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8/0OMDAwMDIwOTg0OA.html
在当前国内的石油格局中,无论是资源的掌控程度,还是企业固有的生存空间,延长石油的身份都显得尴尬。
作为国内第四大石油企业,多年来,延长石油都被称之为“中国石油第四极”。这家隶属于陕西省政府的国字企业已经强烈意识到了向上成长的瓶颈,值得注意的是,格局有可能将打破。
12月6日,中联能源投资集团公司称,其第二大股东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在香港成立一家全资附属公司,该公司将被打造成延长石油的境外投资旗舰,并注入中联能源的14.51%股票权益。
在现有油气资源有限、后备资源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这一动作也被业内人士看作延长石油即将大举开展海外业务的前奏。
记者致电延长石油方面,截至发稿,对方未能就在港成立投资公司一事予以置评。
而中联能源主席兼执行董事卓泽凡则表示:“延长石油这次举动,相信是集团的战略部署,适当时候利用包括中联能源在内的融资平台,配合延长石油将来的业务发展。目前延长石油已经有两名董事参与中联能源董事局,不排除将来双方有更密切的合作关系。”
显然,延长石油的“野心”不止于此。
多重短板
一直隐居于陕西的延长石油正面临着来自各个层面的压力。
“油 气资源面积有限、后备资源不足,虽然每年新增地质储量达8000万吨以上,开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依靠打新井增产的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致使储采比呈 下降趋势,油田可持续发展仍面临着巨大压力。”对于现阶段的生存处境,延长石油董事长沈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总结。
本报记者了解到,陕北油田地质条件特殊,属于“特低渗透油田”,这类油田开采难度较大,成本也相对较高。一直以来,延长石油都在为深度挖掘老油井的潜力而努力。即便如此,延长石油的单井产量还是在逐步减少。
一名延长石油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延长石油的油田中绝大多数油井都难逃产量萎缩的困境。
“有些井开工不到两年,日产量就从当初的3万吨左右减少到现在的0.8万吨,这种情况在延长石油很普遍。”上述人士说。
据了解,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开采率,延长石油采取了一系列诸如注水、二氧化碳驱油等二次、三次采油的技术措施,效果却不如人意。
“依靠技术开发,油田只能稳产,这并非长远之计,虽然2009年有8000万吨的新增探明储量,但这些储量能否转化为产量现在也不好说。”另一名延长石油人士说。
内忧外患之下,延长石油对油源的渴望已然膨胀到了一个临界点。
本报记者了解到,为抢夺油源,延长石油与同样位于陕北的长庆石油之间常年争议不断。
据上述延长石油内部人士透露,在陕北吴起、直罗和定边等多个采油区块,由于两家企业的油田位置相互交叉,双方为争抢开采先机而引发的口角矛盾也频频发生,甚至还出现械斗等情况。
“发现石油后都等不及注水,能抢到多少算多少。”上述人士说。
除了资源窘境、单井产量减少等问题外,在下游销售端,延长石油的短板也是诟病之一。
据了解,延长石油于2007年才拿下石油零售资质,相比其他几大石油公司,其终端销售网络也明显滞后很多。
记者获悉,目前,全国范围内,延长石油独自经营的加油站总数也只有百余家。而这一瓶颈最明显的制约则是,很大程度上,延长石油的成品油价格都只能受制于人。
上述内部人士介绍,在价格方面,延长石油经常受到其他公司的压制,尤其在油价处于低位的时候。现阶段,延长石油炼制的成品油,除了小部分供自己的销售终端消化之外,每年大约200万吨批发给中石油和中石化,其余的都提供给地方批发商。
海外突围
目前,延长石油的新增产量极其有限,每年增长也不过50万吨左右。如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摆在延长石油掌门人沈浩面前的关键课题。
“我们尽管在内蒙、甘肃做了很多工作,但收益不太理想,所以我们把很大的注意力放在海外市场。”沈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本报记者了解,近几年,延长石油在甘肃华池、内蒙古二连浩特等地都进行过勘探,“但最终的结果都不大理想”。
