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中國體育圈大事不斷:萬達搶購海外資源、樂視體育以27億天價拍得中超版權、華人文化入股英超曼城、阿里體育瞄準體育社交、蘇寧20億元入主意甲勁旅國際米蘭、體育產業並購基金不斷湧現,商業巨頭和各路資本在全球範圍內搶奪體育資源。
在體育產業熱度不斷升溫的同時,商學院也來“摻一腳”。
6月24日,號稱國內第一大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宣布開設亞洲首個“體育休閑產業管理課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兼中方教務長張維炯表示,開設該課程就是面向未來的大體育崛起,助力中國體育產業化和高端人才培養。連商學院都開設體育產業課程,體育產業真的風來了?事實上,擺在體育產業從業者面前依舊一片迷霧。
中歐高層經理培訓部主任、院長助理劉湧潔先生告訴記者,首期“體育休閑產業管理課程”包含四個國內模塊和兩個海外模塊,將深入的國際權威教授課堂授課與國際頂尖賽事實踐考察相融合。課程特別邀請到來自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FL)、國際足聯(FIFA)等體育行業巨擘以及虎撲、淘寶、樂視、體壇周報等新晉行業領袖開展實踐分享。
眾多體育項目運營陷入虧損
面對資本界,教育界對體育產業的一片熱忱,體育產業真的到了風口了麽?
表面看,業界對於中國的體育發展抱持著極為樂觀的態度。中歐體育休閑產業課程學術主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學副教授向屹表示,有體育局官員認為,按照國際通行研究的標準,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的時候,體育產業的發展會呈現出一個“井噴式”的發展態勢,而中國目前人均GDP已經達到8000美元左右。體育產業的井噴目前卻並沒有出現。
中國足球博客網站“狂熱東方足球”創始人卡梅隆•威爾遜曾表示:“人們對中國足球一直抱有大膽的想法,因此當這個市場最終爆發時,他們已經做好了從中獲利的準備。”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對於中國體育的現狀,先來看這樣幾組對比。
首先,在最火爆的足球行業,向屹介紹,以最能代表英中兩國職業足球產業發展現狀的足球超級聯賽來看,英超的營收規模已超過30億英鎊,近300億元人民幣;而同期的中超的營收規模還在30億元人民幣左右徘徊。
具體到俱樂部,根據曼聯俱樂部2014年度報告,其在2013和2014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46億和2.38億英鎊,分別為人民幣約10億和20億元;而廣州恒大俱樂部2013和2014年虧損分別為5.76億和4.83億元人民幣,2015年,恒大虧損甚至高達9.53億元人民幣。
其次,公開數據顯示,NBA聯盟的總收入呈逐年提高的態勢。已經公布的數據中,NBA2012~2013賽季總收入50億美元,2013~2014賽季為55億美元,2014~2015賽季的數據尚未得到官方證實,但預計不會低於60億美元。反觀CBA,大多數的俱樂部都處於虧損狀態,自從姚明當上上海男籃俱樂部的老板,省吃儉用,每賽季也要承受將近2000萬元的虧損。
此外,F1一級方程式上海站的年虧損在1.6億~1.8億元人民幣之間。除了上馬、北馬等幾個大型知名馬拉松賽事有少許盈利之外,其它在中國各地舉辦的大大小小的賽事仍然在虧損線上掙紮求生。
如何挖掘產業潛力
大量的體育公司或項目虧損,在業內人士看來,也包含著發展的潛力巨大。據普華永道2014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的體育門票、商品和廣告總收入約為34億美元,而美國是636億美元,這“足以證明”中國體育產業的前景廣闊。但仍然有幾大問題需要解決。
向屹表示,一座健康成熟的體育事業金字塔由三個部分組成,自下而上分別是:普羅大眾(堅實而廣泛的群眾基礎,處於金字塔底部的廣大體育運動愛好者),職業中堅(處於金字塔中段的具有一定的體育技能且能靠從事體育相關行業謀生的階層),頂級選手(位於金字塔頂部的冠軍級運動員)。
“國外對於中間層有成熟的市場運作機制,從事其中各個環節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具有一定專業技能但不是冠軍級別的運動員,退出專業領域之後依然可以從事與體育相關的行業,靠體育謀生;而我國對於頂級選手的輸送,是跳過中間層直接從底部選拔培養的。相比於頂部的狹小專業、底部的大規模投入,對於廣大體育行業從業者來說,中間層的空間夠大夠廣闊,只要建立起成熟的產業鏈和市場化的運作機制,這里頭大有文章可做。”向屹表示。
