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聯合國指氣候暖化屬人類過失

1 : GS(14)@2014-11-04 00:23:28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昨天(周日)發表報告,指氣候轉變幾乎可肯定是人類的過失,各國必須在2100年前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至零,才能將氣溫暖化的影響遏止。這份40頁長的報告綜合了去年9月起,由800位科學家發表的5,000頁研究內容,目的是阻止地球的溫度較工業革命前上升2℃以上,以免熱浪、暴雨、海平面上升問題加劇;但現時的氣溫已較19世紀高出0.85℃。報告建議各國減少對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的依賴,多使用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提高能源效益,並在2100年前排減溫室氣體至零,才可繼續以可管理成本控制氣候變化。否則問題將失控,對環境及人類造成無法逆轉的衝擊。
IPCC在1988年成立,目的是評估全球暖化及其影響。委員會主席帕喬里(Rajendra Pachauri)表示:「我們仍有時間,但時間已經無多。」聯合國明年底將於巴黎舉行氣候峯會,今次報告將被用作峯會的主要手冊。路透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103/189217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314

今年隨時打風七次天文台︰全球暖化持續 氣溫偏高

1 : GS(14)@2015-03-24 08:39:51





■本港昨天氣不太熱,女士穿着清涼。陳奕釗攝


【本報訊】本港天文台指,導致赤道太平洋中部及東部表面溫度較正常高的厄爾尼諾現象將持續至夏末,預測今年不會早於六月打風,全年將有四至七個熱帶氣旋襲港。天文台台長岑智明指,去年是全球有紀錄以來最熱一年,料今年氣溫也偏高;而全球暖化持續,天文台研究推論到本世紀最後二十年,每年只有一日寒冷天。記者:倪清江



天文台昨發佈全年天氣展望,預測今年雨量介乎二千至二千六百毫米,屬正常至偏少。但岑智明說:「全球暖化啲雨有機會越落越大,啲雨落喺市區同天文台,全年雨量紀錄就會多數百毫米。」厄爾尼諾出現時,熱帶氣旋一般在西北太平洋較東位置形成,較少在四、五月影響香港。岑指,去年形成的厄爾尼諾已轉弱,但會持續至八月夏末,料首個影響香港熱帶氣旋,於六月或以後來,全年有四至七個熱帶氣旋進入香港五百公里範圍,數量接近正常。




未來或每年一日寒冷天


天文台今年熱帶氣旋路徑預報圖,將由三天延至五天,第五天的平均準確度誤差約為四百公里,跟十年前推出的第三天準確度相同。岑稱,熱帶氣旋移動飄忽,五天預報仍會出現較大偏差。世界氣象組織(WMO)確認去年是自一八八○年有紀錄以來,全球最熱一年。本港去年六至十一月平均氣溫攝氏二十七點六度,是一八八四年以來同期最高紀錄。岑智明指厄爾尼諾和全球暖化影響,料今年氣溫也會偏高。天文台基於「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間委員會」發表的第五個持續報告,推論在本世紀最後二十年,本港每年冬季平均只有一日不高於攝氏十二度的寒冷天。該研究又指,本港海平面在本世紀末將比一九八六至二○○五年的平均值,上升○點六三至一點○七米,熱帶氣旋將更易觸發風暴潮,「成個海高咗成米,代表平時唔太影響我哋嗰啲颱風,都可能有風暴潮,所以大家唔可以掉以輕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4/190877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849

全球暖化削東南亞生產力

1 : GS(14)@2015-10-30 01:04:11

研究指全球暖化(圖)令溫度和濕度不斷上升,對人的「暑熱壓力」日增,將拉低勞動人口的出勤率,令各國生產力下降,尤以東南亞最嚴重。英國風險分析機構Verisk Maplecroft前天發表報告,評估全球1,300個城市的生產力,如何受暑熱壓力影響而下降。調查發現最受影響的50個城市中,有45個來自東南亞地區,它們的生產力恐在未來30年內下降16%。其中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最嚴重,分別下跌25%及24%,毗鄰的印尼跌21%,柬埔寨和菲律賓跌16%,泰國和越南亦不能倖免,跌12%。當人體不能及時散發體內熱量,暑熱壓力就會形成。在溫度與濕度高企的環境下,人體難以散熱以致體溫上升,情況持續會導致中暑,出現暈眩、疲倦、惡心等症狀,嚴重的更會致死。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29/193512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577

瀕危綠海龜生巨瘤污染暖化係原因?