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今年1月13日,香港上市公司中联能源宣布,延长石油收购其15%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而早在2008年,中联石化就与延长石油等签订协议,合作开发马达加斯加3113油田。
此外,延长石油还获得了在泰国石油天然气L31/50陆地勘探区块的勘探开采特许经营权,这也是其首次拥有国外独资经营权。
7月27日,延长石油与中国保利集团在西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中非项目合作合同,双方将共同在非洲进行油气和其它资源开发。
记者获悉,延长石油的三个海外项目都是从勘探直接入手,相比直接购买已经出油的区块,在投资成本上虽然规避了一些风险,但对勘探的区块是否能顺利生产油气也同样存有疑问。
其中3113油田区块的储量问题,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就有专家提出过质疑,认为3113区块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针对海外业务板块,沈浩则表示,延长石油海外投入的效益并不会那么容易见效,“应该还得几年时间”。
而除了在上游源头扩张资源版图外,在下游销售端,延长石油也在加紧布局,并与壳牌结成合作伙伴。
2008年12月,由延长石油、陕西天力投资公司和壳牌合资组建的延长壳牌成立,延长石油提供油品,壳牌负责提供品牌和管理。
据悉,到目前,延长壳牌签订的加油站收购合同有35份、15座加油站正式运行。成立的延长壳牌公司,运行加油站31座。此外,延长石油还成立了陕西高速延长、陕西交通延长两个合资公司,经营高速公路加油站33座,并整合了延长石油内部21座加油站。
“延长石油准备在‘十二五’期间规划1000个加油站,今年发展100个,明年可能要到200个,延长石油50%左右的油品将供应自有的加油站,每个加油站一年销售成品油5000吨。”沈浩说。
should be 467, not 346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16/2131884.shtml
每经记者 喻春来 发自北京
国内第四大石油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有望染指英国石油公司(BP)在巴基 斯坦拥有的油田资产。BP于12月14日宣布,作为支付墨西哥湾石油泄漏计划的一部分,公司日前将在巴基斯坦拥有的油田出售给了中联能源投资集团公司 (00346,HK),而延长石油正是中联能源的第二大股东。这也意味着,继中海油以70.6亿美元并购BP在南美的资产后,第二家中国石油企业接手了 BP资产。
延长石油有关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延长石油已在香港特区成立一家全资附属公司,所持中联能源的股份已注入该公司,该公司将被打造成延长石油境外投资的“旗舰”。
分析人士认为,在国内陆上油气资源被两大巨头瓜分殆尽后,新增资源量极其有限,延长石油不得不更多地向海外市场拓展,以获取稳定的原油资源支持其下游炼化和加油站业务的扩张计划,借助港股上市公司中联能源作为融资平台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BP在一份声明中说,中联能源将支付7.75亿美元现金,其中包括1亿美元定金。这笔交易预计将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
“我们目前只会按在中联能源中的持股比例,分到相应的油田资产份额。”延长石油有关人士表示。今年1月12日,延长石油曾出资收购了中联能源14.51%的股权。
12月6日,延长石油在香港特区成立一家全资附属公司,并将所持中联能源14.51%的股权注入这家公司。延长石油还正打算进一步增持中联能源的股票。目前,延长石油董事长沈浩及副总经理冯大为已入驻中联能源董事局,出任公司执行董事。
中联能源主席兼执行董事卓泽凡曾表示,中联能源将配合延长石油将来的业务发展,不排除将来双方有更密切的合作关系。
延长石油自2008年以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业内人士称,目前延长石油的油田绝大多数面临产量萎缩的局面,油源的不足已制约其下游炼化和加油站业务在国内的扩张。
“延长石油准备拓展国内的炼化和加油站市场,而这必须努力争取国外稳定的原油资源。”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表示。
|
||||||
