由45%下調至25%。去年底剛給員工加薪千元的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則在提交給全國人大的議案中建議,調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至5000元。建議一出,立即引發廣泛討論。

目前我國個稅收入的總體情況如何?不同地區之間有何差異?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對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的統計發現,不同城市之間的差異比較大,京滬以千億元的個稅收入領先全國,四大一線城市總量占全國的比重達到四成左右。

北上廣深占四成

2016年我國個稅收入增長較快,且首次突破萬億大關。財政部1月份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個稅收入10089億元,同比增長17.1%。

近年來全國個稅收入一直保持著較高速度的增長。數據顯示,2013年個稅收入為6531億元,同比增長12.2%;2014年為7377億元,同比增長12.9%;2015年為8618億元,同比增長16.8%。

分城市來看,2016年,上海以1482.7億元的個稅收入位居榜首,北京以1428.15億元緊隨其後。京滬也是我國目前僅有的兩座個稅收入超過千億元大關的城市。

究其原因,京滬作為超一線城市,個稅收入最多是在情理之中。同時,這兩大直轄市現代服務業最為發達,而這正是高收入群體所集中的行業。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年平均工資最高的是金融業114777元,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12042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89410元。從分布上看,上海和北京恰好又是這些高收入行業最為集中的城市。

此外,京滬還集聚了一大批央企、國企的總部以及跨國公司的中國總部,其分布在其他城市的員工個稅也都是在總部上交。“總部在哪里,管理人員就在哪里,稅收也主要是在那里上交。” 廣東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

京滬之後,位居第三的是深圳,2016年其個稅收入達到757.87億元,盡管只有京滬的一半多一點,但考慮到深圳的人口僅為其一半左右,如此算來,深圳的人均創稅水平也不比京滬低。這也證明,深圳的薪資收入水平與京滬同處我國薪酬收入水平的第一方陣。

從產業結構上看,作為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深圳聚集了大批金融機構,加上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也作出了較大貢獻。深圳市財政委的信息顯示,去年其新興產業稅收快速增長,1~11月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四大未來產業稅收實現1631.4億元,增長21.9%,其中互聯網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分別增長33.1%和41%,成為稅收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而與之相應的是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也相應提高。

相比之下,盡管位居一線城市行列,廣州與北上深之間卻有著不小的差距。去年廣州的個稅收入僅為385.95億元,僅相當於京滬的四分之一、深圳的一半。

彭澎說,廣州與北上深之間最大的一個差距是在上市公司數量,這三地的上市公司數量均為廣州的好幾倍,企業高管多,高收入群體也多,且上市公司的收入比較顯性化。

沈小姐大學畢業11年,目前在上海一家外資汽車企業工作,此前曾經在廣州的汽車企業工作多年。她告訴第一財經,以汽車行業來講,廣州與上海的收入差距也比較明顯,同樣一個職位,從廣州調到上海,收入一般會高出三到四成左右。相對來說,北京、上海、深圳的工資水平較高,中等收入群體也多,房價也較高,同時這三座城市的高端住宅也就相對較多。

廣州的產業結構也是形成差距的一個原因。相比北上深以金融和高新技術產業等為主打,廣州更為傳統。彭澎舉例,廣州存在著大量的專業批發市場,其占比要遠高於其他三個一線城市,而這些對於個稅收入的貢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很多小微企業就幾個雇工,也就很難會繳納個稅。”

加上廣州,北上深廣四個一線城市的個稅收入之和超過4000億元,占全國比重達到四成,可見目前我國的個稅收入在區域上相當集中。

一二線城市間差距大

北上廣深之後,其他城市的個稅收入都在300億元以下,比如蘇州和杭州,均介於200億元~300億元之間,南京、成都則都是在200億元以內。

值得註意的是,不同城市之間個稅收入的差距,要遠大於它們在經濟總量和人口方面的差距。比如成都的經濟總量超過萬億元大關,相當於北京、上海的四到五成,但在個稅收入方面,僅為京滬的一成多。

彭澎說,包括成都在內的二線城市,制造業相當重要,制造業產業的工人收入比較穩定,增速較慢,收入水平也不如現代服務業高。成都、重慶、武漢等二線城市的工資水平要比北上深低不少,可能相同的收入,放在上海是低收入,但放在成都就很不錯了。