正因為體育產業目前發展的不健全,資本目前也出現觀望的態度。體育風投公司上海佳浩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瞿浩向記者表示,比起資本湧入的熱情來說,資本增長沒有達到預期,整個體育產業投資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現在經濟環境並不好,體育產業是為數不多的資本可以追逐的行業,但體育行業是一個需求端很好,供給端不足的行業,生態還不完善,發展未來趨勢存在不確定性,跨界可能產生更多發展機會,資本都還在不斷觀望中。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國歐洲學會24日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認為,中歐和平夥伴關系已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中東歐國家與中國的關系處在轉型以來的最好階段。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國歐洲學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當日發布“《歐洲藍皮書:歐洲發展報告(2015~2016)》。
2015年中歐迎來建交40周年,同時這一年也是中歐共同建設和平、增長、改革和文明四大夥伴關系的“開局之年”。
藍皮書稱,在中歐和平夥伴關系方面,中歐在國際規制的建設方面有諸多實質性、影響全球治理格局的突破性協作。在完善全球治理機制方面,歐洲竭誠歡迎中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中歐密切配合,在2015年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
據介紹,在維護地區安全方面,中國、歐盟,以及英法德三國在伊朗核談判中密切合作,積極斡旋,終於在7月促成全面協議,歐盟和美國承諾解除對伊朗的制裁。此外,中歐還在努力擴大雙方在推動非洲和平與安全舉措方面的交集,比如支持非洲聯盟能力建設,探討消除索馬里戰亂根源的根本舉措等。
藍皮書稱,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歐雙方也都秉持相似的解決思路,即必須在充分尊重國際法,包括尊重烏克蘭主權、領土完整和國家獨立的基礎上,通過政治手段解決該危機。
但藍皮書同時表示,中歐在維護二戰後國際秩序和構建世界和平的方式、方法方面也有不同之處,比如2015年9月3日中國舉行閱兵儀式,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向包括歐洲國家在內的各國元首發出邀請。歐洲地區只有捷克總統澤曼出席,歐盟及歐洲其他國家領導人並未參加。
2012年4月在波蘭華沙召開的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確立了“16+1合作”框架,奠定了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合作的基礎。研究顯示,目前,“16+1合作”歷經四年的發展,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點,有力推動了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合作。
藍皮書介紹,第一階段是確定合作意向。這一階段主要以2012年波蘭華沙峰會及其後續行動為標誌。因2009年歐債危機影響,中東歐國家紛紛“向東看”,中國相關部門決策者認為歐債危機後投資中東歐和西歐市場的窗口期已經出現,中國對中東歐地區開始“重新發現”。
第二階段是以中歐關系全面、均衡發展以及中歐之間的“互聯互通”為導向。這一階段以2013年的布加勒斯特峰會及其後續行動為主要標誌。中方認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是中歐合作新的重要引擎。它可以推動中歐關系更加均衡、可持續發展,有利於歐洲一體化進程。同時,這一階段中國政府還積極推動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以及中歐之間的“互聯互通”。
第三階段是以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在歐洲的布局為主要導向。以2014年12月16日貝爾格萊德峰會及其後續行動計劃為主要標誌。中歐陸海快線建設成為這屆峰會及峰會後續行動的最大亮點之一。