亞視近日的高層變動,較其製作的電視劇更精彩。擔任行政總裁短短十二天的王維基,把亞視內部的千瘡百孔揭露於人前;並銳意抹去「阿爺」的影響力,擺明唔做中央台。他的激烈言行,對連年虧蝕的亞視來說有如晴天霹靂。 而 王維基本週一突然被炒魷,除了因為他聲言學《蘋果日報》,還因下一個開刀目標,是一直跑內地新聞、與中聯辦關係密切的現任新聞總監譚衞兒。中聯辦聞訊後向 亞視大股東查懋聲家族反映,致令王維基「起身」。事件證明,一直甩不掉內地色彩的亞洲電視,其政治包袱之複雜,非王維基等講求實際的人能夠駕御得來。 剛 於上週六度過四十七歲生日的王維基,本週一早上駕着四天前才登記、作為自己賀壽禮物的白色寶馬,施施然來到亞視的大埔廠房返工。這時在廠房內的新聞部,高 層正與一眾員工開會,檢討由王維基下達的精簡人手及提高效益的改革方案。這日部門氣氛肅殺,但中午過後,突然傳來一個消息,令新聞部的人員一齊歡呼鼓掌。 原 來就在這天下午四時多,亞視執行主席張永霖,就亞洲小姐選美問題舉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最後一條問題,了解王維基涉嫌性騷擾亞姐事宜,張永霖突然爆出,王 維基已經請辭。他說:「王維基係由我向查懋聲先生推薦入亞視,不過經連日來合作,我哋處事上有重大分歧。我公布亞視接受王維基辭職!」 管理層口徑不一 而 在同日晚上七時多,數名王維基帶往亞視的女員工將一袋二袋雜物、盆栽,甚至空氣清新機,搬上王維基的白色寶馬坐駕。王隨後亦施施然離開,返回位於葵涌的城 市電訊辦公室。晚上十時他發表聲明,表示未有提出請辭亞洲電視行政總裁一職,又指有關請辭並不存在,故他並未接到任何董事局接受他請辭的通知。 王 維基的「請辭」,令亞視中人大感驚訝,事關在過去的週六、日,王維基仍跟高層員工開會,討論新聞部改革方案。一名亞視員工說:「由於關偉同梁家榮(分別任 新聞及事務部高級副總裁及副總裁)已經離任,於是由署任嘅新聞總監譚衞兒出席會議。王維基在會上透露,要成立一個新的財經台。每隊共四人的製作隊,由現時 製作一個節目,加重工作至製作兩、三個節目;並表示每人每日做足十八個鐘也可以,真係實行做爆你!」 由於王維基「起身」事出突然,他之前擬 定的改革方案便有待張永霖收拾殘局。事實王維基與張永霖的合作關係並不穩固,二人過去在電訊業是敵對的同行,這次在亞視攜手合作,有記者曾私下諮詢張永 霖,他都說不能背着王維基發表意見,因雙方有協定,合作信心好緊要。但今次張永霖卻選擇在有關亞姐賽果涉嫌造馬、將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的記者會上,順帶透 露王維基請辭一事。 數落亞姐藉辭炒魷 而張永霖亦為王維基的離職,安排了一個解釋。 原來在上週六,王維基接見一 班亞姐,竟然將她們的胸部一一「解構」。據說他見到以「警鐘胸」見稱的落選亞姐袁小曼時,劈頭第一句就問:「你個波係咪假嘅?」袁小曼毫不示弱答道:「我 係真嘅,仲好軟熟,使唔使摸吓?」到問及上圍只有32A的亞軍顏子菲,她說自己仍有進步空間時,王維基即反問:「有乜進步空間?個波大啲呀?」 本來這次會面只有一班亞姐及有關職員知道,但過程卻在上週六流傳到報章上,令外間認為王維基有性騷擾亞姐之嫌 。而一班慘被亞視高層奚落的亞姐,據知更因亞視缺乏資金而只獲獎品,未有發放獎金,在貨不對辦之下,部分亞姐憤而不肯簽合約履行任務,索性返回原居地。 據知情人士透露,亞姐事件只是一個幌子,死因實與新聞部的改革有關。 學《蘋果》出事 「佢一入亞視就衝着新聞部而來,左彈右彈,差唔多連化妝set頭都要管埋!不過最令阿爺唔安樂嘅,係佢要求新聞部學蘋果(日報)做新聞。」消息人士稱。 原 來王維基辦傳媒多年,一直對搞新聞有興趣。九九年,城市電訊推出網上電視台iChannel。舊伙記憶述,他每週跟四十多名新聞台員工開會,又一同午膳閒 談,「佢記得晒我哋四十幾個人嘅名,成日話新聞最緊要好睇同簡單。」有次傾到如何報導六四燭光晚會,他當眾指自己八九年移民加拿大(九二年回流香港),因 為「一個連學生都殺嘅政權,點能夠信得過?叫大家放膽去報導。」二千年,他有意用iChannel新聞台的資源辦免費報紙,參與討論的包括現時 《AM730》社長盧覺麟及執行董事馮振超,但數月後科網潮爆破,計劃難產。
事隔多年,王維基終有機會掌舵亞視,馬上對亞 視被封為「中央十台」大表不滿,更在員工大會上開口要「去中央化」;他說:「我哋唔想再做中央台!呢條係死路!我唔係話做中央台好定唔好,但呢個唔係我哋 長處,就算有北方資金,我都唔會攞;如果要北方支持,你搵第二個人(做行政總裁)啦,唔好搵我!」他又炮轟新聞部副總裁梁家榮監製的《主播天下》包裝「太 娘」。連番言論,令新聞部「一、二哥」關偉及梁家榮先後請辭,以表不滿。 可是王維基變本加厲,繼續要求新聞部「變」,希望亞視再「做一啲電 視台唔會做嘅嘢」,例如學習《蘋果日報》般「追高官、鬧政府」。「佢話鬧政府先有市場,應該好似蘋果咁追訪啲高官,逼佢哋去牆角,市民先鍾意睇。」一亞視 員工透露。