“我們前年從南昌的一家汽車企業招了一個畢業兩年多的小夥過來,當時他在南昌的月收入是4000元,上海就是8000元。而上海這個薪資要在本地找到合適的人已經挺困難了。”上述外企工作的沈小姐說。可見,不同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十分明顯。

是否要全國統一納稅起征點,還是分區域來定,一直都是各界關註的焦點。

彭澎認為,分區域的話,如何劃分也是個難點。例如,雖然廣東是第一經濟大省,但省內粵東西北與珠三角的差距實在太大,“像粵西、粵北,如果起征點提高到5000元,那這些地方基本無法收繳個稅。需要因地制宜,相應的不一定要把起征點提高,而是可以考慮降低稅率。”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部分重點城市的個稅收入數據尚未發布或者不詳,在此只選取部分城市比較。其中,杭州的數據為預計數。

表:部分城市2016年個稅收入

城市

個人所得稅(億元)

上海

1482.7

北京

1428.15

深圳

757.87

廣州

385.95

杭州

288.8(預計數)

蘇州

262.56

南京

193.16

成都

166.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32

租金持續漲 京滬人均房屋出租收入2016年增長均超20%

由於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升溫,房屋出租價格持續上漲,也直接帶動了上海居民財產凈收入的增長。上海市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上海居民財產凈收入中的出租房屋收入同比增長兩成左右。

3月29日,上海統計局發布抽樣調查數據稱,2016年上海市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為7684元,比上年增長7.1%,拉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0個百分點。這一增長,就包括出租房屋收入提高所帶來的影響。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按照收入的來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四項。其中,工資性收入仍然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要來源。

據對6000戶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4305元,,遠高於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821元。其中,得益於上海的經濟發展,服務業從業人員收入較快增長,以及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和企業工資指導線,帶動了居民工資性收入的增長。

數據顯示,2016年,上海市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為32718元,比上年增長7.3%,拉動可支配收入增長4.5個百分點。

2006-2016年本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上海市統計局

而在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中,上海城鎮常住居民的此項收入要遠高於農村常住居民。數據顯示,上海城鎮常住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為8487元,增長7.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為859元,增長10.9%。

相對於全國其他省份,上海和北京2016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突破了5萬大關。其中上海以54305元居首,北京以52530元緊隨其後,排在第二位。

而在北京市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中,人均出租房屋收入也出現了超過20%的增長。

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北京房屋租賃市場穩定,居民獲得的出租房屋凈收入穩步增長。2016年,北京市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8230元,同比增長9.7%。分城鄉看,農村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1350元,同比增長12.1%,其中,人均出租房屋凈收入673元,同比增長22.1%。城鎮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9310元,同比增長9.6%,其中人均出租房屋凈收入同比增長24.4%。

為促進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上海市統計局也建議稱,要積極創造條件,拓寬城鄉居民收入渠道方面。這其中就包括提高居民家庭財產性收入。促進上海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引導城鄉居民獲得合法有序的租金收益,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

此外還要提高居民家庭經營性收入。通過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落實好國家金融支持和稅收優惠相關政策,形成全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不斷增加居民經營性收入。

2016年上海市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為1399元,比上年增長6.0%。原因在於上海市居民從事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及批發和零售業的經營凈收入增長較快,帶動居民從事第三產業經營凈收入的增長。

還要獲取合理投資收益。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金融投資市場和商品投資市場。

與此同時,上海市統計局稱,也要繼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

目前上海市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為44.1%,與歐美發達國家占比60%左右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因此,應在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同時,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並加強收入分配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科學的收入分配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499

一季度地價大幅上漲 京滬杭三地一周連出土地新政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29/1099793.html

記者 王海春 上海報道

從三月各地密集出臺房地產調控至今天滿月,政府調控的方向由此前的需求端,轉向了供給端。

日前,北京、上海、杭州三個城市,先後出臺了土地出讓的新政策,對土地出讓中開發商自持的部分、商辦用地等細則,做出了更加詳盡而嚴格的規定。新政策下,房企拿地門檻將進一步提高。一家大型房企華東區高管認為,如果三四線土地熱度不減,不排除前述三城市的新政策可能會成為土地出讓的新樣板,向其他城市擴圍。

第一太平戴維斯中國區市場研究部主管簡可表示,從兩會後各地密集出臺調控至今滿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放緩,而投資與新開工面積相對平穩,整體而言政策似已達到預期效果。