研究顯示,“一帶一路”成為助推中國中東歐合作新的牽引力量。藍皮書分析說,中東歐國家之所以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因其大多占據重要地理位置。同時,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產能合作、地方合作等領域也紛紛開花結果。
第四階段是以中國和中東歐以及中歐相關戰略全面對接為導向。這里以2015年11月蘇州峰會及其後續行動為主要特征。這次會議強調了戰略對接,更強化了戰略的互惠性,並以“一帶一路”等戰略為合作載體,體現了互惠共榮、開放包容的特點。
藍皮書稱,目前中東歐國家與中國的政治關系處在轉型以來的最好階段、最好狀態。在其他方面,合作夥伴關系也在增長,並且有實質性成果,當然還有許多需要進一步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歐洲藍皮書發布會現場。攝影/章軻
歐盟駐華代表團團長史偉大使在發言。攝影/章軻
目前,中東歐國家與中國的關系處在轉型以來的最好階段。攝影/章軻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歐盟方面悉,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與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當地時間22日通過了一項題為“歐盟對華新戰略要素”的聯合戰略文件。該文件規劃了未來5年的中歐關系。
文件指出,當一個規模宏大的中歐雙邊投資協議締結並成功運行、對中外企業的競爭環境進行改革後,可以考慮一些更加雄心勃勃的協議,比如一個深入且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FTA)。
此前,在歐盟內部就有呼籲啟動中歐FTA談判的聲音,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上月曾表示,中方對此表示歡迎。
松口呼籲啟動中歐FTA
上述文件確認了歐盟對華關系存在的重大機遇,並指出,將以為歐洲創造就業和經濟增長為目標,大力推動中方為歐洲企業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
這些機遇還包括締結雄心勃勃且全面的投資協議、中國為歐洲戰略投資基金註資、聯合研究和創新活動,以及通過物理和數字網絡連接歐亞大陸,使貿易、投資和人文交流暢通無阻。
在德國總理默克爾此次訪華時,中歐領導人均表示要加快商簽中歐投資協定。4月26日至29日,第十輪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
沈丹陽曾對此表示,此輪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所能透露的主要信息是,雙方均意識到,繼續保持當前談判的積極勢頭,進而早日達成一個全面、富有雄心的投資協定,有助於推動雙向投資,加強雙邊經貿合作,深化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雙方將共同努力,推動文本談判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
此次,歐委會在文件中更進一步,表示“展望未來,一旦一個規模宏大的雙邊投資協議締結並成功運行,以及(考量)中外企業的競爭環境是否公平進行改革後,將可以考慮一些更加雄心勃勃的協議,諸如一個深入且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
歐委會還提出了歐方的條件:“中國必須對其過剩產能,特別是鋼鐵行業,做出顯著、有時間限制的且可以檢驗的削減,以避免不正當競爭所產生的消極後果。”
同時,歐委會認為,要進一步加強歐盟貿易救濟措施的效力,關鍵是迅速采納歐委會在2013年4月提出的貿易救濟措施修正草案。
上述文件顯示,歐盟將繼續通過與中國的許多對話,支持中國的經濟和社會改革計劃,使中國享有市場化改革的全部紅利,其中就包括改革國有企業等。
此前,歐盟進口商協會曾表示,中國已成為該協會成員貿易和投資的重要市場,呼籲歐盟對華啟動自貿談判。
對此,沈丹陽表示,中方已經“註意到歐盟進口商協會這一呼籲”。中方還註意到,今年4月20日,歐盟智庫歐洲政策研究中心發布了《明日絲路:中歐自貿協定評估》的研究報告,認為中歐自貿協定對促進雙邊經貿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中方對上述建議和結論表示歡迎。”沈丹陽說,“只要自由貿易協定有利於世界貿易發展,有利於公平開放的貿易環境,中國都持開放態度”。
中歐外交協作
聯合戰略文件中也強調了歐盟與中國在外交與安全政策領域中進一步合作與發展夥伴關系的機遇。
文件認為,鑒於伊朗核問題談判的積極經驗,歐盟與中國應當更加緊密地一同努力,通過雙邊或聯合國、二十國集團等多邊框架,解決國際沖突與重大外交事務。