本週日他向全體員工發出一封電郵,最終成為自己的催命符。該電郵下令員工「不可以『創作』新聞;……不可以根據『據悉』、『據聞』、『消息人士 透露』的內容撰寫新聞。」及「不應以個人判斷去預測某新聞對社會的後果,來決定新聞報導與否。」王的說話正是衝着亞視新聞部總監譚衞兒而來。 欲斬中央愛將 於 去年十月入職亞視的譚衞兒曾任無綫新聞主播,○三年與上司黃應士遠赴科威特採訪美伊戰爭,黃戴着防毒面具、譚用濕毛巾掩面而名噪一時。祖籍廣東省湛江市的 她,先後畢業於湛江第一中學及廣州中山大學外文系,後來港當英文《虎報》記者,再任無綫總採訪主任,專責國內新聞,與中方關係良好,跟中聯辦主任助理陳山 玲相當稔熟,被視為「北京通」。 自上週一梁家榮辭任後,譚衞兒兩日後便署任新聞部副總裁一職。接近王維基的消息指,譚經常以不署名的方式報 導中聯辦官員立場,猶如將亞視定位為中方喉舌;又認為有新聞部員工抱怨被迫淡化泛民主派的新聞,應該由她來孭鑊。消息指,自譚衞兒頂替梁家榮空缺後,王維 基即向新聞部和節目部打探譚的工作能力。他亦深知譚衞兒後台強硬,故週日發出教記者如何做新聞的電郵後,晚上曾向其他管理層探聽若然她離職,會否招來「惡 果」,想不到「探子未回報」,翌日王即收到「逐客令」。
原來王維基連番「壯語」,「阿爺」甚為不悅。據悉,中聯辦有官員上 週私下與亞視大股東查懋聲家族接觸,表達對亞視新路向的「關注」,「中聯辦無開口叫佢炒王維基,不過查家在親中政圈打滾多年,點會唔明佢哋意思?雖然查家 好想透過王維基幫亞視起死回生,不過權衡輕重後,最後都係揀犧牲王維基。」知情人士表示。 本刊訪問亞視股東之一的陳永棋,他亦坦言王維基改 革操之過急:「我都喺佢『辭職』之後,先由張永霖致電通知我。我諗張永霖有辦法搞o架嘞!王維基係有才幹,但性情就劇烈啲同魯莽啲,有時佢講嘢都好過 分!」他更點名指梁家榮在新聞界很有地位,不應在員工會議上質疑對方能力及以言論對他作出侮辱。 中央喉舌達賴唔出鏡 事實上, 北京一直很想操控香港傳媒,尤其在○三年七一五十萬人上街遊行後,中央把香港「亂局」歸咎於傳媒鼓動。翌年立法會選舉前,阿爺開始監控香港輿論,兩支咪黃 毓民及鄭經翰先後受壓封咪,連接手開咪的李鵬飛亦收到「午夜兇鈴」(前港澳辦處長成綬三深夜致電李,查問他的妻女近況,李當時感到受威脅,決定封咪)。 而 亞視雖收視低迷,但始終是免費電視,有一定影響力,中央自九十年代開始便欲抓緊。當時富豪林百欣入主亞視,新聞部已開始自我審查;九四年亞視新聞部購入一 部由西班牙電視台拍攝的《八九天安門事件》紀錄片,但被管理層禁播,六名資深新聞工作者潘福炎、李玉蓮、盧永雄、徐佩瑩、劉國華及呂雲生請辭以示抗議,人 稱「亞視六君子」。 其後林伯把亞視股權出售予全國政協常委陳永棋,以及一班大陸商人封小平、吳征和劉長樂,亞視更加「染紅」,新聞部開始報 喜不報憂,例如七一回歸就「大做」升旗、唱國歌,五十萬人上街遊行就「有咁細做咁細」;跟中央長期敵對的台灣前總統陳水扁,亞視只稱呼他作「領導人」便 算。 去年親中的查懋聲家族入主後,新聞部更加緊貼北風,有傳被北京視為反動分子的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更不能在亞視新聞「出鏡露面」。 根深蒂固難改變 亞 視過去多次易手,都抹不掉內地色彩,而且年年虧損嚴重,已經難分因果。估計過去十數年內已虧損五十億元,除了邱德根年代曾有過短暫賺錢的日子。曾在亞視出 任監製十多年,數年前離職的趙汝強憶述說:「邱德根當年真係好慳,我哋只能申請廁所多一卷廁紙,而且申請到已經好好!不過佢俾好大自由我哋,令我哋做得好 開心,因為佢知道我哋走咗,無可能搵到更加平嘅製作人。」其後林百欣接手,到封小平年代,亞視節目開始「內地化」,一班製作人見難發揮創意,都相繼辭職。 趙汝強補充說:「王維基要改革,遇到嘅阻力同困難一定好大好大,因為亞視嘅文化同風氣實在太耐,難以短時間內改變。」 性格決定命運 今年四十七歲的王維基,一向以出位見稱,與他同在中大修讀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的同學也說:「佢上堂時候經常紮行馬,甚至當面批評教授無料到,在班中人緣普通,兩星期前的畢業禮也沒有出席。」他出身於小康之家,八九年與太太移民加拿大後,創辦電訊公司,於九二年只帶着三十多萬元回流返港搶攻長途電話市場,創辦了城市電訊公司。為了要打低當時電訊業一哥香港電訊,他打價格戰,推出互聯網「今世唔收」計劃,還令當時的長途電話費用由每分鐘收費十二個三,下調至每分鐘三毫子。 他亦語不驚人誓不休,推出的「魔鬼一六六六」和特寫一位穿短裙女士的雙腿上寫着「任你上」的廣告,令市場嘩然,廣管局亦指收到很多有關投訴,但結果是城市電訊吸納了七十萬客戶,即當年每三戶就有一戶是城市電訊顧客,而城市電訊亦於九七年上市,當時市值七億多元。本週二城市電訊收報一元零一仙,總市值六億九千多萬元。