1 : GS(14)@2016-05-19 02:33:45

美國佛羅里達群島一隻綠海龜,下顎以至眼睛旁長出超巨大腫瘤,體積幾乎有牠的頭部那麼大,非常嚇人。幸在醫生協助下已成功移除,正逐步康復,但專家擔心海洋污染或全球暖化,會令海洋生物染上更多怪病。名為「Chica」的綠海龜,下顎長出極大腫瘤,眼部、鰭足周圍都有增生瘤,有民眾發現牠受病魔折磨,通報海龜醫院救助。「Chica」確診海龜特有的纖維性乳突瘤症(Fibropapilloma),會令牠們健康衰弱、貧血及免疫系統失調,更易受病毒入侵,若腫瘤增生範圍擴大,可能會影響活動及平衡。纖維性乳突瘤症可令海龜肺部也長出腫瘤,隨時要人道毀滅,幸好電腦斷層掃瞄檢查後,證實「Chica」內在重要器官無恙。醫生於是動手術為牠移除重約2磅的巨瘤,再用繃帶包紮好傷口,後來再進行一次手術切除餘下的腫瘤組織。醫生馬德(Doug Mader)指「Chica」康復進度良好,胃口亦佳,而且已經可以游泳,不過要留醫一年確保腫瘤不再復發,然後就可放歸野外。專家指暫時未知纖維性乳突瘤症的成因,但估計與海洋污染及全球暖化有關係。馬德亦稱:「我20年前來到這裡工作,一個月處理6至8宗相關病例,但現在已變成一周處理6至8宗。我有恐怖預感,海洋暖化會令更多疾病出現。」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17/196154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365

馬克龍擁莫迪 齊抗暖化

1 : GS(14)@2017-06-10 12:22:54

印度總理莫迪前日到法國巴黎與總統馬克龍會面,商討美國決定退出《巴黎協定》後的安排。雙方承諾繼續對抗氣候轉變,莫迪更表示會超越《巴黎協定》的要求,為地球貢獻更多。馬克龍在凱旋門與莫迪見面時熱情擁抱打招呼,明顯比早前會見特朗普時「鬥力握手」友善得多。馬克龍指,氣候問題是今次會談重點,他年底會到訪印度出席「國際太陽能聯盟」峯會。莫迪表示保衞地球是印度文化一部份,「《吠陀經》教導我們,保護環境是印度人信仰所在」。印度現時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4.1%,但暫只承諾未來會大力採用潔淨能源,未承諾減少排放量或封頂。另外,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黑利前日受訪時,嘗試為特朗普辯護,指特朗普「知道氣候正在轉變,美國有一定責任」,但強調他只是退出「一個俱樂部」,並非對環境漠不關心。法新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05/200449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585