至於全球性事務,諸如移民、國際發展援助、環境與氣候變化,只能通過全球的共同努力來解決,基於此原因,一個協同合作的歐盟-中國關系是至關重要的。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暨歐洲委員會副主席費代麗卡·莫蓋里尼表示:“歐盟與中國已經在很多領域互相合作:我們一同努力解決我們這個時代的全球與政治問題,諸如伊朗、敘利亞、阿富汗、移民與氣候變化等。”
“但我們可以也必須做更多的工作將歐盟與中國連在一起。” 莫蓋里尼表示:“在責任分享的基礎上,更加緊密、健康、更加良好定義的中歐關系可以使我們的人民、企業與組織團體都受益。我確定我們今天通過的聯合戰略文件將會使我們的雙邊關系實現其清晰可見的巨大潛力。”
據悉,這一聯合戰略文件將提交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
此前,歐委會曾在2006年提出上一份對華戰略文件,隨後中歐雙方均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隨著歐方強烈地感受到中國越來越多地參與到世界各地區的經濟與政治生活之中,新的現實要求歐盟對此做出一份全新論述,並應對這些新的發展需要。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歐盟方面悉,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與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當地時間22日通過了一項題為“歐盟對華新戰略要素”的聯合戰略文件。該文件規劃了未來5年的中歐關系。
文件指出,當一個規模宏大的中歐雙邊投資協議締結並成功運行、對中外企業的競爭環境進行改革後,可以考慮一些更加雄心勃勃的協議,比如一個深入且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FTA)。
此前,在歐盟內部就有呼籲啟動中歐FTA談判的聲音,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上月曾表示,中方對此表示歡迎。
松口呼籲啟動中歐FTA
上述文件確認了歐盟對華關系存在的重大機遇,並指出,將以為歐洲創造就業和經濟增長為目標,大力推動中方為歐洲企業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
這些機遇還包括締結雄心勃勃且全面的投資協議、中國為歐洲戰略投資基金註資、聯合研究和創新活動,以及通過物理和數字網絡連接歐亞大陸,使貿易、投資和人文交流暢通無阻。
在德國總理默克爾此次訪華時,中歐領導人均表示要加快商簽中歐投資協定。4月26日至29日,第十輪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
沈丹陽曾對此表示,此輪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所能透露的主要信息是,雙方均意識到,繼續保持當前談判的積極勢頭,進而早日達成一個全面、富有雄心的投資協定,有助於推動雙向投資,加強雙邊經貿合作,深化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雙方將共同努力,推動文本談判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
此次,歐委會在文件中更進一步,表示“展望未來,一旦一個規模宏大的雙邊投資協議締結並成功運行,以及(考量)中外企業的競爭環境是否公平進行改革後,將可以考慮一些更加雄心勃勃的協議,諸如一個深入且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
歐委會還提出了歐方的條件:“中國必須對其過剩產能,特別是鋼鐵行業,做出顯著、有時間限制的且可以檢驗的削減,以避免不正當競爭所產生的消極後果。”
同時,歐委會認為,要進一步加強歐盟貿易救濟措施的效力,關鍵是迅速采納歐委會在2013年4月提出的貿易救濟措施修正草案。
上述文件顯示,歐盟將繼續通過與中國的許多對話,支持中國的經濟和社會改革計劃,使中國享有市場化改革的全部紅利,其中就包括改革國有企業等。
此前,歐盟進口商協會曾表示,中國已成為該協會成員貿易和投資的重要市場,呼籲歐盟對華啟動自貿談判。
對此,沈丹陽表示,中方已經“註意到歐盟進口商協會這一呼籲”。中方還註意到,今年4月20日,歐盟智庫歐洲政策研究中心發布了《明日絲路:中歐自貿協定評估》的研究報告,認為中歐自貿協定對促進雙邊經貿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中方對上述建議和結論表示歡迎。”沈丹陽說,“只要自由貿易協定有利於世界貿易發展,有利於公平開放的貿易環境,中國都持開放態度”。