曾揚言「醒嘅時候返亞視,發夢嘅時候返香港寬頻」的王維基,相信要留守香港寬頻在葵涌的大本營,才能繼續發其「電視大亨」的春秋美夢。 王維基履歷 47歲,已婚,一子一女 職位:城市電訊(1137)主席 董事:城市電訊執行董事、堡獅龍獨立非執行董事 資歷: 1985年: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畢業,同年加入IBM電腦公司 1989件:離開IBM,移民加拿大,在當地經營電腦公司 1991年:在加拿大創辦城市電訊 1992年:回流香港,成立城市電訊,搶攻長途電話市場 1997年:城市電訊上市 2008年:中大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畢業,出任亞視行政總裁十二天 王維基在亞視的十二天 4/12 ︰王維基開記者會,宣布擔任亞視行政總裁。 7/12︰與新聞部開會,批評新聞部包裝,提出走娛樂化路線。 8/12︰多名高層包括葉睿宇、關偉、何乃賢及梁家榮劈炮。 9/12 ︰管理層要求部門主管交出裁員名單,預料裁減180人。並召開員工大會 11/12︰將員工大會片段放上YouTube網站,表示幫大陸佬打工是一條死路。 12/12︰接見亞姐,並質問對方胸部真偽。 14/12︰向員工發信,指管理層要有誠信,負責任。 15/12︰張永霖指於下午四時已接受王維基請辭,但王維基於晚上十時發聲明指未有提出請辭。 十二天CEO王維基語錄 1. 我返咗五日工,我發覺我鍾意呢度多過自己一手創辦嘅公司。 2. 我嚟做三樣嘢,唔做中央台、做香港人嘅電視台及帶領大家走出困局。 3. (亞視)差到無可再差!差在無文化、無目標、無溝通。大家唔知自己做緊咩! 4. 知唔知成個新聞部有幾多人,一年使咗幾多錢?係三百幾人!一年使一億五千萬! 5. 我入嚟呢度做因為呢度衰到貼地,先有機會V形反彈。 6. 我對員工只有一個要求,一個字「Change」。 7. 香港人係有尊嚴,唔應該成日問阿爺攞嘢,好丟面。 8. 就算有北面的支持,我都唔會要。 9. 我唔係嚟呢度做六個月,嚟攞啲錢,我係有好長遠方案。 10. 如果有人想亞視走紅色中央台路線,請你離開。 節錄自4/12記者會及9/12的亞視員工大會 亞視六度易手 1957年︰麗的呼聲(亞視前身)創台,投資四百萬,以收費形式經營有線廣播。 1973年︰取得無線廣播牌照,轉型為免費電視,改名「麗的電視」。 1981年︰首次賣盤,作價一億二千萬,向澳洲財團出售約六成股權。 1982年︰遠東集團邱德根,以一億元收購五成股權,並易名「亞洲電視」。 1988年︰麗新林百欣及新世界鄭裕彤,出價四億元買入三分一股權,六年後,林百欣透過增持,成為亞視單一大股東。 1998年︰林百欣在台灣牽涉賄賂案遭拘留,同年,「紅色資本家」封小平,夥同商人劉長樂、陳永棋、吳征及黃保欣等人,提出收購,由封小平出掌亞視。 2002年︰封小平突然辭職,劉長樂與陳永棋透過今日亞洲購入四成六股份,劉長樂為大股東,陳永棋出任行政總裁。同年陳永棋再買入林百欣三成三股權,成為亞視新主。 2006年︰中信集團附屬公司僑光集團擬收購亞視,並一度向行政會議提出申請。 2007年︰愛國商人查氏家族,夥拍前無綫董事總經理費道宜及荷蘭銀行,收購亞視近六成股權,由查懋聲出任主席兼董事。 2008年︰管理層大換血,費道宜出走,原無綫舊部亦相繼離職,十二月初,前電訊盈科副主席張永霖及城市電訊主席王維基空降亞視,分別出任執行主席及行政總裁。 張永霖指王維基已辭任亞視行政總裁。 |
||||||
|
||||||
中聯石化(346)引入內地延長石油做大股東後,中聯石化主席卓澤凡話,延長雖然喺內地油公司中只係排第四,但早喺滿清宣統年間成立,老過晒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同中國海洋石油咁多位大佬。當年全國第一口井喺陝北(即延安附近)發現同開採,就係延長操刀。 自從中央接手延長之後,保留成為內地唯一地方政府石油公司,o依家喺內地仲有幾百個加氣站,又有石化提煉廠,甚至全國性保險公司、銀行。 家陣延長入股中聯石化,將來會借助中聯搞國際化,涉足上、下游生意。另外,前管理層許智明起身後,中聯石化喺馬達加斯加嘅油田,逐步落實生產計劃,期望兩年後可以正式投產,估計開檔生產前要使5億美金。講咁多都係想話你知,嚟緊佢哋會想法子融資。 |
||||||
文章編號: 201106130060129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ds3b.html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中聯重科
|
58.60%
|
71.36%
|
76.32%
|
188.11%
|
-3.00%
|
42.05%
|
92.67%
|
50.99%
|
53.24%
|
55.05%
|