“部分開發商決定響應政策、遵循定價要求,在增強資產流動性的同時收獲可觀利潤。其他開發商則希望調控政策只是暫時措施,只待‘風頭’一過再以更高價格出售。”簡可認為,在此背景下如住宅價格再次加速上漲,很可能會催生新一輪的調控政策。

三城一周連發新規

一周的時間里,北京、上海、杭州先後對土地出讓做出了新規。

4月24日杭州市國土局與杭州市住房保障局,聯合發布了開發商拍地的新規定。

在杭州這份對開發商自持商品房屋租賃的通知中明確指出,自4月24日起房企自持的商品房,應全部用於對外租賃,不得進行銷售或轉讓。在新的規定下,杭州不僅要求房企自持商品房的持有年限應與土地出讓年限一致,還明確要求房企對外出租的單次租期,不得超過10年。

杭州為何要出臺對房企自持商品房年限及使用的規定?業界指出,原因在於開發商為了能在熱點城市拍到地,幾乎到了不計成本的地步。

一家咨詢公司高管指出,去年以來熱點城市在拍地環節,新增加了房企自持商品房的比例,意在拉長房企投資周期和投資資金額,減少其杠桿率。該措施經過一段時間的消化後,雖然很多地塊都對公建和自持做出了明確規定,但仍難抑制房企拿地熱情。

“一些項目出讓的時候,要求自持的比例相當高。但為了能拿到地,開發商仍然拼搶得厲害。我有時也問開發商,項目自持比例這麽高,公司拿什麽做資金周轉,又如何盈利。”上海一家房產機構高層表示,有開發商回答,可以把自持的部分做成其它產品,可以將項目轉讓,還有的甚至說,現在拿地難度大,不考慮更多先拿了地再說。

杭州出臺土地新規前三天,上海也對土地使用做出了新規定。

據上海規土局4月21日對經營性用地出讓的新規定,自今年4月10日起,在土地出讓合同中應明確,辦公用地不得建設公寓式辦公;而商業用地未經約定,不得建設公寓式酒店。上海同時要求,辦公、商業的可售部分,應以層為單元進行銷售。

分析人士告訴記者,上海該規則是防止房企將商辦用地變為類住宅項目,辦公樓的整層銷售,則減少了項目資金回籠的流動性。“提高門檻,開發商拍地熱情可能會有所降低,有利於防止高價地的產生。”這位分析師說。

其實近期對土地出讓管理的新規,始於北京。杭州、上海對土地新規之前,北京4月20日首先在全國對土地出做出了示範樣本。

4月20日北京規土委同北京住建委等幾大部門,將聯合對在京建築的使用功能展開核查。這場核查風暴要求,對開發商違規將商辦項目改變為居住用途的,除了糾正、查處,甚至可以解除土地出讓合同、撤銷劃撥批準文件收回土地。

價格上揚約四成

北京、上海、杭州三城完善土地出讓新規,在業界看來與一季度土地市場熱度不減有關。雖然土地出讓數量降低,但一季度全國土地出讓金額卻出現了大幅上漲。

中指院數據顯示,前3個月全國成交樓板均價為4019元/平米,同比上漲幅度達55%。而住宅類用地的成交樓板均價為8483/平方米,同比上漲了四成。

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表示,一線城市的溢價率較去年已經有所下降,但今年二三線,以及環一線的三四線熱點城市,土地價格漲勢大有與去年一線城市相媲美之勢。

“在政策持續調控態勢下,一二線城市房價雖然得到抑制,但房價仍處於高位。一季度地價上揚,與開發商預期熱點三四線城市房價可能會上揚有關。去年以來需求出現了新的變化,剛需持續向環一二城市的外圍城市外溢。”丁祖昱表示,隨著市場的變化,開發商認為這些環一二線城市房價未來空間較大,因而投資的新熱點開始逐漸轉向這些城市。

三四線城市土地價格,不只與需求外溢有關。分析人士指出,不久前政府土地供應的政策,可能會對部分城市產生利好。

四月初住建部和國土部發布的加強住房及用地供應管理的通知中,兩部委要求各地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供應,住宅供求矛盾突出、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增加供應規模,住宅用地供應消化周期不足一年的城市要增加供地,消化周期超過3年的城市應停止供地。

穆迪分析師黃哲認為,中國政府采取的供給側新措施將對房企產生不同影響。

“土地供應增加的城市房價增速將會放緩,房價增速放緩將對在這城市有項目的房企的毛利潤率產生壓力。”黃哲表示,另一方面,在住宅庫存較高的三四線城市有運營項目的開發商則會受益,因為新措施限制這些城市增加土地供應。