中歐外交協作
聯合戰略文件中也強調了歐盟與中國在外交與安全政策領域中進一步合作與發展夥伴關系的機遇。
文件認為,鑒於伊朗核問題談判的積極經驗,歐盟與中國應當更加緊密地一同努力,通過雙邊或聯合國、二十國集團等多邊框架,解決國際沖突與重大外交事務。
至於全球性事務,諸如移民、國際發展援助、環境與氣候變化,只能通過全球的共同努力來解決,基於此原因,一個協同合作的歐盟-中國關系是至關重要的。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暨歐洲委員會副主席費代麗卡·莫蓋里尼表示:“歐盟與中國已經在很多領域互相合作:我們一同努力解決我們這個時代的全球與政治問題,諸如伊朗、敘利亞、阿富汗、移民與氣候變化等。”
“但我們可以也必須做更多的工作將歐盟與中國連在一起。” 莫蓋里尼表示:“在責任分享的基礎上,更加緊密、健康、更加良好定義的中歐關系可以使我們的人民、企業與組織團體都受益。我確定我們今天通過的聯合戰略文件將會使我們的雙邊關系實現其清晰可見的巨大潛力。”
據悉,這一聯合戰略文件將提交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
此前,歐委會曾在2006年提出上一份對華戰略文件,隨後中歐雙方均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隨著歐方強烈地感受到中國越來越多地參與到世界各地區的經濟與政治生活之中,新的現實要求歐盟對此做出一份全新論述,並應對這些新的發展需要。
歐盟委員會表示,將在7月12~13日舉行的第18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上討論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對歐盟業界的影響,並“有可能在此次峰會上觸及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議題。
《第一財經日報》獲悉,在舉辦第18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前夕,歐盟委員會就在該會議進行的背景吹風會上透露了上述內容;歐盟委員會同時表示,在政治和經濟關系方面,中歐雙方還將在此次會議上討論中國對歐洲策略投資基金(EFSI)的註資問題。
此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6月初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今年,中歐將在北京舉行第18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洪磊表示,中國是歐盟的全面戰略夥伴,中方高度關註歐洲形勢發展變化,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支持歐洲應對內外挑戰的努力,希望歐盟團結、強大、繁榮,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歐盟仍在分析是否應對華改變反傾銷調查方式
在上述的背景吹風會上,歐盟在提及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時十分低調。6月22日,歐洲聯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與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通過了一項聯合戰略文件,標題為“歐盟對華新戰略要素”,該文件為未來5年內的中歐關系做出了籌劃。
在提及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時,上述文件指出,在“《中國入世議定書》中的某些條款即將到期的背景下,歐盟委員會正在分析是否應當在2016年12月之後對華改變反傾銷調查方式,並將在2016年下半年返回(討論)這一議題。”
歐盟委員會還在文件中提到,進一步加強歐盟貿易救濟措施的效力關鍵在於迅速通過歐盟委員會在2013年4月所提出的貿易救濟措施修正草案。
同時,從全球範圍入手解決潛在的產能過剩問題也是至關重要的。“就此,中國必須對其過剩產能,特別是鋼鐵行業,做出顯著的、有時間限制的且可以檢驗的削減,以避免不正當競爭所產生的消極後果。”歐委會表示,“展望未來,一旦一個規模宏大的雙邊投資協議締結並成功運行,以及(考量)中外企業的競爭環境是否公平進行改革後,將可以考慮一些更加雄心勃勃的協議,諸如一個深入且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