三一重工
|
40.18%
|
78.90%
|
112.08%
|
27.21%
|
-4.47%
|
105.34%
|
75.52%
|
50.30%
|
20.01%
|
105.84%
|
徐工機械
|
19.75%
|
40.56%
|
64.54%
|
7.82%
|
-18.13%
|
-9.41%
|
16.90%
|
2.69%
|
517.11%
|
21.81%
|
柳工
|
27.76%
|
74.02%
|
46.57%
|
40.73%
|
15.98%
|
34.24%
|
38.98%
|
22.07%
|
9.87%
|
50.90%
|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中聯重科
|
100.21%
|
46.07%
|
50.13%
|
65.91%
|
-18.90%
|
55.38%
|
176.43%
|
18.91%
|
54.27%
|
90.71%
|
三一重工
|
52.21%
|
129.98%
|
54.77%
|
0.77%
|
-33.92%
|
173.73%
|
171.31%
|
-23.28%
|
59.27%
|
186.13%
|
|
2007年
|
2008年
|
增長
|
營業收入
|
897,356
|
1,354,878
|
50.99%
|
營業成本
|
640,479
|
984,163
|
53.66%
|
毛利率
|
28.63%
|
27.36%
|
|
銷售費用
|
69,095
|
95,940
|
38.85%
|
管理費用
|
36,769
|
63,792
|
73.49%
|
財務費用
|
6,597
|
32,054
|
385.89%
|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
0
|
-1,767
|
|
投資收益
|
1,249
|
1,036
|
-17.05%
|
銷售費用/收入
|
7.70%
|
7.08%
|
|
|
2007年
|
2008年
|
增長
|
營業收入
|
914,495
|
1,374,526
|
50.30%
|
營業成本
|
598,420
|
962,756
|
60.88%
|
毛利率
|
34.56%
|
29.96%
|
|
銷售費用
|
88,291
|
133,146
|
50.80%
|
管理費用
|
50,393
|
77,178
|
53.15%
|
財務費用
|
12,097
|
13,289
|
9.85%
|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
9,950
|
-18,403
|
-284.95%
|
投資收益
|
39,874
|
-6,352
|
-115.93%
|
銷售費用/收入
|
9.65%
|
9.69%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ds3c.html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中聯重科
|
7.29
|
8.67
|
8.59
|
7.70
|
7.08
|
6.02
|
6.67
|
三一重工
|
8.67
|
12.72
|
11.40
|
9.65
|
9.69
|
10.19
|
9.44
|
|
毛利率算術平均數
|
毛利率最低值
|
毛利率最低值-平均數
|
銷售費用率算術平均數
|
銷售費用率最低值
|
銷售費用率最低值-平均數
|
中聯重科
|
27.45
|
25.72
|
-1.73
|
7.43
|
6.02
|
-1.41
|
三一重工
|
33.66
|
29.96
|
-3.70
|
10.25
|
8.67
|
-1.58
|
|
中聯重科
|
三一重工
|
營業收入
|
321.93
|
339.55
|
銷售費用
|
21.46
|
32.05
|
其中:職工薪酬
|
7.09
|
|
|
5.67
|
|
|
2.08
|
|
|
0.64
|
|
|
|
11.98
|
|
|
4.00
|
|
|
1.25
|
|
|
3.95
|
|
5.97
|
10.87
|
其他銷售費用/營業收入
|
1.85%
|
3.20%
|
|
中聯重科
|
三一重工
|
2009年末有擔保責任的客戶借款餘額或負有回購義務的累計貸款餘額
|
33.96
|
52.23
|
2010年末有擔保責任的客戶借款餘額或負有回購義務的累計貸款餘額
|
59.50
|
173.34
|
2010年餘額增加數
|
25.54
|
121.11
|
2010營業收入
|
321.93
|
339.55
|
餘額增加數/營業收入
|
7.93%
|
35.67%