特朗普無視暖化布蘭信炮轟「做法幼稚自私」

1 : GS(14)@2017-06-10 13:46:43

特朗普一聲令下,美國退出對抗全球暖化的《巴黎協定》。維珍集團創辦人、英國億萬富豪布蘭信(Richard Branson)出席聯合國「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 Day)活動時,炮轟特朗普做法幼稚(naive),「全球99%科學家、商人、193個國家皆認識全球暖化後果」,呼籲特朗普以至美國不要太自私。駐紐約記者:鄭柏齡6月8日為聯合國訂下的「世界海洋日」,世界各地舉辦公眾活動呼籲保護海洋生態。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內,布蘭信帶同逾100萬個簽名,轉交聯合國大會主席Peter Thomson,促請各國政府在2030年前,落實政策以保護地球30%海洋面積。他在記者會上表示,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令關注生態環境人士心碎,「特朗普太幼稚(naive),解決全球暖化使所有人得益,孩子不會因城市污染而死亡,能源帳單更便宜,北極停止融化,清潔能源比傳統煤炭行業可創造更多職位」。作為商界代表的布蘭信指,高興看到其他美國商人如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迪士尼行政總裁艾格(Bob Iger)等,退出特朗普旗下企業顧問委員會以示抗議,「全球99%科學家、商界,以至大部份民眾,皆了解到全球暖化的後果」。他呼籲特朗普以至美國不要太自私,「作為地球一分子,希望你們(美國)負起應有責任,一起拯救地球」。在海洋問題上,「保護30%海洋」為國際科學家提出、可持續發展海洋生態的最低要求。以捕魚業為例,布蘭信認為各國政府應仿效農地輪耕(shifting cultivation)做法,合作及有效協調捕魚區域,讓魚類得到成長空間,「按照此管理做法,在若干年後,可捕魚量將大增3倍,亦能保護不同海洋品種」。然而,佔全球面積達3分之2的海洋,現時僅不足3%受到保護,部份島國更因為水平面上升問題,面臨「沒頂」危機。充滿冒險精神、住在加勒比海私人小島上的布蘭信又透露,他投資的民用太空穿梭機「Virgin Galactic」即將升空,「很快可以探索太空」;完成此創舉後,他有意投資深海潛艇,下潛至距離其私人小島只有約4英里、水深達2.9萬呎的波多黎各海溝(Puerto Rico Trench)。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0/200513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202

專家警告放任暖化 天災影響歐2/3人口世紀末歐洲 熱浪或年殺15萬人

1 : GS(14)@2017-08-06 18:40:25

■法國尼斯多名兒童在街邊的噴水池戲水消暑。路透社



全球暖化的殺傷力不容忽視。歐盟專家前日發表研究報告指,警告國際社會放任氣候轉變不理,本世紀末歐洲每年將有2/3人受與氣候有關的災害影響,因此死亡的人數亦大增至15.2萬人,其中99%都與熱浪有關,歐洲南部面臨的挑戰尤其嚴重。



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科學團隊於醫學期刊《刺針行星健康》(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刊登研究報告,指氣候轉變為社會帶來的負擔越來越大,到了2071至2100年歐洲每年有逾3.5億人因災害而患病、受傷、流離失所和死亡等,遠高於近年數字2,500萬人。



法國意大利希臘最嚴重

報告續指,歐洲每年死於自然災害的人數將由近年的3,000人,大幅飆升至2071至2100年的每年152,000人,當中因熱浪而死的佔151,500人。而法國、意大利和希臘等國的災情最為嚴重,由目前平均每100萬人有11人死,上升至每100萬人有700人死,北歐情況則相對較好。團隊翻查28個歐盟成員國和瑞士、挪威和冰島於1981至2010年間,合共約2,300份與氣候有關的災情紀錄,將這段時間視為參考年份,推測本世紀末天災、人口增長和人口流動等情況,並假設2100年的平均氣溫比參考年份提高3℃,最終得出上述結論。報告形容氣候轉變是人類在21世紀的最大挑戰,指上述危機90%是由氣候變化造成,僅10%是與人口增長和城市化等因素有關。研究員亦指出,雖然未有數據證明,但長者和窮困家庭將會更受災害影響,而歐洲目前正面臨人口老化問題,將來情況或更加嚴峻。



熱浪致死大增54倍

報告提到的自然災害涵蓋熱浪、寒潮、山火、乾旱、水災和風暴等,而它們因應全球暖化的變化各異,其中熱浪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大增54倍,水災增加37.8倍、山火1.38倍、風暴0.2倍,寒潮死亡的人數則反減至僅餘2%,惟「不足以彌補其他災害的上升趨勢」。今次研究是由歐盟執委會資助,報告總結時表明支持2015年《巴黎協定》中減排等目標,建議以改善土地利用和城市規劃方面着手,以打造出「健康、碳平衡」的社會。未有參與研究的倫敦學者威爾金森表示,今次研究結果令人擔憂,再次提醒人們若放任溫室氣體增長對人類的影響,有望「進一步提高加快減排行動的籌碼」。不過,研究是以國際放任全球暖化持續、2100年氣溫上升3℃作為大前提,而《巴黎協定》正是要壓制氣溫上升幅度低於2℃。有份參與研究的南韓首爾大學學者金浩(音譯)和李在永(音譯)指,報告「可能高估了」數字,因未有兼顧到醫療進步、歐洲冷氣普及化等因素。法新社/路透社/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06/201131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8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