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歐盟中的一些利益方傾向於把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同全球產能過剩掛鉤。
5月12日,歐洲議會在斯特拉斯堡通過了一項決議案,以中國不符合歐盟所設定的五個市場經濟認定標準為理由,強烈拒絕“單邊向中國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讓步”之外,還呼籲歐盟采取反傾銷措施。
該決議案以546票贊成、26票反對和77票棄權呼籲歐盟在“不違反WTO國際法”和“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並采取反傾銷措施”之間尋找平衡並給出提案。
不過由於歐盟特殊的權力機構設置,歐盟委員會本身傾向於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歐盟官員密集訪華
據歐盟委員會方面透露,此次歐盟機構高級官員將悉數訪華,其中包括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和歐盟理事會主席塔斯克,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歐盟就業與增長事務副主席於爾基-卡泰寧以及歐盟貿易委員馬爾斯托姆等。
《第一財經日報》獲悉,在第18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之外還將舉行中歐工商峰會,其間中歐商界人士將就互聯互通、投資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等內容展開討論。
與此同時,中歐領導人還將特別在互聯互通方面,將中歐相互的優先項目相連,譬如將“一帶一路”和歐洲戰略投資計劃的對接。
2014年底,歐盟同意以210億歐元成立新基金,希望在未來三年內釋放出3000億歐元民間投資,創造一百萬個工作機會。隨後容克提出成立歐洲戰略投資基金(EFSI)。
7月28日從國家發改委獲悉,7月27日上午,受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的委托,發改委副主任何立峰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中歐班列建設有關問題。
會議通報了近期中歐班列建設工作進展情況,對各地在中歐班列建設發展中普通存在的有關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部署了下一步重點工作。
會議認為,去年以來,為提高班列運營效率,促進內部良性競爭,更好維護國家和企業利益,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著力加強統籌協調,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大力推進統一品牌建設,持續促進通關便利化,中歐班列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和明顯成效。截至2016年6月底,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1881列,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約170億美元,其中回程班列達502列。今年上半年,班列開行619列,同比增長1.5倍,包括回程209列,同比增長3.2倍。
會議指出,中歐班列仍處於發展初期,還存在沿線交通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支撐能力不足、通關便利化有待提升、供需對接不充分、綜合運輸成本偏高,以及無序競爭時有發生等問題,迫切需要政府加強統籌協調,推進統一品牌建設,促進內部良性競爭、形成發展合力。
會議強調,各單位、地方要紮實推進中歐班列建設。一是加快完善頂層設計,抓緊編制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統籌利用中歐鐵路國際聯運通道,優化運輸組織及集疏運系統、科學利用鐵路運能運力,提高中歐班列運行效率和效益。二是推進統一品牌建設,大力推進統一班列命名、統一品牌標識、統一品牌使用和管理等。三是增強服務能力,優化運輸組織、提高運行質量,著力打造幹支結合、經濟高效、多元服務的全程物流服務平臺。
今年6月8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正式啟用中歐班列統一品牌。中歐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往來於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其具有安全快捷、綠色環保、受自然環境影響小等綜合優勢,已成為國際物流中陸路運輸的骨幹方式。