|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21/wNMzA3XzM3MzUwNw.html
“10天之内将有结果出来。”10月20日晚,酒泉市新闻办主任张克勤告诉记者,10月10日发生在华锐风电(601558.SH)全资子公司酒泉厂区的吊装设备断裂倾倒事故的调查结果已接近尾声。但他没有透露更多有关调查的信息。
这 起由于中联重科(000157.SZ)1000吨履带式起重机吊臂断裂倾倒引发的事故造成5死1伤。事故发生后,华锐风电和中联重科两家上市公司均通过媒 体称自己不应承担责任。不过,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事故现场分析材料显示,中联重科事故产品QUY1000在产品设计和工艺上可能存在问题。
与之相关,有关中联重科不同产品存在问题的情况近日被媒体披露出来。有分析认为,一连串产品事件的背后,是中联重科这家国内行业领先企业面对激烈竞争的焦虑。
多事之秋
事故发生后,华锐风电对外明确表示自己非责任方。随后,中联重科也对外释放信息,称事故原因是作业方涉嫌违规操作,近日更明确表示,事故调查的关键在于是认定为生产安全事故还是质量事故。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得的一份事故现场分析材料则显示,“从设计数据看,中联QUY1000在臂架设计上与国内外同类产品基本相当。”“但起重能力超乎寻常的强。”这种设计,似乎表明产品设计者“还没有掌握围绕臂架分析的起重性能表计算技术”。
记 者通过咨询专业人士获知,臂架工作半径和起重能力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如果一味放大起重能力,则意味着臂架变形或断裂的风险越大。而通过起重能力 曲线对比,中联QUY1000的起重能力大幅度超出了国内外所有的1600吨及以下履带起重机产品,其中超出德马格1250吨(CC6800)履带起重机 高达57.6%,甚至超出德马格1600吨(CC8800-1)履带起重机10.6%。
这份分析材料还显示,QUY1000上车转台与过 渡平台之间连接耳板的结构破坏、腹管与主弦管之间的焊接破坏等,全部是从焊缝处直接撕裂,不符合普遍性事故中表现出来的从焊接热影响区处破坏的破坏形式, 这可能表明该产品的生产商高强度板材、管材的焊接连接计算或焊接工艺不过关。
不过,目前最终的事故调查报告并未出台,上述分析是否成立还需有关方面最终核实。
QUY1000事件发生后,中联重科似乎陷入多事之秋。
近 日,有媒体报道了山东的混凝土搅拌车的底盘支架断裂事件,称有10辆中联重科混凝土搅拌车的底盘支架,几乎同一时间,在同一位置开裂,导致车辆无法正常使 用。事发后,承租方拒绝继续支付车辆租金,而中联重科指定的融资租赁机构———中联重科融资租赁(北京)有限公司(下称“北京中联重科”)则在9月13日 强行将车辆从济南拉走。中联重科方面至今未对此事正面回应。
在媒体和网络上传播的有关中联重科产品问题的信息还不止这些。
“这里面不排除有客户借机炒作,希望趁机解决问题的可能。但是,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中联重科应该出来作出明确的说明,如果任由这种负面消息继续集中爆发,对公司和行业都是不利的。”一位曾经在多家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任职的人士评价道。
“焦虑症”
多事之秋,揭开了工程机械行业激进“追标”的冰山一角,也使中联重科的竞争“焦虑症”显露出来。
“国 内工程机械行业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最大的几家都对外宣称自己是龙头老大。”一位工程机械代理商在看到本报《中联重科“断臂”:行业盲目“追标”之殇?》的 报道后跟记者谈起对这个行业的看法。他同时表示,企业巨头之间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对客户有利,比如相互压价、延长付款周期、低首付甚至零首付等,客户都欢 迎。他的忧虑在于,这种激进式的“追标”是否能够确保产品质量。
行业中公认的三大企业是徐工集团及其上市公司徐工科技(000425.SZ)、三一重工(600031.SH)和中联重科,其中徐工是国内老牌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两家地处同城,一向竞争激烈。
一位曾在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任职过的人士向记者介绍,当中联重科体量还小于三一重工时,两家相安无事。但随着中联重科依靠自身国企的优势将湖南浦沅集团收归旗下,以及此后的一系列并购,体量和产品线都获得巨大提升,“两家的竞争进入肉搏阶段,中联的焦虑症也就产生了。”