一家大型房企華東區高管向記者表示,一二線城市的庫存水平將維持在低位,雖然下半年可能會有小幅波動,但房價將保持相對穩定。

“地產行業的融資供應將保持穩定,房企將從去年全力在一線城市拿地,將投資重點向三四線轉移。而政府可能會加大在三四線城市的調控措施,同時為一二線城市的房價降溫,開發商接下來面對的壓力可能會比外界想像的要大。”前述房企人士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66

集體土地建租賃房京滬已試點數年,北京建成1.2萬套今年內入住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31/1143861.html

正是在京滬數年試點的基礎上,國土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8月28日發布《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方案》稱,國土部會同住建部根據地方自願,確定第一批在北京、上海、沈陽、南京、杭州、合肥、廈門、鄭州、武漢、廣州、佛山、肇慶、成都等13個城市開展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

為何會選定這13個城市?國土部土地利用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在超大、特大城市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準的發展住房租賃市場試點城市中,按照地方自願原則,部署開展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限定在上述試點城市範圍的原因在於,這些城市租賃住房需求較大,村鎮集體經濟組織有建設意願、有資金來源,政府監管和服務能力相對較強。

在13個城市試點獲批後,曾有觀點稱,以後這些城市的村民可以隨意建房對外出租了,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地方開展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仍需遵循一些原則。

上述負責人表示,《試點方案》明確規定了把握正確方向、保證有序可控、堅持自主運作、提高服務效能四項基本原則。其中兩項內容需要著重強調:一是項目用地應當符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村土地利用規劃,以存量土地為主,不占用耕地。二是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必須尊重農民集體意願,統籌考慮農民集體經濟實力,合理確定項目運作模式,維護權利人合法權益,確保集體經濟組織自願實施、自主運作。

在集體土地上建設租賃房,如何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北京的做法或許可以為其他城市所借鑒。

為了加大租賃住房供應,截至目前北京已在集體建設用地上建設1.2萬套租賃住房。北京住建委近日已經表示,今後5年,北京將進一步加大租賃住房供應,計劃建設租賃住房50萬套,並主要通過集體建設用地安排。

從2011年起,北京先後在朝陽區平房鄉、海澱區唐家嶺、溫泉鎮351地塊、昌平區北七家鎮等5個集體土地地塊開展了租賃住房項目試點,建設租賃住房1.28萬套。

今年5月,唐家嶺項目開展選房入住,此後又陸續有溫泉鎮351地塊和平房鄉兩個試點項目開展了入住工作。這3個項目正抓緊開展入住工作,近期將完成入住5000余戶。2017年年底前,北京市5個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項目將陸續完成選房入住工作。

建設在集體土地上的租賃住房如何進入市場? 北京住建委表示,北京市利用集體土地建設的租賃住房,可由區政府按市場價格整體躉租作為公共租賃住房,再向中低收入家庭按公租房價格出租,差價由政府補貼,入住項目統一設置租賃管理服務站,提升服務管理水平,提高廣大承租家庭的歸屬感和生活質量。

如唐家嶺租賃住房項目已由海澱區住房保障事務中心整體躉租,租期10年,統一進行出租、運營和管理。

集體建設用地上的租賃住房要實現的是政府、社會、農民和住房保障家庭的共建共贏共享。“為了保障農民利益,租賃住房由政府按市場價格躉租過來,再向保障房家庭按公租房價格出租,差價由政府補貼。”北京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說。

除了面向中低收入家庭,同時,也面向符合區域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的創業單位和人才出租。比如溫泉鎮351項目,作為海澱區創客人才公租房試點項目,用於解決周邊高新技術人才住房壓力問題,建設富有首都特色的“創客小鎮”。

據北京住建委介紹,該項目由海澱區住房保障事務中心整體躉租,統一面向在海澱區辦理工商註冊和稅務登記、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創業單位和人員出租。入住“創客小鎮”的創客人才,還可獲得政府給予的房屋租金50%的補貼。目前該項目已入住單位中,共涉及195個創業團隊,項目為創客提供低成本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打造360°全方位共享創業社區。該項目房屋全部配備家具家電,真正實現“拎包入住”。