(綜合自發改委網站、中國證券網)
8月12日晚,吉林永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收到中歐體育投資管理長興有限公司發來的《關於與FininvestS.p.A簽署收購AC米 蘭俱樂部99.93%<股權購買協議>的告知函》,獲悉中歐體育與Fininvest S.p.A簽署了關於收購AC米蘭俱樂部股權的協議。
據悉,此次協議中,股權出讓方為FininvestS.p.A,股權受讓方中歐體育投資管理長興有限公司為簽約主體,最終受讓主體為中歐體育發起設 立的中歐體育投資長興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股權出讓方Fininvest根據協議約定將其持有的AC米蘭俱樂部 (AssociazioneCalcioMilanS.p.A)99.93%的股權轉讓給中歐體育,中歐體育將向Fininvest支付轉讓款5.2億歐 元,並向俱樂部提供1億歐元的貸款。
早在6月3日,吉林永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就曾發布公告稱,經公司2016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決議全資子公司永大創新金融服務(深圳)有 限公司擬與中歐體育投資管理長興有限公司)合作,參與投資總規模不超過45億元人民幣的產業並購基金(其中永大創新擬認繳不超過3億元人民幣)。該基金主 要投向於體育、文化等產業。
永大集團提示,目前中歐體育已經完成簽約事宜,公司作為擬參與方將嚴格按照監管機構的有關規定及下一步各方談判的結果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但公司或永大創新出資義務的履行尚需履行必要合規程序並且根據各方談判進展情況而定,敬請廣大投資者註意投資風險。
永大集團12日發布公告稱,Fininvest S.p.A根據協議約定將其持有的AC米蘭俱樂部99.93%的股權轉讓給中歐體育,中歐體育將向Fininvest支付轉讓款5.2億歐元,並向俱樂部提供1億歐元的貸款。全資子公司永大創新擬與中歐體育,參與投資總規模不超過45億元人民幣的產業並購基金(其中永大創新擬認繳不超過3億元人民幣)。
公告稱,中歐體育收購意大利 AC 米蘭俱樂部,將極大的增加所有合作方和參與方公司的美譽度和知名度,提升公司的品牌價值,同時有利於實現公司投資收購優秀項目的目標。
中歐體育本次收購實現了中國資本和意大利體育文化產業的完美結合,充分的借助國家相關鼓勵體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文件、政策、方針,將我國的體育事業與國際接軌,為國民體育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名族品牌。” 如公司後續順利參與投資,將通過本次投資為公司帶來品牌價值的大幅提升, 有利於輔助公司實現戰略目標,公司將通過產業基金的運作獲得收益,改善公司原主業經營不善的狀況。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在1日於北京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希望中歐雙方可以在2017年完成包含市場開放、全面互惠對等內容的《中歐雙邊投資協定》的磋商。
伍德克是在中國歐盟商會《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2016/2017》(下稱《建議書》)的發布會上做出上述表述的,《建議書》還呼籲中國對外開放過程中落實互惠對等原則,發揮市場在創新和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
呼籲投資互惠對等
《建議書》指出,中國企業在包括銀行、汽車、機器人甚至重要基礎設施等領域成功並購了多個知名歐洲企業。
中國對歐投資持續快速增長,2015年,中國對歐投資同比躍升44%,達200億歐元,2016年中國對歐並購交易同樣進行得如火如荼,據報道,截至到6月9日,中國在歐已經或等待完成的投資交易達119單,單是中國化工集團擬定收購瑞士種子企業先正達的投資金額便達430億美元,其他眾多單向並購交易額也超過10億歐元。
中國歐盟商會指出,歐盟非常歡迎來自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投資項目,歐盟是全球最大經濟區,賦予外國投資者和歐盟內部企業以同等水平的法律保護,歐盟並不區分股權投資者的國際屬性,對於可能導致外籍人員或實體控制歐盟企業的交易,歐盟也並未設立審查機構加以評估。