2008 年,中联重科与战略合作伙伴联手收购意大利混凝土企业CIFA,当时其董事长詹纯新谈到收购理由之一就是不能让竞争对手得手,此话后来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 “意气用事”。外界普遍认为这笔收购在一段时间内拖累了中联重科。2011年中报显示,中联重科境外营业收入1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2%,同比下降 0.7个百分点,这表明并购CIFA至少并未在短期明显提升它的国际市场业绩。
“焦虑是可以理解的,难道三一、徐工不焦虑吗?”前述曾在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任职过的人士表示,中联重科资产包袱较重,加上外部市场逐渐转淡,“可能在市场拓展和产品开发方面走得比较急,但欲速则不达。”
他举例说明,不久前发布的“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崛起”2011年工程机械行业用户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中联重科测评没有一个“第一”,多个“第二”,这可能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种焦虑的原因。
财务数据也让中联重科无法淡然处之。
2011 年中报显示,中联重科总资产为750.9亿元,远大于三一重工的497.5亿元和徐工科技的303.9亿元,而三家公司中,三一重工上半年营业收入为 303.6亿元,净利润63.5亿元;中联重科上半年营业收入241.5亿元,净利润46.5亿元;徐工科技上半年营业收入195.1亿元,净利润 22.3亿元。三家中,中联重科的总资产收益率最低,约为6.7%,其次为徐工科技8%,三一重工最高,为15.7%。
同时,中联重科上半年货币资金余额为227.7亿元,短期借款余额71.8亿元,较年初增加29.5亿元。存货周转率1.71次(未折算为年),远低于三一重工(2.79次)、徐工科技(2.72次)。
激进法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次酒泉中联重科产品吊臂断裂跟行业的激进竞争有关。
记者了解到,中联重科履带式起重机是按200吨、100吨、600吨、50吨、260吨、400吨、1000吨、3200吨的产品推出顺序,而行业内一般是遵从由高到低由小到大的自然顺序。
“很难理解从200吨到600吨的跳跃,再到50吨的迂回,然后是400吨和1000吨的穿插,终极跳跃是正在研制过程中的3200吨。”一位长期从事起重机研发的人士评价道。
同 时据该人士介绍,中联重科履带式起重机研发中采用研发外包,长期依靠高校设计及计算。“从表面上看,这种手段似乎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产品推出比较快捷。 但企业没有经历从小吨位到大吨位、从各核心技术分项分类攻关的技术积累,高校对产品实际经验和现场试验测试更为陌生,基本较难系统地进行理论研究与试验测 试相互结合的验证工作。”
本报记者获得一份《中联重科混凝土2010版协议三方协议书(2010版赠送设备)》,甲方(出租方)为北京中 联重科,乙方为承租方,丙方(出卖人)为中联重科。协议书显示,该版协议于2010年5月10日启用。协议约定:乙方通过甲方以融资租赁方式采购丙方设 备,在乙方按照《融资租赁合同》及其附件的约定连续定时足额支付前六期租金的前提下,丙方有条件赠送相应型号搅拌车设备三台给甲方,赠送设备金额为人民币 165万元(按丙方统一销售设备价格计算)。根据甲方委托,丙方将赠送设备直接交付给乙方使用。同时,赠送的设备丙方不予开具发票。协议要求乙方应对协议 内容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任何第三方,若泄密,则赠送设备条款自动失效。
“这种销售方式,结果一定是伤了行业更伤了自己。”一位行业内人士指出。不仅如此,该人士还指出,这种“促销”的背后,是否存在财务问题,从协议看,所赠送的产品既似已经有具体作价,但又无实际支付,这一情况在中联重科的财务上是如何处理的,从公开数据完全看不出。
2011年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联重科应收账款为117.8亿元,应收账款余额较年初增长了6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