北京的試點經驗也獲得了部委的認可。

國土部土地利用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北京、上海作為首批試點城市,幾年來試點項目運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增加了住宅用地來源和租賃住房供給。二是擴展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居住和產業發展功能。三是對盤活低效集體建設用地、解決城市周邊外來務工人員居住問題、改善城郊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四是拓寬了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增收渠道,農民獲得長遠穩定收益,有獲得感。

該負責人稱,試點經驗表明,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可以增加租賃住房供應,緩解住房供需矛盾,有助於構建購租並舉的住房體系,建立健全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有助於拓展集體土地用途,拓寬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增收渠道;有助於豐富農村土地管理實踐,促進集體土地優化配置和節約集約利用,加快城鎮化進程。

除了京滬外,其他11個城市因剛剛獲批試點,從公開資料上,尚未發現有相關實施細則發布。

8月15日,南京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南京市住房租賃試點工作方案》中提出,優化供應,多渠道籌集房源,開展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工作。但對於具體如何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方案中並未明確。

據《南京日報》29日報道,南京市國土局相關人士表示,他們也在關註國土資源部、住建部印發的《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方案》,將加緊研究,根據該方案編制更具體的南京的實施細則,待上報獲批後公布實施。

因為多數城市相關方案和實施細則尚未出臺,目前還無法統計這13個城市將利用集體土地建設多少數量的租賃房源,加之租賃房建設也需要一定周期,所以目前難以預判利用集體土地建租賃房此舉能對租房市場,乃至房地產市場產生多大的影響。

來源:一財網 記者 葉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83

美團打車南京日訂單量破10萬,新開通京滬杭蓉等七城打車入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1228/166682.shtml

美團打車南京日訂單量破10萬,新開通京滬杭蓉等七城打車入口
四郎 四郎

美團打車南京日訂單量破10萬,新開通京滬杭蓉等七城打車入口

美團APP京滬等七城上線打車入口,車主註冊成司機可享零抽成

美團打車繼在南京試點10個月後,12月28日正式在全國7個城市的美團APP上線打車入口。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溫州、福州和廈門在內的7個城市,均已啟動“美團打車用戶報名”活動。用戶報名滿20萬人,美團打車服務在該城市就會開通。同時,用戶可領取3張當地出租車起步價等值無門檻優惠券,司機註冊成為車主還能獲得美團打車“零抽成”特權。

今天下午開始,上述7個城市的用戶打開美團APP時,首頁中間位置都會出現“打車”入口。美團打車雖然已經上線到美團APP,但打車服務卻尚未正式開通。以北京為例,點擊“打車”頻道按鈕,就會進入一個活動推廣頁面。信息顯示為,“美團打車北京站,何時開通你說了算!報滿20萬人馬上就開站”。用戶可點擊“報名”按鈕,為美團打車開通新城市進行報名投票。一鍵投票“召喚”成功後,活動頁面會有用戶投票進度狀態顯示。用戶投票後,可領取與當地出租車起步價等值的優惠券3張。

微信圖片_20171228154239

司機成功註冊成為美團打車平臺車主,還可以限量領取開城後三個月的“零抽成”福利。值得註意的是,美團打車此前在南京對司機的抽成為8%,而滴滴對司機的抽成是20%。這次7座城市開通美團打車的推廣活動,為吸引更多司機成為車主,特別推出零抽成福利,可見其對司機端的重視程度。

微信圖片_20171228154319

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出行事業部總裁王慧文表示打車業務源自用戶需求驅動,美團點評日活躍用戶2.5億中30%有出行需求。在南京試點的10個月以來,美團打車事業部已經擁有一支超過200人的團隊,日訂單量也已經突破10萬單。“目前,我們已經掌握打車業務的關鍵要素、經營方法,具備開新城的能力,並判斷值得花更多精力投入到該業務。新城市開通初期對司機零抽成,希望能給行業帶來創新動力,在本地吃喝玩樂消費場景協同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更好地體驗。”

今年10月,生活服務電商美團點評宣布完成新一輪40億美元融資。隨後不久,美團點評宣布升級組織架構,成立出行事業部。在原有的餐飲、到店綜合、酒店旅行三駕馬車基礎上,全面升級成為到店、到家、旅行、出行四大 LBS 場景。早在今年2月,美團點評在江蘇南京率先試點打車業務。經過10個月的試運行,美團打車開始向全國擴張。12月20日前後,美團點評已經在新開通城市招聘出行業務相關人員,包括“美團出行——測試開發工程師”“美團出行——數據分析師”等多個職位。

美團打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