在2015~2016年,中國企業已收購了包括倍耐力、庫卡等在內的優質歐洲企業。
中國歐盟商會指出,正如歐盟委員會在2016年7月新出臺的《歐盟對華新戰略要素》中所說的:“歐盟歡迎中國投資者遵循歐盟的相關法律法規在歐進行投資。同樣,歐盟也希望中國放寬市場準入,讓在華外企可以享有公平的經營和投資環境。”
而此前在中企收購“庫卡”時,德國總理默克爾也表示:“如果德國方面保持開放態度,中國也一定能夠找到良好的解決方案。我們當然希望中方能夠落實互惠對等待遇原則。”
“2016年,中國對歐投資數額巨大,在歐創造了就業崗位並促進了經濟增長,因而受到歐盟各國歡迎。”該《建議書》指出,但歐企在華的很多領域都仍有在類似投資方面的限制。
《建議書》呼籲:“為了中國自身的利益考慮,中國政府應該遵循互惠對等原則,向歐盟企業開放市場,以便其更好地助力中國經濟發展。中歐相互依賴,理應共同繁榮。”
希冀明年達成投資協定
為更好履行平等互惠原則,此次《建議書》指出,達成穩健的《中歐雙邊投資協定》,並將積極的市場開放作為目標納入其中,對於確保充分釋放中歐經濟關系潛力至關重要。
伍德克表示:“中國歐盟商會希望2017年《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2017/2018》發布之前,雙方能完成《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在6月默克爾訪華期間,中歐領導人均表示要加快商簽《中歐雙邊投資協定》。
《建議書》還建議稱,首先,《中歐雙邊投資協定》應本著互惠原則,保障在華歐企享有在歐中企同樣權利;其次,處理透明度、許可以及授權流程事宜,並通過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ISDS)機制為在華歐盟投資者及其投資提供高級別保護。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曾對此表示,此輪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所能透露的主要信息是,雙方均意識到,繼續保持當前談判的積極勢頭,進而早日達成一個全面、富有雄心的投資協定,有助於推動雙向投資,加強雙邊經貿合作,深化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雙方將共同努力,推動文本談判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
9月24日中歐體育通過其官方微信號對造假事件發布聲明,表示其在與菲寧維斯特關於本次AC米蘭股權收購所涉及相關協議及文件中,不存在任何虛假文件,並且雙方的交易及股權交割已進入最後的階段。該份申明中也附有意大利時間9月23日,AC米蘭足球俱樂部母公司菲寧維斯特發表公開聲明原文。
中歐體育聲明中稱,鑒於第三方不斷通過斷章取義和歪曲事實等行為嘗試幹擾本次交易完成,不僅給AC米蘭和關心AC米蘭的支持者們造成了困擾,同時是對懷揣足球夢想和情懷的中國企業的惡意攻擊和刻意抹黑,對此,中歐體育將采取一切必需的法律手段維護公司名譽及本次AC米蘭收購中所有中國企業的榮譽。同時,中歐體育將與菲寧維斯特一起攜手完成本次並購,與關心和支持AC米蘭的所有人共享這份激情與榮譽。
菲寧維斯特的官方回應稱,鑒於一系列的謠言,公司被迫重申,對於買家財務穩健性的調查是基於中國和國際的金融機構和專業人員進行評估。同時,根據8月份簽訂的合同,中歐體育已經如期支付了一億歐元的定金,他們也兌現了所有的承諾。菲寧維斯特和中歐體育正共同努力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交易。
以下為聲明原文:
針對近日不斷出現的關於AC米蘭的中國買方在收購過程中曾出具虛構的銀行文件等媒體報道及傳言,包括財新網發表的《中資財團收購AC米蘭連曝假銀行文件》一文報道的內容,中歐體育和AC米蘭現控股公司菲寧維斯特現針對相關事宜發表如下嚴正聲明。
在中歐體育與菲寧維斯特關於本次AC米蘭股權收購所涉及相關協議及文件中,不存在任何虛假文件,並且雙方的交易及股權交割已進入最後的階段。
菲寧維斯特發表公開聲明稱,中歐體育已經按照雙方的協議規定按時履行義務,雙方正在積極致力於完成最終的交易,菲寧維斯特不會再對這些無中生有的信息予以置評,現市場上出現的不實言論不會影響本次交易的正常進行。
鑒於第三方不斷通過斷章取義和歪曲事實等行為嘗試幹擾本次交易完成,不僅給AC米蘭和關心AC米蘭的支持者們造成了困擾,同時是對懷揣足球夢想和情懷的中國企業的惡意攻擊和刻意抹黑,對此,中歐體育將采取一切必需的法律手段維護公司名譽及本次AC米蘭收購中所有中國企業的榮譽。同時,中歐體育將與菲寧維斯特一起攜手完成本次並購,與關心和支持AC米蘭的所有人共享這份激情與榮譽。
中歐體育投資管理長興有限公司
2016年9月24日